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修堂遗集册六
修堂遗集册六 第 x 页
修堂遗集册六
 序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77H 页
郑圣章(宪时)海岳纪行序(乙酉)
好奇者。遇佳山水。辄搜诡剔幽。不择险危。历嵚崟涉坎嵌。履巉岩睨重潭。得人所未得而后。诩诩焉自夥而止。余窃病之。辛巳春游金刚。金刚素称多险危诡幽。余不敢妄进。絙索之可攀而登者已之。略初之可缘而渡者违之。凡所蹈视向之好奇者。十不二三。而诸所称瑰观殊常。亦未尝不揽而得之。谓此足以尽金刚之观。遂舍而还。粤四年秋。南宫舍人八溪郑圣章。乞暇省老大夫于春城府。归入金刚内山。探灵源跨普德。瞰须弥摩青鹤。憩歇惺窥万瀑。曰斯可矣。七日而还。盖所得与余同也。向余所病。圣章其病之也欤。不然所得宜多乎余。岂廑同余而止哉。噫。春不可为秋矣。秋不可为春矣。草木之礼悴。烟霞之浓淡。泉瀑岩石之盛衰隐现。余与圣章所得。不能无不同。此其时然也。曩余有事京师。未及外金刚而还。至今犹介介。圣章独无意乎。异日吾两人。角巾芒鞋。携酒载琴。逍遥乎雁岭龙渊之间。以毕其观。庶几所得终无不同也。圣章得诗五七言若干页。行录一册。皆简雅有法。总之为海岳纪行以视余。余书此而还之。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77L 页
君子琴歌序(乙酉已见于诗卷似不必叠载)
往年余游金刚。入万瀑洞。洞无土。惟水石相搏。石多灵奇瑰诡。于金刚为第一。意有神材异宝。钟其英而发其气也。顾无所见。窃疑之。乙酉春。骊城李叔度过余皇华坊馆。携一琴以视曰。此吾祖玉洞先生所尝蓄也。人有善甫者。入万瀑洞。见石上有枯桐为霹雳所震。曰良也。取以遗先生。先生为之琴。作诗以铭之。世所称君子琴也。后不能传于家。为人所有。吾以先人之意。泣而告诸人而还。材坏矣。弦蠡矣。柱缺矣。其独存而可睹者。闇然之质也。族人起居郎鹤叟甫。为是慨也。亟令人新之。胶而合焉。更而縆焉。补而足焉。琴于是犹夫旧也。是不可不言。子其识之。余取而鼓一再行。雍雍乎其和也。愔愔乎其幽也。洋洋乎其有古音也。余悚然而作曰。余尝求见于万瀑之洞而卒不能得者。先生固得之矣。余乃今得见也。夫以万瀑之石之灵奇瑰诡。所以钟其英而发其气者。宜不数数然也。余于是又有感焉。物之成毁显晦。固若偶乎尔。然亦有不偶者存。何者。始桐之困于石厄于震也。晦而毁也。而先生显之成之。既而逸而藏于人也。亦晦而毁也。而叔度显之。而起居郎成之。是岂偶乎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78H 页
其亦不偶者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78L 页
俞都正六十一岁寿序
惟我 上二十年癸未。前任敦宁府都正杞山俞大夫年六十一。家居无恙。 朝授其第二子致永任城郡绂未几。长子致兴以员外郎入主典设簿。皆 特命也。于是大夫召诸子前而诏之曰。吾素清羸善病。寿非吾所期。吾家素贫窭无藉。富非吾所图。吾门户素单寒不振。贵而奕硕。非吾所望。今年踰耳顺。廪有馀粟。身厕下大夫之列。而曹又相继而仕。可不谓之寿而富而贵而奕舄而乎。此非吾所期而图而望而得之者。吾不知所以底此。惟吾祖吾父行脩于躬。孝闻于乡党。不克有获。敛以畀后人。俾吾若而曹食厥报焉。吾诚怵惕兢惧。不敢自宁。而曹念之哉。永百里。任之重者也。惟清惟慎。财何从出。蔬粝吾甘之。尔毋遽礼吾鼎俎哉。春半民析。吾将以野人服。扶杖往汝境。听诸父老。以察汝政。有不惬意者。必携汝以归。兴郎官。将出宰百里者也。而亦以吾所以诲而弟者。铭而心。毋谓吾无闻知而言之耄也。主簿等起而再拜曰谨受命。又曰今年吾生之年。而俗所称还甲也。吾小子不洎之恸。玆焉益新。而曹毋于吾生之日。置酒张乐。以重吾劬劳之感。主簿等又起而再拜曰敢不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79H 页
惟命。既而退而相与谋曰。昔贤有寿母生朝诗。岂不以人子至情。于是日不能无识也。虽然大人命也。安敢违也。别用吉日。升堂上寿。庶乎其无违大人命。而吾曹庆祝之诚。亦可以少展。然亦不敢以不闻。遂入而告。大夫默不应。徐曰吾老矣。吾幼失怙恃。常以不得久养为至恫。乃而曹幼而壮而仕而。顾吾忍令而曹他日。有吾今日之恫乎。主簿等既得命。以三月某日。设筵席陈豆觞。招宾朋以娱之。酒既行。遍乞言以寿之。余既美大夫之念先以诏后也。又嘉主簿等展诚之委曲而无违命也。乐为之叙如此。
从好庵文集序
不佞南圭童丱时。闻诸长老尚论百馀年来人物为政事。以循良吏称。惟曰从好庵成公。以文学名大家数。亦惟曰从好庵成公。余既心窃怀慕之。又私自疑以为冉路游夏。孔门高弟也。于二者不能兼而各一其长。公虽豪杰士。叔世人也。乌能兼孔门高弟所不能兼者乎。意者今之所谓政事。异诸古之所谓政事。今之文学。异诸古之所谓文学。不尔。盖亦有本焉者欤。丁亥春。余守母之墓于湖之青武县。县公所尝𦲷也。其父老有能说公为政时事者曰。公每日晨起澡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79L 页
洗。适父谏议公所。问安否。安则出视事。事已。辄闭閤读书竟日。其政固未尝有异乎人。人前后宰是邑者。亦莫及焉。兴文学。如文翁之于蜀也。劝人为孝。如仇香之于蒲亭也。明先王之道以谕俗。如古灵陈氏之于仙居也。于是御史观察使交章以治第一闻。 朝录廉谨以褒之。余矍然曰。此古之所谓政事也。既又从公曾孙大学生晚基。得公所为诗文而读之。其言温重典雅。不为靡曼棘晦。道义乎根据也。性理乎发挥也。羽翼于六经也。沿溯于濂闽也。无一不切于身心。而皆可为世教补也。余又矍然曰。此古之所谓文学也。余于是始信昔之闻诸人为不妄。而余之疑则浅也。公少治举子业。中进士。彬彬乎有声。寻谢去。俯首读古圣贤书。内蓄为天彝民则日用之资。出而为政恢如也。入而著书沛如也。则政事文学。特其末之见而发诸外者也。若其所由发之存诸内而为之本者。则非德行。其孰能与乎。呜呼。既文学矣。又政事矣。又进而几乎德行之科。公真豪杰士哉。世之君子宜毋以叔世人少之也。抑有说焉。我 朝用人局。德行由徵召。文学由科举。政事由门荫三者。门荫为最卑。一由此进。虽其德行足以范世俗。文学足以赞王猷。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0H 页
必屈而置郡县簿书之末。俾不能咸其施。于是人之论者亦随而低昂。闻人有德行。则曰是尝徵召矣乎。闻人有文学。则曰是尝科举矣乎。闻人有政事。则曰是必由门荫进。不复问。呜呼。此俗与人材所由不古若也。余岂但为公慨也。谏议公砥砺名节。尝以右史。秉直笔不挠。使权奸慑而国是赖以定。公之学。盖有自云。晚基葺公诗文。将付剞劂。属余序。序则余何敢。昔余曾王父与公交莫逆。诗牍往复。甚相乐也。以是而命之。则余又何说之辞。遂为之序。
增解孙武子序
余尝私议以为有国之有文武。如车轮鸟翼。不可偏废。宜设武学。视文庙例。凡古今诸名将中。祀法者悉祠之。以武臣通经史识道理。能择用兵法者立为师。选年少通敏者补弟子。以教习之。先授六经。以立其本。次授诸史。以达其变。次授兵家书。以审其择。庶几缓急有所需。而兔罝之诗。可复作也。 国家专尚文教五百有馀年。狃于承平。况今列国会盟。边圉幸无警。一有以兵事言。不心怪以为妄。则必目笑以为迂。余故默不敢轻语人。日铁城李君清烈兮可甫。以所为增解孙武子寄余曰。兵家之祖孙子十三篇。如医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0L 页
之于岐扁。工之于倕般。诚有不可舍者。然其言简古。且多脱误。读者非以身尝之。未易识其奇也。人以是病之。明太原刘氏为之辑注。释其蕴奥。正其讹缪。博引诸家说以證明之。其言颇纤密。然犹有所未圆备者。读者非素习故事。未易识其验也。人又以是病之。某尝沉潜反覆。述旧闻以衍其义。附己见以补其阙。总而名之曰增解孙武子。是书也虽未必尽得于奇正分合之法。学者因是而沿流求源。亦可得其要领矣。乞以一言惠为之序。余既卒业。叹曰美矣。诚博矣。且精矣。子其屈心以尽职者欤。援引上下数千百年成败得失之机。瞭然若指诸掌。非所谓博乎剖析纤微。如大贾执权衡以称物。毫缕不差。非所谓精乎孙子之书。以先智术后仁义。为儒家所少。君岂不知哉。君固儒心者。乃其名武耳。有名斯有职。故仡仡于此书。用工如此其勤。非所谓屈心以尽职者乎。既博且精。又屈心以尽职。非通经史识道理而能乎。夫能通经史识道理。于择用兵法何有。异日 国家有意于阴雨之备。余之说。或得以见采。设武学。祠诸名将。立师以授弟子。悉如私议。宜不患无师。
李东浦画帖重摹序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1H 页
善莫善于忠孝。乐莫乐于同志。于是有山水亭台以助其馀。于是有贤子孙以绍其业。盖古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忠孝所性也。宜无不能。得之者或寡矣。人与人类也。宜无不同。得之者或寡矣。矧不自我之山水亭台云乎。矧或贤或否之子孙云乎。是以得于此者。未必得于彼。得于前者。未必得于后。唯于是而无所不得者。故翰林东浦李公是已。公之仕也。时有北虏求和。慨然请斩其使。以尊天朝。入而事父母善子道。用貤官曹亚大夫。其于性颀矣。退而处于野。与其雌甲者二十有五人。修稧于广津。有山水亭台之选。夫年与游同矣。而志未同者未之有也。其于类无间然。至如助其馀者。又若是其殷也。其后世有龉堂公。经术以禔其躬。林泉以高其志。 聘召便蕃。固守不起。姓名赫然惊一世。龉堂公之言曰。惟吾祖愿忠 天朝遗志炳若。吾何敢不述。于是采南明逸史。编年系事。有纲有目。自 毅皇帝十七年。至永历乃止。名其书曰正纲。其文则史。其志也祖孙也。其义也君臣也。龉堂公没。其子建初甫世其学。又广求诸书以补之。其事则父子也。其义则亦君臣也。一家之文。于是乎始备。而后世作史者。宜以是为徵夫。所谓贤子孙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1L 页
绍其业者。非其人耶。既忠既孝。既有同志。既有山水亭台。既又有贤子孙。呜乎。公其贤矣。公之游广津也。托后素以记其事。已而失其帖。有副传于家。建初甫怆曰。万历辛卯于今六周。距吾祖始生之年。计三百有一。夫年远则事晦。事晦则无徵。无徵罪也。遂就其副。重摹而新之。于是遍求当世诗文而系之。噫。此其意与明史正纲类也。岂止曰帖云帖云。
太空歌序
山泽间。有葛巾野服。萧然坐一室。读孙吴兵书。排棋作八阵势。或盥手焚香。默玩河洛数。夜辄步中庭。倚杖观天象者。此其人殆隐君子哉。余于古史或得之。今之世无闻。将无有耶。抑有之而世未之闻耶。有之必隐其迹。宜世之未之闻也。虽然礼城之釰。幽乎其深蛰也。其光气卒不能自掩。余将与望气者。候箕尾间。有紫气焰焰者乎无也。铁城李兮。可仕而隐者也。作太空歌。属余序。遂书此以归之。
赠族弟贞圭序
致元未胜冠。从余读古文。其发乎言者。往往有可观。如渥洼之驹。腕促蹄高。龙翼虎文。固已与凡马异。余遭世多故。奔奏南北。漠然与致元不相闻有年。今秋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2H 页
适家居无事。致元又从与游。尝出视袖中藁。近作也。诗典雅有轨。文亦如之。向之龙翼虎文腕促蹄高者。已腾跃矣。躞蹀矣。骎骎乎其步骤矣。余为之吟玩不置。盖不惟喜其已进。喜将进也。苟因是而进进不已。则将以千里闻。又岂但腾跃躞蹀步骤已哉。虽然九方皋之相马也。以精不以粗。以内不以外。夫诗文之于人。特粗与外耳。余所望致元者。不仅在于是。致元以为何如。修堂退士书。
观华志序
使大国。重选也。前后以大官往。宏章丽篇。蔚然惊远人者相望也。至其山川险夷。亭堠远近。与夫田赋军兴。民物谣俗之作。未之或及焉。趾世美。晠业也。子能绍父。孙能绍祖。余得闻一二。至于起家之祖。世代寝远。遗风寝疏。而能绍其业者。未之有闻焉。二者有一于此。犹曰难能。矧兼之云乎。宗丈三隐尚书。尝以大行人聘燕。既还有书曰观华志。志实三部。曰诗曰录曰记。余往拜公。因得其志而读之至诗。叹曰。美哉閒旷乎。纪行之体。当如是也。既又读至录与记。益竦然曰。博哉志矣。向所谓山川险夷。亭堠远近。田赋军兴。民物谣俗。瞭然在指顾之顷。大官为国重选。使于四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2L 页
方者。当如是也。既又读公自叙而后。知公之是役也。与先相国文简公奉使之时。齿爵适相符。某于是敛衽而叹曰。有是哉趾美也。抑又因是而窃有所感。昔我祖稼亭牧隐二先生父子。以道学文章相继显于中国。今计已五百有馀年。世代寝远。遗风寝疏。常恐二祖之事。无有能继。使天下之士。泯然不识大贤之有后也。今公父子之事。与二祖又相符。噫。其多矣哉。国焉而能其职。家焉而善其述。能人所难能而又兼之矣。则是编也。岂徒曰观华云乎哉。且夫使天下之诵慕二祖者。知二祖之有后。则非独公之光也。为二祖裔者。实与有荣。于是乎序。
隆师契序
永有笃修君子。曰屏山斋全处士士俊英之。处士俭约自持。劬躬读书。晚年以诱掖后进为己任。永人士挟箧负笈者日踵门。趾相齧也。皆因材成就。彬彬有闻。既处士殁而葬。贫无以祭。门人胥与谋曰。噫使吾曹稚昧。免于马牛裾。非吾师屏山处士赐欤。古之乡先生祭于社。吾师可以当之。而今其礼不行。盍醵钱置田。岁一祭其墓。以伸吾曹事一之诚焉。佥曰诺。遂各出钱若干。为契而名曰隆师。以处士从孙膺教甫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3H 页
为介而请余序。余惟师道之废久矣。抠衣辟咡。行束修之礼于函丈之席者。或面唯背咈。生死异礼。况乡塾子弟之于记问之师乎。今永人士之为师。醵钱谋置田祭墓。如子孙之笃慕祖先。此其礼虽野。其情之真。固可嘉也。处士之平日诱掖。得其悦服。又可知也。是以乐为之叙。膺教雅重有度。善书隶。盖濡染其叔祖之训云。
识修帖序
余既重修双城馆。念州人士劳于役者十数人。或捐财以助之。或蕫饬以相之。或规划以左右之。盖其劳之大小轻重。虽有不同者。而其所以为劳则一也。乃为文以记其事。末附十数人者姓名。以示不忘。既又治具张乐。落于馆之东大厅。而延十数人者。置宾客之右。以殊其礼。酒既行。有起而前揖余。退而约于列者曰。唯玆之役。实州民之责。而民不知有役。初未尝劳其力。而一朝焕然改观。繄维侯之赐也。今又以吾曹与知玆役。有不腆之劳。既为文以表揭之。又召与之乐。是与知玆役者其受赐也。与不知有役者均矣。而其为荣焉则又独有焉。吾曹其敢忘诸。侯之屈于玆。暂也非久也。一日焉而召还于 朝。吾曹虽欲勿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3L 页
忘得乎。今与诸君约。盍醵钱为稧。以图不忘。皆应曰诺。余曰愿闻其所以不忘者。岁收息为饮食。春秋会于玆。优游以乐。常如今日之为。则侯虽不在。犹在也。时又驰书问候安否以为礼。则庶以见吾曹不敢忘之意也。曰不可。夫吏使民以义。民奉吏以礼。交相驩爱。吻然无间则斯不忘矣。不忘矣则斯无所事乎约矣。今也不然。吏谓民有劳于役。喣喣焉曰无相忘也。民谓吏劳已甚厚。訑訑焉曰无敢忘也。至相与为约焉。则是吏以非道干民之誉。民以非道结吏之欢。直是私系焉已耳。将不月日而胥忘。为燕越之旅矣。约于何有。约而可忘。不如无约。于是在列者。咸起再拜。一辞对曰。噫侯之意。吾曹知之矣。自侯之𦲷吾州。惓惓以吾俗之不古若为忧。出一言。申之以孝悌之义。发一令。勉之以礼让之风。以至谨男女之别。严邪正之辨。谆谆若慈父之诏厥子。期欲使吾曹为比屋可封之民而后已。吾曹非曰能焉。愿佩持明训。奉而周旋。相与勉励。终身罔坠。即侯还之后。常如侯在之日。则庶其为无忘侯惠之意乎。曰可矣。若是则约又乌可已乎。诸君其勉之哉。余亦将归而自勉矣。遂出钱五千。以足其会饮之资。次其说。为识修帖序。帖以识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4H 页
修。名识修馆也。亦以示交修之义云尔。
永兴乡约序
南方之人。文而柔。北方之人。质而强。文近乎礼。质近乎义。礼烦则敝。义失则忿。故南方之贤者。多文明温厚。宽裕而教。而不及者或少守。北方之贤者。多强毅沉勇。悫实好古。而过之者或好争。此其风气之偏者然也。诚有善教者。各就其偏而平之。损其有馀。益其不足。则柔而不至于敝。强而不至于争。善俗成良材兴。而仁义有不可胜用矣。不佞自京师北来也。登铁岭之上。望见其山川之雄深磅礴。意有强毅沉勇悫实好古之民。生于其土。不知果有善教者就其偏而损益之乎。而善学者又自就其偏。知所以裁之否乎。北地近边。古其人喜弓马。少修文学。故 朝廷之待之也。不与南土并。自中古来。稍稍有以文起者。而及我 圣上建中。广搜秀俊。惟材是与。不以地限。今之士庸讵无奋起摩厉以须者乎。果能从事于学。耸然有见乎古人为己之实。将成其良材者乎。若尚靳靳为科举之文。以射高第扬华显为能。则不其末乎。既莅府有日。州人朱掌宪明相。褒衣博带。历阶而来。望其容。知其为醇谨人也。与之语果然。问其事。曰乡约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4L 页
正。问约规。曰每月朔半。州之人士各会约于其社。因行相揖之礼。或行乡饮酒之礼。每岁春秋。诸社人士大会。读约于州庠以为常。问谁倡而谁修之。曰故太学士韩公按察是邦而实倡之。继而修之者。前观察使徐公及今观察使朴公是已。噫美哉。知善教矣。而北人之善学。一至此乎。夫学莫善于自修。宜若无待乎约。然朱子增损于前。群贤守之于后。未之有改者。岂不以相观而善易。索居而免于过难也乎。是故德业不相劝则隳。过失不相规则狃。至于礼俗之交。患难之恤。尤不可无约以一之。虽以南方之近礼。犹尚资焉。况北之质而少文乎。诸生勉乎哉。呜乎。近尝得乡里朋友书。以为南中邪说日盛。旬月之间。所在聚党以千万计。剽人之财。抇人之葬。破人之家。民畏其焰。日投党如赴壑。虽平居以文字沾沾自喜者。亦往往匍匐而入。噫嘻异哉。是岂人之性也。南方之人。信少守矣。厥类益繁。行劫人入之。不入者扑。尚有二三矢死守正之人。临之以刃而不动。是皆常从事学问。讲是约而习是礼者也。学问之力。益不可诬矣。诸生勉乎哉。 国家无事则居而为学道易使之人。 国家有事则出而为亲上死长之民。不佞于玆乡人士。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5H 页
有厚望焉。
孝感泉实记重刊序
昔朱子论王祥孝感事。有曰只是诚发于此。物感于彼。或以为内感。或以为自诚中来。皆不然。又曰王祥自是王祥。鱼自是鱼。余谓古今以孝获异感者。皆以此断之。为达于理。为得于孝子之心。今于湖南孝感泉益徵。泉在孝子吴公庐墓处。吴公以近庐无甘泉。朝夕汲数里之外。以供烹饎。冬月手脚为之皲裂。一夕天忽大震。泉涌于庐侧岩石之间。太守闻验之信。亟使人甃之。至今湖南人犹指而相传其处。呜乎。始公择泉之甘而远于汲也。顾至诚恻怛。服勤竭力焉而已。而岂有泉之涌于庐侧不跬步之近。以便其汲取之役之意哉。苟其意出乎此。则将日钁地以求泉矣。钁地求泉。未必有获。设获之特幸耳。孰谓以孝感。夫既无意于求而有获焉。则不可谓内感。不可谓自诚中来。其必以朱子所谓诚发于此物感于彼断之曰。吴公自是吴公。泉自是泉。然后庶乎其得矣。曰诚有吴公者若祥则宜若异。然祥之于鱼。固未尝必其获。然其所以求之之意。则不可谓不切。谓之内感可也。谓之自诚中来可也。虽以鱼谓祥之鱼。亦无所不可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5L 页
也。而朱子截然分彼此而二之焉何也。噫。祥之斧冰。固有如钁地求泉者。然乃其心。亦至诚恻怛。服勤竭力焉而已。而谓有求之之意而幸获之欤。夫求之者私意也。私意行则不纯乎诚。不纯乎诚则难乎其有获。惟纯于诚。无意于求而卒有获。祥之鱼。公之泉一也。君子论人。必先得其心。未有不达于理而能得于心者也。此于庸众人犹然。况于孝子乎。苟如说者。以有获为内感。为自诚中来。不但于理为未达。于孝子之心。亦未为得。此朱子所以论王祥。而余于吴公。亦以此断之。然公之无求意。人所易见。而祥之无求意。人所难知。故于祥特详之。亦所以举彼而明此也。公名浚。我 成宗时人。以孝徵为军资直长不就。事实在实记。玆不赘。公之裔以实记有阙略。板且旧而刓。将重刊。以余友上舍生吴弼相景赉甫为介而求余文以弁卷。遂书。
静履堂集序
士生斯世。遇有事变。于第一义。择之精守之固。确然不为利害所挠。进退语默。惟是之求。古有其人。而叔季鲜有闻。若静履堂李公。其庶几哉。公弱冠。抠衣于寒冈郑先生之门。覃思研究。慥慥以进德修业为家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6H 页
计。既而为国子生。见光海斁伦。谢归家居。泊然无当世意。 仁祖甲子。适举兵叛。 上幸公州。公纠率同志。驰赴行在。乱定扈入京。当是时。 上锐意为治。崇经学访贤良。郑愚伏,郑桐溪两先生交荐公。由馆职入台省。应对规儆。辄中 旨。及清人求和。公奋然请斩使。既而清大举兵入寇。公从 世子入沁都。和议成。与桐溪联疏以为彼若索皇命之印。当争之曰。自祖宗受此印。今二百年。印当纳于明。不当入于清。彼若求助兵攻天师。当争之曰。小邦于明朝。恩犹父子。教子攻父。死不敢闻命。遂北望恸哭而归。搆三佳亭于湖南之任实县圣寿山中。杜门敛迹。坐卧不向燕。燕货物一不近身。以毕其生。后 英祖旷感公忠义大节。特 赠秩上卿谥文贞。诰牒书崇祯年号以显异之。吁其盛矣。公所著述甚富。逸于火。今所存仅诗文若干而已。公之裔孙钟泽甫。谋寿其传。使其子哲雨及从弟钟吉。跋涉六百里。造余于京邸。值余还乌山山中。又迤数百里而来。乞以弁卷之文。观其意。不得不置也。余遂敛衽而噫曰。国朝至 宣 仁之际。运值阳九。其事变亦多矣。昏朝斁伦则慨然以扶纲立纪为第一义者有之。逆臣称乱则奋然以倡义敌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6L 页
忾为第一义者有之。虏人媾和则毅然以尊华攘夷为第一义者有之。有一于此。固已著当时垂后世。其义炳然与日月争光。其名赫然与天壤俱存。况见得一义。裘䅥(一作褐)于寒暑。饮食于饥渴。挺身担夯。不或后人。揽众美萃一己如公焉。而其言尚湮泯不显乎。古有三不朽。立言为最下。则此固不足以轻重公。然心之发为言。后之人慕公之义而求公之心者。非此无以为阶。宜云仍之汲汲于是役也。抑余观世之人。读书谈事。孰不荣古薄今。矫矫以名义自期也。顾利欲梏其智。祸福怵其心。鲜有能全其操而践其所尝言何哉。夫义也者。非自外袭而取之。其必有授受旨诀。得门路之正大。本立乎中而后。始可以与乎此。意者公于寒冈先生。得门路之正也欤。若公者诚可敬而可仰也。不佞乌敢以不文辞。遂忘其僭而书之如此。
冬郎集序
余每得人好诗文而读之。未尝不为天下惜其才也。才固古今所难得。而其用不括。随所用而为之大小。夫诗文有气焉。有法焉。有声焉。气非才不行。法非才不备。声非才不响。才之于诗文。其殷如此。然苟移而用诸其大者。以全所受。则凡天下事。有不可得以做。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7H 页
而顾工乎诗文为哉。后世用人局。才之尼久矣。间有卓荦峭绝之资。而率凿枘于时。处者沦于木石。出者低徨散地。卒坎壈以没其齿。夫以古今所难得者。得之于身。而郁不得其用。则是必迸散旁出。播光露景于游戏翰墨之间者。固往往可见也。山谷之泉。混混而下。不舍昼夜。沛然至于江海。宜莫御也。巉岩者梗其前。嵌谽者齧其侧而后。泉始壅而四泄焉。跳者为珠。喷者为玉。触者为琳琅。光气风韵。骇眩人耳目。而号为天下之诡观。是岂泉之性也哉。亦不得已也。吾党耆旧。有冬郎子。才赡而用啬。身绌而志恬。其行己也。简而不激。朗而不耀。嗛嗛若虚。而存诸中者。卒不可得以掩也。为诗文。其气澄然若可挹。其法粲然若可指。其声泠泠然若可听。虽素未相识者。一见尚可以获其彷佛。然此岂公所乐为者哉。其亦可惜也已。今其肖胤镇昌甫。裒公所为诗文若干篇。将锓诸梓。属余以弁卷之语。余尝及见公而识其所有。无已则书所以惜其为好诗文者而还之。公慕唐韩偓以诗显。而姓与之同。故取小字。为别字云。
北扉李公 恩侑识喜诗序
古语曰人众胜天。天定胜人。噫。天与人一而已矣。曷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7L 页
尝迭相胜。如立敌然哉。方人众而谓天可胜也。知天之卒不可胜。而临变处宜。卓然有异乎众人之为者。亦未始无其人焉。则天何尝不定。而人亦何尝胜天乎哉。我 国家不幸。有壬午之事。谈者或疑天为人所胜。今视之顾何如也。若北扉李公。藐然一执戟郎耳。非有调护之责也。非有谏诤之职也。视鼎镬如乐地。史官引相臣至门不得入。则导以入。宫官陪 世孙至门不得入。则背负入。 上命斩宫官卫护者。故迟延不请符。得不死。 上所命有不敢闻者。辄叩头泣请死。至再三 命。争益力。竟被杖出。遂挂冠南归。有 除召辞不赴。自靖以终其身。向所称临变处宜。卓然有异乎众人之为者。非公之谓耶。今 皇帝己亥。追尊 庄献世子。祔于 庙礼讫。命褒奖当时尽节诸臣。相臣以公闻。特遣官祭。令铨部录用其裔。谈者又以为天于是乎定。殊不知天未尝不定。而人亦未尝胜也。天与人一而已矣。曷尝迭相胜。如立敌然哉。且人以今日所蒙。谓公始获天之报者亦末也。公之孙奎镇。尝选课制。 正祖召见曰。尔祖有树立。予甚嘉之。既擢科。以骑郎侍。询问愈益悉。其后如凝窝,寒洲以学术显。馀皆莘莘有文行。蔚然为山南名家。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8H 页
天所以报公者已礼矣。而其未艾又可卜也。奚今之始云尔哉。公之五世孙上庠生达熙。谓 赐侑延赏恩至厚。不可无识。遍乞当世诸名公诗。谬属及于余。诗既成。又请为文弁其轴。义不敢以不文辞。遂书此以归之。始公之南归也。有附丽凶党者。常往来里中。公恶之。亟撤其扉而北之。以故人指其居曰北扉家。公名显文。号遁斋。至今人称公不名且不号。而辄曰北扉公北扉公云。
大东正路序
夫路也者。天下之人之所共由。非区域可限。可限则小而私。非所谓正路也。然临淄之路。天下之人由之。而齐谓齐之路。金陵之路。天下之人由之。而吴谓吴之路。非齐与吴小且私而限之也。盖所以标而识之也。我东方在海隅。特一黑子于天下。而天下称之为仁贤之乡。箕圣受封。八条伊始。既叙五伦。申明三章。至今数千载之下。尚白画井。遗风馀俗。往往有足徵者。孔子之乘桴浮海。欲居九夷。岂无所以而然哉。自夫中州陆沉。礼乐扫地。衣冠文物。荡然无复存者。独我邦保有先王旧制。而甲乙变乱以后。功利之说炽矣。纵横之术行矣。诐淫邪遁之教。日新而月盛矣。而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8L 页
乡党枯淡之士。独能褒衣博带。谈经说礼。得知有天叙天秩。嚣嚣然不以穷达易其操。一脉之存。绵绵未泯。譬如百丈之厓。人胥颠坠。而有能以手中一索。扳援分寸。冀其得以上焉则亦可悲矣。是岂天意也哉。乃者山南诸斯文。蒐集历代礼典中尊圣庙兴学校诸条为卷首。又以我东诸贤格言懿行之切于日用常行。汇分类别。而以立教明伦敬身为目。末又附之以公私斥邪之文。合而名之曰大东正路。将锓诸梓。以广其传。属不佞为序。不佞既受而卒业焉。敛衽而曰。我东方学者。欲学古圣贤之道。必先从我东先贤始。何者。六经四书之言。如王朝律令。关闽诸子之言。如严师戒敕。若我东先贤之言。则如父兄教导。且其地之相同。世之相近。所以感发而兴起也。为尤切矣。是编之出。安知无资焉而得其路。杰然为一世师表。任斯道之重。以惠我东方学士大夫者也耶。由是而举而推诸天下。天下之人。亦将知其所由矣。虽谓之天下正路可也。而名之以大东者。非限之也。乃所以标而识之也。诸斯文编葺之意。亦大矣哉。我东方于天下。其位占艮。艮于剥为外卦。而今阳之道。几乎剥矣。硕果不食之理。殆兆于此欤。不佞窃有感而拭目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9H 页
俟之。
郑氏先世年谱序
凡人于所爱慕。容貌动止。言事行为。以至所交厚之为何人。所游历之为何地。所嗜好之为何物。必谨记之。惟恐有阙。况其生卒科宦冠娶产育。与夫进道修辞之视年初晚。仕止出处之随时霁潦。尤可以不详矣乎。此年谱之所繇始。而其意仿国史编年之体也。世之贤人君子。名公钜卿。学问足以范俗。勋德足以垂耀。载诸史策。铭诸鼎彝。其不朽固无待乎年谱。而惟此等人有年谱。外此不与焉。何也。门弟之于师。后生之于先贤。耳目乎擩染。心诚乎悦服。所裒集。率皆出于其手。而亦各尊所尊故耳。故一家而有年谱者。必称为名祖显祖。数十世。或一二焉。或四三焉。未尝数数有也。夫门弟之于师。后生之于先贤。固无怪其各尊所尊。若为人子孙者。其祖先无非尊也。亦无非名显也。世之人或拣别取舍。而曰某祖名祖也。某祖显祖也。于此特致详焉。而他祖则并略之。呜乎。是计父祖年甲而隆杀其敬之之意者也。其可乎哉。前枢院议官东莱郑公。笃于慕先。老而不衰。尝慨然以为吾郑。簪缨之裔也。勋业不为不奕舄。文学不为不彬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89L 页
蔚。而家传文字。多缺漏遗失。不及今收辑。几何不湮泯而无称也。于是考之 国乘家牒。参之显刻幽志。片言寸纸。如获至宝。积累年而撰集为先世年谱。上下十八世。始终事迹。无不毕载。以及远近族党中表姻亲。凡可书者。亦各以类附焉。惟无所据。苟有据。不惮繁也。亦不以閒漫而删之也。其为例断自国初县监公。其上无可考也。亦以重 本朝也。先书明年号。尊中国也。崇祯后继书南明年号。存正统也。永历后先书 本朝第几年。次书清年号。寓微意也。此史法也。士大夫陈述世德者。固将以此为法。天下后世。有能修明清之史者。亦必以此为法。以寓扶阳抑阴之意。此岂但为郑氏一家之史而止乎。公之子昌镇甫。以公命属余序。序余何敢已。尝闻之。子孙之于祖先。蒐录言行。为世传之文。文也。譬则养口体也。绍述言行。为世守之法。实也。譬则养志也。意者公之为是谱。不颛在口体。而惟志是重。以是而勉公之子孙。未知为得公之意否乎。
乐园东峦合稿序
衣冠之族。读圣贤之书。入而处则禔身饬行。绍述先业。出而仕则腾英鶱茂。扬显先美。彬彬为一乡名家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0H 页
者。其祖先必有以文学相继为基本。使子孙食其报也。夫饮食不知始造者为何人而必祭之。以其功不可忘也。文学之于人。其为饮食也大矣。祖先之亲乎己。又非所不知何人者比。则将何如报其食也。此孝子慈孙。所以汲汲于收拾遗文。以寿其传。而其完全无缺者。删繁正讹。锓诸梨枣。直顺且易耳。不幸而有散失遗落之患。则片言寸纸。穷搜远索。尽力求之。无得而后已。其用心亦苦矣。而为后人所宝惜。不其尤重于完全无缺者乎。今年春。安承宣钟德丈。踵余馆。袖视一册曰。此吾先祖乐园。东峦两府君咳唾之馀也。两府君所著述甚富矣。不戒郁攸。零落殆尽。族弟彦淳甫。恫手泽之不留。慨寓慕之无所。残藁断简。是搜是僝。仅得若干篇。又惧夫异日并此而佚也。将亟付剞劂。而寂寥短章。分不满卷。乃合为一编。附以年谱状碣遗事及诸贤酬唱诗。而名之曰合稿。是役也不肖实与闻焉。幸惠一言以弁其卷。余辞不获。谨受而卒业。而复曰异哉公之命也。将使余因是卷而阐二公名节之美欤。则不惟不敢。星湖李先生铭乐园公之碣。顺庵安先生状东峦公之行。已尽之矣。余何赘焉。将使人读余序而知二公文章之盛欤。则不惟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0L 页
不敢。樊庵蔡文肃公序乐园公之集。近世名家如李晚求种杞序东峦公之集。已尽之矣。余何赘焉。抑将以二集固各有序。而今合为一编。故使余道其合之之由欤。则公所自为跋。已尽之矣。余又何赘焉。无已则请以向所云食报报食之说谂之。愿诸为二公后者。相勉以二公所以遗者。各遗其后。俾食其报。则其后之报其食。又将如诸为二公后者今日之为矣。古人所称读书种子。非斯之谓欤。虽然祖先以文学为基本。为其所当为而已。非责必于子孙之食其报也。子孙慕其祖先。收拾遗文。以寿其传。亦为其所当为而已。非敢以为报其食也。此又不可不知也。余早从承宣丈游。且习闻山南士友言。故知其彬彬名家也。既而僭执役于司谏亭碑。既又得玉川先生集而读之。今又读二公之集。益信其有基本。而安氏之以文学名者。将不替于远矣夫。
鹤林集序
士生一世。见得一义理。卓然不为利害所前却。其言议能行于乡党韦布。而公卿巨室多不悦。百年然后公论定。则人始咨嗟向想。而当世无有称道。卒沉沦以没。岂非好恶出于异同而是非徵于悠远者耶。天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1H 页
人相胜之数。有非智力所可与。君子惟顺俟之。而尚论者其何能不介然也。呜乎。壬午之事。国人吞声饮泣。如私冤之郁而莫暴者。百三十有八年。而义理始大明。盖 正庙壬子。李公瑀等万人之疏。为明义理之最初赤帜。而二三大夫至张其事。鹤林权公其一也。公记其事。为阐挥录。藏诸家而不敢出。及朝廷崇报诸公有差。公之事独暗昧不著。相臣追白 上。超赠至中大夫。而人于是知有阐挥录。斯文显晦。若是其有关时运哉。始公负重名擢高第。人莫不称为公辅器。而竟低回于郎署幕佐。不能自见于世。乃今始奖褒而追爵之。抑可悲已。且其位已崇显。或子孙有立扬者。则其见报必焜耀辉奕。不止如是也。然此于公无足加损。独未知使公而在者。谓今日义理。为已明而无复可明者耶。后世乱臣贼子。知所惧而有所不敢为耶。不佞于此窃为之慨然太息。而又未尝不缅怀公激昂之风也。公早事大山先生。所讲明而传习者。固有在耳。故发而为言。以书则䜣䜣乎谈礼说理也。以疏则惓惓乎扶伦树纲也。诗亦淡然古雅。非委巷操觚之士可跂而及焉。则其树立。亦岂因一时慷慨忧愤。卒然袭而取之也。后之读其书论其世者。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1L 页
尚有以考其渊源之有自来矣。公之裔孙在明。将刊公遗集。以草本示不佞。不佞不辞而僭敢为之序。庸表景仰之私云尔。
山泽斋文集序
古之儒者。识本末明体用。修己而治人。故学优而仕。仕优而学。出处无常。惟适于义而已。后世取人之路狭。而朋党之习痼。甲之所称扬。乙必訾毁之。乙之所引用。甲必排摈之。逌科第任仕进者。无不皆然。而于儒者。忮益深责益苛。如当射之的。受镞益烈。于是学与仕分为二路。一号为儒。以不仕为一副成规。有材者系匏不食。人莫知其实可用。无能者滥竽相混。人不知其实无可用。呜乎岂理也哉。我 肃庙初元。其时犹近古矣。群贤在朝。茅茹汇征。相臣言岭南有力学笃行之士曰权泰时。宜超授六品职。乃以掌乐主簿召。此国朝待儒者之礼也。公不辞而至。寻出知湖右郡。亦不辞而就。其出处岂不绰绰有馀裕乎。今距公二百馀年。处世临民之迹。无由得其详。然尝闻之。岭南有三钜人之称。葛庵,孤山及公也。各有月朝之辞。而于公则曰如好果子。表里浓熟。无生涩气味。芹谷李公之提举乐院也。公以郎官刺谒。必起迎礼貌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2H 页
之曰。此岭南贤长老也。密庵李先生祭公文曰。家学之传。孝友之实。既有以成诸身而信乎友。及其名达九重。起膺㫌招。受社稷民人之寄。则其清慎仁爱。所以惠柔良而詟奸细者又卓然。非今之从政者所可比。又曰才志行业之全。无愧为人之实。之数言。可以概公之平生矣。所著述有诗文若干篇。而酬唱往复。皆一时名贤。其言皆切于身心。亦皆以民国为忧。至其慨然以不能为 国母一言而死为恨。又可见秉执之有素矣。若公真可谓识本末明体用之儒者哉。公号山泽斋。师事张敬堂先生。敬堂游西厓先生之门。又质业于鹤峰先生之门。其渊源盖出于退溪老先生也。不佞常寤寐岭南诸贤。以执鞭为荣。今于公裔孙之请。乐为之序如此云尔。
九峰集序
天地清淑精英之气值于人。蕴之为敦本之实。发之为华国之文。而其所值不数数也。故数百载之远。数千里之广。仅二三焉。而人不以为少。乃一家兄弟专之。而人不以为多。盖有本焉耳。平康之蔡。世有华闻。文惠公暨其弟县监公。益大其门户。再传至五视斋,希庵二公。砥砺名行。贯穿经史。杰然为衰季完人也。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2L 页
艺林宗匠也。为兄弟者。诚难乎其为兄为弟。而九峰公左右埙篪。一时斐英。上不愧兄。下不愧弟。则讵不诚韪乎哉。公不喜著述。时有之。不为雕饰。亦不存藁。子孙所收聚。又不戒郁攸。以故其言行不大显乎世。今其六世孙晋默。博蒐广聚。收拾诗文为一卷。以南圭忝为外裔。属为序。谨受而卒业。而曰源深者其流远。根固者其条畅。文惠公之主盟文垣。县监公之力扶清议。后生小子。无不翘首缅仰。况为其诸孙者。血脉之所贯注。闻见之所擩染。其所值有以异诸人。而得清淑精英之气固也。于所谓文与实。成就之易。又冶家之裘耳。岂特顺风而呼哉。今夫玉稀宝也。握斧凿。日下上峛崺之麓。十年不一获。而昆山之阳则抵鹊皆是。在彼而不以为少者。在此则不以为多。又无足异也。玆岂非有本而然乎。当公之时。长于公而可以为师者。孰有如五视斋乎。少于公而可与为友者。孰有如希庵乎。赢粮裹足。负笈遍域中而不可得者。乃得诸门墙之内。相与策砺而切瑳之。公虽欲勿为公得乎。公又有二弟皆有文。此可验也。然兄弟而有师友之乐者。天下几人哉。或有以言行未大显。为公惜之者。然此固无足加损公。公之孙文肃公。用文学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3H 页
忠义。巍然为千乘相而百世祀之。殆公之不食之遗也。惜公者庶其释矣。公尝为一诗。与我五世祖龟湖公。即晦翁画狮之意也。其诗逸不传。只一联传诵在人口。曰冠冕已推江左阀。文章早蹑建安藩。亦全鼎之脔也。一联不可传。今因序而附之云尔。
东史纲目序
我 英正间。有若顺庵安先生。以道学重当世。又以得之六经者。立言以惠后学。其一曰东史纲目。南圭常以未及见其书为恨。区区岂尝急于二千五百一十四年行事云乎哉。窃意其义例之正。有非先生不能作者。既而得星湖李先生与先生书读之。以史事往复凡屡数百言。卒乃曰此儒家大业。煞用苦心。刱玆阙典。岂非有补于世教。观夫师承之间。所授受如此不轻。则益知前此窃意于此书者果不谬。而益叹其未及见也。昔诸老先生每急经而缓史者。非缓之也。特义例之史。未易数得耳。苟曰得之史而可缓耶。况东人之于此书。犹人家远裔得见初祖碣文于风雨苔蚀之外。始悉其受姓封贯官爵事德之始末。讹者以正。阙者以补。然后知向之多读他氏状传。为不知务也。是其宜急。不止为中史之不可缓也。今韩参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3L 页
书镇昌。将活印以广其传。以俟东人之有志于学者。既校雠垂讫。以书抵余告之事。且徵以弁卷之文。南圭自知于先生不能执役。然实嘉韩君之力行好事。动合缓急之宜。又窃喜早晚得读一生愿见而未及见之书。尚庶几以卒先生之嘉惠。于是乎拜手谨序。
郑相公(范朝)六十一岁寿序
寿身有道。修鍊不与焉。寿家有道。服饵不与焉。寿世有道。灵丹不与焉。诗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寿身之谓也。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寿家之谓也。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寿世之谓也。不独寿其身而寿其家。不独寿其家而并寿其世。君子之所欲存焉。然古今得此者。能有几人。余以为石汀郑相公家。于是三者得之厚矣。故老丞相经山公。寿跻大耋。佐 五朝致太平。礼功盛业。至今人受其赐。可谓寿其身矣。可谓寿其世矣。至其孙今相公。又能大继祖业。 至上倚之以蓍蔡。国人仰之以鼎彝。进居岩廊则圭笏峨峨。退閒于家则言笑衎衎。经山公所以寿其家者。又何如也。祖以是垂于前。孙以是绳于后。殆若一家之私有而世之人方且翕翕若自贺者然。不独寿其身家而并寿一世者之得于人如是也。夫以君子之所欲而不可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4H 页
多得者。得之为一家之有。是盖有道焉。使曰有服饵修鍊。公必不取也。使曰有灵丹。世且不愿也。谨取南山有台之义。作石汀郑相公六十一岁序。
礼基秦氏族谱序
谱将以尊祖收族。尊祖则重本。收族则敦伦。为世教补亦大矣。是宜勤修而不可慢。然国中以显阀巨族称者。屡十年或百馀年而未遑者比比也。乃礼基之秦。旧尝有谱。既修于壬寅。又修于己巳。至今年而又修之。有或左右。率以三十年为度。非笃于诚而其勤能若是乎。故君子谓世之修谱者。宜以是为法。秦氏之言曰。奕舄之阀。名德相望。载之国史。播之野乘。固无所事谱。繁衍之族。分数益明。如星之布躔。如田之画塍。亦无所事谱。若秦氏则屡世不振。幽光潜德。闇然未章。房支单少。并居一国。偻指可计。祖虽远不敢不尊。族虽疏不可不收。而言行之槩见。昭穆之粗列。非谱无所于徵。故不可以不勤修。譬诸水。其源微者。勤于沿溯。其流细者。勤于引疏。岂其诚之笃。有异乎人哉。噫斯言也。在易得谦之初六。夫惟谦卑自收。故能重本敦伦。人道之修。天道应焉。福泽之降。殆未艾也。世所称显阀巨族者。以是为法。长不失为显阀巨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4L 页
族。不得为显阀巨族者。以是为法。亦必转而为显阀巨族。世之修谱者。舍是而奚法焉。若其世德之懿。与夫我之为自出。尝于杏亭重修记述之。而其末曰条达叶畅。其阴郁然。吾知其有根。在今序谱亦云。
华岩集序
夫诗文。人之言之精而出于气者也。观于言。所具之气可知已。自党议横而利诱之牿也。士之有材识者。多湮没无闻。老且死于岩穴之间。其特著而不可蔽。无如公议。何则。辄屈诸郡县簿书之末。俾不得究其蕴抱。于是士之所以自处也。往往不能得其宜。非陨穫失操局趣。如辕下驹。必憾愤不平郁遏。如斗石之松。故发于言者。率卑浅龌龊。无足称也。若吾叔曾祖华岩公。其迹可谓屈矣。而其言纡馀和平。无陨穫憾愤之意。非所具之气有异乎人而能乎。公尝为南县守。有直指夜半猝入。从卒打门作虓虎叫。吏喘汗走入告请避于外。默不应。鼾睡如故。平明骑驴出。直指惊使人追止曰。毋遽归。所按非与县官事。笑不应。策驴而去。其不苟禄仕。多类此。所著述总若干卷。曾孙文圭少孤贫。流离西海之上。值世多难。舟载家众。还寓西湖先墓之侧。凡朝夕所切用。有无关于生死者。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5H 页
皆弃遗不顾。独巾衍之藏。视为性命。卒护持以全。其诚意有足多者。间视余谓曰。今无力可以锓梨枣。然愿为序以待之。余曰诺。尝闻之。公严于辨别。确于执守。以扶植名义。为士类所倚重。见于言者。固无足有无。而其言又冠冕一时。序又乌可已也。余幼时搜家传故纸。得公诗文。妆之为二大帖。先君手书华岩遗帖四字于其首。而曰此全鼎之脔耳。今得其全集而卒业焉。追惟当日之言。窃不胜私怆云尔。
圣迹图序
昌原孔在献。往年涉溟渤。至古鲁城之阙里。谒夫子庙。得圣迹图以归。图孔昭谦家藏。吕圣符所定也。夫子动容周旋之见于传记者。自俎豆之戏。至负杖逍遥等事。凡百有八条。悉摸写之。纤密无遗。于是诸学士大夫议所以广其传。或曰图可以无传。或曰图不可以无传。主可以无传者之言曰。圣人一动一静一言一语之出于载籍。无非画也。学者因而求之。不患无画。且天地日月。有非人所可摸绘。今后圣人数千载。操方寸之纸。悬想而欲求其形似。亵莫甚焉。主不可以无传者之言曰。画圣人。自汉鸿都门学始。彼亦非躬睹。特悬想而已矣。至今天下之人。皆敬奉而寓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5L 页
慕焉。吕之为。出于前人之所未及。使生晚而不能为夫子徒者。得以瞻敬而有所依据于动容周旋之仪。其意亦勤矣。何亵之有。有折衷而为之言者曰。程子论祭影之非。而谓一髭发不相似。则已是别人。朱子论写真。而谓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言固各有攸当也。今夫人家祖先之言行事为。或见诸古籍。或闻诸长老。惟子孙之贤者能钦悦而佩服之。其愚者鲜不泛视而漫听也。至其容貌威仪。虽小像之依俙隐约于蠹蚀煤黴之馀者。贤者无论。即愚者亦莫不油然而爱。肃然而敬。善端之发。莫或能遏。苟因其萌而培其根。常存此心。无少间断。于言行事为。求之也易以为力。而愚未必不贤。后学之于圣人。亦犹是也。主可以无传者。其言为贤者而发也。至不可以无传者。其言为愚者而发也。天下之人。贤者常少。愚者常多。欲使圣人之道。大明于世。宜先为多者谋。图之不可以无传也定矣。然天下之愚者。因是图而皆贤焉。则谨于礼而致慎乎尊圣之道。亦必以可以无传之说为法矣。夫子五十三世孙绍。始入东韩。为昌原人。在献绍之二十三世孙也。
吴参书(命焕)六十寿序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6H 页
内部参书吴君。以今年月日。为六十生朝。遍徵诸公卿大夫士诗文以张大之。时君二亲皆在堂无恙。程子曰。具庆者生日。置酒张乐可也。是宜寿。余乐为之序曰。颂祷之词。莫备于周。如颂雅诸作及古器物款识。无不以寿为辞。古人之贵寿如此。然其祷也皆止其人。而不及其人之父母。独鲁僖之颂。始及寿母。而亦不及其父。是岂故不及哉。虽欲及之而不可得也。此仁人孝子所以隐怆感伤于继序著代之际。而常不以己之寿为乐也。世有一二多福之家。偶得天地庞厚之气。身跻耆耋而得事二人者。是固已难矣。而其贵贱贫富。与夫身之衰壮。子孙之繁衍单少。又皆系乎天而非人力所可与也。假如韦布之子。面有饥色。菁华凋脱。使见者有頍弁雪霰之思。而顾视无卑幼盛服搢笏。执盏注左右立。佐保族宜家之祝焉。则是适足为父母之忧。而不足以播颂祷者之口也。如吴君诚诗人之所不能形容。世所称多福之家所未有。而老莱子后一人也。况其禄养之礼。族姓之繁。又老莱子所未有也。君逌部郎升参佐。貌充腴如四十前后人。鬓玉腰绯炜如也。有子三人。长为宫部郎。诸孙皆娟秀如明珠芳兰。使齐寿之亲。恬熙焉驩康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6L 页
忘耆老之在庭。而但见有婴儿之戏于前。此岂天私于君而偏厚其施也哉。君自二亲年六十以后。日煎进人蔘不一阙。有时匮乏。则囊二三百钱。晨特瓢出立于井侧。见汲妇有乳者。与钱乞其乳。归而进二亲。以代蔘饮。凡二亲所娱。必力致之。四时盆花相继。无一日无花。亦不以烂开将谢者置其前。笃于孝如此。而不能获天之佑者。未之有也。使君之世笃于孝常如此。则其福寿之享。殆未艾也。余以是贺焉。
石南诗集序
余弱冠。与吴景赉相识。投分甚驩。每冬夜雪月皎然。景赉过余谈诗文不倦。往往至鸡鸣忘归。余亦为之忘寝。余之出守永兴也。景赉劝勿赴。余为饥寒所驱。不能从。将别。景赉见余缨竹而以珠承其节。以手引而猎之曰。子之缨亦华矣。余笑而默识其讽也。既而遭世大变。跋疐不知为计。每思景赉之言。未尝不愧悔。然卒不至玷辱身名。以愧悔在心也。则余之得景赉助。亦多矣。景赉笃孝友。廉介有守。多识当世名士。尤喜从名德后裔游。少以诗战艺黉庠。诸生分庭为四座。环而坐者以百数。景赉有所作。或见人佳作。辄轩眉抵掌。引声高吟。间以谈笑傲兀如室中。尝应讲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7H 页
殿上。举止中仪。人无不属目。中年始成进士。游太学。见世乱。揖诸生谢去。挈家而寓于畿之西海上。时余自北归。交臂相失。不得复见。而景赉遽殁矣。其弟兢相尝访余城南旅舍。相视流涕而别。后因人送示景赉所为诗二册。请为文弁其卷。嗟乎。景赉既无意于时。退而耕于野。与乡党少年。温理旧业。以从其所好。亦衰世之未易常见者。而其事亦未甚踰分也。乃为天所啬。其亦有命焉耳。景赉能文。尤长于诗。国人见其诗甚称赏(传诵)之。其传也宜无待文言。而以此蔽其为人。则浅之知景赉也。然非此又无以见其槩也。余乌得无言。景赉名弼相。石南其号也。
续贞元录序(已见于诗卷似不必叠载)
昔樊岩蔡文肃公。与一时诸名公约赋诗。吾先祖龟湖公实与焉。其拈韵自东而始。穷于咸然后。乃复于东。循环不已。有似乎贞则复元。故名其编曰贞元。按公所自为序可见。至今百有馀年。人传为风流盛事。而亦莫有继之者。庚子冬。三从兄午山公。与蔡黄汝石永及族叔圣简靖稙。为社于乌山之下。拈韵赋诗。追举前令。穷而复始。三穷而后已。凡所得人各九十首。轴既成。属余评品。重孤盛意。忘僭而为之雌黄。仍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7L 页
逐韵和之。以续贞元名其帖。盖言续樊岩故事也。既又念先儒以元亨利贞比之梅蕊。而余为是役也。适梅花盛开。故辄用第二回三十韵。为之赋梅。以实其命名之义云尔。
玩鸥帖序
閒谷。吾花树社也。辛丑正月五日。陪门中诸长老。沿溪上下。饮欢而罢。既归偶忆是年月日。与陶靖节斜川之游相符。天气澄和。风物閒美。所值之境。又与相符。千载神会。未觉其遥。诸长老约用斜川韵。赋记其事。裒集为帖。帖既成。署以玩鸥。盖元诗有閒谷矫鸣鸥之句。与吾社名相符。故特标以识之也。
送沈士凡守通川序
大岭之表东海之上。有山曰金刚。谈者称天下名山第一。环山四五邑。以胜观名者颇众。而通川之丛石为第一。虽拘儒俗士。无不引首东望。思得以疲驴短仆。一游其间。通之为出宰者所大愿。宜有甚于葛洪之句漏。何逊之杨州。然以其地僻且小。怀抱利器。欲试盘错者。以禄代耕。计口而糊者。皆薄而不肯屈。惟老不堪剧务。与夫雅好山水之游者。黾勉而俯就焉。甲辰冬。青松沈士凡出守玆郡。士凡故钟山公肖子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8H 页
也。尝居京兆。听断甚平。以称职见推。既而以病免。家食且岁馀。士大夫冀其复用。至是无不惜其屈而悯其薄也。曰是乌足以试其器也。是乌足以糊其口也。士凡辄怡然曰。吾幸而得玆邑。吾老且病。诚乐其僻而小也。往年吾往省先人于陟州任所。路逌金刚。环山四五邑之胜。无不游历。丛石直跬步耳而不及焉。非惮劳也。盖欲留有馀不尽之观。以俟异时。岂天使吾偿宿债而有今日之饷耶。吾将朝夕乎丛石。以自适而忘吾病也。其友韩山李南圭闻而喜曰。斯已知为政之要矣。夫邑虽小。有民人社稷。有吏礼户兵刑工规模。制置天下。亦如斯而已。是不可以不尽心焉。而其言曰将朝夕乎丛石。以自适而忘其病。此于为政乎若疏矣。而余从以许之何也。士凡诚知丛石之可以忘其病。则通之民。庶其不病矣。夫丛石余未之见也。尝闻之。其形直。其隅方。其色洁。其德刚。其相比若攒玉束竹。合而为一。然不相紊乱。缝会界落。自分明也。挺立乎溟渤之中。而介然其有常也。竦跱乎云霞之表。而翩然其将翔也。察斯数者。左右逢原。事上焉。以其形之直。莅下焉。以其隅之方。律己以洁取其色。制物以刚取其德。同胞共仁。如石之相比而合。而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8L 页
一理殊分。如石之缝界分明。毅然不为威武所屈。如石之挺立溟渤之中。而澹乎不为禄利所累。如石之竦跱云霞之表。则于为政得其要矣。为政得其要。则民不病矣。民不病则己之病。自可以忘之矣。余于士凡之言。安得不犁然而喜也。且钟山公之有惠于陟。通民所共诵也。今士凡之行。其父老必相与瞻望咨嗟曰。是陟州故使君之子也。尚能抚恤我。如先大夫之于陟民也乎。士凡其有不惕然自励。思所以趾美而慰通民父老之望哉。期月之间。以治第一闻于天下。是真无愧为金刚丛石主人也。是真无愧为先大夫肖子也。士凡勉之矣。余尝暂游金刚。未至丛石而返。今二十馀年。未尝忘也。春夏之交。将以疲驴短仆。蹑五马之后。以毕前游。士凡且须我。
修堂遗集册六
 [记]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9H 页
又稀堂记
癸未春。余适丹邱。道逌忠原。历访韩景玄于嘉陵江舍。留宿与语相驩也。临别谓余曰。昔吾大父年踰七十。尝取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扁其居曰稀堂。志寿也。今吾大人年又踰七十。继而扁其堂曰又稀。子其为之记。余诺而未卒。及归其伯氏申其意益勤。余乃敛衽对曰。稀矣哉堂之名也。稀矣哉堂之名也。世常说上古之民多寿。岂非风气醇和。民无愁苦夭札之患欤。虽然七十者于其时。亦未易多得。故在国致事。在家传政。食有贰膳。行必杖。朝则揖而退。宾客之事不与焉。即庶老之贱者。亦必授之以玉杖。餔之以糜粥。诚使七十者易得焉。则其礼未必若是优也。故古今言七十者。不举数而曰稀年。稀者绝无仅有之称也。夫通古今。绝无仅有者。乃一家父子相继而得之。如私物之传受然。父以是扁其堂于前。子以是扁其堂于后。岂不诚稀之又稀者哉。抑余所以稀公者。与公所以自稀者有异焉。公所以自稀者。寿之稀于人也。余所以稀公者。行之稀于人也。始公之扁斯堂而命斯名也。岂惟志其寿之继先公而已哉。盖亦慕先公不已而以寓不忘也。公之意岂不曰吾身
修堂遗集册六 第 499L 页
吾亲之身之遗。吾寿吾亲之寿之遗。以吾亲之身之遗。得吾亲之寿之遗。吾安敢身吾身寿吾寿。不以吾亲所以名其堂者名吾堂。思所以反本也欤。此公之行之稀于人也。人方少时。谁不慕其亲。老则衰。衰则堕。堕则弛。甚至随境而有迁焉。老而不衰不堕不弛不迁者。将何如人哉。孟子曰大孝终身慕父母。大孝稀于人之行也。公之行。能稀于人。又奚以寿之稀于人。稀之云尔。呜呼。公其真稀矣哉。书之为又稀堂记。
白堂记
白采之本。其始非白无以成章。故礼曰受采。其终非白无以反质。故易曰白贲无咎。夫色固莫采美。而采必资白以始终焉。则其美又孰尚哉。独其色淡焉泊焉。无华无饰。视诸采之焜耀焕烨。眩人目悦人心。固若有少逊。故非识本尚质之君子。鲜取焉。上舍坡山尹丈。置屋南山下。为读书室。扁其楣曰白堂。徵余记。余惟众人所取于采不于白。乃上舍不采之取。惟白是取。岂所好恶。与众人不同者欤。殆所谓识本尚质。而知所取之君子也欤。愿守而全之。无失其白。曰全之有道乎。曰有之。无自白其可乎。自白众忌之会也。众忌外也。于我固无有。然君子亦何尝安之而不为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0H 页
之防乎。且为众所忌而能全其天者。非上智不能。老聃氏有言曰知其白守其黑。惜乎其几于道而未也。所贵乎知。将以守之。苟所守在彼。顾安事知此。惟守其白和其黑。庶几为全之之道乎。今夫荆山之玉。其质洁如也璀如也。此天下之白也。犹且蕴重璞閟深壤。固未尝跃然自衒也。是以能守其白而全之。使是玉呈身露形。的然自白。无璞与壤之蕴而閟。粗砾之所抵。顽石之所加。有能完而无缺乎。故曰守其白和其黑。庶几为全之之道。虽然白不足而欲和黑。其不缁者几希。此又所当勉。上舍固何所待勉。余尝自勉而不能。敢以此质诸。上舍犁然曰。子真诚知白矣。是不第记吾堂而已。请佩诸心。遂书以归。
家藏玉兔朝元研记(甲申)
李员外哲应丈宗英也。其家多藏故物。余尝造而请观。员外启其藏。出一砚以视曰。此清高宗所用。实经我 睿陵御用。 睿陵尝以赐益平公子。余得之公子者也。砚如马肝色。圆而泽。厚可寸。围之劣二握。平正无雕饰。腰刻仿宋玉兔朝元砚七字。背刻为兔形。又刻为日象。圜其边而刻铭诗四十二字。其左刻乾隆御铭四字。又其左刻小印以识。凡刻形与象凸。字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0L 页
与印凹。制作甚工。既毕观。余竦然而作。肃然无语者间。员外曰。子之观斯砚异乎人。若有所思者然。曰有之。窃惟 睿陵宾天馀二十年。至今耆艾慕思若厥父母。即幼少。闻其时事。恨不以身亲戴。呜呼。非盛德至仁而能此乎。观斯砚。有以识其所以然者三。于上国致物。足以见事大不替。于供用挥洒。足以见不喜燕逸。于宣赐公子。足以见展亲以恩。事大不替礼也。不喜燕逸勤也。展亲以恩仁也。既礼而勤又仁矣。一砚而三德著。其馀可举而推。宜遗民涵浃德化。久犹不敢忘也。顾安得无感于斯砚乎。员外愀然曰。子其善观砚乎。使余一似夫闻瑟于清庙之中。不自知涕泫泫承脸。吾安敢私 先王遗物。不思所以揄扬盛德乎。以斯砚归子。子其识之。以慰吾慕 先王之心。亦使后之人览斯砚。而相勖以不忘也。某避席再拜曰。不佞不文。其何能为。但犬马慕恋之忱。触物而发。有不能自已。且砚之为世宝。直可与乌号之弓。曲阜之履。并美千载。而公举而畀之。不少吝焉。是不为某荣。公之通而不滞。不私己有。诚可钦也。是不可使后人不知。遂袖而还。为传家宝。谨为之记。
云冈石记(乙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1H 页
云冈。故骑省侍郎八溪郑公号篆诸石。苍然立墓侧。若碑而不圭首龟趺者。眉叟先生笔也。公后先生二百有馀年。号奚以得先生笔。篆诸石欤。侍郎公曾孙太学生云卿为余道其详曰。昔我曾王父以所居有云峦峰。自号云冈。后得先生所刻石图章曰云冈者。藏诸家。又其后过友人家。阶础间得此石。犁然喜曰。先生殆贻我哉。遂乞以归。公诗所云百年于我贻者也。敷山韩公记其事甚悉。既公殁。子孙屡迁徙而石辄随之。某念石后人所当敬。朝夕置庭隅。狎以玩甚亵。且惧夫世滋远。复湮为阶础物。庸敢辇而竖诸墓。以图永久。幸吾子惠以记。辞不获。乃作而曰。噫先生篆焉而未尝期于公。公号焉而未尝听于先生。然若其有作于前而有获于后。则虽期之豫而听之熟者。无以过也。公所谓先生贻者。非夸也。宜吾子体其志而竖诸墓。以图永久也。虽然公所谓贻者。讵亶一拳石哉。其所以慕先生德而悦先生道者。有不能不现于寻常玩释之间。而石亦未为无助。此后人所当敬。云卿念之哉。石背刻道德一源文章五彩八楷字。判书李公麟徵笔。公以道德名二子。亦有以夫。乙酉白露节记。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1L 页
实佑成斋记
圣周之山西走七八里。一支稍北出斗起为巘曰甑城。以其形名。山上旧有诗楼。故亦曰诗楼城。方言呼甑为诗楼。二者固无辨。然为山名均不雅。且城之称无所据。人以是病之。山下宅旷势阻。远近峰峦溪涧。咸拱揖环抱于此。同表兄成上舍灵一氏过而乐之。筑精舍数椽。仍山名。存其读而易其字。扁曰实佑成斋。著己姓以标之也。既而属余记。三反而益勤。余曰异哉。上舍所以名斋也。因地以锡姓。古制有之。因姓以名地。未始闻也。上舍曰。余尝鸥浦乎栖矣。京师乎僦矣。广陵乎寓矣。屡迁屡不适。幸而得玆土。为栖息所。窃庶几天祐吾成。得以居子孙于斯。聚宗族于斯。乃仍山名。存其读而易其字。著吾姓以标之。亦古人颂祷之遗也。余之名余斋。思所以获天之祐。而余颛蒙。未得其获祐之实。是以愿闻子之说。幸子终有以诲之。余作而曰。夫人之情。孰不欲获天之祐。至其所以获祐之实。鲜有不浼浼乎尔。如惰农终岁偷逸。不暋力服劳。而望其有秋得乎。余舍己田者也。顾人田之奚暇芸。虽然窃尝闻之。易之系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2H 页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获祐之实。外此无有也。上舍诚率是道以行。将无适而不获祐。则上舍所居。皆可以实祐成名。岂独斯一区为然。且有说焉。履信思顺。直循性而已。苟必天之祐己。以此为资焉。则是朝与物而夕责还者也。奚可哉。是为记。
双竹堂记
余尝读淇澳之诗。窃叹天下之竹之美。惟武公得之矣。后人之于竹。或发之于词章。乌足以尽其美哉。近与山南郑诚进游。闻其堂之名之双竹之义而后。知天下之竹之美。将复见于今也。诚进语余曰。吾母尝梦双竹生阶前。挺然秀也。势若干云者。已而吾兄弟生焉。母曰。噫是梦孚也。吾敬而不敢忘。遂以名吾堂。吾子盍为我记诸。余曰。异哉梦乎。昔姞氏梦天与之兰而郑遂以蕃。兰与竹类也。子之家其蕃乎。向所谓天下之竹之美。诚进又得之矣。于是为之赋淇澳之首章。诚进肃而曰。猗猗。德之美也。吾何敢。又为之赋其二章。诚进逡而曰。青青。德之修也。吾何能。又为之赋其卒章。诚进退然曰。如箦。德之盛也。吾尤何能。余又亟呼诚进而告之曰。猗猗之美。必有所本。宁有其本不固。而能猗猗者乎。既美矣而益自修。进而至于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2L 页
盛。亦岂无繇哉。武公之心。其必曰身吾父母所授。吾德于不修。是忘吾父母。德于修而不能至于盛。是亦忘吾父母。故武公九十五。作懿戒以自警。夫九十五而不忘。则终身而不忘矣。此武公所以既切而磋。又琢而磨。以至于德之盛者也。今吾子之名堂。其有得于武公之心也欤。其亦有本焉耳。愚老植之。立翁溉之。贤母兆之梦。而吾子堂而名之。世之美可记也。母之贤可记也。吾子之志。其又可记也。异日客从山南来。言商山之下洛水之上。有二竹焉。其拔挺然也。其质猗猗也。其华青青也。其盛箦如也。若知此竹何也。余将应之曰。此岂愚老所植。立翁所慨。贤母梦所见之郑家竹乎。遂为记。以附淇澳诗后。
远观亭记
洪阳郑员外。余兄事者也。暇日造焉。共登其所为远观亭。亭当屿。屿中池。池旧植莲。水深三四尺。方可亩者五屿得其一亭又伊匹。名之曰远观。引濂溪爱莲说也。员外顾而曰。自吾命斯亭也。人有唶不置曰。玆之于莲。既近甚矣。而以远号窾也。吾卒无以解。子何爱一言解之。余曰。何事于解。子试问之曰。秦人据鸟鼠之颠。东睨河之水曰远矣睨也何如。彼必曰有是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3H 页
哉。若说也之赘也。子又问曰立乎渭。指其坻曰淼淼乎脩乎阻也何如。彼必曰否。是必有为言也。子亦曰有为言也。诗云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坻。中坻则近矣。溯若不可从。敬其德也。今之名亭之义。实类是也。员外喜曰诺。微子其谁发之。莲之德盛矣。吾何繇而可以齐于斯也。曰是又不难。濂溪之言。既固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又不曰中通外直乎。其在人也。惟敬所以直。于是乎不可亵。子反而求之。子之定体若表德。斯已裕矣。员外兴曰。闻命矣。请为记。员外名敬好字公直。辛卯夏。韩山李南圭记。
双城馆重修记(甲午○在永兴任所时)
春秋凡有兴作。虽小必书。示劳民重事也。不可作而作不言。可以作。可以无作作。民则劳。可以已。可以不已不已。财则伤。民劳财伤。不足以政。故欲有作。必稽于众。一人曰可作。一人曰不可作。从不可作。一人曰可已。一人曰不可已。从可已。其必人皆曰可作。人皆曰不可已。然后度轻重而作。作则曰苟完已矣。庶乎民忘其劳。而春秋之所无贬也。余以无能。摄官承乏。来守是府。既至诣双城馆。行望 阙仪。升而审乎设位之所。命扫溉脩葺讫。退而周察乎宾客之所。上漏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3L 页
傍垫。不可以舍。其东厅益甚岌嶪将颠。于是来州人士与庶人在官者而谋之曰。是将改诸。抑已诸。欲改则如劳民何。欲已则宾至无所馆。是二者孰重。桓公特霸者耳。犹以无忘宾旅为急。则圣人之政可知也。昔季文子葺西河之馆而君子善之。况余承 命于朝。为吏于此。宾至而安惟余。宾至而不安亦惟余。将如何而可。旅对曰。噫微公言之。吾侪固欲以是谒。孰以吾州之大而不能亿宾旅乎。且譬器欹而不能坠也。亟起整之。器完而劳轻。姑徐徐尔。曰吾将待其坠而图焉。则无及于器。而劳亦倍甚矣。及今而作。不可已也。遂启期并功。栋之挠者易而止。镘之污者新而止。架板之缺者补而止。凡费日若干。用丁若干。费钱若干。余亦以俸若干佽其役。既成又叹曰。官之畏于民久矣。官之所欲。民虽不欲。苟非甚不欲。姑且顺之。心违而口唯者有之。故作无益。害有益者。犹且以民从解。是役也得无近于是乎。观其忘劳而乐趍。是必知宾之不可以不馆。而事之不可以或已也。乃书于壁曰 今上三十一年十月。重修双城馆。知府韩山李南圭记。
念恩轩记(甲午○在永兴任所时)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4H 页
永兴官舍之听事曰念恩轩。扁自李公明渊。而诸名胜以诗文题其旁者亦多。永去京师六百馀里。我 国家龙兴故地也。故其俗有 先王遗风。悫悫近实。强刚难动摇。然亦近北边。地绰人希。民或犷悍不均。苟字牧得其宜。易治无如玆邑。字牧不得其宜。难治亦无如玆邑。故 朝廷每选用三品以上贤有文者。出牧于是。其恩之大小轻重。宜不与他州县官计仕升迁者等。此轩之所以名也。登斯轩而念 上恩者。其必曰吾州之民。即吾 君之赤子。谓吾可以牧此民。简而畀之。此岂惟恩之一家。亦所以恩一州赤子也。于是而有一夫不衣。是由吾寒之也。有一夫不粟。是由吾饥之也。有一夫醉驱人。是自吾不教也。负恩孰甚焉。岂吾 君使吾扬扬坐听事。进退府史胥徒。作簿书徵发于民。喜怒任一己。起居饮食。唯其所欲哉。于是蚤夜一念。终始靡懈。以之临民而断事。此前守之所以多治也欤。余不佞才疏学浅。进退于 朝。今十有三年。无一奇功。徒厚叨 恩数。历践清显。秩至下大夫。负恩亦已多矣。惟其一二戆言。辄概 上心。然力少谋短。卒无益于 国。方思退耕先人之旧田于西湖之山。与族人故旧切磨讲习。以求古人脩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4L 页
己立命之学。以此待老。以此报 主恩之万一。不意宠命遽加。授之以民社之职。又不以閒邑。而简用惟慎之玆邑。其恩之大小轻重。又不与他大夫贤有文而膺选者等。是以承 命以来。一念扃扃。不能自已。常往来于中者。唯曰京师之大臣。以及庶府百执事。既皆寅恭天职。以纾 君上宵旰之忧乎。吾州之民。其能有衣不寒。有粟不饥。有所兴起而为善。有所徵畏而去恶乎。噫。 朝廷之事。非远方守土之臣所敢与知。若此州之民劳逸苦乐。又谁与分责哉。此不佞所以自知无图报之才。而念恩一念。有异于人。每摩娑轩额而叹古人之获先也。因书此而自省云尔。 上三十一年甲午秋。知府韩山李南圭记。
孝妇朴氏㫌闾记
玉至稀也。求诸昆山之圃则瓦砾也。兰至贵也。采诸屈氏之畹则萧艾也。苟其有种类者。即稀且贵者。亦未尝不数数出也欤。余承 命守玆邑。既至召乡三老。访州人士有能服勤厥父母。事之以礼如古人者。咸以朴处士麟洪及南孝廉龙老对。今其人存否。曰处士殁有年。 朝貤官㫌其闾。独孝廉家居无恙。其行谊何如。曰孝廉善居丧。衰绖不释。哭泣不绝。疏食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5H 页
水饮。不栉沐三年如一日。既免丧。日晨起谒庙。至今老白首不替。以吾曹所闻古人以孝称者。宜若无逾玆然。余曰然。亟以州庠任檄召。辞不赴。后因公事一再见。其容貌油油若不能言。余愈益仪向之。为躬造庐以致礼。一日其子启天,启旼。袖其母朴氏状来视曰。吾父笃行。固已被明公知。吾母潜懿。恐有所遗察。敢以谒。吾母朴处士女弟也。在家事亲如其兄。及归居丧如吾父。吾父不释衰绖。吾母亦不释衰绖。吾父不绝哭泣。吾母亦不绝哭泣。吾父疏食。吾母亦疏食。吾父水饮。吾母亦水饮。吾父不栉沐。吾母亦不栉沐。三年如一日。既吾母殁。乡士大夫胥与谋。使孝妇名湮泯无称。是襟绅羞。遂联吁 跸路傍。 上命有司㫌。褒扬之典。厥维至矣。顾吾父执不可。诏不肖等曰。若母诚可谓孝妇。然人谬以若母孝由若父。今㫌若母。是若父自㫌。若父常愧不能尽礼如若母。矧敢欺天以自㫌乎。若曹毋敢㫌若母。以重若父愧哉。不肖等窃自思惟。欲彰母行。父旨是咈。欲顺父旨。母行是掩。不肖等悯然不自宁。今七年于玆。愿因明公而择处斯二者。余既敛衽曰。诚有孝廉言。 国家所以㫌其妇。固所以㫌其夫。宜孝廉嫌于自㫌。逡巡不敢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5L 页
然君有命。不可以亵也。乡有议。不可以遏也。妇有行。不可以郁也。子有志。不可以不达也。此四者。天理之公也。嫌于自㫌。戒使勿㫌。人意之私也。以此归而谂。则庶其得命矣。启天等既又返而跽再拜谢曰。藉明公言。今日幸而得父命。乃涓吉日。绰其稧而揭其楣曰孝妇处士南龙老妻密阳朴氏之门。 今上己丑命㫌。乙未三月二十九日建。启天等既又请余曰。㫌吾母。寔明公一言之惠也。愿为记以卒其赐。余惟子之于父母。天彝也。妇之于舅姑。义合也。以义而合。即天之彝也。故礼曰妇事舅姑。如子事父母。二者固无内外轻重之公。士平居读书谈道理者。往往或疑义合视天彝。若有所差等。矧我东俗。固妇女鲜读书谈道理。自非天姿明淑。能全其性之所固有者。又焉能知义合与天彝无少间。事舅姑一如子事父母。无所勉彊。遵绳尺弗违哉。是以君子谓朴氏难能也。虽然处士孝子也。而以处士为兄。孝廉孝子也。而以孝廉为夫。则朴氏生于昆山之圃。而植于屈氏之畹者也。虽孝之罕于世。如玉之稀兰之贵。在人为难能者。朴氏乎宜亦无难能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釐以女士。从以孙子。今启天兄弟委曲承顺。弗咈父旨。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6H 页
微道达。不掩母行。是又称其家儿也。吾将见南氏之门。以孝闻者数数出也。于是乎乐为之记。
九我斋记
斋有以九我名者。在忠原蕊珠之山下。前大理评事唐城洪公所燕处也。公早孤。每读诗蓼莪之四章而恫焉。故以此名之云。往年南圭斩然在衰绖中。公辱临吊。将还以斋记命曰。异时复寝。幸矜念。南圭则跽而对曰。傥天悯先人之孤。得少延。尚能为役。既免丧。公又走书申前意。噫。几忘之矣。曩者固曰尚能为役。是无幸于少延。姑谩对耳。乃延至今而重获公之命。以实其谩耶。抑尝于此诗。有究诸义而得未得。卒不能自定者。有求诸心而卒无得焉者。今因而质之则愿也。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此形容父母之爱也。夫父母之爱。何涯之有。人自孺至老。精神之所注。气息之所贯。无非父母者也。节之以礼。以固筋骨。导之以义。以正趍向。授之以业。以开智虑。皆爱之大也。而此诗不少概称。独于孺时之爱。反覆委曲。屡言不一言何哉。天地之于物。生长遂敛。无非仁也。然其端蔼然而发。油然而达。周流贯彻。欲遏而不能遏之意。于初生嫩小。淳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6L 页
粹未散者。尤易见矣。故言天地之仁。必以此时归焉。作诗者其有得于此乎。且夫孺之婉婉父母怀也。饥则啼。饱辄嬉且睡而已。顾何所识知哉。见父母则笑。学语先呼父母。父母与人坐。不之人而之父母。其心若不可一日离父母而得生者性也。是子之爱父母。亦莫良于孺也。诗人之义。其亦有感于此欤。此余所究诸义而得未得。卒不能自定者也。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言父母恩至大。不知所以为报也。则将如之何其可乎。以父母之心为心。一举足。必自省曰于父母所以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育我顾复我出入腹我之意何如。可则行。不可则不行。一出言。必自省曰于父母所以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育我顾复我出入腹我之意何如。可则言。不可则不言。毋辱其身。毋玷其名。或庶几乎此。余所求诸心而卒无得焉者也。公于二者。必有心获而躬行。幸惠而教之。俾有以定且得焉。则颖封人之锡类也。不既大乎。文既成。因思公平日见于言面。往往多感动人意者。尝曰吾非伯舅。难免于禽兽矣。吾母之殁。吾蒙不知哀也。伯舅自京师驰赴见吾。哭呼使前。抱而哭曰。若不知若母殁耶。言讫又哭。吾于是赧乎其愧也。瞿乎其惊也。怛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7H 页
乎其隐也。哀之发。盖自此始也。又尝曰吾甚顽矣。老且閒。无外慕之迁。宜其心常不违于慕父母也。乃日三四至。至亦暂焉已矣。谋改葬。谓相地者曰。安所得冈峦稍平稳。去闾井无甚远。晨夜闻鸡犬。毋恐怖吾亲为耶。穷源绝巘。鸟兽嗥号。终日无人声。地虽善。吾不愿也。每言辄哽咽泣数行下。人不忍仰视。余故默识之。今并书于此。使夫人知公之无愧乎斋之名也。公我之自出。公所称伯舅。吾王父也。人言公貌类吾王父。吾以此尤敬爱公。
杏亭重修记
凡物之有有终乎无。无反乎有。如循环焉。盖数也。数者。物之所以显晦兴废之几也。今有物关乎几。终不可晦而废焉。则天地鬼神其舍诸。丽季有杏亭秦公。以文章行谊显。尝为亭于基州治凤城下。植杏以名之。世既久亭废。杏亦为斤者入。公之迹将随而无徵。州人故老往往说杏亭遗址。而犹不能明言其处。五百年而杏之根出于耕犁之馀。其大十围。其色苍然。如虬蟠虎伏。于是诸为公子孙者。咸聚睹。胥与抃以谋曰。彼离奇郁结。吾先祖所植者杏之根耶。吾先祖所为亭之址。其在斯耶。此吾曹日夕所愿寻而不得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7L 页
者也。今幸而得之。遂拓其址而新其亭。扁以旧号。走人京师。请余文为记。余惟我先祖文孝公与公契好甚笃。且余为公外裔。谊有不可辞。遂复之曰。杏一植物也。于人固无当然。自有而无。自无而有。显晦兴废。其几可卜。公之迹。其将自此显乎。公之迹显焉。则公之氏其将自此兴乎。物之易朽。莫木根若。而玆杏之为根。历几百年。不与物随化。一朝豁然呈露。使公之子孙。资以寻亭之故址。玆岂非关乎几。终不可毁而废。而天地鬼神。为之护持者哉。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公之子孙。宜亦知所敬矣。知所敬则显而兴。宜亦执契而俟矣。异日人从山南来。言凤城之下。有亭翼然。亭下有杏条达叶畅。其阴郁然。吾知其有根在也。
先祖鹅溪公画像重摹记
先祖鹅溪公画像有二本。皆须发班白。豸冠犀带。绿袍黑靴。一时所传写也。一本在保宁县之冠村祠堂。一本在礼山閒谷。即南圭家也。岁远绡剥裂。冠村所奉本尤剧。子姓诸族大惧愈远而愈剥裂也。谋重摹有年。坐力绌不克就。至甲午春。始协厥议。二月奉閒谷所奉本。入京请赵丞重默摸写二本。四月始告竣。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8H 页
五月还奉閒谷。时国有难。路梗不得通。越二年丙申十月始还奉一本于冠材。旧本不记年月。不知其初传画在何时。且其为初传。或中经重摹。俱不可知也。丙申十月二十六日。后孙南圭敬识。
镜浦台重修记
八溪郑圣章。以迩列出守临瀛。郡为老大夫屈也。既至兴革民利瘼。数月政成。乃重修镜浦台之榭而新之。民不知有役也。榭凡若干楹。旧皆有楼。独东五楹阙焉。至是楼其中三间。高视旧楼。南北各为层楼一间。名其南曰得月轩。北曰候仙槛。湖漩萦切岩壁下。台上人坐深不能见。必涉足穷其岸而后得者。可几席尽。而台于是毕其能矣。乡父老暨其子弟语曰。吾犹及台之盛也。今幸而复见矣。每邦大夫具壶矢挈丝管。出而游台之上。此其时必朝野清平。雨旸无愆。吾民者亦且歌咏相乐而无愁苦之色。不然反是。吾以是视台之兴废。卜吾民之便否。若曹无以台为游玩之所。而于吾民无与。且吾见邦大夫之来易数十。政尚有兴作。事若玆之赢。而不劳民以一甓一木。俾晏息田庐。如今我公之为者乎。尝闻公有老大夫。屡历州县。所至皆修举废坠。德惠入于民。意者公其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8L 页
所受哉。余闻而窃心美之。既而圣章请余为台记。余曰。乡父老之诵。尽之矣。无已则以所以名轩与槛者复之。夫月。有目者皆知其虚而明。仙有无不可知。而有之其心必淡然无欲。今逢原其明与无欲。而筌蹄其月与仙。姑借以名之。诚可谓知所本矣。夫君子患不能自治。不患无以治人。不曰诚以御物乎。不曰廉以律己乎。不曰公以制事乎。不曰庄以莅下乎。此四物者治人之要道也。而其本则明与无欲而已矣。又约言之。则明之本。无欲而已矣。既知本矣。其于自治也。将蔑有不尽其于治人也。将恢乎有馀。由是而进据廊庙之上。处大事决大议。亦将沛然无疑。何有于一郡。后之人。登斯轩而凭斯槛。无求诸月而求诸吾心之明。无求诸仙而求诸吾心之无欲。则庶其不负名之者之意。而瀛之父老子弟。亦永有赖哉。
退云亭记
夫人勤身劳虑。选形胜搆亭榭。以遗其子孙。嗣之者能保守而勿之湮芜焉。则世固以善继称。若其父尝有志矣而未底法者。乃其子蓄租拮据。卒刱成以追其志。不亦善继之尤者乎。星州张编修锡荩丈。故侍郎云皋公之肖胤也。为亭于武屹山之灵壁洞。属不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9H 页
佞为记曰。武屹之溪凡九曲。有玉流洞双溪寺在第六曲。寔寒冈郑先生所薖轴。而吾先祖文康公亦尝往来者也。亭直其南十里而近。吾先人乐其胜。拟为亭而以退云名。盖未亭而名。以识其必作而标己之号。示将老也。家故贫。卒弗克就其志以殁。不肖诚不忍缓其事而虚其名也。顾力不能举。惟蚤夜以弗克追遗志。是惧是衋。山中人为之悯也。乐为之助。今幸而亭成。然吾先人不及见也。言已。颜戚然若将泫然者。南圭念侍郎公与吾先子甚相善。南圭亦尝谬蒙奖借。转眄数十星霜。茫然如隔世事。今于亭之役。乌敢辞。则跽而对曰。噫其可谓善继矣。夫先大夫之于亭。非有所谓勤身劳虑之事而特有志焉耳。有志焉而亦未尝底法也。且公之力。有所不能。今亦犹复前也。乃一日焉而眼前突兀。山中泉石。尽为所有。卒追其遗志。非笃于诚而能乎。视世所称善继者。不其尤矣乎。虽然有说焉。环伽倻一山。岩峦溪瀑之胜。固相望也。先大夫不于他卜。而必以此为归。夫岂无所以哉。惟是二先生所盘桓游历。远近人无不仰之。如武夷云谷。因以想像其气象意味。况亭于其间。朝夕乎琴书杖屦之所。而有不兴起感发。恍然若抠衣而周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09L 页
旋乎函丈之席者乎。生于丹穴而慕凤之飞者。凤之族也。养于深渊而慕龙之跃者。龙之属也。意必有慕二先生之德者。出于此亭。进而仕则尊主庇民。泽流后世。入而处则劬经饬躬。讲明理义。以绍其未坠之绪。使人指而语曰此故侍郎云皋张公亭也。其地固大贤之乡。而其家又大贤之后。宜是亭之有是人也。庶其称先大夫之志。而善继之道。无有大于此者矣。不佞方拭目而俟。武屹固所愿游。编修丈之弟锡英氏。又余所愿识。早晚策驴南下。问所谓退云亭者。则宜无以生客我也。
小斋记
东国多龙穴。深山穷源。莫不皆有。近京师而有名者。独洌水东北。抱川之龙井是已。上舍生尹丈筑其上。扁曰小斋。徵余记。盖其意有以于龙也。夫龙之自小也。闇然蛰乎重渊之底。寂乎若无物。泊乎若无思。傥乎若无所喜怒于天下。及其大也。茫洋游乎六虚。兴云物作震电。伏景光动河海。其神变有不可知也。彼索于形者。见其蛰而眇之曰若是其小也。见其游而哆之曰若是其大也。善识时者曰彼其小与大皆时也。惟时而已。龙何与焉。夫胶于形者固外也。达于时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0H 页
者抑犹未也。向使居小而无可大之志。则亦小安而已。时如龙何哉。惟其志大故业大。业大故化大。甚矣志不可以不大也。今夫山巍然大也。而卷而为拳石。不可能也。木偃蹇也。而反而为两叶。不可能也。何者。梏于形而志塞焉耳。夫不梏于形。不责于时。能居其小而无悯者。惟龙为然。丈人其犹龙乎。丈人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余为之筮乾之九二以俟之。
远慕斋记
夫子孙之于祖先。后生之于贤人。愈远而愈慕。固秉彝之天也。寝庙之于体魄远矣。而祭焉则忾然如有睹也。邱墓之于仪容閟矣。而祭焉则怵然如有临也。甚至长短肥瘦。与夫平日所嗜好。或得于记述传闻之馀。则亦莫不因而想像其髣髴矣。矧乎其精神之所住。威仪之所著之遗像。当何如慕也。今年春。承 命按关南北。行部至高州。有永兴儒生郑昌永,郑基驲。褒衣博带。抱状躐阶升而揖曰。某等圃隐之裔也。中世徙而家于北。距先祖庙若墓甚远。岁时令节。雨露霜雪之濡且坠。顾无所寓慕。乃与诸宗议。鸠材募工。搆祠屋于所居葛田之里面辰之地。斋舍厨庖粗备焉。惟是所虔奉。议未有定。或曰先生文集有小像。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0L 页
宜摹写以妥之。或曰依瞽宗之祀。宜设位版以奉之。某等悯然不知适从。敢以质诸执事。敛衽而复曰。摹小像涉乎野。设位版拘乎禁。二者均未见其可也。无已则有一焉。往年南圭奉使山南。道尚州入学舍。闻东庑壁。架藏先生遗像。亟具袍笏而拜焉。盖旧奉近岩院。院既撤。权安于此。非得已也。今奉而移于此。庶其得乎。虽然此重礼也。宜博询而处之。昌永等以为然。退而谋诸门族。门族曰情不可已。谋诸乡长老。乡长老曰礼亦宜然。乃跋涉千馀里。往谂于尚之士大夫。尚之士大夫咸曰不得营一祠。以妥先生之像。而苟焉权安于学舍之庑壁。吾辈责也。今于其子孙之请也。固无说之可拒。乃以五月日奉而还。所过郡县。吏以鼓吹迎导如仪。至七月丁巳。奉而安于葛田之祠。扁之曰圃隐先生影堂。名其燕毛之所曰远慕斋。既而永昌裹足九百馀里。走西湖之上。请南圭为文以记。南圭之守永兴也。尝立石于先生书院遗墟而记其阴矣。为先生役。一已猥矣。其可渎乎。辞谢不敢当。则跽而曰。惟执事之有旧惠。敢重徼焉。且向微执事所命。不惟葛田祠所虔奉。议有所未定。即先祖之像。将翳然日就黴缺于尚之学舍之庑壁。而有不泚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1H 页
藐末诸裔之颡者乎。此某等所以不惮远而烦执事者也。幸卒图之。其意甚恳。若不得请不已者。僭敢为之言曰。吾先生道德精忠。殆天下而万世也。虽比户而尸祝之。未为过也。况为其裔而以追远报本之意。思所以寓慕焉。则祠之作。固不可但已。祠既作矣。则所虔奉。宜无有愈亲切于遗像者矣。始子等之营此祠也。固未能与知乎尚之学舍之有遗像也。然由今日而观之。则虽与知而安排经纪。亦蔑以过之。殆子等慕爱之诚。有以孚格。而先生陟降之灵。亦眷顾于玆也欤。噫。春秋于舍菜。朝半于焚香。庭阶之涓洁。巾袍之祗肃。摄齐而升其堂。则先生之謦欬如可闻也。矩折而入其室。则先生之襟怀如可溯也。望其峻整之仪。而庄敬之心不自已焉。瞻其粹盎之容。而非僻之萌不敢干焉。则其于远慕也诚几矣。然此犹慕先生之貌焉而已。非所以慕先生之心者也。夫祖先之于子孙。贤人之于后生。爱之而欲其贤。亦犹子孙之于祖先。后生之于贤人。远慕之无穷已矣。先生之心。岂不曰而等之入吾祠瞻吾像者。无徒以棂桷之轮奂。芹藻之芳馨。为足以尽远慕之诚。必相与夙夜秪栗。读书明理。孝而亲。友而兄弟。睦而宗族。慎而交友。敬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1L 页
而长上。毋负吾冥冥期望之心。则吾之灵。其永宁于玆矣。子等知此而相与勉焉。则建祠妥像之意为不虚。而其于远慕之诚。庶乎得矣。且祠之建。虽刱于一家之私。若其尊奉之仪。保守之道。宜与士林共之。盖先生之道德精忠。为世所慕。子孙与后生固均矣。而先生所以爱而欲贤之心。亦宜无二视其子孙与后生矣。子其归而告诸父兄长老。遂书之为远慕斋记。
双乐亭记(乙未○在永兴时)
双城之渎曰龙兴,济仁。其南诸峰曰圣历,七星。官廨据其间。廨之东北。旧有亭曰双乐。与廨相距仅数武。势奇高。廨之所不能尽。于斯焉尽之。又超然处于吏事之外。无簿书听讼之劳。可以得意相羊。故双乐之名。独在于是也。双乐者何。山水之谓也。不曰二而曰双。兼有之也。二乐之义。余尝闻之矣。圣人特以形容仁智之妙耳。于山水何重焉。后之好山水者。窃自附于是则抑末也。矧玆土故东沃沮之地。近北边疆埸。无事则已。有事则必先惕号。为吏者。将慎固封疆。察其阨塞险要山溪之处。结信其民。而以备国之北垣。遑敢暇游燕豫。从容挹揽于其间哉。 国家崇文教。重熙累洽。今五百有馀年。虽中间屡警金革。随即扫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2H 页
除。四境之内。鸡狗相闻。生民不知有战守之苦。虎臣子弟外介冑而内俎豆。近塞射猎之家。化弓马为觚椠。官民以礼相待。牧守以柔嘉为持。以其按故坐治之暇。从宾客邑子。登眺觞歌。怡然以二乐自托焉。则皆圣代之赐也。斯亭之所由兴也。其来远矣。乐之本末深浅。有不暇计者。然承平之馀。宴安随之。天理人欲。不容并行。则又安知不有见其巍然大者而思取其宝藏。见其活活然者而思施密罟者乎。此其于山水何如也。虽欲与吾民永有其乐得乎。惟乐其乐。而慎固之册。结信之政。未尝一日忘于其中。然后于所谓双乐之意。或者近之。余固未能。姑书以告来者。
二乐斋记
世之论人才者恒言曰。地有南北。刚柔不齐。时有古今。污隆不同。噫。天之降才一也。岂地与时所可限而局也哉。关北一省。旧为荒服。生乎其地者少显达。畿甸缙绅之士。非迁谪防戍。鲜至焉。谚数椎鲁少文。辄举关北以訾之。故足未尝蹑其境者。意其山必险峻。其水必驶急。少秀丽平远可乐之趣。他人无论。即余亦以为然。往年出守永兴府。踰铁岭而北。历诸郡至咸兴。其山秀丽。其水平远。殊可乐也。余于是惘然觉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2L 页
其向尝意之之为妄也。而犹曰此去京师未甚远。故如此耳。过此以往。必不及乎南也。后奉使登磨天,磨云之岭。至豆满江而止。盖愈北而愈未见其不及乎南也。则余又以自解之。终不离乎妄。为愧悔。今年夏。有李金二生。介而候余于国都之南山下。视其刺。李名英寅。金名滢柱。询其居。俱家利原。二生者皆年少。貌端洁有文。一见如旧相识也。既屡过而熟焉。则间尝跽而请曰。始公之咨诹吾乡也。惓惓以敦本实兴文学为急务。乡人士未敢忘也。吾曹有父兄长老。为吾曹筑数椽。俾得以讲习。而取仁山智水之义。名之曰二乐。愿公惠一言以卒教。且曰此父兄长老意也。余诺而未遂。既还又懒于笔研。阙焉未有以副其请。二生以书付邮使。申其嘱。乃复之曰。夫人才之兴。由学校之修。而彼以地与时局而限之者窾也。近世学校废弛。俎豆揖让之地。倨傲鲜腆者有之。章甫缝掖之列。尚气任达者有之。甚则分明裂党。忮克争閧。稍知自好。羞与为伍。国俗皆然。关北尤甚。此岂天降才之意也哉。语曰礼失则求诸野。乡塾者非上之人所勉。而乡党有志之士。择屏閒之地。聚其子弟。导之以求志肄业之方。申之以入孝出悌之道。亦未有声利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3H 页
纷华之移其心。此意最为近古。而亦礼之求诸野者也。子之父兄长老。其有见于是欤。子等归而处乎斋。服父兄长老之教。则于为己乎斯半矣。若二乐之义。孔子发之而朱子释之。固非后学所敢赘。抑尝闻之。仁智之德根乎内。山水之乐著乎外。惟内之精熟然后。足以与议于外之为可乐。子等知彼此轻重之分。宜知所自力。知所自力。宜亦无待乎父兄长老之教。况余言乎。曩余过子之州。未至治十里。长松白沙。清幽可爱。其山水又皆秀丽平远。殆所谓愈北而愈未见其不及乎南之一也。斋之以二乐名亦宜。然自仁智者见之。只一片流峙。便可以神会心融。虽终日处土墙之内。并与一片流峙而不接吾目。吾心中未尝无可乐。故地之胜。略而不举云尔。
彰义堂记
堂在关北镜城之龙渊上。故处士朴公惟一之居也。壬辰之难。 王西狩。 王子临海君珒,顺和君。避兵而北至于镜。会宁鞠景仁。与其党崔麟寿等。执两王子及从臣金贵荣,黄廷彧,徐渻,黄赫。谋送至清正军中。是夜有星茇于北斗。公奋然曰。 王子为贼所执。吾安敢不救。乃驰至其所。谕其党解其缚。躬自陪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3L 页
行踰险阻然后乃归。 王子问其姓名。公泣不对而退。后 王子以物色求之。终不出。公既殁。北之人士疏陈公忠义。屡 赠至司仆正。配食于忠烈祠。祠郑忠毅文孚妥享之所也。就公所居。名其堂曰感古。世传以为泽堂李公所命。或谓老峰闵公云。余尝以节按关北。式其闾登其堂。父老䜣䜣道其事。且曰堂以感古名。私所命也。且京师之安国坊。有感古堂。宜若改斯堂之名以别焉。而吾曹未敢擅也。愿公举而闻诸 朝。既复 命。请所以㫌表者。既而 上特赐额曰彰义。堂于是乎尤有光矣。公十一世孙宫府郎河骏。以余与闻其事。请为记。余惟世之以功名位势起家者。必于通衢大都之内。礼其屋邃其宇。龂龂乎规为长远而蕲其传也。而一再世或数十年。不易则毁。如传舍焉。而斯堂处距京师二千里荒寒之野。栋宇无改。子孙世守。历三百馀年。为人所慕爱。以至今日。宠之以 恩额。而人不以为过。此诚何繇而致也。夫患难人所畏避而公乐赴焉。荣利人所趍走而公若浼焉。忠义根于性。廉介励其操。出于功名位势之外。不规远而远。不蕲传而传。则斯堂之名。固将与天理民彝无穷已也。且北方之士。有以重义薄利亲上死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4H 页
长闻者。未必非公为之倡。斯堂之有裨世道。又岂浅鲜乎哉。太史黄公景源表公墓甚悉。余掇其文而檃括之。为彰义堂记。
九翠园记
士畸于时。无以展施其蕴抱。则入而处田里。拓地为园。以寓其趣。亦雅致之不可少。然此其人必身体康强。步履无愆。日逍遥往来而不以为疲。粟羡于廪。酒盈于尊。仆丁可以供灌治。宾客可以佐驩娱。琴棋壶矢之具。可以备渍宴。其地宽閒幽静。有疏涤怡养之资。其时四方清平。无愁苦忧叹之色。然后可以有其乐。反是则否。士之以此为乐非幸也。而其得之也。亦未为非幸也。丰厓洪公。以文学行谊世其家。母党后属如南圭者所敬信。固非馀人之可比。虽素未相识。亦莫不蕲其进用。顾沉屈无成。晚以门地。任大理评事。既而不调家居。观书史以自娱。尝园于宅边隙地。选木之冬夏常翠者而植之。满十去一。其族为九。乃名之曰九翠园。使人谓南圭为记。南圭私窃以为公清羸病痹。升降子孙必左右腋而扶。家素贫。薄田之入。不能支数月。客至或假贷以需鸡黍。所居地偪侧。悬如燕巢。迫临官道而无门屏之障。东西行过其前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4L 页
者。必以扇遮而去。近时夷夏杂糅。兽蹄鸟迹。由海外达于京都。车辙之声。不绝于路。盗贼处处群起。乘马挥剑。白昼杀掠。丐粮乞饭之徒。诟詈叫呶。丑恶不可当。人无不荷担而立。索然无生意。而公尚有可寓之趣而乐之耶。抑名园之义。有不可以不发之者。夫九于数为阳而其德刚。翠于物为不变而其操有常。刚而不变。存乎内而所守固也。因其见在。勿失所守。将无往而非九翠园。彼外之病也贫也地与时也。乌足以损其乐乎。道之不明而功利之说炽矣。徇欲而忘耻者。不足道。即所称读书谈理义者。临小得失。鲜不丧其固有。朝之荣而夕瘁已及。公有鉴于彼。以此名园。其真知所乐也。愿公与同志共之。毋以九翠为迂叟之园哉。园之胜。九翠之为某树某树。虽不言。无甚害义。故略之云尔。
愚泉亭记
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夫所谓志与道。固有大小大事。其要则明父子君臣之伦而已。故隐显本非二致。而求之将以达也。世之自洁其身者。往往探幽搜怪。逃空谷伏嵁岩。舍其先人之乡。恝然若无事。此与饕荣嗜利奔走营役。至老死足迹不一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5H 页
至先人之乡者。所趋好不同。而不能尽其礼乐之情。相去不以尺寸。是以君子不逌也。前少府监丞晋阳郑君奎荣。因所居而隐于金鳌山之下。选泉石之佳而亭焉。入门而息。左经右史。其先人诵读之馀也。出门而望。若斧若堂。其先人衣履之藏也。郁然而苍翠者。其先人手植之树也。翼然而丹雘者。其先人表㫌之闾也。而亭之突兀眼前。又其先人所尝经营而未就者也。既落因地之名。名曰愚泉。燕处其中。读书讲道。俛焉不知其老之将至也。乃为诗而遍识之其胜。凡二十有四。使弟寝郎君袖示余求为记。余曰。噫贞不绝俗。隐不违亲。古闻其语。今见其人。岂不诚隐居求志之君子哉。斯可书也。亭之胜。所自为诗已悉矣。其馀楹架之宽狭。工费之多少。始讫之月日。又何足言。或曰名亭之义。未可以发之耶。曰柳子厚之溪诗序。唐子西之斋记。殆可谓谱愚者也。取其真而自居焉则子厚得之。分其等而处人盛德焉则子西得之。今规规乎愚之义。虽善辞者。不蹈袭无繇。且其名亭也。不肇嘉而新之。因地之旧。屈其亭而加之。是无意于名也。其又何义之可发乎。虽然名不可以苟得。先言愚之名。以明其名泉之意。则亭之名。其义可因而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5L 页
自见矣。夫愚者钝滞无所识知之称也。故贤之对谓之愚。智之反谓之愚。古之所谓贤愚智愚。唤昼为昼。唤夜为夜。有目者皆可分也。今也则唤昼为夜。唤夜为昼。有目者闭其视而不欲分也。亦不必分也。甚而不敢分也。则愚之名。亦未有定而随时以变也。彼不知有父子君臣之伦。惟幽怪之探搜。惟荣利之饕嗜。而自以为贤也智也。人又从以贤智之。不绝俗不违亲。从事乎礼乐之情而有异乎二者之为者。谓其人愚也亦可。谓其人愚也。则泉以人名而亭因而名也亦可。独记亭者。学其愚而不可及焉。其终为下愚也已欤。
玉壶亭记
山水与圭组孰乐。山水之人曰圭组乐。圭组之人曰山水乐。此如饫蔬笋者羡膏粱。厌膏粱者思蔬笋。非好恶不同。其所处异也。然山水之乐内也。圭组之乐外也。稍知有彼此内外之分者。宜亦审所择矣。余友安君昌烈。尝从事宦业。年既晚。自槐安县解归。乃于酒泉之赤城山中。起小亭而名曰玉壶。室寮楼轩。茶泉石榻。板桥渔矶皆具焉。众水之𣿬而潭于亭下者。净洁如贮之玉壶。亭因以名焉。君既乐之而自为记。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6H 页
又求知其乐者而属之余。余亦尝宦乎游。然以拙故往往以山水为归。颇能知山水之人之所好恶也。鹑衣鷇饮。面貌枯瘦。劳于菑畬。疲于疏溉。困苦于荆榛。岩谷虎豹之穴。虽清泉奇峰。日接乎耳目。遑能舍其忧而取彼以为乐哉。出而见显达者拥盖策驷。呼唱于路。坐堂皇拥簿书。胥史隶卒。奔走承奉。以为天下之乐。无可以代此。曾不知其人之忧反有甚而以山水为乐。然圭组而以山水为乐者。亦未易多得也。彼外之无可乐而以为乐者。诚愚矣。内之有可乐而不知其为乐者。非君子所宜哀矜者乎。故古人先忧其忧而后乐吾乐。然此又身佩安危。以天下为己任者之事也。若余之为君平两弃者固勿论。虽以君之慨然有当世之志。亦不能不倦而休焉。则从前所从事而有志者。正佛家所云根尘妄想也。静处斯亭。收拾旧闻。益加涵养操存之工。物欲净而天理著。如水之贮玉壶焉然后。进而忧其忧而使民被其泽。退而乐其乐而与民安其业。则庶其称亭名矣。君之意其在此乎否。唐人诗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君坐亭上俯潭水。宜知余心之相照。不待凭人问也。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6L 页
丽泽堂记
日诸君子倡言于山南曰。故性斋许先生。以醇深宏博之才。挟游夏牛弓之学。尝受业于黄下庐先生。得星湖之传。既贯穿乎十有三经。尤用力于节文之编。𨓏𨓏窥古圣贤旨意。发于说辞。见于书疏答问者。率皆本之仪礼而立其正。折之家礼而合其意。准之时制而协其宜。参之诸家及我国诸先生老儒之书而极其变。盖数十万言。于是一方学者翕然归之。遇一疑焉。必曰先生乎质之。行一事焉。必曰先生乎徵之。先生之学。可谓施之当世矣。而先生之志则未已也。今欲以先生之志为志。使后之学者遇一疑焉。亦必曰先生乎质之。行一事焉。亦必曰先生乎徵之者。莫若裒其文而剞劂之。藏之名山。以待四方无穷之求尔。于是应者如响。咸靳靳以为不可不力。期年而工讫。号其书曰性斋许先生集。藏之丹城法勿山黄梅下之丽泽堂。先生之学。于是乎不止施之当世已也。噫。登斯堂而求斯文者。不惟曰文而求其意。不惟曰意而求其本。以其暇日。相与讲习之。则此又先生之志。而其于丽泽之义几矣。夫然后知山南诸公之倡是役也。为有功于斯文。夫然后知先生之才之学。于游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7H 页
夏午弓为何如也。
三希斋记
易圣希天。中庸贤希圣。近思录士希贤。近世儒先有此说。余僭为之足曰。小学蒙希士。小学譬之门。近思录譬之阶。中庸譬之堂。易譬之室。余士名而蒙行。宜先读小学。或以余为自谦而故为退托之言。则非知余者也。友人平康蔡公朴。少读圣贤书。至老不衰。为燕私之居于洪阳南白月山下先墓之侧。其地有岭曰孔德。有洞曰程子。以其名与圣贤之姓相符也。扁其斋曰三希。求余记。噫。因地名而寓羹墙之慕。标其斋而求希之之道。其自期也亦大矣。然余方希士而惧其不能。则于希贤乎。固未可易言。况又进而言圣与天乎。虽然尝闻之。七尺之躯藐然也。天施造化之力。仁爱而庇覆之。圣贤苦口费许多言语以诏戒之。此其心与慈父之于子。祝之以蜾蠃式似者无异焉。非至愚。有不惕然深省奋发而思所以践之者哉。顾能者少而不能者多。由安于暴弃。或趍于径约。不知真实着力之方故也。周子曰。志伊尹之所志。学颜渊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其志也尧舜君民。而志焉者当自一介不取予始。其学也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7L 页
克己复礼。而学焉者当自非礼勿视听言动始。一事一为。反躬内省于天理与圣贤之训。有一毫未至者。当就而亟就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也。当去而亟去之。如背之负芒足之蹈棘也。率是以往。谨言谨行。乾惕不息。由敬而思诚。由思诚而至于诚。其于三希之序。或者近之耶。有躄立人之门。见善步而周折中规矩者。指而导曰。由是而入。及碑而揖。摄斋而阶也。扬声而堂也。下视奉扃而于其室也。此皆己之所不能履也。其言则固不失其序也。其心则固爱善步者也。躄固愚矣。善步者循而进焉。亦不为无助。宜无曰吾已知其路。
云谷讲堂记
夫人笃于慕圣贤。性也。故一泉一石。与圣贤所游历名相符。则必眷顾不能去。彝器法服。与圣贤所制作形相近。则必敬爱不敢亵。由是而扩之。以全其性之所固有。则亦圣人之徒也欤。湖之南和顺县天云山下。有谷窈而深。晦溪之水出焉。据谷临溪而有精舍曰云谷讲堂。奉孔子朱子遗像而安之。每岁春秋。县人士整巾服。焚香瞻礼讫。退而相与讲圣贤之书。肃如也秩如也。噫。云谷朱子所盘桓也。今其名相符。使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8H 页
人有眷顾不能去之意。固非所谓一泉一石之比。而圣贤遗像。起人敬爱。又非所谓彝器法服之比也。登斯堂而瞻遗像。畴不秪栗齐遫。若亲承謦欬哉。湖之南。有能笃慕圣贤。全其性之所固有而卒自附于圣贤之徒者。必自此堂始。姑识以俟之。堂故孝子老稼斋曹公所经纪。而孙处士秉万卒搆而遂其志。知县事李候重翼实捐俸相其役。曹氏家学之正。李候劝学之政。又可书也。不书楹若干工始讫年日。略之也。
游熊渊小记
涟之熊渊。故处士醉愚李公所卜筑。而眉叟先生尝往来游赏。记与诗并载记言。余再至恩居堂。谒先生像。独未及游熊渊为宿债。今年冬。始得以访焉。上舍生李健宇汝强。寔处士之裔。而至今为熊渊主人。见余欣然携手而至江上。攀树蘖扪石缝。观所谓文石。文磨灭不可辨。独先生所手书文石二字宛然如新刻。还至沙岸少憩。时雪霁冰清。渔者敲冰丫鱼。相呼为乐。命从者买二鱼。归至汝强书室。观柳丈止镐知涟时所为熊渊泛舟帖。盖先生与处士泛舟于此。各有诗一绝。而柳公与许徵士圣章及汝强步其韵为二绝。又为四言各二则以续故事云。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8L 页
游千房寺旧址记
余家东数里。郁然高大为湖西沿海郡诸山之祖曰千方山。山之西为洞者三。右曰丹芝。左曰扶道。有溪出其中曰千方洞。三洞而此独以山名。占地得其中也。旧有寺在其源。亦以千方名。吾先祖石楼公尝于雪中游焉。有记可按。余自儿时欲一游而惮险未果。今年三月甲午。偶意到。率尔出门。历登酒峰草堂遗墟。即公游寺时所历。而前此余未之登也。其地直余六世祖衣履之藏。越小郊而为对案。悬厓偪侧。无泉石之胜。而人到今指点称之。亦有由焉。酒峰以太学掌议。疏请斩尔赡。因结茅于此。读书求其志。故地因以著也。循其趾而东数弓。为霞溪权尚书故居。由此东北行约里所。过扶道而不及丹芝。得所谓千方洞。洞右有岩壁。其下溪水从石槽落而为小潭。颇幽奇可玩。遵溪而东。愈登愈峻。日午暄甚。从者捲枯叶承岩溜。纳瓢以进。沃渴稍觉清冽。渡溪少东。南折而北。又东迤得微路百馀武而至寺址焉。盖层岩怪石。人立而拱揖。虎踞而狞丑。一溪潺潺泻出于槎枒罅窍之间。山腰已半。有峰突然斗起。来立于人行之前。巉岩峻截。更无攀缘之势。一径如线。盘纡曲折。下视涧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9H 页
谷苍然杳然。皆历历如公所记者。而至其巍然檐角缥缈鶱啄。与夫庭西短墙防人堕落者。今皆荡然无存。独砌础乱石。纵横于菑𦼞榛芜之间。倚杖彷徨。感慨随之。时天晴无点云。西望远近诸山之由此山而支者。罗列眼底。可俯而抚。如长德钜人。峨冠敛衽而坐于堂上。诸子孙从外还。周折趍跄。重行立其前也。当时德隆(寺僧名)所称内浦五六邑之境。大小峰峦。毕献无馀者。信不妄矣。而公之值天大雪。专其奇观骇瞩于眼前变化。而不得纵眺远赏于数百里之外者。固若有数存乎其间。然山水之游。视世间一切荣愿。雅俗虽不同。而亦造物者所惜之者也。是宜留有馀不尽之胜。以付后之继来者之饷也。公之不少俟天晴。以毕奇观游。辞却隆之请。其意安知不在于此也。且其记极言登陟之劳。而曰蹒跚伛偻。若升旋坠。蹶者动气。攀者费巧。各尽心力。而难于一步之进。可知有为者亦若是。昔韩昌黎听弹琴诗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后世儒贤引此为操存之戒。公因一时游山之事。以喻学者进道之难。固隐约可见。而我后人盍亦恪守其戒。相与勉进于所当用力之地哉。谨拈记中语数条。槩识其胜。僭又檃括而发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19L 页
其微指如此。以谂同游诸公。同游诸公。曰承甲。曰东稙,选稙,汉稙,命稙。曰敏圭。于公为九世十世十一世。而皆尊且长于余。宜不名。然以压故不敢不名。且叙昭穆而不叙以齿。览者可恕之。是游人各得五律一首。归入族人应玑家。借纸笔书以留之。应玑酒峰之七世孙。而将以明日冠其子承奭。去来俱劳以酒肴。又以一壶酒资山行。
李敬宪公祠堂重修记
为长上者。有功德于民。民慕思不已。立祠以祀古也。在人犹然。况子孙之于祖先乎。虽然民之为长上。人以为公。而子孙之为祖先。或不能无疑于私也。苟其为之也。一乎公而不以私。人亦奚疑焉。黄骊之李。世以德望勋烈学行节义。显于时而耀诸后。其馀科宦以起迹。文章以立名者。武相联而指不胜偻。国中谈名阀。辄推为第一。而其始基之祖则实惟曰敬宪公讳继孙。公少持正不附权贵。位至列卿。靡职不称。屡按藩节。愈见其能。在关东。以能荒闻。在关西。设归厚所。俾民有资。其在关北。兴学养材。人比诸文翁治蜀云。公八世孙讳瀷。为世儒宗。学者所称星湖先生也。尝为公立庙于公故居水原府西松洞村。岁合族以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20H 页
祀。殆数百年不替。今年秋。公之裔孙英九甫。以庙貌颓侈。谋诸族以新之。使其族人钟震甫。请不佞记其事。不佞有宾客酬应。诺而文未就。钟震甫留旬月不去。其意有足感人。乃为之言曰。今有人以财或以义。邂逅济一二人命。天必厚报之。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若敬宪公之能荒于东。归厚于西。使人养生送死无憾。识者固已卜其有后。至其倡儒化于边荒。变渝賨为稷淹。岂非所谓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者乎。斯其为功德也大矣。岂特以财与义邂逅济人者比哉。故民至今不忘。建院而祠之。院掇则坛而享之。如咸兴之文会。永兴之兴贤。安边之玉洞是也。信乎君子之泽。远而不斩。而子孙之食其报。亦不爽矣。则其为始基之祖而世祀也亦宜。今日修庙之举。又乌可已乎。抑星湖之始立祠也。以倡行故虑观听之或异也。力为之辨。其言曰。如曰别子为祖。外此不可云尔。即将曰据礼注。凡始爵及始来。皆得准诸侯别子。许立太祖之庙。如曰时王之制。惟策勋盟府者。许立其世祠云尔。即将曰据大典五礼仪。云始为功臣者。代数外立龛。未见有他皆禁绝之文。是特著此而不及他也。公子之为祖固也。而亦未尝言之。可以见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20L 页
矣。此其义甚精。而其援證甚委曲。足以破世人之疑。而人之有祖者。可以观效也。而说者犹未已也。不佞僭敢以古今所闻一二条。掇其馀意而足之。谓是举若有拣择者然。则有说焉。朱子不云乎。胡氏谓功德不迁。是子孙去取其祖宗。其论谥法。又谓天下之公议。非子孙得以私之。如此则庙亦得。此虽论宗庙之礼。而尊祖报本。自天子达于庶人。其义一也。谓时制只言功臣而不及于他。虽未可谓之必禁。而亦未见其许之之意。则又有说焉。近世愚伏郑文庄公之庙。代尽而不埋。非有朝命也。其后 列朝屡遣官致侑。则未许犹许也。质诸先贤之论而无去取之嫌。稽诸后王之制而无禁止之碍。人亦奚所疑于星湖之为。而有敢以敬宪公之世祀为僭乎云尔哉。然非敬宪公之有功德于民。其孰能当是礼也。非星湖之为世儒宗。其孰能倡是礼也。此又后人所不可不谛思也。因念不佞往年出守永兴。就兴贤书院遗墟。与诸生讲揖。彷徨竟日而后去。院旧尝祀圃隐静庵二先生。而敬宪公别立祠其傍。今废矣。不佞劝诸生坛以飨之。向所谓院掇坛享。此其一也。猥不自料。镵石记阴。于公略而未详。非敢忽也。以其祠非专而有宾主之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21H 页
势耳。今于是役。诚有所不能。而不敢以不能辞。盖欲毕其所未毕云尔。
松圃记
余尝观风岭南。闻西原郑君会奎之名而愿识焉。其后君出游京师。主张清议。事有关 宗社安危吾道盛衰。辄尽言无讳。尤严于讨复大义。苟可以伸其志。身与家莫之顾私。 上命部臣授诸生直言者七人职以奖之。君其一也。坐言宫禁事。缧绁数月乃出。冒锋镝走沙漠万里外。观东北两夷之战。将有为也。卒困顿而归。时去家十年。田园榛芜。妻子冻馁。僮仆散而之四。一时忘雠耻徇媮俗者。目笑以为妄。犹不恤也。不之家而之西湖之上。访同志数人。间尝迤而过余。留欢如平生。酒酣喟然曰。某也既不能隐居求志。又不能有为于世。今鬓毛已种种。惭无以归对亲戚邻里。然亦未尝一念不在故居。故居在顺兴山中。以其山多松。扁曰松圃。幸为之记。俾得以自励焉。噫。若子之以义为性命。韦布而愧当世之公卿者固无论。虽以余之至愚。自更变乱。含茹耻愤。每读苌楚之诗。至乐子之无知。自不觉掩抑流涕。使天假吾辈数十年。皆已死之日。而其生也直赘焉耳。而子扁其居。而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21L 页
余又从而为文。无亦赘之赘乎。虽然愿闻子自托之意。曰松于植物。其性为正而其族甚蕃。栋梁者徵焉。薪槱者趣焉。木之贵莫如松。而其贱亦莫如松。以某迹贱而其所愿。则守吾正以全吾良贵。故窃有取焉。曰然。松之为正。夫人而皆知之。余姑言其所以为正。以释子之意。则庶其免夫赘乎。彼其挺然特立。宁折无屈。霜雪不能移。风雨不能撼。贯四时阅千秋而不改柯叶。以有心也。故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试以子所尝经履而言之。缧绁之厄。锋镝之危。殆霜雪而风雨也。即铁心石肠。鲜有不移。且撼焉而颠沛百罹。神閒色定。死生祸福。无足以动其心。惟义之从。惟恐有屈。此子所以有感于松。而其自卑也。亦自重也欤。若其栋梁之薪槱之。在人不在我。君子以为命。愿安而俟之。以无负岁寒之期。
记三婢事
丙午十月。余以保纳闵侍郎宗植。有啧言于倭。拘系公山狱屡日。守者金东璇与之相习。间谓余曰。每见倭执人。闾里莫不骇㥘奔窜。公之执。远近争来问恐不及。挥使去不听。是何修而然也。又曰公家老婢三人。真忠婢也。余问何谓也。曰倭围公家。搜索闵公甚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22H 页
急。倭酋挥釰入内舍。某亦从其后。有妇人急避入室中。倭挥釰逐之。老婢三人。拒户雁行立。翼蔽妇人。倭吓喝以威之。立不动。倭举釰击一婢中肩。犹不动。二婢亦不动。倭又举釰示击刺状。三婢又皆不动。倭亦义之。顾某笑舍而出。余自被执。家中事茫然不得闻。闻东璇言。始愕然曰。中釰者得无死乎。曰击之以背不以刃。故不死。余既归问家人。信然而卫护余子妇也。三婢顺端,志顺,保善。而中釰者保善也。余谓小孙又乙曰。善遇之。忘其死以卫汝母。汝其可忘哉。因为之感动。不觉泫然泣下。堂上下观者无不感动。方倭之挥釰入也。即丈夫之勇者。必辟易不敢当其前。而三婢毅然拒门。不移跬步。倭之举釰击也。能保其以背不以刃而不动耶。其不死幸也。保善则死之耳。顺端,志顺。又能保其不及己而不动耶。其不中幸也。死之之心。亦保善耳。则三婢皆死于主也。谓之忠宜也非过也。抑奴婢之尽职其主。无以名其善。特类推而谓之忠。岂非以君臣之分处之也耶。士大夫事君者。皆读诗书讲道理。前有爵禄之劝。后有名义之责。平日衣君衣食君食。恩厚矣。其死于国固也。而能焉者鲜矣。今夫三婢非素习诗书道理也。爵禄名义之所不
修堂遗集册六 第 522L 页
及也。弊衣粝饭。不能酬役力之劳。而呵叱笞扑。无恩之可称。而能挺身冒刃。舍其命以卫其主。使人感动。至于泣下。此岂非出于其性者耶。以女子而能勇夫之所难能。以微者而能士君子之所难能。亦可敬也。余不敢扬婢之忠。而轻当世士君子以辱朝廷。自念国变荐极。余之死之日屡矣而尚不死。以至有今日之辱。是婢人者。不及婢于人者也。宁不愧哉。三婢皆我先夫人之所抚恤。而保善最见爱者也。保善年未四十而寡。人劝之嫁不从。抚其子卒成立。与志顺为兄弟之妻。视其子如己子。恤饥寒。及其女子子之子。邻里皆以为虽仕族素称睦姻家妇女难能也。亦可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