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塘集神道碑铭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x 页
松塘集神道碑铭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436H 页
有明朝鲜国输忠贡诚翼谟修纪光国推忠奋义协策平难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杞城府院君 赠谥忠穆俞公神道碑铭(并序)[郑斗卿]
国家 宗系。受诬二百年。至 宣庙朝。有贤臣曰俞忠穆公。泣帝庭。得会典以归。自此 宗系遂正。壬辰乱。陪庙社世子。跋涉险阻。激厉将士。补成中兴。其他事业内行。有出古人者。斗卿雅闻此言。后公卒四十七年。公孙杞平君请铭于斗卿。固辞不获。遂按其家状。参以所闻。公讳泓。字止叔。号松塘。杞溪人。高丽时远祖讳汝谐。直言忤贼臣崔忠献谪死。故其后世有名。曾祖讳起昌。佥知中枢府事 赠兵曹判书。祖讳汝霖。礼曹判书 赠左赞成。考讳绾。成均生员 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宜宁南氏。秋江先生孝温之孙。 赠司仆寺正忠世之女也。公生十一岁。议政公卒。儿时有至性。尝得樱桃一颗。不独食。分诸兄弟。见者知友爱出天。及长力学。二十六中司马。三十登第。其年即嘉靖癸丑。补承文正字。荐入翰注。历典籍知制 教修撰。以将略特除庆尚右评事。南方新经倭乱。故复入拜修撰,正言,持平,兵吏曹佐郎,京畿都事,校理,检详舍人,掌令,执义,应教。皆以举职名。在台阁时。上疏犯忌讳。左迁司仆寺正。栗谷李公少好禅学。公为考官。冠其文。多士或病其初学。公曰。先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436L 页
儒亦有晚逃佛老者何害。议遂定。识者甚韪。乙丑 文定升遐。以山陵都厅升通政。拜承旨。为养乞郡。拜春川府使。一境大治。 上闻赐表里以褒。替还。邑人思其德。立遗爱碑。癸酉。升嘉善。壬午。升资宪。内历户刑曹参判。汉城府右尹,判尹。礼工曹判书。知义禁府事。外历会宁府使。开城留守。忠清,全罗,庆尚,咸镜,平安五道观察使。皆有声绩。丁亥。除谢 恩使赴京。时 国家请辨 宗系已久。昭雪有 命。会典未降。 上命公力请。公至即呈文礼部。尚书沈鲤解以未经 御览。公跪请曰。小邦先系被诬二百年于今。陪臣来时。寡君命臣曰。祖宗被辱未雪。其责在予。予不能寝食。闻 皇朝将成会典。若得见此书。死不恨矣。陪臣若不得以归。其蔑以复矣。愿请死。遂泣下如雨。叩头出血。尚书动容嗟叹。即请顺付。天子嘉之。降敕曰。陪臣至诚恳请。故径赐 敕下。天下皆称朝鲜蒙异数。公亦以此名闻中国。至山海关。主事马维铭作诗以贺。戊子复命。 上大悦。即日引见曰。卿血诚。竟得完书。使三韩伦纪复正。萧曹卫霍功不足与比。 特命官其长子。锡赉甚夥。 上和马诗。又命朝臣属和。仍 下教曰。谢 恩使俞泓。间关万里。殚尽一心。手奉纶音。亲擎宝典。变禽兽域为礼义邦。是吾东再造。箕畴复叙之日。于是命超崇禄。拜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知 经筵事。己丑。郑汝立谋反觉治正。公判府入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437H 页
参。先是戚里女毒弑其父。国人皆愤。惮连姻柄臣家。莫敢成狱将释。公献议请诛。遂正其罪。莫不快之。亦有侧视者。及参鞫逆。事多连逮。公 经席力救。引楚狱为戒。以此多平反。公嫉大憝甚己仇。不避权戚。于治狱极矜恤。闻者愈益服。庚寅策勋。辨 宗系居一等。讨逆居二等。 赐 输忠贡诚翼谟修纪光国推忠奋义协策平难功臣号。拜辅国崇禄大夫。杞城府院君。行吏曹判书。辛卯。替吏曹。壬辰。倭贼大举入寇。中外汹汹。 上将西狩。自内贸白金绳鞋诸物。都下益骚动殆空。公以为人君当危难。镇静是务。不可先臣民摇动。遂上书极谏其失。请死 社稷。 上召见慰谕曰。予当用卿言。既而忠州败书至。 上遂西幸。公弃家。匹马扈 驾。至平壤。 上欲内附。公上书谏。俄拜右议政。 上幸义州。命公扈 中殿避贼岭北。又命赴行在。 中殿路闻贼逼。欲避山中。扈从臣稍稍亡去。公欲请启行。中贵人不通。公直入帐前。厉声陈大义。 中殿亦悟曰。惟大臣遂行达行在。贼势甚炽。 上付 庙社主世子责恢复。将渡辽。时光海为世子。朝臣当分属。公念奉 庙社。激厉纠合。庶可恢复。若渡辽。则不过一从臣。人臣大节。在彼不在此。请留效死。 上许之。光海住江界。公以其僻远。且边北夷。非号令诸道地。遂踰广城岭。将路岭东。北扼要害。召诸将控引南北。闻铁岭失守。复路关西。间道行山谷中。群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437L 页
议以难奉护。欲权埋 庙社主。公力争不可。无已请共埋。其议遂寝。至伊川。传檄诸道。厉以讨贼大义。时 大驾在一隅。贼遍四方。四方不知朝廷所在。或传国已亡。无可为者。及见移书。莫不感泣。诸道义兵。皆来禀命。自是朝廷命令始通矣。公以江华险阻。木道可通号令。欲进驻。与两湖掎角复京城。一日三上书。上下然其计。畏贼逼不敢近。公知计不行。请自往督战。公时年七十。其为国不顾身。老益笃如此。光海拜公都体察使。总督诸将。台臣以老启替。贼退。 上命公先入保釐。吊问劳来。施措甚有可观者。为不悦者所论。 上还都。 中殿在海州。公以右相扈卫。甲午拜左相。又为不悦者所论。公忠厚宽大。接物以和。然当大事。若所当勇。不有势权。不择利害。挺身独当。辞气凛然。有贲育不可夺者。人虽叹服。亦有甚嫉。是以。所如寡合。或被弹劾云。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海州寓舍。春秋七十一。军民士庶。皆号哭。明年二月。归葬于高阳先茔。壬子。改葬于广州黔丹山。公为人磊落俊伟。自幼咸期公辅。尝从友生饮夜步归。醉卧市街中。夜半酒醒。见一人在侧。惊问曰。若何为者。对曰。我住此者。公贵人。欲待酒醒陪还。公为谢。与偕至家将重报。入门顾即不见。殆非人。公颇心负。后果然。天性至孝。母夫人尝病。时公新经大病未复。扶杖侍疾。夜不解带。焚香祝天。尝粪验疾。及丧。哀毁几灭性。自以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438H 页
幼不服考丧。每忌食素既其月。满二十七月。祠宇在宗子。遂设考妣虚位。出入必告。朔望必奠竟卒。真所谓终身慕者。公家居诚明坊。以公至行。一坊人将呈礼部。公力止之。视诸侄己出。虽疏远名族戚。视亲昆弟。其立朝。排奸佞。直言不讳为务。 明庙朝有内旨屡下政厅。上书谏曰。斜封墨敕。岂不大累 圣朝。李梁方用事。谄者甚众。权信尤甚。公与人语。骂信秋蝇。梁闻衔将中公。会梁败。在春川。有献白雉。请闻于朝者。公却不受曰。而以此为瑞耶。 宣庙尝欲婚倖臣姓李者。公谏曰。 殿下欲婚者。以异 宗系。其同姓则一也。娶同姓。何异夷狄。上遂止。在海州。陈时弊十馀条。言甚切直。至斥宫禁间女谒贿赂。皆人所不敢者。性喜读书。无书不读。公退手不释卷。至忘食。为文章。富赡豪放。操纸笔立就。公再娶。前夫人广州李氏。校理遵仁之女。后夫人江陵金氏。 社稷署令光烈之女。皆以妇德闻。有四男二女。长男曰大述沃川郡守。次曰大建大司谏。次曰大进工曹参议。次曰大逸嘉义大夫同知敦宁府事。 赠左赞成。女长适寺正金琢。次适承旨金集。大述,大建,大进与石城夫人。皆前夫人出也。侧室子曰大造典牲主簿。女为佥正刘凤瑞妻。大述有四男一女。男曰宪曾,志曾,懿曾,懋曾。懋曾县监。女适李汉。大建有一男一女。男曰缵曾正郎。女适张云翰。大进有一男一女。男曰哲曾。女适县监郑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438L 页
基冈。大逸有三男一女。男曰伯曾即杞平。信曾,任曾。皆夭。女适正郎申洬。金琢有二男三女。男曰自兼,自点。女长适牧使申景植。次适赵裕远。次适监司宋英望。自点与伯曾。癸亥靖 社勋。自点封洛兴府院君。方为左议政。伯曾封杞平君。历副提学,大司宪,吏曹参判。公内外曾玄甚多。不能尽记。方显者。于宗则杞平。于外则洛兴。公德量气槩雄一世。出身所树立。亦甚伟然。视公器不止此。晚居台鼎。又为谗谀者所排。不得大展。奇自献,李尔瞻等。尝侧目公。及监修 宣庙实录。录公事多诬。然世自有公论。知嫉公者为人。则亦可以知公为人矣。铭曰。
俞世簪绂。杞溪是出。其在高丽。有臣遗直。诋呵权奸。死于斥逐。正气有自。公实后孙。公之在家。事亲孝闻。及出事君。一本于孝。在夷在险。以死自效。 国系被诬。年纪已遥。历二百载。 宣庙之朝。 上不寝食。会典以俟。嗟我大夫。孰雪我耻。公泣 帝庭。感动礼部。为请顺付。 天子乃许。 帝曰径赐。咨尔陪臣。复命 上悦。光国册勋。逮于壬辰。 上狩西关。公弃厥家。从 上龙湾。 上将渡辽。公后其从。岂不恋 君。 庙社为重。陪我 庙社。间关道路。慷慨力争。不埋 木主。驰檄诸道。激我义旅。我闻而兴。贼闻而崩。声势大振。遂逐强寇。佐成中兴。功孰公右。公之笑语。阳和可掬。及当大事。屹然乔岳。公
松塘集神道碑铭 第 439H 页
实有德。有断有猷。求之古人。亦寡厥俦。志不大展。谗佞之由。在公何害。自古以然。公有贤孙。岂无报焉。世溷白黑。孰辨虚实。古徵于史。今无其笔。我作此铭。神明是质。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郎知制 教郑斗卿。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