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52-04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择言卷二
上元程廷祚撰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
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正义)山阳王氏曰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顺之至也
至顺而后乃亨故惟利于牝马之贞
卷二 第 1b 页 WYG0052-0487b.png
衡水孔氏曰乾坤合体之物故乾后次坤言能始生
万物各得亨通故云元亨与乾同也牝对牡为柔
故云利牝马之贞不云牛而云马者牛虽柔顺不
能行地无疆无以见坤广生之德先迷后得主利
者以其至柔当待唱而后和凡有所为若在物(当是)
(阳字之讹下同)之先即迷惑在物之后即得主而利以阴
不可先倡犹臣不可先君卑不可先尊故也西南
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者以柔顺之道往诣于阳
卷二 第 2a 页 WYG0052-0488a.png
是丧失阴朋故得安静贞正之吉以人事言之象
人臣离其党而入君之朝女子离其家而入夫之

平庵项氏曰牝取其顺马取其行君子有攸往此一
句总起下文也先迷后得主利言利在得主不利
为主也
双湖胡氏曰元亨利牝马之贞已尽坤之全体君子
以下则申占辞也
卷二 第 2b 页 WYG0052-0488b.png
石涧俞氏曰坤顺乾之健故其占亦为元亨北地马
群每十牝随一牡而行不入他群是为牝马之贞
坤道以阴从阳其贞如牝马之从牡则利故曰利
牝马之贞有攸往谓有所行也坤从乾而行先乎
乾则迷而失道后乎乾则得乾为主而利故曰君
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郑氏孩如曰坤道从乾乾为坤之主故先则迷而后
则得其所主西南得朋者率类以从阳以人事君
卷二 第 3a 页 WYG0052-0488c.png
之道也东北丧朋者绝类以从阳涣群朋亡之道
也此皆阴道之正而能安之所以得吉也
愚案坤顺乾之健俞氏一语甚明盖健顺乃乾坤各
得之本体不容假借彖辞利牝马之贞正言顺之
至耳非谓坤有时而健也故凡言顺健者俱不录
(辨正)紫阳朱子曰利牝马之贞不可将利字自作一句伊
川只为泥那四德所以如此说不通(程子曰利字不联牝马为)
(义如云利牝马之贞则坤便只有三德)
卷二 第 3b 页 WYG0052-0488d.png
又曰君子有攸往此是虚句伊川只见彖传押韵有
柔顺利贞君子攸行之语遂解云君子所行柔顺
而利且贞非也
(通论)新蔡干氏曰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
龙繇坤以马象
汴水赵氏曰乾之彖辞简而理博坤之彖辞详而戒
严利贞安贞凡两言之尊阳抑阴其义可见
秋山王氏曰乾健行故为马坤亦为马者坤乾之配
卷二 第 4a 页 WYG0052-0489a.png
乾行而坤止则无以承天之施而成其化育之功
此所谓柔顺之贞坤之德也
(存疑)崔氏(憬)曰西方坤兑南方巽离二方皆阴与坤同类
故曰西南得朋东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阳与
坤非类故曰东北丧朋
愚案崔氏主卦位言也卦位之说朱子笃信而程子
以为大故无义理二先生之言皆自有所见然易
言西南东北者凡数处先儒皆不得其解今亦不
卷二 第 4b 页 WYG0052-0489b.png
敢骤为之说先儒具云西南阴方东北阳方夫西
南果为阴方此正所谓先迷者矣而经乃云得朋
何邪案孔氏亦不以东北为阳方
(存异)伊川程子曰主利利万物则主于坤生成皆地之功

紫阳朱子曰阳先阴后阳主义阴主利○又曰如有
所往则先迷后得而主于利
愚案程传始有主利之说本义从之然当以孔子文
卷二 第 5a 页 WYG0052-0489c.png
言为据集解注疏及项氏俞氏利字皆自作一句
属上文考易中向无此例亦难遽从 折中谓应
属下两句读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
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
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正义)蜀才范氏曰德合无疆天有无疆之德而坤合之也
卷二 第 5b 页 WYG0052-0489d.png
衡水孔氏曰万物资生者言万物资地而生乾本气
初故云资始坤据成形故云资生乃顺承天者乾
是刚健能统领于天坤是阴柔以和顺承奉于天
以其广厚故能载物有此生长之德合会无疆凡
言无疆有二义一是广博无疆二是长久无疆也
自此已上论坤元之德也包含宏厚光著盛大故
品类之物皆得亨通此二句释亨也牝马以其柔
顺故云地类以柔顺为体故行地无疆不复穷已
卷二 第 6a 页 WYG0052-0490a.png
此二句释利贞故上文云利牝马之贞是也柔顺
利贞君子攸行者重释利贞之义是君子之所行
兼释前文君子有攸往也先迷失道者以阴在物
之先失其为阴之道后顺得常者以阴在物之后
阳唱而阴和是后顺得常乃与类行者以阴而造
坤位是乃与类行(此句用卦位之说)乃终有庆者以阴而
诣阳初虽离群乃终久有庆善也安谓安静贞谓
贞正地体安静而贞正人若静而能正即得其吉
卷二 第 6b 页 WYG0052-0490b.png
应合地之无疆也
崔氏憬曰含育万物为宏光华万物为大动植各遂
其性故言品物咸亨也
伊川程子曰万物资乾以始资坤以生父母之道也
顺承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载万物合于乾
之无疆也以含宏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犹乾之刚
健中正纯粹也含包容也宏宽裕也光昭明也大
博厚也有此四者故能成承天之功品物咸得亨
卷二 第 7a 页 WYG0052-0490c.png
遂○又曰彖有三无疆盖不同也德合无疆天之
不已也应地无疆地之无穷也行地无疆马之健
行也
广平游氏曰其静也翕故曰含宏含言无所不容宏
言无所不有其动也辟故曰光大光言无所不著
大言无所不被此所以德合无疆也
紫阳朱子曰始者气之始生者形之始顺承天施地
之道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0052-0490d.png
平庵项氏曰东北丧朋乃终有庆者所以发文王言
外之意也地之交乎天臣之事乎君妇之从乎夫
皆丧朋之庆也
建安邱氏曰坤道主成成在后故先乾而动则迷而
失其道从乾而动则顺而得其常
秋山王氏曰马而非牝则不顺而非地之类牝而非
马则不能配乾而行地无疆此坤之柔顺利贞也
故君子行坤之道者先乎阳则迷而失后乎阳则
卷二 第 8a 页 WYG0052-0491a.png
顺而得以阴从阴犹与类行以阴从阳然后有庆
金氏汝白曰丧朋犹泰之朋亡舍其朋而从阳则有
得主之庆
何氏元子曰以阴抗阳故迷而失道以阴顺阳故得
所主而不失其常盖阳为主阴承之此天地不易
之常理也得朋者合群阴以从阳后代终也丧朋
者敛群阴以避阳先无成也
厚庵李氏曰阴非能先阳离阳自行则为先矣阴既
卷二 第 8b 页 WYG0052-0491b.png
离阳无所主宰所以迷于所之由失阴道故也其
后也非不及于阳之谓阳之所至阴必至焉故曰
后阴而从阳则得主而顺乃为得阴道之常也
(辨正)愚案乾彖元亨利贞朱子不作四德解只作占辞于
程传训坤彖处则曰只为泥那四德不通然又云
彖传中说四德自不分晓前四句说元亨处却分
明后面几句无理会此朱子仍袭先儒之误故有
此言其实乾坤彖传并无四德之说也○朱子以
卷二 第 9a 页 WYG0052-0491c.png
程传误解君子攸行故云此句本连下面缘他趁
押韵后故说在此然本义又云君子攸行人之所
行如坤之德也此说与程传无异未可从梅边熊
氏曰君子攸行合联下文先迷之上不必以韵为
拘甚是
(通论)伊川程子曰资生之道可谓大矣乾既称大故坤称
至至义差缓不若大之盛也圣人于尊卑之辨谨
严如此
卷二 第 9b 页 WYG0052-0491d.png
蓝田吕氏曰乾之体大矣坤之效乾之法至乾之大
而后已故乾元曰大哉坤元曰至哉
紫阳朱子曰资乾以始便资坤以生不争得霎时间
万物资乾以始而有气资坤以生而有形气至而
生即坤元也
东莱吕氏曰天下惟有一理坤之彖止曰乃顺承天
德合无疆而已盖理未有在乾之外者也故曰效
法之谓坤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52-0492a.png
虚斋蔡氏曰若徒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则疑于与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者敌矣今曰乃顺承天非惟
可以见坤道无成有终之义而乾坤之合德以共
成生物之功者亦于此乎见之
(存异)紫阳朱子曰东北虽丧朋然反之西南则终有庆矣
又曰东北非阴之位阴柔至此既丧其朋自立脚不
得必须归本位故终有庆也
愚案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程子谓离其类而从阳则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52-0492b.png
能成生物之功是也有庆正于东北见之今朱子
谓反之西南合于卦位而经则否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正义)伊川程子曰君子观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德容载万

(辨正)愚案物之薄弱者不可以势言大象以地势言坤见
其厚也然厚于势见而顺不于势见王辅嗣谓地
形不顺其势顺于理殊为不合且形与势有以异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52-0492c.png
乎后来程传言顺倾顺厚本义又以高下相因明
顺字之义皆本王氏之说而误者也
(通论)小舟李氏曰天以气运故曰行地以形载故曰势
初六覆霜坚冰至
(正义)伊川程子曰阴始生于下圣人于阴之始生以其将
长则为之戒
紫阳朱子曰霜阴气所结盛则水冻而为冰此爻阴
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势必盛故其象为履霜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52-0492d.png
则知坚冰之将至也
(通论)紫阳朱子曰夫阴阳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长
有常亦非人所能损益也然阳主生阴主杀则其
类有淑慝之分焉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相无者
既以健顺仁义之属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长
之际淑慝之分则未尝不致其扶阳抑阴之意焉
盖所以赞化育而参天地者其旨深矣
王氏伯厚曰乾初九复也潜龙勿用即闭关之义坤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52-0493a.png
初六姤也履霜坚冰至即女壮之戒
厚庵李氏曰天地者万物之源也然天统神地统形
则有阳明阴浊之分焉在人则神者心也形者体
也心通极于性而体交引乎物则是化物之端自
体始也故心为主则形为神役而万善以生体为
主则神反为形役而众恶以起惟圣贤者心常为
主而百体从令焉则人欲皆化为天理如浑然天
德之流行而地以顺承而与天合阴变为阳而以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52-0493b.png
大终矣孟子大体小体之义盖出于此又推之人
类则君子小人之内外消长自此分也君父臣子
之否泰顺逆自此辨也盖皆自其不可相无之中
而必谨其主役君民之分察其向背离合之情几
微之差则阴慝作而天命有所不行驯积之甚则
阴道肆而天理或几乎熄矣此六十四卦冒天下
之道者其义悉自乾坤来也
愚案坤者顺也阴以顺阳为德则不宜自见矣坤之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52-0493c.png
初六始见一阴有不顺之渐故象传言阴始凝也
圣人恶阴之凝而何恶于阴哉李氏所论发明本
义之旨可谓曲尽而亦精于一切扶阳抑阴之说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正义)衡水孔氏曰驯犹狎顺也若鸟兽驯狎然言顺其阴
柔之道习而不已乃至坚冰也于履霜而逆以坚
冰为戒所以防渐虑微慎终于始
(辨正)紫阳朱子曰案魏志作初六履霜今当从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52-0493d.png
(通论)建安邱氏曰乾初九小象释之以阳在下坤初六小
象释之以阴始凝圣人欲明九六之为阴阳故于
乾坤之初画言之
(馀论)云峰胡氏曰上六曰其道穷也由初六顺习其道以
至于穷耳两其道字具载始末经曰坚冰至要其
终也传曰至坚冰原其始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正义)伊川程子曰二阴位在下故为坤之主统言坤道中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52-0494a.png
正在下地之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用尽
地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习而无所不利不习谓
其自然在坤道则莫之为而为也在圣人则从容
中道也
沈氏守约曰坤至柔而动也刚直也至静而德方方
也含万物而化光大也坤之道至简也至静也承
天而行顺物而成初无假于修习也是以不习无
不利也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52-0494b.png
紫阳朱子曰柔顺正固坤之直也赋形有定坤之方
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六二柔顺而中正又得坤
道之纯者故其德内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学习
而无不利占者有其德则其占如是也
(通论)厚斋冯氏曰乾六爻莫盛于五坤六爻莫盛于二何
也中而且正乾尊坤卑各尽其道也
折中曰方者坤之德若直与大则乾德也六二得坤德
之纯方固其质矣而始曰直终曰大者盖凡物之方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52-0494c.png
其始必以直为根其终乃以大为极坤惟以乾之德
为德故因直以成方因方以成大顺天理之自然而
无所增加造设于其间故曰不习无不利即所谓坤
以简能者是也
(存疑)颍川荀氏曰物唱乃和不敢先有所习阳之所唱从
而和之无不利也
徐氏曰习重习也卜不习吉此言不待重占自无不
利以人道言之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52-0494d.png
愚案以不习为无待学习自属正解然荀氏存坤顺
之戒徐氏合占卜之情二说似皆有理存之以俟
知者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正义)童溪王氏曰坤之六二以顺德而处正位六爻所谓
尽地之道者莫二若也故曰地道光也
(辨正)愚案六二之动程传以为承天而动者得之诸儒谓
动而后见又曰当于动处观之皆未达此旨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52-0495a.png
(通论)平庵项氏曰乾主九五故于五言乾之大用而九二
止言乾德之美坤主六二故于二言坤之大用而
六五止言坤德之美六二盖全其坤德者地道光
也犹乾之九五言乃位乎天德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正义)山阳王氏曰三处下卦之极而不疑于阳应斯义者
也不为事始须唱乃应待命乃发含美而可正者
也故曰含章可贞也有事则从不敢为首故曰或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52-0495b.png
从王事也不为事主顺命而终故曰无成有终也
伊川程子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为臣之道当含
晦其章美有善则归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
忌恶之心下得柔顺之道也可贞谓可贞固守之
又可以常久而无悔咎也或从上之事不敢当其
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终耳守职以终其事臣之道
(本义谓始虽无成而后必有终语太自然不及程传为得爻义)
进斋徐氏曰或者不敢自决之辞从者不敢造始之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52-0495c.png
意成谓专成无成谓以阴承阳但当尽臣道不可
有所专成也有终阴代阳以终也
(辨正)愚案无成者言坤之柔顺惟承天时行而未尝自有
所为王氏不为事主徐氏无所专成之说得之程
传不敢当其成功俞石涧以为持美以归于君似
皆未合
(通论)云峰胡氏曰乾九四坤六三皆曰或进退未定之际
也特其退也曰在渊曰含章惟进则皆曰或圣人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52-0495d.png
不欲人之急于进也如此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正义)山阳王氏曰知虑光大故不擅其美
衡水孔氏曰含章可贞以时发者夫子释含章之义
以身居阴极不敢为物之首但内含章美之道待
时而发是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者释无成
有终也既随从王事不敢主成物始但奉终而行
是知虑光大不自擅其美惟奉于上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52-0496a.png
伊川程子曰夫子惧人之守文而不达义也又从而
明之言为臣处下之道不当有其功善必含晦其
美乃正而可常然义所当为者则以时而发不有
其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时也非含藏终不为也含
而不为不尽忠者也或从王事象只举上句解义
则并及下文他卦皆然或从王事而能无成有终
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浅
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知岂能含章也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52-0496b.png
(馀论)东莱吕氏曰传云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极有
意味寻常人欲含晦者多只去锄治骄矜深匿名
迹然逾锄逾生逾匿逾露者盖不曾去根本上理
会自已知未光大胸中浅狭才有一功一善便无
安著处虽强欲抑遏终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虽
抑遏固闭终必泛溢若瓶大则自不泛溢都不须
閒费力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52-0496c.png
(正义)新蔡干氏曰不艰其身则无咎功业不建故无誉
紫阳朱子曰括囊言结囊口而不出也誉者过实之
名谨密如是则无咎而亦无誉矣六四重阴不中
故其象占如此盖或事当谨密或时当隐遁也
(辨正)或问程易云六四近君而不得于君为上下间隔之
时与重阴不中二说如何朱子曰只是重阴不中
故当谨密如此六四爻不止言大臣事凡得此爻
在位者便当去未仕者便当隐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52-0496d.png
愚案以四为近君之位程传多主此立说如此爻文
言明云天地闭贤人隐若谓大臣居危疑之地而
括囊不露则其自处以正者又安在乎其不至于
窃位全身为小人藉口者几希矣朱子谓不止言
大臣事凡遇六四皆当以是说通之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正义)建安邱氏曰慎释括囊义不害释无咎义
六五黄裳元吉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52-0497a.png
(正义)紫阳朱子曰黄中色裳下饰六五以阴居尊中顺之
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为大善
之吉地占者德必如是则其占亦如是矣
(辨正)或问伊川解作圣人示戒并举女娲武后之事今考
本爻无此象这又是象外立教之意否朱子曰伊
川要立议论教人可向别处说不可硬配在易上
说此爻何曾有这义都是硬入所以说得絮了
折中曰易中五固尊位但圣人取象未尝卦卦皆以君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52-0497b.png
道言之虽九五犹然况六五乎故小过之六五则言
公离之六五则言王公大槩居尊贵之位者与卦义
相当则发其所当之义程子之说朱子盖议其非也
愚案爻之二五位虽有尊卑其义则多取于中所为
示人以至当不易之则也如此爻象曰文在中文
言曰君子黄中通理又曰美在其中谓之中者以
六五为坤道之极用柔顺而得其至当者固未尝
定其为君为臣也若谓九五之刚中方为君道六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52-0497c.png
五之柔中即为臣道古之贤王以贵下贱君非无
取于柔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臣非无取
于刚且大有之六五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将亦谓之臣道而非君道乎要之坤道人君用之
则时宪之贤君也人臣用之则钦若之纯臣也非
一于臣者也此其义程子岂不知之惟执于爻位
之见立言不无太过若其以黄裳为守中居下未
尝不是以能如是则吉不能如是则凶又岂非凡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52-0497d.png
卦凡爻之通义乎双湖胡氏谓善观者当益致其
戒是也程传仍入馀论
(通论)平庵项氏曰阴以在下为正阳以在上为正故二五
皆中而乾之天德独以属五坤之地道独以属二
下非阳之位故乾之九二为在下而有阳德者上
非阴之位故坤之六五为在上而秉阴德者黄者
地之色裳者下之服文者坤之象皆属阴也
(馀论)伊川程子曰坤虽臣道五实君位故为之戒云黄裳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52-0498a.png
元吉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则元吉谓守其
分也元大而善也爻象唯言守中居下则元吉不
尽发其义也黄裳既元吉则居尊为天下大凶可
知阴者臣道也妇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犹可
言也妇居尊位女娲氏武后是也非常之变不可
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尽言也(娲武盖为当时临朝之女主而)
(言故朱子以为立论教人)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52-0498b.png
(正义)紫阳朱子曰文在中而见于外也
谷氏拙侯曰中具于内曰黄中中见于外曰黄裳文
在中乃闇然之章不显之文也即美在其中意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正义)林氏黄中曰主阳而言战故曰龙主阴而言伤故曰

紫阳朱子曰阴盛之极至与阳争两败俱伤其象如
此占者如是其凶可知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52-0498c.png
云峰胡氏曰不言阴与阳战而曰龙战于野与春秋
王师败绩于茅戎天王狩于河阳同一书法
石涧俞氏曰在外卦之外故言野
愚案文言曰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则是龙之
称为目阳无疑临川王氏谓阴盛而与阳俱称龙
非也
(通论)东谷郑氏曰剥之极称硕果坤之极称龙明是理未
尝息也剥则上九独存故不食坤则阳去其位而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52-0498d.png
反故未免于战
云峰胡氏曰曰坚冰至者防龙战于野之祸于其始
曰龙战于野者著坚冰之至于其终也
(馀论)厚斋冯氏曰言龙则知阳不可抗抗则阴必伐之戒
阴也言战则知阴不可极极则与阳战矣戒阳也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阴盛至于穷极则必争而伤也
用六利永贞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52-0499a.png
(正义)紫阳朱子曰用六言凡得阴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
亦通例也以此卦纯阴而居首故发之
隆山李氏曰利永贞者虑其侵阳而欲其永守牝马
之贞以保其柔顺之利也
(存疑)紫阳朱子曰遇此卦而六爻俱变者其占如此辞盖
阴柔而不能固守变而为阳则能永贞矣故戒占
者以利永贞即乾之利贞也自坤而变故不足于
元亨云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52-0499b.png
愚案易之所最重者贞也故虽乾卦之大彖辞犹曰
利贞若坤之彖辞则首曰利牝马之贞而终又曰
安贞吉其语视乾而加详焉此阴阳本体之异也
于用六而系之以利永贞永之为言盖生于总六
爻之义犹乾之总六爻而目以群龙也若所谓贞
则与牝马之贞安贞之贞不能有二义矣且坤之
所以为贞者贞于从乾而已正以其一于阴一于
顺也而朱子乃谓变而为阳则能永贞非所敢信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52-0499c.png
至其以九六为指蓍策而言则不可易矣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正义)南阳杜氏曰地道贵贞阳始之阴终之未始离阳故
曰以大终也
(存疑)紫阳朱子曰初阴后阳故曰大终○又曰阳为大阴
为小阴皆变为阳所谓以大终也言始小而终大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52-0499d.png
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正义)伊川程子曰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坤体至静而其
德则方动刚故应乾不违德方故生物有常阴之
道不唱而和故居后为得而主利成万物(此句误)
之常也含容万类其功化光大也
童溪王氏曰惟其动刚故能德应乎乾而成万物化
育之功惟其德方故能不拂乎正而顺万物性命
之理此坤之德所以能配天也后得主而有常则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52-0500a.png
申后顺得常之义含万物而化光则申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之义
紫阳朱子曰坤至柔而动也刚坤只是承天如一气
之施坤则尽能发生承载非刚安能如此
隆山李氏曰坤道无成而代有终不可先乾而起亦
不可后乾而不应一以柔顺为正承天之时而作
成物以终其功则得矣故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
时行此总言纯坤之大体以为体坤元之用者当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52-0500b.png
后天而不可先天也
草庐吴氏曰坤体中含乾阳如人肺藏之藏气故曰
至柔然其气机方动而辟之时乾阳之气直上而
出莫能禦之故曰刚即六二爻辞所谓直也乾运
转不已而坤体隤然不动故曰至静然其生物之
德普遍四周无处欠缺故曰方方即六二爻辞所
谓方也(方字惟吴氏得解)
石涧俞氏曰坤道之常盖当处后不可搀先也搀先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52-0500c.png
则失坤道之常矣惟处乾之后顺乾而行则得其
所主而不失坤道之常也○又曰至柔而动也刚
申德合无疆之义至静而德方释贞义后得主而
有常后顺得常之谓含万物而化光即含宏光大
品物咸亨之谓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即乃顺
承天之谓
愚案至柔至静者坤之本体也得乎乾而刚方见焉
得主即得乾也后得主所谓柔也静也以是为常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52-0500d.png
所谓至柔至静也含万物而化光得乾而刚与方
也以后二句申释前二句也坤不得乾则柔静得
乾则刚方是皆所谓顺也顺者承天时行而已末
二句总上文也后儒不详玩本传文意而务欲割
剟彖传之语以求相应似属无益○集解载荀慈
训至静而德方曰坤性至静得阳而动布于四
方也又虞仲翔曰阳开为方坤其动也辟故方其
义也其后草庐吴氏以普遍四周无处欠缺释方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52-0501a.png
字与二说合似胜确然不易生物有常之说窃疑
六二爻辞直方之方即应作是解矣
(辨正)息斋余氏曰程子以主利为一句朱子因之故以文
言后得主为阙文然彖传后顺得常与后得主而
有常意正一律似非阙文也
(馀论)汉上朱氏曰至柔至静者坤之体也动而刚方者坤
之用也其体则坤用则随乾观其所动而坤之顺
德见矣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52-0501b.png
或问柔与刚相反静与方疑相似朱子曰静无形方
有体静言其体则不可得见方言其德则是其著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家之所积
者善则福庆及于子孙所积不善则灾殃流于后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52-0501c.png
世其大至于弑逆之祸皆因积累而至非朝夕所
能成也明者则知渐不可长小积成大辨之于早
不使顺长故天下之恶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
也霜而至于冰小恶而至于大皆语势之顺长也
紫阳朱子曰古字顺慎通用案此当作慎言当辨之
于微也○又曰履霜坚冰只是说从微时便须著
慎来所以说盖言慎也
(馀论)东莱吕氏曰坤之初六一阴始生圣人所以发明见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52-0501d.png
微知著之理盖言顺也此一句尤可警非心邪念
不可顺养将去顺养去时何所不至惩治遏绝正
要人著力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
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
义形于外非在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52-0502a.png
而自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
利孰为疑乎
又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敬义夹持
直上达天德自此
龟山杨氏曰尽其诚心而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
于事则厚薄隆杀一定而不可易为有方矣所主
者敬而义则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
紫阳朱子曰此以学言之也正谓本体义谓裁制敬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52-0502b.png
则本体之守也直内方外程传备矣不孤言大也
疑故习而后利不疑则何假于习
又曰敬以养其心无一毫私念可以言直矣由此而
发所施各得其当是之谓义
又曰文言将敬字解直字义字解方字敬义立而德
不孤即解大字敬而无义则作事必错义而无敬
则无本何以为义皆是孤也须敬义立方不孤
敬轩薛氏曰敬以直内涵养未发之中义以方外省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52-0502c.png
察中节之和
又曰敬以直内戒慎恐惧之事义以方外知言集义
之事内外夹持用力之要莫切于此
(馀论)上蔡谢氏曰释氏所以不如吾儒无义以方外一节
义以方外便是穷理释氏却以理为障碍然不可
谓释氏无见处但见了不肯就理(案信如上蔡之云释氏竟可谓)
(之敬以直内矣恐终被其瞒过也当辨之)
紫阳朱子曰有人专要就寂然不动上理会及其应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52-0502d.png
事却颠倒又牵动他寂然底又有人专要理会事
却于根本上全无工夫须是彻上彻下表里洞彻
隆山李氏曰文言字字皆有位置非苟然也乾九三
言诚坤六二言敬诚敬者乾坤之别也乾九二言
仁坤六二言义仁义者阴阳之辨也
云峰胡氏曰乾九三明诚并进也坤六二敬义偕立
也主敬是为学之要集义乃讲学之功
(存疑)牟氏曰正当作敬深衣记云以直其政是知敬政字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52-0503a.png
近而误又转为正也作敬字庶与下文叶
石涧俞氏曰或曰刘元城尝改敬以直内为正以直
内矣然正无下功夫处故须敬言敬则正在其中
或又曰礼记云直其政也政乃敬之讹尔敬讹为
政政又转而为正亦犹诗体无咎言礼记乃云履
无咎言体讹为礼礼又转而为履理或然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52-0503b.png
(正义)南阳守氏曰臣子虽有才美含藏以从其上不敢有
所成名也地终天功臣终君事妇终夫业故曰而
代有终也
伊川程子曰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从
王事代上以终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犹地道
代天终物而成功则主于天也妻道亦然
秋山王氏曰三非有美而不发特不敢暴其美惟知
代上以终其事而不居其成功犹地代天生物而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52-0503c.png
功则主于天也
中溪张氏曰弗敢云者非其才有所不足其分有所
不敢也凡地之于天妻之于夫臣之于君其道皆
当如是则得以阴从阳之正而能代上以终其事
也下独言地道盖举其大者尔
谷氏拙侯曰爻言有终此言代有终则并其终亦非
坤之所敢有也
何氏元子曰乾能始万物而已必赖坤以作成之故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52-0503d.png
曰代有终正对乾之始而言
愚案代终即作成之义何氏说是也乾知大始无形
可见凡有形可见者莫非地之所为是谓代终非
乾之事止于壬而坤以癸终之也平庵项氏以传
种言失之矣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天地交感则变化万物草木蕃盛君臣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52-0504a.png
相际而道亨天地闭隔则万物不遂君臣道绝贤
者隐遁四于闭隔之时括囊晦藏则虽无令誉可
得无咎言当谨自守也(案此说胜解爻辞者)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美之至也
(正义)伊川程子曰黄中文居中也君子文中而达于理居
正位而不失为下之体
紫阳朱子曰黄中言中德在内释黄字之义也虽在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52-0504b.png
尊位而居下体释裳字之义也美在其中复释黄
中畅于四支复释居体
节斋蔡氏曰黄中通理释黄义正位居体释裳义黄
中正德在内通理文无不通言柔顺之德蕴于内
也正位居在中之位居体居下体而不僭言柔顺
之德形于外也美在其中黄中通理也畅于四支
发于事业正位居体也
虚斋蔡氏曰通理即是黄中处通而理也盖黄中非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52-0504c.png
通则无以应乎外通而非理则所以应乎外者不
能皆得其当此所以言黄中而必并以通理言之
通理亦在内也
又曰黄裳二字分而言之则黄为中裳为顺合而言
之则惟中故顺存于中为中形于外为顺理一而
已天下无有形于外而不本乎中者惟有黄中之
德故能以下体自居
(通论)进斋徐氏曰黄中通理四字当玩涵养不熟操守不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52-0504d.png
固天理有一毫之未纯人欲有一毫之未去未得为
黄中也涵养熟矣操守固矣天理全而人欲去矣
然条理未达脉络未贯则是蕴于内者虽有中和
浑厚之美而无融畅贯通之妙未得为通理也必
黄中而通理畅于四支发于事业而后为美之至
云峰胡氏曰六五当与六二并看朱子尝谓敬以直
内是持守工夫义以方外是讲学工夫大抵敬以
直内则胸中洞然彻上彻下表里如一是即所以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52-0505a.png
为黄中义以方外则凡事之来义以处之无不合
理是即所以为通理
折中曰乾爻之言学者二于九二则曰言信行谨闲邪
存诚也于九三则曰忠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
也坤爻之言学者二于六二则曰敬以直内义以方
外也于六五则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也在乾之两
爻诚之意多实心以体物是乾之德也坤之两爻敬
之意多虚心以顺理是坤之德也而要之未有诚而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52-0505b.png
不敬未有敬而不诚者圣人所以分言之者盖乾阳
主实坤阴主虚自其实者言之则曰诚自其虚者言
之则曰敬是皆一心之德而非两人之事但在圣人
则纯乎诚矣其敬也自然之敬也其次则主敬以至
于诚故程子以乾坤分为圣贤之学者此也
(馀论)紫阳朱子曰二在下方是就工夫处说如不疑其所
行是也五得尊位则是就他成就处说所以云美
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52-0505c.png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元而地黄
(正义)紫阳朱子曰疑谓均敌而无小大之差也坤虽无阳
然阳未尝无也血阴属盖气阳而血阴也元黄天
地之正色言阴阳皆伤也(吴草庐口疑如礼记疑于臣疑于君疑女于夫)
(子之疑谓与之并也)
石涧俞氏曰元者天之色黄者地之色血言元黄则
天地杂类而阴阳无别矣故曰夫元黄者天地之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52-0505d.png
杂也阴阳相战虽至于天地之杂乱然而天地定
位于上下其大分终不可易故其终又分而言之
曰天元而地黄
郑氏孩如曰谓之曰战阴与阳交战也交战而独曰
龙战者是时阴处其盛嫌于无阳也故独称龙为
战若曰阴犯顺而龙战之云耳以讨阴之义与阳
不许阴为敌也
大易择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