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杂著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5H 页
旧柏说
东坞一区花石庄。奇花怪石。随意经营。最所托意者柏也。其移栽也。仅若毫芒。栽而培之。培而达之。一年而二年。五年而十年。毫芒者尺寸。尺寸者寻丈。岁丙子。主人移宅于竹里。距旧居数帿。花石随移。柏也根古移不得。主人不能忘于心。以读书之暇。日往摩挲。摩挲不足。遂乃叹息曰呜呼。余之栽培汝也。若将与之终始。时有不同。主人不得不移。而柏也不我从。曾花石之不若矣。虽然岂汝之咎。物性固有然也。但主人之不汝忘。其至矣。柏之不我忘。亦若是也耶。抑未耶。徊徨久之。柏以臆对曰我不负主人。主人其负我矣。子何巧于栽培我而拙于移我也。移我且有多术。欲分而移之。则移我于物。欲全而移之。则移我于纸。欲继世而移之。则移我于种。欲默想而移之。则移我于眼。欲忘形而移之。则移我于心。请试论之。今夫我春夏敷荣犹夫凡草木。岁寒后凋犹夫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犹夫竹。根古犹石。柯古犹铜。于是乎不出子之庭而尽取之。此非分而移之物乎。若以为迂则宜得画工之笔。完本写摸。贴子之左右。则不出子之户而得之。此非全而移之纸乎。以为渝真不足为贵。则取我之种。又加栽培之工。不出五年而十年。毫芒而尺寸而寻丈。不错我今日样。不出子之手而得之。此非继世而移之种乎。而欲不然。子之眼有神。我之生有形。以有神默想夫有形。立则见其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5L 页
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虽合眼而坐。我无日不在子之眼前矣。敷荣者后凋者。如石如铜者。不出子之眼而尽得之。此非默想而移之眼乎。虽然分移之物。不若全移之纸。全移之纸。不若世移之种。世移之种。不若默想而移之眼。默想而移之眼。不若忘形而移之心。请以移心之术言之。盖子之心无柏。则虽盆而置之左右。犹外耳。况移之于庭。于子乎何有。既有于心。则千里之远。尚可以运之心内。况数帿之外。犹子之外庭也。何远之有。人自远尔。今夫我疾风不能使之摧。岁寒不能使之凋。春秋不能使之改柯易叶。岁愈久而根柯如石如铜。今夫子移我于心而体焉。则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磨不磷涅不缁。穷益坚老益壮。于是乎指子而谓之柏亦可也。而后乃今。不出子之心。而柏固完然在是矣。奚以区区移根移形之末计也哉。主人唯唯而归。说与故人学静子。学静子旧居梅未之移。如东坞之柏。久以为忧。闻之爽然得移梅之术。并以记之。
醉梦说
吾知夫醉者矣。醉何尝自知其醉。吾知夫梦者矣。梦何尝自知其梦。醉也醒者知之。梦也觉者知之。有大人先生自号醉梦。是果醉梦而能自知者耶。亦有待夫醒焉觉焉而知之耶。吾闻之。是之所非。非之所是。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莫若以明。是非独然。醉梦有不然者耶。醉之所醒。醒之所醉。梦之所觉。觉之所梦。醉者醒乎。醒者醉乎。梦者觉乎。觉者梦乎。醉醉醒醒。梦梦觉觉。亦莫若以明。先生明者也。自知独明。知人有不明者耶。举世皆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H 页
梦也。则其谁醒焉。其谁觉焉。无醒无觉。醉梦之名。亦殆乎不有矣。故吾以为醉梦。乃醒觉者之见也。以吾之醒之觉。见人之醉之梦明也。知人独明。自知有不明者耶。一身亦有醉醒焉梦觉焉。醒后知醉昏者明矣。觉后知梦昏者明矣。有太上明者笑之曰。其所谓醒者。安知不为醉中之骂醉者也。其所谓觉者。安知不为梦中之占梦者耶。醉乎因酒。梦乎因寐。此小醉梦也。有大醉梦焉。小言炎炎。大言詹詹。小恐惴惴。大恐缦缦。以太上者见之。如醒者之见醉。列鼎佩玉以为乐。饮水缊袍以为忧。役志于富贵福泽。害性于贫贱忧戚。以太上者见之。如觉者之见梦。此大醒之见大醉。大觉之见大梦也。今先生之明。庶几太上者类而大醒大觉者耶。醉梦子闻之笑曰。我谓我醉。子谓我醒。我谓我梦。子谓我觉。安知子之非醉非梦也耶。以子之醉。谓我之醒。则其所谓醒者醉中之醉也。以子之梦。谓我之觉。则其所谓觉者梦中之梦也。虽然我非子也。固不知子之醒否觉否。则子非我也。又安知我之不醉不梦也。呜呼。醉梦子以其醒焉觉焉。自居夫醉梦而未知或辞。尤可见不与世较争。乃真醒真觉者也。此可与醒且觉者道。难与醉与梦者言也。遂忘其自归于醉梦之科而为之说。
寒江问答
江问于寒曰。近闻有金逸士引尔我为号。闻之乎。其人为谁。又何如。知之乎。寒答曰不知。丘珍有金希道先生。汝可以作责沈矣。余于世摈不容。惟先生厚我无已。每九月。人皆授衣而摈我。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L 页
先生则否。冬月。人皆燠室以拒我。先生则否。不相离殆一岁强半。故习知之。盖其为人。毁之不见其怒。誉之不见其喜。庶乎澄不清淆不浊。从而游。垢者涤污者洁。不待号而寒江也已久矣。江曰先生之德之行。既闻之矣。而我而汝所重安在。寒曰槩乎并厚而兼存。所重则在我而不在汝。潦水已尽。非我不清。秋月入面。非我不澄。先生寒士也。拟人以伦。深意果在我也。江曰不然。我实尔虚。非我汝无所施。且以先生所存言之。澄不清淆不浊。垢者涤污者洁。拟伦则我先生清士也。其意果在我也。寒江之争不息。讼于主人翁。翁莞尔而笑曰。寒江之争滞物。固有相须而为义。非寒不能清。寒之言似矣。非江无所施。江之言似矣。离之则无名。合之则成德。清寒之中。吾心安焉。离合之閒。尔讼决矣。于是寒江之争始息。并欢而退曰。先生固与物无竞者也。翁之友松沙子记其事。以为寒江问答。
青皋说
李斯文子和鹤其名。号青皋。吾不能无疑于取号之义。因向子和道青田之鹤与九皋之鹤同耶。曰不同。奚不同。曰时也。然则所不同者时而所同者鹤也。何子和之取其同者而名之。又取其异者而号为。曰论同不论异不备。二之则不明。不知其同。不能识大本。不知其异。亦无以达变。异亦同中之一事。请以异者言之。盖鹤仙禽也。青田仙居也。以仙禽居仙居。鹤之时也。时有不同。则凤翔有云霄之逝。龟尾有泥涂之曳。鹤之入于九皋。此亦时之异也。时之异而鹤未尝不同。此吾所以同以名而异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H 页
号也。呜呼。子和可谓善居同异矣。廊庙之贤与林下之贤。所同者贤而所不同者时也。以时进而为青田之鹤。以时退而为九皋之鹤。时之异而道未尝不同。此子和之异以号而寓其出处之义也欤。彼进而居青田则不知有九皋。退而处九皋则又不知有青田。入而不知出。𨓏而不知返者。乌足与议时义之大也哉。请以是为说。
煮丹说。赠朴纯汝。
纯汝方煮丹。具鼎器办材料。详古人煮法。文武火昼夜不停息。傍人莫不言劳苦。而纯汝固自若曰。吾有病于身。将以是医之也。余闻之曰。纯汝于医身既如此。庶乎其医心矣。心于身为大。病于小者。犹且医之而不舍。况病于大者乎。医心与医身非二致。故曰恶闻过。如护疾而忌医。盖方寸以为鼎器。仁义以为材料。古经以为煮法。沈思密察以为文。努力趱进以为武。自强不息。又不为傍人言所挠屈。如今纯汝之煮丹。曰吾有病于心。将以是医之也云尔。则纯汝丹成之日。吾许其学之成矣。纯汝来寓同闬。晨夕相过。吾方移侨锦北。求以赠言。赠言吾岂敢。姑以纯汝之所有事。一转而为之说。以为相思之资。
海史说
海史。浴川安上庠自号。吾尝经过其庐。左头流右通明。皆名山也。何上庠之号之近舍名山而远取诸海。此意庄生已言之。以指喻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苟所喻之有在。则非指可以指矣。非海可以海矣。然则头流通明。何莫非吾海。而磬襄不必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L 页
入于。鲁连不必蹈而焉。呜呼今天下。殊类胁国。皇纲扫地。识者之为耻。非特帝秦。上庠以蹈海之心。思欲澄清而不可得。则将遂入海之志。而以为我为鲁连也。则所蹈皆海。我为磬襄也。则所居皆海。非连可以连。非襄可以襄。非海者独不可以海乎。盖尝以是而质诸上庠。上庠曰。吾之海史为号。非今日而伊昔矣。古人有言曰见蓓蕾而知花。知花之下也。见根拨而知花。知花之上也。所居有大江巨川。已蓓蕾于知海。已不可谓知海之上而犹喜其所宗之自在也。今吾友为言。得无与本意左乎。曰何伤也。事固有常变。上庠之养于常者既如此。故处于变者又如此。此所以居山而不失于海。处变而不失于常也。吾将膏车秣马。从上庠于海。而以非海之海言之。则吾之三山。亦未尝非上庠之海也。相与一笑而记其说焉。
聋哑说
洗耳未为得计。缄口亦为拙谋。无闻莫聋若。不言莫哑若。吾友卢居士致云聋哑为号。其有见于此欤。今天下人而兽华而夷。闻之无可闻。言之无可言。颍川之洗。金人之缄。此其时也。而居士聋其耳而哑其口。不愿闻者无自而入。不欲言者无自而出。无劳乎耳之洗而口之缄矣。吾闻居士大人号以聋隐。盖往昔事变初生。虽有耳不欲闻。而犹可以有口可言。汲汲于戒慎。而及今膏肓。非唇焦口燥之可救。则未可言而言。徒为失言。此居士之兼于聋哑。如此家法。何处得来。昔居士之未聋哑。相逢剧谈。晨夕娓娓。今居士聋矣。吾不得不哑。居士哑矣。吾不得不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H 页
未知君与我之不聋不哑。果有其日欤。叹息而记之。
养苗说。赠安公三。
养心求其似。其养苗乎。种子无不同。播之时又同。而其有善不善。人力之未至也。盖深耕也。为根深而能风旱也。易耨也。为苗达而去稂莠也。惟心亦然。厥初禀赋。何尝不同。随感而见。亦未有不同。而其有善不善。操舍之未审也。苟操舍之未审。则风旱于吾心者何事。稂莠于吾心者何物。立志之坚固。吾深耕也。外诱之务去。吾易耨也。养苗去其害苗。养心去其害心。则养苗之术。即吾养心之方也。安君公三。向日寄书来云荷蓑荷笠。随老农之后。以去莠养苗。吾知公三之苗日以长。公三之心亦日以治。既以书贺。又衍以为之说如此。
止酒说。寄李尤山舜熙。
饮酒者鲜解酿酒。此所谓不迩察也。酒既酿矣。及日味厚。过日味变。味变。养体者不饮之矣。是为弃酒。饮酒者亦然。适体和生。过度移性。移性者君子不取之矣。是为弃人。岂不可惧者哉。尤山子以止酒为问。是岂尤山之所难。意者有性褊难克。独觉而人不及知者。克此者亦不过止酒之一转看耳。谨以迩察二字为献焉。
芝西说
指芝而问曰芝乎。曰是也。指人而问曰芝乎。曰非也。以芝喻芝之非芝。不若以非芝喻芝之非芝耶。曰不然也。以芝喻芝。不若以非芝喻芝。何也。某处有人焉。居陋巷乐善。不以人不知而或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L 页
懈。芝之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者如之。入其居者挹馀香。如入芝兰之室。指是人而问曰芝乎。则曰是也者。知芝之德者也。曰非也者。知芝之形者也。以其德而知芝。知芝之上也。以其形而知芝。知芝之下也。以芝喻芝。喻其形也。非芝喻芝。喻其德也。以形喻形。曷若以德喻德。以芝之德而得其人焉。号芝西郑公是已。公之自号。非欲以芝自居也。其远祖松江先生退老于昌之西芝谷。所居于芝之西十里而遥。号芝西。不忘芝也。不忘芝。念厥祖也。念厥祖聿修德。盖公本意也。今以芝喻公。得无与公意左乎。否否。此其所以为芝也。念厥祖而聿修德。公之实也。以其德而指为芝。公之名也。不有公之实之德。公之名何自而闻。名者实之宾。盖谓此也。闻公之名。论公之实。吾以为灵芝固有根矣。
后潜说
伯夷陶潜死不死殊涂。而其义则无不同。盖以死为义则无陶潜。以不死为义则无伯夷。其义不异。则死者皆伯夷。不死者皆陶潜。是二者吾何閒然。吾党有后潜翁。东方无国之日。有死伯夷。有不死陶潜。不死之陶。翁其一。生于陶后。其潜与同。后潜之称。先潜后潜。其揆一也。若举其名姓则非为潜之本意。而晋处士陶元亮至今潜不得。后潜翁虽欲潜其名姓。而后百世潜不得朝鲜处士李泰鲁。
忍翁说
恶乎忍。恶乎不忍。忍于忍。不忍于不忍。忍不忍虽若相反。而实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H 页
相流通。第以张氏百忍言之。必不忍之心为主于内。而能成百忍之功。其所谓忍者。所以成其不忍之心耳。朴明淑世好雅熟。吾知忍翁为号。必心有所不忍者也。向所谓忍于忍不忍于不忍。其于忍翁之意。得乎否乎。
狗乳说
家有二狗乳同时。后数日。一母狗死。其子失乳哀号。见者心恻。不以微物而有间。而顾无可以救之。一母狗见其哀号也。引入乳下。分乳乳之。八乳不能足十子。则乃分类后先。均乳无阙。家人异之以告。日往视之。分乳如一日。果能终其乳养者也。呜呼。人物之生。果同五常。而此为不失其性者欤。彼以最灵者人。或子父异财。兄弟吝分。视其饥寒如秦瘠者。抑独何心哉。之狗之不如也远矣。自是每饭。必捐数匙以加恩焉。
赠闵敬构
闵君敬构世好也。临别求赠言。赠言仁者事。吾不敢。而亦不可以不敢而无一言。请以所自待而人亦待之者勉之可乎。吾儒事业。有基地门户閒架。作室真善谕也。然则尊祖考既作室矣。肯堂而构。尊大人盖尝自任而有志未就。中途忽焉。君兄弟以藐诸孤。克自树立。头角已崭然。士友方信其不弃先基。而君又名以肯镐字敬构。吾未知此名此字。尊祖考之所命耶。抑君自占耶。为所命也。先人之付托重矣。为自占也。所以自任亦不轻矣。古人以不肯堂为弃基。则肯构为不弃基。不出名与字而道在是矣。肯构之方。亦不外敬之一字。所以告于君者。舍此而无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L 页
别语。异日恢大閒架。剖破藩篱。在君力行何如耳。身有之而不察。求助于人。如手持一箪饭一瓢饮。饥而不食。渴而不饮。告急于人。敬构岂为是哉。
奉赆李丈
福峡之九水洞。即吾先子生长里也。里中长老。及吾曾大父世。年辈吾先子。惟公而已。曾年侍先子入古里。舍驾而杖。访公于蟹舍。道故情如昨日事。积岁沈疴。不能造拜先子年辈。而公以八十之年。越巨山涉长川。扶杖三舍。访年辈之遗孙于锦北寓舍。后生之不及于前辈久矣。而人事倒错。一至是乎。呜呼。吾犹及见先子之缱绻于公。而奉承先谊。已不及公之垂眷于我。则两家子孙。子而又孙。久而相疏。不可保其必无矣。岂非可惧者乎。公之行。历叙先谊。以告两家后孙。
书赠李美中
使汝遗珠。珠之已矣。使汝遗玉。玉之已矣。岂其珍之。如汝文既案而复手也。虽然文外耳。就考其内则知有儒门事业。致意远大。此老宿或不能念到。而美中以妙龄得之。孰以此教诲汝。盖其求之之切。非由人过去唇吻。三世传心。果有不可诬者矣。呜呼。平泉花石。轻以与人。有非保家子孙。美中不坠家传有如此。过此而恢大疆土。有光前烈。亦在我不在人。最初事。分别人己。譬如饥而食寒而衣。为己也。吃好饭。要人道吃好饭。著好衣。要人道著好衣。为人也。此所谓务外。务外则内不实。华而不实。君子不为也。珠藏泽媚。玉蕴山辉。美在中而光著于外。畴昔字汝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H 页
以美中。非无意也。年芳才俊。鲜不为外骛所夺。故书此以为赠。
曹伯据字说
东坞文丈冠其稚孙。德承为名。尊名以伯据。伯据乎。既通论语矣。据于德一句。在所熟复。无用自我解说。虽然吾于伯据。不可无一言。盖据训依。依有浅深。深言之则是作为地盘云尔。如行走之据地。坐卧之据床席是也。无此则无吾安身之所。据于德亦若是。舍德而求吾安身之所。是舍地而求行走。舍床席而求坐卧也可乎。以此一句。遗为安身之所。可谓善遗矣。善受其遗。亦在乎伯据而已。伯据伯据。父友松沙子书。
馀力说。赠吴子春。
入孝出弟。馀力学文。为亲切至训。而所谓馀力。有多少般。盖一年有一年之馀力。一月有一月之馀力。一日有一日之馀力。下至一晷一刻。未尝无馀力。必欲以年月寻馀力。则吾恐其无馀力矣。古人数五经五书字数。谓一日三百字。四年半可一遍。槩于一日。岂无三百字馀力。吴君东洙子春。崭然出头角。盖世好家不数数有。于入孝出弟等诸节。擩染致力。无可指议。而干家御众。宾朋迎送。殆无馀力。须于无馀力中寻个馀力。则精力未衰之前。尚可四五遍于五经五书。难窝翁以为己为人。恳恳于君者。盖以德之爱。而吾所言。特演其馀意耳。书此以为临别之赠。其所不言。子春当自知矣。
书寄梁俊贤(成默)
东头流。有朴君俊贤佳士。吾以为此山真面。西头流。又得梁君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L 页
亦俊贤。见其外。已酝藉。而一宿而别。未及叩其中。别后罗君圣教来道其详。以所闻虽谓之此山面目。非过语而不负俊贤之称。两头流。各得一俊贤亦奇事。而如非圣教之追到。几失吾俊贤矣。海上本自静僻。故避世之士往往入焉。君又于海上求深山。筑室读书。海山之趣各不同。而会通则亦不异。此则一蠹先生咏于诗曰。看尽头流千万叠。孤舟又下大江流者是也。到此地头。便豁然。愿以此二句领会。则头流有东西。而人自无东西矣。罗君之去。书此相寄。少纾别后恋恋。
金景儒字说
景儒乎。贾胡剖身而藏所珍者珠。卞和刖足而献所珍者璧。然则吾亦有不珠之珠不璧之璧。儒有席上之珍是也。吾之珍之。不及于剖身而藏刖足而献。则其不为贾胡与卞和所笑乎。虽然或珠或璧。无益于得。而或剖或刖。有失于己。吾所谓珍者异于是。有不珠不璧之宝。而无剖身刖足之患。又求之甚易。得之在己。无入海登山之劳。而有自修及人之功。顾其为珍。不亦重乎。光山金君名以珍铉。庶其有见于此。故吾以景儒尊其名。以发其归趣。呜呼。珠采于海。璧采于山。容有不得者。若所谓不珠之珠不璧之璧。自有不山而山不海而海者。求之无不得焉。景儒乎。
郑鹏举字说
郑君名海翼求表德。莫鹏举若也。世言鲲化为鹏。信斯言也。今日鹏。乃昨日鲲。方其鲲也。孰知其为鹏。及其鹏也。又孰知其旧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H 页
鲲。人之变化气质似之。变昨日非而为今日是。变昨日柔而为今日强。殆成别人。如入大炉韛陶铸出来。前日伎俩。不见其痕迹。岂但如大鱼之化为大鸟。其斤两轻重依旧自在也。虽然气质非可自尔变化。必须用吾心力而后可议。此则君可自察其病源而力行之耳。鹏举乎。君之前路。尚有九万里。能勇往直前。如抟扶摇羊角否乎。
李肃卿字说
李生若雨。吾奇氏自出。过从有日。见其为佳子弟。肃卿其尊名。盖取洪范休徵。此系在上之政治。虽非关于蓬荜之士。而若移之吾一身上。则表记所谓庄敬日彊者是也。实与安肆日偷相反。常以此二句。检点日閒云为。去彼取此。则古所谓若时雨化者。岂复让别人做。为君谋。不出名与字而道在是矣。
书赠曹学敬
吾友学敬。于东坞先生曹公。为族子而学于公。余亦夤缘于公而友之矣。呜呼。思见公而不见。见学敬而如见公。如思见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弟而如见元宾也。然则余宜以公所尝勉于余者勉学敬。而学敬既默会矣。余又曷语以告学敬。学敬记余昨年冬所赠小梳子乎。时方薙令矫行。理发之具。为越人章甫。而必以是为赠。示余之不疑吾学敬。而亦使学敬相信于余也。物虽薄而意已厚。然则事变虽万。而吾所以为梳者一也。就以今日言之。所梳者在朱夫子讨复奏劄。蚍蜉之力。顾无以为处。而其义则不可一日忘也。学敬课读在此。想已领会矣。呜呼。天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L 页
下如乱发。虮齧虱附。乐以为巢穴。既不得大梳子。理天下之发而刷去其虮虱。则学敬所得于课读者。亦足以理吾发而使虮虱者不吾及然后。知余所赠于学敬者。庶不为无所勉也。书此以为赠。
金伯应字说
夫洪钟之为物。随所扣之大小而无不应。以声之足也。凡学足乎己。则亦随所求之浅深而无不应。足乎己。体所以立。应乎外。用所以行也。金君名以在钟。字用伯应。岂有见于此欤。伯应少年才识。兼以笃实。足可以大受。故以体立用行为说以告之。伯应乎。
许理卿字说
自夫主气之说行于世。一种人靡然师之。以理为无头脚昆仑一物。殆韩公所谓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闻之者也。带方许君名条字理卿。理之有条。君从何得闻而信得及如此。至于著之为名若字耶。呜呼。两仪四象。男女万物。何莫非此理之攸为。而井井有条。知之者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自下学而至于上达。自修身而至于平治天下。皆不过寻条理而做去而已。理卿能知其说而益究乎其至。则异日大事业。未始非今日名与字为头颅。理卿乎。
书赠绫城二秀士
绫城二秀士梁君会澈,会甲。过余带方病庐。见其天资易直。兼以擩染家庭。不为时尚所摇夺。此在二君宜尔。而以今滔滔者。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H 页
可谓天渊辽绝。临行求赠言。赠言吾岂敢。朱子曰中原之戎虏易逐。而一己之私欲难除。不世之大功易立。而至微之本心难保。以至难为易。则盖有所尤难者在矣。此可以意会。不可以语道。勿以昭陵之己见。而常以此入思量则可矣。
书赠黄景涵
黄君景涵自以质菲才鲁为忧。景涵乎。子见掘井乎。掘之未深而得水者。譬如才思敏悟。用力少而得效。掘之既深而得水者。譬如才质钝鲁。用力多而得悟。虽然未深而得水。皆傍流渗漏。少焉而涸。深而得水。必其泉源所发。达于海不渴。呜呼。得渗漏之水自足者。例多中涂而废。其何及于用力之久。得其活源也。但患吾之用力者未及。为掘井者所笑也。
书赠柳季䨓(渊根)
渊根未入学。学为农。农其所已学。以所已学。喻所愿学。无入而不自得。盖春耕夏耘秋穫。有次第条理。无失其次第条理。即所谓善农。为学亦如是。此则渊根当自知之。渊根自道晚学。吾年逾中身。鬓上有种种白。而不自谓全晚。尚冀有少进。渊根年仅二十。已道其晚。吾以未晚失之。渊根或可以自晚得之耶。日月逝矣。岁不我延。恐其晚也。晚为所恐则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当靡遗力。岂待人勉强。但晚学欲速为恒病。揠苗助长。每为为农者所笑。此则不可不念也。
书赠郑景晦
郑君在赫字景晦。晦一字为君家传心。吾闻尊先祖沈晦终身。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L 页
令名在后世。盖未有晦而不明者也。君又用晦表德。可见聿修祖德。况今时事。士君子当晦养以俟时。易曰向晦入宴息。岂专窈冥昏默之谓耶。然则晦之所养可知已。故曰木晦于根。春容烨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景晦乎。吾知晦有所养矣。存养之至。吾心常明。不与吾身与迹而俱晦。如有昼有夜而日光无加减。有晦有朔而月轮无盈朒。古人所谓屈而伸困而亨。皆是道也。此皆景晦之所已见。吾又何赘焉。
书赠闵周辅
闵上庠周辅甫。十舍左顾。其意良勤。顾余老且病。无可以为赠。第念尊先祖农隐先生。丽季秉义。南遁于方丈山中。扶植后百世名教。尊王考菀有祖风。中行独复。蹇蹇匪躬。尊大人承宣公寔承父趾。屏遁于德裕山中。以待时清。皆一副当先规。足以为此世砥柱。上庠乎。不出家而道在是矣。舍是而为言则非今急务。举是而为劝则赘矣。吾何以为赠。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为上庠诵之。
书赠金士奉
金君士奉。带方笃学之士。吾尝造其庐而款焉。士奉以往来之礼。纡顾三山之顶。山径多歧。十人九误。而士奉能于万山积雪。就若熟路。无他。真知此斋之在此。知止能得小者。可信其大者。况吾所止之域道涂。元自坦然。夫子之宫墙岿然。圣贤千言万语指路。又不啻重复。苟信及而真知。则山雪之积歧路之多。皆非吾忧。吾知士奉免矣。但叔季穷阴。正路榛芜。閒关吾行。非特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H 页
积雪。局于俗者。或难于独复。趱于进者。或罔于绐左。勿难勿罔之閒。吾有一副中行。吾知士奉已先见。吾又曷语以告之。诗曰雨雪瀌瀌。见晛曰消。愿迨此雨雪之日。造车于室中。俟见晛而用。则可行于天下而无窘辙。士奉勉之哉。
赠李义卿
李君义卿。躬耕养亲。以馀力读书。自言业不能专一。得力无多。愿以一言相勖。第念耕与读虽殊涂。而得其义则非二致。春耕夏耘秋穫。无失其时。而舍己耘人。揠苗助长。最害于耕。学问之道。亦不过曰无失其时。而其为害也亦相近。故孟子尝屡致意于此。得力于此(저본에는 '比'로 보이나, 국립중앙도서관 소장본에 근거하여 '此'의 훼손으로 판단하고 수정하였다.)。则吾知义卿秋熟登场之日。义卿之学。亦有所成就矣。亲老家贫。不顾为养而埋头寻数者。其本领已差。末梢事又可知矣。吾愿义卿无患于业不专而益笃其馀力也。如吾耕读皆疏漏而徒能言。忸怩忸怩。
安子用字说
安生圭三字曰子容。盖取南容三复白圭。以勖其谨言。未始非善意。而吾见其木讷简默。不谨言非所忧。而或虑其气质之偏。不能自克。改呼曰子用。为说以解之曰。洪范所谓乂用三德。虽圣人抚世酬物之大道。而亦吾自治制行之大用。盖平康正直。无以议为。而大抵不失于刚则失于柔。柔克刚克。顾吾所偏而用焉。子用乎。子之所偏何在。而子之所用又何在。此则在子而不在人。吾不必究言之。而要不外乎刚柔二克。此如饥而用食。寒而用衣。顾其为用。岂非重且大乎。呜呼。饥之于食。寒之于衣。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L 页
或有求用而不得者。彼所谓二克者吾用之。则为吾用矣。
赠许晦彦
晦彦以学不倦求赠言。不倦于学。晦彦既自知之。知而求赠。如知饥而食而望人劝食。知渴而饮而望人劝饮。非切望也。虽然饥食而渴饮。知之真。故不待人劝而自能饮食之。学之不倦。知之未真。故要人相劝。劝之无他言。知不学则愚。如知不食则饥不饮则渴。则可无资于人而自不倦矣。曷尝见饥渴者或倦于饮食者乎。呜呼。饮食之饥渴。饥渴也小。学问之饥渴。饥渴也大。知此则虽赏之。自不能倦矣。
书类编面纸。寄金公立(恒淳)
右类编纂次。首议于大谷金公。书既成而大谷已古人矣。今以一部遗胤子恒淳藏焉。抚昔悲今。于是为切。而恒淳之泪。且盈襟矣。及时玩绎。无忘乃家翁之心。则所以承先而垂后者在此。恒淳乎。
书赠郑万甫
日新之抱万甫既冠。以乃祖命。见余于三山穷箐。吾非东莱而受之之托。顾分不堪。但有一事可告者。朱子送受之于东莱也。有所训书。苟深味于此。则不待东莱之言而已裕然矣。以是推之。子离家之日。必有训诲。吾不闻其曲折之如何。而槩与受之所受者。不甚相远。又何待于吾言。朱子之言。虽多条件。而勤谨二字为头颅。无限好事。无限不好事。顾此二字之循不循如何耳。万甫问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聊以此告之。盖以乃祖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H 页
意申之也。
柳观夫字说
柳君相基字曰观夫。盖取相观而善。以我观人。以人观我。乃所谓相观。观人而善。其善在我。观我而善。其善在人。善我善人。宜若有轻重。而观人之观。择善为观。吾可无时而不观。观我之观。无善可观。即不以为观。观人观我之閒。吾可无时而非善。此吾观夫以字相基也。观夫乎。
康性缉字说
康君熙镇呼以性缉。又解之曰。诗云缉熙。引于曾传。用力专在缉字上。盖熙为光明而所受于有生之初。然既不能不蔽于物则日就于昏。故必自其未泯之明。明而又明。继续无閒断者。所谓缉熙。缉之义大矣哉。所谓不息不已者。亦不过缉之极功。性缉乎勖哉。
病药说。赠朴圣存。
凡有病必有药。如病寒用热。病热用寒是也。寒热于身。其病小。寒热于心。其病大。何者。身之寒热。蔘附以治寒。栀柏以治热。虽不中不远矣。心之寒热。非蔘附栀柏之所治。虽然治身为有蔘附栀相。而治心独无蔘附栀柏乎。古人谓既知如是为病。不如是为药。所谓不如是者。非吾心之蔘附栀柏乎。及其治之。治身之病。容有蔘附栀柏之费。而亦或有寒热误诊。用药添病之患。治心之病。所谓蔘附栀柏者。在吾一转移之閒。又无误诊添病之患。其为治顾不易耶。圣存为病于心者。圣存既自诊矣。吾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L 页
诊病之日。其病已七八分去矣。所未祛二三分。又以所谓不如是者用力焉。则庶无病加少愈之患。圣存念哉。
安仲述字说
安生钟基。余呼以仲述。且告之曰士之为学。譬如筑室。经营位置。必先立基。末后成就。随其基之大小。吾不知子之所立大小若何。而以吾所知子之大人。已立基许大矣。已筑室经始矣。子能肯堂而肯构。以述其志事。则始可谓不弃基。所述之方。在子过庭训诲。吾又曷告焉。
节翁解
朴居士泰镐自称节翁。或疑节非可以自号。而居士恶乎然尔。其友松沙子解之曰。朴氏世居节山。盖其先世气节。可矜式于人。故后人名其里。于后移居。古礼不忘旧居。而礼为节文。古居今居。思古勉今。节翁之称。何不可之有。况今世运荡板。名节扫地。有志之士思所以扶植节义。顾名思义。此实节翁之本意也。今沦胥以铺。滔滔皆是。而居士琢磨澡雪。自拔于流俗。其节操可尚。居士虽不欲自称。而知居士者宜无异辞。以此以彼。居士之为节翁。固自如矣。因次是语。以贻居士观。
赠朴观吾
读书。先究圣人著书之本意。更将元文。字寻字义。句寻句义。通一章寻究而后。始将大注与大文。参互细究。次将细注。略略相发。常须照顾后面。切忌贪前。大抵看书。将弟子问处。作自己问。将圣人答语。作自己亲承教诏。始可免书自书我自我矣。
书赠权天若(相渊)
复六四曰中行独复。能于众阴竞进之中。下应初九。作易者取之而不言其吉。乘承皆阴。犹虑其从阳之志或怠也。苟不怠于所从。则何吉如之。权君天若生簪缨家。舍芬华吃冷淡。岂所急在此而所缓在彼乎。循而上之。有无限好事。益励不懈。吾于天若信矣。独复之吉。不须卜于詹尹。临行。书此以寓惓惓。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H 页
芦月解
芦。吾先子芦沙先生。月。吾友月波居士郑君。吾友盖尝从学于吾先子。归以所传之学。训迪后进。廉君敬儒。其翘翘者。尝随月波君。数及先子门。其曰芦月。盖曰以月波之学于芦门者。吾当学于月波。则月波之传于吾者。即芦门之绪馀。以见门路之正。而尊慕之有在也。廉君自任之重。亦足以槩见矣。
安子精字说
安生名在璛。余呼以子精。而告之曰璛为字盖治玉之名。治玉者琢已精矣。复磨之。益求其精也。吾尝于凤栖斋。参听多士讲说。子精执管在傍。录会员姓名自止。左酬右应。谨敏无右。无不以子精为已琢之玉。若加之以勤笃。则所谓琢而复磨。益求其精者。吾于子精乎。盖将拭目以俟之。
郑乐彦字说
郑君时海字曰洛彦。余改以乐彦。而告之曰恶乎乐。恶乎不乐。乐在我。无时而不乐。乐在外。无时而可乐。陋巷箪瓢。不改其乐。乐在我者也。小人长戚戚者反是。吾闻乐彦渔樵耕稼以养亲。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L 页
又不废夜归读古人书。在我为乐。孰愈于此。彼纡青拖紫。前唯后诺。自以为乐者。何尝梦到此真乐。今年与其大人守岁于山斋。自言此儿此事。吾有一乐。吾亦贺其为至乐。舍此而求乐。则不过曰得之则为乐。失之则为戚。驯致乎长戚戚者。在毫忽之不慎。吾知乐彦免矣。改以乐彦。所以加劝于无时而不乐也。乐彦乎。
书赠范善中
范君善中妙年英发。文雅恺悌。今春以其大人命。从余三山之下。将羲经反覆循环。如诵己言。盖是经也。至难言而难知。亦易言而易知。请言其易言而易知。则昔贤尝曰吾终日言而不离于易。盖进退消长吉凶悔吝。自有常行之易。此则易言而易知者。及其至也。亦难言而难知焉。因其易言易知者。以求乎难言难知者。则亦不过曰进退消长吉凶悔吝而已。其所易与难。祇争明与不明信与不信之閒耳。读易之法。未读时。先以此进退消长吉凶悔吝八字。为吾轻重长短之节度权衡。而仰读俯思。以求合乎此。以證验于彼。则虽不中不远矣。大抵有道则进。无道则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为善则吉。为恶则凶。悔过不吝。是吾常行之道理。惟善中益加勉也。
金中立字说
金君起中表德曰中立。盖以先立乎志者告之。人生孩提。起立为最初工夫。末后行走。必于起立驯习来。立乎不完固。则倒东坠西。一步不可进。所谓立志。岂遽异此。立志不坚固。内轻外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H 页
学不得力。所贵乎立志者为是夫。中立乎。追念往日起立时事。一心在此而已。此后进就。亦须用此一心做去。则日就月将。当如今日行走而无难事矣。中立乎。
赠闵成夫
澹对吾先子遗轩。成夫登之。谓肃然若承謦欬于閒席。又恐此心之易忘。愿有警也。第念登轩如见先生。此心也。恐此心易忘。此心也。愿有以警此心也。如此时存此心。不如此时亡此心。存此心则无处非澹对。亡此心则虽日起居。澹对非澹对。使成夫肃然。岂澹对使然。登此轩此心存也。使此心常存。则易忘非所忧。否则易忘于己心。安能使吾言有警也。吾知成夫肃然于澹对。又恐于易忘。愿乎有警。皆此心使然。然则成夫已自警。而非警于人者。彼鸡犬放则知求之。放心而不知求者。乌足与议于此也。乐闻而记其说以为赠。
赠安庆伯
治心求其似者。其治屋乎。修举废坠。使吾屋子焕然改观。皆因其固有而新之也。所谓治心者。亦不过曰因吾固有者而治之也。及其治之也。治屋或有添材之劳也。心则不然。治得之日。森罗万理。皆吾元有之材料。以此言之。则治心顾不易于治屋欤。吾闻庆伯修治旧屋。几至告功。庆伯必有念及于是矣。庆伯求赠言。因其所事而勖之。
曹景类字说
曹君名锡永。尊名用景类。盖取诸诗永锡尔类。孝子锡类。天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L 页
宜然。然则善不善。皆各以其类。岂不是惕然而反求者乎。虽然肇锡而字余者以善。受而行之者亦以善。吾知景类之善心。必有顾名而滋长者矣。苟存心于此。则君优为清涧三吾之锡类。而君所锡之类。又岂有不君者乎。承先垂后。其关棙在君一心上做去。景类乎。
李敬恒字说
李君锡庸以敬恒求字辞。字有辞古也。虽然必寓规于字。隐而难知。始以辞发之。若敬恒之为表德。则彻上彻下一串贯来。昭如日星。不可以人言隐现。焉用辞。吾愿君闻人呼字时。勿谓呼字但已。常若先生长者耳提而面命。惕然而省。瞥然而醒。则敬之不恒。非所忧也。其持敬节度。有朱夫子斋箴。可归而求之。
晚悔解
晚悔翁所悔者何事。晚悔翁既自叙矣。吾不赘焉。若其不早而晚。则虽翁自道也。而今年悔昨年未悔底。今日悔昨日未悔底。既不能悔于昨而及今而悔。此所谓晚矣。虽然以明年与明日。则今年而今日者。非晚而早矣。翁颇以不早而晚。为悔中之悔。故吾以是解之。翁三陟寓居。田其姓。伯谦其表德也。
魏致俭字说
温温恭人。诗人谓德之基。礼奢宁俭。圣人谓礼之本。冠山魏君温以名俭以字。果能从事于德礼之基本耶。作室者必巩其基。植木者必深其本。吾知致俭所筑之室。无栋挠之忧。而所植之木。无根拨之患矣。君温雅勤俭。发于仪表。可谓不负名与字矣。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H 页
故一转语而以巩深二字告之。
朴敬立字说
敬立乎。子知夫筑室乎。凡筑室者先立乎其基。基大则室大。基小则室小。或广厦千閒。或斗屋数閒。大小虽不同。而未有无基而成者也。基既立矣。各随其分量。毕竟成就。不越乎立基之大小。学譬则室。志譬则基。凡为学者。先立乎其志。学之所就。亦随其志之分量而若大若小。未有无志而成者也。朴生准基字曰敬立。其于立基之义。既见得矣。所筑者其广厦千閒乎。斗屋数閒乎。立志之初。必有分量。第待其閒架排布。吾知君之所立者如何耳。
小玉解
玉玉山玉非有大小。人自有伯叔。伯玉隐。小玉其叔。记实也。虽然怀玉仅比铢寸。自珍者思欲以易城。翁以一山为怀中之玉。而犹谦谦自小。可见翁韫椟待贾之意。而无自衒求售之心。玉乎宜为翁世守。而胤子启温已玉人矣。为儒家席上之珍。吾见翁之玉日以大矣。
聋叟说
古有洗耳者。闻不欲闻。辄洗其耳。吾未知入耳之言。可洗而祛之否。其聋乎。不欲闻底无自而入吾耳。方寸常洁净净。何洗耳之拙谋而不知一聋之为妙法乎。吾友宋居士永吾甫尝谓余曰。方今盈天下皆异说。有耳欲不闻。吾已聋矣。虽有百般侏离。无如吾何。如此妙法。何处得来。昔叟之未聋。相逢剧谈。无相隐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L 页
尔。而叟今聋矣。吾其哑乎。吾虽有言。叟其闻诸。幸叟之未哑未聋时所闻善言。为余开说。则吾以未聋之耳闻之。而以未盲之眼相对。则其相逢之日。未可谓全然无事矣。呜呼。何当异说扫廓。使叟之聋重开。而使余又免于哑乎。记其语以付叟。知叟不盲。见之必莞尔也。
狂叟说
海上朴处士生后我一年。而其狂乃先我乎。所谓先我。我将后之云尔。圣人之门。以过高失中为狂。是以曾晰,琴张皆谓之狂。而接舆有楚狂之称。何善于狂而既喜其先我。又欲其后之乎。伯夷陟西。仲连蹈东。以平时言之。不可谓不狂。而居其时可为者惟此耳。为可为而为。则被发鼓琴。并列于三仁。而隐居放言。不害于逸民。今天下欧巴蹄迹。相交而逼人。无西可陟。无东可蹈。则士君子安身立命。若无其地。而可为者惟不狂而狂耳。吾有意而未及。今乃输处士先著。吾当膏车秣马。从子于海上。以随其跟后。而此亦好事。未知其果遂否。姑书此以付其胤子宗铉。庶异日相访。不为生面云尔。
赠金允明
金君永淳允明。为见此百死一生无益于世者。轻十舍而顾余于鹑子江上。今至再矣。因与之剧谈永夕。自经疑礼变。至寻常日用。盖已讲劘致力。守己任分。为万马中驻足。彼乌狐侏离。不能以动吾一发。如是而后可以为士。由是而益求所未至。在君不在人。见今文教废弛。即一秦焚气数。未知向后思治之日。又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H 页
有伏生者能口传而为今文否。古人云礼失而求诸野。吾于是不能无望于允明。
赠金晦叔
金君映钟晦叔。得古钱崇祯通宝,朝鲜通宝二文。十袭以示余。余惟故国沧桑之后。凡经几千万人手而至晦叔。始至为故国遗物而尊阁之。非直为古钱显晦有时。晦叔之贤。又可知已。箕圣远矣。 皇明运讫。亦三百年。遗民思汉之情为如何。而抚摩痛泣。不可以薄物而少之。昔闵老峰先生入燕奉 烈皇所写非礼不动四字而来。尤庵宋子奉而摹刻。至今传为孤忠大义。而晦叔今日之心。即其心法。可敬也已。
操舟说。赠文汝舟。
文君汝舟问危言逊言之不同。汝舟知操舟之说乎。水有稳流急流之异。以操舟于稳流者施之急流。则鲜见其不败舟矣。虽然其操之之法则未尝不同。不同者特其放下不放下云尔。然则上面危行二字。即其未尝不同之法也。危与逊。乃其放下不放下之不同也。同不同。盖相济而非相悖也。向既以此意发端于字说。故究其馀意而为赠。
书赠文桂泰
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此为彻上彻下一副头颅。尊先祖枫庵先生所作求放心赋。后生学者当书座隅。以寓常目。而以君则可谓不出家而道在是矣。第念先生树立。何等特达。而其基本在此。孟子所谓归而求之。有馀师者。吾于君信矣。如吾废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L 页
弃天山。木石为伍者。何能作一语相裨。姑书此为勉。
朴斐卿字说
朴生淇青。𨓏年挟书从余于三山之庐。未有以尊其名。余呼以斐卿。后数年。过余于寒泉寓舍。求为字说以相勖。余谓淇青兴有斐。诗已著明。大学传。又释之无馀蕴。祇当存心于道学自修恂慄威仪。则字说在此。使吾为说。不过据此而为言。吾复何赘。斐卿请书此以为说。
金慎叔字说
少友金君在禄弱冠相随。吾知其非干禄为心者。而初度之锡。必在于禄。盖祝其天禄。诗所谓干禄岂弟是也。是岂子张之所问。而吾以慎叔为表德者。亦有说焉。多闻见而阙疑殆。慎言行其馀。虽夫子因于子张之问。其意则固截然于所问。而与言忠信行笃敬之夷狄不可弃。一串贯说。况今时运。不啻九羊肠十瞿塘。一慎字为吾元符。慎叔乎。
朴仲豪字说
朴氏子兴圭将冠。筮吾宗侄春度为冠宾。其大人走书寒泉新寓。问其所以表德。又使为之祝。余呼以仲豪。曰孟子谓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盖曰不待上之人导率之而自能兴起也。吾未知兴圭之不有导率而果能兴起否也。而汝之曾祖母。余之尊姑。汝于吾先子。为姊妹之曾孙。又密近于吾先子讲道之室。闻风兴起。非馀人比。而乃爷及汝从叔石阴斯文。皆学有渊源。苟汝有志。何患导率之无人。吾以仲豪字汝者。盖以汝不待导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9H 页
率而自能兴起者。而兼有家庭擩染。所谓事半功倍者。深望于汝也。仲豪乎。
赠金彦卿(俊植)
鳌山古称诗礼乡。而一朝为侏离之域。与吾邦素称小中华。而一朝为蹄迹之窟。同一气数欤。君家能保守先业。不受变于时。如万马中驻足。士友之所艳称。余于世好。与有光焉。君又能濯磨澡雪。读圣贤而谈仁义。吾乡诗礼之传。将赖此而为一根硕果欤。风霜猥至。百草萎黄而一叶独青。为吾乡之一副光色。河西先生为吾乡首出先德。而示学者一绝诗。如先见今日气数。其诗曰天地中閒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潜心勿向他歧惑。慰此摧颓一病身。见今他歧易惑。吾每举似于知旧家后生少年。作二十八字元符。先生所示之至意。虽非独厚于吾乡。而薰沐之化。邹鲁尤深。吾于吾乡士友。不胜其眷眷。并以及之。
赠崔临夫(相秉)
尝乙酉春。拜橘下翁于丹校寓舍。瑶环珥瑜。临夫与焉。不相见今十载。不能不念到于临夫。为所就之如何。彼泽边一柳。盖伊岁所植。已挺然成材。为得其养也。内有生理之续。外无斧斤之入。此吾所以养柳。以养于柳者养于心。则不息吾生理也。外交吾斧斤也。得其义则养心何遽不如养木也。以养木养吾心。则临夫之为吾柳审矣。虽然不可以已材而少忽于为养。第以所易见者言之。一日生理不续。斧斤或入。则吾宅边已无柳矣。吾愿临夫归家。日植一嘉木于庭。以养心者养之。见毫芒而尺寸。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9L 页
尺寸而寻丈。未尝顷刻不滋。则他日相访。见临夫所养之木。而知临夫之所以养心者矣。临夫念哉。
赠李景禹
李君景禹挟书从余于三山屏舍。岁晏将归。问治心之要。善哉问也。昔贤云身如屋子。心如主人。君所居之室。君为主人。自君客于此山。窗壁不修。堂室不扫。人皆过门而不入无他。无主人也。君今归矣。自君入君之室。窗壁当修矣。堂室当扫矣。其洁精爽朗。与君不家之日。迥然异矣。无他。有主人也。推此义也。心不存则如彼。心苟存则如此。君到家之日。试以此检点。则治心之要。即此而在矣。岂待此空疏之言也。因次其语以为赆。
赠李文玉
昔吾先子以养心说。赠君叔祖槐阴翁。君其读之矣。学问之道无他。养其心而已。故周子谓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其大焉有如此。然则人不可以不学。学不可以不养心。养心节度。又舍是说何以哉。昔贤谓读论语。将弟子问处。为自己问。将圣人答处。为自己亲承训诲。乃有益。苟如是则养心一说。未尝非君亲承于吾先子。吾又何语以告之。盖养心固是为学之要诀。而在今日。尤为急务。噫。今天下滔滔是丧亡其心。为夷为兽。腼然无耻。所受帝衷。不几于息矣乎。李君承琪文玉。以世好家子。逐臭有年。吾见其志尚有在。故以是为赠。加走马之鞭。
书赠崔二秀士孟䨓(秉轼),敬晦(德焕)
昔吾先子题茅庐集后。以沃渴宜求颜子水。无骑须借仲由车。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0H 页
为旨意深长。有警发人处。每讽咏数匝。为益不少。思见先生而不得见。见二秀士于后承。如见先生焉。君问为学切要。谨以古人求放心一段诵之。更以一转语告之曰。先生一句诗。他人后生。犹警发兴起焉。君以先生之后承。当传守为家法。苟以此为传心。则小可以持守一身。大可以经法一世。为学之要。亦不外于是。吾于君不告则已。告之则舍是诗奚以哉。
梁亨范字说
梁君亨范会极。其肇锡名以极。字用范。以洪范一书为君字辞。宜无不可。先儒谓吾终日言而不离于易。惟范亦然。自一五行至九五福。终日言终日行。出不得范。而学贵知要。此名此字。其大人也以至要训子者至矣。其自占也以至要自勉者优矣。盖五皇极为一篇之枢纽。如一个心为一身之主宰。建极即所谓立心。第念一二三四。极之所以建也。六七八九。极之所由行也。如格致诚正。心之所以立也。修齐治平。心之所由施也。知要如此。吾无可赘。而人情不能无偏。故先儒谓从性褊难克处克将去。克去性褊。为学者最初下手。则所谓刚克柔克是已。吾未知亨范刚乎柔乎。而其不可以无克同耳。吾故以继建极而为言。亨范勉之哉。
金平夫字说
少友金君永铨字曰平夫。盖铨所以称物而使之平。物皆然。心为甚。此意子思子尝言之曰居易而俟命是已。反是则皆行险以侥倖。其不平孰甚焉。凡今之人。滔滔是行险。平夫之以是为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0L 页
表德。其有见于是欤。诗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为平夫一诵之。
李仲植字说
李生建秀。世好家子。余呼以仲植。而告之曰盖植而后能建。物皆然。心为甚。仲植乎。植一本梧槚。断其傍荣侧秀。祛其藤萝缠绕。加以培养之功。则其建立滋长。不期然而然矣。以心言之。则傍荣侧秀。私意之萌也。藤萝缠绕。外物之诱也。培养之功。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其他无别方。仲植其勉乎哉。仲植挟书从余。岁暮将归。书此以寓赠言之义。
安公善字说
安氏子吉焕将加冠于其首。既筮日。其大人浮海。君驰书求所以尊其名。谨占之曰公善。善之为吉。古人已言之详矣。吉焕未冠。诵经子如己言。言下当已领解矣。吾无庸赘焉。所当告则有之。盖虽知之。或不能自勉。故必待士友之劝。吉焕世业文学。头角又崭崭。士友之所愿交者日閒从逐。竞相呼唤曰公善公善者。皆劝汝为善。闻人呼唤时。必惕然入思量。则善不可胜用。而吉孰大焉。
疑思问说。赠柳忠汝。
柳君根寿忠汝。从余读多少书。读书之暇。书示其志。就中疑思问。至于无疑一段。是为学切要。而唯唯之馀。不能无否否者何哉。盖学问之益。必待胸中之疑如麻而生。始见功效。既疑矣必思之。既思矣必通之。故吾先子尝答人曰。疑而通乃真通。不疑而遽通非真通也。推此义也。疑而通。非必问人。盖求通于吾心。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1H 页
吾心所不通。不得不问人。故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积疑积思。必待愤悱而启发。则沛然如江河之决。若疑不致思而遽以问人。安能有得于心而能至于无疑乎。吾所否否者。非以疑而思问为不可。若疑若问中閒。必有一副积思则善矣。古人云思之又思。鬼神其通之妙矣乎。
柳仰汝字说
柳生泰重。世好家子。既弁而见余。自托于冠宾。字用仰汝。而告之曰泰之为人所仰。为其高也。其高为其积也。盖其高与积。虽非由渐而成。以人进就。不害为积渐看。此意夫子有言之曰平地虽覆一篑。进吾𨓏也。子思子有言之曰今夫山一拳石之多。体夫是而有得焉。则吾可无时而不泰。人之仰汝。又庸讵不如泰也。仰汝乎。
赠安文哉
安君圭福文哉挟书从余。年未弱冠。读多少经子。文辞又能达意。因此不懈。其进不可量。而其始终不怠。在我而不在人。日以书示志。庶其克始而克终。第其末段。有所谓义理不可不求。伦常不可不修。善哉言乎。方今义理晦塞。伦常扫地。而能语及于此。此与林放问礼之本。同一义谛。又其不可不三字。见其汲汲不遗馀力底意。第其求之如何。修之如何。必其眼前如烛照而数计。吾无可赞一辞。而尊先祖牛山先生所讲明者。不过曰义理耳伦常耳。菀然为后学指南。后百世宗仰何如。而况乎为后孙者。念祖聿修。宜不容缓也。归而求之则沛然矣。吾又何语以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1L 页
告之。谨书其酬答之语。以为临别之赠。
读书方。赠奇泰燮。
今人多不会读书。所谓读书者。以六经为黄白类聚册。童习白纷。终归于鹘吞椟买。于自己分上何益矣。最初事。先求圣贤著书之本意。非欲以传后计。为后生学者指路。由此则正。不由此则误入曲径去。今欲担重任而致远行者。于指路之言。岂可歇后看。其次字求字义。句求句义。字义句义既通。通一章而求一章之义。使其义如数一二分黑白而后始有得。吾所谓有得。所得者何事。是可自求而得之。吾不必究言之。吾少日不读书。为汝前车。而其口尚能言。盖所闻于先生长者者也。
奇允九字说
浴川宗党少年其名成衍。余字之以允九。而解之曰乐以九成为终。事贵有终。而治身心尤然。成为名而九为字。盖以有终望于君。君能不负其为字。则瑞应之至。非但外至之仪凤。允九乎勉之哉。
金百兼字说
金君永福。余呼以百兼。而告之曰凡颂祷于人者。皆曰百福。吾之颂祷于君所同也。若其所独于君者。君方有志于圣人之学。为学之要。必用人一己百之功。使愚者明而柔者强。以变化其气质。则其为福于君。又当如何哉。百兼乎。
赠田道由(庸植)
道由乎。是道何道也。由是而又焉之。由吾所道。之吾所止。肇锡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2H 页
之初。必有指而告之。吾复何赘。道由将行矣。道由之家。道由之所止。而由而之道由之家者。道由之道也。由是道而之道由之家。不可半涂而废。亦道由之所已知。以所已知。喻所未知。则向所谓由吾所道。之吾所止。可以跃如而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知道由其必无矣。道由到家之日。愿以此入思量焉。道由求赠言。谨以所感于道由者为之说。
赠刘赞叔
数贤母。必举孟母为首。而吾不知使孟子不为孟子而已。则后人犹知有孟母。而朱子列于小学外篇否乎。然则孟母固贤矣。而使后世知其贤。在于孟子为孟子。吾闻大硕人教君以义方。终日提警。不离小学一书。君从逐士友来则喜而敦勉。此心即孟母之心也。不可使后人不知。知不知在赞叔之树立如何耳。仰答慈母之恩在此。而彼牲养不足为孝。呜呼。慈母手中线。犹欲以寸草心报得春晖。而此一心非直手中线而已。昨年花开邂逅。见其儒雅。有来而又请赠言。故书此以勖之。
赠魏洛范
魏君洪良洛范。吾友春轩居士胤子。年逾弱冠。访余于寒泉寓舍。将行求赠言。赠言吾岂敢。而洛范以余为父友见请。亦何可无一言相告。所告于洛范。不在于他。不过曰乃爷所传之春。先民有言曰春若不耕。秋无所穫。盖以农喻吾学也。人生三十以前。如一年之春。有志于学者。须不失此好个光阴。则所谓春而耕种。夏耘秋穫。亦次第事。洛范过庭之日。克念于轩上之春。则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2L 页
不下堂而道在是矣。洛范乎勉之哉。
书赠金仲举
金君进铉仲举。从余读书。年閒以世乱家居。而吾意其必能温理旧业。不负夙昔之志矣。今见果尔。而今之今无穷。非弘大刚毅。则不能担重任而致远道。况今千歧万别。为吾道之稂莠者。不可一二计。而所谓新学问者尤也。圣人之道。放之东西而准。放之南北而准。自古及今。若合符节。夫焉有新旧之别立题目者耶。乍见题目。已是大乖。而举世靡然。靡哲不愚。其所成就。不过成就一个委人。如螟蛉之七日而为蜾蠃。吾未知成就得蜾蠃之后。一半分有藿虫本色否。举一国而变于夷者。以新学二字为之主本。究言之则乃开化字之异名也。愚夫妇之沈惑。犹为寒心。而曩时读书谈义理者。父教兄勖。入而不知出。哀哉。学者当如淫声美色而远之。不尔则骎骎然胥沦而不可返。吾每与同志者说到。不啻若杨墨之距。见君之归。书以为赠。非有惑志于君也。可归诵于同志诸君。以致老友之眷眷也。
赠具瞻汝
具君瞻汝从余游。顷年偶婴奇疾。经岁而已。相知者相庆。吾之庆之与众同。而别有庆于己疾之外。瞻汝之疾。非一时无妄。调治之方。非勿药可效。今既效矣。其自治必有道矣。先审其寒热。寒热既审。用热用寒。用药之通方。而审之或相反。几不败伤我乎。寒热虽无反焉。而其所以治之者或疏漏。则药不能奏效。作辍于服药。失节于食饮。过用于气力。劳心于思虑。皆疏漏也。瞻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3H 页
汝之疾。今既已矣。必其自审得其宜。又无所疏漏。如上所云者。学问之道。亦无异此。刚柔吾寒热也。不息无作辍也。经传吾食饮也。贪躁过吾气力也。外驰劳吾思虑也。此而不谨。则学不能得力。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瞻汝疾愈之日。吾谓进学得其术矣。因庆其疾愈。并及于此。盖庆之无已也。
书赠薛而脩(镇永)
朱夫子于亲墓所托之乡乡人。皆亲爱之无已。吾先子托亲墓于瑞石。亲爱于光人。吾尝目见之。自吾亲墓之托于淳峡。于淳人当一倍亲爱之。而况见其志尚有在。存心学问。则其欣艳于心。尤当如何哉。薛君而脩淳人也。一见而再见。再见而三见。存心不苟。日有所进。凡他人进就。皆当开心向接。况于君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而顾今肤浅。无堪为力。古人言惟敩学半。张子亦谓教小儿有四益。童蒙求我。既不能不初筮之告。则常以学半四益之义不忘于心。相长之益亦不少。而吾之学。当与吾之所教者并进矣。以是告之。其所不告者。而脩当自知也。
赠文仁仲
绫城文宅焕仁仲。过余江上病庐。谒其先祖海隐,月南二公文。临行求赠言。赠言吾岂敢。凡人修身处世之外无别事。第念海隐公当 皇明屋社之运。义秉春秋一绝见志。所谓痛哭大明天。胡无一士连。其处世者可知。而月南公孝友文学。周穷恤贫。凡所以修于身者何如。为君计。讲究乎二祖而聿修焉。则不出户而道在是矣。愿仁仲归而求之。有馀师矣。吾复何赘。
书赠柳阳中
眉岩先生。吾尊慕之。如自己亲炙閒席。见其遗孙。爱之当如何哉。既爱之。斯欲导迪而成立之。其心岂有穷己。而顾吾空疏淟涊。五十无闻。虽欲为君谋。且柰君何。第念后学之尊慕先生。遗孙之见爱于吾党。以先生有启开之功。而遗孙有继述之望也。以他人而望于遗孙且如此。遗孙之自作担负。顾不重且大乎。究其所以担负者。则不过曰勿坠先训。其勿坠之方。亦不过曰志先生之所志。学先生之所学。所志所学。先生遗文具在。而吾先子发挥于弁卷。不啻详矣。以吾先子之遗孙。勉先生之遗孙。舍是而奚以哉。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3L 页
书赠魏士悦
存斋先生。南人仰之如山斗。思其人而不见。得见其同堂后进。亦可以少慰旷世之感。而顾此空疏。无可以相赠。尝读存斋集中古琴一册。可见思古之至意。呜呼。见今颓波狂澜。不可收拾。而君能自振发。岂闻古琴之韵者欤。归家之日。以风清月明之夕。发其清商以得其意趣。则庶有立脚之地现在眼前矣。以是为赆。
赠梁应文
梁生应文来余殆半年。读大学既。又请并细注温燖过。虽经过数年。而必于了了分明。如此好意思。何处得来。月来日去。能不忘此时心。则其进岂可量乎。又时以其墨痕示余。盖其意思恳到。而文不能达意。年龄尚弱。读书不多而然。从今以往。不懈于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4H 页
用力。如今日慥慥。则泰山之溜能穿石。又与同砚诸益闻见相资。则所谓儿无右师而能言者。与能言者处也。吾见汝日用之閒。若将有愤悱启发之意。故借其纸尾而为之说焉。
赵云卿字说
赵君熙济云卿世好相从。日过余沙村寓舍曰。古人名与字。必相应以寓劝戒。而熙于云无是也。余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苟吾得之有方。未可谓无所寓也。盖天地熙泰。最称唐虞。而和气召祥。卿云以兴。吾一身即小天地。使吾义精仁熟。心广体胖。则见于外而睟面盎背者。即吾和气所召之卿云。故曰德之润身者然也。苟能从事诚意谨独。以致于天德王道。则独善兼济。熙泰吾小天地。无时而不唐虞。英华睟盎。无时而不卿云。云卿乎。
书赠鲁明淑,魏致均,边致图。
湖南之水南流入海。而天冠巨山当海作捍。如冲波砥柱。地灵钟人。则吾谓天冠之下。当有扶植伦教者产焉。方今异言充塞。不啻如颓波而已。而山下诸生。能濯磨树立。读书向义。此三君子皆其中人也。果能扶植世教。如天冠之作捍于海门乎。盖天冠自立雄杰。故能不为狂澜所倒。惟人亦然。正须立脚坚固而后。能不为流俗所移。所谓千万人中常知有己。即其义也。知有己时如何。不知有己时又如何。常以此镜考。则庶不负天冠之淑气矣。临别。书此以效薄赆。
书赠朴允元(炳殷)
朴君允元妙龄过我。见其坐立周旋。可知规矩中人。话次自言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4L 页
其病。求有以药之。顾余百病不能自医者。安能医人。先哲有言既知如是为病。不如是为药。信斯言也。药不在远。君所自陈。仍之则为病。反之则为药。不入广济之局。而吾方寸上。自有一副青囊。试服之。凡服药之法。薄试而责其效则不济事。必久久连服。无所閒辍。则不知不觉。病已祛体。董子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吾服药之一妙法。诊其病既知如此。反之以不如此。勿忘勿助。则君所言作辍锐速。非所忧也。今天下方病大尰。不但一指如股。而君能脱出于窠臼。苟于此不病。则其为完人而有馀。其馀小少呻呓。自治而有馀术。吾又何赘。临别。书此为赆。
吴一止字说
吴生正铉。吾见其垂髫矣。吾见其突弁矣。日就颀硕轩轩为丈夫。吾未知其中进就亦如其外否。日过我三山屏舍。求所以尊其名。呼以一止。盖以正为字从一从止。为说以解之曰。水止于一源而波流不竭。木止于一根而花叶敷荣。车止于一轴而翻转无败。磨止于一心而循环无穷。一止之意大矣。推之吾身。则何者为水之源木之根。何者为车之轴磨之心。当深思而自得之。吾不必究言之。惟从事于敬斋箴不贰以二不参以三而有得焉。则此便是吾所当止于一也。一止乎。
书赠曹明有,士贤二秀士。
曹君东承明有,玉承士贤。联辔入三山。请纳再拜。以吾先子之盛德执谦虚。不受后生贽谒。以余空疏淟涊。岂不致累于执事。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5H 页
姑置外閒虚文。以实心相从。期于相长。惟实心可以进学。虚文不济事。岂但此一事为然。谨书衷情以为赠。
李公执字说
李生圭烈表德尚未定。呼以公执。而告之曰夫子执圭。上如揖下如授。如揖如授。乃执圭之节度。士之为学。独可以无节度乎。节度之云。可以心得。不可以语告。其心得之方。盖潜心于上下二字之閒。不失于揖授。则一副平衡。见在眼前若。所谓不紧不慢不閒不忙者是也。紧慢閒忙之閒。即吾用力之地。而所谓平衡者在焉。平衡乃中庸也。公执方读中庸。故因以此勉焉。
书赠梁子善
古人诗曰百鍊此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每一诵过。以为处世守己。肘下神方。莫要于此。衰季多歧。尤当致力者也。君肇锡常默。不待三缄。而枢机之慎。已所觑见。第见旧日读圣贤而谈义理。十之九人皆中道改路者。盖由心无铁柱。为绕指铅。此最寒心。君所慎于枢机者如此。吾知其所操守己正。而年少少更事。其于百鍊之义。或未及领解。故诵以告之。
晚翠说
郑生淳珍。以其大人晚翠求为文曰。大人早业词章。晚学为己。晚翠之云。盖有深意。愿得一言以发之。谨复曰。古人谓松为晚翠。盖春夏葱茏。万木同翠。若无别异于众中。及夫大冬霜雪。众皆萎折。独尔苍然特秀。据其所见而云尔也。善观者已于万木同翠之中。能识其岁寒后凋之气。尊大人虽随众词章。不自表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5L 页
见。而晚后树立。自有不得以晦者。及今时事不但为大冬霜雪。则众中独秀。可知其早自濯磨致得矣。第待其阴庇千人。吾将归𨓏而托契焉。
朴保卿字说
朴生炳勋挟书从余。表德未有定。呼以保卿。而告之曰朱夫子谓大功易立而本心难保。莫难于立功而以保心为尤难。可寻思而自得。既自得而知其果难。则求在我者。亦甚易为力。保卿乎。
赠金鸣梧
饥而食。一饭有一饭之饱。再饭有再饭之饱。寒而衣。一袭有一袭之温。再袭有再袭之温。而至于学。读一经子。是这样人。又读一经子。是这样人。此无他。饥寒之切于心。不及切于身故耳。古人之读不如此。一日读。有一日之益。二日读。有二日之益。所谓三日刮目者是也。常以此自点检。则所谓旧习者。不期祛而自祛。旧习如藤萝之缠绕于木芽。祛之而后始达。祛此之方。斧斤以断其根株。其所谓根株者易见。而斧斤者易施。根株于吾心。使吾心不达者。微而难知。且或认贼为子。故施不得斧斤。故曰明善为修身之本。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杂著
  
崔性彦字说
崔君命焕其肇锡。尊名用性彦。盖取中庸劈头一句。而求余以解其义。第念中庸一篇。皆吾字说。舍此而他求则凿矣。盖之名之字。非寻常名言。既为君喜。又为君惧。喜喜其自任之重且大。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6H 页
为士者不以重且大者自期待。则所谓将第一等。让与别人。且做第二。才说做第二。则第三第四。吾见其日退。性彦自任既如此。可谓大心力。安得以不喜。惧惧其或骛于高且远。为士者厌忽于卑近。则必不免躐等。有堕落空虚之弊。登高自卑。行远自迩。皆戒慎于此也。以大心力做高远。少閒志气衰惰。则进锐退速。亦必至之势。又安得不无惧。然则为性彦谋。亦不出中庸而得之。盖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常以此五者。加以人己百千之工。则天命之性。如水之源木之根。涤源流清。培根枝达。是一致而非殊涂。向所谓重且大者。次第可进。亦非高远难行之事。吾愿性彦勿喜其所喜而益惧其所惧。则庶见日进而不已矣。
赠曹仲贤
古人云爱其人。爱其屋上之乌。吾于仲贤及其从侄在焕。又非特屋乌之爱而已。吾侨居锦城十年。多识故事。槩闻仲贤高祖年十六。当戊申逆变。慷慨奋身。志切殉国。非但今之汪踦而已。乃以乡望属乡兵。西上勤王。乱已。朝廷嘉之授司果。第念十六非奋义之年。乡望非凡人之归。惜其不生于壬丁之际。作长城于蛇豕之冲。扶竖海上奇功。垂名竹帛。而仅小试于窃发。不能展布万一。志士不遇之感。从古何限。呜呼。今日是何日。起公于九原。当菀有可为而亦不可得。思之重可悲也。吾傍先青岩公坟墓在新凤西麓。子姓零替。松楸皆为他人占据。曾年修墓定界。而曹氏之葬逼在东抱。问其子孙。乃仲贤与在焕。因与陟降。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6L 页
指其最近曰高祖司果公墓也。吾歔欷三周。而谓仲贤曰幽明不异。司果气节。当久为青岩公所嘉。且吾叔祖服斋先生墓所在 孝陵火巢限内。而朝家悯忠尚德。特节限数十步。至今三百年无恙。体此至意。则凡于有名节坟墓。不可无示意。而吾侪又是丙申年閒。与故司果异世而同义者。其视馀人。不可同年而语。特许其世守。而其上数节。亦故司果若父若祖。知其子与孙而昧其父与祖。世无此理。一切委付于曹氏。仲贤乎。领解吾尚节之苦心。而聿修其祖风也。
赠金公直
金君正熙公直。亲老在堂。远游非其时。挟书仅一月而告归。书示其志。深以众咻为虑。盖志不立致然。学问以立志为最初头颅。志苟立矣。则一定而不可变。故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不如是。不可谓之立志。试以是自检。车之轴磨之心。虽万转而不动。则尚何以众咻为虑也。若其家务委琐。干蛊所不免。而常于无暇隙中。寻得个暇隙来。夫子所言馀力学文者是已。君其念哉。
柳子强字说
柳君健永子强其表德。盖健天行也。强人为也。以人法天。惟强而已。故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强有南北君子。当有所择。而究竟事以抑而强自勉。则法天行健。舍此而无他道。子强乎勉之哉。
赠阳叔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7H 页
不衣寒不食饥。人孰不知。惟饥寒之切于身者为真知。岂惟衣食。学问亦然。不能衣食而饥寒。饥寒也近而小。不能学问而饥寒。饥寒也远而大。近而易知。远而难知。恒人之情然尔。吾于阳叔。以恒人望之。则宜以近而小者告之。阳叔既有志且坚矣。若以是告之。则浅之为阳叔。请以远而大者言之。古圣人于饱食煖衣。逸居无教。屡致意焉。此不以衣食之饥寒为忧。而以学问之饥寒为深戒也。故夫子论为邦。宁去食而信不可去。岂惟为邦。治身亦然。人之于学问。能知得不啻如饥寒之切于身则思过半矣。阳叔从吾游才数月。不能竭其底蕴。而已知其汲汲如饥寒之于衣食。此果不以衣食之饥寒为忧。而以学问之饥寒为忧者耶。然则吾不以恒人望于阳叔宜哉。虽然汲汲之甚。例有助长揠苗之忧。贪前略后。喜粗厌细次第事也。是则不得不为阳叔戒焉。
郑云跃字说
郑君渊圭表德曰云跃。盖取诸乾九四。潜见跃飞。循序而进。而其跃也离乎潜而未及乎飞。进乎此则飞耳。虽然时有不可。则宁渊而不轻于进故或之。或之者盖由跃而可以进则进。可以退则退。晦养以俟时。则在乎渊矣。士君子立吾身者即吾渊也。在渊者不自失。则跃与不跃。有不由吾者。吾于跃何汲汲乎。第有一转语。学者缠绕于俗臼。最不济事。必脱去缠绕而后。方有进步处。故朱子以一跃跃出告学者。最紧切于吾事者。在此而不在彼。云跃乎。
书赠金子复
金君子复。越海閒关。再及吾门。顾吾空疏。愧无以报答其勤意。第念此事惟求放心。为第一义谛。君于渡海时。登舟离岸。试自点检。则收敛吾一心。在吾腔子里而已。常不失此时心。道在是矣。吾尝行过危桥。每举似以勖同志者。渡海过桥。其心宜无异同。书以为赠。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7L 页
李伯述字说
李生祖洙字用伯述。祖述二字。始著于思传。其详有训诂在。吾无庸赘焉。但其所祖而述则有久近之不同。盖夫子之所祖述惟尧舜。而先儒之所祖述又孔朱。今人之所祖述又先儒。盖祖述于先儒。则孔朱与尧舜一致而非殊涂。祇在信得及如何耳。虽然祖与述亦有分数。宗祖则有大一统不可移易底道理。至于所述则虽一善一长。皆可取诸人。李君名以立其统。字以取众善则可矣。伯述乎。
赠宣灿明
宣君灿明踵余门。及今而再矣。其始焉祇见面。而觑得其有好志尚。其再也所与偕。吾友果庵居士。为余诵其大人教子有至诚。别置书巢。延文行之士。使与起处。而子能承其父志。克勤无怠。余闻之嘉叹曰。为父而孰不曰教子。而教之以正。从古实无几人。况今异言日炽。父教兄勉。髡其首而缁其服。学习侏离者滔滔。何莫非父兄之过。有能免此。犹不失其本心。而进于此而为灿明之大人。以吾耳目。不数数有也。吾知其有好儿孙。卒能
松沙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8H 页
成其志也。君方躬担芦沙集以去。亦见其笃志。集中有吾师说。可最初拈看。先知己心有严师则可矣。
田见卿字说
田生龙焕尊名以见卿。盖取乾九二见龙为义。第念见龙为德施之普。则初学者若不足以当之。而夫子释九二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普施为德。未尝不自信言谨行上来。学者最初用工盖在此。以此表德于君。何不可之有。南容可妻也为复圭。复圭为谨言之实。君为艾山馆甥。则信言谨行。盖为艾山之所取而为妻之耶。为艾山之所妻。而又得艾山为依归。见卿之不为南容。吾不忧矣。若劝勉为说。则艾山之言即吾言。吾不必叠也。
洪栽允字说
洪君性沃表德用栽允。此非寻常嘉锡。第念沃土之栽。其养易长。凡植物皆然。而人亦有不然者乎。一片丹田。厥初何尝非沃土。而日见破坏。所馀者硗确耳。硗确之栽。其长也未易。必须补其破坏。复于旧沃。栽允读书求志。方用补葺之功。其迟速在用工之勤慢耳。吾愿栽允栽一本梧槚于隙地。加以培养。使硗确者复于沃土。则所栽者日以长。以养木之术养心焉。则梧槚成材之日。吾之学亦与之俱成矣。栽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