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x 页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甲子文录
甲子文录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0H.gif)
戊辰檀君天王元年。(中国唐尧二十五年。)本邦之初。有一异人曰桓因。其庶子曰桓雄。贤明得人心。居太伯山。(今妙香山。)归附者三千人。及生子。以其所居有檀树。命其姓曰檀。是为檀君而名未传。檀君既长。有神圣之智。三千人之徒慕之曰此神明也。与其父祖并称为三神。(至今邦人生子女。必云三神与之。)因相与奉为天王。于是天王自太伯山相地于平壤以都之。以本邦之地先受朝日光鲜。建国号曰朝鲜。作天符经。极说人君受天命之道。天符者。天命之符验也。其文曰。一始无始。(泽荣注曰。将说人君所以受天命之由。故先推本天地之始而言之。一始者。一气之始。无始者。循环之故。言天地之先。只是循环之一气。而莫知其始者也。)一析三。(三者。天地人三才。言三才由一气而分也。)极无尽。(极者太极也。言自一气而分为三才。即太极之理。而其理无有穷尽也。观此则可知太极之名。自孔子之前已有。而非始于孔子也。)本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上之一。即太极之一理。下之一二三。即天开子地辟丑人生寅之次序。言天地人三才究其本。则皆太极之一理也。)一积十钜。(此即周易所云天一地十也。言天地之数。自一而至于十。以生成五行。则其变化可以至于百千万亿而不穷。岂不大哉。)无匮化三。(此言天一地十。阴阳交媾。以生人而成三才。其造化无可竭之日也。)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此言天不能独立。而待地与人二者为三然后。始得为天。地不能独立。而待天与人二者为三然后。始得为地。人不能独立。而待天与地二者为三然后。始得为人也。盖人固赖天地之生成。而天地亦赖乎人之财成辅相。故其言如此。)大三合六。生七八九。(此即易之卦数也。言此大哉之三才。重之为六。成内外卦。自六又积至于阳数之九。以为卦用之终。)运三四成环。(此言天地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0L.gif)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1H.gif)
按檀君既以神圣之资。而著天符之经。则其后子孙绳继文明。一代之事。必有可观者。而今其国史归于灰烬。甚于渤海之国。可胜痛哉。○又按汉书地理志。乐浪郡属县二十五。其首县为朝鲜。朝鲜者平壤也。盖汉置四郡时。以旧时国名冒之于首县。而非箕氏时已有所谓朝鲜县也。○又按今本邦。无所谓檀氏者。岂檀族尽徙北夫馀而然耶。抑有其人而世远遂晦耶。又抑檀氏虽无其人。而檀氏之民。宁无其遗耶。虽然余于此有一言。本邦与中国接壤。故箕子之来居姑置之。而其后中国人之因乱因事而来居者。不可胜数。陈寿史称秦人避役入马韩。马韩人处之辰韩。遂称秦韩。史记云陈胜,吴广之乱。燕齐赵民流入朝鲜者数万口。卫满之王朝鲜也。所携椎髻千馀人。及招诱亡党。皆燕齐人也。汉武帝灭卫氏置四郡。当是时。中国人来居者亦多。而琅琊王仲之族最巨。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1L.gif)
智异山华严寺。新罗佛教祖缘起大师碣。(他本以释秉宪为住持者误也。)
韩亡之十四年正月。智异山华严寺住持释龙华俗姓河氏者。走一录言曰。吾先师新罗缘起公英慧天纵。生好如来之道。因其书独觉妙旨。撰华严经起信疏一篇。以授其徒。徒之归者三千人。真兴王五年甲子。敕国中兴寺院。公闻之。帅其徒营造本寺。智异山之有寺。自此始焉。其后元晓,义相,道诜,正行,朗圆,贤俊。及高丽之义天,洪庆,定仁,祖衡。韩之善修,润讷,觉性诸名流。或以居住。或以游历。或以善缘。或以修役。相继至于本寺。绍述宗风。迭起赞叹。公之道于是乎益尊。而今年适当创寺之期。故龙等有感于中。购一美石。欲刻右迹。请子文之。余尝读金文烈公三国史。见新罗纳祗王时。有高句丽僧墨胡子者来客于一善郡。鸣其学。于是新罗人始知慕佛法。至真兴王时。有觉德者入唐求法。届王之十年。与唐使偕还。以为觉德当为新罗佛教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2H.gif)
千江之水千明月。仰而四顾月只一。云谁此月抱怀中。新罗慧者缘起公。闻公昔讲华严经。三千大众涕泣听。如饮河水各充量。下届晓诜派流放。虽然公亦何所讲。是唇是吻都不动。经亦只是一白纸。洗睫视之不见字。六通一时发霹雳。天上天下只影立。是以精神动君王。九天敕下托佛场。金砂玉流南岳南。始有精舍出穹林。旃檀之香长不灺。朝钟暮鼓开聋哑。史家挂漏亦何伤。种瓜得瓜终允臧。堂堂新罗佛教祖。天王峰共尊万古。
书崔烈士益翰事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2L.gif)
金泽荣曰。余以虚名志人邱垄。殆将数十百篇。然徐察之则徒子孙读耳。他人无有读一篇者。盖碑志之以谀见贱于世久矣。故虽不谀者。亦受其累。崔处士得此。亦何补哉。惟益翰年富志刚。他日将有关于时运。处士与之同传可也。
修改二(一作三)首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3H.gif)
往韩 光武帝丙子。吾开城族。得岭南宗属所传先系先迹。与之合谱。姑置吾花开贯。而从其贯晋阳。树碑于府君墓。以纪其事。既而知系迹与贯之有误。以告宗属。宗属然之。归于吾族之旧贯。则府君之墓。法当改树碑。爰谨书之曰。府君姓金氏。讳求智字忠汝。家开城而籍花开。其先盖少昊金天氏。至高丽时。有讳仁璜为始祖。一传讳秉洙。二传讳泰文。三传讳奎震。即府君之高祖也。或曰。仁璜事高丽高宗,元宗。官至兵部尚书。及元宗之论崔瑀迁都功。图形于功臣堂。以公尝与迁都之议。封花开君。秉洙官礼仪判书。泰文官侍郎。恭悯王尝语之曰。卿之金氏。春则秋秋则春。盖戏花开也。奎震官军器少监。曾祖讳勋。当韩之初。隐居尚志。自号梅轩。祖讳自新。考讳光植。人称松岩处士。以上皆葬开城而墓失守矣。松岩府君生二子。长求义。其后徙岭南。次即府君。府君怀宝修节。不市于世。当时之人目之曰花园处士。花园即男山也。及卒葬开城龙岫山艮坐之原。其妃不知何氏。子曰道以。孙曰硕龙。曾孙三人。曰锡周,应立,应吉。而锡周之玄孙。有曰行一者。 英祖时以武用。由兴德县监。至熙川郡守。为乡间名宦。子孙之昌自此始。呜呼。世远籍缺。府君事行之传者。不过乎乡人所抬尊数字之名而已。然窃尝深思而想像之。松岩府君及府君两世。即韩 成宗 中宗之时也。韩之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3L.gif)
翰墨林诗卷序(此当在原集序门辛酉年)
南通三益乡之富安镇。有嗜诗士曰陈君元基伯钧。自其曾大父翼云翁。辟一园于所居之西。庋书籍筑假山植花竹。名曰西园。以为子弟藏修游息之所。至是伯钧列其景槩二十。各系五言律诗一首。属和于四方。诗既成卷。乃取古人西园翰墨林之语。题之曰翰墨林诗卷。令其表弟梁慕侨代徵序于余。时则中国有南忧之始也。傍有客见其事而疑之曰。何哉陈君之急于诗而缓于世事也。夫今之日。岂言诗时哉。余笑而解之曰。陈君之事。未可以遽议也。吾闻陈君轻财重义。义之所急。掷千金如土。虽诗人乎游。而当世急务之书。亦未尝废而不读。是其中岂易测哉。且夫英雄与文章。皆天地之元气也。故人苟能为英为雄于众人之中。而拨乱世反之正。则其气禀之清明。如日如月。其于诗若文。不学而自然能之。上焉而如汉高明祖。下焉而如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4H.gif)
送李君(炳宪)奉圣像归国序(当在原集序门癸亥年)
咸阳李君炳宪。自号真庵子者。儒林世家。少与同道贤士河叔亨,曹仲谨辈。相从讲学。学勤无所施。年且老而国为墟矣。见圣庙之祀之馁。愤愤曰。使圣庙复得馨香者。不在我哉。则腐其心弊其笔。盘诘其画者久之。才得一二。郁郁不堪。乃痛哭走渡渤海。至曲阜参圣祀。祀罢上泰山。山故多云雾。鲜有见全面者。君乃仰而祷曰。倘山佑我圣祀。请屏云以示之。遂蹑梯渐上至绝顶。果如所祷而无有障翳。遂以洞览全山而及于千万里。既归。复腐其心弊其笔。盘诘其画者有年。果得其十。于是复渡海至曲阜。乞圣像以归。书余道其事如右。余为之叹曰。壮矣哉。使天下之儒者皆若君。孰谓儒者迂阔荏弱不济事哉。昔韩文公之之衡山也。遇云雾。精祷以开之。及至潮州。用其精诚之馀力。为文逐鳄。如驱羊豕。今君之精诚之效。与韩公一也。然而吾邦今日之事。尚有大于逐鳄者。不知君将继而有为。使我酌酒以俟之也耶。否也耶。因风以问之。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4L.gif)
吾邦。山之窟也。然而山之以峰著名者只有五。一曰平壤牡丹山二峰。微耸于平地。为国都之镇。二曰开城天磨山十二峰。亦在国都。兼雄深奇壮之胜。三曰汉阳三角山三峰。亦国都之镇。以气势胜。四曰淮阳枫岳三十六峰。滨于东海。以奇怪胜。五曰智异山二峰。为湖南十二州之镇。高大无其匹。而其中枫岳。僧人以金刚山别称之。而因标一万二千峰之名。以流诞于世。是不可以无辨。盖佛书华严经曰。东北海中有金刚山。昙无竭菩萨。与万二千菩萨。常住说般若经。佛家之寓言。不可尽知。而其所记之实。止此而已。乃愚僧欲诩其山峰峦之奇。遂举菩萨之数。以为峰数曰。是峰也即是菩萨之化身也。是奚异于儿童之狂语哉。高丽之世。题咏金刚山者多。而无有一万二千峰之说。韩之初代。郑氏撰高丽史地理志。其纪金刚山。但曰千峰丛立海上而已。至南公孝温赋诗送人枫岳。始大书特书曰三十六峰。(诗曰三十六峰春。)又尝作金刚山记曰。大峰三十六。小峰一万三千。其曰一万三千者。指石角岩面也。盖其时僧家一万二千峰之说。方盛行于世。莫之禁制。至为痛恶。故反之曰其峰三十六。若石角岩面则何止一万二千而已。所以阴折破其诞说也。其后田氏禹治游三日湖赋诗。以湖在枫岳趾。遂引枫岳以寄怀。而亦书曰三十六峰。(诗曰三十六峰明月明。)夫此二家之说。章章若是。而世之人莫之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5H.gif)
右记中枫岳峰数。广考博采。以致其核。则前所作七十二峰定名记之类。皆当付之洗草耳。又曰。余少时游枫岳。登歇惺楼。举手数峰。而树木蔽亏。又行路倥偬。略知其为三数十峰而已。若南田二家。皆终身穷阨。其于枫岳。必将累岁月而穷跻攀。所以能详言之如此也。
笃隐别号说
吾远宗晋州金种骥君好文学。以余薄有文名。先驰书问交。自是以往。助余文字事者甚多。而于韩史釐正之刊。尤大出力。使五百年明辟哲后贤相良将闳儒名士孝儿贞女之事。庶几得传于后世。此非天下长者哉。一日君抵书言曰。吾朋友以吾家于笃山。呼为笃隐。久而传播。故遂不得辞。子可为一说否。余曰。隐之义非一。子之朋友所指之义。在于何欤。君曰子第详言之。曰如魏野,林逋之流。当寇准,韩琦,范仲淹诸人登庸之世。自知其才之不及诸人而不之仕。此隐之下也。如梅福,管宁之流。不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5L.gif)
嘉善大夫侍从院卿李公墓碣铭
日。外孙李氏冢孙贤在。以书抵淮南。道其大父穆清殿令君之言曰。我先公之葬。未有汝外王父之文。非吾祖孙羞乎。余闻而怆然曰。夫是事也吾藏诸心久矣。今孝子能发端如此。不可以不亟图。公讳命哲字哲之。号曰晴农。居开城而籍临江。曾祖讳昌远。成均进士。祖讳宗亿。以孝子赠官。考讳东曦。赠内部协辨。本生考讳东膺。敕任中枢院议官。妣固城朴氏。封贞夫人。本生妣平海孙氏。封贞敬夫人。公以 宪宗乙未生。姿貌绝秀美。少为举业。文词出侪众。而尤妙于书字。 光武帝丙寅。以平洋警之庆。设别试于开城。取三人。公擢第一。例超典籍。累迁奉常寺正。以 健陵典祀之劳。升通政大夫。为工曹参议。擢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大司谏。复为右副承旨。罹祖母承重服归乡。遂以养闲田里。文酒自娱。光武庚子。起为敕任中枢院议官。循乡论上疏请复 穆清殿。殿成。赏加嘉善大夫内藏院卿。推恩三世。寻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6H.gif)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6L.gif)
韩通政大夫矿务局主事李公墓碣铭
求礼许翁宋瑞。寄其所为故韩通政大夫庆州李公之状。而嘱铭其葬曰。此李公子待从院侍从恩雨君之所日夜恳恳者。可念也。余闻而私语于心曰。以吾之老朽。其何能为。有辞而已。既而徐展而读之。则公乃 宣祖朝名相文忠公白沙先生之十三世孙。而其性情行事之英敏阔达。大略有白沙公之遗范。余于是乎心折而不敢辞。公讳钟龟字舜龟。荷南其号也。曾祖讳裕鲁。终某郡郡守。祖讳元荣。终成均进士。考讳圭哲布衣。妣隋城崔氏。郡守以上数世。自汉京移礼山。至考归居汉京。以 宪宗己酉生公。公年十四而孤。中年客游于州郡幕府记室之间。仍又转徙于河东。 光武帝戊子。除矿务局主事寻罢。隆熙庚戌。进通政。所以优老也。初聘密阳朴氏生一女。为晋州郑驲来妻。继聘金海金氏生五子。侍从其长也。有男曰相庆。其次为珍雨。裁判所判事。有男曰相吉相大。又其次为醺雨。某府技手。有男曰相锦。又其次为壤雨,美雨。年七十。卒于戊午十二月十三日。以其明年十月某干支。窆于河东红桃岩考茔下负庚之地。其为人白晢美髯须。目若悬珠。生有异才。学不久而成则速清。便于词章。书尤劲妙具众体。其游州郡也。酬应事务。亦伶俐无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7H.gif)
有名祖以启乎前。有令子以承乎后。公其无忧。矧又众美之自有若斯而铭之。是谓玉瓒之注酒。比之持瓦而索注者。不亦铭者之幸之厚哉。
本生伯父守轩处士墓表
我本生伯父守轩处士金姓。讳益寿字福元。世家开城而籍以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7L.gif)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8H.gif)
春坡别号说
吾党之中。有朴氏子在善者。以春坡自号。而因以为字。请发其义。夫人生而无名。狄道也。故圣人制名。从以字。释之以致美。既名既字。而又有号者。今俗之奢也。字而兼号。或号而兼字。此又奢之变也。君既生于今之世。其安得而不从今俗乎。易之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元之义。在时为春。万物之所发生也。然则将蠢蠢蠕蠕。如虫之出蛰乎。将砰砰轰轰。如雷之发声乎。将纷纷熙熙。如日之舒暄乎。将笃攻文籍。敷为英华。形于宵梦。如江淹之五色花乎。将由是而进。蕴蓄道德。使胸膛之间。常有和气。如程伯子之一月春风者乎。君请择而居之。
安君墓碣铭
求礼。有士而隐于农贾者。曰安君讳𣈭天。生于韩 光武帝己巳。卒于癸亥十二月五日。既卒。其诸孤属同郡许翁奎状其行。而仍请余铭墓。君为人短小而清秀。三岁丧父。抚于叔父正旭。既壮。以家世儒窭。母养不赡。用经济以救之。果得如志。于是行慈善之道。内自族戚。外及乡党友朋。见有穷者。必以钱钞丝谷之属赒之。凶年饥岁则舍施尤多。故里之人诵之不已。君字士允。先世本顺兴人。高丽儒臣文成公讳裕。为其始祖。曾祖讳济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8L.gif)
彼韨而华。率但自奉其一身。此褐而陋。反使一里之内无阙烟。是非真仁而能其然。宜乎天之锡其后多如云。
尹(一作安)士永墓碣铭
安氏孤走一状。请铭其先人葬。余手状而自奖曰。自余客中州。故邦人物。邈然多阂。而一朝得此者。可谓文字之效耶。及寓目于状。则乃叹息曰。易之咸曰感其心。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以安君之贤。其精神所凝。固当远感远闻于千里之外。而不但局于方。余又何暇以文字自奖也哉。君讳义天字士永氏顺兴。高丽文成公晦轩先生。其二十二世始祖也。入韩亦多闻人。至曾祖讳济宅。由岭南徙求礼。祖讳尚检。考讳正旭。妣金宁金氏。君以儒林世家子。少婴贫苦。恨亲无养。乃用达节求生理。始自垄亩。终至废著。备历辛苦而不之懈。可谓孝矣。业既成。则为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9H.gif)
嗟世之人。病在于心。遗亲恝里。鲜不为而。君则反之。斯所谓天下之喜也。馀外琐琐之身病。其何足以为悲。倘九泉之不眛。其鉴此朴呐之解词哉。
许卯园像赞
许卯园名奎。生于岭学于求礼。年今六十馀。示余像求一言。嗟哉翁乎。或以为是扬风扢雅之士。或以为是朴厚君子。人生一世。得此声于人。其亦可以谓足矣。更何问其仕与不仕。
罗氏双寿诗卷序
同郡少友孔允悦。为余道陜川李处士之事曰。处士本锦山人。生于故韩 宪宗癸卯。自少在家庭。善执子道。为耆儒郑艾山,李是庵诸人所许。有三子九孙。家虽贫空。而闺门之内。常有和气。处士以壬戌娶妇某夫人。娶期之回在八十。而夫人少处士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89L.gif)
故韩弘文馆侍讲王君墓志铭
吾其忍志原初哉。原初少吾十九岁。以理言之。原初当后吾死以志吾。而今乃不然。宁不痛哉。抑吾所以痛者。以天下之知我者莫原初若也。然苟问其所以知者。则在乎其学。然则吾焉能不忍痛以叙。使后世知原初之学也哉。原初姓名王性淳。号敬庵。开城人。高丽苗裔也。曾祖讳某。祖讳某。父讳庭麟韩通政大夫。母某郡某氏封淑夫人。原初生于金川之寓所。幼返于开。在塾以聪名。年十九。登 光武帝丁亥庭试第。补注书。庚寅。以司宪府掌令。供召对。某年转司谏院司谏。则不应命。某年擢弘文院侍讲。亦不应命。盖原初为人。慈而能刚。介然有不苟随俗之志。故虽已通籍乎朝。而不肯汲汲趋进。独好古文辞之学。谓余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90H.gif)
惟高丽祖。文章天能。自后嗣王。趾美相望。及祚之衰。降为黎氓。文彩遂阒。迄五百龄。有崛侍讲。禀德清刚。既进旋退。修厥佩纕。朝程朱氏。夕韩欧阳。虽微大成。亦曰堂堂。
追补二首
先考墓表(当在家述门)
先君花开金氏。讳益福字寿卿。高丽兵部尚书花开君讳仁璜之后。而韩 肃宗时烈士讳暹之六世孙也。大父讳象奎名贡生。父讳正权。母清州韩氏。本生父讳锡权贡生。本生母丹阳禹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90L.gif)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91H.gif)
自志
金泽荣字于霖。自号曰沧江。又或曰云山韶濩堂主人。其先盖少昊金天氏。中世祖高丽兵部尚书讳仁璜花开人。或曰。封花开君。故子孙居开城而望以花开。韩之代高丽也。尚书公之后不求仕。有以处士见称者二世。故家遂不振。七世祖讳暹。有烈士风。年十八。为姊杀夫车尚敏之雠。时 肃宗丙寅也。其玄孙讳象观。 正祖时武人。亦有至孝之行。侍偏父疾者十五年。使父不知疾苦鳏穷。列于褒典。是生讳锡权。攻四书时义。以其第二子。与从弟名贡生讳象奎子讳正权为嗣。是为开城府分监役衔讳益福。忠厚长者。善事所后。娶坡平尹氏佥知中枢府事讳禧乐女。生泽荣。即 哲宗庚戌也。成童时习科业。十九。始慨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91L.gif)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92H.gif)
韶濩堂集借树亭杂收卷二 第 4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8A/ITKC_MO_0658A_A347_492L.gif)
其行也不清不浊。其文也不高不卑。竭一生之力以为文。而其终也止于斯。噫其悲。
与孔允悦牍
为人难。为圣哲贤豪家人尤难。今足下于名誉一事。断然脱去。慷慨磊落。令人想像夫子之家风于千载之上。岂不盛哉。然节太苦则有时乎令人不乐。此次申公诗集之刊事。勿更执其苦节。而优柔以成之。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