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x 页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6H 页
晚睡堂记
上庠金公隐居行义于道山。故士友称道庠。道庠翁少日劬书。达曙不眠。业既精。若可以少閒。则又招延宾朋。佳话竟夕。虽平居无事。必夜寐夙兴。唐子西所谓一日是两日。过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吾每举似以勖多睡少年矣。之孙在钟尝过余。起而请曰。家大父经营新筑。颜用晚睡。幸有以记之。初甚听莹。此老何为于晚睡。沈吟而得其说。其不睡可及而晚睡不可及。古人悯时病俗。尚寐之叹。发于风骚。见今时象。尤于古人。触目无非赤黑。入耳半是侏离。其不见不闻。惟黑甜一区为乐地。草堂春睡大梦稳。做觉罢早晚。我不敢知。而如我维忧用老。挑尽寒灯不成眠者。尽是妄想。幸借一枕一榻。许其同睡。日高丈五。晚睡方浓。又焉知窗外喧寂。第待月团三百。惊我周公。煎吃八九碗。两腋风习习。乘此入蓬莱。
云斋记
云斋有损友松沙。忤时论负大何。入三圣山中。因树为斋而居之。长时云物。在谷满谷。在山满山。因念吾友云斋之斋。亦若是耶。适有客从云斋来。难余曰松沙之斋有云而不云斋。云斋之斋不云而犹云斋。主人熟云斋。请问其雅尚。余曰吾谓吾友有云而云斋。顾乃不云而托于云耶。第念有云而云斋。峡里有家。谁家不云斋。吾知云斋之云。有不云而云者矣。是云也自厥祖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6L 页
孤云先生而已然。盖先生起于罗季少文之日。为东方理学之宗。启国朝崇儒之运。如一点孤云。若肤若寸。而油然而作。潝然而合。不崇朝而云一天者。未始非一点之为本原。先生之意。非后学所可窥测。而以已然之迹。备孤云之一说亦可也。见今异言日炽。正学日芜。而勉庵先生以孤云之云孙。独承其遗绪。以扶植儒门。云斋亦克家令子。将大其绪。而所居之斋。乃其肯堂而构。不弃勉翁之基者也。孤云不昧之灵。眷彼有斋。将升降堂只。而主人之念祖聿修。常如孤云先生在座。则此云为斋之实事。而所托祇可自怡悦。微尔谁与归。即其寓意而已。如吾满谷满山者。不过为遁世栖泊之用。所谓以云看云者也。吾闻云斋之云。足以酿雨润枯。用汝作霖。未知保有其日耶。因次答客难。以为云斋记。
观水斋记
观水为斋。为此名者。其知道乎。此义邹孟夫子尝言之。曰必观其澜。曰盈科而进。有本者如是。圣贤千言万语。何尝不是勉人务本进德之嘉训。而求其𥳑而易知。莫观水若也。斋是徐处士源翼与其弟寝郎源玉。为子姓读书之所。而斋必于观水之洞。仍洞名而为斋颜。岂偶然而已哉。盖其意欲读书于斋上者。顾名而思义。以务本进德作家计。而陋夫文辞而已者也。处士胤子愚植子明。尝从余读书于三山之广。不以俗尚文辞。而深有意于本源之学。盖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其闻东坞先生之风者欤。尝夤缘于子明而入其室。得与其大人昆季游。见其谨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7H 页
本分。实而无华。乃知家庭所擩染者然也。及登其新构斋。洞名与斋颜意思又渊永。乃家翁教儿式谷之意。不出于此而得之。为子姓者。克体乃家翁至意。其为学有本如有澜。进德如盈科。父而传子。祖而传孙。则观水二字。可永世而不为虚颜矣。子明请以此为观水斋之记。归与诸从勉焉。
听流堂记
堂远于流。登斯堂者不见流。听而已。听于主人。流之所无心者。而主人听之以有声也。有声以有实也。曷谓实。流之源是也。无源曷由以流。苟不流。又何声与听之可言。故实之所在。声自随焉。先有心于声。则已务外而不实。吾不见其声之听之久且远也。岂惟流水。堂亦然。登斯堂则听流为尤胜。堂之实也。故堂无心于听流之名而名自至。又无心于主人之登。而主人登堂之名。将与流之声。并与之听闻矣。然则堂之主人。又可知已。盖闻之。主人务内实而不务外华。于声闻固无心焉。然而令闻不离于身。人之闻其名。已如主人之听流。远而不见犹然。宜主人之居此无心之堂。听此无心之流。而得此无心之名也。
鹤山记
鹤余初不见而见其似者。不可以皓衣玄裳鸣戛然而遽谓之真。所谓真鹤者。游于青田。鸣于九皋。非尘世所恒有。宜余不得见也。吾闻方丈为神仙窟宅。鹤为仙禽。有则其方丈乎。年前再过方丈。历访吴居士景鲁甫。盖隐居于方丈之趾。而为止巢翁之从孙。讲世好而挹清芬。可谓不负此行矣。望见楣端。有鹤山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7L 页
二大字。余欣然庶几见之曰。方丈果有真鹤乎。入其室。居士以大袖法服。揖余而言曰。方丈之游乐乎。余笑答曰。昔赤壁之鹤。幻作道士而入苏子之梦。子亦以方丈之鹤。幻作居士而谓余乎。居士顾笑。余亦告别。回首视之。云水渺茫。不见其处。宛然临皋一梦也。呜呼。鹤之真与似者类也。故其见有閒。居士之与鹤。以非鹤喻鹤。虽谓之真。亦无乎不可矣。吾知居士介然有操。非其时则虽乘轩于卫。有所不为。而所抱壮志。老而弥坚。第当一唳秋风。走苻坚八十万众。未知果有其日耶。
何人亭记
亭莲堤上小突。颜用何人。徐寝郎源玉新筑。而老友奇宇万命名也。盖临堤为亭。为莲之爱。爱莲周子为说尽矣。其末段所称同余者何人。以见真爱之未易见。而犹有待于后人也。不曰如余而曰同余。如余浅于同余。不曰无人而曰何人。何人深于无人。此意夫子言之曰后生可畏。孟子又言之曰私淑诸人。第念周子之爱。盖有不莲之莲。而以莲喻不莲也。其曰何人。以望于可畏之后生也。颜用何人。亦自处以私淑于人也。盖曰余为周子之后生。而得闻周子之爱而爱之。私淑之云。何不可之有。寝郎君早有四方之志。洛阳之牧丹。城东之桃李。已所游历。而见今世运险巇。蹙蹙靡所骋。则乃曰归遂吾初服。溪山一曲。是吾立命之地。而寓情于物。君子之花。乃吾所真爱而为周子同。余之何人。此吾所以名之。而若其不莲之莲。为夫子之后生。孟子之私淑。时已过矣。力无及矣。从子愚植子宪植能副余志事否。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8H 页
嘉其言并以记之。
清风楼记
楼非伯夷所筑。奚清风为也。窃稽伯夷以天下大老。不食周粟。穷饿首阳之巅。扶竖风声。百世之后。必有闻而兴起者。是以严先生以光武故人。不受谏议。耕钓富春之中。陶徵士以羲皇上人。弃官归来。寄傲北窗之下。世有相后。地有相去。而其洒然而来。爽然而去。若合符契。其馀日月至焉者。亦不数之。若处士赵君圣执甫之清风为楼。岂所谓异世相符者欤。抑日月至焉者耶。吾于处士。并世而不相见。吾友在在峤南。皆习知之。一辞推为高尚人物。盖其负抱足以入佐庙谟。致君泽民。其气义足以出掌军机。折冲御侮。而爵禄不入于心。既不得激扬于一世。则宁老死岩穴而无悔也。审如是则见君于蛊之上九。而足可为三子者之流亚。彼日月至焉者。恶可以髣髴也。及读其紫阳杂咏。信非烟火人口气。吾不得不许君为清风楼主人矣。呜呼。君已古人。而其不死者惟风声。又未知闻而兴起者有人耶。吾欲采西山之薇。钓桐江之鱼。酿浔阳之秫。一酹于其楼而未之遂。姑以此芜辞先焉。
小溪亭记
小溪未尝有亭。公巾屦几案者亭也。溪亭未尝有文。公作止謦欬者文也。几案既撤。謦欬靡承。冷淡之志。清修之操。恐遂与循除之溪。同逝而无徵。于是乎亭。曾孙德基成其父祖之志。于是乎文。玄孙钟浩致其大人之命。宇万生也晚。虽不获公之颜而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8L 页
接公之辞。邻壤又通家。知公之德则详矣。公天性白淡淡。凡生产作业。芬华声色。泊然无所好。以公负抱声望。兼公门地。一举足则科宦当如拾芥。而爵禄不入于心。终老林下而无悔。盖天禀近道。不假修为而已君子矣。方公之时。已营营逐逐。不免乎叔季气味。而如公浑然天机。何处得来。公所居肘抱之外大海耳。苟所乐在水。则宜是之取而不取。取屋边汩㶁。亦有说焉。夫溪源远而长。冬夏不竭。沃渴而常有馀。涤垢而无不足。彼万斛积水。于我何哉。隐然有辞富居贫辞尊居卑之意。此亦悬想而言之。未知公本意又何如也。姑以此备一说焉。
尼山斋记
牟阳治之西。有山曰尼党。前人命物之义。今不敢知。而古有狂𥳑之士。欲得圣人裁之。以寓吾夫子归欤之叹耶。孟子以能言距杨墨。谓圣人之徒。见今异言日新。标榜猥多。出此入彼。无有限极。而山下多少里落独洁净。亦顾名思义之力欤。西驰一支。点缀断续。饤饾弯环而为里者新月。卞君钟赫数世于此。隐居讲学。不失壶岩先生家法。而择屋后閒旷。为就静看书计。盖其地势出于尼党。而回环相向。有复位踧踖。不忘向君之像。颜用尼山。其以是欤。斋为卞氏私塾。父兄而教之。子弟而学焉。第念尼山岂有私斋。凡为圣人之徒者。皆斋上人也。吾知君乐与同志共之矣。去年庚戌。夤缘于君兄弟。一登其斋。而已与其大人说道。今于君之请。再诵而为之记。
德隐斋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9H 页
斋曰德隐。非公自号。公在世。有德惠及人。人以号焉。先未斋。名其屋后山曰德山。抱村流曰德江。所汲泉曰德泉。所种树曰德亭。公不辞曰。足乎己之谓德。山足乎吾樵。江足乎吾渔。泉足乎吾汲。亭足乎吾休。足于吾德宜名。味其言渊永。笃厚谦德莫掩。公固德矣。名之者其知德者欤。公没后始斋焉。疑所名。咸曰公隐于德山德江之閒。汲德泉而休德亭。宜名德隐。窃想公闻之。则必曰斋足乎吾隐。而亦不之辞矣。然则人之名之。公之受之。可以并行而不悖。居是斋者。盍亦以聿修祖德勉焉。公文其姓。南平世家。二孙桂洪,桂泰从吾游。话次及之。遂书此以为记。
同余亭记
亭曰同余。盖本于爱莲说。而亭下有莲沼。亭上诸君子果濂翁所谓何人者耶。虽然濂翁之意。岂真以莲之爱。求其同余者欤。盖有言外意。而爱其非莲之莲。求其非莲之爱也。然则拔于污俗。树立名义。若可为濂翁之爱者皆莲也。牟阳之花树山。尹氏三纲之所萃。而生而修于是。死而葬于是。别提公为玆山始基之祖。而孙而校尉公当黑齿荐食之日。遇贼于玆山。夫人康氏以身蔽之。同死贼刃。子而西岩公为复雠从军。赴斗而死。返葬于玆山。呜呼。此虽培塿一麓。而义烈所萃。乃与光岳同其峥嵘。参议公。西岩之季。而痛父兄之雠未复。哀慕终身。乡邦称孝弟。参议之二子。监役公丙子应募。明尊攘之义。愚谷公丙子后隐遁。世称大明处士。皆康氏之所启。而亦玆山之遗馥也。此皆尹氏茂迹而子孙世袭。乃于山之趾。凿池种莲。临池起亭。以昭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99L 页
烈。颜曰同余。吾不知所谓余者谁而同者又谁也。以濂翁为余。则诸公所树立者是莲。而诸公为同余者欤。以诸公为余。则所莲者固自如。而知公者为同欤。降及于云仍。则所莲亦无不同。而所余者不同。盖我为余则尔为同。尔为余则我为同。而池中之莲。特其虚壳子耳。呜呼。今天下华而夷人而兽。非但池中之淤泥而已。尹氏诸公。能自濯洁。起拔于其中。则岂但为池中之亭亭者而已。夫然后始不负同余之名。而濂翁当有异世之爱矣。亭始于去丙申。而落于今年春。尸其役者。相琦,相龟,杰炳。而相泰,英炳,泰重。致其诸宗之意而俾文之。文吾岂敢。亦有爱莲彝性。不辞而为之记。
柳庵记
余尝读永平义檄。击剑屡讽曰。为此文者。其大冬松柏耶。见今饕风虐雪。百草萎折。而挺然独秀。后凋之气。凛然于辞锋笔阵之閒。世俗所谓空言无补者。不知春秋之义者也。一见之愿。中心藏之。而穷山逋踪。与世相违。过我门而谁入我室者。日老斯文崔其姓。自言居永平。寒暄毕。为问草檄人谁也。逡巡谢曰。鄙人所草而蹇浅无取。余改容曰。今日访我于众毁之馀者。草檄馀气。老犹不衰耶。既又闻其柳为庵。遂奉谑曰。吾以公松柏谓矣。乃今为柳耶。反以解之曰。柳下惠直道三黜。五柳先生典午完节。公庵边之柳。岂二柳之传神来欤。顾此蒲柳之质。先百卉而衰谢者。不可以同气而依近于下风也。祇以芜辞自托于末契云尔。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0H 页
经野记
湖云子以其心友经野斯文文若行说余。余唯唯。因问经野之义何居。曰此耕读之并取也。曰斯文之研究经籍既闻之矣。斯文能躬执耒耟。服役于南亩乎。曰否。然则经其实也。野无乃虚文乎。吾闻经野子以实心行实事。不应以虚文自占其号。有味乎经野之义。盖士之于经。犹农之于野。农非野无以养生。士非经无以知道。虽然农不可以无野。近而易知。士不可以无经。惟知者知之。斯文既知之。则若曰吾于经。犹农于野云尔。记曰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于是乎治吾之经。如治农之野。则是得经野之义耶。否乎。幸为我问经野子。虽然农之于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斯文之于经。日出而读。日入而继之以烛。力农者不之及焉。吾知斯文胸中所贮经籍。不止如取禾之三百廛囷。日后礼经或有失而求诸野。必于斯文。幸为我告之。
晦溪记
溪之源恒始于山深林密苔缝石罅。世人不知有溪。此所谓晦溪。虽然点点滴滴。无昼无夜。穿石而盈科。少閒潺潺焉涓涓焉。则始不得自晦矣。浅而为滩。深而为潭。合而为川。大而为江为河。何莫非点点滴滴穿石盈科者流出来。观水有术。得而为吾进修。则戒谨不睹。恐惧不闻。是吾溪源耶。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是吾点点滴滴耶。诚吾穿石。进吾盈科。用力吾浅深。为川为江为河。在吾用力耳。川譬则士。江譬则贤。河譬则圣。为士为贤。何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0L 页
莫非不睹不闻庸言庸行做得来。李君圣道以晦溪求赠言。盖有意于晦养也。谨以进修阶级为言。重谂之曰。晦养之切于进就。莫如夜气。更于邹书牛山章致力也。
花树亭记
凤冈之下里曰松岘。道康金氏世居。家世文行。读圣贤而谈仁义。长老相与谋曰。世风日渝。惟利是求。子父私财。兄弟不相恤。如水滔滔。不可救止。吾宗之得免于是者。罔非先父兄之遗诏。而不有以讲劘之。则得免于今日者。可保于来日乎。作亭于里之堧。而扁用花树。宗老聚斯以永日夕。而家子弟会讲。父兄而训饬其子弟。子弟而质疑于父兄。世閒一种名利不入于心。见今乌狐触目。侏离盈耳。而环亭诸宗。独洁净净。诸长老作亭之苦心。炳然如丹。而众子弟读书之实心。当承世如今日。吁盛矣。金君景焕,圭华。皆亭上读书子弟。而圭华夙昔从逐。景焕年妙始面。皆佳士。以吾所见。槩吾所未见。则其家法可知。以少年而槩长老。则其世教可见。老少长幼。一堂该洽。古人花树之会。吾未知孰优也。吾谓二君花树之义。君家老少皆已熟讲之无遗。吾无用赘。而高冈之凤。必出于有道之世。岘上之松。晚翠于大冬之日。吾愿亭上诸君子。讲睦式好之馀。留意于岁寒后凋之意。而以待千仞览辉之日。不胜其区区。圭华请以是为亭记。归与诸宗勉焉。
艾轩记
走少多病。听医服十年艾。病遂已。今吾行走食息。职艾是功。呜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1H 页
呼。艾吾身尚易。艾吾心为难。此恒人通病。然人病不知求耳。艾吾身。其艾在肆。或有不得者矣。艾吾心。其艾在我。求之无不得焉。盖居敬内艾也。读书外艾也。师友其示艾之良医也。内外交艾。积久致力。如吾十年是服。则不效者未之有也。但恐信其师友。不如吾听医耳。月峰之南。有轩曰艾。河友子千居也。深以病于心者为忧。而图所以艾之。俾余发其义。窃以自得于理病而未及致力于心者奉质。在子千。是已见昭陵。且不能自已其疾。而遽欲已人之疾。庸医也。有良医焉。往听于月皋赵先生。其必有单方。幸以所得者波及也。
果庵小记
山阳廉居士。慎以名敬以字果以号。可谓周尽而无阙事矣。盖慎与敬。是彻上彻下底。而非中人以上不赖勇而裕如者。则其勇往直前。必须于果。如孤军遇劲敌。舍死向前。是所谓果。居士之果为庵。其有见于是欤。居士吾世交。屡过余带方寓舍。临别。怅然书此为赠。
二至台记
齐鲁之人。于文学天性。吾于稷下亭诸生亦云。东畔筑小台曰二至。为此名者。其知道乎。非齐至鲁鲁至道阶级瞭然于眼前者。道不得。盖为国与为学。其规模一耳。齐如何至鲁。鲁如何至道。必思其作为。则士可以至贤。贤可以至圣。彼自足于齐者姑无论。至鲁而又不知有至道一款事不可。易曰知至至之。其二至之义乎。一至与二至阶级。虽有高下。而路脉元不差殊。此亦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1L 页
不可不知。知此则一至而鲁。二至而道。在吾力行如何耳。滞雨稷下。文以记之。用山石命。命名者溪南。筑之者诸文氏。夤缘而至者文君澈镐。
华亭小记
西海上渺然一丸泥曰荏子。其中四围以山。不见海色。沃野平铺。黍稻桑麻。具体大陆。世有磬襄则舍此奚适矣。朴君德一其先世自珍原翩然入海。今已四五世。为荏子人。第今四五世以前。不失为清明之时。而决然舍去。岂先见于今日气数。植子姓于一片隙地。不使与异类步武相接。而保守吾小华旧物欤。呜呼。吾东于天下。不过为一丸。而犹以小华称之者。盖以先王典礼在此也。荏子之于东国。何遽不如东国之于天下。诚能保守先王典礼。如向日吾东国。则又安知荏子之不为小华乎。德一有读书室。东海翁锡名以华亭。盖因地名之为华山。而其微意则有取于此也。德一再及吾门。其归以芜辞奉勖焉。
梧轩小记
卢生锡翼。以其先人之梧轩求余文。余问曰梧是子先人手种乎。曰自生当轩。先人爱养之。方先人启居于是轩。高不过数仞。阴不过小伞。而标格清高。文人韵士闻其奇而至。则主客相欢于其下。诗酒酬唱。殆无虚日。先人以此为暮年乐事。以梧名其轩。此梧轩实事也。呜呼。穷山荒谷。何限于奇树嘉卉。而与凡草木同其寂寥。独主人轩前之梧。为文人韵士摩挲歌咏。犹恐其或后。盖其人与梧匹美也。其所以歌咏于梧者。乃所以歌咏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2H 页
主人也。主人虽观化有年。而乃其心则在轩前之梧。为主人之子孙者有得于梧。则子之先人始可曰余有后。不弃梧矣。次其语以贻之。
樵溪小记
海上高士金君敬殖。自号樵溪。松沙老生闻之哑哑然曰。樵者必于山。异哉主人之樵。舍山而于水乎。既又解之曰。古人有枕水漱石者。谓枕水为其洗耳。漱石为其厉齿。盖其善谑也。主人之名言。亦自附于谑也欤。曰非然也。吾尝闻钓鱼者直针不设饵。盖所钓不在鱼也。以此槩之。则主人之樵。亦不在侯薪侯蒸。吾知其所樵之别有在也。第当一入海上。听磬襄之馀音。次造轩屏。叩其所蕴而得摅其胸中。则吾必有领会者矣。姑引而不发焉。
听溪小记
吾友朴君器德。自号听溪。有心哉其为听也。盖其听以有声也。其声以有本也。无本曷由以声。无声曷由以听。此意孔夫子已言之曰逝者如斯。孟夫子又言之曰必观其澜。盖言道体之无穷也。吾友其有得于是欤。第念不舍昼夜者。其课程也。放乎四海者。其界至也。以此课程。到此界至。吾友必有所自期待。宜无俟乎余言。
静斋小记
今天下群动沨沨。其末流之祸。至于华而夷人而兽。不可救止。救止之术。不过曰反静而已。人人反于静。虽天下之广。可不劳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2L 页
而定矣。永平徐居士静为斋。其有见于是欤。吾闻居士有文有行。不受变于俗。此为静斋之实事。其居静之效。能使从与游者。皆洁净自守。剥底一线。庶其在此乎。余往年自号学静。盖自病其随众而动。欲学之也。学而未能数十年閒。风霜猥至。式至今扰扰未定。如水上萍风前叶。行将一登居士之斋。得闻其居静之术。先以此寄声焉。
敏斋记
敏为斋。绵山斯文朴君孺玉从勉翁游。勉翁以敏于行。为士君子治身之常法。拈取为孺玉谋也。圣贤千言万语。默识而傍通之。何尝非此句之馀义。虽然时非常无事。君子之行。夷险不同。泥于常法而不通。则熊经鸟伸。吐故纳新。恐非伤寒之理。士不幸而不生于三代之盛。目见今日气数华而夷人而兽。不可以治身之常法一槩论也。呜呼。此尤不可以不敏也。夫子所谓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所谓敏也。吾所以敏之者有道。则虽万事万变。相禅于目前。而吾所以应之者。以吾之敏而沛然有裕矣。此所谓箪瓢陋巷。不改其乐。八年居外。三过不入。何尝非常法而吾之所当敏者乎。勉翁所遭罹。不止于十滟滪百瞿塘。而能处之不失其常。义声动人。使犬羊亦知畏服。非平日敏于行者浃洽灌注则不能。以敏为孺玉之斋。岂以所得于己者告之欤。
野隐小记
主人朴翁初何尝屑屑于隐尔。而见乌狐触目。侏离盈耳。耻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3H 页
为伍。不得不隐。则吾恶乎隐。入于山乎。凿山通道。蹄迹日交。入于海乎。汽船火舶。前去后至。吾耕于野。不过曰因其所居而隐尔。传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则然耳。苟不见不闻。则安𨓏而非吾可隐之地。同庚友松沙子苦无可𨓏。栖屑于异乡。闻主人之言。得隐身之术。其胤子淇青从余游者也。请为之记。
勤庵记
勤为庵。绵城朴公筑也。公既故。胤子志和求为文。善乎其为颜也。天道勤。故四时行百物生。圣人勤。故至德凝万事理。其次大贤以下。随其勤之大小。其所就亦以为差。下至农工商贾。罔不皆然。然则一勤字。为彻上彻下语。而举以为庵。下焉者细人之勤。宜公所不屑。上焉者圣天之行。非勉而得。所可致力者。公所自许而吾亦以许公。公既勤矣。又镇以为楣。盖曰吾有子有孙。居此庵者思所以致力焉。而吾有朋旧有后生。入此庵者思所以矜式焉。则君子之泽。当久而不斩矣。昔杜工部愿得广厦千万閒。大庇天下寒士。吾愿得勤庵千万閒。自学士文人。至农工商贾。汇分区置。随事顾名。各自致力。则上可以得贤材需世用。而下可以菽粟如水火。器用赡足。其为惠有不可胜言者。而既不可得。为公后承者。不弃此一区小庵。父以传子。祖以传孙。则不出户而道在是耳。姑以是奉勖于志和君。
四友堂记
友于兄弟。周书称之。鲁论引之。盖兄弟有友道焉。诗曰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又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深味此二诗。则其友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3L 页
之义。可跃如矣。世或有罔念鞠子哀。大不克友者。抑独何哉。双秀李公有四子。曰炳斗,炳奎,炳祚,炳郁。皆文行克家。吾𨓏年访知旧于峤南。取端而入其室。见其我迈而征之意。实有伯埙仲篪之乐。退过其私室。颜用四友。盖相好无犹之中。有文会辅仁之意。去损取益。不出家而得之。吁盛矣。既而挈家还乡。堂室虽新。四友仍旧。盖四友在吾而不在彼也。今年春。挈朋友过其居。悬楣三字。宛然旧观。而四友其半已古人矣。悲昔怆今。宾主惟均。而念昔四友之实。人亡而琴存。第念所存二友。不坠其二兄心法。则四友之名名实俱完。请以是为四友堂之记。
修窝小记
极乐之滨。广漠之野。肩墙斗室。扑地而萧洒者。即所谓修窝也。主人翁。余初不识。日以一筇一屐。访余于古珍寓舍。见其须眉皓白。神彩秀朗。余曰此非修窝主人欤。在座者皆改容焉。吾不知何修而使未识翁者。见其仪表而知为修窝主人。又使在座者改容也。翁所修之实。在翁颜貌动止。见翁者自知之。吾不必历言之。而吾闻主人翁以为善为最乐。此其所修之本欤。翁送其侄与子从余游。余尝勖之曰。翁既自修矣。而不得佳子侄以继修焉。则所修者终于翁而已。二君能继翁而聿修欤。作而对曰。不敢忘命。遂次其语。以为修窝记。
默庵追记
默庵非公自号。知旧从与游者。悦其时然后言。以是称之。公受而不辞曰。诸君子教余默。谨拜嘉。第念虽其自号。深有意于谨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4H 页
言。不失为复圭之南容。而不言而躬行。昭著于当时。至使约斋徵士以大手笔铭其墓。其所谓朝耕暮读。奉亲教子。隐居行义。泊于进取者。道得其实事矣。易曰吉人之辞寡。寡犹吉人。则默宜君子。而见今世风滔滔。言有枝叶者闻其风。庶可以挽回欤。之孙箕泽驰书徵为文。而其弟珣泽挟书从余。申其请。
晚洲记
今日。昨日为未晚。以昨日之昨日未晚者晚矣。明日为已晚。以明日之明日已晚者不晚矣。推此以𨓏。昨年之昨年。明年之明年。何莫不然。然则渊明之觉是。晚于未觉之明日而未晚于既觉之明日。伯玉之知非。晚于未知之昨年而未晚于既知之明年。自修者固不可以有明日而忽于昨日。亦不可以过昨日而懈于明日也。吾友李君文五甫。盖自修者而早年。若有不媚于造物者。以至于今日则槩乎晚矣。自号晚洲。盖欲付早晚于造物者。一听其处分也。呜呼。君虽已过昨日之昨日。尚幸有明日之明日。使造物者觉渊明之是而知伯玉之非。则庶有及今而改图者。吾愿晚洲君无懈我之自修。以俟彼之改图也。
石汀小记
赵君寅锡敬文。意中玉人也。其文如其人。其笔如其文。槩一年。一见或再见。见其进也。一见胜似一见。盖其琢磨以致其精也。及闻其石汀为轩扁。呜呼。敬文果玉人欤。所琢磨也是石欤。攻玉以石古语也。以玉喻玉。不若以非玉喻玉。以石喻石。不若以非石喻石。敬文为非玉之玉。则琢磨于敬文。必有非石之石。然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4L 页
则琢磨敬文。无物而不石。敬文亦无时而不玉。奚独以昆山者为玉。他山者为石也。因次其语为之记。
春轩小记
魏君启温。以春轩俾余文曰。此吾从兄尝再致书。名启泮号也。盖寓意于耕钓富春。蹑子陵之遗躅也。曰春轩吾虽不见。再书已得高尚之实事。此春轩于内也。耕于山钓于水。此春轩于外也。春轩之名。又外之外也。于内于外而春轩。则外于外者。何足为有无。而实之所在。名亦随之。此为春轩之始末。知春轩者勿以外之外者。而以外之内则可矣。更有一转语为春轩告者。吾愿春轩轩前。多树花木。春花烂漫。邀同志作伴春游。则吾亦将以一筇一屐。访主人于花间。为问所食之粟。是子陵之所耕。而所烹之鱼。是子陵之所钓欤。继以自答曰。苟所志志子陵之志。则所耕所钓不必问也。记其语以付焉。
九溪记
峰一节溪一源。九峰则九溪。然九溪之合为一川。循除而去。一吾见。九吾不见。何吾友郑君敬方甫舍见一。取不见九以号为。九溪子曰。川虽一。举九溪则无一。溪虽九。举一源则无九。然则见一一实九。不见九九实一。知此则知吾取九为见。而舍一为不见也。盖数起于一而终于九。九分为一。一合为九。九未尝不本于一。一未尝不归于九。九与一终不可以二之。体立于一而用行于九。九九推去。放之而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卷之而复归于一。何莫非九为之用也。盖用行万变。是吾致力处。致力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5H 页
此。则所谓体立于一者。不言而自在。若九溪之各有一源。此吾用九而不用一也。吾闻九溪子壁挂太极图。掩关读图说。统体各具之妙。其有得于图与说耶。河出昆崙墟色白。体之常也。所受千七百溪而色黄。用之变也。君子守其常而达其变。九溪主人是耶。吾愿涤其源而疏其流。以澄清其水。则将从子而濯缨矣。
湖隐记
河处士渐镐汝鸿父。晋之云门其世居。早隐于湖。见志有诗。诗曰清漪湖一曲。岂欲换三公。朝从灌浦子。暮伴钓矶翁。主人翁已先获珠。后虽有诗若文。不过为鳞介而已。盖三公不换。为隐君子之实际。而清湖一曲。为吾安身立命之地。灌浦渔钓。少日旨养在此。老年取适在此。此为主人翁自述。虽不见赞美之辞。而隐居养亲。澹然忘世。当世有几人。况今欲浪滔天。滔滔胥沦。而一曲稳流。不与俱𨓏。宜为主人之隐。而主人之隐。必于湖也。盖闻翁词笔鸣于世。岂清流助发。有以致之欤。此足以见翁隐求中一端矣。第见时清或有其日。则以招隐操倚其门而歌之。未知翁反招一阕。又占寒泉夜淙而不思所以改图欤。胤子海通过余江上病庐。道其大人之意。闻之吾心亦凉。行将以一筇一屐。访高隐于湖上。而先以此寄声焉。
薇斋记
晚睡金上庠胤子学默明三。先好从逐盖有年。日从容过余曰。年过半百。遽缠风树。多病早衰。家事听子。五岳名山之游。非力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5L 页
可及。占静僻一区。为终老计。而家距数帿。地名佳甚。半程逾晦庵峙。过云谷,新安,临安,德仁川。有水石之胜。顾名兴感。自殊馀地。而满山薇蕨。足以供朝晡。此吾自少经营而向晚是就。幸为我占嘉名。沈吟良久曰。可名猥多。若云谷新安安德仁川。种种皆可。而以今时义。其薇斋乎。君屋后之薇。未知与伯夷所采同不同何如。而名同则义同。义同则其人无不同。舍妻子之养而自手搴薇。歌神农之忽焉。时有古今而人无古今。吾以薇名其斋。得主人之意未耶。迨余病可。一筇一屐。登其斋染指焉。
崔孝子旌闾记
旌以表宅。法当于门楣。而村闾朴陋。衡门迫隘。盖难容于揭载恩命。则石旌兴焉。于久远之计允惬矣。孝子崔公讳时达字敬淑号慕窝。海州世家。高丽太师文宪公冲其上祖。考得俊。妣宜宁南氏父德重。公生 纯祖丙子。生有至性。父母有训。为怀中𥳑。虽蔬果之微。必以先献。侧侍愉婉。自童年已称孝子。而及长。耕稼渔樵。庋阁常馀。出告反面。风雨不能尼。凡亲嗜鱼豚诸物。无一食阙。亲癠。尝粪祷天。初终号擗。屡绝而稣。及丧庐墓。前后丧皆然。燕栖虎卫。人称孝感。当膝成坎。泪著草枯。服阕。犹月再上冢。盖无愧于古孝子。而身后。乡人士举其行于道绣宗伯。听卑之天。成命遄降。 赠童蒙教官。孝子子南秀用石为旌。绍介于吾友春波梁翁。徵为记事之文。
学习轩小记
学学学圃先生之学。以为圃况为学。其为习者可知矣。先生所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6H 页
习之学。学而习之。过此以往。吾虽不言。当自知之。梁生柱承,镐承。先生之孙。有志于学。其王父寒后亭居士结数椽于亭之址。使之肄业。所谓学习轩是已。二生閒尝挟书从余。伊吾之暇。请记其事以勖之。盖学习二字。是论语开卷第一义。更将弟子问处。作自己疑问。圣人答处。如亲承训诲。则一部论语。何尝非吾学习之方。而先生之所学者是已。以是名其轩。尊王父之勖之者至矣。吾复何赘。先儒有言曰学莫便于近其人。盖近莫近于于其祖。便莫便于述祖。吾以学学圃为头颅语者为是夫。
石松记
松沙有益友石松居士。居士生石轩之门。长松江之乡。因号石松。尊祖耳慕贤耳。尊孰为大。聿修是也。慕孰为大。思齐是也。第念石轩之石。保介贞之义。松江之松。守后凋之志。此二先生取号之雅意。而居士聿修焉在玆。思齐焉在玆。玆为尊慕之实事。余尝入石翁之宅。宅边有老松。是松不离于石也。又登松老之亭。亭下多奇石。是石不离于松也。推此义也。石与松所不同者遇。而所同者道也。道之所同。不以所遇之不同而不谓之同。然则所祖所贤所不同。而所石所松未尝不同。此居士之所不同于时而所同于石松也。吾愿石松子宅边。置一片石。石上植一株松。不失吾所号之意。而庸寓吾羹墙之慕焉。
槐阳亭记
亭于书屋同竹坡。而别筑于槐之南。名槐阳。槐盖屋里诸生所共手植也。方其植也。今作亭。文君哲焕为少年。而基烨,仁焕二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6L 页
君为儿戏。倏忽二十年。少年者已老。儿戏者已丈夫。而槐亦毫芒而尺寸而寻丈。其阴已令人亭其下。读书于亭上者。岂无所以反省于身者乎。第念槐之初植。毫芒而尺寸而寻丈。进就也。其阴令人亭其下。及物也。君子修己而治人者如之。文氏先进之手植。其裕谟至矣。后辈之作亭。其反身诚矣。名亭以槐阳。岂无所取也。书屋颠末。吾先子尝记之。作亭原委。文君基烨已详焉。吾何赘为。特书其观于槐而自修者以归之。
悟潭小记
潭可悟乎。曰可也。悟用何道。吾闻诸主人。堂下有潭。厥初滢澈。中被雨涝所垢浊。不堪把玩。引一条活水而注之不多时。垢者洁浊者清。天光云影。滢然可观。爰得厥初本分。乃锡名曰悟潭。吾不知主人以自悟之术。悟夫潭欤。得悟潭之术。图所以自悟欤。活水于吾心者又何事。愿向主人一问之。
华东续记
神州陆沈。一线华脉。其在吾邦。国朝五百年。礼教文物。菀然称东华。中华士大夫多浮海东来。见今东华之乱。非但五胡。骎骎胥沦。吾将焉往。保华一脉。仅存于言尧服尧。而吾友金君汉翼寔其仅有之一。屹然为横流之砥。自号华东。述以文示其志。其所谓强托用华。万折必东。为此身歇泊者是已。吾无庸更赘一辞。而第以吾友之所不敢自言者。续为之说可乎。群阴剥阳。复生于下。无閒可容息。其生甚微。而卒成致泰之功。吾友用华。虽一人之私守。而未始非大东复华之消息。然乎其不然乎。此可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7H 页
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
梧田小记
梧在通明万山之中。凤之居士赵君洛见高栖于此。自号梧田。盖梧之得名。非有朝阳之生菶菶萋萋。或因地名之偶然。或因山形之近似。而槩乎以非梧喻梧也。然则非梧可以喻梧。而非凤独不可以喻凤耶。君当青马邪煽。异言喧虺。遁入于梧。因树为屋而居之。若将终身。呜呼。治则见乱则隐。凤之时也。非梧不栖。凤之居也。以其人得其地。则指人谓凤。何不可之有。若文若行。丰南居士卢君公瑞为余详说之。请为我告梧田君。见今众阴已剥。三阳回泰。以天时验人事。则君子道长。此其日也。一出而作文明之瑞。深有望于居士。
醒轩记
醉而后醒。吾闻主人翁不酒。不酒焉醉。无醉焉醒。沈吟而得其说。盖有不酒之酒。举世皆醉。而主人翁能独醒耶。第言其一二。则货利声色。是酒之浊者。名宠势位。是酒之清者。清浊虽不同。其能醉人而使丧其良心。东倒西坠而不自悟则不异矣。有能超然于是者。是谓醒者。主人翁是耶。主人翁旧居潭州。一朝挈家入万山之中。盖其意不欲哺糟啜醨。与世推移。而醒为轩。所以示志也。顾吾半醉而半醒者。逝将登其轩而趍下风。谋所以大醒者矣。主人翁为谁。韩处士清州世家。
柏川小记
松沙有友曰崔君柏川。古人云松茂柏悦。则柏茂。松亦不能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7L 页
悦。第念松柏之茂。非但以枝叶长大。大冬霜雪。不能使之凋。苍然独秀于百草萎黄之中者是也。吾两人者有非松柏则已。既以松柏自托。则所托亦在此而不在他。苟不负所托。则其悦亦均矣。况今时事。岂特大冬霜雪而已。我松君柏。果能保其不凋未耶。不可不益自坚贞。无负志事。是尤眷眷于来日也。君既以柏。而君之兄又有松窝。平日相期。盖欲以一家为后凋林。为歌我日斯迈尔月斯征。以为临别之赠。又书此为柏川记。
竹坞小记
主人之坞。乌睹所谓竹者。无竹而犹竹坞。盖有无形之竹。亭亭于心田。而彼有形者为虚壳子耳。香山称似贤。东坡谓医俗。盖借有形之竹。以言其无形之德。德至于无形。则有竹不必多。无竹不必少。吾将看竹而兼问主人。主人为谁。山阴居士闵君元赫文善。方致力于淇澳诗中四如四兮。而不失为有斐君子者也。
玉潭记
余屏居三山。幽阒兼轩敞。可终吾年。而祇欠水石一区。此山古称有玉潭瀑布。梅月堂题咏。不为无据。而古有今无。水石亦有变改耶。以入洞初入。眼一小潭。强足其数。清泠可濯。而其所谓绝胜则未也。日朴君圣存以读书之暇。披林樾溯源流。得所谓真玉潭者以告余。盍往观之。盖石壁挂短瀑。下有深潭。环以石屏。上有长石平面。可容六七人。行杯潭西。一面奇岩。头头矗矗。各成奇峰。盖三山胜槩。都注在此潭也。选隙游赏。顿忘登陟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8H 页
劳。从此三山为水石名区。而由圣存得之。仍与圣存作主人。吾愿圣存疏涤其源。妆点树木。勿任其堙郁。以为入三山雅赏。以涤源者内修。妆点者外修。益进其学。则始不负玉潭。而玉潭水石。当一倍增光。岂独圣存也。愿与斋上诸君子共勉焉。
竹圃记
林君南有吾少友。以竹圃求余文。余谓南有曰。子之圃。果有竹乎。南有曰。年前买小屋于西堧。旧有竹。里人伐之。仅有数根。其笋甚微。培而养之。一年而二年。挺然巨竹。冒雪苍翠。爱之无已。引而为号。此吾所以竹圃也。余默然良久曰。此养心之术也。子之竹其根存。故培养之久。依旧为巨竹。子之心曷尝有不存者乎。以养竹者养心。则吾心之复初。何遽不如吾竹之依旧也。南有之以竹圃为号。有见于此欤。南有曰。以是为记足矣。
修堂记
崔君永好修为堂。谓余曰。吾未尝致力于修省。宗丈溪南先生诊其病而药之以修堂。盖欲吾修省于此堂也。余以一转而为之说曰。修堂盖修吾堂室云尔。溪翁之意若曰汝堂室于此。垣墙圮毁则改筑之。茨塈弊漏则补葺之。庭除荒芜则扫除之。几案尘秽则拂拭之。何尝一日不用心于修治。而未知汝修治身心。亦用此力否乎。堂室外也。身心内也。内修如外修则几矣。愿永好以余言质之溪翁。如曰非吾意。则以备一说。而常思垣墙于吾身心。茨塈于吾身心。庭除于吾身心。几案于吾身心者何事。而孰轻孰重。则所谓一说者。未始非修省之妙法。请以是为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8L 页
修堂之记。
隐求斋记
无求之谓隐。是隐也金马足以避世。终南何嫌捷径。吾友申君锡休隐于月岳之山。斋曰隐求。其隐与人同。而其求与人异。此义孟子尝言之。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是求也众皆以之。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是求也吾友以之。然则隐而无求。无求乎无益之求也。吾友之隐求。所求乎有益之求也。异于人之求之者也。求之者如此。故无求者又如彼。如此者虽置之金马终南。未足以害吾隐。而海上瀛州。犹未足于吾隐。复求月岳之穷箐。尽室隐遁。海上形胜。非其所取。故玆不言。而为诵隐此复何求无言道心长一句。以发其深意云尔。
止愚小记
愚非所谓至善。而何吾友上庠崔君之必止于是耶。盖所遇不同。所处亦异。是以夫子谓宁武子邦无道则愚。其愚不可及。无道之邦。其愚未始非至善也。呜呼。见今贩君而全躯。卖国而保家者。自处以智巧。而隐沦沈晦者。众皆以为愚。上庠君受以自愚。视为止善而止之。所谓其愚不可及者是已。君才谞气魄。足以有为。生值有道之国。非必以隐沦沈晦为吾止。今日之止愚。亦非得已也。时非常今日。阴必生阳。夜将有朝。则止愚之扁。撤与老无用之如我。而示以用行之义。求为嘉扁。其为世路幸。何如哉。并此以记之。
默庵小记
易曰吉人之辞寡。寡犹吉人。况默乎。冠山金君灿培允吉默为庵。可知其吉人而有裕。况今时义。惟默为容身之肘下神方。自天下之言有枝叶也行有枝叶者。不可得而见。允吉之默。其所谓行有枝叶者欤。吾知允吉免矣。文默庵而多说。恐与本题不相合。故含默而止于此。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9H 页
梧谷斋小记
养樲。孟子谓贱场师。然则养梧于场师贵者也。吾少友柳君寅湜名其斋曰梧谷。果所谓养梧者。而入其室。乌睹所谓梧者。孟子所谓养梧。岂以梧为梧。盖谕其养心。养心而为梧。则见底梧外也。不见底梧内也。外底梧离梧数武则无梧。内底梧不以有而有。不以无而无。吾可无时而不梧矣。胤子东烈求为文。悬想为之说如此。未知于主人之梧。得矣乎未耶。愿以质诸主人。
翠轩小记
达城李居士荣浩轩边。有数株柳。渊斋宋文忠公乐留于其轩。适见翠条拂地。口占曰翠轩。盖因其所见也。后有年。居士寄书来曰。方渊翁之翠余轩也。所见之外。宜不无深意而未及奉质。且请为说而解其意。今已古人。请其说无地。幸有以髣髴其深意而为之说欤。余屡辞不获。聊备一说曰。晋徵士宅边五柳。引以为号。春夏葱茜。何尝非翠轩。及其大冬霜雪。万树萎黄。五柳不得为翠轩。而所抚孤松为翠轩矣。吾未知居士数株之傍。果有孤松否乎。吾闻居士世风忠孝。而志尚清介。世閒荣辱。不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09L 页
于心。盖其无形之松。久已亭亭于方寸上。其有松无松。不须问也。然则彼有形者柳一时之翠。特掩其真面。而所谓翠轩者。不以春夏而有。不以秋冬而无。无时无处而不吾翠轩也。如此为说。未知得居士之本意否耶。愿以质焉。
湖隐记
隐于船湖。湖隐为号记实也。主人金居士得洙甫。余初识于锦城义阵。外内军机。出入纠察。心知其急地可用。盖其地浮沈时务者。皆巧避而不敢近。居士不知有身而知有国。于是时居士岂以隐而不出为心哉。及夫志事未伸。计无可为。则湖上扁舟。渔钓取适。鸥鹭结盟。以蹑严子陵,张志和之后。盖湖隐非居士自号。而知居士者以号之也。呜呼。时非常今日。天意祚宋。或有其日。修我戈矛。与尔同仇。则第当以招隐操数阕。为居士歌之。居士能固守吾东冈之陂而已乎。愿以是问于居士。
烈妇金氏旌闾记
丈夫尝读书知义理。而见今国势岌嶪。无一人奋其忠而殉其国者。妇人及日于闺门之内。孰从而闻义理之说。而事舅姑以孝。奉夫子以礼。夫子有疾。祝天祷地。愿以身代。竟不起则毁几灭性。以所从有儿。为未亡人在世。而昼哭之哀哀动乡邻。藁殡于野。庐于殡侧。异草生庭。及葬于山。庐于墓下。泉眼涌出。烈气之所感。有如此欤。何天之感应于后者如是。而不能使烈妇琴瑟和调。身享康乐。而遽罹穷独耶。幸有子凤均善茁。报施之天。子孝而孙昌。使孺人得享晚禄耶。吾愿表出而告当世之为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0H 页
夫者。使知忠烈一致。无为海上一妇人所笑焉。
船斋小记
为告船斋主人。风浪夜来多。孤舟宜早泊。第待风定浪息。试捲篷窗。看青山绿水依旧。可进桡淩万顷去。呜呼。今天下何时何处不风波。此世上何人何斋不危船。尚幸主人早泊于方丈蓬莱之閒。世閒风波不到。吾无用告主人。特借主人之言。遍告不主人者云尔。主人申寝郎汉均。
果轩小记
果于忘世。非士君子出处之正。而何勉庵翁之以是而号居士。岂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者欤。呜呼。彼犹有可为。可为而果于忘。此沮溺荷筱之同群于鸟兽也。滔滔此时。华而夷人而兽。无复可为。无可为则不得不忘。忘之则不得不果。此居士之果。而勉翁之因所见而号之也。居士朴其姓。箕凤其名。凤兮凤兮。缥缥翔千之日。何如其果。而犹有览德之下。吾于居士。不无望焉。胤子秉夏之归。以是寄意焉。
直斋小记
雪山三许君。皆文行佳士。逐臭有年。而其一炳恂。明见世路险巇。为杜门藏修计。置一塾于家堧。颜曰白直。盖取诸玄中求白。错枉举直之义。而求为文。以寓规警。其意甚好。而骈字分笺。似欠𥳑当。老友欲去白而存直。直不失白意。恂明以为如何。第念直之义大矣哉。天地之生万物。圣人之应万事直而已。朱夫子传心旨诀盖以此。而我东先儒亦尝屡致意焉。后人之所当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0L 页
作第一等义理。不让与别人者也。置塾者恂明。而吾视三许君如一人。愿晨夕聚首。讲明此义则几矣。
月峰小记
荏湖李居士屋后。有月峰以自号。吾于居士。并世不相识。居士胤子鹤宰不鄙过从。又多识海上士友。得槩其志行。以所槩者悬想而为之说可乎。先儒谓终古一月亦得。一日一月亦得。推此义也。谓之屋后之月亦得。谓之心上之月亦得。见今黑窣长夜。冥行擿埴。无此疆尔界。而海上诸君子多明于趋向。读圣贤而谈义理。岂居士心上之月。必照于容光欤。愿居士勿惜其馀光。时惠德音也。
聋叟小记
洗耳颍川水。许由可谓拙谋。不欲闻者既入于耳。洗之又何益矣。其聋乎。夫聋也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彼侏离鴂舌。于吾何哉。冠山高叟曾年往拜崔勉庵于藏龟寓舍。猝然聋其两耳。如此妙方。岂从勉翁得来耶。虽世运抢攘。万动喧虺。而无如叟何。但叟之未聋。每扶藜相过。晨夕剧谈。谈屑娓娓。而今既聋矣。吾虽有言。叟其听诸。自叟之聋。吾其哑乎。
学隐小记
孟子曰。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冠山李公学隐为号。其为独善则得矣。或非君子兼济之本意也。胤子洙赫作而对曰。此吾宗老南坡先生口占也。曰然则公受知于先生如此。此可见公之为公矣。士生叔季。抱道不遇。则一隐字为究竟。先生之意。盖许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1H 页
其学之得其道而叹其隐之适其时也。以先生之少许可而许可于公。益切既见之愿。行当以一筇一屐。访公于烟云水竹之閒。得听其为学节度。隐几而歌招隐操数阕。以公之出不出。占世路之泰否焉。
晚悟记
悟之贵早。晚乎已晚矣。虽然今日悟昨日未悟。今年悟去年未悟。有不悟。悟则已晚。第念早非常早。晚非常晚。今夫悟以昨日则晚。而以来日则早。以去年则晚。而以明年则早。但年数有限。人事无穷。以有限之年数。应无穷之人事。于己分上。或有未尽。则来日又有今日之悟。而今日之悟卒归于昨日之未悟。明年又有今年之悟。而今年之悟卒归于去年之未悟。苟如是则早者未早。而晚者愈晚矣。带方金公扁室以晚悟。盖其顾名思警之义欤。公年逾我十年。曾年纡过余三山穷箐。既过而又书存。余亦不能忘。每叩带方士友。得详其实际。其承先裕后。处己接物。绰乎有馀。而自心犹怀未尽。向所谓今日悟昨日未悟。今年悟去年未悟者。以人视公。其悟常早。而以公自视。我悟常晚。古有蘧伯玉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者。伯玉非有真非。公岂其流亚欤。愿以是为晚悟记。
咸平牟氏三纲旌闾记
三纲虽所施异地。而为一串事。故表宅之典均及焉。若咸平牟氏三纲。为旌嘉善汉秋以忠。通政圣麟以孝。淑人陈氏以烈。曷谓之忠。草野遐远。移孝无地。每夜拜斗呼嵩。 仙驭宾天。三年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1L 页
不近酒肉。尝荒年。宸忧饥渴于周赈。纳粟以补用。听卑之天。嘉其志行。爵其身而旌其闾。其孝维何。汉秋子圣麟生养志体。丧尽情礼。庐墓终制。恶兽护庐。丧馀齐素。狗乳出避。盖其修于身者。有足以感动。故孚于微物者。不期然而然。其烈又何。夫人汉秋子通政圣佐妇。君子有难医之尰。夫人亲吮其尰。至屡阅月。而竟致稣完。闻见知不知皆称其诚感。而素性孝顺。事舅姑如父母。人谓孝烈双完。三纲同日 命旌。盖异数也。其先祖有大司谏讳恂忠孝旌闾。而九世之后。又有此盛举。可谓醴泉有源。灵芝有根矣。成命盖久。而世值艰贞。及今而旌始完。后孙永满以牟氏之老。徵为记事之文。
实庵小记
默庵之胤实庵克家。盖言有枝叶。反之则默。行有枝叶。顺之则实。默与实言虽殊而义则同。吾以实庵为默庵克家子非耶。居士于居第之堧。以数架茅栋。为燕息之所。其肖箕泽问名于约斋徵士。为举三渊翁人閒万事。皆是虚假。春雨野田。叱牛躬耕。最是务实。而书赠实庵二字。盖耕而卤莽。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余。耘而灭裂。则其实亦灭裂而报余。惟学亦然。居士使二子从师取友。以成其学。故徵士借农而为喻耳。先儒谓有主则实。吾知居士之庵。有贤主人。及闻其实事。则内行甚备。而实心裕昆。为第一义谛。父传子受。当永世不为虚庵矣。箕泽以书徵题楣之文。其弟珣泽将命焉。
广业斋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2H 页
瑞石北转为德峰。西折为小突。负突而斋。颜曰广业。全氏挟斋而里。世居焉。斋为肄业地。坐斋见德峰。不见瑞石。及登德峰。瑞石始露全面。夫吾儒士业。亦有德峰焉。有瑞石焉。前贤云士希贤。贤希圣。贤譬则德峰。圣譬则瑞石。吾愿斋上人读书之暇。坐德峰之顶。见瑞石之仰之弥高。而发喟然之叹。则业之广。无入而不自得焉。若以不见瑞石而自足于德峰则画也。岂广业之义乎。全氏先祖有宰光州。子孙以有遗爱居焉。其后龟城公节义死国。全氏为名家。两公之墓。近在瞻望。每朝夕起居。念尔祖而修厥德。则于广业之本得矣。全氏祯桓,祯厚,东旭。徵以记事之文。既告语之。序次以为记。
咸平李氏孝烈旌闾记
惟孝惟烈。三纲之一二。而为一串贯事。故烈妇而为男子则孝子。孝子而为王臣则忠臣。其树风百世。殊涂而同归。凡今三纲沦胥之日。尤宜褒阐者也。故都事李公讳芳绪。咸平名家。咸城君克谐其上祖。历世有伟迹。 赠承旨再运,赠参判儒文祖若祢。公生有至性。养兼志体。侍癠。尝粪祝天。血指延数日缕。丧致其哀。前后如一。居庐终孝。友于兄弟。衣服饮食。皆先兄而后己。夫人淳昌薛氏。弘儒之裔。自在父家著孝顺。及归夫家。事舅姑如所生。同夫裂指。及夫子婴奇疾。稽辰乞代。得延五日。乡里称是夫是妇。子敏焕父孝母烈。胚胎所生。凡所以致养致忧。致哀致敬。靡不用极。兄弟同枕被。无閒物我。亦称有父有子。乡人士并举其行。同日 命旌。诚异数恩典也。二孝一烈。宜其激厉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2L 页
臣。而见今亲臣世臣。贩君卖国。无所不至。抑独何哉。李氏既绰楔于道周。立石以刻其迹。启泽,启溢后先申命焉。
鲁孝子旌闾记
传曰。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鲁孝子炳汉字子范号松隐。殆其人欤。孩提知爱。长而知敬。所谓良知良能者然尔。而蔬果之微。不先父母食。定省温凊。不教而能。亲癠。祷天乞代。血指延缕。遭故。情文两挚。虽疾病。不脱绖带。口不近旨。丧馀齐素。躬自视具。临祭哀动傍人。与兄枕被至老。子侄教以义方。致力于先墓。仪物毕备。而馀力及于无后族山。荒年斗粟。自族戚至邻比。视诸侄同己产。昏嫁皆及时。岁时伏腊。优老周穷。遍于一里。盖天禀和厚而亦见孝之推也。乡道儒交举其行。 成命遄降。褒貤并举。其肖演塾久远是图。将镵之石。以替绰楔。问其所刻。曾余泚笔于斋记。既稔其行治而不敢辞。鲁氏贯咸平。江华君启,文安公贯道其远祖。武烈公慎。为入我 朝显祖。曾祖洙昌。考硕相并有孝行。诗所谓孝子不匮。孝子有焉。演塾再及吾门。见其雅饬趾父。嘉叹而并及焉。
爱橘斋追记
以橘喻橘。不若以非橘喻橘之非橘。此意庄叟已言之。非马非指之喻是耳。爱橘郑公以忠孝敬为毕生家计。诸公之叙述已殚。吾无庸架赘。而其志行之高。宜不以江陵千树生艳。番禺二叟起恋。则所爱者非橘之橘。盖忠孝敬为百行之源。自处则其香在我。训人则其香及人。其终也香名无穷。此所谓非橘之橘。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3H 页
诸公之以陆郎怀橘援引。特其一端耳。有橘之橘。其橘有限。非橘之橘。其橘无常。无常为橘。则东篱之菊。濂溪之莲。何尝与吾橘差殊观也。吾未知橘之爱同公者何人。同时而不相见。所闻者身后香名。自是爱爱橘。当如公之爱橘。秋后南为。如入金橘之乡。当见公真像。不但七分而已。其族叔海朝,族侄熙冕。皆尝闻香者矣。并辔过余。公诵而俾记其斋颜。以遗其肖子然荣云。
良溪讲堂重修记
吾乡长城。俎豆先德者五六祠。良溪其一也。祠以享沈氏青城伯,遁斋,爱庵三贤。青城讳德符。 圣祖龙兴。有勋以开东方万亿年雒休。左相谥定安。遁斋讳继年。仕丽出官成州牧。丽社屋。托迹空门。变名避匿。物色求之。补外罗州。到即投印。挈家入珍原山中。秉执大义。纲纪赖以扶植。爱庵讳涓。天性忠孝。博通经史。 太宗朝登第。长松明月。天褒嘉乃。当除监察御史。谕以彰善弹恶。对扬以君礼臣忠。若见唐虞都俞。将大用竟早世。士林惜之。青松县有泪血岩。世传爱庵公闻 圣祖宾天。岩上痛哭。石面尽赤。人以号之。以遁庵先生杖屦于玆地。乡人立祠。并享三世。而大同撤院。置讲堂以寓存羊之义。閒以士林询谋。筑坛释菜于祠址。而仍重修其堂。以资讲诵。见今异言日炽。斯文㧻丧之馀。而此或为硕果不食。儒学重熙之消息欤。乐闻而记其事。将命者沈生能九。
二乐堂小记
曾年为牟阳金居士伯仲。为紫荆亭记。盖钦赏其湛乐之至情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3L 页
也。二乐为堂。其仲氏燕息之所。而盖取诸乐山乐水。山水为可乐。则山必曰箕山。水必曰颍水。见今乌狐触目。侏离入耳。而终老于箕颍之閒。不见不欲见。不闻不欲闻。其乐为何如哉。行当以一登紫荆之亭。见常棣萼韡。闻埙篪馀韵。而携入二乐之堂。论去瓢洗耳故事。永夕为乐而返。未知主人翁不以俗士而拒之否。胤子箕哲过余带方寓舍。一见雅饬。可知为紫荆亭上少年。相与话到二乐。因记其语。以为二乐堂之记。
映湖亭重修记
冠山故处士丁公藏修有亭。亭曰映湖。徵士魏公记之详矣。盖以观水之术。铺舒抑扬。而其终也。收纳于腔子里半亩方塘。处士公毕生致力于本源。可槩于言外矣。吾无庸赘焉。亭年久而圮。丁氏相与谋曰。前人著迹。不可任其埋铲。在他人贤者犹然。况于吾先吾族先乎。乃重修而新之。使其子弟肄业于此。曰映湖公观水有术。日新其德。后辈观于映湖公。岂无术乎。盖以映湖公观水之术观映湖公。以及于映湖之水。则不出户而道在是矣。丁君昌汉。处士公之后承。挟书从余于三山。话次及之。余乐闻而窃附己意。盖亭以观海为胜。均取于水。则奚舍最钜为物。而必于循除小滀为也。夫道在于日用而不在于高远。此虽小滀。切近于为用。沃渴而常有馀。濯垢而无不足。彼远而不为用者。于我何哉。惟学亦然。故曰切问而近思。处士公之意。其必有见于此。愿以此奉勖于亭上诸君子云尔。
程川精舍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4H 页
川曰程子。非河南宅前访花随柳所过者。意者古之隐君子选胜寻芳于玆川。自料非偷閒少年。以程子心做得来。乃以程子锡川名。然则古人一日乐。以程子心做得川。可以不易乎玆名。后之学者所讲者程子道也。所读者程子书也。服程子而言程子。所精舍又在程子川上。则不可以非河南宅而不以之名也。第念希舜者不可以遽舜。而鸡鸣而起。孜孜为善。为舜之徒。然则学程者不可以遽程。而以程子心做得乐。为程子徒。川曰程子。舍曰程川。实出于慕程所慕而名。司马可以相如。西山可以德秀。安生极之程川为精舍。何不可之有。吾于生所问则有之。生尊慕程子。既精舍于程子川上。则短檐明窗。所寻孔颜之乐何事。近午前川。傍人不识之乐何意。得之以告。余始许君为精舍主人。程川为九曲。生既序次为志。又仿武夷十咏为诗。欲得其景物者。可取而观之。
拙庵记
墙不及肩。室仅斗大。不知有堂高数仞。榱题数尺者拙庵也。随分耕凿。教子课孙。不知有高车驷马。千人唯诺者拙翁也。彼数者皆孟子所谓得志不为。而凡吾所守所居者。又濂翁愿于天下。则果孰优而孰劣也。呜呼。天下尚巧滋。趋于机变。异言日兴。蹄迹日交。乃至于国不为国。民不为民。而以拙翁居拙庵。有太古淳朴之气。不失为拙赋中人也。翁今年八十。得蒙优老异典。次当有乞言之礼。则所言之拙。或将为回淳反朴之一助耶。胤子仁昊从余游。请书此以为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4L 页
书耕堂追记
堂在冠山之龙溪。主人文公自号书耕。盖尝自记。而于书耕不可废一之义。屡致意焉。吾何赘之有。但以一转语尽公之馀意可乎。耕与书固殊涂。故士农分业。而士可以兼治者。惟农为然。故曰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此则公自叙之本意。而其为道则亦非二致。耕稼耘穫。无失其时者。善于耕者也。惟书亦然。故曰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才说姑待明日。便荒芜其田畴者也。吾谓公深意以耕喻而明为学之不可失时也。然则公可谓善学者。而今观化矣。独其名堂之义。炳然遗后。因其名而求其义。则公之贤愈著。子孙嗣守。不可谓无其地矣。盍相与勉焉。嗣子熟成镐。肖孙熟治均。皆不负堂颜而聿修厥德者也。乐为之说如此云尔。
德新斋记
斋曰德新。瀛州李君容奭与其弟容斗肄业而筑。其大人命名者也。盖明德新民。为大学之题目。则大学教民。此为头颅。而明与新自有阶级。今乃并举而为斋。大学里先有此意。经曰明明德于天下。明德及于新民。传曰苟日新。日日新。新民本于自新。德新是一串事。尊大人命斋之义始跃如。而二君承述之意已裕如矣。二君从余于三山屏舍。话次相及。余感叹而告二君曰。自世级日降。人情日趋于下。如水流而不可复返。父诏兄勖。无过于工文丽词。拾第觅官。而尊大人乃能存心于其本。以德新勉其子。君又述大人之意。日征月迈于大学始教之义。其不负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5H 页
大人之训。在君与君之弟。由君兄弟而达之。则尊大人独有君兄弟。而君兄弟亦岂无如君兄弟者乎。夫如是则自新新民。挽回世风。又焉知不由于此斋乎。既以语君。悉次以为斋之记。
杏斋记
夫子杏坛以来。杏为儒家名木。自国学郡校。以至黉舍。靡不植此。以为庭实焉。若茂松辛氏之为斋。则未斋而已杏矣。不知手植者何人。而阅几百年。树已连抱。有若先斋而等候者。必其古之隐君子爱而种之。以为他日建斋勉学之本意。而未及为斋。至数百年而成于辛氏之手也。为斋者谁。野庵辛公延圭。辛氏之先。文行相传。至野庵而无替。盖以自得于己者。推之后辈。既斋矣。自子侄族党。靡然就学。辛君徽根亦其一也。吾初见其举止雅饬。可见斋上之教不随世轩轾。而自有一副当定规。噫。见今世风淆杂。异言日盛。而能不受变于时者。绝无而仅有。吾闻杏斋斋上人独洁净净。不负其名杏。夫杏之为夫子所取。吾未知如何。而既为夫子之所爱。则后人亦当爱其所爱而无替。推此义也。学者当于圣人所示之学。勉勉循循而不废。则斋畔之杏外杏也。圣人所示之学内杏也。内外之杏斋。可以关重于世教。既以语徽根。悉次以为杏斋记。
菊圃记
圃以种蔬菜。不蔬而菊。岂非以种菊尤于种蔬欤。盖蔬之种养口腹。口腹之养。君子以为养小。而以养心为养大。盖菊色以养其目。香以养其鼻。养于外所以养其内。不惟是也。霜风摇落。百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5L 页
草萎折。亭亭独秀。晚节可尚。爱之不足。至于为圃。则南山之丛。东篱之采。未足以为多。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而吾闻永山沈居士允明为陶后一人。吾未知居士之爱。爱菊乎爱陶乎。爱陶而爱陶之所爱。吾知菊之气节清香。已灌注居士方寸上。而彼满圃皇皇。不过为虚壳子而已。居士熟金义士凤举。每联筇相访于寒泉病室。使余得嗅坐席馀香。凤举今已成仁。吾将搴居士圃中之菊。一酹其灵。一掬之借。必不惜于凤举矣。
兆阳林氏烈孝旌闾记
母有烈妇。子有孝子。人事之感。天报之施。其理昭昭。世俗所谓灵感奇验。求之于冥漠者。固惑矣。若兆阳林氏之母烈子孝。求古罕伦。烈妇金氏籍昌原。在父家著孝。归林氏为故监察岐阳妻。以所事父母事舅姑。事君子以礼。尝君子婴奇疾。医言惟蛇脍可治。而非时难求。金氏殚诚得之。手自作脍。先尝以进之。筑坛祈天。裂指刲股。竟得回稣。如是者三。且昏夜新汲。恶兽避路。孚及豚鱼。在理无舛。子有永弼侍母癠。血左右指。再延其命。母终天年。呜呼。烈妇腹中。胚胎光禅。非孝伊何。世之以夫死下从为烈。而不问于在世百行者。是不知本末之轻重。恶足与议于此也。是母是子。听卑之天。旌赠宜降。而乡道之状。墨煤纸毛阅数世。而始命下于今 上癸巳。呜呼晚矣。方今伦纲扫地。民彝灭绝。负国忘君之辈踵相接也。及今褒旌。及于烈孝。庶使不忠之臣知愧。则所谓树风声者在玆欤。是以于栽芬之请。不辞而诺。栽芬孝子曾孙也。
对月亭小记
李君承烨光述有书室。颜用对月。有味乎其对月也。先儒谓月。谓之终古一月亦可。谓之一日一月亦可。谓之终古一月者。吾所守之不可变也。谓之一日一月者。吾日新之不可有閒断也。吾儒之学。盖守吾不可变者。而不可閒断吾日新。如斯而已矣。对月为亭。其有见于斯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6H 页
孝子金公旌闾记
上之三十一年甲午。 命旌孝子金箕斗之闾。据启辞。略曰良知爱敬。侧侍愉婉。尝父病。思食非时之齑。雪里取根。盆灌生芽。厨供无乏。血指尝粪。靡诚不殚。前后丧。泣血三年。听卑之天。 成命遄降。而公方在堂。屡辞不膺命。盖曰多士之请。重吾不孝。上至欺君。余罪余罪。如是而后。始信公实行。及公以八十三庚戌考终。三年象生。未忍即举。越四年癸丑。依已降指挥。始改竖门楣而揭焉。孝子子在声草事行。使子勋锡。徵为记事之文。盖公不但以一孝成名者。馀力之学。践履之笃。皆可以矜式乡邦。平居庄俨。不设惰容。早窭甚而不忘于周穷。庆吊无阙。中岁勤俭不贫。因戒家人曰。薄田可以饘粥。过此而为殖货之计。则损志益过。先世文献多缺。广搜诸家。编为世稿。晚年卜筑七岩别业。每以七月七日。七老作会。命酒赋诗。竟日于水声岳色之中。飘飘然有遗世独立之意。及疾笃。不进药物曰。见今时事罔极。苟生至此。遄溘为幸。药饵延缕亦足羞也。恋君忧国之意。溢于色辞。亦见移孝之至意。而摅蕴无阶。终老林下。后以寿秩加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6L 页
善。升閒阶嘉义。而黼黻瑚琏。世无得而知之。虽无所重轻于公。而为后人咄则有矣。国家需用。维忠与孝。及今表宅。或将为树风之一助耶。
岁一斋记
斋在昌平县南分土之洞。高丽宝文阁直提学曹公岁一芬苾之所也。公节义制行。神道有碑。渊斋宋祭酒铭之。可按而详。第念人家先墓斋榜。例用永慕与追远。而曹氏之斋。直用岁一。不用别名。盖曰永慕与追远。善则善矣。而必贤子孙而后。可践其名。一有践不得则为虚名。不如据实为斋。使永慕追远之义默寓于其中。为此名者其实乎。实以告后孙。夫焉有不实者乎。呜呼。岁一芬苾于斯。则岁一聚族于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盖此日此斋所当讲究者也。直学公之降谪玆土者何事。敛迹灭景者又何义。公议之媲其节于西山者。此讲究而有得焉。则是为贤子孙。芬苾于岁一者。始为孝祀。而昭格之灵。岂但岁一。盖将月一而日一。以默佑于厥孙矣。后孙基焕允焕喜臣。请书此以为岁一斋记。
橘隐堂记
橘隐。三洲处士金公自号。取号之意。处士自题漫兴及吾先子所和诗章可见。处士身后。脚下生相与谋曰。三洲在南海上。绝远于王畿。文教之所未易及。先生北学于芦沙先生之门。得孔朱夫子之遗绪。淑身而及于吾后生。实受罔极之恩。欲报之德。山高海深。惟有读先生之文。讲先生之道。不坠先生之传。而散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7H 页
而不一。非有定所定日。则似难凑合。于是置堂于考终遗址。以每岁春三秋九。会讲于此堂。既有会则不可无酌献于先生。略仿朱夫子沧洲精舍释菜仪。第念吾生独有先生。而先生独无先生乎。乃追先生之意。以芦沙先生象设于北壁。而先生配侑于其东。溯而及于芦翁以上统绪可寻。而沿而自橘翁以下。则在吾诸生自力如何耳。使橘翁三从孙道熙问堂名于宇万。窃惟吾祖虽主北壁。而乃所为而设橘隐也。名此堂。莫橘隐若也。因次其酬答之语。以为橘隐堂记。
参奉曹公旌闾重修记
粤稽 仁庙庚辰。命旌表臣曹溥之闾。惟孝惟忠。道臣盖尝启请焉。家德源委。忠孝曲折。有旧记在。吾不赘之。而以母夫人疾剧。一日驰二百里迎医。非天植然尔乎。猛兽护行。理无奇感则吾不敢知。有则必至。父死不葬。扈 驾南汉。非公诚孝孚人。人或疑之。而移孝之忠。人无异辞。听卑之天。褒命遄降于在世之日。诚罕世异典也。迹公平日。早入沙溪先生之门。得性命之学。疏斥和议。明春秋之义。非可以一忠一孝成名而已。而末后一命。位不称德。知而不能用。晟际犹然。抑又何哉。虽不足为公轻重。而不得不为世路慨也。旌久而漫漶。今年辛丑始重修。道涂改观。不可以旧命而或少于树风也。功既竣。后孙基焕允焕。以记事之文属余。谨复曰。见今三纲既沦。而忠孝旧旌及时新。其于风化非少补也。古所谓活忠活孝者在此。为曹氏者。盍相与加勉乎。次其语为之记。
三隐洞记
洞有三隐。故三隐以名其洞。洞在带方之芦山下。里曰木支。里有四老。吴公骏常隐于农。崔公锡海,吴公致升同隐于渔。吴公日善隐于樵。皆非所谓长往者流。而目见夕阳气数。隐其姓名而托于耕稼渔樵者也。今者露其姓名。不与三隐之意不相当乎。丽季有五隐七隐。而其姓名至今照人耳目。盖愈隐而愈显者。亦理势之必至。曾年过其洞。欲以招隐操数阕。倚其门而歌。不遇而归。祇见香风不动松花老而已。来寓玆乡。影响可接。而三隐已为古人。第当一造。挹其馀风而得其遗韵。樵隐胤子时泳。不鄙过余。先以此寄声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7L 页
无忝斋记
斋曰无忝。金君子宣。以其大人命命之记。君不忘先好。再及吾门。见其雅饬。宜为先王考肖孙。及闻其无忝为斋。又出于其大人。则始知君大人已为先王考肖子。而君有所受。吾于君大人。并世不相见。今而后得其心。所疏者颜面。不足为有无矣。斋先人斋。斋为无忝。则斋上人所修者何事。身父母身。身为无忝。则盖由其心。心父母心。吾所谓得其心者此也。心其心而身其身。身其身而斋其斋。君家传心。炯然在二字扁颜。祇此一心传受无替。则所谓肯堂肯构。不弃厥基。而入此斋者。又当有得其心而私淑者。请以此记其斋。
慕远斋小记
斋世远坟墓。求其名。莫慕远若也。虽然墓而斋。慕远于外也。念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8H 页
祖修德。慕远于内也。第念福奴之负幼主逃乱。立家于客乡。此绝世奇事。而非主家世风之笃于忠义。耳擩而目染。则曷能办此。以此知主公非幼龄。则必能仗剑赴难。捍艰敌忾于当日也。为公后承者。若曰吾祖亦尝避乱云尔。为全躯保子之计。而忘主辱臣死之义。则其于念祖修德未矣。而慕远之名。又外之外也。吾知金氏之慕远。必不然矣。故于金君教宣之请。乐为之记。
永春亭后记
李白会昆季于桃李园春也。韦氏聚宗族于花树下亦春也。全义李氏聚族有亭。名以永春。岂亦有契于斯。而彼二会之必于春。未知与李氏之意同乎未耶。吾友道观甫记之详矣。盖曰德为仁仁为春。此吾春也。父传子子传孙。此吾永也。此所同于春而所不同于永春也。吾无可以赘焉。第有一转语。以仁爱聚族。此李氏之春也。以此心传后。此李氏之永也。道观甫以李氏。说李氏永春。为洽好题目。而春非李氏之私有。永非李氏之独传。特自李氏先发。发必有应。吾知李氏之乡邻。必有观感而兴起者。自迩而远。以及于乡邻之乡邻。则永春于族者。亦将广春于世也。吾以外人。道外人广春。亦不得不发者也。虽然李氏自身而家。自家而族。则未可谓不广也。观感者莫不为传后谟。则未可谓不永也。广与永。一致而非殊涂也。特演道观甫之馀意云尔。
孝子 赠童蒙教官崔公旌闾记
自冰鲤幕雀。书于小学外篇。天感为孝子第一义。百不二三遗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8L 页
也。而吾亦百不二三信也。若故孝子崔公之状。可谓百之二三。而吾之信之。亦称此何哉。盖以此个义理为后焉。则执笔者必知所择。而所列为实迹矣。谨按启下事实。公讳振翰。系出隋城伯讳永奎。佐郎希说,直长缵。为八世七世显祖。忠孝家传。公承述祖武。幼而能孝。定省甘旨。未尝或阙。亲癠。躬亲糜药。虽妻子不委。屎尿手掬。躬渔致愈。及丧。号哭过节。寝处柩傍。炎月不闻其臭。人以董生,黔娄比之。而其他亲馔。必躬入市。鱼肉不二价。市人化之。忌辰蠲洁。躬亲视涤。哀毁如袒括。兄弟相勉以无忝所生。先墓香火。经画无遗。此皆可书也。孝弟本立。百行可推。此皆人事之当务。而彼难必之天感。乌足为有无也。绰楔成。之孙羽铉。以同壤知其事命之记。
梦轩记
梦何尝自知其梦。到觉后始知向来为梦。梦为轩。吾友李居士虞见甫。其觉者欤。处世浑如一梦。若富贵若贫贱若死生。倏然而至。瞥然而过。吾未知栩栩然蝶者非真。而蘧蘧然周者非梦耶。然则得不足欣欣。失不足戚戚。付之一梦。安吾所遇而已。居士其有见于此欤。呜呼。此太上说话。非吾儒近实法门。居士读书饬躬。方致力于诚意正心之学。自料有未尽透得过所谓梦关者。居士慥慥于是。不知不觉。必有如大寐之得醒者。到此地头。梦轩为觉关。请以是为记。
双岩斋记
武夷第四曲。有东西两岩。九曲棹歌可徵。淳之武夷。盖其山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9H 页
之偶同。而东驰一麓。亦有所谓双岩者。东方地名。同于中国者非一二。其必有相似。岂此亦为武夷四曲。而五曲至九曲。次第可寻欤。清州韩氏西湖先生,竹轩处士,上舍公三世葬。在此双岩之内。西湖公秉执卓然。疏斥群小。伸诬宋子。盖其壁立气象。同于双岩。而隐居湖上。不求人知。宜以置之空山满月。金鸡叫罢无人见。亦其韬晦本色。以若秉执。兼若隐德。得此为万年幽宅。可谓人与地相称。而竹轩公亦宿德为肖子。上舍公亦文行为肖孙。以次祔焉。第念上所称者。不过为截彼两岩而得朱夫子精舍在其源而名。下所称者。亦不过对峙双岩而得西湖公幽宅在其内而名。石之显晦。又巧相似。韩氏斋其先墓下。名用双岩。其有见于此。而祖德槩见焉。韩氏吾省名家。远祖太尉近宗。清城龟窝公。师事重峰。同殉锦山。南来家声久而无替。至今读圣贤而谈义理。景锡,荣锡吾所熟。并镳过余于寒泉寓舍求为记事之文。
春史记
浴川秀士柳君匡默君宽自号春史。且曰古人有佩弦佩韦以矫其偏。吾所少者一副和气。生也后。既不得坐了春风以变其质。则座右一春字。或可为方寸上元符耶。余从逐有年。知君不可谓不深。不流之和。呈露于言谈举止。吾以为天资然耳。而岂所谓得于顾名者欤。以吾所知。君殆庶其知易矣。十月谓之阳。月。疑其无阳也。剥尽复生。閒不容发。非知易者。孰能知之。自鼎沈盘折。神州陆沈。天下无王春。夫子作春秋。朱子编纲目。此十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19L 页
月谓阳之义。推此义也。能扶植王春于一个身心者。不问可知为孔朱之徒。况此大冬风雪。君胸中之春。安知不为一阳来复之消息乎。芳草嘉木。叶敷花开。何尝不自晦根上来也。吾儒事业。亦无异此。向后进就。谨拈朱夫子字说中木晦于根。春容烨敷。以贡愚焉。
五秀斋记
指山而问嘉名。莫五秀若。数玆山之秀。至于满七除二。则牛眠之为吉地。亦其一也。得吉地而葬其亲。寝郎徐君哲淳始终之孝。言足听闻。而其先人之种德垂荫。宜得吉地而为安宅。吾多识牟阳士友。盖尝稔闻而钦尚焉。君早缠风树。靡逮之痛。到老如一日。为斋于山下。晨夕瞻扫。事亡如存。而其所自叙。令人感涕。既又谋所以为名。余谓斋五秀之下。五秀宜为名。若其借喻于斋上人则又有说焉。人得五气之秀。故最灵于物。能不负其灵而不失其秀然后。人之名始称矣。君笃于百行之源。源清而流洁。身无择行。早有誉于乡邦。见今衰季。民不兴行。薄于所厚者有之。而君由孝而推恩周睦。施无不达。向所谓称人之名。如君可谓无愧矣。以君为斋上人。五秀为名。何不可之有。读其文。以为人之道。恳恳于若子若孙。子而有子。孙而有孙。不失为怀中𥳑。则五秀始不为虚颜而可以永世矣。于是乎书。
先明斋记
斋曰先明。光山金氏院正公墓下芬苾之所也。金氏自瑞石相国。克大以昌。至院正公。盛满为戒。翩然南遁。止于灵岩村舍。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20H 页
身欣然乐而忘返。祈庐之葬。在月出之麓。先明为颜。盖由山名也。虽然由山而名斋外也。其近里之义则别有取焉。子孙芬苾于是。则先明乎诚。以致如在。子孙肄业于是。则先明乎善。以复其性。先明乎。为此名者其知道乎。子孙世世勿替此名义。则奉先之孝。反诚之学。不下堂而道在是矣。金氏秀士永泰致长老之意。命以记事之文。不辞而诺。
永慕堂记
永慕。冠山卢公讳有晟字元兼堂也。二岁三岁。失怙失恃。不记父母颜。毕生为恨。平居未尝对人嬉笑。每上冢。尽日号哭。结庐墓侧。以为止宿之所。永平县甑岘即其地。而所谓永墓(一作慕)堂者是也。永慕非公自号。公有永慕之实事。故知不知称公为永慕翁。称堂为永慕堂。堂既圮。不能改筑。则贤祖孝慕之迹。恐遂无徵。祀孙汉珍寓居有堂。虽非先人旧宅。而精灵凑泊。必于子孙。以是为公之室。而仍施旧额。义无不可。况聿修祖德。为佳子弟。一日二日。以至终身而慕祖德也。一世二世。以至百世而慕聿修也。如是而后。永慕之名。始不为虚颜矣。其移扁曲折。不可以无文也。三房孙汉杰。以余居近而熟。申其请。
心柏记
居士所居柏。柏为号固也。柏上加心。心石山人以之文。心柏心石其人。余无文。柰心柏何。柏为里古也。必有隐君子种柏为庭实。以示后凋之志。而今无柏。居士之柏。盖视无若有。以为苟后凋也。以非柏喻柏。恶乎不可。此所谓心柏。心石翁之为心石。其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520L 页
亦犹是也欤。即心会口占。赠之以心柏。心乎爱矣。柏居士其人。居士在世时。余与言如此。谁知一场话说。遽成千古永诀。材大难用之叹。岂独在于孔明庙前之柏也。胤子光镐曳衰踵门。以申其先大人之意。谨述曩时之言。以副其请。
三隐斋记
卢居士汉珍。移书求其大人斋记曰。家大人斋号三隐。盖其意则初隐于书。中隐于农。晚隐于钓云尔。夫士不生三古。出无可为。则处为素分。而安分无求者。顾此世几人。早谢世好。翩然于山椒水涯。以自韬铲。虽在大有之世。志士或有能之。所谓缊袍华于佩玉。饮水甘于列鼎。而见今奇径别歧。滔滔皆是。而独处海曲。安其素分。尤岂不是贤于人乎。但书农与钓。可分作初中晚。盖兼三者。而为吾隐身之地则可矣。虽然公之意则吾知之矣。初閒屈首于书籍。非必为隐尔。而世莫我知。不隐而自隐。中閒家贫为养。力民代食。代食维好。则躬耕食力。亦吾分内。而晚年目见世运险巇。始托身于桐江七里滩。朝而往暮而归。使世閒纷纭。不入于吾耳。于是乎始隐矣。晚隐而曰三隐。盖以今视初中。祇成就一个隐遁云尔。然乎其不然乎。愿以质于三隐翁。
菊窝小记
为问卢居士窝畔。今生几丛菊。盖有菊而菊窝。其菊在外。无菊而菊窝。其菊在内。内重外轻。凡物皆然。况吾霜后晚节。得之心而寓之菊者。岂以窝畔有与无。为轻重哉。第当暇日南为。访窝主人。一嗅其清香。先以此寄声焉。
华隐记
隐于华山之下。堂曰华隐。吕居士圭烈致卿甫居第。吾先识其二肖商铉,宗铉。夤缘而过其里。得接于居士。见其饬躬洁行。不受惹绊。左图右书。乐善不倦。于世閒芬华。一味白淡淡。盖不隐而隐者也。华隐为堂。非寻常自号。第念蛮夷猾夏。神州陆沈。礼乐文物。独在吾邦。菀有小华之称。见今蹄迹日交。世级日沦。触目无非赤黑。入耳半是侏𠌯。一线华脉。无地可保。而居士之堂。可谓一根硕果。彼日变于夷者。抑独何心哉。君子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推此义也。宁可华而隐。不可夷而显。流丑流芳。不待天定而知之。寄语俗士驾。勿近堂边过。华山草木。将低枝而扫迹矣。
农村记
吾侪为生。既不得登山采薇。自分饿死。则所须者农。何人非农村。而赵居士泽元自号农村。其所农果有异于人者欤。盖以农喻吾学也。凡为农者。必择好田地。吾资质也。必择嘉种。吾良心也。耕种耘穫。无失其时。吾及时孜孜也。如是而谷未有不熟。学未有不就。彼耕而卤莽。耘而灭裂。其或揠苗而助之长者。舍己而耘人者。古人何尝不取譬于为学欤。吾闻居士耕读交致。彼此相观。所重当在此。书此以寄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