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x 页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墓碣铭
墓碣铭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67H.gif)
公讳基孝字明极。自号愚坞。金氏贯金海者。为驾洛王之后。至新罗角干廋信。大著于史。历高丽及 李朝。名德相望于谱。曾大父曰应秋。大父曰钟洛。考曰润吉。妣晋阳姜氏圣逊之女。公幼而聪颖。长者为其太锐。姑与之服家务而停念书。但纵伯季二子学。学且成。公亦释务而从之。未几遂杰然鼎立。然其所治在举子业。甫弱冠已翘然为名诸生。自乙亥至甲午。凡中汉城试发解者五。而辄北于南省。其卒也以应制拔进士。而又汰为文科解元。然自是年时政革新而科举遂废矣。 高宗庚子。以荫补崇善殿参奉。又明年升中枢院议官予三品通政阶。自是家居养閒二十年而卒。国家以科目取士。其曰进士者。实未第。无由从政。特布衣之选者。而士犹以为荣名。求之者自童丱至皤白不已。其末则关节公行。得者非其所能。而能者又不可觊得。然士之稍自重者。视不以其道而得之犹不得。则宁百发而百踬不悔。若公是已。使其早知自断。一力于近本之学。其所成岂特一名之比也。则公之所悔者乃在此矣。然公德行实有过人者。亲疾尝粪以验之。事伯兄进士公甚得其道。衣食赀财。不以锱铢自私。安氏姊寡而来归兄弟。鲜得其欢。而于公焉安之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67L.gif)
外至者荣乎。身几得之。内存者仁乎。人鲜识之。铭以昭之。用视无极。
忠武卫部将朴公墓碣铭
公讳哲男字贤卿。朴氏贯密阳。高丽末有讳翊守罔仆节。世称松隐先生。四传至讳河淡。以遗逸官司评。号逍遥堂。是为公曾祖。大父讳颖参奉。以仲子勋追赠刑曹参判。考讳庆新密阳府使赠兵曹参判。妣义兴芮氏桧干女。公生有膂力。及长治武艺。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68H.gif)
不爱力义卫国也。不私身志成亲也。石可转名在券也。
霞峰赵公墓碣铭
岭之右头流黄梅之间。五六十年以来。文风綦盛。老德宿儒。磊落相望。余以耳目所睹记。盖三嘉有朴晚醒,梅屋,许后山,郑老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68L.gif)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69H.gif)
赵有二贤值时阏。贞节以清忠毅烈。公受馀光能自发。始励行文终归洁。考前人值无异辙。我铭匪谀以昭揭。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69L.gif)
李生承机自湖南奉其先母徐孺人之状而求余铭。其状略曰幼而处。未尝以言笑有过。长而归。其于舅姑于夫于族姻。无有不尽其道。以至贫人丐者无不思有以厚之。则其于祭祀宾客可知也。平生不忍剪生而折长。至蝼蚁犹然。鸡犬牛羊之入我田者。徐而驱之。未尝有暴声遽容。则其于遇人可知也。女职之在分者。无不能而未尝自多。虽乱离水火造次之迫。而未尝一窘其步。则其于教子女可知也。妇人之德美如此。法固宜铭。而生又五百里而来请者三。不可得而辞也。孺人之先。利川人。父曰有志。大父曰宗汉。母光山金希大女也。生以 哲宗乙卯七月十六日。卒以丙辰六月十八日。得年六十二。夫光州氏名元镐。有子男一人。男即承机。知名士友间。女三人适高龙柱朴鲁信文济良。以某月日葬于和顺郡二西面长福洞负坤之原。权厝也。铭曰。
妇善多潜。有子乃显。显而不诚。亦或罔善。于嗟李生。视此增勉。
崔府君墓碣铭
曩余南游而至固城之九峦。有崔氏兄弟见邀于白云之亭曰。此为吾先人筑者。先人之葬实在亭右。异时当竖一碣。其文必属于子。余见崔氏兄弟长质而仲文。接宾客以礼。意其有所本也而唯之。居数年以状来督文。其略曰府君志虑坚贞。行己谨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0H.gif)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0L.gif)
真心朴行。乃通于神。令貌浮文。徒以悦人。神胡符矣。子姓菀菀。人胡质矣。我铭不越。
赵处士墓碣铭
昆阳赵镛宪可宪甫。访余峡寓。先为书若贽刺者而畀余。然后以其先处士家状。请余以碣铭。余具阅异其文识。且知尝与有面旧不能辞。则为按其状而纂次之。处士讳冕奎字禹瑞。其先咸安人。上祖曰鼎。高丽平章事。丽亡时有讳承肃。以扶馀监务。弃官自靖。世称德谷先生。有子曰从礼。官至直提学。后仍有忠孝世其家者。曾大父曰斯洪。大父曰永亿号昆隐。考曰性教。妣海州郑氏匡成女。处士幼而丧父。稍长就学。颖悟见端序。当是时。郑夫人以慈母而兼父道焉。叔父初花翁以至亲而兼师道焉。处士则饬行治艺。日有进誉。初从举子业。既不售。慨然曰吾求吾志可矣。奚事乎此。谓人道莫大于事亲。而痛生不逮父。则于祭必尽其诚。至事母则先意色养。病忧丧哀。咸中情礼。推而于弟友。以及其遗孤。于族姻有恩。以及其嫁娶不能时者。于叔父表揭其墓。以及其小宗之阙祭田者。于邻里推粟与粥。赈济饥乏。以及其乡郡。设方法堵戢寇扰。盖其所以求志而见之行事者如此。然性刚介。于人少假借。义所否者。断然如斩钉。不为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1H.gif)
人孰无初。鲜不终失。是三初者。其实则一。以笃于躬。后人其逢吉。
中枢院议官李府君墓碣铭
李君宗基以其所为叔祖议官府君事状。求余显刻之铭。盖为其嗣孙东基请也。而君于东基。为本生从兄。余故熟君父子。有不能辞。而其状曰幼失所怙。家旁落。以故失学。及长过庠序之侧。未尝不彷徨叹息。事母夫人甚孝。温凊甘旨毕给。用勤俭致有蓄积。而分其馀以施族戚之无告者。余见世之以状求铭者。动千百言。浮夸剿袭。莫得以衷其人。而应之者亦心苦而貌循之。即摛藻如云汉。何以信焉。君少有学。其状府君甚略。无一语近夸。斯其可信而宜铭者欤。府君讳运善字舜伯。李氏出于铁城。其在高丽。有侍中文贞公讳岩。世称杏村先生。有讳原 李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1L.gif)
确而一。家以成。简而质。吾与铭。
朴晚醒先生墓碣铭
晚醒先生朴公没三十有二年。从子正善以状授兢燮而言曰。始吾从兄尝谓铭吾父必须西山金徵君。令家人岁治帛。若将以为币者。未几而徵君卒。从兄又不淑。家遂旁落。今者正善既力图重刊遗集。且将治一石显刻于墓道。念当世能知先仲父之志而足述徵君之业者莫如子宜。敢以请。余辞谢不敢当者屡。而其请益勤。因自惟弱冠时。尝再承先生之眄。辱知奖甚厚。今虽衰晚无成。而于先生有不宜自外者。乃按其状辞。复参以所闻而书之曰。盖自陶山以后。宗而学者。有岭畿之二派。岭学精严。常主于守经反约。畿学闳博。多急于应用救时。岭学历锦阳,苏湖以至于定斋柳氏。畿学从星湖,顺庵以及于性斋许氏。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2H.gif)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2L.gif)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3H.gif)
士孰为学。不谭天人。孰有其志。不曰经纶。或骋新奇。抗高凿窍。或标枝条。遗其纲要。猗欤先生。庶几识大。观乎会通。体用则该。炳烛者室。师说是揭。忧道有言。与目同闭。一世之后。声寝响微。绍述无人。吾党所欷。遗文在世。精魄在玆。是刊是表。来者之诒。
安府君墓碣铭(丙寅)
公讳基洪字圣寿。安氏系出顺兴。高丽时文成公晦轩先生有倡学之功。自是显官闻人相望于谱。曾祖曰道禹。自昌原徙居金海。祖曰处伦。考曰宅权。妣密阳朴氏堈女,咸安赵氏吉宪女。赵孺人以 纯祖庚辰生公。幼而孤。长无以养母。躬执鄙事。以立产业。每置田舍腴而取瘠曰勤则瘠者腴。不能腴者瘠矣。然其置田也。先祭而后养。其以田之赢及人也。族之窭者有恤。岁首家有馈问。或量口以与米酱。人归其厚。始余因安氏之请记永守之堂。而识其子姓之盛。且述其先人之事。云每岁时省墦。抚松楸而顾诸子曰此木材可以营精舍。志未就而弃诸孤。其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3L.gif)
勤以致赢。俭能生惠。孰食其溉。子孙世世。
白处士墓碣铭
余友白君圣器。自海上访余于峡庐。而从其族生受学者二人。曰南鹤曰淳哲。淳哲出其大父处士公行状。请余以铭其墓者。其状则圣器之文。而于处士称先师焉。余辞谢不敢。而圣器傍勖之。留其状而去。归则又皆有书见督。余以多故。未能复其书塞其诺。忽忽七八年。一日淳哲以书报圣器之亡已久。因乞终其铭。呜乎圣器已矣。余之负此友多矣。则无说以复辞。因念白氏于海上。以人文称艳者久。异时门第相望。一家之内。相为师弟子何其盛也。比年以来。凋弊已甚。索然无旧观。而处士与圣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4H.gif)
学足以成身而寿不永。文足以需世而业未竟。匪志不遐。奈何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4L.gif)
朴处士墓碣铭
礼称别子三。自他国来。为始基之祖一也。今之郡犹古之国也。其有自他郡羁寓于斯。而能立行义敦风流。建树门户。芘露其子孙。虽未必如古所云别子为百世不迁者。而不害为始基之祖。则子孙之久而不忘。思有以表章之。亦其情礼之宜也。庆山造永之朴氏。自他郡流寓今四五世。而门户嶷然称数于一郡。有曰聋窝处士。余得其事状于其孙炳朝。其亦可谓立行义敦风流以芘其后人者欤。于其乞铭也。焉得以辞。处士讳准璟字和珍。其先密阳人。有讳光佑。官大司谏。以名节著于 中明两朝。于处士间十二世。曾大父曰始焕。大父曰基淳。考曰元镇。妣幸州殷氏道梅女。处士生有异赋。幼丧父。知能持丧。长而事母。能奉养以诚。晚筑舍池上。种莲而爱赏之。远近人士多响从。而地主亦时致礼焉。老犹玩绎经理以自娱。里中子弟资其指授者众。生以 纯祖乙亥。其卒以 高宗戊子四月二日。葬在清道郡鹤翼山负丁之原。配清州郑氏垓之女。有二男四女。男夏来,命来。女适崔锡禧,李瑨性,成致镐,徐佐基。夏来三男炳奭,炳采,炳朝命来无男。以炳朝为嗣。二女适徐锡禧,柳国模。曾孙男女若干人。铭曰。
拨替以为兴。殖祉以有委。铭以载之。用昭厥视。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5H.gif)
兢燮少则闻东阿先生李公以诗名。而为人狷亢绝骪骳。得其诗一二。盖有象之然者。而至其警拔处。古人无以过也。公自中年客于密。当是时东都李定轩先生以硕学擅南方。尝戏语密之士曰密吾所愿游。如畏乃弘何。乃弘者公字也。密之士传以为佳话。后见有纂国朝人物志者而以公为殿。录诗一篇世人所脍炙者。余意公之所造。当不止是。每见密中士友若公姓族在故里者。必以刊公集为劝。今玆之春。公族孙周厚以遗稿至曰。吾谋诸诸族若密之士友。皆允其刊。子终始情于斯稿者。其选之。然宁繁而无略。以存公之实可也。因以墓铭为属。余皆不能辞。则约其稿三之二以归之。且按其嗣子珣模氏之状而檃括叙之曰。公讳济永。李出碧珍。自高丽时已为闻族。 宣仁间有讳彦英师事寒冈先生。以名节著。是为浣石亭先生。有子昌镇。以遗逸徵号沧洲。生讳海泼。疏论牛栗从祀事。号德峰。生讳柱天文科翰林。甲戌后枳而未显。号洛渚。是为公高祖。曾祖讳熙春成均生员号菊圃。祖讳经禄游百弗崔先生门号巴江。考讳镀成均生员号适庵。妣永阳崔氏府使范星之女。公生而胚胎前光。在幼年涉书出语。已伏老儒。先公年四十始举公。爱之逾等。然不欲其露才加人。公体受而心存之。及公之胜冠而成材。则二亲既没矣。李氏自先世雄于漆之石田。至是族衰而析。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5L.gif)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6H.gif)
余当读公。咏逃僮句。仁心弘量。庙廊之具。一狷概公。徒相其皮。彼擎跽者。亦岂梦窥。孰采公词。以补风雅。千秋则存。岂铭是假。
梅湖金处士墓碣铭
公讳声稷字宗远。自号梅湖。金氏系出尚州。丽季有讳后官直提学。国亡守罔仆志。遁于丹城之法勿。号丹丘。历五六世科名不绝。至讳景谨号大瑕斋。壬辰殉节。赠司宪府监察。子孙多以孝行闻。曾祖讳光汉。祖讳履元。考讳珩赠童蒙教官。号德庵。妣晋阳河氏始元女。甚有闺范。公以 纯庙戊戌七月十二日生。甫就学则知能以古人之道事亲。事居送往。俱用其极。至哭伯氏教官公则奉老母抚孤侄。益诚以勤。宾祭事大。摄行无阙。暇则留心于经学。往拜许性斋先生。与乡近诸宿儒。益讲绪馀。壬午偶捷文科发解。已闻朝著不靖。遂不就省试。师友间多为惜之而意终不回也。呜乎。吾邦自政有所移。乱形渐著。而至壬午以后则所谓危邦之不可入也。然而士之图进取者。未或以是而知止。若公之既得其阶而遽自敛退者。虽其心之所存有未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6L.gif)
近世数江右门户之彬彬。必法勿金氏焉先。如公之质多文少盛德服人。尤岂不足为叔世之所鲜。惟堂阜之嶙峋。尚樵牧之无践。
成均生员金公墓碣铭
金君永奎既请其王考梅湖公铭。则又以其从祖叔父生员公状授余曰。愿卒加惠也。余辞不获。按公讳在铉字希玉号梅广。以 哲庙甲寅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法勿里第。年四十九以终。 高宗壬寅八月十二日也。墓在三嘉栗院子坐原。配一善金氏持平准女。佔毕斋先生后也。一男永弼早卒。二女适进士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7H.gif)
金出新罗。厥系尚州。直学曰后。义遁丹丘。大瑕景谨。节死以闻。传于数世。行履无陨。曰珩声列。为祖若考。童教两世。貤官以孝。二母曰郑。八溪海州。后妣生公。父曰匡周。幼而就学。已得长誉。两世连丧。礼孝则具。出资师承。性斋晚醒。入磋门贤。端溪勿川。蔚然望实。东南之良。于岁黑马。获升上庠。时有不可。断心进取。杜门自娱。宾友文洒。年凶发赈。惠遍闾里。拒子赂科。千金芥视。何德之仁。而不能寿。刻石于阡。以垂永久。
宋慎夫墓碣铭
故友履斋宋子敬氏有子曰敏永慎夫。慎夫年十五。卺于济上之李氏。而履斋子实莅其礼。余与之会焉。则履斋子呼君拜之曰与若父如兄弟之长者。若当父事之。则又顾余曰异日者当视之若子。余逊谢不敢。然见君貌虽稚而举止閒雅。称其为法家子弟。心期之。履斋子归未数月而病。病且没。殷殷然语不忘其子。余闻而重悲之。然自是契阔遂二十年。颇闻君不幸短命而未之详也。日君之弟台永乃以其从兄晦叔所为君遗事者。来丐墓道之铭。读其事。乃知君中得非常之疾。委床笫七八年。死时甫三十二矣。于是知君之不与我相闻者。有由然也。呜乎。人生之不可期如此。而友朋之好之难继也又如此。俱可痛已。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7L.gif)
突如之弁兮。昔见其成。睪如之阡兮。遽载吾铭。呜乎。何志之匪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8H.gif)
中枢院议官崔公墓碣铭
全州之崔于固城晋州间。往往以儒术著。丹城县又有用武举而敦文行者。讳源肃字衡权。尝从事于朴晚醒,金端溪,郭俛宇,金约泉诸宿儒之间。多见奖予。年七十以癸亥六月十一日卒。葬在都山面多福洞艮坐之原。嗣孤厚林以状来丐铭。状若曰府君自幼不好弄。稍长且学书且营生。两臻其成。连遭外内艰。具有礼意。常叹国瘁由文弱。颇留心孙吴书。至京谒时宰。宰异之。劝从武涂发身。癸巳六月登科。十月升副司果。旋以国中大讧。逊于家。壬寅四月。授中枢院议官正三品衔。乙巳冬。国有新约出。士大夫奋起争之。约泉公移书要共。垂发未果行。既而叹曰事无可为矣。惟有讲明吾学而已。于是书贽俛宇公。多所质问。得知明信笃之许。卒时犹以退陶格言用拙安分等戒。申谕诸子云。又曰府君性度宽毅。疾遽不形于色。忧乐与同于人。纷难善为解。横逆不苟辨。而众所眩惑。无不疾见立决者。至于事亲孝事兄悌教子义。凡世所谓庸行者。又无一阙焉。虽未尝以学问自居。而乐善一念。至老不衰。好为诗。每遇佳辰韵俦。则载酒船啸咏于赤壁仙游之间。人想望其风致。自号南坡。及置别墅于新安江上。改称新溪主人云。崔氏上祖曰高丽侍中文成公阿也。其后科宦不绝。至讳水仁县监。景泰乙亥弃官为丹城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8L.gif)
胡为而武。时与之踬。既晚而学。亦未竟志。惟炳然者。不与逝俱。嗣人克孝。以贲幽墟。
朴处士墓碣铭(戊辰)
余友安士初论议甚不苟。间以书道邻丈朴斯下处士之贤曰。父友也。操履笃实。不离规矩。今其嗣孤以状造请铭。子其毋辞。余业重士初之言。而又接其孤按其状。皆若悫实而少华。乃摭而书之曰处士讳汉命字士国。朴氏始封密城。高丽时多大官。至讳翊以礼部侍郎。丽亡守罔仆节。世号松隐先生。有子昭号忍堂。孙县监。父子俱享德南院。后又有参奉讳守坚,赠参判讳承伦,参议讳以谦。以学行军功得官。讳鼎淳,讳世宇,讳佑庆则曾祖祖若考也。妣达城徐氏相善女。讳阳庆及陜川李恤庆女。则本生考妣也。处士少受学家庭。旋以亲老且贫。无以养。舍而治田。备尝艰苦者十数年。及亲没则曰可以已矣。于是复留心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9H.gif)
吾观处士所以自称。殆有味于孔子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之指乎。迹处士之所履。其有合于古训者多矣。不学而果能是乎。然而为若称以自贬。弥见其厚。呜乎此其所以为处士乎。
成隐君墓碣铭
公讳致源字孝百。自号养真堂。成氏为昌宁大族。后徙晋州。有校理安重,赠参判日休。皆有名迹。而浮查先生汝信以学行称。为南冥,龟岩两贤高足。于公间八世。曾大父曰大重。大父曰东楫佥枢。考曰师茂。妣曰礼山洪氏致畴女。公幼丧母。先公闵育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79L.gif)
学不必华。载行则贲。行不必多。根心则至。俭约于身。礼裕于后。天所施酬。斯民之牖。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80H.gif)
庆山与达城比壤。故徐之贯达城者。于庆居相错也。而近岁数徐氏家法门阑之美。必先庆之中方。中方之徐。以东皋先生思选为闻祖。然泽斩亦久矣。意其得此。别有由乎。徐君相孝于余有旧识。日以其高王考府君行略。来徵墓铭。其行曰幼而言动不放逸。蚤谢场屋。留心经学。自扁其所居曰潜修。日常早起。盥洗省亲。授家众以事。退而静对书册以竟晷。然亲疏贵贱。咸得其心。丧二亲并持之如礼。乡人推为训长则有劝奖之效。从父弟及其子若族孙有早孤无依者。或业之或教之。俾不失所。此其大略也。不佞不自量僭。尝多为人铭。然其事辞概无甚殊。盖乡曲布衣常行。宜不踰此。不厌其雷同。第观其子孙家法何如。而其事之虚实可揣而知。然则中方氏之有近誉于乡邻。岂非由府君为之基欤。铭之何愧。府君讳炳奎字瑞应。徐氏名德在一国。不待书。其四亲曰道璿号晚翠轩。曰光渐号芳村。曰有复。曰宗干号临予窝。妣广州李氏浩中女也。府君以 纯祖癸亥十月二十四日生。 洪陵甲戌十一月十二日卒。享年七十二。以明年三月葬于中方东麓艮坐原。配密阳朴氏增实女。一男宅基。二女适崔家述,李庭蓂。宅基二男锡辅,锡皓。锡辅男景洙。以下不尽录。铭曰。
或实之食乃谖根。俾昭而著奚其谖。曰念尔祖诒厥孙。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80L.gif)
余去岁南游至梁山。金生正杓从士友迓于中路。导宿通度寺。勤款静密。类法家子弟。明日复邀至其家。见其尊议官君。沈毅有虑人也。遇余亦厚。余心识之不能忘。居一岁议官君以书来。自言侍母病不得一驰谢。因丐铭其先生员君之墓曰。先人年二十八而捐世。不肖以八岁入嗣。懵不能省事。及长从家庭师友所传。若可得其百一。先人自幼资性秀敏。手不释卷。我王考公甚器之。恣其所好。一委之。学既涉经子。辞华骏发。就崔醒岩世鹤问业。发难析疑。多出意表。崔公屡叹其颖悟。笃于人伦。先公莅达营。随侍如在家。一不迹芬华地。与伯公孝悌甚至。有日不见。思现乎辞。于所师亦斤斤致礼。虽从事场屋。而随例进退。未尝求速化。乙酉与伯兄俱中生员。人以为荣。顾自视欿然。生长绮纨。而被服与寒士等。至待宾友则优裕无系吝色。喜栖静看书。萧寺中往往有遗迹。而家藏数千卷。卷皆有手泽。临没悽然以未能终养卒学为悲云。余见录中所列。皆表其所徵实而不浮。无以易之。第依而撰次如右。且载其讳字世系生卒于后。其讳曰英硕字曰若源。别字山天斋。其世系曰金。本新罗王后裔。贯庆州。齐肃公稛为李朝开国功臣。后多显者。高祖讳以章赠军资监正。曾祖讳昌鲁赠工曹参议。祖讳奎泽赠汉城府左尹。考讳载馥历任营郡。增秩至资宪。妣温阳方氏基烨女。配海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81H.gif)
耽典坟薄酣豢。材何良命何短。后有型吾以铭。
羽溪李君墓碣铭
奉化郡近有一士曰李君润蓍字景龟。年三十三而殁。君所居与安荣醴相接。皆人文渊薮。诸为挽诔以悼君者甚众。次录之得数寸。君一布衣。年又短折。而致诔与达官老儒等。其为辞盖不同。而曰笃孝好学之士则无异评焉。君之弟景宪甫以遗事来请铭。盖君之先君听埙翁。事其伯氏参奉公以悌弟闻。而景宪之笃于兄有父风。义不忍辞也。君少学于伯父。及长从金贞山东镇问业。又请益于权晴山相翊。二公岭中之望。君擩染服习。翘然出侪偶。间尝一游旧都。相俗之为。喟然归曰道不外是矣。一以读书养亲为究竟法。视利害得丧泊如也。参奉公患风痹。动止须人。而先公与同寝处。君左右节适。具得其宜。二父安之若无事。又推而及于人。宗族曰吾辈所依庇。师友曰可以仪表颓俗。以至羁丐仆隶皆曰于我有恩及。先公以年七十没。君皇皇孺子慕。守制过苦。比终丧衣不易带不解。不近腥荤。祈寒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第 4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63A/ITKC_MO_0663A_A350_481L.gif)
孝为行原。人所恒言。他行不备。孝为虚器。迹君平生。事多可名。卓行有传。舍君焉撰。毋夭之嗟。以诏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