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0H 页
墓碣铭[柳根]
公讳兰秀字闻远姓琴氏。系出三韩壁上功臣讳容式之世谱。其后守太保门下平章事太学士判吏部事致仕英烈公讳仪。三掌礼闱。所得皆当世闻人。李相国奎报志其墓曰玉笋之盛。近古未有。十二世至讳淑。于公为高祖。世居奉化县。徙礼安。曾祖讳嶒。中庚辰武科。为训鍊院习读。祖讳致韶副司正。考讳宪。妣英阳南氏轼之女。嘉靖庚寅二月十三日甲戌生公。公自能言。已知读书。十七丁母忧。既冠从赵月川穆学。退溪李先生之门。惟月川最先进。谓公曰君吾友也。宜往拜先生。时先生解职还乡。人有愿学者。辄辞以疾。公日踵先生之门。几月馀不去。先生嘉其志。始与之进。公娶 赠吏曹参判赵公大春之女。即月川之妹也。公筑东溪书室。以为藏修之所。先生以惺惺扁其号。公以亲命不废举业。辛酉中司马。乙亥遭外艰。丧葬一遵礼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0L 页
文。犹守庐三年。昕夕哭墓。己卯授 齐陵参奉。辛巳换 集庆殿参奉。癸未除 敬陵参奉。乙酉迁长兴库奉事。丁亥升直长。己丑转掌隶院司评。庚寅归故乡。壬辰之变。公虽家居。誓不与贼俱生。丁酉贼再动。天朝将士分路南下。蜚挽不继。军兴几乏。岭南素多士类。处处争起募粟。赖此继饷。公多方拮据以助其费。丙申 除星州判官不赴。己亥授奉化县监。翊年罢归。享年七十有五。终于家。公姿禀纯厚。意气激昂。既能知所依归。得闻为学之方。奉以周旋。罔或失坠。见之者皆知为善人。公孝于亲。出于天性。定省温凊。必尽其诚。虽甚贫乏。凡所以致养者。必竭其力。如遇药忧。必先尝而进。笃于友爱。有姊寡居。必分衣食。教诸子必以义方。俾皆有立。睦于族邻。皆得其欢心。尝取先生所定温溪洞约。手自净写。添入若干条。又作歌词五章。时聚同里人。反覆晓谕。人皆感悟。雅爱日洞山水。尝就翠壁之傍。搆数椽精舍。正与孤山相对。仍自号孤山主人。多植梅菊松桧。前有深潭。具小舟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1H 页
遇兴辄下上。性好种树。于屋上山及东溪院坪。植以苍松。郁然成林。公自癸卯。再婴重病。日渐廋削。犹且夙兴整衣冠。未尝一日废。甲辰二月十二日癸巳。命诸子行孙儿若虚冠礼。且曰盛礼不可以亵服见。力疾具冠带观行礼。翼朝命进盥水。因语涩而卧。寂然而逝。即公以降之辰也。公生四男一女。男长憬己丑中生员。尝官为司赡寺奉事。次𢢜中己丑进士。辛丑登文科。今为兵曹正郎。次恺中辛卯生员。辛丑登文科。今为礼曹正郎。又其次恪。有才甚文。年十八先公殁。女适士人李光郁。侧室子二。曰㥠曰恽。是岁八月十九日。葬公于白云池先茔之后艮坐坤向之原。憬先娶士人李命弘之女无后。后娶李进迪之女。𢢜娶安恪之女。生一男即若虚。未娶而殁。女二。长适士人李谦一。次幼。恺娶先生之孙直长李安道之女。生一男喜生夭。女二皆幼。后娶前郡守高尚颜之女。生一女幼。乙巳岁。以公录宣武原从功臣。 赠公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盖以丁酉之变。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1L 页
有劳故也。公殁之七年。公之三子憬若𢢜若恺。以家乘授根请铭公。以根同门生。尝往来甚熟。义不敢辞。铭曰。
天赋之美。公所固有。公早得师。曰有所受。公得其寿。由德之厚。虽位之卑。宜昌于后。镵辞于石。以示永久。
 崇禄大夫晋原府原君。户曹判书柳根撰。
遗事[琴书述]
维我先祖惺斋府君。蚤登退溪李先生门。既学修而行著。 朝廷荐授。官至县宰。壬辰乱以宣武功 赠左承旨。克襄之日。求西坰柳大提学根铭。以贲墓道。后金翰林世镐,张翊赞璶倡多士。立祠东溪书院而俎豆之。及至五世。公议又以业垂功存。遂不祧。于是公之世有大宗焉。虽然迄今二百年。阙遗集行于世。盖当时家学之传。若奉事公兄弟父子。俱以文行克世。凡于孝亲。罔不尽诚焉。则宜有裒稡纂成。以传诸后。而先祖在时。溪斋失火。又经兵燹。后又宗祀累绝。其或为灰烬。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2H 页
或又散亡遗失。事势之所不免也。岂非子孙无穷之憾也哉。抑又有一说焉。夫自周公已远。而后进文胜。人家绣梓之盛。殆纸为之翔。然溪门诸子。务实不事著述。惟先生是从是信。诵先生之言。服先生之行。以为己学。是以生先生之乡。密迩门墙。亲炙最久者。月川以外别无刋行文集焉。昔七十子之徒。各以其圣师答问教诲之言。编以为一部论语。即夫一部书读其答问语。诸子人品之高下。所学之浅深。不待他求而可见矣。至若曾子门人闵氏门人者。亦未尝别为其师立篇。而所致谨者圣人之言。则所以明所传之一致也。谨按先生全集。其答问先祖书一十有九。而逸在草本者。又一之半。诗篇为二十有馀。今撮其大槩。以求夫造道进德之始终本末。盖自登门之初。已有谢绝举业之志。而先生勉以家贫亲老。末世科名不可废也。然深嘉志尚之异俗。故书曰京外榜出。得失波沸。而本道榜内无贤名。虽我不能无恨焉。书来无一言及此。结茅山间。味众人之所不味。此人所怪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2L 页
骂。而吾心益以爱尚焉。是以质近于柔则示之以必强之目。过贵于悔则又戒其系恋之累。及夫立志既强。用力既笃。则书曰累入仙山。独处静思。必有所乐于胸中者多矣。诗曰静养工夫能会未。书中真味问何如。读心经则书曰苟能潜心积工。入道之门。不外于此。以足下之笃志。得此用功。岂可量耶。诗曰人才堪叹坏时文。谁向遗经讨一源。窃喜琴生新有得。指南经里为求门。读朱书则书曰读晦庵书多遍数。渐觉有异于初云。此学而有得之验。诗曰晚向尘编窃觑窥。自欣忘食会心思。近闻君亦朱书读。能有深源见得时。筑书室于东溪也。手书惺斋扁额以赐之。诗曰河南门下谢先生。千圣心传一语明。书曰新辟溪斋。清幽之致可想。明年归卧月澜庵。有时乘兴。杖屦度岭。可共对拓。歌咏先王之道。此乐不浅。藏修日洞精舍也。诗曰不有幽人来作主。孤山孤绝更谁攀。书曰近与赵士敬问足下何在。且云孤山虽好。不读书何益。今朝山民投书。又知静处见读朱书。甚善甚慰。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3H 页
又为之逐处题品。屡临游赏。琼台瑶圃。亲逢洞里仙之句。小舟已办。逃世问真人之兴。直是吾与点之气像意思也。噫斯道不亡于天地。则此集当传于万世。然则先祖遗文。不幸有泯没之叹。而后之欲诵其诗读其书而知者。亦不患其无所考也。府君讳兰秀字闻远。号之为惺斋。退溪先生所命也。始祖讳仪。高丽名臣太保门下平章事谥英烈。三掌礼围。所得皆当世闻人。世称琴学士玉笋门生。以刚直见忤崔忠献。子孙流落为岭人。至十一世讳以和。通礼门祇侯。生令同正淑。淑娶司谏权简女。仍家浮浦。有七子。五子登文武科。其第六子嶒参军。是公曾祖。祖讳致韶佥知。考讳宪佥知。妣英阳南氏。教授轼之女。都承旨固城李泙外孙。以嘉靖庚寅二月十三日甲戌生公。公生而岐嶷。甫学语。便识字。十二三岁。往安东临川书堂。受学于清溪金公琎。盖与药峰,鹤峰已结童丱交友也。丙午丁母夫人忧。哀毁如成人。始冠从月川赵公游。遂登李先生门。盖于溪门诸子。为最先进也。辛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3L 页
酉中司马。按是年监试试邑在下乡之陜川。盖公尝有一游南中。以广心目之愿。故遂于前期发向。与丹晋有名之士。文酒相迎。日夕追游。登伽倻入头游。极山水之胜。拜曹南冥于雷龙堂。甲寅筑东溪之惺斋。先生题额赐之之后。又有八咏诗。甲子修日洞精舍。其地苍壁削立。孤山对峙。中为澄潭。具小舟。遇兴上下。即洛江之一名胜也。庚午李先生易箦。期年布带。心丧三年。不与宴乐。乙亥遭佥知公忧。一从朱子家礼。昕夕哭墓。己卯以遗逸荐授 齐陵参奉。辛巳换 集庆殿参奉。时贺渊李公仲梁为东都尹。斋室读书之暇。与贺渊遍访罗都旧迹。又与东京士友。约会于玉山之溪亭。讲晦斋先生遗文。癸未授 敬陵参奉。乙酉迁长兴库奉事。丁亥升直长。己丑转掌隶院司评。当是时在朝名胜。多是同门知友。每当佳辰令节。招携稧饮。宦情如寄。庚寅弃官家居。就村前江岸。自易东之观水台。手植松连亘五里。苍翠蔚然。名曰司评松。壬辰四月。倭讧卒剧。州县望风奔溃。公约会乡邻士友于本县大寺郊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4H 页
前。兴举义兵。推翰林金公垓为义兵将。以长子憬为运粮军官兼带军门书记。使之检摄戎阵诸务。明年五月。金公卒于庆州。乡兵散落。一境骚扰。乡人推公为守城将。公开仓和粜。务得人心。又以饥民分赈事。驰报于方伯金晬。设施方略。极有条理。丙申除星州判官不赴。荐入翊卫司翊卫。又不赴。丁酉贼势大炽。天兵分路南下。蜚挽不继。公私赤立。公再授守城之任。公家甚贫。先出粟若干包。仍书一乡随力聚谷。是以不罢民力而以助济接之用。己亥除奉化县监。奉梓乡。地又近。遂赴任。翊年以灾伤递归。县有七世祖内府令尹公墓。而岁久失所。下车之初。首先寻得。置祭田立斋舍。至今香火不绝者。皆公之所措画也。公自癸卯以后。再婴重疾。日渐廋削。犹且夙兴。整衣冠。危坐看书。未尝一日废。甲辰二月十二日癸巳。命诸子行长孙加冠礼。且曰盛礼不可以亵服见。具冠带行礼。翊朝命进盥水。因语涩而卧。恬然而逝。即公以降之辰也。享年七十有五。是岁八月十九日。葬于白云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4L 页
池负艮原从先兆也。公德器沈重和厚。古所称质美之君子也。及得李先生为之依归。讲学以践成法。义理以培其根。随俗应举。师席之所不禁。而临试之日。以为业未尽。抱书入清凉山普贤庵。已见大意也。尊信小学书。尝欲父子兄弟逐日行拜。如徐节孝古事。仰质于师门。心经朱书。先生之所发端于初。而专心于晚暮者。受而诵读。为终身家计。先生尝慕乡贤禹祭酒易学东来之功。遂与月川相地于鳌潭之上。禀定仪节。为讲道肄业之所。读书必须静处。而静处必占山水之胜。寻常游历。极夫探赏之兴。艮斋李公德弘从公二年。爱其天资近道。使之受业于先生。遂成高足。善之及于人也。及夫山梁既颓之后。恸后生之安仰。惧遗绪之失坠。与同门诸友。时时约会。以平日所闻者。辨订而往复焉。文集登梓之际。即奉倅佩绂之日。簿牒之暇。无时来往。捡考刋事。至于飨工之末。自官厨多办焉。又尝取先生温溪洞约。手自净写。添入便宜若干条。又作歌词五章。时聚洞人。反覆晓告。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5H 页
至宰凤邑。亦以是为治。此其笃信师门。发明斯道者然也。公初年偶以一忿懥不得其正之失。先生贻书切责之。公遂置几案上。无时省阅之。小册间誊之又誊。多至数三处。披玩遗迹。手泽如昨。呜呼。仰惟此誊存之心。可以见见过而内讼之深也。可以见省察之工。不惟有则改之而已。又将无则加勉也。可以见师门教训切己劄著。佩服以终身也。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不可胜记。则正所谓七十子之服孔子者乎。故公祭先生文曰生我父母。教我先生。至若龙蛇之变。斗邑守城。与临垒对敌冲突戎阵者。勋劳事业。固有不同。而其忠义愤发。一心靖难。则皆国耳无身矣。是皆公学问之力有以随遇而措置者。而推本其身修家教之效。笃课诸子。咸有所立。祖子孙三世之间。科甲联绵。其隐节清名行谊文章。绳绳有可称焉。则又非公种绩之功有以垂及于无穷者乎。 赠爵颁券。在 宣祖大王三十八年乙巳。东溪立享。在 肃宗大王三十六年己丑。配横城赵氏。吏参大春女。月川妹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5L 页
也。 赠淑夫人。淑慎勤俭。妇德甚备。尝戒诸子曰凡事之不可为者。欲人勿知。不如不为也。公每会宾友。必先具酒食。未尝以贫窭而废其乐也。四男长憬己丑生员。亦以遗逸荐司赡寺奉事。次𢢜己丑进士。辛丑文科。官通政府使。次恺辛卯生员。辛丑文科。选入记注。通政牧使。俱受业于月川门。次恪十二成文章。游许荷谷门。以当世王子安称。十八未冠而夭。号钓台。一女士人李光郁。奉事娶坤斋李命弘女。再娶都事李进迪女。俱无子女。以弟牧使子瑞徽后。府使娶参议安恪女。有二女。长士人李谦一。次进士李崶。温溪先生长孙。嗣子尚韶。牧使娶退溪先生孙安道女。二女。长应教成以性。次士人权尚节。冲斋先生曾孙。再娶郡守高尚颜女。二子三女。长瑞徽次圣徽进士。又以遗逸荐 恭陵参奉。女长参奉李命哲。次士人柳世馨,朴㳜。瑞徽无子。以参奉子羲操为后。子寿益,嗣子滢,嗣子畴锡,子汝玉,子诗述文科正言。子翼祥进士。是世嫡之序也。馀不尽录。今老成往矣。云仍替矣。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6H 页
府君言行事迹。固不能记录其万一。玆据碣铭。质之以当时日记。撰次始终。略为一通。俾后属犹得有所考信之地云。八代孙书述谨书。
东溪书院奉安文[翊赞张璶]
猗欤先生。资禀醇精。早得依归。从事明诚。内笃沈潜。外绝诱慕。独抱遗经。刻意深讨。灯明几净。夜整衣冠。缑氏专精。善学有叹。仰思俯读。累勤提警。西山一经。妙契群圣。直上达天。夹持义敬。俨然一室。顾諟明命。东溪卜筑。贺书丁宁。逍遥杖屦。歌咏先王。点瑟回琴。盈耳洋洋。邻德不孤。主翁唤惺。遗芬未沫。祭社在此。旷世淹延。吾党之耻。载谋载度。爰得其所。辛勤有成。翼然祠宇。揭虔将事。日吉辰良。笾豆秩秩。襟佩𤨿𤨿。其香始升。恍若瞻聆。溪流不息。千古英灵。
  常享祝文(县监权斗寅)
学闻大师。工笃遗经。流风不泯。后人攸程。
景贤祠上梁文[参奉成文夏]
伏以居是邦事贤者。既深追慕之诚。祭于社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6L 页
式礼云。载营崇报之举。公论不泯于百世。盛事有待于一时。恭惟惺斋先生。猗是溪门贤哲。孝弟忠信之质。禀之天赋者既纯。持养检防之功。得之师教而益励。由其用力于为己。故以笃志而见称。玩乐斋前。立尽三更夜雪。总春台上。领得一团和风。策勉工程。期至和乐底君子。逍遥杖屦。拟共歌咏乎先王。邻德不孤于辅仁。主翁唤惺于无恙。学优则仕。暂听武城弦歌。惓然有归。永伴西湖梅鹤。伊鄙夫闻风以兴起。亦乡人薰德而善良。矧玆罗浮有村。实为通德之里。托讽咏而劝戒。五章雅歌。视旧条而损增。一部乡约。风猷照映于耳目。草木衣被而馨香。师之所存。一念讵缓于尊尚。谋用不溃。阅世常恨其推迁。在吾属能无愧乎。而物理有不然者。无曰力薄时屈。惟断乃成。或有天诱人衷。不谋而合。肆刱为庙以祀。寔就肯堂之隅。巷北巷南。无四邻之偪侧。坎下坎上。有二水之中分。会众工委群材。椳臬枮楔之各得。设规矩陈绳墨。方圆平直之俱宜。其制也五架三间。为位则乙坐辛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7H 页
向。耸飞云之画栋。自是神扶。抗绕虹之修梁。若有阴相。溪山动色。风月增辉。聊述同声之应。用赞六伟之颂。抛梁东。罗浮山色碧葱珑。依然月落参横夜。冰雪清香暗淡中。抛梁南。客峰罗列远相参。长川大野微茫外。牧笛樵歌听两三。抛梁西。云外芙蓉望欲迷。风月满潭天宇霁。洒然胸次想濂溪。抛梁北。故宅寒烟连黛色。当日方塘开活源。莫教山径今茅塞。抛梁上。昊天无极人咸仰。昏明寒暑孰由然。二气分明自消长。抛梁下。可是神明自有舍。入户僾然还肃然。灵筵郁郁香烟惹。伏愿江山护持。日月贲饰。气昭明而为悽怆。左右洋洋。骏奔走而执豆笾。襟佩济济。敬止敬止。自今伊始。礼云礼云。其永无愆。
院宇移建时告由文[县监李守贞]
恭惟先生。陶山高足。渊源既正。门路端的。蔚为名儒。家邦并达。平生用功。专在主敬。易赞坤爻。先生是秉。同门咸推。函丈亟扬。河南游谢。沧洲蔡黄。儒林百载。山仰靡衰。属此移院。先事告由。
挽词[赵穆]
隔水人今隔世魂。弟兄情谊况同门。由来猿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7L 页
鸟无情物。悽断孤山不忍闻。
挽词[郑琢]
陶山门下共周旋。白首相逢慰欲颠。青眼同开月川上。皀盖重访岘山前。自怜衰病休官日。犹是干戈未定年。拟把孤山借我馆。至今情简在床边。
钦想三贤胤。人称一德家。绵绵瓜有瓞。韡韡棣联华。谢树何专宝。荀龙不独多。天其申佑命。福禄更谁加。
挽词[柳成龙]
四十年来托契亲。见君交态不缁磷。师门朴茂无多子。末路淳真有此人。青眼未成新面目。白头相对旧精神。孤山日洞千条树。尽入羊昙醉后春。
挽词[吴沄]
当时二百同莲榜。晚岁吾南只四人。汝止已归君又逝。白头何处话情亲。
挽词[金涌]
蚤岁抠衣学退陶。同门一代仰高标。寿跻八耋能全福。子有三贤总显朝。高阁带辉传日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8H 页
洞。千松遗爱映江郊。善家馀庆应绵远。去后江山不寂寥。
挽词[郑士信]
早得师门味道腴。晚纡县绂动民讴。烟蓑月艇生涯足。翠壁苍波境界孤。玉树罗庭总华国。胜筵开社辄倾壶。如公福德真稀有。拙笔题词不尽摹。
挽词[权炜]
寂寞孤山物色凉。白云池下水声长。早从函丈寻坠绪。晚把弦歌慰故乡。诗礼几年(缺)一室。簪缨此日集高堂。人间五福谁能比。敬仰遗风(缺)短章。
孤山亭题咏(师友赠遗)
  题孤山绝壁
日洞主人琴氏子。隔水呼问今在否。耕夫挥手语不闻。怅望云山独坐久。
  再游孤山
越险投深得一天。琼台瑶圃映芝田。旧来不见今来见。疑是亲逢洞里仙。
  书赠闻远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8L 页
宿雾初收海旭红。碧溪青嶂绕重重。长潭过尽无人见。惊喜孤山入望中。
  仙鹤台
晚日横槎截碧流。瑶台秋色洗清愁。仙禽本属孤山谱。好替讹名作胜游。
  次闻远孤山亭韵
身非出世未须归。占断烟霞岂有违。境绝更饶田垦辟。山孤惟称鹤栖飞。四时来往双芒屩。万事荣枯一薜衣。日月佳名吾亦爱。寻君时复玩馀辉。多君来访索居春。把玩风光尚二旬。得与溪山真作主。何须此外更随人。
  寄问孤山琴闻远
遥怜绝壁千寻下。茅屋临流读古书。静养工夫能会未。书中真味近何如。
  琴闻远自孤山寄诗一绝。言小舟已具。景致可乐云。次韵却寄。
春非孤我我孤春。纵得归山亦绊身。闻道仙源舟已办。欲将逃世问真人。
  独游孤山。至月明潭。因并水循山而下。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9H 页
每得胜境。即赋一绝。[李滉]
何年神斧破坚顽。壁立千寻跨玉湾。不有幽人来作主。孤山孤绝更谁攀。(孤山)
日洞佳名配月潭。官居知是谬村谈。个中尽有良田地。欲问琴孙置一庵。(日洞)
窈然潭洞秀而清。阴嘼中藏木石灵。十日愁霖今可霁。抱珠归卧月冥冥。(月明潭)
瘦马凌兢越翠岑。俯窥幽壑气萧森。清游步步皆仙赏。怪石长松满碧浔。(寒粟潭)
激水千年讵有穷。中藏屹屹势争雄。人生踪迹如浮梗。立脚谁能似此中。(景岩)
长忆童时钓此间。卅年风月负尘寰。我来识得溪山面。未必溪山识老颜。(弥川长潭)
青山绿水已超氛。更着中藏白白云。为洗乡音还本色。地灵应许我知君。(白云洞 旧名船呼知。乃乡音之误也。今改为白云池。 ○退溪先生)
  次韵题孤山亭[李文梁]
山明水丽一区天。我亦中藏数顷田。安得与君同结社。连裾参挹葛洪仙。(碧梧李文梁)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49L 页
寄孤山[赵穆]
人于风景说西湖。千载孤山入画图。自是幽人喜题品。若论高绝胜斯无。
地辟天开问几秋。孤山终古镇清流。人生安得如渠秀。尘世浮沈不作愁。
地由人胜人由地。千载孤山处士看。把得当年心事靖。他年唤作不孤山。
三复来诗敬拜嘉。平生无用拙还多。只缘学得邯郸步。辜负芙蓉奈老何。
政忆高标小有天。遥分尺锦月川边。川翁病未成幽独。回首云霞愧洞仙。(月川赵穆)
  孤山亭赠琴闻远[权东辅]
日洞孤山境界深。昔年迂辔远相寻。云开小坞梅生萼。鹤警清宵月吐岑。共讨亭台无限趣。细论仁智一般心。知若此地藏修好。非直遐踪隐薮林。(青岩权东辅)
  寄闻远孤山书斋[琴辅]
孤斋西畔峙孤山。山下容开屋数间。可得借侬山一半。此身同伴水云閒。(梅轩琴辅)
  奉题孤山[吴守盈]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0H 页
主人何事未言归。来访幽栖恨志违。胜地每嫌君独擅。高台时见鹤双飞。千寻秀色疑撑汉。一棹寒光欲染衣。临去踟蹰还怅望。暮天无路绊斜辉。(春塘吴守盈)
  孤山访琴闻远别业[金克一]
盘盘微径绕幽深。客自陶山远讨寻。仙子初来问赤鲤。儒贤一去隔青岑。岩风壑月馀遐想。䕺桂园兰见古心。几日收功金鼎药。秖今吾道属云林。(药峰金克一)
  次孤山亭韵[金富仪]
翠壁苍藤挟两涯。桑麻十里有人家。行行转入云深处。窈杳林端石径斜。
渔村落照半江红。缥缈云山几万重。尘土十年劳梦想。清游今日洗心胸。(挹清亭金富仪)
  奉次孤山亭韵。呈琴司评。[金就砺]
梦入壶天载鹤船。见今湖里有真仙。百梅疏影清潭月。好事分明作画传。
吾人离合自多端。公又休官入旧山。他日扁舟期一访。小亭高处玉峰寒。(潜斋金就砺)
  答琴闻远书。兼寄一绝。[具凤龄]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0L 页
寝园无事昼临溪。金鲫包来手墨题。同忆旧游曾著处。孤山潭水月衔西。(柏潭具凤龄)
  寄题琴闻远孤山亭[郑琢]
清凉南下洞天深。白石晴川费梦寻。枫锦纷披霜后叶。螺鬟明媚画中岑。诛茅久痼烟霞疾。对案相规道义心。一半青山应许我。明朝东去叩云林。(药圃郑琢)
  孤山敬次退溪先生韵[琴应夹]
物外高栖占洞天。秋来谁税武陵田。我来欲结梅花社。莫遣缁尘染玉仙。(日休堂琴应夹)
  
次呈孤山亭韵[金富仑]
壶里乾坤特地深。傍山随处得幽寻。开樽暂醉看红树。倚杖高吟对碧岑。游子欲湔尘土胃。主人元胜鹤梅心。年年佳节閒来往。更待春花正满林。(雪月堂金富仑)
  用东坡胜日访孤山韵。赠琴闻远。[权好文]
出陶山溯长湖。寒烟冻雾全消无。晴光玉岫遥指数。晚眺却向群仙呼。酒罚知非及戮孥。药法正可供清娱。梅寒鹤去思几许。但见云屏青四纡。诛茅欲结数椽庐。更胜西湖大小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1H 页
孤。坐度秋深与春晴。肯待徵招轮以蒲。尘途形役者非夫。狗偷不足忘暾晡。閒忙心事不相合。谢冠谁赋归来图。梦生槐安百岁馀。泯然名迹与草蘧。胜境谁似逸民逋。幽居永教龙眠摹。(松岩权好文)
  琴闻远孤山别业。留题一律。[郑惟一]
闻君卜筑最幽深。匹马西风为远寻。江曲遥通红树峡。台高长对白云岑。石田茅屋壶中界。野鹤秋猿物外心。安得借君盈尺地。结庐终岁老烟林。(文峰郑惟一)
  
琴闻远孤山亭。次退陶先生韵。[裴三益]
陶翁门下共依归。暇日仙区志莫违。壁倒苍松鳞甲老。台临曲水羽觞飞。江山窈窕秋如画。风露凄清夜袭衣。矧有吾家真个景。一轮潭月送清辉。(临渊裴三益)
  敬次老先生韵。赠主人兄闻远。[权文海]
石路何妨缓辔归。仙区与我不相违。山静云霞偏妩媚。洞深鱼鸟自潜飞。梅花案阅新编谱。鹤氅身轻旧制衣。更上钓台风气别。江天移照少微辉。(草涧权文海)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1L 页
敬次孤山亭韵。赠琴闻远道契。[金命元]
水生南浦理归船。行作烟霞洞府仙。好是石田茅屋里。教儿兼有一经传。
清凉高耸白云端。占得幽栖福地山。遥想月潭回棹处。几番风雨打篷寒。(酒隐金命元)
  拚和舍弟月汀韵。奉寄琴闻远雅契。[尹斗寿]
清宵兴发子猷船。千里相思梦欲仙。闻道湖边梅似雪。春来无惜一枝传。
半生踪迹寄朝端。回首烟霞象外山。这里退陶心诀在。满潭秋月镜光寒。(梧阴尹斗寿)
  
宿琴闻远孤山亭。次壁上韵。[尹根寿]
台下秋风飐酒船。孤山斜日访逋仙。烟霞满院图书静。乞与人间画里传。
暝烟和雨满林端。江上茅檐对碧山。南北相思今日会。仙台风露梦中寒。(月汀尹根寿)
  访琴闻远孤山别业[金诚一]
羡子山居不厌深。古人风致独幽寻。鹤能报客飞江郭。梅自还魂绕玉岑。一几清风遗世虑。满潭秋月见真心。我来为證西湖约。雅兴何如和靖林。(鹤峰金诚一)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2H 页
报月川书。伴送一诗笺。寄琴闻远孤山。[郑昆寿]
南岭迢迢昔送归。宁教云水起居违。数年京洛无书到。每夜仙山有梦飞。素发难沾丹灶粒。明时犹恋碧萝衣。休言两地分箕斗。千里相思共月辉。(柏谷郑昆寿)
  奉呈琴闻远道契[李阳元]
数椽精舍寄林端。占得西湖处士山。谷中闻有清潭水。夜挹天渊澈底寒。(鹭渚李阳元)
  敬次孤山亭韵[琴应埙]
洞是壶公小隐天。山雨初收种药田。月白琼台风露冷。夜深应过羽衣仙。(勉进斋琴应埙)
  奉次琴丈孤山亭韵[柳成龙]
兰桡桂棹月潭船。是处吾曹别一仙。满地江湖梅鹤趣。讵能容易向人传。
风埃一出事多端。华券空留一半山。雁使东归书达否。旧游回首眼长寒。(西厓柳成龙)
  琴丈孤山亭。敬次老先生韵。[金玏]
遥向孤山信马归。閒情宿约两无违。江吞日月光疑动。壁立乾坤势欲飞。玉殿乍分丹鼎药。石坛还拂碧萝衣。云烟已入陶翁笔。尚带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2L 页
当年道德辉。(柏岩金玏)
  奉次孤山亭韵。寄呈琴司评。[禹性传]
末学真同上滩船。陶山邈矣仰儒仙。寸胶功力宜同勉。衣钵师门几个传。
矗矗清凉暮霭端。陶山东去是孤山。旧时游历浑如梦。岭㠐迢迢望眼寒。(秋渊禹性传)
  敬次老先生韵。奉呈琴司评。[宋言慎]
东湖秋早有归船。遥忆桃花洞里仙。好是师门游赏地。一区山水足誇传。
世故纷纷千万端。至今仙赏负孤山。何时投绂从公去。唤起梅梢一鹤寒。(壶峰宋言慎)
  次孤山亭韵。赠别琴闻远道契。[李𡹘]
渺渺桃花洞里船。君行应伴紫霞仙。风埃白发吾衰矣。一粒金丹莫吝传。
往往清风起舌端。一灯相对话孤山。依然坐我灵真界。共赏秋潭素月寒。(李𡹘)
  次孤山亭韵。赠琴闻远年兄。[洪圣民]
风月缨潭旧钓船。溯洄吟弄若登仙。孤山又是留辉地。莫把真诠别处传。
今朝赖子豁愁端。听说螺鬟湖上山。匹马清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3H 页
秋归计早。不教鸥鹭旧盟寒。(拙翁洪圣民)
  次孤山亭韵。寄僚兄琴闻远。[俞泓]
珍贶知踰锦绣端。退溪诗里得孤山。幽亭最胜秋潭月。玉镜澄澄素练寒。(松塘俞泓)
  敬次退溪先生韵。题琴丈孤山亭。[郑逑]
昔向陶山识路归。今来仙赏喜无违。笼中睡鹤呼堪起。矶上閒鸥狎不飞。公自江湖营晚筑。我于潦倒愧初衣。昏衢一烛知难炳。潭洞同寻霁景辉。(寒冈郑逑)
  奉次孤山亭韵。寄呈琴司评。[沈喜寿]
三秋归兴趁渔船。天借烟霞饷老仙。且与梅花新结社。风流肯许别人传。
真境难摹画笔端。三公不换此孤山。遥知哦咏仙潭上。夜夜清辉一镜寒。(一松沈喜寿)
  奉寄孤山亭琴司评案下[柳根]
羡公南去觅渔船。湖上今成物外仙。春来定有梅花发。一一新诗付递传。
夜夜冰轮耸屋端。诗中景物画中山。十年虚负江湖约。九曲风烟入梦寒。(西坰柳根)
  敬次孤山亭韵。奉别琴丈南还。[李恒福]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3L 页
山可以筇水可船。桑麻鸡犬武陵仙。春来莫怕桃花浪。已被尘人作说传。
终朝黄色上眉端。见说南归有好山。宅畔更有清浅水。早梅疏影月中寒。(白沙李恒福)
  琴丈孤山亭。次壁上韵。[洪履祥]
着处风光似挽归。仙区游赏也无违。小亭月淡疏梅在。短棹舟横一鹤飞。江静残霞明客枕。峰高浓翠拍人衣。陶翁墨迹留苍壁。杖屦遗芬草木辉。(慕堂洪履祥)
  琴丈孤山亭。次壁上韵。[韩浚谦]
丈人见鹤棹归船。小阁临流望若仙。白石苍厓浑似画。不妨分坐羽觞传。
细霭苍苍万木端。祝融南下是孤山。退陶芬馥依然在。岳色江声入座寒。(柳川韩浚谦)
  奉次琴司评孤山亭韵[郑碏]
昔年南浦送归船。何处丹砂老葛仙。一夜相思头尽白。春来应有雁书传。
湖光溶漾动檐端。相对林家画里山。遥向梅花问消息。南枝何似北枝寒。(古玉郑碏)
  敬次孤山韵。录呈惺惺斋。[金聃寿]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4H 页
理屩寻真界。登临序属秋。山孤梅合植。境僻鹤堪游。乱巘巉如戟。澄波泼若油。偶然成胜会。清兴自悠悠。(西溪金聃寿)
  奉呈孤山琴丈案下[申之悌]
丈人每说孤山好。到县三年未得游。多乱更逢兵革日。佳期屡负水云秋。芒鞋告去丹枫晚。戎马临行白发愁。早晚边州王事定。得陪幽赏共消忧。(梧峰申之悌)
  次孤山亭韵。奉赆琴丈南归。[吴亿龄]
桃花洞里问归船。从古云林有地仙。是处丹砂藏万斛。灵方何待葛洪传。
鸿飞渺渺岭云端。何处清凉福地山。见说今秋归意决。小亭行枕玉流寒。(吴亿龄)
  留宿琴公孤山精舍[杨士奇]
玉峰无数绕沙汀。流下前潭是月明。枫影松阴六七里。满江秋色一孤亭。
丈人恋行子。十里如相送。江水太无情。流下孤山洞。
落落依依上峡船。丹砂今就葛洪仙。西风拟逐瑶池宴。青鸟何时碧海传。(逍遥杨士奇)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4L 页
日洞山水记[琴恪]
宣城之北。有山曰清凉。清凉之南。有峰曰祝融。祝融之下。是谓日洞。谓之日者。洞有月潭。以其壶中日月。不可偏举也。洞府幽夐。峰峦耸秀。若有异物来相之焉。峰之自祝融三转而穹窿乎洞之右者曰紫云。再耸而巍峨乎洞之左者曰日出。与日出相望崛起于紫云之右者曰送晖。山之自送晖东出。转而北抱于洞之前者曰内屏。自日出南走。折而西趍于内屏之外者曰外屏。背内屏面紫云突然而削立于中曰孤山。川在山之阴曰洛川。壁在川之阳曰翠壁。壁高千丈。延袤数百步。紫云之西麓。临江而斗断者也。俗传壁与孤。本非二山。有龙擘其崖而两焉。水由中行。听其言则不可信。观其势则似然也。川自送晖峰下。并壁而东触于山崖。渟为深潭。泓澄澄澈。蘸影涵碧。所谓倒影潭也。南搜内屏之趾。至外屏山下。演漾数里。深可十丈。金沙清莹。玉砾绀寒。即两屏合势之处。而名与洞偶者也。其为洞也。幽而不阒。峻而不狭。兼山水乐仁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5H 页
智。真所谓考槃之乐地。其亦三十六之一乎。虽有其地。未有其人。别天境界。掷抛于榛荒者。不知其几岁月也。而待吾先祖君子然后始显焉。斯乃天作地藏以遗之乎。野人田其中。易之以资。遂构茅栋。未几而毁。家君乃更迁地于翠壁之傍。因岩筑石。易茅以瓦。名之曰日洞精舍。舍西岩麓。有台二层。下曰仙鹤。上曰逍遥。正当倒影潭上。俯瞰净绿。平挹翠巘。江山之胜。尽得于一览之顷矣。孤山之上。亦有二台。东曰水云。西曰望仙。其中植梅与松桧。始将构舍于此。虑返衣而否焉。山腰峭壁。凸临潭水。可以垂钓处曰钓台。台下岩根盘陀江心。可以系舟者曰系船岩。桥岩在两潭间。石脉乱流。有若桥梁然。卧龙岩在月明潭。其奇绝鲁卫于系船矣。台宜伴鸥曰伴鸥。矶宜渔曰渔矶。又有烟林云涧野店村庄龙坛洌井柳渚沙浦。皆可以适意倘佯以自怡矣。自是家君无月不往。往辄累日而忘归焉。退陶先生每来游赏。留名壁间。手墨尚存。常欲为文以记。逐处题诗。志未及遂。山梁忽颓。可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5L 页
胜惜哉。其后十数年。恪学许荷谷。荷谷乃自鸣者也。又尝亲承警欬于退陶。则遂退陶未遂之志者。舍荷谷伊谁也。于是家君乃命恪以诗若文。请于荷谷。日洞之山水。将自此而增高增清矣。是为录进之荷谷云。琴恪谨记。(时年十六所作。荷谷叹曰此文足以为记。何必更求吾文。遂不复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