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四十九 (自动笺注)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四十九
 碑
  
公元1911年
星山李氏六賢遺墟碑(辛亥)
一人之賢而盖一里一鄕者有之。
鄭康成文學而立鄕於高密
趙淸獻孝悌表里故居者是已。
昆季擢第而鄕稱揚名。
父子著行而里號累德
若是者猶廑廑於往古爾。
至若龍門六世傳述
華之八代文獻
奕然爲千載盛蹟
而指不能再僂矣。
夫以中華之廣而地靈之奧聚。
人物雲興
其能克世趾徽。
以顯其鄕里者。
無幾焉。
而况左海褊壤草萊之區。
得一家而累世
一里不一二賢。
豈不蔚然以壯哉。
嶺之高靈郡。
古大伽倻之國也。
山水雄麗
蜿蜒交會
氣蓄而光發
其鍾於人。
若不徒已也。
郡治東北七里許。
有庄曰舘洞。
我 莊憲王時有司諫院獻納松塢李公諱士澄卜居焉。
星山氏也。
家世公卿
丁麗季。
國政日非
隱居求志以自樂。
從游山花李公堅幹之門。
亟蒙推重
明正堂鄭公復周托道義交
洎 聖朝興。
孫嗣理。
治化重煕
明良驩遇。
於是幡然以起。
得列於彙征之塗。
卽其出處之正
其所自養者。
可推而驗也。
靈之人士推爲宗匠
靈之以文獻稱。
自公而啓之也。
至其來孫諱起春字季郁。
髫齔已志于聖賢之學。
潛究靜養
不以外物經心
寒岡鄭文穆先生講劘徵隨。
殆無虛日
一時名賢如崔守愚堂永慶,金松庵沔,郭存齋䞭,朴大庵惺,李晴暉堂承。
皆其同臭而麗澤焉也。
所居相望
小阜臨溪玉山
精舍于其幽。
盤桓藏修以老焉。
學者稱爲玉山先生
嘗曰人苟無愧俯仰之間
志願畢矣。
富貴貧賤
何足介意也。
鄭先生稱之曰山澤之癯。
德義之腴。
不失赤子之心
初未禀物欲
浩然全歸
無愧厥初
後人俎豆道巖院以祀之。
從兄子有諱曰東禮字士元
自幼從游學於玉山
絶意科臼
專精實地
制行甚篤。
自號曰謹齋
念念從事於戒
公元1867年
愼獨之功也。
嘗有寡女乘夜獻媚
公諭以從一之義。
女跪受敎
後父强之嫁。
終不肯。
有日公家鷄者。
以母病乞一鷄
不以色。
取隻雌與之。
後有鷄逸於其家。
其人還之。
先兆於星之法林
以其近里居而難之。
里人聯名請納地曰孝子之葬其先也。
誰敢沮貳者。
德誼感化人多類此
 昭敬王時以遺逸聞
直拜司憲府持平以徵之。
公以學未成辭不起
鄭先生嘗以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許之。
是有三子
長曰見龍誠伯號竹圃
次曰文龍晦叔號菊圃
季曰澤龍字季確號梅圃
師事鄭先生
世所稱岡門三圃是已。
龍蛇搶攘
謹齋公沒于第。
三公幷在髧丱。
猶庀終如禮。
執喪盡哀
陪大淑人避亂于山。
乞飯于近陣以給養
陣人歎其孝。
朝晡必畫飯以須。
至或以米藿遺之。
始學于玉山
長而依歸泗上
薰炙道義
成就德器
旅軒張先生以元季方難兄弟目之。
長公端謹溫雅
有法度。
甞曰人之於道。
猶魚之於水。
魚出水則死。
人離道則鬼。
其所惓惓
在於人倫日用之常。
公淸冲厚
審於義利之判。
固窮守道
然而不勞
季公天賦英偉
志氣俊邁
而亦以禮自律
不畔於規矩
年十八肄業郡庠
鄕有權貴怙勢驕傲
聖廟下車
諸生敢問
公收陪吏杖之。
貴人其高
請婚於公。
公絶之。
三十歲中司馬
詞翰風猷
傾動一時
未幾而夭。
 仁廟丁卯
西鄙有虜警。
長公糾募義旅
以次掌書記
晨夜馳赴
至忠原聞寇退而還
乙亥司馬
丙子南漢被圍。
倡義誓師
鼓行而前。
未踰嶺下城報至。
相與北望痛哭而歸。
次公遂築亭於山下
沉晦終身焉。
盖寤慨於風泉之思也。
愚伏鄭先生長公行義薦于 朝。
禮賓參奉
轉 獻宣二陵郞。
司正別提主簿
白軒李相國景奭特薦爲麟坪大君師傅
敎導稱 旨。
 上嘉賚之。
補外治軍威縣
撫民以寬。
大興儒化
縣人立石頌其德。
嗚乎
是爲舘洞之六君子
李氏之七八世也。
惟其發源洪。
故其流長
蓄德深故其祉繁。
而往
子姓充衍于洞
洞(衍字)府而其不能容。
則又遍布列郡
其蕃尙未艾也。
科目蔭秩。
綿延不替。
不失爲南土望族
詩禮孝友
以世其傳彬彬焉。
六君子之遺也。
於是乎相與綴食而諮謀焉曰惟吾祖之宅于舘而用裕我後昆
惟舊德是述。
道義是服。
亶由乎自力
然地之於人。
水土風氣
呼吸相須
吉凶盛衰
未甞交關
地靈人傑
自昔則然。
玆舘也。
盖亦吾李之龍門華爾
豈直一人兩秀二世之揭稱於鄕里而已哉。
有以表幟之。
示不忘于永久
而且以勖來後者之無忝也。
僉曰諾。
遂伐穹石
載之趺。
將樹之閭左
請辭於鍾錫。
竊惟李氏之起于星也。
名公大卿
世有閥閱
當時晨昏三軺歌舞四袖之謠。
是則猶古之冠盖里也。
是盖由大匡司空諱能一
佐命麗祖。
討平甄賊。
拯民於水火而涵囿於混一
其勒鍾分茅
澤流苗裔
固其宜也
及徙于靈則以松塢之賢而恬於進取
不得大展布於盛際
然其熏陶師友之間。
負望於宗匠之座者。
盖有非聲名利祿之所可擬議也。
其據之爲定法
貽之爲嘉謨者。
斷斷在於急內而緩外。
厚積而嗇餉。
故其繼世錫類
莫不克肖式穀
淸謹自持
不累於物。
彜倫崇德義。
不爲表襮之行以求衒。
並世道學之宗有如文穆先生
玉山謹齋則友之。
三圃則師之。
觀善輔仁成德達材
又豈一時勳烈之可得以易也。
是則李氏之不忘於其居者。
是盖將增修先懿而益光大門閭也。
銘于石以徵之。
銘曰。
公元1877年
伽山崒嵂
伽川演迤
翔回襟合。
燁然光紫。
鍾精毓瑰。
于舘之里
孰胥其宇。
星山之李。
司空之胄。
大卿其趾。
晟時蜚英
霜鶚之峙。
不競
澤不咸被
歸儀鄕國
有衆所視。
力于內腴。
以篤厥祉。
松之塢。
其翠遲遲
來歲是俟。
逮于五葉
玉山巋巋。
志不累物。
學維爲己。
有交淡淡
泗陽之涘。
同調諧韻
以宮以徵。
顔樂
幽貞坦履。
百世不諼
道巖之祀。
亦粤文雅
同堂有子。
謹以立德
篤信守死
廉頑淑淫。
何致此。
誠惟動物
自躬始。
有鳴天聞。
弓旌
斯之未信。
寬薖永矢
載錫于胤。
燦其盈戺。
猗猗
繠繠
之挺。
氷玉玼玼
同氣分形
聯芳齊美
顚沛匪懈
職我滫瀡
豼貅動色
孝哉孺士。
投之大方
是程是軌。
惟道是循。
不離水。
 王國有難。
奮袂以起。
忠冑義干。
九天可指。
一哭長吁
神人偕恥。
維山
得我止。
亦各有義。
可仕而仕。
出處之殊。
歸一揆。
季也矯矯
不懾不骩。
高車者。
予以一箠。
大命促。
天之曷以。
繩繩昆裔
奠此靈址
羹墻食息
追遠孔邇。
維舘之居。
寔我宗畤。
元氣不渴。
我丘我沚。
屹屹龜趺
鎭此南紀
刻銘詩。
以詔雲耳
公元1912年
密陽朴氏嘉禮遺墟碑(壬子)
公元1892年
朴氏新羅之胄也。
啓東宇。
澤于黔黎
遺祚蕃延。
爲國鉅望
其分封銀山
其麗尤不億
勝國之季。
忠肅公松隱先生天翊。
歲寒之節。
與圃牧諸賢齊其聲烈
子拙堂翁聰仕 聖朝
直道黜遯于三岐
子姓承之。
簪組猶不替。
至兵馬公芸始居于宜春嘉禮洞。
盖甥于許氏而仍舘焉。
許氏多名宦宿德
退陶李先生亦聘于許。
往來游從
嘉禮洞天四大字于石。
公之居正當其面。
亭臺之勝。
徜徉嘯傲以老焉。
號修誠齋
其沒也。
南冥曺先生以詩哭之曰鰲角三峯底。
於君高大門。
鄰舂不相杵
零落半山雲。
讚其家門之盛。
而歎墟里之亡善人也。
其子士信判事
如成浮査汝信,李村潚,姜長鬐德龍
並以女壻出入其門。
風采斌蔚
子瑞慷慨有志節。
嘗築皷琴亭以自娛
壬辰之亂。
金松菴忘憂兩義將相往還
嘗遇賊于鼎津。
單騎突其夥。
奪劒亂斫。
賊怯而遁。
亂定錄原從
歷官海南縣事。
逮光海失德
恥立於朝。
遂折帽而歸。
自號退休齋
五子曰瑾別提
曰瑠僉正。
曰璡宣敎郞
曰璟副司果。
曰琥直長
驥騀贙峙。
俊譽競爽
輝溢門闌
其來滾滾
益滋而繁。
墻宇彌巷。
冠裾成林
奕然爲鄕邦品題
世機迭更人事從以乘除焉。
遺裔轉徙四方日益衆。
盤桓依繫於桑梓之蔭者。
若干員。
歲時有會
相與指點某丘。
前光
彷徨咨嗟
瞻慕不能去。
於是郞君膺和歎息而言曰山麝之馥而往則歇。
鐵罏之步。
改則不省其爲名。
嘉禮一區
吾家之鐵罏。
而吾先子克世厥美於玆焉者。
不啻若麝之過也。
余懼其世改而往則有時不足徵也。
有時而或沬也。
盍勒于石。
羹墻雲仍
標幟輿人之矚也。
遂躬捐巨貲。
豐珉鎭于閭右
使其子煕尙曁族子鍾權。
請余爲辭以章之。
辭之屢而卒不能獲。
敬爲之曰。
闍崛嶙峋
開靈壑。
嘉禮有洞。
上仁之宅。
煌煌大字
宗儒之蹟。
坦腹于床。
許氏有客
洸洸英姿
銀山之朴。
門高大。
于鰲角。
我棟之成。
我泉我石。
有飣有醑。
有圖有籍。
樂我佳賓
武跡儒格。
厥謨訏訏
來胤之錫。
鼎津滔滔
有鯨噴薄
我忠爲冑。
我馬電躍
爾刀爾刳。
爾靡而馘。
亦粤昏庸
人紀之瀆。
炳幾若凂。
靑冥一鵠
我皷我琴。
中有樂。
英英五秀
燦其盈目。
詵詵緜緜
以永其祿。
閭井有光。
其光濯濯
子孫不忘。
視今如昔。
維桑可恭。
維屨可躅。
英靈蠁肸。
是降是陟。
瞻仰靡追
何以淑。
有石穹然。
以不泐。
爰述厥懿。
詔之來百。
惟爾夙夜
毋墜厥德。
公元1912年
楓灘亭遺墟碑(壬子)
子之於愛親性也。
孩提不學而能
不幸而値不共天之讐。
能操刃以復彊悍而不震不慴者。
壯士且難之。
况於童穉乎。
王談淳于誕孫益德者。
古直廑廑爾。
此猶讐在匹夫
倉卒之機。
鷙擊之勇。
或可勉也。
若夫挺弱身於刀山劒藪之交。
以與盈野之勁寇相搏噬者。
以余所聞
惟金羅孝子安氏昆季三公也。
我 昭敬王龍蛇之燹。
三公者甫十五十一而七齡。
母姜夫人寡居
三子避賊行。
未至鼎津。
賊騎且迫。
夫人不免未亡而苟忍者
孤弱之重孤也。
今可辱於賊乎。
自經而絶。
三公抱尸啼號
哀動于野
賊至環視而歎曰此孝子也。
之而去。
三公遂奉尸入于德裕山南藁葬焉。
相與矢曰彼家國讐也。
不報
生也何爲
及賊再猘。
公元1877年
忘憂郭忠翼公防御火旺山。
往赴之。
告其志。
忠翼嘉其孝而壯其義。
許以共事
臨戰
三公者輒奮力前衝
不避砲矢。
已而伯公隕于陳。
二公痛恨戰益力。
斬馘過當
亂定返母
合祔先公之塋。
廬于側。
追喪三年
自鼎津而東流二十里曰楓灘。
臨岸而有蒼壁斗削。
俯挹深潭
占地淸曠
季公之所築亭棲息也。
 仁廟丁丑
翟師圍南漢
慷慨揮涕
鄕勇欲以赴 國難
朝廷業已媾和
痛哭而罷。
自是絶意於世。
偃仰嘯傲於楓灘之上。
終老焉。
亭久而圮。
今二年餘
江山雲物
草樹禽魚
凄然其如含哀哀之淚也。
熊熊其如壯烈之氣也。
人士之行過者。
莫不指點想像歎息焉。
嗚乎天地晦矣。
彜綱泯矣。
壯年而懷韜略之術。
白首春秋之義。
相與隱忍猶豫君親之讎者。
寧不憮然自喪於公之迹耶。
遺裔愴焉追慕不衰
樹石以表于亭之址。
惟鏞柱君實尸其事。
俾馨中,商圭二君其銘于鋾。
鋾何能爲公銘。
辭之固而不得焉則亦不可已也。
公諱光業字赫甫
順興之世也。
 仁廟追錄前勳
修義副尉,迪順副尉
至 肅廟加至宣敎郞
繼以壽典陞通政階。
享年八十一而終于楓灘亭。
其幼名曰夢丘。
載忠翼公同苦錄中。
銘曰。
鼎江沄沄
東注不懈
激而爲灘。
震咽澎湃
岸有欇欇。
蚩尤之械。
慈雲墜空。
風木叫啑。
烈烈貞媛
白璧其碎。
髧髧鳳雛
難兄與弟。
彼狃舞槊。
莫敢害。
天植予衷。
曷穉而蔽。
仰天同號
不共戴。
崔崔火旺
有揚其旆。
不失親。
我讎可快。
總角娟娟
迺兜迺韎。
操弓搦矛。
有裂其眦。
大呼而前。
神恇鬼嗄。
踦之勿殤。
孔懷愈痗。
爾皮之寢。
爾肝之噬。
天惟助順。
爾喙而駾。
投戈扶櫬
載愬載酹。
有淋不渴。
孝子之涕。
南城嶪嶪
西飇漲壒。
孝可
有徒相戒。
援枹將鼓。
日暮江逝。
風發車嘌。
宇宙何世。
我薖不告。
靑楓之澨。
寤歌悲吟
有答江瀨
其響瀏瀏
肅于千載
江國秋深
江楓翳翳
赤葉如心
霜日于掛。
寔天攸㫌。
忠孝之揭。
百君子
視以自勵
公元1913年
書院遺墟碑(癸丑)
龍宮郡之南境濱洛爲宮。
絃誦養才
俎豆虔禮者曰書院
遯菴先生尹公其主饗也。
來孫竹湖公從而醊食。
始焉子姓祠廟之。
而鄕之人士崇奉尸祝之。
爲是兩賢德義節行
可矜式於百世也。
遯菴子以世卿華胄
而能自拔功名富貴之外
斷然聖人之道爲必可學。
潛居厚養而博之經史。
反躬造約而獨觀于昭曠
其在坡州
築敬義齋
日處其中以自樂。
有見內外夾持可以上達也。
善信之充而英華不可掩者。
則 康靖盛際
除拜重沓
不變東岡之志者。
難其進也。
貳長憲臺
可以言也。
幡然以起者。
時其行也。
燕山不辟
破帽裂衫。
長歸玉華之臺。
則又其介之石而知微知彰
萬夫之望者也。
掩門
自命靖節之徒。
名韁弊屣
身世白鷗之句。
灑然遺響烟火之表。
千載之下。
可以想其胸次也。
其有學有守進而不苟遯而無憫者。
非所君子中庸者歟。
若夫竹湖克循貽謨。
種學績文
以褆于躬。
好義喜施
以澤于物。
囂囂乎無慕於外而若將終也。
龍蛇搶攘
草茅國難
飢渴之赴飮食
靡勳不酬。
縻之朝列
則亦豈必不仕哉。
將與一時之賢。
羽儀彙征
思贊襄中興之治。
無幾而朝著又昏亂矣。
翩然色擧于南雲之端。
琴壺棹屐。
徜徉名勝之林流峙之區。
卒之身名俱完。
而人不見其意迹之微。
斯亦可謂善述遯菴先生者也。
均之宜子孫之興慕無窮
人士企仰思學焉。
育才以講其道。
致禮以崇其報也。
噫氣化之有升降治亂兆焉。
往者朝廷書院之時有濫設。
遂大毁域中公私學宮
而是院者亦不能免矣。
自是以來
士氣喪而人道不講。
世遂以陷而凡生之類。
無所爲禮於神祗百靈矣。
何其悲哉。
尹氏諸君朝暮省先院之墟。
俯仰感傷
彷徨怵惕不能已。
乃卽其神版之瘞而爲壇焉。
繚以垣壝。
若有所崇奉不敢廢於瞻敬
旣又將劚豐珉
用鎭其墟。
方來庶幾所徵也。
使基東,鍾頀二氏七舍茶山之險。
索余爲辭强不止
嗚乎
余之亦有先人矣。
宮墻埋沒葵麥有年矣。
不能爲尹氏之永於孝思乎。
則雖欲言何能言。
言之亦何足以動人
屢辭而終不獲。
則敬爲之銘曰。
樂堯在畎。
摯不駟視。
程曰不幸
席勢官美。
我重在內
天爵良貴
斯焉慥慥
何慕何覬。
曰敬曰義。
千聖之傳。
時行與止。
君子有權。
玉臺迢迢
柳陰陰。
碩人在陸
不離不淫
其來有肖。
亦貞于幽。
我文我藝。
以泳以游。
有寇滔天
勃焉忠赤
載奔載慕。
無身惟國。
 王嘉乃績。
薄試于朝。
知幾其神
雲鴻于翺。
風標落落
曠世同歸
曷不瞻式
籩豆有儀。
淸洛沄沄
之苞。
如鑿得泉。
示我焄蒿
陰霰之集。
其奈爲。
石其堂。
蓬棘之委。
山河何世。
百靈同喟。
縱廢于天。
忍荒于地。
胤之錫。
孝思勿勿
羹若墻。
載恍載惚。
迺壇迺壝。
以寓崇慕。
原神川伯。
矢同呵護
天往必復。
俟之則至。
屬之語石
以諗無旣
公元1902年
弦窩先生李公遺墟碑(壬寅)
匹夫之執。
不能挽回一時
而足撑拄乎百古之綱常
屋漏之守。
不及窺。
而有可以神明而儷日星
世俗之微而君子以爲莫大焉。
得仁不怨
自甘湮晦
而終有不可得而揜其實
愈久而益彰者。
是則與知德者道乎。
高靈治而西廑十里所。
不深而淸而迤。
山不高而麗以幽。
於是而得相傳書齋洞者。
弦窩先生李公蒤之築四友齋以老焉。
卽其地也。
盖嘗聞我 恭定王有元子曰讓寧大(저본에는 빠져 있는데, 정오표에 따라 ‘大’ 자를 보충하였다.)君。
周泰伯宋元佐至德高行
啓 聖朝無疆之休
屬籍寢疏。
爵秩寢微。
而猶法象其賢。
克讓進取
六世至公則又以經術文章
忠義節操
倬然宗室之儀。
士大夫之望。
於乎希矣。
早歲遊庠
英譽大噪
而値昏朝不可以自見也。
則遂炳幾南遯
外舅李雪壑于八溪
日有講質。
囂囂然所樂之在內而不
公元1876年
一毫外至上心
其所師友之者
桐溪鄭文簡公眉叟許文正公及金鶴沙應祖,韓釣隱夢參,曺梧溪挺立,朴畸翁羾衢,郭衛國李菊圃文龍及其壻郭太虛弘址。
或以道義
或以文學風采
觀感徵逐不倦焉。
其所之正所履之確。
槩可想矣。
丙子之亂。
沙西全忠簡公于義陣。
規畫方畧
未踰嶺而和事成。
痛哭而罷。
自是無當世意。
特以名係宗籍
任子有恩。
不敢灼然表襮
黽勉就 命。
三閱殘郵而不以卑。
旋卽謝歸。
杜門陋巷
不給
而彌堅歲寒之志。
尙友古人
於周魯仲連
晉得陶元亮
宋得胡邦衡
東方則得百結先生
四友齋之所由築也。
恥帝秦
往折新垣
咈拜犬請斬倫
公之志也。
而乃地格而不相及
則寧醉寓懷
鼓琴以娛貧。
其亦不得已也。
公嘗有詩哭鄭文簡先生萬疊山中一草堂。
扶持三百載綱常
膾炙一時
其哀星州卒詩曰爾如解文朝班隮。
義膽不下鄭桐溪
吁嗟爾死無男子
女眞參軍執珪
感遇十一篇
又皆激鬱噴吒。
輪囷掩抑
凄然黍離風泉之感。
令人欲誦招劒而歌出師
其與裂紙剚刃
歸靖某里。
爲異値而同趨者無疑矣。
融跡泯。
世罕得以稱焉。
之者以爲是有有行老師表。
不知以爲恬退高尙隱君子哉。
噫斯其爲至德高行之遺者乎。
公之沒已二百三十年餘于今
褒贈不擧于 朝。
俎豆不崇于鄕。
若爲世道之感。
在公則何怨悔焉。
今天下之變。
無所不有矣。
公與四友者旣皆不可作矣。
書齋洞之名。
其將與天壤俱弊。
有足標幟人紀
砥礪頹風
想像奮發中華不永淪於夷狄
民類不終化爲鱗介者。
則是不容不揭其實表顯之。
來者有所式也。
裔孫某某議伐石以殿其墟。
遠祥相善二君田之峽。
不佞以鏤其陰者。
不獲
慨然爲之銘曰。
璿潢之別。
至德以闡。
恬讓靖夷。
世篤厥善。
有產斯珍。
可璜可璉。
宜實于庭
蒲穀其瑑。
識微遐翹。
若塗于冕
雪壑氷淸
啓關鍵。
郁郁英豪
南土之選。
載翺載翩。
熏炙涵演
修行立。
所樂匪淺。
曀陰羶。
干薄 京輦
桓桓全公。
忠義胥勉。
我執其籌。
狐兎于獮。
彼鄙肉食
謀國何舛。
人彜倒懸
神惋鬼㥏。
大地無天
有脚何踐。
高陽有區。
澄川翠巘
縛茅萉貞。
四友其扁。
有沸于衷。
叱衍。
潯龍莫騫。
碓樂自遣
鳩巢某山。
有老謇謇
禹顔道同
寤寐纏繯。
叫嘑發聲
激昂挫轉。
虜肝堪嚌。
釼虬蜿蟺
翳然蓬蒿
知德者鮮。
有燀其光。
於乎不顯
撑穹拄坤。
匪席可捲。
不有斯人
吾其蝡蝡
高山日星
愈仰愈緬。
凡今之民。
視此鑱碝。
百世是師。
勑我天典。
公元1912年
孝子 贈童蒙敎官朝奉大夫柳公 㫌閭碑(壬子)
集賢山西道川之濱。
隆然綽楔而煥其烏赤者。
孝子晉陽公心鐸之閭也。
 太皇二十七年。
子孫上言于 蹕路
 命贈童敎。
且㫌其居以褒之。
盛世事也。
今天改度民彜日湮。
俯仰感慨
可以言者哉。
公之孫前察訪泰賢。
愴焉以喟曰風雨冥冥
土木塗搆有時而圮矣。
斲石以易之。
侈 君恩永久樹人紀於無窮哉。
於是傾貲伐珉。
不佞叙其蹟而銘之。
可以辭耶。
公幼而孤。
奉偏闈至孝
出遇異味
懷歸進之。
燠寒以節
順志以爲養。
患疾食生魚。
臨江而哭。
野鸛飛集江心
視之
銀鱗潑剌躍在冰上
取以供之。
遂良已。
鄕里奇歎。
及壯躬漁樵
不憚焦勞
便身適口
莫不畢給
曁母老疾篤。
猶禱天請代
累月不懈
大故
號踊若無生
附身附棺。
之如禮。
以誠信
晨夕哭省于墓。
大風未嘗廢。
里人爲之謠曰風雨凄凄
孝思之長。
夙夜靡遑
哀我里良。
晩而家力稍裕。
飮啖被服不改平昔不能於親者。
不敢身也。
買北錦治壽具焚于墓前曰庶幾補前儉也。
備儀石置祭田祭器竭其力。
豐祀事盡其誠。
尋常及親
嗚咽不禁涕。
臨化令子書先忌日辰。
默視良久
若不定情
遺命從葬于親墓之次。
享年六十八。
而無一日一刻之不
慕于親也。
嗚乎能子矣哉
 聖明孝理
其 㫌褒也。
所以兆民也。
兆民之興於孝。
則 國祚之迓續。
亦必有其日矣。
敬爲之銘曰。
有菀者
天植之仁。
春輝藹藹
媚于其根。
孝子洞洞
惟日不足
孩提之慕。
迄于就木
 王錫之褒。
式奬民紀
宜永厥思。
家國千禩
孝子有孫。
聿修厥德。
與石爲謀。
詔之無極
賢山有樵。
道川有漁。
凡今之人。
胡不躕躇
孝婦金氏 㫌閭碑(壬子)
公元1918年
孝婦金氏
文簡(一作忠)公佔畢齋先生之女也。
先生道義交梅軒公仁亨。
大司憲
巴山之世也。
居晉之月牙山下嘉佐里。
戊午史獄之起。
先生同被泉壤之慘。
是有子成生員翮。
賢而克家
先生女妻之。
自幼婉娩之敎。
至性
父母竭其深愛。
年十四。
母氏病。
斫指血灌喉。
遂以良已
鄕閭驚歎
旣歸又奉承法家
夙夜不懈
養尊章誠備至
以孝聞于 朝。
朝家命㫌其閭。
歷四百載巋然綽楔之式行路也。
中間屢圮而屢新之。
群裔咸以爲烏赤之飾。
不能久遠
斲石柱楣之。
樹珉以識其蹟。
主其議者某某也。
董其工者某某也。
追遠永思
不匱于孝也。
金吾君祥奎以書走洪洛,守烈二君于濟昌山中。
不佞以銘。
銘曰。
巷有喬木
嘉佐之里
有德有烈。
耀于南鄙
翹翹秀質
梅軒之子
錫之述。
惟一善氏。
彜尊之世。
文禮其髓。
載孝于親。
百行之始。
我身何有
惟親是視。
兒有血。
復我天只
天只壽康
兒顔以喜。
鞶褵命往。
夙夜亹亹
承我姑嫜
孝聞不已
愉以聽婉。
忠以嘉旨
純純厥衷。
 天鑑孔邇。
載淑于㫌。
以勵人紀
南江沄沄
月山嵬嵬
孝思勿替。
載紹厥美。
載勤于述。
載完于毁。
有貞者珉。
式于千禩
公元1909年
孝子 贈童蒙敎官朝奉大夫吳公 㫌孝閣碑(己酉)
舜之大孝而猶以竭力耕稼子職
仲尼庶人之孝。
亦惟曰用天因地謹節以養而已
漢氏之盛。
孝悌力田之科。
以勸兆黎
中古以上
風氣
公元1893年
朴厚
民德質實
人倫之際。
盡其常而無加焉。
降及象季。
寖薄德日趍於僞。
色莊而爲仁。
名勝而蔑眞者。
滔滔然不可紀也。
於是乎純誠至愛洞屬惟終始不容一毫以私者。
神明感通
而往往耀之以不常之蹟。
殆天之有意於振頹綱而奬實德者歟。
我 聖朝以孝爲治。
民興於行
 㫌表之典。
比閭相望
而就求其蹟。
强半魚躍于冰。
泉湧于舍。
靈符瑰應。
詭動聽。
至於日用常則槩乎其不復問也。
其亦異乎神天所有意者乎。
近世湖之鳳城
海州世家吳公馨眞。
自幼性於孝。
容婉色愉。
承意順志無不至。
夙夜念念
惟知有親不知有己。
及貧無以爲養。
中歲而後束書廢讀。
躬耕樵以供旨燠。
職修而行備
親樂而人無間言
所謂純誠至愛洞屬惟終始不容一毫以私者也。
有孚神天
非異也乃亦常也。
嘗因親病訪醫合藥而還
天雨溪漲
爲病急不可待
挺然而揭。
爲濤所搶。
將漂而沉也。
忽有物蜿蜿而至。
托載而推之干。
公則無恙
歸以藥進。
遂良已。
逮其遭憂也。
哀毁泣血
吊者咸戚。
朞而將祭也。
天又雨。
山崩奔流
捲地而下
至廬而歧走。
若有排之者
鄰里莫不聳歎
公沒而鄕省人士其實于 蹕路
 太皇癸巳
貤以蒙敎。
且 旌于其閭。
於是乎公之孝盡於常而通於神。
絶人僞而膺 天褒矣。
其所頹而奬實者。
不亦盛乎。
公之曾孫前寢郞致一
爲 君寵不可以草畧也。
乃斲豐珉而龜其趺。
搘石而閣之。
賁飾于其門巷
屬其從叔璡淳曁從祖兄致東。
十舍問余于伽山之深。
所以其刻者。
衰病垂死
遭値世亂。
絶意文字役已宿矣。
特於人彜之大。
世敎之有警勸者。
不能泯泯以終默也。
且黃國子玹。
湖之莊士也。
其狀公之蹟。
簡而逼愨而有文。
可以徵而信也。
敢不辭而爲之銘曰。
孝者天叙之常也。
人紀之常也。
惟其盡於常而無闕。
然後天乃錫之以奇祥也。
吳公竭力與誠于其親也。
后帝降監蒼蒼也。
惟山靈水
伯之震騰失軌
亦惟遵帝命不敢肆其狂也。
萬口嘖嘖無異辭。
以獻于吾 王而振一世之綱也。
有石穹然。
有煥其光。
用式來來
迄于無疆
公元1905年
高麗門侍中判三司事娥林君章公世蹟碑(乙巳)
公元1893年
我東素以夷稱。
而粤自殷父師避地而來
華人從者已半萬衆矣。
禮樂風敎
一洗舊陋。
駸駸有小中華之譽。
以是中華歷代凡有衰亂之候。
士大夫之色翔而自靖者。
往往多視東表爲嚶遷之喬木。
至則皆策名本朝
位望兼隆。
錫祚封貫。
澤垂嗣承
迄今靈胄世閥蕃衍區中者。
指不勝僂
東之能變夷爲
盖惟華人之後至於是賴焉。
雖其人之世之興替異時
昇沉不一
東人者卽愛之云爾
豈可忽焉以少之哉。
居昌之氏有章姓者。
華人也。
五代之季。
有曰仔匂。
嘗刺建州
仍家蒲城
練夫人陰德
子孫多聞人。
建之著姓
至宋德祐之世。
右丞相鑑。
謝事歸田
未幾胡元御宇矣。
子姓遂遜于東。
有忠獻公行事高麗忠烈王
版圖判書文舘提學
有子曰斗民。
忠肅王侍中判三司事
忠惠王被拘于元也。
執靮殫勩。
恭愍朝與安祐,鄭世雲等討紅賊。
收復京城
以功食采于娥林。
今之居昌也。
是生永巡官寶文閣提學
是生大莊官止副正。
際 聖朝革正
屛居杜門
堅罔僕之操。
自號曰遯窩
其子通直郞顯。
遵父志矢不事二姓
遂降鄕役
其子將仕郞九成沉淪自晦
常以忠義勉諭諸子
自是之後
雲仍生齒
不爲不繁。
而或世困筐筆。
效績安逸之班。
或僅列編戶
從事詞翰之業。
猶其骨性氣脉之貫注者。
種種呈露湮鬱無聊之餘。
處士堯之孝友喜施
敎授應河之經學實行
足以鄕評而賁儒門矣。
至若臨危遇難
奮忠蹈義有立者。
則有判官獻輝 贈參議獻富之殉節龍蛇之燹也。
有 贈丞旨萬里之扈 駕于龍灣
萬戶逸男之扈 駕于雙樹也。
義士鳳翼協謀鄕碩。
戮力
公元1908年
御于戊申之訌也。
是則豈不烈烈堂堂乎哉
又豈不足以撑拄先烈用詒其來籍之爲寖振寖昌材料哉。
豈可寂寥於今而遽少之也。
於是章氏相與謀曰娥林爲吾祖封邑
星移物換
聲躅俱泯。
吾儕子孫將焉寓慕。
咸曰吁。
乃就郡西二里究眞之洞。
臨流爲亭。
扁曰建溪
盖倣周朱二先生濂溪紫陽遺意也。
且欲斲珉以表娥林君之蹟而並述其世懿。
來來瞻敬感發嗣興也。
以余捿息於玆鄕也。
一言以識之。
余曰善矣哉
嘗攷之一統志
建之夢筆山
文憲公章得象讀書堂。
蒲城縣晝錦堂
是皆非君家事歟。
今日之爲斯亭于娥林者。
卽亦娥林君之讀書晝錦也。
夫娥林君以晦軒文成公宅相
又爲之玉潤易東先生之門。
想其講明服習
要不越乎聖賢六經眞詮
異日之榮巖廊
勳炳旂常
盖亦本之於讀書也。
試以其先之著於有宋之。
文憲公旣以讀書顯。
位躋樞密
聯璧推轂韓范富歐之列。
贊慶曆之隆治
莊簡公楶選試禮部
屢立邊功
忠恪公誼擧崇寧進士
通判杭州
面折苗劉之兇。
繼而文肅公穎以經薦進
葛邲趙汝愚
竟與朱文公彭龜年劉光祖呂祖儉蔡元定五十九人
書名黨籍
齊其光華
餘通邃學奇勳直節
縷縷然不可一二數。
何其盛哉。
今章氏之思所以遹追先武。
光復舊德者。
亦惟自力讀書親賢
以立其身而已矣。
軒冕儻來無與於我者。
則有不必屑屑焉。
嗚乎
神州陸沉
中華無寄
皓天其不忘也。
華之興其舍東而何適矣。
知章氏之將際時而發也。
惟章氏之毋徒曰昔之建溪
而以娥林爲東建溪可矣。
來請銘者周東日東瑨也。
曰敬須之。
遂爲之銘曰。
章氏遙遙建溪
有媛媲德全城佛。
天報以祉子孫昌
蟬嫣世英聲蔚。
山有夢筆堂讀書
昌辰慶曆彙茅拔。
龍圖學士壯猷
驅逐西虜如梃撻。
桓桓忠恪逆竪
平江偉績相埒
矧爾光華姦黨籍。
斯文晦叟齊名列。
郁郁瑰材趾美
終宋同休爛絺黻。
忽驚腥埃漲赤縣
飄然一棹滄溟筏。
版圖尙書遺蔭
竹溪先生貳室
有子蜚英侍中
艱關饘槖從君日。
紅頭就殪城闕淸。
旋鑾策功剖券鐵。
胙土娥林裕苗裔
光榮舃奕中華閥。
陽日暮志士嗟。
爰有兒孫礪名節
沉淪鶩行自悔
尙有詒謨奮義烈
看城隅官道傍。
煒煌有揭雙 旌楔。
乾興山碧源長
一朝突兀新亭屹。
瀯源滾滾建溪
洋洋舊德流未歇。
刻石垂芳來古
後者有繼宜昌發。
公元1918年
五忠碑(戊午)
昔 元陵御極
有羣不逞扇惑于國。
粤四年戊申。
獷燄四熾。
屠城掠邑。
聲勢張甚。
時昇平日久。
武事不競
梱臣疆吏或坐而聽死。
或恇而竄者相繼也。
其在嶺南
有熊輔,希亮之構兵于安陰。
恫喝誑誘
羹沸潮湧
小大惴惴
而居昌適當其衝
賊至倉卒
城空不守
李義士述原,愼義士溟翊。
區區功曹
專城之責。
殉難之志。
罵賊不屈
後先立慬
足以忠勇而熸戾氣矣。
爰有愼公錫顯,克終德顯,致謹,光世五人者。
府之椽史也。
相與矢死同仇
糾衆
設奇應變
卒之勦兇踣頑。
官軍奏捷之功。
鄕里脅從之恥。
而 朝廷南顧之憂。
厥績茂焉。
而讓而不居
韜晦畢生
尤其矣哉
今槩其蹟而叙之。
方守臣離次也。
錫顯泣陳以死守不見聽。
則乃與姓親四人協謀
日覘賊虛實
賣田貰脚。
馳報營鎭。
鎭兵之到。
措劃糧餉
能立辦。
密諭賊衆
其內撓。
反間以疑其外
使家馳赴賊中。
與呂海達,鄭彬周等揮旗斷帟。
竟致殲馘。
克終則當賊之移檄也。
請斬來使不許
則乃潛購釼客。
圖刺兇魁不遂
裂裳爲旗。
斫指血書
誓辭義旅
馳迎假守
路逢賊輜重
之而還。
與右防陣合勢蹙賊。
竟至擒捕
德顯時以父憂在家
守臣將去。
直入苦諫
揮涕以爭之不得
倡率官隷。
作成隊。
自任領將。
鄕義將尹商擧。
守要
公元1908年
阨。
以遏賊路。
通告鄰境
以備賊躙。
致謹彈壓胥隷
不敢乘時擾亂
偵探賊情
動息必先知。
日三報于營鎭。
賊徒之持旗傳令生擒之。
奪其輜重
後以事 召致殿前奬其勞。
宣以御醞
人皆榮之。
猶自居以無功
光世亦冒哀起義
趨迎假守
遮截要害
俾賊不得長驅
密入賊中。
賊衆向義
竟贊掃平之功。
當日之迅蕩狂氛。
廓淸區宇
雖藉 國家威靈及諸將士之驟集。
而其相機展策。
投間運智
攻其心絀其力而制勝於未戰。
收功咄啐者。
盖皆五人者之力也。
特以跡屈卑微
不得元戎宿將華胄顯秩
歃血盟壇之列。
沒身潦倒簿書刀筆之間而不怨悔
亦足悲也。
逮 健陵戊申
感念舊蹟
博採遺忠
因道臬回 啓。
相府獻議
並 贈五人者工曹佐郞
後又加 贈致謹漢城左尹光世曹參判。
所以隱卒者亦至矣。
先是鄕人建祠于府司之傍。
五忠
扁曰彰忠。
戶長主之。
 純廟辛未移建于府東龍山下
官給享需。
林管其儀殆六十年。
而 朝家有祠院之禁。
遂輟不擧
荒墟蕪草
興行路之指點咨嗟者亦已歲屢更矣。
於是其裔仍之居府下者相與謀曰。
祠之輟矣。
其復也有不敢擅。
旣彰之忠焉
駸駸然就泯於來久者。
則非孱承之不肖爾耶。
乾壤雖弊而彜綱之撑拄不可墜也。
人類雖滅而忠義根性不可壞也。
物以寓誠。
辭以揚聲
不可以堂構而寓慕於瞻式耶。
不可以片石揚烈終古耶。
僉曰諾。
爭發力趨事
旣爲七星巖之畔。
又伐珉募工
徵其辭于鋾。
病廢塞兌。
絶交泓穎久矣
天衷之同得。
尙有不燼者。
俯仰感歎
不容無言。
仍爲之銘曰。
人有忠義
是曰良貴
存此不喪。
匹夫天位
此者賤。
公卿儓隷。
世之蒙頑。
惟外是視。
桓桓五愼
恭獻之裔。
不比
無源與柢。
中淪筐筆。
亦事其事。
旣篤內行
奉公盡瘁
丁時不淑
氛祲鼎沸
守土劻遽。
烈士化厲。
鄕井鳥竄
兇威四猘。
我守何職。
趨走候伺
我縻何祿。
不廩不餼。
徑竇偸延
孰余爲戾。
然猶 王臣
肯爲身計
我姓我宗。
我兄我弟
丹心披披
有血和涕。
誓不共生
决策運智
傾帑買脚。
偵牒迭遞。
縱間携心
脅從歸類
或截于險。
或覘于秘。
左控右呼。
援師聚蝟。
表裡操切
彼顚而斃。
將不籌勞。
兵不刃費。
奏馘晏晏
伊誰之致。
樹下其屛。
不言不謂
旂常鐵券
咸歸有勢。
 天聰聽卑
郞署酬勩。
鄕有公評
俎豆有祭。
曾是幾何
荒墟芊翠。
有來如雲
忠義之嗣。
永言思服
乃堂乃砌。
爰樹之石。
諗于好懿。
星巖磊磊
瀯流斯逝。
遺芳不泐。
後來有繼
天長地久
秉彜罔墜。
公元1914年
秉節校尉安公舊居碑(甲寅)
士大夫之相厥攸居者。
莫不以都圻爲至善
爲其密邇王化
出入遊息
周旋禮樂文物之間。
德成而名易徹。
材達而用不滯
進之可以黼黻聲明之治。
不失爲簪纓閥閱之望也。
然而其或値乘除更迭之際。
猶且濡忍貪冒徼倖於利害之塗。
而卒罹滔天之禍。
用殄夫名家之世者。
未甞不在乎是。
自非明哲君子幾於將然
割戀於姑息
外至懸疣之思決者。
其孰能脫然遐翹。
自沉於荒野之曠。
不見知而不悔哉。
聖人之於易。
遯尾爲厲。
而豫二之終日
介石貞吉
其旨微矣。
巴陵谷里
其墻西一區
爲安氏之庄。
安氏自勝國來。
世爲畿輔巨室
文成公晦軒先生,若文順公于器,文淑公牧,文惠公元崇景質公瑗, 贈判書從約
道學勳烈
胙土錫謚。
史不絶書
判書之孫秉節校尉諱昌恭
與弟監察昌廉。
始謝京輦之舊。
乃南遜于遙遙千里之鄕。
自甘耕鑿之伍。
不思所以克恢先蔭。
以昌耀其來昆
豈公之異於常情也。
其亦有甚不得已焉爾
夫使世家賢胄
决擧而長往者。
邦國不幸也。
噫當 恭僖王朝。
國安貞愍公一時善類宗主
引進趙文正諸賢。
泰茹彙征
駸駸有夬庭孚號之幾。
百君子
莫不彈冠相慶
而匝域含生
拭目以俟時雍之休。
惟公以貞同堂切屬。
通名庠籍。
發迹蔭階
可以夤緣汲綆
公元1892年
亨衢
鍾鼎綺紈逸樂者。
而乃知微羸豕蹢躅
觀象過涉滅頂
凜然若蹈春氷履虎尾矣。
遂乃低回遠引
淪落草萊之汚。
而祛聰黜智。
爲聾爲痴。
不自齒於賢士大夫之列。
而彼睢盱者亦無從以知世間之有校尉安公矣。
及夫北門夜開
文正諸賢並罹一網
貞愍諸子次第及禍
無噍類
獨公不錄株連之籍。
夷然起處谷之衡門
不失爲昭代逸民
遺子孫以
非所謂明且哲者歟。
公則自晦矣。
平日行治之詳。
不可得而述矣。
其若子若孫。
俱能敦修世美
不永錮於仕路
至其曾孫監察慜,府使憙昆弟
倡義壬辰之難。
勳績頗著
而慜竟殉節金海
其子郡守信甲値丁酉再訌。
殉節山陰
公雖若果忘於世者。
而蹟其貽謨於後者
不以鳥獸同羣爲至。
忠君愛國之忱。
不以䟽逖間者
玆可推知矣。
今其遺裔式繁。
分布檜山金官之域。
而猶以谷爲宗守之區。
相與諗曰使吾祖安常重遷
隨衆遲回當日賢良之列。
豈不翠其盖而朱其輪乎。
其得有我後嗣於今日乎。
然則是區也。
吾祖之所尋眞卜吉
藏用
以基我後嗣無極者。
凡在我後嗣
於此致敬致重。
曷少遜於采食之邑系貫之鄕哉。
斲石以表之。
得出瞻式
庶幾有所奉藉而典守之無怠也。
僉曰諾。
石旣具。
屬灝烈,在瑩二君
問余以識其槩者。
復之曰夫時而能遷者知也。
傳業而能守者仁也。
盖亦莫非義也。
然而公之得有後於今日者
豈亶地之是賴哉。
惟其冲虛寡慾澹泊明志
九陌之熱而我襟之凉。
羣車之騖而我趾之徒。
造物者無所猜而福集于謙爾。
持此而往
夫何地而非谷也。
爲公後者
其欲嗣守公業
亦惟體公之心。
不爲物先
不與利爭。
約而不濫。
遯而不憫。
其內不慕乎外而已
則天下之物。
將無氏競奪者。
而公之業其永不墜矣。
其止其遷。
亦無往而非谷也。
二君唯唯
以此歸刻之石。
用詔夫吾之子子孫孫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四十九
 墓誌銘
  
公元1912年
南冥曺先生墓誌銘(幷序○壬子)
公元1501年
皇明弘治十四年
我 朝燕山主七年辛酉六月二十六日
南冥先生生于三嘉縣之兎洞。
虹起于宅井。
光紫滿室
隆慶六年
我 昭敬大王五年壬申二月初八日
考終晉州之頭流山下絲綸正寢
山崩木稼之異。
其生也天地爲之榮。
其歿也天地爲之哀。
哲人休咎
自古則然。
吁其胡爲哉。
先生之葬。
在寢後壬坐之原。
遺命也。
先生之友大谷成先生運叙其碣。
極道先生進學成德之實。
出處動止之節。
有若鄕黨畵聖人。
百世之下。
之者怳然如復見先生也。
其所以誌之玄竁而備陵谷之遷者。
闕焉不事
且三百年餘
先生孫庸相以諸君子之命。
命其辭于鍾錫。
先生嘗曰吾家之有敬義。
如天之有日月。
萬古不可易。
嗚乎先生之存。
當日有象之敬義也。
先生之沒。
其心猶不泯
萬古不可易之敬義也。
先生卽日月也。
日月可繪而傳耶。
辭之屢而不得
則謹次其始卒大槩而聽萬古之目焉。
先生字楗仲
昌寧曺氏。
高麗平章事諱謙之後也。
奕世隆顯
東土鉅宗。
成均生員安習
始居于三嘉。
於先生曾祖
祖永奉事不仕
彥亨文院判校。
淸介稱。
妣仁川李氏
忠順女。
閫範
先生幼而岐嶷
擧止凝重
遊嬉狎弄
儼然有成人儀
天才穎悟
甫能言。
大人公授以字。
成誦不忘。
就學
必求其義。
不解不止
稍長涉獵經史。
喜爲古文
辭致蒼勁
變化無常
森然律度
人爭傳誦
慨然功業自期
星緯方輿醫經算術弓馬行陣
靡不旁通究知。
以富其蓄。
常有經濟一世
駕軼千古之志。
塲屋累擧于鄕。
二十五歲讀性理大全山寺
許魯齋志伊尹之志。
學顔淵之學。
出則有爲
處則有守
大丈夫如此
無所爲處無所守則所志所學將何爲
脫然契悟
專意聖賢之學。
六經四子及濂閩遺書
循環熟複
窮日繼夜。
硏精咀實。
會之心而反
公元1898年
之躬。
所知日極高明而所行日就乎平常
存乎內者益重而慕於外者益輕。
囂囂以樂。
而盖將有用行舍藏之意焉。
猶以親在
黽勉公車
見世道日漓。
而度所學之乖於時
則雖禀請母夫人廢擧業。
然道成德充而信從日衆
望實漸隆。
而公交章論薦
 恭僖王戊戌
除 獻陵參奉
恭獻戊申
陞典牲署主簿
辛亥宗簿寺。
不就
盖自己卯來。
賢路崎嶇
網羅織。
乙巳以後
戚畹威福
政紀隳壞
善類坑戮
先生平日所與契厚淸名直節之人。
强半慘禍矣。
先生於是確然不可拔之志焉。
乙卯 除丹城縣監。
上疏辭。
極言國事已非。
邦本已亡。
小官嬉嬉於下。
酒色是樂。
大官泛泛於上。
貨賂是殖。
內臣樹援
龍挐于淵
外臣剝民。
狼恣于野
 慈殿塞淵
不過深宮之一寡婦
 殿下幼冲
只是 先王之一孤嗣
天災之百千。
人心億萬
何以當之。
何以收之。
末言國事整頓
惟在殿下一心
苟能一日惕然警悟
致力學問之上。
有得明新之道。
萬善具在
百化由出。
國可使均也。
民可使和也
危可使安也
臣當執鞭廝臺之末。
竭其心膂
以盡臣職。
寧無日乎。
䟽入 上怒。
以爲語逼 慈殿。
將加之罪。
時相營救得無事。
己未 除造紙署司紙不就
丙寅七月有旨召。
八月 除尙瑞院判官
有 旨促召。
時權放黜
名流之被讁者皆召列於 朝。
朝著稍淸明
先生以爲 恩旨荐下。
不容不一分義
遂入都。
白衣登對于 思政殿。
 上間治道
對以君臣之際。
情義相孚
洞然無間
可與有爲
生民困悴
汲汲之如失火之家。
 問爲學之方。
對曰人主之學。
貴於心得
得於心。
可以窮天下之理。
應事物之變。
其要只在而已
七日辭歸
丁卯 昭敬王卽祚
以 特敎召。
時有媢嫉者短先生於 筵中。
先生遂辭以疾。
又有 旨召。
先生以狀辭。
極論時急。
且曰舍此不救
山野棄物
以助求賢美名
畵餠不足以充飢
翌年又有 旨召。
上疏辭。
極言爲治之道。
要在人君誠身而已
性分之內
公元1869年
內(衍字)萬理備具
心者是理所會之也。
身者是心所盛之器也。
窮其理將以致用也。
修其身將以行道也。
其所以爲功則必以敬爲主
修己以敬
達天德行王道
則施之政敎
風動雲驅
下必有甚焉者。
己巳宗親府典籤
庚午再 召。
皆辭不就
辛未 命本道 賜食物。
上疏謝曰國事已去
百工環視莫救。
臣甞再陳荒疏
未聞 亟下恩威
以立紀綱
羣下解軆
邦本遂喪。
老臣謝雨露之 恩。
無以補天之漏。
明年先生寢疾
門人東岡宇顒問所宜稱。
處士可也
訃 聞贈司諫院司諫
 賜賻致祭
丙子士林書院于德川。
以祀先生
嘉之龍巖
金海新山
一體奉安
光海己酉
並宣 額于諸院。
已而加 贈議政府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舘文舘春秋觀象監事 世子師。
太常謚曰文貞
三司舘學及三南紳士
屢疏請躋享聖廡而不報
先生南平曺氏。
忠順衛琇女。
生一次山蚤夭
一女商山人萬戶金行
東岡金文貞先生忘憂郭忠翼公再祐。
萬戶二女婿也。
旁室宋氏擧三男
次石縣監。
次磨監察
次矴階嘉善
監一晉明察訪
監察三男
敬明司果,益明復明將仕郞
嘉善二男浚明生員克明宣務郞。
以後克蕃以延。
不可勝錄。
於乎
先生間世豪傑之姿。
經綸王佐之才
惓惓愛君憂國濟時澤物之誠。
枉道而徇。
而後量。
君子無此道也。
常曰行己之初。
當如金玉
不受微塵之汚。
動止如山嶽。
壁立萬仞
時至而伸。
方做出許多事業
其所終身不遇而樂堯舜畎畝
寒雲幽獨
出處之間。
權度精切
不可以一毫苟者也。
世之或以處士高蹈方外之果忘。
先生者。
不恥自鬻者也。
先生甞曰子陵與我不同道
余未忘斯世者也。
先生之志。
伊尹之志也。
而乃其所本則有之。
所謂學顔淵之學者是也
先生生道斬伐之餘。
無師淵源啓發之。
獨得遺言之中。
千聖心法斷斷不外於敬二字
存心明理
兩下用功
幽獨之居而可以鬼神而參
天地
纖徵之接而有如持權衡而稱毫釐。
一動一靜一言一默一視一聽一事一行
不由這上循蹈夾持
達于天德
以至己私凈盡
天質融化
襟宇灑落
氣象淸通
周旋作止
自不離於規矩丈度之內矣。
平居無淫視。
耳無傾聽
淫濊之評。
不出於口。
惰慢之容。
不設于軆。
靜室潛居
晨興夜寐
冠帶整飭
生腰尸坐。
望之若圖形刻象。
開卷默究
不作咿唔
樂而忘憂
舒遲閑雅
雖在匆卒
不失常度
手摹大聖及周程朱三子像。
妥之龕。
日拜廟畢。
瞻禮對越
若親熏炙
李延平故事
佩金鈴以警省
名曰惺惺子。
事親容色愉悅
養之以志。
甘毳洗腆
需之以
丁艱
哀慕泣血
晨夜絰帶
不離几側。
吊者之至。
伏哭答拜
未嘗坐與之語。
僮僕勿以家事諗于廬。
與弟桓同居共被
友愛怡怡
以爲肢軆之連不可分也。
閨門之內。
敬如賓客
肅如朝廷
婢使不端䯻整服不敢見。
深居窮蓽。
傷時念國
發於至誠
淸宵皓月
獨坐悲歌
歌竟涕下。
其値國諱
聆樂啖肉
與人交。
必視其志。
布褐而有尊禮王公者。
軒冕而有鄙夷泥梗者。
其與學者言。
懇懇以捨切近高遠爲戒
盡力事親兄悌長慈幼之間。
常曰不於人事上求天理
終無實得。
常以佛氏之徑務上達
謂無脚踏地。
以陸氏之不事講學爲非
質疑請益者。
爲之剖析精微
絲毛不爽
聽者渙然
每曰爲學要使知識高明
如上東岱
萬品皆低。
然後惟吾所行無不利矣。
然而未嘗張皇書牘
衒耀著述
以長其口耳虛夸之習。
故其不在子貢之列者。
盖莫聞性道之妙。
而謂先生之學。
於行不急于知也。
先生裒輯古人論道論學喫緊會意之說。
命曰學記
軆究心驗。
頃刻放過
又圖誠爲太極天人一理心統性情等事
條理詳密旨義精粹
如以心之未發爲性
已發爲情
而其發也四端七情
有理發氣發之分。
旋曰耳目口鼻之欲。
同出天理
此其卓見于大本之一。
瞭然分殊之際。
橫竪俱勘。
絶無滲漏
後世能言各據一偏者所可企及也。
其爲神明舍圖
銘。
以太一眞君。
揭心爲太極之旨。
冢宰而立天德王道之要。
知爲百揆而致察於事物之幾。
義爲司寇而勇克於發動之微。
外御三關
造次不敢踈。
內守社稷
顚沛而不暫去。
知至而至。
知終而終。
存心察理省身克己造道成德之實。
莫不井然有條
確然有據。
可以萬世學者之指南
何待連篇累帙而多其辭說
然後爲至哉。
盖見之眞則所言自簡。
知之明則所行自純。
竊嘗僭論。
以爲先生砥礪名行無極翁。
英邁盖世邵堯夫
精思力踐似橫渠氏。
嚴肅整齊伊川子。
不尙纂述靜觀默識
灑然瑩澈延平氏。
居敬精義
會之太極動靜之理。
幽明鉅細無不貫于一者固無愧入紫陽之室矣。
心與理涵。
行與知一。
一念苟且自欺
一事糊塗自便
從容嚴毅
中立而不倚者。
求之東方
雖謂之未始有之人豪可也
於乎其盛矣。
先生自號曰南冥
盖志于韜晦也。
藏修之在金海曰山海亭
有寓於登泰山而觀於海也。
在三嘉曰鷄伏堂。
涵養之義也。
曰雷龍亭
淵默雷聲
尸居龍見之義也。
在晉曰山天齋。
多識前言往行
以畜其德。
剛健篤實
輝光日新之義也。
卽此先生所以用功一生者。
躍如而見也。
銘曰。
人之知我
春風之樂。
湖海之豪。
人不知我
雷首之淸。
富春之高。
我則有志
行而爲匀天之簫韶
我則無憫。
藏之陋巷簞瓢
有赫神明
太極之靈。
敬義萬古
日月之晶。
天人理事本無間。
明誠博約匪二途。
質往俟來。
知我者天乎。
公元1914年
李蘆坡先生墓誌銘(幷序○甲寅)
公元1557年
先生諱屹字山立姓李。
其先星州之碧珍郡人也。
將軍忩言。
佐麗祖策勳
世襲圭組
十六傳而至諱約東。
至知中樞選淸白。
謚曰平靖
有子承元
宣傳折衝將軍
子有副護軍
通參奉。
是生副司果賀生。
廣州李氏司直士訓之女。
先生考妣也。
先生以 皇明嘉靖丁巳生。
姿貌
公元1892年
晶。
才思穎敏
五歲識字
七歲上學
叩問文義
八歲綴句屬辭
往往驚人
自是文理日達而記覽益富。
成童而來
便有志於聖賢之學。
沉潛玩味四子六經之奧。
軆認心會
日履其實
事親色養
惟志是承。
未甞非義之物充甘旨
晨昏周旋
慈孝相樂。
藹然仁愛融溢
三十二歲擧進士
雅志恬退
不以進取爲急。
壬辰之亂。
陪親避兵
備甞艱危
便軆之供。
未甞乏絶
亂定而歸于鄕則遂廢擧子業
專以養親爲事
築喜靜堂
三公不換賦以見志
益究相傳之旨而樂而不厭
引進後生
諭之以爲己之術。
修約鄕里
興孝悌之俗。
干貨聲色一切外至
淡然不以經心
囂囂乎若與世相忘者然。
有若梧里李公元翼之爲軆察使。
藥峯徐公渻之爲本道巡察
上書陳宰牛刷馬屯田擺撥支供雜物誅求之弊。
與夫紓民力淑人心興學校之方。
勤勤不已
盖爲其人之可以言也。
於乎先生豈果於忘者哉。
甞曰夙夜敬齋二箴
一生受用不窮
平居恂恂若不甚異。
遇事當爲
毅然奮發
神采一變
人莫能干
甞曰吾性不喜被人拘束受人籠絡
又曰吾常以公字指掌上
處心行事
念念在此。
可以先生省身克己居敬集義之實也。
其所遊從麗澤者。
盧立齋欽,朴篁巖齊仁,鄭桐溪蘊,成浮査汝信谿緯,朴无憫絪諸君子也。
門人之得其傳者。
如趙澗松任道,林林谷眞怤,許滄洲燉其尤著也。
先生以七十一歲之天啓丁卯
葬沒(沒葬)蒙(衍字)于寶藏山向乙之原。
桐溪鄭先生以先生學行薦于朝。
翊衛洗馬
適際虜難梗路。
職命後葬而至。
朝野嗟惜
我 肅廟辛未
鄕人士建書院于古巖。
立齋先生林谷幷享焉。
先生之配曰延安李氏
正求仁之女。
生三二女
會一進士
次養一幷文行
先生夭。
先生慟惜之。
季審一。
適進士成鑮 ,大君師傅趙任道
進士二男壽檍壽橿。
養一以壽橿爲嗣
審一一男壽櫟。
以後可略也。
銘曰。
私淑南冥之鄕。
仁美于立齋之里
肆敬義有傳。
繩繩其一揆也。
志不
遺物
學先爲己。
世與我違。
惟時之恥。
爰樂我樂。
江流山峙
其藏可行
隨止而止。
三山崔崔
遺風百祀
公元1911年
扈 聖宣武原功臣,嘉善大夫行吏曹參判,弘文館副提學,兼 經筵參贊官,五衛都總副總管, 世子副賓客龍潭先生公墓誌銘
(幷序○辛亥)
公元1907年
龍潭先生朴公
沒而葬于星州之飛鳳山南蝟谷枕震之原。
且三百年。
龍洲趙文簡先生狀其善。
提學白閣姜公鋧銘顯詩于神道
先生偉行徽節。
已奕然爛映于有目矣。
其所以誌幽而詔之玄遠者。
尙未遑也。
先生之裔肇鉉,海益諸君
方孝思于永言
求其辭于鍾錫甚勤。
竊惟先生斯文標幟也。
 王國黼黻也。
匪躬大蹇之會而煒煌鐵券之勒也。
明倫攸斁之日而森嚴乘杌之載也。
天壤之弊而死生之蹟。
可與終矣。
何須有無土中之片磁也。
無已則敬叙其系緖履歷之槩。
聊備例於竁道而已焉可乎。
公諱而章字叔彬。
其先湖南順天府人也。
季有侍中平陽君天祥
殉節于革命之際。
子判可權遯靖于星。
我 聖朝徵以正卿不起
是生柳星
始就仕牧義州選淸白。
是生禮孫副司猛。
卜居于陜之藍橋
生漢何 贈僕正
生埴參奉 贈承旨
良佐號復齋
有行學官承旨 贈判。
三世幷以公貴也。
是娶星山人別坐裵垠之女。
以嘉靖丁未生公
天姿英達
愛根於性。
就學
硏窮大義
篤於常行
弱冠
南冥曺先生於德山。
吳德溪,崔守愚,金東岡鄭寒岡諸君講道
質業而歸。
肆力於經禮之學。
萬曆癸酉
生員進士
遊泮中。
蘇齋盧先生師事之。
自是文學日邃。
望實漸隆。
中交薦。
箕子殿參奉不就
已而移授 永崇殿
黽勉肅謝
在直惟日誦周易朱子書。
人謂之讀書郞
嘗以大人公治明經業
赴試闈偶錯一字
主者通練經義
欲置嵬選。
公曰國試有程
不可自我壞了
遂自書下栍而退。
年四十丙戌
公元1888年
別試甲科
承文正字
旋拜內翰
入侍夜對。
 上問民苦樂
對曰民之苦樂
在於君德
德者心之具此理之名也。
私欲蔽之
苟無存省之功。
無以復其初矣。
仍陳誠敬之要。
以及聲色驕佚之戒。
奸邪壅蔽之患。
極言王覇雜用
敬怠相勝之幾。
 上嘉久之
崇酒宮壺
金盤
撤 御前金蓮燭
小黃門前導歸院。
時榮之。
戊子藝文舘待敎。
己丑弘文舘修撰校理
庚寅湖南有土林之變。
道臣梱帥不能制。
 上命儒臣有望者鎭之。
廟堂公應
遂牧羅州
按撫之。
境內帖然
辛卯島倭有射天之謀。
朝廷疑懼
公以賀節使書狀行。
 啓請直奏倭情。
 天子嘉之
賞賜書籍殆數車。
翌年壬辰
倭寇大至
列郡崩潰
 鑾輿西狩
公募鄕勇家丁
屬鄭掌令仁弘擧義討賊
勞績甚茂。
已而招諭使金文忠公誠一署公爲從事
軍務
糧餉湖南
涉險艱。
事卒以辦。
及金公卒
公決意赴 行朝
扈駕京師
拜副應敎
尋遷銓曹郞
檢詳舍人
盖金判書南薦之。
山南第一流也。
甲午湖南伯以和寇息民爲請。
公以正言上疏陳 宗社陵寢之讐。
萬世不可忘。
仍進安邊機務八事
曰擇監司守令。
曰選將練兵
屯兵積倉
占地據險要。
輕賦節財用。
撫軍民得死力
用人不拘品。
曰立信義奸猾
定策扈 聖宣武原從勳。
乙未除外淳昌府。
便養
辭 陛之日。
疏論君德政弊。
上書儲宮
極勉進修之實。
 上優批嘉尙
未渡漢。
備局 啓而章學識
可置經幄顧問
不宜補遠縣。
卽 召還拜校理
 授大人公慶基殿參奉
替酬榮養
且 命畵公像以賜之。
倚閭之望
盖異 恩也。
丙申春
 上方讀易。
講官文莊公經世從事于軆府。
 上命選邃於易者代其職。
大臣擧公。
不宜資格
權行同知 經筵事。
己亥考妣憂。
致哀盡禮
服闋典籍
尙衣正出知水原府。
有 王子狂易者。
編管府下。
殺人無忌
恒操兵入府。
脅逐府使。
公至凝然不少變。
諭以義理
 王子瞿然感悟
爲善
公元1902年
人。
壬寅 召以執義
旋拜應敎
侍講院弼善輔德
無逸
仍陳宴安之失。
宮省糜費
賦斂煩重之弊。
正心誠意
納諫講治道。
用力精一之工。
拜典翰。
同僚合啓。
伸崔守愚永慶之寃。
陞直提學
遷同副承旨
春秋褒善誅惡之義。
尋拜大司成
進箚請立學制。
養育賢才
由大司諫副提學
癸卯左承旨吏曹參議,都承旨
應旨製進醫國策。
吏曹參議進階嘉善
上護軍
冬至賀節副使
翌年復 命。
重拜副提學
歷禮曹參議陞吏曹參判。
大司憲辭遞。
復以副提學被 召。
憸人有論晦齋李文元先生者。
公辨其誣。
 筵奏甚力竟無事
又拜大司憲
漢城左尹兼 世子副賓客
乙巳言事出補寧海府。
 召還爲兵曹參判兼承文禁火提調
丙午忤時議。
斥守丹陽
未幾遞歸
戊申 召爲大司憲
論啓鄭仁弘見欺奸壬
搖間 宮闈之失。
副提學辭遞。
自是斂然遂初之志。
占地眞寶漁湖
盖將老焉。
是歲 宣廟昇遐
光海主卽位
朝著頗不靖
奔赴哭臨
 山陵纔畢
便退伏新寓。
憂時戀國。
每形於吟韻。
壬子 召以吏曹參判。
牢辭不就
癸丑 國舅延興賜死
禮官柳潚不赴于 慈殿。
公責以子無讐母之義。
永昌獄起。
貽書判書以恭曰吾輩不能救正
無以先王地下
上疏爭甚。
黜爲靑松監務。
旣而罷還。
乙卯永昌遇害
廢母之議又張甚。
完平李相國元翼上箚請盡孝
觸主怒付處洪州
公上萬言疏以救之。
歷陳主失。
斥鄭造尹訒之惡。
朱子過宮之疏。
大舜處象之義。
漢文布之謠。
直犯而不諱
主怒將置之極典
奸魁猶知公盛名
言于主止削職放逐
丁巳眞寶靈川龍潭
尋寓星之延鳳里
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
糲飯藜羹泊如也。
引進英秀
講學不倦
學子坌集
築室以居之。
名曰慕德窩。
戊午聞 西宮之報。
憂傷不能寐。
有詩曰思子臺空起夕風
孤臣淚盡 穆陵東。
諸生廢絶擧業
專意義理之學。
壬戌寢疾而革。
猶使諸生周張程朱之書。
聽之不倦
公元1862年
八月二十六日
考終于寢。
村舂不相
市輟屠宰
遠近士林扶服咸吊。
一辭以爲人之云亡
邦國殄瘁矣。
於乎
公襲忠貞之世。
薰陶師友之間。
志專而氣烈。
學優而行修
蓄之內者宏博篤厚
發於外者疏暢光明
出處進退夷險治亂
終始一於義而無所苟。
不以一毫私利有所低仰
灑然胸次之曠。
確乎不可奪之節者槩可想矣。
居家孝悌
律己莊矜。
當官淸愼
愛民惻怛之跡。
亦皆足以學力不誣
而狀銘家已備矣
玆不枚贅。
公文典麗著述甚富。
其所編纂冠昏撮要程書節要六經蠡海,心經撮要桑梓漫錄等書。
慕德窩之災也。
並輸之煨燼
立朝疏箚論啓。
不留藁。
不能存十一於千百
可勝惜哉。
士林追慕不衰
如陜之檜山
星之晴川
皆以俎豆享公焉。
今亦無所矣。
世道之變。
適然哉。
於乎唏矣。
公之配貞夫人忠原朴氏。
判應福女
六子
男長翀衢承訓郞。
次羾衢大君師傅
四女進士鄭維垣都事李𥳕應敎惺,縣監韓汝泂。
承訓一女持平衛國
師傅二男元畐宣敎郞
元榮參奉入爲承訓嗣。
四女士人曺振昌,參奉洪德彜,進士道濟金相玉。
外孫鄭允升,舜升,文升
命龜進士
縣監,𣖔進士
不可具錄。
銘曰。
有龍于潭。
厥象在易。
不易乎世。
確乎不可拔者。
初之潛也。
進修及時
上下非爲邪者。
四之躍也。
忠信修辭
閑邪存誠
龍德乾乾日夕者也。
其耀圖于河。
繪章于裳。
風霆太虛燁燁然者。
固已有養於九淵穆之中而不可測也。
於乎
玆其爲先生之邃於易者乎。
公元1913年
通訓大夫行通禮院通禮梧溪曺公墓誌銘(幷序○癸丑)
公元1636年
崇禎丙子之秋
桐溪鄭先生會同志修契于居昌之龍山
黃花重九
以寓晩節之趣。
門人公叙其事。
至今以爲南中勝蹟
時則梧溪先生曺公寔在第二座。
盖以高文雅望
爲桐老推許
立朝大節
又略與之同臭味也。
其沒也。
鄭先生葬于龍山
而公之葬在見巖山負坎之原。
公元1583年
龍山五里而近。
其亦氣類之投而幽明之無間爾歟。
公諱挺立字以正。
梧溪號也。
昌寧氏也。
羅太師繼龍始得姓
逮王麗族大以顯。
我 恭僖王時有參判繼衡。
公之高也。
副司果 贈參議彥弘
生牧使 贈承旨夢吉
生府使應仁
是號陶村
師事鄭寒岡先生
淸直著。
是娶全義軍資正 贈承旨李得蕡之女。
萬曆癸未生公
才器過人
弱冠文藝超絶
有聲譽。
二十三歲中司馬
越四年己酉。
增廣第。
自是歷敡三司春坊
不稱職
華聞日暢。
邪黨傾朝
士大夫自守
公炳幾澡節。
不苟趨附
桐溪諸賢。
同其是非
丁巳廢 母論起。
公以獻納
司諫南以俊,持平金昈,鄭良抗疏
光海盛怒
以不忠。
幷命補外
公判北靑
白沙李文忠公獻議立異
謫居是府。
無敢相問
公至則造歡若平生
其卒也襚賻有加。
誄侑以哀之。
已而遷補德縣
徐藥峯渻,金荷時讓諸公
編管比壤。
從遊致欵。
畧不顧畏
時府使公亦不得權奸
誣繫王獄半年得解
有嗾爾瞻者曰必去曺某父子
南中士論可一也。
由是久滯于外而不得還。
癸亥 反正
遞歸
明年遭府使公憂。
自後家居十年
無意於世。
丙子冬
聞有翟師。
始奔問 行在
和議已成矣。
拜工曹佐郞
旋除平壤庶尹
不得已之任
勞來撫集
治爲第一
爲軍資正。
出牧星州。
入爲軍器寺正
出牧定州
咸如平壤治。
己丑由左通禮密陽府使不赴
歸臥田里
春秋之義。
無地可伸。
而朝著分歧
黨伐漸滋也。
鳳捿亭于金鳳川上。
角巾藜杖
盤薄相羊烟霞泉石之間。
而見者不識其爲官人也。
接引後進
若不及。
一時人才
多出其門。
盖公之學。
六經爲本而耀之以文章
其行以孝悌爲先而發之以忠信
持己謙謹而不欲崖岸自標顯。
臨事周詳不肯糢糊占便宜
志不忘世而未嘗苟且之圖
及其脫然長往
則固已千駟而泥五冕矣。
乃以 顯廟庚子
考終鳳捿之墅。
惜乎。
其有學有守不得於時與命也夫
公始娶安東權氏
縣監瀁女。
二男三女
男長時亮佐郞
次時胤出后
女適水使李敏發,士人李瑑,金蓍
繼配慶州金氏 贈參判德民女。
生三二女
男時迪,時邁主簿,時建通德郞。
女適李敏行,趙斗佑。
又有二男時說,時䢍。
而下不勝枚也。
孫錫冕來徵余以幽堂之銘。
盖以余久寓於昌
得昌之蹟頗悉也。
松子昌之望也。
而旣叙龍山之會矣。
其哭公之詞曰良玉無玷
南金豈待評。
醇儒哲匠
雅量高名
道爲詩書
黼黻成。
錯節神明懼。
危機道義精。
謳歌流惠愛。
歷試效忠貞。
於乎
可以銘公矣。
余又何辭哉。
士當其時
得與鄭先生進退同朝
翺翔合座
神輸氣湊
始終不貳者。
夫非正人君子而可倖能耶。
是尤可銘也。
玆曰。
箕邦有人
鼓之翁。
霜天有傑。
龍山之叢。
生吾共醉兮龍山之上。
沒吾相望龍山之東。
龍山花年年發
吟猿飛鶴永相從
有溪玉瀉流淸響
琴心互答梧而桐。
公元1911年
沙權公墓誌銘(幷序○辛亥)
公元1873年
公。
權氏諱斗緯字仲章號松沙
世貫安東
高麗太師諱幸之后
我 明廟名臣忠定公冲齋先生諱橃之五世孫也。
父濡大父碩忠。
德而不顯
曾大父監正
高大東輔郡守
外大父生員金鑒
宣城著姓也。
 宣文王丙申公生。
狀貌魁碩
擧止異凡。
伯兄蒼雪齋斗經,叔季晴沙斗紀,西巖斗紘。
風采競爽
相勵以行學
成童
丁先孺人憂。
執制能如禮。
先公以志。
伯公齒間二歲父事之。
孝弟之性於天如此。
使相李公溟翼嘗到先公所。
諦視兄弟事。
瞿然法家子也。
弱冠
贄謁于錦李先生
先生許以高材
往復請益
德器日就
 元孝王癸酉
李先生超拜大冢宰
貽書晴沙弟曰先生大用
吾道之慶。
然今朋黨睽乖。
正恐其不免
余竊憂之。
玉川趙公德鄰見之歎曰仲章愛人以德者也。
已而朝著一變
先生果遠責。
公徒步往省。
因留講質。
先生驚曰吾老友也。
軀幹豐偉
志氣宏遠
公元1912年
幾能慮。
確而有容
人以公輔期之。
兄弟諸公
文詞有聲譽。
伯及叔季中大小科。
四蓮
輝映家邦
公獨蹭蹬不遇
至 譴典及於師門
晴沙弟又以直投荒
則公不復於斯世矣。
謝絶塲屋
斂然自守
專用力於聖賢之書。
而以實踐爲急。
御家以嚴。
子姪以儉。
凝靜鎭物而人不見涯量也。
所著有通書正蒙皇極諸書衍義
未嘗出而示人
沒後發於篋。
大山李先生以爲周遍完粹
與周程張邵之旨。
無不脗合
年三十五。
鄕道特望。
玉山書院洞主
其見推於士藪早已如此
以此至今稱之爲院長公
公以 元陵壬子卒。
葬于才山縣蜂湧谷子午之原。
遺志也。
德水李氏郡守虎女
三男濩,出后
男女九。
正中雄縣監正鴻。
琴瀏。
濩出。
正通生員正近。
縣監李守貞通源
出。
男正復。
出。
以後不可悉。
今謁余以玄藏之誌者。
七世孫頊淵,喆淵也。
銘曰。
袖珍有編。
用啓厥世。
鸑瑞鸞祥。
其騰翽翽
鶴老在陰。
孰和其唳。
松翠沙明
碩人攸憇。
立之雪門
爰識其大。
惟躬之行。
亦心于會。
巾衍有發。
昔人符契
良貴令終
孰與在外
有崇玆封。
君子千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