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052-06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择言卷十一
上元程廷祚撰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正义)衡水孔氏曰刚既浸长说而且顺又以刚居中有应
于外大得亨通而利正也故曰元亨利贞至于八
月有凶者以盛不可终保也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052-0637b.png
伊川程子曰二阳方长于下阳道向盛之时圣人豫
为之戒曰阳虽方盛至于八月则其道消矣是有
凶也大率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盛而虑衰
则可以防其满极而图其永久若既衰而后戒亦
无及矣自古天下安治未有久而不乱者盖不能
戒于盛也
紫阳朱子曰临进而凌逼于物也二阳浸长以逼于
阴故为临又其为卦下兑说上坤顺九二以刚居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052-0637c.png
中上应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于正然至于八月
当有凶也
语类问临不特上临下之谓临凡进而逼近者皆谓
之临否朱子曰然此是二阳自下而进上则凡相
逼近者皆为临也
秋山王氏曰二阳上进前顺而无阻故曰元亨
云峰胡氏曰诸家临字训近训大只见上临下不见
刚临柔之意本义依如临深渊之临谓进而迫于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052-0637d.png
渊此所谓临者刚进而迫于柔也盖复者阴之极
而阳初来也临者二阳皆来而迫于阴也故复亨
而临大亨
愚案卦成于二体有取义于上下者有取义于内外
者若此卦之名为临以二阳临四阴此取内外之
义犹泰否之乾坤也解者不明此义但为以上临
下之说故多不合至二阳爻谓之临而四阴爻亦
谓之临者四阴蒙二阳为名犹履卦柔履刚而外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052-0638a.png
卦三刚爻亦莫不曰履卦类此者多也以为刚柔
互相临亦误
(通论)横渠张子曰临言有凶者大抵易之于爻变阳至二
便为之戒未过中已戒犹履霜坚冰之义及泰之
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过中之戒也
双湖胡氏曰自乾以下元亨利贞占辞凡七卦乾坤
屯随临无妄革此临卦元亨利贞二阳浸长之占
也然一阳复惟曰亨三阳泰惟曰吉亨四阳壮惟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052-0638b.png
曰利贞五阳夬元亨利贞皆不言何独临与乾似
也岂非元则一阳初动自二阳以往皆阳德亨通
皆利在贞正乎七卦除坤外皆一阳居下可见矣
后儒不作占辞惟以四德论以为乾坤后数卦与
诸卦优劣不同故得具四德误矣若作占辞方知
文王偶于数卦及之他卦未尝不可用此占也
(存疑)会稽虞氏曰阳息至二与遁旁通临消于遁六月卦
也于周为八月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052-0638c.png
山阳王氏曰八月阳衰而阴长(此说不计爻画但以天时之八月言之故)
(孔氏云阳长之卦每卦皆应八月有凶正此意)
衡水孔氏曰临为建丑之月从建丑至于八月建申
之时三阴既盛三阳方退故八月有凶也(此以否卦对言)
伊川程子曰八月有凶谓遁也当其刚浸长之时便
戒以阴长之意
紫阳朱子曰八月谓自复卦一阳之月至于遁卦二
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也或曰八月谓夏正八月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052-0638d.png
于卦为观亦临之反对也
愚案于临观二卦反对临为刚浸长之卦以四刚之
一消一长计之凡得八爻正合八月之数而临为
观矣八月有凶其义甚明隆山李氏亦谓临观乃
阴阳反对消长之常理岂可外引遁卦谓周八月
其说颇长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052-0639a.png
(正义)伊川程子曰浸渐也二阳长于下而渐进也下兑上
坤和说而顺也刚得中道而有应助是以能大亨
而得正合天之道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刚正和
顺而已
紫阳朱子曰言虽天运之自然然君子当知所戒
(通论)
折中曰案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皆释卦名也盖
卦刚浸而长则阳道方亨有说顺之德则人心和附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052-0639b.png
刚中得应则上下交而志同此其所以德泽及于天
下而足以有临也此亦如泰之取义兼交泰与消长
两意见正道之盛大故夫子释之曰临者大也若但
以临为陵逼小人之义则于卦爻之辞多有所难通

(馀论)建安邱氏曰浸有向盛之意夫复姤一阴一阳其气
甚微泰否三阴三阳势已均等皆不可言浸惟临
遁乃阴阳方盛之时故以浸言之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052-0639c.png
陆氏庸成曰日阳象月阴象八少阴之数七少阳之
数故言阴来之期曰八月言阳来之期曰七日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正义)刘氏长民曰岸高于泽俯临之也
伊川程子曰泽之上有地泽崖也水之际也物之相
临与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泽上有地为临也君
子观亲临之象则教思无穷亲临于民则有教导
之意思也无穷至诚无斁也观含容之象则有容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052-0639d.png
保民之心无疆广大无疆限也含容有广大之意
故为无疆之义
紫阳朱子曰地临于泽上临下也二者皆临下之事
教之无穷者兑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通论)平庵项氏曰彖言以刚临柔自下而长以临上之四
阴也象言以高临深自上之坤以临下之兑也
愚案泽上有地取自上临下以明临字之义又大象
例皆顺取故其言如此然与此卦命体之故未尝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052-0640a.png
互异也○又案序卦传临者大也详玩彖爻无取
大字之义不必附会
(馀论)山阳王氏曰相临之道莫若悦顺不恃威制得物之
诚故物无违也是以君子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云峰胡氏曰不徒曰教而曰教思其意思如兑泽之
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保民其度量如坤土之大
虚斋蔡氏曰教思谓其一段教育成就人底意思也
教人以善谓之忠味忠之一字方见此之所谓教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052-0640b.png
思者
又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
而振德之此可见君子教思之无穷民吾同胞以
至鳏寡孤独皆吾弟兄之颠连无告者也必使皆
乐其乐而利其利可见君子之容保民无疆也
初九咸临贞吉
(正义)会稽虞氏曰咸感也
山阳王氏曰咸感也应也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052-0640c.png
伊川程子曰咸感也阳长之时感动于阴
童溪王氏曰咸感也阴阳之气相感而相应故也初
九当君子道长之初所居者正位所行者正道而
所与相感而相应者又皆履正之人故曰贞吉
隆山李氏曰山泽通气故山上有泽其卦为咸而泽
上有地初二爻亦谓之咸者阴阳之气相感也
(辨正)愚案咸与咸卦之咸同义以内卦说体而卦为临初
与二方长之阳其气足以感动群阴故皆谓之咸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052-0640d.png
临先儒皆以感训咸本义始训为遍无论易中初
无是训且与说体取义不协矣当以旧解为正
(通论)伊川程子曰凡言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得正则吉
者有贞固守之则吉者各随其事也
(存疑)紫阳朱子曰卦惟二阳遍临四阴故二爻皆有咸临
之象
(存异)建安邱氏曰咸皆也以二阳而临四阴阳虽长而阴
犹盛非协力不足以胜故初二皆曰咸临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052-0641a.png
愚案邱氏附会本义而愈失之与说体取义之意一
无所当然其说足以惑人不可不辞而辟之也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所谓贞吉初九之志在于行正也
建安邱氏曰当临之始初能固守其正则阳刚浸长
群阴退听而得吉也以其未当临阴之任故曰志
行正而已
愚案初九居临之始当说之初圣人虑其少得而自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052-0641b.png
足则浸长之刚不可望矣故爻辞系之以贞而传
曰志行正也皆勉之之辞邱氏以志行正为未当
临阴之任故云失之矣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正义)紫阳朱子曰刚得中而势上进故其占吉而无不利

(通论)云峰胡氏曰初刚得正未见其势之进故曰贞吉二
刚得中势可以上进故不特曰吉又曰无不利至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052-0641c.png
六三则曰无攸利扶阳抑阴之意可见矣
虚斋蔡氏曰初九以刚得正而吉九二以刚中而吉
刚中则贞无待于言也刚中最易之所善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辨正)嵩山晁氏曰胡先生云未字羡文
紫阳朱子曰未详
愚案命以已然之定分言临为浸长之刚而二适当
之刚已至此方日引月长以造于盛阳之境而岂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052-0641d.png
听其止于是而已乎未顺命者所以深明浸长之
意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正义)山阳王氏曰甘者佞邪说媚不正之名也履非其位
居刚长之世而以邪说临物宜其无攸利也
伊川程子曰三居下之上临人者也阴柔而说体又
处不中正以甘说临人者也在上而以甘说临下
失德之甚无所利也能忧而改之复何咎乎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052-0642a.png
紫阳朱子曰阴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为以甘说临
人之象其占固无所利然能忧而改之则无咎也
勉人迁善为教深矣
愚案临之为卦以刚爻得名而柔爻即因临以起义
以明临物之道而已有谓彖取刚临柔爻取上临
下者非是六三之甘临说不以正近于违道干誉
之事夫违道干誉颂声虽作而无及人之实效无
攸利也忧之谓忧其无实效也能如是则可以无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052-0642b.png
咎矣先儒但以甘说临人为说而未畅厥旨爻义
终以不明或以乐于势位者当之义虽可通然觉
少远宜从旧说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通论)
折中曰三之爻位不当而四之爻位当故其德有善否
然三之所处位高势盛不可甘也而甘之此其所以
为不当也四之所处与下相亲最切至也而能至焉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052-0642c.png
此其所以为当也是为借爻位之当不当以明所处
位之当不当易之例也
六四至临无咎
(存疑)伊川程子曰四居上之下与下体相比是切临于下
临之至也临道尚近故以比为至四居正位而下
应于刚阳之初处近君之位守正而任贤以亲临
于下是以无咎所处当也
童溪王氏曰四以上临下其与下体最相亲故曰至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052-0642d.png
临以言上下二体莫亲于此也
愚案至者恳到之意甘伪而至则诚义正相对故三
位不当而四位当临者以上视下之名经亦泛言
其理耳若必谓四之所临者初则卦之初九而六
四者多矣岂皆可以谓之至临而位当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居近君之位为得其任以阴处四为得
其正与初相应为下贤所以无咎盖由位之当也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052-0643a.png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正义)伊川程子曰五以柔中顺体居尊位不劳而治以知
临下者也夫以一人之身临乎天下之广若区区
自任岂能周于万事故自任其知者适足为不知
唯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聪明则无所不周大
君之所宜也其吉可知
愚案坤之六三象曰知光大也而此爻又曰知临圣
人专以坤言知者盖知为收藏之德而坤主收藏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052-0643b.png
之地故坤之爻辞曰含章说卦传曰坤以藏之此
爻所谓知临者言五有明觉之用而藏于内则在
下者不病其难近而将各效其能以至于前为合
于临天下之大道也解者泛引舜之大知而不求
坤之所以言知者犹未为得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正义)沈氏守约曰能以其知行中者也
愚案中为天德行中则所用皆天德而非复察察之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052-0643c.png
谓矣
(馀论)平庵项氏曰舜之所以为大知者以其能用中也择
乎中庸而不能守则谓之不知孔子以行中解大
君之宜而知字之义亦因以明矣
上六敦临吉无咎
(正义)伊川程子曰上六坤之极顺之至也而居临之终敦
厚于临也
杨氏文源曰处临于终有厚道焉教思无穷容保无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052-0643d.png
疆者也如是则德厚而物无不载道久而化无不

(通论)紫阳朱子曰上六敦临自是积累至极处有敦笃之
义艮上九亦谓之敦艮复上六爻不好了所以只
于五爻谓之敦复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正义)张氏彦陵曰志在内即万物一体之意所以能敦若
将天下国家置在度外虽有些小德泽终是浅薄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052-0644a.png
愚案志在内张氏说正得敦字之旨非谓应初二之
阳刚也先儒说卦之例以上与三为相应至此卦
以初二两爻为重且四与三同为阴爻势不能不
以内指内卦而幸其说理之无弊也然应之为说
其不足信亦可见于此矣
(存疑)伊川程子曰志在内应乎初与二也志顺刚而敦笃
其吉可知也
紫阳朱子曰居临之时二阳得时上进阴不敢与之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052-0644b.png
争而志与之应所谓在内者非谓正应只是卦内
与二阳应也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正义)伊川程子曰凡观视于物则为观(平声)为观于下则为
(去声)如楼观谓之观者为观于下也人君上观天
道下观民俗则为观修德行政为民瞻仰则为观
风行地上遍触万类周观之象也二阳在上四阴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052-0644c.png
在下阳刚居尊为群下所观仰观之义也在诸爻
则惟取观见随时为义也
紫阳朱子曰观者言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九
五居上四阴仰之又内顺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
天下所以为观盥将祭而洁手也荐奉酒食以祭
也颙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则其
孚信在中而颙然可仰戒占者当如是也或曰有
孚颙若谓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阴长而二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052-0644d.png
阳消正为八月之卦而名卦系辞更取他义亦扶
阳抑阴之意
又曰自上示下曰观自下观上曰观故卦名之观去
声而六爻之观皆平声(此说亦失之泥)
又曰祭祀无不荐者此是假设来说荐是用事了盥
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荐者言常持得这诚敬如盥
之意常在若荐则是用出用出则才毕便过了无
复有初意矣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052-0645a.png
石门梁氏曰盥而不荐设辞以见其洁清之至而不
轻自用耳犹中庸曰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圣人未
尝不言不动也而其敬其信则尤在于未言动之
时故圣人之御天下也其政教之施民固无不化
矣而其政教未施之时所以化民者尤有不言之
妙焉盖其笃恭之极如临大祭而孚诚之念存于
中颙然之容见于外故下民之望之也其信从化
服自有不知其然矣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052-0645b.png
次崖林氏曰盥将以荐岂有不荐之理曰盥而不荐
特以明敬常在之意耳盥而不荐就祭祀上说则
有孚颙若亦是就祭祀上说为观之意则在言表
(辨正)或问伊川以为灌鬯之初诚意犹存至荐羞之后精
意懈怠本义以为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其义不
同朱子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之
误若云荐羞之后诚意懈怠则先王祭祀只是灌
鬯之初犹有诚意及荐羞之后皆不成礼矣问若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052-0645c.png
尔则是圣人在上视听言动皆当为天下法而不
敢轻亦犹祭祀之时致其洁清而不敢轻用否曰

问有孚颙若承上文盥而不荐盖致其洁清而不轻
自用则孚信在中而颙然可仰一说下之人信而
仰之二说孰长曰从后说则合得彖传下观而化
之义问前说似好曰当以彖辞为定(案本义是以前说为长今)
(又谓后说合得彖传未免自相矛盾实则彖传之下观而化乃发明于彖辞之外也)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052-0645d.png
问观卦阴盛而不言凶咎曰此卦取义不同盖阴虽
盛于下而九五之君乃当正位故只取为观于下
之义而不取阴盛之象也
愚案观本阳消之卦以九犹居五故取义于观瞻而
不言阴盛然阳而仅足以观此犹东周之称共主
天下奉之以虚名而已程传谓修德行政为民瞻
仰是无异于盛阳矣玩五上二爻之辞自知其误
(通论)泉峰龚氏曰易之名卦以阳为主在阳长之卦固主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052-0646a.png
于阳而言在阴长之卦亦主于阳而言主于阳而
言者所以扶阳也此四阴之卦不曰小壮而曰观
也四阳之卦有曰大过四阴之卦有曰小过者何
阴可以言过而不可以言壮也然大过之四阳过
而居中小过之四阴过而居外亦崇阳抑阴之意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
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
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052-0646b.png
(正义)会稽虞氏曰孚信颙有威容貌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则下观其德而顺其化诗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君德之美也圣人退藏于密以神明其德故设教
而天下服矣
山阳王氏曰统说观之为道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观
感化物神则无形者也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
不忒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
伊川程子曰五居尊位以刚阳中正之德为下所观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052-0646c.png
其德甚大故曰大观在上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观
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忒则见其神妙唯圣人默
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
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用自然仰观而戴
服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龟山杨氏曰古人所以交神而接人其道一主于诚
故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幽明本无二理故
所以感之者一圣人以神道设教所谓神道诚意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052-0646d.png
而已诚意天德也
汉上朱氏曰祭之初迎尸入庙天子涚手而后酌酒
涚谓之盥酌酒献尸尸得之灌地而祭谓之祼祼
之后三献而荐腥五献而荐熟谓之荐盥者未祼
之时精神专一诚意未散不言之信发而为顺敬
之貌颙颙如也故下观而化莫不有敬顺之心也
紫阳朱子曰极言观之道也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
观也神道设教圣人之所以为观也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052-0647a.png
又曰圣人以神道设教即是盥而不荐之义
复斋赵氏曰大观在上统谓二阳中正以观天下独
举九五
秋山王氏曰观示天下之道其诚意精一常如始盥
之时则观感之下莫不从化盖有不动而敬不言
而信之妙
(通论)平庵项氏曰神道者形容观字也凡有言有事者皆
以迹治未可以为神也观则不言不动相观而自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052-0647b.png
化此所以为神也不察者以为别有神道是不达
观义也天不言而四时自不忒此天之神道也圣
人恭已无为而天下服其至教此圣人之神道也
记曰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味此二言可以知观道
之神矣
草庐吴氏曰常人以言设教则有声音以身设教则
有形迹圣人妙天道于不测其应捷如影响盖所
存者神故所过者化也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052-0647c.png
(馀论)汴水赵氏曰助祭观礼者立于庭下惟见沃盥之仪
至于奉荐则可望而不可亲盥而不荐群阴在下
之义也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正义)九家易曰风行地上草木必偃故以省察四方观视
民俗而设其教也
刘氏长民曰风行地上无所不至散采万国之声诗
省察其俗有不同者教之使同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052-0647d.png
伊川程子曰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游历周览之象
故先王体之为省方之礼以观民俗而设政教也
天子巡省四方观视民俗设为政教如奢则约之
以俭俭则示之以礼是也省方观民也设教为民
观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正义)伊川程子曰六以阴柔之质居远于阳是以观见者
浅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观阳刚中正在上圣贤之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052-0648a.png
君也近之则见其道德之盛所观深远初乃远之
所见不明如童蒙之观也小人下民也所见昏浅
不能识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谓之过咎若君
子而如是则可鄙吝也
平庵项氏曰初六为下民日用而不知则其常也故
无咎君子而不著不察则可羞矣
(通论)山阳王氏曰观之为义以所见为美者也故以近尊
为尚远之为吝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052-0648b.png
紫阳朱子曰卦以观示为义据九五为主也爻以观
瞻为义皆观乎九五也初六阴柔在下不能远见
童观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
则无咎君子得之则可羞矣
亭林顾氏曰其在政教则不能是训是行以近天子
之光而所司者笾豆之事其在学术则不能知类
通达以几大学之道而所习者佔毕之文乐师辨
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052-0648c.png
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小人则无咎也有大人
之事有小人之事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
泥故君子为之则吝也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正义)秋山王氏曰卑下而无远见在凡民为可恕在君子
为可羞
六二窥观利女贞
(正义)会稽虞氏曰女贞利不淫视也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052-0648d.png
紫阳朱子曰阴柔居内而观乎外窥观之象女子之
正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存异)侯氏(行果)曰女正则利君子则丑也
伊川程子曰君子不能观见刚阳中正之大道而仅
窥觇其彷佛虽能顺从乃同女子之贞亦可羞丑

兼山郭氏曰男女吉凶不同故恒卦曰妇人吉夫子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052-0649a.png
凶则知利女贞者固为男之丑也
愚案内卦坤体而二居中其在于观有窥之象爻系
以利女贞而象传言亦可丑者此言窥观本不足
以为正也非谓于女则贞而非女则可丑也自侯
氏行果始为君子则丑之说而程朱并同之反复
寻绎断然为经义之所无矣
六三观我生进退
(辨正)愚案六三一爻侧身群阴之间而处暗体之极其无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052-0649b.png
能为善可知以其德出于顺故徘徊瞻望之情多
而奋然独往之势少观我生进退我谓阳也言六
三虽无决然不顺于阳之意而惟视阳德之盛衰
以为进退爻之实义盖在于此而先儒率以君子
之审于去就者当之果尔则圣人当系以无咎悔
亡之辞而象传亦不当仅曰未失道而已此卦旧
解中平庵项氏说颇有见学者参之可也
(通论)平庵项氏曰初二爻皆小人之安于下者也故独论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052-0649c.png
其德以为非君子之事而已六三以不正之阴处
下卦将革之时遂有窥伺君子之意论其情状又
在上下之交故有进退之象观以九五为主六三
所称之我即九五也
(存疑)衡水孔氏曰三居下体之极是有可进之时又居上
体之下复是可退之地远则不为童观近则未为
观国居止进退之处可以自观时可进则进时不
可则退故曰观我生进退也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052-0649d.png
伊川程子曰三居非其位处顺之极能顺时以进退
者也若居当其位则无进退之义也观我生我之
所生谓动作施为出于己者观其所生而随宜进
退所以处虽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随时进退求不
失道故无悔吝以能顺也
紫阳朱子曰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进
可退故不观九五而独观己所行之通塞以为进
退占者宜自审也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052-0650a.png
又曰六三之观我生进退者事君则观其言听计从
治民则观其政教可行膏泽可下可以见自家所
施之当否而为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通论)平庵项氏曰观以四阴逼二阳六三尚用观以伺之
而不敢必进者以阳方中正未失道也象辞指所
敌言之而诸儒往往求之于本爻所以未得其说
也象辞称未者观终当为剥方长之势决不但已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052-0650b.png
特未而已非终于不进也
愚案六三怀进退之心而其恶未著未失道即指六
三可也
(存疑)紫阳朱子曰观己之生而进退以顺乎宜故未至于
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正义)伊川程子曰观莫明于切近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
圣贤之君也四切近之观见其道故云观国之光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052-0650c.png
不指君之身而云国者在人君而言岂止观其行
一身乎当观天下之政化则人君之道德可见矣
四虽阴柔而巽体居正切近于五观见而能顺从
者也夫圣明在上则怀抱才德之人皆愿进于朝
廷辅戴之以康济天下四既观见人君之德国家
之治光华盛美所宜宾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辅于
君以施泽天下故云利用宾于王也古者有贤德
之人则人君宾礼之故士之仕进于王朝则谓之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052-0650d.png

(通论)保斋刘氏曰九五大君观己所为以仪型天下初去
五远所观不明如童子二去五远所观不明如女
子惟四得正而去五近所观最明故曰观光宾王
盖诸爻皆就五取义也
愚案临以下卦二爻为主馀四爻则因临起义而命
之曰临者也观以上卦二爻为主馀四爻则因观
起义而命之曰观者也故观之下四爻不过各以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052-0651a.png
所居之位而言其所见之不同如此耳如窥则以
为窥五观又以为观五亦可谓泥矣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存疑)衡水孔氏曰以居近至尊之道志意慕尚为王宾也
崔氏(憬)曰得位比尊承于王者职在搜扬国俊宾荐
王庭故以进贤为尚宾也
伊川程子曰尚谓志尚其志意愿慕宾于王朝也(此即)
(孔氏说)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052-0651b.png
慈湖杨氏曰言其国贵尚宾贤可以进也
愚案尚宾有前数说窃疑尚犹言贵也此释利字之
义言六四巽体柔而知附于刚所谓观国之光也
观既至此则惟以宾王为贵而不可更自引退以
终于闇昧也此所谓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正义)紫阳朱子曰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阴仰
而观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当观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052-0651c.png
己所行必其阳刚中正亦如是焉则得无咎也
又曰九五之观我生如观风俗之𡠾恶民臣之从违
可以见自己所施之善恶
秋山王氏曰五阳刚中正居尊位以观天下此君子
之道也天下皆仰而观之在五又当观己之所行
必一出于君子之道然后可以立身于无过之地
故曰观我生君子无咎
(辨正)愚案九五位于四阴之上虽在下之推戴如故而其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052-0651d.png
势实孤且危当此之时欲挽未厌之天心非修德
勤政其道无由也观我生者修德勤政之谓也君
子即指居五位者言能观我生则居此位者可以
无咎矣有危而勉之之意焉若谓合于君子之道
而后无咎及泥于观民之说而曰天下皆君子而
后无咎以文义考之恐未必然
(通论)平庵项氏曰观本是小人逐君子之卦但以九五中
正在上群阴仰而观之故圣人取以为小人观君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052-0652a.png
子之象象虽如此势实渐危故五上二爻皆曰君
子无咎言君子方危能如九五之居中履正能如
上九之谨身在外仅可无咎耳不然则九五建中
正以观天下虽元吉大亨可也岂止无咎而已哉
明二阳向消故道大而福小也此即唐武宗之时
内而宦者外而牛党之徙皆欲攻李德裕者也但
以武宗刚明在位故仰视而不敢动一日事变万
事去矣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052-0652b.png
石门梁氏曰圣人于卦取大观之义而于四阴爻则
不言阴之害阳而但言阴之仰于阳然自五言之
则阴之盛长阳不可以不慎也故九五之爻辞曰
观我生君子无咎若自失其道则在下之阴皆吾
之害也能无咎乎
(存疑)衡水孔氏曰九五居尊为观之主四海之内由我而
化我教化善则天下有君子之风教化不善则天
下著小人之俗故观民以察我道有君子之风者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052-0652c.png
则无咎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九五居人君之位时之治乱俗之美恶
系乎已而已观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
是己之所以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
未合君子之道则是己之所为政治未善不能免
于咎也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我生出于己者人君欲观己之施为善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052-0652d.png
否当观于民民俗善则政化善也王弼云观民以
察己之道是也
紫阳朱子曰此夫子以义言之明人君观己所行不
但一身之得失又当观民德之善否以自省察也
(通论)平庵项氏曰五为一卦之主以中正观天下为天下
之所尊仰凡言我者皆指五也卦以四阴进逼二
阳初稚二贞未有陵阳之势六三不正之小人其
志刚躁将进而逼阳以成四阴之势者也特以九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052-0653a.png
五中正尚未失道故未敢遽进方观九五之所为
以为进退故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为九五
者知其如此则当自观我之所生以为休咎之决
民向之则我为君子民背之则我非君子也故象
曰观我生观民也民即在下之众阴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正义)紫阳朱子曰上九阳刚居尊位之上虽不当事任而
亦为下所观故其戒辞略与五同但以我为其小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052-0653b.png
有主宾之异耳
平庵项氏曰上九当剥之时在卦之外无民无位小
人之进退下民之向背皆不由己但谨视其身思
自免咎而已非卦之主故但称其生此即剥之君
子观象之时也阴进则灭阳而为坤阴不进则阳
存而为硕果道之兴废皆未可知故象曰观其生
志未平也
潜室陈氏曰上九虽无位亦下之所观瞻故亦当自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052-0653c.png
观其所行但避九五不得称我犹若他人之辞耳
(通论)愚案此卦下四爻之观观人者也上二爻之观自观
者也九五得位居尊故我之上九身在事外故其
之皆自观也五之自观在政教故曰观民上之自
观在德业故曰志未平王辅嗣以观其生为为民
所观失之矣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正义)紫阳朱子曰志未平言虽不得位未可忘戒惧也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052-0653d.png
大易择言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