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上梁文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4H 页
乡校上梁文
圣道将湮。岂可一日不讲于天下。王祀久废。所当登时修举乎邦乡。故玆兵火之馀。宜亟庙宇之作。肇辟此址。既从吉而允臧。今相其基。遂因旧而不筮。谓南原为人才之府。时东国称礼义之邦。谅气数之由天。岂兴废之因地。灵雨洗其腥秽。祥风扫其烟尘。蓼水丑川。脉络分明而往不息。蛟龙方丈。根本盛大而出无穷。玆仁智之所关。固圣人之攸乐。才经千烧万战。不待物阜民安。方伯谓其当先。府宰蕫其不及。鸠材大小役。居然方位之辨正。运斤疾徐任。倏尔栋宇之宏开。揭虔妥灵。将见衿佩之济济。横经问难。伫闻弦诵之洋洋。属玆修梁之举升。告以吉语而欢抃。儿郎伟抛梁东。海氛收尽碧波空。恰当寇退修墙屋。须信精灵返圣宫。儿郎伟抛梁南。头流雄压众山参。素王元气同悠久。山与不磨天与三。儿郎伟抛梁西。月生明处见端倪。圆光自尔盈三五。行且星官报聚奎。儿郎伟抛梁北。地气如今向塞直。恢复颂功修泮宫。应书献馘逖王慝。儿郎伟抛梁上。以是相传不愧仰。后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4L 页
学莫将言语观。无言行处亦无妄。儿郎伟抛梁下。一贯借从忠恕亚。只是中人皆可由。能令万古不长夜。伏愿上梁之后。天尚有定。地且效灵。上而浚风化之源。下而敦孝悌之行。拨乱反正。返朴回淳。山之东。山之西。出文武将相之人杰。汉之南。汉之北。绝胡夷桴鼓之边声。
古龙书院上梁文
儿郎伟。龙城府西。鹑子江北。蓼水源远。将奔趋而合流。雁山根盘。方围廓而趁峙。俯平原之昭旷。何气像之纡馀。地灵久悭。人杰有待。择对金岸。实惟竹溪文献之家。馆甥东床。是即延丰玉树之彦。朋士资其丽泽。后生为之楷模。属玆梁摧。何胜寝哭。是以肇彼邑子。会配享于儒先。越我邦人。思奉妥于别所。循一乡之诚服。犯众议之不咸。始忧区区。终恐落落。方伯府伯。各优力而赡财。经之营之。斯巩基而拓址。实斯文之天相。岂人谋之私为。撮尔荒邱。俨然新栋。将悠也久也。于高贤景仰之无穷。而息焉游焉。俾学子藏修之有所。资升梁欐。用作诗章。草树扬灵。山川生色。儿郎伟抛梁东。方丈三韩独擅雄。坐立悠然抬眼见。须知意像不匆匆。儿郎伟抛梁西。鸦翻金岸夕阳低。当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5H 页
年事业思齐是。人道朱门有勉斋。儿郎伟抛梁南。澄江深处动青蓝。平生叔度心相似。胸次汪汪似海涵。儿郎伟抛梁北。遥瞻斗极中心式。深知百行孝为源。晚岁丹衷更许国。儿郎伟抛梁上。爱子何为至庙享。言语寻常不放过。须知是处分霄壤。儿郎伟抛梁下。诸君术业汉王霸。言忠行敬要求仁。外向浮轻是可怕。伏愿上梁之后。人知矜式。士更饬脩。周情孔思。究述作之所自。颜学闵行。溯渊源之攸宗。是不负于先生。亦有用于当世。
玉山小屋上梁文
儿郎伟抛梁东。天赐斯原玉山翁。儿郎伟抛梁西。永慕愈增霜露悽。儿郎伟抛梁南。有书且教诸孙男。儿郎伟抛梁北。希泰遥吟向斗极。儿郎伟抛梁上。酒食聊可宾朋饷。儿郎伟抛梁下。纳凉负暄宜冬夏。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祝文
  
溏洲书院玉溪奉安文
惟灵夙知默成。行全德厚。子其恭也。何所不有。温言粹容。在诸徒友。瞻思英爽。宅近玆阜。建祠而存。期以永久。何以惠之。光明启后。属此告成。衿佩奔走。以妥以侑。神其来佑。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5L 页
春秋祝文
惟公亦究性理。亦隆孝义。有闻有见。淑我邦士。
古龙书院重修奉安文
公之于学。退托啖蔗。不敢自任。不肯放下。公之于孝。羹墙无罅。盈之盘捧。玉之藻藉。始数君子。覸德立祠。既废而复。惟德之基。后生惟崇。贤候助之。实有所感。皆曰我师。公无让焉。其安于斯。
  春秋祝文
惟公知学之宗。迪仁之实。式观其生。聿薰其德。
祈雨祭祝文
天之高高。日监在玆。神之洋洋。矧可射思。雨旸时若。休咎则然。造次神功。或擅其权。有钟大泽。不滨而深。(缺)必龙潜。凛不可临。旱焉来祷。匪今斯今。苟以诚感。即沛甘霖。余实残钝。忝守玆区。亢阳焦土。农月已遒。瘨我如焚。曷吁其忧。祇荐豚蹄。宁事虎头。效在前夏。民不尽刘。非我渎告。无俾神羞。敢叩冥机。无若不聆。(缺八字)。一嘘其气。以彰厥灵。民庶乐只。神亦宁只。
蛟龙山祈雨祭祝文
国有山川。后土神主。融结之大。蓄泄云雨。有事祷焉。厥施斯普。今玆之旱。胡然适遇。 九重侧身。靡瞻靡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6H 页
顾。借曰天谴。庶无神怒。漠然悭吝。其灵曷觏。杲杲出日。怛焉心瞿。暵其湿矣。桔槔无措。哀我赤子。犹鱼在釜。邈矣穹苍。微力以吁。仰瞻维岳。疾痛呼父。敢告玄机。僭渎是惧。虽不敢吝。随车有古。神之听之。惠我甘澍。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告文
  
祭高峰书院告文
惟公博学溯源。特立拔萃。同时之友。隔世而师。俨然祠宇。适在玆土。鞠躬奔走。庶歆我将。
南岳堂告文(僧义将杜仁。起兵时。)
蠢玆倭奴。㳽漫域中。官军屡败。缁流愤激。维岳之神。其独无羞。其徂我役。其相神职。肆振䕺林。来叩冥机。阴诱各心。尚迪果毅。一举而歼。功归之神。
荒山碑殿告文(边义将士贞行军时。下文同。)
一邱融然。钟灵特异。昔我 圣祖。此成功所。丕丕之基。二百年玆。羸豕蹢躅。势极触藩。腥秽神区。虔刘我民。 陵寝之辱。矧可忍言。脆兵不支。僧徒齐愤。受命于玆。以冀神佑。俾我众心。如一如结。创业惟神。兴复惟神。酌以告之。庶几歆鉴。
纛祭告文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6L 页
区域异分。神人有主。有耻同愤。有辱齐怒。矧尔旄头。职尚威武。蠢玆豕突。城池失守。 庙社无托。车驾不留。始固滔天。无可著手。时月既徂。天或已定。人思倡义。神岂无应。祀典殷礼。允属神矣。爰方启行。敢修外事。虽仗忠(缺)。实冀神庇。幽明协赞。精神折冲。无或顿刃。雪耻除凶。急急如律令。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祭柳眉岩文
少蒙沙岛之讲说。晚承旧任之按察。平生义分。已成契阔。逮先生有退休之志。而愚者亦自放于檴散。业未卒于当日。悔前行之不谏。地相便于往从。心窃拟其扣钟。我创巨兮我痛深。方抱树于邱垄。何夫子之不待。奄一夕而长终。麻缠桐扶。西傃而呜咽。言不文兮情无因。崇一壶之清酌。遥奠献于倩人。
祭奇高峰文
呜呼。讲学之功。有补于世者。吾不待徵于古。而即验于今之时矣。世之潜退不伐。务自韬晦者。其德固盛矣。而知之者或鲜矣。知之者鲜。则其及人宜未广也。惟公材器之高。力量之雄。始因文学之功。颇溯道学之源。赖遇先觉。并信其归。考据极其博。辨论极其详。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7H 页
方且不自靳秘乐。与人诵之。其为希世取宠之资者。固未足论也。而宦业有裕。亦无必为之志。有为于心。则未尝抑志黾勉。少间做进退。已非一矣。盖不惧其难。而以斯文为自任。无迟回顾望之意。有奋决浩壮之气。始或疑其不然。而稍稍信之。有所质问。必以公为归。知习俗之鄙陋。意古道之可行者。公之力与有多焉。玆岂非讲学之效欤。假之以年。其所造为如何也。焰实猥卑。虽不得为道谊之交。久蒙不弃。接英眄。奉良晤。其自幸多矣。第缘官冗。未遂(一作酬)向𨓏之素。今其形容。不可得而见矣。恸惜之情。岂为生者为哉。玆因薄奠。聊叙微衷。
祭李咸阳文
呜呼。交游泮上。契好特深。薄宦睽违。廿载于今。未涯青眼之对。遽见素车之临。哭奠一觞。庶几来歆。
祭具龙潭文
呜呼。始交年义。晚契心照。顷岁停云。我歌且啸。才闻武城。牛刀试妙。卢勤奠馈。韩致薄少。有传婴痾。死不能料。尚阙相问。遽此惊叫。追思前夏。拜君之吊。丁宁期再。郁结其疗。忍令绵渍。冥路之要。言固不文。只以悰诏。
祭金同知文
昔我游洛。公尚总角。气槩轩轾。超乎等夷。十年同爨。去畦畛而心照顾。亦吾不敢挟长。公待我如父兄。公方骋乎通衢。我循分于南乡。及按节乎湖(缺)。吾又为其部下。把酒相欢。道旧谈怀。谓才离于草土。复睽违乎慈闱。宽郁抑于桑落。或聊娱以歌姬。逮竣事而还朝。乐晨夕于萱堂。何风邪之入骨。遽长松之摧折。期一周而来哭。阒无睹乎几筵。荐菲薄兮文不言。冀英灵之来格。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7L 页
祭李生员(悰胤)
呜呼。邻也戚也。情亲之密。师之友之。契义之笃。离而相思。见而相喜。今其不可复见。是以摧伤而不能已。一杯来诀。逝肯昭格。
祭亡弟(煜)
呜呼。君病三年。屡危溘然。兄弟相依。聊且扶持。携手远别。见固难必。顷见手简。犹喜无他。报至不意。其真其虚。泣诀凭棺。亦且不得。天意如何。迫人于艰。遥奠菲薄。庶几冥亮。
葬祭文
呜呼。始以讣来。君犹在家。今以窆告。君其入地。在此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8H 页
不见。谓阻山川。他日归家。谓君何归。思之至此。摧裂欲绝。精爽尚存。亮此于歆。
祭伯氏(爚)
呜呼。一气分形。生间一龄。孩提先后。因心则友。壮年出处。知几寒暑。兄曰汝弟。犹来无滞。逮此衰迟。曷堪离思。一壑亨困。实相适愿。謦咳相趁。每若初觐。孰意风邪。溘然促遐。噤莫摅臆。诀且不得。何辜于天。而酷斯偏。吊影孑孑。长号欲绝。文不尽之。灵应自知。
葬祭文
呜呼伯氏。今果不复起矣。堂西之床。如将见之。幽宅既成。遂将去而不可挽矣。平生仪容。不可得而更觌矣。呜呼哀哉。嫂氏两原。各占一所。今当合窆于一。而或患水土之浅薄。或窘枝麓之狭卸。别卜新阡。不知精灵之安于此否。一男一女。有室有家。是若为可忘者。庶息黄口。无乃犹累于冥路耶。有生之初。各有定分。灵其廓然于斯乎。呜呼哀哉。自我兄弟。既失怙恃。数年而妹死。又数年而弟死。自下沦死。以弟之虚弱。瞷兄之充完。谓当我死而兄收之。岂意兄之不淑。遽在吾先。蹇劣无状。无以自致。幽明之间。腼然相负。辞以告之。漠然无应。不知灵有知而然欤。卮酒薄具。此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8L 页
其长辞。
祭亡妹李室文
呜呼。人孰无兄弟。至壮同爨者。未有如吾兄弟也。我早丧配。我衣妹缝。我儿失母。妹己生同。终远兄弟。隔湖西东。孤露馀生。尚诿具尔。胡凶之报。自弟而始。赴且不得。哭尽继泣。亟遣薄奠。游魂是及。
祭亡室朴氏文
日月不居。期已适周。我之独老。悼念悠悠。疾患事障。莫躬奠羞。罄竭悬诚。菲薄是由。
祭郑牧使(渫)
惟公父母我邦。仪表吾人。实惭疏懒。绵渍未陈。始副衷私。既作哀词。积诚应感。歆我荐卮。
祭金主簿(复兴)
呜呼。子之寝疾逾年。见者固莫保其能生。相爱者犹以珍啬相规。其卒果有今日耶。老人病久且重。奄奄若不终日。好义爱礼如吾子者。遽先相弃。丧余之恸。不全为道。呜呼哀哉。始子之问字于忧庐也。其英材美质。非钝拙所加鞭策。适然受拜相长。益觉反多于我也。视志结交。为一乡之善士。虞庠推重。亦一国之善士。不幸困于场屋。未展云衢之步。存心爱物。聊取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9H 页
一命之班。亲旧之所属望者。亦不但已也。旅床无御。旅馈无主。买婢为情。非玩细娱。疾病祟之。以至大故。以子为坑堑中人。岂不惜哉。我死犹一日后子。我且解之。灵其知哉。
祭杨灵光(士衡)
呜呼。我之于世亦久矣。既无势利之荣。又乏馨香之臭。相知全交。在辈流亦无几人。况于末契乎。飒然孱居。惟子不弃。远则候问。近则抵枉。不醴之甘。而真意在焉。只以我之揣分守拙。虑其有方寸地也。我虽不敢当。离而相思。见而相喜。顷觏颜面。瘦生可惊。岂料遽此长辞。遂不可复见耶。老我为心。当如何哉。使于泉下。臭味相寻如在世。则吾死亦近矣。相期于冥漠之中。不亦幸矣乎。呜呼哀哉。庶几誎歆。
祭崔校理(尚重)
呜呼吾贤友。其果一病溘然。遂不起乎。不抚柩而哭。犹未敢必其为然。今问玄宅已定。思其不可复见。则吞声悲咽。又何以为心乎。岂料去秋升堂欢抃。乃是永诀之日乎。呜呼哀哉。公之旷度。不遗衰钝无取之人。为之命驾。岁一再为常。良晤款款。罄竭底蕴。感公之谊。爱其方寸久矣。其仕于朝。进退殊时。曾无喜愠。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9L 页
家庭孝友。得其分愿。荣色为养。异于今之孝者。顺诸父如严父。视诸甥犹己子。一家雍睦之风。特见于子之日矣。视志而交信。义久而愈笃。其待乡人。亦无涯异。愚下之氓。亦无怨者。故属纩之日。一市人为之流涕。是岂偶然为者哉。如公仁孝。享年而终养。是理之常。养未终而啬其寿。何其反于理耶。殆天之不佑善人欤。窃尝思之。人于有生之初。禀得气数。脩短一定而不可易者。天亦不柰何。至于吉凶殃庆。随其人之善恶。则天未尝不有意焉。公虽云亡。天锡尔类。一门双桂。及公之在世。若天之汲汲焉。以拟其后。谓天薄于公可乎。幽明之间。公宜曰我有子。其奉我母。大夫人亦宜曰我有孙。其能将我。则自他人视之。公若无憾矣。公之精灵。洋洋在上。想应感格。
祭崔佥知(纶)
呜呼。自君相识。年纪屡经。而为人之大槩。固知之久矣。丁酉避乱而还。君则辞旧庐于榛谷。我则不复营于玉山。景引辞马官而不赴。敬止自龙安而罢还。四老归宿于梯谷焉。适会安分守拙。同其志也。不与人争。同其志也。君质之美。爱好之钟也。以敬止之狷介。肯相就焉。况景引之泛爱乎。况我之素向者乎。䫉华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0H 页
之丹。重厚之常。宜其寿考。而溘然不起。馀老之惊呼恸哭。当如何哉。我死宜在先。而偶未至死。每闻诸孤哭声。而和而悲歌。实为君之徒也耳。抑思之。我是人所不爱者。坐招口吻。其困甚矣。君乎君乎。人所爱者祟之欤。咫尺相望。诚无不通。呜呼哀哉。
祭吴正字(廷吉)
惟灵。美质夙成。诗书是敦。晚年决科。病缠不骞。摧骄破吝。惟道之尊。乡之髦士。以子为观。讣音何遽。毕竟非谩。曾是良医。祸随医干。初非死病。命与病关。古固然矣。子所以安我病且死。拟子一言。以我挽子。天道宁论。代奠清酌。孙诚我般。其称吾名。如闻子叹。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碑文
  
天将刘都督(綎)碑文(并铭)
万历岁壬辰。倭奴入我。 帝命诸将征之。大军既至。示威箕城。遂缓兵开晓。令自引去。三都以次而复。贼既去。留屯海岸。屡请款附。乃用廷议。选留一人可镇服者完之。督府刘公。实膺是寄。久在岭南。为贼所畏服。至是移镇于此。饬汉军。无攘夺道路。无侵扰里居。且赈流民节调粮捐橐金。究 圣泽于万里之外。仁人之利博哉。 皇明威德。加于四海。为将者不以善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0L 页
战为功。此其所以不血刃奠我东邱。若大造无迹。谁得以形容之。邦人相率。而告于太守曰。吾人之无畏而忘警。安居而乐业者。伊谁之力。请镵顽。姑志其一二。太守可之。而与其费。遂撮其梗槩而为之文。铭曰。倭奴侵我。 帝命讨之。实纡轸念。申尔来斯。驱逐海徼。亦莫敢违。不可究武。乃 命旋师。留此虎臣。在山之威。固勇且智。仁焉是依。温其在邑。内外一视。居者安堵。流者缓死。以此司命。焉往不利。寇去谁力。寇来谁恃。 天子明圣。借我崇墉。公归勿亟。惟惠之终。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墓碣铭
  
赠参判洪公墓碣铭
洪。南阳望姓也。有讳殷悦。翼戴丽祖。官至大师。屡融显。自匡定公奎。又著勋阀。蝉联相继。益衍以昌。至讳陟。 赠参判。讳演。执义。讳休。承训郎。讳得宗。忠顺卫。公之四代也。妣海州郑氏。贞度公易之曾孙。而生员忭之女。以 正德戊辰二月甲戌生公。讳硕舫。字应龙。幼聪敏。始读书占句。人颇异之。年十七。持斩服。季父讳孝宗丧胤。取以为后。丙戌。丁内艰。擢癸卯科。乙巳。丁郑氏忧。制毕。由成均馆学谕。序升内叙。为典籍。奉常主簿。户曹正郎。汉城庶尹。司宰礼宾副正。司宰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1H 页
正。外叙为云峰,灵山县监。咸镜都事。兼春秋。原州牧使。居官莅职。自守不挠。一尝触忤。所至为梗。年才周甲。前途尚远。浩然而归。婆娑林下者。二十馀年矣。丁亥。以高年 恩典。授通政加。壬辰西 幸。公慨然拜疏陈慰。副以纸布物件。资孙宇庆。进献于 行在。上嘉之。特升嘉善加。甲午。公年八十七。疾革。犹以士之立扬。要以显亲为悦。金玉荣身。而无及于推 恩。死且有憾矣。以十二月十八日辛酉卒。既葬。子孙悯其情缘。比例周旋。乞 恩。上追记其勤。优许施行。乃 赠礼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成均馆事。 赠其考通政大夫户曹参议。其祖判事。公之才足为世用。而厄于名途。卒由是少酬其志。吁亦异矣。夫人李氏。忠义卫宗元之女。年十六归公。奉祭祀。供宾客。内外亲党。咸加优恤。务顺公意。辛卯。先公殁。享年七十九。八月庚申。葬于县西东山坤向之原。虚右畔。以窆公。乙未正月丁酉也。我鹏。实伯氏巨舫之生而子之者也。鼎又其弟而同鞠。恩爱均焉。鹏三男宇庆,衍庆,致庆。致庆后鼎。女长适生员崔尚谦。次适进士高循厚。次适忠义卫韩兴业。宇庆娶牧使李廷鸾之女。有子女皆幼。今将最迹立石。骚乱未暇谋其作者。孤以状姑托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1L 页
余次之。辱知有素。不敢辞。铭曰。
寿俯九帙。职参宰秩。人勒其名。天与其实。覃 恩漏泉。公题自必。文愧显刻。惟德是质。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墓志
  
赠参判李君墓志(并铭)
君讳大胤。字景述。我 太宗大王第二子孝宁大君讳补之五代孙也。亲且疏。迈迹自身。读书属文。中戊午司马。乙酉文科。由成均馆典籍。转司宪府监察。历礼刑曹佐郎,工曹佐郎,工曹正郎。质朴无缘饰意。不调者久。壬辰倭寇充斥域中。岭南先荡。按使金诚一招募残兵而饷乏。愤闷莫措。时湖人纳粟者。授职有差。公悯宗国之危迫。而己在朝列。拘于嫌介。窃以书通于岭幕。令取军粮百石去。曾不料其上 闻也。进阶通政。公甚不自安。陈疏请辞。有足感动上听者。监司不喜公者。托以不合程式。不果上。公以此常若负累。元帅权公知蓄积尚多。屡尝资籍。及其入为地官卿。乃以李某赡兵且累百石。而以文官耻受赏级为之 启禀。上曰。官其子孙。丙申偶感末疾而卒。其年九月九日也。距生岁六十七。其孤晔。在倚庐。帅就封其库。上其数。 命授某嘉善加。晔既免丧。上疏言粟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2H 页
乃父之粟也。臣不敢冒受重加。请 赐父职名。不蒙允许。仍其秩为同知中枢府事。 赠公礼曹参判同知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封其配朴氏为贞夫人。赠祖忠义卫浑为承政院左承旨。 赠曾祖春城副正聃孙为春城正。此岂出于猷为者哉。卒之十一月某日。葬于宅之东几许里艮坐坤向之原。实公之瑕邱也。妣沈氏。察访彦通之女。朴氏。府使应宗之女。嫡有一男即晔也。孽有某某。晔娶进士元虎彬女。生二女。长适崔葆。武科。次适高傅良。业文学。继室张备之女。生四男一女。惟馨弱冠。遂馨成童。皆锐志读书。馀皆幼。公之孤。以余知公最详。请述其梗槩。而书之石。辞不得。铭曰。
莫之致而富。莫之为而贵。非辞之可免。在我之可谓。光前启后。惟子之贻。公可轻论。视此铭诗。
郡守杨公墓志(并铭)
公讳士衡。字季平。系出带方。丽末有曰以时。集贤殿大提学。曰首生。集贤殿提学。屡传至讳子瞻。临陂县令。讳培。隐德不仕。讳公俊。户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讳洪。亦由文出。司仆寺副正。公之四代也。妣顺兴安氏。引仪克諴之女。 嘉靖丁未。生公。四岁而弃。诸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2L 页
督公鞠于膝下。不烦教诲。自能知读书。童年已有声称。甲子。副正公捐馆。斩焉哀忧。人看少连。己卯。中司马。戊子。擢贤科。其秋补济用监参奉。历军资奉事,直长。壬辰。罢还乡里。夏倭犯京城。馀贼分屠南邑。公入其官。多所料理。癸巳。从事于防御幕。适使病。指挥在公。未几还朝。尹议政受命南下。颁公参佐。适机应卒。颇相议合。稍稍称誉。甲午春。升秋官郎。寻移骑省。兼春秋馆记事官。秋问安刘总兵于南原。以本曹务剧。移京畿都事。既又由典籍。补南平县。居数月。以言者罢。丙申。兼宣传官。转夏曹正郎。时天兵绵绵。内外枵然。支拨无所。朝议必取办三道。宜得干望调度。公受湖南。悉力诱募。所得为米万有馀斛。金户曹褒 闻。既超升有 命。遽为贼荡。无一迹存者。犹乃责公。其事不终。戊戌秋。遂令了当其事。己亥春。授灵光郡守。才到任。又以前所授牒未尽句管。被拿问。郡人请以粟三百赎焉。盖操得其要。俄顷间。民爱之如此。卒且徐究释之。一日偶以微愆。督饷使要一款于郡舍。力疾命驾。既相见。病遂革不起。九月二十二日也。闻者莫不惊𠺜惜之。公美质夙成。温醇慈恕。得于天禀。见之可爱。尝从柳眉岩考业。先生亟称其恺悌。虽坦夷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3H 页
任率。无事矜持。亦未尝荡佚踰闲。虽接物和易。不为厓异。是非好恶。不失其正。时汝立方负重名。公声言斥其反覆。而及于其耳。有士友抱屈守常者。公每逢达官。必称道。欲其收录。所谓于人必有所济者。近岁以来。时望不归南士。以公才质。失其初程。由庶司取道。暂试郡县。若使若尼。劳多而谴随之。不使久于其职。天之玉成。似亦有意。而夺之又速。岂非命耶。公配朔宁崔氏。忠义卫颖之女也。先公几年殁。祔葬先垄。即其王考正言公讳彦粹之松楸也。将以某月日。同其茔而左右。男三时晋,时冕,时迈。女三适郑弘绪,曹应伏,申尚浚。公以我为风老。谬相推许。孤之托以此。其得辞。铭曰。
才非不试。志非不宣。兆而未究。又何不年。其犹不死。有此儿焉。岂曰非所。孟光同阡。
府尹李公墓志
公讳廷鸾。字文父。其先全义人也。丽祖南征。有以济师功。官大师。赐名棹者。遂闻世阀。至我 成庙朝。以文显者。讳昌寿。奉常佥正。讳效忠。兵曹佐郎。讳承孝。司谏院正言。公之三代也。正言娶弘文馆修撰金应璧之女。生公。 嘉靖己丑某月日也。戊辰。擢贤科。壬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3L 页
申。丁内忧。服阕。由校书馆正字。至博士。戊寅。授海美县监。庚辰。罢还。辛巳。拜典籍。台弹以疾善如雠。郑贼愬也。废置者六年。丁亥。察访良才驿。己丑。拜典籍。辛卯。除开城府都事。壬辰。罢还全州。时倭贼直犯京城。馀贼分钞南邑。府尹(权燧)病既卒。判官领兵而北。巡察使委公以城守。公先率家众入城。一府大小人莫能后者。贼众已入府境。知其有备。不敢近。事 闻行在。授宗簿寺佥正。癸巳。迁奉常副正。 大驾还京。升军资正。转军器正。兼备司郎厅。 特授水原府使。甲午。东宫抚军。次全州。采府之舆论上 闻。进秩通政。丙申。授公州牧使。旋罢还。丁酉。贼再举。南原失守。将及于全州。唐将府尹。已为弃城之计。公谋无所施。愤不自胜。单身走洛下道所以。朝廷以公为府尹兼召募使。未几而递。盖以州人为尹。事多难处也。因居闲数年而卒。庚子二月日也。公之才器力量。使当大事。似不足为者。性抗不随世俯仰。沈沦卑冗。不见试者久矣。卒遇盘错。利器自别。然事急则暂施。缓则复置。且如郑贼事觉。士大夫相推许者颇连累。尝少失贼意者。必 闻于上。而授之高官。公则直以曹操,蕫卓目之。其言果验。而不及于 宸聪。盖亦莫非命也。公配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4H 页
镇安李氏。尚衣院正仁贤之女。先公卒。葬于长波山。今就其兆同茔。有子二。遵吉,道吉。女二。适洪宇庆,闵汝俭。
佥正边君墓志
丙申十月二十三日丙戌。边仲干疾终于家。将葬。其孤属以志幽曰。先君子孝悌忠信。出于天性。行己接物。无所矫假。自少志学。馀事程文。从师取友。质疑辨惑。中年决意林泉。卜居于头流之桃滩。耕田读书。足以无求于世。噫。此实录也。吾无间然。且叙次世系事终殆。君讳士贞。系出长渊。曾祖交河县监讳昆。祖成均进士讳希哲。父成均生员讳灏。外王父别提郑玉坚也。生 嘉靖己丑三月二十日乙卯。少孤贫能自立。出入卢玉溪家。往来李一斋门。癸未。用荐授完山真殿直。适时事欲言者。因谢拜抗章。被 上叹赏。庚寅。复除 齐陵直。谢辞而还。壬辰。倭奴侵逼。人争入山。君别妻孥。出山招兵。众推君为将。李潜副之。所俘获甚多。人皆称冤。其 授佥正。亦郁公议也。病亟。戒子孙勿厚葬。盖其平生常有安厝之憾也。择兆于府治南冶里山艮坐坤向之原。以十一月二十九日辛酉。窆焉。配庆州金氏。生员点之女。谊其独子也。孙男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4L 页
三人。长尚益。次尚渐。次尚节。女二人皆幼。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行状
  
舍人丁公行状
先生讳熿。字季晦。号游轩。姓出昌原。远祖讳光纯。仕新罗为大相。七代祖讳衍邦。娶高丽门下侍中李凌干之女。因其业。始居南原。至曾祖讳旱雨。以孝友特异荐于 朝。授礼储仓副丞。祖讳晖。典牲署主簿。考讳世明。四山监役。孝友传家。三世行谊。具于慕斋金相国所撰监役公墓志中。监役娶掌肄院司议金寿亨之女。以 正德壬申二月十三日丙戌生公。始公放过蒙训。已踰就傅之年。 嘉靖甲申。监役卒于京第。从伯氏附柩南来。伯氏时以上舍生。力贫及礼。闷公失学。香火之暇。欲授之学。乡远无书。偶得宋史一帙。始与之读。日觉其领解。及期。已晓文义。自嗜不懈。伯氏以先府君遗恨在此。祥事之日。并用文告于几筵。服除。还京。犹从伯氏学。未成。伯氏登第。公益自力焉。志存远大。丙申秋。 中庙试诸生于庆会楼北苑。立促刻以论颂。唱拔四人。而公亦与焉。时年二十五矣。选补承文院正字。序迁著作。己亥。母夫人弃养。伯氏佐幕岭南。公独遭罔极。既括发。病遂作。水浆不入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5H 页
口。几绝者屡矣。伯氏奔临哭擗。且抚强而饮歠。及发引。亲旧咸言其未可就途。必欲留公调护。公曰。既无所逮及。又离吾兄。而犹望生全乎。匍匐随之。得达于垄侧。较得分痛之力。仅仅支缀。始克襄事。逮期将周。伯氏毁瘠已甚。才经祥练。遂卧不救。公之哀痛。为如何哉。殡于庐侧。制麻而哭之。大事自致之馀。不诿以无财。数百年邱木。可作棺材者亦多。而麻缠桐扶。亲走大山。必得已美者用之。筑以油灰。砻石封墓。无所不尽其诚。辛丑春。制毕蒙叙。仍居墓侧。至冬。陪寡嫂。返主于京。同爨如旧。俸禄入于嫂氏。出入禀命焉。人益推服。由著作。至博士。壬寅。升承文院校检。拜礼曹佐郎。 经席有以公之孝弟 闻者。特加嘉奖焉。癸卯夏。为成均馆典籍。甲辰。拜司谏院正言。升礼曹正郎。拜司宪府持平。遇事论难。上劄直言。屡受 宠允。乙巳。复兵曹正郎。又拜司宪府持平。兼春秋馆记注官。 中庙新陟。 明圣时潜遘疾。自 内拘忌。欲辍魂殿香火。大臣迎合。公独进言曰。自 上圣学高明。岂不知谬戾之甚。而且顺 慈旨。其于修齐。何如。 仁庙但为之改容。一日正言李煇。来见正郎李中悦。时 明庙患疫甚苦。中悦曰。 主上无嗣。臣民仰戴。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5L 页
只此一身。今闻此言。怀抱甚恶。煇答曰。厥终之事。何以知之。而汝为如此论也。中悦曰。是何言也。更有他处可仰乎。煇作色而去。后中悦来见公曰。李煇误入矣。所言不正。公曰。父死子继。兄亡弟及。古今通谊。且有嫡统一人。更有何议。中悦曰。煇往往言国事有验。此必与知 内旨者。相交也。公曰。不善之人。更不可交也。 中庙陵殿。仍袭 禧陵之号。两司请改以为卑不援尊。万古之常道。往者 献陵不别建陵号时。援引唐太宗昭陵故事为据。今考文献通考。则太宗预造山陵于九峻山之上。文德之葬虽先。而实太宗之寿陵。名陵以昭。亦非为后妃也。以此为授。既失之误矣。今更因循苟简。其失益远。请速断之以礼。屡启得 允。公实力主其议也。 中庙既葬卒哭。而 上之执丧逾制。日就难全。群臣庭立泣请屡。 上意犹坚。有议特推入外舅。反覆悲诉 上下之情。以冀动万一者。两司首员参听而来。公奋然独建曰。所议苟且无谓。夫君。父也。臣。子也。阻之内外。只凭宦寺。仅闻君父之候。此叔季之事。危难之机也。一二大臣。谁阻乎其入。而必借乎彼哉。亦有宗室耆旧。其视外舅。孰亲孰疏。我邦不亲内宗。而重外家。上下之偏失。今为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6H 页
国家莫大之虞。而犹循其失于正始之日。可乎。僚中有喜之者劝首员归告政府。而议实发于政府。自是其见。曾不虞媒谗基祸。职竞由之。其尚悔哉。公请入药房。参视剂药。有阻以不可者。公曰。许世子止。不尝药。圣人以弑书之。君父之疾。委之医官。可乎。四转为兵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 仁庙以七月升遐。八月卜因山。攒道未乾。少有不死君父之心者。宜有所不忍遽也。而罔敢以为言者。公独挺然抗疏以为送终大事也。自天子至于士。丧制一定而不可易。虽未必引之于冬月也。十月天气。温凉适中。事力舒而情文备。何汲汲于犯礼之失。而冒不怀之嫌乎。不报。尹洁继入文字。而且曰。 殿下之臣。惟丁熿一人而已。卒皆归于无面之不托。盖祸心方稔。无所顾忌。至于此也。拜议政府检详。俄升舍人。兼春秋编修官。 明庙幼冲。不亲万机。乘机俑祸。以快其衔者。攘臂而堵立。虽公心迹昭然。冰炭之势。自不相容。丙午。罢归南原。丁未九月。副提学郑彦悫。与宣传官李橹同谋。上良才驿壁书。大奸李芑,郑顺朋等。因以网打一时名流。圭庵宋麟寿,李若冰,柳希春,金鸾祥,权拨等。连名贬窜。公亦在其中。噫。小人之祸。何代无之。汉之党锢。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6L 页
唐之白马。宋之洛蜀。皆足以亡人之国而有馀。未有彦悫之自为自告。使清流之辈。一网打尽。极巧且惨也。初配昆阳。戊申。移置巨济。其始也。自分必死。操心俟命。不丧所履。屡阅星霜。泰然安之。除文字外。无所用心。旁取子史传记之文。勤苦读之。在谪十四年。犹有惓惓爱君忧国之诚。显于容形于体。尝草疏极陈时弊。将欲上达。则适曹南溟往见而力止之。不果上。著壮行通考负暄录。各十馀卷。汇分类辑。皆切于观览。既乃思其枉费精力。不若潜心圣贤之学。盖将用力于文字之外。而深有所自得。积年瘴海。处犹怡然。爱君忧国之心。愈久愈切。不幸庚申七月初六日庚子。以疾卒于谪中。享年四十九矣。遐迩惊𠺜。士友号踊。其年十月。返葬于南原府北元堂山先兆之下。后三十三年壬辰。孤至遭后丧。择别地。以公兆次水土浅薄。迁于先兆之后而同室焉。坐寅向申之原也。公生质甚美。天资暗合。其于学问。未尝苦心潜研。而孝悌忠信。坦然由之。其得家庭者。亦多矣。南原虽曰桑乡。无先人旧宅。其在忧庐。欲营屋。为丧毕安主之所。公自以意。布置间架。为同堂异室之制。伯氏喜与之合。伯氏讳焕。方严正直。抱负需时。朝廷惜其未及于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7H 页
用。属望在公。公能益自树立。不陨厥声。授之机要。据经论思。常自言吾之立朝言论文字。皆自春秋发之。与宋圭庵先生。久同台宪。动相契合。不为激讦。而亦未尝依违。朝廷倚以为重。尹任尝为秋官长。公与同僚论之。公适在告。不待完隼(一作集)而停 启。圭庵仕罢。即访公曰。今日停 启。终未免为 上计也。公曰。 主上。一国臣民所共仰戴。何为出此言也。圭庵惭谢不已。及狱祸方严。尹元衡欲脱公于祸纲。令所厚名士尹春年。力劝公见己。其人以尹生员称号。昏夜潜来。反覆以祸福为言。公应且憎而送之。终不往见。束装待谴。元衡虽不敢营救。而犹未释然忘公。其在谪中。亦托私人之往来岛中者。以觇公意。又有一人道其问讯。请奉一字归报相公。且前且逼。移时不去。公以死自誓曰。我朝夕待命。岂敢相累。其人遽起。其前后终始。不肯自玷如此。公娶 恭靖大王四世孙兴城副守亿年之女。生一男。曰至。承荫屡佩铜符。清慎勤干。皆有声绩。娶星州牧使赵公参之子仁同县监庭筠之女。生三女二男。长女适公州牧使权大德之子佥正伯时。丁酉。避贼不于山而水。贼到投水而死。其重于自洁如是。次适 御容殿参奉孝子林芸之子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7L 页
成均生员承厚。早寡无后。男长宣务郎斗俊。先娶忠义卫金泗之女。生一女适姜恂。后娶忠义卫李庆胤之女。生一男。曰瑨幼。次男斗杰早夭。噫。公之家庭孝弟言论。离骚节操。在当时誉闻彰著。灼灼如是。而公殁数十年。未及乎揄扬。而世且乱矣。将惧遂泯而无闻。孤至。谋于焰。而述其梗槩。必求信笔而书之石云。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传
  
元节妇传
节妇元氏。儒士朴以恒之妻也。朴常从闻人游。坐辄敛膝。谈古讲义。乃其雅素也。然拙于身谋。体无完衣。盖其内氏之贤。则辈流中有未及知者焉。 万历壬辰。倭寇长驱充斥。内外世族良家。被其掳逼者何限。而其固志抗节。守死不污。六七年间。著称于闻见者。盖仅有之矣。丁酉秋。贼陷南原。纵兵四出。搜剔山谷。朴生携家入白云山。元氏知将不免。念释在死。谋诸所天曰。与其团聚并祸。莫若别寰以徼幸子之偷生也。妾之自处。已素定矣。乃父背男。母掖女。自匿于颠木下丛竹间。卒小儿惊叫。贼趋之。欲以归。威暴万状。元氏病弱馁乏。犹能自力提儿挽。骂贼速杀。贼搂且不得。遂一挥歼母及二女。从行赤脚与同窜获免者。
晚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8H 页
出语其故颇详。闻者莫不耸听。先是朴生语及松都节妇骂贼死。设遇此子污而解我则为之乎。曰是何言耶。只义不可受污。死则同死。何暇称停轻重于其间乎。至是其贞操义烈。不但如前日所言而已。既又徵其行。则大抵待人以诚。孝友于家。养继母。初待之甚薄。卒能底豫。夫之兄乏使井臼。以己婢与之。舅氏极称其温惠。朝不谋夕。而预储祭需。祀事不愆。有尝德夫君者。瞰其亡。馈长腰五斗。瓶粟方倾。而固辞不受。斯其贤矣乎。其他检押足人听闻者亦多。盖元氏三世游上庠。虑或有儒家馀韵之及。而朴君谈古讲义之效。未必无于闺阃之内也。玆表而书之。使处夫三纲者。又当知所以率人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