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x 页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1H 页
惺斋先生年谱
皇明世宗嘉靖九年(中宗大王二十五年)庚寅二月十三日甲戌。(亥时)先生生于礼安县浮罗里第。(先生先世世居奉化。高祖按察使令同正公讳淑。始移居浮浦。)
 十年辛卯。(先生二岁)
 十一年壬辰。(先生三岁)
 十二年癸巳。(先生四岁)
 十三年甲午。(先生五岁)
 十四年乙未。(先生六岁)
 十五年丙申。(先生七岁)始受小学。(先生生而颍悟。甫学语便识字。及就学。佥知公笃于教授。程课日就。)
 十六年丁酉。(先生八岁)
 十七年戊戌。(先生九岁)
 十八年己亥。(先生十岁)
 十九年庚子。(先生十一岁)
 二十年辛丑。(先生十二岁)往拜内舅渔隐南公。(盖臣)因受学于青溪金公。(琎○时金公构书堂于傅岩之傍。教授子弟及乡秀才。○尝以秋山锦命题赋诗。金公大加称赏。与药峰克一,龟峰守一诸公。已结童丱之交。以器量义气相许。)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十三岁)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1L 页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十四岁)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十五岁)励志读书。蚤知为己之学。(尝读至人性皆善之训。惕然有警省也。)
 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十六岁)
 二十五年( 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十七岁)正月丁母夫人南氏忧。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十八岁)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十九岁)正月服阕。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二十岁)冬读书于清凉山上仙庵。(具柏潭凤龄,李旸谷国梁诸公。分栖诸庵。约日相会讲论所读书。)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二十一岁)聘夫人横城赵氏。(参判大春女。月川穆之妹也。)春栖普贤庵。○受业于退溪李先生之门。(既冠从月川学。月川曰君吾友也。宜往拜先生。遂踵门请业。先生每称人品甚好。志趣可尚。)
 三十年辛亥。(先生二十二岁)秋读书于莲台寺。(退溪先生有赠行诗曰正是槐黄争走日。爱君坚坐玩书尘。自注云闻远以学未成不赴乡举。携经入山。其志可尚。)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二十三岁)二月栖安中庵。又移满月庵。承退溪先生书。(书略曰人皆役心于科举。不知有此学。贤则意在此学而不恤举业。贤之志甚佳。然贤居今之世。且有老亲。何可不务举业。二者并进。要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2H 页
著百之千之之功可也。又曰京外榜出。得失惊人。波沸云腾。而书来无一言及之。结茅山间。味众人之所不味。此乃人所怪骂。而吾心益以爱尚焉。○盖登门之初。便有谢绝举业之志。而累发于师门奖谕者如此。)十一月修契于玄沙寺。(赵月川,具柏潭,金芝山人元,权忍斋大器诸公皆与其会。其立议略曰凡我朋执。乍分乍合。殊无资益。或山或社。佳辰胜节。各携经史。齐会通读。)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二十四岁)读心经。上二绝诗于退溪先生。(其一曰西山一部倡斯文。敬义相须养本源。四子遗书共终始。何须别路更求门。○退溪先生赴召在都。次韵以寄。又答书略曰心经苟能潜心积功。入道之门。不外于此。以足下之笃志。得此用功。岂可量耶。又曰日用之间。主敬穷理。亲切用工。真积力久。则有以的见圣言之不我欺。何忧用功之未端的耶。熟观前贤之论此事也。不可强力把捉。亦不可急迫制縳。如此则非但无成。必至生病。须宽著意思。优游涵泳。而惺惺主人常不失照管。此法差为简约。而朱子所谓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惟平日庄敬涵养。为本领工夫一节。尤为警切。○居家素有礼法。欲父子兄弟逐日行拜。仰质于师门。先生举徐节孝,安吏判故事答之。又曰此事处之得宜甚不易。既不可率意直行。又不可遂废不行。但平日积其诚意。行来行去。一家孚信既著。则其所未行者。犹可以次而举之也。)十月子憬生。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二十五岁)春筑惺惺斋于东溪上。(先生定省之暇。常处其中。益加存省之工焉。○退陶先生手书惺斋扁额赐之。临镜台风乎台总春台活源塘。亦皆先生所题品。而有八咏诗。尝寄书云新辟溪斋。清幽之致可想。明年归卧月澜庵。有时乘兴。杖屦度岭。可共对榻歌咏先王之道。此乐不浅。)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2L 页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二十六岁)读延平答问书。(退溪先生手书一本以寄示期勉之意。)六月哭聋岩李先生。(李先生德位俱隆。为后辈矜式。平日敬慕甚挚。)夏与赵月川寓惺斋。冬往栖龙寿寺。(月川读书讲义。精审剀切。每与共业以问辨。资益相推。○退陶先生尝有一诗而共勉。诗曰心法由来谨毫釐。如水易波镜易尘。寄与山南赵与琴。勉勉莫负良贵身。)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二十七岁)四月与赵月川读书于月澜庵。书朱子书节要。(时退溪先生抄节朱书为七册。命缮写。书略曰士敬写至中半。替与闻远写了为当。所以必要两君皆写。要观吾乡文雅之盛。不可欠一故也。○先生书法法临师帖。端楷严正。精彩溢发。家藏诸本。心画可见。)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二十八岁)上退溪先生书。(答书略曰长笺写意。兼惠三诗。足见近日策励警省之深。深以为喜。亦因以自省也。以此斋居积久。益加进修。新得日富则旧习自除。)冬讲业于溪堂。(琴勉进应埙,李蒙斋安道,金九峰腆同业。○时退溪先生编成启蒙传疑。讲质蓍策图及胡玉斋诸说。○岁终将归。先生赠诗云生为男子不赀身。此事何须让别人。龌龊无成应坐懦。从今努力竞时辰。)六月子𢢜生。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二十九岁)四月陪退溪先生游鳌潭。(时一乡士子禀退溪先生议建易东书院。相地于丹砂凌云等处。而先生以鳌潭之胜。仰达于师门。约会游赏。后遂定址。)秋栖普贤庵。(李艮斋德弘从而受学。)上退溪先生书。(答书略曰君中间学不力而事多误。正如示意。然自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3H 页
今能改已往之事。如尘扫镜空。复何追念之有哉。中庸博学之以下。至虽柔必强。真是子思吃紧为人处。在晚学尤为当病之药。)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三十岁)春李宏仲(德弘)来留惺斋一月。(艮斋上退溪先生书曰戊午秋。去清凉山。得拜琴公。琴公怜弘蚩蚩。导弘词章之术。而教弘古文一卷。己未春。闻琴公栖惺惺斋。溯东溪而寻访。遂处一月。琴公每叹曰人性无不善。而汩于私欲。不知本体之善。可胜叹哉。弘惊问曰何如。曰读小学则可知也。后读小学。汗出沾背。)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三十一岁)十一月赴陜川乡试。(先生尝拟一游伽倻头流山。是时前期发行。拜谢溪堂。退陶先生曰今欲使子知物情而行也。子独心知而慎之。)到星州。与主倅黄锦溪(俊良)论迎凤书院立享仪节。(先是州牧卢庆麟刱书院。将享金寒暄,李文烈,李文忠诸贤。而难于位次。士论携贰。锦溪禀于陶山先生。是行承命会议。○退陶先生以寒暄文烈两坐之间。隔以屏幛。使各自为尊之意。与锦溪书云琴生归时。口授此意。想已传禀。但琴生以隔屏为未尽。欲别门以出入。常时以为当矣。更思之。异门似太甚分别。具此再禀。)与吴德溪(健)会乡序堂。(时吴公以州教授来会。讲劘道义。)
 四十年辛酉。(先生三十二岁)正月在丹城。次呈退溪先生寄诗一绝。(诗曰奔走风波患失人。安閒不似退溪滨。何当游历还归早。更向天渊学隐沦。)往拜清香堂李公(源)于培养里。(李公次退陶韵以赠诗曰此日开怀总可人。锦联来自退溪滨。腊梅带雪成佳会。香液传心想隐沦。)二月中乡解生员试。○与郑子精(琢)游矗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3L 页
石楼。(有唱和韵)四月往拜曹南冥先生。(植○与清香堂权竹亭文显,郑永慕构,金用贞诸公。同会雷龙堂。○尝以南冥出处。仰质于师门。)与裴汝友(三益)约游头流山。寄诗黄锦溪。(是行与丹晋诸名胜。探讨胜赏。俱有唱酬诗。)夏往栖白云洞书院。(与闵景退应祺,南三松梦鳌同栖。有次南公韵三绝。)秋中生员会试三等。(与李蒙斋,吴竹牖沄,安东𦤎霁诸公同参。)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三十三岁)四月子恺生。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三十四岁)上退溪先生书。(仰质 王世子服制及时祭丧礼诸条。)冬表弟南义仲(致利)来留惺斋。进与受业于退溪先生。(按艮斋,贲趾诸公。初皆从先生学。具赞禄,具赞祚,孙兴礼诸贤亦尝从游请业。先生引进后学。多所成就有如是。)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三十五岁)春栖普贤庵。书入山记揭壁上。(先生读书肄业。必占静处。前后入清凉者十有二三焉。○退溪先生有诗云少年攻苦此山中。老作无成一病翁。壁上看君兴叹语。此心何啻与君同。)夏自孤山拜退溪先生于天渊台。(时风日暄妍景物和畅。退溪先生曰今日得会心境。君此际来到。又得会心人。)秋筑日洞精舍。(即孤山亭。挟翠壁俯深潭。秀丽幽夐。为宣城名胜之一。先生常携经入栖。悠然有自得之趣。○退溪先生往来游赏。尝于孤山石壁。题绝句云日洞主人琴氏子。隔水呼问今在否。耕夫挥手语不闻。怅望云山独坐久。拟于杖屦所憩之地立小亭。扁以坐久。而力绌未就。○一时诸贤多赠遗诗什编为孤山志)上退溪先生书。(答书略曰近日读晦庵书。渐觉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4H 页
有异于初。此学而有得之验。甚善甚善。)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三十六岁)与族兄(应角)诸公设族契会。(其立议略曰洞中族契立议。退溪先生于温溪洞中所立之约也。其于姻睦之道。情义兼尽。吾洞中所居皆亲戚。连门接畔。与温溪大段相似。故取以传录。遵守施行。)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三十七岁)春读朱书于孤山亭。上退溪先生书。(答书略曰朱书问目。卒乍难办。今乃追报。义理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之言。真不我欺。其见于日用之间。比旧差亲切。明自卑近处。看得有高远底。赖问难之至。多有警发处。○先生手抄朱书治心养性之要及讲问诸录。常置座右。朝夕观省焉。)上二绝诗于退溪先生。(先生时累辞 召命。其一曰绰绰行藏未易窥。几从前席有论思。真源见得程朱后。正是岩栖讲道时。)
穆宗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三十八岁)八月拜陶山。讲质太极疑义。(先是承退溪先生书。赍上晦斋李先生太极问辨书。至是取朱陆二家之说。参考质问。)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九岁)正月郑寒冈(逑)来访。○二月与诸公会易东书院。议定院规堂斋名号。(禀定于退溪先生。先生书略曰堂斋等名。不知如此可否。伊山院规颇详密。可仿议定新规。)
 三年己巳。(先生四十岁)夏留陇云精舍。质业溪斋。○十一月。哭郭公(趪)于玄风(郭公号濯清轩。曾守本县。与先生契分甚厚。至是操文往奠。)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4L 页
四年庚午。(先生四十一岁)七月陪退溪先生会易东书院。(时与同门诸公受心经七日。○八月奉安禹先生位版。行释菜礼。)九月复会陶山。讲受启蒙心经。(先生尝与同门诸公。会校心经疑义。退陶先生书。有考校精详之谕。○心经是先生传受用工之书。而讲问诸条。论著文字。并逸不传。)陪佥知公往拜退溪先生。(权松岩好文清凉游录云与闵伯向,柳应见诸公会溪堂。方横经问难。报琴佥知到门。先生翼然起迎。吾辈鞠立庭下而望之。苍颜白发。真地上仙也。)上退溪先生书。(时携三子憬,𢢜,恺。往栖龙寿寺。○答书略曰所叙从前失学之由。近日蹉脚之恨。皆出于中。诚非外饰空言之比可尚。但徒知如此。而不能深思力矫。以收效于晚景。则其一时慨恨自叹。虽甚痛切。亦何益之有哉。吾侪既以学问为己任。又得此名于世间。当十分用功。真如学记所谓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庶可不负其素志。不取笑于人。今当各思勉励。以遂此愿也。○师门往复书牍。多至四十馀。而皆切己劄著之训。先生所以佩服以终身也。)十一月戊子。往侍溪堂。(时退陶先生寝疾已八九日。同侍门庭者七十馀人。)十二月辛丑。退溪先生易箦。(先生诚心服事。义重恩深。期年布带。心丧三年。祭告之文。有生我父母。教我先生之语。)
 五年辛未。(先生四十二岁)正月子恪生。○三月会葬退溪先生。与诸公论辨仪节。(与题志官金潜斋就砺书略曰士纯持示志文。果如鄙料。未知公见以为如何。愚意更为求制于相悉之人。追瘗于襄事之后。正合义理。又曰既磨造墓表。则付丧家任意为之。何有嫌于不书官爵而强违遗教。乎)六月会易东书院裒集先师文集。(壬申六月。又会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5H 页
易东。修整师门日录。)
 六年壬申。(先生四十三岁)四月游浮石寺。(与金后凋富弼,琴梅轩辅,具柏潭,琴日休应夹,柳西厓成龙,郑文峰惟一,李公文奎同游。有唱酬诗。)十一月会溪堂议定奇高峰(大升)所撰先师墓碣文。(有蒙斋书)十二月会奠先师几筵。(按日录云二日与士敬,章仲,大济,宏仲宿陶山。三日彦遇至。四日奠于溪上。八日陪灵舆还本第。哭别诸友而归。)
神宗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四十四岁)春与金后凋(富弼)琴梅轩(辅)李梅岩(叔梁)诸公。讲信于廓然亭。(在芙蓉山下洛江上。)
 二年甲戌。(先生四十五岁)与同门诸公。议建尚德祠于陶山。○著退溪先生易名私议。(略曰先师退溪先生议谥之日。洛中诸议。以为先生谥议不可用循例易名之典。当用一字之谥。以文元正三字拟之。太常庙堂之论。或合或不合。先生道德。为考亭后一人。太常谥法。舍一文字奚以哉。)
 三年乙亥。(先生四十六岁)五月丁佥知公忧。(贲趾诸公为相殡礼。尹月汀根寿以方伯临吊致赙。)八月葬佥知公于白云山。(庐墓三年。哀毁踰制。)
 四年丙子。(先生四十七岁)春白云斋舍成。(春秋省扫之礼。斋室典守之资。立规定法。为子孙遵行。)答南贲趾书。(论下室馈食之义)
 五年丁丑。(先生四十八岁)五月服阕。○八月往陶山书院行释菜礼。(每年新正及释菜时参谒。以寓羹墙之慕。)柳侯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5L 页
梦鼎来访日洞精舍。(有次壁上韵)十月哭金后凋堂。(有祭文。逸不传。)送子𢢜受业于月川。(时月川以奉化倅。讲业诸生于乡校。○长子憬三子恺。俱受业于月川。)
 六年戊寅。(先生四十九岁)春与金挹清(富仪),金雪月富伦,金柏岩(玏)会日休堂。○与诸生讲小学于陶山。○八月自孤山并流而下。游风月潭。(杨逍遥士奇徐青霞益同游。而有孤山亭次赠诗。)朴奉事(毅长)来住惺斋。讲质经传。
 七年己卯。(先生五十岁)四月除 齐陵参奉。(以遗逸荐授)八月承 命修治 陵寝。○游沁都。(申公栎赠诗有云闻说孤山洞里天。他日赢粮往问仙。)
 八年庚辰。(先生五十一岁)二月携子𢢜,恪游天磨朴渊。至崧阳谒圃隐郑先生祠。(留二子读书院中)四月由暇还乡。(每春秋受由还乡。省扫先垄。)秋谒庐江尊道祠。与裴临渊(三益)同会。
 九年辛巳。(先生五十二岁)三月与李蒙斋(安道)会月川书堂。○十一月换 集庆殿参奉。
 十年壬午。(先生五十三岁)正月与同僚李(弘悫)奉审 晬容。○八月游鲍石亭利见台。(有诗什)冬会玉山书院。(与孙公晔,李景海诸公。讲讨晦斋先生遗文。赏溪亭泉石。)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6H 页
十一年癸未。(先生五十四岁)二月除 敬陵参奉。○四月设六寸会于水阁洞。(按日录李四宰阳元,权参议德舆,宜川守季玉,成川守叔玉,宁提令天与,郑参议复始,赵郡守宗道,赵奉事鹏,韩察访恒,韩县监让,权大成,赵堪,李孝元,李义元,金鞈,安世得同参。盖诸公俱为同曾祖亲。庚辰三月丁亥九月。皆修契会。图绘以传。传为洛中胜事。)李栗谷(珥)来访。(先生与月川书曰李叔献以陶山契分。累次委访于直庐。余亦因事相见。辞语款曲。时论亦皆平淡。而其后见谏院诸疏启。未免太峻激。未知于兄见以为如何。)七月与金鹤峰(诚一)论馆学儒疏。(时东西分党。馆学儒生将陈疏论列。而先生以师门所训儒疏诣 阙亦非事宜之戒。命子憬独不赴。)
 十二年甲申。(先生五十五岁)作徐花潭理气说辨。○八月哭李蒙斋讣。(与金潜斋,金雪月,李艮斋,李远庵㝯诸公。会西厓馆舍。以先师遗集藏于书院之意。书日休堂。○有联名祭文。)
 十三年乙酉。(先生五十六岁)二月金东冈(宇颙)来访直庐。○送赵月川南归。(时月川以工曹佐郎辞归。先生赠诗云千里相携过一春。江头送别两逡巡。兄归独占溪山胜。愧我风埃潦倒身。)十一月送子恪受业于许荷谷。(篈)十二月升长兴库奉事。○率子憬,恰僦馆于义洞。(先生有侧室子㥠,恽。似在游宦时。而未详年条。故姑附于此。)
 十四年丙戌。(先生五十七岁)五月制进方物表。○与同僚设长兴库契会。(令赵舜宾,主簿金禔,直长白守琮与焉。按契帖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6L 页
列书官阶姓讳。附以图绘。松荫隐映。冠佩伟然。李鹭渚阳元题契会图诗云松下开清樽。齐颜气像真。文华堪会友。风采借传神。剧手开閒局。高标似散人。明时修契好。行乐詑朝绅。金主簿画。以画家名于世。)七月哭具柏潭。(有挽诗)
 十五年丁亥。(先生五十八岁)十月受香往 健元陵。○十二月升长兴库直长。
 十六年戊子。(先生五十九岁)二月饯琴日休于任亨吉家。(时日休公以河阳倅赴任。○按梅轩,日休诸公。当书行第。而依日录具姓讳谨书。当时亦有此例。)五月诣 阙谢 恩。(时因陈贺加资谢恩。)与鹤峰金舍人书。(论先师集中郑汝仁讣至不告问目条。略曰讣至不告。必待成服。初无援据。先生亦就所问而答之。愚意欲去此问目。更须与而见商量如何。又尝引朱书答南轩文集一条。鹤峰答书略曰朱先生所论。正与今日所议相符。非左右之广博。岂能考究至此乎。文集刊行之 命累下。而尚未脱藁。在门下者。实不得辞其责也。左右今在閒政。是用功契勘之时。)八月哭季子恪。(聪彗绝世。十六成文章。十七而夭。先生深为痛惜。)十月参校正厅 赐宴。(先是设校正厅。招集诸儒。翻译四子小学诸书。是时 赐宴。)
 十七年己丑。(先生六十岁)四月子憬,𢢜俱中司马。○六月除掌隶院司评。○十一月往问金翰林达远(垓)黄会元(汝一)俞大桢于禁府。(诸公以李震吉史草径焚事被逮。)陪表诣慕华馆。饯药圃郑相公赴上京。○与月川书。(以郑汝立狱事。朝著不靖。先生常有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7H 页
退休之志。书略曰闵伯向,李君美皆补外下去。宏仲亦将罢归。独处无辅。不胜伥伥。自入剧司。无一日之暇。欲呈病决归则虑有图递之嫌。欲付僚寀则势有难安。)
 十八年庚寅。(先生六十一岁)三月饯金鹤峰奉使日本。(赠行诗有忠信行蛮貊句语。)四月解职还乡。(尹梧阴斗寿寄诗云半生踪迹寄朝端。回首烟霞象外山。这里退陶心诀在。蒲潭秋月镜光寒。金潜斋诗云吾人离合自多端。公又休官入旧山。他日扁舟期一访。小亭高处玉峰寒。一时名公多赠遗诗。○是行历访岛潭诸胜。翛然有出尘之想。)秋谒尚德祠。与同门诸公约会。(吴春塘守盈,权晦谷春兰,李艮斋诸公同会。)十月省扫白云先垄。
 十九年辛卯。(先生六十二岁)春修筑风乎台,总春台植松。(先生性好种树。自易东观水台。至院郊三叉水渊。连亘三数里。栽植松林。蔚然苍翠。以带司评时。故月川名曰司评松。见邑志。)四月与安训导(应奎)游薪岩。(即四友台。详见原集唱酬诗注。)八月子恺中司马。(先生书馀庆欲将传世业。子孙须劝孝兼忠之句。勉戒焉。)
 二十年壬辰。(先生六十三岁)四月倭冠陷东莱。○五月闻京城失守。 銮舆播越。西望痛哭。○募乡兵讲武于大寺郊。(州郡连陷。闾里奔游。先生贻书地主。谕以不可空城之意。与同志纠合义旅。推近始金公垓统其事。以子憬为运粮军官兼掌书记。)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六十四岁)四月哭金鹤峰讣。(当列镇瓦解之日。江右保障。倚而为重。长城遽坏。痛切公私。累形于言。)六月受守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7L 页
城将帖。(时近始金公卒于庆州。乡兵散落。阖境骚挠。乡人推先生有是帖。)上状金方伯(晬)陈一邑事宜。(先生痛念敌忾。所在致力。筹画于地主。牒报于方伯。鍊习军务。开仓和粜。一郡赖以案堵。)八月往安东。与假将安汝止(霁)驰见体察使西厓柳相公。○九月闻 车驾还都。(先生与月川,日休诸公会鼻岩。议跋涉赴都而未果。)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六十五岁)与申城主(之悌)往清凉。看审山城。(因体府文移。修筑城堡。)十一月过溪上。感赋一诗。(兵火连年。昌平如故。感慕罙深。有入洞当年惕若身之句。)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六十六岁)与琴勉进金雪月诸公游芙蓉精舍。○秋复会孤山亭。(有感怀唱酬诗。)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六十七岁)正月往柏洞书堂。奉审 集庆殿晬容。(先是参奉郑芝轩士诚,洪公汝栗。自庆州奉安于柏洞。时巡察使洪公履祥以奉审事来到。先生与雪月金公。迎接于书堂。○洪公历访孤山亭。有次壁上韵。)二月除星州判官不赴。○三月会葬琴日休堂。(先生以亲懿之厚。托道义之契。暮年相失。痛悼尤深。)八月往东岩。奉瘗先师墓志。○书古镜重磨方赠申明府。(古镜重磨方。退溪先生所裒集古今箴铭。申公数年为宰。从游甚勤。至是解归。书此以赠。)除翊卫司翊卫不赴。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六十八岁)正月作灵芝会。(李佐郎咏道,金佐郎涌,李光承,金中清诸公同参。四月又会清吟石。)送子憬赴火旺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8H 页
山城。(时倭冠再猘。郭志忧再佑修筑成堡。兴举义旅。先生送子应募。○有同盟录。)四月会体察使梧里李相公(元翼)于天渊台。○再受守城将帖。○差琴洁,柳谊,孙兴孝,李庆元收募军粮。(时饥馑荐至。 天兵南下。蜚挽不继。先生先出若干斛。通谕一邑。随力出谷。多方拮据。又条陈于体察使及调度使。不疲民力而庶事以就。○先生年老谢事。孤城守御。不弹劳勚。鍊军募粮。极有措画。常以膂力既衰。未负羁绁为恨。)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六十九岁)秋讲修乡约于乡序堂。刋揭先师约条。(有小识○先生又于洞中。别立约条。以为变乱之馀。人心淆薄。不可以刑杖笞罚为劝惩。作歌词五章。谕以民彝厚善之义。自是一方成教。有所观感。)韩柳川(浚谦)来访日洞精舍。(有次壁上诗)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七十岁)三月除奉化县监。(去邠之馀。 宗国重恢。感念获翻宸陛。奉化是梓乡。肃谢赴任。)五月会乡父老行乡约。(其帖谕文略曰退溪先生乡立约条。洞中族契。岂但吾一乡一里之敦睦乎。传布乎一国之乡里而遵守施行。则实邦家敦化之一大幸也云云。○李公时发尹庆州时。传写一通取以为法。)七月与约正南好礼,直月郭浩然复会北村。(村在县西。有双松亭。即宗兄竹窗公梧世居之地。因会宗族。讲修敦睦。○荣川守李公惟诚会序略曰太守琴公。以行义闻于世。一朝下车。悯然有淳风兴化之志。与乡大夫若干人。议举乡约。一遵李先生所定。而参以吕氏旧规。颁及穷村。使自兴焉。且令佳时令节。置酒相聚。勉以德业。上下有序。男女异位。举一境文物。皆纳轨物。父得为父。子得为子。推以广之。夫夫妇妇兄兄弟弟。咸得其宜。将见家家礼让。依然有邹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8L 页
鲁之风。噫兵火连年。廉耻道丧。而幸得贤守宰。沐浴化理。得睹太平气像。)修六代祖内府令尹公墓。(墓在县西讷谷。世久失传。下车之初。寻得修筑。置祭田立斋舍。其后设始祖英烈公祭坛于斋后。岁一会奠。)得同门诸公书。(以先师文集校刋之议。会陶山。联书速会。)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七十一岁)二月往龙宫迎接社副使。(时唐官迭相往来。所经郡邑。徵索苛刻。先生谨于交际。信义素著。李国成玉将军诸人或持刺纳款。信物相遗。)访西厓柳相公于玉渊亭。(先生尝有玉渊亭铭)五月会陶山。告成先师文集。○六月 懿仁王后升遐。报至。举哀成服。○八月呈辞解归。(朝廷念簿书之勤。且以灾伤。特为许递。)与柳谦庵(云龙)书。(答书略曰古镜重磨方。若非久留鄙所。并为灰烬。此则幸也。谨与约条封上。○时溪斋失火及所藏书。)十月省扫槐川先垄。修族契会。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七十二岁)春栖孤山亭。(读先师心经后论。有二绝诗。其一曰舜禹相传到孔文。洋洋洙泗接流源。始知妙契同群圣。主一关头觅路门。○先生自山颓之后。益自奋励。老而不懈。为同门诸公所推重。康竹涧复诚寄诗云陶山心法世无传。惟有侯芭守太玄。禹秋渊性传诗云末学真同上滩船。陶山邈矣仰儒仙。寸胶功力宜同勉。衣钵师门几个传。郑寒冈诗云昏衢一烛知难炳。潭洞同寻霁景辉。)五月子𢢜,恺并擢文科来荣。
 三十年壬寅。(先生七十三岁)夏往爱日堂。参耆老会。(与族兄应角,应羽同参。○先生祖考定略公参聋岩先考癸巳九老会。佥知公参己巳续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9H 页
九老会。至是先生又参耆老会。碧梧李公文梁挽佥知公诗曰终古吾乡享永年。先公拟设耆英筵。里庸幸得追三世。尊老当年压一边。李公光承挽先生诗云鄙门三世耆英会。图绘公家祖子孙。)与诸公会易东书院。○八月复会陶山书院。行释菜礼。(时同门诸贤次第沦谢。先生每诵朱先生朋友丧。益勉学之语。与月川勉进诸公。累设院会。讲究师门旨诀。俛焉传习。开示后学。)得郑寒冈书。(时寒冈赴 召在都贻书。)凤览书院儒生申智男来。禀立享仪节。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七十四岁)二月李圣与(咏道)来访。书赠一绝诗。(诗曰为爱师门有此人。病中相晤畅心神。声腾政理虽堪喜。家业深思勉日新。李公克勤家学声闻早播。先生深致劝勉之意。)八月与赵月川会惺斋。(裴检阅龙吉,金宁越泽龙诸公同参。)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七十五岁)二月寝疾。(先生自癸卯再婴重疾。犹夙兴整衣冠。危坐看书。未尝一日废。至是疾渐剧。)十二日癸巳。命行长孙冠礼。(先生曰重其礼。不可以亵服见。力疾具冠带。)翊日甲午未时考终于寝。(即先生以降之辰也。平明命进盥水。正席而终。)八月十九日。葬于白云山向坤原。
 三十三年乙巳。 朝廷录宣武原从功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颁 赐勋券。
 三十八年庚戌立墓碣。(大提学西坰柳根撰。侍讲院辅德吴靖书。)
惺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139L 页
肃庙九年癸亥十一月丙申。移奉于佥知公墓下。(白云山。自定略公三世入葬之地。以祔位睽次移窆。○陶山书院儒生李命哲,金玧,金怡,金益达,金沆,金硕昌,李克哲,孙万昌,申周彦,金翰国等致奠。○前后挽祭文。并逸不传。有挽词数篇。)
 三十五年己丑。建东溪祠奉安位版。(翊赞张璶撰奉安文。县监权斗寅撰常享祝文。○祠在村南。后升为书院。庙号景贤祠。堂曰立教。东斋曰毋自欺。西斋曰慎其独。门曰道一门。)
正庙九年乙巳。移建院宇于惺惺斋斋后。(并享蒙斋李先生。○县监李守贞撰移建时告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