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x 页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师友寄赠
  
题琴士任溪斋[退溪先生]
日星明训载前书。对此严师自有馀。逐臭海滨良异事。叹君辛苦筑邻庐。时士仕(一作任)筑室于寒栖之南溪上。
次琴士任韵
寒谷冰霜致客来。一尊今日荷君开。不妨真率频相款。更约明年趁早梅。(丙辰十一月。司马会在溪堂。)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0H 页
次琴士任韵[月川赵穆]
柏树亭阴绿水临。相逢呼酒去年心。诗来起我春村兴。此事聊将岁岁寻。
士任初自凤城临。溪上营居最苦心。晚岁家温朋酒乐。且将前训卷中寻。
次琴士任韵[春塘吴守盈]
少年流落恼梅枝。想得清香著淬衣。一别多年湖海隔。至今魂梦更依稀。
寄琴士任
衡门虽设昼常关。但取前题尽日删。黄菊待霜和露卧。绿苔乘雨上阶斑。东峰对户君多月。南岭当楼我有山。世事纷纷都不管。从今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0L 页
十亩得閒閒。
咏红桃。寄梅轩琴士任。[日休琴应夹]
浥露迎晖红满枝。争妍斗媚百花时。如何溪上寒梅树。玉色冰姿雪里披。
与金惇叙游山院。奉呈琴士任。
卤莽年来失旧闻。多惭愚我索离群。逢君尚记前游事。春入庭梅满树芬。
龙寿寺。次琴士任韵。[惺斋琴兰秀]
佛宇深深古涧傍。群公联袂折陪行。添沽斗酒何辞醉。全废床书久欠商。义理战胜肥子夏。病痾吟苦瘦东阳。多君笔洒珠玑璨。按剑休教抵夜光。(月川日录云士任笔翰翩翩。一座称赏。故闻远诗有珠玑之语。)
次呈琴梅轩[雪月金富伦]
兔走乌飞两不留。红颜坐见白浑头。寒灯耿耿三更夜。落叶萧萧九月秋。清韵向来尘外咏。烦襟依旧世间愁。方知事过都成梦。莫把穷通较孰优。
会四美亭。悼琴士任。[月川]
墙隅十挺树阴清。四美亭中四老情。存殁悲欢成感慨。酒盈樽处恨兼盈。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家状]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1H 页
家状[琴是养]
府君讳辅字士任号柏堂。又号梅轩。琴氏之籍凤城者。始显于丽氏之朝。曰翰林学士讳仪。以门下侍郎平章事致仕谥英烈。其后簪组不绝。高祖讳用和。备巡卫领中郎将。娶延安宋氏大司成光彦女。曾祖讳淮恩津县监。娶南原梁氏知平州事䆃女。祖讳启军威县监。娶月城李氏大司宪绳直子生员时敏女。考讳元寿司䆃寺佥正。推优老 恩升佥知中枢府事。妣安东金氏。掌令永铢女。正德十六年辛巳四月某日。生府君于槐村里第。幼而英秀异凡儿。年甫七岁。不事程督之严。而自知读书写字。叔父郡守公尝以梨栗授之曰可拜受之。府君曰梨栗只止儿啼之物。若笔砚纸墨之赐则当拜而受之矣。公奇之。遂赏文房诸具。府君果拜受之。文艺笔格。日就长进。名誉已霭菀于弱冠之前矣。及长受业于退陶李先生之门。潜心诵读。反覆问辨。先生曰加之以岁月之功。其进未易量也。嘉靖丙午。中司马游太学五年。以清直自守。不为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1L 页
时论挠夺。时经党祸。群贤窜逐。府君遂决意归乡。不复应举曰科第是不过儒者之馀事耳。与其汩没名利。日趋污下。曷若向上志业做人样子。佥正公喜曰从汝所好可也。丙辰夏。筑室于寒栖庵之南溪上。先生赠诗曰日星明训载前书。对此严师自有馀。逐臭海滨良异事。叹君辛苦筑邻庐。自是日常陪侍。凡于先生日用云为之间。默识而心会焉。每日读朱子书三两纸。以为四书夹助之工。先生曰此意甚好。但日事课程。无沉潜涵濡底意。而有急迫求之之病。府君服膺师训。随问劄记。有四书质疑心近讲义。逐月省觐于亲庭。定省之暇。与兄松溪公讲论师门所受者而孜孜不已焉。至晚岁居址为溪水所齧破。移居于温溪松内村。距溪堂且数里而近。时常往来。面受旨诀。退与同门诸友。讲磨道义。闻见日益博。造诣日益深。月川赵公次府君诗曰士任初自凤城临。溪上营居最苦心。晚岁家温朋酒乐。且将前训卷中寻。府君笔法亦臻妙。与李梅岩叔梁,吴春塘守盈并称三笔。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2H 页
先生尝曰诸笔俱佳。而某之心画尤佳。书字虽小艺。足可见此人无少邪曲底意思。尝命书先考赞成公碣文。及先生易箦。墓碑及陶山神版之书。亦皆见推于府君。李清潭希得请书河东君碣曰不得琴梅轩书。吾为不孝。监司李公清在海营。刊府君墨迹于首阳馆。使西北之士模法焉。府君天性孝友。制行修洁。事亲从兄。爱敬俱至。及其居丧。泣血终制。一遵文公家礼。遇忌辰终日愀然不乐。必致如在之诚。叔父郡守公殁。诸孤皆幼。府君经纪丧葬。情礼无愆。草述行略。请碣铭于先生书而刻之墓。待宗族极其友睦。教子侄必以恭谨。常曰七情之中。惟欲最难制。省欲则心自静而事自简。又曰治心得一敬字。接人得一诚字。理家得一和字。此吾书绅三字符。先生尝手书敬斋箴。依王鲁斋图样以赠之。府君作簇子揭于壁上。朝夕庄诵曰严师便在此。府君又书四勿箴。视听言动之间。必审察而力行之。邑宰郭趪以府君博学笃行。将荐剡。府君抵书止之曰辅自少离亲从师数十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2L 页
馀年。未有所成名。违孝于亲。负学于师。方窃拊躬懔惕之不暇。岂敢作盗名叨爵之计哉。设有所可取。固人自为其所当为耳。元非为仕而为学者也。月川,日休诸公闻曰吾辈得无为公所惭乎。公之言大可为干名人所深警畏者也。世亦以为有佥正公耻仕之家风焉。(佥正公少时有为公欲通仕路于权要者。公辞曰无躬行之实而苟且干进。吾所甚耻。)先生尝慕禹祭酒易学东来之功。设院于鳌潭之上。府君出财董役。为讲道肄业之所。乡校之重修也。禀先生撰定约条。陶山之刱院也。终始监董。不避风雨。其致力于斯文如此。辛未春。出龟城未还家。偶失火。书室所藏先生手笔箴铭简札及府君手书诸册。荡然灰烬。惟四书质疑及先生书赠敬斋箴一图仅免。府君曰吾笔无足惜也。而先师宝墨。一失何可再得。仍痛哭。感吟曰盥薇对笔德容临。十袭珍藏拱璧心。底事郁攸猜戏剧。梁摧哀臆转增深。先生既殁。学者有专尚问学之弊。府君与日休公书曰尊德性道问学。不可偏废。而近日吾辈閒论。恐未免为口耳之习。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3H 页
而以开末学之弊。大要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此乃吾学之宗旨。日休公曰吾亦为后生忧之。公之言诚是也。府君尝自著陈情赋。以寓平生之志。其曰函丈门下滥荷仁眷。谆谆诲䆃。针砭不倦。爱澈微躯。诚所难忘。矢颠沛而不渝。奉一心于无疆。何知梁木之遽摧。旷謦欬于累月。诚此道之难明。纵啜泣兮何及。仰宣圣之至言。有德报以德恩。庶佩服而勿失。期无负于圣门。府君于师门。盖有天地罔极之恩。而至如衡门涧谷之叹。实以吾道之难明。为慨然而发者也。又手书陶山记一帙。阁在丌上曰时一讽读。恍若亲陪杖屦于天渊陇云之间矣。性喜山水。先生清凉之游。必陪从之。列侍言志。诗韵铿锵。先生诗所谓同游尽英英。曾到亦济济。那无唱与酬。前贤固有例者也。每遇良辰美景。清流秀石。或乘兴孤往。或与同志酣咏。萧然有出尘之想。至若清吟台水石。春秋之所常游也。每邀速同门诸友。终日盘桓曰我先师杖屦馀馥。留溪石上。到此自能洗涤烦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3L 页
襟。岂直为爱景耽兴而止哉。李梅岩曰君可谓见尧于羹墙者也。寄诗札于惺斋公。要分孤山西一半。营筑水云亭。为栖息之所。而连掣世故。有诗成屋未就之叹矣。万历十二年甲申三月七日。以疾终于家。享年六十四。以其年九月二十日。葬于礼安治北龙头山东麓大兴堂卯向之原。配宜人真城李氏。即先生宗侄将仕郎寅之女。祔府君墓。无子以侄子胤古为嗣。中训大夫守军资监正。孙男六。是文奉事,是武护军,是正进士,是养,是律出后,是吕。女二。士人金光溥,生员柳亨立。曾玄以下不尽录。于虖。府君德性谨厚。容貌端严。古所称质美君子也。自蚤岁绝意名途。必以退陶夫子为归。所学者躬行实践之事也。所讲者心性道义之言也。晚卜林泉。构数间精舍于温溪之上。为藏修养息之所。而日与门生反覆讲讨。未尝不以兴起奖进为己任。虽在群居波荡之中。敛衽端坐。终日矻矻。子侄之傍侍者。虑其气损而请止。则曰我自乐此。日以求益。何损之有。勉勉循循。进修之功。老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4H 页
而弥笃。是以迹虽隐而名益重。道虽晦而操益坚。此皆传受于师门讲道之力。而非笃信好学。确乎自守者。能如是乎。所著有四书质疑,心近讲义,嘉善汇编,四礼正变,四礼记问及诗文若干卷。藏于家。灰烬之馀。仍且荡失于兵燹之中。而其或遗落于人家者。殆泰山之毫芒耳。为子孙者痛恨曷其有极。将惧夫遗言懿行愈久而愈泯。谨掇拾先君子所记述。草成家状一件。而文词拙陋。恐不足为秉笔者采择焉。孙男是养谨书。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行状]
  
行状[许传]
先生讳辅字士任号梅轩。又号柏堂。琴氏高丽门下平章事翰林学士致仕英烈公讳仪。始籍奉化。世为奉化人。簪组相承。曾祖讳淮。恩津县监。祖讳启军威县监。考讳元寿司䆃寺佥正。推 恩优老升佥枢。妣淑夫人安东金氏。掌令永铢之女也。正德辛巳四月某日。先生生于奉化槐村之第。甫七岁。能知读书写字。不烦严督。叔父郡守公尝授梨栗曰可拜受之。先生曰此只止儿啼之物。若笔砚纸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4L 页
墨之赐则当拜受之。郡守公奇之。即以文房诸具赐之。以资课习。文翰日就。未冠声誉已蔼菀。嘉靖丙午。别试升司马。时 仁庙升遐。奸党构祸。遂决意归乡。不复应举。专意性理之学。请业于退溪李先生。以为往来问辨。不若日夕亲炙。乃筑室于寒栖庵之南溪上。退溪赠诗曰日星明训载前书。对此严师自有馀。逐臭海滨良异事。叹君辛苦筑邻庐。自是常侍丈席。凡于日用云为。默识心会。笃信师说。每日读朱子书。为四书夹助之工。讲论不怠。晚年水齧其所居。移卜于温溪之松内。距溪堂数里而近。日与同门诸友。刮劘偲切。造诣益深。退溪既殁。学者有专尚问学之弊。先生曰尊德性道问学。不可偏废。近日吾辈恐不免为口耳之习。大要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此吾学之宗旨也。先生书法入妙。与李梅岩,吴春塘并称溪门三笔。先生为首。故退溪命书赞成公碑文。退溪易箦后墓碑与陶山神版皆书之。李清潭希得请书其考河东君碣曰不得琴梅轩书。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5H 页
吾为不孝。先生天性孝友。父母昆弟之间。融融怡怡。爱敬备至。戊辰己巳。荐遭内外艰。泣血终制。一遵文公家礼。待宗族无间亲疏。训子侄以恭勤。尝曰七情之中。惟欲最难制。省欲则心自静而事自简。又曰治心得一敬字。接人得一诚字。理家得一和字。书绅为三字符。退溪手书敬斋箴图赠之。先生朝夕庄诵曰严师便在此。自书四勿箴。视听言动之间。审察而力行之。性爱山水。约同门诸子。每陪从退溪清凉之游。唱酬言志。又好孤山之胜。寄诗琴惺惺(一作斋)。要分山半。营筑水云亭为栖息。而诗成屋未就矣。邑宰郭趪以先生博学笃行。因乡议将荐之于 朝。先生固止之。退溪尝慕禹祭酒易学东来之功。设院于鳌潭之上。先生出财董役。为讲道肄业之所。乡校之重修也。禀退溪撰定约条。陶山之刱院也。终始监董。不废风雨。其致力于斯文如此。万历甲申三月七日卒。享年六十有四。其年九月二十日。葬礼安龙头山东麓大兴堂负酉之原。配真城李氏。退溪伯兄励节校尉潜之子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5L 页
将仕郎寅之女也。癸巳五月二十九日殁。祔墓右。无育以弟 赠工曹参议𨏈子胤古为嗣。军资监正。孙男六人。是文奉事,是武护军,是正进士,是养以崇祯节义 赠持平旌闾,是律出系,是吕。女婿二人。金光溥,柳亨立生员。先生德性纯厚。容貌端严。虽群居波荡之中。敛衽危坐。不见怠慢之色。老不废书曰非此非僻之心易生。所著有四书质疑,心近讲义,嘉善汇编,四礼正变,四礼记问诸书。而家火兵燹之馀。荡然无存。惟质疑杂著诗文若干卷藏在巾衍。十世孙佑烈从余游屡年。而请状德之文。谊不可辞。因其家状叙次之。
崇政大夫行吏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知 经筵春秋馆事,同知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 经筵日讲官。孔岩许传谨状。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墓志铭]
  
墓志铭(并序)[琴𢢜]
公讳辅字士任号柏栗堂。后改号梅轩。琴氏之籍于奉化者。皆出于高丽太师英烈公讳仪。而后世多闻人。公曾祖讳淮恩津县监。祖讳启军威县监。考讳元寿佥知中枢府事。妣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6H 页
安东金氏掌令永铢之女。以正德十六年辛巳。生公于奉化槐村之第。英秀异凡儿。甫七岁知觉如成人。不事嬉戏。已解读书写字。叔父郡守公奇爱之。尝授以梨栗。公曰叔父以此欲止我啼耶。若笔砚纸墨之赐则当拜而受之。郡守公抚顶喜曰此儿当光吾门矣。遂赏文房诸具。资以课习。文艺日就。笔法兼进。佥知公尝命书堂额及先贤格言。分揭壁上。宾客之过候佥知公者。见其字画而惊异之。求书者日相踵。嘉靖丙午。中司马游太学五年。不复应举。专意此学。是时退溪先生讲道陶山。公抠衣请业于门下。先生教诲亲切。无间子弟。公始居于寒栖之侧。晚卜于温溪之松内。距溪堂数里而近。朝夕往来。面受旨诀。退而与同门诸友。道义相磨。闻见日益博。造诣日益深。公笔法精妙。先生亦爱重之。有时挥染屏簇。藏而待之。先生考赞成公碣文书字。尝属托于公。且于先生易箦之后。陶山神版之书。亦皆见推于公。墓道贞珉。诸门人以为此碑非高峰不可撰。非梅轩不可书。同时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6L 页
李梅岩,吴春塘。并号为溪门三笔。而公为首。监司李公清在海营。尝命刊公墨迹于首阳馆。使西北之士。取以模法焉。临池一艺。不足轻重于公。而其精神所寓。亦可见其一端矣。公平生务自韬晦。未尝以词藻自任。而学问纡馀。诗亦清绝。一觞一咏之间。铿然有金石之韵。凡遇良辰美景。清流秀石。与同志文酒为乐。萧然有出尘之想。先生前后清凉之游。皆与之共焉。其所以助发仁智之趣。而有以得浴沂风咏之气像也。公笃于孝友。在亲侧油油翼翼。兄弟怡怡如也。执丧三年。泣血未尝见齿。遇宗族无间亲疏。教子孙必以恭谨。得古人名言善行。书诸座右。口讽而心会焉。尝曰七情之中。惟欲最难制。省欲则心自静而事自简。又曰治心得一敬字。接人得一诚字。理家得一和字。此皆身亲经历之言。公之所以涵养本源之功。于此可知矣。邑宰郭趪以公博学笃行将荐剡。公抵书止之曰辅自少违孝于亲。负学于师。方窃拊躬懔惕之不暇。岂敢作盗名叨爵之计哉。设有所可取。固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7H 页
人自为其所当为耳。元非为仕而为学者也。月川,日休诸公闻曰吾辈得无为公所惭乎。公之言大可为干名人所深警畏者也。万历甲申。以疾终于家。享年六十四。其年九月二十日。葬于龙头山大兴堂卯向之原。宜人李氏同窆。即先生从子寅之女。无子以侄子胤古为后。今为军资监判官。孙男六人。是文,是武,是正,是养,是律,是吕。判官以余忝在门亲。属以幽堂之志。余固郑重而不敢轻为之许诺。第念公于先人为同门友。而于𢢜尊祖行也。尚记趋候门屏。厚德端容。俱可以矜式后生。而每承提警。自幸其不虚归也。铭佩于心。其敢忘诸。今于判官之请。终有所不得辞者。遂跧次旧闻而为之铭曰。
太师华胄。公趾其美。克孝克友。为学在是。立雪岩轩。从事性理。博学多闻。月评即视。笔阐钟王。诗挽正始。碑版照耀。翰札盈纸。同门推重。宗党咸依。温泉一曲。硕人所里。一室何有。左图右史。小车时出。佳山胜水。是亦为政。奚其膴仕。内有贤助。是为女士。锡类贻谋。无子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7L 页
有子。宰如之阡。衣履藏只。青乌协吉。双剑会此。刻志幽宫。用视千祀。
万历三十一年仲春日。后学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执义知制 教琴𢢜谨志。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墓碣铭]
  
墓碣铭(并序)[李汇载]
先生讳辅字士任号柏堂。又号梅轩。奉化人。高丽平章事琴公讳仪后也。曾祖讳淮恩津县监。祖讳启军威县监。考讳元寿司䆃寺佥正。妣安东金氏掌令永铢女。先生生于正德十六年辛巳。幼英秀。七岁知读书写字。叔父郡守公尝授以梨栗。先生辞曰梨栗不若笔砚纸墨。郡守公奇之。遂赏文房诸具。先生拜受惟谨。文艺日就。笔法不教而成。嘉靖丙午中司马。自此不复应举。请业于退陶李先生。专意此学。筑室于寒栖庵之侧。日夕陪侍。退陶诗所谓日星明训载前书。对此严师自有馀。逐臭海滨良异事。叹君辛苦筑邻庐者也。从容涵泳。佩服师训。有四书质疑,心近讲义,嘉善汇编,四礼记问,四礼正变。随手成录。闻见益博。操守且坚。笔法楷正。为师门所爱重。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8H 页
退陶易箦之后。将治墓石。而诸门人以为此碑非高峰不可撰。非梅轩不可书。陶山揭虔之日书位版。亦皆推之。是岂独笔翰之美也哉。与李梅岩叔梁,吴春塘守盈。称宣城三笔。先生为首。以其心画尤佳也。先生笃于孝友。在亲侧油油翼翼。兄弟怡怡如也。执丧哀毁。泣血三年。未尝见齿。见古人名言善行。书诸座右以自警。尝曰七情惟欲最难制。省欲则心自静而事自简。又曰治心得一敬字。接人得一诚字。理家得一和字。此盖实体心得之言。非得于诵说而已。易东刱建。出财助役。监董最勤。乡校重修。撰定约条。品式备具。先生之致力于斯文又如此。万历十二年甲申三月七日卒。享年六十四。以其年九月二十日。葬于礼安县北龙头山东麓大兴堂向卯之原。配宜人真城李氏。励节校尉潜之子将仕郎寅之女。后九年癸巳五月二十九日殁。祔公墓。无嗣。以侄子胤古为后。军资监正。孙男六。是文奉事,是武护军,是正进士,是养 赠持平,是律出系,是吕。女二。士人金光溥,生员
梅轩先生文集附录 第 138L 页
柳亨立。先生天质本美。早得依归。有志为己。不求名利。师门之一言一行。无不钦慕爱悦。而周族应对。皆在法度之内。以至游嬉翰墨。酣咏水石。无有一毫放过。涵濡道义。斐然成章。真可谓好学笃行君子也。独惜乎当日劄录文字。往复手帖。尽失于火。又经壬辰乱。无复馀存。寥寥今数百年矣。后孙佑烈旁搜散佚。得诗文短札若干首。附以行状墓志为一册。请碣铭于汇载。顾余庸愚。何敢焉。亦以两家世好。有不敢终辞者。谨为叙次一二。继以铭。铭曰。
允矣先生。抠衣溪堂。抱卷质疑。筑室其傍。师教无倦。蒙养既端。英材斐然。游夏之间。是为依归。外慕何有。笔法臻妙。惟心使手。箴铭宝藏。碑版垂后。观者寓目。君子典型。书绅自警。曰敬曰诚。龙山东麓。衣履攸安。夫人媲德。殁亦同原。遗风起余。百世不谖。
后学通政大夫户曹参议真城李汇载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