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8H 页
御书
贡前日。人皆曰。一结所出。上年则五六十石。上中田则尤多。又曰。前朝定税三十斗。举数年之中。以为常者也。予然之。定贡法之时。予以为三十斗。虽举中数。近年损实之法极轻。习于人耳目。又减其数。定为贡。考之诸道访问。在此诸臣之言。皆下田尺所量之地。上田则上年所出不过四五十石。下田则上年所出十石。以此计之。前朝之法。上田则取四五分之一。下田则取三四分之一。三十斗较数岁之中之言。予乃知其虚言。今以四十石。为一等田上年所出之数。以十石。为六等田上年所出之数。以十分之一。为租税之数。又分年为十。以十分实。为上之上年。以九分实。为上之中年云云。以二分实。为下之下年。一分实则免其租税。以此定法。则今年姑且试验六州。八道田品毕定之后。以新法计之。一国租税之数。虽曰过小。天地所生之数止此。官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8L 页
取十分之一。实先王之定制也。何悔之有。今闻清安官贡法所收二千八百石。庚申损实所收之数。一千六百石。以此新法。据新定田品。总计今年所收。今年中之下年也。其数一千五百石。若上之上年。将至于三千石矣。以此观之。此法为过轻。况三道新定田品。自下而上者。十分居八。京畿之田。自下而上者。亦不可为不多。此法不失于过轻明矣。予闻诸议臣之言。亦以此法为可。然法莫大之重事。不可轻而定策。今四法之草送之。汝到议政府。其不来者。汝至其家议之。言于留都承旨。议政府及田调色户曹判书。同议。
行状
公姓金。讳淡。字巨源。礼安人也。曾祖讳方轼。奉善大夫备巡卫精勇护军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祖讳辂。左右卫保胜郎将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考讳小良。宣务郎永柔县令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娶平海黄氏。资宪大夫工曹判书有定之女也。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丙辰公生。自幼颖悟。好读书。一览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9H 页
辄记。年二十。 宣德乙卯春。与兄校理公曾俱登第。授从仕郎,集贤殿正字, 经筵司经。 正统二年丁巳夏。升通仕郎,集贤殿著作郎。四年夏。升务功郎,集贤殿博士。公精于历算。 世宗器重之。 命公校正历法。六年夏。升宣教郎,集贤殿副修撰,知制 教。秋司宪府监察。七年春。升通礼门奉礼郎。冬。升承训郎。司宰主簿。移奉常主簿。九年夏。户曹佐郎。俄迁吏曹佐郎。十年春。升承议郎。十一年夏。训鍊主簿。迁承文院副校理。十二年夏。升奉训郎。是年。 世宗 命定田品降 御书。令公往议政府。与大臣重臣同议。其 御书藏于公之第。秋。司谏院右献纳知制 教。改成均直讲。寻迁吏曹正郎。时 上重试文臣。公中乙科第二名。校理公亦同榜。超授通德郎。守副知承文院事知制 教。冬詹事院同詹事。十四年正月。丁外艰。居荣川第。 上命召起复。秋。拜宣略将军。公上书云云。冬。进宣节将军。 景泰二年春。转武毅将军。夏。司宪府掌令。兼春秋馆记注官。秋。知承文院事。直修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59L 页
文殿。三年春。守典农寺尹。秋。试中训大夫典农寺尹。寻迁集贤殿直提学知制 教。公以亲老乞郡。冬。出牧忠州。四年夏。加中直。五年秋。升通训。六年夏。监司咸禹治(实录。朴彭年。)举公行己廉正。处事精详。吏服民安以闻。 上特命加通政。时有盗罪在可疑。公从轻议狱。监司闵謇问是死囚也。何以从轻。公答曰。囚可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监司怒责之。公引病不出。监司悔悟。劝出任。囚竟免死。七年春。移牧安东。近母乡故也。八年春。特拜佥知中枢院事。行安东大都护府使。 天顺二年春。拜礼曹参议。夏。升嘉善大夫。除庆州府尹。 上御便殿。赐酒食衣服。优礼以遣。四年春。升嘉靖。时州民有强污其妻弟。计未遂。火杀其女者。监司金淳欲释之。公曰当死。遂杀之。冬。秩满当代。 上特命因任。以便侍母。五年冬。升资宪。七年秋。拜中枢院副使。俄拜吏曹判书。公以疾。常在告。再三辞免。 上终不允。命中使问疾。殆无虚日。公病日甚。上书固辞。八年夏。除中枢院事。七月初九日。疾革卒。享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0H 页
年四十九。讣闻。 上悼甚。命停朝市二日。遣使吊祭致赙有加。九月。葬于荣川治之北宾洞山。公襟怀温雅。学问精明。尝出牧三州。入典铨曹。简而有制。直而有容。平生无疾言遽色。公娶甘泉文氏。朝奉大夫成均直讲献之女。生男四。长万石。天顺四年庚辰武举。权知训鍊录事。次万钧。次万秤读书。次万引幼。女四。长适宣务郎典牲署令李秀亨。次适将仕郎权瑀。馀皆幼。录事娶崔自明之女。生男一人。署令生男女二人。将仕郎生女一人。皆幼。成化元年二月日。朝散大夫知陜川郡事兼劝农副使星州道兵马团鍊使权镕撰。
史传
世祖九年甲申七月初九日庚申。中枢院事金淡卒。淡字巨源。庆尚道礼安人。 宣德乙卯。中第选补集贤殿正字。 世宗命仕简仪台。使天文。中重试第二人。累官至忠州牧使。政清讼理。时境内多盗。民甚苦之。淡疾恶如雠。善治盗迹。知奸宄所在。拨摘如神。由是贼相戒不入境。州民赖之。历守安东,庆州。升吏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0L 页
曹判书。性端雅。行己廉谨。尝以亲老乞数郡。谥文节。勤学好问曰文。好廉自克曰节。
神道碑铭(并序)
公讳淡。字巨源。金氏。籍礼安县。曾祖讳方轼。奉善大夫备巡卫精勇护军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祖讳辂。左右卫,保胜郎将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考讳小良。永柔县令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三代之 赠。以公贵也。妣平海黄氏。资宪大夫工曹判书有定之女也。公生于永乐丙申十一月丙辰。即我 太宗朝也。宣德乙卯春。登第。即我 世宗朝也。阶升例秩。特命超除。虽多履历。今为公何足陈哉。谥曰文节。盖取其平日躬行。众知之实而用号焉。既曰文。又曰节。必非泛加之称也。我 国家圣继神承。培养教化。人才作兴。在 世宗朝最盛。公于当时出。与集贤殿群英齐名。其生其达。岂非应时者乎。墓无镌刻。公之五世孙前正郎友益。远来索铭。显光本无笔力有以发扬人善。况此耄荒癃痼。断事久矣。其何能做得传后之词哉。辞之既固。恳犹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1H 页
不已。诚不忍直拒。玆不获已。敢为之效拙塞望。就按状公之行者。权公镕也。文不溢美矣。有曰生而颖悟。幼好读书。则资禀之秀也。有曰襟怀温雅。学问精明。则见识之贞也。有曰出牧三州。入典铨衡。简而有制。直而有容。则宦业之亨也。至于田税加减之制。历算推步之法。必待公手而定。则其以公辅材器。惬于佥曰之举者明矣。及其末年。特授铨长之职。而终不就。其志亦可想矣。然则谥以文节者。非其实得耶。卒以天顺甲申。在世四十九岁。公娶成均直讲文献之女。有四男。万石,万钧,万秤,万引其行也。有五女。李秀亨,权瑀,柳大承,金启昕,琴致湛其序也。其后内外诸裔。多有名人。至有德位俱尊。有以鸣世范俗。则岂非馀庆之必有也哉。铭曰。
伟人之作。岂是寻常。功存社稷。法垂朝堂。公出应运。佑我东方。土顺地理。遗泽无疆。辰分天象。裁辅有纲。若其细行。不言而章。事载国乘。何待铭扬。宾洞山下。荣流深长。
崇祯八年月日。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张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1L 页
显光撰。
家状
先生讳淡。字巨源。姓金氏。其先礼安人。高丽密直使上护军成世之五世孙。曾祖奉善大夫备巡卫精勇护军讳方轼。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祖左右卫保胜郎将讳辂。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考宣务郎永柔县令兼劝农兵马团鍊使讳小良。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妣平海黄氏。资宪大夫工曹判书有定之女也。 赠贞夫人。皆以先生贵也。 永乐十四年丙申十一月丙辰。先生以生。自幼颖悟好读书。经目辄记。年二十。 宣德乙卯春。李咸宁榜。与兄曾俱登第。授从仕郎集贤殿正字。兼 经筵司经。 正统二年丁巳夏。升通仕郎集贤殿著作郎。四年己未夏。升务功郎集贤殿博士。先生精于历算。 世宗器重之。 命校正历法。六年辛酉夏。升宣教郎集贤殿副修撰知制 教。秋司宪府监察。七年春。升通礼门奉礼郎。冬。升承训郎司宰主簿。移奉常主簿。九年夏。户曹佐郎。俄迁吏曹佐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2H 页
郎。十年春。升承议郎。十一年夏。训鍊主簿。迁承文院副校理。十二年夏。升奉训郎。是年。 世宗以先生尝讲究傍通于经界贡赋之法。特降 御书。命均田之任。先生据其新定田案。参之前朝税法。定为九等之法。秋。司谏院右献纳知制 教。改成均馆直讲。寻迁吏曹正郎。 上重试文臣。先生中乙科第二名。校理公亦同榜。超授通德郎。守副知承文院事知制 教。冬。詹事院同詹事。十三年秋。升朝奉大夫书云副正知制 教。寻出使全罗道。十四年正月。丁外艰。居荣川第。先生素明晓天文。 上欲察玑衡。特命 召起复。先生上书固辞。 上终不允。乃至 赐衣服以起之。秋。拜宣略将军。又上书固辞。 上又不允。先生不得已以墨缞拜命。遂正经纬之文。建日影台。观象监至今遵而用之。冬。拜宣节将军。又上疏辞。 景泰二年春。授武毅将军。夏。司宪府掌令春秋馆记注官。秋。知承文院事。直修文殿。三年春。守典农寺尹。秋。中训大夫。试典农寺尹。寻迁集贤殿直提学知制 教。先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2L 页
生以亲老乞外。冬。出牧忠州。四年夏。加中直。五年秋。升通训。六年夏。监司咸禹治举先生行己廉正。处事精详。吏服民安。褒启以 闻。特命加通政。七年春。移牧安东。以近母乡也。八年春。拜佥知中枢院事。行安东大都护府使。 天顺二年春。拜礼曹参议不赴。夏。升嘉善大夫。拜庆州府尹。 上御便殿。赐酒食衣服。优礼以遣之。四年春。升嘉靖。冬秩满。特 命仍任。以便侍母。五年冬。升资宪。七年秋。拜中枢院副使。俄拜吏曹判书。时先生以疾常在告。再三辞免。 上不允。命中使问疾。殆无虚日。先生以病日甚。上书固辞。八年夏。递为知(知恐衍)中枢院事。七月。疾革。家人出卜。得月入云中象。归以卜言相密语。先生闻之曰。月入云中。有时复出。吾生矣。以慰之。言讫卒。九日午时也。享年四十九。讣 闻。上悼甚。命停朝市二日。遣使吊祭致赙有加。既而 赐谥文节。勤学好问曰文。好廉自克曰节。九月。柩归荣川。葬于宾洞子坐午向之原。知陜川郡事权公镕状其行曰。公襟怀温雅。学问精明。尝出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3H 页
牧三州。入典铨衡。简而有制。直而有容。平生无疾言遽色。四佳徐公居正称 世宗文治之美。得人之盛。而数当时文翰论思之臣。每及于先生曰。金文节性温雅澹简。喜怒不形于色。尝守忠州安东庆州。盗不入境。民赖以安。梅月堂金公时习题奉德寺钟诗曰。府尹金公某。政平无讼牒。斯出馀庆心。置之灵庙侧。又曰域广山又隔。其用宜发兵。悬簴镇一方。人慕公之明。舆地胜览所莅三邑名宦。皆称治行之迹。暨本郡人物志。又与伯氏公。俱特书焉。先生之天姿材器。文学政事。各极其美。为人所诵慕如此。先生病且革。有末女最爱。欲别给而无物。以彩段十馀尺与之。其在庆州衙中。有欲用之物而请焉。先生曰。此于官廨虽有之。公家物不敢私用。终不令取来。尝有诗曰。六年坐啸能无愧。头上青天只隔纱。常以海獭皮一张自随。坐卧必于是。萧然与寒士无异。盖当其时。会有难处之机。伯氏公已卒。太夫人在堂。先生有不得自由者。赠所亲诗句。云朝廷如有问。彭泽老渊明。亲爱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3L 页
皆解其意如此。令先生久外便养焉。后虽一秉铨衡。亦恳辞得递而乃已。且寿不称德。未及知命之年。其见于事业者。不足展其抱负之万一。咳唾笔札。又年久散佚。而只有诗律若干篇。载东文选及列邑题咏而已。呜呼。可胜痛哉。先生卒九十馀年。郡守安瑺建学舍。士子请堂额于退陶李先生曰。如号书院。必享先贤。而议未定。李先生曰。本郡金文节公何如。后五十八年。乡人立乡贤祠于乡序堂之左。享祀之。配贞夫人甘泉文氏。直讲献之女也。有四男五女。男长万石武科训鍊录事。次万钧进士县监。次万秤生员。 赠左通礼。次万引学官。女长适典牲署令李秀亨。次适将仕郎权瑀。次适柳大承。次适别坐金启昕。次适佥正琴致湛。录事有庶子。无嫡子女。县监嫡庶俱无子女。生员有二子。曰佐。曰佑。学官有二子。曰蒙哥。曰就砺。内外曾玄。至不可胜数。而文科佐郎士文。乃第三胤万秤之孙也。吏曹参判玏。即士文之子也。与之享乡祠。文科正郎友益。奉祀孙允谊之子。佐之曾孙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4H 页
也。文科正郎鍌。佑之四代孙也。唐兴府院君洪暹。应教洪迪。典籍李汝馪。舍人李愖。正郎李普英,李晋哲。持平金奉祖。掌令金荣祖。正郎金应祖。李署令之内外孙也。府使黄汝一。金别坐之外孙也。正言崔挺豪。博士琴是调。正字琴忠达。乃奉祀孙泽民之外孙也。馀散处京外。不能尽录。五代孙通训大夫前行刑曹正郎友益谨草。
墓志
我十代祖考吏曹判书谥文节公府君讳淡。字巨源。其先礼安人。曾祖讳方轼护军 赠吏议。祖讳辂郎将 赠户参。考讳小良县令。 赠兵判妣平海黄氏。公生于 永乐丙申。 宣德乙卯文科。 正统丁卯重试。选入集贤殿。 庄陵逊位之后。出尹东都。赠朝士诗曰彭泽老渊明。拜铨长不就。卒 天顺甲申。葬荣川郡北十五里宾洞午向原。配贞夫人甘泉文氏。直讲献女。连坟而祔前焉。有子四人。曰万石录事。曰万钧县监。俱无嫡。曰万秤生员 赠通礼。生二子。佐参奉。佑 赠承旨。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4L 页
曰万引学官。生二子。蒙哥别坐。就砺司果。曾玄以下。详载神道碑阴。啜食顺兴之丹溪院。荣川之乡贤祠。十代孙前持平㙔谨志。
报庆尚观察使状(嘉靖乙卯)[知郡安瑺]
故吏曹判书 赠谥文节公金先生讳某。即 世宗 文宗朝儒臣也。道德节行。不但为当世之所推服。凡 国家大经大法。咸与之弼成。以至田赋上下之制。云观测候之度。皆因先生而定焉。则其有功于 国家生灵大矣。允为百世不迁之主。而庙在本邑奉香面城底里。不可无庇护之举。
乡贤祠奉安文[金荣祖]
粤惟刚州。水秀山明。淑气扶舆。笃生群英。恭惟文节。夙志纶经。功存经界。政察玑衡。道合贤流。为世名卿。文星未晦。啸皋大鸣。禀质厚重。气量渊宏。螟蛉后学。不倦作成。柏老晚生。实国之桢。彝伦是正。进退惟贞。三已无愠。心鉴愈精。惟我三贤。犹斗于星。高山仰止。远迩同声。顾我乡邦。尚有典刑。建祠崇报。允协群情。龟城南畔。有俨户庭。日吉辰良。黍稷惟馨。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5H 页
不显其光。祖孙师生。洋洋来格。歆我虔诚。千秋万世。牖我昏冥。
  常享文
精诣之学。清白之德。经邦比乡。永世矜式。
乡贤祠告由文(金忘窝追享时)[李尚彦]
刚州古郡。文献名乡。至我文节。实是增光。进退心迹。头上青天。
丹溪书院奉安文[权斗寅]
于惟先生。应运而作。手抉云汉。精分河岳。学究先天。才通赞治。舒翘扬英。夙飏 天陛。瑞凤仪世。凡响绝兑。焜耀昌辰。蔚为士则。左右君侧。密勿启沃。 圣渥日隆。如手视足。 王曰天象。高远难测。推明财辅。惟汝是克。亦惟田赋。上下惟错。同一二臣。汝往商确。公惟钦承。时罔或忒。入备顾问。出典州邑。于内于外。靡不称职。世无知者。公有大焉。心中素节。头上青天。进退与道。操履益坚。迹其平生。可质神明。胡不大施。遽梦奠楹。没世愈久。仰德弥深。眷玆乡祠。尸祝匪今。规模犹小。盍祀于学。事实有待。众议咸曰。乃相攸宅。乃营梁栋。细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5L 页
川绅拖。浅山螺控。缅怀平日。杖屦所经。吉蠲妥灵。宛睹仪刑。笾豆既洁。肴醴惟馨。多士于于。襟佩锵鸣。尚冀昭格。永世来宁。
  常享文(权斗经)
才全德备。学邃节贞。立懦廉顽。永树风声。
丹溪书院上梁文[赵德邻]
哲人有典刑之存。高山久仰。多士崇报祀之礼。新庙载营。文教斯兴。风声益振。粤我 英庙之世。有若文节其人。弱冠巍科。交辉丹桂之萼。英声茂实。允符白鹊之祥。际遇千一之期。联翩十八之选。贲饰文治。侔制作于神明。黼黻王猷。赞经纬于密勿。则三壤而成赋。金章命询。齐七政而在衡。玉烛昭揭。垂绅经幄。既勤启沃之谟。佩符专城。每洽惠爱之政。亶由天禀之绝异。益信学力之不诬。恩义明于君亲之间。志不可夺。操履坚于进退之际。事有至难。白衣金门。频拱共甫之疏。黄花彭泽。虚老渊明之身。官都冢宰之尊。非心爵禄。寿止四十有九。赍志泉途。若使天假以年。展布所蕴。可见时措之业。烜赫无疆。公之能未能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6H 页
者天。时之遇不遇也命。片吟尺牍。犹想像于风仪。泰山毫芒。仅窥觇其髣髴。没而尸祝于社。未敉公功。尚此钦崇之延。诞无我责。好是懿德。寔出秉彝之心。瞻彼溥原。爰诹妥灵之地。密迩冠屦之藏。水送清漪。遥望桑梓之乡。山连瑞霭。子弟释经而敦事。都料殚诚而献规。日吉辰良。今才经始于手下。工勤役敏。俄见突兀于眼前。晕斯鸟斯之既成。息焉游焉之有所。鼓儒化于一世。夫孰无兴。举旷典于百年。时亦有待。宜抒颂祷之意。用助邪许之呼。儿郎伟抛梁东。清凉秀色插天空。更看旭日添生白。气宇分明与许同。抛梁西。铁吞山下是仙栖。至今东阁临官道。犹使行人首自低。抛梁南。鹤山高耸入天参。先生之节与之并。追逐旧曹联鹤骖。抛梁北。郁郁佳城高四尺。为举蓝舆也不辞。九原怅望今难作。抛梁上。秋色澄清天日朗。试就隔纱诗上看。要教无愧俯而仰。抛梁下。流水声中三两架。自此藏修永不隳。助成王国菁莪化。伏愿上梁之后。髦俊济济。弦诵洋洋。读其书诵其诗。必有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6L 页
感发而兴起。薄夫敦懦夫立。宁不砥砺而劝趋。变士风而惟新。扶世道于既降。
丹溪书院移建后奉安文[李光庭]
恭惟先生。间世之英。经纶邃学。介石其贞。进是皋夔。退则渊明。馀风不沫。百世如生。香火玆院。密迩玄茔。维地欠便。久谋改营。咫尺西山。维龟是正。则建斋楼。移植栋楹。松垣林屏。新庙侐清。允宜藏修。陟降有灵。仲秋月中。吉辰在丁。载安新宫。敢告厥成。
立神道碑告墓文[金应祖]
天笃降才。为国蓍龟。运际一千。白鹊呈祥。紫凤来仪。五彩日边。学究先天。才通赞治。经界玑璿。事有至难。适丁时危。僶俛周旋。彭泽渊明。句语堪悲。操履愈坚。山颓何速。不克大施。彼苍者天。空山坏土。宿草离披。垂二百年。揄扬德烈。状高摹奇。有待后贤。同宗协谋。出力捐赀。罔敢后先。爰刻贞珉。涓吉树之。嘉荐豆笾。溪山增色。墓道生辉。俯仰泫然。清明如在。陟降于玆。馀庆绵绵。
丹溪书院讲堂移建上梁文[权万]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7H 页
建学恢久远之图。山川之体势宜审。为堂占高明之位。院宇之结搆方新。顾瞻兴嗟。跬步异见。缅惟文节公终始。亶在三十年行违。则壤钦天。 英庙际赞治有大。论心循迹。 景泰后处变得中。先师有祭祀之仪。定论不易。此地举荐豆之礼。佥谋所同。第缘看基之欠精。以致问筮之图改。吉地非远。只在一弓之间。灵宫载移。爰得数亩之隙。学子工匠。各殚心思。祭庖书楼。皆有位置。矧玆堂盖欲讲学而明教。故新构要在容众而会文。用旧材而重完。不侈不俭。视前制而稍广。其正其冥。规为前后十栋。翼以东西两楹。浅岑交拱。久矣悭秘多年。华构初成。美哉轮奂今日。想像追慕。喜陟降之在玆。揖让周旋。庶藏修之有所。盖先生德业风烈。极其巍宏。而后人崇奉瞻依。期以永久。次第间架之渐就。新旧规模之略同。岩洞若益以清幽。神祇必有以呵护。从新舍故。人情与神理俱安。弃往责来。吾道赖学教增重。非但制度布置视初不侔。抑亦习尚风流自此丕变。丈夫心事。巾上之青天隔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7L 页
纱。学者工程。箧里之黄卷盈架。尊贤将以学其学。明德贵乎新又新。聊缀短词。窃附善颂。抛梁东。扶桑日上红。瞻仰黄道直。钦想皎如衷。抛梁南。鹤山与天参。高标谁不仰。千古见岩岩。抛梁西。连云竹岭低。修门何处是。长忆美人兮。抛梁北。松楸森如织。 庄园在越中。魂去关山黑。抛梁上。白日何昭朗。要得此心舒。应无愧俯仰。抛梁下。一水流平野。逝者本如斯。有源方不舍。伏愿上梁之后。士趍益正。道脉弥长。齐心荐诚。苾芬之香不绝。诵诗说礼。弦歌之声常闻。诞绍前光。日有新意。
丹溪书院请额疏(英宗乙卯)
伏以臣等窃惟书院之 赐额。古也。国内 赐额之院。固多矣。而其间或有无愧于祀典。而不为之 赐额。则岂非斯文之欠事而 国家之缺典也哉。臣等伏念故吏曹判书 赠谥文节公臣金淡。乃 世宗 文宗朝儒臣也。夫 世宗 文宗知人之哲。右文之治可谓东方千一之盛际。而淡之邃学硕德。大为两 朝之所器重。擢置集贤之列。以资启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8H 页
沃之猷。 手书及复。咨讲丁宁。故凡 国家大经大法。咸与之弼成。以至田赋三壤之则。云观七政之候。亦皆承 命而制定焉。此虽学问之绪馀。而亦可谓社稷万世之功矣。逮夫 庄陵之世。以亲老乞外。栖遑郡邑。不复还朝。 光庙朝擢拜冢宰。而终不就。太常易名之典。特以节字加之者。盖欲廉顽立懦。树风声于百世也。此非臣等耳摽之说。家状及郡志。可覆视也。文康公臣张显光。题丽牲之石曰。生而颖悟。幼好读书。资禀之秀也。襟怀温雅。学问精明。见识之贞也。及其末年。特拜铨长之职。而终不就。谥以文节。非其实得欤。又曰。功存社稷。法垂朝堂。土顺地理。遗泽无疆。辰分天象。裁辅有纲。且先正臣李滉。尝答荣川士林堂额之请曰。如祀先贤。本郡金文节公何如。夫以显光之贤。非苟为谀墓之言者。况滉之一言。重于九鼎大吕。即此两贤臣之正论。可见淡之平生大致。非假臣等一二谭也。伊后一道章甫。营立院宇于顺兴之丹溪。乃淡平日杖屦周旋之地也。揭虔妥灵。已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8L 页
多年纪。而院额未颁。迁就迄今。岂非 朝家之欠章。而多士之所慨然抑郁者哉。臣等因伏念 肃考大王。肇举旷典。既复 庄园之徽号。又 赐璇额于六臣之庙。以彰其节义。则如金淡自靖之微意。恬退之高节。亦可昭白于此世矣。噫。学问之正。事业之伟。节义之卓。有一于此。亦可尸祝而俎豆矣。况金淡之兼有此三者。而昭载于史乘者乎。 殿下倘于 燕閒之暇。试一照烛。则 璇额之降。必不待臣等寂寥之言矣。伏乞 圣明。深加省察。亟 命该曹。聿举 颁额之典。一以视 清朝褒节之盛意。一以慰多士尊贤之至恳。斯文幸甚。国家幸甚。臣等无任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丹溪书院请额事。呈巡察使文。
  
(道儒四百二十五人联名○时金相国在鲁为方伯)
伏以褒尊德业。崇奖节义。 国家之盛典也。出以咨访。入告谋猷。使相之先务也。若其德业焉未尽褒尊之道。节义焉未举崇奖之典。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9H 页
久为斯文之欠事。而士林之抑郁。则生等安得不齐声呼吁于棠车之下。庸备閤下之咨访。而以为入告之猷也哉。今此顺兴府丹溪书院。即故吏曹判书文节公金先生讳淡妥灵之所也。金先生乃 世宗 文宗朝儒臣也。夫 世宗 文宗知人之哲。右文之治。可谓东方千一之盛际。而金先生邃学瑰才。大为 两朝之所倚毗。擢置集贤之列。以资启沃之猷。 手书反复。咨讲丁宁。至于忧服之中。犹被 召致访问之勤。故凡 国家大经大法。咸与之弼成。以至田赋上下之制。云观测候之度。亦皆承 命而撰定焉。此虽学问之绪馀。而亦可谓社稷万世之功矣。及夫 庄陵之世。以亲老乞外。落穆浮沈。不复还朝。禅继以后。拜铨长而不就。尝赠一朝士诗曰。朝廷如有问。彭泽老渊明。盖庶几以此自献于 先王。而太常之易名。亦以文节。则其平生大致。不待言之详也。旅轩张先生。题系牲之石曰。主而颖悟。幼好读书。资禀之秀也。襟怀温雅。学问精明。见识之贞也。及其末年。特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69L 页
授铨长之职。而终不就。谥以文节。非其实得欤。又曰。功存社稷。法垂朝堂。土顺地理。遗泽无疆。辰分天象。裁辅有纲云云。且退溪李先生尝议建祠于荣川。夫以旅轩之贤。而非苟为谀墓之言者。况退溪一言。重于九鼎大吕。只此两先生之言。岂不为金先生之平生断案乎。伊后六十一年。而就金先生平日杖屦周旋之地。创玆院宇。以祀春秋。而未即请额者。盖以先生之节义。虽私自景慕。而 庄陵未复位之前。有不敢显言之故也。粤我 肃考肇与旷典。 庄园复寝。大臣有祠。则金先生之微意大节。亦可以昭白于此世矣。至其先几色举。而有保身之智。守志不变。而免激讦之过。则其临乱处变。可谓依乎中庸。而比诸当时之义迹。顾不又加难欤。今我 圣后之崇奖节义。实遵 文考之遗意。则金先生节义之如青天白日者。亶宜在首录之数。故生等。方谋百舍重趼。仰叫 天听。而窃料閤下。体象贤之 圣意。任分陕之丕责。则凡南土先贤徽躅之所存。士论舆诵之所郁者。亦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0H 页
宜在閤下咨访之中。而矧玆学校之事。例皆春曹之所管。则生等今日之请。正是閤下之先务也。抑书院 宣额之节。必待士林之陈请而许之者。为例恩。若因使相之周咨。 经席之密勿。特颁 璇额。则实为儒宫希数之典。而岂不有光于 清朝表节之举耶。昔在 嘉靖年间。退溪李先生来莅基川郡。以绍修书院院额事。申牒于方伯。方伯转闻于 朝廷。得蒙 恩额之宣。至今为南土之荣。而斯文之幸。今若照前辈已行之例。举百年未遑之典。则閤下之一举。可以无让于昔贤。而有辞于来世云云。
丹溪书院请额事。呈安胎使宋相国(寅明)文。(儒生九十二人联名。)
伏以崇奖先正。右文之盛典。表章儒宫。兴教之先务。所以耸动一世。风励后学。实在乎此。惟我顺兴府丹溪书院。即故吏曹判书文节公金先生讳淡妥灵之所也。先生在 世宗 文宗之际。以经学文章。首膺集贤之选。大鸣 国家之盛。所以黼黻乎王猷。弼亮乎天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0L 页
工者。实为 两圣之所器重。而至其退在忧服之中。尚且咨问其 国家大政。 御笔手书。前后不绝。则其为一时之所推重。从可知矣。及其乙亥禅继之后。无意世事。至以铨长召。不起而终。盖庶几以此自献于 先王。而得谥文节。亦以此也。曾在嘉靖年间。荣川郡守安瑺。创立书院。遣士人张寿禧。禀议其所当祀之儒贤于退陶李先生。先生答曰。本郡金文节公何如。其后旅轩张先生。尝称其学问之精。见识之贞。以为文节之谥。盖取平日躬行之实。噫。金先生道学节行。固非后学小子所可窥测。而惟此二老先生之言如是丁宁。则玆岂非百世之定论也哉。本院之设。今已百有馀年矣。 璇额之请。切于舆情。而 庄陵未复位之前。固不敢容易论请。因仍迁就。以至于今。玆者 邦家庆溢。中外欢抃。而使节远临。清风先路。生等窃伏念。祠院褒尚之举。虽非本曹职掌。而凡所以导达舆情。表奖儒贤。亦岂非我閤下赞扬风教之一盛事耶。生等方将装遣儒生。以为叫 阍之计。而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1H 页
 九重深严。登 彻未易。伏愿閤下。将此事情。禀启于 登对之日。使百年旷典。获成于 圣明之世。千万幸甚。
丹溪书院庙宇重建上梁文[成彦根]
百年之山仰深切。俎豆不愆。三间之庙貌重新。溪山改观。如云之集。不日而成。恭惟文节公先生。学贯天人。器具才德。千一会幸际。早登拔英之科。十八士汇征。俱被集贤之选。理田政制民产。可见需世之经纶。浑天仪瞻星台。尚遗观象之轨范。荷三 朝之殊眷。宠益隆而德益谦。与六臣而同时。迹则二而心则一。望美人于越峡。青天隔纱。老渊明于彭衙。黄花托契。奇才未究。天不假以数年。遗慕尚存。人至今如一日。顾丹溪尸祝之所。盖白山邱墓之乡。指亭亭之老槐。密迩三判书古宅。泣年年之春草。幸近一王孙遗墟。竹溪之名节最多。处处牲牢交荐。 鲁陵之松柏遥望。夜夜杜宇悲号。猗欤不孤而有邻。庶几永保而无斁。第缘岁月之寖久。遂致庙宇之渐颓。上雨傍风。未免龙蛇之剥落。瓦倾栋腐。一任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1L 页
鸟雀之喧啾。素乏制度之尊严。楹庑太隘。矧又向背之欹侧。位置失宜。何幸几年之经营。复见今日之突兀。鸠材蓄力。一乡多士之齐诚。敦匠聚工。四方役夫之咸赴。离娄明公输巧。缤左墨而右绳。申甫柏徂徕松。曰钜彼而斧此。三架之桷栌井井。始制度之无愆。两楹之床卓恢恢。庶折旋之有地。已备前人之述。玉川翁鹿门子之文章可观。不匮后孙之贤。杏溪社龟江庙之香火相接。桑梓掩映。蔼蔼然十里烟霞。襟绅联翩。洋洋乎一方弦诵。玆庸短唱。助举脩梁。抛梁东。罗王古国海云红。十年空使渊明老。半月台边菊几丛。抛梁南。铁吞山上起晴岚。百年旧宅岿然在。人去山空月印潭。抛梁西。迢迢日下五云齐。集贤殿里承 恩处。惟见空庭草色萋。抛梁北。清泠浦上愁云织。至今志士悲难禁。底事春鹃夜夜哭。抛梁上。头上分明日月朗。袅袅香烟直上天。英灵陟降年年飨。抛梁下。祠前次第列黉舍。济济青襟共依归。日日弦歌于我厦。伏愿上梁之后。儒风丕兴。文教大阐。幼幼老老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2H 页
弟子职之恭修。苾苾芬芬。两丁祀之虔奉。曰苟美矣。勿替引之。
丹溪士林呈礼曹文
伏以 国家之设为书院以祀先贤。皆所以尊道明教也。是以先王重焉。凡有道学勋业节义文章之卓然著盛者。必 宣额而宠异之。或偶未及 宣额。而其所崇奉之道。亦未尝有替焉。以故往在 肃宗 英宗朝。深虑流弊。大行毁撤。而额院之外。特 命勿毁者亦多。此我 圣朝祖宗相传之揆也。恭惟今日毁撤之令。至再至三。则寔出于矫弊之至意。而亦有未 赐额之院。始不毁者。或既毁而旋复。又下额院追配之 教。 圣虑之极其慎重于此。亦可以仰认。而生等窃不能无慨惑者。第其存拔之犹有所未审也。顺兴之丹溪书院。即故文节公金先生讳淡妥享之所。而 肃 英两朝所特 命勿毁者也。当日 传教与 启下关文。奉揭于明教堂板上。至今昭如日星。生等每于焚香释菜之时。仰瞻伏读。如新受 命。将以钦颂 圣泽于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2L 页
无穷。此与凡他未 赐额书院。尤有别焉。今者混入毁撤之中。抑年久事迹。或未考审而 启达也。生等敢以列 圣朝恩教始末。诸贤所述状略一通仰陈。伏惟垂察焉。先生以纯备之德。贞粹之行。学邃经纶。道协公辅。当 世宗 文宗朝。务兴右文之治。早膺集贤之选。出入 经幄。参赞谟猷。俊良同登。眷注尤重。方服忧在家也。 上下教曰。如金淡之才。世所罕有。故特欲用之。 紫诰屡降。实有就谋逾常之礼。先生不得已而起膺 召命。观象序节。以正历法之差。量地校岁。以定贡赋之常。日影台田品法。皆其时所创设。进朝而尽忠敬。莅官而著廉谨。事亲而致诚孝。发之为文章。则如治道策,陈情疏,七政外篇,历代兵要等书。莫不粹然一出于正。此先生之德业大略。昭载国乘及东文选。可考而知也。逮夫 庄陵逊位。六年于东都。三召冢宰。不就。以诗答申相叔舟书曰。朝廷如有问。彭泽老渊明。此其贞义苦心。炳然见于言外。金鹤沙应祖所谓微其迹而全其节。独得中庸之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3H 页
道者是也。 光庙解其意。遂不复强。及其卒也。为之痛悼益深。停朝加赙。特 赐谥曰文节。因又 命以不祧之典。皆旷世异数也。张文康公显光。撰碑铭曰。天资颖悟。学问精明。公辅才器。协于佥曰。功存社稷。法垂朝堂。不就铨职。其志可想。谥以文节。岂非实得耶。 嘉靖戊午。安侯瑺宰荣川。建学舍。议祀先贤。就质于退溪李先生。退溪答以本郡有金文节公。此本院之所由设也。创建在 万历戊午。升号于 顺治壬辰后七年。 肃宗己亥。 命毁新设。而本院则特降 圣旨。仍存勿毁。 英宗乙巳。本院又以未 赐额。并入于道臣防启。士林议将追享于绍修矣。闵文忠镇远。洪北谷致中。并在相府。回启以有 先朝特命。又蒙勿毁仍存之 教。于是。绍修追享之议。遂寝。本院请额之论继发。一道章甫陈疏建请。吏判宋公寅明。兵判朴公文秀合辞奏达曰。先正臣金淡。 世 文朝儒臣也。德业节义。表著一世。 文纯公李滉。已定立祠之议。而建院已久。尚未 宣额。实为朝家之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3L 页
欠典。 上教曰。建院已久。则何不趁即请额。盖其时已有 允许之意。而会因他事。未及 恩宣。即是斯文之不幸耳。虽然。本院所以与额院至今无废者。实赖列 圣朝优异之教也。苟先生之贤。不合祀典。则我东之斯文先正。孰如退陶。而曾何以特议立祠。搢绅章甫请额之论。又何以询同也。虽则不幸未蒙 恩宣。而两 圣朝所以眷眷之若是者。抑又何哉。岂不以先生之著盛。实无间于额院所祀之贤。而特为之尊尚乎。于乎迩来士风不古。儒教废弛。则吾党章甫之罪也。所祀之先贤。非有过也。今欲矫弊。直治吾党可也。使百世俎豆之所。遽至一朝邱墟。则先师之典刑莫凭。后学之矜式无依。将何以兴起斯文也。亦不惟是耳。第有所极未安绝难处者。煌煌 圣教。无地奉安。生等苟徒严畏谨默。使之终委于鞠芜之中。则其于 祖宗孤负之罪。恐亦难逃矣。聚首遑遑。罔知攸措。曾已号诉于营邑。则皆谓 先朝仍存之命。昭载于春曹文案。则此与他未 赐额书院。大有拣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4H 页
焉。而有非守土者所可低昂。生等直欲陈闻于 黈纩之下。则天门严邃。亦无有自达。然则宜恶乎诉乎。其惟太常乎。礼义典章。皆于此系焉。且窃惟閤下学深典古。志切兴教。其于本院毁撤。亦必隐然而动心矣。夫勿毁本院。自有 先朝成命。追享额院。抑有近日传教。诚愿閤下体 祖宗盛意。念先贤伟烈。开怀俯听。摭实上闻。前圣后圣。同一其揆。庶使本院复承 恩命。多士获睹旧仪。则于 先朝有光焉。閤下亦永有辞于斯文矣。岂特为生等之幸愿而已哉。
记闻录
  
(旧本记闻录凡八条。而今又追补若干条。然事体有难混录于末项。故头注新增而识别焉。)
○退溪李先生文集曰。县令生三子。曰溱曰淡同登第。淡官至吏曹判书。为名臣。
○李聋岩(贤辅)题枕流亭(先生第二子县监万钧所搆。)诗曰。清白传文节。注曰朝廷以清白子孙授职云云。
○金鹤沙(应祖)荣川志曰。公自幼颖悟好读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4L 页
书。一览辄记。立朝多所建明。观象监日影台及天文志,田税九等之法。皆公所承 命撰定者也。其出任外方。皆有治声。
○又曰。性孝友。襟怀温雅。学问精明。平生无疾言遽色。其在庆州。赠一朝士诗云。朝廷如有问。彭泽老渊明。朝廷解其意。不复强以枢要。年四十九而终。退溪先生尝议建祠于伊山书院。不果行。
○又跋凝石寺酬唱录曰。贤师不世出。我荣上下数千年而后。文节公金先生出。而不幸早世云云。
○李典籍(汝馪)记事曰。安公瑺为荣川郡守时。建学舍。士子诣退陶李先生。请堂额曰。若称书院。则有庙以祀先贤。而今未有定论。姑以书斋名之何如。先生答云虽未祀先贤。称以书院。未为不可。且曰本郡如金文节公如何云。
○徐四佳(居正)笔苑杂记曰。 世宗励精文治。高出万古。岁庚子。始置集贤殿。选文士十八人充之。后增三十员。又改二十员。十人带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5H 页
 经筵。十人带 书筵。专任文翰。讨论今古。朝夕论思。文章之士。彬彬辈出。得人甚盛。集贤殿南有大柳。岁己巳庚午间。有白鹊来巢。子皆白。数年之间。布列显要。皆出集贤。如郑领相麟趾,李左相思哲,郑领相昌孙,李领院季甸,安领院止,金判书铫,金参判墩,金判枢钩,金判枢末,申领相叔舟,权左相揽,朴参赞仲孙,崔领相恒,金判书淡,李判枢石亨,尹议政子云,鱼判枢孝瞻,卢参判叔仝,梁判书诚之,成判书任,李判书克堪,李府尹鸣谦,金判书礼蒙,卢领相思慎,韩西平继禧,洪赞成应,李参赞承召,李参判坡,李判书芮,赵府尹瑾,姜府尹希颜,姜判书希孟,崔府尹善复,朴参判楗。虽以居正之无状。亦获列其间。又如朴仲林,朴彭年,河纬地,成三问,李垲,柳诚源。一时隆显。
○金梅月堂(时习)题奉德寺钟诗曰。府尹金公淡。政平无讼牒。斯出馀庆心。置之灵庙侧。又云域广山又隔。其用宜发兵。悬簴镇一方。人慕公之明。(奉德寺在庆州。)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5L 页
주-D001○高丽崔诚之。从忠宣王在元。得授时历法以还。本国始遵用之。然术者且得其造历之法。其日月交食。五星分度等法。则未之知也。 世宗命郑钦之,郑招,郑麟趾等。推算悉究得其妙。其所未尽究者。加以 睿断。始释然矣。又得太阴太阳通轨于中朝。其法小与此异。稍加檃括为内篇。又得回回历法。命李纯之,金淡考校之。乃知中原历官有差误者。而更加润正为外篇。于是历法可谓无遗恨矣。(出 世宗实录。)
○元年辛未九月丙申朔初二日丁酉。命知承文院事金淡。注新撰兵要。仍 教曰。可注处更加详入。毋繁令人易知耳。(出 文宗实录。)
○元年庚寅正月初九日戊子。传曰。 世宗朝李纯之,金淡精于天文。今无其人。凡有星变。民间或先知。而观象监则懵然不知。甚为不可。今择如纯之金淡者。使习天文何如。其议于院相。(出 成宗实录。)
○二十年己酉。领议政尹弼商奏曰。观象推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6H 页
步。国之太事。 祖宗朝金淡精历法。金淡后无其人。请择年少聪敏文臣。令习天文数法。(出 成宗实录。)
○成听松(守琛)赠先生曾孙泽民序曰。吾闻子家有彭泽老渊明。故以归去来辞赠之云云。
○吴竹牖(沄)论乡贤祠事书曰。文节,啸皋两先生。风声德烈。有耳闻目逮。乡论已定。一年经营。都为此两贤地云云。
○金鹤沙记先生六代孙锹草堂曰。文节公一生俭素。其客堂近于内。而未遑改搆。
○李典籍记事曰。先生之在庆州也。惟以海獭皮一张。朝暮坐卧。萧然与寒士无异。衙中有欲用之物而请焉。先生曰。此于官廨虽有之。公家物。不敢私用。终不令取来。尝有诗曰。六年坐啸能无愧。头上青天只隔纱。
○七政内外篇五卷。 世宗以东国所遵用授时历。交食五星之独缺立成法。 命郑麟趾,郑招等。取大统通轨。稍加檃括。合为内篇三卷。又得回回历法。 命李纯之,金淡等。考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6L 页
校为外篇二卷。(出东国文献备考。)
○金文节逸稿一卷。 本朝金淡著。淡礼安人。 世宗乙卯文科。丁卯重试。官至吏曹判书谥文节。有书院。(同上。)
○金淡字巨源。抚松轩号。礼安人。县令小良子。 世宗乙卯登第。选集贤殿正字补。 世宗命简仪台。仕天文测候。重试第二人中。官累忠州牧使。至政清讼理。时境内盗多。民甚苦之。淡恶疾如雠。善治盗迹。拨摘如神。盗相戒。境内不入。州民赖之。安东庆州历守。吏曹判书升。 世祖甲申卒。性端雅。行己廉谨。文节谥。(出日本朝鲜人名辞书。)
追感篇[金大贤]
老木颓垣古苑空。病蝉衰草夕阳中。尘生东阁风流远。谁识高名满大东。
     金悠然堂大贤
追感篇[金应祖]
昔人芳躅已成空。古宅依然野陌中。谁识明良际会地。至今遗泽奠吾东。
     金鹤沙应祖
追感篇[郑重元]
古宅曾经三判书。金家八世至今居。庭前十
抚松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77H 页
丈高槐老。知是当年种德馀。
     郑喘翁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