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朝天录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6H 页
七月
丁酉( 嘉靖十六年)七月初一日戊寅。余以书状官。随使臣自义州城登途。是日晴。夕大雨风。○昧爽。余先至鸭绿江之上流。按封船。分下难子江黔同岛二步。遂乘舟沿流南下十里许。泊黔同岛。日既晚。一行之济由难子者。集岛边先点。渡已毕薄暮。余等带雨越江。过鸺鹠岛狄江。依南岸露宿。夜雨霁。
初二日己卯晴。○诘朝南行过婆娑堡。至金石山之川边做饭。先遣通事洪谦,金衡等。送人情布于汤站。余等尾行至宽得洛谷。谷之西有山巉斲峻秀。乃义州西 松鹘山也。一名海青。又过汤站。转而西南行二十里许。至燕子岩。洪谦等乘昏追至。报指挥韩承庆之语曰。顷者谢恩使赴京时。团练使失马于贼。予即发徒捕贼。械送巡按御使院。马既牵还义州。你亦知乎。谦曰淹留。可详颠末。
初三日庚辰。○在后者随至。水若小加则河路塞矣。是朝凤凰城人情布赍去通事李龟,黄澄等来报宿所。守城都指挥吴哲,副指挥马世英。各差官踵送下程。吴别求理中元。使即封与之。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6L 页
初四日辛巳。阴而洒雨。○早行过杜岭。八道二河。只一水萦曲数千里间。与瓮北河别为三渡。源远而铺底多大石。又会分水岭以南诸谷之水。故淫雨之节。汎涨腾陵。动至旬月。八站阻水之患。此三河为最。日晚至獐项。做朝饭。送通事李龟,指路甲士周仲昌等。赍报差批于连山关。仍令倍道先往辽东。又过通远堡。堡之设依山面海。河与山总名龙峰。又瓮,北德二山抱西南矣。夕宿于草河洞楼官亭前坪。在昔闻诸人。辽阳以东鸭绿以西空绝谷。羯胡之乡。荒草四合。蚊蚋扑面。行者甚苦。今睹之。山原平广。土脉膏润。辟田野坦道路。鸡犬相闻。牛羊布牧。居民疏密。与我西边大悬也。(空字下疑有原字。)
初五日壬午阴而晴。○早行过分水岭。至连山关。关抱东西项。管出入之讥。村落七八馀。屋栖在山阿。不知百户所在也。又过甓河,高岭,橡子洞,甜水站。至青石岭。夜雨。
初六日癸未晴。夕大雨。○平明。由青石岭。转北而下。过显得岭,狼子山。至三柳河。日已曛暮。即于河汭营宿。
初七日甲申晴。○朝行过大小石门。领从人指示两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7H 页
岭间。有都督墓云。乃高皇帝勋臣王祥墓也。又过车踰岘,石河儿。至怀远馆。馆在辽城外二三里。我朝鲜往来使命。皆舍于此馆。方营缮。千户王彬董其役。见余等。迎楫问劳。即辞去。镇抚康镇亦来馆。余等即令洪谦问朝廷万福讫。因语及 皇太子册封事。答以未闻。(以下缺)镇抚高崇坐罪家屈百户。宋臣其代也。又问崇坐罪之由。答曰龚学士使东时。取巡按御使院外郎王泮等带行。西还后御使凭泮等。迹闻头目之在东。崇偷银盏。指挥马伦之伴人林明。夺取远接使纸筒入纸。指挥田禄。窃洪谦衣服。门子张越,胡钦,马朝宗。又偷取腊烛等事。拿囚崇十馀日。杖二十五度。遂黜之。杖田禄二十五度。林明三十度。张越,胡钦,马朝宗各十度。皆用棍杖。棍拿治重罪杖也。御史史包善其姓名也。
初八日乙酉晴。诣都司见官。○是日早朝。余等入辽东城。雉堞峻壮。隍堑广深。闾阎繁夥。物货富丽。城之西南东。千山,杏山等诸山环抱。雄据形便。控制山贼。为东北方砥柱也。仍诣都司。日晚。掌印大人刘大章,三大人徐府会坐。镇抚康镇等。导余等就阶上。以次入拜。大人皆答揖。余等退立西壁。进业讫。使臣令通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7L 页
事车允成告曰。仄闻牛家庄以西。水涨路不通。愿大人差官预往。摆船护济何如。掌印首肯称唯。余等即拜辞而退。又令洪谦赍咨文。往呈御史察院及总兵官,布政司,太仆分司,阅马司等处。谦得闻康镇,王泮等言。来告曰。 天使四月十三日到辽东。五月初四日起行。初十日到广宁留十八日。六月初九日到山海关留七日。到京日期未详云。进贺使南世雄阻水涨。七月初九日仅过山海关。圣节使赵贤范本月初六日到广宁云。
初九日丙戌晴而午雨。在怀远馆。○遣洪谦,李龟等。分送人情于都司诸大人及总兵官等处。二大人陈善奉表赴京师未还。刘徐两大人与总兵官李景良。皆别求物产。徵名责数。此辈起行伍。不可责以廉谨。然受重寄。杖节镇边。辄施好恶。逞志于外国行人。污甚矣。
初十日丁亥。在怀远馆。是日阴而雨。○掌印大人及总兵官。各差人送下程。午后邀致康宋二镇抚。具酒果慰待。因与人情物。
十一日戊子晴。在怀远馆。○令洪谦送遗都司与总兵诸大人索物。是日陈大人家。亦送下程。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8H 页
十二日己丑晴。赴都司宴享。○两大人俱会。设乐进杂戏。宴之先后。两大人率余等。焚香设 御位。各行向阙礼讫。还怀远馆。王彬在馆督役。即邀设小酌。给扇帽乃罢。令黄澄往八里站。讨车辆。是夕徐大人送下程。
十三日庚寅晴。车辆未集。留怀远馆。
十四日辛卯。自辽东起程。是日晴。○平明。由城东底而南。过八里站首山岭。至沙河铺。有二水带铺之前后。皆名沙河。又过长甸铺。到鞍山驿。驿傍两岩角峭秀。东曰辽高。西曰辽下。辽高之后。有千山巀㠔。若束戟然。连接青石岭。幽邃清灵。北方诸山之最胜。龚吴两学士留辽东。游观处也。
十五日壬辰晴。○过漳河,八里河,甘泉铺,土河铺。至海州卫。亦巨镇也。入东门转北行。出西城。舍于驿馆。
十六日癸巳晴。○至牛家庄驿。令洪谦往语守堡指挥曰。闻站以西河涨。愿大人差人鸠船。利济不通。使远人得免柅滞。实朝廷之礼遇。大人之厚意。仍遗雨笼等物。指挥答曰敢不丞。即送夜不收二人于三叉河。督船聚舣于海子口。日暮不报也。
十七日甲午。在牛家庄驿。是日晴。暮雨。○诘朝。驰遣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8L 页
李龟。督船于河。来报曰。小船数只已泊岸。犹不济。即遣督之。守堡官送鸡酒之馈。报以橐中所赍。伴送李宝至自辽东。
十八日乙未。在牛㽵驿。
十九日丙申晴。夜阴而洒雨。○余等早出海子边。登舟沿下十里许。至三叉河。河即辽河也。合珠河代子河之水。故名其河。三河皆自泰宁之北发源。至此合为一也。直西北渡至越岸。更入海子。东北望荒草旷野。弥茫数百里。乃泰宁獭子之居也。自开州卫之东北。筑长墙浚深壕。五里而筑墩台。十里而设堡成。西南抵河上。转北而经广宁之北。接于秦长城之东。以御不虞也。自此牵缆溯上十五里许。泊岸做饭。海子东西大原。沉为水府。舟行𤱶畴。凫戏丘陵。禾稼屋居之荡没。到到皆然。舟子云今夏雨水之患。近古所无也。又行至沙岭驿西城之底。日将昃。舟人欲泊舟。余喻于众曰。行人之尺进尺退。大有利害。今行船无论昏昼。疾曳而上。三日可到广宁。且夜久月当明。舟岂得住也。人咸苦之。又有雨徵。即撤入城。舍于馆。守堡官王沛送鸡鹅酒糆之馈。且曰。近有钦差历过。欲得贵国白粒支供也。使臣即给若干曰。恐扰上国站路。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9H 页
赍橐草甚。未能优呈。且承厚礼惭谢。但食性异宜。又所赍庶自给云。只留鸡首。
二十日丁酉晴。○平明行舟。舟头旋望。四无丘坪。直北医巫闾山微抹天际。若拖带然。南只千山数点。露髻云边矣。行过高桥,清泉,平洋,振武等堡。至高平驿下陆。将投馆。适三卫獭子三十馀名。先于此止住。余等却寓宿人家。
二十一日戊戌。晴而暮雨。○平明。舟过腰站。至盘山驿。有蛇歧黑之山为驿之北镇。皆医巫闾之东支也。堡主张钦修下程仪。报以烧酒雨笼等物。
二十二日己亥晴。○早朝行舟。至潮沟浦下陆。盘山车骑已到矣。过平甸浦。至东岳庙。庙在广宁卫之东皋。面势俨邃。殿台巍峨。与北镇庙东西相望也。余等入中朝地境。渎于事神。搆庙祠立塑镌石。或关王,武安王庙。或泰山行祠,观音庙,嫏嫏庙,二妃庙。名号不一。八九里间。或设四五处。数椽白屋之民。亦莫不立像以事。至于亲死。弃榇沟壑。经岁不葬者颇多。俗之不臧类是。由庙而西五里许。到广宁卫之南城。城之距医巫闾仅十里。层峰叠嶂。屏拥西北。雄占捍御之形。高城深池。物富人众。与辽东镇相为声援。有掎角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09L 页
之势。东北民生之保障也。入由归化门。过奉安门,镇远司监察御史刘文谟琼林春色门,进士张曙进贤门,恩荣门,进士坊,佥事府。至驿馆。方兴土木。将栘(一作移)排巡按御史司云。又过都察院进士安永清连第门。假宿人家。都御史任洛,太监王永。于总兵都督马永家饮宴。故通事未得见官。
二十三日庚子。在广宁驿。是日晴。○平明。令洪谦往御史都察院。呈挂号关字。又令车允成送人情于太监与总兵官。既而太监差官送下程。都御史亦送下程曰。辛苦远来。从人处编及之。宰相知道。余等延入称谢。总兵送下程。因求砚与弓儿。使臣答曰。军官等带弓一二张。经霾雨。筋角释缝尽 弃。砚当敬丞。
二十四日辛丑。大雷电以雨。○平明。过指挥赵忠妻左氏忠节门。至四卫。立四摆楼于街口。南额以长安日近。北曰北鄙尘清。西曰医闾形胜。东曰辽▣▣▣。又过举人杜矩雉飞门,绣衣场,举人刘德芳翀霄门。出南城之向日门。又过扬威门,演武场,北镇庙。沙河坂桥,铺芦沟。至闾阳驿。有龙王,保住,分水,望海诸峰。逶迤百馀里。经蔽广宁十三山之北者。通谓医巫闾。此驿两门当诸山南。故名闾阳。又过新铺,榆林铺,窝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0H 页
托铺。至十三山驿。东有山。驿之北西南。有胡芦套三首塞儿等诸山之连抱故名之。
二十五日壬寅。
二十六日癸卯。
二十七日甲辰。
二十八日乙巳。(自壬寅至此缺。)
二十九日丙午晴。在西河双树铺。○至宁远卫。卫在立山虹螺山之阳。永儿河又来绕城东北而注。西之铁冒。南之青粮等山亦分起。而虹螺三叠。独秀拔于诸山也。余等入春和门。历城市出。由南城门。过讲武场,永儿河而西。至曹家㽵驿。
八月
八月初一日丁未晴。至东关驿。○是日所历。水曰小沙河,大沙河。陆曰中右千户所城,曲尺河铺。
初二日戊申晴。暮雨。○过六州河,中后千户所城,双墩铺。至沙河驿。有二总角颇慧。来游馆庭。招近之啖蜜果。与之笔柄。仍问为谁。乃守堡官姚珍之子也。珍心感之。送下程。又寄一律诗。以致其意。又求和。其诗曰适意无南北。相逢江海边。关山千里外。云雨一灯前。沽酒我同醉。论文汝独贤。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使即步次并面。奉物送之。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0L 页
初三日己酉。不雨而晴。○过石河,狗儿河。至前屯卫。卫东北诸山之层叠磔嵂者。皆自山海关而来镇也。又过石子。至高岭驿。自广宁至山海关数百里间。有三卫,六千户所城,九站。错以小铺。卫最巨。千户所差小。站又次之。铺不过五六千户。或三四十户。凌河杏山以西。山阿海滨。土地硗脊。民居散落。距长墙远不过三十里。近或十馀里。长墙之外。乃𦏛羯之居。世为边患。诸卫所城。分据要害处。虏小入则自捍。大入则合势。御之方甚密。世适升平。狼烟不起。然朝暮间。窃伏荒草。伺起而劫掠良民者。频有声息。民村危恐。不能私立门户。五六家或十馀家。共围一墙。筑候墩其中。早阖晏开以相保焉。其苦乐与东八站无异也。别差防御指挥河经,守堡官楮獜。皆送下程。使臣令洪谦语楮獜之舍人曰。馆夫支供杂物丰甚。是亦大人之赐也。不须更烦。只留托盒。
初四日庚戌晴。○明发而行。过急水河,中前千户所城,清水河,老军屯铺。至山海关。乃长城东门也。仰见百丈粉堞。翼起云中。凌跨万里。西北来高山峻岳。尽为城足。金汤锁钥。限隔戎虏。得人以守。虽百完颜,奇渥温。当垂首䝱息。顺分稽颡矣。始皇晚年心力。只在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1H 页
此城。其威灵振荡沙漠。而积恶之极。鬼愤人怨。土崩之患。忽起萧墙。岂长城之罪也。朝饭于海子外汉胜远侯庙堂之侧。时未至晚牌。仍留憩。午后从车皆至。余等即过东关桥。至城底候时。申末而开关。左右兵威大陈。华人云自主事王日免遇害奸盗以后。关之开闭。辄陈兵为永式也。关门之内。有镇东门。门北有镇东公馆。乃兵部分司。主事常坐讥察出入之厅也。先使李宝,洪谦呈辽东批文。余等遂入就馆厅将拜。主事吕调羹姓名者只令行揖讫。退立西壁饮茶。又就前揖。退休于东北第一关摆门之西。主事即呼从人姓名点入。过举人李伯润门,儒学门。出山海卫之西城延恩门。舍于迁安驿。
初五日辛亥晴。在迁安驿。○诘朝。令洪谦送礼布及帽扇米袋等物于主事。往年于宋濂之赴 京也。谦随行焉。其时主事新丞葛修礼之后。多少赠物咸却之。只留砚一面。今所赠人情。一受无遗。前日之饰非养誉可知。吕公朝廷清选。一操履若玆。斯岂非士风贪鄙。行之不忌。见之无怪之致耶。又令车允成送人情于守备指挥。指挥萧宝也。差人送下程。因请曰。九月初。闻 皇帝幸天寿山。朝中士大夫多求油芚。欲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1L 页
备雨具云。给所索以送。
初六日壬子晴。○晨行过石河,红花铺,烽台岭,老河铺,海汤河,深河,望海岭。至榆关驿。驿丞刘雄来见问劳。躬进茶饮已。导排下程。余等谢揖以遣。踵送扇子等物。又过马坡头,白石头,恒山等铺,大家河洋。至抚宁县南城。由城外行过演武场五里许。投宿芦峰口驿。
初七日癸丑阴。夕骤雨电。待明而发。○西行十里许。望西南有大岳秀出诸山。问其名。乃昌黎山。山之南。有昌黎县。唐韩愈旧基犹在云。夫人尚志修业。一生经济之学。不得施于世。志士文人之历过者。兴喟数百载之下。其无穷也已。由山之北麓而西。过芦峰口铺,卢龙县界双王十八里,八里等铺。至求平府南城外。又行五里许。至滦河驿。关城以西狄境渐隔。民生乐业。耕田凿井。兴居任性。始见升平气像矣。是日车辆落后。
初八日甲寅晴。在滦河驿。○▣曾嘉仁送遗水精葡萄梨桃等果。即回奉扇子等物。(曾字上缺一字。)
初九日乙卯晴。在滦河驿。
初十日丙辰晴。○日出而行六七里许。至滦河。永平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2H 页
府西城底也。源发极北。会诸谷水为大河。来绕府之北城而▣为之派。南流十馀里。复为一河。蘋洲奇石。沙河荻岸。烟𡬾旷原。缥缈隐映。清丽壮伟。又有龙山,双子,笔架,马鞍等诸山。远近争势。环抱江城之东北西三面。作一形胜也。五里间。三渡河而履陆。西行历孤竹君古墟。居人树小碣以表其地。闻诸华士。永平府东三十里。有首阳山。夷齐与孤竹君祠皆在焉。知府春秋一临。蘋藻以荐之。君生二子。各禀圣德。倘顺长幼之序。兄君弟辅。其神明之化。当不让成周。忽▣▣▣使二子奔避海渭之滨。宗国影象。灭没三季。诚有国者龟鉴。然二子当商末。否我孟津之举。纵令继世而君孤竹。其不肯宗周。首阳之饿。去留等耳。但寥寥宇宙。浮生之云消雾散三四十年间。蔑无踪迹者。不知几千百亿。独君附圣子。名流诸不朽。人至今立庙时祀不替。尚矣其有子也。又过白绋店赤烽铺塞山铺沙窝铺至七家岭驿(而字下缺一字。忽字下缺三字。)
十一日丁巳。阴而雨。○朝过幻爷冢山新店,旧七家岭,马坡头铺,新店坳,榆铺,蟒龙铺。至榛子镇店。市肆挟路。日方午。人物坌集。几不得行。由店西北行。又过狼窝铺,钦城坎铺,板桥铺。疾风甚。雨电大作。人迷不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2L 页
辨。马仆不进。间关十五里。至礼润县之义礼驿。车辆落后。
十二日戊午晴。在义礼驿。
十三日己未晴。在义礼驿。○礼润以西。水潦犹涨。车路不通云。令李龟往见知县。讨舡只聚舣于还乡河。
十四日庚申晴。○日午出河上。一行登载已了。日将昃矣。遂西南沿下十里许。住舟夕饷。又下二十里许。舟人皆告劳。不肯捩舡。仍泊岸。寄宿舟中。是夜月色如昼。可数秋毫矣。
十五日辛酉。晴而大风。○晨发西南下七十里许。至押红桥。自还乡河沿流百许里间。两岸烟树积翠。远近村落深邃。连桥比户。皆是厦屋。比河闾阎云委。店肆盛张。旅舶商舡之依岸者。不知其几也。又南下四十里许。日已薄暮矣。令通事洪谦问水行程途。舟人皆不的知。又苦其夜行。沉碇载楫。以示不行。至一行下人。咸欲止宿。余立督之。下令从舡无使落后。张帆振橹。西出小顷。洪波淫放。通流大海。四极无际涯。适仲秋望夕。团魄流光。又便风从东北起。舡往如箭。玉田,渔阳数百里程。已在瞬息顷。望见𡬾㨾。在苍茫有无中。虑是人家。欲问水路。指到其处。数间白屋。壁立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3H 页
大浸中。室宇之空已久。又西向疾驰。过三四十里。顾从舡。散漫无归处。即下帆住舟荻丛间。夜可子丑。舡行所历。尽是村居。畎畴覆没之患。什倍三叉河矣。
十六日壬戌晴。○平明。舟过十馀里。停楫以俟从舡。日晚齐到。即行五里许。入草桥之下流。曳舡溯上四十里许。天阴月翳。使臣谓下人曰。昨夜行舟。听鸡而止。今日曳缆。见星而泊。蒿工劳极矣。遂沉碇。宿于舟上。夜久烟扫天净。云洗冰轮。𩿨鸣沙渚。雁叫霜空。蓬窗吟啸彻宵。莫能成寝。
十七日癸亥晴。○鸡鸣。行舟过三十里许。东方已曙。又行十馀里。泊岸做饭。当午西风逆起。折本飞沙。波浪振荡。舟不得尺进。仍留泊。薄暮阴霏解驳。风势大止。犯夜挽上。月星明概。水天一色。舟子亦忘其劳矣。将晓至草桥河。河在三河县之西八里矣。
十八日甲子晴。○未明。送金衡入三河驿。讨骑而出。入投馆。邑人口诒曰。今年水灾。畴曩所罕。县以西土气浓疮。车溺马陷。决不得行。莫若还下东南向海。历天津卫,河西务。直抵张家湾。进泊于通州之白河。若遭便风。则二三日程耳。与寸步尺进八九日。间关泥泞中。劳逸自悬。圣节使行橐。亦舍车乘舟。沿流南下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3L 页
有日矣。车允成,洪谦等。丙申初秋。随宋之行。受诒于车夫。备尝诈伪。故力折焉。
十九日乙丑晴。在三河驿。○清早。使洪谦往告知县曰。车辆不齐。今又滞行。谢恩使不可缓。愿速差官督令入送。知县鲍德答曰。大车元不夥杂载。以骡驴及羌车可也。且贵国铜碗欲见㨾云。即遣门子取去。看了送还也。又令洪谦送砚笔墨雨笼等物。知县领使称谢。即送下程。鲍乃科弟之人也。
二十日丙寅。在三河驿。是日晴。
二十一日丁卯晴。○朝行过白浮屠铺,泥窝铺,夏店,马巫岱雁郊等铺,观音寺,赵里铺。至通州之白河。(一名白遂河。一名东潞河。)南望四十里间。舳舻云屯。填塞海口。樯竿之立纷若。葱田西南诸路贡赋商贾之舡。莫不由此河以达京师。为上下公私之费。通州据下上。当要冲之地。故物货殷富。为北方之甲也。人云河之南二十里。有张家湾。又百里许。有河西务。户部主事开分司。扼其项。讥察行舡之来往。若山海关之镇东馆然也。日莫渡河。抵州之东城外之潞河驿。馆宇颓圮不修。令通事往图舍。已立马街上。闾阎市肆之缠扑城外者。亦可当大郡邑。仍投宿廛肆中人家。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4H 页
二十二日戊辰晴。留通州。○是日圣节使通事金白监官郑蕃等来谒。言八月十四日乘舡。自三河县草桥河流下。今始来泊云。
二十三日己巳晴。○早遣洪谦,李宝先往朝阳门。呈报单于宫官之司察者。日晚起行。入由旧城东门。过监察御史杨𦡴摆楼,太朴寺丞张浩诏摆楼,大运中仓,新城东门,大运西仓。出新城西门而行五里许。至永济桥。桥跨运粮河。如虹之起。樯柂之溯而达大通河。沿而下东潞河者。皆由桥底出入焉。又过观音寺,东岳庙,朝阳桥。入由朝阳门。过会同馆,佥事府。至书下桥。桥跨玉河。河出玉泉山。东流三十里许。入禁中为金水河。又东流出宫东城。转而南为玉河。又南流出京城。转而东为运粮河。又为大通河。桥西立摆楼。扁曰玉河桥。过摆楼小西路北。有公廨。亦名玉河馆。九夷八蛮之会朝者。皆馆于此也。余等遂入就馆之西照。进贺使南世雄,圣节使赵贤范,书状官李乙奎,李祯等皆来会。问 本朝万福。相劳慰毕。问其舍止前到二行。分寓东西两照。诸卫獭子三百馀名。散处诸短连。唯西短连空闲。副使李尧私起莱圃于庭。庭北有崩颓长屋。上雨旁风。不可容。即令洪谦陈请干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4L 页
副使。速令修理。仍借副使及序班等厅。姑寄寓以俟修理之毕。副使乃会同馆属员。而常在于此。料理馆事者也。余在 本国。粗涉前史。目历代称美之言。常谓 中朝之待遇我使臣。必加礼貌。到今乃与犬羊共闭一圈。腥膻之气。袭体薰肤。所见太乖所闻矣。且副使严朝莫之令。申锁卯钥。至小闼并闭。虽一土人或夐绝而不相从。深怪之。迹问其由。乃非朝廷本意。市井牙子及副使等。遆结上下。操纵我国人。不许擅便出入。私自通货。阴使利柄委于己也。此实从前通事等。沉酣珍货。心迷目眩。恣肆忘返。至于奉 命使人。辄丧行捡者。往往有之。厌贱于华人耳目有素。滥觞之馀。市廛恶少辈。投隙而自为陇断之地。其势不得不至于斯辱耳。
二十四日庚午晴。 皇帝免朝。余等在玉河馆。○是日序班李承华,李时贞来馆。余等出迎揖。各退于私处。贡马及方物诸卜。咸至无落后。
二十五日辛未晴。在玉河馆。 皇帝免朝。○呈报单于鸿胪寺。在山海关。闻 天子将幸天寿山。今皆不实。必守备萧宝搆虚语。计取油芚也。是日取郑光溥一百三十五人。如我国汉城试也。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5H 页
二十六日壬申。朝见于大内。是日晴而风。○夜五更。诣东长安门外。待漏启钥而入。过二层门。又至于二层门。门皆一门而设五虹门。入造于二层大门。乃午门。门东西城上。对设阁道。四隅违四楼。楼皆二层。并北楼为五楼。故又名五凤门。 皇帝免朝而三门不启。十二健卒。双牵六象而出。军威之陈于庭者。亦皆散去。唯大小官之辞朝见。朝者仅七八十人。留于门外。序班李丞华,李时贞,孙壁等。引余等齿于外郎之后。遂升御路。五拜三叩头。退就光禄寺前。吃酒饭。外人之诣朝赐酒饭例也。吃已。还诣午门外。三叩头。出由端门。过水天门之北。对建三四丈圆石。刻画龙文。乃擎天柱门。南对坐石狮。俱极精工。其南有五石栏桥。各配五虹门。连跨金水,河上。并东长安门内之桥。凡六桥也。河自西长安门之墙。至东门之墙。可三百馀步。流直如绳。阶深数丈。五桥之南。又对建擎天柱。柱南数百步许。有大明门。遂还出东长安门。过长安街,文德坊。还玉河馆。
二十七日癸酉晴。 皇帝免朝。○是日诣礼部。示坐即还。
二十八日甲戌晴。 皇帝免朝。○是日诣礼部。时未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5L 页
会。余等候于空廊。日晚。尚书以下俱会。各入别房不出也。进贺使通事朴长连告市于主客司。司郎中李义壮曰。▣▣赍咨文药材外无他贸。你等只可进表献方物贺例而已。更欲何等贸市耶。即持告尚书。尚书答曰照例许市可也。日午。尚书与左右侍郎出坐大厅。诸郎位升堂行礼。分立左右。有新举人四子。就阶拜谒而退。李丞华等。遂引余等于阶上。再拜跪。李宝进咨文于使。一外郎奉置尚书案上。余等起揖。趍退于外。又外郎自内复召入举人等于堂上厅。设酌慰奖后。具鼓吹新仪。花其冠。又以绛帛缠其身。使游通衢。令郎中主事等护行。乃堂上亲属也。凡举人率若不幸而至后榜。则更不初试而直试之。▣▣▣▣▣▣▣阶。此为进取之路。人甚荣之。坐傍有一生。于素巾上着儒冠。怪问之。乃南方士人游学国子者。闻父丧。呈部出文字欲奔云。诘之。即曰。典故大小员出入者。率意经行。永废不复列士类云。夫人始闻斩衰丧。当分崩之际。整冠襟对众人。言貌𠃥止。暇无哀戚。甚矣其失性也。大抵 中朝丧纪大坏。经行不睹。被衰戴绖。啖鱼肉啜酒醴。谈笑自若。己肆不疑。人亦为常。道之不行。民散久矣。何足怪哉。又有一总角过其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6H 页
前。甚爽秀。心异之。思招见未及焉。迹之则浙东绍兴府人也。七岁。通经史善缀文。才识绝群。知府以神童荐进于朝廷。因命留翰林院。以广学问。年▣▣丁亥也余等之到京师五日。李丞华来语车允成,洪谦等曰。岑郎中所索咨文纸已赍不。答曰已赍矣。但老爹今在何地。地势严密。奈无语得通何。丞华曰岑公今移他司。且阴求之物。岂可公呈。俺暗传也。余不直所为。即考秋等缙绅日览。不见岑万所在。今者又问诸部外郎。去春丁忧还乡云。诸郎位送举人远街。申时各还司。余等先诣仪祭司。入拜阶上。主事陈篪答揖。即退诣主客司。将升拜。李义壮迎出楹外。令只揖甚恭。遂退还玉河馆。西短连修理已毕。即移舍焉。(壮曰下缺二字。试之下缺七字。年字下缺二字。)
二十九日乙亥晴。 皇帝免朝。○是日诣提督厅。礼谒主事。事易宽其姓名也。讫退就短连。
三十日丙子晴。阴而夜雨。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令洪谦等诣礼部。献方物贡马。
九月
九月初一日丁丑阴。夕大风。○余等与进贺, 圣节使书状等就朝。入诣午门外。 皇帝免朝。序班引臣等升御路。班立诸藩羌酋之上。三叩头。退就光禄寺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6L 页
门外。吃 赐饭讫。诣午门外。又三叩头。即还玉河馆。典故外人在京师者。只朔望就朝矣。
初二日戊寅。在玉河馆。是日晴。 皇帝免朝。○日午。吴给事中家人吴天定,金恩等来语车允成,洪谦等曰。老爹闻你等来到。遣俺等问慰。又曰。皇华集何不持来。夏阁老要见大切。且老爹还京师。即奏题本二度。皆是深奖贵国之事。你等知否。允成等答以近日到京师。求见通报。知老爹奏意。使臣以下不胜感激。只恨无路致谢。天定又曰。朝鲜礼义之邦。与獭子浑处一馆。殊非美意。将更有奏本。请设一馆。以致甄别之意。且 宗系事。曾与夏阁老言。李阁老时分释说也。谦等称谢。且曰。皇华集与翠屏山清流壁等记。 本国方鸠工镌。时未讫功。近者冬至使来。当奉进无疑也。
初三日己卯。在玉河馆。是日晴而暮阴。 皇帝视朝。○午李丞华又来言咨文纸事欲持去。令车允成答曰。闻岑郎中已丁忧还乡。所赍纸。不知所处。丞华曰。岑果丁忧。但此非岑自求。实张侍郎壁曩于前侍郎谢丕家见咨纸。爱其皓洁。因图请于岑。岑即令我转求之。今我持与张。即来报云。丞华贪诈难信。然事或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7H 页
恐然。而其势亦难穷诘。即授遣之。
初四日庚辰晴。 皇帝免朝。在玉河馆。
初五日辛巳。在玉河馆。 皇帝免朝。○是日钦 赐生羊及豕肉酒白粒等物。
初六日壬午晴。 皇帝免朝。○是日光禄寺设行下马宴。臣等与进贺, 圣节使书状等。早诣于会同馆。礼部尚书严嵩先入。余等祗迎于阶下。少顷奉命太监黄锦继入。又出祗迎。即于阶上。随尚书之后。向阙一拜三叩头。又入大厅。就太监及尚书前再拜讫。各就东西宴卓。优人舆乐呈杂戏于堂。酒行七酌而罢。臣等随尚书。复行向阙礼。又就大监尚书前再拜。退阶下。祗送太监。既出门。序班以尚书命促召通事来进。崔世瀛,车允成等四人。趍进而跪。尚书曰。汝国素守礼义。至诚事 大。国王之表与咨文。俱极美善。昨见龚壮元吴黄门。皆言国王敬 朝廷。纯一无二。至小大臣民。莫不诚心向慕云。称道不置。事甚可嘉。因顾提督主事易宽曰。朝鲜礼义之邦。何以待遇耶。宽伪答曰。五日一次任他出入也。通事等仍告曰。小国之事 朝廷。自先世尽敬不懈。故使臣之来朝。 朝廷特垂礼遇。不设防禁。任便出入。五日一放。亦非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7L 页
朝廷旧典。去 嘉靖元年间。主客司孙郎中缘一朝细微之故。擅变旧规。始加拘禁。实乖累朝优礼之意。去甲午。陪臣郑士龙以门禁事。呈咨文申愬于礼部。礼部据咨题奉 圣旨。朝鲜素守礼义。敬事 朝廷。比与他夷不同。朝贡使臣。许他自行。钦此钦遵。今则门禁比前尤严。无异獭子。肆我陪臣将欲呈文于老爹。申理其事。且 本国人皆知读古书知大义。而况使臣逐日发放下人。固不得恣横。今虽解禁。岂至渎乱乎。望须老爹明正照旧施行。尚书又顾易宽曰。朝鲜之人须厚待。如有游观处。任他自行云。宽虽朝选。实与牙子分甘之人。闻其言。面有赧色。唯唯而已。尚书又以 朝廷待之优厚如是。我国亦当加勉之意。说与通事。传诸我等。余等趍就致谢讫。退阶下祗送。复进揖提督主事及精膳司员外郎许勉仁。即还玉河馆。呈谢恩报单于鸿胪寺。
初七日癸未。晴而大风。 皇帝免朝。○是日谢恩于大内。臣等偕二使及书状等。待漏东长安门。门启而入。诣午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即还玉河馆。令通事洪谦告市于礼部。进贺使亦以门禁呈文事诣礼部。尚书畏风不出。通事崔世瀛呈于李义壮。义壮持进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8H 页
尚书。尚书省过后书其尾曰照例施行。
初八日甲申。在玉河馆。是日晴而风。 皇帝免朝。呈谢钦赐报单于鸿胪寺。
初九日乙酉晴。 皇帝免朝。○臣等与二使等待漏。诣大内谢恩后。出至东长安门内。逢吴黄门。洪谦,朴菁等跪谒。吴举手挥止之。余等趍揖。吴答揖。语谦等曰。得闲来见云。颇有怀旧之容。又令舍人追语长安门外曰。今于禁庭打话。势难从容。从官倘有闲。须图访我。你辈出入。已说了提督云。而主事少无宽假。是日赐文武百官糕酒之馈。吴公亦赴此会也。
初十日丙戌。晴而风。 皇帝免朝。余等在玉河馆。○是日邀致序班副使等。设酌慰待。使问曰。本国衣冠。一依华制。但未知祭服之制。冠带靴之㨾。衣裳物色之用。昭昭详说。俾补未备。承华曰。文官五品,武官三品以上。色用大红。其馀皆青。若纱绫段帛。各随节序。冠则戴梁。靴着朝云。带随本品。若流品差祭。则衣裳冠佩。皆受出太常寺云。使又曰。西湖之胜。例在八景。其可得一壮观乎。答曰。湖在都城四十里。往观斯非难矣。且天地日月坛。皆在十里。亦可往观。日月坛 皇上创立始祀也。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8L 页
十一日丁亥晴。在玉河馆。 皇帝免朝。
十二日戊子晴。在玉河馆。 皇帝免朝。是日开市。
十三日己丑晴。在玉河馆。 皇帝免朝。
十四日庚寅。在玉河馆。是日晴。 皇帝免朝。○礼部移劄付于提督司。许我国行人任他出入。犹令序班一人押行。然我行人越在异地。无相知可来往。从官等因公斡。或往礼部。亦必诘难。至力辨然后给标帖。又令伴送牌子等领率。若驱羊然。如日用蔬菜微物。亦不能任便买卖。纵无解禁劄时。防制之严。何以加此。
十五日辛卯晴。 皇帝免朝。○是日清早。令通事告游观于提督厅。即与三使书状官等。西过文德坊。至大明门外下马。步出正阳门。门之南。有门锁之。乃御门。其东西又有门。人物之出入正阳门者皆由之。余等出东门。转而南渡正阳桥。桥跨海子河。乃玉河之下流也。一桥而四石栏。分隔为三桥。中为御桥。桥南有摆楼。扁以正阳桥。由摆楼而南十里许。有三连虹门。相对于东西。西为后土坛之外门。东其天坛也。虹门昼闭。而傍南开小门。臣等由东虹门之傍小门而入。至道观。额曰神乐观。观之南东。又有虹门。扁以广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9H 页
利步。由虹门之南挟门而入。望见东北间。松柏苍翠当坛殿。阁轩翥其上。阁之据北者。祭天之旧殿。坛之在南者。祀帝之新丘。门之东二百步许。至神路。路之阶东小南。筑绿砖为小台而虚其中。乃祀毕烧膰之处。遂升阶而造于坛之内门。柱椽梁栋。皆石造而施五彩也。序班李承华等三人。与太常寺丞先至而俟矣。入就于坛下。其庭阶内外。遍铺光石。滑泽无缝。不可容足。坛之制筑青塼三层为台而圆其形。每层环以石栏。由中至边。亦铺青塼。如轮图形。数皆用九。玄碧金华之气。映耀清虚。坛之四方每层。皆设桥栏。升由西桥至坛上。其北坛外。有二层小圆阁。制极工妙。亦覆以青瓦。寺丞云奉安玉皇神主处也。清高肃爽之界。神悚不能久留。即由东桥以下。出小门东北而至一阁。乃宰牺牲之典厅。前有八面阁虚其项。笼以铁网。乃神井之屋。又西北旋至二层圆阁之坛外。过柏林而西至于便门。门锁而傍有小门。从而北出。憩于门前。寺丞煎茶以进。余等亦馈以所裹酒果已。序班等曰。彼积翠中岿然之阁。乃大祀殿。祭天之旧处。亦可往观。前导而行。东有长台纵于南北甚峻。由西桥而上。铺石愈光泽。小留面瞻西北三四十里间。有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19L 页
金山,翠凤,玉泉,觉山,香山,双泉,五华等无尽诸山。龙翔凤舞。环拱皇都。供胜一台。台之形上平而下峻。北高排于南。俯视目眩。台下左右。有二十四小台。设曲栏小龛。用石为制。乃祀百神之所。南海神,天下神,历代帝王神金字位牌。置于台上。馀龛皆闭。不得睹也。入外门亦石制。至于中门。额以大祀。由而入。至大祀殿。殿阁阶庭。石栏石桥。玲珑辉莹。奇壮巧丽。殆非人世所睹。身若在白琼瑶里。行殿内铺石。光洁无缝隙。圆柱之纷立阙之虚中者。皆三把之材。画以万叶金花。数可四十。 高祖太宗配位。连设于玉皇神位之南东。又对筑日月星辰坛龛于庭之东西。寺丞云先代祭天神与日月。皆于此阙。今 皇上别筑圆丘于阙之南以祀天。又坛祀日月于城外之东西。此阙今为闲阙。又闻之 皇帝即位后。诸所创建宫楼亭阁。非一二数。土木之役尚未绝。然雇用民力。民亦不甚苦之云。余等从阙之西隅阁道而下。出内虹门。至于外苑。老柏参天。纵横周看。辄成行列。过柏林。又至虹门。寺丞之直阙者请留进业讫。谢以扇把。前后阙皆▣▣丞也。出门小许。下人已来候。即出外虹门。还于玉河馆。日已薄暮。(皆字下缺二字。)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0H 页
十六日壬辰。在玉河馆。是日晴。 皇帝免朝。○吴给事中使家人吴天定问寒暄于三使。送山西乡试录。使接待以送。
十七日癸巳。(以下缺)
十八日甲午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
十九日乙未晴。在玉河馆。 皇帝免朝。
二十日丙申晴。 皇帝免朝。是日 赐上马宴于会同馆。太监赵政奉 命也。祗送后令通事告谒 圣于提督主事。余等即与进贺使及二书状官。北过育贤坊五里许。至此城之安定门。未及门一里许。东有一洞。洞之口起摆楼。扁以国子监。从而入一里许。对建摆楼于东西。亦扁以国子监。摆楼之北。为国子监之大门。大门之内。北见太学门。不入而东。又入一门。南有大门。而北有中门。额以庙门。二门皆设楗不开矣。庭之四隅。周起长廊。遍立短碑于内。每式年。刻进士姓名于其上也。入由庙门之西边小门。行四拜于庭。由东阶升。就于殿内。五圣十哲之位。皆如我国之制。但朱牌而金其字。设龛而不设椟。一位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四圣位书复圣公颜子,宗圣公曾子,述圣公子思,亚圣公孟子。其馀诸子书先贤某姓名。或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0L 页
先儒某姓名为异。大殿之东南阶下东庑之西。建碑覆阁。乃正统 皇帝御制也。庙门内之左右。筑碧塼为小台各五列。置周石鼓于其上矣。出至太学门。由东边小门而入。正北有彝伦堂。其东西各有长斋。分为厅三堂。扁额于上。齐楹之上下三立虹门。以通来往。绳愆厅率性,诚心,崇至三堂在左。博士厅修道,正义,广业三堂在右。二厅监丞与博士之所坐六堂。亦皆有助教,学正,正录之官。别设榻于堂之北。此必一堂官。各掌一堂教诲。但师生案榻。纷乱移置。封尘一尺。不见人影。欲询监中事。末由也。唯闾里无赖之徒。远近追随。到处成众。蜂午殿堂。莫有呵禁喧聒。不堪留也。彝伦堂闲閤。由堂东转而北。入自后閤。旋北壁至堂中。自弘治以后三圣旨挂于壁上。皆崇奖学教之意也。堂北别立小殿。及其门梁。皆扁以敬一。乃 皇帝亲祭时齐殿也。即出还过三摆楼。至大兴县路街。进贺使气失常径还。余等西过顺天府贞节妇薛氏圣旨㫌门鼓楼而西数里许。至海印寺。都中大兰若也。寺之东边。别有二三位佛宇。其北起十二隅二层之楼。淫巧莫测。台前植数条老柏。境甚清幽。不栖尘埃之气。又大池泽环抱墙外之北东西三面。芦荻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1H 页
倚风离离。据波若铺黄罗。然远近闾阎烟树。宫阁官解葱翠隐映。望之如画图。亦一胜槩也。少憩而出。遂入寺之东门。至三大士阙。序班李时贞,孙壁来待已久。南出至正学殿。乃寺之法堂也。前至中门之内。坐留少顷。孙序班备设酒馔来馈之。傍有一年少生。孙之𡞻亲。将帖分置于前。索诗甚切。牢拒之。因与序班力求不置。日暮相挽。不获已书给。出自西沙门而来。生追至敬谢。过大泽石桥而南。至宫墙之北。又过北华门,东华门,东长安门。到玉河馆。日已酉矣。呈谢恩报单于鸿胪寺。
二十一日丁酉。晴而阴。○是日 皇帝免朝。臣等入大内谢恩。还于玉河馆。夜大风。
二十二日戊戌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
二十三日己亥晴。在玉河馆。 皇帝免朝。
二十四日庚子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
二十五日辛丑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礼部皂隶持郎中标帖来。令明朝诣 阙庭受赏赐事。
二十六日壬寅。受赏赐。是日晴。 皇帝免朝。○未明。入大门内。坐俟于午门外。有役夫百馀名或数百名五六十名。作队担荷而奔趍。联络不绝。问于人。方起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1L 页
乾清仁寿清灵等宫于阙内。此其大者。台亭土木之细微者。不知其数云。又问新创与重修。答曰三宫古有之。嫌其窄小。尽毁而改其制矣。因问凡役夫有元定人耶。曰本无发徒之例。若有兴作。工部给银两雇用民力云。有二汉共荷一竹笼来。置于前。问之。乃诸阁老诣内。李阁老舍人。具食物候于外云。阁老之尊。自裹食物。苍头肩荷而至。百司之简于口腹。下人不受膏血之患。推此可知矣。当卯。礼部员外郎马从谦入来。臣等进揖而退于他处。即以次招给 赐物。臣之所受。青段子三匹。蓝罗一匹。红罗一匹。生黄绢二匹。青段子团领一件。草绿段子褶子一件。绵布一匹。靴一双。毡袜一对。使之所受。衣服靴袜如其数。段子罗绢布加一倍。其馀正官所受。如臣之所受之数。打角只受罗衣三件。靴袜各一对。受毕还玉河馆。呈谢恩报单于鸿胪寺。午后。车允成,洪谦,朴长连等告提督主事曰。龚吴两学士钦使本国时。俺等终始陪侍。送至于江上。两老爹临别曰。你等早晚来京师。须即寻访。俺等对曰。尊严之地。外人其何以得谒乎。龚老爹曰。天下一家。彼此何嫌。勿疑来见云。到此数月。防禁严紧。尚未往拜。诸老爹必以俺等无诚。信外人心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2H 页
行常然也。今日公干▣▣。斯迫归期。得半昼宽放。用伸卑恳于门閤。未知老爹意如何。主事曰。任汝往见。但次早有紧事。理子无闲。二十八日为当也。
二十七日癸卯晴。 皇帝免朝。○跟同三使。诣大内谢恩。还玉河馆。令李龟呈事完。回还状于通政。
二十八日甲辰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车允成等将往龚吴家。告行于主事。序班李承华夺标帖阴沮之。易宽不知承华中间舞诈立威行私之由。惑其言。谓通事等曰。不许外夷私自出入。至如因公干出入。伴送牌子等领率。载在大明会典。况学士俱是侍史从事臣。若著露。罪应至我。今 朝廷法禁太严。前者之语。悔其不察也。承华贪诈无状。徵索三行次。殆无虚日。至于钦赐食物及五日下程。恣肆徵劫。太半拿去。自顾所为。通事等往他。或宣漏所犯。必陷重罪。其奔走挠沮。使不得行以此也。
二十九日乙巳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
三十日丙午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
十月
十月初一日丁未晴。夕大风。在玉河馆。○先是外人在京师者。每月朔望必就朝。是日鸿胪寺以 皇帝免朝。不受报单。臣等不就朝。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2L 页
初二日戊申。晴而大风。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早朝。遣李龟等往兵部请验包。车驾司主事黄训与提督主事来坐于西照。余等与二使二书状遆入拜礼而退。主事验包先于二行。遂来余等之所寓。解验一包。馀只量数毕。语洪谦欲见余等路中所制。谦答曰。万里间关。无暇制。二公然之。黄主事谓提督曰。朝鲜礼义之邦。相与推奖也。
初三日己酉。晴而风。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
初四日庚戌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遣通事等呈辞朝报单于鸿胪寺。吴黄门令门子通问使臣。送潇湘竹画扇一柄。作长相思一章。书于扇面。曰梨花香。李花香。江燕来时春昼长。王孙草又芳。梦潇湘。忆潇湘。云水悠悠天一方。雁回人断肠云。尾书龙津。乃吴别号也。
初五日辛亥晴。 皇帝免朝。○是日随三使待启钥。入大内辞朝。退就光禄寺前。吃酒饭。还诣午门外。三叩头。仍出至礼部。告辞于堂上。退就下廊。俟郎官之出。将告辞。通事来言曰。堂上以本国咨文三道。出给序班李承华。使赍去云。余等望见。承华果跪受而去也。令洪谦探问 大明会典刊毕与否于诸外郎。皆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3H 页
曰。十三布政使撰报诸使事。时未毕到。未知何时毕刊也。在馆亦问于序班等。皆答以未知也。日晚。郎官皆下司。余等诣仪制司行拜。又诣主事客司。郎中李义壮出迎。令只揖不受拜。颇加敬礼。礼讫。余等齐跪。使臣令通事车允成传告曰。堂上以本国咨文三道。不付俺等。而授押行序班。俺等在此咨文意未知而归。诚为未便。且序班只往辽东。咨文终置何处。郎中曰。咨文三道。其一门禁。其一弓面子违禁买卖事也。其一药材事。而时未成牒。序班持去辽东。当授你等也。李时贞在傍言曰。序班往付辽东都司。都司差舍人往朝鲜国。直传 国王也。使臣复曰。朝廷旧例。诏书外虽敕书。陪臣顺便赍回。况咨文乎。今者俺等三人俱在京师。不得受去。不唯甚违前例。俺等之回还。将有谴责。且鸭绿江去王京甚远。差人移咨。从古所无。郎中曰。序班若归。则虑其贻弊而云然耶。车允成曰。非谓贻弊。有违前例故云也。承华曰。然则不必强辩。我当授你也。余等出外。车允成就前告辞郎中曰。今此咨文。你用心赍去。若不幸剋落。了不得事。药材咨文待成牒。明明日你来受去。车允成曰。不小咨文。本国即当照数回复。岂有中间剋落之理乎。余料之。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3L 页
此承华欲往义州。势难越境。必以咨文中有申珣等违禁买卖之言。若陪臣受去。当剋落中止之意。诬弄礼部。礼部因不察也。前者传闻承华护行余等。因欲送至江上。极力图请于礼部。且谓通事等曰俺今当防护三宰相送义州。 国王将何以待我云。使臣预教通事辈。后若更发此言。当答曰大人防护使臣。只往辽东例也。不当往我国。虽往。自义州去京甚远。我 殿下何得知之。州牧使必从宜接待。前日孙序班过江时。使臣预为驰启者。亦护卫 敕书及 钦赐之物。使臣不得不驰启。我 殿下亦不得不厚礼慰待也。今大人只防护我等。使臣不当驰启大人之归。 殿下亦不知之。大人虽往。恐徒劳耳。以此因复开说云。今顾此事果然也。余等还玉河馆。
初六日壬子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进贺使南世雄等离发京师。
初七日癸丑。晴而阴。是日 皇帝免朝。余等往提督厅。告辞而出。
初八日甲寅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圣节使赵贤范等离京师。
初九日乙卯晴。在玉河馆。是日 皇帝免朝。令金衡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4H 页
往顺天府。讨车辆。
初十日丙辰晓。洒雨而晴。○余等自玉河馆起行。出自崇文门。过崇文桥,圣旨张瑾妻田氏贞节门,蓝田场,运粮河之闸波。由河南岸而东。又过永济寺五里许。北见永济桥而行。历通州之新旧城。至潞河驿。圣节使车辆不齐。留待未发。余等投宿驿前街赁房。是日自京城来。见疲癃残病贫寡无告之民。连路呼乞。稽颡击胸。多出血。喉焦燥。不能出声。所持一瓢终日空空。或练习狗子。教之㘅瓢兴伏拜跪。乞于行人。此残疾孤茕。王政所先。三季以下。制民无产。听其自生自养。虽小康之世。惯见沟壑之填而莫之恤。世道之不能升于大猷。无足怪也。
十一日丁巳晴。在通州。○吴希孟追寄纸裹小封二,大封一于车允成。使传于郑士龙。是日赁房主孟铎字朝振请见。余等出接。设小酌。因给人情物。铎出四障挂于壁。其一幅。赦归次潞河。赠孟朝振诗。诗曰富贵时易趍。贫贱寡所因。摇手不敢顾。患难堪酸辛。曰余自东往。三毒犹在身。当时豪游者。转眼成路人。孟君敦古义。逆我于城闉。通宵坐相笑。慰此颠危身。挥泪送我行。朔风吹黄尘。及瓜得生还。旅食依毗邻。开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4L 页
樽设华宴。洗淟何情亲。执此一杯酒。往事伤心神。右乃蜀人东岩徐文华作也。其二幅。昔我槛送过辽东。眼中亲识谁能同。反唇背面还相攻。缙绅搆祸无终穷。潞河晚次氛祲濛。绕街逻卒气若虹。傍人失色心忡忡。孟君仗义真豪雄。今之朱虔汉孔融。殷勤馆谷礼数隆。十年问遗频相通。幸承宽法成老翁。嗟哉万事回头空。兔葵燕麦摇春风。共君烂醉弹丝桐。右乃蜀人初亭程启充作也。其三幅曰。人生富贵堪栖依。亲疏不问亲相知。积威一劫遭阽危。平时握手皆支离。海风卷地黄沙瀰。道路不雨惊群疑。孟君高义迈等夷。见我三木囊胥靡。扫室以俟食之糜。卫卒相顾嗔且嗤。利害不恤真瑰奇。绝胜风尘负虎皮。十年戍籍还瓜期。延我途中泪交垂。廉门客去诚堪悲。椱(一作复)壁匿赵谁能为。世事回首梦一炊。幸今曳尾临青池。青天有月浮云堕。与之饮酒赠之诗。读此真是励风移。非我喔喔怀所私。右乃方山子卢琼新交篇。赠孟朝振诗也。其四幅曰。南渡过通州。星霜已十秋。人情冷暖别。天道始终周。昔去逢青眼。今来共白头。看君多义气。须向古人求。右乃洛川刘琦诗也。因问所以。铎曰。此皆曩日御史给事中诸学士也。去丁亥。卢学士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5H 页
于会坐中。责张阁老孚敬曰。公以大臣。定国大礼。若是其颠悖。尔骸骨安能得归故乡乎。遂大肆詈骂。 上闻之。诏来午门外。诘其凌辱状。对曰。乱天下大礼。故臣果诋之。 上大怒。即命杖三十棍。其馀三人。皆以琼之执友。亦杖之。并窜辽东。去春赦三人。放归田里。独刘琦不蒙恩命。武定侯郭郧固请并得放。右刘往者论郭郧事涉叛逆。有枭首之言。郧不怀嫌怨。尽力营救。时论大之。诸学士往归过河。皆留寓此赁房。有相好意。故赠诗而去云。铎又曰。宰相在京师闻见。士大夫清贤者为谁耶。令车允成答曰。外人在牢锁中。不出门棫。安知上国卿大夫之贤否乎。允成私语曰。工部温尚书仁和之清。自在都中。 铎曰。温尚书果然。然户部尚书梁材之清简。朝廷一人矣。又有郭韬刚毅峻洁。不畏强御。人皆畏嫉。故不得志于朝。出为南京礼部尚书也。又曰。龚吴两天使东行时。荒醉流连。程卢诸公谓二人无行检。出使外国。必亏朝廷之体貌而归云。使臣曰。二学士在本国。不受一物。 殿下力挽一日不得。至今为恨。二公之简洁。我国人皆思慕也。铎又曰。往时台杠只四五回还之日数。过三四十。不知所赍者何物乎。唐壮元真清白人也。身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5L 页
死之日。家无一两银。殡殓皆赖师友。此人不可再得也。夕铎大备酒肉来馈而去。
十二日戊午阴。在通州。
十三日己未晴。至三河驿。
十四日庚申晴。○早行至草桥河。水落河桥成。由桥而北。过烟屯铺,白家岭铺,古公乐驿,白涧铺,邦均铺,大柳树铺,演武场。至蓟州东城外。又过乡贡进士欧信门龙石桥。至渔阳驿。北来山势至此益高磔。为龙龙,崆峒等山。镇州之东北西。又西南走七十馀里。连接古城免儿等诸山。在三河县之西北十五里间矣。
十五日辛酉晴。○过龙池河神山庙。至谎粮墩。世传唐太宗伐高丽丽时。筑为疑粮也。又过礼家桥,别山铺,洛山店,枯树铺。至阳樊古驿。日已西没。夜行二十馀里。至阳樊驿。在玉田县西城外二三里矣。县北二十里许。有燕山。山之东。有户林山。古杨雍伯种玉于此山。故以玉田名县。又名蓝田也。
十六日壬戌。阴而风。○过文庙遆运所而行。入蓝田门。过孝子李茂㫌门,进士坊,恩荣门,进士王世康光启门,进士张经门。出县之东城。又过汉种玉,雍伯杨公神道碑,双桥儿河,沙流河铺,古永济驿,还乡河。至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6H 页
义礼驿。
十七日癸亥。晴而风。○侵晨而行。至七家岭驿。
十八日甲子晴。尘沙涨天。眼不能开。○行至滦河。三河积草成桥。桥过至李一致步云门。乃今秋举人也。又过进士杜谦恩荣门。至滦河驿。车辆至河边。桥危不能渡。车子担济。
十九日乙丑晴。○早行至昌黎山麓日没。至芦峰口驿。夜可亥矣。
二十日丙寅。晴而大风。○至榆关驿。驿丞请见进茶。
二十一日丁卯。晴而风。○侵晨而行。至落亭岘铺。道中逢冬至使柳世獜,书状玄琎等。下坐于路左。问 上体平安。即相辞而行。至迁安驿。李承华舍于驿馆。余等寓人家。圣节使亦留在于驿前人家。待车辆之落后矣。令洪谦送人情物于主事及守备指挥家。是夕守备送下程。仍求行器与油芚。行器多被窃。油芚亦尽用。答以无有。只给砚一面。
二十二日戊辰。阴而微晴。○当午行。至东北第一关摆楼前。待晚牌。主事病危苦不能出。守备萧宝代坐镇东馆。讥出入。余等遂过。犯夜至八里铺。前夕戒辖已毕。晨而令一行待早牌而出关。赵使自以先到关。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6L 页
后于我行。阴怀不平。且承华亦制之不得行。以要己利。使及余诣驿馆见承华。力陈不可留之意。日晚许先行。故仅得过关。
二十三日己巳大雪。○晓行。风雪扑面。陵谷皆平。迷失路。门关数十里。日晚难到中前千户所止城外关王庙前人家做饭。仍留不发。以待随行之相失者。行至高岭驿止宿。
二十四日庚午。晴而阴。○夜至沙河驿。通事车允成持书状先行。是朝使臣语余曰。赵使不快我行之先发。颇露形色。且昨暮车辆已到矣。我等若先行过沙河驿。进宿东关驿则似争路。今当晚发。不可越站。使彼行先我东还。甚合于事。因戒通事等。不与彼行下人争车辆。
二十五日辛未。朝洒雪而晴。○过东关驿。至沙河千户所。入自南城门。舍武安王庙之东公廨止宿。
二十六日壬申晴。○清早出东城之永和门。过曹家㽵驿。至连山驿。圣节使先在馆矣。
二十七日癸酉晴。○赵使臣路得上气證。不能远行。使臣谓余曰。圣节使不调。不能远行。吾辈先行不安于心。当晚发偕宿杏山。累日如是。可先归耳。余对曰。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7H 页
若證重滞卧孤馆。情当留看数日。然行次各异。势终不得不先行。况今也路困感气。此證乃发。见日而行。不暮而止。自当调保。追至辽阳也。方玆冬节。寒气日隆。未及往少淩河。则明日定不至十三山。从此程途渐差违。平安军马自月初旬来待辽东。冻馁之患。至为可虑。行李恐不得缓也。使然之。侵晓先行过杏山。至小淩河驿。
二十八日甲戌。乍阴晴冰。过小大淩河。至十三山驿。
二十九日乙亥。晴而风。○晓行至窝把铺。日已曙矣。过闾阳驿至广宁。止于人家。令李龟及伴送呈报单于都察院及太监,总兵官等处。总兵适会客不得见。官御吏送下程。
十一月
十一月初一日丙子。朝阴而晴。遣李龟讨骑于总兵官。总兵令家人持笠㨾木骨子。偕李龟来言曰。前者 国王寄惠丝笠。甚精好。但制度稍异于国俗。此笠㨾持达于 国王。更望造惠也。且求请我国鞍子。嘱余等并上达也。是日过盘山驿。至高平驿。夜已深矣。
初二日丁丑晴。○清朝登程。自高平五里后。夏潦渟贮尚未落。冰铺大野。马不捷足。一里之间四五蹶。寸步尺行。或徒或骑。夜几二更。至沙岭驿。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7L 页
初三日戊寅。阴而大风夜雪。○令李龟金衡等领车辆。追到辽东。遂先行至牛家㽵驿。进贺使前日离发此驿。从车三四辆犹在城中街矣。
初四日己卯。晴而大风。○晓行至海州卫驿遆马。入卫之西城门。过嘉忠碑亭,绣衣坊,武举孙文会武高登门,御史大夫宁仲升进士门。出东城门。薄暮至鞍山驿。
初五日庚辰晴。○早行至首山岭铺。圣节使,团练使已来候矣。余等言其路中得气證。未能越一站。速至则八九日当到矣。仍问吾辈军马之到否。前二行军马留待辽东。将盈三朔。兵使与义州牧惩其弊。不能及期。时未到也。余等遂行。未至怀远馆一里许。护送团练使李薰亦初到馆。指路甲士赵世康,朱仲昌等来谒道左。余等即就馆。进贺使至此已二日矣。
初六日辛巳。大雪以风。在怀远馆。○是日辽东诸司皆不坐。
初七日壬午晴。在怀远馆。○进贺使发行。是日令洪谦入城中。权见察院及诸司等官。
初八日癸未晴。在怀远馆。
初九日甲申晴。晓行朝饭于三柳河。至三枝洞村家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8H 页
止宿。
初十日乙酉晴。○鸡鸣而行。至青石岭下。冰路危阻。由岭之旧路而过。至高岭西麓做饭。过岭未出谷而日没。夜深至连山关村家止宿。
十一日丙戌晴。○晓行。夕宿于长渊村家。
十二日丁亥晴。○晨而行。薄暮寓宿刘家岘村家。
十三日戊子晴。夕洒雪。○至金石山。夕闻南参判丁忧。恸若在己。
十四日己丑晴。○早行。朝炊于婆娑堡川边。申时还过江。至义州城。
回还行程
北京至通州。
通州至三河县蓟州等地。
蓟州地。至玉田县。
玉田县。至七家岭驿。
七家岭驿。至永平府滦河驿。
滦河驿。至抚宁卫芦峰口驿。
芦峰口驿。至山海关。
山海关。至高岭驿。
高岭驿。至东关驿。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8L 页
东关驿。至曹家庄驿。
曹家庄驿。至连山,杏山,淩河。
淩河驿。至十三山,闾阳驿,广宁驿。
广宁驿。至辽东城。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西行记
  
[西行记]
西行戴星而行。朝炊于颓院下大川边。网鱼羹炙。无滋味。秣驹讫。行到临津。登江亭四视上下。其景趣多慰客怀。仍中流南望。有三丘势相敌。前后土。颇江景最。下丘尤胜。岩下有钓矶可坐十馀人。根立水中。夕潮相荡击。安得与漆园狂士游其上。观鱼之乐耶。因问舟子石壁去此几何。对以十里许。石壁擅胜。古有名称。抱游赏之志有素。千里迫征。事实违心。乘下流而不能溯上流。是犹见形而不见其心。可叹。仍投宿东坡驿。此邮名实。由子瞻而得。然未详坡公之曾奉命过去与暂谪居迹。自恨闻见之疏也。壁上有华使王董唐史诸公之咏。皆托意坡公也。此日有临津渡一律。次董大人韵一篇。(见上篇诗卷。)夕炊草具斋蔬。逸躯才行辄劳。食不能下咽。恐将病。莫同素善渔。抱网出前川。未几而还。大鲫四小鱼不知数。炙其大烹其细。甘美与前隔等。嗟息曰。之鱼其味。必不大相远。岂有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9H 页
今苦而夕甘乎。不过烹炙之术。前不致意。后应加意耳。鱼尚然。人亦莫不有秉彝。学不学之差。其谬不亿。因记于册以自警。
清晨。姜同年永世闻吾来。宿于寺。挈壶来访。仍导吾东南行。暂历其家。从而入。知吾惮酒。只饮其从徒。仍与偕过崔将军故基。潜叹其清洁。历政府颓已久。文斯文为郡事时。叹其古意泯灭。因其址立为乡社。今为司马所。文君亦好古之士也。达可夫子家址在于后。平生经济。一生忠义。直与宇宙云山相磨。云山磨而为尽。夫子之道德忠义。吾不知其尽耶抑未耶。因过通都大市中。纷纷扰扰。庸庸昏昏。复不知竟有何事。而若是劳形役役。反以为自得耶。想文忠之世。大市中呶呶哮哮者。亦异今日之盛。而百岁之后。百千巧伪。同归腐草烟烬。而文忠之道德忠义。独争光日月。为 圣朝缙绅之楷范。立天地之男子。其可安于市井子而度一世耶。都市中有孝子门东西横对。惊心问姜以实。迹其孝也。吾辈虽欲为执鞭。不能得也。因至满月台。遍觅到云桥。而还下满月。瞻星台在其西。嗟呼砌陛颓落。古基松柏参天。徘徊顾视。虽异代之人。将陨泪沾襟。不知阳村诸老先生其何以忍见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9L 页
离离之苗耶。因籍草援葛。瞻历故宫。其址可方二三里。想其千门万户。尽为雉兔之场黍麦之田。当其盛也。卿士大夫尚不能到其间。而樵夫巫女之伦。成路于中。达观之士。其可以富贵穷贱存诸心乎。中叶以上。不可殚论。李崔以后。只有韩录事高尚其事。奎甫诸人奴事不暇。行若狗豚。其后李存吾独何人也。肝消国亡。胆怒辛肆。想其气节。屈原朱云之类欤。时君与之同事。与牧隐,圃隐,吉注书诸公展布于此中。则嵬峨宫阙。虽至今存可也。樵竖巫童。将望而不能近矣。惜其疏斥诸老。只令奸竖升于此中。终不免为 圣朝驱鸟鱼耳。姜兄亦不免怀土之习。盛称满月之形胜。吾亦稍解地理。粗迹汎滥。此都真奇胜也。山形水势。面面皆奇。曲曲皆异。雄深磅礴。天作之境。地理之形。虽天下恐不能更得。地经之说。如或又信。此都虽亿千百万。岂有灭亡之期。孱孙疏弃正士。亲信奸回。一朝 圣朝顺天心从民望。行汤武之事。过此而后。益信在德不在地之训也。因辞姜君。行二十里许。青石洞中泉石甚秀异。秋深涧谷尽赤。间以聚班烂耶。受越江后。二衙入府治任。吾曩与尹汝玉话宿浮碧楼。托故不出来。方觅扁舟。欲孤吟溯流之际。二衙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30H 页
送酒肴与装妓五人。嫌其不闲静。欲送而势不能。信棹北上行一里许。有德岩甚奇怪。耽玩之久。忽有校生洪崔二人踵至江滨。因命泊舡登之。逍遥徜徉。风景灵秀触目。令人辄忘身世。经朝天石。住舟探其迹。夕潮方生。依俙见水中石形甚平广也。薄暮泊于银滩西舡枪。不入永明寺。主陟青云桥。桥高与松京满月台相适。跻尽登坐楼上。畏风入洒虚堂。开户而坐。通望不碍。无异浮碧。坐久圆月升远岫。鹍鹤雁鸭互叫。远近洲渚烟微茫。月初上。光赤直射江中。若亿丈丹柱横立焉。微风时吹。赤气散乱。东北内外江水。便是一段红色矣。俄顷素月中天碧空。纤尘扫尽。水波不兴。如明镜岛屿。远迩峰岫。粲粲可指点。就中胜槩。不可形容。直仙府。不知丹丘,茅洞,清都等境。能过此耶否。金鳌所记。有一书生清霄朗月。住舟独立其上。回视慷慨。庭吟孤啸。俯仰今古。赋榛苓思美人。卒乃遭遇箕家仙子。吾因窅然自思。所云一书生岂多有。其高吟琼章。殆非烟火食者能到。疑亦赘世本仙风道骨。沦精佳境。奋啸宇宙。几多岁月。安知清朝朗宵。援紫藟味至诀之际。不有羽人之俦引而进。相与开胸臆。悟奴盲也哉。世儒有三惑。自谓智者。天地之理
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30L 页
无穷。直以怪诞阙之。其次谓本不有此事。而赘世寓其言。效漆园之放。又其次目见其书。心信其实。智者解之而终不悟。三者之见。实有铢分。而及乎卒不知。赘世之自遇真仙。诚与青莲泰岳。莲华奇遇。千古一辙。则皆归童见也。惜乎非仙真骨法。若有异人游行斯境。倘见欣然。使夫独行踽踽。世无知己。盘燧𨓅矣。吾将安适。离堂去国。流落天涯。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敢言。散襟无尽山河之景。挥涕有限乾坤之中。则又安知仙伯之有恻然者。定不肯驾鹤乘虬。令与乔松辈浮游六合之外哉。恨其不独赏也。宵不能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