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x 页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诗文集总名曰合刊韶濩堂集○花开金泽荣于霖著)
 开城杂事传○歌者传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2H 页
禹平淑(甲申)
禹平淑字而衡。本丹阳人。 肃宗时人也。貌奇丑。少时与诸少年从娼饮。诸少年皆唱歌。而平淑独不能。娼靳曰。貌既姱。又多能。岂合把锄犁。平淑以为大惭。发愤学歌。日入崧山谷。肄于风水声中久之。喉中呕血块而出声至妙。平淑于是访其娼。娼本平壤人。间已归平壤。乃敝褐草履。徒步之平壤。见其娼而歌。娼闻而大惊。谢前靳曰。天上吾不知尔。人间岂再有此。遂宣于城中。城中娼皆为之倾。时有一娼为平安观察使所幸。闻平淑歌而悦之。阴与交通。多推疾不入御。观察使诇得其事大怒。收平淑系狱将杀之。平淑见狱壁上挂黄龙图一轴。慷慨托而歌曰。夏禹氏之渡江兮。彼负舟者黄龙。北海天池岂不足敖游兮。而乃郁郁摧鳞败甲尘土中。嗟乎今日摧鳞败甲尘土中死。终死兮尔与侬狱。距府署颇远而湫。时夜月朗。观察使闻有歌声飞缠屋梁。调极清壮。怪之使人寻声得之。唶曰天下之良工也。免送之。
外史氏曰。余游崧山双瀑洞。洞中老人至今能指平淑学歌处。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2L 页
又歌者韩福履为我言平淑歌成。欲自试其术。乃歌于朴渊泛槎亭。使人坐圣居关上听之。声出瀑布上。此何减雷霆轰轕哉。稗书所传秦青以下诸人。往往能咀嚼宫徵。移情动魄。夫虽小数曲艺。能愉快于心。达于神变。斯亦君子之所不遗也。
王锡中(甲申)
王锡中失其字。 宪宗时人。高丽苗裔成均生员允恪之子也。少从诸生。往来山庐僧舍。安知其能歌也。一日忽轩衣攘袂容而前。自拍自唱。诸生无不舍铅椠。倾听久之。多失业。往往相戒引去。然锡中天性晓音。声又极清。一闻人歌。退辄传之。实未尝学也。尝有一歌者过开城。闻锡中歌曰善哉。既而曰。惜乎人工有未至。乃代为之唱而使审之未半。锡中曰已得矣。因度之歌者以箫和之。泣下沾襟如雨。
孙元达(丙辰)
孙元达者以字行。本密阳人。 太上皇时人也。先是国中有善唱歌者。托于僧家。名曰居士徒。男女作群行游列邑。所携乐器曰小鼓。状似鼓而薄而有柄。歌时执柄以击之。时或飞鼓空中。以手接之。百无一失。元达学其术。既而演其歌为新声。益致工快。又假饰舞僧之属。以代女技。然开城俗纤啬。不好声伎。元达郁郁不自得。尝入汉城。游于泥岘市中。泥岘少年慕而学之。谓之泥岘派。每士大夫之游宴。必招泥岘派来。方其奏歌也。四座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3H 页
皆震动。而座中之歌妓。亦无不怅然自失。往往有识之者曰此开城声。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诗文集总名曰合刊韶濩堂集○花开金泽荣于霖著)
 开城杂事传○名媛传
  
黄真(甲申)
黄真者。 中宗时人黄进士庶女也。母陈玄琴饮水于兵部桥下。感而孕真。及举。室中有异香者三日。真既长。有绝色通书史。方年十五六时。邻有一书生窥而悦之。欲私不果。遂因缘成疾死。柩发至真门不肯前。先是书生病。其家颇闻其事。乃使人恳真。得其襦覆之柩然后。柩始乃前。真大感动。于是遂稍稍以娼行。真喜远游。诗翰清逸。当一时楼台山水悲欢盛衰之际。援笔命词。无不曲致其情。尝登满月台怀古曰。古寺萧然傍御沟。夕阳乔木使人愁。烟霞冷落残僧梦。岁月峥嵘破塔头。黄凤羽归飞鸟雀。杜鹃花发牧羊牛。神崧忆得繁华日。岂意如今春似秋。又尝咏初月云谁斲昆山玉。裁成织女梳。牵牛一去后。愁掷碧空虚。世争传诵。比之于李季兰,薛涛之属。由是国中言名娼者必先真。真将死。嘱其家人曰。我为天下男子。不能自爱以至于此。即我死。勿衾棺。举暴尸于古东门外沙水交。蝼蚁狐狸得食我肉。令天下女子以真为戒。家人如其言。有一男子收而瘗之。今长湍口井岘南。有黄真墓。真诗传于世者四首。兹录二首。
外史氏曰。黄真之事。丑不足道。然盖不有桑濮乎。桑濮之列于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3L 页
诗经。犹春鸟秋虫之飞鸣于天机。可怨可比可戒。亦古人施教之一道也。由是言之。彼其流虽无所挟。犹且张之。况真之清思逸韵乎。世所传真之他事皆妄已。兹不著。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4H 页
崔山人传(己卯)
崔山人骏烈者字德咏。其先阳川人。今为开城人。曾大父成均进士镇观儒雅长者。轻财好阴德者也。晚卜园于松岳之院谷。家既饶裕而子孙众多。析园列屋而居。树林之际。弦歌相应。而地亦外胶扰据高明。气像绝胜。州人呼为院谷崔氏。久之旁落。多离散去。而山人之析独存焉。盖其园负谷之西岸。土最硗确。力粪之得绵絮。瓜果善病。栗林挟周道。收仅十七八。屋厞而小。盖覆常不及时。凛然以挠。而山人乃矻矻其中。尽地力以为食。不给则继以佣作。终日不休息。而不言劳苦。间日不食。不言饥。性不喜向人乞贷。即乞贷。偿不待责。计平生所结识。不过数百人。嬉游不出墟里寻丈之间。绝不与豪富人通。其已穷阨困仆。无尺寸之藉。而亲戚朋友吉凶糈赙。亦大略能施行之。夏五六月沟塍之间。耘而倦则坦腹于林樾之下。微吟古圣贤法言有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4L 页
味也。从而叩之其旨。多耸动人者。韶濩生曰。是安知非君子而隐于佣者乎。韶濩生居山人之庐东。好读书。一日于园中行拾薪。山人见之切责曰。子不事事。而侵人之事奈何。且子不闻州前辈朴佐郎之母乎。佐郎幼时家甚窭。母佣给遣就塾。一日佐郎义不忍负薪而归。母怒让曰。吾始以汝以君子养我。不以小人养我。故宁赁佣自苦。所苦者小而所望者大矣。今汝能如此。吾自今愿勿复自苦为。于是佐郎大惧。发愤读书。卒以成名。由此观之。君子小人之事。固有蹊也。故不知其不足为而为之者。百工之智也。知其不足为而不能不为者。中材者之命也。知其不足为。虽其不能不为。而且有所不为。一而不贰。刚立而不挠。君子者之守也。且夫百工之事。君子不可兼且为。故孔子畏于匡困于卫。厄于陈蔡。七日不得食。而有不暇汲汲于农圃之事也。今夫吾之业小人也。不幸而不能不为。有似乎命。然犹且不敢一日忘学。况子之学。其或庶几乎君子者。而反似慕乎吾所为。其将侵夺吾之业。而使我饿死于穷谷之间耶。韶濩生大惭悔。退而益勤于学云。作崔山人传。
刘将军传(甲申)
刘公克良字仲武。白川人。素有慷慨大节。 宣祖初登武科。其母泣。公请其故。母曰。汝安知。汝母本洪判书婢子。少时误碎判书玉杯。惧罪逃至白川。幸遇汝父生汝。吾闻之。国法私贱所生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5H 页
削科。是以泣。公大惊曰。恨儿不早闻教。背主不祥。即入京师。诣判书自陈母罪。愿削科为奴。判书者洪暹也。见公辞气激昂壮之。引入与坐。为给放良券。仍汲引于朝。公既贵。犹于暹折节执奴礼。每时节候谒。至里门。下马屏驺。馈献之物。手自奉进。虽稠人广坐。必呼以主。士大夫闻者无不壮之。二十五年四月。日本入寇报至。 王拜公为助防将。使守竹岭。既而贼至忠州。杀大将申砬。 王闻之出避于西。五月。贼遂入据京城。初都元帅金命元守汉江。及贼入京。命元退屯临津北。驰报贼状于开城行在所。 王以命元无兵不问罪。以临津京师咽喉不可失。令命元檄徵京畿海西兵守之。仍以申硈为守御使。使与命元同守而勿受节制。于是公自竹岭来属焉。 王至平壤。又虑临津兵孤。以韩应寅为诸道都巡察使。领西界土兵千馀人。驰赴临津。亦令勿受命元节制。时我师摆守诸滩。防备渐完。贼兵到南岸。相持八九日不能渡。一日贼焚庐幕。为退遁状。先是命元等出兵尝贼少利。京畿监司权徵意颇轻贼。奏言贼兵远来足茧。可易败之。 王信其说。连降旨责命元玩寇。及是硈欲过江蹑贼。而徵,应寅。与硈意合。皆曰可。命元不能可否。公进曰。贼诱我也。切不宜轻举。硈意方锐。按剑厉声曰。君畏死而欲懈军心乎。公笑曰。吾自结发从军。未尝以避死为心。岂今衰老死无日。而反以死为恤。但轻敌兵家所忌。万一有失。国事大去。愿公熟虑之。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5L 页
硈怒欲斩之。左右谏而止之。硈遂分军为左右。令公统右军先渡。自以左军随后。既渡。见贼依山整阵。进逼之。贼伏兵从山背突出。与山前贼合击。硈挤入于江。我军大北。公下马席地坐曰。此吾死所也。弯弓射贼良久。右手指陷。乃投弓于地曰。壮士力尽矣。因泣数行下而歌。歌罢复引弓齿射。齿又陷。遂为贼所杀。命元,应寅等见事已去。退奔行在。盖是时贼将加藤清正,少西行长等。与我战战既胜。清正向咸镜道。行长向平壤焉。 王闻公力战事。赠兵曹参判。后谥武毅。享开城崇节祠。以公尝寓居于开城也。
论曰。余往来京师。屡道临津。裴回于大沙场中。闻江水汹涌。未尝不思刘将军血战之事而为之发指也。天下贤士大夫。固皆能知授命君父之义。然盖或多有。不讳人奴如刘将军者乎无也。彼洪判书犹不敢背。而肯背我 宣祖大王。呜呼可谓烈士矣。
崔舜星传(甲申○出崧阳耆旧传)
崔舜星字景协。本阳川人。世业累万。为州中富家。舜星一日慨然言曰。吾固知贫不如富。独未知散何如积耳。乃统计家产。除一岁祭祀宾客衣食之用。得数万金别贮之。名曰急人钱。近自亲戚朋友。旁及他郡邑知与不知。苟穷困者。出以施之。赙丧葬有衾棺。借乘有马。通器服有深衣团领。下至锯斧锹锄之属。遇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6H 页
岁饥则悉其廪以赈之。其友济州高敬恒贤而早没。舜星曰。是不可使湮没。买石以表其墓。取其孤畜之外舍。而为之立产以恤之。其父友有谷城林㞳者。昌泽之从子也。家贫劬学。方介自约。舜星曰贤者良苦。为之月给口粮。㞳家尝有客。缺数日计。㞳太息谓其妻曰。吾侪焉能贪生以累崔君耶。相与自尽何如。妻曰夫子言是也。遂键门户。卧而待毙者数日。舜星瞯得之大惊。赍米诣㞳。踰垣而入。隔户谓㞳曰。噫自古君子亦多贫穷。先生何独至于斯乎。且舜星之世而贤者饿死。其谓舜星何哉。㞳笑而起。始乃开户。舜星乃令从者作粥。与㞳对案食然后乃去。舜星平居以礼自敕。乐善嫉邪。形于言貌。自少时好远游。一马一僮。周览八域名山。前后不下万里。所至饮酒跌宕。平生所济活甚多。待以举火者。常数十百人。既已存亡生死而退无德色。由是开城人无贤愚。皆知崔舜星能轻财好施。天下长者矣。 正宗中以寿终。子成均进士镇观。亦别贮急人钱。时遇岁敝或饥。候朝夕炊。升高望烟火。觇其穷者而暗施钱谷。不使知出于己。风流閒雅善宾客。一时汉阳名士李忠翊,闵鲁行之徒。皆客于其家。是后有白别提思日者。亦好施散。善于用财。然其业累倍舜星云。
论曰。吾州地小人众。故俗多贾而俭啬。大略类古周人。吾安能多见积而能散。如崔舜星哉。虽然崔舜星。非直积而能散者也。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6L 页
乃达人长者。明于谦盈之数。而不为鬼害者欤。
金弘渊传(甲申○出崧阳耆旧传)
金弘渊字大深。本熊川人。为人奇豪。力能挟二妓。超越数仞墙。少时家富。父劝作儒。多购书籍及古书画以居之。弘渊读书之馀。窃出游妓馆。父曰。儿好背绳墨如此。惟科名可以钳勒之。然登文科难。其武科乎。乃令改就武业。弘渊既操弓矢。技艺绝伦。及就试。忽自笑曰。噫无可为乡里儿登武科。谁肯以大将军印系之肘。乃以长䌷套接之袖口。(俗语曰汗衫)幡幡然掉臂入试场。见者曰。去套袖。将病射。弘渊曰。射宁病是幡幡者。若之何去之。及射。套袖果罥弦矢不行见罢。父知而怒让。是后弘渊赴试。着套袖如故。射讫恐得罪于父。即从试场策马。东走枫岳。至东海壮观而归。已乃折节自责曰。自古来焉有不孝者烈士哉。遂去套袖射。登武科焉。比老患恶疾形毁。叹曰。大丈夫头白。无有建奇功大业。而徒令父母遗体残破。更何面居人世。间以家事付子。往居四方名山之僧舍。自号曰发僧庵。往往手自刻名于山石之上曰。愿后世君子览此。知今日有所谓金弘渊者而哀之也。最后居平壤永明寺。闻朴趾源至。曰吾向之刻名浅矣。与其得天下奇文以传姓名也。遂诣趾源。自陈其平生而请记其发僧庵。趾源与语。辄称为奇男子。为之记之。
论曰。弘渊有权智言辩。至今邑中人传其奇迹颇多。使生有事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7H 页
之时。不足以办一奇事哉。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不器之为难也。彼其欲托于文字。又何其似名士也。
秋琴子传(丙戌)
姜玮字韦玉。以号行曰秋琴子。广州武人子。少游郡守闵鲁行,参判金正喜二公之间。始见闵公。闵公出大学古本使自解。秋琴子仰思一月尽通之。闵公惊曰。期之年者月耶。于是自天人性命诗文之学。以及兵刑钱谷之属。无不究之。学既成。肆志远游。再周全国。无钱资常乞食。或啖果饮水。露宿无人之处。足迹所及。凡数万里。 哲宗末。三南乱民起。时秋琴子流寓茂朱山中。民劫为檄文。秋琴子拒之。民怒燹其庐。秋琴子脱身归京师。既而朝廷发策问求能救籴兵赋三政弊者。所善郑判书健朝招至其家。劝对策甚勤。秋琴子乃极论变军制均户赋为数万言。既成。笑曰无益。徒眩人为。酌酒向文酹之。焚之而逃。 今上三年。法兰西人。以我不许通商。以兵舰侵江华。既而败去。当是时。国家习于自守。上下之间。举不知外国情形。或言西洋人不足畏。秋琴子以为深忧。会郑判书及李校理建昌相继奉使于清京。请与俱。秋琴子欣然就之。既至。遍交名士大夫。所至酒阑。必赋诗以风。诸名士无不啧啧称奇士。而为之欢洽倾倒。以故得尽探中西近事。归而述之。十三年。国家与日本修好。十七年。以金公弘集为修信使往日本。求可为伴随者。或以秋琴子闻。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7L 页
朝廷令以白衣从事。既数岁。外事益张。中西冠盖。络绎日至。秋琴子乃复游日本。因而转游清国之上海。以观审外事。朝廷授缮工监假监役衔以奖之。还京师未几卒。年六十五。秋琴子为人刚果。其于学也。皆以自得为功。不肯守前人之成说。其游金刚山也。坐一室参禅数日。忽若有悟。从座起舞。遂亦多涉于佛书。颇依违玩世。遗忘宠辱。公卿贵人。或遣人请见。则辄阳应之。至门而潜逸去。独喜从穷贱落拓者游。虽屠儿丐人。亦与之鞠躬作礼。痛饮酒善谈笑。为诗好论时事。俯仰伤叹。一时目为诗人。与李黄中,李象秀并称焉。有古欢堂集刊行。又有庸学解,孙武子注评之属藏于家。
金泽荣曰。癸酉余闻秋琴子于李凤朝学士。明年春。于学士席上。见有蹙额隆颧多须髯。目睒睒有光。食酒谈诗者。知必秋琴子也。学士乃为之左右顾而两通之。故余于是得识秋琴子。噫余观秋琴子不遇于时。外虽和夷而内实不平。感愤横出。或有异于孔子所称中行者。然其才非一世见也。不可以无传。
蔓川子传(壬辰)
蔓川子者。 今上十七年。余访李建初泰邻于尹洗马秉绶所。席才定。忽闻隔壁有声高厉曰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馀音渐下啁哳。不可辨。余错愕持泰邻臂。问曰此何声也。泰邻笑曰。此子今日。又醉发狂矣。彼其所谓曰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死。吾亦死。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8H 页
复问彼其为谁而敢骂世如此。泰邻曰。是乃洗马先大父孝文公生平所爱给使人。姓名金光锡。不知何郡人。号曰蔓川子者也。余曰何谓蔓川。泰邻曰此曼倩之变也。此人少学于孝文公。公爱其能诗。尝谓其滑稽玩世粗似东方曼倩。故从公游者。皆以曼倩呼之。既而从音变之也。余因问其诗且何如。泰邻曰。子不闻经台金公今之大学士乎。昔者孝文公之坐此堂也。经台尝候焉。蔓川子被酒大呼曰。经台止尔尔。公悯然欲叱之。经台急止之曰。彼言是彼言是。公遂止。此其胸中自奇可知尔。而今老且死矣。向之云云。乃其所自伤。非必骂世如子言也。余为之叹息。因呼与语。泰邻从傍出余诗。绐使观之。蔓川子沉吟久之曰。古之人乎。泰邻大笑向余曰。孰谓蔓川子知诗。值诸交臂而谓之古也。明日余见李凤朝大夫。述其事。李大夫已曾闻其诗。称之不已。余因曰尹孝文公之教育此辈。非惟公之好学也。亦当时米价贱耳。李大夫为之发唏。后于京师酒肆门外。遇蔓川子。察其色欲饮而无钱者。与之钱。谢而去。俄闻死矣。蔓川子作诗辄弃。罕有见者。余偶从洗马得数篇。其有闻于杜甫之风者云。
朴燕岩先生传(癸卯)
朴趾源先生字仲美。其先罗州潘南县人。今为汉京大族。五世祖㳽尚 宣祖女。封锦阳尉。以诗著名。大父弼均事 英祖。有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8L 页
清白声。官至知敦宁府事。先生才髫而孤。敦宁公怜不督教。敦宁公既没。十六娶妇李。妇叔校理君知先生失学。戒曰焉有士夫而不学者乎。先生曰诺。校理君抽案上信陵君传。授之句读。先生受而退辄作论说数百言。校理君为之大惊。自是发愤力学。不出门者三年。业遂大进。先生魁颜貌。意气轩豁磊落。自少时已不肯碌碌为时文以干有司。亦或纵谈讥斥当涂贵人及伪学欺世之流。不少容。以故无所偶。 正祖初。大报先世子之雠。士大夫多阴被刑戮者。有故人白永叔者。夜见先生言曰。子友洪公乐性。以先世子雠党。为人所目。洪危则子亦难安。盍隐焉。先生旧尝以家贫。营居于金川燕岩峡。故人以燕岩号之。乃驰出国门。先潜寓开城。然后至燕岩。困顿憔悴极矣。俞公彦镐。先生所善也。时当得外任。闻先生状。叹曰岂可使吾仲美至于斯耶。乃为求得开城留守以振之。开于燕岩。地相比也。四年。先生三从兄锦城尉明源。以使赴清。要先生与俱。先生慨然诺之。从往至热河。馆于太学者六日。与大理寺卿尹嘉铨,举人王民皞等谈论跌宕。民皞目为海上异人。十年。除缮工监假监役。累迁司仆寺主簿,义禁府都事,齐陵令,汉城府判官。出监安义县。时十五年也。初先生之归自热河也。作日记数十卷。或以谐谑泄其感愤。 王得而览之。十六年。 王见奎章阁直阁南公辙文。病其体奇。戏徵罚金。因谓南曰。近日文风之至此。皆朴趾源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9H 页
热河日记之为也。汝宜寄书趾源。以道予意。若速著一部醇正文。以赎日记之罪。则南行文任。予岂惜之。否则当有重罪。南行者荫仕之称也。国制非文科而出身者。不得为两馆文任。故 王语及于此。南如 王言寄书。先生答书谢之。辞极妍工。意以自赎。南以其书上之。 王叹其才而不复问也。先生在安义。为政清慈。不以束吏为能。而吏不敢欺。尝遇岁饥设赈。令受赈者男女老幼士族庶氓。各异其位。以防其乱。屡审死狱。平允明决。满秩六年而归。居岁馀。复除沔川郡守。是时济州人李邦翼。漂船至清国澎湖。清人送归于我。 王召问其所经山川风俗。邦翼口奏以对。先生陛辞。 王引见于熙政堂。出其口奏曰。邦翼事甚奇。惜无好文字。尔宜撰进一篇。先生退作按说以进。 王称善。二十二年。 王下教中外求农书。先生旧有课农小抄一书。慨本国农政之疏而作者也。乃就系按说。附以限民名田议一篇以进。所论皆醇鬯剀切。盖又以自赎也。然而竟 王之世。竟无所擢用焉。 纯祖初。转升襄阳府使未几。以老自劾而归。居数岁卒。年六十九。先生之学。虽周流百氏。而根柢在乎六经。文章疏荡典洁。上追司马迁,韩愈。而馀波浸淫乎苏轼。屹为本邦第一名家。旁涉兵农钱谷天文地理书画声律。下至百工之技巧。一时文学之英。如李德懋,柳得恭,朴齐家及李相书九之伦。皆倾慕而师友之。卒后九十馀年。京师搢绅相与醵金。刊其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9L 页
遗集。集中论事之大者四。一曰许生传。惜 孝宗谋伐清之疏也。二曰车制说。讥本国之不用车而贫窳也。三曰北学议序。病本国拙于利用厚生之道也。四曰庶孽疏通疏。讥本国俗尚之狭陋而弃人多也。凡此数说。皆见斥于当年而有验于今日。故兹又特著于篇。使后世益得其为人焉。孙圭寿官至右议政。
赞曰。昔丰山洪公吉周题先生文集曰。气足以横六合。才足以驾千古。文足以颠倒万类。旨哉此言。可谓知先生之大略者矣。又观先生自小少。命志立论。激昂通阔。绝出士风世谛之外。由今观之。往往多有迎见而逆决者。噫以先生之才与地。苟雍容柔软以求富荣。何所不合。而顾乃必出于彼。宁饥困其身而不辞。此岂非异人哉。亦岂非豪杰士哉。
郑芝润传(壬子)
郑芝润字景颜。以号行曰寿铜。或曰夏园子。其先东莱人。后为汉阳人。芝润性奇敏博览而专攻诗。以陆游,戴复古为师。当是时。汉京舌官之族。有二诗人。一李尚迪。一即芝润也。尚迪由汉语学登杂科。数导使臣入清京。与文士赋诗唱和。名誉遍于中州。而芝润之世业为倭语。然不肯涉其学以求进身。独斥弛慷慨。为佯狂态。或饮酒连三四日。一粒不下腹。亦或三四日闭口不语。即语终日不止。惊倒一座。判书南公丙哲爱其诗。招致之门下。芝润不乐与公卿贵人游。数辞去。南公患之。一日芝润又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0H 页
请去。南公曰。子欲去。必刻烛赋七言律诗三十篇乃可。芝润曰诺。南公乃置酒。烧一大红烛。亲命之韵。芝润且饮且赋。烛才尽而诗亦毕。词皆精绝。南公叹曰天下奇才也。纵之去。尤口给善恢谐。尝骑驴至故人家。与众客饮酒。见其肴薄。谓众客曰可宰吾驴肴之。客曰君去将何骑。芝润曰其主人之鸡乎。主人闻而大笑。为之杀鸡更置酒。又尝于南公家。入藏酒室窃饮。南公怪其不在。寻至其室。见芝润在众壶间。酩酊而坐。南公曰。焉能不肴而饮者乎。何不索肴。芝润曰大壶之饮而小壶作肴。肴安用。更索。南公大笑。趣左右取肴与之。尝值岁终。南公悯其家贫。厚予之钱。芝润带出门。尽散予丐儿。其妻知之。颇有怨言。芝润笑曰。为郑寿铜妻足矣。何必求饱。 哲宗末。竟以酒终。年五十馀。诗多放弃。惟夏园集二卷行于世。
金泽荣曰。吾韩象胥之族。以诗闻者。有洪世泰,李彦瑱,李尚迪及芝润四人。而芝润为最劲矣。 韩朝之政。蹈曹魏氏九品中正之馀弊。区别族类太甚。象胥之人。不得为士大夫。故其人之有才者。每落拓自弃。不求远大之学。而惟用诗以自宣。如芝润者。岂不尤可惜也哉。
黄玹传(壬子)
黄玹字云卿。其先湖南长水人。至 世宗时。领议政喜。为汉京大族。数世子孙或返居湖南。有忠清兵使进及正言玮。有声于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0L 页
 宣祖 仁祖时。自后微焉。父时默质直好义。娶丰川卢氏。生玹于光阳西石村。方其娠也。卢氏行胎教法。虽一割必以正焉。玹聪颖绝人。未成童。已能作诗惊人。弱冠。患乡里闇陋。北游京师。时李校理建昌文章冠荐绅。国中名士自姜玮以下。莫不从游。玹贽诗以见。建昌见诗大称之。由是名声日起。 太上皇二十年。特设保举及第试。玹对初试初场策。试官见其文大惊。擢为第一。既而知为乡人。改置第二。及会试殿庭。报罢数年。自光阳徙求礼居二年。以乡贡初试生。赴成均会试二所生员试。而郑判书范朝为试官。范朝三从弟主事万朝。素因建昌识玹而甚重其才。见范朝言曰。黄玹不得居前列。是试犹不试耳。范朝纳其言。选置第一。盖再举成均而始得矣。当是时。国家外忧日重而政事日谬。玹无意进取。遂杜门不入京师。潜心文籍。京师亲友或贻书责长往。辄答曰。子奈何欲使我入于鬼国狂人之中而同为鬼狂耶。一时文学大官申箕善,李道宰辈。争愿结识。而皆拒不应焉。光武九年。日本因克俄罗斯之势。遣人统监韩国。先是玹友开城金泽荣以时事将危。弃官走中国之淮南。玹慨然有从隐之志。数寄书以通意。而贫无财赀。不能遽决。独画古之处乱世洁身者梅福,管宁,张翰,陶潜,司空图,梁震,家铉翁,谢翱,顾炎武,魏禧等十人。各系以诗。作屏以观。隆熙四年七月。日本遂并韩。八月。玹闻之悲痛。不能饮食。一夕作绝命诗四章。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1H 页
又为遗子弟书。曰吾无可死之义。但国家养上五百年。国亡之日。无一人死难者。宁不痛哉。吾上不负皇天秉彝之懿。下不负平日所读之书。冥然长寝。良觉痛快。汝曹勿过悲。书讫引毒药下之。平明。家人始觉。弟瑗奔视之。问有所言。玹曰吾何言。但可亲吾所书也。因笑曰。死其不易乎。当饮药时。离口者三。吾乃如此。其痴乎。俄而气绝。年五十六。始卢氏有知人鉴。常谓瑗曰。死国难者。必汝兄乎。至是果验。玹广颡疏眉。目视短而右拗。为人豪爽方刚。嫉恶如雠。气傲兀不帖帖于人。见骄贵辈。动面折之。其于生平所好者之迁谪死丧。徒步走千里存吊者为多。读书遇忠臣志士困厄痛冤之事。未尝不汪然泣下。学主乎通。不喜从时俗讲学者游。好考观历代史籍所载治乱盛衰之迹。以及兵刑钱谷之制。亦尝留心于泰西利用厚生之术。思有以救时之艰焉。所作为文章。于诗尤深。有苏子瞻,陆务观之风。卒之明年。湖岭士醵金刊梅泉集以行之。梅泉玹自号也。
金泽荣曰。玹诗清切飘劲。在吾韩艺苑中。指不多屈。而其所咏古今人伏节捐躯之事者甚多。莫不倾肝倒肠。极其悲痛然后乃已。非天性笃好而能然哉。加羔裘于锦衣之上。虽三尺之童。无不知其美也。以玹之文章。而加之以姱节。其光垂百世。奚疑焉。
如皋县知县周君家传(乙卯)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1L 页
中州之气。自西北日趋东南。如建瓴之水之下注。以江浙之地言之。在唐虞三代时。不离乎蛮夷。而后世文明。反过乎齐鲁。儒林文苑。所在如麻矣。若两广云南贵州之属。比江浙尤踔远。古所称不毛者也。然今则广东之文明。又将凌轹江浙。而梁启超之文章。翘于一时。其在贵州。则周氏之文学循良。亦有足称者。岂非传所称有教无类。及天地气运盛衰之相嬗者乎。周氏世为贵阳府贵筑县人。有曰际霖者字霁楼。其父奎。前清乾隆时举人。终开泰县教谕。享乡贤之祠。二兄际云,际华。俱以道光进士。擅名一时。而君独以诸生用初试。为思州府教授。会有苗人之乱。君为主帅陈利害。主帅用以平乱荐。升本州直刺。同治二年。移知如皋县。时广东贼洪秀全。攻下东南诸省。据金陵称帝。曾国荃进击围之。李鸿章攻苏州。皆相持久不决。君以如皋近金陵。易受动摇。广设侦候。使亡赖者毋得附贼。严船械清郊野。大修学宫。兴奖弦歌。以示闲暇。民得以安堵。贼平。清帝嘉其功。赐孔雀翎以褒之。秩满当去。如皋人相与言向微周侯之廉慈干敏。吾属其得免鱼肉于乱。君闻之曰。兹邑之父兄子弟。抑不忘我耶。我亦不能忘兹邑之父兄子弟。遂解印而留老焉。然心常恋怀故乡之亲戚。为之置义田数千亩以优之。及长子莲继而作官。君尝召至前。举杨继盛头上有天之诗语以戒之曰。居官而不廉。纵不畏人。独不畏天乎。光绪初卒。年七十馀。莲官至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2H 页
福建布政使。至民国初。被众推为如皋总司令。以长厚闻。
赞曰。周司令之来余请叙如皋君也。时年七十四。徒步而出。左右曰。礼大夫七十不徒行。今公之舍车行何居。曰不敢不敬先君之事。竟徒步至。噫。此又可以知如皋君之贤而能教其家矣。
安重根传(丙辰。○始庚戌。据沪报作是传。近得安烈士友朴殷植所记一编考之。则失实甚多矣。故玆改作。)
韩义兵将安重根小名应七。以其胸有七黑子也。因以为字。生于黄海道海州。其先本顺兴人。及家海州。世为州吏。至父泰勋。读书为上舍生。为人雄杰好奇略。 太上皇三十一年。于所寓居信川地。遇东学贼之侵扰。起兵击走之。重根自幼少时读书之馀。必挟弓矢弄枪械习驰马。能于马上射落飞鸟。泰勋之击贼。常为先锋以成功。弱冠有大志。慨然叹曰。国家文弱甚。而外忧日深。此非尚武时哉。家故饶多食指。而不肯治产业。出游傍郡邑。交结侠勇。遇兵器之良者。辄购之。光武八年。日本攻克俄罗斯。因侵韩夺国权。重根告父曰。前日我国恃俄罗斯为援。今也日本既克俄罗斯。则何所惮而不咋我。然则我之可与为唇齿者中国而已。往游中国。交结才俊。与图维持。儿之愿也。遂行历游上海等地。居数月。闻父丧还。时日本伊藤博文已统监我矣。重根既葬。以平安道三和,甑南浦为中国往来之要地。徙居之。倾家财起学校于平壤城中。广募生徒以育之。间与平壤大侠安昌浩等入京师。聚西北学校等诸生。敷说国家危急状以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2L 页
耸动之。十一年。伊藤胁 太上皇内禅。随散京外之兵。重根忿愤思恢复。以国中无可措手地。独俄罗斯海蔘葳之港。韩人多侨居。可与有为。遂往海蔘葳。于侨众中。得侠士关东金斗星,堤川禹德淳等十二人。相与斫指誓救国。遂以忠义激劝侨众。一岁间。得丁壮三百人。授以战艺。以义兵大将让于斗星。而己为义兵参谋中将。其馀诸人。亦各分署其职。隆熙三年六月。重根聚兵誓曰。昔文天祥以乡兵八百图元。赵宪以七百儒生而击倭。今我众虽少。何畏日本。况我国中之义士在在蜂起。与京外兵士之罢散者相合。以困日本者三年矣。鼓行而前。响应必多。公等其各尽力。遂引兵渡豆满江。入庆兴郡。袭击日本戍兵。毙五十人。进至会宁。为日本大军所逆击。众皆溃散。重根与二人逸而免。十二日。仅得再食而归。时伊藤解统监任。自以既得韩。可以进图清国。十月。阳托游览。来清满洲。与英吉利,俄罗斯二国大臣相约会谈于哈尔滨之港。重根闻而喜曰。天其送此贼乎。乃言于德淳曰。亡我韩者。非伊藤耶。闻今将至哈尔滨。愿与子图之。德淳曰诺。遂各怀枪向哈尔滨。至吉林。重根计以为哈尔滨者。俄罗斯人最多之地也。欲察伊藤动静。非得我国人通俄罗斯语者与之俱。不可也。乃求得刘东夏,曹道先二人与俱。至哈尔滨。是夜重根在旅舍。意慷慨以愤。作一歌述其志以唱之。(歌曰。丈夫处世兮。蓄志当奇。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北风其冷兮。我血则热。慷慨一去兮。必屠鼠贼。凡我同胞兮。毋忘功业。万岁万岁兮。大韩独立。)德淳以俚歌和之。明日。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3H 页
重根与德淳,道先同至宽城子。以探伊藤来信。既而欲办资金。留二人而还哈尔滨。则有报云伊藤明日至。重根晨起诣车站。立于俄罗斯军队之后以待之。重根本作西装。故军队认为日本人而莫知为我人也。及伊藤至下火车。与俄罗斯大臣握手作礼。礼毕。徐步向各国领事所。与重根相去未十步。重根素未见伊藤。惟尝于报纸所载之小像窃识之。乃披军队而入。举枪射之。三丸中胸腹。伊藤遂死。又射伊藤从者三人亦皆仆。于是重根大呼大韩万岁。军队就而缚之。重根大笑曰。我岂逃者哉。遂被囚于俄罗斯裁判所月馀。日本人移囚于旅顺所在日本关东法院之狱。始日本之统监我也。宣言于各国。以为韩人感悦于日本之保护。至是恐各国人有啧言。令法院长真锅遣通韩语者境喜明,园木次郎。就狱说重根曰。子未喻伊藤公统监韩之主义耳。伊藤公之施于贵国。皆以造国家生民之福也。子何为害之。今若幡然开悟。以过误自首。日本政府必将怜君之志。奇君之才。而立予宽释。如此子之前涂功业。可量也哉。重根笑曰。好生恶死。人之情也。然吾若欲苟生。岂至于此。子毋诱我。二人色沮而退。明日复往诱说百端。重根不肯听。真锅闻之。决意杀之。十二月开公判。我国中国及西洋人会观者数百人。先是重根弟定根,恭根。以将有公判。请律师之辩护于真锅。真锅虑他国律师必直重根。然又难违各国之律例。阳许之。于是我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3L 页
人之住美利坚及海蔘葳者。募金七千。请辩护士于西洋。英吉利律师德雷司,俄罗斯律师米罕依洛夫等。纷纷相继而来。韩律师义州安秉瓒。亦慷慨自荐而至。真锅皆诿为不通日本语而拒之。独用日本律师二人为辩护士。引出重根于廷。重根为人身长约五尺四寸。神彩飘飘然。在廷意气安闲。以两手横交于胸间。数数引巾拭面。真锅循律例。先问姓名年籍然后。次及伊藤事曰。若何为害我伊藤公。重根曰。贵国之击俄罗斯也。贵皇宣战书于我。谓将保护韩之独立。我国之人。胥以心感。乃既克俄罗斯之后。伊藤不遵贵皇之意。贪功乐祸。以兵胁我而败我独立。此我大韩臣民万世之雠也。安得不杀。真锅曰。闻尔党有参谋中将。是谁也。重根扼腕曰。所谓参谋中将者我也。曩者吾欲与义兵大将金斗星。提兵过海。击杀伊藤。适猝遇伊藤之来。故遂以一身先行。以行复雠而至于此。则我于贵国。即一敌将之被擒者也。而贵国待之以刑狱之一囚何哉。夫伊藤之败我独立。固吾雠也。而又擅废我 太上皇。夫伊藤之于我 太上皇。外臣也。外臣亦臣也。以臣废君。宁能免诛乎。语至此。声益宏壮。目光如电。数伊藤而骂之曰。伊藤之罪。上通于天。伊藤之行我大韩皇帝之废立如此。堕我大韩国之独立如此。坏东洋之平和如此。且又溯之昔日。则我明成皇后之弑谋。伊藤实主之。贵国之先皇帝。真锅闻之。大惊失色。急挥手止之。且令傍听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4H 页
者退。故其辞之终。无闻之者。其云先皇帝者。谓伊藤行弑也。判至明年正月者六。重根终始一辞。辩护士曰。安重根谬解伊藤公保韩之主义。虽曰复雠而实否也。当以死论。真锅又使人谓重根曰。子今将死矣。若言谬解者生。重根叱之曰。汝等所谓谬解者何。伊藤所为之背人道灭天理。童孺之所知也。而乃谓我为谬解乎。夫汝杀我固当。惟我生一日。则汝国有一日之忧。而真是非之表白于天下也。必有日矣。竟不之挠屈焉。真锅遂以辩护士所论之罪宣之。三月二十六日缳杀之。重根时年三十二。有二子。始宣罪之后。二弟就诀。重根曰。我死不忍埋于日本所监之土。可姑埋哈尔滨公园之傍。以待国权之复也。至是二弟欲如其言。日本不许。使葬狱内之地。重根平生不甚涉学。然聪明过人。操笔能疾书。在狱中作东洋平和论数万言。亦或吟诗以自遣。日本及各国人争出金购其札。前后在狱二百馀日。饮食如常。每夜鼾睡至明。死之日。脱西装。改著新制韩衣服。笑语以就刑。德雷司语安秉瓒曰。吾阅天下人及天下之狱多矣。未尝见如此烈士。吾归当为天下诵之。德淳,东夏,道先三人。伊藤死后。亦寻皆被捕。公判之日。德淳切齿而对。亦颇激昂。日本人处之监禁三年。东夏,道先自言不知重根之情。然日本人亦罪之。次于德淳。
论曰。海州负名山面大海。为海西一大都会。自高丽时出名儒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4L 页
崔冲。号为海东孔子。而重根今又生于其中。树立天下闳大俊伟之节。盖亦地气使云。自古以来。忠臣义士之死。恒出于志之不成。而今重根之死。能成其志。磔之虎断之鲸。使夫宇内之闻者胥以一惊。如闻雷霆于深夜独寝之中。呜呼可不谓之千载之奇哉。虽然彼其成。抑或天耳。若其被俘二百日之间。不屈志以生者人也。斯其实难者已。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诗文集总名曰合刊韶濩堂集○花开金泽荣于霖著)
 传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3L 页
浮雪居士传(戊寅)
浮雪天祥居士者。新罗真德王时人。俗姓陈氏。名光世。少聪悟通经史。既长慕出世法。从佛国寺圆净长老得度几年。妙契宗旨。已而入扶安边山。构妙寂庵住焉。有僧灵照,灵熙二人。与为讲劘交。微言相和。一日居士与二人者。往游五台山。东过杜陵。抵仇翁无冤家。翁有一女美而慧。见居士悦之。度不可得。恍惚成疾。翁以实告居士曰。倘推慈悲。以活吾女乎。居士曰诺。遂为娶之。所谓妙花夫人也。二人者心薄之别去。后十五年。二人者适过杜陵访之。时居士寝疾。闻二人至。引与道故旧甚欢。且曰。与子别久矣。子之进于道必远矣。命童子取三瓶水系梁上。因顾二人曰。各便打大道大打。小道小打。二人者莫测所为。第打之。水淋漓被地。居士笑曰。曩日返水之戒。双行之誓。岂遗之乎。乃打之。瓶碎而水故悬。二人者皆大惊起拜曰。庸子几失尊师。惟愿复闻返水双行之说。居士唱出偈四句曰。目无所见无分别。耳听无声绝是非。分别是非都放下。但看心佛自归依。书罢遂示寂。返水双行。尝与二人谈法者也。二人奉舍利瘗于妙寂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4H 页
之南冈。初居士娶妙花之后。生男曰登云。女曰月明。皆以梦名。及居士化。皆出家。妙花寿百岁。后世缁徒建登云,月明二庵于边山。登云今废。
金泽荣曰。余至边山月明庵。临月净台。下观渤海。山僧示古迹如此。吾邦拙于文字。除正史外。奇谈异事。万不传一。况于浮屠之家乎。乃此迹远在七百年之外。而能不就湮灭。宜乎其人之传为宝也。
崔山人传(己卯)
崔山人骏烈者字德咏。其先阳川人。今为开城人。曾大父成均进士镇观儒雅长者。轻财好阴德者也。晚卜园于松岳之院谷。家既饶裕而子孙众多。析园列屋而居。树林之际。弦歌相应。而地亦外胶扰据高明。气像绝胜。州人呼为院谷崔氏。久之旁落。多离散去。而山人之析独存焉。盖其园负谷之西岸。土最硗确。力粪之得绵絮。瓜果善病。栗林挟周道。收仅十七八。屋厞而小。盖覆常不及时。凛然以挠。而山人乃矻矻其中。尽地力以为食。不给则继以佣作。终日不休息。而不言劳苦。间日不食。不言饥。性不喜向人乞贷。即乞贷。偿不待责。计平生所结识。不过数百人。嬉游不出墟里寻丈之间。绝不与豪富人通。其已穷阨困仆。无尺寸之藉。而亲戚朋友吉凶糈赙。亦大略能施行之。夏五六月沟塍之间。耘而倦则坦腹于林樾之下。微吟古圣贤法言有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4L 页
味也。从而叩之其旨。多耸动人者。韶濩生曰。是安知非君子而隐于佣者乎。韶濩生居山人之庐东。好读书。一日于园中行拾薪。山人见之切责曰。子不事事。而侵人之事奈何。且子不闻州前辈朴佐郎之母乎。佐郎幼时家甚窭。母佣给遣就塾。一日佐郎义不忍负薪而归。母怒让曰。吾始以汝以君子养我。不以小人养我。故宁赁佣自苦。所苦者小而所望者大矣。今汝能如此。吾自今愿勿复自苦为。于是佐郎大惧。发愤读书。卒以成名。由此观之。君子小人之事。固有蹊也。故不知其不足为而为之者。百工之智也。知其不足为而不能不为者。中材者之命也。知其不足为。虽其不能不为。而且有所不为。一而不贰。刚立而不挠。君子者之守也。且夫百工之事。君子不可兼且为。故孔子畏于匡困于卫。厄于陈蔡。七日不得食。而有不暇汲汲于农圃之事也。今夫吾之业小人也。不幸而不能不为。有似乎命。然犹且不敢一日忘学。况子之学。其或庶几乎君子者。而反似慕乎吾所为。其将侵夺吾之业。而使我饿死于穷谷之间耶。韶濩生大惭悔。退而益勤于学云。作崔山人传。
刘将军传(甲申)
刘公克良字仲武。白川人。素有慷慨大节。 宣祖初登武科。其母泣。公请其故。母曰。汝安知。汝母本洪判书婢子。少时误碎判书玉杯。惧罪逃至白川。幸遇汝父生汝。吾闻之。国法私贱所生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5H 页
削科。是以泣。公大惊曰。恨儿不早闻教。背主不祥。即入京师。诣判书自陈母罪。愿削科为奴。判书者洪暹也。见公辞气激昂壮之。引入与坐。为给放良券。仍汲引于朝。公既贵。犹于暹折节执奴礼。每时节候谒。至里门。下马屏驺。馈献之物。手自奉进。虽稠人广坐。必呼以主。士大夫闻者无不壮之。二十五年四月。日本入寇报至。 王拜公为助防将。使守竹岭。既而贼至忠州。杀大将申砬。 王闻之出避于西。五月。贼遂入据京城。初都元帅金命元守汉江。及贼入京。命元退屯临津北。驰报贼状于开城行在所。 王以命元无兵不问罪。以临津京师咽喉不可失。令命元檄徵京畿海西兵守之。仍以申硈为守御使。使与命元同守而勿受节制。于是公自竹岭来属焉。 王至平壤。又虑临津兵孤。以韩应寅为诸道都巡察使。领西界土兵千馀人。驰赴临津。亦令勿受命元节制。时我师摆守诸滩。防备渐完。贼兵到南岸。相持八九日不能渡。一日贼焚庐幕。为退遁状。先是命元等出兵尝贼少利。京畿监司权徵意颇轻贼。奏言贼兵远来足茧。可易败之。 王信其说。连降旨责命元玩寇。及是硈欲过江蹑贼。而徵,应寅。与硈意合。皆曰可。命元不能可否。公进曰。贼诱我也。切不宜轻举。硈意方锐。按剑厉声曰。君畏死而欲懈军心乎。公笑曰。吾自结发从军。未尝以避死为心。岂今衰老死无日。而反以死为恤。但轻敌兵家所忌。万一有失。国事大去。愿公熟虑之。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5L 页
硈怒欲斩之。左右谏而止之。硈遂分军为左右。令公统右军先渡。自以左军随后。既渡。见贼依山整阵。进逼之。贼伏兵从山背突出。与山前贼合击。硈挤入于江。我军大北。公下马席地坐曰。此吾死所也。弯弓射贼良久。右手指陷。乃投弓于地曰。壮士力尽矣。因泣数行下而歌。歌罢复引弓齿射。齿又陷。遂为贼所杀。命元,应寅等见事已去。退奔行在。盖是时贼将加藤清正,少西行长等。与我战战既胜。清正向咸镜道。行长向平壤焉。 王闻公力战事。赠兵曹参判。后谥武毅。享开城崇节祠。以公尝寓居于开城也。
论曰。余往来京师。屡道临津。裴回于大沙场中。闻江水汹涌。未尝不思刘将军血战之事而为之发指也。天下贤士大夫。固皆能知授命君父之义。然盖或多有。不讳人奴如刘将军者乎无也。彼洪判书犹不敢背。而肯背我 宣祖大王。呜呼可谓烈士矣。
崔舜星传(甲申○出崧阳耆旧传)
崔舜星字景协。本阳川人。世业累万。为州中富家。舜星一日慨然言曰。吾固知贫不如富。独未知散何如积耳。乃统计家产。除一岁祭祀宾客衣食之用。得数万金别贮之。名曰急人钱。近自亲戚朋友。旁及他郡邑知与不知。苟穷困者。出以施之。赙丧葬有衾棺。借乘有马。通器服有深衣团领。下至锯斧锹锄之属。遇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6H 页
岁饥则悉其廪以赈之。其友济州高敬恒贤而早没。舜星曰。是不可使湮没。买石以表其墓。取其孤畜之外舍。而为之立产以恤之。其父友有谷城林㞳者。昌泽之从子也。家贫劬学。方介自约。舜星曰贤者良苦。为之月给口粮。㞳家尝有客。缺数日计。㞳太息谓其妻曰。吾侪焉能贪生以累崔君耶。相与自尽何如。妻曰夫子言是也。遂键门户。卧而待毙者数日。舜星瞯得之大惊。赍米诣㞳。踰垣而入。隔户谓㞳曰。噫自古君子亦多贫穷。先生何独至于斯乎。且舜星之世而贤者饿死。其谓舜星何哉。㞳笑而起。始乃开户。舜星乃令从者作粥。与㞳对案食然后乃去。舜星平居以礼自敕。乐善嫉邪。形于言貌。自少时好远游。一马一僮。周览八域名山。前后不下万里。所至饮酒跌宕。平生所济活甚多。待以举火者。常数十百人。既已存亡生死而退无德色。由是开城人无贤愚。皆知崔舜星能轻财好施。天下长者矣。 正宗中以寿终。子成均进士镇观。亦别贮急人钱。时遇岁敝或饥。候朝夕炊。升高望烟火。觇其穷者而暗施钱谷。不使知出于己。风流閒雅善宾客。一时汉阳名士李忠翊,闵鲁行之徒。皆客于其家。是后有白别提思日者。亦好施散。善于用财。然其业累倍舜星云。
论曰。吾州地小人众。故俗多贾而俭啬。大略类古周人。吾安能多见积而能散。如崔舜星哉。虽然崔舜星。非直积而能散者也。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6L 页
乃达人长者。明于谦盈之数。而不为鬼害者欤。
金弘渊传(甲申○出崧阳耆旧传)
金弘渊字大深。本熊川人。为人奇豪。力能挟二妓。超越数仞墙。少时家富。父劝作儒。多购书籍及古书画以居之。弘渊读书之馀。窃出游妓馆。父曰。儿好背绳墨如此。惟科名可以钳勒之。然登文科难。其武科乎。乃令改就武业。弘渊既操弓矢。技艺绝伦。及就试。忽自笑曰。噫无可为乡里儿登武科。谁肯以大将军印系之肘。乃以长䌷套接之袖口。(俗语曰汗衫)幡幡然掉臂入试场。见者曰。去套袖。将病射。弘渊曰。射宁病是幡幡者。若之何去之。及射。套袖果罥弦矢不行见罢。父知而怒让。是后弘渊赴试。着套袖如故。射讫恐得罪于父。即从试场策马。东走枫岳。至东海壮观而归。已乃折节自责曰。自古来焉有不孝者烈士哉。遂去套袖射。登武科焉。比老患恶疾形毁。叹曰。大丈夫头白。无有建奇功大业。而徒令父母遗体残破。更何面居人世。间以家事付子。往居四方名山之僧舍。自号曰发僧庵。往往手自刻名于山石之上曰。愿后世君子览此。知今日有所谓金弘渊者而哀之也。最后居平壤永明寺。闻朴趾源至。曰吾向之刻名浅矣。与其得天下奇文以传姓名也。遂诣趾源。自陈其平生而请记其发僧庵。趾源与语。辄称为奇男子。为之记之。
论曰。弘渊有权智言辩。至今邑中人传其奇迹颇多。使生有事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7H 页
之时。不足以办一奇事哉。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不器之为难也。彼其欲托于文字。又何其似名士也。
秋琴子传(丙戌)
姜玮字韦玉。以号行曰秋琴子。广州武人子。少游郡守闵鲁行,参判金正喜二公之间。始见闵公。闵公出大学古本使自解。秋琴子仰思一月尽通之。闵公惊曰。期之年者月耶。于是自天人性命诗文之学。以及兵刑钱谷之属。无不究之。学既成。肆志远游。再周全国。无钱资常乞食。或啖果饮水。露宿无人之处。足迹所及。凡数万里。 哲宗末。三南乱民起。时秋琴子流寓茂朱山中。民劫为檄文。秋琴子拒之。民怒燹其庐。秋琴子脱身归京师。既而朝廷发策问求能救籴兵赋三政弊者。所善郑判书健朝招至其家。劝对策甚勤。秋琴子乃极论变军制均户赋为数万言。既成。笑曰无益。徒眩人为。酌酒向文酹之。焚之而逃。 今上三年。法兰西人。以我不许通商。以兵舰侵江华。既而败去。当是时。国家习于自守。上下之间。举不知外国情形。或言西洋人不足畏。秋琴子以为深忧。会郑判书及李校理建昌相继奉使于清京。请与俱。秋琴子欣然就之。既至。遍交名士大夫。所至酒阑。必赋诗以风。诸名士无不啧啧称奇士。而为之欢洽倾倒。以故得尽探中西近事。归而述之。十三年。国家与日本修好。十七年。以金公弘集为修信使往日本。求可为伴随者。或以秋琴子闻。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7L 页
朝廷令以白衣从事。既数岁。外事益张。中西冠盖。络绎日至。秋琴子乃复游日本。因而转游清国之上海。以观审外事。朝廷授缮工监假监役衔以奖之。还京师未几卒。年六十五。秋琴子为人刚果。其于学也。皆以自得为功。不肯守前人之成说。其游金刚山也。坐一室参禅数日。忽若有悟。从座起舞。遂亦多涉于佛书。颇依违玩世。遗忘宠辱。公卿贵人。或遣人请见。则辄阳应之。至门而潜逸去。独喜从穷贱落拓者游。虽屠儿丐人。亦与之鞠躬作礼。痛饮酒善谈笑。为诗好论时事。俯仰伤叹。一时目为诗人。与李黄中,李象秀并称焉。有古欢堂集刊行。又有庸学解,孙武子注评之属藏于家。
金泽荣曰。癸酉余闻秋琴子于李凤朝学士。明年春。于学士席上。见有蹙额隆颧多须髯。目睒睒有光。食酒谈诗者。知必秋琴子也。学士乃为之左右顾而两通之。故余于是得识秋琴子。噫余观秋琴子不遇于时。外虽和夷而内实不平。感愤横出。或有异于孔子所称中行者。然其才非一世见也。不可以无传。
蔓川子传(壬辰)
蔓川子者。 今上十七年。余访李建初泰邻于尹洗马秉绶所。席才定。忽闻隔壁有声高厉曰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馀音渐下啁哳。不可辨。余错愕持泰邻臂。问曰此何声也。泰邻笑曰。此子今日。又醉发狂矣。彼其所谓曰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死。吾亦死。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8H 页
复问彼其为谁而敢骂世如此。泰邻曰。是乃洗马先大父孝文公生平所爱给使人。姓名金光锡。不知何郡人。号曰蔓川子者也。余曰何谓蔓川。泰邻曰此曼倩之变也。此人少学于孝文公。公爱其能诗。尝谓其滑稽玩世粗似东方曼倩。故从公游者。皆以曼倩呼之。既而从音变之也。余因问其诗且何如。泰邻曰。子不闻经台金公今之大学士乎。昔者孝文公之坐此堂也。经台尝候焉。蔓川子被酒大呼曰。经台止尔尔。公悯然欲叱之。经台急止之曰。彼言是彼言是。公遂止。此其胸中自奇可知尔。而今老且死矣。向之云云。乃其所自伤。非必骂世如子言也。余为之叹息。因呼与语。泰邻从傍出余诗。绐使观之。蔓川子沉吟久之曰。古之人乎。泰邻大笑向余曰。孰谓蔓川子知诗。值诸交臂而谓之古也。明日余见李凤朝大夫。述其事。李大夫已曾闻其诗。称之不已。余因曰尹孝文公之教育此辈。非惟公之好学也。亦当时米价贱耳。李大夫为之发唏。后于京师酒肆门外。遇蔓川子。察其色欲饮而无钱者。与之钱。谢而去。俄闻死矣。蔓川子作诗辄弃。罕有见者。余偶从洗马得数篇。其有闻于杜甫之风者云。
朴燕岩先生传(癸卯)
朴趾源先生字仲美。其先罗州潘南县人。今为汉京大族。五世祖㳽尚 宣祖女。封锦阳尉。以诗著名。大父弼均事 英祖。有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8L 页
清白声。官至知敦宁府事。先生才髫而孤。敦宁公怜不督教。敦宁公既没。十六娶妇李。妇叔校理君知先生失学。戒曰焉有士夫而不学者乎。先生曰诺。校理君抽案上信陵君传。授之句读。先生受而退辄作论说数百言。校理君为之大惊。自是发愤力学。不出门者三年。业遂大进。先生魁颜貌。意气轩豁磊落。自少时已不肯碌碌为时文以干有司。亦或纵谈讥斥当涂贵人及伪学欺世之流。不少容。以故无所偶。 正祖初。大报先世子之雠。士大夫多阴被刑戮者。有故人白永叔者。夜见先生言曰。子友洪公乐性。以先世子雠党。为人所目。洪危则子亦难安。盍隐焉。先生旧尝以家贫。营居于金川燕岩峡。故人以燕岩号之。乃驰出国门。先潜寓开城。然后至燕岩。困顿憔悴极矣。俞公彦镐。先生所善也。时当得外任。闻先生状。叹曰岂可使吾仲美至于斯耶。乃为求得开城留守以振之。开于燕岩。地相比也。四年。先生三从兄锦城尉明源。以使赴清。要先生与俱。先生慨然诺之。从往至热河。馆于太学者六日。与大理寺卿尹嘉铨,举人王民皞等谈论跌宕。民皞目为海上异人。十年。除缮工监假监役。累迁司仆寺主簿,义禁府都事,齐陵令,汉城府判官。出监安义县。时十五年也。初先生之归自热河也。作日记数十卷。或以谐谑泄其感愤。 王得而览之。十六年。 王见奎章阁直阁南公辙文。病其体奇。戏徵罚金。因谓南曰。近日文风之至此。皆朴趾源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9H 页
热河日记之为也。汝宜寄书趾源。以道予意。若速著一部醇正文。以赎日记之罪。则南行文任。予岂惜之。否则当有重罪。南行者荫仕之称也。国制非文科而出身者。不得为两馆文任。故 王语及于此。南如 王言寄书。先生答书谢之。辞极妍工。意以自赎。南以其书上之。 王叹其才而不复问也。先生在安义。为政清慈。不以束吏为能。而吏不敢欺。尝遇岁饥设赈。令受赈者男女老幼士族庶氓。各异其位。以防其乱。屡审死狱。平允明决。满秩六年而归。居岁馀。复除沔川郡守。是时济州人李邦翼。漂船至清国澎湖。清人送归于我。 王召问其所经山川风俗。邦翼口奏以对。先生陛辞。 王引见于熙政堂。出其口奏曰。邦翼事甚奇。惜无好文字。尔宜撰进一篇。先生退作按说以进。 王称善。二十二年。 王下教中外求农书。先生旧有课农小抄一书。慨本国农政之疏而作者也。乃就系按说。附以限民名田议一篇以进。所论皆醇鬯剀切。盖又以自赎也。然而竟 王之世。竟无所擢用焉。 纯祖初。转升襄阳府使未几。以老自劾而归。居数岁卒。年六十九。先生之学。虽周流百氏。而根柢在乎六经。文章疏荡典洁。上追司马迁,韩愈。而馀波浸淫乎苏轼。屹为本邦第一名家。旁涉兵农钱谷天文地理书画声律。下至百工之技巧。一时文学之英。如李德懋,柳得恭,朴齐家及李相书九之伦。皆倾慕而师友之。卒后九十馀年。京师搢绅相与醵金。刊其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39L 页
遗集。集中论事之大者四。一曰许生传。惜 孝宗谋伐清之疏也。二曰车制说。讥本国之不用车而贫窳也。三曰北学议序。病本国拙于利用厚生之道也。四曰庶孽疏通疏。讥本国俗尚之狭陋而弃人多也。凡此数说。皆见斥于当年而有验于今日。故兹又特著于篇。使后世益得其为人焉。孙圭寿官至右议政。
赞曰。昔丰山洪公吉周题先生文集曰。气足以横六合。才足以驾千古。文足以颠倒万类。旨哉此言。可谓知先生之大略者矣。又观先生自小少。命志立论。激昂通阔。绝出士风世谛之外。由今观之。往往多有迎见而逆决者。噫以先生之才与地。苟雍容柔软以求富荣。何所不合。而顾乃必出于彼。宁饥困其身而不辞。此岂非异人哉。亦岂非豪杰士哉。
郑芝润传(壬子)
郑芝润字景颜。以号行曰寿铜。或曰夏园子。其先东莱人。后为汉阳人。芝润性奇敏博览而专攻诗。以陆游,戴复古为师。当是时。汉京舌官之族。有二诗人。一李尚迪。一即芝润也。尚迪由汉语学登杂科。数导使臣入清京。与文士赋诗唱和。名誉遍于中州。而芝润之世业为倭语。然不肯涉其学以求进身。独斥弛慷慨。为佯狂态。或饮酒连三四日。一粒不下腹。亦或三四日闭口不语。即语终日不止。惊倒一座。判书南公丙哲爱其诗。招致之门下。芝润不乐与公卿贵人游。数辞去。南公患之。一日芝润又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0H 页
请去。南公曰。子欲去。必刻烛赋七言律诗三十篇乃可。芝润曰诺。南公乃置酒。烧一大红烛。亲命之韵。芝润且饮且赋。烛才尽而诗亦毕。词皆精绝。南公叹曰天下奇才也。纵之去。尤口给善恢谐。尝骑驴至故人家。与众客饮酒。见其肴薄。谓众客曰可宰吾驴肴之。客曰君去将何骑。芝润曰其主人之鸡乎。主人闻而大笑。为之杀鸡更置酒。又尝于南公家。入藏酒室窃饮。南公怪其不在。寻至其室。见芝润在众壶间。酩酊而坐。南公曰。焉能不肴而饮者乎。何不索肴。芝润曰大壶之饮而小壶作肴。肴安用。更索。南公大笑。趣左右取肴与之。尝值岁终。南公悯其家贫。厚予之钱。芝润带出门。尽散予丐儿。其妻知之。颇有怨言。芝润笑曰。为郑寿铜妻足矣。何必求饱。 哲宗末。竟以酒终。年五十馀。诗多放弃。惟夏园集二卷行于世。
金泽荣曰。吾韩象胥之族。以诗闻者。有洪世泰,李彦瑱,李尚迪及芝润四人。而芝润为最劲矣。 韩朝之政。蹈曹魏氏九品中正之馀弊。区别族类太甚。象胥之人。不得为士大夫。故其人之有才者。每落拓自弃。不求远大之学。而惟用诗以自宣。如芝润者。岂不尤可惜也哉。
黄玹传(壬子)
黄玹字云卿。其先湖南长水人。至 世宗时。领议政喜。为汉京大族。数世子孙或返居湖南。有忠清兵使进及正言玮。有声于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0L 页
 宣祖 仁祖时。自后微焉。父时默质直好义。娶丰川卢氏。生玹于光阳西石村。方其娠也。卢氏行胎教法。虽一割必以正焉。玹聪颖绝人。未成童。已能作诗惊人。弱冠。患乡里闇陋。北游京师。时李校理建昌文章冠荐绅。国中名士自姜玮以下。莫不从游。玹贽诗以见。建昌见诗大称之。由是名声日起。 太上皇二十年。特设保举及第试。玹对初试初场策。试官见其文大惊。擢为第一。既而知为乡人。改置第二。及会试殿庭。报罢数年。自光阳徙求礼居二年。以乡贡初试生。赴成均会试二所生员试。而郑判书范朝为试官。范朝三从弟主事万朝。素因建昌识玹而甚重其才。见范朝言曰。黄玹不得居前列。是试犹不试耳。范朝纳其言。选置第一。盖再举成均而始得矣。当是时。国家外忧日重而政事日谬。玹无意进取。遂杜门不入京师。潜心文籍。京师亲友或贻书责长往。辄答曰。子奈何欲使我入于鬼国狂人之中而同为鬼狂耶。一时文学大官申箕善,李道宰辈。争愿结识。而皆拒不应焉。光武九年。日本因克俄罗斯之势。遣人统监韩国。先是玹友开城金泽荣以时事将危。弃官走中国之淮南。玹慨然有从隐之志。数寄书以通意。而贫无财赀。不能遽决。独画古之处乱世洁身者梅福,管宁,张翰,陶潜,司空图,梁震,家铉翁,谢翱,顾炎武,魏禧等十人。各系以诗。作屏以观。隆熙四年七月。日本遂并韩。八月。玹闻之悲痛。不能饮食。一夕作绝命诗四章。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1H 页
又为遗子弟书。曰吾无可死之义。但国家养上五百年。国亡之日。无一人死难者。宁不痛哉。吾上不负皇天秉彝之懿。下不负平日所读之书。冥然长寝。良觉痛快。汝曹勿过悲。书讫引毒药下之。平明。家人始觉。弟瑗奔视之。问有所言。玹曰吾何言。但可亲吾所书也。因笑曰。死其不易乎。当饮药时。离口者三。吾乃如此。其痴乎。俄而气绝。年五十六。始卢氏有知人鉴。常谓瑗曰。死国难者。必汝兄乎。至是果验。玹广颡疏眉。目视短而右拗。为人豪爽方刚。嫉恶如雠。气傲兀不帖帖于人。见骄贵辈。动面折之。其于生平所好者之迁谪死丧。徒步走千里存吊者为多。读书遇忠臣志士困厄痛冤之事。未尝不汪然泣下。学主乎通。不喜从时俗讲学者游。好考观历代史籍所载治乱盛衰之迹。以及兵刑钱谷之制。亦尝留心于泰西利用厚生之术。思有以救时之艰焉。所作为文章。于诗尤深。有苏子瞻,陆务观之风。卒之明年。湖岭士醵金刊梅泉集以行之。梅泉玹自号也。
金泽荣曰。玹诗清切飘劲。在吾韩艺苑中。指不多屈。而其所咏古今人伏节捐躯之事者甚多。莫不倾肝倒肠。极其悲痛然后乃已。非天性笃好而能然哉。加羔裘于锦衣之上。虽三尺之童。无不知其美也。以玹之文章。而加之以姱节。其光垂百世。奚疑焉。
如皋县知县周君家传(乙卯)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1L 页
中州之气。自西北日趋东南。如建瓴之水之下注。以江浙之地言之。在唐虞三代时。不离乎蛮夷。而后世文明。反过乎齐鲁。儒林文苑。所在如麻矣。若两广云南贵州之属。比江浙尤踔远。古所称不毛者也。然今则广东之文明。又将凌轹江浙。而梁启超之文章。翘于一时。其在贵州。则周氏之文学循良。亦有足称者。岂非传所称有教无类。及天地气运盛衰之相嬗者乎。周氏世为贵阳府贵筑县人。有曰际霖者字霁楼。其父奎。前清乾隆时举人。终开泰县教谕。享乡贤之祠。二兄际云,际华。俱以道光进士。擅名一时。而君独以诸生用初试。为思州府教授。会有苗人之乱。君为主帅陈利害。主帅用以平乱荐。升本州直刺。同治二年。移知如皋县。时广东贼洪秀全。攻下东南诸省。据金陵称帝。曾国荃进击围之。李鸿章攻苏州。皆相持久不决。君以如皋近金陵。易受动摇。广设侦候。使亡赖者毋得附贼。严船械清郊野。大修学宫。兴奖弦歌。以示闲暇。民得以安堵。贼平。清帝嘉其功。赐孔雀翎以褒之。秩满当去。如皋人相与言向微周侯之廉慈干敏。吾属其得免鱼肉于乱。君闻之曰。兹邑之父兄子弟。抑不忘我耶。我亦不能忘兹邑之父兄子弟。遂解印而留老焉。然心常恋怀故乡之亲戚。为之置义田数千亩以优之。及长子莲继而作官。君尝召至前。举杨继盛头上有天之诗语以戒之曰。居官而不廉。纵不畏人。独不畏天乎。光绪初卒。年七十馀。莲官至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2H 页
福建布政使。至民国初。被众推为如皋总司令。以长厚闻。
赞曰。周司令之来余请叙如皋君也。时年七十四。徒步而出。左右曰。礼大夫七十不徒行。今公之舍车行何居。曰不敢不敬先君之事。竟徒步至。噫。此又可以知如皋君之贤而能教其家矣。
安重根传(丙辰。○始庚戌。据沪报作是传。近得安烈士友朴殷植所记一编考之。则失实甚多矣。故玆改作。)
韩义兵将安重根小名应七。以其胸有七黑子也。因以为字。生于黄海道海州。其先本顺兴人。及家海州。世为州吏。至父泰勋。读书为上舍生。为人雄杰好奇略。 太上皇三十一年。于所寓居信川地。遇东学贼之侵扰。起兵击走之。重根自幼少时读书之馀。必挟弓矢弄枪械习驰马。能于马上射落飞鸟。泰勋之击贼。常为先锋以成功。弱冠有大志。慨然叹曰。国家文弱甚。而外忧日深。此非尚武时哉。家故饶多食指。而不肯治产业。出游傍郡邑。交结侠勇。遇兵器之良者。辄购之。光武八年。日本攻克俄罗斯。因侵韩夺国权。重根告父曰。前日我国恃俄罗斯为援。今也日本既克俄罗斯。则何所惮而不咋我。然则我之可与为唇齿者中国而已。往游中国。交结才俊。与图维持。儿之愿也。遂行历游上海等地。居数月。闻父丧还。时日本伊藤博文已统监我矣。重根既葬。以平安道三和,甑南浦为中国往来之要地。徙居之。倾家财起学校于平壤城中。广募生徒以育之。间与平壤大侠安昌浩等入京师。聚西北学校等诸生。敷说国家危急状以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2L 页
耸动之。十一年。伊藤胁 太上皇内禅。随散京外之兵。重根忿愤思恢复。以国中无可措手地。独俄罗斯海蔘葳之港。韩人多侨居。可与有为。遂往海蔘葳。于侨众中。得侠士关东金斗星,堤川禹德淳等十二人。相与斫指誓救国。遂以忠义激劝侨众。一岁间。得丁壮三百人。授以战艺。以义兵大将让于斗星。而己为义兵参谋中将。其馀诸人。亦各分署其职。隆熙三年六月。重根聚兵誓曰。昔文天祥以乡兵八百图元。赵宪以七百儒生而击倭。今我众虽少。何畏日本。况我国中之义士在在蜂起。与京外兵士之罢散者相合。以困日本者三年矣。鼓行而前。响应必多。公等其各尽力。遂引兵渡豆满江。入庆兴郡。袭击日本戍兵。毙五十人。进至会宁。为日本大军所逆击。众皆溃散。重根与二人逸而免。十二日。仅得再食而归。时伊藤解统监任。自以既得韩。可以进图清国。十月。阳托游览。来清满洲。与英吉利,俄罗斯二国大臣相约会谈于哈尔滨之港。重根闻而喜曰。天其送此贼乎。乃言于德淳曰。亡我韩者。非伊藤耶。闻今将至哈尔滨。愿与子图之。德淳曰诺。遂各怀枪向哈尔滨。至吉林。重根计以为哈尔滨者。俄罗斯人最多之地也。欲察伊藤动静。非得我国人通俄罗斯语者与之俱。不可也。乃求得刘东夏,曹道先二人与俱。至哈尔滨。是夜重根在旅舍。意慷慨以愤。作一歌述其志以唱之。(歌曰。丈夫处世兮。蓄志当奇。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北风其冷兮。我血则热。慷慨一去兮。必屠鼠贼。凡我同胞兮。毋忘功业。万岁万岁兮。大韩独立。)德淳以俚歌和之。明日。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3H 页
重根与德淳,道先同至宽城子。以探伊藤来信。既而欲办资金。留二人而还哈尔滨。则有报云伊藤明日至。重根晨起诣车站。立于俄罗斯军队之后以待之。重根本作西装。故军队认为日本人而莫知为我人也。及伊藤至下火车。与俄罗斯大臣握手作礼。礼毕。徐步向各国领事所。与重根相去未十步。重根素未见伊藤。惟尝于报纸所载之小像窃识之。乃披军队而入。举枪射之。三丸中胸腹。伊藤遂死。又射伊藤从者三人亦皆仆。于是重根大呼大韩万岁。军队就而缚之。重根大笑曰。我岂逃者哉。遂被囚于俄罗斯裁判所月馀。日本人移囚于旅顺所在日本关东法院之狱。始日本之统监我也。宣言于各国。以为韩人感悦于日本之保护。至是恐各国人有啧言。令法院长真锅遣通韩语者境喜明,园木次郎。就狱说重根曰。子未喻伊藤公统监韩之主义耳。伊藤公之施于贵国。皆以造国家生民之福也。子何为害之。今若幡然开悟。以过误自首。日本政府必将怜君之志。奇君之才。而立予宽释。如此子之前涂功业。可量也哉。重根笑曰。好生恶死。人之情也。然吾若欲苟生。岂至于此。子毋诱我。二人色沮而退。明日复往诱说百端。重根不肯听。真锅闻之。决意杀之。十二月开公判。我国中国及西洋人会观者数百人。先是重根弟定根,恭根。以将有公判。请律师之辩护于真锅。真锅虑他国律师必直重根。然又难违各国之律例。阳许之。于是我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3L 页
人之住美利坚及海蔘葳者。募金七千。请辩护士于西洋。英吉利律师德雷司,俄罗斯律师米罕依洛夫等。纷纷相继而来。韩律师义州安秉瓒。亦慷慨自荐而至。真锅皆诿为不通日本语而拒之。独用日本律师二人为辩护士。引出重根于廷。重根为人身长约五尺四寸。神彩飘飘然。在廷意气安闲。以两手横交于胸间。数数引巾拭面。真锅循律例。先问姓名年籍然后。次及伊藤事曰。若何为害我伊藤公。重根曰。贵国之击俄罗斯也。贵皇宣战书于我。谓将保护韩之独立。我国之人。胥以心感。乃既克俄罗斯之后。伊藤不遵贵皇之意。贪功乐祸。以兵胁我而败我独立。此我大韩臣民万世之雠也。安得不杀。真锅曰。闻尔党有参谋中将。是谁也。重根扼腕曰。所谓参谋中将者我也。曩者吾欲与义兵大将金斗星。提兵过海。击杀伊藤。适猝遇伊藤之来。故遂以一身先行。以行复雠而至于此。则我于贵国。即一敌将之被擒者也。而贵国待之以刑狱之一囚何哉。夫伊藤之败我独立。固吾雠也。而又擅废我 太上皇。夫伊藤之于我 太上皇。外臣也。外臣亦臣也。以臣废君。宁能免诛乎。语至此。声益宏壮。目光如电。数伊藤而骂之曰。伊藤之罪。上通于天。伊藤之行我大韩皇帝之废立如此。堕我大韩国之独立如此。坏东洋之平和如此。且又溯之昔日。则我明成皇后之弑谋。伊藤实主之。贵国之先皇帝。真锅闻之。大惊失色。急挥手止之。且令傍听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4H 页
者退。故其辞之终。无闻之者。其云先皇帝者。谓伊藤行弑也。判至明年正月者六。重根终始一辞。辩护士曰。安重根谬解伊藤公保韩之主义。虽曰复雠而实否也。当以死论。真锅又使人谓重根曰。子今将死矣。若言谬解者生。重根叱之曰。汝等所谓谬解者何。伊藤所为之背人道灭天理。童孺之所知也。而乃谓我为谬解乎。夫汝杀我固当。惟我生一日。则汝国有一日之忧。而真是非之表白于天下也。必有日矣。竟不之挠屈焉。真锅遂以辩护士所论之罪宣之。三月二十六日缳杀之。重根时年三十二。有二子。始宣罪之后。二弟就诀。重根曰。我死不忍埋于日本所监之土。可姑埋哈尔滨公园之傍。以待国权之复也。至是二弟欲如其言。日本不许。使葬狱内之地。重根平生不甚涉学。然聪明过人。操笔能疾书。在狱中作东洋平和论数万言。亦或吟诗以自遣。日本及各国人争出金购其札。前后在狱二百馀日。饮食如常。每夜鼾睡至明。死之日。脱西装。改著新制韩衣服。笑语以就刑。德雷司语安秉瓒曰。吾阅天下人及天下之狱多矣。未尝见如此烈士。吾归当为天下诵之。德淳,东夏,道先三人。伊藤死后。亦寻皆被捕。公判之日。德淳切齿而对。亦颇激昂。日本人处之监禁三年。东夏,道先自言不知重根之情。然日本人亦罪之。次于德淳。
论曰。海州负名山面大海。为海西一大都会。自高丽时出名儒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九 第 344L 页
崔冲。号为海东孔子。而重根今又生于其中。树立天下闳大俊伟之节。盖亦地气使云。自古以来。忠臣义士之死。恒出于志之不成。而今重根之死。能成其志。磔之虎断之鲸。使夫宇内之闻者胥以一惊。如闻雷霆于深夜独寝之中。呜呼可不谓之千载之奇哉。虽然彼其成。抑或天耳。若其被俘二百日之间。不屈志以生者人也。斯其实难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