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轩先生遗集上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x 页
竹轩先生遗集上
 [诗]
  
[缺落]
 
(旧帙第一卷。初头六十八张落。)
阳明
 
(旧帙此二字。在第一卷六十九张第一行之首。今录于卷始。○以下篇推例。此篇当为五言绝句。或七言律诗而为可考。○旧卷一张。为二十行。一行为十八字。今亦仍旧例云。)
和郑林谷(佐庆)
阴阳本相待。动静是一源。若作两条看。何由识道门。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5H 页
自遣
鼓我三叠琴。歌我九曲咏。(精舍九曲歌。)曲尽静无言。此间有真境。
冬至
半夜潜雷动。新阳剥老阴。静观春意思。只个在吾心。
宿湖中豪士家
磊落男儿剑有名。相逢意气便相倾。平明长揖出门去。一曲燕歌无限情。
天安途中。遇任君知常出镇合浦。以防倭虏之行。
长亭秋雨晚纷纷。驲骑横驰望阵云。莫把陬隅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5L 页
作蛮语。高才不必老参军。
和择胜亭主人韵
洞僻嚣尘龂。亭孤细路分。溪声常作雨。山气每生云。玩理鱼同乐。忘机鹿与群。营营名利客。回首总惭君。
河南
万善分殊一理全。生知惟圣学知贤。背驰襟马裾牛尔。半道亏山弃井然。到了些儿交蹋地。坏之腔子本源天。河南教诲无他术。秪把遣经仔细传。
送李正言(鹄)谪耽罗(圃隐门人。时为奸党所陷。)
西窗(李氏亭名。)诗话久丁宁。益信孤松岁晚青。(李诗万树雨馀绿。孤松岁晚青。)马得一鸣宜见斥。丹经九煎始通灵。秋泥滑滑逍遥驿。(在长城苇岭北。)夜月苍苍琥珀亭。(在海南于兰梁。)朝士想多寄书素。雁飞七日渡南溟。(南人云。雁飞七日渡海至耽罗。)
偶题
日月有常度。运行不暂閒。吾人多蹩躠。偷憩百年间。
涧梅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6H 页
礀底寒梅树。扶疏数朵开。秪缘得春早。许作花中魁。
过契处士(元道)幽居
诛茅为屋葛为衣。不向人间话是非。思到鸢飞鱼跃处。此时方好玩天机。
过李判官(旭)山居
洞僻林深汉北隈。草堂潇洒绝尘埃。山容宿雨晴时好。野色閒云散虔开。壮岁伟名资汗竹。旱春幽兴属冰梅。朝廷方讯安边策。肯许岩栖卧俊才。
涧松
数寻涧畔松。屈曲定无用。只有中心坚。风霜不敢动。
新秋有怀
白露变为霜。亭皋木叶下。所怀竟不来。啸咏对清夜。
仲春侍从上苑西隈池
紫殿天晴午漏催。祇陪步辇下西隈。春浓弱柳金丝嫩。日映繁花锦帐开。愿使群生跻化囿。欣瞻瑞霭绕灵台。圣恩特许词臣醉。敕赐香醪更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6L 页
一杯。(旧卷圣字敕字。皆尊阁间一字。而今则连书。后皆仿此例。)
早朝
阊閤门初辟。宸居正向阳。细听宫漏滴。轻衬御炉香。汉殿风云郁。周堂日月煌。平生献身意。踧踖抱封章。
精舍偶题(己酉秋。先生谢病归第时作。)
簪绂虚名久自欺。了无学术到施为。处世谁言行路易。归山始觉见机迟。新修陋屋因邀客。重补残篇为教儿。悠悠万事皆先定。却信玄翁是我师。
过龟山李虔(一作处)(植)钓台
龟山老石碧崔嵬。南畔第庵北畔台。日暖閒园调白鹤。雨晴幽涧步青苔。诗因写意聊挥笔。酒为忘忧便举杯。人世输赢何足说。溪翁不出此溪隈。
暮春。宿杜氏亭。
绿槐东畔路如丝。此地重回未有期。寻堠尚谙前度岘。登亭更觅旧题诗。落花半逐溶溶水。短竹环成窄窄篱。遥夜不须生旅恨。计程九日到杨池。
追次圃隐平郊馆手题韵
圃隐先生头似雪。平郊馆里醉如泥。远游况味无人识。一首新诗手自题。
  原韵
 倦马行装滞暮雨。平郊漠漠涨寒泥。醉馀怀抱还疏宕。手把青毫大字题。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7H 页
题课学堂
帝命之初受赋均。圣贤岂是异般人。存诚大法循天叙。造道真功贵日新。前辈秪言由正路。后生何事涉迷津。古称 东国犹东鲁。但愿诸君各自珍。
过苏御史(衡)郊居
病叶先惊雨。崇兰不复春。弊箱篇蚀蠹。残匣剑生尘。冉冉悲流景。超迢忆美人。清秋一携手。樽酒且怡神。
秋燕
双燕辞华屋。秋深何所归。明年花雨节。更许绕帘飞。
鵻藤谷(松川洞有鵻藤谷。乙卯春。先生别筑小屋于此。)
一辞京阙卧鵻藤。门外云山碧嶝嶒。错落孤怀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7L 页
何处泻。年年元日哭玄陵。(恭悯王陵。)
桃花
桃花未解语。媚笑向游人。何似幽园竹。清孤不负春。
落花
三月花容老。飞飞逐暮风。不须愁晚景。明岁更繁红。
赠孟生熙卿
景仰邹夫子。后来有令孙。十年遵母训。千里就师门。学为朋来乐。交因世谊论。文章馀事已。此意向君言。
送圃隐赴 中朝
都门朝日启征辀。千里湖山道路悠。王事秪今推重望。不须把酒话离愁。
余久病。在松下洞精舍。圃隐归自 中朝。与诸友访余。示以使行时诗轴。得杨州竹西亭见怀韵。因共追和。
松下轻阴枕簟清。翛然相对暮山青。旅宵剩醉三仙酒。(江南酒名。)暇日重寻五隐亭。(在松洞北崖。牧隐,圃隐,若斋,遁村。尝共访先生。游赏于此。因名亭。)霁月印池澄照胆。秋兰裛露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8H 页
细闻馨。挑灯共问 中朝事。笑说孤舟达远溟。
  原韵
 大王堂压涧流清。炀帝堤连草色青。月夜故人松下路。春风孤客竹西亭。远游自识为心苦。临老欣逢至治馨。寄语诸君莫相忆。梯航来往接东溟。
殷栗谪中。九月十九日。喜严尚书(栎)行岁祭于三圣祠。(始宁九月山。有檀因,檀雄,檀君祠。)因见访。
南浦鸿宾月欲亏。故人一会本无期。烦君试酌龙山酒。病我羞题鹫岭诗。已喜铨衡收俊彦。复期舟楫济艰危。从容须尽清宵话。明日匆匆更别离。
同陶隐。登挟仙楼。(时先生。新自殷栗归第。)
世路栖迟两鬓秋。青年志气便归休。匡济秪应须俊彦。疏慵端合放林丘。荏苒观书犹掩户。逍遥览物且登楼。南岳春游已陈迹。细斟蕉酌意悠悠。
寄金杂端(𤨿)幽居
潇洒茅亭傍碧湖。罢官归卧一寒儒。忘忧便学陶潜醉。怀道何关宁武愚。梧圃(金公京▦)胜游成寂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8L 页
寞。桑田浩劫在须臾。乌巾偃蹇松杉下。会作时人锦障摹。
过李舍人(厦)幽居(圃隐门人。不仕伪朝。)
窄窄衡门短短篱。提携妻子共栖迟。浮云富贵真无分。特地林泉定有期。自去自来看塞马。一翻一覆玩仙棋。肯言此处生涯冷。屋上青山案上诗。
笼禽
嗟哉笼里禽。何日展尔翅。尚有凌霄心。一举九万里。
别后
不见真难忘。既见复何言。别后无限意。怊怅向黄昏。
再逢杨使君(轼)。登望仙岩。怀李七博士(璆)
白云迎皂盖。层壁翠微边。吏隐逢梅尉。诗成忆惠连。旧游诚邂逅。重会亦夤缘。向晚天风起。却疑御紫烟。
葛峡路中。遇崔使君(太皓)还官之行。
小径才通屩。羸骖不易行。山静惟闻涧。官閒不计程。五年治郡策。千里恋君情。负抱平生志。一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9H 页
麾岂足荣。
泛舟
碧水连空阔。轻舟意绪多。始因移剡棹。倏欲御张褨。浪静鱼翻藻。秋深露裛葭。超然忘世虑。不必问丹砂。
过李秀才璞别业
湖上数椽屋。春流半浸扉。此间有真乐。终日澹忘归。
服药
采得前山药。贮之一夹囊。暮年非畏老。只是验良方。
述怀
亲朋来问余。近日一何瘦。到老病相侵。此心恐未就。
山色
酷怜山色碧重重。到了閒时辄住筇。无限浮云埋不得。朝朝还对旧颜容。
过罗正郎(允济)溪居
清溪一曲护柴扉。竟日观鱼傍小矶。识得天机活泼处。莫教稚子敲针归。
古琴
瑶琴洋溢太和音。万古山高水复深。料理希调停手久。无人会得此时心。
仲春。寄族弟判官(启儒)巨济谪中。
池塘芳草雨丝丝。梦见依俙觉后悲。五岭(洞名判官所居)春回花寂寞。十年人事月盈亏。山空独倚鸟啼夜。天迥遥看云没时。异乡慎勿种秋菊。若待餐英归太迟。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9L 页
赠李左尹(子希)
忆昔山斋游学日。少年志气尽清奇。孝慈至行穷时见。文武伟才乱后知。风动西关贤刺史。诗登北阙老儒师。看君毛发萧然白。倍觉衰侬甚矣衰。
长沙县西楼。忆李监(淑)
忆曾携上县西楼。人事匆匆二十秋。回首夕阳松桧老。弦歌遗迹水东流。
三月。见冬柏花。
冬柏寒楂手自栽。无端风雪酷相猜。虽然物性固难夺。辛苦数封春暮开。
仲春。酬李永叔诸君赏花柳韵。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0H 页
胜日嘉朋叩竹扉。共言溪北赏春归。水深剩玩鱼儿乐。野霁偏教燕子飞。肯羡人间青紫贵。喜看林下红绿肥。老吾更作悠然兴。欲向东风问化机。
寄金应教(畅)闭门独居(圃隐门人。丽亡隐居。不通交游。)
早岁花礴客。胡为锦水涯。巷深陶令柳。园种邵侯瓜。自惜同羸马。那堪听暮鸦。(金有羸马暮鸦诗。)春来无所适。掩户谢年华。
哀徐稷
慷慨平生志。彷徨宇宙间。剑酒成陈迹。何人访碧山。
戏赠脩竹亭主人
静宜月影动宜风。潇洒秋光碧涧中。可但此间医俗虑。何须烦问主人翁。
漫兴
湖城三月落花风。燕舞莺歌西复东。游客莫言春色暮。绿阴元不让新红。
  又
宿雨霏霏柳叶抽。三春花事水东流。佳人一去无消息。芳草江南不尽愁。
秋日游九老岩。因访遁翁伯仲别业。
老来宽世虑。秋后访幽期。石瘦苔光涩。山明日色迟。素琴陶令宅。春草谢公池。肯学尘间客。营营失路歧。
寄郑副正(寔)归故里
早托仙方卧碧山。归来顿觉鬓毛斑。悠悠二十馀年事。都付閒云聚散间。
过李注书(子益)幽居
藤萝羃路少人过。十载栖遑奈老何。寂寂茅庵门独闭。不关风雨夜来多。
至善
湍流必就深。磐石终无转。万物止于止。吾人期至善。
物性
山鸟每栖林。江鱼不离水。物性自相殊。天翁分万理。
行舟曲
浮沉任水流。顺逆随风力。篙师毋或怠。碧海千寻色。
题徐道士古亭(徐泓学异术。先生尝讥之。及殁。过吊有诗。)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1H 页
几年修鍊闭虚亭。古洞寥寥老树青。守戒山童犹洒扫。清宵谩待降精灵。
赠徐生(僩)
吾儒事业尽无穷。达道元从吃紧工。静里看书
 
(旧帙此首在第一卷八十张之终行。而以下缺落。)
年非。潮州未必无忠信。惭愧韩公海上衣。
 
(旧帙第二卷十一张缺落。此十六字。在第十二张之首行。今足书于此。)
题三闾画像下
汨𤄷千古恨难填。竞渡歌终不见人。烈烈忠魂何处托。丹青只得七分真。
古意
乌川流水曲。浩荡洗吾心。遗音今寂寞。天下更无琴。
过李处士(大承)故宅
宿昔青云志。蹉跎碧涧滨。伯夷终立懦。原宪不忧贫。横笛山阳夕。残花杜宇春。古墟已埋没。回首泪沾巾。
过杜门洞(癸酉。承召命时。)
残年来渡汉西舟。落日还登洛北楼。万寿青鬟依旧在。两朝白发到今羞。把杯相慰灵犀照。移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1L 页
枕孤眠杜宇愁。顾惭振鹭诗中意。羸马行装信信留。
九月。过珍城故墟。
废郭馀荆棘。荒池没芰荷。山河周顗涕。禾黍晋墟歌。北望玄岑远。南来白发多。无情台下水。东逝自清波。
客中塞(一作寒)
岭北清明节。天晴丽日迟。贫巷炊烟少。未必为子推。
残照
山矗秋容静。云开日脚悬。离离笼远树。冉冉和残烟。汉阙西风里。魏陵宿草边。湖上骑驴客。行行促短鞭。
渔翁
携竿蚤出向昏归。地僻林深路转微。一领蓑衣半边笠。来时不怕雨霏霏。
江村
日落孤村早掩扉。平沙漠漠见人稀。隔林小火如星起。认得江娥采蛤归。
病中。谢严处士(悫)赉书致问。兼以药裹见赠。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2H 页
衰境沉疴久。寒斋寂寞滨。遥怜空谷士。深忆暮途人。灵药能医渴。残骸便爽神。襟期贵相识。何▣▣沉沦。(何下。二字蠹缺。)
自枫岳归。示李(景修)诸君。
守分何曾有怨尤。回瞻故国便怀忧。凄凉五百年宗社。汗漫三千里远游。古郭花残堪白首。虚堂月照共青眸。只幸斯文终不坠。二三同志也同修。
宿李山人(戬)幽居
桃花的历绕溪边。无限幽情一怅然。秪恐山家春色晚。枉教流水引渔船。
冬暖
微雪▣成雨。轻阴不作寒。▣▣▣▣慰。无褐▣▣欢。丹荚花心早。黄钟岁律阑。平生炙背愿。回首一长叹。(雪下一字。寒下四字。褐下二字。并蠹缺。)
春日感怀
步出园林绿映红。仲春和气正冲融。鱼知煖意跳新水。鸟得真机哢晚风。且赏烟霞游物外。讵留冰炭碍胸中。归来种菊西篱下。千古多惭栗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2L 页
里翁。
仲春游西邻(咸修撰所居)
雨馀散步到西篱。一夜春流满绿池。元亮消忧惟有酒。放翁沉病更无诗。遐情鸟没云归际。至理花开月上时。静观万物皆和气。唉彼穷民久阻饥。
宿金海苏家亭
夜霁天凉起易衣。波声淅沥射渔矶。风林宿鹊移枝噪。月峤疏萤散影飞。路向笳湖(金笳湖古,崔文宪浩然游处。)怀缱绻。尘生粉榜(亭额。先生少时手书。)梦依俙。谁家短笛鸣寥亮。似诉游人久不归。
感怀
我朝受命海之东。列国咸归大统中。圣继神承三代运。文敷武竞万全功。始誇庙柏千春碧。(宗庙有老柏。枝叶峻茂。则政化兴治。凋残则朝廷不安。号曰千岁柏。)终见城虹半日红。(恭让王元年十月。虹见于北城。半日不消。当时有异虹半日。国祚三年之谶。)只有孤臣双鬓白。一年一度拜桐宫。
仙丹
蜀汉三分勋未集。永安遗诏君臣泣。若云仙诀可延年。丞相先求丹一粒。
桃源
浔阳处士守清节。高卧林庐尘事绝。托意桃源物外居。后人谩谓荒唐说。
赠李注书(鸿渐)
平生忧道不忧贫。旧是南州第一人。(恭悯王称李鸿渐。南州第一人物。)谢氏文章惊造化。董家慈孝感天神。好
 
(旧帙此首在第二卷十五张之终行。而以下落。)
忠肝义胆肃霜炳。日
 
(旧帙自第三卷。至第七卷。俱落。第八卷十一张。亦缺。此忠肝以下八字。在第十二张首行。今鳞书于诗律之下。)
竹轩先生遗集上
 [赞]
  
聘君李文孝公画像赞(先生尝言。余作公之画赞。但书实事。述象论而已。)
今上之四年乙未春。余行聘礼。盖后于公捐馆之五年。行礼之翌三朝。乃展拜于公像。旧有安文学(辅)所制赞矣。今又十有七年。真采似渝翳。十一兄颖叔。将改摹。请暇于朝。上闻之。命赐素地及画具。既移摹。乃属余曰。影真再新。亦好重撰赞辞。子其留意否。余遂再拜谨赞曰。
 究性理而明大本。惟知道者谓之一世之豪俊。(郑圃隐尝言。我东性理之学。文孝创说之。真是豪杰之士。)审出处而循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3L 页
正路。惟好贤者谓之百僚之标准。(金惕斋尝言。李赞成平日无苟进之意。后进宜所取法。)其制策也则有董舒经世之志。(公登第。天子谓侍臣曰。李某所制十馀策。笔法高古。有西汉董仲舒之气节。)其撰史也则有晋狐记实之义。(公与李益斋。同在史局。益斋称公有董狐直书之义。)斥试院之纱烛。一榜之英才为盛。(当时试院。多行请托。势家例使傔人。夜持纱笼烛怀录纸。无敢拒。独公责门卒不纳。李正言顺卿。尝语朝班曰。李公所取三十三人。多是名流。非特文翰而已。)访云社之绛帐。四书之丛说得正。(元金华处士许谦。号白云先生。立学社。著四书丛说二十卷。公入元访之时。丛说尚未就。因讨论数旬。许谓公曰。幸逢有道。疑义多所辨明。)父老遮南城之路。惠活千人。(公尝守密城。倾廪赈流民。及解归。父老泣曰。活千人。子孙有封。)桔槔渴西潭之源。孝感四邻。(公幼孤。养慈至孝。冬月。慈患痢。索鲋鱼。而西兴潭水深不可求。公环潭呼泣。近村发民夫。大设桔槔。三昼二夜。潭涸。得鱼盈石。痢遂效。)呜呼。传称率性之工。经著匪躬之忠。惟天之降衷。集众美而付于公。公何为不能大施于世。而郁郁乎赉志以终。徒令后人。仰遗像而慕遗风也耶。
郑雪斋画像赞(名可臣。字献之。官中赞。谥文靖。配享忠宣庙庭。)
公起于罗。罗即余之先乡也。余生晚。虽不得承接于左右。其闻于流风馀韵者。幸密且迩。不止如他人寻常慕向。摭于史册。考于诗文之得其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4H 页
糟粕而已。崔处士云轩,李相国益斋所撰画赞。非不尽美。而及改摹。要余赘辞者。其意盖有在也。余不得辞。即谨赞曰。
 学优坟典。谟协庙堂。垂绅端笏。仪表东方。退咨巷老。起庆廷僚。(忠烈王四年。郑公耻与洪李同朝。乞归养母。都下父老。惜其去。远望咨嗟。后膺召命而起。翰林契球等。告于王曰。郑某有济民之志。其来为生灵之幸。)战兢履职。询及刍荛。朝撤诵禅。(郑公尝斥佛法。朝士尝在王前讲涅槃。王曰。郑文学来。勿诵西经。)士蠲编伍。(元使我征倭。王将令儒士从军。朝臣无敢谏。公力请得止。)恪守世业。茅庐蔬圃。礼崇儒师。功著乐府。(忠宣为世子时如元。郑公及闵默轩渍从行。帝闻世子受论孟孝经。因引郑公入见。帝遽起冠曰。见儒师。不得不冠。及归。王命译其道路勤劳及所经山川之胜概。使乐工歌之。)遗庙翼然。秋水之浒。
朴湖隐画像赞(名衡。字子屹。忠宣朝中第。官进德博士。及王薨于岳阳配路。朴公痛惋弃职。不复就朝。)
故博士朴君子屹之画像。友人罗继从述先为之赞曰。
 独立衰世。风调卓越。义铄金石。忠贯日月。酒欲忘怀。诗可言志。舆人诵名。岂为公地。
崔弦庵画像赞 名思诚。字道卿。隐居读书。早有贤名。尝承召诣阙。见肫(一作旽)僧乱政。朝纲颓弛。即称疾归乡。终身不仕。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4L 页
高峰崔君惟远。(名希德)画其先考弦庵之像于弦庵故室。属余赞之。即谨为之辞曰。
 托迹渔樵。潜心图书。冰玉肠肺。烟霞襟裾。进不枉尺。去若脱屣。终老不渝。于乎纯美。
族先祖良节公画像赞(公讳益禧。字子升。官佥议参理。封锦城君。号退忧。谥良节。)
公晚岁。致仕居乡。筑茅斋于锦西之新芽洞。扁以退忧。为游憩之所。及公捐馆。以遗命。安公像于兹。后孙每春秋设享。朔望行香焉。岁甲寅仲秋。余受暇而南行。省扫先墓。仍就审公像于退忧斋。时适改摹影帧。因俾余作赞词。余不敢辞。遂再拜谨书于帧左曰。
 惟帝降衷。惟公率性。匪学而能。允蹈懿行。(李益斋尝语同列曰。罗参理。真是懿德人。平日嘉言善行。出于真性。非学而为。)居家孝友。(性至孝。事亲尽诚。俗尚佛法。忌日斋僧。时祭设纸笺。公独立庙奉祀。母夫人分财产。公必让多受少。既分。季妹李供奉承仁。陷于贼。财货殆尽。公分家财之半。资之。)立朝忠正。(忠宣王朝议立新法。公辄封驳。权贵衔之。)直道律身。砥砺衰世。(以礼法自持。疾时人之纷竞。群少多畏惮。)英略驰声。戢服遐裔。(国使每至倭。辄问罗千户近作何官。)训旅以义。临民以惠。(镇合浦卒伍。素多离亡。公出廪钱。立义仓。募忠义。厚恤之。丁额始实。尹庆州。以廉洁慈惠。有异政镌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5H 页
石。)退亦怀忧。潇洒林园。(李正言顺卿。尝称罗良节。退居林园。每忧及于民国。其风节清高。时人莫及。)舆诵厥德。匪余私言。
李正言画像赞 名存吾。字顺卿。天姿高明。好直节。少力学。讲辨利义。极精明。恭悯王朝。以正言。极言肫(一作旽)罪。竟贬长沙监务。后居石滩。忧愤成疾而卒。
故正言李君顺卿画像。友人罗继从述先。为之赞曰。
 如玉之粹。如觚之廉。学优诗礼。道全和严。百鍊云剑。(李公答郑司议枢书曰。胸中朱云之釰。已千百鍊。)一解逢冠。清风洒落。激懦励顽。
罗樗轩画像赞(名公彦。字仲贤。官至典农寺正。)
我忠烈王之十六年庚寅。元始罢东宁府。归我西北鄙诸城。王问于朝曰。内外诸臣。谁能镇抚两鄙者。朝臣以公对。于是拜公为大将军。谕曰。疆场之事。惟将军制之。公即就道。军令明肃。民情大安。及归。王命宦者郑真诚。摹公像。俾传于家。时人荣之。(南士有诗曰。子孙罗拜清明节。远胜猉獜阁上模。)岁久丹青渝烂。公之奉祀孙伯安。(名自康。)移摹于新帧。请余作赞辞。乃谨述遗迹成数语。适李友再卿。见访。因倩书于帧左曰。
 早游邹鲁。(罗公少时。志气远大。慕圣贤遗迹。从圣节使崔璹。入中国。遇新安罗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5L 页
诚寿。同游于邹鲁间。以观遗风。)晚涉钤韬。(罗公举进士。忠烈王异其风格魁伟。劝读兵书。)学兼文武。仁义之豪。扶整朝纲。(宦者黄守中等。恃宠骄恣。多押侮朝士。公正直守礼。黄不敢侵语。)抚绥边警。毋吝骄侈。惟日三省。(罗公尝言。士大夫病根。常始于鄙吝骄侈。)再竖民碑。(罗公监永康新恩两县。以廉明爱民。俱有去思碑。)一兴术序。(尝知平海。其俗专尚武事。境内儒户。不满二十。公使外坊。皆立学舍。置六经四书。资其讲习。郡内置修文库。春秋试才行赏。自是。文风始振。)忠愤忧时。无畏疆御。湖海之陬。聊可啸咏。(以论量田事。忤权贵。退居锦湖。)遗像肃然。令人起敬。
赵松轩画像赞(名澄。字子清。性恬退。操行高洁。少力学。不为举业。及革朝。隐智异山。不出。)
亡友赵君子清画像。罗继从述先。为之赞曰。
 气和而辞直。人不厌乎其直。志谦而行高。人不嫌乎其高。务其本而先究六经理义之奥。推其馀而犹为一世文章之豪。不知者称其仪度之无忒。惟知者识其操守之有常。亲之而不可押。远之而不可忘。罔仆之志。如介于石。未同之言。如病于畦。花潭之水可以钓。云洞之地可以栖。立宇宙而长啸。盖闻风于夷齐。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6H 页
李退庵画像赞(名景摄。字士孟。官司业。)
岁甲戌暮春。余将往枫岳。路过巘阳。遇雨憩于白云洞。洞之最上处。松杉环列。花木隐映。即故李司业退庵之遗宅也。宅之西畔。苍石屏立。茅茨轩敞。即其别堂也。堂之西壁设小门。门内安素帧。即退庵之遗像也。公之嗣名载德。守罔仆之志。杜门索居。即邀予。涕泣说旧好。居数日。因请作先君子画像赞。予喜夫退庵之有后。而且悲相托之有至意。遂为之撰词曰。
 呜呼我士孟。讲春秋而明大义。克绍馀庆。(李公早孤。父梧斋临殁。遗戒曰。汝天性通达。稍长宜读春秋知大义。吾家必有馀庆。)居林壑而修真工。祇承休命。(李公登第。恭悯王见其刚毅太过。使归山养志气。十年后就仕。)惟其秉心之坚。故遭患难而不渝。肫(一作旽)僧乱政。衔公之不附。诬以诽谤逮囚。公终不屈志。适遇赦而解。 惟其措身之洁。故处浑浊而犹正。(旽僧阴以货宝。使人赂守令之异于己者。以为寻常请托。守令不觉其巧而多见陷。李公知陜州。独却其赂不至败。)斥四贵之墨署。官职无乖。(时郑,赵,朴,池之党。以封札投嗾。时谓墨署所托。无敢拒者。公在兵部。独不纳。)立七坊之学舍。儒化始盛。(尝守高灵。其地以伽倻古都。崇佛甚。初无儒书。郡人崔增以文士。称不知经传。公使境内七坊。皆立讲堂。求经传于都下。置之诸坊。以备讲习。)乃若检身以四箴。则毋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6L 页
傲毋怠毋忮毋求。传家以四教。则惟孝惟慈惟忠惟敬。(李公有四箴,四教,七戒等文。)所以闻公之风者。称其倜傥之伟度。承公之诲者。称其纯一之雅性。(语在退庵文集。)即兹古宅潇洒。遗像肃夐。肆令慕名而仰德者。于焉彷徨而瞻咏。
林桧斋画像赞(名腆。字子厚。性廉洁能文章。恭悯王朝登第。官谆谕博士。)
契山人元道。(名仁命)画其先师桧斋之像于素障。属余赞之。即谨为之辞曰。
 
(旧秩。此赞在第八卷十八张之末。而以下落。)
以圣贤之言考之。彼所谓谈玄说空。何所裨益于三纲五常。日用之道耶。愚意终未知其可处。惟足下裁之。
 
(旧帙。自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俱落。第十二卷二张。亦落。此以圣下数行在。第三张初头。今联书于此。)
竹轩先生遗集上
 [书]
  
与圃隐书
李诚夫使行无他虞。奏请俱称旨大幸。其归也。得朱晦庵论中和书来。盖立论极详悉无馀蕴。其大旨。与愚见(松川。愚见三十九条。)抄录者。幸多照合处。今然后始知数十年潜心讲求。果非十分妄想。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7H 页
其喜跃如也。书本付送照及也。晦庵全书。何由可得来也。及后有行。当着意也。
答圃隐书
云云。惠示说着仁字。甚得详明。横说竖说。俱是实理也。大抵仁者。吾人禀受之性。而道之大纲也。发于情为爱。爱莫先于孝悌。故孝悌为为仁之本。必须公正无私。然后可以体仁。故惟克己复礼。所以为仁也。更如此得说。似为要领也。
诗说答张晦村 名輗。官应教。素好学。先生及圃牧诸贤。多称许之。尝寄先生书言。撰诗非吾儒之先务。而近因酬和随意辄窎(一作写)。只是平淡句语。实无奇妍之意。故不合于时格。大为多士所笑。从此窃欲永废之。先生以为何如。
诗也实非修学之所先也。然而古诗之三百十一篇。多出于贤圣之手。而仲尼取之。以诏后世。盖圣贤未尝废诗则以其出于自然者。有不可废。而其为教也。亦有所不当废者矣。凡古之君子。必修德履道。䌷究万理。心得其妙。既充积于中。故每因事物之来感。辄有兴于心。而发于言。而其言有章。遂以成诗。初非有事于诗。而诗固有时而至矣。此其所以不可强废也欤。是以。或摭事而直书之。或援物而反喻之。所以著明夫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7L 页
理义之如何而已。亦何尝以词格之尽美为意乎。然而其秉心也。必和平矣。正直矣。无邪矣。无偏矣。故其形于言者。皆浑厚而不薄。庄敬而不慢。雅淡而不杂。宽裕而不迫。以至于诗之体。宏博纤悉。曲尽其意。而闇然而有光。菀然而有法。使读之者。足以存诚而閒邪。劝善而惩恶。则其为教亦大矣。而诗固不当废也。近世之以诗鸣者。异于古。不求实理。而必步虚辞。往往以诡异奇巧为高。以雕锼妍媚为胜。只欲眩人而骇世。故骤观之。虽极侈丽。徐玩之。已失真意。其为此者。亦劳神费思。别作意表之语。而实非蔼然感发于腔里者也。以其不根之辞。亦何足为教于人哉。今先生尚德而慕道。深索理义之源。静观事物之几。莫不心融而眼会。虽不留意于诗。诗自森罗于无言之地。先生何独存诸中而不发耶。待其发。将为后世教。幸无自沮焉。不当以不合于时人。独废古圣贤之所不废也。若专意于吟哦。有损于吾道。则先生之所不为也尔。
答李遁村书
骊江夜月閒话。殆慰三载悬渴。胜快胜快。匪意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8H 页
佳牍。忽坠于涔寂之地。盥手三复。便觉清风拂人。示喻云云。何不早教乎。言外更有馀意。自可深省也。曩日吊若斋于墓庐。容颜癯黑。似或成恙。为虑不浅。即得圃隐书。言欲与陶隐。将并辔历访于左右。正好数日閒叙尔。新米岁受情贶。实多铭感。馀希千万自玉。只此。七月十九日。罗某顿首。
与圃隐书(圃隐门人全翰林矩。尝诵郑轼博爱为仁之语。故先生有此书。)
韩昌黎以文章大家。讲诵经传。遍阅圣贤之遗迹。因粗解儒术。颇知慕尚。盖亦当世之贤士也。然而其学无本末精粗之分。于吾道功化之美且大。识其髣髴而已。至于圣贤心法之微妙。未尝深究焉。今郑七兄。(东郭。)爱其文词之宏博。遂以为吾儒之宗师。至谓后世之标准。其追奖先辈。虽似无损于好贤之意。秪恐因此而坏了后进之趍向也。以郑兄之德行文章。倡为大谈。而在下风者。孰能辨其醇醨。为之可否乎。往日适语及于仁。而直以施爱乃为仁之大本。据韩文博爱为仁之语證之。非但自信之太过。更以口授诸生。小无疑难。且援喻经传所著仁字。辄近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8L 页
兼爱。而其言词烂烨。使人易致眩乱。岂意郑兄之高见。有此浮杂乎。若使此说得行。实非后时之细虑也。果有何说可使开悟否。幸深度也。
答权阳村书
迩来。衰病杜门。无预外事。忽承惠书。副以珍剂及香果佳品。真意恋恋。何可忘也。但示喻非陋见所及。高明何不谅只。方且归骨于南土。因病也。束装无定期。转觉郁郁。早晚当发。将为永诀。极怅然。馀希千万珍重。只此灯暗草草。八月十五日。罗某。顿首。
答权阳村书[二]
八月二十五日。荐承佳章。读之再三。如对亲慰。待月圆惠顾之期。尤觉欣满。其中汇征二字。非所愿闻。向于金舍人之见访。粗伸所蕴。想未及对叙也。某向在翰院时。尝奉教撰李氏忠孝门序曰。父子主恩。君臣主义。惟恩义两全。然后庶几无怍于俯仰。重曰。子无二孝。臣无二忠。若二之。非所谓一德。此非临文一时之语。而顾平生之所以胶执如此。天地鬼神。实所临止。虽鈇钺在前。誓不改辙也。昔张留侯自以三世相韩。犹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9H 页
能恋国。终不渝志。况以某之十数世勋旧家。岂独忘君乎。我先祖户长公。尚不仕于易典之世。自靖于南土。至今遗闻藉藉。为后孙者。况当易姓之时。为二心乎。我元宗大王。与我先祖翰林公誓志。有曰。卿之命名最嘉。仁为万善之主。松为劲草之首。卿须自勉。而亦当以是遗子孙。与国家同休戚也。我家受命于社稷。世袭忠贞。与他不同。故以某之庸品。先朝知遇过隆。特置显班。更赐令名。盖取其继先从烈之义也。何忍以圣朝宠赐之名。更书于异代之策乎。足下去就不必令人取法。既以自误。更欲误人耶。可死而不死。非忠也。可以不死而死。亦非孝也。非不欲王蠋之奋义捐生。而只恐若敖氏之鬼馁矣。所以苟存缕命也。南中薄田穷庐。即圣朝恩赐。而我累世遗泽尚新。当挈家归耕。以没馀齿。馀复何言也。眷恋偏厚。实深感荷。而不能奉承教诲。徒增愧忸。朴重夫归后无书。其疾病。姑未闻如何。方耿郁尔。
答权阳村书[三]
向夜赠言。实深感佩。继以委书。勤勤恳恳。尚有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19L 页
馀意。愚以何人。得此于高明也。疏狂无似。而不我斥也。直言无讳。而不我怒也。长往不顾。而不我舍也。兹实雅量无碍。而眷念之偏至也。平日见知之深。何逊于管鲍也。明日发行。将展谒于玄陵。仍欲转向南路。而家累。昨暮已先发矣。从后音书。似当渐疏远。远怀想能不依俙。馀冀顺序自玉只此。九月二十九日。罗某拜。
答咸修撰书
来喻云云。实出于忠义之愤激。谁能可否于其辞也。然而古君子之为心。只要安帖于正理。则虽遭时运之不幸。岂曾怨尤之处及于天人耶。天之临下。虽若寂然无视听。而其扶有德也。栽培之每若不及。其颠不德也。▣▣▣▣▣▣▣是以三代之兴。以其修德而▣▣▣▣▣▣▣其失德而自绝于天也。天之▣▣▣▣▣▣▣贤人之归有德。如水之就湿。如火之▣▣▣▣慕有德。如寒之就日。如旱之望云。是▣▣▣▣怀也。▣▣▣▣▣▣▣▣▣▣▣▣▣▣▣▣外而实缘国祚之不长。以至沦丧。讵非天命乎。为吾辈者。但当顺受天命。退居于野。以尽自靖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20H 页
之道。而不食周家之粟。幸保陶翁徵士之号。则自可不负我列圣朝。而无愧于俯仰而已。不必
 
(旧卷此篇。第五行第六行第七行下七字。第八行第九行下四字。第十行下十六字。俱缺。第十四行以后尽缺。)
则岂不美哉。吟哦句语。熟习于齿舌之间。不足为学。必须心得而躬行之。然后庶几知斯学之体。而有益于
 
(旧帙十二卷九张以下。尽坏缺而散乱。今取其文义之可属者。补书于此。凡十一节。○右节在十三张之中间。而上下俱缺。)
教小儿。不可先使作诗。近世诗人之唫咏。必以誇奇巧斗靡丽为能。若以此导小儿。非古人示毋诳之本意。且先儒以文章为馀事。苟志于学。何必以先儒之馀事。为先务耶。及其年富而
 
(右节上下。更有缺纸散字。而错乱不成文。故阙之。)
道也。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此义不可寻常读过。为学者。须要知命率性。从容履道。不偏不倚。的合于正理。则中庸之道。庶几可学。能知明德之在己。勉勉存存。既能自明。且以推人。期以兼善天下。要止于至善之域。则大学之道。庶几可学。如是做去。进进无已。则始可希贤。终可希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20L 页
圣。孟氏教人之意。其殆以是也。且夫
 
(右节尽坏烂。片片补缀。仅得成文。而上下俱缺。)
为诗者。有善恶是非之不同。虽不合于时格。若自不远于古体。而无害于心术。则亦自不妨于吾道而已。何必强其不能。以求媚于世耶。若以
 
(右节上下俱缺。)
之人哉。伯夷去就无可疑。若柳惠虽若可援而止之。圣人尝称其不以三公易其介。则其所守亦可知。若伊尹处𤱶亩。乐尧舜之道。其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岂尝苟慕于爵禄而然哉。盖发迹于田野。有救世拯民之志。惟义是视。无适不可。若为夏氏之世臣。既受世禄。而乃背夏就殷。以兴问罪之师。则何足谓之圣之任。而有称于后世哉。若仲尼当鲁亡之时。则圣人之所以措处。非后世之妄生忖度。虽然以理推之。似当因其所遭之如何及所处之如何。自当有如何措置。岂可以一偏道理梗槩说得也。昔当殷季。三仁之所处不同。而仲尼并称其仁。以其各自当于正理也。然则大圣中庸之道。庶可推此认得也。今足下所论。非某之所知也。既为亡国之大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21H 页
夫。义当与国偕亡。而
 
(右节在十二卷六十九张。而上下俱缺。)
地灵也。我国居天下之东。属于木旺之运。元气之所始。仁理之所会。是以自檀君开国。逮至我朝历数千百岁。仁圣之君继作。仁贤之士辈出。虽以中华邹鲁之域。莫此为盛。是固天地运气之所关。若其文物之彬郁。
 
(右节上下俱缺。)
为大矣。仲尼论仁。鲜以许人。如颜渊之亚圣。始称其三月不违。则岂是浅学鄙儒之所可拟议耶。今诸▣▣▣▣▣▣▣▣▣君子之志
 
(右节上下俱缺。中间诸字下九字亦缺。)
与李检阅(大载)
▣▣▣▣▣▣▣▣▣▣▣吾人之所以为人。▣▣▣▣▣▣▣▣▣▣▣身是吾身也。事亲不敢有其身。以血脉之受于亲也。事君必以献身。以覆育之系于君也。若为人臣子。
 
(右篇头两行十一字缺。末端亦缺。)
大体也。然而道学之不明久矣。卿士大夫鲜以道学为意。故科场设规。所以进退一世之士。而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21L 页
只择文辞之华丽。不问其识量才局之如何。是以京乡士类之
 
(右节。上下俱缺。)
之讶惑。良以此也。当时适获李陶隐书。所喻慎刑罚励廉耻两条陈请之意。义理明白。恩怨无介。而公私俱安。无苟且之意。此实符合于先朝成宪。而亦将无乖于当世之物论。非不韪然。而惜诸贤之不能用矣。到今思量。未尝不
 
(右节上下俱缺。)
答吉注书(再父)
喻意恳恳。忠义激切。多贺▣▣▣▣▣▣▣▣何言。吾辈生为王氏之臣。死当为王氏之鬼。虽百死。此心将不泯。而必终始侍从于玄陵。千秋万岁不离于辇毂。▣▣▣▣▣▣▣▣▣▣▣与同志。左右提▣▣▣▣▣▣▣▣▣▣▣▣生死不负于▣▣▣▣▣▣▣▣▣▣▣▣▣膈无阻阂▣▣▣▣▣▣▣▣▣▣▣▣▣▣是为同▣▣▣▣▣▣▣▣▣▣▣▣▣▣▣者。千
 
(右篇初行下八字缺。第四行以下六行横缺。以后落。)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22H 页
异耶。余之平日讲学。非不尽心。而了无裨补于时用。所谓著述实多。卤莽不足以发明吾道。顾念浪过一世。岂不慨然。今汝辈收拾手稿。藏之箧笥。犹可也。若于异时。藉此为遗迹。枉求虚名于世。不念为父兄之累。而重坏自靖之遗意。则可胜痛哉。可胜惜哉。惟子若孙念之哉。
 
(旧帙第十三卷七张落。而右章在第八张初头。今足书于此。)
重戒伯勋等书
我家遗训续训二书。先祖贻谟。纤悉无遗。汝曹当服膺勿失。而但今日去就一节。即二书之所未备也。兹余划言。汝曹其识哉。呜呼。我先系最绵远。历三国。极孤寒。逮丽初。传姓才数家。而我祖受国厚恩。历跻清要。为十数世勋旧名族。乃爷以不才。早擢科第。亟承宠命。暨汝伯勋。亦幸补官。叨僭踰分。无以报答。且屡世受赐无算。田园岁收数百斛。臧获殆至百户。我一室男女数三十人。生息也。吃着也。皆是吾君之赐。而顶踵毛发。罔非君恩所暨。则蔽一言曰。我父子若孙。即丽朝人而靡他也。或言丽祚将替。政化不行。天灾地变。无弛时。生灵涂炭。及夫今世。休祥滋
竹轩先生遗集上 第 22L 页
至。岁丰而民乐。天命固如是。不必追思前朝。苦守孤节。噫噫。此特乡士野夫之苟于进就而云然。为世臣受世禄者。何忍言说到此耶。但有一焉。大凡人之生齿。虽系于天命。亦关于时王之覆育。当以壬申七月某日为大限。我孙若曾孙之生于其前者。毋忘丽朝之旧。而停科罢仕。杜门以居。结婚娶必取丽人。求师友必就丽士。而无用通涉于时议。至死题墓碣曰高丽旧臣某可也。其生于某日以后者。当为 朝鲜之人。以先祖事丽之心事 朝鲜。无违我家遗训。续训所载。事君忠良之至义也。呜呼。我子若孙若曾孙念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