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梅泉集卷首
梅泉集卷首 第 x 页
梅泉集卷首
  
梅泉集卷首 第 402H 页
梅泉黄公墓表[宁海朴文镐]
梅泉黄公殉国之明年。其弟季方状梅泉行事。远涉江湖。访余于怀仁山中。见托以墓文。且曰是沧江意也。沧江。金于霖泽荣号也。始余少时。与梅泉于汉京中相识。遂定为忘形之交。放浪文酒间者三四年。既而余以亲老决归。不复应举入京。后六七年。梅泉乃得小成。见时事日非。不复有意于进取。杜门读书以自娱。与余不相见者且三十年。是则余于梅泉。其所相知者。只是索游孙秀才耳。未及识泰山孙明复先生。今何足以尽得其实。而徵信于久远哉。虽然。人生论定。在盖棺后。且必观其所以盖棺。而梅泉之成仁一节。既如彼卓卓。借使三十年间。其游戏调谐。出入百家。无改于昔时。是皆不害为实地之事。有用之学。姑信此而为之书。梅泉讳玹。字云卿。梅泉其别号也。姓黄氏。始祖讳琼。尚新罗敬顺王女。官侍中。始籍南原之长水县。子孙因贯焉。后有讳喜。官政丞。佐 世宗致太平。谥翼成。讳进。官兵使。 宣祖癸巳。立慬晋州。谥武悯。事俱在国史。又再世而讳炜。官正言。号塘村。 仁祖丁丑。以布衣勤王。实其八世祖也。高祖讳铨。曾祖讳达洙。祖讳樴。号竹溪。俱以行义有声乡里中。考讳时默。温然善人也。妣丰川卢氏。讳穳女。聪明绝人。刚决有男子风。梅泉以 哲宗乙卯十二月十一日庚子。生于湖南之光阳县西石村。村在文德峰下。昔有精堪舆术者。指其地曰。异日当有
梅泉集卷首 第 402L 页
文章名世者出。论者谓梅泉可以当之云。生而羸瘠多病。为人短小精悍。疏眉广颡。其聪明刚决。酷类卢夫人。数岁时。常持炭片画墙壁。若习书状。既入学。凡一过耳一寓目者。至终身不忘。殆若自知。十一岁能诗。塾师王川社大惊异之曰。异日必为名家。稍习举子业。才名大噪。遂驰骛湖左右场屋。所至人争聚观。如庆云景星。虽街竖市童。亦皆知光阳黄童。弱冠后出游京城。遍交一世名士。与姜古欢玮,李宁斋建昌及金沧江相师友。尤以李,金托为神交。自是文章大进。闻于国中。 太皇帝癸未。特设保举科。道臣以梅泉应选。既赴三日。连试连捷。竟于 阙庭面试下第。遂移居于求礼郡万寿洞。有废举之意。以亲不许。黾勉复从事。戊子。应生员会试。考官知其名。擢寘一等。壬辰。遭外艰。翌年。遭内艰。既免丧。犹绝迹城市。名其室曰苟安。以教育后进为事。壬寅。又移居于郡之月谷里。乙巳十月之变。闻而痛哭。不食者累日。乃作五哀诗以伤时。又为十节图诗列为屏。谓之嘐嘐屏。置坐隅以自况。及隆熙庚戌八月。闻七月二十五日之报。惊号悲愤。却食六日。作绝命诗四首。遂仰药。明日戊寅寅时乃卒。得年五十六。以其十月二十日。葬于郡之乳山村后艮坐之原。殉以世说一部。从遗意也。娶海州吴氏显胄之女。育二男一女。男长岩显。次渭显出后仲父琏。女适安秉兰。所著有梅泉集十卷。尚未刊行。始梅泉之少也。尝赍刺候邻乡之儒林老师
梅泉集卷首 第 403H 页
将请业。见其展两手夹挑炉火。心窃以为儒者虽贵真率。何至于是。不委贽而退。遂厌儒者陈腐之学而不之求。惟专力于文章之业。倾家赀储书三千卷。身处其中。昼夜披阅。手不暂释。或达晓不寐。闻人家有奇文异书。不远数百里。必借读乃已。九流百氏。靡不通贯。长于历史兵刑钱谷之书。尤熟明清人文集。常曰。诗文出于性。人之习性。古今殊异。生乎后世而强效前古。则决无能成之理。为诗法苏,陆。文则逼魏禧,侯方域。平生尚气节。以经济自任。慕胡忠简,陈同甫,方逊志之为人。虽隐处田野。心不忘世。爱君忧国。溢于色辞。颇留意时务。兼讲外国之事。其志非徒然也。见骄贵人则好以言侵之。不能容人之过。必面质责之。处家严有法。闺门斩斩如朝廷。敦宗族仁邻里。尤笃于朋交。谪必往见。没必赴哭。不以千里为远。在成童时。土寇陷光阳。家适一空。梅泉取家中斧锸之属。作刀鎗数十。谋设计御之。贼寻平。不果试。其敢毅勇决。自幼已然矣。卢孺人常语季方曰。汝兄性刚峭好奇节。若遇板荡之世。必杀身。至是果验。噫。为士者不幸值社屋之世。虽无所得之地。而有所受之天。是以人无必死之责。而身有当死之义。此则非惟士也。自皂隶厮贱。凡顶天足地之类。莫不皆然。然而能实践其义如梅泉者。能几人哉。顾余无状。既不得先事全归。如宁斋之为安。又不果见几遐举。如沧江之为高。今并不能临事自裁。如梅泉之勇烈。淟涊偷生。自取
梅泉集卷首 第 403L 页
困苦于此世。而乃腼颜以为此文。是岂免乎能言之鹦鹉也哉可愧已。
本传[花开金泽荣]
黄玹字云卿。其先湖南长水人。至 世宗时。领议政喜为汉京大族。数世子孙。或返居湖南。有忠清兵使进及司谏院正言炜。有声于 宣祖 仁祖时。自后微焉。父时默。质直好义。娶丰川卢氏。生玹于光阳西石村。方其娠也。卢氏行胎教法。虽一割必以正焉。玹聪颖绝人。未成童。已能作诗惊人。弱冠。患乡里闇陋。北游京师。时李校理建昌文章冠荐绅。国中名士。自姜玮以下。莫不从游。玹贽诗以见。建昌见诗大称之。由是名声日起。 太皇二十年。特设保举及第试。玹对初试初场策。试官韩章锡见其文大惊。擢为第一。既而知为乡人。改置第二。及会试殿庭。报罢数年。自光阳徙求礼。居二年。以乡贡初试生。赴成均会试二所生员试。而郑判书范朝为试官。范朝缌弟主事万朝。素因建昌识玹。而甚重其才。见范朝言曰。黄玹不得居前列。是试犹不试耳。范朝纳其言。选置第一。盖再举成均而始谐矣。当是时。 国家外忧日重而政事日谬。玹无意进取。遂杜门不入京师。潜心文籍。京师亲友或贻书责长往。辄答曰。子奈何欲使我入于鬼国狂人之中而同为鬼狂耶。一时文学大官申箕善,李道宰辈争愿结识。而皆拒不应焉。光武九年。日本因克俄之势。遣人
梅泉集卷首 第 404H 页
统监韩国。先是玹友开城金泽荣。以时事将危。弃官走中国之淮南。玹慨然有从隐之志。数寄书以通意。而贫无财赀。不能遽决。独画古之处乱世洁身者梅福,管宁,张翰,陶潜,司空图,梁震,家铉翁,谢翱,顾炎武,魏禧等十人。各系以诗。作屏以观。隆熙四年七月。日人遂并韩。八月。玹闻之悲恫。不能饮食。一夕作绝命诗四章。又为遗子弟书曰。吾无可死之义。但 国家养士五百年。国亡之日。无一人死难者。宁不痛哉。吾上不负皇天秉彝之懿。下不负平日所读之书。冥然长寝。良觉痛快。汝曹勿过悲。书讫。引毒药下之。明日。家人始觉。弟瑗奔视之。问有所言。玹曰。吾何言。但可视吾所书也。因笑曰。死其不易乎。当饮药时。离口者三。吾乃如此其痴乎。俄而气绝。年五十六。始卢氏有知人鉴。常谓瑗曰。死国难者。必汝兄乎。至是果验。玹广颡疏眉目。视短而右拗。为人豪爽方刚。嫉恶如雠。气傲兀。不帖帖于人。见骄贵辈。动面折之。其于生平所好者之迁谪死丧。徒步走千里。存吊者为多。读书遇忠臣志士困阨痛冤之事。未尝不汪然泣下。学主乎通。不喜从时俗。讲学者游好考观历代史籍所载治乱盛衰之迹。以及兵刑钱谷之制。亦尝留心于泰西利用厚生之术。思有以救时之艰焉。所作为文章。于诗尤深。有苏子瞻,陆务观之风。卒之明年。湖岭士醵金刊梅泉集以行之。梅泉玹自号也。凡韩亡时。与玹先后立节者。又有锦山郡守洪范植。判书金奭镇。
梅泉集卷首 第 404L 页
参判李晚焘,张泰秀。正言郑在楗。承旨李载允。议官宋益勉。监役金智洙。武人全州郑东植。儒生连山李学纯,全义吴刚杓,洪州李根周,泰仁金永相,公州赵章夏及宦者潘姓等凡十馀人。而玹最以文学著。
金泽荣曰。玹诗清切飘劲。在 本朝艺苑中。指不多屈。而其所咏古今人伏节捐躯之事者甚多。莫不倾肝倒肠。极其悲痛。然后乃已。非天性笃好而能然哉。加羔裘于锦衣之上。虽三尺之童。无不知其美也。以玹之文章而加之以姱节。其光垂百世。奚疑焉。
黄梅泉先生像赞[花开金泽荣]
其貌寝而其气也抗。其视朦而其中也朗。其尚文词。而其终也与尹谷为党。岂惟平胁曼肤颜如渥丹者之愧也。可以泚世之粉饰道德者之颡。
梅泉公像赞[后学开城王粹焕]
此一片之相。有时而退彩。其文章无时而湮。文章有时而或湮。而其忠烈之气。无时不焰焰而干青旻乎。
先兄梅泉公事行零录[季弟 瑗]
公以 哲宗乙卯十二月十一日庚子乙酉时生。
形貌精悍。如秋鹰竦立。额丰有光气。眉疏声清亮。眼短视而右拗。准直耳悬。齿细唇黯。须长数寸。
梅泉集卷首 第 405H 页
七岁入塾。便能嗜读书。塾在家山之背数里。路有松林。父母虑有兽患。不令夜往。公乘间潜往。读书而归。
幼不好戏。每伶人来村前呈技。村人皆聚观。而公独读书自如。其在塾也。未尝与同队作嬉。
幼在塾。文理早融。能代师教同队。盖读史略时。能教通鉴。读通鉴时。能教孟子。读孟子时。无书不能教。
十一岁。陪里中长老之宴。始作诗曰雁声初落游人席。长老皆为之惊。
十四五岁。赴本道试。落笔生风。试场诸生聚观如堵。无不啧啧称奇。
始读朱子纲目。一岁再周。阖眼字皆森森。至佛法始入中国。问师曰。此大事也。而不纲而但目之何也。师不能答。
乙巳十月之变。痛哭不食者累日。闻诸公殉节之报。作诗赞之。既又作十节诗以自况。
庚戌七月二十五日韩亡。八月三日。 皇帝让国诏至本郡。公读未半。气塞而止。将诏纸束悬柱上。余自外来。取诏读之。公曰。吾不忍闻。汝可往他处读之。余愧汗止之。问公云今日有人望。可死节者为谁。又曰。某公今日不死。殊非平日所望。公莞尔曰。不能自死而责人不死。何可哉。宗社沦亡之日。人人皆可死。独有时望者哉。初五日。公与客棋者五夜。得皇城新闻之报。燃松
梅泉集卷首 第 405L 页
肪阅之。时有邻叟来者。欲留与公宿。公出酒饷三杯曰。吾今夕有事。君可往宿吾儿之所。叟遂退去。时四更也。公闭户作绝命诗。因作遗子弟书。先言当死之义云云。因曰。敛用襕襆。治丧从俭。以志吾前后丧伤贫之痛。拙著诗文散在箱箧者。可细寻成书。诗则按年。文则分门。然后托明眼人综理也。隆熙四年旧历秋八月六日晓灯。梅泉绝笔书。又补书曰。书册是吾精力所在。可善守护。今日之事。当告汝曹。而恐汝曹败坏之。故已之。知旧处亦不能遍诀。殊为忍情。鸦烟一钱二三分。可以了吾事否。若不了事。当又奈何。东碓下水田三斗落。割与季方。书既毕则鸡再唱矣。遂引鸦烟。和座隅沙蔘火酒一壶下之。酒即平日所治疝疾者也。诘朝。公长子岩显知其事。奔告于余。余就视之。公卧在北壁下。见余窜视。余大呼再三不应。疑其昏沈。欲扶起之。公拂手曰。汝何作此。吾精神如常。少无痛处。若药无效将奈何。进童尿姜汁。公推倒之。余泣曰。愿有所言。公曰。汝年踰四十。粗有觉知。何悯我至此。世事如此。士固当死。且如今日不死。将来必不堪日日所见闻之逆心而至于萎枯。萎枯而死。岂如速死之安乎。又问家事。公曰。吾忘家事久矣。如干小小之事。吾已有所书。可取见之。因笑曰。下药时离口者三。吾其痴乎。金孙可念。可携置邻舍。见嫂在傍。麾之使去曰。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嫂既入。谓余曰。他日可以汝嫂祔葬于我。余扶坐曰。兄之诗文综理。
梅泉集卷首 第 406H 页
可托李耕斋否。公沈吟久之曰。听金沧江则远无梯矣。自午时精神渐昏。至七日鸡再唱而绝。
公十七。赴顺天营白日场试。既呈卷。夜至营将所。营将尹明信脱冠跣足。踞床而坐。公立不拜曰。吾入不当入之地。尹曰。何谓。公曰。吾虽眇少。亦士尔。公何可无礼如此。尹大笑。取冠戴之。
在京师时。游于申公威堂,香农父子之间。威堂公善棋。尝要公对局。公曰。闻公好退数。玹不愿对局。申公曰。吾于君。誓不退数。公遂应之。连胜数局而一不假以退数。此虽小事。亦可见公之不挫威势之一端也。
申香农之拜大将也。威堂公对客自喜曰。此任去吾十年。今更来。公适在座。正色言曰。公当今日。宜怀恐惧。以报国恩为心。岂可以更来为誇耀乎。公谢之。
朴判书定阳之赴美国。李大将惟远之往郁陵岛也。李宁斋皆以随员荐公。公皆谢之曰。吾不惯为随员。宁斋叹曰。梅泉杰士也。文章犹其次。
戊戌。设博士试于成均馆。求礼郡守朴恒来劝公赴试。将荐之。公辞曰。吾忘宕巾久矣。屡劝竟不应。宕巾者。本邦官人所戴马鬃帽子之名也。
尝借读明史纲目。一日呼余曰。可来看此。因泪下如雨。余就视之。乃史可法答九王书也。后又看清国戊戌政变记。至台湾民
梅泉集卷首 第 406L 页
乞天下救援书亦泣。
所居室。一尘不动。所置物。皆井井有常处。虽夜可以摸取也。
事寡伯母如母。未尝一失其心。治家以严。隔日一入内舍周视即出。而一不妄与妇人言笑。故每入内。家人闻履声。辄相与言曰。今日吉日也。
少时赴试于光州。道中大雨溪涨。公雇护夫二人以涉。二人就左右执手。公笑拂之曰。汝危舍我当奈何。易执其手而涉。见者称智。
癸未。应常赴试于成均馆。时金公春熙。亦预于试。晚间金公家送美馔一盘至。金公以人多难均。未遽开食。而诸生又持貌不犯。公方写卷。忽掷笔。奋手先食之曰。公辈皆贵家子弟。不食亦饱。我则千里孤羁。饿死谁救。金公辄欣然。称其快爽。
于朋游际。风味跌宕。始访宁斋李公。见其短小。故问主人为谁。李曰。我也。公曰。非也。李曰。非非也。公曰。主人必巍巍长八尺。而乃今不满六尺。其非也决矣。李为之大笑。
生平文字之交。以宁斋,沧江二公为最。而于宁斋倾向尤深。梦晤岁常数十。至晚稍减矣。
宁斋晚年。自废于时。故于公之隐居高尚。尤心契也。病剧。叹曰。一见黄梅泉。则死无恨矣。及卒。公奔六百里哭之。其弟耕斋呼泣而述其语矣。
梅泉集卷首 第 407H 页
精聪绝人。阅书万馀卷。皆能记忆。纲目及明史尤熟。
国朝典故。无不搜览。瞭如指掌。而独于辛壬论,时辟论。常恨未得其详矣。
于书有至癖。至卖田以购。常以书未尽读为恨。闻有好书。虽数百里。必借致之。遇有弊者。补以还之。
自甲午以后。慨念世变。始购览泰西之书。泛及文献通考,通典之类。
作诗文。未尝预运首尾。但随笔书之曰。吾文在笔不在心。
公于书字。未尝用工。然金沧江常称其书劲骨。逸气出于天分。虽不学法而自合于法。
居恒不信冢墓之术曰。白骨有吉凶。子孙无祸福。
饮户小。火酒三杯即醉。然酒不烈不饮。于烟亦取其烈者。
评语[朴畅铉]
诗具理致气力声响三者。然后方为名家。今观梅泉先生之诗。其理致之工。如春蚕之作茧。气力之劲。如壮士之斫营。声响之亮。如哀筑之鸣堂。诗至于此。可以千古。而况兼有巍巍之大节者乎。
     后学平阳朴畅铉
梅泉集卷首 第 408H 页
题词[权凤洙]
更从何处拜梅翁。只有遗文在箧中。逸气长鲸游大海。清声寡鹤唳秋空。朱弦未入文王祭。碧血惟闻苌子忠。感激群贤好风义。劝镵梨枣作檀功。
     
弟子安东权凤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