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鳌峰先生集续集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x 页
鳌峰先生集续集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91H 页
疏本(纯庙二十年庚辰。四学儒生。伏 閤纳疏。批曰。令庙堂禀处。时嘉庆讣使来。未及禀。)[白奎镇等]
四学儒生幼学白奎镇等。谨斋沐百拜。上疏于  主上殿下。伏以表忠奖节。有 国之盛典。扬美阐幽。多士之懿范。臣等忝居庠序之列。薰沐菁莪之化。惟当读书研穷。勉其学业。何敢拜章叫 阍。以渎  崇览。而艺游之暇。谨伏稽 国朝故事。则纯正之学。忠义之士。辈出于吾东。而粤自 列圣朝以来。莫不褒而扬之。或施 貤赠之典。或侈俎豆之享者。非徒为一时之功德。亦将劝万世之忠烈。而妇孺走卒。皆知其忠孝之为大头脑。节义之为大关键。则臣等有以知 列朝褒扬之 圣德。崇奖之深意也。然而深山绝峡之外。或有泯没而不称者。云空水流之馀。或多湮晦而无传者。时移事过。甘与草木而同朽。则亦非 圣朝褒扬之本意也。噫。我 朝累百年升平之馀。间值百六之运。迭经壬丙之变。而忠臣烈士之倡义勤 王者。不可指计。而试以湖南一道言之。则最其烈烈有光于天下后世者。世称三贤。即故倡义使臣高敬命,金千镒,金齐闵而已。齐闵官 赠参判。号曰鳌峰。慷慨有大节。平生自许以忠义。及夫壬辰岛夷之难。以淳昌县监。闻 大驾西巡。北向四拜。终日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91L 页
痛哭曰。自吾祖先二百年以来。世受 国恩。值君父蒙尘之日。平昔讲磨之意。安在哉。即日广募义旅。沫血草檄。其略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好杀伐者。天降罚。人民之正气曰义。建大事者。人必归。肆摅寸心之忠。用激四方之听。我 国家泽润万物。德高三韩。 列圣重熙。方享豫大之运。斯民不幸。适丁否极之时。蠢玆黑齿之微。敢犯青邱之大。恶积祸盈。是凶徒促亡之日。 主辱臣死。当臣子效命之辰。完府锦城若诸郡之奇士。龙城光山与列邑之俊才。望义旗而云合。闻战鼓而风从。于是。道内忠义之士应檄而至者数千。推齐闵为义兵将。时则壬辰六月二十七日也。设坛誓众曰。全州。即我 圣朝根本之地。 先王晬容奉安之所。岂可使陆沉乎。先防此贼。以完根本。遂进军全州熊峙。依隘结阵。横断山路。贼数万骤至。终日大战。贼五战五却。逃向湖西。湖南之得全。实赖此战。即八月初三日也。齐闵到稷山遇贼斩首数十级。前至振威。又斩侦倭十三。而上书于体察使臣郑澈。条献十策。进军龙仁。闻天将李如松收复平壤。乘胜至碧蹄驿。为贼行长所败。欲为邀击贼兵之计。又募义兵于长城南门。闻贼兵再犯湖南。追至海南。九战大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92H 页
破。自是贼酋。更不登陆。时经略宋应昌。主和禁战。诸义士痛哭捲兵而还。遂退遏南下之贼。送子县监昕。以兵属都督权慄幕下。战于幸州。又聚义谷数千石。由水路。输饷于 行在所。 上嘉之曰。冻天飓风。千里利涉。奇哉奇哉。齐闵时年七耋。驱驰兵革。锋镝之疮。遍身成疾。解戎还家。深慨防御之多疏。呻吟之中。或起或卧。遂撰经国安民策四十二条。名曰保邦要务。以献于朝。 宣庙嘉其忠。录其勋。事在本集及湖南倡义录与故判书臣洪良浩所撰碑文。则之功之烈。与金千镒,高敬命。相伯仲也。齐闵之孙故左承旨臣地粹。早袭家训。笃信圣学。儿时为副提学臣辛应时所奖进。涵养于天人性命之源。砥砺于忠孝节义之间。及至释褐。时当昏朝。废 母之议起。凶徒炽张。彝伦斁绝。地粹独抗疏极争。置生死于度外。人皆危而壮之。竟配富宁。至于七年之久。而 仁庙改玉。首以谏官召还。 天启丙寅。以进贺使书状官。航海朝 京。是时。辽路梗塞。绝渤海。仗舟楫。以达于燕。而椵岛守将毛文龙。上密揭报 天朝。搆陷我 国以导虏为乱。送米送丧等语。地粹与上使金文正公臣尚宪联名。三度呈文于礼部尚书李思诚。辞严义正。足以感天。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92L 页
李思诚特奏以朝鲜陪臣金尚宪金地粹。愿死北阙下。白其主无贰心。属国世秉贞信。请赐 明诏。无使疑畏。 帝曰。朝鲜王世笃敬恭。岂一朝去顺效逆乎。特降恩旨。昭雪国诬。而丁卯三月。方在 皇都。闻虏东抢本 国。破安黄等州。地粹又上书兵部。其略曰。窃念小邦兵单粮少。四无助援。平日所仰望者。 天朝而已。速发偏师。乘其空虚。直捣巢穴。则一举而全辽可复。属国可全。贼丑可灭。大司马覆奏。极称其言可用。 皇帝特遣袁崇焕。将兵救之。崇焕与赵率敬等大将。精铳九千。逼三坌河。为牵制之势。虏遂解兵而去。地粹及还。 中州文士夏锡函,范明经等十馀人。与论诗文。服其高华。交呈赆章。亦可见华人之景仰矣。及当丙子之难。地粹方递职在家。闻 大驾入南汉。终日痛哭。倡募义士。与李兴浡,崔蕴诸人。同赴行在。至天安县。闻和议已定。中道大哭。众皆还乡。而地粹独向京城。与讲和主事之人。严辞固争曰。 宗社罔极之耻。臣子万死之秋。毛文龙诬国之言。竟符今日之事。吾辈辨诬 皇朝之义。果安在哉。我 国臣民。同死一战。以保 皇明节义。则尊周攘夷。此其道也云。然而国事既定。已无及矣。及至丁丑之难。与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93H 页
金汝钰等。挺身赴难。攘夷斥和。而以若忠烈。以若才勇。不得尽布于当世。自是。遂绝意世路。隐居天台山下。特铭 大明日月四字于座右。语及 国事。愤慨涕沱。 朝家以承旨,监司屡 召。辄辞谢不起。以不赴科试之意。遗诫子孙。一日北向大哭。呕血数升。仍成痼疾而殁。其后文正公臣李縡。撰东国名贤节行。名曰尊攘录。地粹之名节。炳然于其中。文正公臣金尚宪集辨诬请兵事。名曰 朝天录。地粹之高节。亦在其编录。 显庙甲寅。一乡士民。依祭社之礼。立祠于古阜郡道溪之上。金齐闵,金地粹祖若孙。并跻享之。先正臣金昌协祭地粹文曰。义著扶伦。辞优 华国。翛然晚节。浊世清馥。又序其遗集曰。当举世争下穷庐之拜。而公独免焉。得保其光洁。膻血腥臊。无得以溷焉。故相臣闵镇远。为湖南按使时。懿其忠义。印其诗文。名曰苔川集。行于世。而其兄故判书臣镇厚。亦序其颠末曰。当彝伦斁灭之时。独抗危言。值乾坤翻覆之后。善保晚节云。呜呼。金齐闵之倡义立功。其孙地粹之扶伦斥和。辨诬请兵于壬丙之间。而孤忠大节。炳炳有辞于天下万世之后。迄今数百年间。忠烈堙没。名迹掩翳。志士为之流涕。噫。齐闵之倡义勤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93L 页
王。与金千镒,高敬命。并称三运使。而金千镒,高敬命。则先被 表章之恩。地粹之抗疏扶伦。与金坽一致。斥和赴难。与李兴浡一揆。而李兴浡则先被 褒赠之典。金坽亦于 当宁甲戌。仍岭儒道疏。特蒙 赠吏判谥文贞之貤赠。而齐闵地粹祖孙。则独不与于前后之褒扬。实为 国朝之缺典。士林之抑郁者也。方今 圣明在上。继述 先志。凡有忠孝之卓绝者。节义之遗逸者。博采广举。并施 褒尚之典。而况又辛壬西贼之后。特以劝惩之意。加施 表章之恩。则齐闵祖孙之深忠大节。合有 赠秩易名之典。故臣等不揆僭妄。治疏冒进。伏愿 圣明。念先臣之两世忠烈。劝后世百代之节义。赠参判臣金齐闵及其孙故承旨臣金地粹。并施 赠秩易名之典。则世道幸甚。斯文幸甚。臣等无任激切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批曰。省疏具悉。疏辞令庙堂 禀处。尔等退修学业。
戊子九月初九日。 幸行。全罗道进士朴琮休等上言。(上言草本。略同庚辰年疏本。 纯庙二十八年。 翼宗代理二年。是时上言。有勿为存拔。并皆 奏御之令。)己丑二月十九日。礼曹回达。(上 大朝曰 启。上 小朝曰 达。)礼曹申目帖连。 达下是白有亦。向前全罗道进士
鳌峰先生集续集 第 94H 页
朴琮休等。限内现身。户口现纳。亲呈的实是白遣果。观此上言。请 赠参判金齐闵及其孙故承旨金地粹爵谥之典事。有此呼吁为白有卧乎所。金齐闵之倡义讨贼。期殉 国难。暨其孙地粹抗疏扶伦。辨诬请兵。尊周斥和之节。千古炳朗。且观于先辈之称述。可徵实迹之颠末。其在㫌别之道。宜有显褒之举。而齐闵亚卿 貤赠。盖因追恩之荣是白遣。至于忠节表奖。祖孙两臣。俱为阙焉。此为公议之赍菀。亦系 朝家之欠事是白如乎。节惠体重。虽难遽议。是白乎乃。并先施褒 赠之典。以树风声。恐合事宜是白乎矣。恩典所关臣曹。不敢擅便。 徽裁何如。(时礼曹判书徐俊辅。)
[教旨]
 五月十五日政(两世祖若孙。同日蒙 赠。)
 教旨。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同知义禁府事弘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揔府副揔管金齐闵。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左宾客五卫都揔府都揔管者。
 
(旁注倡义讨贼。期殉 国难。施以褒赠之典事承令。大朝曰命。 小朝曰令。)
 贞夫人金氏。 赠贞夫人者。
  
(旁注 赠某官某妻。依法典从夫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