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书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98H 页
上退溪先生启蒙问目
问。圆者星也。 书曰历象日月星辰。盖观天与日月之会成历。考验天象。必以星为度。如二十八宿。分天之度。以为天体者是也。故曰历纪之法。肇于此。
先生答曰是。
问。五运。 地二之火。属于少阴矣。又属于少阳何耶。天五之土属于太阴。地四之金属于阳明。亦何义耶。
答曰但素问四象之外。添阳明厥阴为六气。其起义已与易四象不同。则其所分属。岂可尽求合于易四象之说耶。(先生改正)
问。注阳变阴合。初生水火。 朱子曰阳动而阴随之。故言变合。今言阳变阴合初生水火云尔。则水则固也。惟火则地二生之。天七成之。不可以阳先阴后言之何如。或曰阳变而生水。阴合而生火。作两项看。非谓水无与于阴。火不成于阳也。只以其所生者言。或曰火虽生于阴而成
问。圆者星也。 书曰历象日月星辰。盖观天与日月之会成历。考验天象。必以星为度。如二十八宿。分天之度。以为天体者是也。故曰历纪之法。肇于此。
先生答曰是。
问。五运。 地二之火。属于少阴矣。又属于少阳何耶。天五之土属于太阴。地四之金属于阳明。亦何义耶。
答曰但素问四象之外。添阳明厥阴为六气。其起义已与易四象不同。则其所分属。岂可尽求合于易四象之说耶。(先生改正)
问。注阳变阴合。初生水火。 朱子曰阳动而阴随之。故言变合。今言阳变阴合初生水火云尔。则水则固也。惟火则地二生之。天七成之。不可以阳先阴后言之何如。或曰阳变而生水。阴合而生火。作两项看。非谓水无与于阴。火不成于阳也。只以其所生者言。或曰火虽生于阴而成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98L 页
于阳。于阳不可言合。于阴不可言变。故如是带言之。或曰成数虽阳。乃生之阴。生数虽阴。乃成之阳。故如是浑言之。三说皆似不知某为确论。
答曰恐统言则只云阳变阴合。就其中而各言一物之生。始有某生某成之分。变合。犹父生母妊耳。(先生改正)
问。勉斋说奇偶多寡。
答曰奇数一三寡而七九多。偶数二四寡而八十多。自寡自多。言不得不然也。(先生改正)
问。曰其序之不同何也。 小注玉斋生出生成。生出或以为自中五推出四方之数谓之生出。是恐未得稳当。生出只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次耳。生成某生之某成之之次耳。然以大注观之。始下次上云云。始下岂独取生之一而不指成数之六。次上岂偏说生之二而不独及成之七耶。竟不知如何看得其当。
答曰自中推出之说非是。生则只是五行生出之次。生成即某生某成之谓。其言始下。谓水始生于下。而一六生成之数兼举之。非举一二而遗六七也。此与洛书分阴阳而历数言之者不
答曰恐统言则只云阳变阴合。就其中而各言一物之生。始有某生某成之分。变合。犹父生母妊耳。(先生改正)
问。勉斋说奇偶多寡。
答曰奇数一三寡而七九多。偶数二四寡而八十多。自寡自多。言不得不然也。(先生改正)
问。曰其序之不同何也。 小注玉斋生出生成。生出或以为自中五推出四方之数谓之生出。是恐未得稳当。生出只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次耳。生成某生之某成之之次耳。然以大注观之。始下次上云云。始下岂独取生之一而不指成数之六。次上岂偏说生之二而不独及成之七耶。竟不知如何看得其当。
答曰自中推出之说非是。生则只是五行生出之次。生成即某生某成之谓。其言始下。谓水始生于下。而一六生成之数兼举之。非举一二而遗六七也。此与洛书分阴阳而历数言之者不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99H 页
同。故玉斋曰皆错杂取义也。(先生改正)
问。原卦画形而上。形()上()。形而下。形()下()。若云形()下则上下之间。似别有有形之物也。
答曰是。
问零星。 零数之馀也。星衡柄星也。
答曰馀数小数也。
问气中。 气中之所以缓者何也。
答曰气中之所以缓下。玉斋说已分明。不须更说。但详此气中。非谓每月之中气乃指春秋分阴阳寒暑之中半而言。若自其始生至此逐月计日则自有恒数。不当以疏密论。今以阴阳寒暑之中半而言。则阳始生阴尚盛之时。阳候之得中固当缓而疏。及既盛后又当促而密。阴亦然矣。故玉斋之说如此云。(先生改正)
问一交再交。 或曰震巽自相交也。兑离坎艮自相交也。或曰若如前说。别无意味。而玉斋不应云初交为震巽。再交为兑离坎艮矣。但上言乾坤定位。即系以一交再交云尔。则乾坤初交为震巽。再交为兑离坎艮矣。两说皆未稳。只是阴阳初交再交。为六子也。
问。原卦画形而上。形()上()。形而下。形()下()。若云形()下则上下之间。似别有有形之物也。
答曰是。
问零星。 零数之馀也。星衡柄星也。
答曰馀数小数也。
问气中。 气中之所以缓者何也。
答曰气中之所以缓下。玉斋说已分明。不须更说。但详此气中。非谓每月之中气乃指春秋分阴阳寒暑之中半而言。若自其始生至此逐月计日则自有恒数。不当以疏密论。今以阴阳寒暑之中半而言。则阳始生阴尚盛之时。阳候之得中固当缓而疏。及既盛后又当促而密。阴亦然矣。故玉斋之说如此云。(先生改正)
问一交再交。 或曰震巽自相交也。兑离坎艮自相交也。或曰若如前说。别无意味。而玉斋不应云初交为震巽。再交为兑离坎艮矣。但上言乾坤定位。即系以一交再交云尔。则乾坤初交为震巽。再交为兑离坎艮矣。两说皆未稳。只是阴阳初交再交。为六子也。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99L 页
答曰所谓一交再交。与后天卦一索再索之说不同。只是谓阴阳初交再交而为六子也。若以为乾坤之交则其上不应以定位。言乾坤也。盖定位之说。于交之义无取也。(先生改正)
问注分限。 分()限()释欤。
答曰韵会去声分字。有分剂限量之训则当云分()限()。分字是分开之义。前已论之。玉斋解作分限。初非邵子本意而义不相应。故下文往往皆作分开说。与此处自相牴牾。可见其误矣。(先生改正)
问无极之前小注。须有有无。 或者之意以为既云无极。须有有极否。既云有前后则亦须有有无乎。前后言无形象者。不可以前后言也。邵子说无极之前。既以前后言之。则无极亦必有形象之有无可指而言者乎。
答曰本无前后之可言。邵子于此特以卦气循环。自坤而反指垢。谓之前耳。实无前后也。(先生改正)
问传疑易髓云云。乾坤二卦。又纳壬癸以下。义不分晓。
问注分限。 分()限()释欤。
答曰韵会去声分字。有分剂限量之训则当云分()限()。分字是分开之义。前已论之。玉斋解作分限。初非邵子本意而义不相应。故下文往往皆作分开说。与此处自相牴牾。可见其误矣。(先生改正)
问无极之前小注。须有有无。 或者之意以为既云无极。须有有极否。既云有前后则亦须有有无乎。前后言无形象者。不可以前后言也。邵子说无极之前。既以前后言之。则无极亦必有形象之有无可指而言者乎。
答曰本无前后之可言。邵子于此特以卦气循环。自坤而反指垢。谓之前耳。实无前后也。(先生改正)
问传疑易髓云云。乾坤二卦。又纳壬癸以下。义不分晓。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0H 页
答曰此文当作又纳壬癸。甲乙十二支。如乾初爻甲子。与壬子同行。四爻壬午。与甲午同行。坤初爻乙未。与癸未同行。四爻癸丑。与乙丑同行。馀爻皆当以此推之。如此方得全备也。
问气朔分齐。 气盈朔虚之分相齐也。
答曰疑此分字。是去声分限之义。合气盈朔虚而闰生。故月与日会而所少之分五百九十二。截自此数而入计作闰。其所谓三百四十八分者。实是一年月行所历之分。不预于以少作闰之数。故不复言也。下十九岁积分成日处零六百七十三分。亦同此义。
问考变占 永贞。
答曰永贞。乾之贞也。非乾则不得永贞矣。
与金士纯(诚一)李逢原。论先生与存斋奇明彦(大升)四七辨书编次别纸。
存斋四端七情说第一书。不须附录。存斋后说。当书于四七之末。总论当书于存斋后说之上。存斋论太极书书写寄宿梅溪馆诗别纸武夷棹歌此三书。似不必附录。论四七书则尽录虽似烦冗。尽录然后方知议论首末。似不可去。存
问气朔分齐。 气盈朔虚之分相齐也。
答曰疑此分字。是去声分限之义。合气盈朔虚而闰生。故月与日会而所少之分五百九十二。截自此数而入计作闰。其所谓三百四十八分者。实是一年月行所历之分。不预于以少作闰之数。故不复言也。下十九岁积分成日处零六百七十三分。亦同此义。
问考变占 永贞。
答曰永贞。乾之贞也。非乾则不得永贞矣。
与金士纯(诚一)李逢原。论先生与存斋奇明彦(大升)四七辨书编次别纸。
存斋四端七情说第一书。不须附录。存斋后说。当书于四七之末。总论当书于存斋后说之上。存斋论太极书书写寄宿梅溪馆诗别纸武夷棹歌此三书。似不必附录。论四七书则尽录虽似烦冗。尽录然后方知议论首末。似不可去。存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0L 页
斋复辨中先生所答数条语。若去存斋之辨则零碎无附属处。引之置论太极书论梅溪诗两书之上。而接前书之后。使往复论辨之意。通贯瞭然如何。若以此数条。谩录此两书之后。则恐后人不知所论之意。而不成伦序矣。存斋三上之书。必有先生所答之书。而只有数条辨语何也。抑不复有复书。而但有此数语乎。未可知也。若更有复书则推于存斋而编入。其或无之则引录此数条于先生第二书后论之后答示论太极书之上。则庶乎以类相从。而发明之意。不难寻究。然此乃无复书不得已之处。若有复书则虽编于晦庵宿梅溪馆书之后。更何患于未易寻究乎。鄙意先生非不答。此书逐节中两行分注者答辨也。其他无辨者。以其不必辨故也。细观存斋书则可知先生不辨之意。先生答条虽独录单传。未为不可。若患所问之无辞。而所答或因以不明。则略抄所问。附录于所答逐条之上。如朱子大全问目例。恐又分晓矣。但问目则低行。而答条则极行可矣。然存斋之辨。驰骋汪洋。非浅薄所能窥测。必堂上之人然后可以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1H 页
抄略合当。伏望与赵士敬量处。
上郭侯(趪○丙寅)
即日春和。视篆起居神相万福。不任慰祝。近日儒荐云云。何时论谬发。重渎崇听。推人于不伦。顾以辅之庸愚。何以得此不虞之誉也。夫用人得失。大是风化所系。在閤下亦不可不审也。若使辅不顾名实而逡巡冒进。恬不知耻。则亦将颠踬于前而取笑于后。此所以自反畏缩而无所容也。安敢有隐而不之悉乎。辅自少离亲从师数十馀年。未有所成名。违孝于亲。负学于师。方窃拊躬懔惕之不暇。岂敢作盗名叨爵之计哉。设有所可取。固人自为其所当为耳。元非为仕而为学者也。窃覸夫一番前辈。率皆著脚不固。熏肺利达。终未免盗名窃取之为。而况辅之奇蹇。下于前辈者乎。辅虽至愚极陋。尝读古人书。平生讲论此等说话。谓不当若是。今因閤下此举。顿不顾平生之说。汲汲焉贵名而贱实。枉己而循人。则不惟乖剌于心迹之间。将何以答当世士君子公论也。辅𨓏在芹邸。只得备数齑盐。自知无丝发之才可适时用。而退伏穷山。务
上郭侯(趪○丙寅)
即日春和。视篆起居神相万福。不任慰祝。近日儒荐云云。何时论谬发。重渎崇听。推人于不伦。顾以辅之庸愚。何以得此不虞之誉也。夫用人得失。大是风化所系。在閤下亦不可不审也。若使辅不顾名实而逡巡冒进。恬不知耻。则亦将颠踬于前而取笑于后。此所以自反畏缩而无所容也。安敢有隐而不之悉乎。辅自少离亲从师数十馀年。未有所成名。违孝于亲。负学于师。方窃拊躬懔惕之不暇。岂敢作盗名叨爵之计哉。设有所可取。固人自为其所当为耳。元非为仕而为学者也。窃覸夫一番前辈。率皆著脚不固。熏肺利达。终未免盗名窃取之为。而况辅之奇蹇。下于前辈者乎。辅虽至愚极陋。尝读古人书。平生讲论此等说话。谓不当若是。今因閤下此举。顿不顾平生之说。汲汲焉贵名而贱实。枉己而循人。则不惟乖剌于心迹之间。将何以答当世士君子公论也。辅𨓏在芹邸。只得备数齑盐。自知无丝发之才可适时用。而退伏穷山。务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1L 页
以韬晦。犹不能自慊于心。閤下其以辅为澹台之其人乎。子张之干禄乎。是未可知已。且凡吾乡文学之士。彬彬居辅右者顾何限。而其将弃长而取短。执虚而责实。是不过一偏夸诩。错了轸察。以至于此。则閤下今日之事。不翅大段落虚。鄙意已决。不得出仕也明矣。伏望閤下千万图济。以安愚分。区区切祝之至。
答柳应见(云龙○丙寅)
何尝不瞻诵。恨无由自伸。乃蒙不鄙。满笺辞旨。寄意郑重。恍然若情眷之蔼如也。近日清和。静养读味清重。对榻深坐于池荷砌篁之间。倘不自知其超肰之趣。而由村里坐惯识个中风光者。又何如钦仰德仪也。盖像想心追而庶有以自慰也。辅亦自非甘于鄙琐者。而穷理应接。不能不损了道心头边。许多简编。或有所含咀得味者。而亦无以资一饱。自笑平生。阙却处贫上吃紧工夫也。意谓霞筇云袂。去作小白山壮游。视游于短崖浅洲者。不啻虫鹄之相悬。今承竟亦未成。于是乎但觉短崖忽峙。浅洲还深。犹可以自摅夙约未践之恨耶。(缺)属之过境。而来
答柳应见(云龙○丙寅)
何尝不瞻诵。恨无由自伸。乃蒙不鄙。满笺辞旨。寄意郑重。恍然若情眷之蔼如也。近日清和。静养读味清重。对榻深坐于池荷砌篁之间。倘不自知其超肰之趣。而由村里坐惯识个中风光者。又何如钦仰德仪也。盖像想心追而庶有以自慰也。辅亦自非甘于鄙琐者。而穷理应接。不能不损了道心头边。许多简编。或有所含咀得味者。而亦无以资一饱。自笑平生。阙却处贫上吃紧工夫也。意谓霞筇云袂。去作小白山壮游。视游于短崖浅洲者。不啻虫鹄之相悬。今承竟亦未成。于是乎但觉短崖忽峙。浅洲还深。犹可以自摅夙约未践之恨耶。(缺)属之过境。而来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2H 页
谕缕缕。有若拟之以古人出处之义。羞不欲费辞而供对也。
与琴闻远
比寒不审经履何似。易院之会。为风雪所沮。远近同志。竟未免临时坐停。殊甚恨恨。辅衰病日甚。苦无悰况。且年来济接。但觉自晦不深也。孤山之胜。在念久矣。幸借与我茅栋之地。殆将畅心志豁幽忧。而扁以水云名。盖小游仙诗所谓箪瓢同饮水云冈者。正获吾晚暮志愿也。然竟未知年迈计拙。不作诗成屋未就之叹也。所托陶山杂咏。欲依写送。此无纸本可合者。君其得送否。深企深企。
答金惇叙
伻来问及。良慰良慰。所示行止。果似狼狈。为君谋之。人孰不深。而实难归一。不可不出。乃大段浑然之论。而其间往来曲折之难又如是。使他人处之。必如足下所虑。亦在审处之如何耳。
答琴夹之(甲戌)
尊德性道问学。不可偏废。近日吾辈閒论。恐未免为口耳之习。而以开末学之弊。大要居敬以
与琴闻远
比寒不审经履何似。易院之会。为风雪所沮。远近同志。竟未免临时坐停。殊甚恨恨。辅衰病日甚。苦无悰况。且年来济接。但觉自晦不深也。孤山之胜。在念久矣。幸借与我茅栋之地。殆将畅心志豁幽忧。而扁以水云名。盖小游仙诗所谓箪瓢同饮水云冈者。正获吾晚暮志愿也。然竟未知年迈计拙。不作诗成屋未就之叹也。所托陶山杂咏。欲依写送。此无纸本可合者。君其得送否。深企深企。
答金惇叙
伻来问及。良慰良慰。所示行止。果似狼狈。为君谋之。人孰不深。而实难归一。不可不出。乃大段浑然之论。而其间往来曲折之难又如是。使他人处之。必如足下所虑。亦在审处之如何耳。
答琴夹之(甲戌)
尊德性道问学。不可偏废。近日吾辈閒论。恐未免为口耳之习。而以开末学之弊。大要居敬以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2L 页
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此乃吾学之宗旨也。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祭文
祭退溪先生文(辛未)
呜呼。元气之会。笃生大德。纯粹之质。中正之学。渊源洙泗。羹墙濂洛。续千载绪。为百世师。士瞻乔岳。国有蓍龟。卓立东荒。考槃在阿。退水活活。灵芝峨峨。爰结三椽。命曰寒栖。仰思俯读。左图右书。肃然对越。终日乾乾。力践心得。不由师传。䌷绎四子。研穷易学。无微不烛。无物不格。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曝之秋阳。蔼然春辉。风光月霁。山立渊澄。接应事物。气平神凝。即之也温。朘之也庄。刍豢义理。爵禄是忘。 先王侧席。恩命屡至。出处有道。霁行潦止。自家而国。准平绳直。际会文明。雍容 经幄。道揭十图。诚殚六条。七进七退。显扬三朝。轩驷孔阜。自视嚣嚣。岁暮丘林。乃修初服。白首谢 恩。归帆三宿。酌彼汉水。临分写愁。天不欲平。人将何尤。河海量深。众渎所聚。近远鸿硕。立雪轩右。从容讲讨。窈窕陶丘。书疏溢箧。手答如流。疑赝冰解。义利毫析。继往开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祭文
祭退溪先生文(辛未)
呜呼。元气之会。笃生大德。纯粹之质。中正之学。渊源洙泗。羹墙濂洛。续千载绪。为百世师。士瞻乔岳。国有蓍龟。卓立东荒。考槃在阿。退水活活。灵芝峨峨。爰结三椽。命曰寒栖。仰思俯读。左图右书。肃然对越。终日乾乾。力践心得。不由师传。䌷绎四子。研穷易学。无微不烛。无物不格。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曝之秋阳。蔼然春辉。风光月霁。山立渊澄。接应事物。气平神凝。即之也温。朘之也庄。刍豢义理。爵禄是忘。 先王侧席。恩命屡至。出处有道。霁行潦止。自家而国。准平绳直。际会文明。雍容 经幄。道揭十图。诚殚六条。七进七退。显扬三朝。轩驷孔阜。自视嚣嚣。岁暮丘林。乃修初服。白首谢 恩。归帆三宿。酌彼汉水。临分写愁。天不欲平。人将何尤。河海量深。众渎所聚。近远鸿硕。立雪轩右。从容讲讨。窈窕陶丘。书疏溢箧。手答如流。疑赝冰解。义利毫析。继往开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3H 页
来。昔贤同烈。小子弱冠。幸窥门墙。奖掖谆至。粗知义方。脱我坑堑。道我坦夷。自顾驽庸。坐成不移。中年游泮。颠沛是虞。于时先生。被 召入都。叨陪南为。执策前之。归来补过。筑室溪湄。日星明训。诗以勉为。杜门求志。抱卷质疑。得免小人。此外何求。居必薰炙。驾辄陪游。佳山胜水。杖屦周流。莲台夜阑。鳌潭月明。畅我心志。悟我神精。庶奉周旋。无或坠失。欲报之恩。天地罔极。呜呼哀哉。岂意一疾。为斯道孽。邦国之瘁。士林之戚。神龙其逝。鳞介靡依。儒宗其亡。吾党谁师。运既极矣。痛哭何追。终天永隔。此恨未涯。荐此菲素。庶冀格思。呜呼哀哉。
祭金慎仲文(壬午)
呜呼吾兄。已至斯耶。哭尽秋天。云物含悲。忆在丙夏。令伯有疾。从容宽譬。奔走医药。仍致风疚。忧劳所伤。鸰原祸酷。摧心裂肠。几危得保。神明是摄。勿药少庆。舆往旸谷。竹渊新构。以追先志。堂宇既翼。墙垣亦治。言旋言归。乌川旧庐。调护多方。以冀如初。呜呼吾兄。醇美之质。斯焉取斯。终始于学。短于取名。长于修德。辞辩不饰。畦畛
祭金慎仲文(壬午)
呜呼吾兄。已至斯耶。哭尽秋天。云物含悲。忆在丙夏。令伯有疾。从容宽譬。奔走医药。仍致风疚。忧劳所伤。鸰原祸酷。摧心裂肠。几危得保。神明是摄。勿药少庆。舆往旸谷。竹渊新构。以追先志。堂宇既翼。墙垣亦治。言旋言归。乌川旧庐。调护多方。以冀如初。呜呼吾兄。醇美之质。斯焉取斯。终始于学。短于取名。长于修德。辞辩不饰。畦畛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3L 页
不设。睦姻之厚。友爱之笃。桃李园中。乐事无极。式相好矣。永世无斁。理何茫茫。天胡漠漠。一疾七载。遽至不淑。失声长恸。转增哽塞。起敬致诚。奠此菲薄。不亡者存。庶赐歆格。
祭李庇远(国梁)文
呜呼惟灵。豪迈出天。风标绝伦。蚤事文学。誉洽乡邻。立雪溪轩。洎余同趋。退水之曲。陶山之隅。从容函席。退与后先。弱冠同赘。占额同年。行藏取舍。一辙之归。丽泽相孚。如君几希。丁忧泣血。疾病遽婴。孝感所格。庶获神明。年未不惑。奄然就木。吾党斯刖。彼苍难测。既施其厚。何夺之速。宪贫可讶。颜夭可戚。佳城告别。一司马旐。君鬼我人。自玆殊道。彼汾一方。葭露苍苍。我来陈诀。灵必洋洋。呜呼哀哉。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碣文
叔父通训大夫行沔川郡守府君碣文抄略
公讳元福字成之姓琴氏。奉化人。系出高丽翰林学士太保门下侍郎平章事致仕谥英烈公讳仪。其后簪组不绝。入 本朝有备巡卫领中
祭李庇远(国梁)文
呜呼惟灵。豪迈出天。风标绝伦。蚤事文学。誉洽乡邻。立雪溪轩。洎余同趋。退水之曲。陶山之隅。从容函席。退与后先。弱冠同赘。占额同年。行藏取舍。一辙之归。丽泽相孚。如君几希。丁忧泣血。疾病遽婴。孝感所格。庶获神明。年未不惑。奄然就木。吾党斯刖。彼苍难测。既施其厚。何夺之速。宪贫可讶。颜夭可戚。佳城告别。一司马旐。君鬼我人。自玆殊道。彼汾一方。葭露苍苍。我来陈诀。灵必洋洋。呜呼哀哉。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碣文
叔父通训大夫行沔川郡守府君碣文抄略
公讳元福字成之姓琴氏。奉化人。系出高丽翰林学士太保门下侍郎平章事致仕谥英烈公讳仪。其后簪组不绝。入 本朝有备巡卫领中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4H 页
郎将讳用和。是为公曾祖。祖讳淮。承训郎恩津县监。考讳启通训大夫军威县监。娶月城李氏。大司宪绳直子生员时敏女。成化庚子某月日生公。自幼少时。英迈不群。早孤失学。及长入忠顺。沉淹士伍。其后益折节愤励。稍稍见知于世。正德甲戌荫补通礼院兼引仪。庚辰升奉列大夫为引仪。辛巳春拜司宪府监察。秋为便养求外补。出为丹城县监。在官三年。以御史摘微事罢。丙戌复叙升通训大夫为台监。秋除闻庆县监。庚寅丁淑人李氏忧。泣血三年。壬辰服阕。癸巳复为引仪。转拜咸昌县监。戊戌递入台。历忠翊府都事掌隶院司议。俄而出为星州判官。秩满转军资监判官。甲辰授咸阳郡守。是年秋以检灾不实罢。庚戌叙军资监佥正。转广兴仓守。连授沔川郡守。癸丑因事罢归。阖境遮道呼悯。自后不复仕进。己未四月。以优老 恩升通政大夫。嘉靖辛酉四月十二日。以疾终于家。享年八十二。用其年八月十五日。葬于奉化县东牙岘负辛之原。从先兆也。公德器凝重。神彩秀朗。言谈举止。必一一中节。应事接物。靡不曲当。在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4L 页
礼院八年。束带端笏。每遇朝廷大礼。同列莫不推公以当其难。公处之若无事。为一时所推重。历典五邑。虽当困弊烦剧。而职无不举。事无不办。人有干能之誉。民受廉取之惠。此皆居官之大略也。年老家居。志气不衰。风流萧洒。每与苍头紫鬣。角巾野服。出入溪山间。日以射猎为娱。训子侄必以恭俭。其有过者。虽稠人广坐。不容少宽。一归之涂辙。是以当世之尚气节者。莫不取法焉。公娶善山金氏。教授伸之女。后娶星州李氏。学生世钧之女。有三男五女。长男彭祖内禁卫。三女适郡守安琇,习读权应世,幼学李思清。金氏出也。二男应期,应时。二女未行。李氏出也。侧室子四曰应会,应谐,应辰,奉伊。女三。一裴兴祖。其二与佥知柳仲郢。生员金绥。内禁卫娶金氏姜氏无后。先公殁。应期,应时时未娶。外孙郡守之子霁。以下不尽录。公之葬也。将揭铭墓道。以表当日行迹。而诸孤皆未成。不能扳诉于门闼之下。辅敢记耳目之所逮。而草略殊甚。恐不足以称情。然。窃伏念先生于叔父。素有亲挚之分。则必见知者熟矣。伏望恕察而财择焉。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5H 页
成均进士南公墓碣阴记
公英阳人也。讳瑞龙字云叟。远祖郎将同正君甫。同正生典书公若。典书生制述科及第备。及第生同正星老。同正生典书有孙。典书生典理判书晖珠。判书生户曹参判敏生。参判生义良。隐而不仕。义良生进士致晶。进士生恒年。 中宗朝靖国功臣。娶江阳李瑶之孙县监泽之女。弘治丙辰生公。为季父昌年之后。嘉靖壬午进士。戊申十一月卒。明年冬葬于安东府南峰枝山坤坐之原。从先兆也。公配朴氏。判尹蕃之孙参奉孝曾之女。后公十六年终。生四男二女。好善,继洪,好问,好学。女长适权荣。次适进士李中立。继洪生一男三女。燮。女长适生员琴复古。次适李汝馝。次适权德荣。好问生一男四女。煌幼。女长适文府使辛义立。次适李祥龙。馀未行。好学生男女皆幼。谨记其颠末如右。万历五年丁丑二月日。成均生员琴辅撰。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杂著
赵普论
论曰赵韩王佐太祖定天下。佐太宗致太平。历
公英阳人也。讳瑞龙字云叟。远祖郎将同正君甫。同正生典书公若。典书生制述科及第备。及第生同正星老。同正生典书有孙。典书生典理判书晖珠。判书生户曹参判敏生。参判生义良。隐而不仕。义良生进士致晶。进士生恒年。 中宗朝靖国功臣。娶江阳李瑶之孙县监泽之女。弘治丙辰生公。为季父昌年之后。嘉靖壬午进士。戊申十一月卒。明年冬葬于安东府南峰枝山坤坐之原。从先兆也。公配朴氏。判尹蕃之孙参奉孝曾之女。后公十六年终。生四男二女。好善,继洪,好问,好学。女长适权荣。次适进士李中立。继洪生一男三女。燮。女长适生员琴复古。次适李汝馝。次适权德荣。好问生一男四女。煌幼。女长适文府使辛义立。次适李祥龙。馀未行。好学生男女皆幼。谨记其颠末如右。万历五年丁丑二月日。成均生员琴辅撰。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杂著
赵普论
论曰赵韩王佐太祖定天下。佐太宗致太平。历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5L 页
相两朝。负天下重任垂三十馀年。诚可谓一代之名臣矣。然夷考其行事之大节。则君子未尝不多其才能之有馀。而惜其心术之不正何也。观其坐庙堂进退百官。立法刱制。献可替否。图画详密。处置得宜。赞帝业于当年。立宏谋于后世。则其才能之有馀。足可称也。以开国元老。受太后顾命。任天下之大事。系社稷之重责。为大臣者所当始终一心。谨遵遗旨。夷险不渝其操。死生不易其节。上不负付托之命。下不欺吾心之天。然后可以俯仰无怍而幽明不愧矣。乃于危疑之际。敢为偷宠之谋。不能王陵之廷争。反效李绩之献谀。致使太弟受黯昧之罪而皇帝有杀弟之名。一坏之土才乾而顾托之意安在。渝盟大恶人所难也而略无顾疑。负君不义人所耻也而亦无忌惮。是可忍为。孰不可忍为。使杜后之意有乖于三代。继世之义难行于叔季。多诈之术非永世无弊之道也。彼赵普者时任大相议国事。则义当力谏其非。尽言无讳。以救后日之弊。是其职也。既不然而自书约誓。纵谀而成之。使太宗得以继统。至于禹锡之上变。顾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6H 页
乃阴嗾密赞。以动帝心。而竟致匡美之贬斥。吁在太祖朝。独不能知其误。而在太宗朝。独能知其误乎。在太祖朝。独不可言其误。而在太宗朝。独可言其误乎。等是吾君也。而所事之或不同。必其心有以矣。窃观前后所为。不过患得患失之人也。何者。太祖有公天下之心则普亦以此勉之。其意以为不顺其志。不能以固太祖之宠也。太宗有私天下之心则普亦以此助之。其意以为不顺其志。不能以得太宗之宠也。然则不言于太祖者。以其权位已隆而患失之心胜也。赞谋于太宗者。以其失位有年而患得之心胜也。呜呼。始之受顾命藏金匮者谁也。后之背约誓乱家法者谁也。昔为固宠而与共社稷之计。今为希宠而离间骨肉之恩。为人臣者。用心当如是乎。一人而始终之心异。一身而前后之行殊。吁彼何人斯。彼何人斯。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患得患失之人。将焉用彼相哉。是故君子不可不慎其心术焉。
乡校重修立约序(附约条)
乡校重修立约序(附约条)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6L 页
吾乡不过十室而古称文献之邦。人材之盛。耆英之多。实不让于巨府。而学宫之隘陋则莫此县若也。盖邑小民残。力量不给。势固然也。幸今仁侯(孙英济)下车未久。先意此修。既禀于退陶先生。兼访于斯文多士。公私协力。一新旧器。岂非小县之一大幸欤。功既讫。乡人相与议曰古人云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今屋宇之焕然重新。既同沐浴者之澡雪。则人事旧染之习。盍亦如衣冠之弹振乎。若其文庙享祀之式。诸生讲习之方。则自有 国典。昭在板上。只当惕心奉行而已。至于规模典节之详。守护无弊之策。人各异论。尚因旧陋。不可执以为则。故别立若干条。以为恒久之约。此非独出于吾党之臆见。实有仿于乡先生之遗意也。后之君子幸勿以为一时之浅言而忽之哉。隆庆六年壬申七月。乡人琴辅书。
约条
一。司马二人。轮掌有司。定校中凡事。(相递之时。传掌毋有欠事。有欠则不得递。)
一。祭享节次。毋得苟循习俗。省牲涤器。一依
约条
一。司马二人。轮掌有司。定校中凡事。(相递之时。传掌毋有欠事。有欠则不得递。)
一。祭享节次。毋得苟循习俗。省牲涤器。一依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7H 页
礼文。饮福不出校门外。(礼文不止此二者。当时尤失。故特出之。)
一。祭物前期一月。告官豫备。(牲醯菹果。毋得代用。如非土产难办之物。则以他精洁相近之物充之。亦不得以一物备数品。)
一。献官差定时。前期十日。入校望报。
一。献官托故不参。则佥议定罚。
一。每祭后斯文及乡老。请会饮福。(每会。和议相接。过失相规。至于子弟。尤当勉励。责以勤学。)
一。凡会。酒馔务从简便。
一。殿宇及诸处。每年春秋。一一巡审。少有污坏。告官治葺。切勿因循。以致难救。(除草扫雪。并无失时。少有怠慢则下典治罪。)
一。祭服祭器及书册什物。同日点检。曝晒有欠则告官改备。书册则校生典守者当徵。毋得借与方外。
一。殿内地衣。五年一改备。
一。地衣破件。用于堂及斋楼。毋得亵用于他处。(非但地衣。如祭器破件。即令埋置屏处。
一。祭物前期一月。告官豫备。(牲醯菹果。毋得代用。如非土产难办之物。则以他精洁相近之物充之。亦不得以一物备数品。)
一。献官差定时。前期十日。入校望报。
一。献官托故不参。则佥议定罚。
一。每祭后斯文及乡老。请会饮福。(每会。和议相接。过失相规。至于子弟。尤当勉励。责以勤学。)
一。凡会。酒馔务从简便。
一。殿宇及诸处。每年春秋。一一巡审。少有污坏。告官治葺。切勿因循。以致难救。(除草扫雪。并无失时。少有怠慢则下典治罪。)
一。祭服祭器及书册什物。同日点检。曝晒有欠则告官改备。书册则校生典守者当徵。毋得借与方外。
一。殿内地衣。五年一改备。
一。地衣破件。用于堂及斋楼。毋得亵用于他处。(非但地衣。如祭器破件。即令埋置屏处。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7L 页
祭服则焚之。)
一。学田所出。公费外毋得私用。
一。宝上存本聚息。永世无废。(元数以百石为限。而以其馀数。为地衣贸资接儒供馈及春秋大祭时校生三日粮。有馀则什物备置。每春秋照勘元数外。遗在置簿。以备后考。)
一。殿内非时毋得出入。常加扃锁。(因事若入则必具冠服。)
一。校生升堂则必著巾。
一。官家遇校官。必以礼貌。(如廪料支供。并令察之。不至于薄。如有不事训诲。多行鄙陋。则谆谆开谕。期于必改。)
一。校生非其职事。官家毋得任使。
一。校生额数及时充定。常有馀数。执事毋摄。(祭时或有故执事未充。以方外儒生并差出。)
一。堂及斋楼等处。勿近声色。饮食时切勿喧闹失仪。
一。有司有不谨所任。乡中齐会论罚。
一。学田所出。公费外毋得私用。
一。宝上存本聚息。永世无废。(元数以百石为限。而以其馀数。为地衣贸资接儒供馈及春秋大祭时校生三日粮。有馀则什物备置。每春秋照勘元数外。遗在置簿。以备后考。)
一。殿内非时毋得出入。常加扃锁。(因事若入则必具冠服。)
一。校生升堂则必著巾。
一。官家遇校官。必以礼貌。(如廪料支供。并令察之。不至于薄。如有不事训诲。多行鄙陋。则谆谆开谕。期于必改。)
一。校生非其职事。官家毋得任使。
一。校生额数及时充定。常有馀数。执事毋摄。(祭时或有故执事未充。以方外儒生并差出。)
一。堂及斋楼等处。勿近声色。饮食时切勿喧闹失仪。
一。有司有不谨所任。乡中齐会论罚。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8H 页
陶山记考證
岩麓悄茜。(悄茜。幽深葱珑之貌。)
乐山乐水。阙一不可。(初本作武夷。所以为天下绝胜者。以中有九曲水也。)
卒岁之愿。(晦庵咏山诗卒岁聊自娱。)
畸人。(畸孤独之意。)
陶山书堂。(先生本注。陶义见记。今诗中或事或姓。点缀陶字。乃事外映事以寓意耳。)
岩栖轩诗曾氏称颜实若虚。屏山引发晦翁初。暮年窥得岩栖意。(先生本注。曾子称颜渊有若无实若虚。屏山字晦庵。以是祝之。晦庵诗自信久未能。岩栖冀微效。名轩以自勖。)
玩乐斋。(先生本注。朱子名堂室记。以持敬明义。动静循环之功。为合乎周子太极之论。足以玩乐而忘外慕。今以名斋而日加警焉。)
玩乐斋诗。主敬还须集义功。(主敬左斋。明义右斋。动静循环之功。有似于太极也。)
幽贞门诗。韩公假大龟。(韩昌黎复志赋。假大龟而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
净友塘。(先生本注。濂溪爱莲说称莲美非一。而
岩麓悄茜。(悄茜。幽深葱珑之貌。)
乐山乐水。阙一不可。(初本作武夷。所以为天下绝胜者。以中有九曲水也。)
卒岁之愿。(晦庵咏山诗卒岁聊自娱。)
畸人。(畸孤独之意。)
陶山书堂。(先生本注。陶义见记。今诗中或事或姓。点缀陶字。乃事外映事以寓意耳。)
岩栖轩诗曾氏称颜实若虚。屏山引发晦翁初。暮年窥得岩栖意。(先生本注。曾子称颜渊有若无实若虚。屏山字晦庵。以是祝之。晦庵诗自信久未能。岩栖冀微效。名轩以自勖。)
玩乐斋。(先生本注。朱子名堂室记。以持敬明义。动静循环之功。为合乎周子太极之论。足以玩乐而忘外慕。今以名斋而日加警焉。)
玩乐斋诗。主敬还须集义功。(主敬左斋。明义右斋。动静循环之功。有似于太极也。)
幽贞门诗。韩公假大龟。(韩昌黎复志赋。假大龟而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
净友塘。(先生本注。濂溪爱莲说称莲美非一。而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8L 页
曾端伯独呼为净友。恐未尽也。)
节友社。(先生本注。陶公三径。梅独见遗。盖不但离骚为欠典也。)
时习斋诗。两进明诚效数飞。(明明善。诚诚身。)
谷口门。(先生本注。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耕于岩石之间。而名振京师。杨子云法言之语。)
东翠屏山诗。疑是营丘笔下生。(营丘。即李成所居也。工画山水。因号李营丘。)
西翠屏山诗。中藏兰若下园亭。(兰若。萧洒之处。)
一任浮云万古青。(晦庵诗。浮云一任閒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
芙蓉峰诗。主人亦有烟霞癖。(主人。即赵上舍士敬也。烟霞癖。唐高宗过田游岩所居。问曰何所乐耶。曰有泉石膏肓。烟霞痼疾。)
蒙泉诗。尤当思果育。(先生本注果育。即易辞蒙卦象曰君子以。果行育德之语也。)
冽井诗。自在宁心恻。(刘子澄自号冽轩。诗云无劳剧心恻。)
庭草诗。意思如馨。(如馨。犹言宁馨。晋王衍美丰姿。山涛嗟叹曰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一云
节友社。(先生本注。陶公三径。梅独见遗。盖不但离骚为欠典也。)
时习斋诗。两进明诚效数飞。(明明善。诚诚身。)
谷口门。(先生本注。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耕于岩石之间。而名振京师。杨子云法言之语。)
东翠屏山诗。疑是营丘笔下生。(营丘。即李成所居也。工画山水。因号李营丘。)
西翠屏山诗。中藏兰若下园亭。(兰若。萧洒之处。)
一任浮云万古青。(晦庵诗。浮云一任閒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
芙蓉峰诗。主人亦有烟霞癖。(主人。即赵上舍士敬也。烟霞癖。唐高宗过田游岩所居。问曰何所乐耶。曰有泉石膏肓。烟霞痼疾。)
蒙泉诗。尤当思果育。(先生本注果育。即易辞蒙卦象曰君子以。果行育德之语也。)
冽井诗。自在宁心恻。(刘子澄自号冽轩。诗云无劳剧心恻。)
庭草诗。意思如馨。(如馨。犹言宁馨。晋王衍美丰姿。山涛嗟叹曰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一云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9H 页
馨香也。言恁地也。○王若虚曰宁。犹言如此。馨语助也。)
涧柳诗。千载两节翁。(两节。陶靖节邵康节。)濯濯风度。(晋王恭有美貌。人云濯濯如春风之柳。)
西麓诗。二仲岂无有。愧余非蒋卿。(先生本注。蒋即蒋诩也。二仲即羊仲裘仲。二人居蒋卿之邻。逐日相从故及此。)
云霞之交。(范泰与一高人为物外游。时人以为云霞之交。)
翠微诗。九日携壶酒。(杜牧之诗九日携壶上翠微。)
菊花空满手。(古诗九月九日菊花空满手。笑无酒也。)
寥朗诗。仰眺俯瞰。(古诗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月艇诗。九曲羊裘咏。(晦庵在武夷。答刘静春寄羊裘诗。谁遣羊裘与醉披。故人心事不相违。狂奴今夜知何处。月冷风凄未肯归。狂奴严光之小字也。侯霸邀之。光瞋目不答。久之乃
涧柳诗。千载两节翁。(两节。陶靖节邵康节。)濯濯风度。(晋王恭有美貌。人云濯濯如春风之柳。)
西麓诗。二仲岂无有。愧余非蒋卿。(先生本注。蒋即蒋诩也。二仲即羊仲裘仲。二人居蒋卿之邻。逐日相从故及此。)
云霞之交。(范泰与一高人为物外游。时人以为云霞之交。)
翠微诗。九日携壶酒。(杜牧之诗九日携壶上翠微。)
菊花空满手。(古诗九月九日菊花空满手。笑无酒也。)
寥朗诗。仰眺俯瞰。(古诗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月艇诗。九曲羊裘咏。(晦庵在武夷。答刘静春寄羊裘诗。谁遣羊裘与醉披。故人心事不相违。狂奴今夜知何处。月冷风凄未肯归。狂奴严光之小字也。侯霸邀之。光瞋目不答。久之乃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09L 页
曰怀仁宝义国家兴。阿谀顺从腰领折。霸以白帝。帝笑曰狂奴旧态尚存。)
㯃园诗。见割有警言。(止)㯃有世用。(庄子㯃以有用见割。警言。庄子昨见栎之免伐。今见雁之见烹。木以不材全其天年。雁以善鸣不保其身。将处材与不材之间。此警言也。)
鱼梁诗。丙穴底贡。(汉水之源有丙穴。此穴之鱼有至味。指银唇。)
远岫诗。如黛如簪。(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韩诗云山如碧玉簪。天空浮脩眉。)
聋岩注借景。(史某构亭于他亭之傍。史亭无景而彼亭有致。山谷命之曰借景亭。)
汾川诗。汾川非异水。回首想梧阴。(先生本注。汾川在西翠屏南。李大成所居。自号碧梧。)
秋来恋主深。(时李公去此在任故称之。)
静存斋箴考證
本真而静。(伊川好学论曰其本也真而静。)
云胡末渝。(末谓已生之后也。)
外物胶扰。(庄子胶扰言纷扰也。)
老洫堪悲。(庄子齐物论。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
㯃园诗。见割有警言。(止)㯃有世用。(庄子㯃以有用见割。警言。庄子昨见栎之免伐。今见雁之见烹。木以不材全其天年。雁以善鸣不保其身。将处材与不材之间。此警言也。)
鱼梁诗。丙穴底贡。(汉水之源有丙穴。此穴之鱼有至味。指银唇。)
远岫诗。如黛如簪。(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韩诗云山如碧玉簪。天空浮脩眉。)
聋岩注借景。(史某构亭于他亭之傍。史亭无景而彼亭有致。山谷命之曰借景亭。)
汾川诗。汾川非异水。回首想梧阴。(先生本注。汾川在西翠屏南。李大成所居。自号碧梧。)
秋来恋主深。(时李公去此在任故称之。)
静存斋箴考證
本真而静。(伊川好学论曰其本也真而静。)
云胡末渝。(末谓已生之后也。)
外物胶扰。(庄子胶扰言纷扰也。)
老洫堪悲。(庄子齐物论。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0H 页
洫。注机心益热。愈老愈深。故曰老洫。言人陷于物欲。终身不出者也。)
靡有将迎。(庄子不将不迎。将送也。即正心章留滞也。迎延。即期待也。)
由定而明。(定指静之体。明指动之用。)
曲当时措。(曲当于时措也。)
静耽动鄙。(惟静是耽而惟动是鄙也。)
杨罗深味。(静字。杨龟山罗豫章相传旨诀。)
执此明彼。(此指静彼指动。上句动亦静。重在此耳。)
易东书院记事
退溪先生尝以为吾乡先正禹祭酒倬。道义风节。为后学师表。而可庙食百世。乃于嘉靖戊午四月。先生与赵穆,琴兰秀。相地于鳌潭之上。
癸亥春。苞山郭侯趪来莅玆邑。阖境大治。公私富实。乡人金富弼,赵穆,琴兰秀,琴应夹诸君。以营建之议白侯。侯亦乐与之措画焉。
丙寅春。侯治官舍。以其馀瓦九千张。属诸生员以主之。金君等与诸同志。禀先生议定其事。一乡士夫家莫不耸动。出财以助之者凡一百六
靡有将迎。(庄子不将不迎。将送也。即正心章留滞也。迎延。即期待也。)
由定而明。(定指静之体。明指动之用。)
曲当时措。(曲当于时措也。)
静耽动鄙。(惟静是耽而惟动是鄙也。)
杨罗深味。(静字。杨龟山罗豫章相传旨诀。)
执此明彼。(此指静彼指动。上句动亦静。重在此耳。)
易东书院记事
退溪先生尝以为吾乡先正禹祭酒倬。道义风节。为后学师表。而可庙食百世。乃于嘉靖戊午四月。先生与赵穆,琴兰秀。相地于鳌潭之上。
癸亥春。苞山郭侯趪来莅玆邑。阖境大治。公私富实。乡人金富弼,赵穆,琴兰秀,琴应夹诸君。以营建之议白侯。侯亦乐与之措画焉。
丙寅春。侯治官舍。以其馀瓦九千张。属诸生员以主之。金君等与诸同志。禀先生议定其事。一乡士夫家莫不耸动。出财以助之者凡一百六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0L 页
十馀家。
是年秋。鸠材伐木。郎生山侯出仓中谷四十石布十五疋以资之。安东府伯尹公复亦以谷十石大木十馀株输送之。
丁卯春始役。金富弼,琴应商,赵穆,琴应夹,琴兰秀,禹克昌及辅掌其事。监董最勤。以时递番来监者。乌川金富仪,金富伦。温溪李宁。月川蔡云庆。池沙禹致武。汾川李叔梁。西村柳赟。浮浦申洽,孙兴孝也。其他郡吏若诸寺僧来助役者。不可胜记。
夏五月。以运瓦事禀先生。先生答书曰所云退役之难。非不料得。但不夺农时。古人至戒。吾辈平生诵习此等说话。谓当如此。今才有一事到手。便不用其说。殊非本志之所愿欲者。意谓待七月间为之。虽未免霾黝之恨。不至于腐朽。其黝色则受丹雘而可无之。故前与士敬书聊发之耳。
秋祠及堂斋告成。请先生以定其扁号。祠曰尚贤。正堂曰明教。左右翼室曰精一曰直方。东西两斋曰四勿曰三省。书室之在北曰光明室。大
是年秋。鸠材伐木。郎生山侯出仓中谷四十石布十五疋以资之。安东府伯尹公复亦以谷十石大木十馀株输送之。
丁卯春始役。金富弼,琴应商,赵穆,琴应夹,琴兰秀,禹克昌及辅掌其事。监董最勤。以时递番来监者。乌川金富仪,金富伦。温溪李宁。月川蔡云庆。池沙禹致武。汾川李叔梁。西村柳赟。浮浦申洽,孙兴孝也。其他郡吏若诸寺僧来助役者。不可胜记。
夏五月。以运瓦事禀先生。先生答书曰所云退役之难。非不料得。但不夺农时。古人至戒。吾辈平生诵习此等说话。谓当如此。今才有一事到手。便不用其说。殊非本志之所愿欲者。意谓待七月间为之。虽未免霾黝之恨。不至于腐朽。其黝色则受丹雘而可无之。故前与士敬书聊发之耳。
秋祠及堂斋告成。请先生以定其扁号。祠曰尚贤。正堂曰明教。左右翼室曰精一曰直方。东西两斋曰四勿曰三省。书室之在北曰光明室。大
梅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1H 页
门之在南曰入道门。总名之曰易东书院。易东者。取易已东矣之义也。
冬侯将归。又以其社寺田二百馀负。良贱若干名归之院。吾侪中亦各有所纳。纳田土者金富弼,李完,琴应夹,金富伦,金富仪及辅也。以谷代纳者。朴士熹,金生溟也。赵君以乡人之意。录其颠末。请院记于先生。
戊辰春。东莱郑侯惟一,监司朴公启贤。且方致意拳拳。以遂未讫之功。二月与诸君齐会院中。议定祭仪及规约。先生与书曰竹溪书院。祀文成公仪。旧有誊本。共览去取。以为他日祭禹公之仪何如。又有伊山书院规约颇详密。可仿议定新规。四月先生写扁额。作书院记。命辅书之。
冬侯将归。又以其社寺田二百馀负。良贱若干名归之院。吾侪中亦各有所纳。纳田土者金富弼,李完,琴应夹,金富伦,金富仪及辅也。以谷代纳者。朴士熹,金生溟也。赵君以乡人之意。录其颠末。请院记于先生。
戊辰春。东莱郑侯惟一,监司朴公启贤。且方致意拳拳。以遂未讫之功。二月与诸君齐会院中。议定祭仪及规约。先生与书曰竹溪书院。祀文成公仪。旧有誊本。共览去取。以为他日祭禹公之仪何如。又有伊山书院规约颇详密。可仿议定新规。四月先生写扁额。作书院记。命辅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