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附录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4H 页
履历[宋惟敬]
先祖倻溪先生甲寅生。年十九壬申秋。式中东堂罢榜。癸酉春。占进士初试。秋中覆试三等。己卯秋。别试占三等。冬十月登丙科。分成均馆。庚辰春免身。历学谕,学录,学正。癸未五月丁考忧。乙酉五月服阕。是年秋末除本馆博士。未几以酒禁罢职。丁亥六月。复叙军职。七月还本职。戊子六月升典籍。九月除兵曹佐郎。己丑拜玄风县监。壬辰六月。以礼安县监郭玮事递差。癸巳正月。复拜典籍。五月除户曹正郎。十一月移礼曹正郎。甲午闰二月。除兴海郡守。己亥正月。以期满递拜缮工副正。二月升济用正。寻拜尚州牧使。阶通训。辛丑丁母忧。癸卯四月服阕。六月拜司宰监正。赴未至洛。拜司宪府掌令。以未赴递。复拜司宰正。俄拜掌令。未几递拜军资监正。八月初四日。除金海府使。五日拜掌令。未几两司全递。移成均司艺。十四日又除金海府使。十一月弘文录。甲辰三月。以身病呈辞弃官归。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4L 页
八月初三日。拜尚衣正未赴。乙巳正月十三日拜掌令。闰月十九日。以医院柳之蕃滥授重加论 启。未久停 启事。宪府全递。移拜司艺。二月二十二日。拜济用监正。四月十三日。移宗簿寺正。五月十二日。拜司宪府执义。七月十六日。以尹任事 密旨下。迟疑未即 启。两司俱罢。十二月叙拜司艺。丙午四月二十八日。除礼宾寺正。十月十三日。擢重试第二名。十五日升折冲护军。二十三日除大邱府使。丁未九月十九日。以执义时不奉 密旨罪。被谪于高山县。辛亥放还田里。戊午四月十八日。卒于家。丁卯十月初六日。 命还本职。 天恩罔极。万历甲申。不肖孙惟敬谨记。
行状[金就文]
宋氏之系。出自陜川郡属县冶炉。高丽谏议大夫追封中尹讳孟英其鼻祖也。历神虎卫大将军讳昌,少府少监讳瑀,尚书户部讳仁湑,知政事讳光辅,枢密院事讳德修,右承宣讳贞柏,正宪大夫讳璟,平章事讳绮,监司讳构。至开城尹讳吉昌封冶城君。于公为五代祖。高祖讳千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5H 页
祐判决事。曾祖讳守谦镇岑县监。祖讳绍司酝署直长。考讳邦贤副司直。妣桧山黄氏。府院君裳之孙。副司果珍之女。有六男。公在诸子。序居第三。讳希奎字天章。生于弘治甲寅。正德癸酉中司马。己卯登文科。隶成均馆。历学录,学正。癸未丁考忧服阕。升典籍。嘉靖戊子。迁工曹佐郎。为养乞外补。知玄风县。癸巳内授户礼两曹正郎。明年守兴海郡。秩满递授缮工监副正。俄除尚州牧使。辛丑遭内艰服除。授司宰监正。出知金海府岁一期。辞以疾。乙巳擢拜司宪府掌令。移宗簿寺正。寻拜司宪府执义。言事递职。是冬授成均馆司艺。丙午迁礼宾寺正。中重试第二名。升通政阶。出守大邱府。丁未追论执义时事。窜高山。辛亥蒙 恩放还。优游田里。自号倻溪散翁。戊午寝疾卒于第。春秋周甲有五。是年秋九月某日某辰。葬于星州治北逊谷负坤之原。与夫人同茔。从治命也。公生而颖秀不群。儿时承学于都杏亭衡。朝而往夕而归。一日暮。忽闻枳林中呼公小字。若相戏者。就视之。面大与篱齐。真鬼魅也。公不为动。直进欲驱之。其形渐消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5L 页
尽。遂徐行至家。其自幼强勇类此。稍长厉志力学。不烦提撕。及游太学。声称藉甚。与晦斋李先生彦迪。结为道义之交。其启发成就之益。盖有所本矣。孝弟根于天性。生养葬祭。尽其诚敬。前后丧。皆守庐不归家。与二兄三弟。友爱甚笃。凡先人赀产。悉推与之群从。有贫乏者。辄倾储赒恤。施及宗党。无间亲疏。乡人服其行义。事闻 命旌闾。性俭素。家无长物。历典五邑。归橐萧然。吏民畏而爱之。所至皆以善治闻。平居俨然端坐。言笑温温乐易可亲。及至临事决疑。确然不可夺。其宰玄风也。有剧盗啸聚琵瑟山中。劫掠行人。人皆患之。公设机捕斩。其党骇散。一境晏然。赖及傍近邑。牧尚州时。有一权臣金姓人住其境。以疑狱见嘱。公明辨曲直。不循其请。金大憾恨。丁未壁书之祸。竟中含沙。初大小尹之说。盛行于朝野。 仁庙升遐。 明庙冲年践阼。政出宣仁。尹元衡,李芑等。谋除尹任之党。先以孺子不利之说。动挠 慈殿。然后密奉 慈旨。诱胁台谏。以为一网打尽之计。公以执义。首知其谋。言于同僚曰。大臣诚有罪。当加显戮。今闻内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6H 页
降 密旨。此岂盛世事乎。是日两司会议于中学。大司宪闵齐仁欲钩致公。附会其论。公曰我则虽碎首糜骨。有不从也。因曰尹元衡以国舅。主张国论。不能引君于义。乃反阴嘱 国母。戕害忠良。今日必先去此人而后。国是可定矣。座中白仁杰李彦忱郑希登柳希春金鸾祥朴光佑诸人。同声相应。义气奋发。凛不可犯。一时憸小之辈。或匿壁而听其言议。或乘墉而觇其行迹。欲尽除诸异议者。仁杰赴 阙。直斥齐仁承顺 密旨之非。由是忤 慈旨下廷尉。公退归私室。与家人诀。有言言官不可罪。执义以下只罢职。当是时。满朝风靡逢迎 内旨。金光准以利啖公曰。惟我是从。共保富贵无疑也。齐仁怵之以威曰。子何不识时义。忘身触忌也。公终始一节。不少沮挠。自靖以俟命。若公者真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毅然大丈夫矣。配淑夫人善山金氏。 赠嘉善大夫吏曹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匡佐之女。贤有法度。事公无违。奉舅姑以诚。待妯娌以和。一家化之。先公七年而卒。生二男一女。男长曰铉。丙辰文科释褐。未久亦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6L 页
先公逝。次曰铨夭。女适士人崔应璧。铉娶郡守朴继祖女。有二男惟敬,惟慎。崔应璧有四男崦,嶒,嵘,峋。丁卯十月。因雷变。廷臣请雪冤复官职。其 启辞曰。为人纯俭。学识高明。又有忠孝大节。斯言足以尽公之平生矣。谨叙次官阀行业。以俟知言之君子。前监司金就文谨状。
墓志[金就文]
公讳希奎字天章姓宋氏。陜川郡冶炉县人。高丽谏议大夫孟英之后。远祖讳吉昌仕丽末。位至开城尹。封冶城君。高祖讳千祐长兴府使。曾祖讳守谦镇岑县监。祖讳绍通德郎直长。考讳邦贤忠武卫。妣黄氏。桧山府院君裳之后。公生于弘治甲寅正月壬寅。正德八年中进士。己卯登文科。初除成均学谕。屡迁为典籍。戊子转工曹佐郎。己丑为亲乞补玄风。癸巳迁户部礼部正郎。甲午知兴海郡守。秩满升济用监正。又拜尚州牧使。辛丑遭内艰服阕。除司宰监正。癸卯迁金海府使。未二年以病辞。乙巳春。除司宪府掌令。寻移宗簿寺正。五月拜执义。七月遭 国变。两司长官会议于中学。公以为不当奉行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7H 页
密旨。以此执义以下俱罢。是冬还叙除成均司艺。丙午以礼宾寺正。中重试第二人。升通政。即除大邱府使。丁未以执义时事。谪于高山。辛亥放还。优游故园馀八载。嘉靖戊午四月乙未。卒于家。享年六十五。娶我伯姊金氏。父 赠朝散大夫户曹正郎匡佐。生二男一女。男长铉。以丙午进士。捷丙辰文科。未登仕路。先公二岁卒。娶郡守朴继祖之女。生二男。曰惟敬,惟慎。次男铨夭。女适士人崔应璧。生四男。曰崦,嶒。馀幼。卜以是秋九月某日某辰。葬于星州北逊谷坤坐艮向之原。与夫人同茔。从公志也。公天禀慈良。平心率物。人无怨恶。屡典州郡。专尚谨简。一以爱人及物为心。所过皆有去后之思。性又至孝。生事死葬。咸尽其礼。前后遭丧。日居墓侧。不涉家事。奉兄抚弟。友爱亦隆。家传田庐。悉推而与之。以周贫乏。乡里咸服其孝义。事闻 旌闾。岁戊午秋九月。前行青松府使金就文谨志。
旌闾碑阴记[金希]
孝友之诚。出于天性。年才八岁。父居母丧。常陪苫侧。三年不食膻荤。及长父患宿疾。侍药甘旨。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7L 页
始终竭力。危革之际。尝矢辛甜。前后父母之丧。拔贫厚葬。三年不出庐外。二兄三弟。友爱弥笃。家赀所有。推与兄弟。秋毫不私。爱恤亲戚。浑族和睦。嘉靖壬戌。三陟府使金希撰。
墓碑铭(并序)[李玄逸]
公讳希奎字天章。其先陜川人。上祖孟英为高丽谏议大夫。追封中尹。自是胤胄蝉联。世有达官闻人。有讳吉昌仕丽季。尹开城封冶城君。是于公间五世。曾祖讳守谦镇岑县监。祖讳绍司酝署直长。考讳邦贤副司直。娶桧山黄氏。府院君裳之孙。副司果珍之女。生丈夫子六人。公于伦次为第三。正德癸酉。为上舍生。己卯登文科。由成均学谕。例升学录,学正。癸未丁外艰。既卒丧。为典籍。嘉靖戊子。迁工曹员外郎。以事母求外补。出知玄风县事。后六年。入为户礼两曹正郎。寻出守兴海郡。秩满递授缮工副正。俄升济用正。寻出为尚州牧使。以母忧去官服阕。由司宰正。弘文录。寻出知金海府使。期年辞递。乙巳擢拜司宪府掌令。寻移宗簿正。迁司宪府执义。直道正言。棘棘不阿。竟坐落职。冬由成均司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8H 页
艺。移礼宾正。擢重试第二名。进阶通政。出为大邱府使。言者追论执义时事。责高山县居五岁。始 赐环归。自是放閒丘园。无意世事。自号倻溪散翁。诗酒遣兴。优游自适。以岁戊午某月某日终于家。春秋六十有五。先七年。有内子之丧。葬于星州治北逊谷艮向之原。至是以公之丧。穿其墓之右傍葬。同茔而异封。夫人善山金氏。户曹正郎 赠吏曹判讳匡佐之女。奉舅姑事君子。孝谨有法度。有二男一女。男长曰铉登文科。先公卒。次曰铨未娶而夭。女适士人崔应璧。铉有二男。长曰惟敬生员。次曰惟慎副正。崔应璧有四男。曰崦,曰嶒,曰嵘,曰峋。惟敬有三男。长光廷文科。次光迪早夭。光启亦文科。惟慎有一男曰光弘都事。女三人。察访柳袾,士人权重伦,河遇贤即婿也。曾玄来昆孙男女凡数百人。公天性刚毅正直。少年时尝从师受业。逮暮而归。闻村家丛棘间。有呼唤公小字。若相戏者。就视之。有鬼魅面大与篱齐。公不为动。进前欲驱之。其形渐散尽。公徐行至家。了无惶怖色。其胆大有气魄如此。居家事亲孝。生养殁祭。尽其诚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8L 页
敬。与兄弟友爱甚笃。凡先人赀产。悉推与之。无分寸私。族党有贫不能自给者。必捐家财以赈业之。乡里莫不叹服。事闻 命旌闾以褒之。雅性俭素。不喜浮华。凡历典五邑。家无长物。囊橐萧然。吏民畏而爱之。所至皆有去后之思。其宰玄风也。有贼徒数百人。啸聚山谷中。恣行劫掠。人皆患之。傍邑亦被其害。公设机捕斩。其党骇散。一境晏然。牧尚州时。有宰臣金姓人。来寓州境。以疑狱见嘱。公知其冤。不即讯治。金含愤次骨。竟罹良才驿壁书之祸。初 仁庙宾天。 明庙以冲年嗣服。尹元衡,李芑等。谋除尹任之党。先以管蔡不利孺子之说。动挠 东朝。密奉 内降指挥。为一网打尽之计。公时为御史中丞。言于同僚曰。大臣果有罪。当明其罪而加显戮。若依附幽阴。暗黮行事。此岂盛世事乎。大司宪闵齐仁欲钩致公。附会其论。公奋然曰。吾头可断。吾骨可碎。吾意不可回也。会献纳白仁杰诣台。斥闵齐仁承顺 密旨之非。于是朝议大激。将欲尽除诸异议者。公退归私室。与家人诀。大臣有言动 听。递本职而止。当是时。满朝交相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9H 页
搆扇。竞为树党。或啖之以利。或怵之以威。公终不挠。自靖以俟命。呜乎若公者。真可谓威武不能屈。利害不能移。挺然特立。不畏彊御者矣。公尝与晦斋李文元公。结道义之交。盖其琢磨成就之助。与有多焉。 宣祖初年。朝臣建请雪冤复官职。其 启辞曰。为人纯俭。学识高明。又有忠孝大节。亦可谓实录矣。公之下世于今百有馀年。一日公之七世孙学基。抱久庵金公就文之状。不远数百里。以铭文为请。余以后生末学。未及公之世。薰炙道义馀风。固难以侔状公风节。传示久远。然视久老叙述之文。足以徵来世而不诬。因掇取其大者。序而铭之。铭曰。
凡阳必刚。阴则为柔。刚是令德。柔多悔尤。有伟宋公。天赋刚烈。正色立朝。莫能挠夺。左右敲撼。节操愈坚。虽畸于人。不愧于天。哀死述行。久庵有诔。既信且徵。嗣庆是赖。资宪大夫前行吏曹判书兼成均馆祭酒 世子侍讲院赞善李玄逸谨撰。
挽章[龙岩朴 云]
理气互流荡。禀赋直而悫。纯性既内腴。颇不修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19L 页
边幅。历扬中外用意正。敦尚孝友堪镌碣。慈祥歌召杜。久莅字牧责。赋鵩海山阿。步履无纡曲。晚罹 靖陵痛。宿疾成灾已无及。乘除理数然。达识何戚戚。死别吞声梦夙昔。寒月窗栊心恻恻。平生愧相负。病不执绋临风泣。
仪象居冲简。神精凑笃坚。经纶由定性。敬睦自循天。晚滞悲欢里。终罹祸福边。尘寰溘一梦。闾碣泣空传。纯诚孝友显。懿志布设吁。实践终无愧。清操永不渝。镜鸾悲海曲。霜鬓怨延吴。遥望门旌右。思钦倍恸吁。削玉光还敛。怀瑜理自贞。隆仁襄国化。厚爱树家声。准拟嘏申佑。那知恨辄萦。仪刑悼永隔。号慕莫能情。
挽章[久庵金就文]
与君曾有兄弟义。岂意于今报凶音。生死在天安有恨。音容隔世最伤心。灵门寂寂惟甘睡。天路高高不可寻。青眼何时闻软语。哀辞题罢泪还添。
赠遗○诗
  和赠宋天章(李晦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0H 页
云飞川泳露天真。俯仰胸襟迥出尘。百里江山新忝主。一尊风月乐迎宾。铜章愧我迷裁锦。皋比多君志作人。几上危楼劳北望。梦魂驰向五云频。
  曲江倅宋君天章设寿酌。以书见邀。有疾未赴。
开筵遥想寿萱闱。一邑争看戏彩衣。病客劫寒空缩首。不堪东望但嘘唏。
  谢宋天章临慰寿席
知心那作世人颜。冒雨冲泥不厌艰。春入北堂犹冷落。感君相访助情欢。
  谢宋天章惠松蕈海鲜(二首)
嘉贶频频兼水陆。诚心老老似君谁。村厨久阙珍鲜味。鹤发今朝喜上眉。
碧鱼冬月最鲜珍。远惠知君老老仁。不匮是心推及物。终应锡类一邦人。
  天章来访山斋。仆适出未遇。诗以为谢。
吏隐知君有雅襟。抽身时复访云林。主人适去山无路。独对寒松伴月唫。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0L 页
寄题宋天章别业
卜筑云泉岁月深。手栽松竹总成林。烟岚朝暮多新态。惟有青山无古今。
  送宋天章赴三嘉任所(按先生时赴玄风。而此云三嘉可疑。○冶川朴 绍)
乞邑每防朝惜士。只应诚感彻 天衷。江鱼野菜 君恩里。(四字缺)志养中。
赠遗○书
  拜贺天章侍史大邱行幰(朴龙岩)
天寒。行候何如。悬仰悬仰。闻裁玉奉搬南还。深切趍贺。缘聘公病患。未及追拜。恋恨俱极。多少怀抱。非奉何尽。只祝行候万福万福。谨拜问。丙腊十三。云拜。
羊汀同年会唱酬[西庵太斗南望而]
草莽何人识姓名。开筵始觉聚群英。迩来世(缺)纷如雨。岂(四字缺)旧情。歌管画图繁入缈。鱼龙窟宅梦初醒。年来放荡无前计。不恨尊前落一声。
  又(晦斋李彦迪复古)
由来岭表士多名。吾榜人称最得英。使节远临烟水曲。乌山更带古今情。喜看清洛流无尽。休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1H 页
羡红尘醉未醒。胜会十年惟见一。座中谁复继高声。
  又(石塘曹世虞伯元)
同榜诸兄总有名。望里风度出群英。却忘原隰驱驰困。来讲慇勤不世情。满目江山供逸兴。轰筵歌吹唤初醒。淋漓更作方舟饮。从此羊汀占美声。
  又(文义朴 萱子芳)
岭外斯汀擅胜名。况如今日会群英。烟花江上千年兴。诗酒筵中百世情。歌管夕阳调更苦。传觞穷夜醉初醒。莫笑楮端联拙句。不是吾心钓有声。
  又(绫城具嗣宗仲胤)
才薄多惭共缀名。安知此日遇群英。十年阻面希音信。数日同游叙素情。赏罚交行谈且谑。管弦相杂醉还醒。同年此会诚难得。从此南中达美声。
  又(乌川郑 䃢䃢之)
座中诸伴尽才名。诗酒谈锋最杰英。拟结麻蓬相赖意。还怜梅竹弟兄情。但将美酎忘形骸。不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1L 页
与傍人较醉醒。雨散花纷明日事。淡烟疏树暮江声。
  又(临瀛崔世道一之)
闻说羊汀领擅名。今来同榜总群英。排盘狼籍非皮意。促膝团栾见尽情。玩物坐莎诗易拾。引风眠席酒能醒。明朝各自分离后。最爱江山有信声。
  又(文城柳 润沃卿)
白头身世负虚名。今日同游浑是英。洛水波光如有意。金乌花影似无情。风烟满目吟何尽。歌管交争醉不醒。醉后扶归仍踏月。载花堪听马蹄声。
  又(凝川孙 璘子宝)
兄弟榜中空见名。相逢今日尽雄英。太兄备宴方知意。李守陈羞又识情。兴逸应须陶子醉。杯行慎勿屈原醒。羊汀此日分离后。但有江头风树声。
请 赠爵疏[县监权万制]
伏以尊德尚贤。多士之至愿。显忠褒烈。 圣明之令典。臣等窃惟故通政大夫尚州牧使臣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2H 页
希奎。历事 中仁明三朝。风节甚伟。树立甚卓。大为文元公李彦迪,忠定公权橃诸贤所推许。姑以其立朝大节而言之。当乙巳之祸。火色方炽。满朝股慄。而希奎以执义。慷慨忘生。与白仁杰,李彦忱,郑希登诸人赴 阙直斥。不少畏惮。虽以此见忤群奸。五载流窜。位不满德。而守正不挠。至有寸剉难屈之语。则希奎气节之卓尔。忠烈之炳然。允为七谏臣之首。而独恨夫谏臣六人。特蒙崇奖之典。而褒 赠之恩。尚阻于希奎。往在嘉靖年中。虽有绰楔 旌表之典。而此则特以孝行之表著。而非出于褒忠奖节之意。则舆情之久郁。斯文之不幸。为如何哉。幸今 圣明临御。新化丕畅。 赠秩易名。有请辄许。而况岁回青蛇。即宋希奎效忠之岁也。臣等感慨之心。一倍增激。玆敢裂裳裹足。来叫 天阍。伏愿 天地父母。下烛微忱。特 赠显秩。以慰一方多士之望。不胜幸甚。臣等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请 赠谥疏[判许传制]
伏以臣等窃惟 赠判臣宋希奎。即乙巳名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2L 页
贤也。当尹元衡用事之时。李芑,林百龄等。承望风旨。网打善类。如左议政臣柳灌,吏曹判书臣柳仁淑等。俱被窜逐。上自台阁。下至韦布。举皆以言为讳。缩首屏气。希奎独抗言于同僚曰。元衡以国元舅。主张国论。不能引君于义。乃反上诬 慈殿。戕害忠良。今日必先劾此奸。然后国是可定。与献纳白仁杰,司谏朴光佑,掌令郑希登,持平金䃴,正言柳希春,金鸾祥等。会议于中学。奸党阴使人百般诱胁。希奎曰吾头可碎。吾骨可磨。吾志不可夺。遂联名抗章。直斥其非。满朝股慄。祸将叵测。适有大臣极力救解。罢职而止。观其抗章之际。秉执不挠。辞气直截。凛乎若秋霜烈日。苟非平日学问之力。果能办此于死生祸福之际耶。就考其状。七岁读小学。有诗曰持身祗是孝而悌。立志要当信与忠。十岁读孟子首篇。掩卷叹曰人而遗亲后君。是禽兽也。及读论语至颜渊好学章。叹曰颜何人也。我何人也。本然之天。初无彼此。而圣愚之别。终归辽越。由其莫能扩充而自㬥自弃。岂非学者猛省处耶。及升庠。与先正臣文元公李彦迪结道义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3H 页
交。文元赠诗曰云飞川泳露天真。俯仰胸襟迥出尘。铜章愧我迷裁锦。皋比多君志作人。夫以文元之贤。许之以皋比作人。则其醇正之学。博约之工。概可知矣。先正臣文纯公李滉之买舟东归也。惓惓以清凉会话为约。有风雩浴沂之语。大贤相与之意。又可见矣。 宣庙初元。命雪乙巳之冤。先正臣文成公李珥 启曰。宋希奎为人纯俭。学识高明。又有忠孝大节。此岂非千载公案耶。且其孝友根天。其事亲也。一以诚敬为主。亲有疾。尝粪甜苦。以验差剧。及遭艰。庐墓以终制。道伯以闻。 命旌其闾矣。以若卓节实行。只蒙天官亚卿之 赠。而尚未蒙崇秩节惠之 恩。此实昭代之欠典。况当日合 启之臣五人。并跻华秩。均蒙美谥。而独于希奎阙焉。此多士之所赍郁者也。今 圣明御极。万化维新。凡系褒忠奖节崇儒卫道之典。卓越千古。臣等逢此晟际。欣欣蹈舞。已有年矣。岂敢以屑越为嫌。而不为希奎一言耶。玆敢略掇其立朝大节及诸先正奖诩之言。联名仰吁于 法驾之前。伏乞 天地父母。幸垂 鉴量。 赠吏曹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3L 页
臣宋希奎。特许加 赠。并赐易名之典。
谥状[金炳学]
昔在 康陵初服。柄壬毒正。一时荐绅大夫。噤嘿无敢言者。而惟七介臣。不惧不挠。谔谔有古诤臣风。倻溪宋公其一也。公讳希奎字天章。陜川人。高丽谏议大夫孟英之后。冶城君讳吉昌五世孙也。曾祖讳守谦县监。祖讳绍直长。考讳邦贤司直。娶桧山黄氏副司果珍之女。以弘治甲寅生公。公幼而超凡。甫七岁读小学。有诗曰持身祗是孝而悌。立志要当信与忠。十岁读孟子至未有仁而遗其亲未有义而后其君。掩卷叹曰人而遗亲后君。即禽兽也。及读论语至颜渊好学章。叹曰颜何人也。我何人也。本然之性。初无彼此。而圣愚之别。终归辽越。盖公之于忠孝天性也。而好学亦其性也。正德癸酉中司马。己卯登丙科。由成均学谕。至学正。癸未丁司直公忧。卒丧历博士升典籍。己丑便养乞外补玄风。时有贼徒数百。啸聚山谷中。恣行劫掠。公设机悉捕。一境晏然。甲午守兴海。秩满内授缮工副正。寻出为尚州牧使。以母忧去官服阕。由司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4H 页
宰正。升司宪府掌令。递授成均馆司艺。擢拜弘文馆校理。未几出知金海府。乙巳复拜掌令。寻升执义。时尹元衡,李芑等。倡为孺子不利之说。动挠 慈殿。奉 密旨以为网打善类之计。公知其状。语同僚曰。元衡以国之元舅。主张国论。不能引君当道。乃反上诬 东朝。戕害忠良。今日必先劾此奸。然后国是可定矣。乃与白仁杰,朴光佑,柳希春诸台臣。会议中学。时奸党阴使人百般诱胁。怵以祸福。公曰吾头可碎。吾骨可磨。吾志不可夺。遂抗章直斥。满朝股慄。祸将叵测。会大臣极力救解。罢职而止。始宰尚州也。有宰臣金姓人。来寓州境。嘱以疑狱。公知其冤。不即讯治。金用是蓄憾。酿成良才驿壁书之祸。 命付处高山。辛亥宥还。自是逍遥自适。绝意仕宦。戊午四月十八日卒于家。享年六十五。配善山金氏。 赠判匡佐女。先公七年殁。葬星州北面逊洞坤坐原。至是以公祔右。同茔而异封。举二男一女。曰铉曰铨。铉文科。先公卒。铨未娶夭。女适崔应璧。四男崦,嶒,嵘,峋。铉二男惟敬,惟慎。惟敬生员。三男光廷,光迪,光启。光廷,光启文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4L 页
科。惟慎副正。一男光弘都事。柳袾,权重伦,河遇贤其婿也。曾玄以下不尽录。公孝于亲。友于兄弟。宗党贫乏者。必赒恤之。乡里以为矜式。历典五邑。环堵萧然。所过有冰檗声。晚年与晦退两先正及权冲斋游览名胜。有风雩浴沂之趣。晦斋与公诗曰云飞川泳露天真。俯仰胸襟迥出尘。铜章愧我迷裁锦。皋比多君志作人。诸贤之相与盖如此。至 宣庙初。三公请雪乙巳冤。先正臣李文成公珥 启。宋某为人纯俭。学识高明。又有忠孝大节。久庵金公撰行状曰。若公者。真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毅然大丈夫矣。尚论者以为知言云。 孝庙丙申。士林尸祝而俎豆之。 英庙乙卯。特 赠亚铨。 今上庚午。加 赠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翌年春。大岭人士谓乙巳七谏臣。举蒙 节惠之典。公独郁而不章。请所以易其名。 上允之。 圣朝褒奖之义。于是乎备矣。谨撮其事若行。用告太常氏。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安东金炳学谨撰。
议政府 启目
观此吏曹回 启。则 赠判宋希奎忠孝学行。俱为表著。而系是加 赠。不敢擅便。令庙堂禀处。实迹既如此。施以加 赠之典何如。
传曰。忠节卓异。学问高明。加 赠事承 传。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5H 页
川谷祠奉安文[师傅朴羾衢]
倻山峨峨。倻水洋洋。笃生我公。忠孝贤良。凤凰威仪。虎豹文章。家庭孝友。朝著謇谔。学问精深。要在博约。年才八稔。行踰成人。慎终追远。克复为仁。友爱敦睦。人无间然。泣血居庐。事光 旌门。迁擢乘骢。台宪肃清。时丁权奸。鼠社狐城。火炎熏天。举朝惴慄。砥柱横流。公独抗节。群贤有恃。五鹿折角。尚馀奸孽。含沙吹毒。鵩赋长沙。鸾栖枳棘。正直忠义。彻于 四聪。遂初家山。抹月批风。文星晦彩。士林悽恻。今营祠宇。傍此川谷。多士骏奔。其饎蠲吉。跪荐云罍。彷佛耿光。保佑儒林。永世无疆。
  常享祝文(县监柳 ■(氵奎))
行著忠孝。学在博约。横流砥柱。士气攸作。
凤冈书院奉安文[奉郑 炜]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5L 页
倻山毓灵。挺我先生。粤自髫龄。孝友天成。事亲之际。夔夔诚一。三年泣血。 旌褒耀日。移孝为忠。正笏朝端。时值阳九。掊克构奸。火炎熏天。人皆惴慄。砥柱横流。独立不屈。贤者有恃。小人攸惮。朝著生风。百僚耸观。沙蜮伏弩。三岁吹毒。千里高山。正人吟鵩。天日照心。忠义可质。遂我初服。故山松月。怀德养道。一代贤良。凤凰威仪。虎豹文章。望重搢绅。师表儒林。冲翁托襟。晦老知心。文辉国乘。百世风声。川院之傍。尚德馀诚。怅望故里。俎豆未遑。今玆建庙。寓我羹墙。追配渊翁。一堂洋洋。杖屦馀躅。彷佛耿光。多士骏奔。载举缛仪。永世无斁。陟降在玆。
  常享祝文(进士李师靖)
德全忠孝。学有渊源。授受端的。矜式无愆。
立墓碑告由文[进士吕文和]
于惟先生。卓哉天畀。孝推而忠。学优而仕。柏府控血。柄臣堕胆。鹗立朝端。风彩凛凛。善类吐气。鬼辈售憾。既关消长。竟罹敲撼。五年羁馆。天日莫照。归来故山。一般花鸟。君民志乖。遂寻初衣。杜门讲道。小子依归。优游卒岁。此乐不穷。伊谁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6H 页
切磋。曰惟晦翁。声臭相合。进退与同。迹屈道伸。人塞天通。芳流国乘。报在儒宫。溪山带馥。卉木生荣。瞻彼绰楔。行旅犹式。矧伊后昆。敢忘遗泽。顾惟圭石。仅备丽牲。文无表德。礼不称情。自在先代。至诚经营。直缘功钜。逮玆无成。每当瞻扫。徒增感怆。胡不继述。勖哉宗党。爰斲贞珉。仍招巧匠。屹然有立。龟龙互缠。韩铭柳笔。两美双全。墓道晃朗。云物映带。今而无憾。盖亦有待。乡邻相役。衿佩将事。济济趍跄。啧啧詑异。山如不崩。石其可泐。卜吉虔告。庶赐降格。
焚黄告由文[判书李源祚]
恭惟先生。学有端绪。邹书义仁。两全忠孝。会友芹宫。晦老知心。约游清凉。择邻龙岩。心传七峰。业启新渊。学优而仕。玉立朝端。瑟山戢寇。商圄理冤。幸际勋华。擢以瀛宪。 康陵初服。谁秉国论。憸壬入腹。忠良骈首。议之中学。怵以奇祸。公奋不顾。我骨可碎。七谏齐声。三 启益峻。岭海五年。良玉不烬。养得气刚。媲古铁汉。本之有在。孝友出天。黔娄少连。合为一人。横流砥柱。历典冰檗。文星晦彩。善类衋恻。帽岩绰旌。逊洞显碣。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6L 页
文成 启雪。邃学卓节。 赠典再下。幽光益阐。政铨文衡。品秩清显。节惠临宣。笾豆静嘉。尊灵降歆。佑我邦家。
延 谥告由文[左议政柳厚祚]
惟昔贤人。膺运而生。学业节义。亦各殊程。孰克兼之。先生是有。爰初游庠。晦老联武。黄甲登廷。日隽名声。清白街铭。孝友闾旌。玄戢剧潢。尚拒巨壬。台端三斥。风裁自任。事乃悠谬。 帘听戚横。 先王近遇。谓可雠坑。鼎镬临之。惴孰言者。惟时亚宪。愤笔其洒。五僚同德。雷轰日晶。壁书又上。苍茫问行。我有林庐。庶送馀日。陶翁舟下。风雩有约。最其深与。紫玉谆谆。云川露真。皋比作人。因诗推溯。可验其学。先正有言。后谁不觉。伊节而学。世所罕觏。孰不爵谥。乙巳甲戌。先生独阏。公议久郁。今始举行。冢宰忠肃。王人来宣。衿佩齐跄。恭陈仪物。载升芬香。拜稽 恩荣。祗荐泂酌。洋洋如在。庶赐歆格。
旌闾重修告由文[后学奉李承熙]
先生于世。一部纲常。岂直天赋。闻道之尝。就傅邹篇。义仁睹当。吟酬紫玉。约共清凉。昭代蜚英。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7H 页
直声孔彰。苞莅息警。商圄戢强。 康陵仪鸾。柄壬雠良。 先王三相。莫须以戕。公誓碎骨。片言清霜。光准舌呿。元衡胆惶。三 启益烈。大义攸章。青蛇七谏。竹汗焜煌。噫彼壁书。谓天可诳。炎荒五载。良玉弥光。 列圣曰嘉。节次揄扬。俨俨天官。壹惠斯皇。其源有发。惟孝之行。娄甘尝粪。连善居丧。有奕丹闾。有倬帽冈。载勒贞珉。历世流芳。星霜屡嬗。风上雨旁。爵 谥靡著。亦云未遑。遂新厥桷。改镌就详。川岳动色。草木增香。永树厥声。千亿无疆。曷不敬事。陟降在堂。衿绅济济。肃穆以将。
凤冈书院重修上梁文[后学李敏德]
恭惟先生。昔在 明宗朝乙巳岁。莅乌府之职。首发元衡密奉 慈旨之罪。见忤于芑磁光准彦悫之辈。与同时群贤。竟罹蜮弩之祸。而今岁星四周。青蛇又回。重修院宇。会在是年。且即其地而观之。则先生衣冠之藏直其西。桑榆杖屦之里亦其南。举武不多数。山川回互宛转。面面平稳。允合于先生揭虔之所。抑不知造物秘藏以有待。而事亦与时机应者存耶。仰以感昔时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7L 页
徽躅。俯以喜今日之事。敢为小序。并以祝诗三章。志于上梁之日。诗曰。
抛梁一章儿郎伟。青蛇二月差日谷。爰始斯堂梁初上。梁为屋极神所宅。我有愿兮祝梁神。阴庥秘骘休无斁。
抛梁二章儿郎伟。斯干秩秩神扶护。先生故里桑梓北。窈窕山川新庙貌。我有愿兮祝梁神。春秋匪懈明禋所。
抛梁三章儿郎伟。年年享礼仪物均。章甫济济来骏奔。笾豆井井咸苾芬。我有愿兮祝梁神。于永斯年千祀春。
凤冈书堂上梁文[祀孙生员鸿翼]
先斋之废兴关天。方仰否往泰来之运。后孙之肯构有地。盍图革旧鼎新之规。甍桷增辉。羹墙寓慕。伏惟先祖倻溪先生。实地问学。禀天纯刚。夙著小学之诗。孝于是忠于是。期至大贤之域。颜何人余何人。历事 中仁明三朝。德业焯乎国史。从游晦退冲诸彦。名望蔚然儒林。台宪齐声于斫首剉骨之言。庆忌讼槐里之直。权凶逞憾于藏形匿影之日。伊川有涪州之行。惟逊洞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8H 页
窈窕之区。寔晚年藏修之地。山抱半月。影落鱼跃之寒塘。案列三星。光分虎距之雄镇。得嘉名于酉谷。倘有孔氏之藏经。接芳邻于莲峰。莫是濂翁之讲道。乐尔泉石。云谷之十年琴书。归我田园。栗里之三径松菊。虽前辈风韵渐远。而后学景慕益深。霜露省瞻。子孙之典厅始设。春秋芬苾。士林之畏垒中移。锦阳之墓铭如椽。石可语矣。樊岩之院额索铁。文足徵乎。第缘儒教之陵夷。竟见祠宇之撤毁。朝著无忠谠之谏。揔是缄口之金。志士有沟壑之思。未受袒胸之箭。面面林壑。纵留道德之辉光。采采藻蘩。莫寓焄蒿之悽怆。非敢曰率由其旧。盍所以经始于今。拓旧基而无高无卑。宛然乾背巽面。刱新制而为堂为室。乃是鸡月蛇年。层峦拱揖于庭除。恰似有道气像。霁月玲珑于窗壁。长留无边景光。从此一方之耸观。抑亦百世之瞻仰。重檐邃室。允宜精灵之陟临。西序东庠。正合多士之弦诵。承前烈而不替。游于斯息于斯。眷后嗣而无亏。子以是孙以是。庸陈短颂。助举脩梁。
儿郎伟抛梁东。苍郁高山入望通。吾祖当年妆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8L 页
点意。儿孙罗列众峦同。
儿郎伟抛梁西。望日庵高瑞色隮。萧瑟淇园寻旧竹。琅玕时出凤来栖。
儿郎伟抛梁南。伽倻秀色碧浮岚。金鸡唱尽虹桥断。惟有天云光影涵。
儿郎伟抛梁北。此去长安路几百。篝灯一点明如星。常近蓬莱云五色。
儿郎伟抛梁上。仍旧斋堂同坐向。桂酒蕉黄年复年。逍遥杖屦想来往。
儿郎伟抛梁下。清晨俯听寒泉泻。盈科而进例如斯。莫负诗书冬与夏。
伏愿上梁之后。魑魅遁藏。栋宇完固。将事济济。各尽如在之诚。讲学谆谆。幸有丕变之化。
旌闾重修记[张升泽]
京山郡北距十许里。东山帽岩之下。有阁岿然。是忠肃公倻溪宋先生旌孝之闾也。谨按金七峰请褒文。略曰孝友之诚。出于天性。才八岁。父居母忧。常侍苫侧。三年不食膻荤。及长父患宿疾。侍药甘旨。终始竭力。危革之际。尝矢辛甜。前后丧。拔贫厚葬。终制不出庐外。二兄三弟。友爱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9H 页
弥笃。凡先人赀产。悉推与之。忌墓祭至于高祖。一以独当。族党有贫不自给者。必捐家财以赈业之。乡里莫不叹服。盖先生乙巳七谏臣之一也。自释褐登朝。移孝于事君。屡典州郡。颂声有作。历扬论思。直道不挠。及 恭宪王冲年嗣服。元舅尹元衡用事。群壬趍附。倾轧善类。朝著将空。先生时以御史中丞。知其状慨然。谂于同僚曰。尹以帷幄戚臣。不能引君当道。反上诬 东朝。戕害忠良。今日必先劾此奸而后国是可定。于是群奸左右沮遏。怵以祸福。先生奋然曰。吾头可碎。吾骨可磨。吾志不可夺。遂联名抗章。中外肃然。祸将叵测。赖大臣力救。止罢本职。后论者不已。斥高山县。锦阳李先生题其墓道曰。威武不能屈。利害不能移。挺然特立。不畏彊御者矣。夫忠孝一致也。求忠必于孝子之门。不其信哉。当其时岭以南。名贤并作。如李文元,李文纯,权忠定诸先生。或道义相推。或观辅相求。槩可见于书疏诗什之间。虽天姿有异。而学问资益之力。亦不可诬也。先生殁后。道伯闻于朝。 上嘉之。特下绰楔之 命。闾旧在芦浦之上。 宣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29L 页
文王己亥。移东山之上。 元陵乙卯。 赠亚铨。 上皇辛未。 传曰。忠孝卓异。学问高明。加 赠吏曹判书。易名忠肃。隐卒之典。于是乎备矣。今戊申四月。祀孙祺善氏谋于族。重新闾阁。备书爵 谥。属升泽以记其事。顾后生末学。何敢赘一辞。谨据诸先辈信史。略掇其大概而识之。立懒于百世之下。后学玉山张升泽谨记。
凤冈书堂记[李晚焘]
粤自戊辰以后。吾东书院不废者无几。而废则皆为荆榛矣。其或茀厥荆榛。追立学舍。强名之曰书堂者间有焉。星州之凤冈书堂。即其一也。凤冈寔故忠肃公倻溪宋先生妥灵之院也。噫先生。世所称乙巳名贤。学问宏博。道义崇深。方 明庙以冲年嗣服。权奸乘时专政。先生时任台官。为宪长者。承望风旨。欲害善良。先生与白休庵,金瓶山诸公言其不可。反斥权奸之罪。以此身被重劾。及良才壁书出。则遂以流屏。不复还朝。若先生者。真所谓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者也。所以 列圣相继褒崇。 正庙丙午。建凤冈院于椧谷。至 宪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30H 页
宗戊戌。以地道倾圮。就逊谷先生之坟庵而院之。盖以逊与椧。同为龙凤山内也。先生坟茔。在逊之西麓。其初先生孙省庵惟敬设庵。令僧徒守之。燬于壬辰乱。万历己未。省庵孙砂田时咏重建十五间。 英宗乙巳。又作门楼五间。芹谷李公观徵书之。名曰兴思。其为院之时。正祠及典祀厅别立。而馀皆仍旧。每当春秋。士林及子孙。于院于墓。各致其诚。道不相悖矣。那知其敕额之请未遑。而并入于腰膂之厄乎。粤明年己巳。以其废材缚得一堂。名曰兴孝。东西室曰惇伦曰乐英。总之曰凤冈书堂。以为读书寓慕之所。今春又修厥栋挠。后孙浚弼,寅骥请记于晚焘。不佞方在病中。不敢承当。而每读先集至乙巳事。不觉凛惕而太息焉。今于是役。有不忍终辞者。仍请凤冈之于迎凤。相距几何。自夫同被劫灰。吾先君记文。有或收置者否。其记文中忠义道德本非二致。而道德为之本之论。固当傍照于此堂而仰先生也。亦以忠义道德牖后俊也。亦以道德为本。则其扁以惇伦乐英者。即可谓忠义道德之行程基脚也。苟令惇得厚育得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30L 页
正。无少间断。真积力久。吾之心有以胜私复礼。则天地之气亦将和应。试以昔日燬者复倾者改推之。今之书堂。又安知不复为异日之书院乎。愿诸公勉之哉。戊辰后四十一年己酉上巳。后学通政大夫前行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赞官春秋馆修撰官真城李晚焘谨记。
延 谥追感韵(赠后孙廷薰)[大提学赵性教]
圣世文明属一元。扬揄潜德听慈孙。芳留谏草输臣节。荣及泉涂感 国恩。良驿风霜悲过劫。倻山泉石證名门。惟君不坠传家孝。赖有遗文得尚论。
  又(判姜兰馨)
崇贤一治际初元。克阐先休有肖孙。七谏同持忠谠节。 两朝重见 赠褒恩。伪书忍说良才壁。真诀相寻退老门。此地高山犹景仰。成仁不以死生论。
  又(判韩敬源)
抱冤千里诉含元。始识先贤有肖孙。今日廷中明义理。百年泉下及荣 恩。文章气节倾当世。孝子忠臣本一门。从古高山仰止处。那容泯灭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31H 页
士林论。
  又(承旨金益容)
高山旧社泣黎元。况是先生子若孙。只此眼前行直道。谁知身后有 殊恩。屈伸人事皆天理。今古忠臣是孝门。寄语后人宜自爱。当时荣瘁不须论。
  又(承旨李启鲁)
陵替斯文气复元。吁章千里是家孙。乾坤赖有三韩义。草野重蒙百岁 恩。终古纲常扶实地。至今诗礼萃名门。非徒 赠秩恢公道。为国瀛台更议论。
  又(判尹 堉)
天地常存一气元。箕裘诗礼到云孙。丹书忍说当年祸。黄诰初攀旷世 恩。节惠同符休老谥。讲仁曾熟退翁门。馀三百祀敦先谊。遥阻侑筵怅可论。
  又(后孙进士天钦)
倻爷 赠帖下正元。诚意偏劳若个孙。七谏风声留国史。一天雷霈感 君恩。衿绅倍怆当年事。绰楔如新旧里门。采摭前言公道在。岩廊启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31L 页
草后人论。
  又(后孙廷亿)
皋比优诩證文元。盥读遗篇怅后孙。梅阁清名留片石。薇垣直谏答 殊恩。青衿济济倾群邑。 丹诰煌煌耀一门。百岁在前千岁后。从知不诬史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