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052-08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择言卷二十六
上元程廷祚撰
(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正义)伊川程子曰革者变其故也变其故则人未能遽信
故必已日然后人心信从弊坏而后革之革之所
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而利于正道则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052-0849b.png
得去故之义无变动之悔乃悔亡也革而无甚益
犹可悔也况反害乎古人所以重改作也
紫阳朱子曰革变革也兑泽在上离火在下火然则
水乾水决则火灭中少二女合为一卦而少上中
下志不相得故其卦为革也变革之初人未之信
又以其内有文明之德而外有和说之气故其占
为有所更革皆大亨而得其正所革皆当而所革
之悔亡也一有不正则所革不信不通而反有悔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052-0849c.png

蒙斋李氏曰已日者已可革之时也先时而革则人
疑而罔孚故已日乃孚元亨利贞者谓穷则变固
有大通之道而利于不失政也正则其悔亡矣
(辨正)愚案事不至可革之甚圣人未敢轻动已日乃孚亦
如天时春必已尽然后革而为夏也先儒据辅嗣
即日不孚之说以为革之已日其义未安况六二
明言已日乃革 折中谓卦辞爻辞不应互异洵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052-0849d.png
定论矣
(通论)何氏元子曰已日即六二所谓已日也乃孚即九三九
四九五所谓有孚也悔亡即九四所谓悔亡也所
以云已日者变革天下之事不当轻遽乃能信孚
于人乃难辞也下三爻方欲革故而为新故有谨
重不轻革之意上三爻则故者已革而为新矣九
四当上下爻之交正改命之时故悔亡独于九四
见之即彖传所云革而当其悔乃亡也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052-0850a.png
(存异)汉上朱氏曰已日先儒读作已事之已当读作戊巳
之巳十日至庚而更更革也自庚至己十日浃矣
己日者浃日也(案此说近凿学者从先儒可也)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
矣哉
(正义)伊川程子曰泽火相灭息又二女志不相得故为革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052-0850b.png
息为止息又为生息物止而后有生事之变革人
心岂能便信必终日而后孚在上者于改为之际
当详告申令至于已日使人信之人心不信虽强
之行不能成也文明以说以卦才言革之道也离
为文明兑为说文明则理无不尽事无不察说则
人心和顺革而能照察事理和顺人心可能大亨而
得贞正如是变革得其至当故悔亡也天地阴阳
推迁变易而成四时万物于是生长成终各得其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052-0850c.png
宜革而后四时成也王者之兴受命于天故易彖
谓之革命汤武之王上顺天命下应人心顺乎天
而应乎人也故赞之曰革之时大矣哉
(馀论)紫阳朱子曰革之象不曰泽在火上而曰泽中有火
盖水在火上则水灭了火不见得火炎则水涸之
义泽中有火则二物并在有相息之象
又曰革是更革之谓到这里须尽翻转更变一番所
谓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小补之者谓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052-0850d.png
扶衰救弊逐些补缉如锢露家事相似若是更革
则须彻底从新铸造一番非止补其罅漏而已
云峰胡氏曰彖未有言悔亡者唯革言之革易有悔
也必革而当其悔乃亡当字即是贞字一有不贞
则有不信有不通皆不当者也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正义)会稽虞氏曰历象谓日月星辰也天地革而四时成
故君子以治历明时也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052-0851a.png
伊川程子曰水火相息为革革变也君子观变革之
象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
夫变易之道事之至大理之至明迹之至著莫如
四时观四时而顺变革则与天地合其序矣
(馀论)紫阳朱子曰治历明时非谓历当改革盖四时变革
中便有个治历明时的道理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正义)新蔡干氏曰在革之初未可以动故曰巩用黄牛之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052-0851b.png

刘氏长民曰下非可革之位初非可革之时要在固
守中顺之道而不敢有革也
伊川程子曰变革事之大也必有其时有其位有其
才审虑而慎动而后可以无悔九以时则初也动
于事初则无审慎之意而有躁易之象以位则下
也无时无援而动于下则皆有僭妄之咎而无体
势之重以才则离体而阳也离性上而刚体健皆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052-0851c.png
速于动也其才如此有为则凶咎至矣盖刚不中
而体躁所不足者中与顺也巩局束也革所以包
束黄中色牛顺物巩用黄牛之革谓之中顺之道
自固不妄动也不云吉凶何也曰妄动则有凶咎
以中顺自固则不革而已安得便有吉凶乎
紫阳朱子曰虽当革时居初无应未可有为故为此
象巩固也黄中色牛顺物革所以固物亦取卦名
而义不同也其占为当坚确固守而不可以有为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052-0851d.png
圣人之于变革其谨如此
(辨正)愚案六二言已日乃革之则初爻乃当革而未可即
革之时也巩用黄牛只重时未可革若以位与才
言则在己先有自用自专之弊势不足以有为矣
遑问其事之当革不当革乎程传义有未安
(馀论)
折中曰案更改之义有取于革者革鸟兽之皮也鸟兽
更四时则皮毛改换尧典希革毛毨之类是也六爻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052-0852a.png
取象于牛虎豹者以此牛之皮至坚韧难以更革者
也以之系物则固故遁二之执用者似之以之里物
则密故革之巩用者似之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正义)东谷郑氏曰当革之始遽革而人未必信固执中顺
之道循理而变通可也自我有为不可也于革
初言之欲其谨于始也
(通论)云峰胡氏曰革取卦名而义不同犹噬嗑而取市合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052-0852b.png
之义也易道尚变故贲之爻有不贲者存损之爻
有不损者存而革亦不专言革也反其义而黄牛
之革六柔顺而二中正中顺之道所固有也革初
九巩用黄牛之革离性上而刚不中中顺之道所
不足也不可有为惟可固守顺之道而已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正义)紫阳朱子曰六二柔顺中正而为文明之主有应于
上于是可以革矣然必已日然后革之则征吉而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052-0852c.png
无咎戒占者犹未可遽变也
(辨正)愚案爻辞多于本爻上下隔位取象如初九时未可
革曰巩用黄牛黄中色牛顺物言当以柔中之道
处之此取象于六二也六二虽以柔居中而圣人
犹不欲其轻革曰已日乃革言当终此一卦以起
革言三就之义此取象于九三也云已日以见不
在此爻而又云乃革以致审慎之意此所以征吉
而无咎也解者以为此爻即当革位似觉太早而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052-0852d.png
于九三犹言征凶九四方言改命之义俱不得其
次序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正义)石涧俞氏曰未当革而遽往适以滋弊耳何嘉之有
必往于已日当革之时则其有嘉美之功行释征
字嘉释吉无咎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正义)伊川程子曰九三以刚阳为下之上又居离之上而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052-0853a.png
不得中躁动于革者也在下而躁于变革以是而
行则有凶也然居下之上事苟当革岂可不为也
在乎守贞正而怀危惧顺从公论则可从之不疑
革言犹当革之论就成也合也审察当革之言至
于三而皆合则可信也言慎重之至能如是则必
得当乃有孚也已可信而众可信也如此则可以
革矣在革之时居下之上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
为则失时为害唯当慎重之至而自任其刚明审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052-0853b.png
稽公论至于三就而后革之则无过矣
蓝田吕氏曰九三居下体之上自初至三偏行三爻
故曰革言三就至于三则民信之矣故有孚
紫阳朱子曰过刚不中居离之极躁动于革者也故
其占有征凶贞厉之戒然其时则当革故至于革
言三就则亦有孚而可革也
(辨正)愚案内卦三爻皆改攺革之难初九无论矣六二以
柔处中而不轻于言革遂得征吉无咎九三刚不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052-0853c.png
当位易有轻躁之失其德正与六二相反征凶谓
必不吉也贞厉谓不能无咎也惟审度至于再三
则可以取信于天下而后可以言革矣大意皆谓
不可轻革先儒反以贞厉为固守不变殊失本旨
(馀论)泉峰龚氏曰九三以过刚之才躁动以往则凶处当
革之时贞固自守则厉惟于改革之言详审三就
则既无躁动之凶又无固守之厉得其时宜所以
可革也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052-0853d.png
云峰胡氏曰以其过刚也故恐其征而不已则凶以
其不中也又恐其一于贞固而失变革之义则厉
故必革之言至于三就审之屡则有孚而可革矣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正义)伊川程子曰稽之众论至于三就事至当也又何之
矣乃俗语更何往也如是而行乃顺理时行非已
之私意所欲为也必得其宜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052-0854a.png
(正义)会稽虞氏曰将革而谋谓之言革而行之谓之命
陆氏(希声)曰革而当故悔亡也为物所信则命令不
便于民者可改易而获吉
刘氏长民曰成革之体在此一爻且自初至三则革
道已成故下三爻皆以革字著于爻辞至于四则
惟曰悔亡有孚改命吉也
伊川程子曰九四革之盛也阳刚革之才也离下体
而进上体革之时也居水火之际革之势也得近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052-0854b.png
君之位革之任也下无系应革之志也以九居四
刚柔相际革之用也四既具此可谓当革之时也
事之可悔而后革之革之而当其悔乃亡也革之
既当唯在处之以至诚故有孚则改命吉改命改
为也谓革之也
紫阳朱子曰以阳居阴故有悔然卦已过中水火之
际乃革之时而刚柔不偏又革之用也是以悔亡
然又必有孚然后革乃可获吉明占者有其德而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052-0854c.png
当其时又必有信乃悔亡而得吉也
(辨正)愚案诸家皆以命为命令以理测之改命即彖传之
所谓革命也国家受命以兴德衰则当改而非其
人之德足以服乎天下之心则革而不当且有受
其凶祸者矣乃可以言吉乎九四居革言三就之
后已交说体是革道之成也故曰改命吉九五上
六则既革之后矣
(通论)云峰胡氏曰自三至五皆言有孚三议革而后孚四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052-0854d.png
有孚而后改深浅之序也五未占而有孚积孚之
素也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改命而吉以上下信其志也诚既至则
上下信矣革之道以上下之信为本
泉峰龚氏曰信志即有孚之谓革以有孚为本信足
以孚乎人心则可以改命而得吉矣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052-0855a.png
(正义)伊川程子曰九五以阳刚之才中正之德居尊位大
人也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无不当也无不时
也所过变化事理炳著如虎之文采故云虎变龙
虎大人之象也以大人中正之道变革之炳然昭
著不待占决知其至当而天下必信也
紫阳朱子曰虎大人之象变谓希革而毛毨也在大
人则自新新民之极顺天应人之时也九五以阳
刚中正为革之主故有此象占而得此则有此应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052-0855b.png
然亦必自其未占之时人已信其如此乃足以当
之耳
(通论)泉峰龚氏曰革以孚信为主故彖与三四皆以孚信
言至五之未占有孚则不言而信而无以复加矣
(馀论)东谷郑氏曰革之道久而后信五与上其革之成乎
五阳刚中正居尊而说体尽革之美是以未占而
有孚也其文晓然见于天下道德之威望而可信
若卜筮罔不是孚虎变之谓也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052-0855c.png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事理明著其虎文之炳炳明盛也天下
有不孚乎
愚案大人虎变汤武是也以不得已之心而行顺天
应人之事其心迹昭然明著于天下故曰其文炳
也使少有暗昧之私而为天下所难知难明则操
莽之鬼蜮而非汤武之虎变矣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052-0855d.png
衡水孔氏曰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虽不能
同九五革命创制如虎文之彪炳然亦润色鸿业
如豹文之蔚缛故曰君子豹变也小人革面者但
能变化其颜面容色顺上而已革道已成宜安静
守正更有所征则凶居而守正则吉(案君子豹变孔氏解是)
紫阳朱子曰革道已成君子如豹之变小人亦革面
以听从矣不可以往而居正则吉变之之事非得
已者不可以过故占者如之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052-0856a.png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正义)石涧俞氏曰小人居革之中幡然向道以顺从君无
不心悦而诚服或者乃谓革面而心不革非也
(通论)蓝田吕氏曰上六与九五皆革道已成之时虎之文
修大而有理豹之文密茂而成斑其文炳然如火
之照而易辨也其文蔚然如草之畅茂而丛聚也
(巽下离上)
鼎元吉亨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052-0856b.png
(正义)紫阳朱子曰鼎烹饪之器为卦下阴为足二三四阳
为腹五阴为耳上阳为铉有鼎之象又以巽木入
离火而致烹饪鼎之用也故其卦为鼎下巽巽也
上离为目而五为耳有内巽顺而外聪明之象故
其占曰元亨
(辨正)伊川程子曰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可以致元亨也
止当云元亨文羡吉字卦才可以致元亨未便有
元吉也彖复止言元亨其羡明矣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052-0856c.png
(通论)山斋易氏曰易之诸卦皆有象取诸物以名卦者鼎
与井而已井以木巽水鼎以木巽火二卦以养人
为义故皆以实象明之
双湖胡氏曰自元亨外无馀辞唯大有与鼎
折中曰案上经颐卦言养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然
则王者之所当养此两端而已下经井言养鼎亦言
养然井在邑里之间往来行汲养民之象也鼎在朝
庙之中燕飨则用之养贤之象也养民者存乎政行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052-0856d.png
政者存乎人是其得失未可知也故井之彖犹多戒
辞至于能养贤则与之食天禄治天职而所以养民
者在是矣故其辞直曰元亨与大有同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
刚是以元亨
(正义)衡水孔氏曰此明鼎用之美亨饪所须不出二种一供
祭祀二当宾客祭祀则天神为大宾客则圣贤为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052-0857a.png
重享帝尚质特牲而已故直言亨圣贤养须饱饫
故言大亨也
伊川程子曰卦之为鼎取鼎之象也以木巽火以二
体言鼎之用也以木巽火以木从火所以烹饪也
鼎之为器生人所赖至切者也极其用之大则圣
人亨以享上帝大烹以养圣贤圣人古之圣王大
言其广也上既言鼎用之矣复以卦才言人能如
卦之才可以致元亨也下体巽为巽顺于理离明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052-0857b.png
而中虚于上为耳目聪明之象凡离在上者皆云
柔进而上行柔在下之物乃居尊位进而上行也
以明居尊而得中道应乎刚能用刚阳之道也五
居中而又以柔而应刚为得中道其才如此所以
能元亨也
愚案鼎者养人之器取以卦名以鼎喻天下也天下
非圣人不可有故遂言圣人祀天养贤之事以上
下卦体言曰巽而明以爻位言曰得中而应乎刚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052-0857c.png
刚者天德能巽天以从天德而后可以有天下也
卦体爻位如此故彖辞直曰元亨与大有同矣
耳目聪三字宜衍彖传中言卦才无此例
象曰木上有火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义)临淄房氏曰鼎者神器至大重正位凝命命法其重
大不可迁移也
紫阳朱子曰鼎重器也故有正位凝命之意犹凝至
道不凝之凝传所谓恊于上下以承天休者也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052-0857d.png
秋山王氏曰鼎形端而正体镇而重君子取其端正
之象以正其所居之位使之愈久而愈安取其镇
重之象以凝其所受之命使之愈久而愈固
云峰胡氏曰鼎之器正然后可凝其所受之实君之
位正然后可凝其所受之命
(通论)东谷郑氏曰革以改命鼎以定命知革而不知鼎则
天下之乱滋矣
初六鼎颠趾利用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052-0858a.png
(辨正)愚案初爻在下故为趾以其柔也故为颠鼎而颠趾
似非所宜然其中之否恶因是而出则亦鼎之利
也鼎居革后此爻适际其间有除旧布新之象焉
旧尽于上而新生于下必有崛起侧陋而钻承大
统者如舜禹之起于匹夫汤武之兴于侯服不必
论其始之贱也因妾而得其子复何咎乎又鼎腹
有室象趾之颠室之侧也故为得妾之喻旧解未
确○无咎重以其子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052-0858b.png
(存疑)伊川程子曰六在鼎下趾之象也上应于四趾而向
上颠之象也○又曰初六本无才德可取故云得
妾言得其人则如是也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鼎覆而趾颠悖道也然必非为悖者盖
有倾覆否恶之时也去故而纳新泻恶而受美从
贵之义也
愚案去故而纳新即舍贱从贵之义程传甚确又以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052-0858c.png
柔从刚巽之本体从贵即谓从刚此传释出否而
得妾之说亦在其中
(馀论)陆氏(希声)曰趾当承鼎颠而覆之悖也于是出其恶
故虽覆未悖犹妾至贱不当贵以其子故得贵焉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是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辨正)愚案九二在内卦之中所以实鼎者此也故曰鼎有
实鼎者大器人之所争我有是鼎而无德以堪之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052-0858d.png
则天下皆起而我仇我疾矣二刚而中能以德守
器使天下兴爱戴之诚泯憎怨之心则虽有欲问
是鼎者而无由至其前矣故曰我仇有疾不我能
即其吉为何如乎仇传曰怨耦是也旧解意似未

(存疑)伊川程子曰二以刚实居中鼎中有实之象鼎之有
实上出则为用二阳刚有济用之才与五相应上
从六五之君则得正而其道可亨然与初密比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052-0859a.png
阴从阳者也九二居中而应中不至失正已虽自
守彼必相应求故戒能远之使不来即我则吉也
紫阳朱子曰以刚居中鼎有实之象也我仇谓初阴
阳相求而非正则相陷于恶而为仇矣二能以刚
中自守则初虽近不能以就之矣是以其象如此
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辨正)愚案慎所之犹言不可以不择术也终无尤释不我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052-0859b.png
能即之意
(存疑)伊川程子曰鼎之有实乃人之有才业也当慎所趋
向不慎所往则亦陷于非义二不能䁥于初而上
交六五之正应乃是慎所之也我仇有疾举上文
也我仇对已者谓初也初比已而非正是有疾也
既自守以正则彼不能即我所以终无过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正义)紫阳朱子曰以阳居鼎腹之中本有美实者也然以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052-0859c.png
过刚失中又居下之极为变革之时故为鼎耳方
革而不可举移虽承上卦文明之腴有雉膏之美
而不得以为人之食然以阳居阳为得其正苟能
自守则阴阳将和而失其悔矣占者如是则初虽
不利而终得吉也
愚案方雨亏宜句悔宜句耳宜在上三犹居下卦适
当鼎腹而未及于耳之用故为鼎耳革犹足本在
下四已交上卦亦适当鼎腹而不及于足之用故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052-0859d.png
为鼎折足也鼎之行以耳鼎既无耳则凝滞于此
而不可行矣鼎耳革其行塞以喻有天下者废听
善之具而阻公正之阶也雉膏不食以喻虽有至
道而不知其美也方雨而亏以喻拥膏泽而不被
于物也皆言其巽极而躁刚而不中以失持鼎之
义也然处群刚之间或能翻然而自觉其误则终
邀其吉亦理之所有当此不可以不知悔矣故曰悔
终吉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052-0860a.png
(存疑)伊川程子曰鼎耳六五也为鼎之主三以阳居巽之
上刚而能巽其才足以济务然与五非应不得于
君则其道何由而行革变革为异也三与五异而
不合也其行塞不能亨也
象曰鼎而革失其义也
(辨正)愚案不曰无耳而曰耳革者明非无耳虽有耳而不
为之用也然自是而为废鼎矣故曰失其义也犹
不能听正言行正道则为失有天下之义也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052-0860b.png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正义)山阳王氏曰渥沾濡之貌也既覆正餗体为沾濡知
小谋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灾及其身故曰其形
渥凶也
汉上朱氏曰其形渥羞赧之象泽流被面沾濡其体

(通论)云峰胡氏曰初未有鼎实故颠趾而出否四已有鼎
实故折足而覆餗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052-0860c.png
(馀论)安定胡氏曰夫鼎之实必有齐量不可以盈溢若遇
盈溢则有覆餗之凶君子之人虽有才德亦有分
量若职事过其才分则有堕官之谤矣
东坡苏氏曰鼎之量极于四其上则耳矣受实必有
馀量以为溢地也溢则覆矣
(存疑)紫阳朱子曰晁氏云形渥诸本作刑剭为重刑也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大臣当天下之任必能成天下之治安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052-0860d.png
则不误君上之所倚下民之所望与已致身任道
之志不失所期乃所谓信也不然则失其职误上
之委任得为信乎故曰信如何也
紫阳朱子曰言失信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正义)山阳王氏曰居中以柔能以通理纳乎刚正故曰黄
耳金铉利贞也耳黄则能纳刚正以自举也
秋山王氏曰黄中色谓五之中也金刚德谓上之阳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052-0861a.png
也主一鼎者在乎耳耳不虚中则鼎虽有铉而无
所措耳而无铉则鼎虽有实而无所施故鼎之六
五虚其中以纳上九阳刚之助而后一鼎之实得
以利及天下犹鼎黄耳得金铉也曰利贞亦以阴
居阳而有此戒
(辨正)双湖胡氏曰程传及诸家多以六五下应九二为金
铉本义从之然犹举或曰之说谓金铉以上九言
窃谓铉所以举鼎者也必在耳上方可贯耳九二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052-0861b.png
在下势不可用或说为优然上九又自谓玉铉者
金象以九爻取玉象以爻位刚柔相济取
愚案举天下者心犹鼎之举以耳也治心者道犹耳
之贯以铉也非耳无以受铉黄耳金铉言能虚中
以听于道则可以胜天下之重矣铉与耳相连金
铉应指上九不得下取九二辅嗣最重应例于此
亦否义不同也
(通论)童溪王氏曰在鼎之上受铉以举鼎者耳也六五之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052-0861c.png
象也在鼎之外贯耳以举鼎者铉也上九之象也
(存疑)紫阳朱子曰五于象为耳而有中德故云黄耳金坚
刚之物铉贯耳而举鼎者也五虚中以应九二之
坚刚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则利在贞固而已或曰
金铉以上九而言更详之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正义)吴郡陆氏曰得中承阳故曰中以为贵
白云郭氏曰中以为实者六五阴虚以黄中之德为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052-0861d.png
实也犹坤之六五美在其中之道也
象曰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正义)伊川程子曰井与鼎以上出为用处终鼎功之成也
在上铉之象刚而温者玉也居成功之道唯善处
而已刚柔适宜动静不过则为大吉无所不利矣
(通论)山齐易氏曰鼎与井其用在五而其功皆在上井至
上而后为元吉鼎至上而后为大吉皆所以全养
人之利者也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052-0862a.png
云峰胡氏曰上九一阳横亘乎鼎耳之上有铉象自
六五之柔而视上九之刚则以为金铉上九下得
六五之柔则以为玉铉
愚案五耳象也上铉象也五言耳而兼言铉者言有
五之黄耳而后可以受铉非谓五既为耳又为铉
也至若五上视上九而为金铉上下视六五而为
玉铉耳与铉二物相为用而不可解故有此象而
因以喻刚柔相济之道其实金铉玉铉皆上九也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052-0862b.png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正义)横渠张氏曰刚柔节谓五承之也
伊川程子曰刚而温乃有节也上居成功致用之地
而刚柔中节所以大吉无不利也
(辨正)愚案刚柔节当以五上二爻相为用说非上九以刚
居柔之谓也
大易择言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