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x 页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诗文集总名曰合刊韶濩堂集○花开金泽荣于霖著)
 志碣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6H 页
慕轩翁墓碣铭(丙辰)
吾友求礼王君粹焕。为其同郡友林君基洙。状其先大父慕轩翁之平生。因驰其状于淮南。劝余铭其墓碣曰。此林君志也。按翁之先。本平泽人。在高丽。平城府院君讳彦修。左赞成讳成味父子两世。大显于时。而在韩 成宗时。有讳彦臣以武用。终统制使。曾祖讳廷台赠掌乐院正。祖讳万裕赠户曹参议。考讳佑夏赠户曹参判。娶贞夫人金海金宗玉之女。以 纯祖壬午生翁。翁讳道淳字性廉。为人温良敦厚。事父母以至诚。平居非有大故。未尝离其侧。父尝患疽。吮而瘳之。以家贫养薄为恫。勤力治产数十年。竟丰其养。至年衰时。喜父母之具存。取舜五十慕父母之语。书其居曰慕轩。亲既没则新物之未及荐庙者。不入之于口。曰是奚特孝其父母哉。翁尝与其群从兄弟合力鸠财。为先墓具祭田石仪。以其仂置一义庄。以优宗中之窭者。又捐金割土。立三叔之嗣。而授以产业。从祖从叔之绝者。使之寄祀于宗。傍远祖之贫不得祀者。使之得祀。傍六代祖墓之无仪者。使之有仪。曰是奚特善于祖先宗族哉。翁尝曰乡里子弟之贫者。望其有学难矣。乃纠一村醵。买田数百亩。以为学资。乡人感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6L 页
之。尝相与作酒饼。至翁家以献寿。一时传为美谈。 太上皇丙戌。授虚衔由折冲将军龙骧卫副护军。进为嘉善大夫佥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覃封三世。以光武丙午十二月十一日终。春秋八十五。配贞夫人。密阳朴顺性之女。后翁二年甲申生。卒于光武己亥九月十二日。有子二人曰钟瑞,钟文。基洙钟瑞之子也。古者乡先生没。其乡之人士。得以私谥而尊之。以代国家之政令。如陶靖节,王文中之类为多。是即布衣之权也。以是言之。翁之美行。法当私褒。况于今日有韩政令之已息者乎。是以辄敢用布衣之权。遥题翁所葬求礼外山坊立岩洞西磴之亥原曰孝义之葬。而系之以铭。其词曰。
子之孝亲。宜若人皆。何古今来。罕厥觏哉。贤哉慕轩。事亲竭力。上天嘉之。予以寿禄。莫曰幽窦。亦孔之阳。莫曰枯荄。亦孔之香。有不然者。逖兹淮客。何以得闻。于铭之役。
朴处士墓碣铭(丁巳)
朴处士讳烘阳字公彬。初讳伦阳。其古望曰潘南。在韩为汉京仕族。文康公讳绍有孙六人。其第五人曰礼宾寺参奉讳东民。即处士十世祖也。曾祖讳宗哲。祖讳永寿。俱通德郎。父讳齐恒。以骑射官至机张县监。母启功郎星州李龙骏之女。本生曾祖成均进士讳相絅。礼宾公弟贞宪公讳东善之后也。以奇祸谪卒南海。故本生祖赠吏曹参议讳文寿飘寓谷城。而本生父赠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7H 页
中学校教官讳齐权。又转徙于顺天。本生母全州李氏也。处士以 宪宗戊申生。疏髯若神。器宇沉端。早岁出养居汉京。绝不随俗为绮纨态。机张公尝劝以世业曰。以文进。岂若以武进之速乎。处士婉辞曰。儿性本拙。愿大人毋望儿速贵。机张公叹而止之。 太上皇壬午军乱之作也。有宗人居要路者。欲代谋一郡之任。处士力止之曰。世乱如此。可复有为乎。遂散财予姻旧奴隶。携琴书归顺天。后移于求礼之艮田。痛汛治园宇。以山水花竹为娱。自号曰陶泉子。与本生兄弟友爱。未尝与校财产之丰薄。常曰人家兄弟。或有以财而伤义者。义常有。财岂常有者哉。值宗族之祭。虽疏远必往参之。精于医理。尝制一方。名曰万化散。遍施于人。多所全活。 让帝隆熙庚戌三月十八日卒。卒之九日。葬于顺天黄田坊回龙村之达荫山子原。元配淳昌赵景锡女。生于 宪宗某年。卒于 太上皇丙午六月十七日。葬黄田坊奔兔洞亥原。继配全州李琦容女。以 太上皇戊辰生。尚在堂。赵氏生一男五女。男胜奕。女适安东权凤洙,济州梁承元,延日郑某,清州韩明锡,星山李相运。李氏生二男一女。男胜羽,胜运。女适韩山李顺求。孙一人。自道德仁义之衰。人之贪荣乐位。何代不然。而前韩之末世尤甚。乃处士当此末世。能皭然不染。见自至之禄位而不肯居之。退而藏于乡野山林之中。以竟其年。岂苏子瞻所云光黄间异人之类耶。宜黄季方之为其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7L 页
孝子。作状而又劝余铭碣也。铭曰。
渊明弃印。归来述辞。陶泉辞郡。归来托医。其迹虽殊。其心则一。凡百君子。视此摭实。
两妻合葬碑铭(丁巳)
呜呼呜呼。再诀我先妻开城王氏,罗州全氏。体魄托于舅。魂其遥遥从我于淮之涘。
崔孝子墓碣铭(丁巳)
古之善事父母者。曰日三朝而已。曰养志而已。曰泣血三年。未尝见齿而已。而未有后世所谓冰鲤雪笋之瑞焉。岂古之人不如后之人。而天之生瑞。无于古而始有于后耶。曰否否。瑞盖古有之而不之举尔。冰鲤雪笋。天道之疑似杳茫者也。三朝养志。人事之真实光明者也。舍真实而乐疑似。岂古人之所为哉。求礼崔君炯夏之述其父孝子之事也。以为孝子事亲。能养其志。未尝以事之可忧者贻及于亲。前后居丧。柴削骨立。每值祭日。在祠堂前。不敢出声叱臧获。而不一言及于瑞。岂非古哉。岂非古哉。孝子讳炳秀字灿永。贯曰耽津。高丽耽津伯讳思全。其始祖也。在韩 端宗逊位之时。有司谏讳中号沃江亭者。逃隐扶馀以自靖。其后有讳汝轸号三松斋。宋尤庵先生之弟子也。见先生罹祸。移隐于长城明石山。及卒以孝行赠户曹参议。于孝子为五世祖。曾祖讳崙齐号睡云堂。游于韩南塘,尹屏溪之间。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8H 页
以经儒著。祖讳昌迪。又徙求礼广川里。考讳汉奎。以孝行累赠户曹参议。前妣完山崔时翊女。所生后妣密阳朴基稷女。俱封淑夫人。孝子既天植孝谨。而扩行之者甚众。少时尝为举业。入长水试发解。既报罢。喟曰。吾家之食贫久矣。不治产以养亲。而徒事荣进。非所以务本也。退而竱竱乎斤石者几年。果得稍裕。遂以致恔于养葬。先世墓仪之缺者。悉皆建置磊落。善于乡里。窭而嬉者。为之预施佣直。俾营生计。遇饥则索廪救乏。尤促促然曰。岂可使吾灶独炀乎。接人忠悫谆谆。规其过失。或有无故而负己者。则辄自反以责而益加厚遇。使之卒感以悔。晚有意读经。取朱子寒泉精舍之义。自号曰寒泉。未究而卒。时 太上皇乙酉正月二十七日。春秋三十七。以卒年九月六日。葬于求礼艮田坊白云山北午阡。其后八年。朝廷褒其孝。赠朝奉大夫童蒙教官。封其配某郡高氏为令人。令人某官某之女也。生卒为 宪宗乙巳。隆熙己酉正月二十七日。别葬于顺天黄田坊古山里辰阡。子二人炯述,炯夏。女四人。柳济杓,郑容夏,卢奉寿,杨凤燮其婿也。炯夏六男。长洛基嗣炯述。次东基,龙基,凤基,寅基,玄基。内外孙女不书。铭曰。
郁郁耽津之古宅。世有经师夺人席。怀川南塘厥传嫡。有一孝儿温似玉。如獜生麟鷟生鷟。岂廑犁牛子骍角。子孙繁祉自天锡。六龙蜿蜿争下食。欲为善者徕此觌。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8L 页
李处士墓碣铭(丁巳)
韩遗民李君炳元。以其六代祖孤山处士行录。请铭处士所葬山清古丹城培养里啸岩兑坐兆之碣曰。昔太史公惜岩穴之士湮没无称。吾祖之不湮没。非子之责耶。余读其行录。处士用农而富。既富则散之以周亲戚朋友之贫者。远近待举火者。常数十百家。尝值岁大饥。设两大鼎于中门之外。作食以哺饥者。所全活为数千人。为后生学者。多购书籍以赠。兼置膴田以资学费。余为之竦敬。复于炳元曰。子既以太史之说教我矣。请言太史叙货殖之事而以及于子之先祖。货殖之书。首美范蠡三致千金。再分散予贫交疏昆弟。继之曰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而班孟坚轻诋之以为太史进货殖而退仁义。何其浅也。天下有井田则已。井既亡则不用货殖。何以活失井无财之穷民哉。其所谓长贫贱好语仁义者。指其似士非士。怠惰浮虚之流。徒嚣然口谈仁义。而实不能如蠡之实行仁义耳。岂真退仁义哉。今子之先祖之货殖近于蠡。而实行仁义。与蠡一也。可铭哉可铭哉。余敢不钦念哉。处士讳锡彭字德来。其先陜川人。后移于丹城。六世祖韩参奉讳潜。生竹阁先生讳光友。以学行食于乡贤之祠。无子。以仲弟光孝之子为嗣。讳瑜济用监直长。是生讳廷翰。是生讳晙。是生讳东远。即处士考也。妣庆州金氏。兵使太虚曾孙殷世之女。以 英祖己未生处士。性纯孝。父尝患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9H 页
疽。为之吮者一年。竟痊之。以父嗜鲜。手自网鱼。虽冰雪不废。幼英悟。疾通书义。比长属辞颇快。一日对书咄曰。家贫矣。吾不能养父母而徒读此为哉。则捲书而起。改操农业。果致丰养。盖其治农之妙。致富之方。有过人之才智。而要以勤俭为主焉。当施散之时。家人有忧而风之者。处士辄慨然晓之曰。吾家百年来。祖先皆积德以相传。吾若吝而不施。其何颜以见祖先于地下。或又以禄仕劝之。则笑曰。禄仕者欲以利人也。居家而能利人。是不亦禄仕哉。晚起一精舍于孤山之上。署曰孤山书室。左右列置图书。日邀诸名胜。觞饮讲论以乐而终。时 纯祖辛未。春秋七十三。夫人南平文启基女。妇德克备。助成家业。举二男。长曰汉文。亦好施予。乡里目为范仲淹父子。炳元之所宗也。次曰汉章。馀繁不书。铭曰。
不迁怒不贰过。圣谓之学。颛指读书以为学。乃后人之失其的。于嗟处士乎。为养而稼。稼既阜而不求名禄。惟汲汲乎任恤之为。学也孰笃。
李敬庵处士墓碣铭(丁巳)
余既为陜川李炳元。铭孤山翁。炳元复以翁长子敬庵处士讳汉文字昌老墓道之碑铭谒之。处士为人。善继孤山之志。凡孤山所为急人之婚嫁丧葬。及活凶年饥岁之菜色者。遵如画一。乡人目为范仲淹之纯仁。然处士韩人也。宋代范氏之事。虽美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399L 页
而何与焉。余之叙崧阳耆旧也。学行文词之属。其人颇多。而任恤止一人。曰阳川崔舜星是也。性好施。于一岁衣食祭祀宾客之用之外。别置钱数万缗。名曰急人钱。以济穷者。而其子成均进士镇观。亦踵而行之。此其事与处士父子同。而时亦与之相同。不知后之为韩史者能取而合传。以羞世间贪鄙者之颜耶。处士性孝友。孤山之病。祈天祷山。取指血灌口。竟得其效。与弟汉章至老白首。共枕衾。赴举京师。见举子奔竞而耻之。是后不复赴举。自号曰敬庵。以留心于圣贤之古学。其赈饥也。慷慨言曰。丈夫虽不能得志当时。致万民于泰山之安。独不能济一方之转壑者乎。遂索其窖库。而鬻田以继之焉。籍贯祖先。已书于孤山之铭。故兹不复书。欲人之读此者。并孤山铭而读之。如观前史韦玄成,范仲淹之父子也。其生 英祖庚寅。其终 宪宗乙未二月二十九日。寿六十六。其葬山清默谷村铜店之甲坐穴。配阳川许骘之女。亦有贤德可称。生二男一女。男长曰天干。次曰亨干。婿安东权杞夏。副室男曰春干,有干。炳元于某为玄孙。铭曰。
吁嗟处士。学弗施时。虽弗施时。亦大有施。曰彼群瘠。于予乎归。匪予之仁。皇考之规。滔滔叔世。薄夫之持。不有君子。其何救离。郁郁铜山。松柏有辉。千载想风。式此崇碑。
尹参奉墓碣铭(戊午)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0H 页
余尝读故韩国朝人物考。见尹昭靖公坤者。 成宗妃贞显王后之曾祖也。 定宗二年。勋封坡平君。 世宗受禅初。拜平安观察使。将赴任。 太宗与 世宗召公入寝殿。设宴亲饯。公既至平壤。请罢妓乐以正风化。辄叹其大雅风流。能超然于世俗所好淫声美色之外。而思识其子孙。今按君状。则君即其二十世孙也。又按君之十世祖赠判决事沃根徙居开城。葬于龙兴洞。自后无复有显者之列于朝廷。则可见昭靖公之子孙不能尽昌。其一支偶然飘流而至于此也。前后盛衰之数。良足慨也。虽然月之缺者。将以复盈。木之落者。将以复敷。则所谓盛衰者。其亦何常之有哉。君讳兢烈。初讳大烈。字景集。为人刚明沉静。居恒无遽色厉音。口不短长人。有悃愊至性。其于事也。见有义之当举者。则勇然决行。如以斧破物。而不复以利害难易计校之念置于胸中。少时家甚窭。刻苦治产业者累年然后。始得愉快于养亲。然产实仅焉免窭而已。一日父谓君曰。我先世坟墓。皆既立石。而五代以下独不然。此吾恨也。汝能涤之否。君曰唯。退立购美石六。付工治之。以报曰石之加一者。窃敢为大人他日计也。父为之破颜。未几父没。次第刻以表墓。仍别具石以表傍祖之墓。又先墓斋舍。岁久倾圮。君仰而噫曰。此岂吾祖与诸祖创始之意耶。则撤而更建。平生恨己之单只无兄弟。视从昆弟。犹之同气。源源合食叙话。融如也。薄于自奉。衣止御寒。食无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0L 页
兼味。而其在施人则务出于厚。凡穷戚贫友之吉凶大事。无不左右以周之。噫。凡此诸善。谓非昭靖公绪业复盛之兆也耶。韩末。授将仕郎淑陵参奉衔。以戊午三月二十三日卒。寿七十四。卒之次月。窆于开城南修隅里高山洞之庚兆。即考监察衔讳学殷之墓下也。妣咸安赵氏。学生淳之女。祖讳希圣。以上已详于监察公之碣。配密阳朴成禄之女。妇德纯备。先君八年卒。年六十四。三子在勋早卒。在清,在洪。二女为丹阳禹兢渊,结城张锡万之妻。向所云状。即在清之所徵余铭也。嗟夫。余之不肖无状。去父母之乡者。今已二十五年矣。乡之中有仁人君子如君者。而不能早自结知。以师其众行之懿。而今又不相其孤孝子。以效万一阐懿之役。则崧山礼江。其将谓我何。盖以悲以愧。不能以辞云。铭曰。
宰天下者彼何人。我为家政养我亲。养我亲兮宁我先。贯我从兮急我邻。尽我职兮归浩然。百神洋洋护墓门。是诗匪浮趣刻珉。
王通政墓碣铭(戊午)
吾同郡少友王君性淳。故韩士大夫之贤者也。余与之论经史劘文章。相爱如兄弟者三十年。故有以得闻其父通政公之德行。而知性淳之贤有自矣。今年戊午。公以年八十七终。性淳请为墓铭。始公年之为六十一也。余为性淳。为文以寿之。而公竟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1H 页
果得大年。则余之言有偶中矣。今又为性淳而叙公之德行。则未知其能传千百世而不朽。亦如祝寿之言之偶中耶。然归有光之说洪范五福曰。富贵寿考康宁天也。人皆归之于天。箕子独以为人之所锡。固以冥冥之中茫茫之表。无所谓天者。人贵之则贵。人富之则富。人欲其寿考康宁则寿考康宁。诚以天无所为。而人心之感。无不通也。以此言之。公之寿也传也。虽谓之举在于吾而非偶也。其亦或无不可乎。公讳庭麟字仁瑞。籍开城。高丽太祖之裔。而学生讳宪周之子也。母南阳洪氏。公姿性刚弘。勇于为义。明于断事。少以孤贫。从事农贾间。备尝辛苦。然未尝刻薄于货利之间。既稍润屋则出用之。所急难于人者。不可胜计。以未学为平生恨。其教性淳。不惜千金。以极其师友之接待。既而性淳登第。至弘文侍讲。人或对公艳称之。则辄笑应曰。儿辈之倖得。可足算耶。终不以矜色示诸人。尝闻郡中儒士数百人会讲。策鸠杖赴之。首读孟子第一章。音吐鸿畅。论辨有味。会中人惊以相目曰。豪哉此翁。孰谓翁未学耶。盖公于性淳学时。从傍默诵者为多。故能如此云。公之官。由开城府分监役。至通政大夫。皆虚衔也。以八月七日卒。后十六日。祔继室淑夫人金海金氏以葬。即开城东鸿穴山壬原也。其前配曰淑夫人金氏。别葬于金川板桥里。是生麻田郡守羽淳。出为族叔后。继室余已志其贤行。是生性淳及成均进士性渊。孙男女繁不书。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1L 页
铭曰。
木之始生。牛羊践之。及其干云。万夫嗟咨。维兹善人。其始甚塞。方其塞也。曷尝期福。勉勉不已。竟锡自天。凡顽躁者。视此书绅。
校书监王公墓碣铭(己未)
公开城王氏。讳亹。失其字。高丽太祖第十五子东阳君讳垣之后也。东阳之后。列于朝籍者相望。而若安靖公讳梓及忠靖公讳福命两世尤显。名载于史。即公曾祖若祖也。考讳圭质左右卫保胜中郎将。始高丽之本支不甚繁。及我韩 太祖之代高丽。诸臣恐王氏不利于韩。请芟除之。 太祖只令徙其人于海岛。未几赦之。至 太祖五年。诸臣请尤力。 太祖颔之。于是王氏稍杰者。多见沉于海。国中诸王。闻而大惧。争变其姓。为玉氏田氏马氏琴氏全氏等诸姓。有一人以隐语为诗述其事曰。彼佩玉者。不忘本也。有琴无弦。其声哑哑。非刍伊粟。饭彼之马。伏于田间。甘处人下。以自伤之。当是时。公与弟兴。亦变姓亡匿。有与公修隙者。发告于朝。祸将不测。会 太祖因梦感而悔。赦王氏而录之。由是公得免而被录命。然终阨于时论。官止秘书监。比终。赠济用监正。盖其生为恭悯王乙巳。而其终不知何时。葬于京畿始兴君子山乾坐之兆。其配赠淑人坡平尹氏。卫尉尹承庆之女。同其穴。子某某。兹者公之后孙。将碣其葬以为表。十五世孙韩弘文侍讲。性淳为状。徵铭于余。余以不才。妄慕古史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2H 页
氏善善恶恶之事。用力于本邦历代之史者有年。然至高丽及我韩之际。废书而叹者不一。而屡以韩朝金匮石室之实录。既无由得读。而野录家谱。又隐而莫之收也。今也幸得侍讲之状而叙之如右。是岂惟泄公幽郁之气于五百年之下。抑亦将为他日纂韩史者之至幸焉尔。铭曰。
高丽太祖。得国之正。三代以下。无与之竞。运祚既歇。后属其哀。慭遗一脉。天报昭哉。噫何人不死。何国不亡。不亡者理。用示茫茫。
学生开城王君(宪周)墓碣铭(为王原初作○己未)
不有前之邵。何以有后之衰。不有后之衰。又何以有其后之后之能述碑。是道如环无厥端。请持此侑奠墓卮。
李处士墓碣铭(己未)
花开金泽荣为昌宁李君钟培。铭其高大父处士。先为之序曰。处士讳星臣字应文。初讳应聃。古望曰京山。高丽名臣文烈公讳兆年。韩领议政讳稷。其显祖也。大父讳龟龄。父讳龙五号云山。工于程文。母牙山蒋汉卿之女。以胎教生处士。时韩 英祖己丑也。美风仪强聪力。幼少时。即能嗜书史。然是时父常客游汉京。而家计又乏。昼课农而以夜诵读。困悴极矣。一日同郡文士杨就汉见而爱之曰。古所谓璧人者。非此儿之谓乎。即以其女妻之。仍厚为资给。自是处士得不以衣食乱心而竱于书焉。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2L 页
孝于二亲。养葬一遵古礼。于学以实行为先。而不肯沾沾作文字以自矜。尤好恬淡之节。不求闻达。自号曰林隐。徜徉山水间以自乐而终焉。始处士年四十馀。尚未有嗣。乃叹曰不孝之罪。无后为大。将如之何。乃与杨夫人共祷山者三年。果连生二子。夫天下林林葱葱之类之生育男子。或蚤或晚。何常之有。而千载之间。独商瞿以四十后举五男闻于世。以其能好学而依归于圣人也。今处士好瞿之所好。而生育之迹。又略相同。故余特列之于其行事之末。噫士生一世。欲为君子而不欲为众人之无闻者。其亦闻此而兴感矣乎。处士以 某庙某年六月二日卒。葬昌宁吾也坊飞蛾峰之丙坐原。杨夫人别葬昌宁牟谷命是磴姑墓之下。二子曰兴东,光东。光东男三人。长炳范嗣兴东。次炳斗,炳玉。炳范生正基。即钟培父也。炳斗生锡坤,桢坤。桢坤出为炳玉嗣。孙以下女婿姑不书。铭曰。
诗所称其人如玉者。君子之德也。维此君子。德既玉而貌又玉也。厥坎虽幽幽。我尚髣髴其目觌也。
崔处士墓碣铭(己未)
呜呼。此吾畏友处士崔明汝之葬也。始余少时。因明汝弟分教官衔东郁文哉而识明汝。源源过从。至于寝共席食共案者屡矣。既而相失者。近三十年。而明汝以去年谢世。其诸孤既已安其柩于开城凤鸣山先兆下之甲原。驰状而请铭。噫何其悲哉。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3H 页
明汝讳东赫。先世本全州人。至其十世祖韩显陵参奉讳汉。徙家于开城。曾祖讳义方赠户曹参判。祖讳锡采同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以孝蒙旌。考讳百源。妣竹州崔益观之女。本生考讳弘源。于考为从祖兄。本生妣结城张锡炯之女。明汝幼龄出养。而考已没矣。受祖教读经史。颇有聪誉。而兼劲于书字。及祖没。遗产有数万。明汝念不可不干家务。遂撤去篝灯。专心斤石。施其经济者五十年。能不圮其业。而流令誉于乡里。盖其为人天资近道。明直敦毅。一言一动。悉由礼法。祖丧时年尚小少。而绖带素食三年。及丧妣。年老有疾。而哀戚不衰如孺子。谒先墓。月必一再。与本生昆弟同其财。润寡纾急。靡所不至。平生俭于自奉。不以一锦近于肤。所居室不过乎浅檐之一间。而处之泰然。曰嗜欲无穷而财力有限。吾何能如其欲哉。故用俭之道。既于一家之内。尽其上奉下庇之情礼。而又以施及于外秩如也。尝有人以其妻新娩无食。持紫河车来请买。明汝问知之。为之恻然。谓其人曰。吾无须此药。可持去。给斗米以遣之。少时。有祖执金五卫将者。来见明汝。为一村人。请易其佃。明汝对曰。丈人之言。小子何敢不奉行。顾我佃无罪。无罪而易之非义也。五卫将欲试之。请至再三。明汝终执如初。五卫将归谓人曰。有孙如此。崔五卫不亡矣。尝谓子曰。凡遇怫逆急激之事。以傍观者自视。则可以善处矣。文哉之为乡任也。余访明汝。偶语及其事。明汝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3L 页
哂之曰。騃哉吾弟。所谓乡任者。何为者哉。其介然不混于俗。又如此。 隆熙帝西巡至开城。令从臣访问贤孝。开人举四人以对。明汝居其一。其卒为戊午十一月十二日。春秋七十三。葬日为卒月二十一日甲辰。配分教官衔潘南朴升阳之女。男子子三人。相勋,贞勋,致勋。致勋与文哉为嗣。女子子二人。李奎哲,金洪钟其婿也。夫人之患。在于学而不行。苟其学而不行。则虽尽读天下之书。而犹之不读。此古今之通患也。今明汝虽不能博于学矣。要其学之者。鲜有不行之。可不谓之贤乎哉。铭曰。
少而交而深知其人。老而后死而列其人于辞。幸在予幸在予。遑曰崔氏孤之幸哉。噫远似乎石奋。近似乎吕原明。永言载石石有声。
高灵金处士墓碣铭(己未)
蔚山金君相宇送行状一通于余曰。此吾叔父处士君之事行也。叔父有道而不幸蚤世。其诸孤将奉显刻于其隧道。愿子惠一铭。相宇即吾友曹仲谨之弟子也。其趣向异于流俗。则其言也必无不信。按处士讳养浩字善吾。自号曰俭庐。始祖讳锡。在高丽时。以新罗敬顺王之子。封君于义城。昉义城籍。其后有讳南。得封高阳府院君。而高阳即高灵之别称也。故遂转籍高灵。府院君之子讳亩。当恭让王时。仕为掌令。与郑圃隐先生同图我韩 太祖事败。远流以终。故入 韩来。子孙无大显者。然而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4H 页
仕宦未尝绝焉。洎 宣祖时。军资监正讳演。从其从祖兄松庵公。以义兵击日本贼。颇立奇功。后移居蔚山以终。此蔚之有金之始也。于处士为九世祖。曾祖讳墩。祖讳道鍊。父讳埰俊。寿爵嘉善大夫。以贤称乡里。母盆城金思瓒之女。以 哲宗丁巳生处士。神清而性洁。自幼动止自合于礼。少长治科业。词藻精敏。辄靡诸生。然试于京乡。随规程进退而已。而不以诡遇速成之念交于胸中。 太上皇庚寅。处士年三十四。赴本道试。试官进诸生耦试。以文之迟速为取舍。有一老生当与处士同耦而试。处士怜其老。故徐徐作文以让其选。既退因自慨然曰。是事也独不可以已乎。遂废弃科举。起一屋于所居之侧。扁曰玉吾亭。读经其中。日亹亹心思躬行。而尤用工于大学中庸二书。于是乡里之人歆其风。遣子弟请业者甚多矣。平居不事营殖。箪瓢空窘。而不以是沮其学志。苦学之际。得偏枯之疾。委淹床席。然其于二亲之定省。未尝少懈。其居母丧甚戚。亦不以疾祟在身之故。而减削其礼节。至光武戊戌九月六日。竟以其疾卒。临终泫然曰。不能终养老父。罪将何逃。馀无一言。十月权厝于圆寂山。后庚戌九月。定窆于大云山之坤原。妻广州安德鲁女。尚在堂。五男曰相翊,相斗,相球,相厚,相珠。所著书一卷藏于家。昔汉人以黄叔度比之颜子。盖叔度无言语文章与其他事业。而人之尊慕之至于此者。以其天质之良。绝出常人也。今处士有纯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4L 页
金璞玉之质。而兼之以学问。世之君子。其将比之谁也耶。铭曰。
丛兰欲茂。秋风折之。斯人志长。短造厄之。南儒之林。有泫盈眦。是石之书。宜增勿杀。
金通政墓碣铭(己未)
余读求礼故韩成均博士高君墉柱所为其同郡通政大夫金公讳溶湜之行状。谓公家业起自其祖嘉善大夫讳贵贤。至父成均进士讳英国。殖至千石。而公守其成。噫。吾韩政俗专崇道德文学。而不屑于生人之事。故人之述其父祖之行者。每略其生产作业。而尤以富为讳。犹若羞耻然。此韩之所以亡于贫也。高君之叙。岂非有激于此耶。独其所叙守成之外。无一言及于他行。有似乎疏阔。然财也者。神明之所监临也。非道而守其财。神明其倾之。即易所谓鬼神害盈也。惟能将古人孝友睦姻任恤之道以守之然后。方可以言守。故苟既能守成。则其他言行。可无俟言而知之。由此言之。高君之状。其亦不可谓之疏阔也欤。公字君中。生于韩 宪宗丙申。 太上皇丙子。选成均生员。老授通政衔。以癸卯八月十日卒。葬于求礼土旨坊龙头村甲原。其古籍为金宁。 端宗忠臣吏曹判书忠毅公讳文起其显祖也。母密阳朴氏。妻淑夫人。济州高成珍之女。以六十四岁之己亥卒。别葬同郡月出峰亥原。有四男二女。男学权中枢院议官。显权,凤权,性权某府主事。女嫁柳济赫,李钟植。曾孙以下姑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5H 页
略。请余铭者。学权长子炯奭也。铭曰。
弗勤弗俭。胡世其囷。弗仁弗孝。胡繁其孙。我自皇皇。人谓安安。徒然浮慕。世道将湮。兹阐其义。揭之墓门。匪曰谀也。庸警凡民。
金进士墓碣铭(己未)
求礼金君炯奭。既介权景韶。谒余铭其先大父通政大夫之葬。亡何又以一状。介景韶以送而致辞曰。吾曾大父进士公之墓。在县西月出峰丑坐之原。而碣既已具矣。然不肖窃病其碣之有阙。欲得子文以改刻。子能不拒否耶。余闻之。大为之惊叹其事而不敢辞。进士讳英国字平郁。始祖讳时兴仕高丽。封君于金宁。遂肇其望。即新罗敬顺王之后也。八传至 韩端宗时。有吏曹判书讳文起殉于难。谥曰忠毅。是为进士十三世祖。是后转徙为求礼人。曾祖讳玉悦。祖讳万寿。父讳贵贤。有孝义之称。用高年授嘉善大夫爵一级。母贞夫人金海金氏。以 纯祖丙子生进士。始嘉善君颇立产业。进士承而殖之于读书课农之间者。三四十年。收田毛至千馀石。人或问何以致富如此。辄答曰。累寸成丈。累铢成两。聚而后用。尚有积镪。盖谓用节俭之道云。虽然大贵与钜富天也。天者自然而然者也。自然而然者。何足以论进士哉。进士为人敦厚周密。战兢自持。以行阴德。为平生处世之大本。七岁丧母。鞠于庶母。既长恫之。父丧毕后。为母追服三年。题其所居室曰羞乌。因以其意作说一篇。盖叹己之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四 第 405L 页
不得养母。有愧于乌之反哺也。庶母之没。亦为之被发三年。以报鞠恩。居恒好读周易及朱子小学。以佩服圣贤之训意。临家众。和胜于严。有时遇横逆。则不与之校而反自责其躬。为族人之贫者。别置田一区。使之取租以给。值凶年饥岁。则倾其窖以救之。故乡人无不感服其德。至今诵之不衰。呜呼其贤矣哉。 光武帝庚辰。年六十四。登成均进士。七十九卒。甲午二月二十九日也。聘密阳朴致孝之女。生二男一女。男长曰溶湜。以成均生员。得通政爵。次曰溶九。婿韩法履。朴氏先君一年卒。寿八十二。别葬于顺天鹤九亭小后洞之亥原。铭曰。
林中有鸟能哺母。孝子曰噫予独否。哀哀哭声干星斗。上帝感锡杼柚厚。于乎岂惟锡杼柚。兟兟振振子姓殖。主其鬯者聪且杰。思博祖声论述作。叱工霍霍磨故碣。奇事应传千百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