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52-07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择言卷十六
上元程廷祚撰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正义)伊川程子曰卦中一阳上下二阴阳实阴虚上下无
据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为坎陷之义陷则为险
习重也如学习温习皆重复之义也阳实在中为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52-0715b.png
中有孚信维心亨维其心诚一故能亨通至诚可
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亨也行有尚谓
以诚一而行则能出险有可嘉尚谓有功也不行
则常在险中矣
紫阳朱子曰习重习也坎险陷也其象为水阳陷阴
中外虚而中实也此卦上下皆坎是为重险中实
为有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52-0715c.png
平庵项氏曰重卦坎字在六重卦之先故加习字以
起后例示离震艮兑巽皆当以重习起义也乾坤
不加习字者六爻只一爻故也
(通论)隆山李氏曰坎之中实是为诚离之中虚是为明中
实者坎之用中虚者离之用也作易者因坎离之
中而寓诚明之用古圣人之心学也
(馀论)云峰胡氏曰他卦亨字本义例以为占惟此则曰中
实为有孚心亨之象盖他卦事之亨也此心之亨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52-0715d.png
也阳实有孚之象阳明心亨之象
章氏本清曰六十四卦独于坎卦指出心以示人可
见心在身中真如一阳陷于二阴之内所谓道心
惟微者此也
(存疑)衡水孔氏曰坎是险陷之名习者便习之义险难之
事非经便习不可以行故须便习于坎事乃得用
故云习坎也案诸卦之名皆于卦上不加其字此
坎卦之名特加习字者以坎为险难故特加习名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52-0716a.png
蓝田吕氏曰习坎更试乎至难也八卦乾健坤顺震
动艮止离明坎险巽入兑说惟险非吉德君子所
不取故于坎也独以习坎为名更试重险乃君子
所有事也
紫岩张氏曰习安行不息之称习坎险可出矣夫阳
陷于阴非出险则功无自兴曰习坎以出险也
愚案习坎彖传曰重险也义训甚明故程传亦但解
为重复诸儒纷纷之论殊与彖传不合且经教人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52-0716b.png
之用险惟在有孚心亨如孔氏之说险难必须便
习然后可行是为别生一义矣至卦名之上加一
字者平庵项氏之说盖为近之
(存异)郭氏(京)曰卦首习字上脱卦名坎字彖传同案说卦
明八卦象义称坎多矣并无习字其误益明
愚案白云郭氏曰易中诸卦于卦上无加字者独此
称习坎王原叔先生引徐氏新义谓习坎字上脱
卦名一坎字而易中卦名之下亦无重言卦者故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52-0716c.png
离卦不曰离重离巽卦不曰巽重巽其重言卦名
者皆孔子彖辞也孔氏既未明徐氏尤失之案新
义之说即本之举正者白云之辨是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
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
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正义)伊川程子曰习坎者谓重险也上下皆坎两险相重
也水流而不盈阳动于险中而未出于险乃水性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52-0716d.png
之流行而未盈于坎既盈则出乎坎矣行险而不
失其信阳刚中实居险之中行险而不失其信者
也坎中实水就下皆为信义有孚也维其心可以
亨通者乃以其刚中也中实为有孚之象至诚之
道何所不通以刚中之道而行则可以济险难而
亨通也以其刚中之才而往则有功故可嘉尚若
止而不行则常在险中矣坎以能行为功高不可
升者天之险也山川邱陵地之险也王公君人者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52-0717a.png
观坎之象知险之不可陵也故设为城郭沟池之
险以守其国保其民人是有用险之时其用甚大
故赞其大矣哉山河城池谓险之大端也若夫尊
卑之辨贵贱之分明等威异物采凡所以杜绝陵
僭限隔上下者皆体险之用也
紫阳朱子曰水流不盈是说一坎满便流出去一坎
又满又流出去行险而不失其信则是说决定如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52-0717b.png
又曰坎水只是平不解满盈是满出来
云峰胡氏曰水字当读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两句皆指水言以水之内实行有常者释卦辞有
孚之义也
(馀论)王氏伯厚曰下阳举而虢亡虎牢城而郑惧西河失
而魏蹙大岘度而燕危故曰设险以守其国
石门梁氏曰流而不盈时止则止也盈而后进时行
则行也坎以能止为信以能行为功时止时行其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52-0717c.png
君子处险之道与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正义)吴郡陆氏曰荐再也水再至而益通流不舍昼夜重
重相随以为常有似于习故君子象之以常德行
习教事如水不息也
伊川程子曰坎为水水流仍荐而至两坎相习水流
仍荐之象也水自涓滴至于寻丈至于江海荐习
而不骤者也其因势就下信而有常故君子观坎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52-0717d.png
水之象取其有常则常久其德行人之德行不常
则伪也故当如水之有常取其荐习相受则以习
熟其教令之事夫发政行教必使民熟于闻听然
后能从故三令五申之若骤告未喻遽责其从虽
严刑以驱之不能也故当如水之荐习
紫阳朱子曰治己治人皆必重习然后熟而安之
(馀论)涑水司马氏曰水之流也习而不已以成大川人之
学也习而不止以成大贤故君子以常德行习教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52-0718a.png

东坡苏氏曰常其德行故遇险而不变习其教事故
遇险而能应
石涧俞氏曰常德行谓德行有常而不改习教事谓
教事练习而不辍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正义)山阳王氏曰最处坎底入坎窞者也处重险而复入
坎底其道凶也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52-0718b.png
伊川程子曰初以阴柔居坎险之下非能出乎险也
唯益陷于深险耳窞坎中之陷处已在习坎中更
入坎窞其凶可知
紫阳朱子曰以阴柔居重险之下其陷益深故其象
占如此
(存异)紫岩张氏曰阴居重坎下迷不知复以习于恶故凶
失正道也传曰小人行险以侥倖初六之谓
愚案险以在下者为重故坎卦下三爻视上三爻其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52-0718c.png
辞有甚焉初六习坎言此乃重险之下所谓坎窞
者也使不知而误入之其凶极矣张氏以习坎为
习于恶未之敢信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正义)愚案道谓天德也失道者言初处坎之极下不复知
有天德也凶可知矣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正义)伊川程子曰二当坎险之时陷上下二阴之中是有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52-0718d.png
险也然其刚中之才虽未能出乎险中亦可小自
济是所求小得也君子处险难而能自保者刚中
而已
紫阳朱子曰处重险之中未能自出故为有险之象
然刚而得中故其占可以求小得也
愚案此爻言陷溺已深几自失其阳德然本心之良
未尝泯绝虽旦昼之牿亡而夜气犹有存者故曰
坎有险求小得也旧说于此未畅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52-0719a.png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以刚中之才不至陷于深险是所求小
得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正义)伊川程子曰六三在坎陷之时以阴柔而居不中正
其处不善来下则入于险之中之上则重险也故
云来之坎坎枕谓支倚居险而支倚以处不安之
甚也所处如此唯益入于深险耳故云入于坎窞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52-0719b.png
如三所处之道不可用也故戒勿用
紫阳朱子曰以阴柔不中正而履重险之间来往皆
险前险而后枕其陷益深不可用也故其象占如
此枕倚著未安之意
又曰险且枕只是前后皆险来之自是两字谓下来
亦坎上往亦坎之往也进退皆险也
(辨正)愚案辅嗣云枕者枝而不安之谓传义本此立说而
微有同异又案于令升曰枕安也蓝田吕氏曰险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52-0719c.png
且枕者安于所未安也此说似胜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进退皆险处又不安若用此道当益入
于险终岂能有功乎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正义)何氏玄子曰贰副也谓樽酒而副以簋也礼天子大
臣出会诸俟主国樽棜簋副是也 (折中云簋贰之说何氏得之)
(辨正)愚案六四所处出重险之外离陷溺之深酒食虽能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52-0719d.png
陷人而樽酒簋贰则其陷亦微矣且坎之所以为
幽暗者以天光之难见也若有牖以通阳而收纳
约束于此以与之相接则道心之复不远而可以
免于险矣故终无咎也旧说虽主承比立论而况
以大臣匡其君上之事意义非不可悦而揆之斯
卦斯爻未见其比附确当而不可易学者详之
(存疑)山阳王氏曰处重险而履正以柔居柔履得其位以
承于五五亦得位刚柔各得其所皆无馀应以相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52-0720a.png
承比明信显著不存外饰处坎以斯虽复一樽之
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纳此至约自进于牖乃可
羞之于王公荐之于宗庙故终无咎也
崔氏(憬)曰于重险之时居多惧之地比五而承阳修
其洁诚进其忠信则终无咎也
伊川程子曰六四阴柔而下无助非能济天下之险
者以其在高位故言为臣处险之道大臣当险难
之时唯至诚见信于君其交固而不可间又能开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52-0720b.png
明君心则可保无咎矣夫欲上之笃信唯当尽其
质实而已多仪而尚饰莫如燕享之礼故以燕享
喻之言当不尚浮饰唯以质实所用一樽之酒二
簋之食复以瓦缶为器质之至也其质实如此又
须纳约自牖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
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
以况君心所明处诗云天之牖民如埙如篪毛公
训牖为道亦开通之谓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52-0720c.png
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人心有所蔽有所通
所蔽者暗处也所通者明处也尝就其明处而告
之求信则易也故云纳约自牖能如是则虽艰险
之时终得无咎也
紫阳朱子曰九五尊位六四近之在险之时刚柔相
际故有但用薄礼益以诚心进结自牖之象牖非
所由之正而室之所以受明也始虽艰阻终得无
咎故其占如此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52-0720d.png
(存异)紫阳朱子曰晁氏云先儒读樽酒簋为一句贰用缶
为一句今从之贰益之也周礼大祭三贰弟子职
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旋而贰是也(案樽酒簋贰用缶三字为)
(句自虞仲翔始)
凤阿姜氏曰观孔子小象以樽酒簋贰为句则晁氏
之说以贰用缶为句者非矣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辨正)愚案樽酒簋贰程子以为举首句是也际者相近之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52-0721a.png
谓言四虽柔闇然与五之刚阳相近则其能出于
险而终无咎可知非谓君臣之交际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象只举首句如此比多矣樽酒簋贰质
实之至刚柔相际接之道能如此则可终保无咎
君臣之交能固而常者在诚实而已刚柔指四与
五谓君臣之交际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正义)石涧俞氏曰坎不盈以其流也彖传曰水流而不盈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52-0721b.png
是也不盈则适至于既平故无咎
何玄玄子曰祗适也犹言适足也言适于平而已即
彖传所谓水流而不盈也 (折中曰如程传说则不盈为未能盈科出险)
(之义与彖传异指矣须以俞氏何氏之说为是)
(辨正)愚案九五刚中正彖之所谓心亨者也然坎之为坎
不与其出于险而但观其所以行险者坎不盈祗
既平所谓行险而不失其信也险无常而其不盈
也有常则险而平矣此言刚中之君子不畏天下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52-0721c.png
之有险而能使天下之险自我而平则何咎之有
乎王氏谓九五未免于咎不可从
(存疑)山阳王氏曰为坎之主而无应辅可以自佐未能盈
坎者也坎之不盈则俭不尽矣祗辞也为坎之主
尽平乃无咎故曰祗既平无咎也说既平乃无咎
明九五未免于咎也
伊川程子曰九五在坎之中是不盈也盈则平而出
矣祗皆音抵抵也复卦云无祗悔必抵于已平则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52-0721d.png
无咎既曰不盈则是未平而尚在险中未得无咎
也以九五刚中之才居尊位宜可以济于险然下
无助也二陷于险中未能出馀皆阴柔无济险之
才人君虽才安能独济天下之险居君位而不能
致天下出于险则为有咎必祗既平乃得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正义)紫阳朱子曰水之为物其在坎只能平自不能盈故
曰不盈盈高之义(盈高乃此处盈字之解)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52-0722a.png
(辨正)愚案坎不盈满既平而止乃险之有孚而可信者也
中未大言其亨于心而不能亨于境也不盈乃水
德润下之本性旧说不知即坎之有孚中未大旧
说言未能光大而不知即彖之心亨所以并无明
确之论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正义)山阳王氏曰囚执寘于思过之地自修三岁乃可以
求复故曰三岁不得凶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52-0722b.png
草庐吴氏曰周官司圜收教罢民能改者上罪三年
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三岁不得其罪大
而不能改者与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辨正)愚案坎之性下故上三爻视下三爻为轻不独四优
于三五优于二也即上与初同为失道而丛棘之
寘与坎窞之入有间焉观象传自知之凶三岁者
凶止于三岁也勿用则已甚矣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52-0722c.png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正义)山阳王氏曰离之为卦以柔为正故必贞而后乃亨
故曰利贞亨也柔处于内而履正中牝之善也外
强而内顺牛之善也离之为体以柔顺为主者也
故吉于畜牝牛也
伊川程子曰离丽也万物莫不皆有所丽在人则为
所亲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事皆其所丽也人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52-0722d.png
之所丽利于贞正得其正则可以亨通故曰离利
贞亨畜牝牛吉牛之性顺而又牝焉顺之至也既
附丽于正必能顺于正道如牝牛则吉也
紫阳朱子曰离丽也阴丽于阳其象为火体阴而用
阳也物之所丽贵乎得正牝牛柔顺之物也故占
者能正则亨而畜牝牛则吉也
(通论)平庵项氏曰坤以全体配乾而行故为牝马之行地
离以二五附乾而居故为牝牛之畜养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52-0723a.png
草庐吴氏曰牛牝皆坤象离中画一阴坤之中画也
故象牝牛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离丽也谓附丽也如日月则丽于天百
榖草木则丽于土万物莫不各有所丽天地之中
无无丽之物在人当审其所丽丽得其正则能亨
也重明以丽乎正以卦才言也上下皆离重明也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52-0723b.png
五二皆处中正丽乎正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
处中正可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二五以柔顺
丽于中正所以能亨人能养其至顺以丽中正则
吉故曰畜牝牛吉也
平庵项氏曰重明以丽乎正此统论一卦之义以释
卦名柔丽乎中正此以二五成卦之爻释卦辞也
(辨正)愚案离卦虽取义于明者多究以丽义为本观彖辞
以畜牝牛为象而彖传曰离丽也则知此卦尤重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52-0723c.png
依附之义旧说多失之附会者以但知以明义求
之也
(通论)云峰胡氏曰坎之刚中九五分数多故彖辞曰有孚
而九五曰坎不盈离之中正六二分数多故彖辞
曰畜牝牛而六二曰黄离元吉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正义)山阳王氏曰继谓不绝也明照相继不绝旷也
紫阳朱子曰作起也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52-0723d.png
(辨正)愚案彖传言重明象传言继明明因离象而起然古
率谓居位者为明尚书中多有之如尧典明明皋
陶谟庶明之类天子之下有诸侯诸侯之下有卿
大夫而各尽其居上治人之道所谓重明以丽乎
正者此也天子明明德于天下诸侯明明德于一
国以至卿大夫莫不皆然所谓继明照于四方者
此也其实非有二也旧说以继明为言前后又谓
大人专言王者明两作皆指君俱误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52-0724a.png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正义)汉上朱氏曰荣辱安危系于所丽君子处离之始安
义守正是以无咎
(辨正)愚案离以丽物为义初将附于物而未安故为履错
然之象如君臣朋友交际之始情好未洽志趣未
同其所践履纷错而靡宁也君子无往不敬而况
于附物之始乎故惟持以戒慎之心以待人事之
自合则可免于尤悔矣旧解此爻以履错为志刚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52-0724b.png
上进或又以错然为敬慎之意恐皆未必然
(馀论)缙云冯氏曰日方出人夙兴之晨也履错然动之始
也于其始而加敬则终必吉祸福几微每萌于初
动之时故戒其初
双湖胡氏曰错然是事物纷错之意能敬则心有主
宰酬应不乱可免于咎不能敬则反是
(存疑)衡水孔氏曰身处离初故其所履践恒错然敬慎不
敢自宁故云履错然敬之无咎若能如此恭敬则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52-0724c.png
得避其祸而无咎
安定胡氏曰错然者敬之之貌也居离之初如日之初生于事
之初则当常错然警惧以进德修业所以得免其咎
伊川程子曰阳固好动又居下而离体阳居下则欲
进离性炎上志在上丽几于躁动其履错然谓交
错也虽未进而迹已动矣动则失居下之分而有
咎也然其刚明之才若知其义而敬慎之则不至
于咎矣初在下无位者也明其身之进退乃所丽之道也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52-0724d.png
其志既动不能敬慎则妄动是不明所丽乃有咎也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馀论)中溪张氏曰初居离之始所履之邪正善恶纷错而
未知适从也不敬则妄动而获咎矣故履错之敬
可以辟咎(此论与丽物义未协)
六二黄离元吉
(正义)紫阳朱子曰黄中色柔丽乎中而得其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52-0725a.png
(馀论)伊川程子曰所以元吉者以其得中道也不云正者
离以中为重所以成文明由中也正在其中矣
兼山郭氏曰离之所以亨柔丽乎中正故亨也黄离
之所以元吉文明而用中故元吉也故尽一卦之
美其惟六二乎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辨正)愚案日昃之离时已过而相丽非所以持久也鼓缶
之歌不足以为乐而大耋之嗟尤足以为忧盖欲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52-0725b.png
丽而不可得矣凶何如乎此言失位之刚而处垂
尽之地未有能自存者欲人之及时而自纳于中
正也
(馀论)石门梁氏曰三居下离之终乃日昃之时也夫持满
定倾非中正之君子不能三处日之夕而过刚不
中其志荒矣故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其歌也
乐之失常也其嗟也哀之失常也哀乐失常能无
咎乎君子值此之时则思患之心与乐天之诚并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52-0725c.png
行而不悖是固不暇于歌矣而亦何至于嗟乎(此说)
(持论颇佳然于象传何可久之言未见有当况丽物之本指乎)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三居下体之终是前明将尽后明当
继之时人之始终时之革易也故为日昃之离日
下昃则为没矣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终常
道也达者顺理为乐缶常用之器也鼓缶而歌乐
其常也不能如是则以大耋为嗟忧乃为凶也
紫阳朱子曰重离之间前明将尽故有日昃之象不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52-0725d.png
安常以自乐则不能自处而凶矣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馀论)伊川程子曰日既倾昃明能久乎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辨正)愚案离卦九四于易之诸爻最为凶恶然旧说中鲜
有得其解者考离之为卦以柔而丽于刚者也柔
既丽刚则刚反无所丽矣而丽之为义又以内为
安者也丽于外则天下有所不受矣九四自弃其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52-0726a.png
中正之德外求依附而不知数之所穷者害之所
必烈也其身受极祸非自取之乎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四离下体而升上体继明之初故言
继承之义在上而近君继承之地也以阳居离体
而处四刚躁而不中正且重刚以不正而刚盛之
势突如而来非善继者也夫善继者必有巽让之
诚顺承之道若舜启然今四突如其来失善继之
道也又承六五阴柔之君其刚盛陵烁之势气焰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52-0726b.png
如焚然故云焚如四之所行不善如此必被祸害
故曰死如失继绍之义承上之道皆逆德也众所
弃绝故云弃如至于死弃祸之极矣故不假言凶也
紫阳朱子曰后明将继之时而九四以刚迫之故其
象如此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正义)紫阳朱子曰无所容言焚死弃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52-0726c.png
(正义)伊川程子曰六五居尊位而守中有文明之德可谓
善矣然以柔居上危惧之势也唯其明也故能畏
惧之深至于出涕忧虑之深至于戚嗟所以能保
其吉也
(辨正)愚案六五以所丽之位太高而危故持之以忧惧则
吉先儒或以为乘九四之刚或以为迫于上下之
二阳皆非也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52-0726d.png
(正义)伊川程子曰六五之吉者所丽得王公之正位也据
在上之势而明察事理畏惧忧虞以持之所以能
吉也不然岂能安乎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正义)山阳王氏曰离丽也各得安其所丽谓之离处离之
极离道已成则除其非类以去民害王用出征之
时也故必有嘉折首获匪其丑乃得无咎也
紫阳朱子曰刚明及远威震而刑不滥无咎之道也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52-0727a.png
故其象占如此
愚案刚爻于本卦无所附丽而上九又在事外故为
王用出征以荡涤群阴而成盛治之象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王者用刚断以察除天下之恶所以正
治其邦国也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52-0727b.png
大易择言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