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美堂集卷十五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x 页
明美堂集卷十五(全州李建昌凤朝 著)
 祭文
  
祷洞仙岭神文
年月日。碧潼郡窜配人李某。谨具钱一百。祷于洞仙之神曰。余以有罪。窜西千里。道涂孔艰。自兹攸始。侧闻山神。甚有灵异。行旅往来。必虔祷祀。伊余不佞。不工谋身。不获于人。遑于鬼神。今遭大困。聊且呼謼。虽则呼謼。罔知所愬。闵闵默默。与神俱塑。余愚如斯。神庶无尤。俾不能言。亦或处休。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4H 页
甑山县祈雨祭文(代家大人作)
  
社稷
维社暨稷。有邑则有。蕞尔兹甑。亦神所守。神佑下民。其永罔愆。凡民之依。莫如丰年。胡兹不雨。自春徂夏。匪魃匪尪。孰斯厉者。匪无涓滴。曾不崇朝。有风凄凄。云解雾消。麦秀而稃。稻种而涸。何草不痱。何民不瘼。及今不霈。食哉其无。蚩蚩咨咨。于野于涂。维神与吏。寔司兹土。吏失职欤。神奚不顾。操豚捭黍。享非曰能。神其不弃。民庶可矜。有渰有祁。俾滂沱矣。沃我黄壤。乳我赤子。芃芃百谷。皆神赐之。维吏维民。敢谖厥施。
  东岳
肤寸之云。起于泰山。大雨时行。盈天地间。洋洋乎神。如地有水。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4L 页
无殊钜细。罔限遐迩。甑县之东。维岳峙焉。是一拳石。亦峻于天。神譬于人。大贤君子。泽利斯民。不鄙百里。胡今瘨旱。神啬其施。肇春迄夏。旷月逾时。凉飙敛霏。杲日晞露。播者无润。苞而不吐。于皇来牟。曷以受明。暨我百谷。何以望成。吏也不力。实瘝厥守。嗟嗟百姓。其何有咎。戋弊瘠牲。持狭望丰。匪神畴吁。万口方喁。溶溶太虚。霈然三尺。农夫之庆。维神是德。
  南岳甑峰
匪釜匪鬵。利用民食。下达上升。蒸气润泽。山以甑名。象形与德。滀泄汪濊。于我土穑。今兹亢旱。朏朒三易。川竭沟涸。烂沙焦石。嗟嗟农夫。于何自力。麦槁稻乾。心焉如灼。自社徂东。不遑宁息。诚菲辞芜。有吁无格。薰风载晁。密云弥夕。风回云解。靳此点滴。邑之群望。镇维兹岳。礼成于三。庶无听藐。腾蛟起龙。速除魃虐。苏痼沃渴。既优既渥。吏虽不佞。愿与民乐。剡剡扬灵。冀歆泂酌。
告城隍神文(代家大人作。○虎暴日甚。民请召巫禳之。不许。作此文告之。后旬日。获大虎二。)
月日。具官某敢告于甑山县城隍之神。维神以聪明正直。为天所予。俾相于兹邑。令虽不才。亦受朝廷命。来守兹邑。兹邑虽蕞尔。神有常祀。令有常廪。咸出于兹邑之民。食民之食而不事民之事。违天与朝廷所以畀付之意。是谓不职。不职有责。岂惟令有之。神亦宜然。然令与神职不同。责亦不同。令之职主阳。神之职主阴。吏纵其虐。民败其良。奸猾吞噬。流害百姓。其责在令。旱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5H 页
涝不节。疠疫无时。虎豹横行。人用不宁。其责在神。各尽其职。各免其责。无相踰越。无相推移。惟民是福。不素食于兹邑而已。虽然。不幸有不职而不免乎责。则令有贬黜而去则已矣。神舍是奚适哉。乌乎。神其不尤艰于令哉。今兹虎之为暴。奚为而然也。食邑之妇人。至死者二。伤婴儿子者一。食马牛畜无算。夫以兹邑之褊小。而数月而亡其数人。何如其烈也。数人者死。而夫失其妻。父失其子。子失其母者。又数人。失其马牛畜。而无以为家者。又若干人。此若干人者。皆呼号怨毒。颠连困苦。其势不死则徙耳。若是而不已。则其几何而无兹邑矣。若是则令固不得以为令。然于朝廷律令。无以虎责令者。独未知天之于神。其亦无所问而已乎。天道高远。令不敢知。然听之于民。皆曰必有事于神。民与天一也。民以是望神。天必以是责神。此令所以为神忧也。抑尝闻之。人事失则神怒至。无乃令有所获罪于神。而神徙其怒欤。然休咎之臻。各以其党。钜细微显。理罔或忒。今夫虎。杀人者也。暴莫大焉。苟人有以致之。则是必贪残苛酷。淫威黩罚。使民至于死而后。神乃以虎怵之。使知其德之类是可也。然神之怒。至于纵虎杀人。则其必有大不得已。非可以为戏也。今令之涖兹邑二年矣。自省其政。恒慄慄焉惧。不免于不职。盖愚惷罢愞。拙于才而劳于心。此诚令之不肖也。其他则非敢闻罪也。古之为政者。有使虎出境者。有虽不能使之无虎。而能使民不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5L 页
去者。有号虎而冠者。有身化为虎者。若令则虽其贤固不逮于上之二者。而其恶亦不至于下之二者。故不敢徒为巽软俯伏。以自咎悔之辞。而直以是归责于神。此亦古之直道官师相规之义。而非敢以世俗之情事神也。抑令有复于神者。兹邑之民。巫觋是好。婆娑敖荡。以神为娱。令常禁之而未究矣。意者神或不豫于是。而将以有大警动于令也欤。是则令所不敢辞也。今令洁齐蠲诚。躬请命于神。将继此而操强弩烈炮。与虎从事。神其垂佑兹邑。大奋威灵。凡虎之杀伤人于兹邑者。咸殪无赦。其不至于杀者。屏之逐之。俾无伺于兹邑。无缺民望。无旷天职。则令虽不才。庶几策驽励钝。益勉所不及。与神交修。无作神羞。神其察之。神其图之。
明美堂集卷十五(全州李建昌凤朝 著)
 哀辞
  
镇抚中军鱼公哀辞(并序)
上之八年四月。洋人犯沁之广城。 王师败绩。镇抚中军鱼公在渊死之。公武科出身。累官至会宁都护府使。以廉办闻。躯干长大。绝人有膂力。至是因大臣建白。即日赴任。甫九日而难作。贼之犯广也。知有备不敢遽入。以大舶上德津。遥放子母炮。流丸四注。公坚坐将台上。不少慑。分遣亲校。率京营兵埋伏于城背要害处。俄而贼之下陆者。迤逦从城后潜入。伏兵恇㥘。望尘而遁。舶中贼。又蜂拥而下。缘堑爬岸。肉薄争前。前后交袭。而墩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6H 页
堡地势甚狭。彼我杂糅。眉额相击戛。公与府千总金铉暻。沫血徇师。誓殊死战。无敢旋踵也。有一卒亡走。铉暻直前剔其背。卒谇语曰。奈何令我死。公莞尔曰。死则固死耳。汝辈编行伍几年。宁不知有一死耶。是时京乡军仅三百馀。精锐者不能半。然短兵相接。刀鎗断折。至用炮柄以搏之。飞血如雨。咫尺不辨。自朝至晡。终不少怠。公以士卒不能遍甲。故惟衣狭袖衣。手一剑挥霍其中。又取大炮丸。袖之左。以右手弹之。所向无不立殪者。有流丸中其左股。乃仆。贼恚公甚。环立而刃之。糜烂无完肤。公之弟在淳。布衣也。徒行赴军。愿以身殉兄。是日公麾之不去。翼蔽公以战。公死。乃大号手格杀数贼。而为贼所害。裨将一人。从者一人。与金铉暻皆从公死。铉暻沁邑人。平常感慨勃发。自言当为国死。盖其性然也。于是。前起居注李某为之作哀辞。其辞曰。孙石镇兮祖江阨。背楼橹兮頫沙碛。惊飙旋兮狂尘射。日色赭兮云容墨。大丸流兮长鎗束。前茅窜兮后劲覆。虏肉薄兮歘先登。气熛怒兮势崩腾。仗孤军兮绝援兵。众寡悬兮不可争。伟将军兮武且刚。抗义词兮激忠肠。泪迸裂兮声低昂。誓将士兮同日亡。舍炮石兮趣刃铓。短兵接兮空拳张。顶踵戛兮膏血滂。纷格斗兮杀过当。天梦梦兮日荒荒。左股创兮七尺僵。神将离兮魄逾强。忽反顾兮浏睨长。掷飞刀兮闪寒芒。免余冑兮絷余马。涂肝脑兮弃原野。目炬闪兮口血泻。郁轮囷兮入脩夜。仆从主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6L 页
兮弟从昆。驭云马兮竖风幡。赍精诚兮敛烦冤。莽超忽兮排帝阍。格上帝兮扈 烈祖。神赫戏兮威灵怒。扬海旗兮震天鼓。从天兵兮下如雨。撞大炮兮拉大舶。脔虏肉兮为脯腊。妖祲豁兮海氛清。民康乐兮桑且耕。汉之曲兮汾之阳。长终古兮思何忘。播要眇兮撷芬芳。蠲谷朝兮荐国殇。
  
(附)哀辞后书
 余家沙谷。距广城二十里而近。方师之始溃。余家居。遇沿津之避难者。询公何状。或言禽。或言走。最后乃有言力战死者。然其言力战死。亦互有异同。余姑裁择其可信者。次为哀辞一通。酹酒西向而哭之。实公死之三日也。无何。武士将刘礼俊等十人。被俘而还。语公战时事甚详。而与余所为辞合。礼俊故奇士。感慨自负。不出金铉暻下。至是中流丸创甚。几殊竟不能死。及还。贼与之衣。礼俊拒不受。裸行蒲伏至营。搏颡乞伏法。且言伏兵亡走罪。愿与己骈戮。以谢国殇。留守特宥之。伏兵竟置不问。礼俊虽不能竟死。其人与言。固可无疑也。余尝观史书所载忠臣烈士之事。其耳目所睹记。与夫后世之论议。往往牴牾漫漶。多不能明言。甚则吹毛索瘢。而惎其后者有之。每掩卷深思而滋惑焉。今于鱼公之死。而得其故矣。国家不幸。师出舆尸。其与将帅同立慬者。既已为猿为鹤。不可以复作矣。其馀则巽懦恇㥘。望风逃窜之徒。贪生畏法。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7H 页
虑无所不至。将以为彼死事者。明白无疵颣。则吾属罪逾重矣。顾乃往来唇舌。然疑可否。以眩惑一世。使死者。不免于自取。而逃窜者。可以諈诿。司马迁所谓全躯保妻子之臣。随以媒糵者。良可痛叹。向使刘礼俊不还。则其时设伏之事。孰为公明之。伏兵亡走者。又孰知而孰言之耶。即此一事而可睹也。乌乎。公以视事不浃旬之官。率数百乌合之师。守万死不一生之地。非有宿昔之恩加于军民也。非有蚁蜉之援可恃而无恐也。徒以忠驱义感。骨腾肉飞。终日格斗于炮雷血雨之中。而所杀伤亦无算。使公不死。贼可以少却。而师不溃矣。公一死而公之弟死于兄。从者死于主人。褊裨卒伍死于军。抗志同日。烈烈如此。微公孰能使之。且公既死而师溃矣。贼可以乘胜长驱。如无人之境。而顾逡巡沮蹙不敢前。一夕遁去。彼果何畏而然哉。谓非公一死之力。不可也。太常氏谥公曰忠壮。宜哉。
朴侍郎哀辞(并序)
朴侍郎周阳。字文哉。潘南望族。进士及第。历官至吏侍。在承宣最久。间摄外务。俱以勤办称。性孝友。事母愉婉无少违。有弟壮且补官而不析箸。有孤甥。育之于家如己出。为诗文。精敏合度。尤聪。强善记平生所经事。殆鲜忘失。表里坦易。不肯修饰自憙。雅与余善。上年夏。雨霁月明中。过余寓斋。酒半。脱帻笑曰。我岂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7L 页
偶人也哉。焉能不开口。不出门。世以此讥我。我亦不甚恤也。又曰。我有自为传一通。他日当以属子。我无嗣。一子外妇出。尚幼。非故人。谁念我者。余讶其言不祥。不能答。自今春来。侍郎病风痰日剧。至秋九月。浸不可为。二十六日。值其生朝。嘱夫人与弟。夜具酒食。邀余坐閤子外食。将别。余诊视良久。侍郎举首。为不了语曰。岂以我为死耶。后旬日。余自乡庐还京。闻侍郎已就木矣。既往哭之恸。索其所为自传。急不可得。然余知侍郎有素。无须其自传也。余免丧初入京。见侍郎貌殊甚老。然白须金带。口称老母无恙。余内窃羡慕自悲。侍郎已微察其意。为之恻然。亟易他辞。余至今不能忘。呜乎。蓼峨之诗曰。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然如侍郎者。又可忍言耶。悲夫悲夫。为之辞曰。
方冬兮积雪。北风兮萧瑟。启夕兮宵载。灵之辰兮倏以忽。背显敞兮向幽。灵胡为兮弗少留。帷堂翳以绋翣兮。灵其辞母而后去。有知兮无知。复相见兮何处。夫人兮自有美子。今何为兮荼苦。伟造化之多端。夫孰知其所宰。飞雨兮下地。冲风兮大海。一尘兮一沤。虽有兮焉在。哀孝子之不终兮。吾以是而重为之恫也。
明美堂集卷十五(全州李建昌凤朝 著)
 家传
  
本生六代祖考洗马府君家传
府君讳真伋。字汝思。号西泉。宗室德泉君之后。曾祖户曹判书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8H 页
孝敏公讳景稷。祖判敦宁孝简公讳正英。考户曹参判讳大成。有五子。府君序居四。少治功令有声。中 肃宗己卯司马科。是岁参判公擢大科。府君伯仲叔季四人。俱中春秋司马。世皆艳之。以荫授翊卫司洗马。升侍直。壬辰庭试。擢第二人。试官李公墩。同榜吴遂元,李献英,献章兄弟也。当是时。朝廷老少论之党分。相攻击有年。榜出。老论辈相与谋曰。榜下。皆少论子弟。可撼也。乃为蜚语。以眩 上意。继发疏言。试官有私于吴,李。至府君则泛称过限。国法试士限申时。是日大风雨。午始悬题。收券至暮。满场皆过限矣。及置对。府君不为辨。 上入。台官言罪试官。吴,李及府君四人俱拔榜。府君自此遂废科。后复为洗马。亦不起。一切绝意仕进。久之。 上察其枉。命有司更覈。人谓府君将复科。府君曰。失而求复。鄙莫甚焉。非吾愿闻。一日。 上忽批案尾曰。李某亦将复科耶。遂辍覈。府君于诸人中。尤无他端见拔。至是。 上意反以府君若有重于诸人者。人皆惶惑不能测。 景宗二年。朝廷有大黜陟。伯氏北谷公。仲氏判书公。俱居要路。府君见时事泮涣。门户太盛。北谷公尤与人多仇。尝从容进保身全家之说。北谷公不能用。府君时往来岭南安东山中。置屋挈眷而居者数年。亦以见志也。会筵臣有言。壬辰科当复。庙堂覆议。 上可之。即日升六品。除成均馆典籍。亲旧争贻书促应榜。且以国事相勉。府君皆不应。累除至司谏院正言。乃上疏曰。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8L 页
臣曾占不幸之科。群憾搆煽。欲归之黯𪑓之中者。久矣。然使臣文词赡敏。应举之券。不至于迫限。则虽有善毁者。何所凭其说哉。且夫拔榜者。 先大王所命也。今弓剑已远而臣则复科。岂敢安于心乎。科不可复。则职不当居。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傅者也。时朝廷必欲起府君。拜官至弘文馆校理。预铨郎荐。除召相续。府君终不应。 英祖二年老论当国。壬辰科。复被削。府君在乡闻之。贻书家人曰。吾心如脱湿衣矣。时吴遂元已为承旨。李献英,献章居玉堂。悉夺其红牌及前后告身。独府君无所可夺。当是时。虽老论。亦无不以府君为高。 上每与筵臣言府君事。辄称善不已。自此党𥚁日起。判书公谪卒。北谷公殒于狱。府君仲子正字君。前已登第。遭家难。不应榜者十年。府君曰。天地之道。犹有消息。汝可以出应矣。及唱名。 上问曰。是李某子耶。又曰。予尝以尔父为洁。府君晚岁家居。悲伤畏约。惟灌花赋诗以自遣。寿七十三而终。府君少事参判公至孝。居丧尽礼。及门户摧败。年已耆艾。犹自力率宗族。壹意奉先事神。思不少衰。始祖庙旧在燕岐。宗孙窭无以祭。府君会诸宗鸠财。移祠于公州。置祭田。又买田广州莒厌里墓下。岁一祭之。及府君卒。诸宗人许陪葬始祖墓。以有劳于大宗也。呜乎。得失之于人大矣。微惟庸人。即世号为君子者。苟充类而备责之。或不能无少动于其中者。得而无动犹易。失则逾难。惟府君再得而再失。如浮云之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9H 页
变灭于前。而己不与焉。是用奚道哉。见义精。故羞恶过于人。秉心刚。故利欲不牵于私。烛理明。故𥚁福皆可以前知。三者。皆相因而成也。建昌之高祖。以府君孙。出为季从祖之后。故府君于建昌。为本生六世祖。自府君至建昌祖考忠贞公。始大显。一门科宦。六七人。他房亦若干人。盖 景英以后。世所称少论起废之家。如此者亦鲜矣。故忠贞公尝言。吾家之有今日。皆洗马府君所贻云。
谦山箧藁叙传
谦山者。余弟建冕垂卿也。始生周岁。祖考忠贞公。取易之谦卦。策而祝之。弟后读易。请以谦为号。余为命之曰谦山云。弟幼。即俊爽。忠贞公尝抚之曰。是儿有武气。年十九始娶。仍从先君于安义任所。时余仕宦。居侍从已久。仲弟保卿治功令。游诸生间。惟弟朝夕在父母膝下。如婴儿然。性好弄。不甚读书。出则钓射游敖。余忧其学之过时也。尝讽切之。弟闵然良久曰。人亦何能皆读书。弟愿尽吾心以事父母。得父母之欢。弟亦以其暇自憙。如其文学。家有诸兄。足矣。余感其言而止。先妣在安义患痁。弟衣不解带。夜必涕泣祷天。六阅月而痁少已。会余自畿辅使还。先妣谓余曰。使汝见我。汝弟之功也。明年春。奉先妣归京。先妣疾卒亟。弟引刀斫指坠一节。饵血而进之。不验。擗踊过哀。气窒面青黑。余号呼曰。若欲随母去耶。弟摇首曰。否否。自此务节抑。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19L 页
每哭泣。兄止即止。然时见其独处。泪下不能收。貌素丰泽。日以羸矣。既葬居乡庐。始读书。一日抽通鉴纲目。坐僻处翻阅。余问文理可通乎。曰。不通甚多。然亦不肯问。如是月馀。乃悉签疑处以问。皆汉史中艰深语。余亦仅而能句者。其他则弟固尽通之矣。时余偶读佛书。佛书尤难读。虽有注释。多不契其本旨。余每沈思自解。试问于弟。弟所解多与余同。往往别开一义。出余意表。余以此惊叹。不图弟之能然也。踰期而觐先君于甑山。时先君浸衰疾。弟于奉持抑搔。涤滫㕮咀。益谙鍊敏捷。先君安之所之。必以自随。先君性确断。事无挠改。弟每有所欲言者。未尝直陈。因他端旁引而微启之。辞未毕。先君辄从其言。先君遇有疑难。亦往往询之。弟因以窃识先君为治之法。用自广其意智。先君尝言此子人才也。先君尝兼咸从官。疾作。弟往省旬日。奉先君还甑山。后咸从府使。来候先君。而贺之曰。吾闻吾郡吏隶相与言吾侪事官长。常如事甑山官。则可谓勤矣。吾问何谓。曰。甑山官有孝子。小人皆感其孝。而乐为其役。且不能忘也。公有子如此。可不贺乎。先君居甑山三年。移恩津岁馀。复移梁山。明年正月。捐馆舍。惟弟侍侧。初先君尝谕弟曰。全而受之。全而归之。汝不闻乎。且以我忠贞公之孝。尝啮指矣。未尝断割为也。弟泣受命。至是刲左右掌。取血进之。又不验。于是。郡工曹掾吏。下至厮卒。争前拥持救视。人各致止血药。累累纳衰袖中。官婢朝夕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0H 页
持糜粥劝饮。泪属于器。众乃相谓曰。治丧有吾侪在。使丧人无所憾。所不谙者。礼文耳。弟止哭。指授详晢。令人易晓。而事易集。又令司货。谨簿书。用货必以俸馀。而无俾及于民。后十数日。而二兄始至。弟抱哭昏塞。犹腋兄使拜于柩前曰。奔丧之礼。先拜也。既退庐次。余问返柩事。弟曰。惟俟兄至。事已悉办矣。兄且举首视之。余乃视郡中人。堂事治乎堂。庭事治乎庭。列爟挈漏。肃然无哗。而无一人游手傍观者。弟偶有呼。人不即对。弟遽泣且詈曰。奈何见吾兄来。而遂不念我。懈怠如是。余肘之曰。此岂詈人时。况此人安可詈。众对曰。诚如小丧人言。见二丧人来。而吾侪如卸担子矣。凡吾侪所以尽诚者。一则先公之遗化也。二则小丧人孝子。茕茕可念。今二丧人至。吾侪岂能不少弛。余为之泣谢。乃知弟之詈。正以见众人之诚。使余知之也。凡弟所以感服人者。往往于至性之中。杂以牢笼。虽急遽哀痛。口不能成声。而一语间发。能令愚下小人。醒然心开。纷解犷消。惟命是听。以此返丧千里。徒属数百十人。人皆言小丧人云。弟前虽读书。以往来省觐。故不能专于业。既廓然无所恃怙。则始假书以塞哀。因潜心有见于文章之法。鉴别古今高下。与其仲兄及从兄春世。讲劘为事。时涉笔为序论。真挚调畅。不类初学。多为余所激赏。然意终不屑文人。特以余之癖于斯艺。故姑与之同好耳。余盖已默然知之。服阕之明年正月。梦凤凰集于林。感而为文。遂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0L 页
决然以圣贤豪杰之事自期。槩其为学。自持敬始。然整衣冠。不跛倚而已。不龂龂于节文也。其读书。以论,孟及小学,近思。为阶梯。然闻世之谈性命者。则辄曰。此凿也。其立志。以即体为用。泽普万物为准。而其居业。以勤身不避事为课。尚论先贤。惟洛建是宗。深以释氏之自私为戒。自信自快。不蕲人知。虽余不得叩其详也。惟见其行事日益安泰。而气像转似遒峻而已。如是三年而病伤寒。几危而苏。尤有感于人事之不常。愈刻励。不少弛懈。其明年。余以事谪。而庶母病风异常。若将不得其死然。弟为之救持。旬日不交睫。病复发。阅岁百七十馀日而死。病中逾修饬。日颒面韬发。嶷然而坐。待人应事。意活泼如平日。不见勉强忍耐之色。虽睡时无呻呓声。家人有问何不脱巾卧。谩应曰。卧则不起矣。死之前一月。余宥还。弟喜甚若少愈。与余挐舟过海。访医。路过仁川港。历观外国机器。旋入山寺服药。犹能步踰峻岭。射帿命中。与友人朗读汉史。胀卒发。始昼卧二日而归家。至夕始若有异者。夜三鼓半。忽自起。拓窗望前山良久。还坐取箧中文藁。呼童子使之焚。余夺而取之。弟乃曰。弟非动心者也。弟年来所学。不为无益之动心。且欲于死生处得少力耳。于是呼曰。巾我笠我袍我。将谒祠宇。余为之整其冠。且掖而坐牖下。正对祠宇曰。如是可矣。弟肃容如为礼者。乃悉召家人面诀。弟妇泣曰。愿来世复为夫妇。弟微笑曰。果有来世使我为妇耶。我则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1H 页
不为。君亦安用区区复为妇人哉。妇裂指以血灌之。弟为之受而咽之。自出其指以示。谓其无益也。时犹倚壁而坐。既而曰。颇难矣。乃反席。不俟人扶持。屡引手整其冠。而气则已绝矣。少顷。引余手画字于掌。余迷不能省。又书之。又不省。书之至三。乃早晚有是四字也。及发哀。有老媪向前哭。弟犹伸臂却之。呜呼。得年仅三十二。有一女无子。弟为人。沉确详审。知思过众。且多能。尝戏言。为妇人可缝衣炊饭。为仆佣可治田。为工匠可铸器。闻者咸以为然。所不能者。惟功令文及书字甚拙耳。自侍亲疾。即留心于医药。近复精思求古方之意。尝谓人之至乐。无如活人。医虽贱技。可以活人。顾不重欤。尝私与保卿,春世言。士之用世。须是忍垢耐苦。大兄于此殊不足。保卿曰。如汝尝言有用。然不治科举业。当用何道进身。弟笑曰。人患无所用。不患不用。有用人自有用时。又曰。诸兄努力进取。弟俟诸兄之有成。可缓缓蹑其后也。又自言平生无过人。惟气壮常有万里之势。去年湖匪之扰。弟请于余。欲自往视情形。余止之。胀发前日。犹伸纸草时务策。既而扯之。有客语避乱事。弟不答。客再三问。弟曰。我但闻赴难。不知避难。此其所蕴蓄然也。呜呼痛哉。呜呼惜哉。弟没既殡。余始出其文藁阅之。得所谓正一录者。及他文多诸兄所未见。并编次为一卷。仍书其事行大略如此。神思昏瞀。多所亡失。其所记者。又不忍裁割。殊无体要。世有能不朽人者。可就而求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1L 页
一言。奈今时未有闻。设有之而求而得之。是亦何补于逝者。惟吾写吾哀而已。甲午六月朔朝。胞兄凤藻。泣书。
明美堂集卷十五(全州李建昌凤朝 著)
 传
  
李春日传
李春日。沁邑人。家贫无他能。独能饮酒。邑南城门守者。号门将而实贱役也。春日求为之。醉辄大言曰。吾亦将云。 上三年。洋人犯沁。自镇抚使至。属吏军民悉鸟兽散。贼鼓噪而前。时春日方隶城所。径至城下酒舍中。尽取酒饮之。还衣皂衣。杖剑中门立。有一老兵过而嘻曰。此何时。若乃饮酒为。贼见皂衣人。必杀之。盍褫而走。春日目直视若不闻。老兵又嘻曰。若醉乃不知死耶。前强褫之即去。春日又不动。贼既薄门。春日俛取衣衣。且拔剑。贼怪问何为者。独不走。春日张目骂曰。我南城门将也。我守此门。羯狗汝不得入。必欲入者。杀我乃可。贼怒。以刃剚之。酒气拂拂腹中出。而口益骂。至死不绝。乱定。留守以状闻。朝廷赠春日官。旌其家。李凤藻曰。沁邑有南城门。当 仁庙时清兵至。仙源金文忠公诸贤。登门自焚以殉。邑中校吏氓隶及诸公家仆从。同日灰烬者。指不胜计。而门址有崇碑勒其事。至今二百年。赫赫如在目中。今所云南城门者。盖中世所徙。非其旧云。而春日者死于是。乌乎可感也。或谓春日素无识。不饮酒。未必能死。吾独怪古今多不能死者。孰使其不饮酒哉。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2H 页
李峿堂诗传
峿堂名象秀。字汝人。宗姓故翰林惕然后也。峿堂幼失恃。家贫苦饥。父使寓族人家习农。一日归泣曰。耒耜非我所能任。闻学书可以代耕。愿改业焉。父怜而奇之。谒一先生。先生曰。汝欲学书乎。曰。幸甚。先生曰。汝能为我供汛扫。必如我意乃教汝。峿堂遂居先生门。与僮指杂处。所命无少遗者。先生爱之。课授甚勤。峿堂性聪诣。又痛自刻励。矻矻不已。先生每中夜睡觉。闻茶灶笔床间。有伊吾声。必峿堂也。甫几年。尽读先生书。深究独造。即于性命之原。有所契。入古文词类。若神解者然。自是游萟四方。藻思日以鬯茂。声噪都下。遂成进士。然雅疏拙。不能交贵显。惟梣溪尹尚书定铉深许之。尝使其子师焉。然尚书已老致政。不能尉荐也。峿堂为人。才高而气下。晚益自敛。绳墨无少舛。盖以文人无行为深耻。故知峿堂者。以为人品过于文章。殆所谓隐居求志者。非欤。峿堂尝约人。筑室广霞山中。挈妻子先之。其人竟不来。峿堂独处。踽踽无所与语。薄田一顷。不足以给公上。屋不能编茅。风雨时至。漂摇如破航。峿堂方与三丈夫子。读书其中。以为乐。嗟乎。其可悲也。峿堂著撰甚富。谦不肯示人。余仅得其诗一卷。与姜古欢老人。共加雠校。箧之以至上京。冀或有天下君子。赐之观览。而知东国有家贫读书之李峿堂者。岂非幸哉。余与峿堂为继别之族。而古欢其友也。光绪元年人日。朝鲜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2L 页
使臣李某。书于玉河馆中。
百祥月传
百祥月者。安州妓也。兵马帅幕佐李君嬖之。蓄数月。李君故孤贫。客千里外。帅吝于财。仅支食料无佗物。以是百祥月不得李君一钱。第心爱之而已。既而帅与李君。论事不合。怒欲挝辱之。李君不肯受。帅恚甚。勒称李君欠钱六万。囚而责之甚急。百祥月入见帅曰。李君。妾夫也。今为公所囚。乞保妾而释李君。惟公所命。帅许之。李君出。百祥月延之舍。持而泣。李君曰。吾纵由汝免。然实无钱。将累汝。奈何。百祥月指其室曰。妾有此居。又有田若干。妆奁若干。悉鬻之可以偿。君勿忧也。李君曰。吾蓄汝仅数月。无所与汝。汝所有皆前夫物。何为偿吾。百祥月曰。何言之区区也。第听吾所为。立召市人。出田宅券与其妆奁。而计其直。得钱七万。既以偿所责。以其仂为李君治任送之京。将别。李君有不忍色。百祥月辞曰。妾贱人。不能从一夫。君努力。勿复念妾也。李君去。百祥月为妓如初。
李凤藻曰。安州有百祥楼。名国中。百祥月之名。以此云。太史公有言。缓急人所时有。夫缓急。固人所时有。而同缓急者。不能时有。此自古士大夫所难也。而百祥月能之。噫。孰谓百祥月妓哉。
韩心远子传
心远子。开州人。父进士锡祜。号蕙畹。以诗名。有三子。皆世其业。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3H 页
而心远子最能。蕙畹尝谓心远子曰。汝乃欲过我耶。然子不及父。顺也。其父子相知。为乐如此。方 正宗时。亟设课制以取士。心远子诗用古体。不合功令。 上才之而病其异。下其诗于开城留守曰。为我语韩在濂。盍少变之。当是时。心远子之名动一世矣。心远子美风仪。聪悟绝人。好西京古文。治三礼学。尤长于诗。思深而气清。尝寓居汉阳之城西。作藕华堂。贮书万卷。日讽咏其中。凡巨公重卿。畸人逸士。以风流文采相先后者。无不折辈行相推许。号为极盛。然亦以此为忌者所伺。 正宗薨。诸与心远子游者。或以罪僇。心远子坐捃摭。遂窜顺天府。地滨海俗陋。寡文学。心远子至则诱其人以诲之。具科条甚悉。久而不勌。其人感之。至今道韩先生云。居数年宥还。登进士。心远子家素裕。至是旁落无所资。屏处乡里。时与学者劘文章。沿山水。以自广其志。未几卒。年四十四。初。心远子负才欲著书自见。述开州故事。分类援引。为故都徵四册。又有诗文各一卷。甲乙问对一卷。或曰。南窜时。妻金氏取其书而火之曰。此祸媒也。以故多不传。兄在洙。进士。号藕堂。弟在洛。号藕人。子曰晚植。艺而早歾。曾孙时赫。裒诸诗而梓之。为西原家稿。凡三世五人云。
李凤藻曰。余高祖椒园府君。寓居开州。有答韩霁园论文书一通。霁园。心远子字也。盖余于韩氏。有世好焉。心远子少日。内则父子兄弟。相为知己。外有师友宾从倾一时。而布衣之名。至达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3L 页
 人主。何如盛也。而卒诖误离忧。短折以终。则又何悲也。以心远子之才。使不蚤自见。而稍撙抑之。以昌其业而延其算。则其所就。岂易量哉。
韩景晦小传
韩成履。字某。后悦朱文公之书。别自字曰景晦。其先清州人。家族通显。居京师。景晦蚤孤。与其兄同宫。兄傥荡嗜酒。惯与不类者游。归辄使酒。诟詈景晦。或至拳驱挺击之。景晦俛首。勿敢呼謈。俟止扶以入。邻里莫不怜之。景晦少亦好嬉。无它能。一朝忽感慨。走关东道。历览九渊万瀑薄海而归。即痛折节修谨。读圣贤书。文理自解。不待人指授。久之嶷然有所信。复出游两湖间。多与其地贤者相往来论说。寻挈妻屡徙。贫无一甔储不恤。有亡赖子。诡儒服造景晦求驩。景晦察其诈拒之。此子谋作贼。事发。官搜其文书。得景晦名。逮系讨捕营。讨捕使武人。希功赏。治狱务健。又谓景晦名家子。事白脱。他日惧反祸己。期令其诬服。榜掠刺剟无人理。景晦终始无失色。无挠辞。狱卒相顾言。此木人耳。人岂有此。事闻朝廷。以为冤得释。于是景晦。复徙畿县杨江上。居十年。宰相荐其经行。将官之而景晦卒。景晦持躬甚饬。久稍和易。无作为之形。内防逾礭。非义者不敢干。或悯其贫且死。从容语盍少自谋。景晦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此吾所以自谋也。且吾所尝者。备矣。虽饥饿死。不过是也。吾何惧哉。会暴下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4H 页
数日。气尽犹冠带。不令人见异。如厕还。拱手负墙立。移时不动。人就视之。死矣。景晦尝家居诵三百篇。其声清浊高下皆有均。后遇老乐师谈律吕。老乐师惊曰。百年以来。无传此者。不知子何自以得之。景晦曰。吾得之吾心而已。
论曰。景晦长余十年。余总角时尝与景晦游处。其后不复相闻。景晦尝与客言天地之中。景晦曰。周公宅土中。洛阳是也。客曰。此禹贡九州之中也。景晦毅然曰。子谓九州外。又有天地耶。子读书。不信禹,周公而信谁耶。推景晦之意。盖以圣贤所不言者。虽天下的然有之。而吾必谓之无也。岂亦矫世之为诞者而云耶。
赵文正公传
赵光祖。字孝直。汉阳人。父元纲。尝为鱼川察访。时金宏弼谪居熙川。光祖往从之学。 中宗五年。中进士。初燕山主淫虐。大杀贤士。宏弼为祸首。士大夫摇手相戒。不敢言学。 中宗反正。诸功臣皆粗鄙不好士。士以不振。光祖独慨然以道自任。居家行己。一本于礼。声闻藉甚。十年。吏曹判书安瑭。白于 上曰。进士赵光祖。明经术。有行谊。资格常调。不足以劝励贤才。请超授六品职。遂以司纸召光祖。从父元纪有高识。与光祖书曰。古语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既有誉之者。必有毁之者。此古今所共患也。若夫色言狂骄。害己败官。吾于汝不当戒也。凡人群居天地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4L 页
中。不可高飞远走。必须小同于俗。庶免为众之嫉恶。惟无咎无誉。乃保身之道也。昔马援遗书戒兄子。今汝之所趋。虽不类严敦。而老夫为门户计。则未始不同于伏波也。光祖被徵不赴。或问之。光祖蹙然曰。吾素不以利达为心。且今之时。与古异。虚誉过情。吾甚耻之。无宁由科举进。以为行道之阶。是岁。中别试壮元。历官三司。时 上方用申应溉安瑭之言。四方儒学。多以不次进用。日召光祖。讲论治道。光祖引喻纵横。言无停辍。同列不敢发一辞。尤善耸发 人主意。所言无不从。甫三年而超拜副提学大司宪。光祖感 上恩。自以为千载一遇。三代之治。可复也。野人侵甲山。人畜多耗。南兵使。请出奇兵。袭其不意。命召三公六卿杂议。皆曰可。 上先谕旨咸镜监司及兵使。资送甲兵器械。特遣重臣李之芳。赐御衣弓矢。将辞矣。光祖请见。 上趣召入。光祖曰。今议事者之言。乃盗贼狙诈之谋。非王者御戎之道。奈何以堂堂王朝。为一幺䯢丑虏。行盗贼阴谋。辱国损威。臣窃病之。 上命覆议。左右皆言询谋已同。不可以一人之言而改之。兵曹判书柳聃年曰。臣自少出入北边。实谙虏情。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请听臣计。迂儒之见。自古不可尽用。 上竟是光祖言。止之芳勿遣。诸臣皆不平而罢。韩忠尝白 上曰。方今欲致太平。须以当代第一人为相。李延庆进曰。是则赵光祖也。光祖诚贤矣。然用人须多阅历。使人望洽然而后大任未晚。光祖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5H 页
闻之。驰见延庆。谢且泣。光祖尝言治无成效。由不得人才而用之也。燕山无道。至以儒生充辇夫。游幸后宫。儒生不知耻。或袖笔砚而从。以觊赏赐。士习大坏。可为痛心。今当以变士风。正趋向。为先务。我朝用人。惟科举一路。聚句读之儒。角一日之长。故硕德宏材。终老蓬荜。而不求闻达。今诚能搜访遗逸。布列朝廷。斯为三代之美政。然先王旧制。不可轻废。莫如用汉法。先荐举而后试取。于是政府礼曹。请设贤良科。合中外选士。无论朝官儒生。悉 亲策之。乃取掌令金湜等二十八人。一时以经行闻者。皆与焉。 上为之甚喜。时年少清名之士。意气蜂涌。争务建白。风气为之一变。自 鲁山君逊位。显德后昭陵。夷废累十年。至是光祖等。请复 昭陵。致祭鲁山墓以伸幽冤。又请罢 国忌饭僧。及昭格署醮星。 上皆从之。惟昭格署载祀典。其来已久。 上颇难之。光祖率三司面对。力争累月不允。乃伏閤。一日四启。光祖谓承旨曰。今日不允。不退矣。日暮。台谏皆退。光祖与弘文馆诸员独启。至鸡鸣不休。中使彻夜出入。承旨倚案不能寝。皆怀厌苦。 上不得已许之。初。反正功臣。多以干请托录。士论嗤之。光祖伏閤启曰。士习不正。知利而不知义。请悉削功臣之滥猥者以清其源。政府六曹三司。皆以为言。 上面谕有不怡色。光祖以言不用请辞。 上为削功臣二等以下至四等。光祖每见 上。必极言终日。 上久而倦。欠伸更坐。御床戛然有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5L 页
声。及罢昭格署。削功臣。 上虽外示容许。而实稍稍不能堪。光祖亦微知之。尝从容请曰。臣学术不充。而禄位过高。欲得闲僻一郡。读书进学。然后复立于朝。以辅 圣德。 上不许。又言今日国家。修举废政。如 昭陵之复。皆志士所欲行。而 先朝所未遑者。自古正直之论盛。则必有大祸随其后。他日小人。若因是而中之。则善类殆矣。宋朝绍述之说。可鉴也。 圣上不可不知。亦不可不言于 元子。时 仁宗方数岁矣。有贤士失其名。以皮匠隐。光祖时就共宿。匠曰。以公之才。固足以经济一世。然 上用公。徒以名耳。实不知公。万一有间之者。公将不免。光祖喟然曰。吾亦料之。劝之仕不肯。金湜等多躁厉。初倚光祖为重。及设贤良科。党与日盛。反以光祖依违苟循。欲并斥之。光祖尝与成守琛,许伯琦论时事。辄以士类乖激为忧。光祖天资特异。长身玉色。朝会众集。嶷然出人。尝自下辇台。趍过廷班。风采朗映。百僚为之心沮。其教士。必以修己治人。教人必以孝亲敬长。痛抑侥倖。恢张公道。明白洞达。无毫发隐蔽。居宪府。刑政简肃。都鄙有章。尝路见儒生。夺人冠巾裂之曰。父子相奸。不可与齿。其人痛哭。归诉光祖。光祖曰。是则在汝。汝自今饬躬修行。以善人闻。则人必曰前言误耳。汝若行事悖戾。以不善人称。则吾虽欲为汝辨之。其可得乎。其人叩头出。后果为善士。无复言相奸者。光祖每出入。市人相与罗拜于前。往往呼吾上典。上典者。奴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6H 页
尊主人之谓也。南衮,沈贞为人倾险。尝起大狱。杀人以要功。光祖素恶之。衮有才名。申用溉尝荐衮可相。光祖格之。衮欲改行附光祖。光祖拒不与。衮怒欲中伤之。然感用溉。久而不忍发。及用溉卒。衮益无忌。贞尝求为刑曹判书。安瑭不许。后光祖省墓在乡。一日地大震。光祖瞿然曰。今日沈贞必判刑曹矣。归而果然。遂劾罢之。赞成洪景舟。亦尝为台谏所劾。户曹判书高荆山。尝与光祖争路。故事宪府官赴衙。虽正卿亦避。光祖以此囚户曹吏。荆山亦怒。乃相与交通。谋益秘。初。 上元妃慎氏。与燕山妃为姑侄。反正初。功臣恶之。逼 上杀妃父守勤。而废妃居民间。 上改聘 章敬后。后 章敬薨。金净,朴祥上疏。请立慎氏。得罪将死。光祖力救之。 上复聘 文定后。燕山时。尹珣妻。郑眉寿妾。俱出入宫中有秽声。及 后册封。珣妻以宗室女当预。光祖请黜之城外。眉寿妾。与 后有属。方侍侧。台谏金瑞等。并请黜。眉寿妾痛哭辞出。 后为之惭恨。又闻光祖尝救净,祥。疑其为慎氏。景舟女熙嫔及敬嫔朴氏皆有宠。贞与朴氏家为邻。乃诱其婢为蜚语。珣妻,眉寿妾。相与煽之以上闻。熙嫔复受其父旨。乃相与日夜流言。一国人心皆归赵光祖。衮又募人。以飞矢系书。射宫门至三。 上姑勿问。康允禧上书。引金友曾言。金净欲与贤良科中人。论慎氏事。追罪功臣朴元宗等剖棺戮尸。并诛旧臣。谋不轨。 上鞠问友曾。以乱言自服。事得已。然 上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6L 页
意不能无动。景舟教宫中人。以蜜汁书上林木叶曰。走肖为王。久而虫食之如篆。乃采而献之。 上益危惧。于是景舟矫为谚书密旨曰。光祖等。将罪反正功臣以废君之罪。以及于予。设贤良科。以树羽翼。以危王室。卿可急剪除之。光弼心于王室。贞,衮可任。长坤未可信。光祖,世熹,自任,遵。先除后闻。可也。景舟以示宰相安润德,宋轶,权钧。皆辞不应。衮草笠布衣。步至领议政郑光弼家。以密旨告。光弼正色曰。公以大臣为贱人服。历都市而来。何也。衮怒去。即驰书。召兵曹判书李长坤。绐言国有大事。长坤至。衮胁与诣神武门。景舟等俱会。夜二鼓。密旨开门延入。不使政院知。景舟以书启进。 上前读曰。臣郑光弼,洪景舟,金铨,南衮,高荆山,洪淑,沈贞,孙澍,方有宁,尹希仁,金谨思,成云等。伏见赵光祖等。交相朋比。附己者进之。异己者斥之。声势相倚。盘据权要。诬上行私。罔有顾忌。引诱后进。诡激成习。以少凌长。以贱凌贵。国势倾倒。朝政日非。在朝之臣。潜怀愤叹。畏其势焰。莫敢开口。侧目以行。重足而立。事势至此。可谓寒心。请付有司。明正其罪。 上可之。命先下承旨尹自任,孔瑞麟。注书安珽。检阅李搆。应教奇遵。修撰沈达源于狱。始开阙门。命逮大司宪赵光祖。右参赞李耔。刑曹判书金净。都承旨柳仁淑。承旨朴世熹,洪彦弼,朴薰。副提学金絿。大司成金湜。景舟,贞。以事急不暇问。请扑杀之。器物悉具殿廷。长坤抗言。人主不可行盗贼之术。且国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7H 页
有大事。首相不可不知。请召光弼。 上许之。光弼素持大体。当光祖用事。有建白。辄黾勉从之。衮,贞等始谓光弼。亦不善光祖也。至是召入。为 上言。光祖等年少儒生。不知时宜。妄欲引古施今。岂有他意。少垂宽贷。请与公卿议定其罪。涕随言下。衣袖为之尽湿。上遽起还内。光弼牵 上衣。叩头不已。乃命下光祖等于狱。时夜月明无云。狱庭朗然。金净,金絿,李耔。相与酌酒赋诗为诀。从容甚得。光祖独终夜痛哭。净,絿曰。孝直死常耳。何至哭泣为。光祖曰。吾非畏死也。但欲见吾君。吾君岂有是哉。乃裂衣书疏曰。臣等具以狂疏。遭遇明时。但恃吾君。展竭愚衷。冒犯群情。天日照临。无他邪心。但愿吾君为尧舜之圣而已。臣等罪固万死。但士祸一开。国将如何。天门阻隔。无由达怀。泯默长辞。实所不忍。幸蒙一许躬问。万殒无恨。情隘辞蹙。不知所云。疏不能彻。寻命光祖,净赐死。馀杖流。复命光祖等并放归家少宿。翼日。光祖等出处城外。又命皆聚狱。遣承旨传谕曰。尔等俱侍从之臣。本欲上下同心。伫观至治。尔等为人。固非不良。但作事不平。朝廷日非。故不得已而罪之。然予心何安。使尔等至此。予之过也。尔等非有私心。但为国事。不自知其激也。承旨可仔细传之。光祖等闻命顿首流涕曰。臣岂不知臣罪。臣岂不知君心。臣诚作事过激。臣诚宜死。承旨反告。 上为之戚然。时太学生申命仁等。率儒生及吏民数千人。排闼上疏。阍者阻之。诸生被发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7L 页
流血。号哭声彻内。 上命囚其为倡者。诸生争就囚恐后。狱充不能容。铁钮亦尽。乃以藁系颈。列坐至云从街。生员林鹏等。又疏请同罪。待命狱门外。坊里聚徒。市肆皆废。汹汹不可止。 上大恐释命仁。更命光祖,净减死。光祖谪绫州。然 上至是而益信光祖得人心。决意欲杀之矣。初。柳云,李思钧为人少检饬。光祖等斥黜之。至是。光弼引云,思钧置两司。云首请宥光祖曰。光祖不还。臣不就职。又言景舟所受密旨诡秘不正。 上曰。卿误闻耶。安得有密旨。始景舟闻武士欲作乱杀光祖等。以为将生大变。若自朝廷先处之。于光祖等亦为福。此予所以从之也。于是。人皆知密旨之伪。云遣客驰报光祖于道曰。岂可使孝直。不知此事。光祖闻且泣曰。吾固知吾君之不然也。思钧道遇光祖欲避之。思钧直前执手曰。中庸不云乎。生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未有不灾及其身者也。子于中庸。尚未熟读。况可做唐虞事功乎。子尚年少。正好读书。努力自爱。及至朝。亦讼光祖冤。坐罢。世以此归光弼。能知人。居踰月。李沃,尹世贞,李来等希衮,贞意。请诛光祖。大司宪李沆请罪安瑭等三十六人。罢贤良科。 上召光弼议之。光弼力谏如前日。 上遽震怒。罢光弼。御笔擢南衮为相。遂赐光祖死。禁府郎至。光祖曰。 上赐臣死。宜有罪名。请恭听而死。就庭下。北面拜跪。故事。宰相赐死。无玺书。惟奉旨施行而已。光祖闻无玺书。叹曰。国家待大臣。不宜草草如此。将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8H 页
使奸人得以擅杀所恶者。欲上疏论之。索疏纸不得。禁府郎促光祖死。光祖曰。古人有抱诏书伏哭传舍者。何其异也。遂正席引笔书曰。忧国如忧家。爱君如爱父。白日照丹衷。昭昭临下土。仰药良久不绝。府卒欲缢之。光祖叱曰。 上欲保臣首领。汝何敢尔。益饮毒酒而卒。时十四年十二月也。年甫三十八。是日白虹绕日者三。四方闻者。莫不流涕。弟崇祖闻光祖死。奔往道哭。有老妪从山谷间出。亦哭。崇祖曰。吾闻吾兄死故哭。妪何哭也。妪曰。吾闻国家杀赵光祖。贤人死矣。民将不得生。所以哭也。 仁宗自东宫时。心知光祖冤。不敢言。临薨。遗教复光祖等官。 宣祖时。儒臣李珥等。请赠议政。赐谥文正。配享孔子庙庭。
赞曰。昔退陶李文纯公曰。赵静庵学道未成而暴得大名。遽以经济自任。非不知行道之为难。而前既误有所恃。后又求退无路。临危不戒。直前太锐。使谗夫得售其术。此后人之所当鉴也。然倡道当时。树风后世。厥功优矣。石潭李文成公曰。赵文正以贤哲之姿。经纶之才。学成未大。遽升当路。上不能格君心之非。下不能止巨室之谤。忠恳方输。谗口已开。徒使后人。惩此不敢有为。岂其天欤。虽于进退之几。有所未尽。然学者宗之。知王之可贵。而霸之可贱。可谓有大造于斯文者也。愚按。二公之言。虽予其功。而微不足于其道。何哉。岂不以文正之道。既已尊为儒。宗国无贰辞。而独其业与年阏。泽施未究。故抑扬微显。立言固
明美堂集卷十五 第 228L 页
当尔欤。姑附之于后。以俟后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