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5H 页
上退溪先生
炎热比酷。伏未审道体何如。兰秀跧伏穷山。幸粗遣耳。日前以事往还浮浦。而忽遽且值阴雨。未得进候。罪恨千万。山中迥隔。全不闻外间事。京中有何奇。乡邑有何事。亦有学子来寓书堂问业否。伏不胜仰郁之忱。顷日下询深峡卜筑。不过避喧就静读书耕田之计。而营搆不易。多费心力。自春抵夏。劳挠少静。近才讫功。始近书册。而浮浦家祠庙亦次第经纪。力薄未及修妆。旋为风雨所仆。又未免更有营造之役。未知此生何时有定顿休歇时节。悠悠岁月。本不待人。伏叹奈何。
上退溪先生
朱书所疑录上。下赐教诲伏望。潘子善问横渠云心要弘放。又曰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孙思邈云胆欲大而心欲小。窃谓横渠之说。是言心之体。思邈之说。是言心之用。未知是否。朱先生答云心自有合要大处。有合要小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5L 页
处。若只着题目断了。便无可思量矣。兰秀窃谓思邈之胆欲大。即横渠心要弘放之义。而思邈之心欲小。乃小心翼翼之意。非横渠之心小则百物皆病之谓也。子善何以撗渠之说为体而思邈之说为用欤。答曾景善书云反为彼之指本心讲端绪者所笑。窃谓彼必指前所诋近世空无简便之弊者。指本心犹可晓。彼何以谓之讲端绪也。讲端绪之意。亦未知如何。
上退溪先生问目
礼。庶母之服服缌麻。无论有子无子。皆服缌麻欤。答。礼庶母之服缌麻。指父有子之妾言也。然则似谓无子之妾无服也。然又谓父妾代主母干家事者加厚焉。今尊公侍人虽无子。乃代干之人。宜服缌而稍加日数为可也。尝思古礼所以辨有子无子而服者。古之卿大夫妾御良多。凡婢皆妾之类也。不可泛指父妾而皆服缌麻。故以有子服缌为文。其实当观情义轻重而处之。故又有禀父命行服之言。须以此等事理量处。
上退溪先生问目
东宫之丧。服制何如。私家行祭何如。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6H 页
答。 东宫服制。内外官四日成服。七日而除。其他士庶人则无服。以未尝临莅德惠未及于民庶故也。六七日后举行庙祭。恐无不可。
时祭过仲月不举。
答。礼过仲月则不举时祭。但穷家多不及仲月。而每因以废之。反为未安。故寯儿有如此之时。亦不禁而遂行之矣。于君何异云耶。
先亡于父母者。当父母丧中。其祭用肉何如。
答。先亡于父母者其祭用肉与否。家礼无之。难以臆决。当俟后日更商量。
上退溪先生
伏惟日来。道体万福。慕仰慕仰。顷日之进。因新年人事胶扰。未克稳承教诲。下怀至今怅叹。兰秀亲闱定省之馀。非不欲温理旧读。而日事浪汩。未免分心于粗细俗务。有时对卷。此心乍出乍入。把住不得。邹书所谓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正谓此也。尝见朱夫子之言曰范女不劳攘。故心无出入。犹无病者。不知人疾痛。以此言之。则范女似全不识心。伏未知何如。
上退溪先生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6L 页
春日向暖。伏未审道体平安。仰慕区区。日前邻生来问丧礼服式。虽略有供答。而不无可疑处。玆以条列仰禀。伏未知何如。平日往来门下之人。多以丧变疑节。有所往复。而未有以此事质禀于门下。故仓卒有丧之家。其于服式仪节。未免卤莽。准意裁制。多违礼式。往往骇人所见者有之。不可以徒费精神。无补于学问之实而忽之也。今因李君德弘之行。因便仰禀。此人数日后又当来此。其时伏望批诲耳。(问目逸)
与赵士敬
数日来。气候若何。兰秀未得更叙而入于孤山。恨仰恨仰。待得黄英满开。新酿烂熟。念后携夹之诸君。来赏仙区何如。就中锦鳞一首。送助清厨。幸领此中风味如何。
与赵士敬(癸未)
憬儿上来后。未审气候何如。近因吴龙修付候状已览否。别试𢢜儿得参。金惇叙亦参喜幸。近日 朝廷甚骚扰不靖。谏府之论劾者。尽为斥遣外任。未知末梢之如何耳。
与赵士敬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7H 页
乡信久阻。怀人一念。未尝不在兄边。不审此时清斋起居一向珍卫否。兰秀滔滔不归。行迫岁暮。必为林下高卧人所笑。良可愧也。前者憬儿去时。谏府疏章送呈。未知下眼否。李叔献以陶山契分。屡次委访于直庐。余亦因事相见。而辞语款曲。时论亦皆平淡。其后见谏院诸疏启。似未免太峻激。未知于兄见以谓如何。
答赵士敬
人来伏承惠书。凭审气候平安。仰喜仰喜。日前典牲下隶归时。修送简书。已登览否。今则想兄惩于前日之艰苦。必不轻起也。如何如何。雚景受之逝。实为惊怛。朋旧渐次凋零。吾辈岂能久存于世耶。可叹可叹。
与赵士敬(甲申)
冬日向寒。未审气候何如。前闻兄之启旆登途。拟得奉拜。私喜实深。旋闻到丰基呈病还下云。不胜怅然。京中士友亦皆缺望。李逢原葬期已迫。尤为痛惨。与郑子精,柳而见,金而精诸君。收备奠需。付洪汝栗以送。幸命憬儿监熟以奠如何。先师遗稿上来誊写事。以彼中无书手。未得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7L 页
卒写耳。今年凶歉。岭下尤甚云。何以卒岁。虑仰不已。
与赵士敬(戊子)
春日犹寒。未审莅政体候何如。就夫浦院前。自祖先百馀年禁陈之地。郑城主因权泗之讼。欲许属书院。此是先生平日所不为之事。而为门人弟子者不思义理。徒以属院为急乎。城主前以许属不可之意。曲尽诚简如何。今日送女行出江上。旅抱作恶。何当归还故山。与兄从游。以毕馀生耶。因朴翰林闻兄欲速游伽倻。郡人皆意其不久留。且兄省用刑杖云。大处顽吏。不可如是。兄须量处为望。
答赵士敬(己丑)
馆中纷扰。憬儿将为圆点而上来。旋即下去。可闷时事。岂意逆招出于经幄之人。而欺满朝搢绅尽入网打之中乎。今日 主上亲鞫。而郑昌衍,朴承宗,韩浚谦,洪宗禄,南彦经亦在其中可叹。章疏纷纷。不知此后有何事耳。
答赵士敬
时事一变。都目补外之愿。决不可(缺。)待船路稍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8H 页
通。挈眷下归为计。亦未知如何耳。狱事蔓延于士林。而赖 圣上慈仁。不为诛杀是幸。李震吉史草不为 启禀径焚事。黄汝一,俞大祯即时被囚。金垓以时为掌务。亦在拿鞫之中。昨日入城囚禁。而时未推问。然似无事耳。叠钟诸具。时无发落。然长片箭及筒介胃甲备造以送。至望至望。
答赵士敬
数日内。伏承六月十八日七月初七日两度书。备审体候康吉。仰慰区区。兰秀自入剧司。无一日之暇。岂衰老人所可支堪。欲呈病决归则虑有图递之嫌。欲付僚寀则势有难安者。闷叹何极。送来书院(缼)纸地在金施普处。必待达远上来议为之矣。纲目印出事。在任时当随卬持纳计耳。
答赵士敬(庚寅)
闵伯向,李君美皆补外下去。宏仲亦将罢归。独处无辅。不胜伥伥。伯向送书事。但闻金而精情言而径为通书。其为疏阔甚矣。非但通书于兄。送奴吾家。只以口传。言陜川弃官还归事。即速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8L 页
通简。弟适出外而家人不知厥由。惊虑不食者一日。慰解然后始定耳。问于而精则言时世不安。祸延士林。只保全者。吾同门诸友。而士敬在彼南中。深为未安。不如还归静处。吾意如是。故偶尔发之。伯向伻告君家。通书陜川。是为呵呵。
与赵士敬(壬辰)
边报闻甚惊动。(缺)岂可遽为避匿计耶。水使以大充铜放破贼船二只。而贼势顿挫云。喜不可言耳。以叶下不净。今向白云。五六日观如何耳。
与赵士敬
兰秀素以衰惫之质。(缺)遭国大变。昼夜遑遑不息。身为朝官。岂顾一家私事耶。一员戎服。所备六十馀件。而一物见颐。欲施军律。未知如何。
与金而精(就砺○辛未)
士纯持示志文。果如鄙料。未知公见以为如何。事既至此。悔之何益。所可恨者。言微诚薄。不能动人。又不得偏主所见。辜负先生于冥冥中。言念及此。痛泣奈何。嘱士纯使之改其可改。补其可补。而彼中之肯从未可卜。虽或肯从。人之识见。不可以一朝长进。识未足以知其人。则文岂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9H 页
可以撰其人之志哉。今若拘于取舍之嫌。因遂用之。则非徒有乖于仁人孝子为亲之心。吾辈俱当得罪于后世。如之何如之何。此鄙之所以苦口而不知止者也。前既不见信。今虽强聒。徒取诸公之怒。而大戾于主事之人。玆以禀于左右。左右幸以诚意力告。庶有回惑之理矣。今此所撰文字。惟以寻常之语撰出。而全没事实。岂可藏诸先生幽宅耶。知其非而强藏之。在常人尚不为。况为先生子孙者乎。为先生门人者乎。为今日子弟门人者。惟知致诚于先生而已。自外利害毁誉。有不可计也。愚意更为求制于相悉之人。追瘗于襄事之后。政合义理。或有以追瘗为未安者。追瘗之未安。与强藏蔑实之文之未安。孰轻孰重孰大孰小。葬而无志。未足以浼先师。宁终无志。决不可用此文。千万勿为依违。以负先师。以负吾辈也。情激辞溢。言不知裁。恕察而回教之是仰。
答金而精别纸
国葬横看立墓表。此乃厚待大臣。虑其丧家穷不克襄事。凡葬具办于公家。使丧家无窘迫之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9L 页
意也。既磨造墓表则即付丧家。任意为之。然则何有嫌于不书官爵而强违遗教乎。志石虽在藏明器之前。若不及造志石。则或藏于期年三年之外。此乃欲其备悉耳。一下志石则终天地不可改也。疏略及时之未安。与其完备后时之未安。孰大孰小。鄙见如是。更乞思量见教。
与金士纯论先生集中郑汝仁(昆寿)讣至不告问目条。
讣至不告。必待成服。初无援据。只景善等不忍汝仁。而为之姑徐徐耳。而先生亦就所问而答之。以理言之则讣至即设位别次。哭擗如礼。然后翼日成服于所后丧次。又出别次。待日成服。卒事返丧次。何不可之有。鄙意则匿讣不告。入棺即时成服。皆不可为训。且非四日而成服。亦甚无谓。汝仁亦必意其所以然。然则凡此曲折。甚多可疑。恐其治丧者之失。鄙意欲去此问目。更须与而见商量以定如何。
与金惇叙
近相阻晤。不胜悬仰。兰秀昨昨还孤山。襄阳采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0H 页
石。以今念一往役。而尊兄亦往。诸有司等齐往监董耶。久留山中。未闻佥议。心甚闷郁。玆以送禀。示及如何。
答南义仲(致利)问目
  不复馈食于下室。既有殡宫。又祀下室何义。
士虞礼。虞而立尸有几筵。疏曰未葬之前。殡宫虽有脯醢之奠。不立几筵。其下室之内。有吉几筵云云。士丧礼朔月奠用特豚。无笾有黍稷。注馈朝夕上食也。下室中不异生时。殡宫中则无。今至朔月月半乃有之。若朔月月半殡宫中黍稷。下室则无。故不复馈食于下室云云。以此观之。下室平生所居之寝也。殡宫西阶之客位也。象生时故设吉几筵于寝而日上食。惟朔望有黍稷于殡宫耳。未知可否。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杂著
  
题国朝儒先录后
此录中四先生言行事迹。真可谓吾东方道学之领袖矣。惜乎。有如是之德行才具。而非徒不能展布其所学。乃至于消铄斩伐。或不得保其性命。或不得安于朝廷之上。或遁迹山林。长往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0L 页
而不返。或憔悴困苦。不得终老于林泉。读其遗文。令人陨涕。甚矣斯道之难行也。历观前古。有许多抱负而终能展布者几人。使𦤎夔稷契伊傅周召。不遇尧舜汤武之盛。则亦将无所施矣。由是自孔孟以下。至于有宋诸儒贤。一不得如其志愿。今此四儒贤之不遇与无命。亦何足多怪焉。然士生斯世。岂可以穷阨而易其所守哉。其于祸福天也。尽其在我而已。后之君子其母以古人之不遇与不幸而自沮哉。余读此录而有感焉。遂题其卷末。
读花潭集辨
徐花潭学问。近世所罕。吾党之崇奉不为不少。而尝于先师门下得闻绪馀。则以认理为气为其所病处。第以未见所著全集。不敢轻为之论说矣。游宦京师。日与搢绅士友相接。非毁其学者固多。而笃信之者亦十之八九矣。余于是益为之疑之于心而莫知證向矣。从禹景善得其遗集而读之。始知向者所闻非虚。而余之所见为不徒也。其曰原气太虚。淡然无形。至邵翁不得下一字处云者。是言气也。其曰易所谓寂然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1H 页
不动。中庸所谓诚者自成云者。是言理也。澹然之体。浑然之用云者。又言气也。濂溪于此不奈何。只消下语曰无极而太极云者。又以气为理也。其理气说。以易所谓寂然不动。濂溪所谓无极而太极为太虚。原其所以能合散开阖动静生克者。名之曰太极。而虚本无穷。极亦无穷云者。以太虚专为理也。又曰虚者气也。又曰静虚即气之体也云者。又以大虚为气也。盖于理气之分。初无的见。故言之无主张如是。又以澹一清虚者为太虚。又以一阴一阳流行者为气。有若一阴一阳之前。别有所谓澹一清虚之气者然。此不但不识理也。又不能识气也。至于死生鬼神说。有聚散而无有无之说。与夫一草一木之微。一片香烛之物。其气终亦不散云者。自以谓得程朱微旨。而其馀纵横为说。皆是此意。无一语无病。无一处可通。盖其为学。读书讲论之工少。自信自主之意胜。故虽曰吾学已到诚意境界。而其所需工夫。犹未端的。是以退溪先生与南彦经书曰其学似朴而实诞。似高而实杂。又曰花潭公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1L 页
所见于气数一边路熟。故未免认理为气。亦或有指气为理者。此则指理气等说而言也。又曰火之既灭。炉中犹有薰熟。久而方尽。夏月日既落。馀炎犹在。至夜阴盛而方歇。皆一理也。但无久而恒存。亦无将己屈之气。为方伸之气。此则指鬼神死生之说而言矣。又答郑子中书曰许太辉以花潭比之横渠。而其著述。某皆见之。不知可比西铭者何。可比正蒙者何。盖先生深知其学。故辨说如是。而从游诸公一味尊信。或谓花潭实兼张邵诸贤。或谓花潭功不在横渠下。今世不知其实者。安得不靡然从之乎。由是之惧。略论梗槩。以为后日观省之资云尔。
丧服领祫辨
家礼丧服制必有祫。祫字与梜同。复衣也。古者布广阔至二尺二寸。裁加领广八寸外。所馀又有广一尺四寸。故分作三条。缝为梜领。如今人襌衣之有梜领也。三其长一尺六寸之布。而引而长之则自衣领上分下两边至带下。为祫领则撗缩恰好无馀欠也。但今者布阔或不满一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2H 页
尺许。用馀亦不满二三寸。此制甚难辨。义仲不得已意起为领缘。虽似苟且。犹有爱礼存羊之义。而甚恨先师讲不及此。洛中金而精诸人虽似善于此事。亦不为此。此必拘于布阔之未洽耳。愚意以为刱起无古制之缘。不若别用布长一尺六寸而补布阔之失。以为祫之喻也。为领缘虽当于今人所馀之布。而犹不合知礼之本意。以今之失。轻变古人不易之定制。恐未安也。
退溪先生易名私议
先师退溪先生议谥之日。洛中诸议。以为先生谥议。不可用循例易名之典。当用一字之谥。以文元正三字拟之。太常庙堂之论。或合不合云。日休公问于余曰本国未尝有一字为谥者如何。余答曰自周公制谥。天子之正卿。诸侯之三卿。其卒皆有谥。而考诸史传。并无二字之谥。文武周公之大圣。虽二字不能尽表其盛德。而以一字加之者。岂无其意乎。宋之诸贤。亦多有一字为谥者。本国议谥。一从周公谥法。岂可以本国所未尝有而疑之乎。又问曰文元正三字。是濂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2L 页
溪伊川晦庵之谥。是则如何。又答曰周有文王穆王而臣子亦称周文公召穆公。鲁又有文公则冒始祖之谥而春秋无讥贬。文公后又有季文子。亦无贬辞。卫有二孔文子则并以一文字为谥而无拘。如得其实则父子君臣之间。犹不以为嫌。此其有可疑者乎。又问曰正字非生经公相则不可加也。慕斋常有是言。如宋之司马文正王文正范文正之类是也如何。又答曰伊川亦尝以此为谥。虽非公相。犹得用之明矣。亦何疑于此乎。然先生道德。为考亭后一人。大常谥法。舍一文字奚以哉。
退溪先生乡立约条后识
退溪先生闷乡风之渝薄。著成约条。送乡射堂挂壁。而其时乡人有议论不一者。先生还取而藏之。今于先生文集。传写揭于乡射堂。以遂先生遗意云。万历戊戌秋。乡人琴兰秀书。
   约条凡三十一条。载在先生文集中。今不列录。
揭付奉化乡序堂小识
己亥 除授奉化县监。奉化实吾姓乡。到官之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3H 页
日。谕告父老士子以欲行李先生约条之意。皆许焉。于是取来约条。立议于礼安。仍作乡会而揭乡序堂。若遵守讲究而无弊。则亦敦化乡风之一助云尔。知县琴兰秀识。
族契立议后识
洞中族契立议。亦退溪先生于温溪洞中所立之约也。(一。吉事。昏姻科名。白米五升,鸡雉中一首。一。凶事。父母妻子当身。米太各五升,常纸一卷,役奴二名。一。每春秋踏青重九元定讲会。右月有故。临时进退事。一。有司二员同任二度。讲会后相递事。)其于姻睦之道。情义兼尽。而吾洞中所居几至数三十员。皆亲戚连门接畔。与温溪大段相似。故取以传录。遵守施行焉。其于吉凶庆吊讲会之类。举以条列。而无违约戒罚之条。故分轻重别录于后。岂其薄乎。率以不睦不姻而同归于厚善之义也。
  戒罚条目
 损徒
  定罚不行。
  谋害族中。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3L 页
重罚
  凌蔑长上。
  庸言相诘。
 中罚
  留上擅用。
  违令不从。
 轻罚
  所任不能。
  无缘不参。
洞中约条小识
乡立约条与洞中族契。皆是良法美意。而自变乱以后。人心日益淆薄。不可以刑杖笞罚而为劝惩也。故兰秀于夫浦洞中。别立约条。因人情以导之。下人贱隶名分虽殊。同受天命之性。则岂可鄙夷而不为之劝诱同归于至善之地乎。是用分上下别立条列如左。
  约条(乡立约条洞中族契中。上下通行。最切者抄录。)
  顺于父母。
  友于兄弟。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4H 页
和邻睦族。
  患难相救。
  戒勿呈诉争讼。
  戒勿割耕占畔。
  戒勿沟渠曲防。
  戒勿起伐禁陈山林。
 已上上下通行事。
  少遇长。必敬而行礼。
  少壮者。必代长者负戴。
  侪辈相敬。勿相斗诘。
  
男女有别。勿相偷窃。
  女人勃溪斗诘者。奴婢撗逆不顺者。洞中佥议治罪。
 已上下人劝惩事。
一。洞内品官中定都监一员。有司一员。下人中定约长一人。色掌一人。劝诱纠检事。
一。春秋上下同日而会。品官为一厅。乡吏为一厅。下人为一厅。而下人则男女皆会。男左女右。各行礼数。上下同讲和睦之道事。
一。从顺洞约。忠信良善。德行卓异者。洞中告乡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4L 页
所。乡所报官司。官司报使褒赏。俾令观感事。
一。违逆洞约而不顺者定罚。定罚而不行不悛者。勿与同参。使之孤立。甚则洞中报官司治罪。俾令惩戒事。
帖谕奉化乡序堂文
退溪先生乡立约条。洞中族契。岂但吾一乡二里之姻睦乎。传布乎一国之乡里。而遵守施行焉。则实邦家敦化风俗之一大幸也。到官之日。缮写一通。揭付乡堂。洞中族契与约条。附补入若干条。书与四面品官士子而劝诱焉。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五月。
土民侵占匠人田地禁断规约
本县壤地褊小。民残十室。不成模样。只缘流离匠店。止接山谷。耕垦荒地。居土民三分之一。尽属于官家。官家修理柴炭。新旧从马宾客下人供馈。一应使唤之事。皆用匠人。官家赖以扶持。土民舒其徭役。其来已久。而丁卯年间。品官及土民有侵占者。其时留乡李凭别监具干进白于退溪先生。议定禁断规约。而未数月土人有犯规约者。先生令子弟达于郭城主。城主四禁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5H 页
而痛治之。已换者还退。移去者还来。厥后品官官吏土民畏戢乡禁。无侵占者。故匠人晏然充满山谷矣。近年以来。人心不古。不有乡先生父老立约之意。百般谋占。或以私债未偿而攘夺。或诱胁臆买而侵占。无根著流离之人。何所顾恋而不为流散乎。况值变乱。困于徭役。迫于饥寒。尽卖而流散。四面匠人。萧然一空。官家何以支持乎。城主与乡所。虽知其弊。帖下四面。司察推问牒报。而司察拘于人情。不为实报。纠捡无路。极为痛心。然匠人名字衿记尚存。抄录成册。合九十馀结。令刚明品官考验其库数及耕作者。则不费推问而自然现露。田土若存则今虽流散。后必还集。而新来者计给其田而十分完护。则四面云集矣。非但土民之占断匠店。户主凭藉乡禁。尽取自占。不给户内新来之人。尤当痛禁者也。又有一说焉。只禁土民。而不禁匠人占买土民田土。则褊小民田。将尽为匠人之田。亦不可无堤防也。以此规约。藏诸乡所。永传施行而无弊。则亦扶植官家之一也。万历癸巳至月。书送于留乡所。
 
惺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5L 页
匠店之有关于官家。奉化与礼安相似。虽递来在家。不可视同楚越。故并书一通。送于奉化乡所。万历庚子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