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自动笺注)
梅軒先生文集附錄
 師友寄贈
  
琴士任溪齋[退溪先生]
日星明訓前書
對此嚴師自有餘。
逐臭海濱異事
歎君辛苦築隣廬。
時士仕(一作任)築室寒栖南溪上。
琴士任
公元1556年
寒谷冰霜致客來。
一尊今日君開。
不妨眞率頻相款。
更約明年趁早
(丙辰十一月
司馬會在溪堂。)
琴士任韻[月川趙穆]
栢樹陰綠水臨。
相逢呼酒去年心。
詩來起我春村興。
此事聊將歲歲尋。
士任初自鳳城臨。
溪上居最苦心
晩歲家溫朋酒樂。
且將前訓卷中尋。
琴士任韻[春塘吳守盈]
少年流落梅枝
想得淸香著淬衣。
一別多年湖海隔。
至今魂夢依稀
琴士任
衡門雖設晝常關。
但取前題盡日刪。
黃菊待霜和露臥。
綠苔雨上階斑。
東峯對戶君多月。
南嶺當樓我有山。
世事紛紛不管
從今
十畝閒閒
紅桃
梅軒琴士任
[日休琴應夾]
浥露迎暉紅滿枝。
爭姸鬪媚百花時。
如何溪上梅樹
玉色冰姿雪裏披。
與金惇敍遊山院。
奉呈琴士任
鹵莽年來失舊聞。
多慚愚我索離羣
逢君尙記前遊事。
春入庭梅滿樹芬。
龍壽寺。
琴士任韻。
[惺齋琴蘭秀]
佛宇深深古澗傍。
羣公聯袂折陪行。
添沽斗酒何辭醉。
全廢床書久欠商。
義理戰勝子夏
病痾吟苦瘦東陽
多君筆灑珠璣璨。
按劔休敎抵夜光
(月川日錄云士筆翰翩翩
一座稱賞
聞遠詩有珠璣之語。)
次呈琴梅軒[雪月金富倫]
兔走烏飛不留
紅顔坐見白渾頭。
寒燈耿耿三更夜。
落葉蕭蕭九月秋。
淸韻向來塵外詠。
煩襟依舊世間愁。
方知事過都成夢。
莫把竆通較孰優。
四美亭。
琴士任
[月川]
墻隅十挺樹陰淸。
四美亭中四老情。
存歿悲歡感慨
酒盈樽處恨兼盈。
梅軒先生文集附錄
 [家狀]
  
家狀[琴是養]
公元1521年
府君諱輔字士任號栢堂
又號梅軒
琴氏之籍鳳城者。
始顯於麗氏之朝。
翰林學士諱儀
門下侍郞平章事致仕謚英烈
其後簪組不絶
高祖諱用和
備巡衛領中郞將
延安宋氏大司成光彦女。
曾祖諱淮恩津縣監。
南原梁氏平州事䆃女。
祖諱啓軍威縣監。
月城李氏大司憲繩直生員時敏女。
考諱元壽司䆃寺僉正。
優老恩陞僉知中樞府事。
安東金氏
掌令永銖女。
正德十六年辛巳四月某日
府君村里第。
幼而英秀凡兒
年甫七歲
不事程督之嚴。
自知讀書寫字
叔父郡守公嘗以授之曰可拜受之。
府君只止兒啼之物。
筆硯紙墨賜則當拜而受之矣。
公奇之。
遂賞文房諸具。
府君拜受之。
文藝筆格
日就長進
名譽已靄菀於弱冠之前矣。
及長受業退陶李先生之門。
潛心誦讀
反覆問辨
先生曰加之以歲月之功。
其進未易量也。
嘉靖丙午
司馬遊太學五年
淸直自守
不爲
公元1556年
時論撓奪。
時經黨禍
羣贒竄逐
府君決意歸鄕
不復應擧科第不過儒者之餘事耳。
與其汩沒名利
日趨汚下
曷若向上志業人樣子
正公喜曰從汝所好可也
丙辰夏
築室寒栖菴之南溪上。
先生贈詩日星明訓前書
對此嚴師自有餘。
逐臭海濱異事
歎君辛苦築鄰廬。
自是日常陪侍
凡於先生日用云爲之間。
默識心會焉。
每日朱子三兩紙。
以爲四書夾助之工。
先生曰此意甚好。
但日事課程
沉潛涵濡底意。
而有急迫求之之病。
府君服膺師訓
隨問箚記
有四質疑心近講義
逐月省覲親庭
定省之暇。
與兄松溪公講論師門所受者而孜孜不已焉。
晩歲居址溪水所齧破。
移居于溫溪松內村。
溪堂且數里而近。
時常往來
面受旨訣。
退與同諸友
講磨道義
聞見日益博。
造詣日益深。
月川趙公次府君詩曰士任初自鳳城臨。
溪上居最苦心
晩歲家溫朋酒樂。
且將前訓卷中尋。
府君筆法亦臻妙。
與李梅巖叔樑吳春塘守盈幷稱三筆
先生嘗曰諸筆俱佳。
而某之心畫尤佳。
書字小藝
可見此人無少邪曲意思
命書先考成公碣文
先生易簀
墓碑陶山神版之書。
亦皆見推於府君
淸潭得請河東君碣曰不得琴梅軒書。
吾爲不孝
司李公淸在海營。
府君墨蹟首陽館。
使西北之士模法焉。
府君天性孝友
制行修潔
事親從兄
愛敬俱至。
及其居喪
泣血終制
一遵公家禮。
忌辰終日愀然不樂
必致如在之誠。
叔父郡守公歿。
諸孤皆幼。
府君經紀喪葬
情禮無愆
草述行略
請碣銘于先生書而刻之墓。
宗族極其友睦
敎子姪必以恭謹
常曰七情之中。
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簡。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此吾書紳三字符。
先生手書敬齋箴。
王魯圖樣以贈之。
府君作簇子揭于壁上
朝夕莊誦曰嚴師便在此。
府君又書四勿箴。
視聽言動之間。
審察力行之。
邑宰郭趪以府君博學篤行
薦剡
府君抵書止之曰自少離親從師數十
公元1571年
餘年。
未有成名
違孝於親。
負學於師。
方竊拊躳懔惕之不暇
豈敢盜名叨爵之計哉。
設有所可取
固人自爲其所當爲耳。
非爲仕而爲學者也。
月川日休諸公聞曰吾輩得無爲公所慙乎。
公之言大可干名人所深警畏者也。
世亦以爲有僉正公恥仕之家風焉。
(僉正公少時有爲公欲通仕路於權要者。
公辭曰無躳行之實而苟且干進
吾所甚恥。
)先生嘗慕禹祭酒易學東來之功。
設院鼇潭之上。
府君出財董役
講道肄業之所。
鄕校重修也。
先生撰定約條。
陶山之刱院也。
終始監董
不避風雨
致力於斯如此
辛未春
龜城未還家。
失火
書室所藏先生手筆箴銘簡札府君手書諸冊。
蕩然灰燼
四書質疑先生書贈敬齋一圖僅免。
府君曰吾筆無足惜也。
先師寶墨
一失何可再得。
痛哭
感吟曰盥薇對筆德容臨。
十襲珍藏拱璧心。
底事鬱攸戲劇
樑摧哀臆轉增深。
先生旣歿
學者有專尙問學之弊。
府君日休公書曰尊德性問學
不可偏廢
近日吾輩閒論。
未免爲口耳之習。
而以開末學之弊。
大要居敬以立其本。
竆理以致其知。
反躳以踐其實
此乃吾學之宗旨
日休公曰吾亦爲後生憂之。
公之言誠是也。
府君嘗自著陳情賦。
以寓平生之志。
其曰函丈門下仁眷。
諄諄誨䆃。
針砭不倦
愛澈微軀
所難忘。
顚沛不渝
一心無疆
何知樑木之遽摧。
謦欬累月
此道之難明。
啜泣兮何及。
宣聖至言
有德報以德恩。
佩服勿失
期無負於聖門
府君師門
蓋有天地罔極之恩
至如衡門澗谷之歎。
實以吾道之難明。
慨然而發者也。
手書陶山一帙
閣在丌上曰時一諷讀
怳若親陪杖屨天淵隴雲之間矣。
喜山水。
先生淸凉之遊。
陪從之。
列侍言志
詩韻鏗鏘
先生所謂同遊英英
曾到亦濟濟
那無唱與酬。
前贒固有例者也。
每遇良辰美景
淸流秀石
乘興孤往
與同志酣詠。
蕭然有出塵之想。
至若淸吟水石
春秋之所常遊也。
邀速同門諸友
終日盤桓曰我先師杖屨餘馥。
留溪石上
到此自能洗滌
公元1584年
襟。
豈直爲愛景耽興而止哉。
梅巖曰君可謂見堯於羹墻者也。
詩札惺齋公
要分孤山西一半
營築雲亭
棲息之所。
而連掣世故
有詩成屋未就之歎矣。
萬曆十二年甲申三月七日
以疾終於家。
享年六十四。
其年九月二十日
葬于禮安治龍頭山東大興堂卯向之原。
宜人眞城李氏
先生宗姪將仕郞寅之女。
府君墓。
無子以姪子胤古爲嗣
中訓大夫守軍監正
孫男六。
是文奉事,是武護軍是正進士,是養,是律出后,是呂。
女二。
士人金光溥,生員柳亨立。
曾玄以下不盡錄。
於虖
府君德性謹厚
容貌端嚴
古所稱質君子也。
蚤歲絶意名途。
必以退陶夫子爲歸。
學者躳行實踐之事也。
所講者心性道義之言也。
卜林泉。
構數間精舍溫溪之上。
藏修養息之所。
而日與門反覆講討
未嘗不以興起奬進己任
雖在羣居波盪之中。
斂袵端坐
終日矻矻
子姪之傍侍者
慮其氣損而請止
則曰我自樂此
日以求益。
何損之有。
勉勉循循
進修之功。
而彌篤。
是以跡雖隱而名益重。
道雖晦而操益堅。
此皆傳受師門講道之力。
而非篤信好學
確乎自守者。
如是乎。
所著有四質疑,心近講義嘉善彙編四禮正變四禮記問詩文若干卷。
藏于家。
灰燼之餘。
仍且蕩失兵燹之中。
而其或遺落人家者。
泰山毫芒耳。
子孫痛恨曷其有極
將懼夫遺言懿行愈久而愈泯。
掇拾先君子記述
成家狀一件。
文詞拙陋
不足秉筆採擇焉。
孫男是養謹書。
梅軒先生文集附錄
 [行狀]
  
行狀[許傳]
公元1521年
先生諱輔字士任號梅軒
又號栢堂
琴氏高麗門平章事翰林學士致仕英烈公諱儀。
始籍奉化
世爲奉化人
簪組相承
曾祖諱淮。
恩津縣監。
祖諱啓軍威縣監。
考諱元壽司䆃寺僉正。
推恩優老僉樞
妣淑夫人安東金氏
掌令永銖之女也。
正德辛巳四月某日
先生生于奉化村之第。
七歲
能知讀書寫字
不煩嚴督。
叔父郡守公嘗授曰可拜受之。
先生曰此只止兒啼之物。
筆硯
公元1546年
墨之賜則拜受之。
郡守公奇之。
卽以文房諸具賜之。
以資課習
文翰日就
未冠聲譽已藹菀。
嘉靖丙午
別試司馬
仁廟昇遐
奸黨構禍
決意歸鄕
不復應擧
專意性理之學。
請業退溪李先生
以爲往來問辨
不若日夕親炙
築室寒栖菴之南溪上。
退溪贈詩日星明訓前書
對此嚴師自有餘。
逐臭海濱異事
歎君辛苦築鄰廬。
自是常侍丈席
凡於日用云爲
默識心會
篤信師說
每日朱子書。
四書夾助之工。
講論不怠
晩年水齧其所居。
移卜於溫溪內。
溪堂數里而近。
與同諸友
刮劘偲切。
造詣益深。
退溪旣歿
學者有專尙問學之弊。
先生曰尊德性問學
不可偏廢
近日吾輩不免爲口耳之習。
大要居敬以立其本。
竆理以致其知。
反躳以踐其實
此吾學之宗旨也。
先生書法入妙
李梅巖吳春塘幷稱溪門三筆
先生爲首
故退命書成公碑文
退溪易簀墓碑陶山神版皆書之。
淸潭得請書其考河東君碣曰不得琴梅軒書。
公元1568年
吾爲不孝
先生天性孝友
父母昆弟之間。
融融怡怡
愛敬備至
戊辰己巳
荐遭內外艱。
泣血終制
一遵公家禮。
宗族無間親疎
子姪恭勤
嘗曰七情之中。
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書紳三字符。
退溪手書敬齋箴圖贈之。
先生朝夕莊誦曰嚴師便在此。
自書四勿箴。
視聽言動之間。
審察力行之。
性愛山水
約同諸子
陪從退溪淸凉之遊。
唱酬言志
又好孤山之勝。
詩琴惺惺(一作齋)。
分山半。
營築雲亭棲息
而詩成屋未就矣。
邑宰郭趪以先生博篤行
鄕議將薦之於朝。
先生固止之。
退溪嘗慕禹祭酒易學東來之功。
設院鼇潭之上。
先生出財董役
講道肄業之所。
鄕校重修也。
退溪撰定約條。
陶山之刱院也。
終始監董
不廢風雨
致力於斯如此
萬曆甲申三月七日卒。
享年六十有四
其年九月二十日
葬禮龍頭山東大興堂負酉之原。
配眞城李氏
退溪伯兄勵節校尉之子
公元1533年
將仕郞寅之女也。
癸巳五月二十九日歿。
祔墓右。
無育以弟贈工曹參議𨏈子胤爲嗣
軍資監正
孫男六人
是文奉事,是武護軍是正進士,是養以崇禎節義持平旌閭,是律出系,是呂。
女壻二人
金光溥,柳亨生員
先生德性純厚
容貌端嚴
羣居波蕩之中。
斂袵危坐
不見怠慢之色。
不廢書曰非此非僻之心易生。
所著有四質疑,心近講義嘉善彙編四禮正變四禮記問諸書
家火兵燹之餘。
蕩然無存
質疑雜著詩文若干卷藏巾衍
十世孫佑烈從余遊屢年
請狀德之
不可辭。
因其家狀敍次之。
崇政大夫行吏判書兼判義禁府事,知經筵春秋館事同知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文館提學經筵日講官
孔巖許傳謹狀
梅軒先生集附
 [墓誌銘]
  
墓誌銘(幷序)[琴𢢜]
公諱輔字士任號栢栗堂
後改號梅軒
琴氏之籍於奉化者。
皆出於高麗太師英烈公諱儀。
而後多聞人。
曾祖諱淮恩津縣監。
祖諱啓軍威縣監。
考諱元壽僉知中樞府事。
公元1521年
安東金氏掌令永銖之女。
正德十六年辛巳
生公奉化村之第。
英秀凡兒
七歲知覺成人
不事嬉戲
解讀書寫字。
叔父郡守公奇愛之
嘗授以
公曰叔父以此欲止我啼耶。
筆硯紙墨賜則當拜而受之。
郡守公撫頂喜曰此兒當光吾門矣。
遂賞文房諸具。
資以課習
文藝日就
筆法兼進。
知公命書堂額先贒格言
分揭壁上
賓客過候知公者。
見其字畫驚異之。
求書日相踵。
嘉靖丙午
司馬遊太學五年
不復應擧
專意此學。
是時退溪先生講道陶山
摳衣請業門下
先生敎誨親切
無間子弟
公始居于寒棲之側。
晩卜于溫溪內。
溪堂數里而近。
朝夕往來
面受旨訣。
退而與同諸友
道義相磨
聞見日益博。
造詣日益深。
筆法精妙
先生愛重之。
有時揮染屛簇。
藏而待之
先生考贊成公碣文書字
屬託於公。
且於先生易簀之後
陶山神版之書。
亦皆見推於公。
墓道貞珉
門人以爲此碑非高峯不可撰。
梅軒不可書。
同時
李梅巖吳春塘
號爲溪門三筆
而公爲首
司李公淸在海營。
嘗命刊公墨蹟首陽館。
使西北之士。
取以模法焉。
臨池一藝
不足輕重於公。
而其精神所寓。
亦可見其一端矣。
公平生務韜晦
未嘗詞藻自任
學問紆餘。
詩亦淸絶
一觴一詠之間。
鏗然金石之韻。
凡遇良辰美景
淸流秀石
與同志文爲樂
蕭然有出塵之想。
先生前後淸凉之遊。
皆與之共焉。
其所以助發仁智之趣。
有以浴沂風詠氣像也。
公篤於孝友
在親側油油翼翼
兄弟怡怡如也。
執喪三年
泣血未嘗見齒
宗族無間親疎
敎子孫必以恭謹
古人名言善行
書諸座右
口諷而心會焉。
嘗曰七情之中。
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簡。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此皆身親經歷之言。
公之所以涵養本源之功。
於此可知矣。
邑宰郭趪以公博學篤行薦剡
公抵書止之曰自少違孝於親。
負學於師。
方竊拊躳懔惕之不暇
豈敢盜名叨爵之計哉。
設有所可取
公元1584年
自爲其所當爲耳。
非爲仕而爲學者也。
月川日休諸公聞曰吾輩得無爲公所慙乎。
公之言大可干名人所深警畏者也。
萬曆甲申
以疾終於家。
享年六十四。
其年九月二十日
葬于龍頭山大興堂卯向之原。
宜人李氏同窆。
先生從子寅之女。
無子以姪子胤古爲后
今爲軍資監判官
孫男六人
是文,是武,是正,是養,是律,是呂。
判官以余忝在門親。
屬以幽堂之誌。
余固鄭重不敢輕爲之許諾
第念公於先人同門友
而於𢢜尊祖行也。
尙記趨候門屛
厚德端容
可以矜式後生
而每承提警
自幸其不虛歸也。
銘佩于心。
其敢忘諸。
今於判官之請。
終有所不得辭者。
遂跧次舊聞而爲之銘曰。
太師華胄
公趾其美。
克孝克友。
爲學在是。
立雪巖軒
從事性理
博學多聞
月評卽視。
筆闡鍾王
挽正始。
碑版照耀
翰札盈紙。
同門推重
宗黨咸依。
溫泉一曲
碩人所里。
一室何有
左圖右史
小車時出
佳山勝水
是亦爲政
奚其膴仕
內有贒助
是爲女士
錫類貽謀
無子
有子。
宰如之阡。
衣履藏只。
靑烏協吉
雙劒會此。
刻誌幽宮
用眎千祀
公元1603年
萬曆三十一年仲春日。
後學通訓大夫行司憲府執義製敎琴𢢜謹誌
梅軒先生文集附錄
 [墓碣銘]
  
墓碣銘(幷序)[李彙載]
公元1521年
先生諱輔字士任號栢堂
又號梅軒
奉化人
高麗平章事公諱儀後也。
曾祖諱淮恩津縣監。
祖諱啓軍威縣監。
考諱元壽司䆃寺僉正。
安東金氏掌令永銖女。
先生生於正德十六年辛巳
英秀
七歲讀書寫字
叔父郡守公嘗授以
先生辭曰不若筆硯紙墨
郡守公奇之。
遂賞文房諸具。
先生拜受惟謹
文藝日就
筆法不敎而成。
嘉靖丙午司馬
自此不復應擧
請業退陶李先生
專意此學。
築室寒栖菴之側。
日夕陪侍
退陶所謂日星明訓前書
對此嚴師自有餘。
逐臭海濱異事
歎君辛苦築鄰廬者也。
從容涵泳
佩服師訓
有四質疑,心近講義嘉善彙編四禮記問四禮正變
隨手成錄。
聞見益博。
操守且堅
筆法楷正
師門愛重
公元1584年
退陶易簀之後
將治墓石
而諸門人以爲此碑非高峯不可撰。
梅軒不可書。
陶山揭虔之日書位版
亦皆推之。
豈獨筆翰之美也哉
李梅巖叔樑吳春塘守盈
宣城三筆
先生爲首
以其心畫尤佳也。
先生篤於孝友
在親側油油翼翼
兄弟怡怡如也。
執喪哀毁
泣血三年
未嘗見齒
古人名言善行
書諸座右以自警。
嘗曰七情惟欲最難制。
省欲則心自靜而事自簡。
又曰治心得一敬字。
接人得一誠字。
理家得一和字
此蓋實體心得之言。
非得誦說而已
易東刱建。
出財助役。
監董
鄕校重修
撰定約條。
品式備具
先生致力於斯文又如此
萬曆十二年甲申三月七日卒。
享年六十四。
其年九月二十日
葬于禮安縣龍頭山東大興堂向卯之原。
宜人眞城李氏
勵節校尉潛之子將仕郞寅之女。
後九年癸巳五月二十九日歿。
公墓
無嗣
姪子胤古爲後
軍資監正
孫男六。
是文奉事,是武護軍是正進士,是養贈持平,是律出系,是呂。
女二。
士人金光溥,生員
公元1532年
柳亨立。
先生天質本美。
早得依歸
有志爲己。
不求名利
師門一言一行
無不欽慕愛悅
而周族應對
皆在法度之內。
以至遊嬉翰墨
酣詠水石
無有一毫放過
涵濡道義
斐然成章
眞可好學篤行君子也。
獨惜乎當日箚錄文字
往復手帖
盡失於火。
又經壬辰亂。
無復餘存。
寥寥今數百年矣。
孫佑旁搜散佚
得詩短札若干首。
附以行狀墓誌爲一冊。
請碣銘于彙載。
顧余庸愚
何敢焉。
亦以兩家世好
不敢終辭者。
謹爲敍次一二。
繼以銘。
銘曰。
允矣先生
摳衣溪堂
抱卷質疑
築室其傍。
師敎無倦
蒙養旣端。
英材斐然
游夏之間。
是爲依歸
外慕何有
筆法臻妙。
惟心使手。
箴銘寶藏
碑版垂後。
觀者寓目
君子典型
書紳自警。
曰敬曰誠。
龍山東麓
衣履攸安。
夫人媲德
歿亦同原。
遺風起余。
百世不諼
後學通政大夫曹參議眞城李彙謹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