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052-05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择言卷八
上元程廷祚撰
(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正义)衡水孔氏曰同人谓和同于人野是广远之处借其
野名喻其广远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无所不同
用心无私乃得亨通故云同人于野亨与人同心
卷八 第 1b 页 WYG0052-0588d.png
足以涉难故曰利涉大川与人和同易涉邪僻故
利君子贞也
伊川程子曰为卦乾上离下以二象言之天在上者
也火之性炎上与天同也故为同人以二体言之
五居正位为乾之主二为离之主二爻以中正相
应上下相同同人之义也野谓旷野取远与外之
义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
也常人之同者以其私意所合乃昵比之情耳故
卷八 第 2a 页 WYG0052-0589a.png
必于野谓不以昵近情之所私而于郊野旷远之
地既不系所私乃至公大同之道无远不同也其
亨可知能与天下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
同何险阻之不可济何艰危之不可亨故利涉大
川利君子贞上言于野止谓不在昵比此复言宜
以君子正道君子之贞谓天下至公大同之道故
虽居千里之远生千岁之后若合符节推而行之
四海之广兆民之众莫不同小人则唯用其私意
卷八 第 2b 页 WYG0052-0589b.png
所比者虽非亦同所恶者虽是亦异故其所同者
则为阿党盖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
之贞正
紫阳朱子曰同人与人同也以离遇乾火上同于天
六二得位得中而上应九五故为同人于野谓旷
远而无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涉川为卦
内文明而外刚健六二中正而有应则君子之道
也占者能如是则亨而又可涉险然必其所同合
卷八 第 3a 页 WYG0052-0589c.png
于君子之道乃为利也
(通论)云峰胡氏曰同人于野其同也大利君子贞其同也
正与人大同亨道也虽大川可涉然有所同者大
而不出于正者故又当以正为本
虚斋蔡氏曰大人之道岂必人人而求与之同哉亦
惟以正而已正也者人心之公理也不期同而自
无不同者也若我既得其正而彼或不我同则彼
之悖矣吾何计哉然同我者已亿万而不同者仅
卷八 第 3b 页 WYG0052-0589d.png
一二亦不害其为大同也
次崖林氏曰序卦传曰与人同者物必归之同人于
野则物无不应人无不助而事无不济故亨虽大
川之险亦利于涉矣然必所同者合于君子之正
道乃为于野而亨且利涉使不以正虽所同满天
下竟是私情之合不足谓之于野又何以致亨而
利涉哉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程传此三)
卷八 第 4a 页 WYG0052-0590a.png
(字衍文)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
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正义)伊川程子曰至诚无私可以蹈险难者乾之行也无
私天德也○天下之志万殊理则一也君子明理
故能通天下之志圣人视亿兆之心犹一心者通
于理而已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健
则能克己故能尽大同之道然后能中正合乎乾
行也
卷八 第 4b 页 WYG0052-0590b.png
紫阳朱子曰通天下之志乃为大同不然则是私情
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通论)平庵项氏曰同人以一柔为主徒柔不能以同乎人
也必以天德行之故虽得位得中而必应乎乾乃
可谓之同人至于利涉大川则又曰此乾行也明
非柔之所能办也凡卦之以柔为主者皆然履之
六三不能以自亨也必曰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
咥人亨小畜之六四不能以自亨也必曰刚中而
卷八 第 5a 页 WYG0052-0590c.png
志行乃亨大有之六五不能以自亨也必曰应乎
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凡此皆柔为卦主而其济也
必称乾焉此乾之所以为大与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正义)会稽虞氏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和而不同故
于同人以类族辨物也
伊川程子曰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与火
者天在上火性炎上火与天同故为同人之义君
卷八 第 5b 页 WYG0052-0590d.png
子观同人之象而以类族辨物若君子小人之党
善恶是非之理物情之离合事理之异同凡异同
者君子能辨明之故处物不失其方也
紫阳朱子曰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类族辨物
所以审异而致同也
草庐吴氏曰天之所生各族殊分法乾覆之无私者
于殊分之族而类聚其所同异中之同也火之所
及凡物均照法离明之有别者于均照之物而辨
卷八 第 6a 页 WYG0052-0591a.png
析其所异同中之异也
(辨正)愚案类族辨物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意自宜判
为二项程传谓各以其类族辨物之同异殊无分
晓且于大象之以字别生一例尤为未确也朱子
又尝云类族以人言辨物以物言其论复失之泥
吴氏说可从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通论)王氏伯厚曰同人之初曰于门随之初曰出门谨于
卷八 第 6b 页 WYG0052-0591b.png
出门之初则不苟同不诡随
愚案门者所以限物同人于门言能自立限制则无
同流合污之行于初九言之欲人之谨其始也象
传言出门谓宜出所当出之门也王氏说最为得
之然未悉于门字之义
(馀论)建安邱氏曰两户为门阴画偶有门之象同人与随
之初九节之九二皆前遇偶故谓之门一扇为户
阳画奇有户之象节之初九亦前遇奇故谓之户
卷八 第 7a 页 WYG0052-0591c.png
户一而门二也(案明夷六四于出门庭亦前遇偶邱氏言若有理)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居同人之初而无击应是无偏私同
人之公者也故为出门同人其同博而公如此则
无过咎也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通论)紫阳朱子曰易中所谓又谁咎也自有三个而其义
则有两样如不节之嗟与自我致寇言之则咎谓
皆由已不可咎诸人如出门同人言之则谓人谁
卷八 第 7b 页 WYG0052-0591d.png
有咎之者矣以此见古人立言有用字虽同而其
义则不同
六二同人于宗吝
(正义)山阳王氏曰用心偏狭鄙吝之道
莆阳张氏曰亲其所亲则疏者隔矣党其所党则远
者疑矣不亦吝乎
缙云冯氏曰以卦体言之则有大同之义以爻义言
之则示阿党之戒
卷八 第 8a 页 WYG0052-0592a.png
(辨正)愚案同人之二曰于宗睽之六五曰厥宗谓之宗者
离为依附之义二卦皆离体也又独于同人与睽
言之者此二卦物我之离合存焉于依附之义尤
切故也然同人吝而睽则无咎者爻位不侔而所
宗之大小异也旧说于此爻皆以二五相应为言
似未达此意而于彖传之旨亦觉未安既云中正
而应则不得又谓之击于私盖二以柔附刚而偏
于内则不远处于下则不广实有碍于卦之大义
卷八 第 8b 页 WYG0052-0592b.png
故曰吝而岂应于五之谓乎不可以不辨
(存疑)伊川程子曰二与五为正应故曰同人于宗宗谓宗
党也同于所系应是有所偏与在同人之道为私
狭矣故可吝
紫阳朱子曰宗党也六二虽中且正然有应于上不
能大同而击于私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诸卦以中正相应为善而在同人则为
卷八 第 9a 页 WYG0052-0592c.png
可吝故五不取君义盖私比非人君之道相同以
私为可吝也
草庐吴氏曰六二一爻众阳之所与而独同于五所
同者私狭而不公广其为道可吝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辨正)愚案九三居离体之终无所依附而过刚不中动生
猜忌不与人同伏戎于莽内含芒刺之意(下藏一阴之象)
升其高陵俯视一切之意(居内卦之上之象)其违理任情
卷八 第 9b 页 WYG0052-0592d.png
如此而能为天之所祐乎故曰三岁不兴也三之
不美于本爻具见之说者乃舍旃而独支离于爻
之上下谓三欲攘二而畏五以此为解不无可疑
然先儒说易如是者甚多未知其所由来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同人之时志在于同卦唯一阴诸阳之
志皆欲同之三又与之比然二以中正之道与五
相应三以刚强居二五之间欲夺而同之然理不
直义不胜故不敢显发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怀
卷八 第 10a 页 WYG0052-0593a.png
恶而内负不直故又畏惧时升高陵以顾望如此
至于三岁之久终不敢兴此爻深见小人之情状
然不曰凶者既不敢发故未至凶也
紫阳朱子曰刚而不中上无正应欲同于二而非其
正惧九五之见攻故有此象
又曰三四皆为刚盛而高三欲同于二而惧九五之
见攻故升高伏戎欲敌之而五阳方刚则不可夺
故三岁不兴而象言不能行也四欲同于二而为
卷八 第 10b 页 WYG0052-0593b.png
三所隔故乘墉攻之而以居柔遂自反而弗克故
象曰义弗克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所敌者五既刚且正其可夺乎故畏惮
伏藏也至于三岁不兴矣终安能行乎
愚案刚者天德谓上卦也敌刚者言三之违理任情
如此是不知有天德而显与天抗其可行乎未知
何故而以为敌五也
卷八 第 11a 页 WYG0052-0593c.png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辨正)
折中曰案卦名同人而三四两爻所以有乖争之象者
盖人情同极必异异极乃复于同正如治极则乱乱
极乃复于治此人事分合之端易道循环之理也卦
之内体自同而异故于门于宗同也至三而有伏戎
之象则不胜其异矣外体自异而同故乘墉而弗克
攻大师而克相遇渐反其异也至上而有于郊之象
卷八 第 11b 页 WYG0052-0593d.png
则复归于同矣三四两爻正当同而异异而同之际
故圣人因其爻位爻德以取象以为争六二之应而
与九五相敌相攻似非卦意也
愚案九四亦刚而不中故不明于大同之理然已交
乾体而近于天德故又有弗克攻之象象传所谓
反则则即天德乾之谓也三四虽有争夺之象亦
但宜以虚象观之必曰与某爻争与某爻夺亦安
见其必然乎
卷八 第 12a 页 WYG0052-0594a.png
(馀论)吴园张氏曰不曰悔亡而曰吉圣人贵迁善如此
(存疑)伊川程子曰四刚而不中正其志欲同二亦与五为
仇者也墉垣所以限隔也四切近于五如隔墉耳
乘其墉欲攻之知义不直而不克也苟能自知义
之不直而不攻则为吉也若肆其邪欲不能反思
义理妄行攻夺则其凶大矣三以刚居刚故终其
强而不能反四以刚居柔故有困而能反之义能
反则吉矣畏义而能改其吉宜矣
卷八 第 12b 页 WYG0052-0594b.png
紫阳朱子曰刚不中正又无应与亦欲同于六二而
为三所隔故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刚居柔故有
自反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则能改过而得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所以乘其墉而弗克攻者以其义之弗
克也以邪攻正义不胜也其所以得吉者由其义
不胜困穷而反于法则也
卷八 第 13a 页 WYG0052-0594c.png
紫阳朱子曰乘其墉矣则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义
之弗克而不攻耳能以义断困而反于法则故吉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辨正)愚案九五本乎天德以通天下之志先号咷而后笑
者先之以至诚恻怛而后乃相视以莫逆也如此
则无形骸之隔物我之间迹泯而天见私去而公
存天下莫能禦之人之同也似用大师以相克而
卷八 第 13b 页 WYG0052-0594d.png
相遇者也此正得大同之道者彖辞之于野盖在
于此而大师相遇亦即利涉大川之意矣旧解谓
五下欲同二而为三四所隔以附会所谓号咷大
师之说其言未为雅驯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五同于二而为三四二阳所隔五自
以义直理胜故不胜愤抑至于号咷然邪不胜正
虽为所隔终必得合故后笑也大师克相遇五与
二正应而二阳非理隔夺必用大师克胜之乃得
卷八 第 14a 页 WYG0052-0595a.png
相遇也云大师云克者见二阳之强也九五君位
而爻不取人君同人之义者盖五专以私昵应于
二而失其中正之德人君当与天下大同而独私
一人非君道也又先隔则号咷后遇则笑是私昵
之情非大同之体也二之在下尚以同于宗为吝
况人君乎
紫阳朱子曰五刚中正二以柔中正相应于下同心
者也而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义理所同物不
卷八 第 14b 页 WYG0052-0595b.png
得而间之故有此象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刚强故
必用大师以胜之然后得相遇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辨正)愚案中直犹言中正叶韵故耳困九五同
(存疑)伊川程子曰先所以号咷者以中诚理直故不胜其
忿切而然也虽其敌刚强至用大师然义直理胜
终能克之故言能相克也相克谓能胜见二阳之
强也
卷八 第 15a 页 WYG0052-0595c.png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正义)龟山杨氏曰同人于野亨上九同人于郊止于无悔
而已何也盖以一卦言之则于野无䁥比之私焉
故亨上九居卦之外而无应不同乎人人亦无同
之者则静而不通乎物也故无悔而已
紫阳朱子曰居外无应物莫与同然亦可以无悔故
其象占如此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卷八 第 15b 页 WYG0052-0595d.png
(正义)紫阳朱子曰居远莫同故终无所悔然而在同人之
时求同之志不得遂虽无悔非善处也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正义)伊川程子曰为卦火在天上火之处高其明及远万
物之众无不照见为大有之象又一柔居尊众阳
并应居尊执柔物之所归也上下应之为大有之
义大有盛大丰有也由刚健文明应天时行故能
卷八 第 16a 页 WYG0052-0596a.png
元亨也
紫阳朱子曰大有所有之大也离居乾上火在天上
无所不照又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之故
为大有乾健离明居尊应天有亨之道占者有其
德则大善而亨也
(通论)东谷郑氏曰阳为大阴为小一阴居尊而为五阳所
归所有者大也大非阴柔所能有也必冲虚不自
满者能有之六五明体而虚中所以为大有所以
卷八 第 16b 页 WYG0052-0596b.png
为元亨若直以大有为富有盛大则失其义矣
建安邱氏曰一阴在上卦之中而五阳宗之诸爻之
有皆六五之有也岂不大哉惟其所有者大故其
亨亦大也
折中曰案比以九居五视大有之六五为优矣然比之
应之者五阴也则民庶之象也大有之应之者五阳
也则贤人之象也贤人应之所有孰大于是哉故大
有之柔中虽不如比之刚中而比之吉无咎则不如
卷八 第 17a 页 WYG0052-0596c.png
大有之直言元亨也彖辞直言元亨更无他辞者惟
此与鼎卦而已皆以尚贤养贤之故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
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正义)伊川程子曰言卦之所以为大有也五以阴居君位
柔得尊位也处中得大中之道也为诸阳所宗上
下应之也夫居尊执柔固众之所归也而又有虚
中文明大中之德故上下同志应之所以为大有
卷八 第 17b 页 WYG0052-0596d.png
也卦之德内刚健而外文明顺应乾行顺乎天时
也故曰顺乎天而时行其德如此是以元亨也
东坡苏氏曰谓五也大者皆见有于五故曰大有
(通论)兼山郭氏曰柔得尊位大中谦以居之不自满假者
也以一柔而应五刚所谓所宝惟贤光天之下万
黎献共惟帝臣不如是不足以为尚贤也
诚斋杨氏曰同人大有一柔五刚均也柔在下者曰
得位曰得中曰应乎乾而为同人我同乎彼之辞
卷八 第 18a 页 WYG0052-0597a.png
也柔在上者曰尊位曰大中曰上下应而为大有
我有其大之辞也
平庵项氏曰一阴在下势不足以有众能推所以同
乎人者也故名曰同人一阴在上人同乎我为我
所有者也故名曰大有彖于同人曰应乎乾明我
应之也于大有曰上下应之明人应我也履卦柔
在下亦曰应乎乾小畜柔在上亦曰上下应之此
可以推卦例矣
卷八 第 18b 页 WYG0052-0597b.png
又曰同人大有两卦皆以离之中爻为主而以乾为
应者也同人离在下以德为主故曰应乎乾者应
其德也大有离在上以位为主故曰应乎天而时
行者应其命也履兑在下曰应乎乾大畜艮在上
曰应乎天亦卦例也
愚案离之为卦柔丽乎刚本取依附天德之意若同
人大有之所以别者同人离在乾下明不足以见
天德之全大有离在乾上则统天德而有之矣彖
卷八 第 19a 页 WYG0052-0597c.png
传虽若指定二五两爻者仍宜据离卦之全体而
言即尊位大中亦未可仅以为执柔守中也学者
当善观先儒之说
(馀论)洓水司马氏曰夫柔而不明则前有谗而不见后有
贼而不知明而不健则知善而不举知恶而不去
二者皆乱亡之端也明以烛之健以决之居不失
中行不失时是以元亨也
云峰胡氏曰文明以健自明而诚之事刚健而文明
卷八 第 19b 页 WYG0052-0597d.png
自诚而明之事又若有圣贤之等焉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正义)山阳王氏曰大有包容之象也故遏恶扬善成物之
性顺天休命顺物之命
洓水司马氏曰火在天上明之至也至明则善恶无
所逃善则举之恶则抑之庆赏刑威得其当然后
能保有四方所以顺天休命也
伊川程子曰火高在天上照见万物之众多故为大
卷八 第 20a 页 WYG0052-0598a.png
有君子观大有之象以遏绝众恶扬明善类以奉
顺天休美之命万物众多则有善恶之殊君子享
大有之盛当代天工治养庶类治众之道在遏恶
扬善而已恶惩善劝所以顺天命而安群生也
诚斋杨氏曰天讨有罪吾遏之以天天命有德吾扬
之以天吾何与焉此舜禹有天下而不与也故曰
顺天休命同人离在下而权不敢专故止于类而
辨大有离在上而权由己出故极于遏而扬
卷八 第 20b 页 WYG0052-0598b.png
紫阳朱子曰火在天上所照者广为大有之象所有
既大无以治之则衅孽萌于其间矣天命有善而
无恶故遏恶扬善所以顺天反之于身亦若是而
已矣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正义)承庵姚氏曰交即出门交之交害谓害于大有者也
大有之时当慎所交而勿贻其害初以阳居下无
交其害于有者咎于何生然又必操以其难其慎
卷八 第 21a 页 WYG0052-0598c.png
之心无敢戏渝而后可终免于咎也故曰匪咎又
曰艰则无咎
厚庵李氏曰卦之六爻皆大有者也在卦之下处事
之外无所承任则惟勿丧其所有者而已如仁义
之心廉耻之行我所固有也交于物而害之则所
有者丧矣刚德居初为能不失其本素之象故其
辞为能无交于害固非咎也然又必艰以处之然
后终保其所有而无咎
卷八 第 21b 页 WYG0052-0598d.png
愚案旧说以无交害为无上下之交传义谓上无系
应而未涉乎害义皆未确盖爻之在初者多不得
尽谓其无交而刚健文明之大有亦不可遽谓其
有害也今存姚氏李氏二说以待后之君子采择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居大有之初未至于盛处卑无应与
未有骄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涉于害也大凡富有
鲜不有害以子贡之贤未能尽免况其下者乎匪
卷八 第 22a 页 WYG0052-0599a.png
咎艰则无咎言富有本匪有咎也人因富有自为
咎耳若能享富有而知难处则自无咎也处富有
而不能思艰兢畏则骄侈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
紫阳朱子曰虽当大有之时然以阳居下上无系应
而在事初未涉乎害者也何咎之有然亦必艰以
处之则无咎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通论)陆氏庸成曰保终之道慎于厥始必有克艰于初而
卷八 第 22b 页 WYG0052-0599b.png
后有天祐于终故初曰大有初九上曰大有上吉
独本末见大有焉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正义)山阳王氏曰任重不违致远不泥故可以往而无咎

紫阳朱子曰刚中在下得应乎上为大车以载之象
有所往而如是可以无咎矣占者必有此德乃应
其占也
卷八 第 23a 页 WYG0052-0599c.png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正义)会稽虞氏曰体刚履中可以任重
白云郭氏曰道积于中无所往而不利如大车之不
可败也(案此解得之致远任重尚属浮游之见)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正义)紫阳朱子曰亨春秋传作享谓朝献也九三居下之
上公侯之象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
故为享于天子之象占者有其德则其占如是
卷八 第 23b 页 WYG0052-0599d.png
小人无刚正之德则虽得此爻不能当也
(辨正)紫阳朱子曰古文无享字亨享烹并通用如公用亨
于天子解作亨字便不是○又曰亨享二字据说
文本是一字故易中多互用如王用亨于岐山亦
当为享如王用享于帝之云也字画音韵是经中
浅事故先儒得其大者多不留意然不知此等处
不理会却枉费了无限辞说牵补而卒不得其大
义亦甚害事也
卷八 第 24a 页 WYG0052-0600a.png
愚案朱子读亨为享甚是考陆德明曰众家并香两
切京房云献也干宝云宴也虞翻亦曰二变得位
体鼎象故公用亨于天子惟王辅嗣以为亨通之
亨而伊川承而用之○以他卦之用享例之当为
诸侯享天子之义如依春秋传卜偃所云则当为
天子享诸侯彼自有所取非易之本旨也
(通论)临川王氏曰易之辞有王有先王有帝有后有大君
王以德业言先王以垂统言帝以主宰言天子以
卷八 第 24b 页 WYG0052-0600b.png
正位言后天子诸侯通称大君天子专称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通论)方氏孟旋曰爻言小人弗克传言小人害弗克则必
至于害矣
九四匪其彭无咎
(正义)伊川程子曰九四居大有之时已过中矣是大有之
盛者也过盛则凶咎所由生也故处之之道匪其
彭则得无咎谓能谦损不处其太盛则得无咎也
卷八 第 25a 页 WYG0052-0600c.png
彭盛多之貌诗载驱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行人
盛多之状雅大明云驷騵彭彭言武王戎马之盛

紫阳朱子曰彭字音义未详程传曰盛貌理或当然
六五柔中之君九四以刚近之有僭偪之嫌然以
其处柔也故有不极其盛之象而得无咎戒占者
宜如是也
龙氏观复曰匪其彭犹言未尝彭也
卷八 第 25b 页 WYG0052-0600d.png
愚案陆氏释文引干宝云彭亨骄满貌又王肃云壮
也此程传盛大之训所本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能不处其盛而得无咎者盖有明辨之
智也晰明智也贤智之人明辨物理当其方盛则
知咎之将至故能损抑不敢至于满极也
石门梁氏曰谓之明辨而又谓之晰者见其明智之
极也
卷八 第 26a 页 WYG0052-0601a.png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正义)山阳王氏曰居尊以柔处大以中无私于物上下应
之信以发志故其孚交如也夫不私于物物亦公
焉不疑于物物亦诚焉既公且信何难何备不言
而教行何为而不威如为大有之主而不以此道
吉可得乎
(馀论)伊川程子曰六五当大有之时居君位虚中为孚信
之象人君执柔守中而以孚信接于下则下亦尽
卷八 第 26b 页 WYG0052-0601b.png
其信诚以事于上上下孚信相交也以柔居尊位
当大有之时人心安易若专尚柔顺则陵慢生矣
故必威如则吉威如有威严之谓也既以柔和孚
信接于下众志说从又有威严使之可畏善处有
者也吉可知矣
紫阳朱子曰大有之世柔顺而中以处尊位虚已以
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是其孚信之交也然君
道贵刚太柔则废当以威济之则吉故其象占如
卷八 第 27a 页 WYG0052-0601c.png
此亦戒辞也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正义)侯氏(行果)曰其体文明其德中顺信发乎志以覃于
物物怀其德以信应于君厥孚交如也为卦之主
有威不用唯行简易无所防备物感其德翻更畏
威威如之吉也
衡水孔氏曰信以发志者释厥孚交如之义由已诚
信发起其志故上下应之与之交接也易而无备
卷八 第 27b 页 WYG0052-0601d.png
者释威如之吉之义所以威如者以己不私于物
惟行简易无所防备物自畏之故云易而无备
(馀论)伊川程子曰下之志从乎上者也上以孚信接于下
则下亦以诚信事其上故厥孚交如由上有孚信
以发其下孚信之志也威如之所以吉者谓若无
威严则下易慢而无戒备也
紫阳朱子曰太柔则人将易之而无畏备之心
愚案六五据天德之全一卦之统领在此所谓刚健
卷八 第 28a 页 WYG0052-0602a.png
而文明者于是兼之交如之孚恐亦不独指应九
二威如之吉尤不当谓其太柔则废也王氏以为
不言而教行侯氏孔氏以为唯行简易可谓得爻
辞象传之正解然则以古注为无所用者其亦未
得为笃论与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通论)白云郭氏曰系辞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
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六五之
卷八 第 28b 页 WYG0052-0602b.png
君实尽此而言于上九者盖言大有之吉以此终
也故象曰大有上吉则知此吉大有之吉也非止
上之吉也
东谷郑氏曰履信思顺又以尚贤盖言五也五厥孚
交如履信也居尊用柔思顺也上九在上尚贤也
五获天之祐吉无不利由其有是也言五而系之
上何也五成卦之主上其终也五之德宜获是福
于终可验也易之取义若是者众
卷八 第 29a 页 WYG0052-0602c.png
童溪王氏曰六五以一柔有五刚上九独在五上五
能尚之系辞传所谓又以尚贤则上九是也祐之
自天吉无不利谓大有至此愈有隆而无替也然
则当大有之极莫大于得天而所以得天又莫大
于尚贤也
折中曰传义皆以履信思顺尚贤为上九之事然易中
以上爻终五爻之义者甚多如师之大君有命离之
王用出征解之公用射隼皆非以上爻为王公也蒙
卷八 第 29b 页 WYG0052-0602d.png
五爻而终其义尔
(存异)伊川程子曰上九在卦之终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
极而不居其有者也处离之上明之极也唯至明
所以不居其有不至于过极也有极而不处则无
盈满之灾能顺乎理者也五之孚信而履其上为
蹈履诚信之义五有文明之德上能降志以应之
为尚贤崇善之义其处如此合道之至也自当享
其福庆自天祐之行顺乎天而获天祐故所往皆
卷八 第 30a 页 WYG0052-0603a.png
吉无所不利也
紫阳朱子曰大有之世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是
能履信思顺而尚贤也满而不溢故其占如此
愚案通论中诸说以上九为终一卦之辞甚为有理
若谓系辞传之履信思顺尚贤定属六五而非上
九之事亦未见其必然惟传义以尚贤为上九下
从六五则断不可信耳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卷八 第 30b 页 WYG0052-0603b.png
(通论)平庵项氏曰象传曰大有上吉明事关全卦非止上
爻也此犹师之上六论师之事至此而终其言大
君盖指六五非谓上六为大君也
大易择言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