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052-07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择言卷二十
上元程廷祚撰
(离下巽上)
家人利女贞
(正义)伊川程子曰家人者家内之道父子之亲夫妇之义
尊卑长幼之序正伦理笃恩义家人之道也卦外
巽内离为风自火出火炽则风生风生自火自内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052-0767b.png
而出也自内而出由家而及于外之象二与五正
男女之位于内外为家人之道明于内而巽于外
处家之道也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
矣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独云利女贞者夫正者身
正也女正者家正也女正则男正可知矣
龟山杨氏曰家人者治家之道也齐家自夫妇始舜
观刑于二女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利女贞者
言家道之本也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052-0767c.png
紫阳朱子曰家人者一家之人卦之九五六二内外
各得其正故为家人利女贞者欲先正乎内也内
正则外无不正矣
次崖林氏曰所正虽在女所以正之者则在夫盖主
家之人也
愚案利女贞辞若重女而实为男言之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052-0767d.png
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正义)山阳王氏曰家人之义以内为本故先说女也
衡水孔氏曰此因二五得正以释家人之义并明女
贞之旨
伊川程子曰彖以卦才而言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
处内也男女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
天地阴阳之大义也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
长者谓父母也虽一家之小无尊严则孝敬衰无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052-0768a.png
君长则法度废有严君而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
也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道则家道正矣推一家
之道可以及天下故家正则天下定矣
紫阳朱子曰上父初子五三夫四二妇五兄三弟以
卦画推之又有此象
(通论)秋山王氏曰父道固主乎严母道尤不可以不严犹
国有尊严之君长也无尊严则孝敬衰无君长则
法度废故家人一卦大要以刚严为尚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052-0768b.png
石涧俞氏曰彖辞举其端故但言利女贞彖传极其
全故兼言男女之正而又以父子兄弟夫妇推广
而备言之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正义)衡水孔氏曰物事也言必有事即口无择言行必有
常即身无择行正家之义修于近小言之与行君
子枢机出身加人发迩见远故举言行以为之诫
伊川程子曰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052-0768c.png
动不可易也君子观风自火出之象知事之由内
而出故所言必有物所行必有恒也物谓事实恒
谓常度法则也德业之著于外由言行之谨于内
也言慎行修则身正而家治矣
云峰胡氏曰风自火出一家之化自吾言行出皆由
内及外自然薰蒸而成者也
石涧俞氏曰齐家之道自修身始此风自火出所以
为家人之象也君子知风之自于是齐家以修身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052-0768d.png
为本而修身以言行为先言必有物而无妄行必
有恒而不改物谓事实言而诚实则有物不诚实
则无物也恒谓常度行而常久则有恒不常久则
无恒也
初九闲有家悔亡
(正义)山阳王氏曰凡教在初而法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
变而后治之则悔矣处家人之初为家人之始故
必闲有家然后悔亡也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052-0769a.png
伊川程子曰初家道之始也闲谓防闲法度也治家
之始苟不闲之以法度则人情流放必至于有悔
失长幼之序乱男女之别伤恩义害伦理无所不
至能以法度闲之于始则无是矣故悔亡也九刚
明之才能闲其家者也不云无悔者群居必有悔
以能闲故亡耳
云峰胡氏曰初之时当闲九之刚能闲颜之推曰教
子婴孩教妇初来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052-0769b.png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闲之于始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也正
志未流散变动而闲之则不伤恩不失义处家之善
也是以悔亡志变而后治则所伤多矣乃有悔也
东坡苏氏曰忘闲焉则志变矣及其未变而闲之故
悔亡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正义)衡水孔氏曰六二履中居位以阴应阳尽妇人之义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052-0769c.png
也妇人之道巽顺为常无所必遂其所职主在于
家中馈食供祭而已得妇人之正故曰无攸遂在
中馈贞吉
紫阳朱子曰六二柔顺中正女之正位乎内者也故
其象占如此
(通论)童溪王氏曰无攸遂示不敢有所专也妇人之职不
过奉祭祀馈饮食而已此外无他事也诗曰无非
无仪惟酒食是议采蘩以供祭祀为不失职采蘋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052-0769d.png
以供祭祀为能循法度推而上之推而下之其职
守莫不皆然是之谓贞而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二以阴柔居中正能顺从而卑巽者也
故为妇人之贞吉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正义)山阳王氏曰以阳处阳刚严者也处下体之极为一
家之长者也行与其慢宁过乎恭家与其渎宁过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052-0770a.png
乎严是以家人虽嗃嗃悔厉犹得其道妇子嘻嘻
乃失其节也
伊川程子曰嗃嗃未详字义然以文义及音意观之
与嗷嗷相类又若急束之意九三在内卦之上主
治乎内者也以阳居刚而不中虽得正而过乎刚
者也治内过刚则伤于严急故家人嗃嗃然治家
过严不能无伤骨肉恩胜故悔也虽悔于严厉然
而家道齐肃人心祇畏犹为家之吉也若妇子嘻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052-0770b.png
嘻则终至羞吝矣在卦非有嘻嘻之象盖对嗃嗃
而言嘻嘻笑乐无节也自恣无节则终至败家可
羞吝也嘻嘻之甚则致败家之凶但云吝者可吝
之甚则至于凶故未遽言凶也
紫阳朱子曰以刚居刚而不中过乎刚者也故有嗃
嗃严厉之象如是则虽有悔厉而吉也嘻嘻者嗃
嗃之反吝之道也占者各以其德为应故两言之
云峰胡氏曰嗃嗃以义胜情虽悔厉而吉嘻嘻以情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052-0770c.png
胜义终吝悔自凶而吉吝自吉而凶九三以刚居
刚若能严于家人者比乎二柔又若易昵于妇子
者三其在吉凶之间乎故悔吝之占两言之
(馀论)问易传云正家之道在于正伦理笃恩义今欲正伦
理则有伤恩义欲笃恩义又有乖于伦理如何朱
子曰须是于正伦理处笃恩义笃恩义而不失伦
理方可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052-0770d.png
(正义)伊川程子曰虽嗃嗃于治家之道未为甚失若妇子
嘻嘻是无礼法失家之节家必乱矣
六四富家大吉
(正义)进斋徐氏曰富家者非必金帛宝玉而后为富但父
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各安其位顺而无逆
能保有其家而不败即所谓富也吉莫大焉
中溪张氏曰六四以巽顺之道而在高位记曰父子
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家之肥即家之富也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052-0771a.png
愚案爻辞曰富家大吉而传以顺在位释之顺在位
者即所谓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也一家
之中各尽其道共得其理谓之富者言道义之充
积也中溪张氏引礼运家之肥语最得其解胜于
传义多财之误
(存疑)伊川程子曰六以巽顺之体而居四得其正位居得
其正为安处之义巽顺于事而由正道能保有其
富者也居家之道能保有其富则为大吉也四高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052-0771b.png
位而独云家者于家而言高位家之尊也
紫阳朱子曰阳主义阴主利以阴居阴而在上位能
富其家者也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馀论)石涧俞氏曰礼运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
也岂以多财为吉哉以顺居之则满而不溢可以
保其家而长守其富吉孰大焉(此与徐氏张氏二说微异)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052-0771c.png
(正义)山阳王氏曰居于尊位而明于家道则天下莫不化
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六亲和睦交相
爱乐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故王假有家则
勿恤而吉
白云郭氏曰勿恤吉者王假有家母忧天下之不定
也天下定则吉孰大焉
泉峰龚氏曰假与格同犹奏格无言昭假烈祖之假
谓感格也九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为有家之主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052-0771d.png
盛德至善所以感格乎家人之心者至矣王者家
大人众其心难一有未假者勿用忧恤而自吉也
盖初之闲有家是以法度防闲之至王假有家则
躬行有以感化之矣
何氏元子曰舜假于文祖公假于太庙格假互用可
證身范既端故能感格其家使父父子子兄兄弟
弟夫夫妇妇各得其所以相敦睦正家而天下定
故不待忧恤而吉矣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052-0772a.png
愚案九五居尊为王者教成于家之象故曰王假有
家假以感格之义为正正家则天下自定勿恤郭
子和谓母忧天下之不定其说可从卦本家人不
重天下之能化然言勿恤则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之旨较如矣
(通论)释褐杨氏曰闲有家闲之于其始假有家则假之于
其终也
建安邱氏曰三五阳刚皆主治家者也三刚而不中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052-0772b.png
失之过严未免有悔厉之失五刚而得中威而能
爱尽乎治家之道者故人无不化可以勿忧恤而
吉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假至也极乎有家之道也
紫阳朱子曰假至也如假于太庙之假有家犹言有
国也九五刚健中正下应六二之柔顺中正王者
以是至于其家则勿用忧恤而吉可必矣盖聘纳
后妃之吉占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052-0772c.png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正义)衡水孔氏曰交相爱也者王既明于家道天下化之
六亲和睦交相爱乐也
愚案交相爱者所谓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也此
正释勿恤之意
(存疑)紫阳朱子曰夫爱其内助妇爱其刑家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止义)山阳王氏曰家道可终惟信与威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052-0772d.png
伊川程子曰上卦之终家道之成也故极言治家之
本治家之道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
常久而众人自化为善不由至诚已且不能常守
也况欲使人乎故治家以有孚为本治家者在妻
孥情爱之间慈过则无严恩胜则掩义故家之患
常在礼法不足而渎慢生也长失尊严少忘恭顺
而家不乱者未之有也故必有威严则能终吉保
家之终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故于卦终言之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052-0773a.png
紫阳朱子曰上九以刚居上在卦之终故言正家久
远之道占者必有诚信严威则终吉也
秋山王氏曰家人之终家道成也故极言齐家久远
之道齐家之道以诚为本以严为用不诚则上下
相欺众事不立不严则礼法不存渎慢易生如此
而家道齐者未之有也故家人之终以孚威二者
言之是二者保家道之终吉者也
何氏元子曰治家观于身下五爻未及正身之义故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052-0773b.png
于此爻足其意盖探本之论与大象言有物行有
恒相表里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正义)伊川程氏曰爻辞谓治家当有严威而夫子又复戒
云当先严其身也威严不先行于己则人怨而不
复服故云威如而吉者能自反于身也孟子所谓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也
紫阳朱子曰谓非作威也反身自治则人畏服之矣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052-0773c.png
(兑下离上)
睽小事吉
(正义)伊川程子曰小事吉者止是方睽之时犹足以致小
事之吉不成终睽而已须有济睽之道
汴水赵氏曰睽盖人情事势之适然圣人自有御时
之方小事吉者就其睽异之中有以善处之则亦
吉也其也之小贞洪范之作内之时乎
何氏元子曰业已睽矣不可以忿疾之心驱迫之也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052-0773d.png
惟不为已甚徐徐转移此合睽之善术也故曰小
事吉小事犹言以柔为事非大事不吉而小事吉
之谓
(辨正)愚案杂卦传云睽外也家人内也内谓天伦外谓事
物之纷赜内主同外主异二卦之反对以此事物
之理其原则一而品类散殊万有不齐不可以骤
求其同小事者同则大而异则小也今方辨其异
以从事故曰小事而将有不终于睽者故曰小事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052-0774a.png
吉旧说以乖异离散训睽使诚为此义亦但当如
小过言可小事不可大事而已而遽许小事以吉
何与今以 折中所订为正
(存疑)伊川程子曰睽者睽乖离散之时非吉道也以卦才
之善虽处睽时而小事吉也
紫阳朱子曰睽乖异也为卦上火下泽性相违异中
女少女志不同归故为睽然以卦德言之则内说
而外明以卦体言之则六五得中而下应九二之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052-0774b.png
刚是以其占不可大事而小事尚有吉之道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
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
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正义)伊川程子曰彖先释睽义次言卦才终言合睽之道
而赞其时用之大火之性动而上泽之性动而下
二物之性违异故为睽义中少二女虽同居其志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052-0774c.png
不同行亦为睽义女之少也同处长则各适其归
其志异也兑说也离丽也又为明故为说顺而附
丽于明方睽乖之时六五以柔居尊位有说顺丽
明之善又得中道而应刚虽不能合天下之睽亦
可以小济是以小事吉也见同之为同者世俗之
知也圣人则明物理之本同所以能同天下而和
合万类也以天地男女万物明之天高地下其体
睽也然阳降阴升相与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也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052-0774d.png
男女异质睽也而相求之志则通也生物万殊睽
也然而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气则相类也物虽
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万殊而
圣人为能同之处睽之时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
云大矣哉
紫阳朱子曰睽皆言始异终同之理
愚案物理本同而其用各异人能辨其用之所宜则
能合异而为同此卦之所以有睽也传首四句以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052-0775a.png
内外卦体言物之各异也说而丽乎明三句言人
能依乎天德明而且刚则可以辨天下之物而获
其吉也末四句言天地男女万物皆以异而同以
明合异为同由小而驯致于大之理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正义)伊川程子曰上火下泽二物之性违异所以为睽离
之象君子观睽异之象于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
也夫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于世俗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052-0775b.png
所同者则有时而独异盖于秉彝则同矣于世俗
之失则异也不能大同者乱常拂理之人也不能
独异者随俗习非之人也要在同而能异耳中庸
曰和而不流是也
(辨正)愚案大象以一事用一卦而其取义必根据内外卦
体精切著明如此卦火形而上有道之象焉泽形
而下有器之象焉器者凡民所同具道者君子所
独行人皆有视与听而聪明惟君子人皆有貌与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052-0775c.png
言而恭敬为君子故曰君子以同而异旧说虽多
名理然往往以为异而同非同而异也否则惟知
发明独异之说而于卦象无所根据程传亦不免
于此矣
(存疑)颍川荀氏曰火性炎上泽性润下故曰睽也大归虽
同小事当异百官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
相反共归于治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
紫阳朱子曰如伯夷柳下惠伊尹三子所趋不同而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052-0775d.png
其归则一在人则出处语默虽不同而同归于理
讲论文字为说不同而同于求合义理立朝论事
所见不同而同于忠君(此与荀说俱是以异而同)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正义)东谷郑氏曰居睽之初在卦之下必安静以俟之宽
裕以容之睽斯合矣丧马勿逐久则自复安静以
俟之也睽而无应无非戾于己者拒绝之则愈戾
故宽裕以容之也合睽之道莫善于斯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052-0776a.png
折中曰案此爻所谓不立同异者也不求同故丧马勿
逐不立异故见恶人然惟居初处下其睽未甚者用
此道为宜耳立此心以为之本然后随所处而变通
(不立同异之说先儒所未及)
愚案睽生于形之殊而成于心之辨初九在事之始
彼我之形未立而分辨之心未起此其所以悔亡
也非与九四同德相应之故丧马自复与见恶人
得丧美恶不以婴其怀抱而得无咎皆承悔亡而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052-0776b.png
发明之
(存疑)伊川程子曰在睽乖之时以刚动于下有悔可知所
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刚阳睽离无与自然同
类相合上下相与故能亡其悔也在睽诸爻皆有
应夫合则有睽本异则何睽唯初与四虽非应而
同德相与故相遇马者所以行也阳上行者也睽
独无与则不能行是丧其马也四既与之合则能
行矣是勿逐而马复得也恶人与已乖异者也见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052-0776c.png
者与相通也当睽之时虽同德者相与然小人乖
异者至众若弃绝之不几尽天下以仇君子乎如
此则失含弘之义致凶咎之道也又安能化不善
而使之合乎故必见恶人则无咎也
愚案此卦二与五三与上皆旧例之所谓阴阳相应
者而卦适为睽先儒则为本同而后有睽之说初
与四皆阳此旧例之所谓不相应者先儒又为同
德相应之说是所谓应者左右初无定据矣而可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052-0776d.png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若以恶人而拒绝之则将众仇于君子
而祸咎至矣故必见之所以免辟怨咎也无怨咎
则有可合之道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辨正)愚案巷者纵横屈曲之名以喻物之不齐也主以喻
理之一定也九二方与物接而入于纷赜之内有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052-0777a.png
人在巷中之象爻为刚德有虽在巷中而不迷其
定向之象遇主于巷而物之睽非所虑矣故无咎
也物不可以终睽而合睽之道在于辨物理之同
异卦之大义惟在于此若谓二五之交不固而待
委曲以相求则彖传固云说而丽乎明得中而应
乎刚矣又何交之不固而待委曲以求其合耶
(存疑)伊川程子曰二与五正应然在睽乖之时阴阳相应
之道衰而刚柔相戾之意胜故二五虽正应而其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052-0777b.png
交非固巷者委曲之途也遇者会逢之谓也当委
曲相求期于会遇与之合也所谓委曲者以善道
宛转将就非枉己屈道也
紫阳朱子曰二五阴阳正应居睽之时乖戾不合必
委曲相求而得会遇乃为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辨正)愚案以睽言之则惟见有巷而不见有主谓之失道
可矣今曰遇主故曰未失道也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052-0777c.png
(存疑)伊川程子曰当睽之时君心未合至诚以感动之尽
力以扶持之明义理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诚其意
如是宛转以求其合也遇非枉道迎逢也巷非邪
僻曲径也故夫子特云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辨正)安定胡氏曰天当作而字古文相类后人传写之谈
也然谓而者在汉法有罪髡具鬓发曰而又周礼
梓人为笋簴作而亦谓髡其鬓发也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052-0777d.png
愚案六三阴柔居说体之极无辨物之明而欲骤与
物合故为舆曳牛掣之象其人天且劓言不惟不
能合而伤害且立见天与劓皆首刑睽之首不可
以妄合也无初有终者知说之不可偏用而丽乎
明则可以合天下之睽矣此爻之义宜如是解旧
说似不可信
(存疑)伊川程子曰三以正应在上欲进与上合志而四阻
于前二牵于后车牛所以行之具也舆曳牵于后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052-0778a.png
也牛掣阻于前也天髡首也劓截鼻也三从正应
而四隔止之三虽阴柔处刚而志行故力进以犯
之是以伤也天而又劓言重伤也三不合于二与
四睽之时自无合义适合居刚守正之道也其于
正应则睽极有终合之理始为二阳所厄是无初
也后必得合是有终也掣从制从手执止之义也
紫阳朱子曰六三上九正应而三居二阳之间后为
二所曳前为四所掣而当睽之时上九猜狠方深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052-0778b.png
故又有髡劓之伤然邪不胜正终必得合故其象
占如此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辨正)愚案非明不足以合天下之睽六三所用惟说故曰
位不当也刚者明之本体前与刚遇(不必定指上九即以九四)
(为假象)则明自生而可以辨物可以合睽矣
(存疑)伊川程子曰以六居三非正也非正则不安又在二
阳之间所以有如是艰厄由位不当也无初有终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052-0778c.png
者终必与上九相遇而合乃遇刚也不正而合未
有久而不离者也合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故贤
者顺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辨正)愚案九四初交明体分辨太严又失位之刚不足以
合物之睽故曰睽孤元夫程子以为善士是也遇
元夫而后与之交孚则其所取太狭天下之类亦
至不一矣此岂共适于大同之道乎可危之甚也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052-0778d.png
然能自行其刚正之志而于物无妄合之失故曰
无咎旧说以睽孤为无应则无以处上九以四与
初同德为交孚则又不见致厉之由不能无疑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四当睽时居非所安无应而在二阴
之间是睽离孤处者也以刚阳之德当睽离之时
孤立无与必以气类相求而合是以遇元夫也夫
阳称元善也初九当睽之初遂能与同德而亡睽
之悔处睽之至善者也故目之为元夫犹云善士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052-0779a.png
也四与初皆以阳处一卦之下居相应之位当睽
乖之时各无应援自然同德相亲故会遇也交孚
各有孚诚也上下二阳以至诚相合则何时之不
能行何危之不能济故虽处危厉而无咎也
紫阳朱子曰睽孤谓无应遇元夫谓得初九交孚谓
同德相信然当睽时故必危厉乃得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初四皆阳刚君子当睽乖之时上下以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052-0779b.png
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止无咎而
已卦辞但言无咎夫子又从而明之云可以行其
志救时之睽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辨正)愚案初九之悔亡以方在事始而人我之形未立也
六五之悔亡以明藏于内而物我之形胥泯也宗
者同类之称噬肤言其合之易也合睽之道始于
至近五以柔中而居尊位明足以辨物而无察察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052-0779c.png
之迹厥宗噬肤此其同类之中已无有睽而不合
者则由是以及万类之纷纭将皆足以合其睽矣
而何咎乎○二之遇主于巷言其难也五之厥宗
噬肤言其近也皆小事吉之谓
(存疑)伊川程子曰六以阴柔当睽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
可知然而下有九二阳刚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
之故得悔亡厥宗其党也谓九二正应也噬肤噬
齧其肌肤而深入之也当睽之时非入之者深岂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052-0779d.png
能合也五虽阴柔之才二辅以阳刚之道而深入
之则可往而有庆复何过咎之有以周成之幼稚
而兴盛王之治以刘禅之昏弱而有中兴之势盖
由任圣贤之辅而姬公孔明所以入之者深也
紫阳朱子曰以阴居阳悔也居中得应故能亡之厥
宗指九二噬肤言易合六五有柔中之德故其象
占如此(案以阴居阳与居中得应者多矣未知朱子何故独以解此爻之悔亡)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052-0780a.png
(存疑)伊川程子曰爻辞但言厥宗噬肤则可以往而无咎
象复推明其义言人君虽己才不足若能信任贤
辅使以其道深入于己则可以有为是往而有福
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正义)伊川程子曰上居卦之终睽之极也阳刚居上刚之
极也在离之上用明之极也睽极则咈戾而难合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052-0780b.png
刚极则躁暴而不祥明极则过察而多疑上九有
六三之正应实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如
人虽有亲党而多自疑猜妄生乖离虽处骨肉亲党
之间而常孤独也上之与三虽为正应然居睽极
无所不疑其见三如豕之污秽而又背负泥涂见
其可恶之甚也既恶之甚则猜成其罪恶如见载
鬼满一车也物理极而必反上之睽乖既极三之
所处者正理大凡失道既极则必反正理故上于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052-0780c.png
三始疑而终必合也先张之弧始疑恶而欲射之
也三实无恶故后说弧而弗射睽极而反故与三
非复为寇雠乃婚媾也此非寇婚媾之语与他卦
同而义则殊也阴阳交而和畅则为雨上于三始
疑而睽睽极则不疑而合阴阳合而益和则为雨
故云往遇雨则吉往者自此以往也谓既合而益
和则吉也
紫阳朱子曰睽孤谓六三为二阳所制而已以刚处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052-0780d.png
明极睽极之地又自猜狠而乖离也见豕负涂见
其污也载鬼一车以无为有也张弧欲射之也说
弧疑稍释也匪寇婚媾知其非寇而实亲也往遇
雨则吉疑尽释而睽合也上九之与六三先睽后
合故其象占如此
(辨正)愚案四与初俱为阳爻上与三一阳一阴而皆曰睽
孤此最足以破应之说程子以上九之睽孤为其
才性如是者盖亦自疑于旧说之牴牾也然三与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052-0781a.png
上既谓之正应矣若又谓上之疑为疑三而遇雨
为先睽后合以此为睽之时使然则五之与二何
其无疑而即合也又不可通矣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雨者阴阳和也始睽而能终和故吉也
所以能和者以群疑尽亡也其始睽也无所不疑
故云群疑睽极而合则皆亡也
(通论)紫阳朱子曰诸爻立象圣人必有所据非是白撰但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052-0781b.png
今不可考耳到孔子方不说象如见豕负涂载鬼
一车之类孔子只说群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
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到后人解说便多牵强
愚案人事有吉凶得失圣人取而系之卦爻之辞其
必待假于物类而谓之象者以其事不可直指而
非是又不足以包举之也后人闻象之说而欲极
力求之穿凿附会无所不至不知物类之假乃系
辞之不得已而非以此为正象也如此传之群疑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052-0781c.png
亡乃所谓正象尔朱子谓当日圣人立象必有所
据其论甚当又云孔子方不说象岂象之失传自
赞易始与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052-0781d.png
大易择言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