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阳园遗集卷十一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x 页
阳园遗集卷十一
 题跋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6H 页
竹岩精舍相揖礼笏记跋(丁卯五月)
学问之道。不在高远。在日用动静之常。在目前平易之事。但不有所师承。不效夫先觉。则无以晓当然之理明当行之路。而得其践履之方矣。是以读书以明其义。稽古以广其智。讲求其至善之道。因之反约而力行之。此为学之道也。虽然独学有固陋之弊。朋来有切磋之益。为此学者。必求同志之士。相与讲磨而规戒之。决其疑而攻其阙。然后义可以益精。知可以益明。圣贤之道可得而学矣。而朋友之道则又莫如礼让以相下也。五幸金丈学博而德卲。盖已有得于斯道矣。乃筑精舍于竹岩之上。育诸生而教之者今四年。盖日见棫朴之茂菁莪之美。而又奉安箕孔朱三圣像于正堂。每焚香瞻礼讫。行相揖礼。以三圣之训为法而读之。吁诚盛举也。夫相揖礼者。退溪先生之所定。而古人揖让进退之馀意也。周旋折旋之仪。井井然有法。初立进立之节。秩秩然有序。盖所以著朋友之敬。严师生之礼也。今玆诸君子。诚能行此礼而体此意。相摄以仪。相观以礼。行其节也俨然若三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6L 页
圣之在座。听其训也肃然若三圣之提耳。济济相让而罔或有乖戾之失。穆穆相敬而罔或有怠慢之过。及其合席而讲学也。讨论三圣之书。体认三圣之道。过而相规。善而相师。非三圣之法言不敢道。非三圣之德行不敢行。九思以存心。三戒以养气。四勿以检身。而箕畴五事。为践形之则。白鹿洞规。为为学之法。念念在玆。孜孜不已。则斯可谓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讲义理学圣贤之道。始尽之矣。万一不出乎此。身践礼仪而内或有放慢之意。耳听嘉谟而心或有邪僻之气。拜三圣之像而不尽其如在之诚。读三圣之书而不求其践履之方。朋友无讲学辅德之乐。有拍肩执袂之失。悠悠然道俗语行俗事。无复求仁为己笃志力行之实。则正学日泯。俗见日长。而四寸之口耳。不足美七尺之躯。眼前之道理。反归于高远之域。三圣之灵。亦必不格于斯而忧叹于冥冥之中矣。此诚可畏而可戒。然以诸君子之贤才。五幸丈之严教。岂有此等之患哉。呜呼。道丧千载。学废久矣。盖自尧舜启精一执中之训。传说发逊志典学之谟。而学问之道。始权舆于斯矣。逮夫箕圣对武王之问。陈九畴之教。则天地变化休咎之理。君子修己治人之道。乃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7H 页
焕然明乎世。后世帝王为治之法。圣贤为学之规。未有不本于斯矣。至孔夫子者出。则道配天地。明并日月。集群圣之大成。开万世之大经。吾道盖至是而日中天矣。伊后颜曾思孟扩未发之端。周程张子继不传之说。而至于朱子而大焉。开百代之濛濛。辨诸儒之纷纷。使孔子之道。灿然复明于世。则世之人皆知尊道重儒。而学问之名。不甚见怪于俗矣。至于今日则世远人亡。风颓俗弛。儒名者千而读书者一。读书者千而求道者一。求道者千而知道者一。知道者千而信道者一。滔滔一世。惟锦绣之是尚。青紫之是营。道学之名。为世大讳。三圣之道。几坠于地。有识者之忧叹。岂浅浅哉。幸玆精舍超然于尘外。而诸君子之贤。实非寻常俗子之所可同日语。且其所行者古人之礼。所讲者吾儒之学。则斯文一脉。亶在于是。而三圣之道。赖不殄矣。虽然道理无穷。末俗易混。自非百倍之功。难乎卓然而有立。盍亦慥慥焉加勉乎哉。入孝出弟。言忠信行笃敬。三圣之德行也。参天赞化。继往开来。三圣之志业。而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则又三圣之所以得此也。诚愿诸君子坚志立的。确然以吾道自任。断然以圣人自期。摆脱尘臼。掉了名缰。发轫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7L 页
于正路。著脚于实地。下三圣之工行三圣之事。以成三圣之志业。则已废之斯道可使之复明。已颓之流俗可使之复振。而不负乎居此塾习此礼之意矣。金丈手书相揖礼笏记。命箕善题其后。顾箕善之愚劣。何敢赘一辞于其间。第区区之愿。诚有所不能自已者。故不揆僭妄。敢以若干语呈焉。
题养正堂记后
朱溪之西茶山之下。有所谓养正堂者。书塾也。取易之蒙以养正以为名。当世名硕多记之。余读之而有感焉。蒙养不端。长益浮靡。蒙固不可不养以正也。然养之者何人。非九二之刚中乎。今之人垫没欲浪。梏丧天良。小而斁伦坏俗。大而凶国祸家。其视孩提之蒙騃。不啻稂禾薰莸之判。尚何蒙之能养。黄君有志于养蒙则其殆非今之人乎。朱之邑。山邃而水清。无怪其有超俗之士也。虽然黄君宜以果行育德自勉。如山泉之盈科而达。往过来续则纵不能遽期养正之圣功。污不至贼夫人之蒙也。
书菊圃权公疏藁后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史鱼之所以为直也。卫灵公之无道也。而史鱼不以直取祸。后世士大夫或值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8H 页
有道之世而一言触忤。往往不免岭海斧钺。此其故何哉。人心日漓。世路之险。百倍于往古也。菊轩权公以古家髦俊。策名清朝。历飏华显。不可谓不遇时也。然守正不阿。当事尽言。凛凛乎其严淑慝也。侃侃乎其斥权贵也。信口信笔。无一毫顾瞻回互之态。有是哉。如矢之直也。以此积忤于时。竟中奇祸。人心世路。吁亦可怕也已。虽然公议不待百年而定。丹籍已洗。幽冤得白。至今读公之疏者。无不竦耸起敬而想见其风采。于公又何憾焉。余从公傍裔前主事重达。获览是藁。为之太息而书之。
题黄慎村泌秀自述赋后
余不识慎村。闻其名读其文。而知其人不啻若惯面者。近又得其自述赋而读之。起而叹曰死生命富贵天。心志大口腹小。慎村所见之确也。非力不食。顺理为生。慎村所履之笃也。只此二十字。足以尽慎村之平生。又何必多乎哉。呜呼。爵禄可辞。固已人之所难能。而清河伐檀之君子。尤今世之所难得也。慎村虽远溯氏族而自附于屈骚班通。然窃恐灵均之悲愤无聊。孟坚之涉世贾祸。殊不及于慎村之守分安命悠然自在也。若余者乃赋中所谓吸三斗醋大耐之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8L 页
官者。不足以评慎村。然窃讽赋之末章。三复而喟。恨不能推慎村康济一身之术。以康济一国。又以窥慎村之枯槁蓬荜。乃其所遇使然。非若晨门荷蓧之果于忘世也。遂书其所感而归之。
题甲午靖匪录后
钱谷甲兵。皆儒者事也。然我东狃于文嬉。读书者但骛空言。至于临事变仅如毫末。辄茫然不知所措。况可望折冲于缓急之际乎。当官者犹不能临乱而御侮。况身为韦布。不在其位。而能办其事乎。世或有其人。而升平之世。无以表见。及经甲午之乱。而国中始得若而人。李君埈学其一也。当湖匪之猖獗也。其势骎骎犯全岭。而居昌为其冲。李君以家居书生。为众所推。誓阖郡之民。编一旅之师。张拳冒刃。抗数万鸱张之寇。卒得保一郡而捍全岭。其功顾不伟哉。而又退然不居。归之太守。前后道臣胪报其绩。特授地部郎。而亦不就。是所谓豪杰之士也。谈者曰李君家世忠孝。一郡之望。今其展施。厥有所受。是固然矣。然非其禀姿秀杰而真读书识世务者。能如是乎。呜呼。今之时视甲午亦何如也。而使斯人野服认农。不问山外事。是吾辈之责也。偶读其靖匪录。太息而书其后。
题默泉集后
孟子有言。五谷不熟。不如荑稗。此特戒仁之不熟耳。其实荑稗不能养人。虽熟安能及五谷之残秕半粒哉。默泉生于诗礼之家。溯京洛而学于儒门。亦北方豪杰之士也。读其文。乃菽粟之未熟者尔。然顾今稂莠满目。榛芜塞路。菽粟种子或几乎绝矣。虽得其残秕半粒。安得不珍藏爱惜。播之地而待其苗乎。此默泉集之所以刊也。偶相其校雠之役。因识其所感而归之。甲辰葽夏。阳园申箕善题。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9H 页
敬题东淮公书帖后
呜呼。此我八代祖东阳尉乐全堂(又号东淮)文忠公尺牍也。藏在咸兴前奉事朱堂家。光武乙巳。余按咸闑。得而睹之。手迹宛然。但未知所与为何人。考朱氏谱牒则惟堂之十代祖慎斋佐郎公讳大畜。年代为近之。慎斋登文科。历佐诸曹。则书中天官之说。可以相符。若当乐全府君之早岁。慎斋公之晚年。则其可以有往复书牍矣。朱氏以紫阳后裔。避地居东。其在咸兴者最称法家。而堂之一门。尤为著阀。慎斋公早捷嵬第。行谊宦业。大显于世。其结交当时名硕无疑也。第书中家集板子之语。绝不可解。我家文集之印刊。自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29L 页
象村文贞公始。而年代不相符。且不应在北。甚可疑也。奉玩手泽。摩挲而不忍舍。然朱家之珍藏护持。其诚倍于云仍。故敬题数语。流涕而还之。
敬题乐民楼记后
右乐民楼记。我先祖象村文贞公府君为张元师作也。龙蛇兵燹之后。亭变为楼。而是记首出焉。其揭板不知何时。佚落而今不可见矣。全文载于咸山通纪而多讹谬。遂校之家集。缮为整本。重刻而揭焉。呜呼。今距庚戌二百九十有六年矣。时异世变。民物萧然。余之不肖又无能为役于古人。观张公之诘戎靖边。使民得乐。而见称于府君者。何古今之殊而才不才之相悬也。兴怆之馀。不觉怃然自失戚然自伤也。
德谷集跋
德谷朱公奋起朔都。从师华阳。闻洛闽退栗之道。体之于心。禔之于躬。施之于有政。北方之学者。莫之先也。在尤门则当与崔鹤庵相伯仲。在咸山则文东湖后一人也。惜其中岁迍邅。未克大展厥施。云仍单寒。遗稿之收拾者无多。而又不得入梓。然余阅其集。自寒泉陶谷以下一代名硕之表志评品。烂然耀人耳目。何其盛也。而其始通籍而选台院也。我七世祖汾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0H 页
厓府君六世祖南谷府君奖荐之力居多。览之不觉追念兴感。而明渐甫之一舍赍稿而来示余者。亦以是也。余谓明渐君之祖学行宦业。如彼其卓然也。所以见知于当世垂名于千秋尔。君能读其书而传其学。则安知无奖拔推荐如我先祖者乎。在君之自勉而已。公讳宅正。文公先生之后裔也。明渐公之八世孙云。
题韩氏先迹录后
橘渡淮而为枳。士大夫之流寓远方。同为编户者似之。故每以为喻。然余观今之士大夫。依旧居辇毂安乡井而荒坠先训。荡坏家法。不齿缝掖而降为樵牧贾贩者。踵相接也。是则橘不渡淮而已为蒿艾荆棘。虽欲为枳。其可得乎。余莅咸藩。见洪原士人韩膺教及其子准锡。本以京华名阀。五六世前偶落北土。崔卢王谢。一朝与氓庶为伍而世无知者。然独能以文学操行。绍守先业。实未尝下乔而入幽。所替者仕宦而已。则是橘虽渡淮而初不为枳。华实臭味依然故橘也。但人不以橘待之。故准锡常以为恨。余解之曰子不读杜诗乎。独树花发自分明。幽谷之花。虽不被人赏。而其色香自在也。知不知在人。我何加损焉。且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0L 页
宜培根达支。收嘉实葆硕果。则天道循环。必有不食之报。长淮以北。亦可为江陵洞庭矣。君无忧焉。准锡袖其先迹。要余一言。遂书此以归之。
题金海金氏世献后
呜呼。此金君轸松所手书也。君籍金海。十世祖讳龙。始居北省之明川。上世文献莫徵。但记其考讳为明福而已。自是业儒力田。间袭簪缨。至其王考竹圃承宣公。捷高第。以文学才谞显于世。内历三司。外佩五绂。赫然为关北名家。父河璿荫仕莅二郡。今秩为嘉善。而以孝谨称。君自幼聪颖有才行。识者咸期其大昌家声。河璿氏慨先迹之无凭。复惧入北以后系纪之泯没不传也。蒐辑累世墓文。汇为一册。命曰金海金氏世献。而雠校缮写之役。专委于君。君早夜编摩。矻矻不休。不数月而书成写讫。又不数月而夭殁于丙午之腊。得年仅二十四。河璿氏不禁西河之恸。袖是书二千里入京师。泣示于余。要得一言以示后。余阅其册。字画楷而严。明秀之气溢于纸面。其才器可想。使天不阏其年。则其进未可量也。而乃苗而不秀。是岂仅金门之不幸耶。造物独何心哉。览之愀然。不忍卒篇。聊题数语于卷尾以归之。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1H 页
题晦谷诗稿后
呜呼。此我族祖晦谷公诗稿也。公以文贞文忠之裔。劬学绩文。炳乎成章。宜其绍祖宗之懿。鸣国家之盛。而遭家多难。遁迹遐荒。使吾宗不知有晦谷公者殆百馀年。岂非命耶。往年吾宗之修谱牒也。有奎永台永兄弟自湖南裹足而来。为言晦谷公为其高祖。且出示我曾王考素心公宰南时往复文字。余敬而阅之。始知有晦谷公而遭难遁荒。子孙遂为遐人。良可涕也。既而又以晦谷公诗稿一𢎥见属曰此我祖遗韵之传于家者。子盍为文而阐之。余又读而悲之。盖其忧愁郁悒之怀。芳馨清孤之志。壹发之诗。而处坎安命。无一毫怨尤意。尤可敬也。余观奎永兄弟虽穷居樵牧。犹从事文学。隐然有古家仪型。亦公之教有以维之也。公之名泯没百年而得传于吾宗。显晦亦有时欤。公之以晦自号。盖亦有待也夫。爰题卷末以归之。
监察金公实记跋
粤在 庄陵 光陵之际。尧传舜受。天与人归。一时俊彦无不攀鳞附翼以就功名。而蹈义殉道之君子。举守西山之节。没齿而无憾。盖自梅月秋江数公以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1L 页
外。谢簪组遁岩壑者。指不胜搂。而又多泯没无称。然扶纲常而树风声。以基我五百年礼义文明之治者。未必非诸公之功。如监察金公即其一也。公以霜台清望。录佐理功臣。迨 端庙逊位。公之考生员公随驾入越。泣弓之后。不知所终。而公亦弃官改名。隐于蓝浦玉马山下。以山上有始祖新罗敬顺王庙宇故也。除大司谏。坚卧不起以终。观于清风栗里明月桐江之诗。公之所守可知矣。呜呼。使公出仕明时。展布素蕴。则其贲饰升平。泽利民物当何如。而公乃脱之如弊屣。视之若浮云。甘与草木同腐。非其深有见于熊鱼取舍之义者。能如是乎。叔季以还。昧廉冒耻丧节犯分。惟利禄之是取者滔滔也。闻公之风。能不愧死乎。公之后孙佥正洪济从余游。尝袖公实记以示余。余览之有感。为题一语以归之。
题鲁孝子行迹后
仁义之性根于天。而孝悌之行本乎性。人亦孰无此秉彝哉。而斁伦悖德之载简册而涂耳目者种种焉何也。教化不行而气习锢其性也。惟我东邦 列圣继承。右文崇道之治。卓越三古。凡所以扶纲常而正伦纪者。靡不用极。故忠孝烈之节行。林林于朝野都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2H 页
鄙之间。而以孝著者尤多。世人见其多也。或讥其矫而疑其伪。嘻其过矣。唐虞之世。比屋可封。虽家王祥而户孟宗。是亦人性之所固然也。顾何异焉。咸平故士人鲁公荣烈。自幼事亲至孝。晨昏定省。出入告面。未尝少违于礼。山樵水渔。供甘旨而尽志物者五十馀年。其父尝病。药饵无效。公侍汤不离侧。尝粪甜苦。血诚祷祝。至有冬獐雪鲤之异。疾革又割股和粥。断指进血。得苏三日。及遭艰。送终以礼。三年庐墓。朝夕拜哭。墓阶成坎。而草树为之枯萎。乡人名其洞曰鲁孝。呜呼。如鲁孝子者。其可谓尽人子之职而全其天赋者也。虽然非 圣朝风教之入人深者。何以有此。自教弛俗颓以来。斁悖之变。复接踵而出。如公之孝者寥寥而无闻焉。世人虽欲讥疑。其可复得乎。湖人士上公孝行于朝。至有绰楔之命而尚未遑也。其孙渊硕抱其状而求一言于余。余览而自感。题而归之。
题玉庵宋君师友简牍后
嗟乎玉乎。如之何未成器而碎也。厌海俗之荒陋。千里归依于鼓山先生之门。非皦然而自玉者乎。观先生六字之训暨诸士友劝勉期望之辞。当日琢磨之益。又可想也。乃阏其年。不使少著其温润缜栗之美。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2L 页
造物独何心哉。余亦曾游鼓门者。览是卷安得不怆然也。是卷也君之从子桂宪所蒐辑也。桂宪亦弱冠从事于学。吾闻蓝田之玉有种。抑将苗于君而秀实于宪欤。器之成也。吾于桂宪乎待之。
题竹轩金公家传
宣川章甫金君琥铉。裒辑其世父竹轩参判公家传。附以名硕文人题赞。千里来示余。且徵一言。余盥而阅之。公之诚孝神感。同符王孟。群贤之揄扬备矣。何庸复赘为也。第世系所载三世九忠之迹。乃其芝根醴源。而公之生平慨慕。每发于篇咏之际者。未尝不在于此。请得因公之志而推言其一二可乎。夫深河之役。司果公兄弟以眇然而陬布衣。空膏身于沙漠。顾何补于胜败之数也。然丁丑甲申之后。我东之得免于左衽者。实赖缙绅士庶之忠义节烈。赫然著于天下。凛乎有不可犯之势也。则二公之死。不其大有补于世道乎。呜呼。时移事嬗。于今三百年所矣。当时满洲之裔。今复为幽燕垂绝之红罗矣。东锋北耽之朝暮吞噬者。倍筛于往日辽沈方张之势。而我邦偏被怀襄之祸。方且半他而为戎矣。噫嘻此何等时也。而缙绅士庶之仗义效节。一何寥寥也。天其终丧斯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3H 页
文耶。九原如可作也。公之郁悒悲愤。当复何如也。尚冀金氏云仍暨西土人士。克绳祖武。追攀前修。励志秉义。声应气求。牢脚跟于人思之关。𢬵性命于熊鱼之际。使四方风动。元气滋苏。而外蚀不敢侵焉。则我东之终免左衽。未必不自西人士始也。此非公之志耶。遂书而归之。
阳园遗集卷十一
 箴
  
立志箴
耸起欲浪。摆脱名缰。一跃跃出。便师文王。千仞壁轻。三军帅弱。弃却死生。确如金石。立天地心。立生民道。继往开来。为万世标。息养瞬存。昼为宵得。至理所寓。不遗纤忽。妙道精义。只在眼前。至近至易。莫求幽玄。下手著脚。只在今日。至急至切。莫狃姑息。立心如此。乃可谓志。高坚两极。巨细毕至。饥食渴饮。救火追亡。一刀两段。莫更顾望。担百斤担。撑一篙船。一息尚存。不容少閒。有违于此。何以为学。嗟尔小子。勉哉无斁。
为学箴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维此四者。所以择善。修身处事。与夫接物。皆要笃行。所以固执。神明在侧。上帝实临。无惰尔容。无贰尔心。事至物来。别其公私。截然方正。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3L 页
各得其宜。维君师父。夫妇友朋。万古大伦。畴敢不厚。加冠亲迎。丧事祭祀。从众何为。惟古是视。从事于斯。是名为学。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富贵荣达。不可骄泰。亢龙有悔。圣人攸戒。贫贱忧戚。天意玉成。动心忍性。增益不能。箴以自警。念释在玆。有或悖者。天必厌之。
事亲箴
昏定晨省。出告反面。温凊随时。甘旨力办。有事服劳。无慢无懈。有疾色忧。专意调剂。惟命是承。水火亦赴。先迹视听。毫忽无忤。有过几谏。而敬不逆。谕之于道。至诚以格。乐其耳目。安其寝处。惟其所在。悦志为主。怡声温辞。婉容媮色。罔或过直。以致戾拂。无私其物。无有其身。每事必禀。无敢自专。小心下气。齐颜敛容。罔或狎恩。以致不恭。送死无憾。乃当大事。无过于瘠。无失之易。报本追远。祭祀以时。如神之在。无古之违。身惟亲枝。不可毁伤。临深履薄。跬步不忘。况乎性命。尤所全归。清明正大。乃为尽之。爱敬双全。诚礼备至。夙夜惕念。庶免大戾。
戒色箴
维夫与妇。人伦之始。斯义至重。根于天地。诗首二南。礼谨大昏。乾坤咸恒。大易攸言。惟其情密。易于陷溺。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4H 页
伊昔君子。戒惧慎独。交之以道。接之以礼。家道顺正。靡所乖戾。眷彼昧者。不知此义。肆行淫欲。无不为己。其情既炽。性从而凿。丧其威仪。弃其家国。血气几何。而不自秘。疾病之生。死亡随至。日月如流。昨莺今蝉。六龙飞辔。忍自加鞭。我其监此。节欲储精。虎尾春冰。寄此一生。如蠍斯畏。如雠斯避。为彼所胜。只可责志。非欲引年。所以立命。久自见功。受福无竟。充壮其体。光泽其颜。心神既清。梦寐亦安。我用作箴。勒之座隅。有或违越。神明必诛。
阳园遗集卷十一
 铭
  
麟趾堂铭(丙子九月十五日。日次儒生 殿讲比较。以制代讲。铭三中一。直赴 殿试。)
天地生物。其心孔仁。长于毛虫。厥号曰麟。游轩之囿。降孔之宅。非圣人者。孰称其德。参为四灵。曰惟是尔。麇身牛尾。厥趾尤美。不履生草。仁心蔼然。昔在岐周。化隆德全。王政熙皞。后德贞静。公子式谷。乃仁乃圣。万物咸睹。百祥鼎臻。诗人献颂。于嗟振振。化本关雎。庆流斯螽。被以管弦。洋洋正风。我 圣受命。宝箓无疆。龙德正中。仙李播芳。九重深穆。金阙煌煌。爰有堂宇。正殿之傍。命之嘉号。取义也昭。贻谟燕翼。歌腾凤韶。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4L 页
非徒颂庆。为 圣后祝。顾名思义。配命求福。三字微意。焕然金楣。二南之化。今复睹之。既锡尔类。乃百斯男。绵绵 圣祉。华祝居三。居所拱北。恭己向南。本支百世。咏歌于斯。美哉仁风。名言在玆。小臣作铭。拜献丹墀。
攻玉斋铭(并序○丁亥)
瀛洲之东乐山之阳。有村曰石。村之秀才葺茅斋数椽。相与讲读于其中。而金君德有实其颖也。为其村之名之石也。扁其斋曰攻玉。而阳园居士为之铭曰。
玉之喻于君子之道者。取其温润而光明。然不磨不琢。器亦无自以成也。以玉攻玉。难得其力。得其力者。其惟他山之石乎。眩晦纷纶。足以开人慧而益人智。险屯盘错。足以砺吾刃而露吾棱。箴规谤毁。可以反躬自省而勇改加勉。厄穷患难。可以动心忍性而增益其所不能。攻之愈苦而其玉愈美。及其磨砻而成器也。莹然若悬明月而鉴秋水。上可以为清庙之瑚琏。下可以为岩廊之镇宝。是乃古之君子所以修身成德之道也。然非其质之素美。亦何以耐其攻而收其效哉。嗟今之人。浇漓偷薄。譬如朽木。不可雕刻。攻之以石。随手碎缺。实之不存。光将焉托。我愿读书于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5H 页
是斋者。尚其懋乎本而敦其实。味秋果之甘口。谢春华之悦目。则庶乎德温如玉。而受石攻之益也。
登瀛斋铭
秀才申旻求肃雨。求文于余。将以揭其读书之斋。斋名曰登瀛。戏为之铭。
海上有三山。其一曰瀛洲。珠宫贝阙粲然于其上。上接玉京十二之高楼。中有列仙霞冠星佩。饮沆瀣而餐琼液。朝暮千岁。房闼八极。我欲从之。盖茫乎其不可诘也。唐世开文学之馆。国朝设弘文之堂。妙选一世之英。置之人主之傍。入侍经幄。出掌词翰。莲烛绫被。如在天上。故谓之瀛馆。荣则荣矣。而有命焉。不可以妄愿也。有人于此。居环堵之中。诵古人之书。洞宇宙事物之变。探天地造化之初。湛然收之一心之中。烱乎秋月之照寒水。视人事之得丧。漠若太虚之过纤云。彼趍营之纷纭。不啻岑垤之斗群蚁。其乐足以敌万乘。其道可以寿亿祀。虽居人世之上。而高出世人之间。则是非所谓平地神仙者乎。高兴之乡。旧称瀛洲。山明水秀。实为名区。大村有斋。号曰登瀛。居是斋者。其亦有意于是名乎。虽然慕荣则妄。学仙则诞。曷若反求之于吾方寸乎。
阳园遗集卷十一
 颂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5L 页
石鼓颂(并序)
我 圣上御极之三十四年丁酉。寔开国五百有六年也。运值中兴。国步隆旺。千官六军万民。齐请进登皇帝大位。以绍有明已绝之统。而成 祖宗未卒之志。环球列邦。亦翕然同辞。 上屡让不获。以其 九月十六日。合祀天地于圜丘。即 皇帝位。定国号曰大韩。建元曰光武。越三年追尊四世。以及于 太祖。仍配 太祖高皇帝于圜丘。猗欤盛哉。圜丘役讫。一国绅士将刻石以纪其事。 上屡谕止之。绅士相与谋曰。惟我韩自檀箕以来。为东方有道之国。逮我 圣朝。重熙累洽。声教物采。并驾于中华。我 圣上挺不世之姿。应天顺人。光膺大号。制度改观。礼乐明备。流嘉惠于黎元。绵洪簶于亿祀。功德之盛。古未有也。封泰山禅梁父。固 圣上之所不屑。然颂歌之作。油然由中。讵可以 圣衷之撝谦而遂己哉。周有石鼓。盖因田猎而纪宣王之功。虽不足拟伦于今日。然聊可援为故事。乃伐石作鼓。属臣为文。臣不敢辞。敢拜手稽首献颂。颂曰。
惟皇建极。厥有正统。黄帝垂衣。万国执贡。唐虞之隆。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6H 页
化溢五服。夏忠商敬。周文郁郁。汉唐杂霸。犹奠区宇。宋明继作。亦为谊主。华运告替。吾道遂东。惟 圣天子。功高德崇。版图基业。受之 祖宗。聪明仁覆。配彼昊穹。多难兴邦。旧命虽新。车书会同。五洲咸宾。万姓劝进。德让惟三。惟华之坊。有坛面南。爰即宝位。粤酉之秋。飞龙呈瑞。灵雨初牧。垂旒十二。衮黻煌煌。臣民欢呼。咸曰我皇。受天明命。帝我韩土。建号纪元。光我列祖。天序有典。我皇敕之。天秩有礼。我皇则之。巍巍荡荡。如云如日。礼乐征伐。自我皇出。华夏文物。由我皇存。譬如灵光。岿然独尊。尧舜之绪。周孔之制。谁其保之。曰我皇帝。正统天子。非我皇谁。明明上天。祚我韩猗。斲石为鼓。于坛之右。臣拜作颂。天子万寿。
阳园遗集卷十一
 赞
  
圃隐先生赞
箕圣云邈。罗丽晦濛。用夏变夷。肇自我公。忠贯日月。道接洛建。惠此东邦。光启奎运。
本朝六君子赞
金玉其相。鸾凤其仪。天德王道。我其任之。一时之屈。百世之伸。功存继开。永牖后人。(右静庵)
大器晚成。斯文攸托。陶山之室。朱书是阁。学纯而邃。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6L 页
德谦而光。仪刑一世。遗韵洋洋。(右退溪)
天高海阔。星朗日耀。不由师承。独见道妙。莘尹之志。巷颜之乐。龙归云湿。神功普渥。(右栗谷)
鲁得近曾。笃信似商。俛焉日孳。闇然其章。有模有范。有受有传。斟酌会通。礼仪三千。(右沙溪)
乔岳间气。钟生人豪。挺松大冬。砥柱洪涛。寤寐阳秋。钻仰考亭。扶我人纪。功莫与京。(右尤庵)
精金良玉。皎月清冰。晚迹溪山。独抱遗经。妙契深造。解纷折衷。知道者希。孰识其功。(右农岩)
鹤鸣斋赞(为宋必浩,宋桂宪作。)
中孚之象。泽上有风。外实而笃。内虚而通。鹤鸣子和。厥理幽眇。君子则之。虚心求道。在昔圣贤。牖世立言。如钟之叩。如铎之振。世远人亡。光沈响绝。六经寥寥。寄在简帙。举世昏瞀。满目榛枳。对卷茫茫。袖如充耳。惟彼君子。壹意向上。澄我方寸。穆然想像。夫子在座。颜曾后先。谆谆者诲。琅琅耳边。千岁匪远。感应咫尺。心融神会。会极归极。譬鹤在阴。厥鸣哑哑。其子在阳。应声斯和。惟孚之极。乃感之速。灵明皎洁。超乎羽族。翛然遐举。与仙为徒。哂彼燕雀。汩没泥涂。何以能之。惟信不贰。我思其人。眷言寤寐。瀛西有斋。棐几明窗。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7H 页
有美二秀。藏修其中。我题是赞。用代砭针。勉旃读书。惟虚其心。
心石赞
金镜城容观用宾甫自号心石而扁之于斋。友人阳园申箕善为之赞曰。
以石喻心。心其可以顽如石乎。凡天下有生之物皆有情。羽毛鳞介。无不以顺逆为欢戚。虽草木之无知。其向荣也亦有欣欣之色。惟彼石之为物。独块然而冥默。叩不应而挥不动。宁可论于情识。风雨霜雪不能损其毫发。但见其磈磊磅礴终古而不磨泐。是虽若天地间无用之物。孰知其实有赞化之力。擎山岳而镇土壤。为坤舆之骨骼。气嘘云而液出水。泽万物而滋动植。惟其无情而不变也。故其功利之施不可以终极。譬之人之心则天君泰然。主乎一而无斁。喜怒哀乐随缘而应。而我则自在。利钝祸福素位而行。而我则不易。辽寓木榻之当膝皆穿。涪舟风波之危坐对客。以常人观之则殆若情根尽断。彷佛乎释氏之空寂。然后乃能高朗四照。酬应万变。磨不磷而湟不缁。为君子之成德。穷居则抱道终身而教垂于后世。得志则救世济物而奠邦国于衽席也。我友贤者。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7L 页
天姿近道。不喜流俗。而志常简册。循循然然然。言若不出口。又不肯为硗硗之高皦皦之白。绾墨绶而縻金绯。意犹欿然而不自得。厌旧都之纷嚣。尽室入于山之僻。林绕屋而蒙密。水循除而汩㶁。扁二字于座隅。爰常目于朝夕。盖将境象俱忘。坚介自励。窃庶几于达人之域。
阳园遗集卷十一
 说
  
莲湖说
余无君子之德。然性爱莲。见人之爱莲者亦爱之。在瀛洲。有一老人鹤发鸠筇。飘然而至。问其姓。曰宋。字曰元仲。壮岁曾游湖洛。多从先生长者游。既而访方丈之胜。穷窈窕之趣。充然有得而归。故与之言。温然而可亲。知其非俗流也。问其号。曰莲湖。余喜而叩之曰老人其爱莲乎。曰我鄙人也。虽不足以知莲之德。然其心则窃爱之矣。家有莲乎。曰门前有一小塘。旧种莲。中年徙宅。塘芜而莲亦凋焉。及老而返居旧舍。则有莲不种而自生。开花满塘。我乃托契于斯。临水而彷徨。对花而啸咏。悠然不知年光之已暮也。故聊以自号焉。余耸然曰异哉。人去莲谢。人来莲反。老人非常人也。于是促席而谈。欣然若对莲也。遂为之说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8H 页
以赠之。继之以歌曰。莲之叶幡幡如箑。莲之花英英如霞。生淤泥而不滓。浴清波而自洁。香升九霄。光并秋月。亭亭立于云水之际。皎皎出于烟火之外。近而不可狎也。远而不可离也。不根而生。一何奇耶。韶颜白发。披襟临沼。彼何人斯。其有道者耶。
城隐说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而古之人每重隐沦之士何也。随俗则混。离俗则介。与其混而自失。无宁介而自洁也。虽然彼长往之流。枯槁伶仃。违亲绝物。其迹太露。而往往不近于人情。故善隐者不屑也。不隐其迹而隐其心焉则其隐也又大焉。故曰大隐隐于城市。长往之隐。人犹得以知之。大隐之隐。人不得以知之。惟大隐者知之。以其气相感而心相照也。朴寅淳瀛洲县之雁鹜行者也。善为诗。风韵疏逸。其心常翛然于事外。然随众排衙。抱文案持刀笔。无以异于人也。人亦莫得以知也。道园相公尝莅是县。一见而异之。赐以城隐之号。又手书二大字。俾扁其室。盖相公虽随俗就功名。其心则皭然泥而不滓。亦大隐者也。故能辨一鹤于群鸡之中。岂偶然哉。寅淳既受知于公。又尝北游德裕之阳。穷三洞之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8L 页
胜。邂逅澹宁学士于安阴之子舍。学士亦心奇之。相与酬唱。从容待之以忘形之契。盖自是寅淳诗日益工志日益遒。膏盲烟霞。梦想林泉。卯酉之暇。辄吟哦自适。悠然乐而忘其老也。余尝一再见之。为人美须髯。风仪伟然。言议不苟。常有远识。信乎其为城市之隐也。余爱之不置。为题是说。使览者知斯号之不偶然也。
艮岩说
艮止也。恶乎止。止其所也。曷谓止其所。止乎所当止之地也。鸟止于林。鱼止于渊。人独无所当止之地乎。万理洞然。从心所欲不踰矩。圣人之止也。知止有定。思不出其位。君子之止也。苟不明乎所当止之地。虽欲止安所止乎。阳之生也。起于震通于坎。然后成于艮。彼崒然而高大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止之为道。未易言也。虽然与其动而有悔。不若止而无咎。忿而思难则止。得而思义则止。外慕忘想思其无益则斯止矣。纵不明乎所当止之地。苟一念之能止。则其于为人也思过半矣。此艮岩之所以自号也欤。耸眉凝眸。骨格清峭者。艮岩之容也。安分守拙。不营营于外者。艮岩之心也。研羲文之易。究物象之所止者。艮岩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9H 页
之所从事也。勿滞于先入。勿安于小成。虚心观理。如止水之鉴物者。艮岩之所当勉也。艮岩为谁。咸阳朴寿一也。述之者谁。瀛海逐客申箕善也。
南云说
起于灶突之上。横于林薄之际。若存若亡。讽然而散者烟也。南俗之浮薄似之。冥冥濛濛。晦涧壑羃冈峦。行者迷路。触者染瘴。见晛而后霏霏而消者雾也。南俗之蒙昧似之。得山川清润之气。触石而出。肤寸而合。徘徊于九霄之上。英英郁郁。奇态万状者云也。余于南士宋平叔甫见之。平叔之为人。骨格嶒崚。天机活动。谈论娓娓。皆有根据。皦乎有出尘之操。超然有高世之眼。其以云为号也。殆所以自况乎。平叔曰否。夫云淡泊无迹。捲舒无心。然时能作雨而润物。余素无艺能。亦鲜嗜欲。于天下事。盖漠焉无所系念。而独有济人救物之志。根于秉彝。虽老而不能忘也。余曰有是哉。子之志也。所贵乎云者。政以此尔。不然彼金柯玉叶苍狗白衣。不过为丽景奇赏。与烟雾等耳。顾何补于天地哉。虽然云之作雨。君子之泽物。亦有时焉。厥或非时而出。阴先倡而阳不和。则是为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如此者。非徒不成雨而已。气机已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39L 页
泄。适为久旱之渐。而其阴曀黯湛。曾烟雾之不若也。六七月之际。赫炎当空。流金烁石。沟浍皆涸。枯苗盈野。于斯时也。树间起少女之风。陌上闻阴雀之噪。匆有玄云起自南天。油然而集。倏然满空。轰轰而雷。闪闪而电。雨脚如麻。沛然而注。不崇朝而四野沾足。百川涨溢。何其功之速也。亦曰得其时而已。苟其时之未到。则宁逗于岭上。为閒人之所怡悦。不可为西郊之密云也。平叔曰旨哉言乎。吾将卷而俟之。
阳园说
余少时自以籍贯东阳。降生汉阳。慕紫阳华阳之道而游希阳之门。遂自号曰五阳。希阳先生闻之曰阳之爻。至于六然后为纯乾。盍曰六阳乎。余对曰五阳则既皆有据矣。其如一阳之无所着落何。先生曰君自居一阳。何不可之有。余心不敢。然重违先生之命。于是改以六阳。而常以一阳之虚位为慊。既而以六阳之号。有乖于俗。而人之问之者多。不堪叙述之烦。故乃改称曰阳园。然六阳之义则实蕴于中矣。中岁获罪谪兴阳九年然后始得归。六阳之数遂足。而九者又阳数之极也。呜呼。人生得失。皆有前定。岂人力之所能为哉。但余虚标是号。而未有自强惕厉之功。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0H 页
是所愧也。
求仕说。赠韩寝郎基英。
仕者。名利之所在也。求之。人之常情也。然孟子不云乎。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者也。夫子之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固非人人之所可企及。然有人于此。饬躬而力学。矻矻焉不知老之将至。时或出游国中。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行臻而辞修。不诡而不随。则虽在叔季之世。宁有湮没不称之理乎。若枉己而自衒。君子不为也。此所谓求之有道也。其或不求为可知而患莫已知。妆珷玞而为玉。绘麟麒而为楦。以出售于市。甚则不顾四维而惟钻刺之为事。如此者受人唾骂之不暇。尚何从而得其所求乎。虽得之必失之。不惟失之。其灾害殃咎之踵于其后者。如执左契而相交付也。是知穷达本自有定。祗可俟其倘来而已。若强而求之。则求之未得而害反随之。此所谓得之有命。而求无益于得也。夫君子未尝不欲仕也。然仕之与义。有熊鱼之轻重。苟害义也。虽可得犹不为也。况求不可得而徒丧其天。故守义而安命。无意于求而名利有时乎自至。是则所谓仁义未尝不利。而学也禄在其中也。呜呼。今之世何其滔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0L 页
滔而无廉耻也。蝇营狗苟。彝性都丧。往往有荡资产而触刑辟者。世道之沦下一至于斯乎。可谓寒心而流涕者矣。韩君基英。北士之秀也。往年以浚源殿御真陪从之劳。叙 和陵参奉。近游京洛。常从余周旋。观其志亦不外于求仕。余惧其求之不以道。思以一言警之。及见其族叔锡瓘甫所赠言。则始知其家自有先觉。不待余之规之也。聊写此以赆其行。使归而与其叔读之。
赠韩寝郎章元溥宪北归说
章元乎。君之追随于我有年矣。学未见其加进。然亦不至横鹜而颠倒也。夫人之德业。不进则必退。君之能不进而不退何也。我知其故矣。学不加进。俗挠之也。不至横倒。赖有过庭之训也。人乐有贤父兄。不亦信乎。虽然进之难如升天。退之易如燎毛。呜呼危哉。君归而禀于尊大人则其必有凛然而警惕者矣。噫君今归矣。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商山之颠。孤松凌寒。君之所依庇也。托厚根而袭清风。铢累寸长。不退而进。挺乎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是亦傍生之一松也。由是而进。列为茂林积翠。钟为茯苓琥珀。亦次第事也。一脉阳春。将永葆于关北。吾其拭目而俟之。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1H 页
来山说。赠金云卿溶默。
金通政云卿习岐黄术。自小白山中。来游京师。与余甚相善。一日语余曰人皆有以自号而我独无之。盍为我命之。余沉吟良久而曰号以来山何如。云卿喜曰谓我来自山中乎。是记实也。抑勉我归来故山乎。是得我心也。我将归矣。余曰否否。来有别训。来者麦也。夫人之生。气类不同。方聚群分。有可以喻诸物者。余观云卿之为人。敦厚忠实。有爱人利物之心。而所挟之术。又足以济众。求之于物则乃谷之类也。百谷之中。气类又各不同。而云卿之貌野气醇。沈毅寡言。有似乎麦之外粗芒而内质韧也。云卿之与人有信。执志不变。有似乎麦之更历霜雪。根固苗坚。终底于秀而实也。云卿之才不谐世。术不诡俗。视若凡庸。而久乃知其语有趣而交有益。政似乎麦之朴而不华。以夏为秋。绝无色态之可赏。及其备经打簸舂凿之功。然后食之而得其补虚益气之效。非众谷之所能及也。然则以物喻君。惟麦为近。以之自号。不亦宜乎。云卿欣然而谢曰我平生自知非不审也。而未有以自况也。乃今始得之。受赐多矣。然惧夫似而非真。不及稊稗之熟也。因书其说以赠。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1L 页
心窝说
窝者。寰包通窍而可以藏物之名也。故兽穴燕巢。皆谓之窝。而居室之小而仅通门户者。亦称窝焉。如康节之安乐窝是也。友人权钟宽舜教甫清古恬雅。不骛于外而内自修饬。晚卜居于舒之金丹里而扁其室曰心窝。盖鼓山任先生之曾所命也。一日来语余曰心也者。一身之主。万化之本也。静而涵众理。动而应万变。立乎天地之间而与天地参者曰惟心尔。然气拘欲蔽而丧其良心者皆是也。故圣贤教人。务令操存省察而求其放心。先师之命吾窝。亦是意也。余虽不敏。当从事于斯。常目寓之。唤醒此心。使之常存于吾窝之内而不少走作。子盍为我一言以识之。余曰不亦善乎。子之用功也。虽然子将以瓮牖而蓬户者。为宅心之窝。而不知子之心即是窝乎。心居五脏之一。而如莲花之未敷。中空而外窍。所以虚灵知觉而为一身之主万化之本者。皆从此出。其为形也。不过方寸之窝。而放之则弥六合寰八埏而不足以尽其大也。苟能时刻提撕。使此方寸之内。常惺惺而不昧。则小而视听言动。大而家国天下。无不毕具于是窝之中。灿然有条而不紊。井然并行而不悖矣。奚走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2H 页
作之足忧。而以彼瓮牖蓬户数椽之第。强名为窝。欲使活泼流动之此心。卷束而藏其中乎。先师命名之意。亦未必然也。子其思之。舜教犁然而会。莞尔而笑曰。闻子之言。吾其有省矣。遂书其说以赠。
海史说
东海之东灵仁之阳。有磊落奇伟之士曰李德夏懋卿。懋卿读书三十年。慨然以春秋之义自任。以春秋史书也。自号曰海史。谓其友申箕善曰嗟呼。我东僻在海陬。人文晚辟。士知尊圣人之道者。才数百年矣。然圣人之道。莫大于彝伦。而彝伦之大者。莫过于春秋之义。属自皇运告终。胡氛凌霄。春秋之义。扫地而不复讲焉。悲夫。吾道之厄。一至斯极也。惟我朝圣化隆洽。儒风丕振。当丙丁阳九之厄。有若石室华阳三学士者。只手擎天。义声亘宙。阳春一脉。赖而独存。是则天以不食之硕果。寄之于我东也。奈之何世道浸降。欲浪滔天。士大夫昧于义利之辨。风节为之靡然。区区一线之阳。几何其不熄。然余不自揆。忘欲障其流而激其波何如哉。箕善竦然而对曰壮哉。子之志也。夫天道福善而祸淫。王政赏善而罚恶。自三代之既远。圣人者不得其位以行其赏罚。则乃私自褒贬。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2L 页
垂示后世。此春秋之书所以作也。盖其寥寥简编。虽若空言无施。千载之下。起忠臣烈士之志。惧乱臣贼子之心。纲常之道终天而不坠。则此其所以当于一治而功高前圣者也。是书显则叔季轶于唐虞。是书晦则冠裳沦于裔戎。百代治乱之迹。鉴戒已章章然矣。然书不自显。待人而明。世衰道微。邪说横流。则必有命世君子之明是书者出焉。子所称数先正是也。生乎斯世。苟能抱刚大之气。蕴经济之学。则明春秋之责。固不可得而辞也。懋卿既以是自标矣。勉之哉。刚确不挠。尽力扶植。得志则以之格君心而正士趍。措之于礼乐。施之于政令。回一世之运。跻之九五之隆。不然则退与一二同志。讲是书于西湖之滨。发之言论。教当时之英材。著之文章。警后人于无穷。其于君臣之义华夷之别。阴阳淑慝君子小人之分。归若霜日。凛乎其不可犯也。使世之为善者恃子而有小劝。为恶者惧子而不敢发。而后贤之夷考者。视子言而为予夺。则夫剥阳上九。海东春秋之义。赖子而不泯矣。呜乎欷矣。虽然理明于心而后是非著于物。德积于躬而后劝戒专于人。苟不勉于问学自修。而遽然以言论风裁自任。则无益于事而徒致怨谤。所谓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3H 页
冒虚名而受实祸也。故任春秋之责者。当先求诸四子诗书。懋卿贤而多智。其必所先后矣。勉之哉。他日余将访子于灵仁之南。恭听春秋之讲也。东阳申箕善谨书。
阳园遗集卷十一
 [论]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3L 页
辨男女论
夫男女。阴阳之对内外之分。对而合故易乱而不易定。分而别故可严而不可亵也。古昔圣王。惧其不严而致天下之乱也。乃立婚姻法。以定夫妇之伦。又制礼度以立天下之大防。是故非夫妇不同衽席。非父女母子男妹叔侄。不相授受。非同堂有服之亲不相见。其义深矣。其虑远矣。后世防禁不密。奸滥恣生。郑卫之淫。李唐之丑。未必不由于此也。我朝崇礼教民。士大夫家守之不失殆五百年。逮今衰颓。此教先坏。可胜寒心。其在今日。宜壁立千仞。断然不囿于俗。然后庶乎免矣。凡男女之别有六等。一曰夫妇夜不并坐昼不同席。不亲授受。言语必敬。二曰父之于女也。母之于子也。八岁不置于怀。既长不执其手。三曰兄弟之于姊妹也。叔父之于侄女也。叔母姑母之于侄子也。其年不齐则不并坐。行不相摩。其年齐则不相授受不同席。四曰从兄弟之于从姊妹也。从叔之于从侄女也。从叔母从姑母之于从侄也。再从兄弟之于再从姊妹也。再从叔之于再从侄女也。再从叔母再从姑母之于再从侄也。三从兄弟之于三从姊妹也。凡有服之亲也。不相授受不同席。言笑不敢恣。相
阳园遗集卷十一 第 244H 页
待如宾。五曰嫂之于叔也。舅之于妇也。妻母之于女婿也。间席而坐。异涂而行。非大事不相言。六曰无服之亲也外人也。不相见。凡此君子所以别内外之分。节亲疏之宜也。衣不同架。食不同案。不同盥不共厕。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非有故不入中门。女不乘轿不出中门。儿生八岁。男居外。女不出。男仆非有所役不入。其入也妇人避之。女仆无故不敢辄出。主人不与之亲授受。深宫固门。朝夕警惕。内言不闻于外。外言不入于内。妇人不窥外。外内之障。如楚越之漠然截然乎其不可犯。淡淡乎其莫之秽。雍然乎其和气融。夫如是而后男女别。男女别而后夫妇定。夫妇定而后父子亲。父子亲而后兄弟序。兄弟序而后君臣上下长幼大小。皆有品节。而礼乐政刑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