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x 页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传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1H 页
四聋先生徐公传
四聋徐氏四昆季。伯孝理,仲孝宙,叔孝寰,季孝堂。始祖神逸。为新罗阿干。遁利川。子孙贯焉。考颢奉使南京。采集百香。分栽四子家。以存华迹。人拟之以王氏三槐。先生先未聋。仕 文端两朝。伯宗庙令。仲别提。叔礼宾正。季佐郎。孝友邃学。难为弟兄。 光庙受禅。兄弟相与谋曰。不病于外。必病于内。吾何病。病哑乎病盲乎。吾病聋矣。伯曰豫聋。仲曰随聋。叔曰渐聋。季曰益聋。结社同居。时人称四聋社。尝答人曰。闻义理上事。则不闻不如闻。闻非礼之事。则闻不如不闻。每 庄陵讳辰。设坛望哭。常著蔽阳子。不见天日。为时辈所啮(一作齧)。几陷大辟。适有奴犯主之变。援笔替草。切逼时义。系狱将死。有救得释。尝读春秋。每月朔。正衣冠。拜春秋案储。尝读书太甲。至奉嗣王归于亳。掩卷痛哭。作诗曰日暮空山里。杜鹃声正悲。词臣肠欲折。再拜哭涟洏。又诗曰偷生非素志。吾死葬无山。地下伯夷在。相逢柰厚颜。申叔舟荐公辅器。除命至。托哑聋亦起。卒终于家。叔季 中宗朝。并 赠判书。皆吏曹。忠孝世传。名德斑斑。可述云。
外史氏曰。古则尚矣。考之国朝。兄弟异臭。一薰一莸。指不胜偻。而兄及弟矣。式相好矣。一社四聋。携手同归。求之𨓏牒。实罕俦伦。岂一种义气。偏萃于徐氏一门欤。一时之聋。犹足以扶植百世。幸使先生不聋。而得辅佐 庄陵为元臣。则明良际遇。焕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1L 页
一治。尤当如何哉。见今乱臣窃命。异言日炽。志士之愿聋久矣。未知先生之社。至今无恙。山高水长。遗风尚存欤。吾将蹑遗躅。而叹其先获矣。
西湖先生许公传
西湖先生许憕字和仲。其先阳川人。祖圭以庠生。请复 昭陵。除金吾郎不就。考思益。荐遗逸别提。 赠执义。先生生嘉靖戊午。有异质。幼若成人。甫就傅。不烦提教。才思日进。射御书数。亦所旁通。尝作篁弧。发而辄中。执义公召谓曰。欲学武乎。遂不复。专心文学。经史子集。至百家。淹博无右。初不屑于公车。以亲命应副。十六举进士。崔侍郎显邀为婿。因受学焉。仪表如停鸾。文辞可倚马。声誉蔼蔚。公卿皆愿交。十九擢文科。将题名。主试以年少惎之。犹重其文章。以试券示崔简易。崔曰若得吾辈。当壮元。主试惭服。先生谓有命。遂废举业。贽谒于成默庵。一见知为大受器。索所述览之称赏。尹梧阴荐遗逸。将调洗马。先生托疾。驰书止之。后朝廷欲委任百里。又贻书所识卿宰。使尼之。卜筑于华山之下西湖之上。自号西湖。以为终老之计。凡土田之在畿堧者。付其弟。其馀悉分诸弟姊妹。自取荒顿。乡里传为美谈。疾世之丧本实而尚华侈。俭约律身。一切声技芬华。不以经心。胸次洒落。如冰壶秋月。滢澈无瑕。所与游。皆一时名硕。如金仙源,郑畸庵,申象村,李延平,朴凤洲诸贤。尤其分厚者也。年踰始衰四年之閒。荐遭两丧。老犹致毁。疾祟潜滋。终于天启丙寅。子桢掌乐正。孙致 赠吏曹参议。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2H 页
外史氏曰。先生以世臣之胄。才足以需世。文足以华国。济之以文学。致君泽民。乃其蕴抱。而一选中屈。遽委之命。而抱道隐沦。不复作当世意。洗马之选。牧民之荐。致书丐免。若将浼己。抑又何哉。光海政乱。群慝扇祸。善类窜逐。竟至于斁伦罔极之日。未至则有先见之明。既及则无改正之道。宁抱道而不售。不苟禄于浊世。其义隐。其迹微。彼使先生仕者。恶可以及于此。吾先子题其遗稿。于诗稿中。拈出孤芳还恐俗人知。身谋柰数奇二句。以为结语者。盖微指乎此也。状德之文。或欠消详于此。故删略以立传焉。
西坡柳公传
柳公轩字伯舆。文化人。世簪组。文𥳑公权,文正璥尤著。有曼殊仕我朝至左相。寔公高祖。考自湄当 端庙逊位。以监察弃官入西山。托迹空门。与东峰并称。公天性正直。又袭庭训。初从金佔毕学。早有士望。见父自废。与仲兄轾往从之。以父命出而应第。擢弘治己酉文科。历清显至大司宪。录清白。 成宗辛亥。从许元帅琮。讨野人。燕山政乱。忧叹屡发于言议。忤时辈。及戊午祸作。杖流济州。赐自尽。 中庙丙寅。命复官赐祭。 赠谥文𥳑。公以明亮才识。出入经幄。论思启沃。菀有可传。而失于兵燹。以至生卒年月。坟墓某山。历职告身。并无传焉。家牒所录。如此零琐云。
外史氏曰。公以西山之肖子。服西山之训。陪父入山。揆以时义。可谓正当道理。而西山公之必命其出仕。公亦无异辞而出。应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2L 页
举作官。若傥来而不少吝情何也。窃料西山公之意。所遇不同。所处亦异。设使夷齐有子。岂必尽登西山。采薇饿死为可也。公领解其微意。即出而无异辞。默揣公父子之意。岂为门户计而求利禄为哉。
许雪坡随翁二孝子传
许氏其先诗山人。讳观字达庆称雪坡。讳翼字明五称随翁。以将仕郎廷宪为近祖。于雪坡六世。于随翁七世。将仕公长子国忱。出后从父将仕郎廷说。生晟。晟生稷。稷生潜。潜生培。培雪坡公考也。次子国臣。生赠教官瑞。瑞生最,晑,昂。晑生佶,侃。侃出后昂。生莲浦▼(金+奞/木)。▼(金+奞/木)生荀。荀随翁公考也。历世孝友文行。载雪山县志。二公承袭世风。克贲前光。同族又同时。时人称二孝可同传云。雪坡天性淳笃。亲癠。祷天致感。庐墓。有虎狗共守庐外。乡人士异之。举其孝于郡刺史。随翁性度和厚。文辞亦早就。十五六。连遭考妣忧。血指延数日。居丧尽情礼。庐墓终孝。事祖如父。祖病将终。有梦中指示药物之感。及丧。致哀如二丧。士友至乡里至族戚。一辞称孝子。或登于荐剡。或发于歌咏。民到于今称之。而莲浦公之言。尤可徵信。曰以余不肖。有汝孝孙。吾子先父逝。亦不孝而有汝孝子。后虽有崇褒嘉奖。曷及此数语也。
三山子曰。尝见玉川郡志。有成均生员许谦。以诗山君士文之后。连世簪组。克著行治。继有道峰公受业河西先生之门。俎豆于咏归院。继有后松公孝闻旌闾。载之三纲录。许氏世风可槩。而又有二公杰然称于南州。诗所谓君子有孝子。吁其信矣。随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3H 页
翁公早从性潭先生学。得旨诀二字。雅号亦先生所命。可见渊源之正。而曾孙糳亦佳士。家风足徵云。
孝烈妇朴氏传
朴夫人籍密阳。肇祖密城大君。父监察思荣。生 纯祖癸巳。在父家著孝顺。自能行。不喜出外庭。常侧侍。给使令供旨物。亲有癠。色忧不遑栉洗。竭诚药糜。父母称其孝。惜不为男子子。及笄归庆州崔氏。为凤仪室。不记舅姑颜为至恨。追服以尽未逮之诚。舅孝姑烈。褒典尚稽。设坛祝天三十五年如一日。每国忌蔬素。或谓过礼。答曰。夫子行之。吾不得不然。尝夫子罹贞疾。医药不效。刲股和羹。延九年缕。夫姊早寡有恶疾。延置同室。竟致其愈。教戒子女。严过于慈。丙子夫人四十四。遽罹昼哭。绝而复稣者屡。时子荣涉方十七。二弟尚乳。沈思幡然曰。所从有子。不可究吾志。为未亡人在世。而毕生忧苦。人不见翔矧。乡人士举其行于道绣。享年八十一卒。以夫子 赠嘉善。封贞夫人。
外史氏曰妇人而有士行者。古人谓女士。朴夫人是耶。世人以夫死下从为烈。而不问其所从有无。盖过论也。有子方幼。遽作远行。行者虽不言。不言之言自在。养失父之孤。成立夫家。亡夫之心宜尔。而自心其心。不顾而致其命。未可谓烈。夫人追孝于未逮之舅姑。人无閒言。而其未亡而为至烈。吾不得不辨。
孺人陈氏传
陈孺人父系骊阳。高丽骊阳君宠厚。实为姓祖。曰星铉。曰孝天。其祖及祢。孺人生 纯庙丙子。南原之竹谷即父家。生而淑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3L 页
自幼声音不出户外。及笄归咸阳吴氏。为处士圭炯室。处士杜庵先生尚德后。在阿堂相亿子。孺人始夫家。舅没而姑老在堂。事姑如事母。衣服饮食。便身毕给。和颜色以承顺焉。姑安之。族戚妇女。至邻妪里婆。为候姑而来者。辄设酒馔。留延而使慰姑寂。且不令姑知其艰设。姑有疾病。心忧色沮。侍侧扶持。药饵粥糜。夜不交睫。每夜新汲水。露祷于天。及丧。哭泣过毁。躬执二奠。葬祭二祥。皆洁敬哀慕。语及于姑。泪垂言零。凡丧馀。饬家众毋敢喧笑。内外安静。及祭而如见所祭。既祭。馀哀弥日。人未见其启齿。事君子以礼。肃敬如对宾。君子尝以先事旅洛。六年不家。子女尚幼。孺人麻枲为生。或缫车达宵。祁寒暑雨。手指皲瘃。流汗遍身。而口不作苦楚语。心不萌忧愁虑。或不烟突冷。炉熏两手。以燖子女腹背。而犹令子在烈上学曰。此家文行为世业。父不家而子无学。母之过。他日吾以何颜见君子。或园后樵爨。在烈欲替其劳。则辄诃止之曰。汝为汝事。汝事非读书乎。不为汝事。坠汝家声。则服劳奉养。未足为孝。言讫而泣下。凡塾师束脩之礼。文房诸具之备。常优于他儿。寻常应用。皆出于机杼。而假贷之言。不出于口。人或周之。却而不受曰。不可以口腹累人也。克勤克俭。家道稍宽。常以鱼肉庋阁曰。有仓卒客至。于恒饮食。倾与之不吝。身不近华侈曰。寒士妻服不称也。君子文行有馀。而孺人加敬重焉。尝君子屡屈于场屋。孺人常慰解之曰。远役稳旋为吉。在外得失。何足以累吾心。宁家食训子。使家学有传可也。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4H 页
三山子曰。古有称女士者。以夫人而能士君子言行者是也。盖礼接君子。孝事老姑。君子不家而机杼勤干。育幼而治家。贤夫人皆能之。以读书继家。为子之职事。督责其汝为汝事。而曰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以在外得失。不足累吾心。勉其君子。而曰宁家食训子。使家学有传。此士君子之至言格论。非妇人唇吻容易说出。陈孺人其所谓女士者欤。在烈能服母训而为令子。诗云釐尔女士。从以孙子。信夫。
烈妇郑氏传
郑孺人父系晋州。士人元灿其考。在家著孝。父母惜其不为男子子。年十七。归安东金氏。为履元妇。事舅姑如父母。性勤织纴。供馈常不匮。寡言洁行。贞淑夙著。礼事君子。义适宗党。夫婴痼疾。沐浴祝天。愿代以身。虽祁寒不废。数年如一日。药饵粥饮。一不委人。常宽譬舅姑。不作戚嗟色。及绝。哭不成声。血泪如倾。弥日躬造粥。手进于舅姑。舅姑庶其无死。数咽而安其心。孺人亦对舅姑。数咽而出。傍人疑其不久。而舅姑盖情胜而不疑也。是以防之少懈。而自经于私室。即夫死翌日也。家人惊惶无救。将袭敛。始知其刲股有数处。而指血未乾。盖夫病和药。而不使家人知也。家人至乡人。无不啧啧称烈。而闻者亦发竖。至今五十年。犹有尚说而酸鼻者。金上庠荣哲曰。此吾从父兄嫂云。
外史氏曰。夫死下从。世不为无人。而崩迫致命易。从容就裁难。孺人之刲股血指。而不使家人知。将死而手造粥。以进舅姑。又自进以安其心。非贞淑蓄积于平日。可从容乃尔。吾尝谓忠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4L 页
烈非二致。烈妇而为男子则忠臣。呜呼。男子者或通古今讲义理。而为忠臣常难。妇人者孰以此导率。而为烈妇反易何也。如孺人者。早揄扬于天陛。使为王臣者闻知。则庶使今日卖国负君之臣。尚有所知愧也。惜乎其未及也。
烈妇李氏传
朴君鲁瞻早逝。妻李孺人负石投水。时年二十二。远近知不知一辞称烈妇。孺人籍光山。舍人达善其显祖。父峻镐有儒行。孺人幼有异质。自在父家。著孝顺。及笄归平阳朴氏。为鲁瞻室。以所事父母事舅姑。舅基东吾友也。尝向余称其子妇曰。吾无子。子同产子。自子妇入室。尽室和顺。平日不育之为恨。今焉忘之矣。此可以槩孺人之至行。鲁瞻早婴贞疾。殚诚救治。且慰舅姑曰。少年多疾。或致老年康宁。毋过自吁叹。竟以戊申十二月不起。舅姑已虑其致命。䀌伤之馀。严其防闲。孺人未尝以恻嗟色前也。时或宽譬进膳。亦加意服劳。无异平日。舅姑庶或其为养老而为未亡人在世也。一日父至。孺人曰。此不忍情境。大人必不欲见。而何以躬临也。丧子舅姑。不可不卒养。而世变若此。虑无不到。女当为此家鬼物而已。泣数行下。父亦以卒养老舅姑。以心亡夫心。抚慰而去。去未数日。召村婆出舂米。忽称有河鱼疾。入私室。时夜未分。家人无他疑虑。早朝视之。室中无人。而祇有新昏衣裳。连缀在架。苍黄四索。夫墓前。有爇香之痕。是夜母梦。孺人告诀曰我将往落泉。欲见我。可于落泉。父闻变而至。求所谓落泉而不得。不料其堕落于泉也。既逾月。里人见异气如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5H 页
虹。亘于野中废泉。泉水皆赤。翌日见泉面有浮尸。粉腻如生。怀中石尚坚固不可解。见者无不挥泣啧啧焉。舁返于室。以连缀在架者。袭而葬之。
外史氏曰。从古贤人君子忘身殉国。舍命不渝者。盖有之矣。而皆读书知义理。虽有莫大事业。皆吾分内。以妙龄妇人。而能办一死于崩迫之馀。非素性贞淑者不能。第念如孺人者。初欲以亡夫心为心。终养丧子之老舅姑。而世运荡板。奉天窦氏二女之投死绝壑。在在入闻。从容投水。使冰雪贞姿。一倍光洁。芬馥愈彰于后世。以妇人而能扶百世纲常。旌别树风。宜不容缓。而见今贩君卖国贼臣执命。虽有褒荐。宜为烈妇之累。天定胜人。岂无其日。宜有以俟之。而后有修东国三纲编者。愿以是告焉。
郑将军传
将军郑公锡珍字台完。兰坡号也。世为罗州人。兵曹判书景武公轼之后。考赞基 赠承旨。公生 哲宗辛亥。姿相克嶷。心雄万夫。文艺赡敏。幼有至性。尝母癠。殚诚医治。既复和。视医师同家人。久而不衰。兄弟无尔我。宗党乐其睦。好施其天性。有志贫不能塾者。出力而资之。尝饥岁出粟。民多赖活。内行之纯备者有如此。闵公种烈莅州。从民望委公给事。亟称有经济才具。岁甲午。东匪称乱。州郡皆望风奔溃。京队官战亡于长城。祸已剥肤。闵公为守备计。辟为都统将。凡军务大小。悉以委任。将军奋义登坛。赞画皆出人意表。禁止侵㬥。号令严明。有古名将风。退守进战。七战七胜。军无损害。所至。民皆牛酒迎劳。贼至不敢犯。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5L 页
退侵近沿。将军乃曰。莫非王土。何但保罗。遂出军。南救灵岩。东保南平。烧荡其窟宅。散亡殆尽。适王师南下。入州境无所事。朝廷升州牧为招讨使。使报军功。录将军为元功。抄启别单。略曰西门之役。严束吏民。不避矢石。大鏖一场。斩百馀级。多获军仗。砧山之役。匪徒万馀声言屠罗。将军激励义士。身先士卒。飞炮急击。贼无措手。望风逃窜。追击大破。收其器粮。烧其巢穴。耸珍之役。数万匪类。十里屯结。五六坊面。人烟皆绝。将军领兵数百。出其不意。斩获无算。古幕之役。匪徒若林。势焰如火。彼众我寡。众皆疑惧。将军以计取胜。先示之弱。贼果易之。率尔而进。将军贾勇先登。伏兵猝发。贼皆喙突赴水。死亡相属。南山之役。贼蓄屡败之憾。思欲一逞。三路分进。势若决水。将军分作奇兵。当前突击。追亡逐北。斩获三百馀级。所获铳剑马牛甚多。何图干城之才。在此遐陬。时国家多事。赏典未遑。而冯大树之谦光愈著。翌年乙未。始除海南郡守。初心不赴。盖义声在在为观机事。时参书宗洙摄州事。勒行薙削。强迫于将军。将军作气曰。头可断。发不可断。方众情忿怒。又自义所移书。数宗洙十罪。宗洙知竟不免。置嫌于将军。将军为别嫌计。即日之任。而宗洙果死于众手。人服其先见。到郡。问民瘼礼贤士。未既月。声誉菀然矣。于后贼臣挟天。急捕义兵。队官金炳旭受贼嗾。杀戮浪(一作狼)藉。到州。密遣捕将军。先是宇万驻阵在光山。知将军不免。急遣海南儒之在阵者。密奇将军。托事由海道上京。以避祸机。且曰吾辈不可以一败自沮。那无后图。盖义士所依赖者惟将军。他人可死。将军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6H 页
不可死。一境吏民。将以死力救援。而将军意思安閒。一辞却之曰。我亦命吏。虽有罪。当盘问。吾亦有辞。何惧为。既至大骂曰。炳旭尔是何人。附贼得官。已是大恶。而敢擅生杀。尔不知天道神明乎。竟以三月十一日被害。满城士女奔走号呼。三日不举火。知不知涕洟相吊。时宇万与数十义士。在潭州山中。闻变抆泪曰。天乎其丧余乎。余将谁恃而为后图乎。却食亦累日矣。齐金氏痛夫非命。矢心下从。蟠然改图曰。姑老在堂。靡我畴依。孤幼满室。靡我畴养。吾当以亡夫心为心。不可自心己心。人谓贤夫有贤妻。三男遇灿,遇卿,遇权。既长。曰望其天定有日。使非命得伸。而戕害有功者。快伏邦宪。则少慰九原未瞑之魂。而诸孤辈毕生冤忿。可略泄矣。世变如水益深。其柰斯何。以不可必于当时者。庶或可伸于来世者。惟有诸君子信笔而已。后石吴公骏善状其行。难窝吴公继洙铭其墓。宇万亦尝同义中人。不可无一言殿后。
寒泉子曰。我东文教。式至今五百年休明。崇极而圮。异言日炽。所谓东匪者。盖其尤甚。其陷溺人心。民不聊生。不但如洪水猛兽而已。此而不除。则殆乎民不为民。国不为国。而方其煽乱。八路溃散。其为守战驱抑之计者。湖西惟洪州。湖南惟罗州。其七战而无一败者。惟罗为然。孰主张是。招讨闵公知人善使。使将军骋其忠义智谋耳。呜呼当日事。吾尝目见之矣。人皆谓无将军无罗州。无罗州。湖南不得为湖南。而国计亦有所绌矣。使吾生灵。耕吾田读吾书。虽谓将军之力。非过语也。然则为国家计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6L 页
者。当褒崇其身。宥及子孙。而非惟赏不当功。反使附贼辈戕杀其身而不知也。国计之至于今日猖披。孰使之然哉。后石所引高丽金元帅之为奸臣所构。圃隐文忠公哭之曰。遂使泰山之功。转为锋刃之血。难窝所引吕东莱之书曰。百世之下。每念岳武穆之冤。直欲龥天而无从者。拟伦得的当。将军庶可谓有知德。不待百世而论已定矣。且况干城之才之称。闵招讨之上报有据。不世之勋之赞。赵转运之讼冤自在。显戮阴诛之加于死公者。必无馀矣。吾先子尝言受祸愈烈。而芬馥愈彰者。庶慰公于九原耶。呜呼。国计如今日。必有不死之魂。化作长虹。日陟降于锦城之麓。必有望气者能言之矣。
孝烈妇金氏传
孺人金氏籍光山。父相文。在父家著孝顺。时采古女士言行以自淑。及笄归灵城丁氏。为士人昌达室。东俗少亲迎。时尚在父家。夫子婴奇疾。闻报急至。则疾已不可为矣。连血三指。得延一日缕。竟不起。矢心下从。傍伺不能隙。既又幡然曰。夫几无主。姑老无养。即起视事。初终葬祭。诚信无憾。而不梳不浣。冬夏不扇炉。终祥之夜。缢于园树。姑跟之救解。泣谕之曰。丧子老姑。视汝为子。汝死吾谁依。遂大悟。为未亡人在世。姑病。刲股潜进。以延其缕。孝养靡遗力。取从子庆燮。委夫祀。及姑终天年。哀毁甚至。祥禫毕。谓庆燮曰。夫死而未亡。为念不言之托。今姑终天年。夫祀有托。吾可以就吾志。敛具无用华吉。以夫子祭日。从容自裁。即丙戌五月二十八日。距生乙酉为六十二。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7H 页
外史氏曰。礼未见庙而死。夫家不返葬。未成妇也。孺人未及归。所谓未成妇。而闻病而至。血指延一日缕。为夫几无主。葬祭既毕。自缢于园树。为姑救解。则又念亡夫不言之托。养姑终天年。夫祀又有托。始乃自心其心。从容就裁。求之往牒。实所罕睹。之孝之烈。宜受禄于天。而天道无知。使孺人早罹悯凶。人不能无憾于天者是耶。妻之于夫。犹臣之于君。忠与烈非殊涂。见今亲臣世臣。自谓读书知义理者。劫于一死。至于贩君卖国。不少顾忌。而幽闺一妇人。乃能知有义而不知有身。从容整暇就死。如就乐地。吾愿表而出之。以告今之士大夫。
烈妇李氏传
李氏父系广州。东皋相公浚庆其显祖。而父友会今承宣。在父家著孝。及笄归东莱郑氏。为邦燮室。邦燮 赠持平志亨曾孙。判书枫川守弘为显祖。而判书世规最近。邦燮盖文雅嘉(一作佳)士而李氏家人称善匹。事舅姑以孝。接君子以礼。姑病。血指延数晷命。及邦燮罹疾沈绵。李氏于私室后。筑坛祝天。愿以身代。窃听医言服人肉可已疾。乃潜聂其股和粥。不效则连血十指。稣而复绝。李氏哭且诉曰。新妇当从逝矣。家人知其意。谨持守以延时日。而母夫人闻实音曰。吾女必同死矣。因驰到女家。百方宽譬。冀回其心数月。李氏饮啖如常。节哀谓母曰。母氏命勿死。夫党且以为虑。我心已改悟。母氏久留非地。母以息女为念。安意回驾。母去。及亡夫晬日。早起栉盥。净扫几筵。盖以晬日俗设。不之疑也。以是日殒。盖豫蓄毒。和酒进也。家人惊惶奔走。已无及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7L 页
矣。见其著婚时衣。衣内纳昏书。衣系佩三谚书。一二母与弟。夫家一。托以身后事。家人至乡邦。无不啧啧称烈。里报坊牒。乡道交章。旌闾成命。听卑之天。其昭昭于感应者欤。
外史氏曰。妇之烈于夫。犹臣之忠于君。故并列为三纲。虽然男刚女柔。男子之为忠臣。当易于女子之为烈妇。而唉今则不然。主辱于上而未闻臣死于下。反使烈妇如李氏者。夫病体无完肤。夫死从容从逝。呜呼烈哉。烈行已上闻。成命遄降。可谓国人知之。在朝之臣读其行。得无羞愧汗背者乎。吾欲表而出之。以告为男子事君而不忠者。
曹司果传
曹司果昌玉。后改喜玉。其先昌宁人。我朝恭僖公恰。盖其中祖。而侍御史衍。翰林大中。其六世以上也。考昌范。公生 肃庙癸巳。身干伟然。膂力亦过人。肮脏有气节。为儿戏。与邻儿濯热于锦江。江傍大路。适有按使巡到。前呵后拥。同浴皆走匿。而独洗涤自如。使异之。招与语移晷。且曰汝有用之器。须善自保。年仅十六。值戊申逆变。州郡骚动。军书旁午。州兵将西上。择可领无人。公以重望应选。登车揽辔。有扫平氛妖之志。号令严明。队伍整肃。有老鍊将帅手法。行至清州。闻贼魁就戮。敛兵而还。朝廷追闻其气义。授副司果。盖将待时而用。自后国家升平。边尘不警。公亦晦迹田野。不欲因缘而求售。竟以前司果卒。
外史氏曰。鲁人汪踦年十六。死于𤜢台之役。鲁人勿殇。盖其年可殇。而其死为成人之所难故也。公以汪踦之年。虽应募在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8H 页
阵。其气节可与汪踦并称。而其众望所服举以为领军。行节制老鍊如此。未知汪踦亦有此否。惜其不生于壬丁年閒。作长城于蛇豕之冲。扶竖海上奇功。垂名竹帛。而仅得少试于窃发。不能展布其所蕴。悲夫悲夫。司果之授。寔出嘉乃。恒人之情。皆欲因缘求知。以衒其能。而安于时命。老死草莱而无悔也。推此以观。则使公虽树立不世之勋。其为冯大树也不难矣。呜呼贤矣。见今时事。非但窃发而已。而未知草莱之閒。果有如公者否耶。虽有之。其于不为用何哉。吾尝数匝其堂斧而屡歔矣。后孙秉观,在焕。吾知之雅矣。既以聿修祖德勖之。立其传而俾藏之。
孺人李氏传
李氏系出永川。考讳敦秀。在父家著孝。及笄归郑氏。为芝西处士后室。郑氏贯延日。处士讳禧源。松江文清公为显祖。讳海璟其考。早志于学。专门于吾先子。而于域内长德。多及门讲质。盖以淳悫之资。加之笃实之工。尤致力于讲礼。乡里有疑皆就质。应副如流。鲜或违误。尝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经训昭晢。其不能变者。吾用力不至耳。事亲。生致养丧致哀。奉兄极其弟。与弟极其友。处友极其信。盖悃愊无华。乐善不倦之君子也。孺人以贞淑之操。兼刑于之益。自事舅姑接君子。至怀卑幼御婢仆。肃雍两挚。夫子病。书宵祝天愿代。药饵粥饮。躬自致力。虽弟侄不委焉。及不救则矢心下从。盖所从无地也。家人觇其不久在世。以告舅氏。舅泣谕再三。乃幡然曰。舅失子。视未亡人如子。不可贻重戚。第待舅天年。虽然不衣锦不御肉。冬不燃夏不扇。头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8L 页
栉衣不浣。十年如一日。舅丧。致哀过常度。既殡欲自裁。上庠诚源。夫子兄也。泣谓曰。不幸大故。吾弟不在。弟妇当代弟终丧。又感悟得无死。既祥。又虑其自致。以弟无后。待嗣托祀事屡恳之。孺人意解。姑延时日。而居处饮食。不改于初。自备棺敛诸具。以待缕绝。虽妯娌未尝见其笑语。而乡里啧啧称烈妇。尝县吏行检年灾。认孺人所农。置灾俵曰。愿以助烈夫人一日之粮。盖上庠公别穫以给孺人资粮者也。孺人闻之。使谓之曰。有食实而置灾俵欺天也。吾不为也。吏瞿然曰。吾以俗情。不量夫人之正大云。
三山子曰。后世以夫死下从为烈。或至于置子呱呱而直遂其志者有焉。此不过一时崩迫之情。古所谓烈不如是。虽不死于一日。而心亡夫心于百年。乃真烈妇也。若是者。吾于李孺人见之矣。不贻父母重戚。亡夫心也。父丧终孝。亡夫心也。立后托祀。亡夫心也。于此三事不死。以亡夫之心。而自己下从之初心。尤炳炳矣。若其辛苦艰难。岂一朝办命之比耶。尝闻上庠公赴礼围。孺人每夜祝天。岂以门栏荣耀为乐也。盖亡夫之宿愿而舅氏渴望。故用其至诚。以冀天佑也。呜呼。忠与烈非二致。而男子子读圣贤而谈义理者。或至于负君忘国。而特行孤节。多出于謏闻寡见之妇人。抑独何哉。
孝妇金氏传
金孝妇父系金海。讳以彦女。在父家著孝顺。才性亦过人。十岁内外。学女事无不通。年十六。归李氏。为润馥室。舅老在堂。日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9H 页
拜问。朝夕甘旨。必选所嗜。舅尝有疾。医药不能为功。而疾已不可为。则孝妇连注三指血。舅忽顿醒曰。梦有一少妇。以人蔘汁饮我。瞥然而稣。指孝妇曰此吾梦中见。闻者惊叹。夫子完山世家。早著文行。偶婴奇疾。夫人之诚殚矣。而病不能起。哀痛将无生。幡然曰吾死。老舅将谁养。起而视事。袭敛诸具。手自裁缝。不以悲泣之色见于舅。而啜粥断肉以终三年。自后舅病无歇日。风雨霜雪。汲水煎粥。夜以继昼。而家人未见有皱眉时。除秽授匙。专心药物。虽古孝子。无以过也。舅将终。召一门老少曰。余无以报新妇恩。乃子乃孙。皆如新妇孝敬。则吾家昌大。讵逊于崔山南家。言讫而逝。孝妇执丧过礼。奉祭洁敬。推以至于祖先亦然。每得嘉膳。必悒悒曰。此吾先舅与夫子所嗜。吾忍口诸。此其至行大略。而以天年终。子文炳克家云。
外史氏曰。妇人有士君子之行。古人称女士。人家之所愿焉而不可得。故诗人以釐以女士祝之。若孝妇者。始可谓女士矣。而李氏之门。种何如德。而得女士为子妇与妇也。名士君子者。行或无称。而闻其风。得无愧而。
石湖李公传
李公祉麟字圣瑞号石湖。其先兴阳人。高丽卫尉丞正阳升。承王命徂征契丹。竟死国难。按廉使吉。以勋封兴阳君。赞成舒原。大司宪垠。连世显达。处士廷宾。及沙溪先生门。著行义。虏燮有义迹。考南润。公生 纯祖己丑。良知能孝友。十二三。厥考疾笃。裂指延数日。慈夫人疾。亦如之。大父病肿。吮愈之。弟病疽。亦如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89L 页
之。坊荐,府褒。皆以哲文。公幼名也。及长。乡道欲交章荐闻。辄尼而不许曰。是重吾不孝。前后丧。皆毁甚。衰绖不脱。食不近旨。家人闷其瘠甚。进鱼肉汁。屡进而屡却。幼颖慧。尝里人傩。同学儿走观之。独凝坐读书。长老奇之。公美姿颜。有少娘子心艳之。夜入书室。读自如。如无见。亦人所难也。薄于自奉。俭以御家。子弟不敢以华侈前。常曰白贲无咎。绮丽奉身。徒为识者鄙。又曰惟怒为难制。横逆之来。不校为妙法。举似古人诗唾俟面乾元不较。羹忧手烂更谁嗔之句。以提后辈。东匪始起。公召子庄勋曰。终必有玉石俱焚之患。汝须亲近儒家以自别焉。及甲午大乱。公家果以自靖免。其先见有如此。有一匪魁以天水旧嫌来胁。公不动。徐曰讼屈公法也。私胁一日之势。汝今日不常有。天定胜人。任汝也。其人终不敢加。人皆服其亢直。居家。恒诵庸学。晚喜心经性理诸书曰。吾于此殆忘寝食。早知此味。岂不于少壮致力。常戒诸子曰。作事当有终。须耐烦劳。方有进步处。盖以得于己者。训于家也。享年六十九。卒于今 上丁酉。临命呼笔曰。江陵词客。要余菊花诗。诗已成。可书也。诗曰闻道江陵不窭家。逢张司马菊花誇。嗟吾晚节元无愧。请惠东篱一种花。呼毕即逝。此其绝笔。而其致意于晚节可槩。子昌勋有艺声。早卒。次即庄勋。从吾游。
松沙子曰。朱夫子蒐辑小学书。附以嘉言善行诸篇。以诏后世。而今读者往往视以陈言。不肯仿则。盖以古人不可及。而自弃为今人也。吾欲编辑今人言行之合于小学者。为今人计。而如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0H 页
石湖翁者。盖绝无而仅有矣。谨撮其尤。俾知所效则也。尝闻公家犬豕相乳。必自家道雍睦中得来。韩文公以董生家狗乳鸡哺。为人不识天翁知。生祥下瑞。则如石湖翁者。亦可谓天翁知。时人不识。岂足为公憾也。
孝烈妇崔氏传
崔氏籍水原。济用公南来。为起家之祖。子有三洲。孙有孤松。连世忠孝为名家。崔氏幼有至性。虽果蔬之微。不献父母。不入口。与恒饮食。必后焉。父尝出谓曰。我至当近夜。必备饭。崔氏不食而俟之。父翌日返。崔氏见父至。举匙始食。其至性盖如此。十九适朴氏。为天圭室。天圭贯顺天。远祖文肃公。持律斋恒镇。新斋正铉。五世若曾祖。皆文行著世。自亲迎礼废。东俗多迟归。故崔氏未夫家。而时值甲午邪炽。父圭铉斥邪有力见忤。尝缔党执圭铉。声言将害之。驱缚至血伤。邻里奔窜。无敢救者。崔氏痛泣曰。我死以告贼。贼亦闻我死。必不并害吾父。遂投井而死。贼果舍圭铉而走。至则已无及矣。赴夫家。返葬如礼。两州人士。交举其行于县道。一辞称孝烈妇。
外史氏曰。崔氏自殒其生。不死其父。其孝则易知。而其烈盖难见。奉天窦氏二女。以童年遇贼投崖。古人许其烈而无二辞。盖洁身为烈。不必以死于夫。始谓之烈也。呜呼死于死。虽男子。千百人不一二。而以妙龄妇人而能之。在父死父。在夫死夫。在君死君。虽所遇所处之不同。而其义则一也。吾欲表而出之。以愧引寇贼而迫胁君父者。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0L 页
孝烈妇文氏传
孺人文氏籍南平。江城君益渐。寔其远祖。父昌命生孺人。教以闺范。古女史等编谚译。使之诵习。盖其天性孝顺。兼承庭训。及笄归信州康氏。为处士奎焕室。康氏以信城府院君之渊。版图判书生敬为显祖。处士公初娶庆州金氏。举二男而丧耦。孺人始入室。见前室儿长垂髫方解语。季尚饮乳呱呱。又姑老在堂。家无担石。苦无以为养。孺人以养姑育儿。作已担夯。即去新人服。著短布裳。提瓮出汲。左右旨供。又时时抚育若己产。姑安其奉养。儿乐其覆育。族戚妇女皆赞不容口。无何。处士公遘危疠。孺人露祷尝药。救疗百方。而柰天龄何。临命。枕母膝抚两儿而顾谓孺人曰。为子而不得终养不孝。为父而不能育失母之幼不慈。夫人新嫁才周。境情亦恻然。幸为我养丧子之姑。育失父之孤乎。言讫而逝。孺人一恸起视事。宽譬老姑。强食幼孤。丧具营办。皆如宿算。丧葬二祥皆如礼。而奉老恤孤。专力于纺绩。使无窘路。或有以令女苦节。冀其意沮。孺人辄曰不如此者。人面兽行。凛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姑终天年。丧葬殚力。服阕。谓二孤曰。夫死之日。吾不当为未亡人。而诺人以终养老母而不终。古人所戒。又有大担负。成就汝二儿。以立乃家。尔曹能体念此意。则可以无坠家声耳。二儿钟淮,钟河。皆文行孝友。人称孺人教导之力。而至孙曾。已菀然成林。咸曰有吾家式至于今日。祖母文氏之德。欲报罔极。乡人士诵之。录于郡志及三纲编。一辞称孝烈妇。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1H 页
外史氏曰。不为未亡人在世。孺人心也。养丧子之姑。育失父之孤。亡夫心也。使孺人心孺人心。而不以亡夫心为心。则老姑谁养。稚辈谁育。不忘夫临终之托。养姑终天年。育儿立夫家。孝烈之称宜哉。后有修东国言行编。愿以是告之。
徐孝子传
护军徐沙隐鼎权元集。孝子官爵姓号名字。徐氏贯长城。祖侍中节孝先生。长称产贤名乡。而节孝先生盖首出。长人至今称之。思岩先生台寿有学行。以生员疏伸栗牛二先正。又倡从祀议。有功名教。三传而司果应时。师事赵重峰先生。同殉锦山。寔公七世。考汉基有文行。公生 纯祖壬戌。幼有至性。事亲。兼养志体。定省怡愉。不教而能。家窭甚。耕稼渔樵。甘旨无阙。尝亲癠。医云服人肉。当已疾。公潜刲股脔。和羹以进。以致瘉。前后丧。送终哀戚。庐墓终制。因情做去。自中于礼。服阕。犹日再上墓。乡里感叹。每训子侄。必举公而勖之。凡系先事。世远芬苾。竖石置斋及祭田。纤悉不遗。皆孝之推也。教子。若有非义事。严呵禁之。以成家法。交友必取端。以亲胜己云。享年七十七。以己卯二月十八日卒。孙厚昶以先好过从。亦佳士。
外史氏曰。董邵南孝且慈。天翁知。生祥下瑞。韩昌黎歌其事。朱夫子著之小学外篇。民到于今称之。而当时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而其为董邵南无损。公以若孝兼若行。而无荐状一纸于当世。此为公高处。记公行者。又不以冰鲤雪笋。淆乱其真迹。公可谓有孝子孝孙矣。嗣是以𨓏。岂无后昌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1L 页
者歌咏于今邵南也。
烈妇崔氏传
崔氏籍庆州。父讳义英壬子生。在父家著孝。十九归士人李龟根。李贯星州。兴安君讳济。桐谷先生讳晁其显祖。桐谷之后。家传儒学。龟根亦雅饬有就。合卺才数月。崔氏未夫家。而龟根病不起。崔氏得病报即归。昼宵救治。靡诚不殚。而竟不获天佑。举声一恸。体骨俱冷。以傍救得稣。姑老哭子致疾。崔氏不作悲泣态。宽慰于姑。而调治亦百方。心矢其末后致命。而家人实不知也。姑病閒。亡夫就幽卜日。伺傍侧无人。沐浴更衣。自缢于密室。即辛未五月十五夜。以是年某月干支。葬于后川瓦谷后负甲原。以从侄富相后焉。乡党请举其实状。冀蒙绰禊之褒。而夫从弟宪洙以为方今赝旌兴而实迹混。与其混也。宁得信笔而付富相以传后。庶烈孝之迹不朽矣。以宇万多识岭中士友。宜得其实际。俾之立传焉。虽不敢当。而乐道人之善。亦彝性然也。窃自托于外史而为之言曰。崩迫致命易。从容就义难。迹其姑病在堂而自节其悲。待姑差疾。以亡夫就幽之日而舍其命。此可谓从容就义也。舍命不渝。士君子之所难。以妙龄妇人而能之。呜呼烈哉。愿以此告于后世之修三纲编者。
孝烈妇金氏传
孺人金氏籍扶宁。父镇孝。在父家称孝女。百凡女事。不学而能。及笄为永川李熙述室。东俗多不亲迎。未及于归。而夫子婴贞疾不起。孺人闻丧而至。哭擗顿绝。以家人救得稣。而矢心下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2H 页
数日不粒。舅姑泣谕不已。乃幡然改曰。舅姑丧子。视余若子。不可直遂己志。以重伤其心也。起视事。初终既毕。不以恻嗟色见舅姑。宽譬百方。退适私室。恸若无生。服既阕。私亲兄弟哀其早寡无子。微讽谕之。孺人泣且言曰。使我为禽兽之行。独不贻羞于兄弟乎。舅姑疚怀多疾。第待疾已。我且遂己心。勿复言也。侍疾。不暂离侧。夜则祝天乞代。及姑终。居丧过哀。而疾祟已潜滋。自知不起。召家人少长。与之永诀。悉出资装衣服。均分有差。以丁未五月二十一日终。时年仅二十一。
湖上病夫曰。崩迫致命易。从容处义难。若孺人可谓处义从容。而为重伤舅姑之心。忍死终养。其于崩迫致命。其难易果何如也。士君子平日读书谈义理者。一朝事变。丧其所守。滔滔皆是。而妇人女子。自幼至长。不离于闺房。东俗又不读女史小学等篇。而其所行自合于古孝烈者。盖其天质有过人者。又以禽兽之行。拒其诸兄。其辞直其义严。古有卫共姜,夏侯令女。其若人之俦欤。
申孝子传
孝子申公讳在烘字汝寅。其先平山人。始祖讳崇谦佐丽祖。代主受命。如纪信故事。官太师。赠谥壮节。自后圭组相承。考讳光汉。公以 纯祖己巳生。有至性。甫授书。忽掩卷曰。亲老终鲜。吾上学谁养诸。遂起而干父蛊。渔樵供旨。昏定始退。读书至夜分。是以养遂而学亦粗就。所得力尤在小学。故所践行。自合于古孝子。每寒甚。突燃不入则身以温被。父母或恚嗔。起孝敬而悦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2L 页
之。凡事无小大。必经禀以行。邀父友。使与游处。极力供具。而亦不使亲知其劳苦。尝父晬日。机杼裘材。纳鱼获禽。厨旨无阙。乡里歌咏其事。前后丧皆致毁。衰不去身。腥不入口。祭致其洁。涤濯必躬。老而无替。推以至于亲戚故旧。周穷恤贫。昏葬疾病。并致其力。以至置斋储书。以资子姓及乡里子弟。夫人柳氏亦孝奉舅姑。如君子之事父母。盖其至性而不无观感于夫子也。
外史氏曰。韩文公作董生行曰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而卒乃以无与俦。屡书而不一书。吾愿以申公为其俦。而继韩文公而书之。吾又见申君泰禧。公二房孙也。雅饬有文。足徵公家风矣。
栗斋郑公传
孝子郑公洛奎字自中。居茂之栗溪。人号之曰栗斋。其先晋阳人。忠庄公璜其中祖。连世簪组。考寿灿。公生己丑。有至性。自幼定省如礼。母辛夫人有沈痾。医药不能效。公血指延数晷。过毁几灭性。露处墓侧。泪草皆枯。膝土成坎。大人奇其至行。不之禁。庐以覆之。恶兽来护。人皆恐畏。而公视如犬羊。后大人疾革。祝天愿代。尝粪血指。靡不用极。三日延缕。及丧。居忧诸节。一如前丧。而疾祟已潜滋。服阕后仅岁馀而卒。年仅二十九。有著书若干藏于家。后夫人金氏欲下从。为念夫嗣。忍待族子长以立后。所后子钟述有五男。京源,良源皆儒雅法拂。
外史氏曰。传曰为善者降之百祥。孝为万善之首。而使公不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3H 页
寿。卒以无嗣。气之所局。理不能直遂者。有如是乎。刑于之力。卒赖以立嗣。再传而式繁。且知自力于文行。不可信者。至此而又可信。夫使公论在世。则表宅之举。宜不待今日。而不欲混于近日赝旌。待时不汲汲于斯者。子孙之贤。益信孝子之传不坠于地也。
梧斋全公传
公讳命普字景宽。全氏天安人。宣武功臣 赠参议梦台其高祖也。壬辰举义旅殉节。自后忠孝为家传。公生有至性。亲侧怡愉。人未尝见违忤色。及长。定省无违礼。家窭甚。菽水无阙。尽其欢心。早丧母。哀毁过礼。人虑其灭性而卒无恙。墓日一省。不以风雨寒暑或阙焉。继母李氏。事之如所生。尝被父疏绝。公号泣随谏。父不听。公潜用梧叶裹饭若馔以供母而父不知也。数年卒回父志。遂为夫妻。母子如初。于是公之孝。闻于乡邦。继母卒。哀毁如丧母。常抚梧悲号。涕泪著树。叶为之枯。世人称梧下孝子。公遂以梧斋为号。以掩覆其迹焉。丧父。庐墓三年。戚易兼至。此公实孝之大略也。孝历世愈彰。 赠童蒙教官。
外史氏曰。闵子骞以德行称亚于颜子。父母昆弟称其孝。人无閒言宜哉。而继母以不慈于己。为父所出。以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一言。卒回父志。使母不去。此尤其所难也。然则梧斋公之梧叶裹饭以馈继母。诚心数年。以回父心。此一事无愧于闵子骞。而抚梧悲号。泪叶自枯。非公至性。岂可以人之不能于所生者。能之于继母乎。槩乎此则事所生如公。丧所生如公。在公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3L 页
为常事耳。彼身犯五不孝而不顾父母之养者。抑独何哉。吾闻孝子之后昌大繁殖。迹公之心。则虽如崔山南之门。天之报施非过也。
苍泉全公传
全公命锡字大汝。苍泉其自号也。全氏罗丽。有先后旌善君。实大其族。睡轩顺勋封星山伯。子孙以为贯。考守垕。公生 英宗乙亥。甚生敏颖。才学语。已识字。甫上学。能解义。集句属文。出人意表。传诵脍炙。未十岁。淹贯群书。九流百家。靡不旁通。尝自指其腹曰此为藏书府库。以公谦光。非欲自誇。盖其善谑而亦欲以激厉同辈也。自是声誉藉甚。远近争睹曰。凡皆见不如闻。而此则见过于闻。时王考老在堂。戒之韬铲曰。名誉太早非美事。盖知其为大器而欲其晚成也。自幼有至性。愉婉洞属。晨昏无阙。前后丧。皆毁甚而自中于礼。朝夕哀省。至老无替。尝慨乡风贸贸。与同志设吕约以导率之。至今有美俗。日延乡子弟。讲习于洞斋。赖而成就者多。为文清高。不混于俗尚。尝有一宰读其文而亟称之。后移湖县。公适到县。为县人文之。宰得见而叹曰。全某来此而不见为可怅。宰之文鉴虽匪夷。而亦见公之文为知者知也。素性寡默。晚年益自晦养。腹储千卷而不叩则不应。过从者但见其睟盎之气达于色辞。而疾遽声色。所未尝闻也。盖年弥高而德弥邵。终日如泥塑人而已。享年六十七。卒于 纯祖辛巳。山城之阡。至今有经过而指点者。
沙上子曰。以公才德。兼公负抱。际晟时而遇明良。则足可以呜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4H 页
国家之盛。而穷饿岩处。坎壈以终身。自当为世路慨。山椒水涯。犹幸有长风逸韵。得之以淑其身者。见今异学滔滔。读圣贤为时禁。殆将有焚坑之祸。非朝伊夕。以公腹中府库。庶可以口传。为伏生之今文。而公已古人。思之一于邑。
孺人张氏传
张孺人系仁同。父赫奎有文行。隐居授徒。孺人生。教以内则。质美兼庭训。妇德夙著。父母惜其不为男子子。十七归朱氏。为士人廷夏室。廷夏亦颖悟有学。早婴疾累滨危。孺人殚诚扶救。药饵必躬。夜则稽颡北辰。乞以身代。及不起。则绝粒矢下从。姑老在堂。泣谓曰。死者已矣。汝死则我老谁养。子乳谁育。吾死无足惜。子不育则夫家谁托。孺人幡然起视事。袭敛诸具。手自缝裁。初终葬祭。哀敬备至。而未尝以戚嗟色见于姑。姑终天年。情文两挚。或常时语到。泪随言零。乡里称赏谓孝烈双完。教子有节度。不以无父而加恩爱。义方甚严。置书社迎贤师。供馈必躬检加意。使诸子动念勤课。常曰汝辈未有见焉。家无宾客。寻常为恨。吾见汝祖汝父在世行义。座上多客。见今寂寞如此。汝宜念之。三子圣哲,判哲,仲哲。服其母训。亦佳士。
外史氏曰。妇人夫亡。不可不知亡夫之至情。盖曰母老在堂。其谁养之。子幼在膝。其谁育之。幸有吾妻未亡在室。仰事如子。俯育如父。庶可瞑目于九原矣。若复为其妻者。罔顺夫志。罔恤姑养。罔念子育。而直遂己志。惟下从之为快。则未可为烈也。然则张孺人之所处。不失于中正。而并尽于孝慈与烈。彼以一时崩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4L 页
迫。不顾而致命者。恶可以髣髴也。海上友罗君有英。为余言之。屡叹而为立其传云尔。
孺人郑氏传
郑孺人籍晋州。高丽大学士文良公乙辅为显祖。世子侍讲院说书晟。其六世。考𤨿。妣咸平李氏。敦柱其考。孺人生 正宗甲寅。在父家克孝。归顺天朴氏。为海日妻。朴即大学士文肃公锡命后。昌植子。后从叔南植。早世。孺人欲下从。觉有遗腹不死。而及其娩女也。痛宗事靡托。适本生姑生子。即夫同产。生三日而母死。孺人一心乳养曰。门户之托在此。日有卜者谓所居不吉于儿。孺人尽弃其家庄。𨓏依其亲家。稍长。又虑其无教。就近于金氏妯家。既冠。名海和。生四男。长仁东取为后。庚申。以天年终。君子曰。韩文公鞠于其嫂。服嫂三年。礼家以为无养。养于嫂。常也。不当用加隆之服。然则孺人之乳养。以馀人则为至行。以孺人则疏节耳。但下从之计。以有遗腹而改图。及其生女而又折。则宜遂初心。而为乳养夫同产。黾勉苟延。此死姑之心。而亦亡夫之心也。心死姑之心孝也。心亡夫之心烈也。孝且烈。孺人两全焉。彼不顾而致命于一日者。乌足以髣髴也。吾欲表而出之。以告于编修海东三纲者。
南冈金公传
公讳永干字挺之。金氏出驾洛。参判孝芬。判书震孙。祖若祢。幼刚方。早擅文艺。二十九。登燕山朝文科。入玉署为应教。数直谏不入。遁于广州。 中庙改玉。首被召为都承旨。疏劾子光。观察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5H 页
海西。后与金冲庵净,朴讷斋祥。联疏请复 端敬王后位号。被台启拿鞠。以郑文翼光弼伸救。得不死谪长兴。事载国朝宝鉴及己卯录。公素善赵静庵。集后录公之谪长。挈家南下。及宥因为长人。遗戒子孙。勿应举觅官。终其身。足不出林樊。口不道时事。耕稼为生。诗酒自娱。村父野老。忘其贵而为伍。是以公伟然大节。当时乡人士无得而称焉。虽然冲讷之联疏。刚泉之山不颓。宝鉴之录。与东方天壤。同其悠久。则固已炳炳于后世矣。四子励俊,瑞麟皆参奉。梦俊,亿俊。皆有后于南州。世风谨饬。不失旧德云。
外史氏曰。刚泉山有三印台。世传金冲庵,朴讷斋,柳石轩诸公。以南州邑宰。来会于此。封进 端敬王后复位疏。而南冈公联名。号博雅者。能举亲老不名之石轩。而不及公何也。盖以三印之名行于世。举其名而没其实也。公时非印官。则所挂者三印。而位高承宣。虽坐占首席。名据疏首。当时耳目。见闻于树枝斗印。无或怪者。呜呼。公秉执可以撑宇宙而耀日星。虽不及施行于当日。末后光复。盖亦一言之力。又能垂范后世。卒能使今日定坤位于变后。而缄贼臣之口者。虽谓诸公之力。非过论也。
河孝子传
孝子河公镇模。国朝名相演其显祖。父致云有至性。负米如子路。躬耕似董生。公胚胎前光。承袭家传。十岁左右。已有老成称。愉婉侍侧。定省如礼。小学盖其节度也。尝大人罹非辜。按使论编配。将行。公时年仅十一。慰祖与母曰。至諴感神。况按使乎。乃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5L 页
泣诉巡路。辞气愿款。卒被优奖。大人亦解理。闻者啧啧称其孝。母夫人病危欲。公与其兄镇一。祝天愿代。竭诚访医。尝粪血指。以延其缕。盖其居家雍睦。处乡谨愿。言语怡然。其中退然。骤遇之。不问可知为孝子人也。自儿时已有里报乡禀。荐状中元凤次凤。即其兄弟小字也。身后芬馥愈彰。举其行于道司绣使。几几乎国人知孝。而旌别树风。亦将有日矣。时事一变。国纲解弛。赝行伪旌。道周相连。子永奎以为吾父之行。虽编入于小学外篇。无愧焉。而岂可与时累混淆也。当得信笔。图不朽于百世云。
三山子曰。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公生历世文行家。克著孝友。而又得永奎能不以实迹连累于时辈。宁吾亲之没世无称。而不欲为苟传。诗之称讵不信然。第当有阐幽之日。愿藏于家。以侍时清。而惟不坠孝子之心法。为第一义谛也。
烈妇金孺人传
孺人金氏父系安东。士人思霖女。古按廉使士廉。其上祖也。孺人生而端淑。在父家称孝女。父母惜其不为男子子。及笄归同福吴氏。为士人冠镕室。冠镕世琦子。故孝子感泉公浚后。家世有行。孺人既夫家。舅姑安其孝。妯娌乐其睦。接君子以礼。处家理内。夷险一致。忧喜不形。乡里称女士。夫子尝遘疠。医不能治。孺人每夜露祷于天。愿以身代。疾革。连斫四指。以延数日喉息。竟不能起。则昼宵柩侧。不纳水浆。亦不以过哀声色。耳目于舅姑。盖所以安其心也。家中长少知不为未亡人在世。百方宽譬。孺人曰夫死且无儿。所从绝矣。吾心已定。竟不易坐席而从容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6H 页
舍命。盖夫死粤三日也。乡里闻知其事者。莫不恻恻如悲亲戚曰。在家而为孝女。适人而为孝妇。夫死又下从而为烈妇。求之古三纲编录。鲜有其俦。不可任其泯没无传。遂相与举其行于郡司。将及于道司宗伯。以为表宅旌淑之举而姑未遑焉。
三山子曰。孝子职耳。忠臣职耳。烈妇职耳。所谓三纲者。一致而非殊涂。盖所遇不同。故所就亦异。而士君子读书知义理者。或负国忘君。忠臣盖寡。而从容殉烈者。反出于深宫妇孺如金孺人。抑又何哉。乃知彝性人所同得。而彼以荣悴得丧而失之。此以无外慕而得全之耳。闻南土君子。方收拾三纲。作为编录。以为励世树风之地。盖盛举也。虽然后人之不及古人。盖以古人视古人。以为古人不可跂及。而以今人自处其身。略不为修复之计。此最可叹。吾愿表出。以告执役诸君子。汲汲收录。以示今人亦有如金孺人。使无以今人自轻而益自警饬。则其为功不少。而读书知义理之士君子。当国计艰虞之日。其所行或不及于深宫妇孺。亦足羞也。金孺人卓卓义烈。不先后于今日。其亦有阙于乱极思治之义欤。
砺山宋氏四孝传
孝子宋公伯光韩号遁溪。仲光恂,叔光闽,季光濂砺山人。 庄陵完臣忠刚公侃之后。察访硕隆掌纹。有孝子字。孝其天植。 赠参判旌闾。寔生四孝。传服传业。同案同枕。十岁内外。俱通孝经大义。小学以律身。生养志体。病致其忧。露祷尝粪。丧尽情文。庐墓终制。兄弟常相勖曰。人子当以父母之心为心。先考自警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6L 页
文。实其传心。吾四人不以此文作怀中简。非孝也。晚年听子。不得已别居。及析箸。田土产什。兄推弟让。见闻拟之薛包。乡人士并举其行。伯旌闾。仲叔并 赠户曹参议。季 赠工曹参判。民到于今称五孝家。盖曰一父四子。若古称万石君家云尔。
外史氏曰。忠孝盖一致。故曰孝可移于忠。忠刚公尽忠所事。乐正公临乱扈从。盖所谓移孝之忠。而察访公孝出天性。笃生四孝。孟子所谓有本者。如是欤。凡今之人。子父私财。兄弟不相恤。抑独何哉。闻其风。可以知愧矣。后有修东国言行篇者。愿以告焉。
金月圃,慕斋两世合传
月圃讳渭字君浩。慕斋讳德生字成文。其父子也。金海之金。系出驾洛。考万秋都事。 赠吏议。公以嘉靖丙申生。少豪迈不羁。有器局。事亲。致其诚敬。侍立终日。早遍经史。通大义。负笈于栗谷先生之门。亟被奖诩。卢玉溪,奇高峰诸贤。皆许以畏友。郑松江,高霁峰诸贤。道义为交。 宣庙甲申登第。官至县令。汝立之变。与白川郡守宋公象贤合谋讨平。壬辰。扈驾至湾上。遣子德生。赴长城募义旅。忠义神武。优被天奖。仍拜舟师副将。捍御大同江。屡却贼。西路皆安堵。鳌城,汉阴诸公皆嘉叹曰。天助大东。生此名将。癸巳进兵。与健斋金公入据京城。奉审 陵庙。分兵守卫。又以舟师进次仙游峰。以截鹭梁。以陆军冲沙岘。多所斩获。天将叹曰。湖南义士府库。城中民乏食。发船中米饷之。同健斋领兵南下。据晋州血战御贼。城中倚以为重。城陷搏战。斩贼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7H 页
无算。忽中丸而殒。慕斋公自长城赴晋州。见大人殉义。大痛曰父死于忠。子当死于孝。领兵登矗石楼。健斋诸公已赴水。遂北向四拜。继投而死。即六月二十九日也。月圃公录宣武功臣。封松山君。 赠兵曹判书。慕斋公 赠军资监正。并矢复而归。以衣履葬咸平孙佛面海仓后亥坐。事载湖南义录及三纲录,箕城志。
外史氏曰。见今祸难。浮于壬辰。愿起当日死事诸公于九原。以廓扫妖氛。月圃慕斋。是父是子。寔其一二也。第念忠孝一致。父死于忠。子死于孝。可谓死死。死死之难而萃于一家。前有霁峰。续有月圃。天将所谓湖南为义士府库者信矣。而何今日府库已空虚。寥寥无闻。岂时有古今欤。运有否泰欤。呜呼。南江不竭。忠魂不死。其或有以默佑东方者欤。
无号李公传
李公讳景昌字永禧。病世之有名有字。而又以别号尚虚文。知旧问所号。辄曰我无号。乃以无号称公。无号遂为号。可见公有德有望。乡里尊敬。不敢名与字而不得不号之也。李氏璿系出。敬宁君 赠左承旨讳应春其考也。公以 英宗辛亥生。生而𥳑默。孩提知孝。父母有疾。如有忧色。不啼号。少长。言动如成人。才气跃如。丈人行皆敬重之。虽有疾。晨昏不废。将冠昏。恳于母夫人曰。君子宁俭无侈。乞不华盛吾服饰。以为识者鄙也。雅言曰。为父兄者俭以自持。则子弟虽有侈心。不行焉。宁可以骄侈导之乎。人之幼稚时。嘉言善行。习与性成。则长而有可观。反是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7L 页
则吾不知其可。尝著家训曰。事父母。以承顺为主。处昆季。以和悦为主。处朋友。以切偲为主。处利害。以利人为主。处宗族。以百忍为主。处闺门。以雍穆为主。御婢仆。以宽严相济。父母之训。终身无坠于地。可谓孝矣。自以为是而直行己志。便不是。为子者不能深知父母之恩。故不能尽孝。教子者自其幼时。母以爱克严。祭奠之物。务要精约。务丰或致不精。尝亲癠。殚诚药饵。物虽非时。愿欲必致。丧致其哀。附身附棺。诚信无憾。葬后日省。露不湿衣。里人兴孝。有过者题之曰兴孝里。喜怒不形。平居无疾言遽色。见人有过。谆谆晓譬。听者感悟。得年仅四十五而卒。人咸惜之。
外史氏曰。公家训诸条。公所自有。而以有诸己者。训于家而及于人也。有修东国言行录者。当收入而诏后人也。未知与颜氏之训甲乙何如也。孙秉珌。曾孙容奭。吾所熟也。见其中退然。其言若不出诸口。盖遗训中人。吾于是益徵其家风云尔。
孝子竹汀文公传
文宗铉国贤竹汀。孝子姓讳若字若号。其先南平人。江城君益渐之后。梧潭基普其父也。公生 纯祖丁丑。纯朴无华。幼有至性。馀力兼学文。家窭甚。王父父在堂。公躬秉耒耟。手执网罟。甘旨未尝阙。庶祖母别居。公手自耕稼以资给焉。数十年如一日。乡里感颂。及王父没。奉归于家。衣食与同。可见孝之推也。父病。血指延数顷。及丧。哀毁逾制。丧毕。乡人士欲举其行于道绣。公止之曰。是重吾不孝。无以为也。母丧如前丧。乡议踵前。公力恳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8H 页
遂寝之。及公没于己丑。自里及坊及县道交状请褒。公五子振浩,郁浩,勉浩,丙浩,宽浩相与语曰。叔季赝兴。旌赠相望。吾父实行。不可与混。不必汲汲。以待清明之日可也云尔。
三山子曰。吾见人家孝状多矣。何冰鲤雪笋。终古仅有。而今世若此其繁夥也。此状无此一段语。可知为实行。今人吃好饭著好衣。皆要人道他好。公以百行之源。不求人知如此者。尤公高处。而公诸子之不欲以实行混淆于赝伪者。尤见公实行中流出来。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公家有焉。
忠孝斋柳公传
柳公思龙字梦得。其先文化人。左相曼殊后。父祯轩时发官执义。学沙溪先生门。秉尊周义。公以从子后焉。万历壬子。梦龙而生。因名之。祯轩公知为需世器。载入京第。时公四岁。月沙相公见而抚背曰养叔有子。养叔祯轩公字也。因问曰学文乎。公应声对曰小子年幼未学。祇学忠孝字。白洲在傍。口呼一绝曰。孝若斯人也。能继一家声。忠若斯人也。可得一国名。既就学。学日就。见者谓文则吐凤。笔则跳龙。事亲。自幼晨昏如礼。丁忧庐墓。当膝成坎。丙子登庠。连除寝郎监察。及虏兵至。南汉被围。公护王子入江都。城陷。大将以下策马将遁。公忿发骂曰。国计至此。当与民效死。而所谓大将。反不如散班乎。遂侍短兵逐贼。所向披靡。贼众我寡。卒以立慬。求尸不得。现梦于祯轩公曰吾身在某处。果得之。颜色如生。返葬于杨州獐馀里先垄。再迁于玉果水面洪巨里子坐。妻朴氏在父家。闻变号痛曰。夫死于君。妻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8L 页
当死于夫耶。即手刃而死。事闻。 赠公执义。并旌于杨州之长兴里。公尝与县监郑洙,正字李嘉。相约以死国。二公亦后先殉义云。
外史氏曰。年幼未学。学忠孝字。应声对月沙相公。四岁之儿谁从而学。盖其天禀然耳。所以末后树立。如彼其卓卓尔。及其责江都大将一言。足令星月动光。惜乎无望气眼。摸写为故事也。呜呼。吾愿起公于九原。以所责于江都大将者。责当朝卖国之辈。而彼庆徵,张绅。尚不知戢。况不及于数子者。亦何能为也。为之重可慨也。
宋圭沙传
宋宙勉字正汝。自号圭沙。砺山氏。高丽枢密惟翊其肇祖。父致万。公以 哲宗丁巳生。端秀有才性。文艺夙就。笃于孝友。居母忧。三年不肉。丧馀如初终。周穷恤贫。族戚多赖。采藿遍及于邻娩。读书遇意会。书贴座隅。若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又大书宁静宽徐缜密躁扰褊急粗略。常自镜考。存此而祛彼。足迹遍及于域内长德。以自就正。其励志如此。而中岁涉迹于时官。虽相知之深。颇疑其非心。及闻无国之报。乃长吁永叹曰。此地无西山之薇。何处有东海之水。苟延一日。为一日之辱。服毒将绝。为傍救得不死。俟人定。自投于前川。救无及矣。庚戌八月十五之夜。
外史氏曰。一日苟延。为一日之辱。求古忠臣义士。实与之吻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599H 页
而知以此为辱。则宜时官不入于心。而其降志辱身者。岂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而为此不得已之举耶。既不得伸吾志事。而遽至于无国。则曩日涉迹。并与苟延而为辱。一死而报国在此洗累在此。如其死如其死。但父老在堂。朝夕于斯世。含羞忍痛以终其孝。而徐谋进退。则可谓圆美。而先死不孝。著在遗书。其心盖有甚不得已者。非他人所可知。呜呼噫矣。
孝子文公传
文公世勋孝叔莲愚。孝子姓讳字若号。幼有至性。晨昏定省。不教而能。家窭。菽水无阙。遭故。哀毁逾节。葬祭不违礼。三年不腥。母夫人忧致疾。以肉少许强之。不下咽。不复强。庐墓侧。日归省母。风雨不废。及母癠。至诚祷天祝。减其年以益母寿。挥泣著树。树为之枯。卒回天心。乡里感叹。举其行于道绣。未及天褒。而嗣子圭河恐其混于赝旌。以累先德。不究其事。以待听卑之天有日也。文氏上世。多有伟迹。考秉珩。祖裕泽。
外史氏曰。叔世人心滋伪。子孙而诬父祖。赝行赝旌。道周相接。使实迹相蒙。而若莲愚公为状异于是。乡人士之举禀。初非由公家私恳。非由私恳。则焉有乡道而非公议也。第念公自号莲愚。慕仿于白莲。愚隐在公傍先而有特立之行。盖公至行。无愧于二公。状中有奇感数事。此世俗所尚。而孝子尽在我者而已。非我者不以为重轻。恐复以传者过也。但公既以白莲愚隐自期。而时人以二公信之。吾无閒然者。在此而不在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