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杂著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79H 页
轮告列邑文(乙未十二月)
伏以陈恒弑君。孔子沐浴请讨。斁伦之变。在邻国犹尔。矧今 母后之雠。是臣子尝胆之秋。而无一人沐浴而请者。是岂可曰国有人乎。继又胁迫之变。起于萧墙。是主辱臣死之日。而内臣无御侮折冲而死者。外臣胥承矫制以行督削。是岂可曰国有人乎。无人如此。所以蹄迹日交。变华作夷也。呜呼痛矣。国不能无亡。与其断发而存。宁保发而亡。人不能无死。与其断发而生。宁保发而死。之死也为圣人而死。为 先王而死。为祖先而死。自非倭肚洋肠者。莫不以所辱为甚于亡。所恶为甚于死。此固民彝之未泯者也。第观 皇明之末。阖家自尽。指不胜偻者。为无地可诉。今 圣主在上。好恶与民。挽近督令。皆出于矫制。呜呼。知其为矫制而奉行者。纳君于过。自贼其身者也。以东方则数千年礼义之邦。以 国朝则五百年培养之士。夫孰以负国自贼为心。然则处变自有其道。盖国有不便。则许令韦布之士抗章叫阍。是 先王朝已例。而询荛之盛意也。见今矫制者。举国而为夷狄禽兽。此实东方天壤莫大变故。而曾无一人持斧请命于阙门之外者。 先朝扶植之意。果安在哉。今闻八域儒生胥吏妇孺下贱。举以蹈海自尽。为究竟结果。同出于彝性。硕果不食。理或在是欤。虽然与其自经于沟渎。无宁一者哀吁于黈纩之下。幸而得请。则鼓舞还乡。歌咏 圣化。生死陨结。万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79L 页
一不入。则虽骈首痛哭死于 先王宗庙之下。犹不失为扶植纲常也。玆以不揆疏贱。通告列邑。通到后小邑五日。大邑七日。齐进郡庭。乞令请命前驻督。而第待各其邑烂商后。定日定所会议齐吁之地。幸甚。
 此亦中怯软者。未始不以兵丁之厮杀为虑。而此有不然者。盖闻我兵之被削也。号哭满城。则其中之不削自在焉。举思夫一朝长发。复睹汉官威仪。玆举也盖其所愿闻。岂有相害之理也。以倭人言之。厥初见削死者累万。我国无人。盖其窃笑。且本国臣子举诉于其君。宜无相干。设有不然。均是死也。死于其锋。亦不为无辞也。我国自经东扰。才见聚会。径疑有异。而盖此举诉出于忧爱。昭如日星。天日照临。有何趑趄。但聚会时。虽佩刀亦皆解去。以塞谗人之口。幸甚。
檄文(丙申正月)
痛哭夫何言。 君父方移临于别馆。忿迫宁欲死。臣子何息偃而在床。尝胆而莫雪于 母雠。拊心者未死于 主辱。见今岛夷之为乱。自古鲜民之同仇。尚忍言于龙蛇。前鉴不远。犹存性于枭獍。后患足徵。托修好而伺秘机。如见肝肺。竟护逆而作前导。式究心肠。不惟仇贼之为豺狼。亦有奸凶之作鹰犬。富强是欺君之深蛊。开化乃斁伦之前茅。弑 母胁 君。无所不为而纲常绝矣。毁服薙发。靡有顾忌而华夷判焉。内司宗工乏御侮而折冲。廷无臣也。外藩府伯承矫制而督削。国有人乎。矧今叛君附贼之为生。求古乱臣贼子而尤甚。生长四千年礼义之国。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0H 页
沾被五百载休养之恩。忍使 祖宗父母之邦。沦为夷狄禽兽之域。矫使发衽易制。所谓无父无君。胁令 车驾出 宫。是为不夺不餍。读春秋无地。宁不痛冤于此时。当乱贼挟天。以致隐忍于曩日。仰荷好生之大德。涣发撤削之温纶。逆魁已伏歼诛。圣意可见赫怒。向时薄蚀。何损于日月之明。及今对扬。无憾于天地之大。开党之狼心未悛。以致 宫御之旷旋。敌忾之虎臣无闻。可想 跸卫之疏漏。耕而食凿而饮。何莫非 王灵。危不持颠不扶。将焉用彼相。报生以死。当义则死且有辞。讨逆为忠。失时则忠亦何赖。举国则三百惟郡。全省也五十馀州。孰非家国世雠。无论大小臣庶。肯如处堂之燕雀。忘国可谓忘身。早办取舍之熊鱼。死君便是死义。宇万未学军旅之事。顾惭樗栎之散材。同得彝性之天。尚如葵藿之倾日。乃敢不揆疏贱。玆庸遍告佥尊。以及吏校庶民。亦粤工商下贱。一心可以灭贼。千里未闻畏人。 至尊蒙尘。时日不可玩愒。逆党逃命。根株未究锄治。天颜一泪痕。千万臣涂脑靡赎。 玉趾数步武。亿兆民粉骨莫追。更举而来。贼情果有叵测。严阵而待。军务保无失机。况复削宰之肆悖如前。又闻开党之纵恶依旧。神人所共忿也。忠逆可与列乎。妨功害正之谗。自归于党逆。复雠讨贼之义。已陈于启章。通到即时。亟宜指日。各在所管州郡。招集向义民兵。儒士奉其风裁。吏校推其头领。指挥节制。自有施措经纶。弓矢戈矛。以资坐作击刺。诛乱除㬥。靖内难于方危。灭倭驱洋。绝外侮于永远。宇万虽不才而在下阵。愿执鞭而为前驱。通到如章。恭俟回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0L 页
报。
 通到后。大邑七日小邑五日。轮示境内。俾各知悉。而应起勤慢。各在本邑风义。头领姓衔。施设方略。各具示来。而校任及公兄亦为置名。以为日后文簿考据。
 通内儒士吏乡。各自会集。而内外相应。周旋与偕。无相圭角。共济大事。
 方今 主上蒙尘。国事抢攘。义兵如响。而湖南久寂。非义气独逊。东乱之后。民力未稣。迁稽时日。忠臣义士昼宵腐心。今玆发通。以收舆郁。久郁必伸。庶可收榆。第待各邑军威稍振。约束稍定。以合力勤王之意。当有再通。
 再通前天意祚宋。 大驾还宫。逆党伏法。典章复旧。外寇敛退。则当飞报释兵。而海寇朅来。闪忽无常。应变之节。别有规画。以为安不忘危之道。
别告各邑公兄所
右轮通事。各邑吏校兵丁之勒被剃削。特缘守宰之不得其人。窃闻被削之日。号哭彻天。其外虽削。其心之不削自在。以不削之心。抚摩髼松。其忿冤激发。一倍馀人。吏校义起之日。若以见削于外者。得混于内削。则是绝物也。特许迁善一路。使之假髻从事。靡有閒隔。岂不尽心尽力。克图自新乎。玆以鳞次通谕。
 一。粮饷接馈。不可无预算事。窃闻壬辰义旅。饶户出力。委输争先。皆出于彝性。盖彝性之天。亘古亘今。第待约束已定。自应有出义应用。而始事之日。遽难责应。措画方便。祇赖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1H 页
会员干办。
 一。械器兵仗。不可无措画事。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而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不可无措画方略。徒手不可以搏虎。况强寇应接。空拳何赖。火炮缮葺。药丸敕备。不可疏漏。而白竹强弓。炮车发石。为今日紧用。须令家装人习。行者无空拳之叹。而居者有备贼之用。当自会员别敕。
 一。沿海各邑。不可无防谷事。遏籴为五霸之罪人。平时相遏。薄俗可恶。而窃闻岛夷布籴狼藉。其绌我民食而足其军饷。肺肝如见。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必须别敕禁断。
 一。愿赴募兵。不可无规例事。凡儒士胥吏。以至凡民。忠义激发。自愿赴募者。在所勿说。其馀募兵。山炮手一项。游手閒良一项。根无一项。巫夫一项。屠庖一项。僧徒一项。而农工商贾。不可动挠。盖屯田足食。邃古遗规。全躯保子。且置勿论。作农继食。亦屯田之遗意。商贾之贸迁有无。亦军行之不容无资。以此意回谕民閒。各使安业。而启行之后。例有土贼迭梗。凡厥农户各备竹弓矢枪木椎等械。邻里相助。以相御保。而异服异言殊常之辈。亦并驱逐。无使接迹于境内。此意亦自会员轮示。
 一。各邑城守。不可无申敕事。盖此义举。非家计也邑计也。国势危急。 君父蒙尘。勤王为急。时日难缓。而海寇闪忽。异舶日闻乘机窃发。不可保其必无。须自各邑申敕城守。先为不可犯。以待不虞。一邑被袭。列邑共救可也。盖此列邑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1L 页
地界各殊。而以吾 君上视之。则均是臣民。恬视不救。岂体吾 君上爱民如伤之道哉。防守既严。勤王之师。当自各邑选精领去。第自会所当有照通矣。
 一。奸细讨索。不可无敕禁事。盖侵掠不禁。不可为义兵。此不可不严立约条。而况又年前东徒换面而来。未保其革心。狼子野心。乘势窃发。当一倍叵测。自会员别定乡禁面禁里禁。别般申敕。保无缘禁生乱可也。
揭示京营兵
湖南义会为悉布心肠。恳恻晓告事。剃发缁服。为吾东莫大变怪。华而夷人而兽。自非外鲜而内倭者。孰不痛恨而思死。窃闻京营以下军门。勒剃之日。号哭彻天。走避而不得。可见秉彝之良心。良心所在。即吾尊君亲上之民。不可以见剃于外者。并疑其心。曾闻各道义旅。不以晓谕。遽加相害。是绝物于外而沮其向善之路也。呜呼。服桀之服行桀之行。是亦桀也。然则服倭之服行倭之行。是亦倭而已。厌华而为倭。岂其本心。既非本心。则凡主张开化。祸我 母后。胁我 君上。革我典章。髡我生灵者。皆我仇贼。忍以吾君赤子。甘作仇贼之用。反戕我亲上死长之民。不亦反经乱常之尤甚者乎。京营兵丁之心。吾知之矣。或发愤失性。罔有伦脊。或未料他心。不敢先发。或疑虑相害。有意未报。或拘系缠绊。见机待时。然则为义兵者。亦当开示衷曲。罔有表襮而后。可以感悟于人。不能感人。遽置之相戕。义兵亦不可曰非吾过也。呜呼。心既相照则义兵与兵丁。孰非勤王敌忾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2H 页
师。须同心戮力。共济 王室。为国家中兴之基。则 列圣朝作藩作蔽之乃祖乃父始可曰余有后。而享汝祀事矣。设使今日作倭而明日富贵。于汝心安乎。其各实心向义。罔有閒隔。义兵亦且观汝向背而为处。不遽相害矣。心腹既布。无相疑贰。以致偾事之机。玆以揭示。
 此亦中虽异国之人。知几敛退。则吾不欲穷兵相追。以报宿嫌。矧吾京营部伍。皆昔日亲上死长者。若子若孙。岂以薄被勒剃。遽有相害也。向义之日。依旧吾王师。凡吾义兵。无相抵敌。以察其向背。违者有律。
 盖是非必明辨而后。可言向背。彼所谓开党者。为倭乎为国乎。凡吾义起者。为君乎为身乎。忘国而附倭者逆也。为君而忘身者忠也。忠逆既分。是非自明。于是所向所背。如一刀两段。吾不复言。
晓谕完营兵
右恳恻晓谕事。天乎吾被削诸人之无罪也。噫。彼自削其发之观察守宰。皆倭洋肠肚。弑逆徒党。虽擢发数罪。罪尚有馀。而当时被削之吏校兵丁。走避不得。号哭彻天。始聆而泪下。再聆而痛心。呜呼非其罪也。其外虽削。其内不削。外削而内不削。与内外俱削者。忠逆迥别。而且有不削于外者。自处于无瑕。不虞之虑。或及于外削。哀我无罪。何处告诉。欲诉于苍天而视天梦梦。欲告于 君上而九门隔绝。抚摩髼松。祇应胆血轮囷。呜呼。我弓既坚。我炮既精。本欲为国家除乱诛㬥。而忍以为国之计。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2L 页
作事雠之用也。白我衷心。惟有同我义兵。扫除雠贼。奉还 宫车。遄复旧章。斥退海寇。以启国家中兴之运。则不世之大功既立。至痛之本心亦著。向于通员之回。闻有激发之论。不胜感慨之意。玆以更通应响之节。开示衷曲。详细报答如何。虽不接面。可谓悉心。玆布肺肝以告。
再告列邑文
右通告事。亲上死长。彝性攸同。复雠讨贼。臣民当职。今日事。 君上在何地。雠贼作何状。而通到日久。杳无动静。岂彝性所少而当职所昧乎。第念君民如手足头目。不可一日无资。而伈泄若痛痒不关。耕凿温饱。帝力所被而犹如此。彼外寇与乱贼之猖蹶。犹不足责也。言之至此。不胜痛心。呜呼。事君如事父。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可也。 宫御之旷月不还。此声形已著而致惑于矫令。有此沮挠之论。不明不审。一至于此乎。玆以更通。通到日即各惕念。聚会义兵。申束械仗。刻日勤王可也。若复观望玩愒。沮挠士气。则忘君党逆之责。将何辞可免。行中南下罗州。盖为收召下邑。声讨不应之机也。须各回示幸甚。
 一。通到后刻期措办。条例施设形止回示。
 一。沿边防谷。斯速申饬。
 一。兵器药丸。随存修饬。
 一。出义输谷。成册回示。以为日后准考。
 一。沮挠军机者。指名回示。以为惩励。
 一。勒被削剃者。可矜而不足怒。当此义举之日。益加收恤。俾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3H 页
各尽力。
三告列邑文
右通告事。筑室道谋。诗人所叹。众主无功。易象垂戒。通告视为文具。奔问都无经纪。皆由众主而道谋也。岂以勤王之师。坐作守城之计。此是三令。令到即时。其各惕念。以今月晦日。齐会于光州。以立纪律。刻日登道。违者有律。
 此亦中粮饷接应。各其邑支供。
 士卒必用勇敢。器械必用精锐。保无临机偾事之弊。
 儒吏相资。如唇齿之不可相无。必须周旋与偕。
轮示光山诸壮士
右通告事。光山古称士林渊海。忠义古家。为湖南之最。今此义举。谓光山当首倡。而倾耳日久。尚此寥寥。士气沮丧。至此之甚耶。良用慨然。方今 君上在何地。国势作何状。当背城一战。望见 天颜于咫尺。不得则死于当死。以扶竖纲常。犹不为无辞也。惟愿佥君子丕振士气。无使失望如何。鄙行亦当合力于贵邑。聚成一队而后。可以风声四方。贵邑中于湖南。道里均适。始事之地。地理允协。玆以先通。伏望裁谅。
令示沿海六邑
木浦左右沿海要冲。异舶注泊。防守之节。不可专委于一邑。沿海六邑。合心防御而后。俾无窃发之虑。罗州,务安,咸平。防守木浦镇。灵岩,海南,珍岛。防守古花岛。兵器粮饷。各自办备。诸岛之属于名邑者。水鍊军山炮手及武士不为无人。大岛中小参酌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3L 页
抄精。自其地方邑。别定军官。率城军若干人。埋炮分守。而或致岛中作弊则当论律事。
 此亦中铳弓枪剑。自其岛备来。而军需亦各自备。船只亦大岛三中岛二小岛一。常置港口。以备不虞。烽燧之节。亦为别饬事。
 两处防守之邑。勤王出军之日。当裁减磨鍊事。
 募兵之际。农民勿为侵挠。而閒散游手择用事。
光州谈办
丙午十月十六日。为光府警务官所押。翌日到署坐歇。所押巡入通请立堂下质办。余厉声曰我曾经 陵官。何为者使我立堂下。答曰新式虽大官。质办立堂下。余曰新式吾所不知。若被驱牵。则猘咬蛇齧。吾知不免。而跬步吾且不前。任汝也。遂升堂不脱履。倚柱箕踞而坐曰。彼椅上黑服薙发而坐。垂两脚者谁也。通译曰日本官员也。余又厉声曰押余者我国警务官。谈办当与警务官。彼倭酋者何为。倭酋曰质查者我。而使警务官请来。无伤也。余曰我平日欲与尔辈一场谈办。以问其行凶诸状矣。所问于我者何事。倭酋曰公姓名出于义兵就捕人白洛九口招。果有指使否。余正色曰我国与尔国为十世之雠。仇雠无相尊。尔不必公我。我且尔汝。尔壬丁之事。既往勿说。乙未罔极之变。职尔所为。朝鲜臣民。苟非倭肚者。孰不欲殄灭汝。啖汝肉而寝汝皮乎。不忍忿愤。通告列邑。收召同志。将不日北上。而贼臣执命。宣使来谕。不得已罢归。而主辱之日。臣死是分。虽不能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4H 页
死。而归养于妻子。心所不安。入山为窟。以自责罚。誓以贼不讨则服不除。至今戴白以寓薪胆。实春秋之义。于今十有二年。一时一刻。曷尝一念忘讨复。衰老病笃。日暮道远。志事未伸。而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至于昨年十月。五条许可。而三千里疆域。已无完土矣。所幸不由于吾君。君所不许。尔等何敢私受之于贼臣乎。于是而彝性之民人怀忿冤。百人杀一倭而死。死且不避。则其为吾民。固自如矣。吾民所居之土。不吾而谁也。尔等岂可以五六贼之鹰犬于尔而生勒取之计乎。谨收舆情。投进一章。以请君臣父子背城一战。而贼臣拒纳。忿冤莫彻。夙夜腐心。杜门俟溘。忽闻白洛九倡起义旅。所谓先获我心。向风驰情。岂一日缓。而义大兵小。爱莫助之。祚宋无天。一举偾事。人虽死而义不死。国虽亡而义不亡。其气节固可奖也。面虽不识而心则相照。供招中引我为指使。盖非妄也。义同则心同。其心同则不指亦指。不使亦使。岂必耳提面命而后。谓指使哉。虽使举国之人有义举。而谓我指使。亦无不可。岂可区区辞避。作免祸之计耶。但无实效而取虚名。亦足羞也。倭酋曰国雠未复。尚今载白。义心足尚。既有此意。则于今十许年。何无一场起事。春间崔勉庵之有事。又不与偕何耶。余曰尔辈行凶。有百亡之形而无一存之理。究言则非更仆可了。而槩言其一二。则所谓开化二字。名与实相左。所开者夷狄之物。而所化者夷狄之俗。以身则身亡。以家则家亡。以国则国亡。孰主张是。内顾其国。人面而兽行。甚至臣而弑君。子而篡父。天下万古。焉有如此而不亡之国乎。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4L 页
兴无名之师。侵侮列强。兵骄则败。使无罪元元。肝脑涂地。寡人之妻而孤人之子。绝伤和气。天谴鬼怒。式日沓至。将不暇亡人之国而自致于亡矣。余将用卞庄子双虎之术。徐整义旅。乘时而动。或先或后。各有所见矣。又曰为尔计则收捕诸贼。委我司寇。使吾君快伸邦宪。而汲汲还国。各安于疆土。不然则我人虽以国毙。计不行矣。悔无及矣。倭酋曰大韩人不能开明。欲使之开明。非有他也。余曰尔所谓开明者。吾不知其何说。而先自开明于尔国可也。倭酋笑曰我国已开明矣。余曰尔国自谓开明。而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如此开明。适足以亡国而已。倭酋循床而走曰时干不足。难于究言。余曰来。吾语汝。所谓利害。两言而决之矣。曷言时干不足。自知不直。无辞可答乎。倭酋还坐。余曰与尔等论义理。所谓娼家讲礼。而天之降衷。不以夷狄而尔殊。尔辈如有公心。则以朝鲜前后义举。可不可何如。倭酋曰义举诸人。于贵国不可谓不忠。而人情害己则皆欲去之。何见之滞也。余曰害己欲去。是尔真情。义举为忠。亦见公心。然则两阵相对。彼胜则我败。害己欲去。刃杀炮杀。兵家常事。尔以外国人。主张本国刑杀。用本国巡辈。反捕本国义人。拘囚困苦。而以崔勉庵之高风伟节。为汝辈所幽于海外。申包胥之存楚不得。文丞相之囚燕何伤。而万国自有公论。公论可畏。天孽难逭。将出。髡钳诸辈相率而至。余佯问曰彼倭人欤。巡辈曰此六犯罪人也。余曰六犯可数耶。曰杀人强盗窃盗淫奸骗财掘冢也。余曰大犯不问。但问小犯。所谓缌小功之察也。左右曰大犯谓谁。余曰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5H 页
倭酋兴无名之兵。侵犯列强挠败。舆尸者无算。此非杀人大犯耶。大则勒取人三千里疆域。小则夺人家庄田地。所过之地。鸡犬尽赤。民不聊生。此非强窃盗大犯耶。其俗男女无别。裸体相逐。无所不为。此非淫奸大犯耶。以一片纸叶。竭人财源。胁制主国。无得干预。此非骗财大犯耶。电线铁路所过之地。发毁人冢。不知其数。此非掘冢大犯耶。以大犯治小犯。独不愧于心乎。天将设大警署。以治大六犯。吾将拭目而俟之。倭酋循壁而出。私与巡辈语曰我国亦有山中隐遁。所称学士者。无乃是耶。别择温室。无所谓滞囚名目。使子弟门生出入调护可也。巡辈前导至一室。先有一妇女在囚。余厉声曰一男子一妇人同处。犬羊之俗。我礼义之邦。不如是也。坚定不入。巡辈走告而还。引至巡房曰礼当然也。粤翌日。京部局长与倭二人所称大官者。至监狱及余所。巡辈曰大官至。法当免冠。余厉声曰巡检之无识。一至是乎。子路死犹结缨。冠何宜免。彼皆摇手止巡辈。粤三日。倭酋所谓警视者要余谈办。余曰言语不通。以书代言可乎。巡辈供纸墨。警视曰日寒如此。老人未安。可就住所书示为望。余曰彼亦知优老耶。出次书示之。曰去乙未年閒。国变罔极。宇万忍痛含冤迫不得已。通告列郡。收召同志。一心讨复。将伸大义。而贼臣挟天。勒行宣谕。痛哭罢归。而目见 至尊蒙尘。不忍归养于妻子。入山结屋。樵爨自给。据春秋之义。贼不讨则不书葬。葬不书则服不除。至今戴白以寓薪胆之义者十许年。年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日有十二时。无一念不在于讨复。手里虽无寸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5L 页
铁。胸中常有万甲。闻江声。思拂铁衣而东征。见山木。愿作疑兵而逐虏。志事未伸。老日至而病日笃。大命近止。遂乃挈家入遮日山中。以俟溘然。不意昨年冬。闻五条许可。则吾君以一虚纸。坐失全国。在廷之臣。无一人以手板击五贼而毙之者。如是而亦可曰国有人乎。不揆疏贱。敢进一章。以请君臣父子背城一战。而贼臣拒纳。四聪莫达。杜门吟病。五朔于玆。足不踰阈。夙夜腐心。忽闻白洛九讨复兴师。将伸义于天下。有辞于后世。而面虽不见。心或相悉。许大美名。难于独擅。招引以指使云。老病无能。赖洛九一言。得免于卧死牖下。诚大惠也。岂可区区辞避。作免祸之计耶。非但洛九。使举国之人有此举而推委于我。我且不辞。但无实效而借虚名。亦足羞也。呜呼。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亡楚者非秦也。子兰也。亡吴者非越也。伯嚭也。亡朝鲜者亦非日也。五贼也。噫彼五贼。或王室懿亲。或乔木世家。当国休与休。国戚与戚者。而抑何心肠。引十世家国之雠。颠覆五百年 宗社。擅许三千里疆域。使本国臣子。擢发而数之。罪不尽。剥肤而啖之。忿犹馀。使那国粗知义理。则当诛戮之殄灭之。以厉那国臣子。而反收拾之喣嘘之若不及。岂此独有此辈。而那独无彼辈乎。此义不素讲。故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为天下笑。如是而国何以为国乎。为那国计。收捕五贼。使吾君甘心以谢朝鲜臣民。而汲汲撤还。以自内修。使甘食安寝于各地界。则可谓两幸。呜呼。皇天仁爱下民。无此疆尔界。而皆欲其长久安宁。兴无名之师。使无罪元元。肝脑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6H 页
涂地。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绝伤和气。如此不已。则天谴鬼怒。式日沓至。将不暇亡人之国而自致于亡。可畏可畏。如以鄙言为不可。则梃杀刃杀。随遇乐地。他无可言。一介书生。无他技能。所守者。祇是生为李氏臣死为李氏鬼十个字而已。
灵光谈办
丁未三月十日。见押一宿于长城郡狱。翌日到灵光郡一宿。翌日请谈办。倭酋颇作威猛。怒目而视。初问姓名与字与号居住。又问所业。答曰吾授官不出。于国无事业。无寸土尺地。于家无所业。以先训粗识文字。生徒有问。随所知酬答。以此遣日。曰知长城朴日伞乎。曰不知也。又问谁某谁某。皆不知人。故答以不知。又问云峰有相知乎。曰略有之。曰朴文达知之乎。曰闻其名而不见其面也。曰其名何以闻之。曰此甲午讨东匪名人也。曰国家方选人材。俄閒所问者。皆所举人材。而奇山林亦在其中。故欲问其实不实。请详言之。曰不闻其名。不知其人。吾何以知其实不实乎。曰此等人近日有谋事发觉。康相元被执。所招者如是。而谓奇山林指使。奇山林居长城。号松雪云。曰所谋者吾不知其何事。而其人果若知我。则我居光州。何称长城。我非山林。何称山林。我号松沙。何称松雪。我有名字。不为露出又何也。曰山林也尊之故不名。曰问招之地。岂以尊之而不名。受招法官。岂有不问其名之理乎。曰谓之奇山林则已足矣。他处有何他山林乎。淳昌名不详。奇书房知之乎。曰奇吾同姓。宜吾所知而名不详。吾且何知。曰淳昌有奇乎。曰今法部主事一人。寓居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6L 页
淳昌。而名在朝籍。岂有名不详之理乎。曰非此人也。甚人欲杀五大臣而不中被执者。口招如此也。果为参谋则直言之可也。当此区别。而若终不实告。则必押京部。事目浩大。岂非虑念乎。曰五贼孰不欲杀之。吾于再昨冬。进一章奏。亦曰在廷之臣。无一人以手板击五贼而毙之。如是而亦可曰国有人乎。昨冬光府供辞。亦曰亡朝鲜者五贼也。噫彼五贼。或王室懿亲。或乔木世家。当国休与休。国戚与戚。而抑何心肠。引十世家国之雠。颠覆五百年 宗社。擅许三千里疆土。本国臣子。擢发而数之罪不尽。剥肤而啖之忿犹馀。盖如此乱贼。不但为本国之罪人。亦天下万世之罪人。春秋所谓人人得以诛之者也。吾于举事诸人。谋不同而心则同。彼若谋及则吾不知。如何应答。而光府逮囚三朔。舁病而归。又三朔为衾中物。不见生客。故彼不能来谋耶。知吾疏拙。且在千里外。草茅不足与计事。故不为来谋耶。曰彼五大臣。何以谓逆贼耶。曰先王疆土。擅许与人。此非逆贼耶。尔国虽曰忠臣。而我国则非常大逆也。曰先王疆土擅许与人。非其实事。曰五贼虽欲与之。尔国虽欲受之。而君心不许。民心不许。尔国虽百方玲珑。而其为吾国自若也。虽然尔国若无五贼之书可则何猖披至此之甚耶。曰我国岂有猖披于贵国乎。曰变我典章。革我官政。竭我财源。主我刑法。非所谓猖披者乎。我之参谋与否。彼之杀贼与否。何预于尔国。而若是擅便乎。曰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品何如而如是轻蔑乎。曰所谓大臣者。燮理阴阳。致君泽民是耳。而贩君卖国之贼。岂以爵位之匪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7H 页
据而尊之乎。苟有可图之势。则杀之如犬豕。而其无不忍之心。又不及犬豕耳。吾于昨冬光府供辞中。使尔国收捕五贼云者。盖不以本国之臣待之。而以尔国之臣待之。深著其不臣之罪也。曰淩侮大臣。语不择发。参谋与否勿论。不可无勘。曰东汉党锢。有耻其不参而自愿就囚者。押上京部。实吾至愿。死于辇毂。亦非无名耳。
光州谈办
十七日。自灵光押到光州。滞警署番房。至二十五日。始与顾问倭谈办。先问姓名居住别号官爵所业。槩与灵光同。又问曰学业秀出南州。既已闻之。弟子有几人。曰余学不足为师。岂有弟子。相从问难者或有之。曰可量有几人。曰君子之道。来者不拒。去者莫追。今日有明日无。今日无明日有。今何可指数。曰弟子中不胜国忧者有之乎。曰朝鲜数千万生灵。当此艰虞之日。孰无国忧。而必吾生徒为然也。曰国雠未复。至今戴白。国忧无尤而与崔勉庵同然乎。曰然。曰崔勉庵所与同国忧者几人。曰年前同勉庵困苦者。想应知之。何必问我。曰子有山度乎。曰族子而非亲子也。曰几许寸。曰四从侄也。曰十一寸乎。曰然。曰今在家乎。曰数年前上京。滞囚在京狱。曰何罪。曰其实相吾不知也。曰甚人谋杀五大臣。有壮士几人起送之事乎。曰五大臣谁也。国人所谓五贼者耶。曰然。曰以五贼言之。则春秋所谓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噫彼五贼。或王室懿亲。或乔木世家。当国休与休。国戚与戚。而抑何心肠。引十世家国之雠。颠覆五百年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7L 页
宗社。擅许三千里疆土。本国臣子。擢发而数之罪不尽。剥肤而啖之忿犹馀。已举供于昨年冬谈办时。今不必架叠。而所以致辟者不同。气勇所激。怀刃俟隙。掩杀于俄忽之閒者。义侠之为也。若夫君子之事异于是。出仕登朝。得侍殿上。猝遇此变。则腔血热沸。以手板击而毙之可也。既不得其地。则当上告天王。下告方伯。正名其罪。以行不道之诛。而此亦不得行。则祇有退修外史。笔锋严于斧钺。以行万世之诛。非但一时之诛殛而已。昨冬请自尔国收捕者。盖不以朝鲜臣子待之。深著其不臣之罪。而亦于尔国非不好事也。盖此贩君卖国之贼。非但我国之罪人。亦万国之罪人也。亦万世之罪人也。若以阿附于己而掩覆庇护之。使之假息。则弑君之贼。将接踪而起。岂但一博文而已哉。所谓同谋云云。已于灵光警署。悉其原委。未论所谋之如何若何。必知其人而后与之同谋。不知其人而同谋。事势之不行也。招我者之不知我。据其口招而已白矣。盖居非长城。号非松雪。人非山林。而称长城松雪奇山林者。知我者如是乎。我亦有名字登于仕籍。朝野之间。或知其名而不能举供。同谋者如是乎。曰绫州义兵就捕人梁会一供招内。李光善传松沙之意而同谋义举。吾虽不识松沙。而盖闻松沙之风者也。松沙之言曰事待就绪后。吾当勇赴云。果如其言乎。曰吾昨冬三朔滞囚而归。得疾沈淹。虽有其义。实无其力。且此何等危地而不身先之。使人为之乎。虽使之而人其从之乎。吾之义举。自有其日。如此朝隐夕现。鸟散鼠窜。吾不为也。当以堂堂大义。传檄八路。得精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8H 页
兵可十万。则驱兽蹄鸟迹而远之。横行匈奴中。快雪十世之雠。奠安宗社于无穷。入黄龙府。痛饮一斗酒。岂不是大快。而力姑不从心。令人忿惋欲死而已。
京部谈办
二十八日。由光州押上京部。四月五日入京狱。官员列坐者十许人。皆朝鲜也。一人问曰丧制乎。曰非也。曰为国雠未复。国服不除。吾尝闻之。此在礼经乎。曰在春秋传。一人记姓名。引至第十一号狱房。托巡检以纳食之节。巡辈皆款接。
九日巳量。请余谈办。一倭酋与通译对坐。请余坐椅子。余不许。倭酋笑曰此大韩工人。以大韩木为之。非异国物可坐。又进卷烟。余不受。倭酋曰器物与饮食。岂以彼我为嫌。不复强也。通译曰此日人今为讯问司长。优于学问。请宽接。曰近来学亦多门。吾不知其何学。曰汉文孔孟之学。孔孟尚矣。自宋朝诸贤。至我国先儒。其尊慕不下于大韩儒者。曰韩子谓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而彼薙发服缁。脱不得渠样柰何。曰此其国俗。非一人之私可移易。不可以此而轻之。曰国俗不同。语言亦异。其轻其重。吾何以知之。我为我言而已。倭酋曰早知湖南奇氏为学问名家。而尊名尤所灌耳。寻常渴见。今乃接见于讯问之场。大非平日景仰之本意。虽然此系国政。请安心接应。曰老入牢狱。不死为辱。曰非罪缧绁。孔门高弟。亦所不免。勿过自慊叹。因问曰康相元诸人。欲暗杀五贼。事觉被捕。供招云与池参奉往谋于长城奇山林。壮士几十名。当送与共事云。尊名既出其招。不可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8L 页
遂隐。至有此举。老人远役。极可闷然。彼果有谋及。而壮士许给亦果有其事否。曰到灵光郡。始知见押事状。未论所谋之如何若何。知其人而后可与同谋。供我者不知我。据其所招。已白矣。盖我寓居光州已三年而谓长城。知旧呼我以松沙而谓松雪。我非山林而称山林。我有名字而又不能举供。知我而同谋者如是乎。门通宾客。八路行客。知不知相过。其人之或来或不来。吾不能记。而所谓康相元与池参奉。吾不能记得。虽然无论同谋与否。所谓五贼。春秋所谓人人得以诛之者。岂但为我国之罪人。亦万国之罪人也。亦万世之罪人也。凡贩君卖国之贼。有君有国者。当同仇之不暇。而若以阿附于己而掩覆庇护之。则弑君之贼。当接踪而起。岂但有一博文而已乎。果以杀逆为罪。则我当为罪之魁。不才明时弃。既不得出而事君。入侍殿上。则以手板击而毙之。不得其地。尝欲上告天王。下告方伯。正名其罪。以行不道之诛。而 圣主好生之德。迥出百王。罔赦之贼。不忍加诛。此亦行不得。退修外史。笔锋严于斧钺。记恶垂戒。以行万世之诛。以续春秋之义。则所诛者其心魄骨子。而所馀者其皮壳。彼欲暗杀者。不过其皮壳耳。而欲加之罪。则知我罪我。我无所辞。曰有甘蜜则群蜂附之。有乔木则在下仰之。望重之地。有事援引。自昔伊然。而池参奉之外。又有黄都事者及门乎。曰此亦记不得。曰请熟念之。其来不足为尊累。曰吾非曰不来。特吾记不得。余因大骂曰伊昔所谓各国自主独立之日。万国之公法昭然。马关之约条自在。依此做去。有非吾儒之所大可者。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9H 页
而不遵公法。又违约条。祸人国母。胁人君父。诱人臣子。夺人疆土。坏人典章。毁人肤发。变人官政。竭人财源。主人军务。擅人刑法。使吾君民上下无所措其手足。此在公法乎。在约条乎。所谓三畏者。有不足为汝说。而万国之公罚将发。尚不足畏乎。曰个中有不得辞其责者。有非其情实者。时干短促。不能究言也。曰年前光州见逮。与尔辈言。到无辞可答处。必曰时干不足。可见尔心肝矣。昔鲁仲连欲蹈东海。而虎狼之秦尚能却军。我国忠臣烈士如闵忠正,赵忠正诸公。殉义于当日。儒门长德如宋渊斋,崔勉庵二公。殉道于客馆。此有天地来所无。独吾邦之所有。而尚不知敛兵而退。其不及无道之秦远矣。有国者不知崇奖道义。欲其不亡。能有几日乎。曰秦兵为伐赵而来。故却军可也。吾则其来非有他意。何事于敛退乎。曰舍曰无厌。犹欲为说。所谓遁辞。知其所穷。曰尊龄今六十馀。当十馀年于此生。向后十年。知我有益于贵国矣。曰唉。余欲无死者。欲饮博文之血而啖博文之肉。见尔国之必亡。岂为见蛮夷之猾夏乎。我国虽琐微。犹有道义才德之士。用之则安富尊荣。岂必借人于异国。以变于夷乎。曰任用异国之人。以致国富兵强。从古何限。而必用本国人可乎。曰中州礼义之邦。国不殊俗。如闻列国有才德可用之士。则卑礼厚币以致之。授之以政。盖果有之。而以礼义之邦。委政于夷狄之人。于古闻之乎。尔等乘我国之委靡。恣行贪虐。无所不至。而为尔国计则不如速速撤还。卫鞅任秦国之政。虽使山无盗贼。道不拾遗。而卒以车裂于商于。客卿李斯得宠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89L 页
秦。亦无几日而父子戮死于咸阳。况尔等上下积怨。今几年矣。一朝有变。悔无及矣。
十日又请谈办。通译非昨人。迎谓曰我则倭놈也。前日或与倭놈言说乎。曰昨年逮系光署时。始与之言说矣。曰今日非有可问。特为老人久在狱中。故欲其运动而然。望不为咎。因曰所住不烟寒湿。又多蚤虱。何以堪耐。曰见今时象。大冬虐雪。滔天洪水。寒湿何择。大蚤虱不除。小蚤虱焉恤。曰芦沙先生是祖父乎。曰然。曰自在鄙国。已闻道学文章矣。祖孙门生宜有可用之才。槩为几人。曰无一人也。曰何无一人。曰用有不同。用于有道之世者。岂无其人。而用于今日。果无一人矣。少閒招致康相元。既至问曰知奇山林乎。答曰似是也。问于余曰知康相元乎。曰日前于狱中。闻康相元逮在。既知此人供我。故第视其面目。因谓康相元曰汝既供我。则闻我来。亦应见我。必其的知。而何谓似是。吾既诛其骨子。所馀者虚壳。汝欲杀其虚壳而至此狼狈耶。聂政后二百馀年。秦有荆轲之事。荆轲后数千年。大东始有康相元乎。虽然聂荆为人报私雠。其事不足大称。汝为君国杀贼。非聂荆可埒。汝眉端似有青霞奇气。汝虽困苦如此。而不有此一著。则世人谁知康相元。万国知名。义直一死。但汝果过余则何不以机事相通。若果相通则我当有为汝谋矣。盖如此为谋。谋贵秘密。秘密之至。虽妻妾不相谋。而汝欲谋及于千里之外。求欲无败得乎。古之侠士轻生忘死。所谓壮士一去不复还者是也。汝欲求人于外方者。无乃为杀贼而欲无死乎。此一著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0H 页
及聂荆。此则无识所致。何可求备于一人乎。康相元出。余还囚后十日。请余出去。且曰老人久苦。不胜闷然。既往已矣。今日放释。大快大快。曰余若以君命囚放。则囚亦天恩。放亦天恩。今囚我者谁。放我者谁。生杀囚放。操纵在尔。囚不足怒。放不足喜。曰久仰盛德。平日愿见。不意相见于此。大非好样邂逅。继此或有得见之日乎。曰如此押来则何日不见。天祚大东。一场会猎。必有其日。于时相见。
赠康性缉
康君性缉。从逐既久。吾见其三经四子已读了矣。朱子谓未读时是这样人。读了后又是这样人。便是不曾读。吾未知性缉与未读时何如。性缉临行。言归家更自小学为始。用初上学课读。必其自料读未读这样人。而吾谓自知知见未进。而欲煞用心力者。已非这样人。因此而努力焉。则其进岂有穷已。第念读书。非欲为博士业文章士。如行者之归家。要识其路程。知此则其于趋向详审。当靡遗力。吾又何语以告之。其行不可无赆。以芜辞示吾眷眷焉。
赠李景起(震锡)
嘉树老柏翁讲道之乡。君生于其乡。及门最晚而遽尔梁摧。虽若可恨。而与生长东南。不见颜面者别矣。又幸柏翁传心。若农山,明湖诸君子在。卒未卒之业。岂无其地。而必于滨死腐臭者为哉。君之意。吾知之矣。柏翁盖传芦翁之道。君得闻梗槩于函丈之閒。或疑其典型存于遗孙而然耶。见今吾道榛芜。老成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0L 页
进。仅如晨星。向后依赖。君辈一队人。不得不任其责耳。其成就之方。柏翁云何。必不异乎吾所闻。归而求之遗文与传心诸公则可矣。
赠崔性彦
崔君性彦相守数月。吾见其醇谨矣。吾见其文华矣。其志于远者大者。有未及相悉。及见其琐录中。有所谓心如主人。堂室不可无主人云者。始知性彦即上蔡所称惺惺者欤。吾知性彦已见得头颅。吾无容赘焉。而第念堂室有主人。或有勤慢之不同。夙兴盥洗。洒扫庭内。内外各从其事者。勤主人也。旰睡晏起。不窥田园。芜没荒废者。慢主人也。主人于家者有勤慢。而主人于身者。独无勤慢乎。孜孜慥慥。克念克敬。使百体从令者。勤主人也。虽曰有志。而因循优游。玩愒时日。不即下工者。慢主人也。家主人之慢也。或有善子弟好僮仆干蛊替劳。则足以保家。所谓此主人者慢不省事。则终于失坠而已。故惺惺字。乃唤做勤也。性彦既觉得心如主人。则不惺惺非所忧也。因以是加勉焉。
赠孔银泽
旧居多识圣孙。尝以顾姓说勉其后进矣。今不能举其说。而其槩不言而可知矣。盖孔氏之为人所爱。以圣孙也。以圣孙人亦爱之。而为孔氏者可不自爱乎。顾姓奉勖。盖于孔氏乎为亲切矣。况君读圣人书。不过为自家家训。知此义则不待他人劝勉而裕如矣。吾复何说。
金仁会字说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1H 页
金君容寀其名。既冠而未有以尊之。尝携二友生。过余于锦北寓舍。去而复来。若抱离索之忧。因使留读。字之以仁会。为说以解之曰。同官曰寀。同学曰友。友吾寀也。语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友不以文。会不以仁。辅友云乎哉。友道之不讲久矣。近世友好。鲜不以狎侮善柔为究竟事。此所谓三损。而益者之不可复见也。是岂友之过也。由吾不喜闻过。驯致至此。苟吾喜于闻过。则不患其无友。易所谓善则千里之外应之。然则文会仁辅。在我而不在人。非若同官之充位而已。此吾寀之必以仁会为解。而君之抱忧于离索。容有未商于此义欤。
李仲植字说
李生钟直其名。请余字之。字曰仲植。盖植木者必求其直达。植而不直。犹无植也。岂惟植木。自植尤然。直其心。所以自植也。植木而求其直。必去其侧秀。自植而求其直。必绝其外慕。呜呼。植木而不直或有矣。未有自植而直不得者。仲植乎勖哉。
辛自和字说
辛君宣载表德用自和。自和乎。夫子以无加诸人。谓非赐所及。盖及不及勿与无有分耳。然则勉而和可能。而自而和。恐非可及。君瞿然曰然则改之可乎。余曰无伤也。天地宣布阳德。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盖自乐一般似自和。君宣以名自以字。一任乎阳德之宣而同乐于群生之和。若其法天地而行吾和。则宣布阳德。岂无小天地于吾心乎。此由己而不由人。故自和谓无伤也。易曰自彊不息。自昭明德。皆是已。吾闻自和存心为己者。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1L 页
故以是勖之耳。
书赠李白善
李生法相白善。过余沙村病庐。颜面虽初。年前再书。得其心画。绫城为文学渊海。而盖杰然出头角矣。信宿而归。临行求赠言。赠言吾岂敢。生有数行示志。有所谓学之则为人。不学则为兽。以学与不学。为人兽之判。可槩其笃志。而末段又以胥溺于横流自戒。白善乎。趋向已正。向后事祇当如孤军遇劲敌。舍死向前而已。书此为赠。俾知其言之非艰。行之惟艰。
赠廉敬安
读书。不本之小学而径入大学。是犹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手不知洒扫之节而口谈性与天道。最学者之大病。山阳廉君宅洙尝读多少书。始以二十之年。将小学一书。循环熟复。而自惧其晚而无得。是则非所忧也。本源既立则年龄稍晏。当追补于来日。虽毕生于此书。为寒暄先生之后学可也。遥名其所居曰小学室。待子持守之坚涵养之熟。当一过焉。
韩乃警字说
韩君钟泽字用乃警。第念警众。用铎非用钟。名钟字。警亦有说乎。余曾年一入长安。日夕人定。万动俱息。漏箭初罢。晨钟一起。则满城諠阗。达于四境。然则钟之警人。何遽不如铎也。乃警乎方其自警也。凡善言之入耳。无𨓏而非吾晨钟。自吾方寸。达于百体。则其受警何如。而受警既久。又从而警人。孰不以乃警为晨钟乎。乃警乎。
金乐三字说
金君台镐字用乐三。名台字三。盖有取诸。而三上加乐。亦有说焉。盖因三而寓君子所有之乐也。注家以为一在天一在人。不可必得。而所可自力者。惟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乐三其有见于此乎。此非强之使不愧不怍。诚意章所言毋自欺慎其独。为最初下手处。乐三乎勉之哉。乐三远涉良苦。临别无以为赠。书此为薄赆。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2H 页
文仲百字说
文生锡一妙龄过余。初眼雅饬。不见流注想。吾知其向后必有所就。余呼以仲百。而告之曰人一己百。著在思传。为变化气质之要语。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吾于君不告则已。告则舍是语。何以哉。仲百乎勉之哉。
宋福来字说
南龟宋生丱角相从。十年于玆。既突弁而来。余名之曰秉谦。字之曰福来。盖其人言若不出口。有谦谦之意。故以吾所见而名之。取谦彖传福谦之义而字之。若傍通之则益谦流谦好谦。皆一串贯说。而简而易知者。莫福来若。人閒诸福。皆自求致得来。而谦谦为求福之根基。福来乎方读书。可取易谦彖象而潜心焉。则知吾眷眷于福来者矣。
书赠金文用
尝侍吾先子膝下。有雅言曰人生三十以前。如一年之春。春若不耕。秋无所穫。盖以力穑喻力学也。金君文用才胜冠。为见无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2L 页
似。百里重趼。登此绝顶。顾甚空疏。无可以一臂于君。为诵夙昔得闻于家庭者以为赠。如我坐送三春。遽见秋霜入鬓。君视以为前车。则此行庶不为无益矣。
任士直字说
任生东埴从海上来。过余沙村病庐。年尚少而不见流注想。其将有就乎。余字以士直。而告之曰先贤以天地之生万物。圣人之应万事。直而已者。为传授心诀。骤以语君。未知君能领会否也。而士之有志。不可将第一等让与别人。且做第二。不告则已。岂可低回而为说乎。闻君方读小学。自洒扫应对以上。何尝非直底。程子所谓便可达天德王道者。盖言其直遂也。况君肇锡以埴。直在其中。顾名思义。亦在于是。士直乎。
赠朴孝卿
适远者一日得百里。则十日而能千里。百日而能万里。其或路魔绊绁。不千里而失十日。则不可以既失于前。遂止于后。即日登道。十日而千里。百日而万里。及其至一也。朴君孝卿。前日读书士也。偶婴奇疾。不能自力。十年于玆。病今愈矣。将温理旧业。而慨流光之莫追。恐来日之靡补。呜呼。孝卿年未及中身。即日下工。如适远者之登道。则十日而千里。百日而万里。绰乎有馀裕矣。岂如此日暮道远者坐叹于穷庐乎。吾愿孝卿无自疑贰。益加勉励。若复因循迟疑。则诗所谓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者是也。岂不为即日登道者所笑乎。
浮海说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3H 页
梁君泰基逐臭有年。日以所呼浮海求为文。有味乎其浮海也。吾尝一浮西海。其阔无涯。其深无底。兼以风涛狂猛。死生仅一发耳。人情不能不危惧。默诵岸上人所谓舍去如斯达去如斯之句数匝。遂帖然而安。苟以此时心处了。则虽刀锯在后。汤镬在前。足可以视如平地而不易吾所守矣。呜呼。凡今为生。何地非险海风涛。何人非浮海景色。战兢临履。固持守之常法。而如到无可如何。当以舍达为持心单方。不易吾所守。为究竟法。君亦尝一经风涛者。以是为说可乎。
李士贤字说
光山李生挟书从之。问其名希相。因请表其德。告之以士贤。为说以解之曰。昔贤有言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希圣希天。为士之极工。而独举希贤。亦无近于第一等让与别人。否否。此如升阶。阶下人要升阶。祇告之第一级。则上层九级。可仿第一级升将去。舍第一级而径告以九级。则所谓躐等者也。士以希贤为第一级。自是以上。亦仿希贤做将去。径意高远。最不济事。故曰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士贤乎。
赠朴俊贤
吕荥公行步出入。无得入茶肆酒肆。吾意此为吕公疏节而犹云尔。则山石之以俊贤此事。谓俊贤贤。诵于士友者是也。吾尝瞥过岳阳。见其茶肆酒肆。为衣冠大都会。而益叹习俗之难于猝变。俊贤可谓万马中驻足。然则观人不在大。必于其所易忽。所易忽能无忽。则用力于所不忽者。又可知矣。此吕公之贤。登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3L 页
于小学。而俊贤之贤。诵于士友也。第念事物万变。而吾所以处之者一耳。知此一则所谓不一者亦可知。学者学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如磨之有心。车之有轴。虽万转万奔而不与之俱𨓏。向所谓万马中驻足者是也。吾愿俊贤因其所已能。而益求其所未至。则学问之道。岂在日用常行之外也。俊贤勉哉。
赠郑芝卿
郑君芝卿。畏庵公后承。公吾先子称笃学。吾尊慕之逾馀人。知为公后承。一见而不为疏。滞雨信宿。临别问为学之要。要吾何知。何尝见代斲伤手者与人规矩乎。为学之要。远则在圣贤经传。近则在畏庵家训。家训亦非在经传之外。盖其意以为后生视先圣为不可几及。而其父祖则或笃信之。以父祖之口谈先圣之言。以与子孙。看为笃信之资。君所问于余者。归而求之家训则得矣。君尝嗜酒。读家训而断饮云。凡家训所言。何事非禁酒。君凡事皆勇断如止酒。则为学之要。不出于此。吾又曷语以告之。远行不可无赆。次其酬答之语以为赠。
赠赵敬之
敬之乎。人有手持一箪饭一瓢水。饥而不食。渴而不饮。告急于人者。是何如。敬之无或近是耶。敬之尝谓余。吾敬不足。愿下一言以药之。呜呼。敬之非君表德乎。厥初字之。已含至诀。且君所居文学渊薮。从逐讲学。日不下数十君子。迭相字之曰敬之敬之云尔。则此告饮食之在手者也。虽有善忘者。知所以为处矣。吾愿敬之闻人呼字时。便有惕然惺然底心。则祇此一念。是肘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4H 页
下神方。复何他求哉。
赠李允国
三山之役。李君允国从三山来十舍访余。以余于三山友也。君以三山槩于余而失于余。余以三山槩于君而得于君。失于余。其失在余。得于君。其得在君。虽然余以损友见舍。则得者失矣。君以前车为戒。则失者得矣。事固无恒得恒失。请以君所事言之。盖闻君兼于耕读。两用其心。势不得两专。得于耕则失于读。得于读则失于耕。顾安得而安失。盖心一而异用故异耳。今以耕读言之。耕时一心。读时又一心。彼各一心。故胥有得失。吾愿君以耕田心读书。以读书心耕田。则庶无得失于为力矣。以此为临别之赠。
书赠郑德会(志厚)
四兵耘草一兵迟。捷手三兵共诧伊。捷者留根烦再拔。不如迟者尽初时。此退陶先生诗。而朱语类。已有此语。盖为戒于读书贪多者也。郑君德会挟书从余。或不无贪多之意。此读书者通病。而为快于捷手。不念留根再拔之劳。此先贤之所以屡致意于是也。盖读书之法。须将一书。潜心熟复。使意思融会而后。更观他书。乃渐省力。此迟者尽初之说也。愿德会每对册。辄诵此诗数回。则知所以用工矣。
赠马文范(正焕)
马君文范。十舍相访。其意良勤。自言少日劬书。干蛊中废。及今生悔。窃欲以馀力温燖旧业。善哉言乎。夫子明言行有馀力。则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4L 页
以学文。苟有其心则何患无馀力。常于无馀力处寻馀力。必待无事静坐时为馀力。则馀力终无其时。一日有一日之馀力。至于一晷一刻亦然。吾每举似于少年。未见信得及而即地下工者。文范果能不以为老生常谈乎。
馀力说。赠李瞻汝。
馀力非必全然无事之谓。若以全然无事为馀力。则吾恐无此时节。须于无馀力中。寻得馀力来。节閒出入。省閒说话。弃不急之察。此最切要。既如是。所得尺晷寸晖。罔非吾馀力。尝闻赵文烈先生亲老家窭。躬稼渔樵。何尝有馀力。而负薪燃亲突。突火看书。灰尽而止。此寻馀力之一事。如此寻得来。则一日之间。可得半日为馀力。以此学文。岂有不成。但恐日月有馀力。而吾方寸上无馀力。凡富贵利达一切外閒事。胶扰煼灼。则方寸恒汲汲。岂有馀力及于学文哉。见君外閒恬静。可知内有素养。以吾所养。寻馀力做去。当恢有馀地矣。君以岁之馀。挟书到此。适苦二竖。其归应不无馀恋。故书此以替缟纻。
朴中玉字说
朴氏子均璞。其冠将有日。其大人谋所以表德。谨占之曰中玉。而遥祝之曰今有璞于斯。虽万镒。必使雕琢。知其中有玉也。人之生。必有良心在中。如玉之在璞。璞中之玉。知其有而必雕琢之。吾所有之良心。知其固有而鲜有雕琢者。岂爱良心。不如爱玉哉。不思甚也。且况雕琢玉者。必使玉人费万镒。而吾良心。由吾而不由人。不费而得。及其得之。易城之宝。未足以喻其宝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5H 页
其得之之方。布在方册。当读书以求之。中玉乎无久为璞。无使玉人见之而嗟惜也。
许致弘字说
许君骏焕字用致弘。盖胜重任而远到莫如马。而骏尤其良。肇锡用骏。其以是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表德以弘。盖告以致远之义。然或不知重者何任而远者何道。则又不知用力之方。致弘方读书求志。当自思而自得之矣。致弘乎。
书赠高允辅(翊柱)
中原之戎虏易逐。而一己之私欲难除。不世之大功易立。而至微之本心难保。
 右朱夫子语。窃料时义。逐戎虏立大功。为何等急务。而朱子犹云尔。君子之所养可知。高君翊柱允辅。屡见左顾。无以为赠。书此为薄赆。
朴伯顺字说
古圣人答孝之问。随人各异。而求其一言可以会通者则顺也。朴君孝东字曰伯顺。其取诸此乎。柔顺之色。在君颜貌言辞。不负其名与字。吾不架赘。而吾闻尊大人义方之教。一念不置。君或懈于顺承。则未可谓养志。而牲养不足为孝。伯顺乎。
金致万字说
金妙永一。自高兴海上。过余于带方病舍。盖方留心于儒学者。表德尚未定。余呼以致万。而告之曰木一根而枝叶万分。水一源而派流万歧。理一分殊。亦犹是尔。盖一为体而万为用。体用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5L 页
之学。吾儒所当致力者。而以今时义。千万人中常知有吾一身。不与俗尚俱𨓏而后。可论其馀。致万乎勖哉。
赠宋子仁
宋君子仁求赠言。赠言仁者事。吾不敢当。而设有可言者。日新君之妇翁。兼君之师。如晦庵之于勉斋。必于君尽之。吾又何以告之。第念饮食在手。渴而不饮。饥而不食。傍人告之曰饮之食之。则未有不饮食者也。子之表德。非子仁乎。仁在子而不在人。子之知旧日相字之曰子仁子仁。是告饮食之在手也。然而不以仁。则是告饮食之在手而不能饮食者也。得不为易为饮食者所笑乎。吾所以为君谋者如此。幸以此问于日新翁。
书头流诗轴后。赠罗圣教。
东方有头流。崔孤云登之。郑一蠹诗之。曹南冥居之。自是为名山。而山下诸君儒风蔼菀。吾尝屦及焉。周览三先生之遗躅。遍访山下邃学诸君子矣。西海有头流。未知山之杰特。与东头流奚若。以吾寡陋。盖未耳焉。槩无贤人君子登临歌咏。以致其无闻也。曾年得金重庵一游。始知有西头流。重庵盖华西高弟。近古硕儒。书斥洋倭。直黜智岛。是头流所在也。葛巾藜杖。日逍遥其巅。东西虽殊。而谓之踵三先生之遗躅可也。宥还之后。居人罗君有英圣教学于重庵者。刻石以存其迹。自是域内名硕。若崔勉庵诸公。歌咏其事。而山下兴儒化。知读书饬躬者。亦若而人。盖已具体于东头流矣。嗣是而又大显。则在君辈诸人。大肆力于文学。不负先生之遗教。其方在勉庵所命周几张豫程一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6H 页
朱直八字之刻。此盖华西先生书绅元符。而重庵之所传心也。勉庵之必使刻于此者。以明重庵之为华西嫡传。而使山下学于重庵者。不迷于所𨓏。欲使西头流并称于东头流也。吾将以暇日。驾一苇而游赏。周览重庵翁遗躅。遍访山下笃学如圣教者。以踵陟头流故事。而先以此寄声焉。
书赠朴仁吉(佶柱)
朴君仁吉能读书会疑。是长进消息。但会疑必须思索自通。古人云思之又思。鬼神其通之。盖其聚精会神。沈思积虑。则其得通之时。有若在傍指引故云然。若强索而举问。如试士发题之为则无益。昔与金大谷论后生才思敏钝。大谷曰。才钝读书善忘。非甚害事。盖才敏者一见颖解。以初见得为十分亭当而不复致思。才钝善忘者。读之又读。多读愈见意味。尽有益。此言极有理。君年少才高。有强举发问之意。而少涵蓄致思之力。姑以此蓄在胸中而一读再读。然犹不通则就正于先觉也。
赠郑士兴(治运)
尊大人至行懿德。钦尚无已。见今薄俗。数米而炊。半菽而施。借父耰锄有德色。兄弟不相恤如路人。如此淳厚家法。何处得来。固知生质之美。衰俗不能移之。安得如翁几十辈参错在州闾。庶膏盲少瘳乎。第有一事尤高。人情大抵吃自家饭。要人道吃好饭。著自家衣。要人道著好衣。而翁以此至行。不求人知。乡人士将举其行于州郡。辄致书尼之曰。公等必欲举状。则吾当逃走他郡。此非循例辞避。吾谓至行可及。此事不可及。世之赝行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6L 页
冀褒者闻此。当羞愧欲死。然则为乡人士。当以翁之心为心。以成其美可也。矧今三纲既沦。负君忘国者。得志威福。以翁察察之身。得褒于今日。岂不为大累乎。惟士兴饬躬澡行。以传乃家翁之心法。则乃家翁之至行。益彰而益远矣。盍于此而勉焉。
书赠李斗卿
先儒云读书。先须会疑。会疑于读书为紧。李君斗卿挟书从余。读多少经子。有能会疑。疑必劄记。求余辨正。顾余极老极病。失后忘前。虽有所答。安能辨之得正。要在默而识之。久而自通。且会疑有多般。盖反覆思量。胸中之疑如麻而生。思而又思。思之必通。思之不通。举而问之可也。若夫强索生疑。如科场试题之为。则亦无所补。且读书之法。务通大义。大义既通。小小窒碍。多读当自消磨。不宁惟是。常自涤祛旧见。以来新意。此谓日新。新见日生。若干疑晦。当如披云见天矣。斗卿勉之哉。
书赠安衡仲(淳恒)
书农安公。少年才华。文词斐然。不幸早世。而书农自号。意思渊永。盖曰吾之于书。如农夫之于农。择嘉种。耕种耘穫。无失其时。则苗而秀。秀而实。取禾三百廛。其次第事耳。有志未遂。中途而折。其必曰吾有子有孙。果能伸吾未伸之志否乎。为其子孙者能传其心。则书农得不为死法。而为佳子孙矣。安君衡仲。书农公曾孙。见其雅饬。为法家子。而又闻其从郑日新斯文游。门路得正。庶其以书农二字。为自家青毡。苗而秀秀而实。取禾三百廛。其将在君欤。
金汝堂字说
武灵金君挟书过余。问其名灿基。字未也。余字之曰汝堂。每奉尊大人。谈话娓娓。不暇及他事。惟以教子为基本。祇此一念。可谓基本已立。基本一立。肯堂而构。在君不在人。尊大人且柰君何。不忘尊大人教子之心。乃所以肯堂也。若其间架规模。布在方册。求之无不得。字曰汝堂为是也。汝堂乎勉勉匪懈。则庶不弃尊大人所立之基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7H 页
书赠魏致均,丁大英
朱夫子尝言本心之难保而私欲之难除。然学者但知其难而不知其易。则又恐自懈于用力。必参以夫子之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者以自勉。则难易之閒。自有一副用力之地。谨以所闻于先觉者告之。
书赠廉极洙
气宇昂然。文辞油然。昂然者外也。油然者内也。接其外而觑其内。天畀人为。定不碌碌。因此而慥慥焉。则他日所就。岂有量乎。此在君不在人。况我废弃穷山。自济且不能。何能济人。但吾闻于先人君子则有之。学问如行路。始于足下。千里之远。其规模在一举足。自画与欲速。其病均矣。进止之閒。自有一副中道。此可以意会。难以言语形容也。
书赠吴善长(在元)
吴君在元以下手立脚为问。未尝非切问。宜乐与酬答。而病卧床笫。无力可及。先子集中有答李熙容问目。论下手立脚详矣。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7L 页
可归而考之。以李氏之问。为自己问。以先子答辞。为今日亲承謦欬。则其有益于君。岂但老病如我者。呻吟馀气而已乎。
书赠廉敬汝
芝村尝问读书。思虑纷纭。尤翁曰心是活物。不能不如此。既知此心之走作而欲治之。思过半矣。常爱此语。说与君。盖以君家贫济接。易致思虑纷纭故也。
书赠郑茂洪(休畅)
郑君休畅茂洪。纡顾三山病广。请书儆戒之辞。盖古圣贤千言万语。何者非儆戒之辞。但患吾信不及。偶记得朱夫子本心难保私欲难除两句语。诵以告之。于此能领解。则其于存本心祛私意之道。知所以致力矣。
赠曹敬焕
曹君敬焕挟书过从数朔山斋。临行索赆。如吾空疏。将何以为君谋。吾闻先王考临终。以儒门事业期待于君。君所以遵守勿失者在此。君方读思传。自事物之微。至天道之大。具在包罗。儒门事业。莫加于此。而若其进为之方。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一段语已尽矣。过此以往。吾虽不言。自可意会。吾又曷语以告之哉。
魏殷弼字说
殷弼魏君祥良表德。第念传说殷人称良弼。其基本已立于版筑读书。是以弼于殷后者。皆从懋学上说去。若曰惟木从绳则正。曰言之非艰行之惟艰。曰念终始典于学。非直为百王之大法。亦可为后学之明训。吾愿殷弼常以此三言者著在心胸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8H 页
閒。则其所以受规谨言。不懈于终始。可谓不负吾表德矣。殷弼勉之哉。
书赠魏洛范(洪良),亨有(谦良),文彬(质良),元伯(贞良),金明中(炳庸),孝文(炳虎)诸君。
金魏诸君。皆冠山佳士。妙龄过余。余熟其大人。父友相访。在君或然。而顾余百病空疏。无可以一臂。虚负见过好意思。惭腼无已。吾每见情到少年。举河西先生示学者诗中潜心勿向他歧惑一句语以告之。在先生之时。文教蔚然。未尝有他歧之可言。而犹眷眷及此。况今千歧百径。𨓏日读书谈义理者。举骎骎胥沦。学者不可以己见而少忽于执守也。诸君生长文学渊海。擩染父教。趋向已正。而内修外攘。当交致其力。书此为临别之赠。
书赠李鸣九
紫阳夫子尝以戎虏易逐而私意难克为言。以今观之。戎虏难逐如此。而犹云尔者。盖言私意之克尤难也。虽然戎虏之逐在人。私意之克在我。又岂非在人者难而在我者易乎。故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李君鹤宰鸣九从海上来。过我于寒泉寓舍。临别书此以为赆。
李士极字说
李生斗圭。余字以士极。而告之曰古人云惑舟占斗极。所谓惑舟者。大海渺茫。不辨方面是耳。仰占斗极之北之南。前路始通。见今异炽入彼出此。无往非惑舟。求吾所谓斗极。其人圣贤。其言经子。由是而往。勿疑勿怠。诞先登岸。则南方之士。又岂无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8L 页
士极为斗极者乎。勉旃勉旃。
书赠朴圣信
朴生圣信求赠言。请以圣信所有事告之可乎。圣信家三圣山下。读书于山上。每十日或五日下山。上山下山。圣信其无所得者乎。第念上山非有远于下山。而下山易于上山。此进难退易之义也。盖或有半涂而废者。难其难而易其易也。吾愿圣信上山时。检点其进难而努力焉。下山时。检点其退易而克念焉。则当日有所造。无入而不自得矣。上山而来。一步有一步开明。十步有十步开明。下山而去则反是。圣信试以此自顾。上山下山。足与心谋。得其意趣。则庶无半涂而废者矣。
赠朴二秀(淇学,颜相)
尝闻郑石塘忍饥读书。三日不得食。读书声闻于五里。虽不可作而及之。盖以书籍拄枵腹而忘饥。理或有之。不以饥饱作大事者然尔。二君皆有志读书。箪食瓢饮。或有分心之虑故及之。
安警心字说
安君钟铎。乃祖同庚相善。故见其孙。自别于馀人。君亦每从容相过。其意有然者矣。日问其表德。余呼之以警心。为说以解之曰。铎所以警众。所职有人。乃吾所职则以吾铎警吾心。盖警众在人。警心在我。在人者其警也难。在我者其警也易。此意夫子尝言之曰。我欲仁。斯仁至矣。盖在我者。求之无不得。警心乎勖之哉。
顾姓说。赠孔南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99H 页
夫子以万世为土。居夫子土。读夫子书。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食息起居。一毫皆夫子赐。是以凡遇孔姓人。罔不亲爱敬重。以夫子姓也。人之重之犹如此。为孔姓者。其自重尤当如何。古语云为凡人子孙易。为贤人子孙难。况为圣人子孙者。其难尤当如何。述圣尚矣。孔氏多贤。盖顾姓自重。知为圣孙之难者也。呜呼。今异言日炽。各立标榜。充塞仁义。使华而夷。人而兽者。皆寇夫子之土而侮圣人之言。如逝水而不可复返。滔滔胥沦。莫可救止。能言不售。拙戒三缄。而与同志诸公。屋下商确。亦不可以沈默为得计也。孔君道卿。圣人之后。而同志之士。向日纡过。相与吁叹其肖。南烈之来。又以此书赠焉。
书赠李允明
先儒有慕朱子。而谓草閒蜘蛛亦当爱之。南坡先生于吾为先人之友。而又所尝请业焉。以所慕之深。虽寻常李树。亦当爱之而无轻折焉。况君是先生同姓后进乎。况君之先祖考。又于吾先人有契。而君为其遗孙乎。顾此废弃穷山之中。而君十舍纡顾。先谊蔼然。中心贶之。岂有量也。第念南坡先生之使后人爱之而至无折于李树者何事。君之先祖考之从游于吾先人。而使后进至讲其世好者何事。此则君之所知。而吾不必尽其说也。吾愿君益求乎二公当日事。则宜其自力于踵武。而日有所事者矣。允明念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