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第 x 页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第 40H 页
竹轩先生遗集补缀重印跋[罗致学]
我先祖竹轩公。当丽季。以左常侍艺文提学。不服于我 朝。忠义炳然。 大明王敬德所称无愧于伯夷者。是也。盖自早岁。发明经传之奥旨。讲论性理之大源。大为李牧隐,郑圃隐,李遁村,权阳村诸先生之所推许。当伪辛之袭位。即弃官。遂与朝士。不相合。至有殷栗之贬。及恭让王朝。抗章直言。极触奸党之狼毒。酷被阴祸。至于别斋之致灾。史册之刀割。而门人故友。亦至诬陷。故时之学者。畏于罹祸。不敢就学。遂使公之教。不广于世。惜哉。以公之学之粹。义之精。与当时诸贤。同志同德。而奸党之指为曲学者。何其谬也。逮当 圣朝受命之日。自靖于遐土。终不就 召。亦不通朝士。门庭冷落。当是时。公之道学。孰述而孰传哉。苟非冶隐吉先生及李修撰悃,金学正良翼诸公之摭实示后。则公之道学。几乎无徵于后世也。公之决志自逊也。阳村先生。终始扶护。而及公之殁。阳村已先殁。倘使阳村。后于公殁。 朝家之褒赠。必不在当时诸贤之后也。公之殁。在于乙未。而指谕公承遗教。戊
我先祖竹轩公。当丽季。以左常侍艺文提学。不服于我 朝。忠义炳然。 大明王敬德所称无愧于伯夷者。是也。盖自早岁。发明经传之奥旨。讲论性理之大源。大为李牧隐,郑圃隐,李遁村,权阳村诸先生之所推许。当伪辛之袭位。即弃官。遂与朝士。不相合。至有殷栗之贬。及恭让王朝。抗章直言。极触奸党之狼毒。酷被阴祸。至于别斋之致灾。史册之刀割。而门人故友。亦至诬陷。故时之学者。畏于罹祸。不敢就学。遂使公之教。不广于世。惜哉。以公之学之粹。义之精。与当时诸贤。同志同德。而奸党之指为曲学者。何其谬也。逮当 圣朝受命之日。自靖于遐土。终不就 召。亦不通朝士。门庭冷落。当是时。公之道学。孰述而孰传哉。苟非冶隐吉先生及李修撰悃,金学正良翼诸公之摭实示后。则公之道学。几乎无徵于后世也。公之决志自逊也。阳村先生。终始扶护。而及公之殁。阳村已先殁。倘使阳村。后于公殁。 朝家之褒赠。必不在当时诸贤之后也。公之殁。在于乙未。而指谕公承遗教。戊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第 40L 页
戌。北还三年而殁。后数年。我六世祖考继殁。时我五世祖考才七岁。而前年先遭内艰。庶母车氏持家。斥尽田庄。且遭火贼。遗藏殆空。就养于外戚 公世昌家。长于积城县。享年二十四而早殁。高祖考生才三岁。宗高祖考才六岁。又随外家曹氏。长于宁越郡。三世丧祸以来。公之遗集。不能传守。亦未详散失于何时也。我祖考当 万历经燹后。过麟蹄县世奴石禄家。于古箧中。得缺卷五编。乃公之遗集。而每编或缺其半。或缺三分之一二。或缺十分之八九。遂绎书成一卷。今按年谱及行状。则遗集本十三卷。而所存者只此若干篇。可胜痛惜哉。我家素贫。久不能锓梓。我聘君李公。(讳德秀。庆州人。官参奉。)闷予之未暇。取活字。印得十帙。每帙一卷也。追念往迹。不胜感泣。谨依家帖遗录。具其本末。置于卷下。以备后考尔。 崇祯后庚寅仲春上浣。不肖孙致学谨识。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第 41H 页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朴来谦]
高丽正顺大夫。左常侍艺文提学。竹轩罗先生遗集。始为十三卷。中经丧乱。散佚殆尽。八世孙致学。掇馀帙。用活字重印。而又未克寿传焉。其后裔即锦城旧族。求得誊本一册。方谋登梓。以不佞忝守土也。请一言识其卷。不佞岂其人哉。屡辞不敢。而其意终未可孤也。于是。忘僭与陋。谨受而卒业。噫。先生之系阀官历出处语默。既详乎状德之文矣。其造诣之高也。成就之全也。旧序又备载之。若其忠诚炳如日星。义理精于锱铢。贞而不矫。穷而不怨。非惟当时士大夫之感叹称述而已。 国乘书之。野史记之。至于今耀人耳目。顾所以不朽者。无系乎集之有亡。况安用序之赘哉。然诸君之所惓惓不置者。即其性情之流出者不传。则精神气象。无复依俙髣髴处。精神气象。不依俙髣髴。则血脉无以相感。百世之下。孰有知先生乎。又孰谓先生之有子孙乎。审如是。则宜其愈久而愈不忘。愈寡而愈珍之也。窃尝闻之。方先生之仕也。群奸盈庭。媢嫉焉。排摈焉。使先生之言。竟不得见用。先生之
高丽正顺大夫。左常侍艺文提学。竹轩罗先生遗集。始为十三卷。中经丧乱。散佚殆尽。八世孙致学。掇馀帙。用活字重印。而又未克寿传焉。其后裔即锦城旧族。求得誊本一册。方谋登梓。以不佞忝守土也。请一言识其卷。不佞岂其人哉。屡辞不敢。而其意终未可孤也。于是。忘僭与陋。谨受而卒业。噫。先生之系阀官历出处语默。既详乎状德之文矣。其造诣之高也。成就之全也。旧序又备载之。若其忠诚炳如日星。义理精于锱铢。贞而不矫。穷而不怨。非惟当时士大夫之感叹称述而已。 国乘书之。野史记之。至于今耀人耳目。顾所以不朽者。无系乎集之有亡。况安用序之赘哉。然诸君之所惓惓不置者。即其性情之流出者不传。则精神气象。无复依俙髣髴处。精神气象。不依俙髣髴。则血脉无以相感。百世之下。孰有知先生乎。又孰谓先生之有子孙乎。审如是。则宜其愈久而愈不忘。愈寡而愈珍之也。窃尝闻之。方先生之仕也。群奸盈庭。媢嫉焉。排摈焉。使先生之言。竟不得见用。先生之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第 41L 页
韬晦敛藏。盖已久矣。逮夫革命之际。郑圃死之。而先生则不死。杜门洞诸人。逃世铲影。而先生则家居自守。考之于迹。若有可议。而顾其心则一也。故殊涂而同归。生而扶既颓之纲。殁而垂无穷之名。视希富贵图进取于一时。而如流云过鸟之倏忽灭没者。其得失优劣。诚何如哉。凡为先生之后者。能相与讲习而慕效之。瞭然知伦常之为重。节义之可贵。则利泽及人将弥远。而是集之为赖。可谓不寂寥也已。是以为之说。岁癸巳仲春下浣。密阳朴来谦。书。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李秉圭]
公之先世。世仕丽朝。圭组蝉联。勋业溥博。而备载丽史。垍于公。承袭前烈。行义文章。冠冕朝著。大有铸世泽民之望。不幸丽运衰替。奸党专擅。遂谢仕归乡。韬名晦迹而屡召不起。才历数世。子孙零孤。载乘无徵。几使嘉言善行。泯而不传。今于遗集。获见冶隐吉先生所撰状行之文及圃,牧诸先生赞德之辞。可验平日之心工与志业。而其造学也精熟。见道也分明。瀜会乎天人之际。洞澈乎事物之几。实为我东理学之宗。终焉不仕 圣朝。克扶大纲。则尤见持身之清高。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李秉圭]
公之先世。世仕丽朝。圭组蝉联。勋业溥博。而备载丽史。垍于公。承袭前烈。行义文章。冠冕朝著。大有铸世泽民之望。不幸丽运衰替。奸党专擅。遂谢仕归乡。韬名晦迹而屡召不起。才历数世。子孙零孤。载乘无徵。几使嘉言善行。泯而不传。今于遗集。获见冶隐吉先生所撰状行之文及圃,牧诸先生赞德之辞。可验平日之心工与志业。而其造学也精熟。见道也分明。瀜会乎天人之际。洞澈乎事物之几。实为我东理学之宗。终焉不仕 圣朝。克扶大纲。则尤见持身之清高。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第 42H 页
立志之坚确。而前后践履之实行。可谓以紫阳之正学。秉首山之贞节也。至若敦叙彝伦。而致使短丧者终孝。深排异端。而乃有剃发者归俗。则名教之入人。不亦深乎。予少游松岳。闻街童有歌万寿青鬟依旧在。两朝白发到今羞之句。而立马叹赏。赞其词格之清楚。旨意之恳到。而不知何人所制矣。玆盖公过杜门洞时咏怀之题也。其他藤谷之诗。葛山之词。无非出于至诚。而足令人流涕。追想其恻怛不忍忘之意。如复见公于三百年之下矣。公即李文孝公之女婿。而予乃文孝公外裔。则其所钦慕于公者。复何如也哉。公之后孙大润甫。袖示遗集。予先贺公之有是裔。而又感不遐之意。乐为之言。
岁在甲午季春之初。全州李秉圭谨撰。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罗行润]
凡行义之士。有其德。有其言。而卒不得需世而著名者。自古何限。盖因遭世溷浊。无人荐拔。而若我竹轩公先祖。以不世之才德。蕴济时之经纶。而适值 圣朝际会之盛。重以时贤汲引之勤。庶几佐致太平。名垂后世。而遂乃自遁荒野。竟至湮晦。悲夫。大抵公仕于丽世。痛斥奸党。而
岁在甲午季春之初。全州李秉圭谨撰。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罗行润]
凡行义之士。有其德。有其言。而卒不得需世而著名者。自古何限。盖因遭世溷浊。无人荐拔。而若我竹轩公先祖。以不世之才德。蕴济时之经纶。而适值 圣朝际会之盛。重以时贤汲引之勤。庶几佐致太平。名垂后世。而遂乃自遁荒野。竟至湮晦。悲夫。大抵公仕于丽世。痛斥奸党。而
竹轩先生遗集重印跋 第 42L 页
至遭割史之惨。迄于我 朝。力辞 召命。而不渝杜门之志。致使贞忠大义。没世而无闻。尤可叹也。幸赖当世诸君子。推德而状行。所以不朽者存。此非吾夫子所谓德不孤。必有邻者耶。公之所尝著集。不止数千万言。而子孙零替。不能保护。殆不满十存一焉。族祖致学氏。掇拾于散落遗逸之馀。印成一卷。以行于世。而当时名贤郑雪斋,罗樗轩,赵松轩,李退庵诸先生行迹之遗漏于本家谱乘者。略有可考于公之所撰影帧之辞。则亦可谓得公而名益彰矣。是集也比多残缺。不成文理。虽若可恨。其幸存而未泯者。亦足以标准于后世矣。家兄求得遗编。尝营重刊。未就而殁。追念往事。不觉涕零。今才博收门议。方印若干帙。而分为上下两卷。所以秩其编次。而便其观览也。玆庸播诸名家。畀诸宗党。俾克寿传焉。
崇祯后四丁未腊月 日。后孙行润谨识。
崇祯后四丁未腊月 日。后孙行润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