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x 页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行状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4H 页
复庵曹公行状(己卯)
山海先生十世有孙曰复庵曹公讳垣淳字衡七。初讳玑承。故行以是字。既已著乎世也。则不能改以从后名。考锡永,祖鲤振皆隐不仕。曾祖龙现 赠司宪府持平。高祖命勋 赠童蒙教官。五世祖天弼 赠持平。皆以实行。又其上曰夏新曰晏生员曰克明宣务郎。是为公六世七世八世。而曰次碇同知中枢则先生之第三子也。妣星山李氏士人佑秉女。公以 英孝王庚戌十二月二十六日戌时生。生踰期而孤。甫五六岁喜读书。知拜跪应对节。已异凡儿。一日告太夫人曰某叔于仆所名某兄而骂之。即某兄有足怒者。何至于是。太夫人心自庆曰是儿有望矣。稍长益自持。群居不随为谑弄。受书有未达。必思而得之。于是知家学之不可以无传。慨然以为己忧。凡所以为人者。无不力为之。廪廪然日以成规矩。乡之父老见之曰是子也。于其家有光矣。谋为闻其行于使者。公闻之则为辞以止之。其言发于至诚。尤足动人。江右号多士。公皆从与之游。磨光刮垢。视易听新。其文学才识或逊于人。而至论躬行心造之实则必以归诸公。公素不屑举子业。中年以后又婴贞疾。知世之无所如也。隐居养亲。以求其志。于是取圣贤之书。玩而味之。而参以家庭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4L 页
所传先生之学。优游而体之。曲折而从之。经纬错综。张皇昭晰。盖融乎其无间矣。然后著为论辨。疏为笺注。大者日星以揭之。细者丝毛以栉之。盖焕乎其有章矣。自先生既没。而文集学记出。始之役者。不能以公心集大事。骋其风势而草次以成之。于是注与诬者相半。其后三再易而竟不能善也。世之知先生类莫能深。而读其书者尤不知所从寻。公少则已病其然。思有以一新之。则曰此不可以日月几也。既内断于心而外以揆之事。凡士之有无知识贤不肖之过乎门而接乎目者。无不与之难也。凡物之足以当乎是事。言之有可以关系乎是事者。无不与之聚也。其载乎集与记者一言一句一行一墨。盖寝与俱梦。食与俱咽。立参于前而行倚于衡。如是者凡二十年所。其始也人或怪而笑疑而不信。中也乃涣然以释而沛然从之。既而有合有不合者。顾事不可已则独与合者成之。卒也其不合者群起而净曰是不可改也。改而不可若是多也。必更为之。公度终不能止也。则任其为而竭力而从之。如是又数年。论合而复离。事遂而复壤。公之热血盖几乎烂矣。癸卯二月八日。先生讳辰也。公进将事焉。既归而感疾。竟以是月十七日戌时卒于所居直方堂。卒前一日。犹衣带欲省太夫人者。起而还卧。作二书一送刊所。一以寄族子秉憙曰明日必来。不来事去矣。呜乎。是岂偶也哉。讣闻远近嗟悼。如丧亲戚。以四月丁酉。葬于公田子坐之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5H 页
原。会者数百人。公娶全州崔氏司宪府掌令浚之女。有一男二女。男庸相。女适河东郑复铉礼川卢普铉。庸相一女。郑出二女皆幼。公性明而气温。外和而里刚。言不事便佞而发之无可择。行不求矫异而制之必有伦。学主乎祖传而溯达于圣贤授受之要。政行于家治而推明乎古今治忽之几。此其平生之大略也。雅有异质。自儿童时。人未尝见其箕踞息偃。家素免约而衣食奉身者。随有而安。或人所不堪而不以为意。平居早起。冠带拜庙。退而端坐。接应宾事。操存之貌有可象者。左右图书。心眼相守。思索之际。如愚人焉。虽病不离体。而宽缓厌倦之气。不设于形色。事亲养敬备至。至晨夕温凉之具。无不身亲之。出入施舍。小大必禀。疾则汤药澡涤。不以僮指代。命适私室。必出以候。或至拥炉达曙。祭祀志齐躬蠲。礼物称足。终始无懈色。为家谨内外节。严上下分。信先于令而教行乎不罚。接人无长少贵贱。咸致其忠欢。吉凶问遗。穷匮周恤。常若不及而各称其宜。宁过于厚。过失在人。闵闵焉犹恐其不改。至其善也则虽若铢寸者。乐为成之。不及则亟称而笃愿焉。是以亲者爱之。疏者慕之。贤者劝之。不肖者戒之。盖其资禀之美而见诸可见者如此。然非其学问之深而知识之明。亦何以与此。而公之所谓学者。又非若世儒之掇异闻饰虚言。以为能而无与于己也。其犁然默识于先正单传之旨。而洗心求益于师友之助者为多。故自少时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5L 页
谒性斋许文宪公于汉师。问为学行礼之方。李寒州先生之南游也。又从以周旋请问。深有会于主理之论。而晚年所得。于此多焉。然公之所谓得者。又非若今人之寄耳目腾口舌以为高。而无验于心也。故其雅言也。以为明诚当两进而诚为之极致。敬义不可偏胜而敬为之本。然不力于克己则无以刬私意之微而体仁道之全。其自箴之辞则曰德失于不敬。业废于不勤。明蔽于自欺。过长于不改。私作于有意。耻生于无实。以是数者谆谆自诏。望望焉若不及。而其实之根于心而色乎身者则有不可掩。查滓之伏于幽隐者。日潜销默融而不自知矣。谦虚好问而权度精审。有合于理则虽鄙夫从之沛然。其有未安则虽强辨通识。亦不能屈焉。每谭书论事。群竞朋兴而独时穆然凝思。不以色辞轻可否。徐以一言定之。卒不可易也。至若閒文俚语人不以属思虑者。必加密察。晓其至理所寓。深浅凿枘。各得其实。不安于心不止也。要之其炳然如丹。终是不昧者。一于求是而已。善因事教人。宽而不慢。直而不迫。使听者自然有所感发。及其智益明而德益成。后生之信从者众。讲说教诲之间。虽常谦退不居。而其言温详剀切。有益于人。不以立言求多。故所传者甚寡。然其大致皆深造自得语。善学者宜有取焉。论人鉴裁详明。累黍必当。长于善善而不以疏异有间。缓于疾恶而不以亲比曲讳。然无益于人而徒以取名者。亦不屑为之。故平生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6H 页
无甚高之事。而人亦不能及也。虽毕生林泉而志切民国。每时事一变。辄慨然太息。愤形于色。或袖手端坐。默设计画。㔆令初下。人情大骇。公与乡士数人。入校设条约为防患者。既而四方兵起。遂以无事。论者多笑其迂拙。而公则不以为悔也。曹公始永帅矗时。多访问为政。公为草榜牒十数条。俾依而行之。竟不果。然器公之为而尝荐于朝则亦不报矣。公尝有言天下事惟知理者为之。今之所谓识时务者。何足为哉。呜乎。必若此言。宜今人之迂之也。夫孰知由今人之言而天下之至于此也。然欲救天下。而舍公之言。必不能有济。则玆迂也乃其所谓正欤。兢燮弱冠时。始见公于川上。其后三年率一再至。至辄数月。盖为先生役。而所谓与公合者之一也。自有人言。绝不踵公之门。于今七年。惟以书疏相为忧。孰知此生之不复再接声容。而公遂至然耶。扶服一哭。亦后于人。方以自讼也。嗣孤将请铭于立言者。而手具事行若干。泣为之言曰状行之文。请子之为之也。兢燮窃惟公之平日。知己林立。而贤孤之必以不肖为寄者。得不以尝同其过尤。足以知公心事乎。则不敢以愚陋终辞。谨最其平日见闻之大要。而于述先卫道之勤。尤致意焉。伏惟当世之君子。有以察此而取舍之。谨状。
成均生员吃窝李公行状(己酉)
公讳根玉字圣涵自号吃窝。李氏系出全义。始祖讳棹。高丽开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6L 页
国功臣三重大匡大师。入 李朝有讳丘直参赞议政府事。夫人乐安金氏。寿至百二岁。有子讳贞干。以都观察使。为将母致仕。 世宗大王手书赐家传忠孝世守仁敬八字。又 赐几杖设庆宴。使公卿歌咏之。是为孝靖公赠领议政。士宽礼曹参判。诚长安东判官。寿孩武威副正。昌祖郡守。忠荣上护军。长文徵汉城庶尹不就。山立值昏朝政乱。南下居宜之世干里。筑四美亭以终老。其后累世伏不耀。曾祖讳邦铎号聋窝。祖讳龙奎号遁庵。考讳铉祥。有五男子。因号歌瑟轩。皆以文学行谊为时推重。妣恩津宋氏。存养斋挺濂嗣孙尧明之女。有淑德。以 纯庙甲申九月三十日生公。生而端懿聪慧。甫言而能辨物之肖字形者。母夫人有愆候。即不饮乳。有不和色。即百方以悦之。至有过受笞楚。即终日泣悔伤亲志。出嬉有同队作无状戏。辄因孔子俎豆事以谯之。七岁有邑宰谒遁庵公。见公奇之。戏曰汝能从我往乎则多美衣佳果矣。公跪对曰此所谓富贵骄人。宰大惊叹。一日家造新屏。命善书者书之。公傍语曰此十幅也则书武夷九曲诗。足以相当。其人曰能诵乎。曰能。因前诵其词及义无遗失。稍长受学于遁庵公。自文字解说之外。凡所作为。亦有法则。蔚然成器业。及逊庵公没。先公宅忧毁甚。公左右扶抑。暨卒丧而就养无方。先公喜介洁。至食饮少可口者。公与夫人亲节调饪。无不当亲意。甲子丁母忧。丧葬以礼。父老乡人皆谓曰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7H 页
知。制毕闻性斋许先生莅驾洛。以学为治。治束脩往拜之。先生亟称许。且曰先遁庵公吾慕闻久矣。而恨不及见。见子知有后矣。留屡日。多闻所不闻。已又陪游晋西。历谒贤祠。参讨名胜。观听益新。及先生还朝。而公岁一候闻。不能则替以子弟。其所辨质经旨礼疑而有得者。尊信之不贰。至深衣制度。许先生有独得之见。摹其意以授公。公制服之无斁。郡有二书院。曰德谷以祠退陶。眉渊以祠眉叟。皆毁于朝令。公倡乡士建尊德斋。以象德谷。为记其事。眉渊则又遁庵公所竭力者。公收集残绪。纠合绅士。以寓存羊之义。甲戌有邦庆设增广试。公以亲命赴举中生员。明年先公没。公时年不毁而哀恸过甚。自是閒居养性。图书自娱。壁揭 御书八字及圣学十图。非寝食卷不去手。后生云求学者。乐为之引诲。东南硕德如郑顾轩,张四未,李寒洲及族人晚求诸公。声应气求。周旋不厌。间与乡耆州彦。搜幽濯清。韵致萧爽。神气矍铄。晚筑一亭于花柳洞曰过川。颇有泉石之趣。逍遥燕息。为毕景之计。而所居世干里介于孔道。自甲午来兵兴多事。公度其非善地。闻州南杜谷临江背峡。挈家往寓。闭门扫却。不省外事。末年荐遭逆戚。而能随遇理遣。有时从宾友徜徉于林亭水榭。巾屦翛然。不自知其大耋之嗟也。以己酉二月初五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八十六。疾革呼子侄启视手足曰全以归之。吾庶几无愧矣。是年三月十六日。葬于芝山面三巨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7L 页
里丑坐之原。从先兆也。配密阳朴氏致植女。有四男二女。男龟鲁,寅鲁,义鲁,奭鲁。女长适监役沈德基。次适士人李寿九。龟鲁六男一女。男民世,春世出,龙世,光世出,佑世,应世。女适夏山曹圭承。寅鲁嗣男春世。义鲁三男一女。男永世,玄世,壬世。女适晋阳姜复淳。奭鲁嗣男光世。民世嗣男钟烈。春世男钟镐,钟烈出,馀幼。公性仁而专。气温而安。自以髫龀时。端序已见。方就傅闾塾。日必省定父母。长者以为言而不少改。始娶妇。妇家适有忌。公舍肉不食。尝路花山。逢一老下马。须过乃骑。其人回立问公姓名。明日谒定斋柳先生。叙毕。先生问路中事。对曰有之。先生曰其人吾族人也。吾故详闻之。因抚爱之曰观此一事。可知君之为人。凡事如此。于远大乎何有。后又书答公曰如贤者笃于内而不求于外。实有天所与之本分。一振吾党可期。公中年以前。颇出入于名场。及小成之后。断弃外念。惟以吾儒事自期。常以盛时虚过。日暮途远为叹。寝淫经籍。颐养身心。有以知天下之乐。无以易此。尤深于礼学。远近人士多以疑变质问者。必援引经曲。使自择之。未尝专以许人。为诗文要主发抒情素。不务绮刻。乡邻间碑版题记之谒。多至于门。每若不能也者而应之。笔法师许文正公。颇造其妙。人有得者甚珍藏之。李公根弼按本道。今举贤良文学。乡人将以公应。公力止之曰吾非其人。敢诬在上者。国法例赐高年爵。公既大耋。子弟欲随例报闻。公不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8H 页
许。且曰吾有成均生员四字。足以书铭旌矣。公平生不以家事经心。而岁大歉则饬家人计口与食。度可以接新。散其馀以周周亲之槁者。里之欲学而贫者。食而教之。族党有不能成婚者。随力以补助。笃于诸弟。常不使分异。至不得已而异则赏求其合。每值先忌。不以筋力自懈。及耄而传。犹食素三日。子孙固以请而终不变。闻知旧凶问。辄终曰不乐。小宗子贫不能举近代墓祭。公谓诸子曰虽非吾自出。在父祖则兄弟也。未可以亲疏之。俾办以行之无替。公少不嗜酒。而客之能饮者。喜置而劝之。粗布以居。而出入时不易。家饲之豢不食。朝夕不重肉。即食干人。殽胾饤饾虽礼。惟食一楪。诚家人务崇节俭曰饷宾亦不必盛具。宾亟至而不能继。易生厌意。盛而厌。不如不盛。且养吾不在口体。在养志而已。公子谅和厚。虽小民有负犯者。不忍加箠责。以善言谕之。竟得其悔服。尝有盗乘慢藏。窃婚所需物。后颇露。子弟欲推究。公不可曰以小利而入人死罪。于心安乎。盗闻之夜持赃来纳。卒为良民。东匪之兴。人懔懔不自保。乡村间纪纲荡然。公使里正括集里人。具道邪正利害以晓之。人人咸服以退。无叛者。及贼败行大剿。公里人乃益大服曰微公则吾属殄矣。临终戒子孙曰吾死后汝曹慎勿为分外事。吾得以瞑目矣。盖公一生所履。虽无异特之操。而不离乎彝伦恩义。所学虽无崇深之致。而要在于情性节文。优游林下。卒岁无营。而南方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8L 页
之士翕然推之以为升平之遗老。礼乐之先进。此岂无所本而然哉。公之诸孤将乞铭于立言者。而光世甫以父兄命。命兢燮以纪善之状。至屡不已。兢燮窃尝一二获私于心。有所观慕者。不敢以卑陋终辞。谨据家状遗事而会撮之如右。以备采择云。
通训大夫行定州牧使梧溪曹公行状(癸丑)
公讳挺立字以正。昌宁之曹。系出新罗太师讳继龙。丽太祖时有讳谦官大乐丞。尚公主。其后有为平章事者八。后仍蝉赫。至讳继衡。当 燕山 中庙之际。官至户曹参判。是生讳彦弘副司果。是生讳梦吉牧使 赠左承旨。是生讳应仁。有儒林望。官至大丘府使号陶村。娶全义李氏军资监正 赠承旨得蕡之女。以万历癸未八月日。生公于陜川里第。公生有异质。承袭庭训。自髫龀器度已成。甫冠受业于从叔颐正先生友仁。涉猎经史。文艺超达。尤长于诗。弱冠屡捷乡解。中乙巳司马。登己酉增广第。声华大发。初除成均馆学谕。自是历剔清要。在两司则正言持平献纳掌令。春妨则说书司书文学弼善。馆职则修撰校理兼知制 教。所居咸称职。然自癸丑以后。朝论携贰。国是颠错。士大夫有识者多与邪党立异。公与弟府使挺生。惟正人之为归。丁巳冬凶论起。谋幽废大妃。公为献纳。与司谏南以俊,持平金昈,郑良胤一时抗疏。光海盛怒。论以不忠。并命补外。公出为北青判官。戊午秋。以北耸递西北文官守令。光海犹蓄前怒。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9H 页
四人者皆徙补南边。而公得盈海县令。府使公时知大丘府。有伪贼失捕事。始府使公与倻郑同郡居。盖尝师事之。后见其为尔瞻所卖。即投书曰近观广昌所为。真是小人。且焉有身处山林而缔结权要。能卒保令名者乎。不如早与之绝。郑之子侄以其书示尔瞻。尔瞻固已心衔之。己未逆造按岭南。希尔瞻旨欲甘心焉。适有伪贼朴致毅者。或言致毅匿大丘之公山。因罗织以故纵致毅。逮系府使公王狱。半年乃得解。郑之子侄复以书嗾尔瞻曰必去曹某父子。然后南中士论可一也。府使公自是摈不用。而公在盈德六年不召还。盖奸党不欲其立朝也。癸亥改玉递归。甲子丁府使公忧。自后家居十馀年。丙子冬北虏入都。公闻乱勤王。明年春至都下。始拜工曹佐郎。旋除平壤庶尹。州道于虏初经兵火。公私赤立。公焦劳抚集。未期按堵如故。府库有储。时西路多事。简书旁午。巡察使有烦剧难理者。必以属公。公剖析悉当理。府有一死狱囚。已诬服当刑。公疑其冤缓之。竟得正犯诬者。自方伯以下皆神之。由是使盖往来。誉闻交道。居五岁秩满。入为军资监正。既而出牧星州。时朝廷欲迁秩重用之。备局为拟莱伯。命未下寻递还。乙酉拜潭阳府使不赴。明年除军器寺正。未几出牧定州。路由平壤。阖境父老迎送恐后。数百里供帐相望。在定一如所以治平壤者。报政为一路最。准瓜期仍任一年。两府人皆立石思之。己丑以通礼拜密阳府使。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19L 页
亦不赴。自是归卧田里。占一墅金凤川上。有烟霞泉石之胜。每春妍秋朗。角巾杖屦。沿流上下。有时兴到。约诸名流。搜历境内清胜。至则盘礴吟咏。山僧野老。不知其为官人也。公少多疾病。摄养有方。晚复康健。年迫大耋。而聪明不衰。夜寐夙兴。终日端坐。人未见有倦意。及疾革。神精了了。嘱子弟后事一如平昔。乃没。实 显宗元年庚子九月十七日也。享年七十八。以其年十二月三日。葬于居昌见岩山子坐之原。夫人安东权氏县监瀁之女。甚有妇德。先公三十三年没。生二男三女。男长时亮文科郡守。次时胤出后。女长适水使李敏发。次适士人李瑑。次适士人金蓍。继配庆州金氏赠参判德民之女。生三男二女。男时迪主簿,时迈主簿,时建通德郎。女适李敏行。次适赵斗佑。后配坡平尹氏。二男时说,时䢍。时亮二男夏全,夏贤。六女河浚,李,金东弼,李圣虎,吕用和,赵泰胤。时胤二男夏卿文科府使,夏亨进士。一女李相一。时迪三男夏明武科,夏徵,夏彬。时迈一男夏振。时建三男夏英,夏根,夏龟。时说二男夏瑞,夏圣。时䢍一男夏植。曾玄以下不能尽录。公天赋纯仁。器宇弘重。宅心以忠厚而不设畦畛。持己以谦谨而不为崖岸。动止必周详。辞气必安静。虑事必究厥终。出言必顾其行。事父母愉色婉容。务得怡悦。侍侧终日。未尝有惰气慢辞。处兄弟情爱笃至。分多润寡。不校利害。尤谨报本。膳具必亲视致洁。有新物必荐。俗节必上墓展谒。至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0H 页
耄耋不懈。大小祀享。匪疾病必躬奠献。待族党姻睦无间。御群下恩威兼施。以至臧获皆得其欢心。取友必择所与。不以死生穷达有少改。于淑慝向背之间。虽未尝太厉声色。而所与神输气入者。皆一时善人君子。其在北青也。白沙李相公以献议谪居是府。一见欢若平生。其卒也为诗文以哀之。多人所不敢言者。徐判书渻,金判书时让,沈判书洛,李参判命俊。编管盈宁等地。公之宰盈也。从游谈论。情好甚密。而沈相一松公尝致书府使公曰令胤持论平正可贺也。其在乡曲。雅俗无所失。老老而幼幼。嘉善而矜不能。吉凶患难。赒济有方。宾客往来。接应有宜。不以才地年位加诸人。接物处事。务从宽平。或有昧于所从论议乖剌者。必委曲譬晓。使底大道。至于斯文重事。加意自任。蘫溪书院俎豆儒贤。而有甲乙之闹。岭右士类分朋立异。至有诋斥桐溪者。公扶护洞老。终始不贰。德川院旧亦有角立相攻之事。前后为长贰者多被排摈。公为洞主则不激不随。以赒镇之。众随以定。宜之德谷。陜之伊渊。皆大贤妥灵之所。庶事草创。至己亥春。始得请升为国学。公之力为多焉。平居接引学者。户屦常满而教诱不倦。老而深笃。或有贫不能久留者。为衣食之。使得卒业。后以文名占科第者甚多。呜乎。公生诗礼之家。负魁伟之材。文学政事。两有具美。进涂既辟。若可以润色王猷。裨赞庙略。区区百里之寄。诚未足以展其器业。乃一不幸而事昏朝比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0L 页
憸相。不能无若濡之愠。再不幸而数世之后。宗嗣有覆绝之祸。为后来门户之戒。然陶村公既自贰于倻下人。而颐斋公当西宫之变。坐诗案几死。公于父师。早有所受之。故能抗凶论而至斥外。忤权奸蹈祸机而不悔。则其夬夬之无咎。固已不俟终日矣。公于桐溪文简公齿后。兄事而心师慕之。其出处论议。声势相倚。故先公之葬。桐溪实为之铭。而公之称述桐溪则盖以为斗南一人矣。至岭右诸贤修稧于龙山。尽一时之选。今其案具在。而公与桐溪独不名。书以先生。当时士论之归重。即此可见矣。若其所谓二不幸者。或系于人。或系于天。非公之所能必免。亦桐溪之所不能免也。于公何有哉。始公之没。而胤子郡守公业已录公事行一通。后孙启达,锡衡氏。持以示兢燮曰愿有以善状之也。兢燮读卒业而作曰。此自足状。无用叠状。且眇劣之所不敢也。二君曰虽然固以请。兢燮辞之不得。则谨案其本而撰次之如右。不敢有一辞之华。且附所感于心者。以俟他日秉简者考焉。
息轩先生崔公行状(丙辰)
公讳宪植字叔度。一讳恒。崔氏本全州人。始祖讳阿。高丽侍中谥文成公五世。而讳水智文科持平 赠都承旨。始居善山之海平。又四世有讳晛文科副提学 赠左赞成完成君谥定简公。世称讱斋先生。生讳山辉荫府使。录宁社勋封完海君 赠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1H 页
户曹判书谥孝宪公。于公间八世。高祖讳寿仁。成均生员 赠户曹参判。曾祖讳光璧。文科兵曹参判号云广。祖讳彦羽通德郎。考讳云弼。妣德水李氏述彬之女。以 宪宗丙午闰五月初九日。生公于安谷里第。幼有异质。不好杂戏。尝病痞服药节食。惟亲意是从。及就学于族父蔚斋公。而犹以其病羸不严切之。然而未尝见其有惰习。及长知功令之外有为己之学。欲愤然从事。人或以利动之以非笑沮之。而若不闻也。尝节取四子心近诸书及东贤格言。名曰省身要语。又手摹退陶先生十图而附为之说。先达已许其有见。辛未作元朝四箴曰。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盖廪廪乎入规矩矣。癸酉遭先夫人丧。凡敛袭殡葬。一循乎礼而哀毁则过之。省墓于数里。风雨不废。村人为之扫雪通路。然至先公有责谕。则辄诎然止其哀也。乙亥以书贽谒于西山金先生。问所以学。先生以学在求放心。求心在敬及穷理在读书之说语之。公随闻契悟。多被奖与。自是面候书质殆无虚月。至义理肯綮。累反不厌。期底了彻乃已。一日侍金先生坐。寒洲李公过之。语及心即理说。李公主张甚力。先生亦不与深辨。公进曰自古圣贤。论心虽多。而未尝有即理即气之说。王阳明创心即理之论。而退溪先生辨正之。其后儒贤有心即气之说则亦偏矣。今吾丈乃病其然。取阳明馀论以抗之。得无近于矫枉而过直乎。论性而不论气。先儒犹谓之不备。况论心而不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1L 页
论气。其弊岂止于不备而已乎。李公曰心即理。只作性即理看可也。公曰心与性。自有分别。岂有说则为心。而义则作性。如此则名实判矣。李公无以难。久之曰君识见不易。既出金先生责之曰义理不务实见。而徒事竞辨可乎。然意实与之也。丙子大人公从长子移寓玉山。命公守旧制。公勉循之。而省候必以时。往必手有所携。所过樵牧亦习识之。为之嗟叹。辛巳谒四未轩张先生。先生有所编夙夜箴集说。要公商订。公具列所疑。张先生一一肯可之。及归赠以诗曰松性有谙霜落地。草香应闻麝过馀。病侬始得相将益。自愧平生误读书。因以其书付公。使益尽言。公悉疏其得失。往复至再。多精识确论。壬午丁父忧。服丧如初。既卒丧。朔望犹省墓。尝取朱文公家礼。以先儒说附之。删繁补略。惟便于行用。名曰家礼增说而序之。甲午东骚猖猖。人多不聊生。金先生送人要之。公挈眷而行。先生以风雷轩与之处。而饮食教诲之。其薰袭开悟。周旋密勿。多人所不与闻者。居五年以兄弟不可久离。撤还故里。金先生甚惜之而不能留也。己亥金先生没。凡听终事校遗文。具尽精诚。又撰言行总述一通。摹状略尽。而于张先生亦多与闻其后事。自是閒居养志。讲明旧学。远迩从者颇多。既而连丧夫人及伯氏澹园公。悲瘁成疾。及大渐诊问者相踵。口至不能言而手书字以致谢意。有从傍潜释其巾者。觉而励色责之。悉处画正终之事。悠然而逝。乙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2H 页
卯二月二十四日也。讣出士友相吊。以时禁用时月葬于洛峰前麓庚坐之原。从先兆遵理命也。配东莱郑氏▣▣女。生一男二女。男不育。取从兄子炳达为嗣。女长适李根连。次适朴▣▣。炳达有二男二女。男长相基。女长适吴钟烈。馀幼。公体不踰中人。而刚气内具。望之已决其为端人正士。自少好学嗜书。族兄健植家多书。不轻借人。而于公则曰吾欲置汝于书室。以充其量可乎。既有志古人之学。而又能得师以依归。沈潜文义。辨覈疑奥。不至于冰释理顺不止也。凡所持循。一禀古人成法。以是而检诸身则兴寝有时。动静有节。惰慢不设于肩背。鄙倍不留于辞气。常曰身心内外。元无间隔。应乎外者皆由乎中。故为学必从有据依处。始有言大节不踰闲。小节出入可也。则曰不然。大是小之积而成者。以是而见诸行则事亲养生送死。竭情而致慎。虽迫于势故。不免出分离居。而力之所及必为之尽。康野山显植尝曰叔度廉介。饥不得以饮食之。而至为亲则不厌其求于人。其居丧多以今人所难行者。问于金先生。先生虑其过毁。戒以量力行之。其于兄弟友爱甚挚。人不能间言。伯氏以大耋终。公亦年迫七十。而犹哀素踰礼。抚其孤幼而经纪之。宗子炳俊死无以为丧。躬办资以备敛葬。于先事尤致诚劳。既刊行云广公遗文。又倡立别庙。使长房递主其祀。乡邻士友尝会于江舍。方设胜游。公以别庙祀日隔三朝。虽非己所主。而不可安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2L 页
于外固辞归。李友石铉汶以为难及。常曰人惟不知故不行。若真知。安有不行者乎。以是而存诸心则凡所以治家接物居乡处世。一以贞固谦厚为主。中年空乏萧索。人为之酸心。而处之裕如。晚岁颇得瓮餐之资。既而失之。然亦未尝为之忻戚。人有宽慰者。则反戒之曰士生于世。慎毋以命途奇穷自沮也。知府尝设讲座。请公主之。公牢辞之。而亦不言其所以辞之故。有问邪学家子弟来学者何以处之。则曰勿追其既往。以是心来则何可拒之。又曰死生亦大矣。苟能言忠信行笃敬。虽天下尽化为夷。而吾之所以为先王之民者自若也。以是而设教于人则一用师门之法。读书先使正其音读。明白推说。不为艰深隐晦之辞。而精微曲折。听者为之洞然。以为今之学者。一好创新。即生病痛。莫如守经而信古。术书小说。乖僻闹热。使人意思飞扬。精力耗损。虽庄马之文。亦不必经心也。不喜閒著述。其不得已而为则类皆直写情致。无足以华采自见。然至于论学说理。精致明晰。多可传者。既没诸常从学者。裒稡之得若干卷。于乎西山先生得湖坪之嫡传。游其门者多矣。而公为最先且久。盖其服习擩染之深。故所闻多所得熟所守固。语可以承接当日之绪馀者。公必居一二指焉。自时运大谬。道术益晦。如公可以任万一扶翼之责。而天又不畀以耄期之寿。以幸吾党之来者。谓之何哉。兢燮弱冠时拜公于里第。其后游金溪。得以旬日唯诺。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3H 页
向合不浅。继而人事龃龉。未得嗣闻旨论。殆二十年。而实音遂至矣。漂寓跧伏。一哭寝门。计与相左。而嗣子君累然曳屝。再访于穷山。见嘱以纪善之状。则义有所不得辞者。因据其家传。且附所见一二而最录之如右。以俟君子之裁择焉。
默溪洪君行状(庚申)
君讳载熺字大炯。自号默溪。姓洪氏。系出缶林。盖高丽宰臣鸾自南阳分封焉。有讳鲁舍人。游圃隐郑文忠门。国亡有罔仆节。享祠阳山。累传至讳润溟号南庵。以孝闻。高祖曰象九有儒行。曾祖曰益永。祖曰祺命。父曰源燮。母崔氏。庆州人师述女。君生而端重。自能言识解出凡儿。既长就学。能知自励。以举业不足以用其志。慨然思事为己之学。乃就省内师儒如金西山兴洛,张四未轩福枢,李晚求种杞诸先生。禀质其所当事。而以金先生为依归。既又遍参乡邻宿德名士。所闻益广。所守益确。而诸师友亦皆翕然推望之以远到。而君遽以病不起。方病之深也。君之大人尽心救之。力致山蔘二本而服之不效。君悽然作泪言曰世有孝感而无慈感如之何。君以 隆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卒。距生甲戌得年三十七。以某月日葬于甑峰之原。配延安李氏时荣女。生一男世镐。君性操方洁。七岁与群儿游街上。得钱二缗。陶商所遗也。众欲分有之。君不可。则追其人而还之。既娶妇。妇有贞疾。君从医言十年不御内。或劝置一媵。而君不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3L 页
之肯。东匪之讧。闾里男女奔窜。君守一室。读书不辍。虽处幽独未尝不整治威仪。群居多不衣冠者。见君至则秩然改容。其内行则事亲以力。至山耨水种冬井夏臼。无不为之。其在学舍虽稍间。不废定省。得异食于外。不自入口。必怀而献之。然常以不能孝养为至恨。有一弟贫不能学而治田事。君闵其独劳。常为先后之。每食弟不至则不先饭。见有笞其弟出血者。戒之曰教者不能以无威。奈何伤父母之遗体乎。祭祀先期盛服以致敬。常曰敬不至而物有馀。亦徒具耳。为学以诚敬为主本。读书有疑。必期以资问。其见三先生也。各有要切之赠言。君皆佩服。终身而不忘。尝著敬字黄老辨,四七理气说。为乡先生所激赏。然自以为学十年。文不通方。行多亏阙。为诸弟语而叹之。尝与诸友言志则曰有意于拘束而未能也。及病语人曰富贵在外。学问在我。然犹有不得者。亦命矣夫。此可见君之一念之造次靡懈也。君既没。诸朋友及尝学于君者。皆廓然如失其所倚仿。君之从弟载夏录君事行若干。屡请余以状行之文。余素识君贤。尝与留连十日于西洛之舍。对雠李先生遗集。心服君操履识趣。皆非余所望也。其后书疏唱酬间有之。自君没而天地亦一变矣。俛仰观居。无以为心。况望其有友朋切偲过从之乐如昔时也。抚事愀然。不忍终辞。略据载夏所录而撰次之如右。世之君子其当有藉此而能不朽君者。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行略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4H 页
先考素履斋府君行略(辛亥)
府君自幼少时。知嗜文学。就舅家肄业。舅族多文士长者。见府君发语出凡。皆畏而爱之。经子书皆熟读轮记。旁通史传。治举子业。每读书或至穷夜。年长者虽已就寝。必潜出外讽诵。
及长有场屋能声。屡屈于有司。而不置失得于心。十游汉师而足未尝一涉权贵之门。
长于经义。而尤留心礼学。凡有人家吉凶常变。虽少不中式者。必能指而言之。如礼记经传等要处。辄举数行成诵。
好奖进后生少辈之有志尚及才器可望者。惓惓称引。欲其成就。至诚发于色辞。尝设讲学稧规约。以倡率一门向学者。后以世变不能卒就绪。然十数年来。吾门以文学名于一乡者。多其力也。
不肖辈滥得虚誉。府君忧浮于喜。严加于慈。自幼或有轻率夸大之态。则必引阙党之语以戒之。平居教督。必有程次。至其粗知大义。然后纵其所趣舍。然如寄文小道等学。绝不使经目。故不肖辈于经史外。无一了解。
自少困于贫窭。为事育之故。于鄙艺无不能之。如捆屦织席合绳等事。手无閒时。而不以为劳。见者叹其勤苦。而府君安之若性。亲在时或为人赴醵会。及还则鲜腥旨甘之物。未尝不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4L 页
在手焉。
喜饮酒。每醉则言语呴呴若重细。其在朋流。杂以嘲谑。至酣甚则就枕矣。未尝一使气叫号。故人不厌其醉。多置酒以劝之。每出未尝不醺醺而归。
自奉甚撙约。独处夜未尝点灯。一絮衣以竟冬。至于颗粒弊箪。不使遗弃。常诵金慕斋之言曰圣人心细。然汎爱喜施。虽家至屡空。而与人之心未尝忘。晚年以不肖从事觚墨。修润之贽。或至盈箧。亲戚知旧有吉凶之须。辄散而施之。未尝使有一日之积。
天性质直子谅。于家人族党。见有不义处。必正言规之。或婉辞以谕。凡有不善。皆恐府君闻之。处乡黑白太明。故或为不悦者慊惮。而其善者则无不与之相得焉。有如初年以文事相亲。而后至狠狈者。疏之以渐。未尝假之辞色。使其无怨而已。乡间大事必与闻之。然直而能逊。有妨官害民等事。畏之如探汤。故数十年间。乡中豪右举罹文网。而府君独超然无累。
丙丁之歉。猾胥多犯重逋。乡士数人挟胥。将大徵于民。惧其胥怨。先为文以谕乡人。语多文饰。府君试为条答以驳之。有一士友誊藁去。一乡传诵。逋胥大虑其谋之败。潜购而秘之云。
府君不喜閒杂吟咏著述。中晚后酬应之作。不满一𢎥。类皆彫华去剩。直述事情而已。常以不能早断时学。专力本分为恨。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5H 页
命不肖兄弟从学境内诸名硕之门。晚岁出平生所为时文稿十数册。对不肖剪之为绳曰。留此无用物。徒使若辈难处。吾故为若辈省忧也。
府君于志学者。虽甚爱之。然或有内无实得而外为修饰及慕虚名而事游观者。则不以为善。常戒学者曰为学只在务实。观于前贤之训。不曰皆实理也。则必曰皆实学也。何尝一毫欲其务外哉。
不肖兄弟尝与数友设重阳会。岁以为常。府君诗以讽之曰我虽不及伯温门。望到濂明尔弟兄。霁月光风何处在。黄花佳会不寒盟。其因事设教而优柔不迫如此。
府君操识甚明。观人多就微细言行。悬断其平生心术作用。鲜有差失。每得一书观之。必论其人物长短。文字得失。多中要窾。尝谓春秋之君。莫贤楚庄王。大夫之贤者。英盛于晋。心经附注颇支冗。不若近思录精密。家礼增解详覈。过于常变通考。此等议论。多俗儒所未闻者。
府君常称 李朝近代之主。谓 肃庙能断而伤快。 英庙有志而近名。 正庙质美而太文。既而得钦钦新书中诸 御判读之。乃曰至哉 仁明。当时诸臣。盖莫敢望者矣。
紫东李公文集出。府君读之曰以退溪先生之贤。其学盖晚而有闻。大成者如是。李君之见解操履。诚近世之所未有。然但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525L 页
求之太迫。发之太早。此其所以未享远大之器欤。
不肖有所论著。府君必指摘其疵颣。十不失二三。苍樊李丈尝与语听之。为之惊叹云云。
府君于世俗。外若流徇。而内有不可夺之操执。自新学之行。郡中亦设教。府君为文以斥之。欲通告一乡。为不肖所尼而止。不肖迫于屡空。称贷而给之。犹不足。或欲从士友求馆。士友间亦有为具田宅。欲引以自近者。不得则又有劝不肖以分寓谋生者。府君皆不听曰是所谓举孝廉父别居者也。于阴阳鬼神等事。不以为无。然终不置念。平生不迁一墓。不接一巫卜星命者。但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而已。
府君赋气刚方。少无疾病。至老而体肤愈充实。人皆以上寿期之。府君亦曰尝闻全城李氏始祖母寿至百馀岁。人问其何以致此。曰无他事。但平生未尝对日月便溲尔。余自省事来。亦能如此。吾寿倘至是乎。不肖心庶几幸之。自今春来。神气渐铄。旧苦肩臂痛转笃。见者不虞其沈剧。而百方不效。竟至大故。终天之痛。如之何哉。
前年冬。族祖惺斋公夜梦道岩斋梁木中折。心怪之。及府君疾革。惺斋公为人道此事而忧之。孰知神明已先告之耶。呜乎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