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附录
附录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3H 页
年谱
皇明世宗嘉靖十三年( 中宗大王二十九年)甲午八月三日丁酉。(亥时)先生生于安东府治西丹地村外王父郑公(世豪)之第。(先生七世祖柏竹堂公当丽运讫。自松京始居安东府西金溪村。子孙因世居焉。至昭威公移居丰基米家岩里。至通礼公又迁于柰城县。旧业犹在金溪。常往来。至是母夫人归觐而先生生焉。)
十四年乙未(先生二岁)
十五年丙申(先生三岁)
十六年丁酉(先生四岁)
十七年戊戌(先生五岁)。始知读书。(幼颖悟不凡。从塾师受句读。究极文义。师见先生挟书来。笑曰某来将何以应其文义也。)
十八年己亥(先生六岁)
十九年庚子(先生七岁)
二十年辛丑(先生八岁○勤于习字。常以葛笔濡松烟。写于溪傍石上。一日有异僧前来致敬曰他日必为贵人。)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九岁)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十岁)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十一岁)春。从先考参判公游京师。(
皇明世宗嘉靖十三年( 中宗大王二十九年)甲午八月三日丁酉。(亥时)先生生于安东府治西丹地村外王父郑公(世豪)之第。(先生七世祖柏竹堂公当丽运讫。自松京始居安东府西金溪村。子孙因世居焉。至昭威公移居丰基米家岩里。至通礼公又迁于柰城县。旧业犹在金溪。常往来。至是母夫人归觐而先生生焉。)
十四年乙未(先生二岁)
十五年丙申(先生三岁)
十六年丁酉(先生四岁)
十七年戊戌(先生五岁)。始知读书。(幼颖悟不凡。从塾师受句读。究极文义。师见先生挟书来。笑曰某来将何以应其文义也。)
十八年己亥(先生六岁)
十九年庚子(先生七岁)
二十年辛丑(先生八岁○勤于习字。常以葛笔濡松烟。写于溪傍石上。一日有异僧前来致敬曰他日必为贵人。)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九岁)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十岁)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十一岁)春。从先考参判公游京师。(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3L 页
时参判公以冲斋权忠定公荐就职。先生从之。)
二十四年( 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十二岁)
二十五年( 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十三岁)秋还乡。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十四岁)七月。丁母夫人郑氏忧。(执丧哀慕如成人。)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十五岁)有志力学。发愤读书。(有时饥甚。以洁纸渍水饮之。诵读不辍。时庶母待之少恩。参判公将逐之。先生为文置座隅。参判公见之乃止。)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十六岁)九月服阕。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十七岁)
三十年辛亥(先生十八岁)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十九岁)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二十岁)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二十一岁)冬。聘夫人英阳南氏。(处士荩臣之女)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二十二岁)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二十三岁)九月。子龙吉生。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二十四岁)秋。赴汉城试。(时西厓柳文忠公亦赴京师。日就先生馆。相与讲讨。及赴院。先生篇成有馀力。文忠公诗成而不能写。先生为之代写。及柝号先生见屈还乡。文忠公佩酒相送。自是情好日密。)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二十五岁)春。从参判公始卜居于桃
二十四年( 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十二岁)
二十五年( 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十三岁)秋还乡。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十四岁)七月。丁母夫人郑氏忧。(执丧哀慕如成人。)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十五岁)有志力学。发愤读书。(有时饥甚。以洁纸渍水饮之。诵读不辍。时庶母待之少恩。参判公将逐之。先生为文置座隅。参判公见之乃止。)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十六岁)九月服阕。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十七岁)
三十年辛亥(先生十八岁)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十九岁)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二十岁)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二十一岁)冬。聘夫人英阳南氏。(处士荩臣之女)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二十二岁)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二十三岁)九月。子龙吉生。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二十四岁)秋。赴汉城试。(时西厓柳文忠公亦赴京师。日就先生馆。相与讲讨。及赴院。先生篇成有馀力。文忠公诗成而不能写。先生为之代写。及柝号先生见屈还乡。文忠公佩酒相送。自是情好日密。)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二十五岁)春。从参判公始卜居于桃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4H 页
木村。(村在临河县北。背山临流。眺望殊胜。遂定居焉。作亭名之曰山水。后具柏潭凤龄以道脉名村。有诗云活水洋洋道脉川。寻源应入退溪边。先生辞之。改以桃木村。有八咏。权青岩东辅,吴春塘守盈,权松岩好文皆次韵。○载永嘉志。)八月中乡解。○十月中生员试三等。(赵松冈士秀榜下)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二十六岁)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二十七岁)春。往拜退溪李先生之门。(受心经诗传。得闻为学之要。自是常往来就质。李先生深许其器局。)
四十年辛酉(先生二十八岁)十一月。游太学读书。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二十九岁)四月。读书于冰山。(在义城)六月读书于麟角寺。(寺在义兴。与南贲趾致利同研。)秋谒陶山。(与金鹤峰诚一同留受业。)冬读书于白云洞书院。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三十岁)三月。入太学读书。(与金龟峰守一同研)秋还乡。○挽黄锦溪。(俊良)○十月复入太学读书。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三十一岁)三月。中东堂乡试。○九月及第出身。(李栗谷珥榜下)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三十二岁)八月。权知成均馆学谕。○九月出为密阳教授。阶从仕郎。○十月升承仕郎。○往拜曹南冥先生。(植○曹先生一见深加奖许)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三十三岁)正月。上书退溪先生。论佔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二十六岁)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二十七岁)春。往拜退溪李先生之门。(受心经诗传。得闻为学之要。自是常往来就质。李先生深许其器局。)
四十年辛酉(先生二十八岁)十一月。游太学读书。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二十九岁)四月。读书于冰山。(在义城)六月读书于麟角寺。(寺在义兴。与南贲趾致利同研。)秋谒陶山。(与金鹤峰诚一同留受业。)冬读书于白云洞书院。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三十岁)三月。入太学读书。(与金龟峰守一同研)秋还乡。○挽黄锦溪。(俊良)○十月复入太学读书。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三十一岁)三月。中东堂乡试。○九月及第出身。(李栗谷珥榜下)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三十二岁)八月。权知成均馆学谕。○九月出为密阳教授。阶从仕郎。○十月升承仕郎。○往拜曹南冥先生。(植○曹先生一见深加奖许)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三十三岁)正月。上书退溪先生。论佔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4L 页
毕斋立祠事。(答书曰佔毕翁果有南冥所云。然亦甚有扶植处。作院立祠。正不可不尔也。幸勿疑贰。劝卒成之为可。)又上书退溪先生。论朱子年谱改刊事。(答书曰示喻年谱误字。不止点画。亦必有字讹如拜字之类多矣。昏眼才勘过。不能致详。惟公更加细校。随手改定。不必尽烦左问也。以此得为完书。岂不幸甚。改刊后图印以惠尤为幸。)又以年谱印本。往复于退溪先生。(答书曰年谱赖公力图。得改头面。虽或有未尽改处。大槩比前为善本。未尽处亦可随而改补甚善。又曰再蒙印寄年谱。又重校改正之力。皆赖公克就。何幸如之。)
穆宗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三十四岁)三月。上书退溪先生。论张横渠理窟书。(答书曰示及理窟。曾闻其名。今始得见幸甚。但病昏如此。何能校勘一过。况无他本可相雠正耶。姑留置以待君来。)六月。 明宗大王升遐。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五岁)三月。上书退溪先生。印送朱子年谱。(答书曰年谱又蒙印惠。此书得公之力。庶无大讹。深以为幸。)六月补学谕。阶启功郎。○送郑文峰(惟一)之任荣川。(有诗)七月谒退溪先生于陶山。因往游孤山。先生寄诗二绝。(时与赵月川穆,琴惺斋兰秀,朴彦秀芸。同就陶山谒先生。翼日到孤山。泛舟中流。相与列坐龙坛树下。先生诗适至。即次其韵。)是行历访李梅岩(叔梁)于汾川乐益亭。(有诗)是月还 朝。(有纪行诗)十月阶通仕郎。除忠佐卫副司勇。俄还学谕。○十一月。兼中学训导。阶武功郎。○十二月移拜奉常寺副奉事。
三年己巳(先生三十六岁)四月。转学录。○五月阶宣务郎。
穆宗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三十四岁)三月。上书退溪先生。论张横渠理窟书。(答书曰示及理窟。曾闻其名。今始得见幸甚。但病昏如此。何能校勘一过。况无他本可相雠正耶。姑留置以待君来。)六月。 明宗大王升遐。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五岁)三月。上书退溪先生。印送朱子年谱。(答书曰年谱又蒙印惠。此书得公之力。庶无大讹。深以为幸。)六月补学谕。阶启功郎。○送郑文峰(惟一)之任荣川。(有诗)七月谒退溪先生于陶山。因往游孤山。先生寄诗二绝。(时与赵月川穆,琴惺斋兰秀,朴彦秀芸。同就陶山谒先生。翼日到孤山。泛舟中流。相与列坐龙坛树下。先生诗适至。即次其韵。)是行历访李梅岩(叔梁)于汾川乐益亭。(有诗)是月还 朝。(有纪行诗)十月阶通仕郎。除忠佐卫副司勇。俄还学谕。○十一月。兼中学训导。阶武功郎。○十二月移拜奉常寺副奉事。
三年己巳(先生三十六岁)四月。转学录。○五月阶宣务郎。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5H 页
○送柳西厓朝 天。(时西厓以圣节使书状官赴燕京。)六月复书于退溪先生。兼送生绡请手迹。(答书曰近南致利送到惠书兼生绡数幅。感荷远念之逮。但负人书债。积之如山。今复来投。七十皤翁。六月挥汗。势难应副。幸勿加诮。)八月复兼中学训导。阶宣教郎。○是月还乡省亲。○退溪先生书赠敬斋箴夙兴夜寐箴。○筑临渊台于桃木村之俭岩。退溪先生书临渊斋桃木村六大字以授之。(俭岩在村南。高百馀尺。俯临洛水。先生筑台其上。将构斋于台南。因自号临渊斋。以为晚年栖息之所而未克就。后先生之胤内翰公构精舍。名以藏六。)拟作亭于紫溪。退溪先生书紫阳精舍四大字以授之。(溪在临渊台西相望之地。欲藏修而亦未果。)十月阶承训郎。○是月将还 朝。到宣城上书退溪先生。(答书以未及面别为恨。)
四年庚午。(先生三十七岁)三月兼养贤库奉事。○六月转学正兼养贤库直长。○七月上书退溪先生。(答书曰获书知好从事升职。深以为喜。)是月阶承议郎。○八月递直长。还乡省亲。○九月就陶山讲心经启蒙。(手写心经及启蒙传疑。常自体验讲究。)是月将还 朝。上书退溪先生。(答书曰欲枉道历玆。将涉远途。舍直路而迂行。所经多亲旧扳挽。或失行程。困弊不少。以是为未安。)十月退溪先生贻书于泮邸。(李先生答书如此其多。而先生书并不传。)十二月退溪先生讣至。为位哭之。(与同门之士。会哭于京邸。)
五年辛未(先生三十八岁)三月。会葬李先生。(有祭文挽词○先生自是
四年庚午。(先生三十七岁)三月兼养贤库奉事。○六月转学正兼养贤库直长。○七月上书退溪先生。(答书曰获书知好从事升职。深以为喜。)是月阶承议郎。○八月递直长。还乡省亲。○九月就陶山讲心经启蒙。(手写心经及启蒙传疑。常自体验讲究。)是月将还 朝。上书退溪先生。(答书曰欲枉道历玆。将涉远途。舍直路而迂行。所经多亲旧扳挽。或失行程。困弊不少。以是为未安。)十月退溪先生贻书于泮邸。(李先生答书如此其多。而先生书并不传。)十二月退溪先生讣至。为位哭之。(与同门之士。会哭于京邸。)
五年辛未(先生三十八岁)三月。会葬李先生。(有祭文挽词○先生自是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5L 页
益自感慨奋励。多见于诗。)六月转博士兼中学训导。○七月还 朝。具柏潭来访。○八月阶奉训郎。○与具柏潭论退溪先生志文事。○呈辞还乡省亲。(时先生与李鹤川俊秀。联辔还乡。具柏潭有别章。)九月游清凉山。(路由孤山。琴惺斋持酒来待。偕登砚滴峰有诗。)十月拜户曹佐郎还 朝。
六年壬申(先生三十九岁)正月。乞假省亲。○二月阶奉直郎。○四月阶通善郎。○十月挽曹南冥先生。○十一月闻参判公寝疾。呈辞归觐。(侍侧衣不解带。药必先尝。)
神宗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四十岁)正月。丁参判公忧。(执丧过礼。昼夜号泣。坐卧草土。仍中湿。葬才毕。下部痿弱。起居须人。浴椒水而得差。)三月葬参判公于虎崖山承旨公墓后。(虎崖山在柰城县南三里许。丁未葬先夫人郑氏。至是合窆。构庐墓下。三年一不下家。先生尝语子弟曰今人从礼返魂。未为非也。一或不谨。其罪大矣。且中材以下。易流于恶。或贫不得尽合于礼。则不如庐墓之为得也。)秋定墓山禁护约束。(虎崖山自曾祖妣以下三世坟茔在焉。子孙之居是傍者数十家。先生为之严立约束看护。)
二年甲戌(先生四十一岁)春。撰参判公墓志。○十月请参判公墓碣铭于具柏潭。
三年乙亥(先生四十二岁)三月服阕。○构斋舍于虎崖山下。扁以追远堂。(因作斋庵。使僧徒守之。洪正字思齐书扁额。柳文忠公记之。)拜刑曹佐郎阶通善郎不赴。移拜成均馆典籍。○四
六年壬申(先生三十九岁)正月。乞假省亲。○二月阶奉直郎。○四月阶通善郎。○十月挽曹南冥先生。○十一月闻参判公寝疾。呈辞归觐。(侍侧衣不解带。药必先尝。)
神宗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四十岁)正月。丁参判公忧。(执丧过礼。昼夜号泣。坐卧草土。仍中湿。葬才毕。下部痿弱。起居须人。浴椒水而得差。)三月葬参判公于虎崖山承旨公墓后。(虎崖山在柰城县南三里许。丁未葬先夫人郑氏。至是合窆。构庐墓下。三年一不下家。先生尝语子弟曰今人从礼返魂。未为非也。一或不谨。其罪大矣。且中材以下。易流于恶。或贫不得尽合于礼。则不如庐墓之为得也。)秋定墓山禁护约束。(虎崖山自曾祖妣以下三世坟茔在焉。子孙之居是傍者数十家。先生为之严立约束看护。)
二年甲戌(先生四十一岁)春。撰参判公墓志。○十月请参判公墓碣铭于具柏潭。
三年乙亥(先生四十二岁)三月服阕。○构斋舍于虎崖山下。扁以追远堂。(因作斋庵。使僧徒守之。洪正字思齐书扁额。柳文忠公记之。)拜刑曹佐郎阶通善郎不赴。移拜成均馆典籍。○四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6H 页
月转礼曹佐郎。俄升刑曹正郎。○五月以司谏院正言被 召。病辞不赴。○是月 内赐朱子语类一帙。○六月除丰基郡守。○七月至陶山。(陶山书院新成。月夜见梧竹满庭。徘徊感涕。有次金鹤峰诗云满川风月浩无边。六载重游小有天。苦竹青梧今不管。岩轩寥落几多年。)与金鹤峰游浮石寺。登聚远楼。(有唱酬韵。鹤峰有诗云偶结烟霞伴。同寻松桂林。朴啸皋承任有却喜洞天新物色。临渊笔下尽牢笼之句。)是月赴任。(邑俗强悍称难治。先生刚以折奸。惠以抚民。公以断讼。勤以奉公。在官六载。约以取足。以充邑逋。聚文簿用涂郡壁曰。聚民焚籍以要名。吾所不为。且恶有用之物。归于无用也。去后虽尝见挫者。亦皆追思焉。)八月阶通德郎。○送金药峰(克一)之任密阳。(有诗)十月升朝奉大夫。
四年丙子。(先生四十三岁)三月兼春秋馆编修官。○重建嘉水川孝思庵。(庵旧在柏竹堂公墓下。六代祖持平公与弟监司公,正郎公所建也。后庵废。先生为之重建。每岁十月十七日。与门族会奠。)
五年丁丑(先生四十四岁)二月。阶朝散大夫兼如故。○九月游小白山。(与赵月川,杨逍遥应遇同游。有唱酬韵。)
六年戊寅(先生四十五岁)二月。至陶山参释菜礼。(有诗)四月阶奉列大夫。兼如故。○与赵大笑轩(宗道)游丹山。(有唱酬韵)过李徵君(之蕃)旧居。(有诗)十一月立参判公墓碣。(有告文)是月送子龙吉读书于性穴寺。(有诗○尝邸报至。子弟欲见。先生戒之曰尔所务在读书。观古圣贤言行。而体之于身。邸报非尔所急也。)
四年丙子。(先生四十三岁)三月兼春秋馆编修官。○重建嘉水川孝思庵。(庵旧在柏竹堂公墓下。六代祖持平公与弟监司公,正郎公所建也。后庵废。先生为之重建。每岁十月十七日。与门族会奠。)
五年丁丑(先生四十四岁)二月。阶朝散大夫兼如故。○九月游小白山。(与赵月川,杨逍遥应遇同游。有唱酬韵。)
六年戊寅(先生四十五岁)二月。至陶山参释菜礼。(有诗)四月阶奉列大夫。兼如故。○与赵大笑轩(宗道)游丹山。(有唱酬韵)过李徵君(之蕃)旧居。(有诗)十一月立参判公墓碣。(有告文)是月送子龙吉读书于性穴寺。(有诗○尝邸报至。子弟欲见。先生戒之曰尔所务在读书。观古圣贤言行。而体之于身。邸报非尔所急也。)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6L 页
七年己卯(先生四十六岁)春。撰高祖昭威公墓碣铭。○次李梅岩爱日堂韵。(有胜槩一川分上下。欲投簪笏蹑芳尘之句。)七月竖昭威公墓碣于米家岩山。(昭威公自金溪移居于丰基郡南十里许米家岩里以终。因葬于家南山。至是先生捐俸立碣。)十月 内赐家礼,三纲二伦行实各一帙。○与南贲趾书论祥禫变礼。
八年庚辰(先生四十七岁)七月。以秩满还乡。俄拜承文院校理不赴。
九年辛巳(先生四十八岁)正月。与大笑轩往水多山。省外先祖承旨李公(泙)墓。(有诗)三月除安东县监。阶奉正大夫。辞不赴。○夏 除襄阳府使。(俗右鬼多淫祠。悉撤以焚之。如祀典所当祭。必虔诚躬执事。水旱灾疠。有祷必应。本府月贡鲢鱼。为捕鱼具。尽籍民户。以采椒根。民不堪其苦。先生使之番休轮采。民甚便之。)五月兼江陵镇管兵马同佥节制使。○七月阶中直大夫。
十年壬午(先生四十九岁)十一月。阶通训大夫。
十一年癸未(先生五十岁)七月。兼春秋馆编修官。○十一月。以司宪府掌令被 召还朝。(时朝论分歧。乘时者多造端攻击。先生甚忧之。其立朝言论。不激不随。识者知先生之有立焉。时北边有警。运南方粟以给军饷。 朝廷用三陟府使鲁姓人言。造大舶于东海。以运南路米。先生 启曰臣待罪襄阳。窃审东海。杳漫无际。无岛屿可以避风。故遇风而垫溺者相继。惟小舟则便捷易使。鲜有没者。若大舶则载物重而舻军多。少有风波。败易而失多。臣以为不可造也。又 启曰岭东一带。民力已竭于海运。又为陆输。
八年庚辰(先生四十七岁)七月。以秩满还乡。俄拜承文院校理不赴。
九年辛巳(先生四十八岁)正月。与大笑轩往水多山。省外先祖承旨李公(泙)墓。(有诗)三月除安东县监。阶奉正大夫。辞不赴。○夏 除襄阳府使。(俗右鬼多淫祠。悉撤以焚之。如祀典所当祭。必虔诚躬执事。水旱灾疠。有祷必应。本府月贡鲢鱼。为捕鱼具。尽籍民户。以采椒根。民不堪其苦。先生使之番休轮采。民甚便之。)五月兼江陵镇管兵马同佥节制使。○七月阶中直大夫。
十年壬午(先生四十九岁)十一月。阶通训大夫。
十一年癸未(先生五十岁)七月。兼春秋馆编修官。○十一月。以司宪府掌令被 召还朝。(时朝论分歧。乘时者多造端攻击。先生甚忧之。其立朝言论。不激不随。识者知先生之有立焉。时北边有警。运南方粟以给军饷。 朝廷用三陟府使鲁姓人言。造大舶于东海。以运南路米。先生 启曰臣待罪襄阳。窃审东海。杳漫无际。无岛屿可以避风。故遇风而垫溺者相继。惟小舟则便捷易使。鲜有没者。若大舶则载物重而舻军多。少有风波。败易而失多。臣以为不可造也。又 启曰岭东一带。民力已竭于海运。又为陆输。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7H 页
民心骚扰。至为矜恻。凡已输诸安边者。其数甚多。尚未尽入于北塞。姑待数月以后。风气少和。更以船运。其间必无乏粮之患。请令备边司更为商量。姑停陆运。以解东民倒悬之急。)十二月。递掌令拜成均馆司艺。
十二年甲申(先生五十一岁)二月。拜龙骧卫副护军。俄转成均馆司成。○四月拜司谏院正言。辞递。拜成均馆司艺。还拜司宪府掌令。○六月还拜成均馆司成。俄拜司谏院献纳兼春秋馆记注官。○陈时务十条疏。(时大旱。 上下责己之教。先生上十条疏。曰立大本。曰崇经术。曰先节俭。曰纳谏诤。曰振纪纲。曰慎赏罚。曰敬天怒。曰恤民隐。曰进贤才。曰讲武备。其略曰当今之事。无一不弊。而时务之急者。有此十条。十条之中。又有当先当急者。立大本崇经术是也。夫正心为制事之本。崇学为正心之术。心者身之主。而家者身之推。是以君心之邪正。有若不可得而窥者。而符验之见于外者。常若十目之所视。十手之所指。而不可掩者何哉。人心至愚而神。不见其形而已视其影。不睹其内而已占其外。则岂不可畏也哉。故曰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于身。身端心诚之谓也。诚能处九重之深邃。而懔懔然常若立于朝廷之上。 宗庙之中。由内及外。自微至著。精白纯粹。无一毫私邪杂于其间。则发号施令。进贤退奸。群听不惑。众志咸服。百官万民。莫敢不一于正。)七月递拜成均馆典籍。○九月还拜司谏院献纳。兼如故。(时有冒升宪长者。谏院欲论之而不敢言。先生曰祸福天也。当尽在我者。遂论之。)十月拜弘文馆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上应 旨疏。(时灾异叠见。 上下教求言。先生乃应 旨上疏。其略曰近年以来。人心携贰而国论靡定。边圉失守而丑虏构衅。水旱疾疫。死亡殆尽。寇贼奸宄。杀越相望。彝伦
十二年甲申(先生五十一岁)二月。拜龙骧卫副护军。俄转成均馆司成。○四月拜司谏院正言。辞递。拜成均馆司艺。还拜司宪府掌令。○六月还拜成均馆司成。俄拜司谏院献纳兼春秋馆记注官。○陈时务十条疏。(时大旱。 上下责己之教。先生上十条疏。曰立大本。曰崇经术。曰先节俭。曰纳谏诤。曰振纪纲。曰慎赏罚。曰敬天怒。曰恤民隐。曰进贤才。曰讲武备。其略曰当今之事。无一不弊。而时务之急者。有此十条。十条之中。又有当先当急者。立大本崇经术是也。夫正心为制事之本。崇学为正心之术。心者身之主。而家者身之推。是以君心之邪正。有若不可得而窥者。而符验之见于外者。常若十目之所视。十手之所指。而不可掩者何哉。人心至愚而神。不见其形而已视其影。不睹其内而已占其外。则岂不可畏也哉。故曰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于身。身端心诚之谓也。诚能处九重之深邃。而懔懔然常若立于朝廷之上。 宗庙之中。由内及外。自微至著。精白纯粹。无一毫私邪杂于其间。则发号施令。进贤退奸。群听不惑。众志咸服。百官万民。莫敢不一于正。)七月递拜成均馆典籍。○九月还拜司谏院献纳。兼如故。(时有冒升宪长者。谏院欲论之而不敢言。先生曰祸福天也。当尽在我者。遂论之。)十月拜弘文馆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上应 旨疏。(时灾异叠见。 上下教求言。先生乃应 旨上疏。其略曰近年以来。人心携贰而国论靡定。边圉失守而丑虏构衅。水旱疾疫。死亡殆尽。寇贼奸宄。杀越相望。彝伦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7L 页
斁而骨肉相残。纪纲紊而上下无统。彗星才灭而赤气蔽天。冬雾四塞而天地震雷。有若危亡之祸。迫在朝夕者然。人心懔懔。莫知其故。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而淫慝之气犯之。其为变惨矣。岂 圣上体元之实有未尽。而宰相调元之责有所亏欤。将天仁爱我 殿下以谴告之也。伏愿 殿下深加警惕。勿谓已治而益求其治。勿谓已安而益求其安。至静之中。恒切戒惧之心。应物之际。常严谨独之功。务存大体而勿屑屑于细事。责任铨衡而勿规规于注拟。知其贤也则任之勿贰。知其恶也则去之勿疑。山林无退斥之贤。朝著绝窥伺之心。使阳德长而阴秽退。此在 殿下一转移之间也。)制进 社稷后土神慰安文。○十一月。拜司谏院司谏。○陈十条疏。论君德时事。(时以旱甚求言。先生又上十条疏。一曰躬圣学以进实德。二曰审治体以急先务。三曰崇节俭以立教本。四曰勤听纳以集众善。五曰慎用舍以辨邪正。六曰劝经行以明士趋。七曰振纪纲以张公道。八曰省赋役以宽民力。九曰详刑狱以伸冤枉。十曰修军政以谨战守。)十二月 内赐孙子吴子阵书阵说诸书。(时朝廷荐先生有将才。 上乃赐兵家诸书。先生读之。语人曰用兵有道。至于临机策应。正不在古人糟粕也。)
十三年乙酉(先生五十二岁)五月。拜成均馆司成。○六月拜宗簿寺正。俄拜弘文馆副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时与同僚任南谷国老,柳钦斋希霖,李竹牖讱,金梦村晬,尹公又新。同直玉堂。作短屏六帖。前帖列书姓名。后帖画玉堂室宇。) 内赐精忠录。○七月 启请禁同姓通婚。(略曰近来同姓通婚。非惟两家恬不知耻。人亦不以为怪。伤风败俗。莫大于此。请申明 严禁之。令依 允。)又 启请敕州县祀典。(略曰州县祀典甚隳。守令专委下吏。惰而不躬。神不顾享。水旱灾疠
十三年乙酉(先生五十二岁)五月。拜成均馆司成。○六月拜宗簿寺正。俄拜弘文馆副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时与同僚任南谷国老,柳钦斋希霖,李竹牖讱,金梦村晬,尹公又新。同直玉堂。作短屏六帖。前帖列书姓名。后帖画玉堂室宇。) 内赐精忠录。○七月 启请禁同姓通婚。(略曰近来同姓通婚。非惟两家恬不知耻。人亦不以为怪。伤风败俗。莫大于此。请申明 严禁之。令依 允。)又 启请敕州县祀典。(略曰州县祀典甚隳。守令专委下吏。惰而不躬。神不顾享。水旱灾疠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8H 页
之作。未必不由于此也。)九月升校理。兼如故。○ 内赐十九史略礼部韵各一帙。○十月递拜司宪府掌令。( 启曰天灾切迫。一国生民。将靡孑遗。当此之时。不急之役。一切停废。以答天谴。 上允之。)论 启停罢纳粟。○十一月转拜司谏院司谏。兼如故。○十二月阶通政。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丙辰入侍夕讲。○ 内赐心经。○戊午入侍夕讲。
十四年丙戌(先生五十三岁)二月。升右副承旨。兼如故。○丙寅入侍朝讲。(前后侍讲。凡十八日。而讲义不传。)○四月 内赐中庸大学及或问。○五月承 命往黄海道新溪县。慰安先圣文宣王。(时新溪乡校火。 上特遣先生慰安。将辞朝 内赐胡椒一斗。)次新溪县板上韵。(有从六代祖观察公讳屯诗。因次其韵。)六月升左副承旨。兼如故。○八月辞递。拜义兴卫上护军。俄拜掌隶院判决事。(先是 恭僖朝己卯。安贞悯公瑭奴宋祀连。与其妻男郑鋿。诬告贞悯子安处谨谋害。大臣南衮为推官。锻鍊构捏。杀贞悯及其子处谦,处谨,处諴等。安氏被死之后。祀连以告变之功。仍冒赎序爵。祀连死。其子翰弼,翼弼等。交结一时知名士。恣横无忌。人神之愤。馀六十年。至是安氏子孙始讼于掌隶院。事将决而人皆规避。先生即 启削冒勋。众皆快焉。)挽具柏潭。○十一月递拜龙骧卫大护军。俄擢拜成均馆大司成。○ 内赐异端辨正一帙。
十五年丁亥(先生五十四岁)正月。 内赐诗书易传各一
十四年丙戌(先生五十三岁)二月。升右副承旨。兼如故。○丙寅入侍朝讲。(前后侍讲。凡十八日。而讲义不传。)○四月 内赐中庸大学及或问。○五月承 命往黄海道新溪县。慰安先圣文宣王。(时新溪乡校火。 上特遣先生慰安。将辞朝 内赐胡椒一斗。)次新溪县板上韵。(有从六代祖观察公讳屯诗。因次其韵。)六月升左副承旨。兼如故。○八月辞递。拜义兴卫上护军。俄拜掌隶院判决事。(先是 恭僖朝己卯。安贞悯公瑭奴宋祀连。与其妻男郑鋿。诬告贞悯子安处谨谋害。大臣南衮为推官。锻鍊构捏。杀贞悯及其子处谦,处谨,处諴等。安氏被死之后。祀连以告变之功。仍冒赎序爵。祀连死。其子翰弼,翼弼等。交结一时知名士。恣横无忌。人神之愤。馀六十年。至是安氏子孙始讼于掌隶院。事将决而人皆规避。先生即 启削冒勋。众皆快焉。)挽具柏潭。○十一月递拜龙骧卫大护军。俄擢拜成均馆大司成。○ 内赐异端辨正一帙。
十五年丁亥(先生五十四岁)正月。 内赐诗书易传各一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8L 页
帙。○撰劝学节目。(时士风颓靡。 上以廷议特拜先生为馆长。先生遂撰修节目。表率严正。诲诱勤恳。多士咸服焉。)是月以大司成差陈谢使。(先是丙戌十月。贺节使尹自新失方物于道。贺至使成寿益又火于玉河馆。使臣以下并 命拿鞫定罪。将遣使奉表陈谢而难其人。朝廷荐先生。有是 命。)二月上疏辞递大司成。(疏略曰臣于上年冬。因坠马左股重伤。今则大势已减。然于运用之际。微觉酸引。步趋亦未如常。而万里之行。只隔二十八日。不得不退伏私室。或针或炙。以期永差。本馆虽无大段剧务。劝课多士。亦不可旷日废仕云云。)俄拜佥知中枢府事。○三月十三日壬寅。带吏曹参判衔辞 朝。(时以 宗系受诬。累请改正。得蒙釐正之命。而时未颁降。是行以陈谢为重。不敢插入于陈奏文字。 上命使只探会典颁降日期。 赐酒阙庭。)查对于慕华馆。宿碧蹄驿。(一时僚友诸公。皆有别章。)甲辰到开城府。拜穆清殿。谒郑文忠公庙。○庚戌到黄州。(郑柏谷昆寿以海伯来饯。)癸丑到平壤。(平安监司柳埙,都事沈源河,庶尹尹安性来待。因同登浮碧楼,练光亭,快哉亭。)四月丙子渡江。○壬午到辽东怀远馆。(留五日)甲申见掌印大人郭梦徵。请威化岛禁耕怀远馆修理等事。(时辽人来耕威化岛。犯耕我 国境界。怀远馆雨漏颓落。故力请得许。)乙酉访华表观石柱及武安王庙。登望京楼。(有诗)五月一日己丑。开市于馆中。○丁酉到广宁。○己亥令通事郭之元呈咨文于广宁都御史。(御事醉不视事。不得呈。)辛丑到十三山。(郭之元追到。言亲见都御史。御史细问争威化岛事。奉圣旨云者。即假称也。即依移咨禁之云云。)己酉入山海关。见主事杨植。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9H 页
(与书状官元士安登观海亭。)甲寅到永平府。谒清圣祠。登采薇亭。(有诗)六月癸亥。入 皇都。○乙丑呈单。○丙寅诣 阙。就午门外行礼。就光禄寺受享礼。(朝后又往礼部。左侍郎独坐。不得见官。)丁卯往礼部。(以雨免见官礼。)戊辰纳方物贡马于礼部。○庚午谒主事。以呈文事请票帖。又乞弛火禁。○癸酉受上马宴及 钦赐。就会同馆呈文于侍郎。(先生与书状官诣午门外行礼。仍往光禄寺受享礼。又诣午门外行谢恩礼。就会同馆见侍郎王弘诲。行礼于 阙牌下。进侍郎前行礼。呈文于侍郎。乞先印会典内 本国项下改纂文字等卷。先生风采峻整。辞令恳恻。侍郎为之动听。许以力图。○呈文见本集。)甲戌复诣午门外行礼。(是日天下监生二百五十人。亦同来行礼。一人坐近地。即福建人。距京师万馀里。穷三月乃至云。先生问其所学。答曰四书。又问朱陆两学。曰当世只用朱不用陆。又问近代理学何人称首。答曰阁老申时行。又问贺医闾王阳明之学。答以不知。又问若用朱学则丧纪如何废坏至此。答曰时制如此。)壬午往礼部探呈文事。(礼部题曰案候书成刊布之日。题请施行。)癸未又上书礼部。(呈文见本集)丁亥诣国子监谒先圣。○七月庚寅。诣 皇极门御路上。行礼。受 颁赏。○辛卯诣午门外行礼。谢 钦赏。○癸巳受上马宴。以呈文事。告左侍郎。(得许 宗系草本誊书昭示。)甲午诣 阙谢 恩。受 皇敕。(敕曰皇帝敕谕朝鲜国王李讳。先该尔以乃祖姓讳。久蒙不韪。屡请昭雪。已许于新修会典内详载。纂辑有绪。尚未告成。玆尔复申前请。特命史官录示。今据新修会典藁内载称李旧讳。系出本国全州。远祖翰。仕新罗为司空。六代孙兢休入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9L 页
高丽。十三代孙 穆祖讳。生 翼祖讳。生 度祖讳。生 桓祖讳。是为旧讳之父。李仁任者。京山府吏长庚裔也。始王氏恭悯王颛无子。养宠臣辛肫子祦为子。恭悯王为嬖臣洪伦等所杀。李仁任当国。诛伦等。立祦。祦嗣位十六年。遣将入犯辽东。旧讳为副将在遣中。至鸭绿江。与诸将合议回兵。祦惧传位其子昌。时恭悯妣安氏以国人黜昌。立王氏孙定昌君瑶。诛祦昌逐仁任。已而瑶妄杀戮。国人不附。共推旧讳署国事。表闻 高皇帝。命为国王。遂更名讳。贬瑶别邸。终其身。前项事由。与尔原奏相合。候书完进览。颁行之日。差官赍送尔国。先谕尔知之。尔宜益戴国恩。茂扬先德。恪守屏藩之义。永垂忠孝之声。钦哉钦哉。故谕。先生此行。不但为陈谢。兼探会典颁行日期。屡呈礼部。至是祇奉 圣敕。 宗祊被诬之冤。 列圣吁天之诚。快睹伸雪。实由先生之忠诚感人。专对得宜也。)丁酉诣午门外行礼。受蟒龙锦衣诸色段 赏赐。○戊戌受礼部移咨文。○己亥发北京。○八月一日戊午。到抚宁。(逢圣节使朴崇元,书状黄景美。)九月一日丁亥越江。驰 启会典正藁内 宗系草本一册及礼部咨辽东都司禁耕回咨各一道赍来等事。(略曰移北京五十日。始得越江。 会典印出正藁。臣在北京时。尚未毕书。问诸礼部吏。则讫功当在明春间。而亦未知的在何时云。礼部誊抄 会典正藁内 宗系草本一册。礼部咨辽东都司禁耕回咨各一道。入 启。)癸巳到黄州。(海伯郑昆寿来迎。)乙未到平山。○戊戌到迎曙。 上降御札褒之。 赐内厩马一匹。( 御札曰万里无事往还。赍奉 敕书而来。且誊书 会典来启。俾予知之。此皆由于周旋专对之忠。良用嘉悦。赐内厩马一匹勿谢。时先生道途驱驰之馀。患泄痢。闻 上亲逆于慕华馆。力疾星驰。)己亥复 命。进 皇敕及 钦赐蟒龙锦衣诸色段。○甲辰拜承政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0H 页
院右承旨。兼如故。俄转拜佥知中枢府事。○十月十日。除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时海西饥馑八九年。民死亡相继。 上以救荒为急。择其人。朝议以为非先生莫可。特有是 命。下 教书敦谕。趣使就任。略曰黜陟幽明。方伯之为任极重。宣布德意。君子之所养素深。其理虽在于惟良。专制实属于时俊。苟非夙夜之士。曷副咨度之勤。惟卿禀资纯厚。器宇宏深。由经学而拔身。穷修有志。佩竹符而效职。达施能行。入薇垣而陈规。在银台而惟允。玆授卿本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卿其克体予意。往尽乃心。安集流离。先举赈饥之策。激扬清浊。克严考绩之方。至于学校之兴。农桑之务。刑狱之察。器械之修。邦有彝章。予岂多诰。大辟之罪。其惟禀我。通训之官。断自任卿。朝中亲旧之爱先生者。咸劝辞疾将息。先生慨然就道曰。委身于国。而 上方以饥荒为忧。此乃臣子尽瘁之秋也。义不敢辞。)二十七日辞 朝。(是日出城。沈贰相守庆,姜知事士尚,宋同知言慎,金四宰命元,崔知事兴源。饯于门外。琴直长兰秀,郑礼安士信,李平山时彦,闵师傅应祺,李参判山甫,黄参议允吉。追饯于慕华馆。)十一月二日。上 诞日贺笺文。○四日到海州营。○六日诣乡校谒圣。退议救荒。行关列邑。开场赈济。○十一日。行遥贺 诞日礼。○十二日。上冬至贺笺文。○十八日发营到箭滩。察防川形止。(箭滩在载宁郡。郡守朴忠侃设防川为屯田。户部许施。先生往察其便否。)十九日诣载宁乡校谒圣。招诸生行相揖礼。(自是巡历。所到辄诣校谒圣。招校儒行礼。劝以读书饬行。)○二十三日。留黄州。行遥贺冬至礼。○二十五日留凤山。○二十九日留遂安。点考军器杂物。(巡历所到。亲自点考。)十二月一日留遂安。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0L 页
行望 阙礼。议救荒措置事。(与郡守申仲淹相议赈济便宜。先生急于荒政。未尝一日暇息。而或以赈救措画。留滞则列邑饥民手额颙望。)二日到谷山。闻谏院 启上疏请递 不允。(时元书状士安播不实语。谏院论 启。上震怒拿鞫元士安及一行译官。并系狱。又将重罪前使之失方物者。事将不测。言者因并论先生欲拿问。 上以方任救荒不听。先生引嫌上疏请递。 上下教曰裴三益为人忠直。以为不知。必非诬饰。其勿问。)七日到江阴。议救荒事。(与县监全颖达相议赈济便宜。)十四日还营。○十八日监封正朝方物。○二十二日。上正朝贺笺文。
十六年戊子(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三日。行遥 贺礼。○六日发营巡历。○八日到文化。分遣审药检律。察境内救荒形止。○九日到安岳。会族人裴世胤等讲花树会。○十日到长渊旧邑仓。陈饥荒形止状。 启请全罗忠清移粟事宜。(有 旨特题给湖南谷七千石。湖西谷八千石。)二十三日还到海州西别仓。令察访安百之监赈济场。○二十四日。状 闻一道赈济场就食数。(合一万一千一百八十人)二十八日还营。○二月一日。行遥 贺礼。与洪敬差世英相议赈济事宜。(先生于荒政。区画条理。纤悉备举。民始有更生之望。 上别遣洪世英出入闾里周救。世英驰到境内。见先生所为周画。谓先生曰荒政令公已尽之。吾但巡视尔。)三日封上殿最状。○三月一日行遥 贺礼。○十日遣察访安百之于延安,白川,江
十六年戊子(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三日。行遥 贺礼。○六日发营巡历。○八日到文化。分遣审药检律。察境内救荒形止。○九日到安岳。会族人裴世胤等讲花树会。○十日到长渊旧邑仓。陈饥荒形止状。 启请全罗忠清移粟事宜。(有 旨特题给湖南谷七千石。湖西谷八千石。)二十三日还到海州西别仓。令察访安百之监赈济场。○二十四日。状 闻一道赈济场就食数。(合一万一千一百八十人)二十八日还营。○二月一日。行遥 贺礼。与洪敬差世英相议赈济事宜。(先生于荒政。区画条理。纤悉备举。民始有更生之望。 上别遣洪世英出入闾里周救。世英驰到境内。见先生所为周画。谓先生曰荒政令公已尽之。吾但巡视尔。)三日封上殿最状。○三月一日行遥 贺礼。○十日遣察访安百之于延安,白川,江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1H 页
阴,平山等郡。察赈救形止。(延安官谷不实。民饥滨死。先生为发金谷仓积粟赈之。民赖以生。家造木牌拜之。海州牧使李应麒见之。问曰此何物耶。民曰观察使善政牌也。春夏之交。若非发仓之举。民等今已为异物矣。) 启请差遣閒员。监收屯田平分。以除剥割之弊。(朴忠侃既设屯田。凤山郡亦效之。发傍近民丁。春以筑堰。夏以耘草。不能尽力于私田。又移役远坊。民不聊生。而忠侃犹欲誇衒其劳。刈取稻粳茂盛处以为式。民皆以私谷补约呼冤。先生 启曰当秋成。差遣閒员若察访训导等。监收平分。以除剥割之弊。户曹难之。先生执前议愈坚。遂蒙 允。民始奠枕。忠侃又请立别廒于屯田近地。以便输纳。先生移帖凤山。廉知民情不便。又 启曰载宁,凤山其事同。输纳之路远迩又略相同。而凤民不愿。载宁民心亦岂远于凤民而独请立之。况仍岁饥馑之馀。民惟救死之不遑。又兴工作。似非民情。请俟有年民力少稣之日。户曹已从忠侃之言。先生亦疾笃。乃叹曰屯田为助国设。而民害至此。兴利之臣不可用也。)十五日。行遥 贺礼。○二十六日亲监东西赈济场。(时忠清道移转谷来。○自正月设赈济场于各邑。巡历所到。躬亲监馈。或令都事,察访,审药,检律递相看检。无一或遗。)四月六日。往东西赈济场监馈。○十四日上陈贺笺文。○十五日行遥 贺礼发营。○十八日留黄州。令察访监赈济场。○祇迎新刊会典 皇敕。(时谢恩使俞泓,书状尹暹回自京师。赍来改正 宗系会典 皇敕。先生率牧使李玄培,长渊县监尹大受出郊迎之。)二十七日留凤山。亲点乡校及 社稷厉祭祭器祭服。天使支待杂物。○五月一日行遥 贺礼。○九日到金郊。祇迎 宥旨。(时以 宗系改正颁赦。守门将郑应星陪来 宥旨。出迎于郊。即令驰发颁布。)十三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1L 页
日还营。○十八日 启闻平安道移转船一只致败事由。○六月四日以病上状乞递。 不允。○十五日行遥 贺礼。○十七日发营到抱月亭。察战船。○闰六月一日。留殷栗。行遥 贺礼。议本县乡校圣殿改造事。(时主倅黄璹来禀。因相议改刱事宜。)七日留信川。封上殿最状。○十五日行遥 贺礼。○二十日寝疾。○二十三日以病剧。上状乞递 不允。(时先生以救荒力疾驱驰。逐日巡察。劳伤之馀。又患血痢。人或劝休息。先生曰各邑人吏之淹滞。其弊不赀。气息尚存。安可废也。自是疾转剧。遂祈递免。 上不允。先生胤子内翰公以牛肉能补羸。求得以进。先生却之曰持一方风宪。而身自蹈之可乎。无陷尔父为也。)寻又上状辞递。拜佥知中枢府事。○二十八日。曲江谱牒成。(先是参判公患家谱无牒。裒集未就。临殁属先生。至是编始成。令写二本。一寄安岳姓族。一藏于家。)命孙男名淑全。(时长孙淑全才六岁。先生命名录之于谱。)二十九日。祇承疏 批。(有 许令递差。除交代上来之 教。盖异数也。)发营到中旨村。(时都事金翼贤,察访安百之,判官柳海从行。相与议还营调治。内翰公入告先生曰儿辈何疑惑耶。须乘早凉进向青丹。仍命整驾。临发谓都事曰吾职已递。不必更入营廨。君辈宜落后。)三十日留中旨疾笃。(是日邸报来到。有北方鬼火之异。先生犹手取观之。忧叹不已。未尝一言及家私。所语谆谆皆国事与荒政也。)七月一日未时。卒于海州青丹驿。(金翼贤,安百之躬视棺殓。讣出境内士民巷哭如失爷娘。远近闻者莫不赍咨相吊曰 朝廷失一忘身殉国之臣。)讣闻 上特致赙。○二十六日丁丑。 遣礼官(礼曹佐郎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2H 页
朴庆新) 赐祭江头。又 命一路给船舆护行归家。(护丧差使员黄海道延安府使郑姬藩,瓮津县令边梦龙至开城。京畿道丰德郡守金克孝,果川县监李浚至原忠境。忠清道堤川县监尹粹然至竹岭。昌乐察访金锤至柰城。)八月五日奉柩至柰城斋舍。(时所致赙物多至中人十家产。都事金翼贤欲以舟运。内翰公以家丧之戒却不受。)九月二十五日。葬于虎崖山兑向之原。(参判公墓后○东冈金文贞公宇颙时知本府。办助椁材。又于治石补土等事。给军助役。为文以祭之。○内翰公述家状。西厓文忠公撰神道碑铭。月沙李文忠公廷龟撰墓志铭。)
十八年庚寅春。被削职之 命。(先是丁亥陈谢之行。带去人梁承凯结连大盗李山。盗出宝环。至是事觉伏诛。以误带之故。见坐削职。)
二十二年甲午复官。(子龙吉上疏吁冤。其略曰臣父先臣三益。曾于丁亥春。奉 命陈谢。一行带去人梁承凯。犯盗事觉。连坐收职牒于身殁之后。臣窃痛哭。知人则哲。圣人所难。以为不卞其为人而带去。则臣父虽万死不得有所辞矣。若以为知其情状而罪之。则臣父之目。必不瞑于地下矣。臣父少从师友。稍知事君之义。至于两出分忧。恭谨自持。书籍之外。一毫无所营。安有知其包藏祸心而姑一带去。以上负 殿下哉。而况臣父平生疾恶太甚。苟知其奸。则虽或劝之使近。尚不肯从。况万里带去乎。当初臣父之复 命也。赍 敕书与蟒衣。又购得 会典草本以进。一时臣庶莫不翘首争贺。不论有敕与无敕。印本与草本。比之景星卿云。人人争先睹之为快。 殿下亦下书谕之曰得 会典草本来。使予知已雪先代之累。予甚嘉焉。夫伸雪之事。乃 殿下至孝所感。庙堂盛算所致。往来使臣。只是奉 成命而已。曾无毫发之功。而 殿下盛德如天。思与臣僚同其庆幸。乃录铁券。诚吾东千载所未有之盛举。而元士安以书状官得参原从之列。臣父以正使不见录。呜呼使臣父有知。岂以铁券之录不录有所慊乎。以 殿下一视同仁之大德言之。臣父之
十八年庚寅春。被削职之 命。(先是丁亥陈谢之行。带去人梁承凯结连大盗李山。盗出宝环。至是事觉伏诛。以误带之故。见坐削职。)
二十二年甲午复官。(子龙吉上疏吁冤。其略曰臣父先臣三益。曾于丁亥春。奉 命陈谢。一行带去人梁承凯。犯盗事觉。连坐收职牒于身殁之后。臣窃痛哭。知人则哲。圣人所难。以为不卞其为人而带去。则臣父虽万死不得有所辞矣。若以为知其情状而罪之。则臣父之目。必不瞑于地下矣。臣父少从师友。稍知事君之义。至于两出分忧。恭谨自持。书籍之外。一毫无所营。安有知其包藏祸心而姑一带去。以上负 殿下哉。而况臣父平生疾恶太甚。苟知其奸。则虽或劝之使近。尚不肯从。况万里带去乎。当初臣父之复 命也。赍 敕书与蟒衣。又购得 会典草本以进。一时臣庶莫不翘首争贺。不论有敕与无敕。印本与草本。比之景星卿云。人人争先睹之为快。 殿下亦下书谕之曰得 会典草本来。使予知已雪先代之累。予甚嘉焉。夫伸雪之事。乃 殿下至孝所感。庙堂盛算所致。往来使臣。只是奉 成命而已。曾无毫发之功。而 殿下盛德如天。思与臣僚同其庆幸。乃录铁券。诚吾东千载所未有之盛举。而元士安以书状官得参原从之列。臣父以正使不见录。呜呼使臣父有知。岂以铁券之录不录有所慊乎。以 殿下一视同仁之大德言之。臣父之
临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2L 页
劳。当蒙惟重之典。臣父之过。似从无大之宥。而录券之际。尚不得与。颁赦之日。又未蒙 恩。臣实痛哭。傥蒙 殿下矜其劳而赦其过。则其为臣一家之感。死者结草。生者陨首。不足以酬 圣恩万分之一也。吏曹回 启。裴龙吉父三益赴京之时。赍持 敕书蟒衣。又购得 会典草本而来。以罪人梁承凯带去之故。见坐以削职。书状官则得参原从之列。而三益则以正使不见录。至于颁赦之日。又未蒙 恩。实为痛迫。牟利之人带率赴 京。果有其失。而若其承凯情状之至此奸滥者。则三益想必有未及知者。而身殒之后。重被削职之罪。应录勋劳。亦无所施。而屡经大赦。尚未见职名之复。其子呼冤。情所固然。 恩命重事。自下擅议不得事。 上裁施行何如。 传曰职牒还给。)
二十三年乙未。忠勋府尹根寿,韩应寅等 启请录光国勋。事寝不行。( 启曰裴三益购得 会典草本以进。一行书状官元士安录于原从功臣一等。三益之独不得参者。似以其时适被削职而然也。三益既蒙 恩复职。则似当追录于原从一等。至于亲勋之录。则须得文书之后。方可更议。○时 国家典籍。荡于兵燹。录勋文书及先生所购进 会典草本。并皆散失。未暇搜考。议遂寝。)
二十三年乙未。忠勋府尹根寿,韩应寅等 启请录光国勋。事寝不行。( 启曰裴三益购得 会典草本以进。一行书状官元士安录于原从功臣一等。三益之独不得参者。似以其时适被削职而然也。三益既蒙 恩复职。则似当追录于原从一等。至于亲勋之录。则须得文书之后。方可更议。○时 国家典籍。荡于兵燹。录勋文书及先生所购进 会典草本。并皆散失。未暇搜考。议遂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