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杂著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57H 页
为勿说(己亥)
天下之故多矣。其当者理也。而理有不当者。气使然也。君子之学。必循理以检气。其要不过为其所当。而勿其所不当者而已。是以夫子之告颜渊曰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事斯语。为其为勿其勿。竟以至于圣人之亚。其曰予何人也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为之之准的也。其无伐善无施劳。不迁怒不贰过。勿之之节度也。然则颜子之得于圣师者。在为与勿二字而足矣。为之不已则理胜而气驯。勿之不已则气融而理彻。于是乎百度万事。可一以贯之而无碍矣。又奚患于天下之多故也。横城梁君元教天姿沉毅。志思高朗。早用力于向里之工。南而走六百里于余。叩理气端绪。且若有意于天下之事者。余方惩于游骑之无归。蹩躠自守。倦于谈说。顾无以发君之意而答其远来者。第尝闻程子有言曰学者当学颜子。余谓欲学颜子者。亦以为与勿二字而足矣。微而一念之作。显而至于万事之纷纶。莫不有是有非。惟为其所是而勿其所非。则斯乃所以为循理检气而推之天下。无所往而不裕如矣。何颜子之不可至哉。于其行也。遂书此以赠之。且曰颜子之能。必于为勿者。以其能择乎中庸。有不善未尝不知也。择之知之。又在所先。
仁干杖说(辛丑)
岁庚子闰秋。余向永嘉过龟城。访李友应贤。临别遗余以小木杖曰此名仁干。慎毋失也。余年不及杖乡。今之行。无所事于杖也。应贤强辅而仁者也。方倚以仗于颓波之会而不余僵也。其赐也不敢不承。且杖而名仁干者乎。遂携持而前。涉险历远。赖之以济。日久情亲。如应贤之常先后也。每窃惟曰仁也。人与木均之为辅余也。回而过应贤。应贤视夫杖犹余手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57L 页
喜曰子之不舍于仁也。至修道山。天寒日晚。乍憩于岩坡。措杖于地。起而忘之。及家始悟。从而搜之无得焉。余于是怅然而不怡者累日。傍有慰之者曰乌号之失。得之者必楚人也。何牵恋之有。余曰然。仁人之赐。弃之草莽。不诚也。仁干之美。遗之造次。不敬也。仗五旬备尝艰夐。藉其力以有归。而忽焉抛诸。忍矣哉。不诚不敬而且忍焉。仁于吾何有。人之心。出入无时。莫知其乡。顷刻不操。便舍而亡矣。方余之涉险历远。念念谓仁人之赐仁干也。惟恐其相失于逆旅仓皇之中。所以携持五旬而得无恙也。及夫去家无十里。谓其已到。志缓思歇。遂欠照管。所以忘失于须臾也。人之于心。其可一息一瞬而不提撕省察也哉。孟子曰仁人心也。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仁干之失可惜也。失仁人赐可惧也。余尤以放夫吾心之仁为可哀也。然而杖之失。求之而不可得也。心之放则求便在此矣。繇今而往。惟杖之失是惩。随时随处。提省此心。炯炯长存。罔或少间。则仁得而身安。将夷险远迩。行无不利矣。能如是。是仁干之大者。是仁人之终有赐于余也。因书此而自谂。且以谢于应贤而俟其谴也。余之所倚仗于应贤者。岂亶在于木之仗已乎。
城山扁说(己亥)
友人李景载家于谷城山下。扁其楣曰城山。客诘之曰子之居多山也。星山以为乡。陶尧山当于户。紫阳之山拱其南。凡山之群抽竞攒揖让环卫于庭除之交者。皆可名也。独于城山而自托焉何哉。景载曰然。是诸山者吾固自有。非城山。吾安得以有其有哉。吾尝验之于心也。人之百行万善。若孝若弟若忠若信。为仁义之德。为日用之彝则者。固皆得于天而存乎我。惟意欲之萌而众邪迭钻。心为所引。而其万善之固得而存者。于焉舍而亡之矣。苟不闲其邪而窒其欲。虽有善吾得而有诸。古之人知其然也。故必曰防意如城。夫处寇贼之冲。能保有其百官府库者。城为之守也。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58H 页
是乎城之为有其所有也。使吾不以城山为托。而转徙东西。漂泊于八荒。将星山非吾乡。陶尧,紫阳诸山。岂其能在吾目前也。城山者所以坚我而守吾有也。吾之扁可他求哉。客曰噫。今天下内自一身。远而至于邦国。有寇而不城。有城而毁其防者多矣。其于所有者。将若之何。请以子之言为天下诵之。
悔堂小说(辛丑)
堂以悔名。其寡悔矣乎。主人言曰悔不耕田。悔不读书。悔不早废举。所悔者三矣。若余可悔。将百千于一生而不胜其悔矣。岂三其悔而已也。然而有问焉。吾见子之居矣。屋如斗大。有田环之。亩沃而治。粱菽旆旆。循溪而垦荒。累石负土而为之溉。得禾可满车。不耕而致乎。子之于论书也。淹虞夏而贯唐宋。旁延乎百家。言终日而若沛然不可穷也。不可谓不读也。壮年绩艺。日奔走于有司之庭。其力勤而志专矣。而不得以一名缀籍。今老焉而世且不以是举士矣。工瑟何需于齐哉。使早其志力于耕读者。饱可以济生。学可以禔躬。得之为我有甚实也。乃失之矣。是则可悔也。其谓不耕不读者。盖力勤于彼而耕不力也。志专于彼而读不专也。一悔而二悔者从之矣。悔往者无及。追来者可至。悔也者。向善之机也。彼一悔者。今已根株拔矣。纵我欲更蹈得乎。矻矻畎洫。伛偻胼胝。非可以役老则悔之而亦不可补也。惟窗明境静。端跽而对圣贤。究往日之所未究。得异时之所未得。孳孳焉乐而忘老。以之养性而澡身。以之训子而贻孙。以之改过自新而卒底于无悔者。独不在于是乎。主人曰噫。子非我也。何其说我如我说也。其亦有可悔之同我者乎。遂相与一笑。书其言以相勖。主人者永嘉权君琦铢字汝衡。年今六十二云。
宜庵扁说(壬寅)
人得天理之当然者以为性。而义又是随事裁制。以合宜者也。故曰义者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58L 页
宜也。物则不通。舟宜于水而不宜陆。马宜于驰而不宜耕。事有宜于古而不宜于今。政有宜于楚而不宜于越者。惟义则无不通也。无不宜也。以之为子而宜孝者。为父而宜慈。为上而宜仁者。为下而宜忠。内之宜兄宜家。外之宜民宜人。以至富贵贫贱逸豫忧难宠辱死生。无往而不得其宜也。若是乎义之为宜而不可顷刻而不由也。裴君汝鸾方从事于明理尽性之方。而患其贫不能为家。而志有所夺。欲以忘胜之。盖谓忘于彼而专于此也。余曰未也。忘身则无身。忘家则无家。无身与家。将何修而何齐也。宜耕则耕。宜樵则樵。宜得食则食。宜饥而死则饥。惟义所在而时措之宜。是乃所以尽其性之当然者。何必于忘也。宜读书而读。宜应物而应。宜忧而忧。宜乐而乐。一之于义之当然而已。今子之题其居曰宜庵。而常目以顾諟。随处而警省焉。其或可乎。将百行之俱宜而受天百禄。罄无不宜矣。于乎余有待焉。
愚泉说
以己之愚而辱溪山泉石。子厚倡之也。其实自以为智而愤不得于世。托之物而目不愚为愚。以肆其不平也。吾宗盟有瓒永振玉父居云水之酒泉。尝自号曰愚泉。人谓振玉始绩文攻词。屡见屈于有司。箪食布褐。寄命丘壑。悴然无所遇。是亦子厚而已矣。振玉曰否。圣人云智者乐水。水之周流不滞。可谓智矣。然亦曰山下出泉蒙。泉者水之始也。静而未达。幽而未弘。蒙幼之象也。蒙而未可以语智。故呼愚于泉。非辱之也。夫挟薄艺以干名。营营于失得。殆雨集之沟。豗流跳沫。自以为水。而其涸也不终日。惟其不源于泉也。余已知悔矣。余虽老窃欲自今作始。养正育德。以从事于其源也。然则吾之泉。即山下始出之蒙也。谓之愚不亦宜乎。子厚之智。余固不可得以及也。乃所志则不在此也。观水者闻而善之曰此其所以为智也夫。若彼之自智则真愚矣。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59H 页
汾石说(癸卯)
今天下皆梦也。若贤若否若贵若贱若人若鬼。纷纷然为号不亿。或已所自有而人夺之。或已所不屑而人推之。似真似假。莫得以诘其情。何梦甚焉。吾宗有达远君。平生谨拙自守。视今人之标号以相高若浼焉曰。尊于我者可以名我。敌以下则字我足矣。更焉用号为。梦遇一老人。自云是宗党。曰可号以汾石。问其义曰汾阳王之汾也。江流不转之石也。觉而异之。书之壁。人莫能解。君曰诚梦也。其子凤勋持以讯余。余方在梦中。其又可以说梦耶。意者汾阳王同姓也。尽忠以恢王室。子之先有石忧公。以孝蒙旌褒。自吾苞山氏之徂东也。世以忠孝相传。闻于国中。其勖君忠孝。得不坠世懿乎。则汾王之福禄可徵。而人世万变。虽江流汤潏。苞山氏之传。固将为不转之石矣。老人之意。无乃在是欤。世之欲得一号以自揭者何限。而人无称焉。君于号非所欲也而神锡之。事有不由我而非可以智力志愿求者。类皆此也。明于此则人可以自安。而纷纷者或几乎息矣。请君之恪领神惠而毋辞焉。呜呼。以梦为真。是在君自勉。不有自勉。亦梦而假而已。
月溪说(乙巳)
李君庠九。余葱竹交也。之人也简而庄和而不群。才谞综敏。凡遇事能办。晚而伤世道之横决。自沙月移于锦溪而居焉。署其室曰月溪。其意盖曰长夜昏晦而有月之明也。万波浑浊而有溪之清也。吾之心有本然之明。吾之气有天禀之清。何遽月与溪之不若哉。人之所以失其清明者。物欲蔽之也。声名利禄氛翳之。货色臭味滓汩之。于是乎众情迭骛而九有沉冥矣。噫今天下其终于不明不清而已乎。曰恶乎其然也。人各自勉焉。居敬以存心。集义以养气。气之浩然不疚而可以御天下之至难矣。心之虚灵不测而足以烛天下之至变矣。今庠九之潜居实修忧时愤世者。亦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59L 页
自力于敬义而已乎。噫片月之明而明不息则照彻万象。源溪之清而清之达则澄通四海。其毋以一月一溪而自少焉可乎。余老不死。于茶田之空谷。拓窗看天。倚杖临水。常郁郁乎不能怡也。闻庠九之所自命者而洒然若有醒也。书此以拨闷。惟庠九之毋曰渠何足以知之也。
追轩小说(戊申)
安君圣范少有志于学。而忽忽已老衰矣。于是榜其所居之楣曰追轩以自勉。盖有叹于岁月之已逝。而冀来者之可追也。人之于学。自有知以洎老死。不可一息或倦也。圣人之至诚无息。与天命之于穆不已者无间矣。固无以尚之。其或幼而失教。长而不力焉。则暮大悔悟而不图所以填补者。是则自弃已矣。恶乎其可哉。夫七年之病而求三年之艾。惟自今蓄之耳。苟悔悟矣。自今而始。可以日新矣。可时敏而造夫极矣。何患乎既往之不可追也。追之如何。夫其视听之耗筋血之彫。吾不可追复矣。惟心则在乎操舍而已矣。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其放也虽若天飞。才求之便在方寸。失之虽远。追之甚易者。其惟此心乎。心既存矣则天下之理。可照而彻也。圣人之德。可养而纯也。追之之要。外是心奚以哉。求心之要。亦惟曰敬而已矣。外焉而齐肃庄重。内焉而专一精明。敬之道也。是不役于视听。不劳于筋血。于老者甚适也。吾知圣范之其从事于是而追既往而复之也。谨书此以勖之。且以替生平一晤。
竹下说(庚戌)
人之欲上人者多矣。况于物乎。然而每屈于物者何也。欲害之也。上人者必下于物。其能下人者。常卓然于万物之上。此之谓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者也。君子之欲不屈于物。亦惟无欲而已矣。友人金君允和穷而寡欲。识富而恒歉然若无所有也。处乡党逡巡然下乎人而不敢先也。尝题其居曰竹下。余诘之曰竹物也。人不可上也。亦将下于物乎。甚矣子之好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0H 页
也。允和曰非也。举类而言。人贵而物贱。亦有人之近物者物之近人者。近物者可以物之。近人者独不可以人之乎。竹物也而其心虚其性直其质贞而劲。其韵清而幽。贯四时阅风霜而不改其素者。其节之介而确也。人之能似竹者有几哉。竹可以物之乎。吾不敢以不下之也。余瞿然曰噫古人云竹似贤。似贤而且下之。况于贤乎。既无欲以应物。又能恭以亲贤。谦以受益。则将似贤者不在竹而在子矣。不特似之。亦将不期贤而自至于贤矣。吾将从子于竹下之径。而听其下风焉。
忧斋小说(己未)
朴君孔玉榜其居曰忧斋。求余为一言。盖常人之情。每发于一己之私。役心于利害之得丧。费虑于祸福之傥来。以至一饥一饱一劳一逸。锱铢毫釐丝棼雾腾。纷然交于胸中。而常悴然不宁矣。孔玉早从事文学。用心于内而求于外者轻。晚有子姓宾朋之娱。山林起居之适。其不为是忧也审矣。夫子尝曰君子不忧。又曰仁者不忧。然犹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则曰君子有终身之忧。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然则君子非无忧也。所忧者大而公。而不暇忧区区之私尔。盖既为人矣。须尽夫人之道。方称为人。苟一毫未尽则尚有一分未人。而不可谓人之成也。天地性我以人。父母形我以人。而却自我而未人。可曰人乎哉。知此则人之忧。从生至老。宁有已时。有孟子之忧。然后志立而不迁。有夫子之忧。然后日勉勉进修而可以至于无忧矣。故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玉勉乎哉。吾知孔玉之忧。将欲其不忧也。
书赠李子中(己丑)
孔子曰志于道。
曰苟志于仁无恶矣。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0L 页
孟子曰士尚志。
曰志气之帅也。
程子曰言学以道为志。言人以圣为志。
朱子曰敬守其志。
天台潘氏曰立志之后。须要力行以酬其志。不可徒有此志也。
 吾于子中之问立志也。无他言矣。如斯而已矣。盖人之曰人。非以耳目口鼻也。夷狄亦有人形。人可以形而称乎。诚以孝敬忠悌仁义礼智之实。有异于禽兽也。不能人之道。即亦禽兽而已矣。有一分未尽于人之道。犹是一分禽兽也。有二分未尽于人之道。犹是二分禽兽也。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自我而禽兽之可乎。今我平居。人有以禽兽辱之者。必怏然不平。及观其所为。乃自禽而自兽矣。既禽兽矣。又何怨于人之辱乎。思至此其不蹴然以动而面热以汗者。是无人心者也。噫嘻其可惧也已。吾将观子中之所志焉尔。
书赠卢云举(辛丑)
百行莫如一孝。尽行须先于尽孝。百体莫如一心。养体最贵于养心。凡遇事必审义。勿谓铢寸之差无伤。才得暇便观书。勿谓晷刻之勤何益。勿求人知而求天知。勿求同俗而求同理。
赠送赵可宪说
莫宝于玉矣。璞而不攻。石焉而已矣。士之质厚而材伟矣。必学焉以淬砺之。乃彬彬然君子者矣。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斐君子。不可谖兮。其斯之谓乎。赵生可宪。昆南之秀也。缓重沉默。动如老成。器局弘深。堪于大受。方典念于学。逊志以求益。尝访余于济昌之峡。问学之道当何修。余老而昧于学矣。自修之不能。人于何有。然而有闻焉曰。君子之汲汲于学者。不为其有异于物而勤。故亦不为无异于物而肆。不为其有名而趋。故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1H 页
不为无名而沮。不为其有利而为。故亦不为无利而止。此其实心为己。而终以至于君子者然也。于是乎居敬以养其内。循义以制其外。博文以穷其微。约礼以会其要。孜孜时敏而厥修日新。万理融洽。浸渐悦豫。卒之辉光著盛而斐乎不可掩矣。犹璞之切磋琢磨而为璋璜琮璧。点疵不留。莹莹其温栗缜密之可爱。然后斯其曰玉焉尔。是之谓充其材质者也。然而玉之攻。岂为其沽之也。有是宝不可以不成其器也。学之成已。亦何与于为人也。若夫色厉而内荏。衒华以沽誉。下时一尝试之功。而长弥缝遮拦之计而已者。则将本实日丧。瑜益亏而瑕益彰矣。恶睹其所谓厚质伟材者哉。于乎其念之哉。诗曰何以赠之。琼瑰玉佩。空言相送。愧古人以忸怩也。
书赠吴大汝(得铢○壬寅)
读书无他法。只是将圣贤言语。潜心体究。切己体认。要使吾存心行己。一一不畔于书中之旨而已。苟于此见得。自吾一念一动。以至居家事亲从兄。出而长长交友应事接物。何莫非穷理尽性之地。岂必兀然读书之为学哉。惟敬惟义。学之道毕矣。于乎其勉矣哉。
赠张云五(师龙)实字说
秕稃百斛而种之便朽烂者。无实以也。一颗之核而种之必发。挺芽布条。竟以至于干云蔽壑者。由有实也。物皆然。人则为甚。眉目四体人也。心有不人。人之秕稃也。泽貌而端表。周旋有仪。疑乎其有学而有进也。心有不诚。终无以崇德广业。曾颗核之不若矣。明乎此者。可与成人。可与共学而日进乎道矣。心苟不实。终身为善。是无有也。心之实矣。志安得不立。学安得不勤。行安得不慎而笃哉。传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所恶也。爵之以天下不顾。所好也。鈇镬以迫之。有所不夺。始不为众誉而作。故亦不以众咻而止。不为世治而修。故亦不以世乱而怠。实立故也。有能一日用力于此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1L 页
者乎。基州张生云五跋履十数舍。寻余于万山之深。盖谓余或相发于进修之万一也。顾余之自欺而欺人也久矣。尝自诊之。窃意夫天下之病。举在于欠却一实也。为之道此以问之。
赠宋圣甫说
乞明于矇。索聪于聩。世之人咸知其可吝。然而不视之视。有时而明于视。不听之听。有时而聪于听。虽就而乞索焉亦或可矣。兴阳宋君圣甫跋履四百里。问为学之方于余。余于学矇聩也。无以为聪明。意者学也者。所以求是也。凡厥所是。圣贤已说尽。精义奥旨。宏谟大训。晢乎若日月之无不烛。沨沨乎若风雷之动物。人孰不视且听焉。惟其视之以目而不以心。与不视同。听之以耳而不以身。与不听无殊。凡厥所是。恒在于圣贤。而不为我有。其亦矇而聩而已哉。身也者。天下国家之本。而心为一身之主。学焉而不以身心。何事于学也。凡厥所是。有视有听。便当会之于心体之于身。身之一动而必省焉。克其非而遂其是。心之一念而必察焉。遏其非而充其是。念念动动。日复一日。则目从心视。耳随身听。聪明知行。一致融贯。而吾之心即圣贤之心。吾之身即圣贤之身。举而措之天下国家而无不一于是。是(衍字)则学之能事毕矣。宋君其归而求之于身心而已矣。其毋于矇聩也。谓真有可乞索者而强之也。
书赠洪舜教(甲辰)
赤罗洪生舜教。过余于茶田之峡。谛其仪雍乎有文也。听其言晰乎有辨也。叩其志恳乎其求道之切也。索余一言以庶几于相益者。余颠倒五十年。黥刖日加于身。方自救之不暇。宁有可以口绐而御人者哉。窃尝闻之。圣贤所以教诏来学者。其要不越乎居敬致知二端而已。此盖为实心向学者设尔。以今观向学者非不盛矣。其能谈居敬致知者人人是也。乃德日薄而行日偷。学术分裂而道终不可至者无他。心未始实也。心未始实。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2H 页
故居敬而擎跽。色庄以要誉。致知而艰深。恍惚以为奇。以此而虽终身为学。其去道愈远矣。呜呼其可哀也哉。知此则知今日之要。须先以立实心为定本。实心立而居敬致知。方有所住泊处。得一善明一理而皆为我有矣。夫奚患于道之难至而圣贤之不可企及哉。舜教则以为何如。于其行也。书此以质之。
书赠金范珍(昆洙)
 天地中间有两人。仲尼元气紫阳真。潜心勿向他歧惑。慰此衰残一病身。
 楚辞前世喟凭心。宋史今朝泪满襟。异代兴亡那系我。自然相感漫悲吟。
右两绝。我河西金文正先生诗也。钟尝三复感叹而继之以涕泗也。今因先生之裔范珍君之踔远而相寻也。不敢不以是相警励而期望也。惟范珍之归而求之于家学之传而足矣。不必屑屑枉索于虚名自困之物。疑其有别样单方可以益人智而挽世倒也。于其行也。书此以赠之。冀其作岁寒同盟之符信。范珍以为何如哉。时甲辰阳月。
眼玉说赠朴汉明(乙巳)
羹非尧哜而曰见尧于羹。墙非尧倚而曰见尧于墙。所见者在心。非在于物也。孝子之于亲。亦犹是也。记曰视于无形。曰色不忘乎目。盖至爱之根于性。而纯性之不以存没而间。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况于其眼目之所尝寓。志业之所寄托者。而可须臾忽忘而不顾諟于斯耶。余与朴君鲁朝相善。君有子钟厚才姿堪展拓。君喜常勖以义方。劝从贤师友讲学业文。以期于成已而君遽不淑矣。余往哭于其室。钟厚涕洏洏哭不成声。拜毕而致辞曰先子临没。惟申申以不肖有嘱于丈人也。敢以告。既又出示眼玉一具曰此先子之所珍也。临没传之不肖曰资汝观书。汝其无怠。吾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2L 页
目在是矣。余潸然以悲。继而叹君之死而不忘教其子有如是矣。既祥而钟厚来见余。泣而言曰玉固无恙。不肖惧不能任先子之遗志。请丈人之加一言焉。余曰古之人不曰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乎。思则得之。不思则失之。玉尔之眼而先公在矣。岂亶羹墙之比也。虽欲勿思。焉得以勿思。见于书见于周旋出入。见于御家临事。将无往而无先公于子之见也。见之以眼。有时而隔。见之以心。心之眼不离于玉矣。思也者。其心之眼乎。钟厚曰敬闻命矣。遂书此而赠之。
书赠景明上人
日海印总摄映镐走理务僧景明于茶田。致大众之意而请曰。寺旧有昙华禅师。有大功德于寺。是宜勒之石以示不忘。可毋惜一言。余问何功德。曰奉卸十王像。建冥府殿以庇之。砌石缭垣数万尺。以卫经阁。缮诸寮舍及列庵。支倾葺朽。瓦墁牢致。以居大众。置缘化田数百亩。以资法费。杜瓷窑掇酿垆。以清道场。其为功德。不可数计。余曰异乎余所闻。闻佛之道。以空无为宗寂灭为归。谓四大假合。万缘俱幻。茶毗火化。肉身不留。何有乎塑像。反观内照。一超可以成佛。何有乎经阁。虚空法界。应无所住。何有乎寮舍瓦墁。修福田以求所谓清净涅槃者。将何资于田亩。绝贪嗔持戒定。颠倒作用。刀山汤火。无有障碍。又何恶于窑垆之相扰也。浮云起没。万法皆空。扬空赞德。秪足相累。无宁漠然忘言之为大不忘于尔师乎。且吾与尔。道不相谋矣。导之而不从则甚或至于抵排以辟之。其使余称述尔功德。是犹持圆枘而责于方凿也。抑尔未之思乎。余见景明颇聪明识道理。喜从贤士大夫游。其有意于闻圣人之道而反求之耶。孟子曰不直则道不见。余于景明乎。不敢不相与以直者。乃所以深相爱也。其以此归语于映镐。宣之大众。其或有忏悔薰沐而发誓以自新者。是余言之与有荣也。亦昙华师之有功德缘于尔徒也。
书赠琴胤三(戊申)
非为众誉而作。故不以众咻而罢。非为有利而劝。故不以无利而惰。先立得一个主宰。天下莫能夺。只要存一个天理。天下莫能破。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3H 页
赠武永荒一
我之有堂室而不能自洒扫。倩人以操彗。我之有衣被而不能自裁缝。听人运其刀尺。是之曰不瞽不痿得乎。既瞽而痿。其内惛于智。可坐而策也。宁非戚耶。日本军曹武永君。膺宪司差遣。视事于我郡也。因搜察坊曲。再过余于茶田之病榻。请以一言相赠处。是将责智于惛矣。其不犹索瞽以视而强痿者以操作乎。其意虽勤。其事则左矣。虽然吾犹有闻焉。孔子之告子贡以兵食信三者为重。而及其问不得已而去之者则曰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之对梁王也则曰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此吾东夏圣人之心法也。以是而立己而立人。导生民而御国家。参天地而理万物。虽时有污隆。值有通塞。其为道也则一日不可离。而万古不可易矣。彼欧西列邦之聘其智力以雄飞宇内者。非不裒然盛也。观其相与于国际者。其缔约也若质诸神天而云雨翻覆之候。已弸酝于中情。其交欢也若将喣皲而濡涸者而实则探其脏而哜其膏血。其语理语教语政语法。疑若通达周尽。而惟其精神胎髓之所结聚。断断在诈利二字。其与吾圣人崇信重义大公而至正。可大而可久之道。不啻珷玉之辨而荑谷之美恶也。是则可戒而不可慕也审矣。彼其勃然而涨者。安知其不忽焉而熸乎。日本之欲巩固永世之基于天下也。其惟曰信义而已矣。其惟曰东夏圣人之大道而已矣。毋专西人之是则是效焉。然而武永君卑官也。吾知其不能专矣。异日之归。或以告于当国之秉成者而听其一哂否也。于其别也。书此以为赆。
书赠李君书(庚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3L 页
崖山落日。宋有一舟矣。讲大学尚有地。呜呼。今舟不可得矣。将大学之何为哉。然而天心一日未绝。大学之道。可以諴民而祈命。人生一息尚存。大学之道可以养福而定命。盖大学之道。主于敬。而敬德以祈命。致敬以定命。昔之人不翅叮咛矣。迫危难临患害而不念于大学之道者。是自弃其命也。是以君子之于道也。念念必是。造次不敢忽。犹忠臣之于国也。至死而不贰也。国有时而可亡。道不可一日亡也。崖舟虽覆。而犹有金华诸君子在。呜呼其不可缓也。基州李君书踔十舍。从余于伽山之壑。讲大学两月而归。其意似不徒尔也。书此以勉之。时庚戌菊秋也。
书赠文亨道(辛亥)
今天下视儒者之道。如乌喙鸩毒之不可哜也。其攘之甚于寇贼夷戎而不少假也。为儒者徒者。亦自视欿然而不能安也。滔滔乎相率以趋于风声功利之末。而犹恐不及也。呜呼其不可救也。绫城文生亨道年今二十七。有才资志气。荦荦若不群。踔四百里重趼而至。求所谓儒者之道于余。其亦异乎今之人人也。玆其所谓千人之英而独立而不惧者欤。特求之不于其地焉。则将何以得其道而成其志哉。余儒之弃者也。长而无述。老而不死。其胫可叩也。其言何足听也。以子之才之志。其往而求之四方之广焉。则不患无师友矣。然犹不得则其归而求之卷中而自有馀师尚友之可以诏我而辅我者矣。将求之而无不得矣。子其勉哉。抑余尝有闻焉。儒者之道人道也。不能人则禽兽而已。儒者之学心学也。不以心则口耳而已矣。儒之为口耳者久矣。循其名而无其实。迩之不足以治己。推之不堪以成物。其为天下贱宜也。人之为人。以其有义理之心也。禽兽则惟利焉尔。今之滔滔。其心在义乎利乎。毫釐之差而人兽之判焉。其严矣乎。子欲求为儒者之道者。亦惟一此心于义理之当然而已矣。敬以操省。诚以毋自欺则心可得而存矣。遇事而必求其是。读书而必择其要则义可得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4H 页
以精矣。义精心存而天下之理得矣。虽世有百变。家衒千术。毕竟是吾道之特立于天地之间。为万类之父母宗主矣。呜呼子其勉哉。
书赠李敬哉,李舜韶。
永嘉二李君敬哉舜韶。访余于茶田病榻。其意盖以余为老马之或谙于故途也。噫今诐邪盈寰。英才高识。莫不于喁以奔趋。而二君独不安于是。是心足以立命于天地之中矣。循是以充之。即何患乎不得于道也。道者率性而已。性所不安非道也。性也者。实理之得于天者。故心为实心行为实行学为实学业为实业。为道而不以实则内虚而外邪袭之矣。不衣不食而欲谈衣食以御风寒。鲜不仆矣。二君之欲不溺于外邪乎。亦惟实其在内者而已矣。儒学之虚也久矣。请自今而实之。
书赠柳敬伯(壬子)
余病废杜门。过从日以鲜。柳君敬伯馆于邻。授村秀经史。暇则造陋居谭文订礼。不以为不屑也。尝自病其狷介不群。枘凿之殊方圆于时也。余窃谛之。盖其慕古而不诡于俗。志明而性方。不能作俯仰以徇于物也。惟如此而后可以有为。可以有立于今日之天下而不失已焉。余惟恐敬伯之病之不剧而或渐歇而释也。岁既尽。敬伯将告归。请一字为顾省之资。遂书古人诗以赠之。其诗曰平生风雨夜。每念名节难。穷冬百卉歇。手自种琅玕。请题子之居曰冬玕庵。以常目焉。
书赠权子慎
好生人之常情也。其遇非常之变。莫不恇惑失措。遑遑然东涂西抹者。盖欲保其生也。然而气也者。生之资也。理也者。生之实也。两不可相离而为生。特所重则在于生之实。得乎资而丧其实。不可谓生矣。其资焉者之块然独存。与木石何别。以是而谓之生。其亦不思之甚矣。君子惟汲汲于所生之实而以养其资。有时而不可两全则不以所资者而害其实焉。实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4L 页
不亏而吾之生者固自如也。此为今日所当明辨而笃守之者。子慎之远来。无以相厚。特举此告之。子慎可归而与同志讲焉。气之号令于天下久矣。气极则消。理之常也。惟贤之力于理而已。
书赠二安君(癸丑)
安氏子尚夫,孔述二君。早有志于学。枉相寻逐于空谷有年矣。重趼而至。垂橐而归。余虽欲不赧颜得乎。今玆之送。书一言为赆。非曰相益。聊以表区区期爱之忱尔。曰玩理高明。毋安于小成。养气刚大。必遂于当行。尚夫幸留意焉。曰平常处须会洒落底意。宽缓中更加缜密之功。孔述其无忘焉。不先于躬而言于人。颜之赧何时可已。
书赠吴敬楫(丙辰)
 朱夫子答陈肤仲书曰承以家务丛委。妨于问学为忧。此固无可奈何者。然亦只此便是用功实地。但每事看得道理。不令容易放过。更于其间见得平日病痛。痛加剪除。为学之要。何以加此。若起一脱去之心。生一排遣之念。则理事都成两截。读书亦无用处矣。
 薛文清先生曰读书当体认。如读天命之谓性。便当求天命之性的在何处。读明德新民止至善。便求三者的为何事。如此则道理跃如。皆在心目之间。自不为言语文字所缠牵矣。读书不体贴向自身心上做工夫。读尽天下古今之书无益也。将圣贤言语作一场说话。此学者之通患。
余尝读两先生之言而恒愧其未能也。今老且死矣。将如之何。英阳吴君敬楫法家肖承也。过余留一旬。求一言甚勤。余非无言。顾不能躬者。其可不怍耶。为书此而赠之。非余言也。两先生之言也。敬楫毋忽哉。岁丙辰一阳复。茶峡病友书呈。
书赠文德素(甲寅)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5H 页
子之来也。余与朝夕已几时矣。醯盐无可加也。酸咸未见变也。今其归也。其能有纻缟之赠。可不忘于不能朝夕者耶。子读心经矣。子读大学矣。心吾欲其存而不失也。学吾欲其进而不已也。是则前人之醯盐。日滋于子之口。而其纻缟日袭于子之体矣。子将胡为哉。余不能自给矣。托前人而为送子之资。
书赠徐周行
鋾不敢以言赠人。盖无于己者。不敢以求诸人也。甚孤所以远来之意。可怍也。然而人患不自勉。苟自勉矣。圣贤千言万语。将赤心片片示人。即此持循。终身有馀。奚须乎不逮者之复驾其说哉。惟周行自勉焉。
书赠姜顺儒
九死路头。勿失受生之命。万马奔处。常存不倚之中。孝悌为眼前日用。圣贤为毕生依归。
大学发问
  序
天降下民。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则其于物也。不与以此性欤。谓之不与则天何厚于此而薄于彼也。谓之均与则物之不能尽乎人之道何欤。人物之性。谓之同欤。则建学立师之教。何独于人也。谓之异欤则性得于天。天理亦有不同欤。
天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而又禀之以不齐之气质者何也。均是得于天者。而君子之必尊性而变气质者何也。变了气质则是无乃弃其得于天者。而自做一样气质欤。
气质之不齐而不能知性全。性则其知其全。皆气质之所为。而性不得自由矣。乌在乎性之为贵欤。
聪明睿智之智。与仁义礼智之智。一欤二欤。中庸章句以聪明睿智之智。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5L 页
为生知之质。质亦有智欤。且道学知困知之质则无此聪明睿智欤。
此书是教人之法。故序首只提一教字。而至此而并言治。何治字之突无来历也。继天立极。是治之之事。而司徒典乐之设则教之之事欤。
异端之教。既曰虚无寂灭。则率归于卑下而已矣。谓之高过于大学何欤。且道虚无则寂灭。寂灭则虚无。似非两样。而说者以此分老佛何欤。
权谋术数。固非君子之所贵。而三代以下。圣人之道不明不行矣。当暴秦贼隋及五季昏极之际。既不得圣人以匡救一世。则权谋者之起而拨乱就功。亦自是不容无者。而一切归之于惑世诬民充塞仁义可乎。
中庸序明言定著章句。而此序不言定著章句。恶在其为章句序也。
  经
大学之道这道字。果是方法之谓。则章句不立训何欤。下文之则近道。即近于方法之谓欤。
明德是甚物事。如是性也则章句何不曰明德即性也。如是心也。章句何不曰明德即心也。而只云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具众理应万事。为此吞吐隐现之辞何欤。
至善乃事理当然之极。则似不外于明德之具众理应万事。而特自为一纲领何欤。
止至善。非别有在于明新之外者。而列之为三刚何欤。至善者善之极致也。盖善矣而犹有未尽者也。或问以自谓明其明德。而不屑于新民者。不务明其明德而遽从事于新民者。谓是不能至善者。则纵其未至。而犹不害于为善欤。
朱子谓赋于人物谓之命。人物受之谓之性。主于身谓之心。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谓之明德。四者固是一理。而特其地头有别。故如是分言。然则非命非性非心之外。明德地头。果指何处欤。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6H 页
有定之定。章句以志言。或问以理言。抑有同异否。安而能虑。颜子当之。则曾思以下。处事之不能精详欤。虑而能得。孔子当之。则颜子之得善服膺。不足谓能得欤。
朱子以能虑当颜子地位。然则颜子之无能得欤。且曾子孟子则只于能静能安。而犹未到能虑否。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故其先治先齐先修先正。皆先其本。然则正心者之先诚意。诚意者之先致知。亦可曰心之本在意。意之本在知欤。天下曰平国曰治家曰齐身曰修心曰正。此必有下字之深意。而不可以互换欤。
物理之极处无不到。退陶以为理到。然理本不外于物。而物理本具于心。何到来之有。
身之本在心。则不曰皆以正心为本。而曰修身为本何欤。
  

文理接续。血脉贯通。一事欤二事欤。
顾者有时却顾之谓。而常目在之何欤。明命是天理之流行。而尚未到人分上底。不顾在己之性。而却悬空想像于在天之命。无乃是不切于己乎。若曰顾命即所以顾性。则性无形而不可见。释氏之常见德性。吕杨氏之求中体中。不亦类是欤。
此书之旨。既以明新分人己。则在己而曰自明。己自意足矣。又以自新更起头何欤。自明与自新工夫。有些不同欤。
作新民。只依康诰本意。正合于新民之新。而章句必以民之自新为言何欤。然则君子之所以新民者。但能鼓舞其自新者。而若其方在染污之中者则不能使之感发而兴起欤。
新者革其旧染之谓也。维新之命。亦有所染于周之旧欤。且顾諟之命与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6L 页
维新之命。一命欤二命欤。秦末而汉兴。随末而唐兴。亦可谓命新否。
仁敬孝慈信。只是善之目。而未便是至善也。须是至仁至敬至孝至慈至信。方为至善。今只曰止于仁止于敬止于孝慈信。得无疏欠否。君仁父慈子孝。皆以仁为德。而臣之于君。独以敬为德何欤。敬止之敬。臣敬之敬。其为敬果不同欤。
竹之猗猗。无与于明德之工。桃之夭夭。无与于齐家之实。而此必并引其兴辞何欤。节彼南山。亦引兴辞。而章句独不言兴也何欤。
治骨角属知。治玉石属行。谓有难易之别。然从古贤人之不到得圣智者。皆缘知之不尽也。如曾子之未闻一贯也。其行非不笃矣。但知之未至也。知之难于行如是矣。而今谓知易而行难得乎。
章句以严密武毅。释瑟僩。而传谓恂慄也。恂慄之战惧。恐与严密武毅之意不同。且严武之云。似已著乎威仪者。则亦岂必为在里之德容也。或谓瑟僩者切磋之效。赫喧者琢磨之效。此说何如。
淇澳诗明明明德者之至善。而煞言明之之工夫节度。烈文诗言新民者之至善。而都不言新之之方。得无意长意短之欠欤。且明新之至善。俱就民之不忘上说何欤。圣而不可知之者。帝力之何有我者。独非明新之至善欤。
其贤其亲。皆指前王。则前王之有欠于至善者。后王独不亲其亲欤。舜之于瞽瞍。禹之于鲧。尤不可以宗庙飨之欤。其乐其利则又不贴于前王身上。何上下文义之不贯于一也。
此两引诗之其味深长而当熟玩者。果何所指也。可得以详言欤。且烈文诗只是六字短句。草草无精采。乌在其咏叹淫佚欤。
或以听讼为末。使无讼为本。或以无讼为末。使为本。孰为得此章之本指欤。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7H 页
尧舜之至治而尚有讼狱者。若使夫子得位。其果使天下无讼欤。夫子之贤于尧舜。其此等之谓欤。
凡人心之发。虽有善恶诈伪之不同。而莫非情也。夫焉有无情者乎。莫敢尽其辞则是犹有辞也。乌在为无讼欤。
仁者之为治。宜使民爱之而不忍欺也。今曰大畏民志则乃使民畏之而不敢欺也。何足谓明德新民之至乎。
知在于吾心。理在于物。然则在吾之知。不可谓之理。而在物之理。懵然而无知者欤。人心之灵。以其得气之正通也。则灵是气也。知乃气之用也。以吾气而知物理则主宰之妙。其不在气欤。
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则是明德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也。格致只是明之之端。而便谓之无不明。则明明德之工。只于物格知至而已足否。且道心之全体。是合血肉精气性情之谓欤。所谓大用。是不数洒扫应对等小小节度欤。
今之所谓格致者。莫不曰心是理是气。性是理是气。明德明命是理是气。而曰这是太极这是阴阳。以此而措之日用。却不见所谓理气者为甚物事。抑所知之非真欤。所行不循所知欤。抑古人所谓格致者。本自如是而止欤。
程子尝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知不关于涵养。而敬无须于进学欤。且涵养时学不进。进学时无涵养之工欤。
朱子曰理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不外乎一人之心。又曰理虽在物而用实在心。然则物理有体而无用。以人心为用欤。人心之为主宰于万物者。而反为物之用。是无乃为役于物者欤。体用本非二物也。而体在物用在人则不几二物欤。
小学发问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7L 页
书题
人之生也。得天地之心以为心。仁义礼智四性具足。不以老幼而欠剩。今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则方其幼也。智之理尚未满分数。心之德尚未完全体。而乃随年而渐长成欤。其曰昔非不足。今岂有馀者何欤。
  立教
胎教之感。其理有必然者。而瞽鲧之妻未必慎其所感。而诞舜禹之圣。尧舜之妃宜慎其所感。而生朱均之不肖。太姒之克嗣太任之徽。而乃有管蔡之无良。岂人之受气。不系于父母。而古人姑立胎教之名。以垂戒于养子者欤。
五十衣帛。先王定制也。而今于二十而许其衣帛何欤。古者不衣帛者皆衣褐。褐毛布也。是与今之毛缎无别。则不反侈于衣帛否。
师之教。与父生君食而一者也。而不与于五伦之目何欤。
胄子之入大学者。皆将有天下国家之责者也。其德宜无所不备。而今只教以直宽刚简四德。若有逊于乡物之六德皋谟之九德何欤。
六艺之教。盖将为致用地。而三代以后。乐之教无闻焉。射为武技。御为贱役。而为士者不讲焉。书而不辨于六体。数而不通于九章。其仅存者。惟礼一而已。而亦复家异人殊。茅缠纸裹而不足以御世而制物。如欲复先王之旧意。而酌以当今之时宜。则其道将何由。
八刑造言。增注谓造为妖妄之言。乱民谓挟邪道以惑民。造为妖言。非邪道之惑民者否。其分为二事何欤。
管子一书。皆斤斤于功利之端。而其为文亦多浅俚。独弟子职一篇。旨雅而醇。文简而古。疑若出于圣人之徒。管子安得有此等文字欤。且朱子于大学序。直以此与曲礼少仪内则。谓孔子诵传。抑亦有据否。
  明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8H 页
古人每朝而必栉纵笄总。其所以致爱致谨于头发者如此。但縰以韬发则暑天汗渍。不惟縰缯之污坏。亦恐感郁而疾首。其与今之露发。其得失有可言者否。发不可毁也。而乃剪发为髦何欤。不忘生育之恩。何待于髦也。古之髻制。横笄而缠之。总以束之。今之髻。不须于笄。而竖植于顶。有似乎南蛮之椎髻。妇人之笄缠于脑后。而与古之环髻不同。其得失亦可言欤。
食飨不为概。顺亲之心。凡事皆然。奚独于食飨而不敢自专也。
许友以死。指何等事而言也。友之所事者。在于国事则是许死于国也。非为友也。若聂荆之许死于严仲,燕丹。则亲虽不在。君子不为也。若谓同行临难则事出不虞。何待乎许死也。且彼有必死之祸。而吾之力不足以相救。则亦将并斗而俱死。不顾父母之在否欤。
致爱则亦可著矣。致悫则亦可存矣。今必于致爱而言存。致悫而言著。抑有一定而不可互易者否。且既存而著矣。这便是不忘之致。而又曰著存不忘乎心何欤。
过虚位之时。所与言者何人。而曰言似不足何欤。揖必磬折则其衣必后轩而前垂。而今曰揖所与立而衣前后襜如何欤。
恭与敬。似只是一事。而今以责难与陈闭分言何欤。且道陈善闭邪之外。更有所谓责难者否。
古者不别置谏争之官。百僚各以其事进规于君。孟子有官守言责之分何欤。
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知名者将以加诸卜筮而定其吉凶也。卜而不吉则只得已之。朱子说也。然而欲卜其吉凶。当在最先。今既行纳采问名二礼。而始加之卜。卜之不吉则已之。恶在乎诚信厚别之道也。
逆家子乱家子丧父长子。既无人取之。则将终为不嫁之人欤。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8L 页
寡妇之子。不与为友。似当在朋友之间。而今载夫妇之别何欤。
孩提之无不爱其亲。谓之良知之出于天然。如使哺抱顾育之事。早移于他人。则必将爱其人如爱亲。而不识其亲之为谁矣。若是则所谓良知者。亦根于形气之私。而非必出于天理之公欤。
义之所不可。虽君赐有所不受。而长者之赐则不敢辞何欤。
既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矣。又曰友者友其德。不挟长。如以父事之年而在友德之列。则事之以父道欤。待之以友道欤。
阼阶者主人之位也。虽主人之子弟卑幼。行必由西阶。不敢由阼阶。而今以降等之客而欲就阼阶者。得无干主之嫌欤。
天子有争臣七人则虽无道不失天下。然纣之时有九侯,鄂侯,箕子,比干,微子,微仲,祖伊,胶鬲。皆争臣也。东汉之末。自陈窦以下至八俊八及之徒皆争臣也。而竟至于失天下何欤。且父子不责善。而今曰父有争子何欤。
  
敬身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只是君子自修之工。而遽以安民为言何欤。
敖是凶德。而只曰不可长何欤。志于学志于仁志于道。皆当进进不懈。以充满其志。而乃曰志不可满何欤。积而能散。以财而言。似与爱敬善恶安迁之意。文势不贯。疑事无质。直而勿有。朱子谓两句连说。而又分作两事释之何欤。
九思皆有物必有则之意也。视为物而明为则。听为物而聪为则。以至见得为物而义为则。莫不皆然。独于忿而戒其外至之患难何欤。
不道旧故。集解谓故旧之非也。两故字一意否。
曰寝不侧曰寝毋伏曰寝不尸。尸谓偃卧也。不偃不伏不侧则寝当作何样。
孔子之谓由也不得其死。孟子之谓死矣盆成括。皆测于未至何欤。衣服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9H 页
成器之失制者。亦不可訾而因仍袭谬否。
非僻之心毋自而入。方氏谓有物探之而出。久而与物俱入。如此则心似为有形之一物。而可探而出入也。孔子所谓出入无时者。果谓此欤。
毋咜食。若如陈孔二氏之说。则当曰毋食而咜。今曰咜食。恐语势不顺。既戒以毋嚃羹毋絮羹。而旋有嚃羹絮羹之客何欤。
君子之远庖厨。所以养其不忍之心也。人皆有是心。君子之于人。不以己之所不欲者而强之也。乃使庖人而屠剪血气之类。梏其不忍之心何欤。庖人独非人乎哉。
  稽古
孟子之母。见子之居墓间而筑埋。已知其不可居子矣。其居市而贾衒已可知矣。何至舍市然后知其然而方迁也。啖汝之言。固已欺矣。而买肉以食之。独非遂其欺欤。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朱子谓二南所言。皆修身齐家之事。故如此。然窃疑二南是修齐之效。发于赞咏者。非有节度可据而行者也。苟求修齐之方则如曲礼内则等书。言言是实事。人而不为此则可谓即其至近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也。必于二南而云然者。果有甚意趣。
舜之怨慕。朱子以为怨己而非怨父母也。至于小弁之怨怨亲也。而朱子又以舜犹怨慕證之。两说同欤异欤。
事亲若曾子可也。朱子之说似得正意。而又引程子说以申之。孟子之意果如程子意否。
公明宣之不读书。而曾子必待三年之久而始问何欤。曾子之居庭应宾则固当见之矣。其居朝廷。公明宣何由得见也。抑亦从仕者欤。古人之学。不贵于读书如此。后世则不然。如象山之捐书不讲而专务践履。便斥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三十二 第 469L 页
以邪道何欤。
微子之去。所以存宗祀。先儒皆如此说。然则方其去也。其心已曰纣必亡矣。周必封我而使之奉先祀矣。吾可以徐俟之乎。是果仁人之用心乎。然而殷亡而武王封武庚使奉汤祀。如使武庚不畔则微子何得以奉宗祀耶。抑微子亦逆知武庚之不善终欤。
豫让之为范仲行之臣。固载于史策矣。然而其曰将以愧为人臣怀二心者。似不曾历事二君者。未知其人果何样。胡氏以襄子之杀让为非。然则为襄子者。将何以处之。方得免不虞之祸也欤。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古之法言也。以今而观。民劳则怨。怨则恶心滋长而为奸为寇。无所不至。岂风气有古今之变。而人心有向背之殊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