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美堂集卷十六 (自动笺注)
明美堂集卷十六(全州李建昌鳳朝著)
 傳
  
淸隱
孔子曰。
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
伯夷叔齊與。
虞仲夷逸
隱居放言
中淸
中權
伯夷叔齊虞仲
三君子。
吾固聞之矣。
夷逸
何人哉。
雖得孔子之聖而傳之。
傳名不傳事。
孔子所以闕文也。
夫不傳。
隱者固善。
好古尙德之士。
猶憾焉。
於是淸隱傳。
金時習
字悅卿
江陵人
八月知書。
語遲神穎
不讀而曉。
時世宗致太平
人才號爲極盛
有以時習聞者。
上召之。
五歲
黃門提而入。
上試之詩。
應口便對。
上亟稱神童
時世侍立
世孫幼。
扶牀坐。
顧世子世孫時習曰。
是而君也。
善識之。
賜帛五十匹。
積於前。
自取去。
時習乞針綿。
綴其端而連之。
曳而出宮門
內外環立
神童
一日
名聞國中
時習長大
人猶稱金五歲
以此云。
時習長。
徐居正游。
文學行義相高。
居正早貴。
時習不肯屑屑擧子業
常喜入山讀書
世宗薨。
世子立。
未幾又薨。
孫立
是爲魯山君。
居數年。
叔父首陽大君
內難
王位
後爲世祖
魯山君于寧越淸泠浦。
尋殺世宗舊臣朴彭年成三問等。
魯山君亦薨。
時習方在漢東水落山中。
聞變大哭
盡焚其書。
儒衣
削髮
僧。
自名雪岑
或稱淸寒子
時習雖未仕。
自以五歲
聖主所知
及見其三世
不忍魯山君。
而臣首陽大君也。
日夜叫呼發狂
布衣繿縷
縛藁索。
行乞食。
一日
漢陽城中人宰相徐居正將朝。
遇僧前導
字號宰相曰。
剛中別來無恙
宰相憮然謝。
立相欵語
衆皆大驚
有識者曰。
舊時五歲也。
世祖好佛。
國中高僧
多言雪岑得道
有命趣召雪岑
雪岑至。
上爲齊戒
朝臣及衆
聞雪所說佛法
忽告雪岑遁去。
上索之不得
外人譁言
道傍溷廁中有
頭面不可近。
視之
金時習也。
雪岑耶。
朝臣上言
時習狂書生。
安知佛法
上置勿問。
僧徒
盛稱雪岑爲生佛。
時習夷然自謂知佛法
時習不知佛法也。
時習負奇才。
雅有所欲爲。
使其有爲
不如彭年三問徒死桁楊間。
時習知天命
世祖之世。
時習所能哉。
事卒不可爲
意卒不可解。
故托於佛。
以自摧挫銷爍之。
年四十餘。
爲文父祖
蓄髮娶妻甚昵。
生子
時習
家有田畜
自爲不復問。
抱牒入官
叨叨不休
求還其舊。
官爲直之
然亦怪時習奈何至此
時習出卽仰天大笑
燒其券。
不問如故
無何
妻子俱死。
削髮
然不復稱
而稱頭陀
秋高木落
上山
泉高瀑急處。
悲歌賦詩
書之於葉。
泛流而下
一葉
一哭
哭聲滿山谷。
竟亦不知其詩云何
然哭時往往呼世宗云。
後自麟蹄雪岳
累徙至鴻山無量寺
公元1420年
老死
遺令儒衣冠葬。
愼勿火燒我。
其徒藏其尸於塔。
三年而發之。
如生
火之
金麟厚
字厚之
長城人
幼慧。
屬辭
羅監司金安國
一見大奇之。
會試士。
長城童子天下無雙爲題。
安國能文章。
許可
獨於麟厚激賞如此
麟厚讀書
卽以聖賢自期
遵禮律。
通性命之大原
隣里呼爲小顔子。
朝廷旣殺趙光祖
奸小得志
禁學甚嚴。
仁宗方在東宮
聖德
一時士大夫
顒顒他日
奇遵長城
麟厚
嗟歎久之曰。
努力善自輔。
世子臣也。
麟厚京師
友人世子宮官
麟厚直廬
持酒勸醉。
故留至暮。
宮門下鑰
麟厚促起。
友肘之曰。
遠方不識禁。
城路不畏棷乎。
麟厚不知所出
忽有綸巾少年
携燭曳履至。
出迎
少年直前麟厚手曰。
世子也。
願與君爲布衣之交
麟厚蒲伏惶愧
世子曰。
無傷也。
我故令宮官邀君至此
麟厚乃謝曰。
麟厚世子
君臣之道。
奈何非禮干謁哉。
世子曰。
今夕友朋耳。
何言臣。
復命酒。
講論古今聖賢之學。
麟厚自以遠方疎賤
久聞世子賢。
不圖聖學高明如此
感激
願爲世子不惜
麟厚素不欲仕。
自是赴擧
未幾登第
說書
世子
時習童子
麟厚布衣
世宗仁宗悅其名而急見之。
相期
豈不遠哉。
然事俱不幸
二臣感恨終身
不足償其志。
天下之士。
欲以身許君。
寧可易耶。
彼貪
公元1139年
躁苟速。
不知重其躬者。
其於君。
亦惡知愛哉。
先是
敬王后生仁宗
數歲而后薨。
改聘文定王后。
大君
后兄尹元用事
不利仁宗
仁宗仁孝
得不廢。
元衡黨與滿朝
仁宗素多疾。
小人皆謂世子不得嗣。
中宗薨。
仁宗卽位
元衡托爲大君祈禱
夜登南山
點燈咀呪事。
后又數怒。
上手書下朝廷
寡婦孤兒危怖狀。
不忍聞。
上暴日中
縗絰露立東朝門外
泣血請罪
以此益甚
於是麟厚校理丁熿上疏
請臣雖不知醫藥
願預內醫同議藥。
且上不豫
難於定省
請暫離東朝
側居別宮
以便調養
元衡大噪
麟厚間上母子
上不自安
麟厚玉果縣監。
甫數月。
上竟薨。
大君卽位
垂簾聽政
麟厚卽日棄官歸。
閉戶人事
每歲五月
入深山中
仁宗所甞賜畫竹扇。
搥胸大哭
后旣垂簾
大殺賢士
麟厚以隱故得免。
後后薨。
明宗頗聞麟厚賢。
欲用之。
校理召。
家人麟厚不行得罪
麟厚卽日就途。
無難色。
第令載酒
路遇人家有佳花好
下馬
取酒獨飮至醉。
湖南處處多花
麟厚日行不過數十里。
數日酒盡
麟厚亦病。
謝遣使者
自引歸。
上亦不罪也。
麟厚年五十餘卒。
家人曰。
書我銘旌玉果縣監可也
麟厚平生
孔子朱子以爲天地間二人
後以道學
孔子庭。
學者稱河西先生云
外史氏曰。
太祖受命
崇奬麗氏節義之臣。
李穡朝見不屈
吉再,趙狷終老山中
賜禮有加。
太宗世宗
史臣正書鄭夢周之忠。
以勸後之爲臣子者。
聖人意遠矣。
由是賢士衆多
卒能立節明義
大有辭於靖難之日。
彭年三問等旣死。
時習癈。
雖所趣異途
心志皦然明白
至今仰之
麟厚
所遭時爲尤難。
其事隱。
其跡晦。
雖其以大儒名世
不爲詭異之行。
幽憤抑塞
不可明言其故云。
李守則
李氏
漢陽南門良家子也。
英宗末。
母黨有充掖庭者。
李氏年十五。
隨母入禁中。
偶得莊獻世子
一夕而出。
旣出深自匿。
無知者。
亡何
世子薨。
李氏卽不梳洗
晝夜處小室中
飮食便旋不離
狀若病狂者。
父母問之不答。
旣久。
臭惡不可近。
隣里怪笑
以不售女稱。
後父母死。
依弟而居。
弟甞問。
姊似非病者
何居
李氏乃微告之。
且曰愼勿洩。
十數年。
正宗卽位
中外人甞事先世子者皆推恩
及其家。
李氏愈勑其弟。
如故
自是里中稍稍有聞。
十年而上大行仁政
五部按問男女窮貧不能婚者。
大賚錢帛
相與嫁娶
過時不願者。
周之有加。
南部按行
老處女李氏
里正白其事。
南部大驚
走告宰相
宰相從容白上。
上以問。
宮人對曰有之。
於是
上召李氏
入禁中詢之。
李氏爲上言世子容貌
驗。
上大感痛
賜號守則
食三品祿。
旌其門。
外史氏曰。
李氏告其弟曰。
所以爲此者。
堅吾志。
潔吾身以死而已
非爲世子也。
先世何如人。
賤人敢言私哉。
正宗聞之。
嗟歎以爲賢。
李氏不止此。
正宗知其意。
然不明言之也。
方世子時。
賊臣忌其英明
日夜流言
讒於英宗
民間譁傳
世子微行閭里
奪人好女子。
汹汹不止
李氏得幸
其事不甚明白
萬一以此流言
重累世子
罪在李氏
其深匿不言有以夫。
可謂忠且智矣。
正宗痛念世子
戮賊臣。
褒贈李彝章,林德躋諸賢。
皆爲世子故也。
李氏竟亦不自言。
至數十年後始以聞。
其所謂堅志潔身者。
益信丙博陽
李守則以節
能不言而不望報則均也。
孰謂賤女子哉。
秋水子傳
盧柟
縣令
繫獄論死
謝榛王世貞李攀龍曰。
諸君生有一盧
不能救。
乃從千載下哀湘吊沅乎。
嗟乎
人之情。
恒貴古而賤今
慕遠而忽近。
此士所以長困也。
死而莫之救也。
湮沒不稱也。
盧柟幸矣。
卒不死獄
秋水子。
豈不可悲哉。
族。
所貴同德
不有良朋
何攄我臆。
廣矣四海
不可卽。
非不良。
車非不亟。
盈盈一鴨
其外誰域。
若有相思
不知不識
之下。
跼我門閾
東日滄滄
何不昃。
高堂暮雪
不復以黑。
彼邁
公元1427年
邁者。
何時而息。
我心如月
實勞悲惻
腰間秋水
照人悃愊
維山有石。
截之則泐。
維海有鯨。
揮之則殛。
所以往哲
不輕其直。
十年于袖。
徘徊路側。
人如玉
招我上國
中堂酒闌
崢嶸歲色。
更皷初落。
千金一刻
長虹燭地
示我墑埴。
我袖維張
我弁維仄。
疎林摵摵
飛鳥斂翼
有觸于中。
其來職職
有遌當守。
有別當憶。
皓首爲期
此樂何極
秋水子之詩。
所以道者然也。
秋水少有穎悟
旣而病。
十年
棄書學術數。
麻衣風角多中。
病已
治功令。
前後中大小試
十數不中
最後赴擧
歸鄕絶人事。
古今窮老不遇之士。
如此何限
謗者顧反以此羅織之。
世之險巇迫隘
不可以居也久矣
然猶不謂至於是也
有司秋水子而詰之。
事秘不聞。
五毒備矣
終不撓一辭
無可以爲案。
居數日幽殺之。
竟不知何說也。
秋水子性骯髒
不可人面赤黑直視
顯者
不爲屈。
平生相好不多人。
相好
不可
自如也。
甞與余言
名士耳。
能爲國家大事者。
遜謝願聞過。
秋水子曰。
子好文章
中止氣僨。
引枕臥。
余最號相好者。
然終不敢自謂。
秋水子以余爲知己也。
秋水子甞喟然歎曰。
所與游惟趙大夫
今死矣。
其次子也。
豈有意於世哉。
趙大夫者。
貴戚之賢而好客者也。
始余識秋水子。
亦於趙大夫云。
秋水所以歸鄕絶人事。
其故不過如此
特其負氣
或斥語其鄕人之意不可者
事遽至不可解。
悲夫
秋水子。
孝友慈善
重義
守正直。
使其霑一命
國家事故
必能死節
以邀人主褒寵
相好如余者。
可以與而榮也無疑
不幸至此
余姑爲文
以錮諸篋而已
悲夫
秋水子。
李姓
根洙名。
琢源字。
嶺南之宜寧人
明美詩文叙傳
公元1866年
李建昌
字鳳朝
朝鮮恭靖王子德泉君之後也。
梁山郡守諱象學
吏曹判書贈領議政謚忠貞諱是遠
曾祖以上
建昌所撰忠貞公誌。
三年
洋人江都
忠貞公殉之。
朝廷旌其門曰。
忠貞之門。
是歲丙寅
建昌年十五矣。
賜及第
出身七年
起居注
例選玉堂
十一年
奉命行人
如燕。
明年春
燕歸
十四年秋
奉命按廉湖右
明年夏
歸自湖右
坐事關西之碧潼。
明年春
赦。
十九年秋
增秩通政
特命永帶知製敎銜。
復出按廉于京畿
明年夏歸
二十一年
母憂
京師返葬江華
自此鄕居之日爲多。
二十五年
父喪梁山
以柩歸。
二十八年
起家京兆少尹
明年
奉命北道
按覈咸興亂民
歸拜承旨
三十年秋
言事湖南寶城
明年春
赦。
是歲。
嘉善階。
新官制行
累授協辦特進侍講等官。
不就
三十三年春
海州觀察使
三疏辭。
乃命以原官補外
尋流于古羣山島。
月餘而赦。
建昌仕宦大畧也。
建昌始仕。
爲朝中最少年。
一日上坐帳中
望見建昌
使人問其年。
上笑曰。
是與我同。
又問生日
曰。
月先矣。
每侍上。
記注稱旨
出入輒加顧眄
大院君當國
建昌甞見忤於大院君
又以家世與人多嫌卻。
同列交相避。
以此玉堂十數年。
上直一日
間爲他官。
未甞久淹
崔益鉉上疏
大院君
擧世聳然以爲直。
建昌持平
獨曰。
春秋爲親者諱。
益鉉雖直。
不可以不罪
長官合疏論之。
不報
朝廷自此難言矣。
其爲御史忠貞公始以御史大名
有以紹其萬一。
徒行閭里
詢問疾苦
雖不嫺吏事
其所知。
利益於民者施之。
忠淸監司趙秉式。
巨室子也。
首以進奉得寵
外行小數
干譽愚民
貪殘自恣
建昌
請奉爲行資。
建昌却之曰。
焉有按廉而受賂者乎。
秉式卽大恐。
飛謗以達京師
大院君閒居。
賓客多得罪於朝廷
秉式乃謂御史大院君指。
將以傾己
宰相閔奎鎬入其說。
使人建昌曰。
禍且至矣。
有以自解
建昌不爲聞。
馳入公州營。
發秉式隱贓鉅萬
星夜還以聞。
近世御史論劾
先以副本奏。
俟可然後敢進
至是建昌白簡直入
旣微聞謗者言。
而又意建昌有私憾於秉式而誣之也。
召見建昌詰責之。
威音震疊
左右股栗
上曰。
凡汝所按廉。
皆汝耳目之乎。
從人聞之乎。
建昌對曰。
一道之事繁。
臣且多病
不能一一躬親
至論大吏
不可以不愼
臣皆審閱
然後以聞。
具有書可覆按也。
乃命他使者往驗之。
悉如建昌言。
秉式卒抵罪
而公士人子。
有受杖于
公元1882年
建昌者。
出獄
自恚不食死。
其子告。
建昌遂以殺人故竄極邊
獨一奎鎬甘心爲秉式。
欲置建昌於死。
其餘知與不知
歎息建昌訟。
建昌以此聲聞當世
奎鎬尋亦悔之
病且死。
言以爲恨。
朝廷斥倭洋主戰守。
然實不得要領
建昌以爲憂。
甞曰。
中國者。
外國之樞也。
入中國而善覘之。
可以外國之情。
入中國。
則歎曰。
吾猶不知中國至於此也。
中國如此
吾邦必隨之而已。
李鴻章貽書于我。
啖以通和之利。
時人皆謂鴻章
中國名臣
其言可信
建昌獨曰。
鴻章大儈也。
惟時勢之從而已。
無以自恃而恃鴻章
則後必爲所賣。
允中金玉均。
號爲才敏
能言中外事。
建昌時之往談辨
及倭事之殷。
諸人主時議。
戚里閔泳翊。
年少有譽。
諸人所歸
諸人爲泳翊言建昌可使四方
泳翊亦傾心建昌
將引薦之。
建昌之自碧潼。
得赦。
泳翊力也。
會金弘集自倭還。
淸人黃遵憲所爲朝鮮策進於上。
有悉通西洋諸國之說。
一日
泳翊邀建昌飮。
弘集及朴泳孝,洪英植等在坐
建昌心知泳翊將借諸人以拄己也。
乃先面數弘集曰。
黃遵憲顯言耶蘇之敎無害
而子上疏乃云。
遵憲斥邪。
非謾而何
弘集猶遜謝
而泳翊怫然
罷酒。
入言于上曰。
臣與諸人時事
李建昌橫議
此人雖官卑。
文學名。
此等如此
國是可定
以此不悅建昌
而或又謂建昌內實時務
不爲耳。
建昌以此愈益困。
壬午軍變
淸兵
出。
大院君北去
上夜藝文提學範朝草奏
且曰。
李建昌善文
多識中國事。
可以予意召之與議。
建昌入。
範朝曰。
奉天詔可作。
此奏不可作
此奏須是聖上面命大意
乃可下筆
範朝曰。
如君何如
建昌曰。
聖人
人倫之至也。
今日吾君之道。
負罪引慝而已
範朝入以告。
嗟歎良久
建昌曰。
文須汝自作。
致亂之咎。
悉歸予躬。
但爲大院君
白辨釋。
要使見者。
一字一淚也。
因命建昌
陪護大院君之行。
淸員馬建忠等聞之。
意不欲建昌行。
言於上而留之。
草奏亦沮不用
金允植,魚允中用事。
固欲引建昌自助
每稱奉旨
機要文字
建昌悉辭之。
一日促召入。
允中閤門外。
口宣上諭曰。
欲往天津乎。
欲往日本乎。
欲在此參機務乎。
建昌謝曰。
皆不欲。
亦皆不能
允中咄曰。
固哉。
少頃
復出曰。
疆域之內。
猶可宣力乎。
建昌不得已曰。
諾。
於是畿輔之命。
親授封書曰。
但如前好爲之。
予今知汝矣。
畿沿十三邑饑。
建昌設賑以哺之。
廣州開城水原之稅皆萬計
以便宜行
不煩上聞
單數十條
極陳無常
生民受困狀。
其所請多報可
後有近臣出宰而貪者。
使人以私戒之曰。
不悛
予將遣御史李建昌者。
汝其無悔
聞者爲之歎羡
建昌遭二喪。
服闋未有召。
有言於上者。
上輒靳之。
久之
乃命爲少尹
通商來。
淸倭商民
多與我人訟。
京兆不能理。
別置少尹以專之。
前後
爲此者。
要人
於是世謂建昌顯用矣。
視事月餘上疏
言政府用銀銅錢
將使外國之人。
操貨權。
無窮之弊。
又言各國人買屋無紀。
請禁我民之賣屋者。
淸員唐紹儀恚曰。
禁賣屋非約也。
爲書詰之。
建昌曰。
我禁我民。
於何有。
紹儀李鴻章言。
政府使弛禁
建昌密訪賣屋者。
輒加之以他罪而罪之。
不敢賣屋。
淸人亦無辭以難。
以咸按覈出。
民復恣賣如故
咸興亂起由市人
市人自當
不得主名
建昌曰。
市人不敢爲亂
亂必有所恃
乃用鉤鉅術。
邑豪陰嗾者。
一訉(一作訊)而服。
市人與亂者。
至是乃覺讞。
旣奏。
附論監司李源貪庸致亂狀。
抵罪
銀臺
甞夜對。
因讀漢史
微言桓,靈之世。
子道消。
以言爲諱
漢室遂傾。
上曰。
言者
臣下之過也。
而亦其君不能包容之故耳。
建昌賀曰
聖諭及此
臣民幸甚
兩湖賊黨起。
建昌上疏
請亟發兵剿之。
以絶滋蔓之禍。
不當累煩王言
徒事慰撫
以驕賊心
宣撫使允中
私立賊。
號曰民黨
民黨者。
外國無君之邪說
甚於洪水猛獸
又請尊聖德
聖志
罷女伶。
節賞賚。
師律
擇藩郡。
警報方棘。
而慶尙監司李容直輦金購官。
中外益汹駭。
故疏中幷之。
提學金永壽
自以代撰綸音
慰諭失辭
具疏請罪
上素寵永壽
不罪建昌
無以永壽
顧又重罪建昌
故留建昌不下
久之
會上人權鳳煕,安孝相繼觸上怒。
允中
亦以他事當罪
乃幷
公元1883年
建昌
建昌自喪二親來。
自以所依惟吾君。
國事日非
欲以進言自效
然不敢遽激訐
積誠取信
上亦燭其無他腸而薄譴之。
明年
湖賊復起
上下思用建昌
而亂已不可爲矣。
倭兵犯闕
國政大變
大院君國務
金弘集爲相。
建昌爲工曹參判。
其弟建昇。
爲政主事
建昌稱疾不出
昇受牒卽辭歸
朝廷開外交。
大院君家居持舊議。
頗與士類
聲氣
壬午以後隔閡久矣
至是爲倭所脅而出。
得專除拜
士無新舊。
靡然趨之。
爭起爲官。
默察建昌逡巡
心善之。
至冬
倭使井上馨。
請上親政
上乃以建昌
爲法協辦
韓耆東爲度支協辦
井上馨忽大恚曰。
君主何得自除官。
咆哮不止
上爲收其命。
逋臣朴泳孝,徐光範。
始自倭還。
專國柄矣。
其後官制復改。
念舊貴戚
別置官于宮內
特進建昌預焉。
坤寧閤之變。
建昌與其原任判洪承憲,鄭元上疏
略曰。
王后之廢。
知非聖上意也。
道路相傳
皆云賊已行弑。
但未辨弑者之爲日本人與我人耳。
臣弑其君。
在官者殺無赦
君父之讎。
不與天下
春秋之例。
小君
亦君也。
閣部大臣
不知斯義乎。
奈何掩匿覆盖
恝然若無事。
無乃其中
亦有貪禍倖變。
以售其脅上制竊權逞勢之計者乎。
要之作賊者。
兵則兵可誅也。
廷臣廷臣可誅也。
日本人日本人亦可誅也。
匹夫匹婦之死
不得其命者。
無不償之寃。
焉有國母被弑。
而讎終不復者乎。
仍請復位發喪
內閣大臣金弘集
公元1882年
見疏。
嘻曰。
趙盾我也。
却不以聞。
承憲字文一。
聖肇
二人
避寓江華
建昌爲隣。
甞與論出處
二人專以靖潛爲義。
建昌尙謂天下無必不可爲之日。
君子無必不欲出之心。
至是乃决意自廢矣。
斷髮令下。
建昌避入普門島。
空谷佳人歌以見志
會有侍講之除。
上疏自陳
乞得依托僧舍
以終殘喘
不獲命
加以敦迫
臣則有死而已
未幾
上從倖臣李範晉之
移蹕于俄國公使館
國事復變。
命討稍從上出
晉薦建昌海州之命。
上心建昌出。
賜批褒嘉之曰。
辭受自有時義
卿今不宜苦辭
又曰。
卿之有守
朕已稔知
猶且委畀
豈無所以
建昌讀之。
嗚咽曰。
上之於我至矣。
然奈已矢言何。
及聞補外
卽日海州
待罪民舍曰。
補外
譴責也。
不敢不行
觀察
榮官也。
終不敢承。
上知不可奪。
下理
新法輸作三年
改命二年
然上實未甞建昌爲罪。
故赦不踰時
建昌仕宦以來
持論行事獲謗罪。
卒以受人主之知如此
自頃變故
得免玷缺
頗爲士論所與
然生而無補於世
懷安自營無異
孤負初心
撫躬自悼而已
建昌孩提
受書忠貞公。
識字先於言語
十歲
通三四書
忠貞公將終。
遺書程子質美明盡之語以勉之
故以明美
扁其堂。
登第
習爲古詩文。
甞以朝鮮五百年文章一家自期
不屑幷時人稱
入中國。
翰林名士黃鈺張家驤徐郙等。
一見而歎曰。
使斯人
生於中國
當以吾輩之官讓之
爲文以序其詩卷
中歲憂患困厄
游心性命之學以自廣
而其本業不離
文章
方其得意
或自以
不甚古人
及久而有進。
則滋見古人不可及
其所謂進者。
識解而已
壯銳英華之氣。
日以消落
宇宙大變
苟然不死
目見姚姒姬孔一綫岌乎將絶。
所謂古文者乎。
以此無意於復進。
且亦不能進矣。
年未五十。
仕宦文章
一切自畫
將來悠悠之日。
何以爲人也。
自古羣山之歲之
明美詩文叙傳如右
明美堂集卷十六(全州李建昌鳳朝著)
 銘
  
烈女石氏旌門銘(幷序)
石氏
津人
年十八而嫁于礪山順明
孝順鄕里
未幾
順明于野
渰死。
氏哭幾絶者數。
舅姑勉强食事
三年之死日。
旣徹
家人失氏所在
出門跡之。
星月晦明
氏立野中
茫茫如有所求。
顧見家人至。
自投前渠
宛轉泥沙
水淺不卽殊。
舁歸勸以勺水
氏咋血淋淋也。
翌日泣告姑曰。
婦願以夫死日死夫死處。
今死於家。
又遲一日
恨恨矣。
夫故袍在婦懷中
以此爲斂。
言訖而絶。
事聞。
朝廷命旌其門曰烈女
氏無育。
舅姑取夫之弟之子爲嗣
久之不能樹楔。
某曰。
不可以掩吾母。
業商積貲。
大會鄕里
所以擧旌者。
介其隣人方達周而求余文記之。
盖距氏之沒爲畧干年云。
銘曰。
大湖之水。
滙于江鏡。
玉女峩峩
孤騫特映。
婉婉崔婦。
惟節之奇。
靈秀所鍾。
詎特鬚眉
義缺耻刓。
衆趨姑息
謂爲善者。
徒苦無益
之死夫。
內斷于心。
不激不詭。
僅古尠今。
誰其旌之。
國有有司
誰其尸之。
家亦有兒。
孰媺不彰
孰芳不紹。
屹彼烏頭
天光下照
烈婦韓氏旌門
烏乎
臣而死於君。
婦而死於夫。
所以自盡也。
非必有益於君與夫而後死也。
苟謂必有益於君與夫而後死也。
則其必有當死而不死者
故曰殺身成仁
不曰殺身成事
自古以來
忠臣烈女
多出於亡國喪家
而死而有益者常少。
無益者常多。
於是
世俗之論。
往往以徒死爲咎。
雖其說不足以辨。
而其爲忠臣烈女不幸則甚矣。
萬一有死而能益於其君與夫。
則雖於其所自盡者。
固無所加焉。
魂魄有知
亦將愉快地下
豈非幸哉。
所謂世俗之論。
閉喙不敢出。
而世之主風敎者。
又從以揚之。
使知忠烈女不可無如此。
而又因以知所謂無益有益者。
均之自盡不容軒輊
則尤豈非有益者之功歟。
昔吾先大夫忠貞公。
嘗爲西原洪烈婦詩。
大意以爲洪烈婦絶其命以救其夫。
不驗
可以無憾
洪烈婦。
有益而卒無益者也。
然吾先公表章之。
况救而驗。
有益而卒有益者乎。
咸興劉生興臣。
以前母韓氏之狀來。
求余爲旌門銘。
余爲之序。
而系以辭曰。
昔金縢。
以某代某。
王其罔害。
公亦壽耈
方公之祝。
豈能必斯。
倉皇震迫。
切心急辭
夫纊于牀。
婦酖于器。
亦豈望幸
不忍坐視
生者方死。
死者忽生。
雖云有命
疇曰非誠。
誠旣感天。
胡不幷活。
不戕其躬。
奚暴其節。
孫碩膚
非以一善
韓維衿鞶
而乃顯。
彼醴者泉。
孰謂無源
聖后之宗。
賢祖之孫。
子亦克家
姱烈以彰。
屹此朱閭。
百世有光。
孝子旌門
高孝子正鎭。
石城人也。
以至行聞。
始余以御史湖右
鄕人所爲狀。
孝子云云
請達于朝。
余重而未之許。
然嘗察之。
具如狀所稱。
後數年。
先君石城宰。
孝子之孫寅壽。
謹潔見知
二弟往來省視
暇輒引寅壽游。
寅壽且工書能吟詩
以此益稔孝子事。
而意獨甚愧寅壽。
國家敦敎崇化
歲閏行旌典。
職在有司
間復遣使者搜訪其佚。
靡隱不彰
世俗駸駸下。
不能無溢與冒矣。
孝者。
人道之至。
然視他節烈
爲庸徵之逾易眩。
選擇之誠不可以不愼
嚮使余知孝子事若後之詳也。
則豈惜一言之奏。
使其久闇而不耀哉。
上二十七年。
孝子事得達。
有命臺楔如例。
寅壽以書來告余曰。
有以述也。
發書讀之。
淚爲汪汪下。
盖余先君之喪。
時將免也。
寅壽之請於余者。
不惟余之知孝子而已
亦以追先君遺愛
不以不肖也。
余其忍辭。
夫子之喪。
三年畢。
諸弟治任嚮哭而歸。
子貢獨設壇於場。
三年而去。
三年者。
聖人中制也。
子貢過之
何也。
使子貢矯情飾異。
以求過於人也。
則雖加一日。
不如已也。
其必有大不得已於心。
迴翔躑躅
彷徨不忍去。
雖至三年
不自知其過也。
孝子誠臣至情
莫不然也。
其事或然不然
不然者。
固不病其不及
而然者逾見其賢也。
世俗不能無溢與冒。
而又以孝庸行
故競傅爲奇異之稱。
求以別於衆多
於是
氷鯉雪筍
不可以勝述。
余獨愛狀孝子之辭。
其事。
若人之所可能而鮮有然者。
以此孝子制行
悉與中道合。
惟其廬墓不去
有似子貢之於夫子
故特著之。
以見孝子之心。
然非以是孝子夸也。
他悉具狀中。
茲不復書
申之爲韻語
以銘曰。
公元274年
嗟孝之道兮。
以順爲祥。
譚者或侈兮。
好稱非常
世治理兮。
黃龍鳳凰
逡逡無華兮。
奚損爲良。
懿君至行兮。
著於一鄕
生養死葬兮。
罔不允臧
我聞其語兮。
跂余可望
內自循省兮。
有泚有滂。
先王制禮兮。
以時畢喪。
不可短兮。
不可長。
松葉丰丰兮。
瀼瀼
不忍逝此兮。
卽安帷房
徘徊上下兮。
三載于傍。
豈惟三載兮。
終身不忘。
孰無斯心兮。
忽焉而亡。
燕雀啁啾兮。
豈能永傷
崇閎廣楔兮。
于後有光。
我聽輿人兮。
述此銘章
峰大師塔銘
世稱浮圖之敎崇無而善捨。
天下萬理萬事
悉捨之以歸於空寂
而爲浮圖者。
輒曰。
此特跡耳。
乃心未甞一於無也。
余觀之。
二說非是
始爲浮圖者之心。
實欲悉捨之。
實欲一於無也。
而其跡顧不能然
非惟能然
不可得以然也。
於是
其所有。
而易之以其素無
往往所易之之繁且侈。
反過於所捨。
甚或倍蓰什百
不可以紀其名數
遂專爲張王夸耀
充滿天下之具。
空寂本懷可見
今夫浮圖者。
必曰我出家
然以余觀之。
出家不能無所往。
往而入山
則山亦家也。
往而入林
則林亦家也。
特家爲人之所當居。
山林非也。
彼乃捨而易之耳。
誠能山林爲家。
不復爲家。
則雖其理之與人偝盭。
而家之事可以無矣。
而顧不能爲鹿豕
鼪鼯
不可得以然也。
於是有出家之家。
號爲寺刹庵寮
寺刹庵寮之繁與侈。
視家何如也。
浮圖之死
必以火葬
其骨悉爲烟塵
若是可以之無矣。
雖其理之尤不可問。
而其事於其敎爲最合。
然余又怪旣烟塵其骨。
而又封土累石於無物之地以爲塔。
是又何說哉。
浮圖之得其術者
其體之中。
所謂舍利之珠。
火而不壞。
其徒必收而寶之以爲藏。
於是乎有塔。
嗟乎
骨體而易舍利
塚墓而易塔。
此又不能眞無也。
聖人之葬。
不封不樹
夷之爲陵。
故曰其死易葬。
後世之制已失矣。
浮圖舍利
分以藏之
天下
不知其幾處。
其所藏之塔。
金銀珠貝之飾。
雕鏤之費。
僧徒甿庶膜禮祈祀之勤。
其繁且侈。
塚墓
何如也。
故曰空寂本懷可見
浮圖某以其師景峰行狀
來求塔銘。
景峰浮圖
得其術。
葬而有舍利
舍利
不可以無塔。
有塔。
不可以無銘。
姑予之銘曰。
出會津父應鎭。
母申夢鐸兆始震。
胡不學孔于道徇。
蚤竄智
異髡其鬢。
三大師法印
名曰智圓紹爲胤。
華嚴寶積奧且峻。
坐不䦱堂道益進
世皆無常我亦順。
壽六十六焚爲燼。
瑞彩昇霏異響振
得珠二顆表厥信。
吁嗟景峰以此殉。
塔而銘之辭不吝
峰和尙塔銘
公元1882年
順天大覺僧惠勤
訪余于貝州之謫廬。
以其師离峰和尙之狀。
請曰。
有以銘。
端謹
通儒書。
尤善爲詩。
與余游甚驩。
余旣心諾之矣。
旣又以書來曰。
吾師之於佛之敎。
可謂精矣。
有功寺刹
可謂鉅矣。
素聞士大夫文章有體
不肯浮圖作鋪張語。
不敢强。
惟是吾師一生忠孝
心事皦然
不可泯沒
或者立言君子所不拒乎。
余嘉其辭之令而誠之篤。
迺按狀曰。
師諱樂玹。
字天然
离峰其號也。
其先駕洛王族
其考曰金願中
其妣曰朴氏。
靈巖羅州而生師。
師幼卽美慧。
父母術者言使出家
年十三。
薙髮於淸溪寺
游歷諸方
至三十。
升堂敎授
大振宗風
中歲遠游
東至金剛
東南至大白山
坐禪於頭流之玉浮臺。
晩居長興松臺
後移順天普照菴。
世壽八十七之歲。
閏二月十七日微疾
自書偈。
擲筆而逝。
越三日
火于東峰下。
收骨而塔之。
今上三十五年也。
師年十七。
洊遭二喪。
自以形毁。
不可以爲禮。
哀痛泣血
憔悴枯腊
三年不啜醬。
隣里目之謂孝童
或謂孝僧。
平生必以子夜起。
北向望闕四拜
風雨疾病未嘗廢。
國有大喪
輒自設齋醮。
誠祈祝。
或有問曰。
佛氏之法。
以道爲樂
子何齗齗如此
師曰。
忠孝理之固有
空寂而忘忠孝
非所謂道也。
丈夫遇而登庸
有朝廷之忠。
不遇隱淪則有山林之忠。
所以昕夕熏修
誓報君恩者。
乃吾以爲道也。
噫。
惠勤所謂不可泯沒而求余之言者歟。
抑余聞在昔龍蛇之亂。
宣廟西狩
淸虛大師休靜
伏謁道左曰。
臣老矣。
不能從。
請以二弟子見。
於是松雲惟政
奉使日本
口舌折狡虜。
,靈圭。
趙重峰先生錦山之役。
執干戈而死。
松雲之功。
騎虛之烈。
淸虛之所敎也。
又聞南漢行成
孝廟以鳳林大君質于瀋陽
壯士金汝浚從行
滿州人大宴。
壯士被酒大罵
滿州咋舌不敢害。
其後孝廟在禁苑
秋風聞鴻雁聲
悵然思金壯士
至今傳之歌謠
師於壯士裔孫
淸虛大師
又其法祖也。
無亦忠義成性
不以世出有間
其所自來有然耶。
雖然
淸虛旣功存國史
壯士姓名輝映於野乘。
若師則遭世承平
沒齒枯槁
雖其自謂有山林之忠。
誰能知之。
雖然
吾觀近世士大夫
祖先閥閱
君上寵祿
藉手致身者。
不過婦寺小忠
其心之出於誠者恒少。
而出於利者恒多。
然則師之望拜祈祝於人所不知之地。
老死而靡懈者。
可以謂賢矣。
銘曰。
善文故名于縉紳
好施故德于貧民
嚴凈故常有護神。
其異孔多
我不具陳
載其忠孝
視此貞珉
昌寧縣火旺龍池曺氏靈蹟碑銘
曺氏。
以新羅太師駙馬都尉昌城府院君鼻祖
高麗
有八平章事
少監
本朝
德勩相承
至今大姓
太師李氏
新羅貴臣光玉之女也。
未笄而有腹疾
禱于昌寧縣火旺山之龍池
雲霧晝晦
已而有身
夢有告曰。
東海龍子玉玦也。
善育。
而兒旣生。
狀貌異常
脇有文曰曺。
新羅王聞之。
賜姓曺
名之曰繼龍。
及長。
爲眞平王女壻
御倭于萊州
讋服曰。
曺公天人也。
盖曺氏家牒所記如此
今上二十九年。
曺氏相與爲碑龍池之上。
曹參判寅承。
董厥事。
以辭屬建昌
建昌世與曺氏好。
敢辭
謹就其家牒之文。
節略如右
余惟氣化之事。
商頌周雅以至左氏司馬氏所錄。
詭異多矣。
而要亦理之所或有
蘇洵一切辨斷以爲誕者。
殆亦果於自信
不知天地之大。
古今之殊。
可以尋常之見囿之也。
東方人文之闢在最後
新羅當漢以後
天下方樸醇醨矣。
化育之異。
乃往往類邃古事。
惟其氣之蓄久而發遲。
故能歷三韓千載
以至我朝。
而降材之美。
猶未匱也。
世胄富貴福澤
未艾也。
若曺氏。
尤其昭昭者耳。
旣有所聞與所傳聞
以迄于今
子孫者。
可以不信
旣信矣。
又烏可以不思所以表章之。
曺氏之擧。
合於禮。
禮者。
所以重本始也。
銘曰。
瀛海維東
日戶月扉。
龍子之居。
宮以
珠璣
鱗鱗者媵。
屑以妃。
俶焉遐顧
昇氣而蜚。
火旺之山。
其高巍巍
其澤滃滃
浸于南畿
有齊季女
若或有依。
廼生男子
其長頎頎
尙于貳館。
象服有祁。
島夷駾矣。
我懷我威。
發祉流榮。
葉葉以輝。
惟孝
或有違。
神靈所祐。
其疇敢幾。
琢詞于石。
以彰徽。
雲之裔裔
有儼其旂。
澹寧窩銘
余以澹寧號者。
久矣
聞美中言。
君世良。
亦號澹寧
淡寧者。
葛氏家風也。
不敢世良爭。
世良曰。
有以文之。
余又不得辭
銘曰。
孔孟旣遠。
理與事二。
道爲無用
用則功利
賈號王佐
猶可議。
董見大原
而乏其施。
光光乃祖
經緯天地
實惟尹說。
謙曰仲毅
史官修隙
劣兵優吏。
稗家述誕。
倐神忽鬼。
俗儒拘跡。
申韓是謂。
定于有宋
三代庶幾
紫陽小學
標揭宗旨
寧靜致遠
澹泊明志
惟精是硏。
惟性乃理。
是爲存養
是爲格致
曠四百載。
符節値。
不觀其源。
曷遠其委。
不徵其根。
曷茂其彙。
治平
修正以至
孫曾玄。
禰祖是自。
綿綿
遠矣東徙
有忠有孝
不大熾。
至于君。
懷紹惕墜。
從師友。
悅聞仁義
我叩其蘊。
欿若有愧。
惟行之難。
父母昆季
庶無大悔。
餘力文字
我聞其言。
旣感而喟。
忠武侯
方隱不試
其所爲。
不過斯事。
過於斯。
是則出位
是則願外。
是則求異。
雖以有聞。
澹寧則未。
葛之覃兮。
天下以衣。
后妃採之。
王服是緯。
人謂其榮。
不自貴。
空谷萋萋
混于凡卉
惟其矣。
匪蒿匪蔚。
我銘澹寧
以見其意。
忠武有後
罔曰弗類。
明美堂集卷十六(全州李建昌鳳朝著)
 贊
  
江先生牟司諫
牟公恂性至孝
親病求醫
渡江
水大漲不可舟
仰天而哭。
水忽中斷
見者異之。
相謂曰。
此截江先生云。
後官司諫
光陵靖難
守節不貳
以竄終。
裔孫某以耳溪洪公所墓表
來乞余言
乃爲之贊曰。
唶世之譚。
矢口曰天。
曰時曰命。
余胡能焉。
姑委以順。
苟幸無愆。
惟倫與義
淪胥以遷。
狃而罔艾。
奚貴乎人。
人與天一
有感必神。
秋水方至
彼江沄沄
不舵不楫。
淼其無津
孝子臨止
仰首號旻。
洪流中斷
宛宛飛塵
是無奇特
惟誠
惟此孝心
厥爲忠純
遭世之囏。
守死潔身
無曰無成
求仁得仁
而唏。
百子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