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WYG0056-04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二
宋 夏僎 撰
舜典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孔子序书于尧典序言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
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于舜典序言虞舜侧
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考其文
尚书详解卷二
宋 夏僎 撰
舜典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孔子序书于尧典序言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
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于舜典序言虞舜侧
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考其文
卷二 第 1b 页 WYG0056-0427b.png
意常若终始相因者盖尧典终于四岳荐舜尧妻二
女之事与舜历试诸艰以受尧之禅文义相接故如
此侧微正义谓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
孟子曰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
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以是观之则舜在侧微之
中一匹夫耳而史记按世本帝王世系谓尧舜出黄
帝则舜盖帝之族姓也既为帝王之族姓不应谓之
侧微今书序言虞舜侧微则知世本为附会之说而
女之事与舜历试诸艰以受尧之禅文义相接故如
此侧微正义谓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
孟子曰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
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以是观之则舜在侧微之
中一匹夫耳而史记按世本帝王世系谓尧舜出黄
帝则舜盖帝之族姓也既为帝王之族姓不应谓之
侧微今书序言虞舜侧微则知世本为附会之说而
卷二 第 2a 页 WYG0056-0428a.png
孟子之言为可㨿矣舜典之书载徽五典纳百揆宾
四门纳大麓皆尧历试诸艰之事孔子作序将以包
括一篇大意故言舜在侧徽而聪明之德尧每闻之
虽闻之未知其实行故先既试以二女至此则又历
历以诸艰试之盖所以明舜典之所由作也然诸艰
之下至于篇终比陟帝位治天下之事然序不及者
举其大略也夫尧之于舜试以二女见其能釐降二
女子伪汭已知其正家矣能正家者必可以正天下
四门纳大麓皆尧历试诸艰之事孔子作序将以包
括一篇大意故言舜在侧徽而聪明之德尧每闻之
虽闻之未知其实行故先既试以二女至此则又历
历以诸艰试之盖所以明舜典之所由作也然诸艰
之下至于篇终比陟帝位治天下之事然序不及者
举其大略也夫尧之于舜试以二女见其能釐降二
女子伪汭已知其正家矣能正家者必可以正天下
卷二 第 2b 页 WYG0056-0428b.png
故至此历试诸艰则又试以天下事也陈少南有言
曰尧之得舜由于师锡而序篇乃以尧闻断之则尧
之得舜故不在师锡之后也人君苟无先见之明而
惟左右近习之人是听其辅于治也亦末矣司马文
公有言曰舜自修于畎亩之中而闻于尧此舜之难
也舜在畎亩之中而尧闻之此尧之难也二说尤可
取故特存之
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
曰尧之得舜由于师锡而序篇乃以尧闻断之则尧
之得舜故不在师锡之后也人君苟无先见之明而
惟左右近习之人是听其辅于治也亦末矣司马文
公有言曰舜自修于畎亩之中而闻于尧此舜之难
也舜在畎亩之中而尧闻之此尧之难也二说尤可
取故特存之
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
卷二 第 3a 页 WYG0056-0428c.png
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此盖作史者总序舜之德也典谟之体皆如此如尧
典之首言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大禹谟之
首言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皋陶
谟之首言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盖为
此人作此书必先叙此人有此德体制自应如此也
盖作书者之意谓我顺理而考于上古得帝舜之行
事而载于书书曰尧有此文德之光华舜能重之协
此盖作史者总序舜之德也典谟之体皆如此如尧
典之首言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大禹谟之
首言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皋陶
谟之首言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盖为
此人作此书必先叙此人有此德体制自应如此也
盖作书者之意谓我顺理而考于上古得帝舜之行
事而载于书书曰尧有此文德之光华舜能重之协
卷二 第 3b 页 WYG0056-0428d.png
合于帝尧而无异不惟能重华而已而且有浚哲文
明温恭允塞之德浚深宏也哲睿知也文文章也明
聪明也温粹和也恭恭敬也允信当也塞充实也凡
此八者即玄德也玄幽远之称言舜有德而潜修于
幽远之处然舜之德虽韬藏于幽隐之中而实升闻
于天朝故尧命以位使之摄行天子之事即下文所
谓徽五典之属也夫作史者先言重华恊于帝浚哲
文明温恭允塞而后言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则舜于
明温恭允塞之德浚深宏也哲睿知也文文章也明
聪明也温粹和也恭恭敬也允信当也塞充实也凡
此八者即玄德也玄幽远之称言舜有德而潜修于
幽远之处然舜之德虽韬藏于幽隐之中而实升闻
于天朝故尧命以位使之摄行天子之事即下文所
谓徽五典之属也夫作史者先言重华恊于帝浚哲
文明温恭允塞而后言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则舜于
卷二 第 4a 页 WYG0056-0429a.png
未豋庸之前其光辉之德固巳能重尧之华矣德既
不约而契宜其虽处侧微而尧独闻而知之也由是
观之则尧之知舜非闻于言语物色之间也尧有是
德而舜重之以心相知则若契劵焉盖有非耳之所
能闻目之所能见者程氏曰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八
者以形容其圣德如称尧曰钦明文思安安称文王
曰徽柔懿恭称仲尼曰温良恭俭让皆圣人之德美
此论甚当王氏云尧言钦明文思为成德之序舜言
不约而契宜其虽处侧微而尧独闻而知之也由是
观之则尧之知舜非闻于言语物色之间也尧有是
德而舜重之以心相知则若契劵焉盖有非耳之所
能闻目之所能见者程氏曰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八
者以形容其圣德如称尧曰钦明文思安安称文王
曰徽柔懿恭称仲尼曰温良恭俭让皆圣人之德美
此论甚当王氏云尧言钦明文思为成德之序舜言
卷二 第 4b 页 WYG0056-0429b.png
浚哲文明为修为之序此凿说也林少颖皆以为尧
舜之德此说殊可喜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子四门四
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故以慎徽五典接尧典帝曰
钦哉之文而为一篇至孔氏纂壁中书始釐为二加
乃命以位以上二十八字由是始为二篇正义谓东
晋之初豫章内史梅赜上孔氏傅犹阙舜典自乃命
舜之德此说殊可喜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子四门四
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故以慎徽五典接尧典帝曰
钦哉之文而为一篇至孔氏纂壁中书始釐为二加
乃命以位以上二十八字由是始为二篇正义谓东
晋之初豫章内史梅赜上孔氏傅犹阙舜典自乃命
卷二 第 5a 页 WYG0056-0429c.png
以位以上二十八字世所不傅多用王范之注补之
而皆以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之初至齐萧鸾建武
四年吴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孔氏傅古文舜典亦
𩔖大康之书乃表上之事未施行方兴以罪致戮至
隋开皇初求遗典始得之是舜典之书前此实以慎
徽五典为首也慎徽五典司徒之职也纳于百揆奋
庸熙载之任也宾于四门典领方岳诸侯之事四岳
之职也纳于大麓所谓荐之于天是也凡此盖舜玄
而皆以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之初至齐萧鸾建武
四年吴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孔氏傅古文舜典亦
𩔖大康之书乃表上之事未施行方兴以罪致戮至
隋开皇初求遗典始得之是舜典之书前此实以慎
徽五典为首也慎徽五典司徒之职也纳于百揆奋
庸熙载之任也宾于四门典领方岳诸侯之事四岳
之职也纳于大麓所谓荐之于天是也凡此盖舜玄
卷二 第 5b 页 WYG0056-0429d.png
德声闻于尧尧将命之以位使之兼统众职以验其
能否即上所谓历试诸艰是也程氏谓五典克从无
违教而后浸至于百揆之任礼待四方诸侯协和而
后至于大麓之任其意盖谓先使之徽五典五典从
而后使之宅百揆百揆序而后使之宾四门四门穆
而后使之纳大麓殊不知上言乃命以位而继以慎
徽五典纳于百揆等事则是尧既命以位则五典等
事无所不统舜既兼统庶事则以之慎美五典之教
能否即上所谓历试诸艰是也程氏谓五典克从无
违教而后浸至于百揆之任礼待四方诸侯协和而
后至于大麓之任其意盖谓先使之徽五典五典从
而后使之宅百揆百揆序而后使之宾四门四门穆
而后使之纳大麓殊不知上言乃命以位而继以慎
徽五典纳于百揆等事则是尧既命以位则五典等
事无所不统舜既兼统庶事则以之慎美五典之教
卷二 第 6a 页 WYG0056-0430a.png
而五典克从无违教以之纳于百揆而百揆时叙无
违事以之宾迎诸侯于四门而四方诸侯来朝者莫
不和穆以之纳于大麓则虽烈风雷雨不至迷错而
害物是皆帝舜兼统庶事随所施设各底成效初无
浸至之理故唐孔氏曰舜既臣尧无所不统非五典
克从之后方始纳于百揆非百揆时叙之后方始宾
于四门此说甚当按左傅文十八年载高辛氏有才
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
违事以之宾迎诸侯于四门而四方诸侯来朝者莫
不和穆以之纳于大麓则虽烈风雷雨不至迷错而
害物是皆帝舜兼统庶事随所施设各底成效初无
浸至之理故唐孔氏曰舜既臣尧无所不统非五典
克从之后方始纳于百揆非百揆时叙之后方始宾
于四门此说甚当按左傅文十八年载高辛氏有才
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
卷二 第 6b 页 WYG0056-0430b.png
肃恭懿宣慈惠和天下谓之八元舜臣尧举八元使
布五教于四方内平外成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
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
笃诚天下谓之八凯舜臣尧举八凯使主后土以揆
百事莫不时叙则徽五典宅百揆虽尧以是试舜舜
实举元凯以为之安得为试诸艰哉盖将以天下授
舜并以是𢾗事付之以观舜所以处之之术如何非
欲舜一一躬亲其事也舜之于此果能豋庸众贤分
布五教于四方内平外成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
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
笃诚天下谓之八凯舜臣尧举八凯使主后土以揆
百事莫不时叙则徽五典宅百揆虽尧以是试舜舜
实举元凯以为之安得为试诸艰哉盖将以天下授
舜并以是𢾗事付之以观舜所以处之之术如何非
欲舜一一躬亲其事也舜之于此果能豋庸众贤分
卷二 第 7a 页 WYG0056-0430c.png
治其事则舜所以处之者盖有道矣宜乎尧以天下
授之也纳于大麓说者不同孔氏谓纳舜使大录万
几之政即百揆之职也前既纳于百揆则此大麓有
当为大录万几说者又谓麓地名即禹贡所谓大陆
既作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
让于德弗嗣
尧既试舜以诸艰舜随施试各底成功至此特俾之
授之也纳于大麓说者不同孔氏谓纳舜使大录万
几之政即百揆之职也前既纳于百揆则此大麓有
当为大录万几说者又谓麓地名即禹贡所谓大陆
既作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
让于德弗嗣
尧既试舜以诸艰舜随施试各底成功至此特俾之
卷二 第 7b 页 WYG0056-0430d.png
陟帝位故命之曰格汝舜格来也言来汝舜尧呼舜
来谓之曰来汝舜我常询汝以天下之事与汝反覆
辩论以考汝之言其措置当尔其成谋当尔今三年
矣而汝向来所言皆以底行而可以立功则汝可谓
能言而又能行矣汝其不可庸命以豋天子之位乎
底绩即上徽五典宅百揆宾四门纳大麓皆舜底行
之实迹也尧即命舜陟帝位而舜乃辞不敢当故曰
让于德弗嗣王氏谓让于德者逊于有德之人也弗
来谓之曰来汝舜我常询汝以天下之事与汝反覆
辩论以考汝之言其措置当尔其成谋当尔今三年
矣而汝向来所言皆以底行而可以立功则汝可谓
能言而又能行矣汝其不可庸命以豋天子之位乎
底绩即上徽五典宅百揆宾四门纳大麓皆舜底行
之实迹也尧即命舜陟帝位而舜乃辞不敢当故曰
让于德弗嗣王氏谓让于德者逊于有德之人也弗
卷二 第 8a 页 WYG0056-0431a.png
嗣者弗肯陟帝位以嗣尧也沈氏谓舜以其德不能
继尧故辞让不敢当二说皆通故两存之正义曰君
之驳臣必三年考绩考既有功故使升帝位将禅之
也夫鲧三考乃退此一考使升者何也鲧待三考冀
其成功无成乃黜之缓刑之义舜既有成他无所待
故一考即升且大圣之事不可以常法论也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正义谓舜既让而尧不许乃以尧禅之明年正月上
继尧故辞让不敢当二说皆通故两存之正义曰君
之驳臣必三年考绩考既有功故使升帝位将禅之
也夫鲧三考乃退此一考使升者何也鲧待三考冀
其成功无成乃黜之缓刑之义舜既有成他无所待
故一考即升且大圣之事不可以常法论也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正义谓舜既让而尧不许乃以尧禅之明年正月上
卷二 第 8b 页 WYG0056-0431b.png
曰受尧终帝位之事于尧文祖之庙盖尧为天子于
此事终而授与舜舜受之而不更始也王氏徒见此
文不加舜字遂谓尧受终于文祖故李校书辨之谓
信如王氏之说则下文言在璿玑玉衡之属亦岂属
尧乎正月李校书谓岁之首为之正月犹正贰之正
盖亦训长王氏谓政事当岁易者妄也下文格文祖
言月正者亦正月也时变文耳王氏谓舜避尧之子
方其未践位天下无政故此格文祖即月而后有政
此事终而授与舜舜受之而不更始也王氏徒见此
文不加舜字遂谓尧受终于文祖故李校书辨之谓
信如王氏之说则下文言在璿玑玉衡之属亦岂属
尧乎正月李校书谓岁之首为之正月犹正贰之正
盖亦训长王氏谓政事当岁易者妄也下文格文祖
言月正者亦正月也时变文耳王氏谓舜避尧之子
方其未践位天下无政故此格文祖即月而后有政
卷二 第 9a 页 WYG0056-0431c.png
故言月正亦凿也上日谓朔日孔氏谓上旬之日曾
氏谓上辛上丁上戊之日𩔖三说不同林少颖谓下
文言月正元日正月朔旦此则云上日亦宜是朔旦
盖禹受命于神宗既用朔日则舜受终于文祖亦应
用朔日不应独用上旬与上丁之𩔖其曰上曰日者
特变文耳故唐孔氏谓月之始日谓之朔每月皆有
朔日此是正月之朔故云上日言其于一岁是上日
也但元日说者泥月令择元日命民社之言谓元日
氏谓上辛上丁上戊之日𩔖三说不同林少颖谓下
文言月正元日正月朔旦此则云上日亦宜是朔旦
盖禹受命于神宗既用朔日则舜受终于文祖亦应
用朔日不应独用上旬与上丁之𩔖其曰上曰日者
特变文耳故唐孔氏谓月之始日谓之朔每月皆有
朔日此是正月之朔故云上日言其于一岁是上日
也但元日说者泥月令择元日命民社之言谓元日
卷二 第 9b 页 WYG0056-0431d.png
乃所择吉日非朔日殊不知月朔谓之言择而用之
亦谓之吉论语有吉月必朝服而朝则月朔亦有言
吉者矣吾安知书所谓元日非月旦乎文祖尧之太
祖也苏氏谓尧之所从受天下者文祖舜所从受天
下者文宗授天下于人必告于我所从受之人则文
祖实尧之祖也特不知所祖果何人耳按祭法曰有
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则神宗即尧也神
宗为尧则文祖可指为颛顼矣但去古既远不可以
亦谓之吉论语有吉月必朝服而朝则月朔亦有言
吉者矣吾安知书所谓元日非月旦乎文祖尧之太
祖也苏氏谓尧之所从受天下者文祖舜所从受天
下者文宗授天下于人必告于我所从受之人则文
祖实尧之祖也特不知所祖果何人耳按祭法曰有
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则神宗即尧也神
宗为尧则文祖可指为颛顼矣但去古既远不可以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56-0432a.png
为必然之论故唐孔氏谓尧之文祖不可强实亦多
闻阙疑意李校书谓孔氏以文祖为尧文德之祖以
艺祖为即下文祖文祖又即艺祖也故知艺祖即文
祖此说甚当但神宗亦以为文祖则有可论者盖舜
受尧之天下于受终与告即政之事皆宜就尧之祖
庙至禹则受天下于舜矣则舜命当于舜之祖庙岂
宜亦就尧之祖庙哉故知神宗即有虞氏神宗之庙
所谓祖颛顼而宗尧者是也
闻阙疑意李校书谓孔氏以文祖为尧文德之祖以
艺祖为即下文祖文祖又即艺祖也故知艺祖即文
祖此说甚当但神宗亦以为文祖则有可论者盖舜
受尧之天下于受终与告即政之事皆宜就尧之祖
庙至禹则受天下于舜矣则舜命当于舜之祖庙岂
宜亦就尧之祖庙哉故知神宗即有虞氏神宗之庙
所谓祖颛顼而宗尧者是也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56-0432b.png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璿玑以璿为玑王衡以玉为衡唐孔氏谓是(天文之/)
器汉世谓之浑天仪者是也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
尺强以一人可以运转故曰玑衡横箫长一尺孔径
一寸将考天象先悬玑于上运转之以象天之运转
然后以衡从下望之以知星宿此玑衡之制也在察
也七政日月五星唐孔氏谓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
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有异政故谓七政不若沈博
璿玑以璿为玑王衡以玉为衡唐孔氏谓是(天文之/)
器汉世谓之浑天仪者是也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
尺强以一人可以运转故曰玑衡横箫长一尺孔径
一寸将考天象先悬玑于上运转之以象天之运转
然后以衡从下望之以知星宿此玑衡之制也在察
也七政日月五星唐孔氏谓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
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有异政故谓七政不若沈博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56-0432c.png
士谓君政得于下天文序于上自然之应故以政言
之此说是也然七政在天躔度长短多寡不同然必
谓之齐者曾氏谓步七政之轨度时数以转玑窥衡
而不差焉故曰齐其不齐者乃凌历斗食盈缩犯守
者也盖玑衡所见皆时数轨度之当然不知玑衡则
为异变此说是也沈存中谓熙宁中受诏典领历官
考察星辰以玑衡求极星从窥管候之凡三月极星
常循窥管之中夜夜不差则窥管即玉衡也但璿玑
之此说是也然七政在天躔度长短多寡不同然必
谓之齐者曾氏谓步七政之轨度时数以转玑窥衡
而不差焉故曰齐其不齐者乃凌历斗食盈缩犯守
者也盖玑衡所见皆时数轨度之当然不知玑衡则
为异变此说是也沈存中谓熙宁中受诏典领历官
考察星辰以玑衡求极星从窥管候之凡三月极星
常循窥管之中夜夜不差则窥管即玉衡也但璿玑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56-0432d.png
孔氏云美玉王氏云美珠二说不同后世浑仪既不
用珠玉用铜为之则古之玑衡或以玉为之或缀珠
其上皆不可得而知孔氏曰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
已当天心与否此说不然夫舜既受尧之终于文祖
之庙矣乃始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以审已之当天
与否使七政有愆则贮奈何古人授受之义必不然
也使其不审天心不符人望则不受之既已受之而
方且察天心之当否岂理也哉然则舜受终必在璿
用珠玉用铜为之则古之玑衡或以玉为之或缀珠
其上皆不可得而知孔氏曰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
已当天心与否此说不然夫舜既受尧之终于文祖
之庙矣乃始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以审已之当天
与否使七政有愆则贮奈何古人授受之义必不然
也使其不审天心不符人望则不受之既已受之而
方且察天心之当否岂理也哉然则舜受终必在璿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56-0433a.png
玑玉衡以齐七政者盖既摄帝位将巡狩方岳以考
制度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也
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肆遂也程氏云犹后世作文者言于是也盖舜摄位
既齐天文于是乃𩔖上帝禋六宗望山川遍群
神而告以摄位之事𩔖禋望遍唐孔氏谓皆祭
名也所谓𩔖孔氏谓𩔖以摄位事告故谓之𩔖
苏氏亦谓以事告非常礼肆师𩔖造上帝注曰
制度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也
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肆遂也程氏云犹后世作文者言于是也盖舜摄位
既齐天文于是乃𩔖上帝禋六宗望山川遍群
神而告以摄位之事𩔖禋望遍唐孔氏谓皆祭
名也所谓𩔖孔氏谓𩔖以摄位事告故谓之𩔖
苏氏亦谓以事告非常礼肆师𩔖造上帝注曰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56-0433b.png
六宗之祭不见于经诸儒皆意度之诚可疑晋张髦
为三昭三穆学者多从之然以书考之受终之初既
有事于文祖其𫝑必及馀庙岂有独祭文祖于齐七
政之前而祭馀庙于𩔖上帝之后乎以此推之则齐
七政之后所祭者天神非人鬼也孔安国曰六宗四
时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辰也水旱也其说自西汉
有之意其必有傅受非臆度也其神名坛位皆不可
以理推犹秦八神汉太乙之𩔖岂区区曲学以私意
为三昭三穆学者多从之然以书考之受终之初既
有事于文祖其𫝑必及馀庙岂有独祭文祖于齐七
政之前而祭馀庙于𩔖上帝之后乎以此推之则齐
七政之后所祭者天神非人鬼也孔安国曰六宗四
时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辰也水旱也其说自西汉
有之意其必有傅受非臆度也其神名坛位皆不可
以理推犹秦八神汉太乙之𩔖岂区区曲学以私意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56-0433c.png
所能损益哉春秋不郊犹三望分野之星与中国山
川乃知古者郊祀天地必及于天地之间所谓尊神
者鲁诸侯也故三望而已则此禋于六宗望于山川
遍于群神盖与类于上帝为一礼耳又以祭法考之
则曰燔柴于太坛况祭法谓星为幽宗水旱为雩宗
合于所谓六宗者但郑玄曲为异说而改宗为禜未
可信也至望山川遍群神林少颖则依孔氏傅而为
之说曰山川为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至此
川乃知古者郊祀天地必及于天地之间所谓尊神
者鲁诸侯也故三望而已则此禋于六宗望于山川
遍于群神盖与类于上帝为一礼耳又以祭法考之
则曰燔柴于太坛况祭法谓星为幽宗水旱为雩宗
合于所谓六宗者但郑玄曲为异说而改宗为禜未
可信也至望山川遍群神林少颖则依孔氏傅而为
之说曰山川为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至此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56-0433d.png
时而望祭之群神为邱陵坟衍古之圣贤有功者亦
皆祭之此亦本于祭法而为之说也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辑之为言敛也五瑞五等诸侯之瑞玉也舜既敛诸
侯之五瑞而四方诸侯以舜居摄来朝贺远近不同
来有先后故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然既月说者不
同孔氏谓尽正月中乃日见四岳群牧林少颖以既
月为二月刘敞则谓正月之明日乃二月朔陈少南
皆祭之此亦本于祭法而为之说也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辑之为言敛也五瑞五等诸侯之瑞玉也舜既敛诸
侯之五瑞而四方诸侯以舜居摄来朝贺远近不同
来有先后故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然既月说者不
同孔氏谓尽正月中乃日见四岳群牧林少颖以既
月为二月刘敞则谓正月之明日乃二月朔陈少南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56-0434a.png
因谓之既尽也尽一月乃以是觐诸侯亦谓二月朔
也三说不同此皆未尽余谓三说虽不同然孔氏徒
见下文言二月东巡狩遂以既月为正月殊不知觐
岳班瑞果在正月中则其文当与辑五瑞相接不应
加既月乃二字盖谓舜五载一巡狩于其当巡之岁
故二月往东巡守五月南八月西十有一月朔则自
岁二月以下乃作书者载舜巡狩之岁月本不与上
连文不可泥此二月即以既月为正月也况上文言
也三说不同此皆未尽余谓三说虽不同然孔氏徒
见下文言二月东巡狩遂以既月为正月殊不知觐
岳班瑞果在正月中则其文当与辑五瑞相接不应
加既月乃二字盖谓舜五载一巡狩于其当巡之岁
故二月往东巡守五月南八月西十有一月朔则自
岁二月以下乃作书者载舜巡狩之岁月本不与上
连文不可泥此二月即以既月为正月也况上文言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56-0434b.png
三月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至辑五瑞而后言
既月乃日觐四岳群收而班瑞实二月事也但少颖
谓尽二月之日亦不可盖觐岳班瑞应用许多日刘
敞陈少南谓二月朔亦不可盖舜摄位四方诸侯远
近不同故闻有先后而来贺必不能如他朝会同于
一日余谓既月当为一句乃日觐四岳群收为一句
盖舜自正月受终继而察玑衡祭群神辑五瑞行是
𢾗事月既尽矣乃于月尽之后日觐见四岳群收既
既月乃日觐四岳群收而班瑞实二月事也但少颖
谓尽二月之日亦不可盖觐岳班瑞应用许多日刘
敞陈少南谓二月朔亦不可盖舜摄位四方诸侯远
近不同故闻有先后而来贺必不能如他朝会同于
一日余谓既月当为一句乃日觐四岳群收为一句
盖舜自正月受终继而察玑衡祭群神辑五瑞行是
𢾗事月既尽矣乃于月尽之后日觐见四岳群收既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56-0434c.png
见群牧乃还以其所辑之瑞班而还之使归于国盖
此瑞本与舜居摄班还于诸侯若舜亲授故为舜臣
所以与之正始也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
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
如五器卒乃复
岁二月东巡守二孔皆谓舜既班瑞于群后即以其
岁二月东巡守省守土之诸侯此说不然盖上文觐
此瑞本与舜居摄班还于诸侯若舜亲授故为舜臣
所以与之正始也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
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
如五器卒乃复
岁二月东巡守二孔皆谓舜既班瑞于群后即以其
岁二月东巡守省守土之诸侯此说不然盖上文觐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56-0434d.png
岳班瑞乃二月事前于既月解辨之详矣觐岳班瑞
既为二月事此则二月不应为当年二月事少颖以
此二月加岁字于中乃岁之二月盖前一年群后来
朝故至明年舜乃巡守考制度于四岳此说虽顺经
文而经无明文又安知岁二月为明年之二月哉盖
经但云岁二月未尝言来岁之二月岂可直指此岁
字为来岁乎余谓舜之居摄先既辑当次之班瑞自
是之后必有一岁往巡狩四方故此直云岁二月东
既为二月事此则二月不应为当年二月事少颖以
此二月加岁字于中乃岁之二月盖前一年群后来
朝故至明年舜乃巡守考制度于四岳此说虽顺经
文而经无明文又安知岁二月为明年之二月哉盖
经但云岁二月未尝言来岁之二月岂可直指此岁
字为来岁乎余谓舜之居摄先既辑当次之班瑞自
是之后必有一岁往巡狩四方故此直云岁二月东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56-0435a.png
巡守必是居摄之后于中有一岁二月巡东五月巡
南八月巡西十一月巡北也岱宗唐孔氏谓岱之与
泰其山有二名引风俗通云泰山山之尊也一曰岱
宗其说以泰宗即泰山也舜既巡狩故先王东岳之
下燔柴祭天以告至即燔柴祭告至乃望祭山川而
秩者盖有当祭而不祭者有不当祭而祭者与其品
位之高下牲礼之厚薄莫不各有其序故山川不可
不尽其秩序也舜既播柴告天望祭山川即于东岳
南八月巡西十一月巡北也岱宗唐孔氏谓岱之与
泰其山有二名引风俗通云泰山山之尊也一曰岱
宗其说以泰宗即泰山也舜既巡狩故先王东岳之
下燔柴祭天以告至即燔柴祭告至乃望祭山川而
秩者盖有当祭而不祭者有不当祭而祭者与其品
位之高下牲礼之厚薄莫不各有其序故山川不可
不尽其秩序也舜既播柴告天望祭山川即于东岳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56-0435b.png
之下遂见东方之诸侯而与之考制度自协时月正
日以下皆考制度之事也孔氏谓协时月正日合时
之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盖古者天子
诸侯国皆有掌历之官天子历官主颁朔于诸侯若
尧之命羲和四子是也诸侯则不得自为正乃受历
于天子还以天子之历颁受其民故尧命羲和四子
定律𢾗既颁朔于诸侯矣至舜居摄恐诸侯国异或
不齐同故因巡守而协之协之为言合也盖以王朝
日以下皆考制度之事也孔氏谓协时月正日合时
之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盖古者天子
诸侯国皆有掌历之官天子历官主颁朔于诸侯若
尧之命羲和四子是也诸侯则不得自为正乃受历
于天子还以天子之历颁受其民故尧命羲和四子
定律𢾗既颁朔于诸侯矣至舜居摄恐诸侯国异或
不齐同故因巡守而协之协之为言合也盖以王朝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56-0435c.png
之正朔考而合之然时月言协而日言正者盖时之
差常起于日之不正故日尤不可不正也时月日既
协而正之则历法定矣历法既定然后律度衡量可
考而知焉盖度量衡生于律而律之十二又生乎历
之十二辰班孟坚律历志云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
方权重衡平准成度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
焉则律度量衡实本于历矣律度量衡既本于历则
舜于巡狩之际欲同律度量衡所以必先协时月正
差常起于日之不正故日尤不可不正也时月日既
协而正之则历法定矣历法既定然后律度衡量可
考而知焉盖度量衡生于律而律之十二又生乎历
之十二辰班孟坚律历志云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
方权重衡平准成度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
焉则律度量衡实本于历矣律度量衡既本于历则
舜于巡狩之际欲同律度量衡所以必先协时月正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56-0435d.png
日欤同之如何盖考而校之使远近内外均同如一
也既同律度量衡于是又修吉凶军宾嘉之五礼欲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焉盖礼随时损益久而不修必
有偏而不起之处故巡狩之际所以修之五玉三帛
二生一死贽者巡防于四岳之下觐诸侯考正制度
故五等诸侯与其国之卿大夫士各以其所执之玉
帛生死以贽见于天子郑玄谓贽之言致所执以自
致也此说是也但孔氏以五帛连上修五礼之文唐
也既同律度量衡于是又修吉凶军宾嘉之五礼欲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焉盖礼随时损益久而不修必
有偏而不起之处故巡狩之际所以修之五玉三帛
二生一死贽者巡防于四岳之下觐诸侯考正制度
故五等诸侯与其国之卿大夫士各以其所执之玉
帛生死以贽见于天子郑玄谓贽之言致所执以自
致也此说是也但孔氏以五帛连上修五礼之文唐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56-0436a.png
孔氏谓不言修者蒙上之修字此说不然夫礼固有
因革捐益谓之修可也五等诸侯执圭璧来朝不过
正品秩而已何修之有张横渠以修五礼为一句今
按周礼典命虽只云诸侯之适子未誓于天子以皮
帛继予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窃意孔
氏亦有所㨿但不知出何书二生谓卿执羔大夫执
雁是也一死谓士执雉是也郑玄谓羔取其群而不
矢其𩔖雁取其候时而不知其形雉取其守死而不
因革捐益谓之修可也五等诸侯执圭璧来朝不过
正品秩而已何修之有张横渠以修五礼为一句今
按周礼典命虽只云诸侯之适子未誓于天子以皮
帛继予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窃意孔
氏亦有所㨿但不知出何书二生谓卿执羔大夫执
雁是也一死谓士执雉是也郑玄谓羔取其群而不
矢其𩔖雁取其候时而不知其形雉取其守死而不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56-0436b.png
失其节恐或如此至林少颖则所谓贽之物量其贵
贱轻重以寓其等差非有义理于其间王氏曲生义
训穿凿之甚皆无取焉夫既云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贽又加五器卒乃复者盖三帛二生一死天子受之
惟五玉礼终则复还诸侯程氏谓诸侯尊而至重已
觐复还其玉所以礼答列辟此说是也按聘义云聘
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轻财重礼也此虽主于聘礼
窃意朝礼亦然又按周礼司仪云诸公相见为宾还
贱轻重以寓其等差非有义理于其间王氏曲生义
训穿凿之甚皆无取焉夫既云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贽又加五器卒乃复者盖三帛二生一死天子受之
惟五玉礼终则复还诸侯程氏谓诸侯尊而至重已
觐复还其玉所以礼答列辟此说是也按聘义云聘
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轻财重礼也此虽主于聘礼
窃意朝礼亦然又按周礼司仪云诸公相见为宾还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56-0436c.png
圭如将币之仪是圭壁皆还之也士相见礼大夫以
下见国君之礼若他邦之人则使摈者还贽已臣皆
不还其贽是三帛二生一死则不还也又按周礼膳
夫云凡祭祀致福者受而膳之以贽见者亦如之郑
司农注云以羔雁雉见者亦受以给王膳则三帛二
生一死不还也明矣河南刘敞不深求其故乃谓五
器为吉凶礼乐戎器陈少南和之乃谓如同也巡狩
之时同吉凶礼乐戎器巡狩既毕乃自方岳反还盖
下见国君之礼若他邦之人则使摈者还贽已臣皆
不还其贽是三帛二生一死则不还也又按周礼膳
夫云凡祭祀致福者受而膳之以贽见者亦如之郑
司农注云以羔雁雉见者亦受以给王膳则三帛二
生一死不还也明矣河南刘敞不深求其故乃谓五
器为吉凶礼乐戎器陈少南和之乃谓如同也巡狩
之时同吉凶礼乐戎器巡狩既毕乃自方岳反还盖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56-0436d.png
谓巡狩既修五礼又修五玉又修三帛又修二生一
死至此又同五器卒事乃复还此皆徒见前言五瑞
又云五玉又云五器辞异如此遂生分别不足取也
程氏谓五器即五瑞五瑞即五玉以其物言则曰玉
以其宝言则曰瑞以其形言则曰器此说是矣
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
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
用特
死至此又同五器卒事乃复还此皆徒见前言五瑞
又云五玉又云五器辞异如此遂生分别不足取也
程氏谓五器即五瑞五瑞即五玉以其物言则曰玉
以其宝言则曰瑞以其形言则曰器此说是矣
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
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
用特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56-0437a.png
舜之巡守既以二月有事于岱宗岱宗礼毕因而南
巡以五月至于南岳衡山其燔柴望秩山川以下皆
如岱宗之礼南岳礼毕因而西巡以八月至于西岳
华山其礼亦如初时西岳礼毕因而北巡而以十有
一月至于北岳恒山其礼同于西岳之礼四方巡行
其礼如一然必曰如岱礼如初如西礼者特作史者
变文耳本无别义北岳礼毕然后复于京师格于文
祖之庙其牲用特牛告于文祖以其归之既至故曰
巡以五月至于南岳衡山其燔柴望秩山川以下皆
如岱宗之礼南岳礼毕因而西巡以八月至于西岳
华山其礼亦如初时西岳礼毕因而北巡而以十有
一月至于北岳恒山其礼同于西岳之礼四方巡行
其礼如一然必曰如岱礼如初如西礼者特作史者
变文耳本无别义北岳礼毕然后复于京师格于文
祖之庙其牲用特牛告于文祖以其归之既至故曰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56-0437b.png
格春秋桓十有二年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左
氏曰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
焉则舜之格艺祖即此所谓饮至之礼也孔云云艺
祖即文祖以文之与艺其义相同故知其必尔也朱
博士曰天子巡守必顺阴阳之气以出入春东而夏
南秋西而冬北又以地言之则自东徂南自南徂西
自西徂北然后由此以入京师盖理当然此说得之
㨿此云巡北岳既毕然后归格于艺祖用特则是一
氏曰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
焉则舜之格艺祖即此所谓饮至之礼也孔云云艺
祖即文祖以文之与艺其义相同故知其必尔也朱
博士曰天子巡守必顺阴阳之气以出入春东而夏
南秋西而冬北又以地言之则自东徂南自南徂西
自西徂北然后由此以入京师盖理当然此说得之
㨿此云巡北岳既毕然后归格于艺祖用特则是一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56-0437c.png
岁周四岳然后归也胡舍人疑之以谓计其地里恐
不相及郑玄乃以谓每岳礼毕而归仲夏乃复更出
夫一出而巡四岳胡舍人尚计以地里考其日程谓
不能周万五千里若巡一岳归至仲月再出则一岁
出入往来不啻𢾗万里此必无是礼也故孔氏有言
曰四巡之后乃云归格则是一出而周四岳若如郑
言当于每巡之下即言归格后以如初包之何当北
巡之后始言归乎且若归而复去计程不能周遍此
不相及郑玄乃以谓每岳礼毕而归仲夏乃复更出
夫一出而巡四岳胡舍人尚计以地里考其日程谓
不能周万五千里若巡一岳归至仲月再出则一岁
出入往来不啻𢾗万里此必无是礼也故孔氏有言
曰四巡之后乃云归格则是一出而周四岳若如郑
言当于每巡之下即言归格后以如初包之何当北
巡之后始言归乎且若归而复去计程不能周遍此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56-0437d.png
未必然也是说甚当
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前既载舜巡狩四岳之事至此则又总结前言故言
五载一巡守谓此巡守四岳之礼盖五载而一行也
群后四朝说者不同孔氏谓群后各朝于方岳之下
凡四处故曰四朝胡舍人既疑其一载而不能巡守
四岳遂以五载一巡守一年而东一年而南一年而
西一年而北此群后之所以四朝五年之中一岁息
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前既载舜巡狩四岳之事至此则又总结前言故言
五载一巡守谓此巡守四岳之礼盖五载而一行也
群后四朝说者不同孔氏谓群后各朝于方岳之下
凡四处故曰四朝胡舍人既疑其一载而不能巡守
四岳遂以五载一巡守一年而东一年而南一年而
西一年而北此群后之所以四朝五年之中一岁息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56-0438a.png
驾二说皆不然盖上文言肆觐东后而南西北觐礼
又皆如岱如初如西则巡守之际诸侯朝于方岳之
下上文已备言之不应于此又言诸侯朝于方岳之
下凡四处则孔氏之说所以不然者此也天子适诸
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是诸侯未尝不来
朝于京师今若胡氏谓四年巡四岳诸侯四朝方岳
则诸侯惟朝天子于方岳之下而已未尝朝京师必
无此理则胡氏之说不然矣惟郑玄谓巡守之年诸
又皆如岱如初如西则巡守之际诸侯朝于方岳之
下上文已备言之不应于此又言诸侯朝于方岳之
下凡四处则孔氏之说所以不然者此也天子适诸
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是诸侯未尝不来
朝于京师今若胡氏谓四年巡四岳诸侯四朝方岳
则诸侯惟朝天子于方岳之下而已未尝朝京师必
无此理则胡氏之说不然矣惟郑玄谓巡守之年诸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56-0438b.png
侯各朝于方岳其间四年则四方诸侯来朝于京师
此说得之盖唐虞分天下为五服其在畿内甸服之
君则皆执事之臣朝夕见焉不特朝觐至于侯服当
一年一朝绥服当二年一朝要服当三年一朝荒服
当四年一朝四年朝毕则五载天子巡守若周官六
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方岳即此
礼也但时有先后故礼有详略则巡守来朝年岁不
无久近之不同耳既言群后四朝下又言敷奏以言明试
此说得之盖唐虞分天下为五服其在畿内甸服之
君则皆执事之臣朝夕见焉不特朝觐至于侯服当
一年一朝绥服当二年一朝要服当三年一朝荒服
当四年一朝四年朝毕则五载天子巡守若周官六
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方岳即此
礼也但时有先后故礼有详略则巡守来朝年岁不
无久近之不同耳既言群后四朝下又言敷奏以言明试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56-0438c.png
以功车服以庸者盖天子五载一巡守但协时月同
律度修五礼之𩔖而已未暇黜陟也五载一巡守之
后其间四年四方诸侯来朝京师则访问之使陈其
言既言矣则明试其言以考其功功之既著则庸以
车服也庸与格则承之庸之之庸同盖言用之也采
菽之诗曰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玄衮及黼此即车服以庸之事也而王氏
乃以为民功之庸谓上之所用用民功为主此附会
律度修五礼之𩔖而已未暇黜陟也五载一巡守之
后其间四年四方诸侯来朝京师则访问之使陈其
言既言矣则明试其言以考其功功之既著则庸以
车服也庸与格则承之庸之之庸同盖言用之也采
菽之诗曰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玄衮及黼此即车服以庸之事也而王氏
乃以为民功之庸谓上之所用用民功为主此附会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56-0438d.png
之说也唐孔氏既以四朝为四朝方岳之下遂以敷
奏以言以下亦巡守之所行其说谓诸侯四处来朝
每朝之处舜使自说已之治政依其言明试之以要
其功如其言则赐以车服余谓四朝既不依孔氏之
所说则此说亦不可从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沈博士谓尧遭洪水天下分绝故舜始分为十二州
禹平水土然后更别九州其说盖谓肇十二州乃在
奏以言以下亦巡守之所行其说谓诸侯四处来朝
每朝之处舜使自说已之治政依其言明试之以要
其功如其言则赐以车服余谓四朝既不依孔氏之
所说则此说亦不可从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沈博士谓尧遭洪水天下分绝故舜始分为十二州
禹平水土然后更别九州其说盖谓肇十二州乃在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56-0439a.png
禹平水土之前反复考之沈氏于经初无明文可㨿
彼徒见商诗言九围商书言九有王制杂记商周之
制亦称九州而十二州之名未闻于夏商之时兼又
周官职方尔雅亦只载九州遂谓十二州乃洪水前
权宜分置禹既平水土乃复旧制为九州夏商承之
故亦为九州殊不知舜居摄二十八载尧殂落之后
是时水平已久舜尚有咨十二牧之言安得为洪水
之前舜分十二洪水之后禹复正而为九而不复为
彼徒见商诗言九围商书言九有王制杂记商周之
制亦称九州而十二州之名未闻于夏商之时兼又
周官职方尔雅亦只载九州遂谓十二州乃洪水前
权宜分置禹既平水土乃复旧制为九州夏商承之
故亦为九州殊不知舜居摄二十八载尧殂落之后
是时水平已久舜尚有咨十二牧之言安得为洪水
之前舜分十二洪水之后禹复正而为九而不复为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56-0439b.png
十二哉兼周官职方载九州有幽并而无徐梁尔雅
载九州有幽营并而无梁青幽营并三州本皆舜时
分置之州名若使洪水之前有此名洪水之后禹重
正之使复于旧如禹所载则幽并营之名至禹平水
土之后已无闻矣岂至商周而犹有存者余窃谓洪
水之初禹别九州而治之既平之后舜乃分为十二
故于九州之外别立幽并营三名夏商周承之故幽
并营之名犹存然诗书职方尔雅只载九州者盖舜
载九州有幽营并而无梁青幽营并三州本皆舜时
分置之州名若使洪水之前有此名洪水之后禹重
正之使复于旧如禹所载则幽并营之名至禹平水
土之后已无闻矣岂至商周而犹有存者余窃谓洪
水之初禹别九州而治之既平之后舜乃分为十二
故于九州之外别立幽并营三名夏商周承之故幽
并营之名犹存然诗书职方尔雅只载九州者盖舜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56-0439c.png
于平水土之后实分为十二至夏商时或有重合而
为九或去徐梁而存幽并之名或去梁青而存幽营
之号不可得而知惟唐孔氏按左傅宣三年云昔夏
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豋王位还置九州此说似
乎有理故汉孔氏亦直谓禹治水后舜分冀州为并
州幽州分青州为营州置十二州程氏林少颖皆依
此说但唐孔氏谓禹贡治水通鲧为十三载则舜摄
位元年治水功毕二年之后分十二州林少颖此说
为九或去徐梁而存幽并之名或去梁青而存幽营
之号不可得而知惟唐孔氏按左傅宣三年云昔夏
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豋王位还置九州此说似
乎有理故汉孔氏亦直谓禹治水后舜分冀州为并
州幽州分青州为营州置十二州程氏林少颖皆依
此说但唐孔氏谓禹贡治水通鲧为十三载则舜摄
位元年治水功毕二年之后分十二州林少颖此说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56-0439d.png
甚合禹贡作十有二载乃同之说与孟子八年于外
之说但少颖既有此说自信不笃及疑舜居摄次年
则巡守朝诸侯考制度使洪水未平则此礼不可得
而讲观此则治水功毕又当在居摄之前数说皆龃
龉学者当阙之原少颖之意若谓如前之说治水功
毕故在居摄𢾗年之后今考之经前既载舜居摄之
事次载舜岁二月东巡守之文是巡守近在居摄之
二年矣巡守欲周行四方若时洪水犹未平舜如何
之说但少颖既有此说自信不笃及疑舜居摄次年
则巡守朝诸侯考制度使洪水未平则此礼不可得
而讲观此则治水功毕又当在居摄之前数说皆龃
龉学者当阙之原少颖之意若谓如前之说治水功
毕故在居摄𢾗年之后今考之经前既载舜居摄之
事次载舜岁二月东巡守之文是巡守近在居摄之
二年矣巡守欲周行四方若时洪水犹未平舜如何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56-0440a.png
巡守今舜既以二年巡守则治水之治当先二年而
毕由前说则功毕于𢾗年之后由后说则功毕于二
年之先故少颖以为龃龉不合学者当阙而不论余
谓少颖前说极当后说乃考之未深论之未熟耳何
以知之盖典谟所载尧舜之事虽因其事之先后次
第载之然实非一时事或近在一日或远间𢾗十载
作史者因其先后而次第录之以成文理正不可联
为一时之事若尧典既载命义和即及若时登庸即
毕由前说则功毕于𢾗年之后由后说则功毕于二
年之先故少颖以为龃龉不合学者当阙而不论余
谓少颖前说极当后说乃考之未深论之未熟耳何
以知之盖典谟所载尧舜之事虽因其事之先后次
第载之然实非一时事或近在一日或远间𢾗十载
作史者因其先后而次第录之以成文理正不可联
为一时之事若尧典既载命义和即及若时登庸即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56-0440b.png
及若予采即及鲧治水命舜禅位岂可联为一时事
谓尧既命羲和即行下𢾗事哉今舜典前既载舜居
摄之事次即载舜二月东巡守之文窃意舜之居摄
既辑瑞为诸侯正始矣𢾗岁之后洪水既平于其中
间以岁之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巡守四岳又岂可
联为一时之事谓舜既居摄即以次年巡守遂以此
疑治水功毕于舜居摄之前乎学者当精思也封十
有二山浚川者洪水之后舜既分十二州又封殖十
谓尧既命羲和即行下𢾗事哉今舜典前既载舜居
摄之事次即载舜二月东巡守之文窃意舜之居摄
既辑瑞为诸侯正始矣𢾗岁之后洪水既平于其中
间以岁之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巡守四岳又岂可
联为一时之事谓舜既居摄即以次年巡守遂以此
疑治水功毕于舜居摄之前乎学者当精思也封十
有二山浚川者洪水之后舜既分十二州又封殖十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56-0440c.png
二州之山与其川而深浚之封山所以禁采伐浚川
所以除壅蔽恐其后为水害也孔氏乃以封训大每
州取山之殊大者以为一州之镇按左傅云封豕长
蛇则封可训大矣但此封若训大当言大十有二山
其文不顺故不若训以封殖之封十二山诸儒皆以
为十有二州各封一山之大者以为镇亦不若凡十
二州之山皆封殖之川皆深浚之如禹贡九山刋旅
谓九州之山皆刋木而旅祭九川涤源谓九州之川
所以除壅蔽恐其后为水害也孔氏乃以封训大每
州取山之殊大者以为一州之镇按左傅云封豕长
蛇则封可训大矣但此封若训大当言大十有二山
其文不顺故不若训以封殖之封十二山诸儒皆以
为十有二州各封一山之大者以为镇亦不若凡十
二州之山皆封殖之川皆深浚之如禹贡九山刋旅
谓九州之山皆刋木而旅祭九川涤源谓九州之川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56-0440d.png
皆疏涤其根源也山言十二而川不言者胡益之云
川之交会非若山之可以州别故不言十二观此说
似有理故时存之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鞕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𤯝
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
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
天下咸服
此又言舜明慎用刑之道也象以典刑汉孔氏以象
川之交会非若山之可以州别故不言十二观此说
似有理故时存之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鞕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𤯝
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
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
天下咸服
此又言舜明慎用刑之道也象以典刑汉孔氏以象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56-0441a.png
训法苏氏亦依其说唐孔氏遂引昜系辞云象者像
此者也是象为放法故以象训法谓各象其所犯程
氏亦谓象罪之轻重立为常刑而说文谓象刑为画
象之刑其说盖出于大傅与汉帝之诏虽若相似然
以象为画象而解象以典刑之句其辞不顺兼又荀
子谓世俗之说日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是不然以
为功则人民莫触罪非时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
或触罪而直轻其刑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乱
此者也是象为放法故以象训法谓各象其所犯程
氏亦谓象罪之轻重立为常刑而说文谓象刑为画
象之刑其说盖出于大傅与汉帝之诏虽若相似然
以象为画象而解象以典刑之句其辞不顺兼又荀
子谓世俗之说日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是不然以
为功则人民莫触罪非时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
或触罪而直轻其刑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乱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56-0441b.png
莫大乎此惟薛氏云世俗谓画衣冠异服章为象刑
岂非读舜典而误欤历考𢾗说惟王氏之说为长王
氏之说曰象者垂以示人之谓若周官垂刑象于象
魏是也盖王者之法如江河必使易避而难犯故必
垂以示人使知所避苟不垂以示人使知所避及陷
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此舜所以象以典刑
者盖示民以常刑之法使知所避也周官太宰正月
之吉始知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
岂非读舜典而误欤历考𢾗说惟王氏之说为长王
氏之说曰象者垂以示人之谓若周官垂刑象于象
魏是也盖王者之法如江河必使易避而难犯故必
垂以示人使知所避苟不垂以示人使知所避及陷
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此舜所以象以典刑
者盖示民以常刑之法使知所避也周官太宰正月
之吉始知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56-0441c.png
使万民观治象挟曰而敛之此即所谓象以典刑者
也林少颖谓此象以典刑一句乃统说其事自流宥
五刑至怙终贼刑乃垂示典则之目也此说虽可喜
然象以典刑为统说以流宥五刑以下为象刑之目
则是舜刑特有流鞭扑赎𢾗等无五刑正法按大禹
谟舜美皋陶作士有曰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
宅五宅三居皆先言五刑而后言五流则此不应只
说五流以下而不言五刑正法余谓象以典刑是舜
也林少颖谓此象以典刑一句乃统说其事自流宥
五刑至怙终贼刑乃垂示典则之目也此说虽可喜
然象以典刑为统说以流宥五刑以下为象刑之目
则是舜刑特有流鞭扑赎𢾗等无五刑正法按大禹
谟舜美皋陶作士有曰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
宅五宅三居皆先言五刑而后言五流则此不应只
说五流以下而不言五刑正法余谓象以典刑是舜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56-0441d.png
示民以常刑常刑即五刑也既言五刑故下言流宥
五刑即是五流此说与帝舜之言合故此说以少颖
为长流宥五刑汉孔氏谓流放之法宥五罪唐孔氏
广其说谓㨿其状合刑而情差可恕全赦则太轻致
刑则太重不忍依例刑杀故完全其体流之远方王
氏诸儒皆同此说其说极当舜既以五流宥五刑之
轻者至于官事不治其罪至轻又不应致以五刑五
流之法亦不应宥而赦之者故舜又立鞭箠之法以
五刑即是五流此说与帝舜之言合故此说以少颖
为长流宥五刑汉孔氏谓流放之法宥五罪唐孔氏
广其说谓㨿其状合刑而情差可恕全赦则太轻致
刑则太重不忍依例刑杀故完全其体流之远方王
氏诸儒皆同此说其说极当舜既以五流宥五刑之
轻者至于官事不治其罪至轻又不应致以五刑五
流之法亦不应宥而赦之者故舜又立鞭箠之法以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56-0442a.png
为治官之刑周礼条狼民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三百
即鞭作官刑是也其有学校之间不勤学道者即扑
之以为学道之刑记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即扑作
教刑是也然舜又谓人有过误入罪罪涉疑似鞭之
刑之宥之赦之皆所不可故又作赎刑是也但孔氏
谓金为黄金唐孔氏谓安国以此金为黄金以吕刑
其罚千锾为黄铁俱是赎罪金铁不同者古之金银
铜铁总号为金周官考工金之工七其所为者有铜
即鞭作官刑是也其有学校之间不勤学道者即扑
之以为学道之刑记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即扑作
教刑是也然舜又谓人有过误入罪罪涉疑似鞭之
刑之宥之赦之皆所不可故又作赎刑是也但孔氏
谓金为黄金唐孔氏谓安国以此金为黄金以吕刑
其罚千锾为黄铁俱是赎罪金铁不同者古之金银
铜铁总号为金周官考工金之工七其所为者有铜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56-0442b.png
有铁是铜铁皆为金则此黄金吕刑黄铁是皆今之
铜也古之赎罪者皆用铜后始改用黄金但少其斤
两令与铜相敌此说亦有理舜垂刑象既立五刑五
流鞭扑与金赎之法矣故于下文言𤯝灾肆赦怙终
贼刑以见用上数等刑罚皆原其情而为轻重也汉
孔氏谓过而有害乃缓赦之程氏谓𤯝过也过失而
入于罪者灾害非人所致而至者𤯝则纵肆宽缓之
灾则赦而除释之林少颖谓𤯝灾者不幸而入于罪
铜也古之赎罪者皆用铜后始改用黄金但少其斤
两令与铜相敌此说亦有理舜垂刑象既立五刑五
流鞭扑与金赎之法矣故于下文言𤯝灾肆赦怙终
贼刑以见用上数等刑罚皆原其情而为轻重也汉
孔氏谓过而有害乃缓赦之程氏谓𤯝过也过失而
入于罪者灾害非人所致而至者𤯝则纵肆宽缓之
灾则赦而除释之林少颖谓𤯝灾者不幸而入于罪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56-0442c.png
戻其罪非已作或为人挂误而入于刑如论语所谓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如此之人情在所恕逋逃
未𫉬则肆之巳𫉬而囚系则赦之曹氏又谓自生谓
之𤯝天火谓之灾𤯝灾虽有所肆亦赦焉怙终贼刑
汉孔氏谓怙奸自终当刑杀之程氏谓怙恃其恶与
终固为非者残害之以刑苏氏谓恃恶不悛以害人
则刑之曾氏谓内怙财外怙宠谓之怙成而不肯改
者谓之终怙终而有贼则刑之数家之说皆有可取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如此之人情在所恕逋逃
未𫉬则肆之巳𫉬而囚系则赦之曹氏又谓自生谓
之𤯝天火谓之灾𤯝灾虽有所肆亦赦焉怙终贼刑
汉孔氏谓怙奸自终当刑杀之程氏谓怙恃其恶与
终固为非者残害之以刑苏氏谓恃恶不悛以害人
则刑之曾氏谓内怙财外怙宠谓之怙成而不肯改
者谓之终怙终而有贼则刑之数家之说皆有可取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56-0442d.png
惟林少颖谓孔氏以贼刑为刑之杀岂有圣人用刑
所以贼人故引左傅叔向曰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
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少
颖引此盖谓左傅所言昏者墨者贼者即杀之其文
𫝑与怙终贼刑相似故其说谓怙乃怙恃其恶终乃
为恶而终不改贼乃贼害人者此三者情重故皆刑
之夫少颖解此既谓怙终贼刑三者情重当刑则上
𤯝灾肆赦不当谓𤯝灾者则肆缓而赦宥之亦当谓
所以贼人故引左傅叔向曰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
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少
颖引此盖谓左傅所言昏者墨者贼者即杀之其文
𫝑与怙终贼刑相似故其说谓怙乃怙恃其恶终乃
为恶而终不改贼乃贼害人者此三者情重故皆刑
之夫少颖解此既谓怙终贼刑三者情重当刑则上
𤯝灾肆赦不当谓𤯝灾者则肆缓而赦宥之亦当谓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56-0443a.png
𤯝者灾者肆者三者情轻皆赦之盖自己所误为谓
之𤯝因人而致罪谓之灾纵缓自怠于事不勤谓之
肆三者情轻是舜所以赦之也鄙见如此更在学者
精思去取之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程氏谓史官既
载舜制刑之法而重明舜之意曰舜之用刑钦哉钦
哉惟刑之恤哉言其敬慎哀矜之至也孔氏云舜陈
典刑之义敕天下使敬忧欲得中以此为舜言非也
史官既言慎用刑于是又论诛四凶之罪以见其用
之𤯝因人而致罪谓之灾纵缓自怠于事不勤谓之
肆三者情轻是舜所以赦之也鄙见如此更在学者
精思去取之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程氏谓史官既
载舜制刑之法而重明舜之意曰舜之用刑钦哉钦
哉惟刑之恤哉言其敬慎哀矜之至也孔氏云舜陈
典刑之义敕天下使敬忧欲得中以此为舜言非也
史官既言慎用刑于是又论诛四凶之罪以见其用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56-0443b.png
刑之当也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投诸四裔以
禦魑魅杜注以浑敦为驩兜穷奇为共工梼杌为鲧
饕餮为三苗㨿此而言舜流四凶在历试之初肇十
二州封十二山浚川乃在禹平水土之后而作典者
载前后之辞如此者盖史官因言舜之明慎用刑遂
援其诛四凶之事以为证非谓肇十二州而后诛四
凶也唐孔氏亦云此四凶者徵用之初即流之居摄
之后追论成功之状故作书先叙典刑言舜重刑之
禦魑魅杜注以浑敦为驩兜穷奇为共工梼杌为鲧
饕餮为三苗㨿此而言舜流四凶在历试之初肇十
二州封十二山浚川乃在禹平水土之后而作典者
载前后之辞如此者盖史官因言舜之明慎用刑遂
援其诛四凶之事以为证非谓肇十二州而后诛四
凶也唐孔氏亦云此四凶者徵用之初即流之居摄
之后追论成功之状故作书先叙典刑言舜重刑之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56-0443c.png
事而连引四罪验其刑当之实此说得之但郑氏徒
见此经先言肇十二州而后言诛四凶以为治水既
毕乃流四凶王肃难之曰若待禹治水功成而后以
鲧为无功而殛之是为用人之子而流放其父则禹
之勤劳适足以致父之殛于舜失五典克从之义禹
陷三千莫大之罪进退无㨿岂不迂哉唐孔氏亦谓
流者移其居处若水之流然放者使之自治窜者投
弃之名殛者诛责之称俱是流徙异其述作之文体
见此经先言肇十二州而后言诛四凶以为治水既
毕乃流四凶王肃难之曰若待禹治水功成而后以
鲧为无功而殛之是为用人之子而流放其父则禹
之勤劳适足以致父之殛于舜失五典克从之义禹
陷三千莫大之罪进退无㨿岂不迂哉唐孔氏亦谓
流者移其居处若水之流然放者使之自治窜者投
弃之名殛者诛责之称俱是流徙异其述作之文体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56-0443d.png
耳此说得之但殛鲧羽山说者孔氏因太公有变北
狄南蛮西戎东夷之说遂以幽州为北裔崇山为南
裔三危为西裔羽山为东裔切意二公所以有此说
者徒见左傅有投诸四裔之言遂分东西南北之异
要之左傅所谓四裔亦犹言四处而已非有南北东
西之异也况四凶之恶贯盈故投之远恶之地其何以变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哉此必无之理也四凶不诛于
尧世而诛于舜时纷纷之说多矣惟周恭叔谓四凶
狄南蛮西戎东夷之说遂以幽州为北裔崇山为南
裔三危为西裔羽山为东裔切意二公所以有此说
者徒见左傅有投诸四裔之言遂分东西南北之异
要之左傅所谓四裔亦犹言四处而已非有南北东
西之异也况四凶之恶贯盈故投之远恶之地其何以变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哉此必无之理也四凶不诛于
尧世而诛于舜时纷纷之说多矣惟周恭叔谓四凶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56-0444a.png
皆有过人之才在尧之时朝庭清明皋陶稷契之徒
相与弥缝无所肆其恶则尧虽欲诛之其可得乎况
静言庸违方命圯族尧已知其恶非尧不能知也及
一旦舜举于侧微使四凶北面而臣然后始有不平
之心其罪己著舜虽欲不诛其可得乎四凶之恶其
始也见用于尧其终也见罪于舜皆自为之尧舜岂
容心于其间哉此说尽之既言诛四罪而继以天下
咸服盖言罚有罪而天下心服也
相与弥缝无所肆其恶则尧虽欲诛之其可得乎况
静言庸违方命圯族尧已知其恶非尧不能知也及
一旦舜举于侧微使四凶北面而臣然后始有不平
之心其罪己著舜虽欲不诛其可得乎四凶之恶其
始也见用于尧其终也见罪于舜皆自为之尧舜岂
容心于其间哉此说尽之既言诛四罪而继以天下
咸服盖言罚有罪而天下心服也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56-0444b.png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
八音
汉孔氏谓尧年十六即位七十载求禅试舜三年自
正月上日至崩凡寿一百一十七岁唐孔氏按尧禅
之年即得舜而试之求禅试舜共在一年更得二年
即为历试三年更加舜居摄二十八年合后舜三十
在位之𢾗是尧寿实一百一十六岁孔云一百一十
七者误也舜摄二十八载而尧崩不曰崩而曰殂落
八音
汉孔氏谓尧年十六即位七十载求禅试舜三年自
正月上日至崩凡寿一百一十七岁唐孔氏按尧禅
之年即得舜而试之求禅试舜共在一年更得二年
即为历试三年更加舜居摄二十八年合后舜三十
在位之𢾗是尧寿实一百一十六岁孔云一百一十
七者误也舜摄二十八载而尧崩不曰崩而曰殂落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56-0444c.png
汉孔氏谓即死也唐孔氏广其说谓殂往也言命尽
而往落者若草木之落也故王氏诸儒从而为之说
曰魂气归于天故谓之殂体魄降于地故谓之落此
说极当尧之盛德浃洽人心今既殂落百姓思之如
失父母三年之间四海之内皆尽绝八音而不复作
乐盖思尧而不忍闻也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月正即正月也元日即上日也舜前以正月上日受
而往落者若草木之落也故王氏诸儒从而为之说
曰魂气归于天故谓之殂体魄降于地故谓之落此
说极当尧之盛德浃洽人心今既殂落百姓思之如
失父母三年之间四海之内皆尽绝八音而不复作
乐盖思尧而不忍闻也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月正即正月也元日即上日也舜前以正月上日受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56-0444d.png
终文祖乃是摄位未尝即政今尧既崩三年丧毕故
以正月复至文祖之庙告已践天子之位也前言正
月上日此言月正元日特史家变文耳初无别义王
氏乃谓即月而后有政故言正曾氏广其说舜之中
国践天子位之月格正以更一代之始建元以更一
君之始故言月正元日夫舜前虽受终天下乃尧之
天下故用尧之正元尧丧毕践天子位于是月则始
用舜之正元也殊不知改正朔昜服色以顺天命故
以正月复至文祖之庙告已践天子之位也前言正
月上日此言月正元日特史家变文耳初无别义王
氏乃谓即月而后有政故言正曾氏广其说舜之中
国践天子位之月格正以更一代之始建元以更一
君之始故言月正元日夫舜前虽受终天下乃尧之
天下故用尧之正元尧丧毕践天子位于是月则始
用舜之正元也殊不知改正朔昜服色以顺天命故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56-0445a.png
王氏曾氏所以藉为曲说非通论也惟唐孔氏谓正
训长月正言月之最长即是正月上日日之最上元日
即是上日且引王肃云月正元曰犹言正月上日若
孔云令月吉日又变言吉月令辰此说如何汉孔氏
与诸儒皆谓此月正乃舜服丧三年既毕之正月按
孟子曰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朝觐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孟子既言如此而此又承
训长月正言月之最长即是正月上日日之最上元日
即是上日且引王肃云月正元曰犹言正月上日若
孔云令月吉日又变言吉月令辰此说如何汉孔氏
与诸儒皆谓此月正乃舜服丧三年既毕之正月按
孟子曰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朝觐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孟子既言如此而此又承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56-0445b.png
三载四海遏密八音之下故知此月正即服尧丧毕
之正月也
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舜既即政之后询谋于大臣求所以治天下之事也
曾彦和谓于者往之之词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
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询于四岳者谓往就四岳特
为谋于四岳而已若十二牧则咨诲之而已无所往
故不言于余窃谓此所谓询于四岳特为谋于四岳
之正月也
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舜既即政之后询谋于大臣求所以治天下之事也
曾彦和谓于者往之之词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
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询于四岳者谓往就四岳特
为谋于四岳而已若十二牧则咨诲之而已无所往
故不言于余窃谓此所谓询于四岳特为谋于四岳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56-0445c.png
而已下所谓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者乃其所以谋
四岳之事也不必曲为之说惟唐孔氏解此言达而
得理谓舜告庙既讫乃谋政治于四岳之官所谋者
为辟四方之门使为己广大仕路招置众贤明四方
之目使为己远视四方达四方之聪使为己达听于
四方恐远有所蔽塞故令为己悉闻见之此说甚善
一说又谓天下之利害生民之休戚君门万里黼座
九重不能遍知故舜即政之初首询四岳使之辟四
四岳之事也不必曲为之说惟唐孔氏解此言达而
得理谓舜告庙既讫乃谋政治于四岳之官所谋者
为辟四方之门使为己广大仕路招置众贤明四方
之目使为己远视四方达四方之聪使为己达听于
四方恐远有所蔽塞故令为己悉闻见之此说甚善
一说又谓天下之利害生民之休戚君门万里黼座
九重不能遍知故舜即政之初首询四岳使之辟四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56-0445d.png
门所以来此明四目者所以视此达四聪者所以听
此盖欲四方之情虽至远常不越乎庑陛之下耳目
之间焉此说亦然夫四方之来各由其门而入则门
固以四言若耳目者特人君之两耳目之聪明耳何
言四目四聪哉盖人君端处一堂览观四方四方之
情皆欲耳闻而目见故言四目四聪盖欲耳目之力
常遍察四方故也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
此盖欲四方之情虽至远常不越乎庑陛之下耳目
之间焉此说亦然夫四方之来各由其门而入则门
固以四言若耳目者特人君之两耳目之聪明耳何
言四目四聪哉盖人君端处一堂览观四方四方之
情皆欲耳闻而目见故言四目四聪盖欲耳目之力
常遍察四方故也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56-0446a.png
人蛮夷率服
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
牧侯伯舜前询于四岳则已询之在内之臣矣此咨
十有二牧则又及于在外之臣焉曰咨曰询皆是访
问之意也夫天生圣人为之司牧则人君为天牧民
也人君绵地千里而寄之州牧则牧守为君牧民也
牧民之道以食为先言食哉维时欲民之粒食当使
之各得其时李校书谓书称惟时亮天工惟时有苗
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
牧侯伯舜前询于四岳则已询之在内之臣矣此咨
十有二牧则又及于在外之臣焉曰咨曰询皆是访
问之意也夫天生圣人为之司牧则人君为天牧民
也人君绵地千里而寄之州牧则牧守为君牧民也
牧民之道以食为先言食哉维时欲民之粒食当使
之各得其时李校书谓书称惟时亮天工惟时有苗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56-0446b.png
弗率皆以时训是则食哉惟时亦应训是而先儒乃
谓当以敬授民时之时者以句自此绝则训自当异
与直哉惟清同句体也此说甚善柔远能迩孔氏谓
安远如安近郑玄谓能犹如也安远之国顺如其近
者苏氏谓能读如不相能之能怀柔远者使与近者
相能王氏谓远者柔之而已近者吾所治也故当能
之曾彦和广其说谓富之教之刑赏因革无所不能
故曰能迩此数说皆费训释不若李校书之说为近
谓当以敬授民时之时者以句自此绝则训自当异
与直哉惟清同句体也此说甚善柔远能迩孔氏谓
安远如安近郑玄谓能犹如也安远之国顺如其近
者苏氏谓能读如不相能之能怀柔远者使与近者
相能王氏谓远者柔之而已近者吾所治也故当能
之曾彦和广其说谓富之教之刑赏因革无所不能
故曰能迩此数说皆费训释不若李校书之说为近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56-0446c.png
而易见李校书曰能者耐也古文能耐皆同字则能
迩者居上以宽之谓也远人修文德以来之所谓柔
远也至于迩人尤在所能忍以有济昔人所谓弗扰
狱市又言不如是何以为京师皆能迩之谓也详考
李氏之意盖以能迩若世俗所谓忍耐得事况人之
不能相容者皆谓之不相能能则实耐之意惇德允
元而难任人诸儒皆谓有德者惇厚之元善者信任
之盖进德而用之也任人佞人也佞人谓之任人谓
迩者居上以宽之谓也远人修文德以来之所谓柔
远也至于迩人尤在所能忍以有济昔人所谓弗扰
狱市又言不如是何以为京师皆能迩之谓也详考
李氏之意盖以能迩若世俗所谓忍耐得事况人之
不能相容者皆谓之不相能能则实耐之意惇德允
元而难任人诸儒皆谓有德者惇厚之元善者信任
之盖进德而用之也任人佞人也佞人谓之任人谓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56-0446d.png
其包藏不可测知若妇人之妊娠焉谓之任难者遏
绝之使不得进皆退不肖而远之也此说虽善未若
毛李中谓君子与小人𫝑不两立诚能于有德者惇
之元善者允之是非取舍足以服群小人之心人君
虽未尝求远而斥之彼自不敢进此惇德允元乃是
难任人之道此说极善自食哉惟时至而难任人是
数者诚能行之则内治举矣内治举则蛮夷所以相
率而来服也胡益之谓蛮夷以身率之则服此说误
绝之使不得进皆退不肖而远之也此说虽善未若
毛李中谓君子与小人𫝑不两立诚能于有德者惇
之元善者允之是非取舍足以服群小人之心人君
虽未尝求远而斥之彼自不敢进此惇德允元乃是
难任人之道此说极善自食哉惟时至而难任人是
数者诚能行之则内治举矣内治举则蛮夷所以相
率而来服也胡益之谓蛮夷以身率之则服此说误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56-0447a.png
矣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
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舜既终尧三年之丧格于文祖然后即政而称帝此
称舜曰者所以别尧也盖自此而上称帝曰属之尧
自此而下称帝曰者皆以属舜也故于此特称舜曰
以别之林少颖谓书之所载至为谨严盖惧其涉于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
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舜既终尧三年之丧格于文祖然后即政而称帝此
称舜曰者所以别尧也盖自此而上称帝曰属之尧
自此而下称帝曰者皆以属舜也故于此特称舜曰
以别之林少颖谓书之所载至为谨严盖惧其涉于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56-0447b.png
疑似有以启后世异同之论也舜既即政咨丁四岳
将求其可以宅百揆者故咨以有能奋庸熙帝之载
使宅百揆其意盖谓百揆之职其任至重所以亮采
者在是所以惠畴者在是非已试之效不可居其职
故舜必欲求能奋起其功广尧之事者然使之宅之
以当尧之时能奋功广事则已有成效可验故用之
则无不称其职薛氏乃谓帝载犹云王事殊不知帝
载自他人言之则可谓之王事自舜言之则不应自
将求其可以宅百揆者故咨以有能奋庸熙帝之载
使宅百揆其意盖谓百揆之职其任至重所以亮采
者在是所以惠畴者在是非已试之效不可居其职
故舜必欲求能奋起其功广尧之事者然使之宅之
以当尧之时能奋功广事则已有成效可验故用之
则无不称其职薛氏乃谓帝载犹云王事殊不知帝
载自他人言之则可谓之王事自舜言之则不应自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56-0447c.png
指其事而谓之帝事则帝载寔尧事也亮采惠畴亮
盖如弼亮之亮寅亮之亮畴盖如九畴之畴畴之为
言𩔖也谓居百揆之职也于弼亮朝廷之事皆当各
顺其𩔖而不至于例行逆施也孔氏乃以畴为谁谓
舜求人居百揆之官咨于四岳谓信能立其功顺其
事者谁欤以亮采惠为一句以畴为一句文𫝑不顺
王氏以亮采为明其事惠畴为顺其畴众其意以畴
为百官之畴众夫以畴为百官之畴众则不当言惠
盖如弼亮之亮寅亮之亮畴盖如九畴之畴畴之为
言𩔖也谓居百揆之职也于弼亮朝廷之事皆当各
顺其𩔖而不至于例行逆施也孔氏乃以畴为谁谓
舜求人居百揆之官咨于四岳谓信能立其功顺其
事者谁欤以亮采惠为一句以畴为一句文𫝑不顺
王氏以亮采为明其事惠畴为顺其畴众其意以畴
为百官之畴众夫以畴为百官之畴众则不当言惠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56-0447d.png
惠之为言顺也百官当禀命于百揆岂有以百揆之
尊而反顺于百官之众于理不通皆不可取唐孔氏
按国语云有崇伯鲧贾逵云崇国名伯爵也以伯禹
必代鲧为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受其伯爵故称伯
禹恐有此理四岳既采众议荐禹舜于是俞而然其
举且称美禹曰汝平水土实有成绩今居是职可不
勉哉故曰惟是懋哉舜既命禹使居是任禹则稽首
而拜让于稷契皋陶盖推贤逊能之事也稽首首至
尊而反顺于百官之众于理不通皆不可取唐孔氏
按国语云有崇伯鲧贾逵云崇国名伯爵也以伯禹
必代鲧为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受其伯爵故称伯
禹恐有此理四岳既采众议荐禹舜于是俞而然其
举且称美禹曰汝平水土实有成绩今居是职可不
勉哉故曰惟是懋哉舜既命禹使居是任禹则稽首
而拜让于稷契皋陶盖推贤逊能之事也稽首首至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56-0448a.png
地也唐孔民谓拜稽首盖谓拜而稽首也稷官名也
契皋陶皆称名而稷称官者唐孔氏谓出自禹意不
必注义其说是也禹既让于稷契皋陶舜则俞而然
之直曰汝往哉盖谓所让之贤非不当才皆巳各有
职任汝不可不往下文言汝后稷播时百谷汝作司
徒汝作士皆因禹之让称美前功以见其各有职任
禹不可固让也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契皋陶皆称名而稷称官者唐孔氏谓出自禹意不
必注义其说是也禹既让于稷契皋陶舜则俞而然
之直曰汝往哉盖谓所让之贤非不当才皆巳各有
职任汝不可不往下文言汝后稷播时百谷汝作司
徒汝作士皆因禹之让称美前功以见其各有职任
禹不可固让也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56-0448b.png
舜命九官或让或不让学者多疑之沈博士谓舜命
九官有知其人而命之者有咨于众而命之者已知
其人则不复咨于众而受其任者亦不辞咨于众而
得人虽任之无疑而受任者必辞逊而居职所谓济
济相逊也此说虽有理不若唐孔氏为有㨿孔氏谓
帝因禹让三人而官不转各述前功以劝之故林少
颖时从其说且按孟子洪水横流尧独忧之举舜而
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禹疏九河后稷教民稼穑契为
九官有知其人而命之者有咨于众而命之者已知
其人则不复咨于众而受其任者亦不辞咨于众而
得人虽任之无疑而受任者必辞逊而居职所谓济
济相逊也此说虽有理不若唐孔氏为有㨿孔氏谓
帝因禹让三人而官不转各述前功以劝之故林少
颖时从其说且按孟子洪水横流尧独忧之举舜而
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禹疏九河后稷教民稼穑契为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56-0448c.png
司徒是皆在舜未即位之前分列于九官之次者特
为禹既让之三人舜不之许姑称述其功而申儆之
焉且以见其各有职任无可迁者也由少颖此说以
考之则因让是效遂云益稷脱文重出于此余谓夔
龙之命乃因伯夷之让而重述其功夔亦因赞其所
职之效正不可指为脱简也弃稷之名也盖其生弃
之隘巷寒冰平林故以弃为名也禹既让之故舜称
其名而美其功曰洪水未平黎民之艰阻而在于饥
为禹既让之三人舜不之许姑称述其功而申儆之
焉且以见其各有职任无可迁者也由少颖此说以
考之则因让是效遂云益稷脱文重出于此余谓夔
龙之命乃因伯夷之让而重述其功夔亦因赞其所
职之效正不可指为脱简也弃稷之名也盖其生弃
之隘巷寒冰平林故以弃为名也禹既让之故舜称
其名而美其功曰洪水未平黎民之艰阻而在于饥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56-0448d.png
馁者惟汝居稷官教民敷播百谷则汝功诚可嘉也
盖禹既让之舜不从故称其功以慰后稷之心也谷
品虽多未应有百言百谷者以谷品荏粟麻麦与夫
秬秠穈芑之𩔖其种非一故取𢾗多以百言之稷为
五谷之长故主谷之官以稷名之谓之后稷者官实
名稷特以弃居稷官虽在朝为公卿亦分土祚氏为
诸侯尊而君之故尊为后稷如吕刑称其三后夔称
后夔皆尊而君之也
盖禹既让之舜不从故称其功以慰后稷之心也谷
品虽多未应有百言百谷者以谷品荏粟麻麦与夫
秬秠穈芑之𩔖其种非一故取𢾗多以百言之稷为
五谷之长故主谷之官以稷名之谓之后稷者官实
名稷特以弃居稷官虽在朝为公卿亦分土祚氏为
诸侯尊而君之故尊为后稷如吕刑称其三后夔称
后夔皆尊而君之也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56-0449a.png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此亦因禹让称美前功而申命之也五品谓父子君
臣夫妇朋友长幼五者各有尊卑品秩故谓之五品
因其品秩而教之故谓之五教即父子教以亲君臣
以义夫妇以别长幼以序朋友以信者也要之品乃
自然之秩教乃因其秩而施其教也左傅以父义母
慈兄友弟恭子孝为五典不若孟子以父子君臣夫
妇长幼朋友为五典足以尽人伦之道舜之意谓往
此亦因禹让称美前功而申命之也五品谓父子君
臣夫妇朋友长幼五者各有尊卑品秩故谓之五品
因其品秩而教之故谓之五教即父子教以亲君臣
以义夫妇以别长幼以序朋友以信者也要之品乃
自然之秩教乃因其秩而施其教也左傅以父义母
慈兄友弟恭子孝为五典不若孟子以父子君臣夫
妇长幼朋友为五典足以尽人伦之道舜之意谓往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56-0449b.png
者教化不明百姓不相亲睦五者尊卑品秩之序皆
不逊顺吾既已受命汝作司徒以掌是事则汝往乃
职可不敬敷五典之教以教之乎然虽教之又须宽
以居之不可急迫陈少南谓亟则以德为怨否则相
率为伪苏氏谓敷此五教以敬为主以宽济之以敬
为主者匡之直之之谓济之以宽者使自得之之谓
二说虽美惟少颖之说为详
帝曰舜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不逊顺吾既已受命汝作司徒以掌是事则汝往乃
职可不敬敷五典之教以教之乎然虽教之又须宽
以居之不可急迫陈少南谓亟则以德为怨否则相
率为伪苏氏谓敷此五教以敬为主以宽济之以敬
为主者匡之直之之谓济之以宽者使自得之之谓
二说虽美惟少颖之说为详
帝曰舜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56-0449c.png
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此亦因禹让称述前功以申警之也按孟子之言舜
使益掌火禹疏九河稷播百谷契敷五教虽无用皋
陶之文然下继以尧以不得舜为已忧舜以不得禹
皋陶为已忧则皋陶亦与稷契同时豋庸也以此推
之可以知皋陶前此已为士师久矣王氏见此蛮夷
猾夏之言遂谓是周大司马之官当舜之时以士师
兼之其意盖谓蛮夷猾夏非刑可制必加以兵故谓
此亦因禹让称述前功以申警之也按孟子之言舜
使益掌火禹疏九河稷播百谷契敷五教虽无用皋
陶之文然下继以尧以不得舜为已忧舜以不得禹
皋陶为已忧则皋陶亦与稷契同时豋庸也以此推
之可以知皋陶前此已为士师久矣王氏见此蛮夷
猾夏之言遂谓是周大司马之官当舜之时以士师
兼之其意盖谓蛮夷猾夏非刑可制必加以兵故谓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56-0449d.png
皋陶实兼掌兵刑之任诸儒和之以谓唐虞兵刑之
官合而为一成周分而为二殊不知此言蛮夷猾夏
寇贼奸宄汝作士之下特云五刑有服五流有宅未
尝有兵也兼后诛三苗之兵而禹掌之未尝用皋陶
则谓皋陶兼掌兵刑之任其说非也然而此必先言
蛮夷猾夏寇贼奸宄考胡益之谓天下本无事蛮夏
内侵人民离散常法一旷则寇贼奸宄因而生焉其
意盖谓前此蛮乱中国中国之人因此而肆为攻劫
官合而为一成周分而为二殊不知此言蛮夷猾夏
寇贼奸宄汝作士之下特云五刑有服五流有宅未
尝有兵也兼后诛三苗之兵而禹掌之未尝用皋陶
则谓皋陶兼掌兵刑之任其说非也然而此必先言
蛮夷猾夏寇贼奸宄考胡益之谓天下本无事蛮夏
内侵人民离散常法一旷则寇贼奸宄因而生焉其
意盖谓前此蛮乱中国中国之人因此而肆为攻劫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56-0450a.png
之寇杀人之贼在内之奸在外之宄故命皋陶作士
以治此寇贼奸宄之人而主意初不在蛮夷猾夏林
少颖求其说不得乃谓此非境外之蛮夷舜世九州
之内盖有蛮夷与吾民杂居如剔州冀州之岛夷青
州之莱夷徐州之淮夷梁州之和夷之𩔖则猾夏者
盖此辈此亦牵合之说也唐孔氏谓蛮夷猾夏寇贼
奸宄唐尧之圣协和万邦不应末年顿至于此盖少
有其事辞颇增甚归功于人作与夺之𫝑耳此说有
以治此寇贼奸宄之人而主意初不在蛮夷猾夏林
少颖求其说不得乃谓此非境外之蛮夷舜世九州
之内盖有蛮夷与吾民杂居如剔州冀州之岛夷青
州之莱夷徐州之淮夷梁州之和夷之𩔖则猾夏者
盖此辈此亦牵合之说也唐孔氏谓蛮夷猾夏寇贼
奸宄唐尧之圣协和万邦不应末年顿至于此盖少
有其事辞颇增甚归功于人作与夺之𫝑耳此说有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56-0450b.png
理士理官也郑玄谓士察也主察刑狱之事故谓之
士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也有服服其罪也吕刑谓上
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是也五刑谓五流不忍
加诛制为五等流法以宥之也有宅者居其所之谓
也盖皋陶作士于五刑则原其轻重而服其罪而所
服则有三就焉于五滋则亦原其轻重而宅其地而
所宅则有三居焉三就者孔氏谓行刑当就三处大
罪于原野大夫于朝士于市此说甚善盖五刑所服
士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也有服服其罪也吕刑谓上
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是也五刑谓五流不忍
加诛制为五等流法以宥之也有宅者居其所之谓
也盖皋陶作士于五刑则原其轻重而服其罪而所
服则有三就焉于五滋则亦原其轻重而宅其地而
所宅则有三居焉三就者孔氏谓行刑当就三处大
罪于原野大夫于朝士于市此说甚善盖五刑所服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56-0450c.png
其罪各有轻重五流所居其流各有远近其说可以
该五刑此王氏为长惟明克允者盖五刑五流其用
各有轻重远近惟明足以有察则能原人之情而定
其罪故或刑之或流之斯能允当也舜命契为司徒
教以一言曰宽命皋陶作士教以一言曰明所在至
重而戎饬不过一言此其所以简而易守欤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
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该五刑此王氏为长惟明克允者盖五刑五流其用
各有轻重远近惟明足以有察则能原人之情而定
其罪故或刑之或流之斯能允当也舜命契为司徒
教以一言曰宽命皋陶作士教以一言曰明所在至
重而戎饬不过一言此其所以简而易守欤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
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56-0450d.png
禹既由司空以宅百揆于是又求其可为司空以代
禹者也周礼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居其一焉郑氏
曰百工司空事官之属唐虞以上谓之共工此说恐
未尽唐虞虽谓之共工然亦谓之司空伯禹作司空
是也佥曰垂哉四岳见垂能任百工之事而荐之也
垂有创物之巧精于制器所谓垂之竹矢是也汝共
工谓使汝居是官犹汝后稷播时百谷意孔氏见无
作字遂云共谓共其执事则与尧典所称者异文无
禹者也周礼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居其一焉郑氏
曰百工司空事官之属唐虞以上谓之共工此说恐
未尽唐虞虽谓之共工然亦谓之司空伯禹作司空
是也佥曰垂哉四岳见垂能任百工之事而荐之也
垂有创物之巧精于制器所谓垂之竹矢是也汝共
工谓使汝居是官犹汝后稷播时百谷意孔氏见无
作字遂云共谓共其执事则与尧典所称者异文无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56-0451a.png
是理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
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按孟子禹平水工之初舜命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
之则益掌山泽亦已久矣至此又命之者盖洪水未
平草木畅茂禽兽繁殖禹虽欲施功有不可得故先
禹而命益使焚山泽以除草木之障塞禽兽之逼人
今洪水既平舜将求人若上下草木鸟兽故朝臣以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
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按孟子禹平水工之初舜命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
之则益掌山泽亦已久矣至此又命之者盖洪水未
平草木畅茂禽兽繁殖禹虽欲施功有不可得故先
禹而命益使焚山泽以除草木之障塞禽兽之逼人
今洪水既平舜将求人若上下草木鸟兽故朝臣以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56-0451b.png
其前曾焚山泽能知鸟兽草木之异故共荐于舜使
作虞官也若之为言谓顺獭祭鱼然后渔人入泽梁
豺祭兽然后田腊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此所谓若
上下草木鸟兽其事与烈山泽而焚者不同故知此
命与前命实不同不可泥孟子而疑此也唐孔氏谓
此官以虞为名言朕虞者犹言作我虞耳朕非官名
然则官名为虞者岂非欲其度禽兽草木之宜而若
之乎若草木鸟兽而言上下草木鸟兽先儒以上为
作虞官也若之为言谓顺獭祭鱼然后渔人入泽梁
豺祭兽然后田腊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此所谓若
上下草木鸟兽其事与烈山泽而焚者不同故知此
命与前命实不同不可泥孟子而疑此也唐孔氏谓
此官以虞为名言朕虞者犹言作我虞耳朕非官名
然则官名为虞者岂非欲其度禽兽草木之宜而若
之乎若草木鸟兽而言上下草木鸟兽先儒以上为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56-0451c.png
山以下为泽犹言若山泽间所生草木鸟兽尔要之
草木鸟兽或上而生于山或下而生于泽则谓上下
为山泽亦有理也但益所让朱虎熊罴孔氏以为二
人据左傅谓高辛氏有才子伯虎仲熊既为二人则
朱与罴亦当为二人朱博士云殳斨伯与三人也故
云暨以别之朱虎熊罴四人也故不言暨此言为善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
草木鸟兽或上而生于山或下而生于泽则谓上下
为山泽亦有理也但益所让朱虎熊罴孔氏以为二
人据左傅谓高辛氏有才子伯虎仲熊既为二人则
朱与罴亦当为二人朱博士云殳斨伯与三人也故
云暨以别之朱虎熊罴四人也故不言暨此言为善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56-0451d.png
俞往钦哉
礼之品有五吉凶军宾嘉是也五者其别有三十六
周官大宗伯备言之是典礼之官于此五者无所不
掌今舜欲求典礼之官乃使之典三礼孔氏谓三礼
为天神地祇人鬼之礼则此三礼特五礼所谓吉礼
而已然巡守尚修五礼不应此独典三礼林少颖谓
典礼之职于吉凶军宾嘉之事虽无所不统然实以
郊庙祭祀为主故但云典三礼盖人君尽孝敬以祀
礼之品有五吉凶军宾嘉是也五者其别有三十六
周官大宗伯备言之是典礼之官于此五者无所不
掌今舜欲求典礼之官乃使之典三礼孔氏谓三礼
为天神地祇人鬼之礼则此三礼特五礼所谓吉礼
而已然巡守尚修五礼不应此独典三礼林少颖谓
典礼之职于吉凶军宾嘉之事虽无所不统然实以
郊庙祭祀为主故但云典三礼盖人君尽孝敬以祀
卷二 第 50a 页 WYG0056-0452a.png
天地祖宗则民归厚此实礼之本也此说甚善舜既
咨四岳欲求典礼之官故四岳采众臣之议同辞以
伯夷为荐说者谓舜命九官惟宅百揆典三礼言咨
四岳盖重其事故必咨于大臣一说又谓禹伯夷而
咨四岳而得荐之之辞皆言佥曰垂益虽不言咨四
岳而荐之之辞亦以佥曰为言往往当时亦必询于
四岳经不言者盖史官经纬其语以成文理使上下
文势互相发明二说皆近似故特存之四岳既荐伯
咨四岳欲求典礼之官故四岳采众臣之议同辞以
伯夷为荐说者谓舜命九官惟宅百揆典三礼言咨
四岳盖重其事故必咨于大臣一说又谓禹伯夷而
咨四岳而得荐之之辞皆言佥曰垂益虽不言咨四
岳而荐之之辞亦以佥曰为言往往当时亦必询于
四岳经不言者盖史官经纬其语以成文理使上下
文势互相发明二说皆近似故特存之四岳既荐伯
卷二 第 50b 页 WYG0056-0452b.png
夷故舜乃俞而然其所荐且咨伯夷曰汝伯其为我
作秩宗以典礼典礼之官谓之秩宗者盖宗如宗主
之宗故先王之制一族之内以长子主祭祀则谓之
宗子记曰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则长子之谓宗
子者以其为祭祀之主故谓之宗子然则典礼之官
谓之秩宗者岂非以天秩之礼而彼实主之乎故成
周掌邦礼者谓之宗伯掌都宗之礼者谓之都宗人
家宗人亦此意也舜既咨伯夷使作秩宗于是戒之
作秩宗以典礼典礼之官谓之秩宗者盖宗如宗主
之宗故先王之制一族之内以长子主祭祀则谓之
宗子记曰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则长子之谓宗
子者以其为祭祀之主故谓之宗子然则典礼之官
谓之秩宗者岂非以天秩之礼而彼实主之乎故成
周掌邦礼者谓之宗伯掌都宗之礼者谓之都宗人
家宗人亦此意也舜既咨伯夷使作秩宗于是戒之
卷二 第 51a 页 WYG0056-0452c.png
曰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盖寅也直也清也三者皆所
以事郊庙交于鬼神之道也寅者敬而不慢直者正
而不謟清者洁而不污伯夷诚能夙夜尽此三者则
神必感之矣一说谓戒伯夷曰汝典礼之官诚能夙
夜惟寅直哉惟清则于事神之道肃清而神无不格
此说亦通舜既知伯夷可用而戒饬之言又精切如
此伯夷乃因让于夔龙宜舜所以不许其让而戒以
往钦哉者盖欲其往敬乃司也
以事郊庙交于鬼神之道也寅者敬而不慢直者正
而不謟清者洁而不污伯夷诚能夙夜尽此三者则
神必感之矣一说谓戒伯夷曰汝典礼之官诚能夙
夜惟寅直哉惟清则于事神之道肃清而神无不格
此说亦通舜既知伯夷可用而戒饬之言又精切如
此伯夷乃因让于夔龙宜舜所以不许其让而戒以
往钦哉者盖欲其往敬乃司也
卷二 第 51b 页 WYG0056-0452d.png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
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此亦因伯夷之让前所掌故舜称而申戒之也说者
多谓前称稷契皋陶皆直言汝作司徒汝作士未尝
言命典乐命汝作纳言则夔乃因伯夷之让而任用
之不可谓二臣前巳任用至此特申戒之也殊不知
新命之臣未尝不让若此二臣亦为新命则何独不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
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此亦因伯夷之让前所掌故舜称而申戒之也说者
多谓前称稷契皋陶皆直言汝作司徒汝作士未尝
言命典乐命汝作纳言则夔乃因伯夷之让而任用
之不可谓二臣前巳任用至此特申戒之也殊不知
新命之臣未尝不让若此二臣亦为新命则何独不
卷二 第 52a 页 WYG0056-0453a.png
让况舜一命夔夔即应声言百兽率舞若二臣果新
命何为一旦能致如此之功效哉此必不然也胄子
者胄之为言胤也胤之为言嗣也继父世者为长子
胄子即长子也即王制所谓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太
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者是也周官大司乐掌成均
之法舜戒夔以教胄子之法皆所以发扬宣导使因
其和声作其和心心和则于道必超然独得故也大
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
命何为一旦能致如此之功效哉此必不然也胄子
者胄之为言胤也胤之为言嗣也继父世者为长子
胄子即长子也即王制所谓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太
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者是也周官大司乐掌成均
之法舜戒夔以教胄子之法皆所以发扬宣导使因
其和声作其和心心和则于道必超然独得故也大
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
卷二 第 52b 页 WYG0056-0453b.png
兴道讽诵言语自直而温至简而无傲即教以乐德
也自诗言志至律和声即教以乐语也盖人之气质
直者常劲正而不温和宽者常缓怠而不庄栗庄栗
即恭谨之谓也刚强者常失于苛虐简易者常失于
傲慢皆失之一偏不合于中和之理故教者因其直
则教以温因其宽则教以栗因其刚而教以无虐因
其简而教以无傲皆使之于中和不蹈一偏之失此
所谓教以乐德也既教以乐德则气质全矣气质全
也自诗言志至律和声即教以乐语也盖人之气质
直者常劲正而不温和宽者常缓怠而不庄栗庄栗
即恭谨之谓也刚强者常失于苛虐简易者常失于
傲慢皆失之一偏不合于中和之理故教者因其直
则教以温因其宽则教以栗因其刚而教以无虐因
其简而教以无傲皆使之于中和不蹈一偏之失此
所谓教以乐德也既教以乐德则气质全矣气质全
卷二 第 53a 页 WYG0056-0453c.png
然后可教以乐语而发越其良心自诗言志以下皆
是也诗如今三百篇之类古亦有诗谓之诗言志者
盖使之讽诵其诗即诗以称述其所志也既以诗言
其所志则情动于中而言有不足以尽其志者故欲
使之即是诗而歌之所以永其所言即所谓言之不
足故咏歌之非于诗之外又有所谓歌也既歌以永
言则𤼵扬蹈厉已极其所欲言矣故又以其所永之
言依之于官商角徵羽之五声言与声既协由是播
是也诗如今三百篇之类古亦有诗谓之诗言志者
盖使之讽诵其诗即诗以称述其所志也既以诗言
其所志则情动于中而言有不足以尽其志者故欲
使之即是诗而歌之所以永其所言即所谓言之不
足故咏歌之非于诗之外又有所谓歌也既歌以永
言则𤼵扬蹈厉已极其所欲言矣故又以其所永之
言依之于官商角徵羽之五声言与声既协由是播
卷二 第 53b 页 WYG0056-0453d.png
之于十二律以和之使前所言所歌常寓于声律之
间一闻声律则向所言所歌虽愈久而常不越于耳
目之近教之至此则邪心荡尽良心曰生教人之道
复有妙于此者乎舜既以是戒夔然又恐夔教之不
力故又教之以乐教之能至于此则八音谐和疾徐
高下各有伦类无相侵夺幽而神明而人且和矣况
胄子哉唐孔氏谓帝言此者命夔使勉之此说是也
一说又谓直而温至简而无傲为教人之道且引孔
间一闻声律则向所言所歌虽愈久而常不越于耳
目之近教之至此则邪心荡尽良心曰生教人之道
复有妙于此者乎舜既以是戒夔然又恐夔教之不
力故又教之以乐教之能至于此则八音谐和疾徐
高下各有伦类无相侵夺幽而神明而人且和矣况
胄子哉唐孔氏谓帝言此者命夔使勉之此说是也
一说又谓直而温至简而无傲为教人之道且引孔
卷二 第 54a 页 WYG0056-0454a.png
子曰吾无隐乎尔是教人者欲其直诗曰载色载笑
是教人者欲其宽记曰师严然后道尊是教人者欲
其刚易曰再三渎渎则不告是教人者欲其简夔将
以乐教胄子必在我者有是德然后可以用乐自诗
言志以下所谓以乐教人也故有是德然后用乐则
乐之和且可以感神人况胄子乎傥无德以为之本
而徒用乐以为之文则所用乐者不过声音节奏之
间而已何以教胄子哉是故大司乐之教国子亦必
是教人者欲其宽记曰师严然后道尊是教人者欲
其刚易曰再三渎渎则不告是教人者欲其简夔将
以乐教胄子必在我者有是德然后可以用乐自诗
言志以下所谓以乐教人也故有是德然后用乐则
乐之和且可以感神人况胄子乎傥无德以为之本
而徒用乐以为之文则所用乐者不过声音节奏之
间而已何以教胄子哉是故大司乐之教国子亦必
卷二 第 54b 页 WYG0056-0454b.png
以德为之本而后以六乐为之文者正此意也此说
不若前说为长然参之命伯夷典礼既言咨伯汝作
秩宗于下即言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皆言典礼之官
其德当如此则此言命汝典乐教胄子于下即言直
而温至简而无傲者是亦教人者其德当如此以此
推之故知后一说于经亦通故并存之舜既命夔典
乐教胄子夔即对以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者
皆疑之谓舜方命以职不应遽有是效皆指为益稷
不若前说为长然参之命伯夷典礼既言咨伯汝作
秩宗于下即言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皆言典礼之官
其德当如此则此言命汝典乐教胄子于下即言直
而温至简而无傲者是亦教人者其德当如此以此
推之故知后一说于经亦通故并存之舜既命夔典
乐教胄子夔即对以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者
皆疑之谓舜方命以职不应遽有是效皆指为益稷
卷二 第 55a 页 WYG0056-0454c.png
脱简重见于此余谓笔削圣人之经以就己意此学
者大患况舜俞九官其不让者考之孟子皆是前此
用之已久至此特因其相逊重述其所掌以申警之
故自稷契以下皆不让不让者既为旧有职任则夔
之典乐盖已久矣舞兽之效正不可疑其非一朝一
夕之所能致唐孔氏谓夔言此者以舜戒以神人以
和欲使勉力乃答之以百兽率舞言此帝德以及鸟
兽此说几是然唐孔氏以此明夔所以言此之意则
者大患况舜俞九官其不让者考之孟子皆是前此
用之已久至此特因其相逊重述其所掌以申警之
故自稷契以下皆不让不让者既为旧有职任则夔
之典乐盖已久矣舞兽之效正不可疑其非一朝一
夕之所能致唐孔氏谓夔言此者以舜戒以神人以
和欲使勉力乃答之以百兽率舞言此帝德以及鸟
兽此说几是然唐孔氏以此明夔所以言此之意则
卷二 第 55b 页 WYG0056-0454d.png
善但所以解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之言则未详惟王
氏之徒谓堂上之乐以象宗庙朝廷之治堂下之乐
以象鸟兽万物之治石者堂上之乐也夔方击石拊
石以象宗庙朝廷之治鸟兽不待堂下之乐固已率
舞以此见舜功化之敏乐之形容有所不逮也堂上
之乐非止于石特曰击石拊石者盖八音惟石难谐
举石则馀不足道也诗曰鼗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
且平依我磬声以此知乐之和由石声而依之也夫
氏之徒谓堂上之乐以象宗庙朝廷之治堂下之乐
以象鸟兽万物之治石者堂上之乐也夔方击石拊
石以象宗庙朝廷之治鸟兽不待堂下之乐固已率
舞以此见舜功化之敏乐之形容有所不逮也堂上
之乐非止于石特曰击石拊石者盖八音惟石难谐
举石则馀不足道也诗曰鼗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
且平依我磬声以此知乐之和由石声而依之也夫
卷二 第 56a 页 WYG0056-0455a.png
石一也或言击或言拊唐孔氏谓击是大击拊是小
击言其轻重各有法也于字释文无音当如字作一
句连读而曾彦和林少颖诸公皆云此当为叹而自
作一句读为乌字如尧典言佥曰于鲧哉之于同此
说亦通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此亦因伯夷之让称其所掌而申戒也堲嫉也史记
击言其轻重各有法也于字释文无音当如字作一
句连读而曾彦和林少颖诸公皆云此当为叹而自
作一句读为乌字如尧典言佥曰于鲧哉之于同此
说亦通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此亦因伯夷之让称其所掌而申戒也堲嫉也史记
卷二 第 56b 页 WYG0056-0455b.png
言畏忌谗说则堲为嫉可知谗说邪说也殄行孔氏
谓舜嫉谗说能殄绝君子之行不若陈少南殄绝也
诡异卓绝之行使人不可跂及者是之谓殄行谗说
殄行是二事皆足以恐动人之耳目使人厌常而好
怪背正而趋邪有害于治故舜嫉之嫉其能震动惊
恐我众民也夫说谗殄行舜既嫉之嫉之而不以严
刑峻法禁约之诛斥之而乃命龙作纳言之官使之
出入上下之言者何哉盖谗说殄行所以能恐动众
谓舜嫉谗说能殄绝君子之行不若陈少南殄绝也
诡异卓绝之行使人不可跂及者是之谓殄行谗说
殄行是二事皆足以恐动人之耳目使人厌常而好
怪背正而趋邪有害于治故舜嫉之嫉其能震动惊
恐我众民也夫说谗殄行舜既嫉之嫉之而不以严
刑峻法禁约之诛斥之而乃命龙作纳言之官使之
出入上下之言者何哉盖谗说殄行所以能恐动众
卷二 第 57a 页 WYG0056-0455c.png
听者特上之志意不宣于下则君之向背民不得而
知故谗说殄行曰以鼓惑其观听下之志意不达于
上则民之向背君不得而知故谗说殄行而君无自
而察惟纳言之官受上言而宣于下使民皆知君之
所向在此莫不惟君是从受下言而达于上使君皆
知民之所向在此又以观其革与不革如是则上下
之情交孚谗说殄行不攻而自破又加必骤加以刑
哉然既言夙夜出纳又言朕命惟允者盖舜之意谓
知故谗说殄行曰以鼓惑其观听下之志意不达于
上则民之向背君不得而知故谗说殄行而君无自
而察惟纳言之官受上言而宣于下使民皆知君之
所向在此莫不惟君是从受下言而达于上使君皆
知民之所向在此又以观其革与不革如是则上下
之情交孚谗说殄行不攻而自破又加必骤加以刑
哉然既言夙夜出纳又言朕命惟允者盖舜之意谓
卷二 第 57b 页 WYG0056-0455d.png
谗说殄行惑人之甚虽命龙革其弊又恐龙于出纳
之际或以邪为正或以伪为真不能自知故又教之
朕命惟允欲其出纳之际惟取信以君命其合于君
命者乃正言正行不合于君命者乃邪说殄行也如
是则出纳之际知如是而为谗说如是而为殄行有
所不革革之无不中其弊矣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工三载考绩三
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之际或以邪为正或以伪为真不能自知故又教之
朕命惟允欲其出纳之际惟取信以君命其合于君
命者乃正言正行不合于君命者乃邪说殄行也如
是则出纳之际知如是而为谗说如是而为殄行有
所不革革之无不中其弊矣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工三载考绩三
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卷二 第 58a 页 WYG0056-0456a.png
舜前既询四岳咨十二牧命九官至此又总而敕之
故言汝二十二人则所谓二十二人者盖四岳一人
加十二牧为十三人又加九官是为二十二人谓四
岳九官十二牧也孔氏以四岳为四人故谓二十有
二人乃禹垂益伯夷夔龙六人新命有职并四岳十
二牧凡二十二人其意盖谓稷契皋陶皆申命故不
戒饬此说不然矣天稷契皋陶是申命四岳十二牧
岂非申命哉四岳十二牧犹申戒之何独遗于稷契
故言汝二十二人则所谓二十二人者盖四岳一人
加十二牧为十三人又加九官是为二十二人谓四
岳九官十二牧也孔氏以四岳为四人故谓二十有
二人乃禹垂益伯夷夔龙六人新命有职并四岳十
二牧凡二十二人其意盖谓稷契皋陶皆申命故不
戒饬此说不然矣天稷契皋陶是申命四岳十二牧
岂非申命哉四岳十二牧犹申戒之何独遗于稷契
卷二 第 58b 页 WYG0056-0456b.png
至林少颖亦以四岳为四人知孔氏说不通又曲说
此四岳九官十二牧当有二十五人舜特咨二十二
人者盖当时或有兼居岳牧之任或有在州牧之中
而居九官之列故言二十二人也凡此皆不可用人
君代天理物故百官之事莫非天工四岳九官十二
牧实人君使之亮天工也亮有辅相之义如弼亮四
世之亮谓欲以辅相天工其事甚重非简忽所可能
故舜必戒以钦哉惟时亮天工盖欲其以钦敬为心
此四岳九官十二牧当有二十五人舜特咨二十二
人者盖当时或有兼居岳牧之任或有在州牧之中
而居九官之列故言二十二人也凡此皆不可用人
君代天理物故百官之事莫非天工四岳九官十二
牧实人君使之亮天工也亮有辅相之义如弼亮四
世之亮谓欲以辅相天工其事甚重非简忽所可能
故舜必戒以钦哉惟时亮天工盖欲其以钦敬为心
卷二 第 59a 页 WYG0056-0456c.png
惟以是钦敬之心辅相天工也一说又以时如百工
惟时之时谓百工之事各因时赴功故戒以钦哉惟
当因时以亮天工此说虽通然史记载此言直云惟
时是相天事则不若从前说为可㨿舜既饬之使亮
天工然又恐其行之或不力故既言吾三载考尔之
功以观尔职之称否继而至于三考九年则勤者功
既久而必成怠者时既久亦可以知其无绩吾于
是升陟其明黜退其幽而加诛赏焉如此则庶绩无有
惟时之时谓百工之事各因时赴功故戒以钦哉惟
当因时以亮天工此说虽通然史记载此言直云惟
时是相天事则不若从前说为可㨿舜既饬之使亮
天工然又恐其行之或不力故既言吾三载考尔之
功以观尔职之称否继而至于三考九年则勤者功
既久而必成怠者时既久亦可以知其无绩吾于
是升陟其明黜退其幽而加诛赏焉如此则庶绩无有
卷二 第 59b 页 WYG0056-0456d.png
不广汝可不勉哉此正舜欲其各勉乃事故预要其
效以劝之也唐孔氏疑庶绩咸熙非舜语乃谓自三
载考绩以下乃史述舜事实非舜语其说盖谓舜命
群臣之后经三年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黜陟幽明
群臣惧黜思升各敬其事故得众功皆广殊不知详
味此文实舜语岂可谓舜止言钦哉惟时亮天工不
应于此曰庶绩咸熙胡不观尧典既分命申命羲和
继又总而申戒之亦言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
效以劝之也唐孔氏疑庶绩咸熙非舜语乃谓自三
载考绩以下乃史述舜事实非舜语其说盖谓舜命
群臣之后经三年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黜陟幽明
群臣惧黜思升各敬其事故得众功皆广殊不知详
味此文实舜语岂可谓舜止言钦哉惟时亮天工不
应于此曰庶绩咸熙胡不观尧典既分命申命羲和
继又总而申戒之亦言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
卷二 第 60a 页 WYG0056-0457a.png
工庶绩咸熙文势略相似岂可谓彼谓尧语此非舜
语哉学者详味之其理自见分北三苗此句不与上
文相连不可典为之说只是舜既咨二十二人之后
继而分北三苗故作史者因而录之于下尔三苗之
君前已窜于三危然未灭其国至是犹怙恶不悛舜
恐其同恶相济终或召乱故分北如成周之商顽民
善者则表厥宅里恶者则殊厥井疆此所谓分北也
唐孔氏云分谓别北谓背此说得之郑氏谓三苗即
语哉学者详味之其理自见分北三苗此句不与上
文相连不可典为之说只是舜既咨二十二人之后
继而分北三苗故作史者因而录之于下尔三苗之
君前已窜于三危然未灭其国至是犹怙恶不悛舜
恐其同恶相济终或召乱故分北如成周之商顽民
善者则表厥宅里恶者则殊厥井疆此所谓分北也
唐孔氏云分谓别北谓背此说得之郑氏谓三苗即
卷二 第 60b 页 WYG0056-0457b.png
所窜于三苗者既窜而复不从化故分北之误矣禹
贡曰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则是所窜于三危者当洪
水既平之时巳丕叙矣不应于此复为乱故当从前
说为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舜居侧徵三十年然后尧徵用之历试三年然后居
摄居摄二十八年尧崩终丧三年然后践天子位则
舜践位乃年六十二今此言舜三十徵庸又三十在
贡曰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则是所窜于三危者当洪
水既平之时巳丕叙矣不应于此复为乱故当从前
说为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舜居侧徵三十年然后尧徵用之历试三年然后居
摄居摄二十八年尧崩终丧三年然后践天子位则
舜践位乃年六十二今此言舜三十徵庸又三十在
卷二 第 61a 页 WYG0056-0457c.png
位则是在位始年六十不同者何也盖舜在位实年
六十二但作文之体上既言三十徵庸下又言五十
载乃死不应于此言三十二在位故取其句读而举
其全𢾗以三十言之则诗三百十一篇孔子特言诗
三百不言十一篇者亦以下语之法以便为贵故举
其大𢾗便于句读而已一说谓历试三年在二十八
年之中更加居丧三年是舜徵用三十年在位也此
说亦通舜宅帝位三十三年然后荐禹荐禹十七年
六十二但作文之体上既言三十徵庸下又言五十
载乃死不应于此言三十二在位故取其句读而举
其全𢾗以三十言之则诗三百十一篇孔子特言诗
三百不言十一篇者亦以下语之法以便为贵故举
其大𢾗便于句读而已一说谓历试三年在二十八
年之中更加居丧三年是舜徵用三十年在位也此
说亦通舜宅帝位三十三年然后荐禹荐禹十七年
卷二 第 61b 页 WYG0056-0457d.png
然后舜崩是故既践位后五十载乃死孔氏以陟方
乃死谓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其说
本于檀弓有舜葬苍梧之野一句然孟子言舜生诸
冯卒于鸣条则死于苍梧其说不可信矣况揆以理
有大不可者至实为舜升遐而死也故成王升遐书
亦曰维新陟王但韩退之亦知孔氏升道南方之说
为不然而以陟方为升遐至乃死则谓作书者以此
释陟方义其意以谓上既言升遐不应于此又言乃
乃死谓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其说
本于檀弓有舜葬苍梧之野一句然孟子言舜生诸
冯卒于鸣条则死于苍梧其说不可信矣况揆以理
有大不可者至实为舜升遐而死也故成王升遐书
亦曰维新陟王但韩退之亦知孔氏升道南方之说
为不然而以陟方为升遐至乃死则谓作书者以此
释陟方义其意以谓上既言升遐不应于此又言乃
卷二 第 62a 页 WYG0056-0458a.png
死非下语之法殊不知杨子亦言黄帝尧舜殂落而
死与此文势相同安可以语法为疑而曲生意义哉
林少颖此说正出于此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槁饫
此亡书之序也唐孔氏谓安国以书序序所以为作
者之意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其经亡者则
以序附于本篇之末故此序在此林少颖谓其书既
逸则其序之义不可得而强通汉孔氏乃谓舜釐治
死与此文势相同安可以语法为疑而曲生意义哉
林少颖此说正出于此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槁饫
此亡书之序也唐孔氏谓安国以书序序所以为作
者之意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其经亡者则
以序附于本篇之末故此序在此林少颖谓其书既
逸则其序之义不可得而强通汉孔氏乃谓舜釐治
卷二 第 62b 页 WYG0056-0458b.png
下土之诸侯各设其官使居其方又为民别其姓族
之生分其类使相从故作汨作九共九篇槁饫凡十
一篇汨治也作兴也言治民之功兴槁劳也饫赐也
此皆顺序文而为之说未必得书之意故唐孔氏亦
谓凡此三篇之序既不见其经暗射难以考中孔氏
为传特顺其文而为之尔是非不可得而知也此说
甚善河南刘敞为九共当作九邱即八索九邱者是
也古文邱字并与共字相似安国为隶古定不知邱
之生分其类使相从故作汨作九共九篇槁饫凡十
一篇汨治也作兴也言治民之功兴槁劳也饫赐也
此皆顺序文而为之说未必得书之意故唐孔氏亦
谓凡此三篇之序既不见其经暗射难以考中孔氏
为传特顺其文而为之尔是非不可得而知也此说
甚善河南刘敞为九共当作九邱即八索九邱者是
也古文邱字并与共字相似安国为隶古定不知邱
卷二 第 63a 页 WYG0056-0458c.png
字误以为共遂肆意云述职方以除九邱况职方一
官出于周公孔子未尝删述何云述职方以除九邱
又此序言方设居方别生分类故知九共当作九邱
篇言一州故云九篇敞之说若自有理然书既亡矣
无从可㨿姑亦从之未敢信然也
官出于周公孔子未尝删述何云述职方以除九邱
又此序言方设居方别生分类故知九共当作九邱
篇言一州故云九篇敞之说若自有理然书既亡矣
无从可㨿姑亦从之未敢信然也
卷二 第 63b 页 WYG0056-0458d.png
尚书详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