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x 页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3H 页
头流坛碑记
智山海上。有头流。世称西头流。盖与东头流对称也。东头流有岳阳亭。享朱夫子,郑一蠹,金寒暄三先生。非今斯今。而智海人士筑坛于西头流。以享李华西,奇芦沙,金重庵三先生。盖重庵为华西嫡传。𨓏年以斥和忤时论。直黜于玆地。以所传华西者。教授生徒。智儒得闻华西之学。而芦沙与华西同德。为重庵之慕之如华西。又所居同省。居迩而得闻其风。故并坛而舍菜。使东头流不得专美。岭外古称邹鲁。海外邹鲁。此其为消息欤。坛不可无石。石既具。以宇万为芦沙之孙。俾记其事。金正斗,朴畿绪实与倡和。而将命者罗君有英。盖师事重庵而时从于余。绵山朴君琳相申其请。
李忠烈祠堂记
忠烈李公。当岛夷抢攘。屡立奇勋。前后斩获无算。癸巳。以北兵使。单骑乘胜追贼。一跲而遽陨。临死犹骂曰羯狗速杀我。贼吐舌曰今之杲卿。呜呼。公生死报国。扶植纲常。功垂竹帛。崇秩显谥。报答靡有不举。而百世祠典独阙焉。始于 当宁辛卯。成命乃下。于以见乱极思治之渐矣。呜呼。今日何日。家国胥沦。又出于壬辰之遗种。而执命之臣负君忘义。又不啻壬辰而已。则培植当日忘身殉国之一副义理。以为硕果于众阴之中。此天意也欤。风声之树。不于他人而己自公。后孙鹤相记注。奋义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3L 页
宫车播外之日。此其验也。公秉义颠末。沧溪林公以乡里熟知而悉记。信笔足徵。而尹梧阴谓忠如文山。烈如中郎。李忠武谓公之生如屏如翰。公之逝无干无城。以是为祠宇记足矣。吾无用更赘。而若其天意之默寓者。不可以不明也。于是乎书。
临渊亭记
入临渊之亭。未睹所谓渊者。无渊而曰临渊。沈吟良久而得其说。盖有渊而渊。其渊有形。有形之渊。离渊一步则有非渊者矣。无渊而渊。其渊无形。无形之渊。无时无处而罔非吾所临之渊。玆义也子思子已言之。曰道不可离。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是已。亭在三嘉县之勿溪村后。郑氏贤祖处士公藏修于是焉。公德业文章。盖杰然重于世。而惩毖于党议。结亭天山。颜用临渊。可见公戒慎恐惧之实心。其有渊与无渊。又不须论也。世久而燬。并其遗文而已如无形之渊。宗议重建。元永独贤。其颠末老柏居士记之详矣。吾闻公之云仍。世居于亭趾。雅饬谨拙。克遵公之遗规。渊乎其无形。故能传远而无荒废。彼有形者沧桑。或不能不变。渊于彼何哉。元永徵为文。文亦有形者耳。以有形文无形。太不著题。而吾所记亭也。亭亦有形物。何伤也。
韩原君影堂重建记
我 英宗大王御笔赐韩原君李万囿堂额用四尚。曰大舜曾子之孝。皋陶稷契之忠。司马昌黎之文。诸葛乐毅之武。皆可尚矣。戊申。以南道经略先锋。破岭贼斩上将。凯还录勋。进爵裂土。召见奖谕曰。卿之神谋鬼略。世无其敌。而功不自有。可谓将臣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4H 页
之儒者。及卒。 赠判敦阶崇政曰。非但涒滩之奇勋。癸亥沈槎之役。己巳关倭之变。为国忘身。矢死周旋。使宗社再安。至于今君臣上下从容暇豫。赖谁之力。抚髀兴思。追报无地。仍令别摸真影。亲制宠赞曰。天降俊乂。畀我东方。精华发外。秉昏衢之烛。经纶蕴中。续既绝之纲。枣眼凤睛。关寿亭之后身。虎头燕颔。郭汾阳之上人。今熊虎将。古社稷臣。盖其才德之全。知遇之盛。不待审肖。而非但七分而已。潭人士建祠揭真于墓下。以寓高景。祠撤而影藏。士林之赍咨已久。黄参奉龙默倡众经纪曰。韩原君靖社扶纲勋业何如。我 英庙云汉天章宠褒何如。而又生居死葬皆于潭。潭之重于世何如。此影不堂。潭之耻也。一唱众唯。不数月而堂已成矣。以宇万来住迩壤。知其事俾记之。第念伊昔忠贤不祀。殆海寇东来之兆眹。此堂重建。其国家重恢之消息欤。慨昔时之鞠茂。焕今日之改观。龙默独贤焉。龙默逡巡曰。李公秉圭其傍裔。盖尝倡予和汝。而乡人士之并应同诺。罔非公勋德之入人深。余何有焉。嘉其能让而并书于尾。
遁窝辛公旌闾记
宇万尝为遁窝辛公状其行。多士举公至行。 旌赠已降。盖在公观化越明年丁亥。胤子徽常谓非先人之志。且今真赝相混。乌头赤脚。道周相望。恐复以衰季俗尚。为吾先人累也。不即举行。荏苒二十年。音容日远。当日觌公之德者。日以凋谢。又恐实行真迹。或有遗忘。谨依已降指挥。修门楣而揭 褒命焉。命宇万记其事曰。子知吾先人。以重惠也。窃惟今日国计抢攘。需用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4L 页
惟忠。惟忠与孝。一串贯事。激厉颓俗。以树风声。宜不容缓。谨撮其状辞而记之。公讳𡵦圭。辛氏宁越人。唐学士东来。实其所祖。中世有宰武灵。安于遗爱。灵有辛提学公丁酉燹。奉圣庙主。浮海以完。掌令公丁卯甲子二变。首倡义旅。曾祖若考至行在世。盖忠孝其世风。公胚胎前光。幼而殊表。父母有言。心心不敢忘。养兼志体。亲癠。尝粪祷天。七朔如一日。及丧诚信无憾。葬在一舍。哀省无阙日。后丧。年踰七旬。筑室终制。不听家人子弟迭谏曰。前丧母老无养。不能伸志事。今则可矣。盖其诚孝天所默佑。而梦泉便汲。庐撤而泉渴。吾耳目所及。吾不言。后人或有以神异而然疑矣。服阕还第。倾家储以为先墓香火资。馀以助族戚昏葬。荒年饘粥。乃结茅植花。挈朋乐志。以终馀年。世间荣辱。不入于心。区区身后名。岂其念到。胤子之不敢以褒命为公荣。可谓知德矣。而槩乎不可以一,孝成名。求公全德者。盍于其状考诸。
慎默斋记
墓而斋。云仍私耳。斋而扁。宜用追孝不忘为义。今郑氏斋厥祖慎默处士之墓。因以慎默扁焉。其于追孝不忘之义何如也。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念其祖而修其德。追孝不忘。莫是为大。郑氏之必以慎默为扁。盖念其祖而修慎默之德也。郑氏之聚族于斯斋也。常若厥祖之灵升降堂只。则承先裕后之谟。不外于是矣。公之志行。墓石有文。此不必枚举。而无意于求售骋技。深疾乎钓华要誉。慎默之得于内也。绝口于州县得失。无辨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5H 页
乡党是非。慎默之著于外也。盖公以慎默二字。为毕生家计。而今又得贤子孙。受以为世业。处士之德为益彰。而子孙之贤为可书也。虽然诸公之走余求文。岂欲自著其贤。盖欲诵言厥祖之慎默。以谂于后承也。呜呼。处士公既垂于前。诸公既修于后。后承于诸公者。又岂无念诸公。如诸公之念处士乎。诸公曰是足以为记。
崇义斋记
斋曰崇义。为此名者。其知道乎。孟子以生与义较轻重。毕竟轻生而重义。非知道者。道不得如此。伯夷义不食周粟。饿死西山。而百世之下。闻其风者。犹有所感发而兴起焉。以吾东则丽季罔仆一副节义。实无愧于古人。而闵农隐先生以高丽名臣。丽社屋。入万寿山中。杜门自靖。为七十二之一。后又南遁至山阴。以终厥世。士林宗慕其义烈。立祠俎豆之。其讲士之斋曰崇义。盖曰义先生之义。而崇奉尊慕之也。国朝五百年右文之治。未始非此为命脉基业。而大同撤院。忠贤不祀。为文教废弛之兆眹于是。而海寇至异言炽。信乎义节之不可一日而不崇也。当时乡人士相与周章。斋不与俱毁。实出于不忍水地荒废之意。而今秀士姜文秀倡率同志。修契事于是斋。而饮礼读法。閒歌诗雅。有鹿洞之遗风。剥尽复生。此其为消息。而亦先生陟降之灵。默诱其衷者欤。于是而相与谋曰。文先生之义。昭揭楣端。使寻常行过。不待面命耳提而自能感悟。则安知一根硕果不潜滋于是耶。先生秉执。昭如日星。东方学语童子。类能尚说之。无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5L 页
待乎言议。而崇先生之义。在今日尤为当务之急。盍相与图之。驰书不佞。徵为文。将命者裴相德金奎华。呜呼。今日何日。丽季犹有如先生扶植后百世人纪。今也或是之无矣。感诸君子倡慕之义。叹息而为之记如此云尔。
竹林堂重修续记
指竹而问曰竹乎。曰是也。指人而问曰竹乎。曰非也。盖以竹视竹。则曰是曰非者固也。以德视竹。则人不可谓非竹。若郑公之堂曰竹林。盖以人为竹也。何哉。公于丙子。倡义敌忾。于斯时也。和议日兴。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折。而公以妙龄。挺然于众摧之中。非竹而能然乎。公固竹矣。又有同堂兄弟协谋而并倡者。竹已林矣。堂曰竹林。盖其实际。而厥考湖山公被拘全节。厥妣朴夫人遇贼投海。其劲贞之节。何莫非竹也。其根固已苞矣。自是竹为公家物。而曾孙国焕嗣葺之。以教后进。未知绕堂之竹成林者又几何。岁壬辰。又重修之。嗣孙贤相及其族人钟华,圭源。又贤劳焉。此堂之竹。远有来历。而勉翁之记独阙焉。故以此续之。吾友昌奎斯文实将命焉。
永思轩记
同余亭。以尹氏命泚笔。既又作而请曰。斋亭之南。以为祖墓芬苾子姓肄业之地。而扁曰永思。幸子之踵为文也。余曰。所记于同余者。既列其先德。又以聿修者发同余之意。其实已记永思。奚赘为。请以一转语警发颓俗可乎。烈妇而为男子则忠臣。忠与烈其理一也。使今日为臣子者。得闻康夫人之烈。捍王于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6H 页
右手蔽而右断。左手蔽而左断。以身蔽而身死。则胁君之贼。将无由肆其虺毒。而 车驾无潜运之患。典章无革旧之耻。而兽蹄鸟迹。不敢交于中国。使吾东永有辞于天下矣。其次则西岩公之丁酉殉义。愚谷公之丙子筮遁。皆足以扶植彝伦。砥柱颓波。而九原莫作。使鳝扬豨突之辈无所顾忌。则恶得无永思于是轩也。然则是轩也岂但为子孙孝思之永而已哉。此则同余记之所未及。故特书其感慨者。而吾闻尹氏不忘先烈。克自振励。则尤不禁携手同归之思。
姜氏三纲旌闾重修记
旌闾废兴。虽一家之私耳。而实关世路之污隆。就以晋州姜氏三纲旌闾言之。成命于世路方隆之日。而既久而圮。适值三纲沦丧之时。则及今重修。或将为乱极思治之消息欤。取考其实迹。姜公讳渭龟八岁。亲癠祷天。至性盖天植。而慷慨有大志。膂力又过人。重峰先生许为大器。劝习弓马。以岛衅将有日。可当一臂也。及壬辰。应先生檄召。倾家财募壮士。且曰臣子死国职耳。子凤翎请随行曰。父为忠臣。子不得为孝子乎。公壮而许之。同赴先生幕下。幕僚皆倚重焉。遂领兵入锦山。奋身投贼。所向披靡。及援绝矢尽。乃曰父子从先生死义。死无憾矣。力战而死。凤翎亦曰父死于国。子当死于父。冒刃数合而死。凤翎妻文氏自其夫从军之日。设坛祝天。及闻父子同殒。泣曰舅死于君。夫死于父。妻当死于夫。绝粒七日而殁。呜呼。是父是子。是夫是妻。求之𨓏牒。实罕俦伦。有修东国三纲编者。当屡书不一书也。听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6L 页
卑之天。无远不烛。赠忠臣地官卿。孝子亚卿。烈妇贞夫人。同日命旌。旌在南平县。其里花池。盖子孙攸居也。今 上己亥。依已降指挥重修。越明年庚子功告讫。后孙秉奎致门长老之命。俾宇万记其事。
赠兵使黄公旌闾移建记
粤惟吾先子序黄氏谱。有曰若 赠兵使讳璞之临难殉义。以吾先子之审慎典故。列公为黄氏先德。公之为公。槩可知已。今又按其家迹。公膂力兼气义。登万历壬午武第。历官宣传。壬辰燹。从黄武悯。屡捷于镇之熊峙。又从权忠壮。乘胜至珍之梨岘。冒前舍命。权公以元帅。亲行积尸。特以公尸还。矢复而祭之。盖钦其毅烈。痛其中折。不以乱丸之死见待也。 宣庙因权公启。赠秩命旌。呜呼。黄武悯,权忠壮。何等气节。何等勋劳。凡荷戈前驱之士。皆与有荣焉。公素抱忠勇。协心赞画。或后先死国。或为所褒宠。此可与黄权两公。同光岳而不颓。吁盛矣。貤爵旌忠。宜不容缓。而公私哀荣足矣。旌旧于全州。年久圮而。 哲宗戊午。礼曹依已降指挥。敕道臣重设于所宅之咸悦。今 上丙戌。移于临陂。旌曰表宅。随宅迁徙。据古允矣。后孙秀导。澈奎。载镛。以记事之文。属于三从叔父沙上耕叟玉山任所。盖慕其治行。重其信文也。叔父之移书宇万俾文之。以吾先子有序谱故事。知其家德宜详也。
枕漱亭重建记
金鳌之足。水石之区。旧有枕漱亭。八愚洪公作也。第念枕漱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7H 页
义。为枕石漱水。而自经孙子荆反辞相谑枕流漱石。为后世名谈。八愚公名亭之义亦云尔。则枕漱为可以反辞。而贤愚独不可以反辞乎。然则公既贤矣。而反贤为愚。亦可以枕漱而类推。登斯亭而知流之不可枕石之不可漱。则亦知公之不愚而洗耳厉齿。益见公修治之实事矣。亭久而墟。六世孙凤南居士与同为八愚公耳来。并谋而重修之。盖以地势之稍变于前。舍幽而就高。或以此慊焉。呜呼。水石无变。则来者之枕我漱我。或有不同而无损于水石。岂惟是也。亭贤祖之亭。则亭下之趾。或幽或高而无损于亭。心贤祖之心。则并与是亭之无有而无损于吾心。不可变者心也。守吾不可变者。而任他不得不变者。事物之来。万变于前。而不与之俱𨓏。若亭下水石之枕我漱我。或有不同。而不变吾水石则几矣。洪氏后承多有志于学。读书之暇。愿以此入思量焉。
观善亭重建记
南浮海再举碇。止于止处。有所谓莘谷者。无旱乾水溢之患。有饭稻羹鱼之饶。有意于乘桴蹈海者。皆泊于斯。是以居人皆古家遗裔。文学古俗。结斋庤粮。子弟肄业。盖尝因黄都事正显。闻其讲规而置言于后。年閒又因都事君之从侄宗远,承远。详其重建始末。二君曾王考文学承家。居人称晶岩先生。至今上学长少。皆其渊源。羹墙之慕。愈久不衰。佥谋改建于墓下。观感薰德。其义渊永。颜用观善。盖取诸相观而善。而乃其意则观感作善。深有望于此也。善乎其名亭也。今去晶岩洽已四五世。传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7L 页
所闻异辞。传闻又异辞。今斋上人自所闻。至于所传闻而无异辞。如先生在座。亲承咡诏。观感于函丈之席。则善不可胜用。而至于传闻而又传闻。可以永观厥成矣。乐闻而记其事。以奉勖于斋上诸君子。
德阳斋记
斋德堤之阳。颜用德阳。德庵金公谋于同闬。为诸子姓肄业而筑也。自世教衰。民不兴行。阳剥可谓尽矣。德阳为斋。虽因地名之偶。而其寓意则渊永矣。先儒谓十月为阳月。恐疑其无阳也。剥尽于上。复生于下。阳未尝亡也。易曰君子得舆。盖曰众心愿戴于一阳。表出一阳字。岂所谓众心愿戴者耶。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未尝非兆眹于此。匪风下泉。不过为里巷歌谣。而夫子系之变风之终。以为乱极思治之诗。德阳之称。不可以一人之私而少之也。为师者教之以是。受业者学之以是。则德养在此。阳长在此。向所谓寓意渊永。其得德庵公之意未耶。德庵之胤荣国书致其大人之意。悬想而为之记。
赵氏孝烈旌闾重修记
孝子为夫。烈妇为妻。同日 命旌者。即故东川赵公及夫人闻庆宋氏是已。第言其孝。则清羸多疾。而亲侧无倦色。定省洒扫。寒暑无阙。父母未尝知有疾。亲癠。衣不解带。药饵粥饮。不委家人。尝粪血指。靡诚不殚。遭忧。水浆不入口。号泣不绝声。傍人皆虑其不胜丧。而不以疾自懈。初终葬祭。必诚必信。以至运柩筑土役夫。皆备新洁衣。值岁饥。悉斥家什。朝夕祭奠无阙仪。墓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8H 页
省庙晨谒以终身。而疾祟已潜滋于过哀。得年仅三十三而终。乡里传为殉孝。以言其烈。则德配君子。事舅姑诚敬。及公病没。缢于屏处几绝。家人跟之针药获苏。且赍毒见觉者数。血指作书。纳之殡所。家人知其无生。昼夜傍伺。及葬之日。乃幡然曰。姑老谁养。夫嗣谁继。宁违己志而伸亡夫之心。养姑终天年。得从侄佾为夫嗣。而犹不以滋味轻煖近身焉。老姑或以乾肉强之。姑嚼之以顺其志。出而哇之。以安自心。及姑终。葬祭尽诚曰。无忘亡夫心也。所后遘疾殆不起。夫人祝天愿代。露立六昼夜。危疾得愈。而夫人果以疾终。乡里以为至诚所感也。呜呼。之孝之烈。以公质之夫人。以夫人质之公。宜无异辞。无愧于齐体。信于幽也。人称之无间言。信于明也。幽明之信如此。听卑有天。成命之遄降也宜哉。绰楔在 景宗癸卯。今为百七十年。其徵信于后世。宜不与今日繁夥者混也。公讳有俭。赵氏玉川著姓。二乐亭大成有隐德。矜式南士。寔公高祖。考时休有才而不寿。公才识通晓。文辞惊人。将大有成立而不幸早世。但以一孝成名。惜乎。宋氏父讳暹。继子佾亦克孝。文行著世。不愧为孝子烈妇之嗣云。七世孙泳万将重修之。以记事之文。徵于友生奇宇万。宇万尝访泳万于曳山。得过其闾而式之。以有旷感也。不敢辞。
庆州李氏三纲旌闾重建记
臣而忠。子而孝。妇而烈。是为三纲。三纲萃于一家。天之报施厚矣。报施之天。使贞忠孝烈不久泯于二百年之后。乃与韩长兴同日 命旌。韩公忠勇耀人。至使栗谷先生作传。可据而信。为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8L 页
何如。而李氏三纲。与之并命。徵信来百。岂但为李广传。程不识乎。第言其人。则李公箕死于胡乱。子义秋志复父雠。自幼学射。赴死深河之役。又其子以男痛父祖死敌。丁卯之变。仗剑从军。力战而死。夫人卞氏年未二十。缢家后树。得傍人救苏。剪发矢靡他。往依夫姓。全节而死。呜呼。使死者有生。忠臣曰吾孝子。孝子曰吾烈妇。传所谓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者非耶。吁盛矣。旌旧滨大江。圮于水。粤七年今癸巳。十世孙元业。元弼。始重建于越江依山。力单不瓦而茅。元业颇自讼。余曰否否。今俗赝浮于真。乌头赤脚。煌煌道周。而识者或鄙之。李氏之茅屋存古。已知其实事。反不重耶。元业命以记事之文。乐闻而不敢辞。
日新斋记
日新铭于汤盘。引于曾传。此虽寂寥二字。为学者彻上彻下紧切大训。斋为学者设。求其名。莫日新若也。光山卢氏旧有花树斋。中年移建于节孝祠旧址。佥曰。花树为斋。可卢氏而不能通同于人。且此地是先贤醊享旧址。则士林尊慕。非但卢氏而已。宜更择嘉名。以来四方学者。乃以日新署之。第念卢氏先进既日新矣。以所得于己者诏后承。又能不自私。而公于来学者如此。吾于是知是斋之非卢氏私也。凡有日新之工者。皆斋上人也。愿斋上人读书之暇。种芭数本为庭实。以横渠所吟一绝诗。每诵过数匝。以助其新知。卢氏秀士钟龙。奉其门长老之命。徵余文。
倚斗台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9H 页
杜工部北征诗秋色争高。盖指其忠愤激昂。余谓倚斗望华之句。实其基本。盖草茅恋君。丹忱炳然。故身逢百罹。漂泊西南。犹恳恳忧爱。发为风骚者然也。黄寝郎𤩵。于舞山之顶。倚斗为台。不知者以为蹈袭工部诗中语。而猥受知遇。知寝郎宜莫余若。黄氏为忠义名家。武悯尚矣。无以议为。其他伏节死义。为数十君子。世风足徵。而寝郎赤猿一檄。其胚胎前烈者。不可诬也。无国之日。一死报国。盖其初心。而庶或其祚宋有天。忍百死而自处以苟生。忠愤之作。往往有北征遗韵。于是而知倚斗为台。实出于草茅恋君。虽无工部之句。而台之为倚斗。已跃如矣。彼亲臣世臣而贩君卖国者闻其风。可以愧死。吾欲表而出之。以告夫昔日当朝而执国命者。
永慕斋记
斋云水河先生堂斧之堧。颜用永慕。先生盖尝巾屦几案于此地。而又四尺所托。不昧之灵。必于是陟降。此永慕之所由名也。先生以卓绝之才。折节儒学。大负时望。为南士师表。 成庙晟际。升司马擢文科。选补检阅。兼干史局。肇迹清显。若将大用。而时当昏朝。以言官忤旨。浮沈外补。得免于时祸。而年命局之。不得大有所施。时论惜之。后以公议跻享于鼎冈院。盖其天云活水之意得于心。而嘉惠于后人者不可诬也。文翼郑公铭其墓。谓畜之富施之浅。盖实际。而百世在后。亦未可谓全无所施。则此后人之愈远而愈慕也。呜呼。人家子孙。不知尊慕贤祖者。滔滔皆是。苟能知慕。则天下事不至于今日矣。今河氏永慕贤祖。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9L 页
十世传心。读圣贤谈义理。而海通以旧制衣冠。翩翩行迈。足徵永慕之至意。以吾所知。槩吾所未知。则河氏之不受变于时。而为贤祖之肖孙。斤斤为永慕之实事。亦可知矣。既以语海通。次其语以为永慕斋之记。
终慕斋郑公旌闾记
斋曰终慕。非公自号。士友知公终身慕者。以之称公。此与古私谥节孝者同一揆也。不待天褒之隆重。而足以树风声于百世。吁其盛矣。公讳熙周字皞如。郑系晋州。晋阳君璜谥忠庄。寔其中祖。连世登仕籍。望北轩忔忠孝双完。公大父。考期显世称敬畏处士。从父举义。孝亦趾父。庐墓终制。公胚胎前光。良知爱敬。志体兼养。父病嚼指。母病刲股。以延时月。尝粪祷天。冰鲜厨雉。奇感非一。连丧二亲。庐墓凡六年。毁甚而无阙于礼。恶兽护庐。近墓泉涌。丧馀齐洁。鼠犬远避。晨兴谒庙。朔望上冢。至老无替。而所著哀痛词。以见终身慕之至意。道绣交荐。赐食物给复户。前后相属。皆呈辞不受。尝县官捐官用蟹箭。委公供亲。亦见秉彝好德之良心矣。其他百行纯备。事叔父母如所生。生养死哀。忌祀献贤。至老无阙。出次孙以奉其祀。经纪以立其家。皆孝之推而学之力也。 纯庙丁亥。士林建祠儒洞。以俎豆之。 太上己巳。赠旌俱降。当时名硕赞述其行。或以为私淑先贤。矜式后进。或以为可作百世之模范。或以为孝行通乎神明。学问的有渊源。可见百世公评。而孝子不匮。三子敏相,有相,彦相。克肖其父。古所谓活孝者是耶。后孙澜草事行。命以记事之文。其族兄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0H 页
学源白首扶藜。十舍过余。以申其请。
丹溪堂记
置堂于丹谷之溪上。颜用丹溪记实也。处士柳公。孝友其天性。文学为家计。菀然为南土之望。与世不偶。隐沦草茅。选胜为堂。莳花种莲。左琴右书。荷衣蕙带。起处其中。盖古人而非今人。余于公。甲乙有后先。未及请教于床下。而尚愿一登其堂。以挹其芬馥之馀光而姑未能焉。窃以所识于公。得槩其取号本意。则吾先子尝以养丹喻养心。盖曰鼎器非缺。材料无阙。文武火不停息。则吾之丹可成。神明之区。吾鼎器也。仁义之良心。吾材料也。盘水春冰。防其蹉跌。毫釐锱铢。慎其几微。吾火候也。吾闻公治养心之学。借丹而为堂。其有见于此乎。登斯堂者。因地名而求公实心。则庶几于知公而有裨于自治矣。肖孙秉湜不鄙徵文。以悬想于公者说及焉。
晚翠亭记
锦北沈居士远杓仲振。晚翠为亭。岁寒后凋。盖其所托意。诗以见志。而小序以所贯青松郁郁晚翠者。锦褧焉闇然日章。其实盖有不可掩者。见今风霜猥至。百草萎黄。而挺然独翠。惟松为然。以松喻松。不若以非松喻松。非松喻松。必其自守孤节。不为时风所摇夺者是已。居士岂其人欤。吾友难窝,后石诸贤。皆居士乡里。相信而并以亭亭晚节。酬唱相勉。吾亦旧居密近。雅稔其操执。居士胤子钟大屡及吾门。循循雅饬。为绳尺中人。凡今之人旧日读圣贤而明著衣冠者。滔滔胥沦。服艾盈腰。而独能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0L 页
自拔于流俗。不问可知为晚翠家中佳子弟也。居士之先。有忘世亭公。青松古家。亭亭独立。而芝根醴源。至居士而晚翠有亭。其顾名思义。笃于世风有如此者。乐闻而为之记。
梧冈记
吾友郑居士圣河氏扁其室曰梧冈。余尝过其居。求见其所谓梧则无有矣。遂难之曰。子有松竹兰菊。不一而足。奚舍所有而取无有。居士嫣然曰。有梧而不见。吾方难子而以难余乎。人之梧有形。而吾之梧无形。以眼见则见有形。以心见则见无形。子以见形之眼。欲见无形之梧。宜子之眼无吾梧也。余乃沈吟良久。幡然而觉曰。居士其养心者欤。孟子以舍梧取樲。为贱场师。樲譬则口腹。梧譬则心也。果所梧也以心。则求梧于居士之庭。宜吾之几几乎失梧也。请以一转语贡愚。养心如养梧。养心去其害心。养梧去其害梧。吾愿居士及今。栽一小梧于庭畔。以养心者养梧。则所得于养梧者。亦或反助于养心。非小益也。且以眼见者多。以心见者寡。吾恐居士之梧止于居士。而无攸及于馀人矣。居士曰诺。请序次而为之记。
三山亭记
李居士明叔甫以大袖古服。翩然入三圣山中。揖余而言曰。小少衣食于奔走。今五指五屈伸。而鬓上白已种种矣。伯玉知非。渊明觉是。抚念畴昔。将不免虚生虚老。年间筑小亭于三角山趾。颜曰三山。起处其中。与世相忘。以终吾老。幸子之记之也。谨复曰。吾所居斋。亦榜三山。以余所受嘲于人者。亦为居士献嘲。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1H 页
而继以余解嘲于人者。为居士解之可乎。三山盖在海上虚无缥渺之间。随风波去来。六鳌戴之而后安。神仙所窟宅。世人俗子到不得。今所居山非海上。人非神仙。而强名曰三山。多见其不知量也。虽然古所谓三山真而无。今所谓三山假而有。吾未知无者假乎。有者真乎。神仙之说亦荒唐。诚有之。必其泊于世味。澹然相忘者是已。以是人居是山。则何人非仙人。何山非三山。但恐吾与子做不得。以负三山之名。北山有移文者。
勿轩记
夫子大圣。用勿为训。颜子亚圣。以门人而得其宗。叔祖德城君以勿为斋。高峰先生以肖子而传其学。勿与不勿。盖公私关棙。进退蹊径。彻上彻下。传之无弊者如此。族叔东参氏。勿斋公之后孙。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无敢有左袒者。而早孤干家。衣食于奔走。其于传习一事。未及大肆力焉。晚后为悔。专心于教子课孙。盖欲以不于身者。于其子孙耳。幸子有兰燮。孙有世观。克述其志。始终典学。菀然称儒家。而邪世不能乱。异言不能染。志事若可少伸。而犹以为未足。将一部大学。朝吟暮诵。卷不释手。余晚与结邻。起处与共。相与讲解。所得甚多。传习之工。到老益笃。号其轩则三省为实际。而念祖聿修。扁轩用勿。盖省与勿。实相表里。而传心祖德。惟勿为长耳。年龄已暮。聪明已谢。血战攻坚。恐非其时。不失为李初平。志庶遂矣。而愚公有子有孙。北山可移。则能如高峰叔祖之卒传家学。惟兰与观其念之哉。请书以为勿轩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1L 页
菊圃记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陶之爱。宜莫如菊。犹不及宅边五株柳。陶于柳。引而为号。固一而无閒。菊于陶。见于诗才数句。曰东篱下则置之閒地。曰几丛菊则种之不多。不以为号。则犹二之而有閒。如是而犹以爱菊称。菊之爱。陶前知亦未有闻矣。然则李丈人之爱菊。已迥出前人矣。圃不蔬而菊。与置之閒地异矣。栽之尽圃。与几丛较多矣。犹谓不足引而为号。则菊之于丈人。亦一而无閒矣。百年之閒。无一日非重阳。则菊之精神。已浃于丈人之心与身。而霜后满圃花已虚壳矣。然则菊之爱。至丈人而无以加矣。虽然陶之五柳其号。以为姓字不详之證案而已。则非心爱也。迹陶之行与心。其爱果在菊而不在柳。心乎爱矣。何日忘之。则号不号何閒。香花晚节。陶之趣味与气节也。于是乎菊之爱。人无閒言。虽然陶之爱。爱菊而已。丈人之爱。爱陶也。爱其人而爱其所爱。则丈人之于陶。趣味与气节之同。如陶之于菊也。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又有何人能爱丈人而爱丈人之所爱。爱丈人之所爱而爱丈人之所爱之所爱者乎。丈人宜不能无爱莲翁。同余何人之叹矣。
希庵小记
希庵梁居士所希者何事。居士读书饬行。与世閒一种希望者自别。盖其所希者三希。第念三希虽有阶级。亦无别法。圣之希天。士之希贤。即一串贯事。先儒有言圣人是小样子天地。天地是大样子圣人。以此槩之。则贤与圣非有别样子。特有大小耳。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2H 页
同一样子而自小至大者。是所谓三希。居士当自知之。吾复何赘。书此以塞居士胤子会澈之请。
东溪记
溪东来循除去。梁斯文处中甫用以为号记实也。虽然吾所居鲽鱼一背。无𨓏非东海。居东海上。奚舍最钜为物。而取潺湲一小溪为也。斯文治切问近思之学。均是水也。求其切近于吾身者。莫东溪若也。古人云容足之外皆无用也。彼天地閒钜物。于我何哉。然则濯其旧染。无过于一盘水。陋巷乐贫。自足乎一瓢饮。所谓东溪者。无亦有伐柯睨视之劳乎。是则不然。资水于盘。资饮于瓢。舍是溪不能。今夫溪其源深其流长。盘资之而无不足。瓢资之而常有馀。日新于德。不改于乐。其东溪之力欤。然则斯文胸中半亩方塘。必有非东之东非溪之溪。而彼㶁㶁循除鸣者犹外耳。况何论于最钜之东海乎。愿以是而质诸斯文。
永补斋记
墓有斋古也。斋之墓下。聚子姓修芬苾。为便于事。若柳氏永补斋异于是。阡于豆音。斋于高岩。三里而远。犹谓之墓斋。亦有说焉。盖柳氏处士公孝友文行。为南土之望。 仁庙丙子。传檄号召。将勤王于南汉。至清州闻和议成。痛哭而归。筑室于高岩。壁贴大明日月四字。杜门以终其身。当时与后人称高岩处士。盖公之形魄。虽归于窀穸。而其精灵陟降。必于高岩。于是斋焉。若见当日支颐凝睇之遗像。而又与窀穸相望。呼唤相及。非甚遥也。每春秋佳节。聚族于斯。讲处士之义。若其芬苾之所。别置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2L 页
閒于近垄。无废于事。而处士公之秉执。将永有补于世教。则永补为斋扁。非无徵也。斋后有处士公次子东信公之藏。子孙或疑处士公尝葬于此而后迁于豆音。为有令子之阡。因旧斋而年久未白云。后孙寅宪,寅奭。以斋不可无记也。以命其损友奇宇万。
晚稼亭记
晚稼。吾友康居士基泰和胤亭也。余尝读居士曾王考慵睡公进 御农书。盖其主意以及时为贵而失时为戒。居士所谓晚稼。不几于失时而有负于祖训乎。曰非然也。以一年则早晚为得失。而以一生则不可以失于早而并失于其晚。古人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者是已。居士盖以农喻学。居士早年孜孜于学。未可谓晚矣。而心常恐晚。以过去光阴为虚度而拖到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此晚稼之义。而其亭之必用晚稼也。朱夫子尝曰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今年不学而有来年。盖今日。来日为晚。今年。来年为晚。居士虽尝不懈于今日与今年。而尤当致力于来日与来年。则必瞿瞿却顾曰吾稼无已太晚乎。盖其得力于祖训。而以慵睡公所著农书。谓进学课程可矣。居士从子熙镇。致其叔父之意而求为文。既以语熙镇。悉次以为记。
清深堂记
光山之凤谷。安氏世居。新筑而颜用清深。吾友安居士龙焕景云堂也。居士有肖子圭冕。克承父志。文雅夙就。知名士友。从逐日广。居士乐其至而病旧室之不能容。将恢大而新之。堂未及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3H 页
就。而有一老叟登临雅赏。大书清深字。请揭诸堂。居士拜受而延之上座。将叩其取意之何居。而瞥然而悟。蘧蘧一梦。使圭冕过余沙村寓舍。请解其说而并记其堂。沈吟良久而得其意。盖水之为物。深则清浅则浊。故曰汪汪千顷波。淆之不浊。见今浊世。士趣日浅。屈三闾亦尝忧此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为今日急务。欲清其支流。则当深其本源。不能深而求清。犹筑室于无底。彼掘其泥扬其波者。安能知此。举世滔滔皆掘泥扬波之论。其可与言者。有此堂上人若主若宾。故托于宵寐者然耶。圭冕曰以是为堂记足矣。请归告大人而与堂上人勉焉。
箕隐记
古云许由隐于箕山。吾不知其何说也。若果有之。则决非中行之士。而果于忘世。长往不返。君子或讥之。然则磬襄入海。鼓叔入河。又曷为而著之。此时不同也。时既不同。则尹居士之闻许由之风而隐于箕山。何不可之有。居士尝以旧制衣冠。过余三圣山中。古貌古心。盖今人中古人也。别后不能忘。余登箕山。将有其日。先以此寄声。而吾恐去瓢之手。必不屑于秽其楣也。胤子甲炳从余读书。记其语以付之。
洗心堂记
古有洗耳之语。吾未知其人与事之有无。而若果有之。则可谓拙谋。盖心不在焉。听而不闻。既闻之而洗耳。何益之有。吾友白君景寅子行洗心为堂。其有见于斯乎。君逡巡谢曰。此非景寅自名。命之者勉翁先生。去乙巳冬。就谒于龟洞精舍。有若干诗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3L 页
与文愤时之作。就正于勉翁。勉翁以洗心二字书赠之。兼惠一绝诗。尊者之命。难于违越。而顾郑重而不敢当也。呜呼。勉翁以国家元老。见国计末如。忿惋满心。苦无同心者可与拨悯。而君以诗以文。盖曰起予者商。不觉洗其忧忿之心。故以此书赠。呜呼。君能洗勉翁之心。而独不能洗吾心欤。洗心之方。勉翁诗所言祇将吾道讲分明者是已。此是洗心中流出来。君向后用力。岂无其地。洗心得洁净净。则虽不欲闻者万事万变过我耳边。而无事乎洗耳耳。请以是为洗心堂记。
春坡小记
春坡。冠山主人魏翁雅号。当时词翰诸公以诗以文。田地皆被先占。吾复何赘。而吾闻翁治春秋之学。讲尊攘之义。此取号之梗槩。而未知诸公之若诗若文。果及此否。今天下蹄迹日交。华变于夷。尊攘一脉。仅寄于遁世高蹈一种隐沦之士。则此虽寂寥一坡而非少补也。若其举春而不及于秋。亦有说焉。春秋之于四时。犹仁义之于四德。错举而该备。其或单说仁而义未尝不在其中。举此为例。则春以为坡。亦何不可之有。悬想而为说。未知于主翁之意何如。而自备于一说则有矣。胤子启龙从吾游。记其酬答之语。以质于翁。
湖隐记
入湖隐之室。求见其所隐之湖。乃井而有馀。塘而又不足。客局局然曰。井中之鲋。不见东海之大。主人是耶。是奚足以为湖。而又奚足以为隐。湖隐子嫣嫣然曰。客何无术于观湖也。今夫水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4H 页
一勺之多。虽彭蠡洞庭之钜。善观者观于一勺而知之。况吾所以为湖者已具体。而濯缨濯足。应副吾日用而无不足。舍此而求湖。则如渴者之说河。岂若手掬涔蹄之为易得而易足乎。客㗳然久之曰。主人其知足者乎。其无求者乎。知足而无求。则七百平湖常在吾胸中。彼区区于湖者亦假耳。而求湖于此湖之外者。又假之假耳。客常不忘湖海之思。今于主人之湖。吾观已足矣。主人为谁。朴居士文五名麟德。客为谁。三山逋客奇宇万。后数年。主人胤子在演求为记。序次其畴昔说话以遗之。
龙冈小记
范居士润弼良化自号龙冈。龙冈所居也。因所居而号。有思不出位之意。故居士孝奉二亲。甘旨供欢。丧馀哀敬。不与祭如不祭。义方之教。自子侄及于宗党。而分外荣利。雅意所不存。向所谓思不出位者。其得居士之本意未耶。若其布衣躬耕。不求闻达。志卧龙之志。世人遗危。我独遗安。志伏龙之志。此亦以龙为号之一说欤。胤君佖植克家文行。从逐且有年。为余道其大人之意。谨以是寄声焉。
聋窝小记
洗耳为拙谋。何哉。既入于耳。非洗之可出。且言言而洗之。吾恐其日往颍水之滨而且不给矣。其聋乎。不欲闻者。无自而入。吾耳。虽鴂舌侏离。日及于我侧。无如我何。冠山魏居士隐居行义。于玉山。病世语之纷纭。聋其耳而不闻。聋窝盖其自号也。见今日趋于俗。无可与立谈者。行将扶藜一进。以叙其襞积。而居士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4L 页
既聋矣。吾虽有言。居士其听诸。自居士之聋。吾其哑乎。胤子祥良从吾游。书此以达之居士云尔。
湖云记
湖渟滀云飞扬。以仁智之于山水推之。静宜乐湖。动宜乐云。何湖云子并乐而号为。湖云子雅好游览。朝于山暮于水。殆无一日休。取其所乐。宜云见取湖见舍。湖其号。无或所取之反其所乐。有客以余旧于湖云子。执是说难余。余解之曰。子以湖云之迹。一视论于湖云之心。湖云之迹。动而无静。果有似夫云。湖云之心一于静。未尝随迹而动。何湖之不若。且与人交。清浊无所拒。汎爱而覆容。湖之量也。是非鉴照。纤芥莫逃。湖之清也。此一条云影。徘徊于一鉴活水。宜主人并乐于湖云也。客唯唯。余以是告湖云子。湖云子曰。客固不知我。而吾友于知我亦未矣。子知云之动而不知云之静乎。知湖之静而不知湖之动乎。自其小而言。湖未尝不动。自其大而言。云未尝不静何也。湖以渟滀为用固静也。而凫雁去来。鱼鳖牣跃。吾未见顷刻而不动也。云以飞扬为用固动也。而所飞扬也。不能出太虚之中。南而北东而西。不过为笼中之鸟而已。则几何其不静也。故以凫雁鱼鳖观夫湖。如云之于太虚。以太虚观夫云。如湖之于凫雁鱼鳖。今夫我百年往来。不出于一区鲽域。以云之长年飞扬。不能出太虚之中。自况而自少之也。以鲽域之小。而东西二千里。南北三千里。犹可终身逍遥。天地之大。于我何有。以凫雁鱼鳖之飞跃于斯。不知有东海之大。自适而自足之也。然则吾之取云也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5H 页
静。取湖也以动。吾友因以湖之渟滀云之飞扬。解余心迹之别。何吾友之又如客之不知我也。呜呼。古有游于形骸之外。得于言意之表者。湖云主人是耶。
睡庵小记
渴睡余挑尽寒灯。竟夜苦吟。无益不如睡。睡庵主人。其先见者耶。主人为谁。海上金君声表。少日盖尝劬书明农。晨兴洒扫。寸阴是惜。岂以稳睡为能事。而见今世运不古。不见不欲见。不闻不欲闻。瞥然而凝。以睡为庵。吾于是得忘世之术。而大梦先觉。或有其日耶。吾将以主人之东窗睡觉。占世运之循环矣。胤子栗宽挟书从余。及归书此以寄之。
松林记
吾友朴君镇东春性甫。朋友相呼唤称松林。松林非君自号。号之者松沙吾。松沙吾屏伏三圣山中。君遣二子心源,道源挟书来。君亦一月一再相过。辄作数日欢。欢也深故别也思。每朝晡相望不见君。见君屋后松林满山苍翠。如见君焉。自是与朋友话及君。必指点曰彼松林下居士是已。五柳可以号陶令宅。三槐可以号王氏堂。屋后松林以之号吾友。何不可之有。况君是竹林之傍支。竹林公有贯四不变之操。不负所号之竹。竹祖之下有松孙。不失为传家心法。然则号之者非松沙吾。虽谓之自号可也。吾愿君益勉于岁寒后凋之志。无负于松。则竹与松将永世为君家青毡。而不与凡草木同其萎黄矣。吾自称于松沙者。盖亦非无意于此。而风霜摧拉。欲自同于散木而不可得。祇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5L 页
愿收拾末光。自托于松林外一株。而先以此寄声焉。
止斋记
有至而止。止于至善也。有不至而止。半涂而止也。学者立心之初。岂遽以半涂而废自画。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亦所当深念也。然则一个止。劝戒两备。至善之止。所当自劝。而半涂而止。亦当自戒也。宋君海士甫。言若不出口。常以学之不逮。隐忧动于眉端。正夫子所言如之何如之何。见其进未见其止。海士几矣。而以止斋自号。信乎以半涂而止自戒。而至善之止自劝者也。虽然止岂易言哉。欲安排施为而止。则其止也不安矣。止之道当柰何。不止是也。天道不止。循环不息。四时不止。贞而复元。君子以自彊不息。矧乎学者当用不止之工。希贤希圣。循序而进。自然有所当止之处。如民之邦畿鸟之丘隅者焉。此学问之极功也。海士其有见于此乎。则乃祖知止堂先生庶几曰予有后不弃基哉。
心斋小记
心称主人翁。以斋主人之五窍七窍。未敷莲花为斋。斋主人以所谓三架五架。房室堂庭为斋。凤城文君致一甫所筑而为心斋者。受命于主人之主人。以为斋之斋欤。然则斋之主人。即斋之心也。主人之主人。即主人之心也。斋无主人。则房室不扫。庭堂芜没。主人无主人。则身不修而家不齐。信乎斋不可以无主人。而主人尤不可以无主人也。吾闻斋主人身既修而家既齐。则主人于主人者。固守神明之舍矣。又见主人之斋房室洒扫。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6H 页
庭堂洁净。则主人于斋者。起处于所筑之斋矣。然则是斋也得主人为心。而斋主人。又得主人翁为主人。不可以主人之主人。差殊观于斋之斋也。彼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将过其斋而思有以反之者矣。
华山记
尊华为春秋大一统之义。而我东则尤庵宋子秉执为尤。所占华阳一区。盖有所寓意焉。竟建万东庙。使小东一丸泥。明大义于天下万世。吁盛矣。凡今之人。少知此个义理。则今日事岂至于今日也。其不泯之彝。或在于屋下书生。则虽善无补。然剥底一阳。为异日硕果之根。未必不在于此。此亦天理也。吾党有李君凤善。由芝岩入华山。见今蛮夷猾夏。兽蹄鸟迹。交于中国。进无可为。退无可居。则地名之偶然者。顾名思义。亦足为存羊之一助。遂乐而居之。无地可读一部春秋。始有其地。而使华阳翁可以莞尔于异世也。向所谓屋下书生未泯之彝。而为剥底一阳者。或将在是欤。胤子锡庸逐臭相随有年。夤缘而得交于君。盖夙昔友也。吾友有是。乐闻而记之。
鹤山小记
金居士奉杓奇采甫。以所居鹤岩。自号鹤山。窃念居鹤岩。非但居士。而必居士之为鹤山。盖其诚之不可掩。如皋唳闻天。始不失为吾鹤矣。吾知居士平日为学。诚足以动物。诚之所感。必有如其子和之者。沿海一区。他日为文学渊薮。皆居士有以动得之也。此居士之为鹤山。而非居士者不足以当之也。谨以此寄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6L 页
声焉。
彝斋记
彝为斋。非主人自号。知主人者以号主人。盖见主人笃于彝伦。以彝斋为主人。主人亦不以为不然。吾不识主人。乃今得见其内行。所不见者特外耳。虽然内行既如此。则著于外者。又可知也。他日斋上相见。庶不为生面矣。以不为生面而妄论主人之心可乎。第念主人笃于彝伦。而人以号主人斋为彝固也。主人受以为斋于自有。得不为嫌乎。孟子曰。事亲若曾子者可也。虽以曾子之孝。未遽以为足也。今主人常怀未尽底心。彝为斋而常目焉以加勉。有何不可。人之号之。主人之受之。可以并行而不悖矣。主人曹居士秉春。胤子昌烨从余游。致其大人之意而命之记。
石汀追记
石乎。他山攻玉之石耶。寒山堪言之石耶。公志气清明。学有渊源。为后进琢磨成器之地。则似乎上所称者。文章博雅。有德有言。为后人嘉惠则效之用。则似乎下所称者。两个石而公之志行可槩矣。公既古人矣。虽不得依近砥砺。而幸有文有言。诵法而自裁。则吾知其不与石而俱去矣。公为谁。清州金公炳淳处中。其姓名若字。其胤子东璨过余沙村寓舍。俾记其石云尔。
农轩记
处士李公今年八十一。顾道涂脩远。不得修乞言之礼于轩下。而猥与其肖孙洙驲游。得闻公行己大方。公早孤。不记父颜。毕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7H 页
生为恨。筑室于冢傍。晨昏瞻扫。所谓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者是已。而又推其孝思。缩衣节食。以济其族戚之贫不能存者。大者如此。小者可槩。又闻其所居之室。扁以农轩。公老于书籍而轩以农。岂亦以农喻非农者欤。畜嘉种耕耘。无失其时。则可谓善于农。农独然。非农者有不然乎。性善吾嘉种也。早夜孜孜。无失其时。则吾之所成就于非农者。何遽不如农也。公之所取于农轩者。在此而不在彼。因其肖孙之归。书以奉质焉。
默窝记
李君乃洪。吾同闬二十年。晨夕聚首。知乃洪深。宜莫吾若。盖才性如乃洪。文华如乃洪。宜其竖赤三苑。举白一世。抵掌谈说。所向无前。而若虚若无。每文人聚会。独占后席。略无可否。其实泾渭自在。至或以无口匏三语椽相谑而不顾也。吾始疑其天默。默斋以呼之。则默为窝盖有年。而乃洪不言。吾初不知也。天默者不自知其默。乃洪自默其窝。则吾知其默必有以哉。圣人明言危行言逊。以今观之。逊言犹古也。世愈降而俗益偷。非逊言所能免。则宁学三缄而超然于众口之外。乃洪能先见乎。乃洪独得此妙算。虽相知之深如吾而不以相告。使吾以颊舌得罪时论。遁入万山之中。吾于乃洪。不能无憾。虽然借听不于聋。求见不于盲。求言于默。吾固不谅于乃洪。吾又何憾。吾将以乃洪之不言。占世运之反朴焉。
耕隐小记
严陵耕于富春山中。董生耕于寿州属县。皆耕隐也。吾不知冠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7L 页
山李君德允之隐。严耶董耶。吾闻君躬耕养亲。隐居求志。其志则未知与严陵何如。而其事则董生为近之。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虽谓之今之董生。非过语也。胤子洙驲日过余。余问尊大人之耕。知有术乎。其术也七月首章已言之。吾不必赘焉。而举其槩则及时二字尽之矣。子有志于学。学问之道。亦不过曰及时而已。然则耕与学。殊涂而一致。不出家而道在是矣。如吾耕而卤莽。实亦卤莽。请归而讲质于家庭焉。因次其酬答之语。以为耕隐记。
芝隐小记
所居紫芝。徙宅又灵芝。吾友郑居士瑀钦好敬其隐宜以芝。而以芝喻芝。不若以非芝喻芝。所宅之芝。未必是一年三秀。则所谓非芝者。而居士之芝。远有来历。自爱日相公秉执卓然。芝已根矣。有根而不芽。岂以根之不若好敬乎。茁其芽而益茂其为叶。则所谓喻芝者非耶。居与徙不离于芝。吾知居士之所聿修。果所谓有根者矣。如此岁暮。愿以金丹消息相闻。
成斋记
成斋主人郑翁吾同庚。曾年过我于锦北寓舍。今已十年馀。几几乎忘形。而所不忘者自在焉。近年结构数间屋于曲江一曲。即厥祖雪斋先生菟裘之乡。所谓侍中洞者是也。颜曰成斋。盖欲成父之志。而昼宵一念。不忘于是也。父志盖非一端。而惟奉先裕后为第一。第二得好堪舆。以庇亲骸具仪物。使后人知某人之藏。先旌改观。使先德愈久。雪祖遗址。竖碑昭德。结斋储书。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8H 页
教子课孙。有志而未究。翁受以为己责。盖已粗就则不可谓不成其志。而犹以为未也。翁之意我知之矣。盖上所云者。父志之粗也。若言其实。则聿修祖德而为佳子孙。劬心经籍而为佳士者是已。而翁自以为此则吾有志而未究乎成。是吾忧也。忧之如何。为之而已。吾所未及者。又以望于吾子吾孙。则吾子于吾。亦父志也。吾孙于吾子。亦父志也。永世一念。不忘乎成父志。则此吾斋之必以成为颜也。噫。此斋此名。翁家心法。为人子为人孙。皆可取以为法。君子之泽。及人者博矣。乐道人之善而为之说。以付其犹子禧勉使达焉。
石溪书室小记
至坚莫石若。至清莫溪若。至坚则磨而不磷。至清则涅而不缁。若不能至坚至清而欲自试于磨涅。其不磷缁也几希矣。矧今世级日下。狂澜滔天。其或有志者。类多和泥带水。其为瓦学士者滔滔矣。今郑君大铉能慨然。不欲与瓦砾同归。以介于清若者自勉而揭其书室。其旨深矣。愿君固守不已。终始不渝。则庶不负命名之义矣。勉之哉。于其归也。书此以塞其请。
菊史小记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而以吾耳目。菊为号盖多有之。不过为闻陶之爱而吾亦爱之。未知其心真如陶之爱也。盖陶之爱时然耳。风霜摇落。百草萎折。东篱亭亭。晚节独保。与自家意思一般。故其爱也真。非其时而曰吾爱菊如陶者伪也。若吾友郑君熙冕。以其时则可矣。时可而可。欲学渊明。夫谁曰不可。吾未知吾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8L 页
友东篱下。今生几丛菊。有露瀼瀼。可以写东史未耶。愿借得数根。种之阶上。看秋后傲霜花。君能不以非其人而吝之否。
云轩小记
云为轩。许居士锡述居第。盖曰所居云谷云尔。第念云谷居之者众。居于是者。皆可以云轩乎。曰否否。所贵乎云谷。以晦庵夫子旧居地异而名同。名之所同。顾名寓慕。别有所感。居士有是。则云轩之名。宜于居士。而非居士者。不足以当之。推此以求。则居士之所自任者。不啻重矣。吾闻居士文行俱茂。与世沈晦。晦翁之晦。盖所慕在是。而择仁于云谷。云谷所同也。云轩所独也。所同之居。苟有与我同志。不辞与之同吾轩而讲所独者矣。胤子从余游。话次及之。记其语以寄声焉。
圃上记
为圃夫子所未许。而何处士梁翁之必圃上为也。盖樊迟之圃。以圃为圃。所夫子之不许也。处士翁之圃。以非圃为圃。非圃可以为圃。则为圃之术。亦何尝非为学之方。第念吾所圃在吾方寸上一片地。仁义为嘉种。其种其耘。无失其时。而又无揠苗助长。舍己耘人以害之。则为圃为学。盖殊涂而一致耳。处士翁已老于圃。以心得而躬行者传于子。非但敷菑而已。则肯播肯穫。不弃其圃。不无望于其子。而为其子者。皆芝菊茝兰。满圃芳馨。圃上之翁。其为乐何如哉。胤子文焕致其大人之意而求为文。谨以芜辞塞其责云尔。
莲史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9H 页
居莲而号莲。金居士声玉甫其人。走尝一过其洞。乌睹所谓莲者。而其曰莲洞盖寓也。居士之自号以莲。又寓之寓也。以莲喻莲。不若以非莲喻莲之非莲。居士其有见于是欤。莲之为莲。濂溪爱莲说尽之。居士之为居士。吾友朴君琳相序之。吾无庸架叠。而谨收其馀意而为之说。则出于水而不囿于水者莲也。居斯世而不囿于世者居士也。吾未知莲是居士欤。居士是莲欤。行将以一筇一屐。登居士之亭。一闻其香而老无能焉。于其胤子台镐之归。以此寄声。未知于居士之意得乎未耶。
蒙窝小记
卜筑于山之下泉之上。求其名。莫蒙窝若。易曰山下出泉蒙。又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窝主人。其有见于是欤。主人为谁。洪居士淳柄。其年与学。已是告蒙之地。而蒙为窝。有若自处于蒙而求资于击蒙。有以见主人之谦德。盖曰义理无穷。所知有限。以有限之知。求无穷之义理。当如蒙之求益。不可遽以所得为自足也。此义也颜子已见之。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已。况居第所以传于子孙。子之子孙之孙。厥初何尝非蒙。养正之功。尤不可不致力。顾名思义。毋替乃祖父名窝之本意。则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可以并行而不悖矣。胤子甲杓挟书从余。以其大人之窝求为文。谨次其语以寄焉。
湖隐记
湖隐。吾友李居士子瑜甫自号。入湖隐之室。求见其所谓湖者而无有。无有于湖而犹湖隐。以余悬想于居士。盖曰有湖而湖。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9L 页
其湖也有形。无湖而湖。其湖也无形。有形者虽大。曷若无形而不可量也。此意朱夫子尝发之于诗。所谓方塘活源。未必实有。而特以况自家本心。心乎可以为方塘。则独不可以为湖乎。自源而塘。自塘而湖。可以隐吾一身而有裕。彼求之有形之中者。非知道者也。以是质于居士。居士曰子之言虽善。非吾实际。吾所居万山之中。所少者特一线溪涧耳。有馀于山而不足于水。故湖吾堂而隐于是已矣。余又默然沈吟。始悟居士之意。盖恐言有馀而德不足。故曰不敢尽其所有馀。而勉其所不足。居士之湖而隐。盖有见于此。此所谓慥慥者。而与吾向所悬想者。即一串贯说。非殊涂也。因次其酬答。以为湖隐记。
玉隐小记
古人比德于玉。凡隐德谓玉隐。盖无不可。然则玉非欲自隐。以无知玉者故隐尔。故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推此义也。贾不至则自如吾玉隐。呜呼。世无知玉者。使天下之宝。自同于石砾。为天下惜之。于玉也无损焉。冠山魏翁隐于玉山。称玉隐。凡吾所言者。非翁自号之本意。而吾闻翁隐德南州。不求闻达。故为之说如此。以告夫登山采玉者。
一石小记
吾友宋居士寀燮舜甫自号一石。夫石若大若小。其数无算。所谓一石者何石也。乃祖有石溪公。气节勋德。为百世帲幪。为子孙者无念聿修其石溪公乎。盖子孙虽千百而所祖则一。以祖视孙虽千百。而以孙自视则亦一耳。祖一祖之石溪。而为石溪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0H 页
之一孙。一石之称。盖以石溪公之气节勋德。自勉而自许。此居士之所以一石也。既如是则居士之石。与石溪之石。一而非二。彼若大若小其数无算者。于吾何哉。吾知居士虽居今之世。而当磨而不磷。江流而不转。依旧吾一石而已。
松窝续记
冠山魏居士松为窝。吾友郑日新及他诸名硕皆文之。吾无可以赘焉。第收拾其馀意。以效一说可乎。见今时象。可谓大冬严雪。百草萎黄。满目萧然。其挺然而独秀。惟后凋之松。而处士之引而为窝。其自任何如其重也。第其蔽亏云日。阴庇千人。于人必有所济。窃不胜膏秣之思耳。胤子启斗吾友也。书此以寄意焉。
丈山书室记
书室曰丈山。盖以为山况为学也。为山有道。必大其基本。加以一篑则有一篑之功。二篑三篑。至于寸而尺尺而丈。吾见其日以大。一日之閒。有亏篑则功亦息矣。或十丈或百丈。又有豫期画也。必使吾之篑无亏。而任其进就。勿忘而勿助。此所谓先难而后获也。元汝之为山是也。吾不知元汝之山。今几许丈。而不豫期其十百之数。可见欲罢不能。而死而后已之意。吾知其高将不可踰。而后人有高山之仰矣。
岩农小记
赵君钟铉自号岩农。盖所居住岩而编于农户云尔。丈夫处世。得其志则解带食太仓。非吾分外。时不利则释耕于陇上。妻子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0L 页
耘于前。亦吾分内。见今时事蔑贞。不义万钟。于我如浮云。而力民代食。代食惟宝。此其时也。君其有见于是欤。抑以非农喻农。而吾所寓则自在耶。吾闻为农于老农矣。择嘉种。耕种耘穫。无失其时。奄观铚刈。百室盈止。凡事皆然而学为甚。嘉种吾仁义也。耕种耘穫。吾省察克治也。及时勉励。末后收功。何遽不如百室盈止者乎。吾知君之元方。学有渊源。既秀而实。君为其难弟。则庶无乎揠苗助长之害。舍己耘人之病矣。
蕉轩小记
金君相基挟书过余。及秋将归。以其大人蕉轩求为文。余问君大人轩前有蕉乎。曰大人手植一本。此大人之轩必以蕉也。余谓此有形之蕉也。古人有种蕉万本者。以有形而为蕉。则万为多而一为少。若舍形而为蕉。则万本未为多而一本未为少。横渠先生咏蕉有诗。以新枝新叶。况新心新知。吾未知横渠窗前果有蕉否。既得其新心新知。则虽无蕉可也。吾知君大人借有形之蕉。说出无形之蕉。而以新心新知勉其子。为子者果能不负其大人劝勉之意。而使其大人保为蕉轩主人乎。吾愿蕉轩柱面。书揭横渠咏蕉诗。而座隅又书汤之盘铭。使儿孙辈定省出入。以为常目之资。则遗谟在此。而彼有形之蕉。不过为虚壳子耳。
玉圃小记
古有蓝田种玉者。玉圃主人是耶。玉无根柢无枝叶。种之而不见其长茂。奚主人之玉为圃也。此以玉视玉云尔。盖有非玉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1H 页
玉。以吾丹田上一片地为圃。而仁耕义耨。德为根柢而行为枝叶。日新又新。如草木得时雨之化。则其畅茂条达。有莫之御者。传所谓比德于玉。庄叟所谓被褐而怀玉。盖以非玉喻玉也。吾友许君士益。居玉县之玄圃。以玉圃名其书室。其有见于此。而以县号里名锦褧之也。其闇然日章。盖有不可掩者。世有知玉者善贾将至。吾愿玉圃主人韫椟以待之。
觉斋小记
苦余久在昏梦而未觉。谁其觉者。吾将往而求之。冠山有金居士自号觉斋。岂其人欤。居士逡巡曰。方余未觉而求觉于人。觉吾斋徵为文。盖庶其一言而觉之。何子之以先觉相谑耶。余始瞿然曰。传曰先觉觉后觉。吾非觉者。安能觉子。盖闻之。昔贤以致知为梦觉关。透得则为觉关。未透则依旧是梦关。透得之方。曾传详矣。吾虽读过而未及致力。老白首。伥伥于梦关之中。愿居士致力于此。则不知不觉。透出此关。不负为觉斋主人。以此觉未觉。何不可之有。请以是为觉斋记。
椽笛亭记
里曰柯亭。亭于是而颜用椽笛。盖取诸古人椽竹为笛之意。主人为谁。静窝许公益源。筑为子姓肄业之所。宜曰静窝而不用。用椽笛亦有说乎。盖静为窝。主人翁自号。非可与亭上人通同。而若其通同于亭上人。其椽笛乎。第念椽竹非可以为笛。而可笛之竹。误尔为椽。乃竹之不幸而所处非其地。乃不以非地而自损其可笛之实。则笛之者至矣。此意孟子尝言之。若曰傅说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1L 页
举于版筑。胶鬲举于渔盐是已。说之筑鬲之渔盐。何尝非笛竹之椽。而不以是而自损。故举之者至矣。见今事变猥多。士君子置身无地。其不为笛竹之为椽。未可知也。中心自保。不以是而自损。则又岂无笛吾者乎。悬想而为之说如此。未知于名亭之义何如也。求为文。静窝之孙。同燮其名。
秋山小记
山非有春秋。其有春秋也以卉木耳。方春花开叶敷。气象可爱。而至秋而草折木萎。气象可厌。何主人翁之不取其可爱而以其可厌者为也。沈吟良久而得其说。古人云君子之在治世。若无以甚异于人。而及其遇乱世遭事变。则君子之行可见。故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秋山之义也。百草萎黄。万木萧条。而松柏挺然独秀。乃于秋山可见。呜呼。今时何时。正百草萎黄。万木萧条之日。而挺然独秀。自信其为松柏。主人翁之自号秋山。盖在此而不在彼也。噫。微斯翁。吾谁与归。主人翁为谁。武灵高士金君烈明克是已。
复斋记
复丹山魏君稚莹甫斋也。盖取克复之义而自记之。其从事斯语。勇往直前。令人口呿而不敢赞。请说道克复之路程。以告学于复斋者可乎。昔贤以不远复为三字符。盖下圣人一等。不能无差失。虽以颜子之高明光大。犹云才差失便知之。才知之。便更不萌作。然则虽颜子。其初程不过曰不远复。克复与不远复。究其语脉非二致。而初学之士用功之方。惟不远复为切。呜呼。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2H 页
众皆迷复。独复何人。吾愿随其跟后而不可得。今既见之。而自叹迷道之已远云尔。
忍斋小记
金君公燮忍为斋。自铭以见其志。其首句曰以义制心。制心之云骤看。有以心制心之嫌。而此意先儒盖已言之。曰道心常为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公燮其有见于此欤。中閒数句。克治血气。斩绝欲萌。盖是义也。讱言以为仁。慎思以为学。又言其路径。而以行行不已。壁立万仞终焉。其自待有如此。吾复何赘。见今世事万变。目不忍见。耳不忍闻。口不忍道者。何日不然。何事不然。而能以义制心。则处此当绰乎有裕。而所谓万仞壁立。不在日用常行之外。公燮其加勉哉。
孝亭记
亭鸡峙之堧。故上舍桂湖曹公筑也。公好读书。亲老不能远离。就家近筑书室。定省如礼。时人称其孝。亭以名焉。公学识深造。为金陵八学士之一。而其基本未始不以此亭头颅焉。既没。乡人士立祠其址。以享曹氏三贤及公。额曰大鸡祠。撤而复亭焉。仍旧名。后孙追远之孝。其传心于公。而此亭此名。阅五世而不泯。五世而又五世。以至于十世而又十世。则诗所谓永言孝思。固耿耿于二字而始不为空言矣。吾愿亭上人毋忘公当日筑亭之意。读公所读之书。行公所行之孝。则所谓活孝者在此。而此亭之无替于久远。亦其次第事。盍相与勉夫。公从玄孙秉河。腹笥群经。克绳祖武。话閒及之。请次以为孝亭之记。
性庵记
信以为土。智以为基。礼以为门。义以为路。仁以为宅者。是性庵耶。厥初生民。何尝不以是与之。而众人皆旷仁宅而不居。行不由义路。出不由礼门。智基信土。芜没而不理。其不至于掀却卧房。露地宿者。几希矣。金陵文处士济权。欲修而新之。标识以性庵。以为顾名思义之地。而修新之方。又有自题一篇。其所谓昏浊之质。作辍之工。卤裂之报。势所必至。述往日芜没之由。其所谓筑堂储书。以为仰思俯读之地。又述其百尺竿进之义。馀人之言。何足为有无。以是为性庵记足矣。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2L 页
竹轩记
松沙求其友。其竹轩乎。虽然以人情言耳。松竹无情。无情也何友之求。曰松沙与竹轩。以有情求友于无情。有情者友之而已。彼无情者肯不肯。亦奚暇论也。松沙之友竹轩。亦若是已矣。竹轩之以损友而不肯。亦不必算也。竹轩之再及吾门。视其可友与不友。亦异乎松竹之无情矣。既不能无情。则示其可友者已矣。示之如何。请以菉竹诗中数句。诵以告之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为自修之切譬。幸不以损友而废其言耶。
小竹小记
竹川先生之孙。郁郁成林。虽淇园渭川。莫是之过。三水居士。吾虽不相见。而其志节。耳既稔矣。日遣其三哥升铉。顾余寒泉寓舍。见志一文。不以閒草木自待。其欲为贯四时不改柯易叶者可知。而益信其有根矣。先生尚矣。居士之为小竹。有不得以辞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3H 页
焉。居士年逾于我。以我枯槁。知居士亦非葱茏时节。而老而益贞。不负吾竹性。居士或然。向后相见。或有其日。竹乎与松柏。同其劲草。岁寒相信。非居士谁与。吾故以小竹称居士。
老圃记
为圃夫子之所不许于樊迟。何居士之取之。至以号为而欲老于此也。盖以圃为圃。则止于圃而已。以非圃为圃。则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吾尝于老圃。得为学之术。其言曰为圃者先须治地软熟。使瘠者沃。此变化气质之说欤。曰择嘉种而无失其时。此择善固执之说欤。曰其播种毋浅毋深。不疏不密。此君子时中之说欤。曰锄草去其根。勿使滋长。此革其旧染。日新又新之说欤。曰然后烹而作羹。淹而为菹为殽为蔌。不待山野沼池之采。而取之吾圃而无不足。用于宾祭而且有馀。此取之左右逢其源。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说欤。吾闻居士不窥田园。白首看书。必其有以非圃者喻吾圃而老于其閒。故悬想而为之说如此。
三湖堂记
里三水故堂曰三湖。南湖逸士朴公筑也。小而溪涧。大而江河。何尝非水。而奚取于湖。窃想公之意。若曰吾所居南湖。湖惟近。故沃渴而不待于瓢。濯垢而无资于盘。彼远而不及者。于我何哉。吾是之取耳。古有思不出位之君子。公是耶。又若曰湖惟虚。故能受群川委输而不见涯涘。彼浅而易盈者。其器小哉。古有虚受人之君子。公是耶。又若曰湖惟积。故万人汲之而常有馀。万夫溉之而无不足。彼不足于己者。何能及物。古有推己及人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3L 页
之君子。公是耶。吾闻公常目于苇南手笔。存心于竹川遗训。东国通典。以考时制。经史百家。左右逢源。似乎上所称者。含垢藏疾。喜怒不形。见世閒芬华声色得丧毁誉。漠然无所动其心。似乎中所称者。推其所得于己者。以及于乡子弟。又置义庄。族党贫乏。婚葬无资。待是而济。似乎下所称者。此三湖为堂之实事。而甲乙后先。无有奉质。略书其悬想者。以为三湖堂之记。
宋氏五孝一烈旌闾记
今 上即祚四十一年甲辰同日。 命旌故孝子 赠参判宋明瑞。及其子同敦宁镇吉。同敦妻烈妇申氏。参判从侄 赠参判镇厦。及其子通政良浩。孙参奉柱玟五孝一烈。诚今古罕有而有。非常之至行。故有非常之恩典也。宋氏砺山世家。忠刚公侃。为 庄陵完臣。忠孝传家。胚胎前烈。参判公笃生古家。孝其天植。养则负薪负米。癠则尝药尝粪。慈癠弥留。凡十三年如一日。疾革。血指延五日缕。其他百行皆备。而最不可及者。兄弟让产。自取其薄。亦孝之推也。同敦公父病。拜斗祈命。梦得灵根。以已其疾。母忧。过哀失明。可谓世其孝。夫人申氏。高灵名族。在父家略涉女范著孝顺。及归。事舅姑孝。奉君子礼。君子婴奇疾。救疗百方不起。则矢心下从。忽幡悟曰丧子舅姑。吾死畴养。夫祀谁托。即起视事。殡葬皆无阙事。取族儿为夫后。既娶妇。乃曰吾事有托。吾志可遂。即于亡夫忌祀之夕。从容自裁。此士君子读书知义理者。所不得容易。而一夫人能之。非天性贞纯可尔。镇厦公愉婉定省。自幼而能。母病十年。祝天祈延。靡诚不殚。临命。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4H 页
进指血延六日。旋复奄奄。连斫数指。竟延十年。及终天龄。庐墓终制。当膝成坎。泪著草枯。良浩公克趾其父。子职无阙。侍瘠尝粪。临命血指。以延三日。筑室终孝。啜粥终丧。既免丧。永慕为斋。以终其世。柱玟公生而孝。克顺母志。母曰养此子。无甚劬劳。七岁遭父丧。一痛遽绝。如是者三。呼父不绝声。其父辄开眼抚手曰吾有孝子。祖母衰病。忧惶求药。梦有老人指示灵草。安享八耋。盖其诚孝攸感也。总而为之说曰。维孝维烈。三纲之一二。极天罔坠者。而自世之降。乃或绝无而仅有。何仅有者并萃于宋氏一门耶。上而感天。奇应屡现。下而感人。县道交章。听卑之天。表宅同时。吁其盛矣。风声之树。为国家亲臣世臣者。观感而思有以改图者欤。今年依旧降指挥。同旌而异板。宋氏秀士柱宪与本孙孝燮,昌燮。并辔过余。命以记事之文。旷世异事。不敢以老且病辞。
二既斋后记
山阳曲川之岸。有斋颜用二既。盖梅坞姜公之墓。春秋芬苾之所也。栎庵侍郎以其族党。既名之既记之。取诸祭义所谓雨露既濡霜露既降也。梅坞公既孝旌 貤赠。国人知孝。则栎庵之命名。盖追述公永慕之诚。以诏公后承。俾勿替其家风也。吾复何赘。请以未尽之馀意。续貂于其后可乎。雨露既濡。如将见之。霜露既降。如将失之。非二如则所谓二既者为虚文。二既之云。盖归趣在二如。而原始而言。不得不曰二既。为公后承者。常以二如存诸心。使命名之义不晦则善矣。后孙永源俾余铭其阡。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4L 页
继有请于记事。为之书如此。
锦石小记
山阴裴居士自号锦石。盖镜湖一名锦湖。而居士居之。古人多有因所居而号之。锦乎宜无不可。而石恶乎取。吾闻居士中有美而未尝自衒于外。诗所谓尚絅之锦。居士是耳。而从逐之士。日以益众。待居士攻以玉成者多。以居士谦德。常自况于他山之石。此虽非居士取号之雅意。而以备一说。亦未尝非居士之实际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无由面话。谨书此以寄之。
晋阳郑氏三孝旌闾记
三孝而祖。祖子孙三忠。三忠而孙。伯仲季三孝。孝有所受。忠有所传。于以见忠孝之一致矣。伯讳致德人称四感轩。仲讳致道号爱塘。季讳致行号竹隐。孝均天植。生养志体。死尽情文。求古孝子。不数数者。而昆弟三孝。又古人之罕有。夫所谓感应者。虽不可尽信。亦不可曰无是理也。亲癠致鱼。庐墓驯虎。墓果催实。启辞可据。而金君显玉以耳目及之。载之三孝洞记。呜呼。启辞容有浮实。而金君吾党信其公直。依尔说如树生姜。则实孝之感。又不可诬也。亲丧。伯曰庐墓。仲曰侍几。季曰奉慈。同出于至诚。而庐墓而拜几省母。侍几奉慈而上墓哀省。风雨无阙日。人不閒于昆季者是也。晨夕往来。居人为之治路。至今传孝子路。亦见其孝之感人愈久也。身后后先 旌赠。伯季童蒙教官。仲监察。公私哀荣足矣。郑氏晋阳望族。义轩讳癸男。录振武勋。松堂讳梦绰。丙子殉义。鉴湖讳虎臣。 西宫之变。廷请不参。即八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5H 页
世下三世。乃所谓三忠。忠孝于是而为郑氏家传。吁盛矣。绰楔成。竹隐公之孙基洙以长老之命。徵不佞文。金君又申命。不敢以不文辞。
金孝子旌闾记
孟子以不学而知不学而能。谓良知良能。故必称于孩提。人能勿失其孩提之良知良能。则孝不可胜用矣。雪山故孝子金公昌玉。殆所谓不失其孩提者欤。早孤失学。谁以此教诲。而奉慈。定省温凊。愉婉洞属。不失为小学中人。盖其至性。未尝因物而有迁也。第其见于行与事者。则其母早寡而所从有子。为未亡人在世。郁塞成疾。或至缕绝。公刲股垂血。竟至回稣。及终天年。哀毁几灭性。至葬。筑室终孝。泪草成枯。当膝成坎。人无不啧啧称孝子。而听卑之天。 成命遄降。所谓国人知孝而树风百世。岂曰少补之哉。第求其世。则父有明甲。亲老家贫。渔樵行佣。菽水尽欢。血指延缕。其母汲水得鲋。以断姑癠。子有寿业。克趾先美。亲癠斫指。公上有所受。下有所授。古所谓活孝者是耶。 旌命盖久。而力绵未遑。始以今年庚戌经纪焉。曾孙基台曳衰过余。致其二兄之意。求为记事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