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杂著
杂著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4H 页
晦窝三图(丙寅)
第一图
此图为尊慕晦庵而作。原于天而取诸晦根晦身者。故首起之。后乎世而尊之者文成也。学之者文元也。故继叙之。所愿则学朱子。故结之而自赞之。凡图之圈。浑应者圆之。立定者方之。下仿此。
삽화 새창열기
晦赞曰日月交会。天地之贞。不有此道。孰常其明。
木晦于根赞曰地中含天。孰究玄黓。烨烨其敷。莫匪尔极。
第一图
此图为尊慕晦庵而作。原于天而取诸晦根晦身者。故首起之。后乎世而尊之者文成也。学之者文元也。故继叙之。所愿则学朱子。故结之而自赞之。凡图之圈。浑应者圆之。立定者方之。下仿此。
삽화 새창열기
晦赞曰日月交会。天地之贞。不有此道。孰常其明。
木晦于根赞曰地中含天。孰究玄黓。烨烨其敷。莫匪尔极。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4L 页
人晦于身赞曰天维在衷。物无相撞。可畏非颜。乐哉陋巷。
晦庵赞曰皇天开极。溟涬无垠。岩栖之训。惠我其真。
晦轩赞曰道丧千载。世云盲塞。首启师源。永作我式。
晦斋赞曰香溪之滨。有幽其宅。沉潜自居。载阐道脉。
所愿则学赞曰士希贤希。必立其的。我积我累。上达天德。
第二图
此图为韬晦自养而作。晦者朔之晦也。而其义则无不统。故首揭之。遁世无闷。不知不愠。皆所以韬晦而自养者也。坤者乾之晦也。未济者既济之晦也。冬者春之晦也。夜者昼之晦也。贞者元之晦也。静者动之晦也。皆晦之至大。而可以近取诸身。故以一智字居中而该摄之。智者炯然含蓄而为四常之晦者也。晦之精神命脉。萃于一字。涵养之工。于此而极矣。但智虽含藏。而亦能分别是非。故恐其役役于用智。易流于机诈幻乱。以向晦入宴息结之。
삽화 새창열기
晦庵赞曰皇天开极。溟涬无垠。岩栖之训。惠我其真。
晦轩赞曰道丧千载。世云盲塞。首启师源。永作我式。
晦斋赞曰香溪之滨。有幽其宅。沉潜自居。载阐道脉。
所愿则学赞曰士希贤希。必立其的。我积我累。上达天德。
第二图
此图为韬晦自养而作。晦者朔之晦也。而其义则无不统。故首揭之。遁世无闷。不知不愠。皆所以韬晦而自养者也。坤者乾之晦也。未济者既济之晦也。冬者春之晦也。夜者昼之晦也。贞者元之晦也。静者动之晦也。皆晦之至大。而可以近取诸身。故以一智字居中而该摄之。智者炯然含蓄而为四常之晦者也。晦之精神命脉。萃于一字。涵养之工。于此而极矣。但智虽含藏。而亦能分别是非。故恐其役役于用智。易流于机诈幻乱。以向晦入宴息结之。
삽화 새창열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5H 页
晦铭曰月随天运。不求其光。由晦能朔。我其勿忘。
遁世无闷铭曰孰求孰与。奚易奚艰。腘膝而坐。春意閒閒。
不知不愠铭曰得自我得。为不由人。可乐者存。奚笑奚嗔。
坤铭曰寂然不动。孰闯其门。匪静曷有。我阳斯根。
未济铭曰物不常用。降气以宁。大块冲漠。曰有常惺。
冬铭曰维冬为终。未始不始。收之无痕。养以天理。
夜铭曰万动寥阒。不露声形。露泽蒙𩆓。孰觉其馨。
贞铭曰我贞斯谅。伊固非滞。一理嘘吸。始终无替。
静铭曰莫空而陷。毋偏以枯。止水明镜。滢然无虞。
智铭曰存以天理。莫敢自私。炯然含蓄。不劳其机。
向晦入宴息铭曰毋伤厥动。莫劳我明。收敛反本。一理盈盈。
第三图
此图以晦之为字。从每从日。有契于日新之工而作。晦之开圈。明其析字也。因以盘铭续接之。而终日乾乾。自彊也。惟日不足。汲汲也。我日斯迈。进进也。日知未知。知之事也。日用当行。行之事也。日三省身。以知检行也。六者日新之节度也。末乃以闇然日章结局。而回头向晦字去。
遁世无闷铭曰孰求孰与。奚易奚艰。腘膝而坐。春意閒閒。
不知不愠铭曰得自我得。为不由人。可乐者存。奚笑奚嗔。
坤铭曰寂然不动。孰闯其门。匪静曷有。我阳斯根。
未济铭曰物不常用。降气以宁。大块冲漠。曰有常惺。
冬铭曰维冬为终。未始不始。收之无痕。养以天理。
夜铭曰万动寥阒。不露声形。露泽蒙𩆓。孰觉其馨。
贞铭曰我贞斯谅。伊固非滞。一理嘘吸。始终无替。
静铭曰莫空而陷。毋偏以枯。止水明镜。滢然无虞。
智铭曰存以天理。莫敢自私。炯然含蓄。不劳其机。
向晦入宴息铭曰毋伤厥动。莫劳我明。收敛反本。一理盈盈。
第三图
此图以晦之为字。从每从日。有契于日新之工而作。晦之开圈。明其析字也。因以盘铭续接之。而终日乾乾。自彊也。惟日不足。汲汲也。我日斯迈。进进也。日知未知。知之事也。日用当行。行之事也。日三省身。以知检行也。六者日新之节度也。末乃以闇然日章结局。而回头向晦字去。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5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晦箴曰吾生百年。日非一日。愈久愈勤。寸不可失。
苟日新箴曰我鉴照胆。埋没无端。一日磨刮。自此可观。
又日新箴曰一有私萌。易间易断。接续其明。罔敢少懒。
日日新箴曰天行以健。川流不息。无时自放。日彊日陟。
终日乾乾箴曰听鸡孳孳。我恐其蹠。战战兢兢。聊以永夕。
惟日不足箴曰彼日而迅。不与我留。孜孜犹未。矧敢优游。
我日斯迈箴曰积之为厚。达不自期。源泉日进。孰能御玆。
日知未知箴曰知苟未明。行有不尽。学问辨思。日就精敏。
日三省身箴曰反躬日验。间不容私。曾氏之子。实维我师。
日用当行箴曰维道当行。何日可舍。孝弟由家。达之天下。
闇然日章箴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君子之道。闇然日章。
知难(己巳)
人之生有心。心一而已。而天下之物万之。事亦称是。是非道则已。既于道为用虽几万。皆将责其知于吾心。物物而求知。事事而求知。一心不其劳乎。不惟劳矣。亦末之知也。说者曰今日知一物罢。明日知一物罢。日知一
晦箴曰吾生百年。日非一日。愈久愈勤。寸不可失。
苟日新箴曰我鉴照胆。埋没无端。一日磨刮。自此可观。
又日新箴曰一有私萌。易间易断。接续其明。罔敢少懒。
日日新箴曰天行以健。川流不息。无时自放。日彊日陟。
终日乾乾箴曰听鸡孳孳。我恐其蹠。战战兢兢。聊以永夕。
惟日不足箴曰彼日而迅。不与我留。孜孜犹未。矧敢优游。
我日斯迈箴曰积之为厚。达不自期。源泉日进。孰能御玆。
日知未知箴曰知苟未明。行有不尽。学问辨思。日就精敏。
日三省身箴曰反躬日验。间不容私。曾氏之子。实维我师。
日用当行箴曰维道当行。何日可舍。孝弟由家。达之天下。
闇然日章箴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君子之道。闇然日章。
知难(己巳)
人之生有心。心一而已。而天下之物万之。事亦称是。是非道则已。既于道为用虽几万。皆将责其知于吾心。物物而求知。事事而求知。一心不其劳乎。不惟劳矣。亦末之知也。说者曰今日知一物罢。明日知一物罢。日知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6H 页
事足。人生百年。为日几何。以有限之日。计无尽之事物。惑之甚者也。日知其所未知可。今日知一物罢。明日知一物罢。日知一事足不可。即物而穷其理可。物物而求知。事事而求知不可。人皆曰予知。问其知。曰天高地厚日月明。山静水动。禽翼而飞。兽蹄而走。草木居其所而长。是固然矣。天何以高。地何以厚。日月何以明。山何以静。水何以动。禽何以翼而飞。兽何以蹄而走。草木何以居其所而长。即懵然也。是岂知之道哉。故知不可不审也。莫知其苗之硕。莫知其子之恶。是知之蔽也。虚明者发为是非。而是非之失为诈妄。是知之过也。无过无蔽则知矣。知之之道。非在万。在乎主一。主一斯知万矣。知万非难。难在主一。一则万事万物。何莫夫非一于一者也。古之圣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行难
夫知为难。行尤之。臣之当忠。其孰不知。有羿奡者。子之当孝。其孰不知。有蒯辄者。善之当为。其孰不知。有飞廉,恶来,盗蹠,庄蹻之自悖焉。道之当立乎正。其孰不知。乃有老聃,释迦,杨朱,墨翟,申商,韩非之徒。近亦有祖耶苏而宗玛窦者。其故何也。贤者行之过。不肖者不及行。其情何也。冉有之闻斯行许。季路之闻斯行不许。其道何也。夫知无迹。行有迹。言名也。行实也。故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言而不行。非至言也。道果正矣而行之乎其所不的之地外焉。事固善矣而行之乎其所不顺之地戾焉。行之难如是哉。夫知者择之者也。行者由之者也。言者发乎不得已者也。故道若大路然。既择焉。由是而之焉。求至乎其所当至之地而至焉。未至勿画。至之勿越。行如是足矣。是有行之于身。有行之于家。有行之于国。有行之于天下。行之于家于国于天下。行之在我。行在人。行之于身。行之与行。俱在我。勿怨在人者。责其在我者已矣。不行乎时。行乎后世。所以行之者一也。
言难
行难
夫知为难。行尤之。臣之当忠。其孰不知。有羿奡者。子之当孝。其孰不知。有蒯辄者。善之当为。其孰不知。有飞廉,恶来,盗蹠,庄蹻之自悖焉。道之当立乎正。其孰不知。乃有老聃,释迦,杨朱,墨翟,申商,韩非之徒。近亦有祖耶苏而宗玛窦者。其故何也。贤者行之过。不肖者不及行。其情何也。冉有之闻斯行许。季路之闻斯行不许。其道何也。夫知无迹。行有迹。言名也。行实也。故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言而不行。非至言也。道果正矣而行之乎其所不的之地外焉。事固善矣而行之乎其所不顺之地戾焉。行之难如是哉。夫知者择之者也。行者由之者也。言者发乎不得已者也。故道若大路然。既择焉。由是而之焉。求至乎其所当至之地而至焉。未至勿画。至之勿越。行如是足矣。是有行之于身。有行之于家。有行之于国。有行之于天下。行之于家于国于天下。行之在我。行在人。行之于身。行之与行。俱在我。勿怨在人者。责其在我者已矣。不行乎时。行乎后世。所以行之者一也。
言难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6L 页
凡物非木石。斯有动。动者非浑敦。斯有口。口者非瘖哑。斯有言。兽之嗥鸟之𠴨虫之唧。皆言也。其言无咎之者至。人则不然。言一出诸口。黼冕至刀钜至甲兵至。可不慎与。吾所未知。我不敢言。吾所未行。我不敢言。非礼之礼。非法之法。我不敢言。人之过失。物之怪异。我不敢言。皆谨也。欲谨之。必谨于行。凡吾所为出之。道涂言之亡非焉。仇怨言之亡恶焉。神祗言之亡愧焉。如此是谨于行者也。言亦谨矣。夫轻言多妄。妄言多祸。重言多善。善言多福。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不可不重与。巧言鲜仁讷近仁。
涉世(辛未)
涉乎世难矣哉。露圭角则被目。事浮沉则失已。没模楞占便閒则易流于乡愿。靡靡而自暴则天诛之。皎皎而自洁则人辱之。涉乎世难矣哉。然而天之诛公也。人之辱私也。宁受私辱。毋被公诛。顺其天。毋苟求合乎人。人之事也。人即天也。固何尝悖天而辱我哉。人之弃其天。趋于禽兽者夥矣。是以一有稍异者。出乎其间。即群聚而非笑之。甚者恶之。彼禽兽何足介意。但受之者自反也。一有自歉。即曰彼警我也。爱我也。惟迁改之不暇。若无罅也无疵也。即曰彼妄矣。勿与较。尽其在我者而已。苟有以真见真知真行真得真处乎为己之学。彼外物之来若飞花逝鸟之过吾耳目而已。在吾中者固何尝怵然而沮其毫忽哉。虽然外累之侵。常由于内无中而起者十不五四。圣人有言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圣人岂欺余哉。其处已也方。待物也圆。临事也慎。择言也精。与人恭而有礼。人将敬我爱我之如不及矣。夫恶能辱我哉。匡人之暴。陈蔡之窘。圣人不免。谓之曰横逆。横逆者不以其理顺之而网我者也。不以其理者。虽天亦如之何哉。为人子者孝而已。为人臣者忠而已。与人交者谨而信而已。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学贼(丙子)
涉世(辛未)
涉乎世难矣哉。露圭角则被目。事浮沉则失已。没模楞占便閒则易流于乡愿。靡靡而自暴则天诛之。皎皎而自洁则人辱之。涉乎世难矣哉。然而天之诛公也。人之辱私也。宁受私辱。毋被公诛。顺其天。毋苟求合乎人。人之事也。人即天也。固何尝悖天而辱我哉。人之弃其天。趋于禽兽者夥矣。是以一有稍异者。出乎其间。即群聚而非笑之。甚者恶之。彼禽兽何足介意。但受之者自反也。一有自歉。即曰彼警我也。爱我也。惟迁改之不暇。若无罅也无疵也。即曰彼妄矣。勿与较。尽其在我者而已。苟有以真见真知真行真得真处乎为己之学。彼外物之来若飞花逝鸟之过吾耳目而已。在吾中者固何尝怵然而沮其毫忽哉。虽然外累之侵。常由于内无中而起者十不五四。圣人有言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圣人岂欺余哉。其处已也方。待物也圆。临事也慎。择言也精。与人恭而有礼。人将敬我爱我之如不及矣。夫恶能辱我哉。匡人之暴。陈蔡之窘。圣人不免。谓之曰横逆。横逆者不以其理顺之而网我者也。不以其理者。虽天亦如之何哉。为人子者孝而已。为人臣者忠而已。与人交者谨而信而已。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学贼(丙子)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7H 页
学之贼有五。曰好名也护短也姑息也苟同也自信也。攀援于士友之列。应诺于仁义之谈。而言之似忠信。行之似谨愿。及省其私。未尝实用力实着心于此间。而多般鄙秽。不耻为之。百方便利。惟另图之。猖披已甚。直一无状汉而已。向之所以攀援应诺言似行似者。亦只为买虚誉取美望计耳。此好名之贼也。事有当应挹退而不肯做。理有当讲含胡而不肯说。外谦恪而内矜悻。外简洁而内黯𪑓。或恐鸳钋之一度而手脚之披露。麟楦之一脱而貌样之难幻者。此护短之贼也。言不必求中。行不必求可。事不必求是。理不必求明。沉沉浮浮。摹棱以自便。依依阿阿。弥缝以为得。都不肯发愤进前。惟时一尝试。旋复惊顾。今日明日。优游苟延。不知岁月之不贷。而穷庐枯落之叹。不远伊迩矣。此姑息之贼也。患义理之无穷。怯思索之甚苦。不曾费一毫气力。惟逐纸面上点过。不计是非。不分表里。惟听信而无疑。晏坐而甘受。外面之不违髣髴颜子。而中心之自欺便是陆棠。此苟同之贼也。才窥一斑。持以自多。断以为天下义理止斯而已。圣贤事业如此而已。粗有相左则便斥之为乱道。或有拟议则乃狠然而求胜。不识其井蛙夏虫之自昧于一方。此自信之贼也。五者有其一。学之成无望而道之明无日矣。奚待乎佛老杨墨而后然尔乎。
读书说一
遇事审事。对物穷物。孰莫非致吾知也。惟书为益智之最。字样句读。一看之已可通。其读之不已者。意在于书外也。书有本意焉有正意焉有馀意焉。先得其正意。上之而究本意。下之而推馀意者。读之要也。浅则易泛。深则易凿。优而游之。博而慎之。用力也勤。责效也怠者。读之则也。诗书宁略。易礼宁详。春秋详略之适也。四子者。一生之朝暮以者也。此读之权也。平其心易其气。大其胸专其目。读之本也。古人之于书也。说是心已焉尔。获其心。亦将有不费读而在我者矣。然而今天下读者亦数涂矣。舟人之子
读书说一
遇事审事。对物穷物。孰莫非致吾知也。惟书为益智之最。字样句读。一看之已可通。其读之不已者。意在于书外也。书有本意焉有正意焉有馀意焉。先得其正意。上之而究本意。下之而推馀意者。读之要也。浅则易泛。深则易凿。优而游之。博而慎之。用力也勤。责效也怠者。读之则也。诗书宁略。易礼宁详。春秋详略之适也。四子者。一生之朝暮以者也。此读之权也。平其心易其气。大其胸专其目。读之本也。古人之于书也。说是心已焉尔。获其心。亦将有不费读而在我者矣。然而今天下读者亦数涂矣。舟人之子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7L 页
先学鱼名。胥人之子先学结簿。皆所以利其需也。不须说。为功令者。雕刻百端而不济于用。为文章者。大言虚喝而不窥乎道。此贱之尤者也。书何尝在是哉。以此为书。不如无书。
读书说二
夫读有三。有形读者有油读者有心读者。眼之形其点画也。喉之形其声音也。惟是之役。是谓形读。摘其一句。抉其单辞。以资觚墨之用。以充毁誉之私。不求其骨子而滑跌于皮肉之间。是谓油读。以吾之心。应书之事。得书之道。为心之德。是谓心读。形读者固不足言。油读者。为名者也为利者也为怪者也为诈以文之者也。其工虽深于形读。为害则且万之。故宁形之。毋油焉。故屏去名利。剥去诈怪。以全吾心。心全而后可以应物。然后着公平意。用真实力。行仔细眼。不可一毫放过。直得决其趾探其胁。把持其脑子。一板完更进一板。一卷完更进一卷。一部完更进一部。读之得之。得之行之。诵其言不知其人可乎。读其书不知其理可乎。虽足遍江南。凤台岳楼最奇绝处。如未得穷探景状。是未始为到江南人也。
读书说三
今吾立吾志。读夫书。必先定准的。准的不先定。勉强者渐至于疲倦而不振。时习者渐至于因循而不果。遵道而行。半道而废。学者之病于此者。常十八九。是故贵在乎先定准的。睎骥之马。亦骥之乘。睎颜之士。亦颜之圣。舜何人也。予何人也。立吾志。不为物挠。不为事惑。勿抬颜也仰视。勿回头也却顾。勿转睛也旁觑。直从这里。硬着脊梁。紧下脚步。日勉勉前进。不求速达。亦不安于小成。行未到这境界。都非作舍歇宿处。如是不息矣。不息诚之道也。何患乎不至。是故君子有终世之勤乐。无一瞬之怠逸。克勤无怠。敬之道也。何患乎不成。今事货殖者必志于陶猗。事功名者必志于李郭。口之于味必志于易牙。耳之于声必志于师旷。目之于色必志于子都。
读书说二
夫读有三。有形读者有油读者有心读者。眼之形其点画也。喉之形其声音也。惟是之役。是谓形读。摘其一句。抉其单辞。以资觚墨之用。以充毁誉之私。不求其骨子而滑跌于皮肉之间。是谓油读。以吾之心。应书之事。得书之道。为心之德。是谓心读。形读者固不足言。油读者。为名者也为利者也为怪者也为诈以文之者也。其工虽深于形读。为害则且万之。故宁形之。毋油焉。故屏去名利。剥去诈怪。以全吾心。心全而后可以应物。然后着公平意。用真实力。行仔细眼。不可一毫放过。直得决其趾探其胁。把持其脑子。一板完更进一板。一卷完更进一卷。一部完更进一部。读之得之。得之行之。诵其言不知其人可乎。读其书不知其理可乎。虽足遍江南。凤台岳楼最奇绝处。如未得穷探景状。是未始为到江南人也。
读书说三
今吾立吾志。读夫书。必先定准的。准的不先定。勉强者渐至于疲倦而不振。时习者渐至于因循而不果。遵道而行。半道而废。学者之病于此者。常十八九。是故贵在乎先定准的。睎骥之马。亦骥之乘。睎颜之士。亦颜之圣。舜何人也。予何人也。立吾志。不为物挠。不为事惑。勿抬颜也仰视。勿回头也却顾。勿转睛也旁觑。直从这里。硬着脊梁。紧下脚步。日勉勉前进。不求速达。亦不安于小成。行未到这境界。都非作舍歇宿处。如是不息矣。不息诚之道也。何患乎不至。是故君子有终世之勤乐。无一瞬之怠逸。克勤无怠。敬之道也。何患乎不成。今事货殖者必志于陶猗。事功名者必志于李郭。口之于味必志于易牙。耳之于声必志于师旷。目之于色必志于子都。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8H 页
耕者必志于穫。射者必志于穫(一作鹄)。技术犹然。而况于学圣贤者乎。非此不立。不立寸步难进。终亦非此条路上人矣。学而不择。择而不精。精而不勉。皆是之过也。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众者莫敢夺焉。
读书说四
夫士之读书者。非苟而已也。因其事而致吾知。博观而措之宜而后书可言矣。得弓而遗矢。守株而待兔。其读也斯而已。是以读古书者。必身与书无贰焉。遇人以为吾人。遇物以为吾物。遇事以为吾事。遇言以为吾言。即身亲蹈其闼而搜其有。然后读之以五会。曰反应曰参互曰比类曰推理曰达权。此五者。皆所以从其有而旁通之。以会于道者也。是故谓之五会。何谓反应。见其是反而知所非。见其非反而知所是。如见恻隐之为是则反而知残忍之为非。见无耻之为非则反而知羞恶之为是是也。何谓参互。见其过。量其不及。参两间而择其中。如见索隐者之过之。半途者之不及。参而知依乎中庸者之为中也。见孟献子之禫而不乐不御之为过。有子之祥而丝屦组缨之为不及。参而知夫子之祥而五日不成琴十日成笙之为中是也。何谓比类。既得于是。比其类而推及之。如见子之当孝则比而知臣之当忠。妇之当烈是也。见春之为仁则比而知夏之为礼。秋之为义冬之为智是也。何谓推理。见其物必推其理。如见父子则求慈孝之理。见耳目则求聪明之理是也。何谓达权。得其经又达其权。如见在唐虞则揖逊而在汤武则当知其不得不奉行天讨。见男女不亲授受而在嫂溺则当知其不得不援之以手是也。五者皆备。读书乎何有。五者不举。读亦奚以为。故曰非苟而已也。
绎古斋夹室壁上戒(辛未)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才放便在四海之外。才求便在此。居之以宽。存之以敬。
读书说四
夫士之读书者。非苟而已也。因其事而致吾知。博观而措之宜而后书可言矣。得弓而遗矢。守株而待兔。其读也斯而已。是以读古书者。必身与书无贰焉。遇人以为吾人。遇物以为吾物。遇事以为吾事。遇言以为吾言。即身亲蹈其闼而搜其有。然后读之以五会。曰反应曰参互曰比类曰推理曰达权。此五者。皆所以从其有而旁通之。以会于道者也。是故谓之五会。何谓反应。见其是反而知所非。见其非反而知所是。如见恻隐之为是则反而知残忍之为非。见无耻之为非则反而知羞恶之为是是也。何谓参互。见其过。量其不及。参两间而择其中。如见索隐者之过之。半途者之不及。参而知依乎中庸者之为中也。见孟献子之禫而不乐不御之为过。有子之祥而丝屦组缨之为不及。参而知夫子之祥而五日不成琴十日成笙之为中是也。何谓比类。既得于是。比其类而推及之。如见子之当孝则比而知臣之当忠。妇之当烈是也。见春之为仁则比而知夏之为礼。秋之为义冬之为智是也。何谓推理。见其物必推其理。如见父子则求慈孝之理。见耳目则求聪明之理是也。何谓达权。得其经又达其权。如见在唐虞则揖逊而在汤武则当知其不得不奉行天讨。见男女不亲授受而在嫂溺则当知其不得不援之以手是也。五者皆备。读书乎何有。五者不举。读亦奚以为。故曰非苟而已也。
绎古斋夹室壁上戒(辛未)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才放便在四海之外。才求便在此。居之以宽。存之以敬。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8L 页
为学而不敬。怎地安顿了这学。
敬不是别物事。只不昧不乱。齐肃主一。收敛畏惧底便是。如何叫做不昧。主翁惺惺。一息不昏。如何叫做不乱。万物皆备。节目整整。如何叫做齐肃。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如何叫做主一。学射在射。学御在御。如何叫做收敛。方寸无伪。不容一物。如何叫做畏惧。上帝临汝。神目如电。这须是体验得。凡人莫不见将死而有恻隐之心。见不善而有羞恶之心。只这一端发出时。便把个恁地充养将去。
学须变化气质。
学须得担百斤走千里。恁地推倒不仆底力量。挺长身出军头。恁地磨拳擦掌。一跃跃超上城底勇果。方做个大事。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将赤心片片说与人。吾辈却何故一向将信将疑。若将见欺。
学须潜心玩理。不及者粗了。过者凿了。
读书勿用胡叫乱喊。穷理勿使粗心粗眼。只须文随意顺。义与心下。
凡文字读了久。向之无疑者。今忽有疑。又读了久。向之有疑者。今始无疑。必消如此读。
直把个自家性分。日用事物平易明白处领略将去。久久便上达天理。
朋友讲习甚有益。自家各须平心虚气。只顺它义理当然而已。太不可坚执拗横。苟务必胜。
今人与朋友居。其心曰我却年高它才高它道高它。如何得向它问难。这个切非学问人事。
今人知得一句话。便怀着胎里。不肯说与人知道。殊不知以我所知。推以及人。便教它知得极为快事。且安知我所知者精。无待于人乎。
学之易。问之难。(已上言学问)
敬不是别物事。只不昧不乱。齐肃主一。收敛畏惧底便是。如何叫做不昧。主翁惺惺。一息不昏。如何叫做不乱。万物皆备。节目整整。如何叫做齐肃。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如何叫做主一。学射在射。学御在御。如何叫做收敛。方寸无伪。不容一物。如何叫做畏惧。上帝临汝。神目如电。这须是体验得。凡人莫不见将死而有恻隐之心。见不善而有羞恶之心。只这一端发出时。便把个恁地充养将去。
学须变化气质。
学须得担百斤走千里。恁地推倒不仆底力量。挺长身出军头。恁地磨拳擦掌。一跃跃超上城底勇果。方做个大事。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将赤心片片说与人。吾辈却何故一向将信将疑。若将见欺。
学须潜心玩理。不及者粗了。过者凿了。
读书勿用胡叫乱喊。穷理勿使粗心粗眼。只须文随意顺。义与心下。
凡文字读了久。向之无疑者。今忽有疑。又读了久。向之有疑者。今始无疑。必消如此读。
直把个自家性分。日用事物平易明白处领略将去。久久便上达天理。
朋友讲习甚有益。自家各须平心虚气。只顺它义理当然而已。太不可坚执拗横。苟务必胜。
今人与朋友居。其心曰我却年高它才高它道高它。如何得向它问难。这个切非学问人事。
今人知得一句话。便怀着胎里。不肯说与人知道。殊不知以我所知。推以及人。便教它知得极为快事。且安知我所知者精。无待于人乎。
学之易。问之难。(已上言学问)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9H 页
孝悌万善之源。苟于此未尽。馀无足称者。
学而不知罔也。知而不行躄也。如读小学。既知道了爱亲敬长底。又须行得爱亲敬长底。若依旧为伎俩汉子。是元不曾读了小学人。且道这小学恁地毄劼读了。做个则甚。
不读小学时其责寡。读了小学时其责备。一跬䠟愆度。人将道这们是读小学人。一言语背理。人将道这们是读小学人。宁不愧了。宁不愧了。
处世是第一难事。夷清则隘。惠和则不恭。须是敛饬自持。恭敬有礼。方可无悔吝。
年少人锋颖太峻。大害工夫。须是佩服义理。渐渐消磨了这病方可。
伤人害物。甚非人类。须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
笑中之刀。自刺其腹。射影之弩。自中其毒。
居处恭执事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数句终身用之有裕。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不死何俟。这数句宁不刻了骨痛着。
阴为不善。阳欲掩得。岂是美事。吾见其肺肝也矣。
美人面也脂粉了。身也纹绣了。首也螓了。眉也蛾了。只欠无心子耳。
才不如己。人向我说话。便冷淡听了。虚徐答了。何不谆谆复复说得口破。教它心悦而义顺。
入斋修饬。出斋放倒。吾不知其人也。
动以天理。静以天理。一动一静。勿容私意于其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个是圣人能事。有难骤语。学者要学圣人。何不用此做工夫。
长者是吾先觉。吾当受学。幼者是吾后觉。吾当授学。今人受学于长者。惟恐不能即地夺了胎摘了心。至幼子。便草木般也冷视。卒隶般也驱使。才有不合。便弩眼作气。才有来问。便蹙眉惜言。其可乎否。
学而不知罔也。知而不行躄也。如读小学。既知道了爱亲敬长底。又须行得爱亲敬长底。若依旧为伎俩汉子。是元不曾读了小学人。且道这小学恁地毄劼读了。做个则甚。
不读小学时其责寡。读了小学时其责备。一跬䠟愆度。人将道这们是读小学人。一言语背理。人将道这们是读小学人。宁不愧了。宁不愧了。
处世是第一难事。夷清则隘。惠和则不恭。须是敛饬自持。恭敬有礼。方可无悔吝。
年少人锋颖太峻。大害工夫。须是佩服义理。渐渐消磨了这病方可。
伤人害物。甚非人类。须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
笑中之刀。自刺其腹。射影之弩。自中其毒。
居处恭执事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数句终身用之有裕。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不死何俟。这数句宁不刻了骨痛着。
阴为不善。阳欲掩得。岂是美事。吾见其肺肝也矣。
美人面也脂粉了。身也纹绣了。首也螓了。眉也蛾了。只欠无心子耳。
才不如己。人向我说话。便冷淡听了。虚徐答了。何不谆谆复复说得口破。教它心悦而义顺。
入斋修饬。出斋放倒。吾不知其人也。
动以天理。静以天理。一动一静。勿容私意于其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个是圣人能事。有难骤语。学者要学圣人。何不用此做工夫。
长者是吾先觉。吾当受学。幼者是吾后觉。吾当授学。今人受学于长者。惟恐不能即地夺了胎摘了心。至幼子。便草木般也冷视。卒隶般也驱使。才有不合。便弩眼作气。才有来问。便蹙眉惜言。其可乎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79L 页
朋友相观而善者也。尔善我师。尔过我箴。恶闻过而乐受誉。非学者之事。一言出口。十手指之。万口唾之。可畏哉。
闲谈漫说。甚害工夫。
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慎旃哉。
言人过失。吃吃不已。反求其身。有甚于彼。不能行三年丧而缌小功之察。朝廷政令。官府得失。非草间庶人所可议。只说我本分事。一生有馀。
巧言非仁。多言非敬。
敬自静坐始。诚自不妄语始。
非言之难而行之难。言顾行行顾言。(已上言言行)
事事物物。莫匪我有。事物之来。以理顺应。但勿为其所使。
临事而敬。接物而和。
天下之尤物有二。色与货也。堪咄他好丈夫。却为裙带所牵制。钱孔所笼罩。一扑地便抬头起不得。
一利字最难攧扑破了。须用力克将去。其萌之始也。不可有一丿。其克之终也。不可留一亅。微源达海。残根成株。(丿是幺之头也。强音曰幺。亅是小之尾也。强音曰小。丿亅皆至微之义也。)
才有不利。臂生风眼生火。却是何等气像。三代时虽市门子弟。必无如许风色。
一事不谨。万事皆伪。一物不审。万物皆贼。
一部小学。是吾人一生事。
一卷之书。须齐整安顿。一尺之阶。须明净刷治。
今人只多说话。若夫些子事做着。便都没奈何。(已上言事物)
文字不必工。工则役心。
功令之文不必废。但勿为其所夺。
闲谈漫说。甚害工夫。
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慎旃哉。
言人过失。吃吃不已。反求其身。有甚于彼。不能行三年丧而缌小功之察。朝廷政令。官府得失。非草间庶人所可议。只说我本分事。一生有馀。
巧言非仁。多言非敬。
敬自静坐始。诚自不妄语始。
非言之难而行之难。言顾行行顾言。(已上言言行)
事事物物。莫匪我有。事物之来。以理顺应。但勿为其所使。
临事而敬。接物而和。
天下之尤物有二。色与货也。堪咄他好丈夫。却为裙带所牵制。钱孔所笼罩。一扑地便抬头起不得。
一利字最难攧扑破了。须用力克将去。其萌之始也。不可有一丿。其克之终也。不可留一亅。微源达海。残根成株。(丿是幺之头也。强音曰幺。亅是小之尾也。强音曰小。丿亅皆至微之义也。)
才有不利。臂生风眼生火。却是何等气像。三代时虽市门子弟。必无如许风色。
一事不谨。万事皆伪。一物不审。万物皆贼。
一部小学。是吾人一生事。
一卷之书。须齐整安顿。一尺之阶。须明净刷治。
今人只多说话。若夫些子事做着。便都没奈何。(已上言事物)
文字不必工。工则役心。
功令之文不必废。但勿为其所夺。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0H 页
词章亦不可癖。但啸咏舒畅。以发其情性之和耳。
好文字。须弘大宽裕人。方盛得住。粗暴自肆者。适足以为杀人之具而已。言之不能者。以文字明之。
随得随记。亦是好工夫。
凡看人文字。勿率尔看。人不必率尔作。作我文字。勿率尔作。人不必率尔看了。(已上言文字)
愿为贤人而不敢望为圣人。是学者之大病也。自今日劄住脚跟。进进不怠。何患不到这里。除非咬牙切齿安心定气。方可以进进。其各勉哉。少年最好用力。如不在今日着工。兀那里为白头人矣。到此追悔。其可及乎。
壁上帖
把得天下第一等义理。要做天下第一等人物。曰德曰业。莫大乎善事父兄。可矜可耻。莫甚于屈徇外物。直从洒扫应对。便可到光风霁月界。欲作真正英雄。宜常在深渊薄冰时。一念念对上帝百神。每事事判天理人欲。说閒话恐废光阴。养小体易丧本原。尔旧习如拂蜂虿之入怀。彼众咻都付鱼鸟之惊人。尽人道不愧人形。有实心方有实效。
染解(辛卯)
同舍有病热者。庸庸子闭户不出曰余惧其染于人也。客有过而解之者曰。栀茜之染。入于物有迹。疫疠之染。感于人有候。玆犹知夫所择而治之矣。有大于是。居财贿之冲。临宠荣之涂。夤缘歆动。渐丧廉耻。遂使伯夷坐市。由光吮痈。此谓利欲之染。与乡人处。言语不择。动止无节。小人与交。爱其奇智。甘其佞辞。骎骎然与之俱化。此谓言行之染。战国之士。以游说为贤。晋人以放旷为高致。唐人以声病为大道。此谓习尚之染。置河汾之间则吝啬成性。徙海岱之徼则转而夸诈。之燕赵则慷慨怫郁。适关陇则剽
好文字。须弘大宽裕人。方盛得住。粗暴自肆者。适足以为杀人之具而已。言之不能者。以文字明之。
随得随记。亦是好工夫。
凡看人文字。勿率尔看。人不必率尔作。作我文字。勿率尔作。人不必率尔看了。(已上言文字)
愿为贤人而不敢望为圣人。是学者之大病也。自今日劄住脚跟。进进不怠。何患不到这里。除非咬牙切齿安心定气。方可以进进。其各勉哉。少年最好用力。如不在今日着工。兀那里为白头人矣。到此追悔。其可及乎。
壁上帖
把得天下第一等义理。要做天下第一等人物。曰德曰业。莫大乎善事父兄。可矜可耻。莫甚于屈徇外物。直从洒扫应对。便可到光风霁月界。欲作真正英雄。宜常在深渊薄冰时。一念念对上帝百神。每事事判天理人欲。说閒话恐废光阴。养小体易丧本原。尔旧习如拂蜂虿之入怀。彼众咻都付鱼鸟之惊人。尽人道不愧人形。有实心方有实效。
染解(辛卯)
同舍有病热者。庸庸子闭户不出曰余惧其染于人也。客有过而解之者曰。栀茜之染。入于物有迹。疫疠之染。感于人有候。玆犹知夫所择而治之矣。有大于是。居财贿之冲。临宠荣之涂。夤缘歆动。渐丧廉耻。遂使伯夷坐市。由光吮痈。此谓利欲之染。与乡人处。言语不择。动止无节。小人与交。爱其奇智。甘其佞辞。骎骎然与之俱化。此谓言行之染。战国之士。以游说为贤。晋人以放旷为高致。唐人以声病为大道。此谓习尚之染。置河汾之间则吝啬成性。徙海岱之徼则转而夸诈。之燕赵则慷慨怫郁。适关陇则剽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0L 页
劲勇悍。此谓风气之染。老聃以清静惑人。杨墨以为我兼爱诱人。达摩以真空溺人。陆九渊,王守仁之徒。以精神知觉诳人。𠯿夷玛奴以奇技淫巧贼人。此谓道术之染。是五染者。其入无迹。其感无候。始之如狐魅迷人。不见其为狐魅。终之如醇酒中人。不觉其为中酒。外而四体。内而五官。莫不失其本色。白者缁纯者驳。日久岁深。症癖已成。后虽有善医者。将难乎为功矣。今子之惧抑末也。甫出户。是五者满地。子尚何避焉。庸庸子起拜谢曰。因小染得闻大染之为尤惧。敢不闭户益坚。以蚤夜震惕。
心动静图说(辛卯)
余尝读大山先生文集。至心动静图。恍然若得其要领而有所契悟。盖本之于周子主静程朱持敬之旨。而并揭其得失。以示学者存省之方。诚学者一瞬不可忽焉者也。然其为图。别置心圈。两分墨络。拖出圈外。以动静对排而为双关。使初学者观之。有若齐头并出联镳各趣。有向静边路。有向动边路。验之于身。茫无以得其时节。而挥挥晕晕。下不得工夫矣。此若更商者。且图者图其实相也。如画水。地中之源。不可与其流而两下于地外矣。如画木。土中之根。不可与其柯而双立于土上矣。若尔则一源一本之妙。将何以见得乎。肆敢不揆僭妄。略自裁制。略自增述。另为一图。画于下方。盖欲致详于位置界限。而使学者易于一着眼便觑而随地头用工也。此未知的确与否。而庶可以资一者观省。恨不以此仰质于湖上讲席也已。
心动静图说(辛卯)
余尝读大山先生文集。至心动静图。恍然若得其要领而有所契悟。盖本之于周子主静程朱持敬之旨。而并揭其得失。以示学者存省之方。诚学者一瞬不可忽焉者也。然其为图。别置心圈。两分墨络。拖出圈外。以动静对排而为双关。使初学者观之。有若齐头并出联镳各趣。有向静边路。有向动边路。验之于身。茫无以得其时节。而挥挥晕晕。下不得工夫矣。此若更商者。且图者图其实相也。如画水。地中之源。不可与其流而两下于地外矣。如画木。土中之根。不可与其柯而双立于土上矣。若尔则一源一本之妙。将何以见得乎。肆敢不揆僭妄。略自裁制。略自增述。另为一图。画于下方。盖欲致详于位置界限。而使学者易于一着眼便觑而随地头用工也。此未知的确与否。而庶可以资一者观省。恨不以此仰质于湖上讲席也已。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1H 页
图以心字为圈。圈以内未发底时节也。静境界也。圈以外。已发底时节也。动境界也。其已发原于未发。其动本于静者。斯可以见矣。其圈心之舍也。虚灵知觉。心之神明也。圈中之性。心之理也。圈外之情。性之发也。当其未发也。寂然不动而无所偏倚者。天下之大本也。及其已发也。感而遂通而无所乖戾者。天下之达道也。当其未发也。思虑未萌而知觉不昧者。静中之动也。及其已发也。事物既接而品节不差者。动中之静也。其未发也。有存养之工。其已发也。有省察之工。亡他。敬而已。敬者。主一心宰万化。贯动静该体用。谨省察致涵养。而未发已发。皆不可阙者也。故特书于性情之间动静之界。而主一心填于圈内。宰万化悬于圈外。致涵养填于圈内。谨省察悬于圈外。贯动静该体用。寘于两间。盖无一不致详乎未发已发底位置也。其存养也既敬则性之发者可以直遂。而其省察也又敬则发为情者不失其正。故曰性曰静中动曰敬曰情曰动中静。皆用直行一路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1L 页
下。盖无一不致详乎源流也。此正子思所谓中和。而推而极之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若夫未发而无敬存之工则静而偏静。方静也无能动之物而只管沉冥昏昧。大本于是乎不立。已发而无敬省之工则动而偏动。方动也无能静之节而恁地飞扬放逸。达道于是乎不行。曰静而无动。曰动而无静。皆斜书横接于一边违敬之地者。正以其静而偏枯动而横奔故也。盖其有未发之工者。其发也可以直遂。其无未发之工者。其发也易至横奔。今有一种神识清明之人。不寐危坐。有客寻访。俨然延接。揖入辞降。礼数无愆。而至若一种神识昏惰之人。烂睡颓卧。被人呼唤。蓦尔惊起。颠衣倒裳。举止失度。此何异哉。夫坤卦本纯阴。不谓无阳。君子以敬以存养。静中有动。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君子以敬以省。察动中有静。心统性情。故以体用言则体静而用动。以主宰言则主乎静而宰乎动。图如是而已矣。大凡学者之工。最在未发。大本既立则其发也可以直遂而为达道。譬如源清而流澄。根固而枝茂也。然而未发之时。下工夫极难。其方虽曰勿忘勿助。而欲其勿忘也则易有寻觅等待之病而揠苗者也。欲其勿助也则易有沦空陷寂之失而不芸者也。故敬为贵。外有以整齐严恪。内有以主一无适。肃然如畏。坦然若虚。炯然不昧。粲然不乱。操之固而不迫。守之宽而不弛。处之于非著非不著之间。而自然无求中体中之病矣。自然内直而无所偏倚矣。苟如此。一身之中有主宰之心。一心之中有主宰之敬。而心存敬立则表里交正。动静不违。其于所谓育天地位万物者。则庶乎矣。
人心道心说(壬申)
天之生人。气以成形。理以赋性。而人之一心。理与气合。性也者。仁义礼智之德而所以应夫万事者也。形也者。耳目口鼻之体而莫不统于一心者也。是以心之理事之理。只是一理而初非各理也。形之气心之气。只是一
人心道心说(壬申)
天之生人。气以成形。理以赋性。而人之一心。理与气合。性也者。仁义礼智之德而所以应夫万事者也。形也者。耳目口鼻之体而莫不统于一心者也。是以心之理事之理。只是一理而初非各理也。形之气心之气。只是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2H 页
气而本非别气也。凡心之发。理为之主而气为之资。惟其理为之主也。故固自有为理而发者。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长幼也。智之于夫妇也。信之于朋友也。即所谓道心也。惟其气为之资也。故亦不无为气而发者。耳之于声也。目之于色也。口之于味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即所谓人心也。自其本原处竖看则此亦理乘气而发也。彼亦理乘气而发也。此所以同谓之理发。而天下之无异辞者也。自其发见处横看则事之属乎义理者来感而心之理乘气而从义理上去。感于理而从理者不得不谓之理发。事之属乎形气者来感而心之理乘气而从形气上去。感于气而从气者不得不谓之气发。此所以一谓之理发。一谓之气发。而云陶之相传授者也。今以人马比之。理之乘气而发。犹人之乘马而出也。而人之乘马。其有为马而作行者。人心是也。其有为人而命驾者。道心是也。今有厩夫。其欲课马于邮丞也。骑马而至则骑者虽人。见之者必曰马至。而不曰人至。此则人心之目之为气发也。今有士子。其欲访人于乡闾也。骑马而来。则载者虽马。见之者必曰人来。而不曰马来。此则道心之目之为理发也。然而课马访人。非马之自由也。控其鞭而制其辔者。皆人之所为也。此则道心之常为主宰。而不使有微偏横逸之患也。马之听人作行而利抵邮所。受丞考察而课以骏良。归功于牧人者。人心之不失其正。而不妨目之为道心者也。马之不扰而中路衡奔。蹂躏禾稼而致人于诟辱。超越坑壑而堕人于倾险者。人心之失其正而害其本心者也。人信马足。马从人意。坦然作行而无恙得抵于访人之所。人力不疲而礼事顺成者。道心之粹然直发而直遂者也。其或将抵之际。马偶衡奔。当入李家而误入杜家者。道心之掩于气而不中节者也。然而操纵之权。在乎人而不在马。主宰之妙。在乎理而不在气。人不能制马。是为塑像。理不能检气。是为死物。得造父以驯之则驽骀可以致千里。主道义以治之则浊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2L 页
可以浩为(为浩)然。今之有马者。必欲求造父。而至于心。不求所以治之。何其爱心不如爱马哉。噫人孰无人心。节之为贵。亦孰无道心。扩之为善。苟放焉而不节。梏焉而不扩。天理几乎熄。而人欲之祸。有甚于洪水矣。
人心道心图(壬申)
余既为说。已继为图以发挥之。首一图以明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与夫心之即理心之本善。使知真体之不杂气万化之无二本。次二图以明人心道心之各有苗脉。使知所以为知觉者之不同。次二图以明竖看横看之各有地头。使知理一分殊者之妙。末一图以明道心之常为主而人心之每听命。使知治心之要。此皆有闻于公诵者。非敢以私智撰出者也。世之君子。毋或以妄发诛及之否。聊以此自省焉。
삽화 새창열기
人心道心图(壬申)
余既为说。已继为图以发挥之。首一图以明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与夫心之即理心之本善。使知真体之不杂气万化之无二本。次二图以明人心道心之各有苗脉。使知所以为知觉者之不同。次二图以明竖看横看之各有地头。使知理一分殊者之妙。末一图以明道心之常为主而人心之每听命。使知治心之要。此皆有闻于公诵者。非敢以私智撰出者也。世之君子。毋或以妄发诛及之否。聊以此自省焉。
삽화 새창열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3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3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4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4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心者理气之合也。自其本体而言则心即理也。即理也故心本善。本善也故所贵乎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者也。若心果气也则气有善恶而所谓本心者。已不免三头八臂。乌在其为正而怎贵乎。守之亦何。由一以守之哉。惟其理与气合也。故虚灵知觉神明不测。即亦一而已矣。非有理气之各自为虚灵知觉。而对占了田地也。特以其有是气也。故自不无形气之来感者。以其有是理也。故自不无义理之来感者。此人道之所以各有苗脉。而不能无主理主气之分者也。然而其感也。亦非形气来时气自感。义理来时理独感也。所感之主。信之理也。所感之资。土之气也。以其所感者理为之主。故自其本原而竖看则情虽万般。夫孰非发于性乎。非情则已。既是情也则必出于性。此人道之所以同为理发也。自其苗脉而横看则为气而发者谓之气发。为理而发者谓之理发。情之分殊。情之情也。非情则已。既是情也则道心之纯善。独不可主理说乎。(理纯善)人心之兼善恶。独
心者理气之合也。自其本体而言则心即理也。即理也故心本善。本善也故所贵乎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者也。若心果气也则气有善恶而所谓本心者。已不免三头八臂。乌在其为正而怎贵乎。守之亦何。由一以守之哉。惟其理与气合也。故虚灵知觉神明不测。即亦一而已矣。非有理气之各自为虚灵知觉。而对占了田地也。特以其有是气也。故自不无形气之来感者。以其有是理也。故自不无义理之来感者。此人道之所以各有苗脉。而不能无主理主气之分者也。然而其感也。亦非形气来时气自感。义理来时理独感也。所感之主。信之理也。所感之资。土之气也。以其所感者理为之主。故自其本原而竖看则情虽万般。夫孰非发于性乎。非情则已。既是情也则必出于性。此人道之所以同为理发也。自其苗脉而横看则为气而发者谓之气发。为理而发者谓之理发。情之分殊。情之情也。非情则已。既是情也则道心之纯善。独不可主理说乎。(理纯善)人心之兼善恶。独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4L 页
不可主气看乎。(气兼善恶)此人道之所以有气发理发之殊也。一于合而不知分则无以见分殊之妙。徒于横而不于竖则无以见一本之真。此吾陶山李夫子之所以混沦于中图。开对于下图。而祖舜氏(人心道心)宪朱子。(理之发气之发)启我万世入学之路脉也。岂不猗欤盛哉。第其主气而发者。气之力已重。故放而不检则易至于为恶。察以制之则可使之中节。制气之权。在乎主理。察人(心)之妙。在乎主道。(心)橹既发矣。柂随以制之。则橹与柂非二船也。钩既悬矣。锤从以量之。则钩与锤乃一衡也。既发者亦此心也。而随察而随制之者亦此心也。非一个心已发去。而又别有一个心追其后。若秦人之追齐客。汉将之追楚霸也。旋发而旋察之者。此心之妙用也。学者之用工。专在乎此关。才一失足。便堕在无底坑谷。可不畏哉。可不慎哉。呜呼。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道或问(壬申)
或有问于余曰在昔舜禹之相授受也。以天下之大。付一人之身。而其所告戒。不过乎心之一字何也。余曰善哉问也。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此心也。而舜之所以为舜。禹之所以为禹者。亦一此心而已。无此心。天下之道。何所从出。非此心。天下之职。其孰治之。君者天下之主也。心者一身之主也。君之为君于天下。心之为君于一身。其道无异也。是以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此所以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眷眷乎一心之为也。是故书之三事。为治天下之道。而正德道心也。利用厚生人心也。学之絜矩。为平天下之道。而生财人心也。孝慈忠信道心也。治此心。天下固无足以治之。心之所系。讵不重欤。是其天下之相禅。固莫大焉。而顾心法之相传。尤有大于彼者也。
曰盖吾闻之。人之心。一而已矣。其所以有人心道心之异何也。曰此就心
人道或问(壬申)
或有问于余曰在昔舜禹之相授受也。以天下之大。付一人之身。而其所告戒。不过乎心之一字何也。余曰善哉问也。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此心也。而舜之所以为舜。禹之所以为禹者。亦一此心而已。无此心。天下之道。何所从出。非此心。天下之职。其孰治之。君者天下之主也。心者一身之主也。君之为君于天下。心之为君于一身。其道无异也。是以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此所以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眷眷乎一心之为也。是故书之三事。为治天下之道。而正德道心也。利用厚生人心也。学之絜矩。为平天下之道。而生财人心也。孝慈忠信道心也。治此心。天下固无足以治之。心之所系。讵不重欤。是其天下之相禅。固莫大焉。而顾心法之相传。尤有大于彼者也。
曰盖吾闻之。人之心。一而已矣。其所以有人心道心之异何也。曰此就心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5H 页
之发处言之也。非指心之本体也。未发而其本一。既发而其分殊者。是心之道然也。
曰二圣相承。方将传之以心法之妙。而舍其本而趋于末。遗其体而急于用。虚徐乎太一之真。而支离乎不齐之机者。得无近于提无纲之网。挈无领之裘也欤。曰出治之源。在乎本心。治心之要。专在发处。心体则性。而性无不善。其用则情。而情有善恶。本善之性。固无事于治之。兼恶之情。固不可以不治。正其情。性之正。固自若也。情不正。性之正不得遂也。与其戒纯一而静者。曷若戒不齐而动者之为切也。纪坏则纲坠。要整则领端。本末一致。体用一源。初非有二也。
曰亦吾闻之。心之发即情也。今以心之发处。亦谓之心何也。曰心统性情。性者未发之心也。情者已发之心也。不可道未发是心而已发不是心。性是心而情不是心。传心之法。所重在心。治情之方。其要在心。心主知觉。人心道心。所以从知觉处立说也。心为主宰。惟精惟一。所以为主宰者妙用也。以心为言。不亦衬乎。
曰其所谓人心道心者何也。曰人之生也。形气尤著。觉于形气者是谓之人心。道之行也。义理为主。觉于义理者是谓之道心。形气者。一己之私也。义理者。天下之公也。
曰一己之私。圣人亦有之否。曰圣人亦有是形耳。安得无一己之私。暑葛而寒裘。饥食而渴饮。圣人之所不免也。但当葛而葛。当裘而裘。当食饮而食饮。其所谓私。卒不害为其公者也。
曰然则蹠与桀也。亦有所谓道心者否。曰诚有之。赤子之入井。渠宁不恻隐。公尸之在位。渠宁不恭敬。天理之有时蓦发。赤骨条也直立。铁锥子也钻出。其谁得而掩之。但发见无多。充扩未易。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也。齐宣恻隐于见牛而快心于兴兵搆怨。曹瞒恭敬于待羽而恣意
曰二圣相承。方将传之以心法之妙。而舍其本而趋于末。遗其体而急于用。虚徐乎太一之真。而支离乎不齐之机者。得无近于提无纲之网。挈无领之裘也欤。曰出治之源。在乎本心。治心之要。专在发处。心体则性。而性无不善。其用则情。而情有善恶。本善之性。固无事于治之。兼恶之情。固不可以不治。正其情。性之正。固自若也。情不正。性之正不得遂也。与其戒纯一而静者。曷若戒不齐而动者之为切也。纪坏则纲坠。要整则领端。本末一致。体用一源。初非有二也。
曰亦吾闻之。心之发即情也。今以心之发处。亦谓之心何也。曰心统性情。性者未发之心也。情者已发之心也。不可道未发是心而已发不是心。性是心而情不是心。传心之法。所重在心。治情之方。其要在心。心主知觉。人心道心。所以从知觉处立说也。心为主宰。惟精惟一。所以为主宰者妙用也。以心为言。不亦衬乎。
曰其所谓人心道心者何也。曰人之生也。形气尤著。觉于形气者是谓之人心。道之行也。义理为主。觉于义理者是谓之道心。形气者。一己之私也。义理者。天下之公也。
曰一己之私。圣人亦有之否。曰圣人亦有是形耳。安得无一己之私。暑葛而寒裘。饥食而渴饮。圣人之所不免也。但当葛而葛。当裘而裘。当食饮而食饮。其所谓私。卒不害为其公者也。
曰然则蹠与桀也。亦有所谓道心者否。曰诚有之。赤子之入井。渠宁不恻隐。公尸之在位。渠宁不恭敬。天理之有时蓦发。赤骨条也直立。铁锥子也钻出。其谁得而掩之。但发见无多。充扩未易。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也。齐宣恻隐于见牛而快心于兴兵搆怨。曹瞒恭敬于待羽而恣意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5L 页
于欺君擅国。此所以天理之不可讳。而人欲之卒不可胜者也。
曰然则形气之粗危而易奔。义理之精微而难见。此所以有惟危惟微之戒也欤。曰然。危是危险危殆之意。微是微妙微晦之义。险言其地界。殆言其势机。妙言其体段。晦言其光彩。精以察之则险者平而妙者融。一以守之则殆者安而晦者著矣。微者欲其充扩。危者欲其检制。则此又心之主宰者然也。
曰人心之善者。亦可谓之道心。而道心之恶者。亦可谓之人心否。曰此大不然。发以人心。不可唤做道心。发以道心。不可唤做人心。貌像不同。名义顿别。虽欲牵合。不可得矣。人心之善者归之于道心。则所谓人心者仅占了恶一边而已。道心之微偏。即谓之恶也。则所谓天理者。亦不免有时而恶矣。此可乎哉。但人心之善。亦合于道理。则不妨目之以道心。而此就其合道理处赞誉之辞也。非一并幻其貌像而点铁为金。混其名义而指泾为渭也。将铁比金。金固良矣。而铁中之铮铮。亦非不良。则点取铮铮而遂谓之金。将泾比渭。渭固清矣。而泾沚之湜湜。亦非不清。则指取湜湜而遂谓之渭者。吾不知其可也。若夫道心之不善者。只是不中节而已。其流而为恶者。乃人欲之袭取而截去了道心也。非道心之为恶也。譬之于舟。兰桨桧楫。泛乎沧溟。而风恬浪静。坦然利涉者。道心之直发而直遂者也。其或将泊之际。微风打舟。差抵于别港者。道心之挠于气而不中节者也。其或方行之际。狂飙欻起。断缆而覆载者。道心之袭于气而人欲之冲遏而为恶者也。苍然巨渤。长风顺吹。而连云之帆。箭走而直抵者。人心之气。顺理而合宜者也。其或才过中流。飓来飑飑。倾舱而折桨。漂云南而堕罗刹者。人心之气逆而为恶也。其或帆幔欲斜。柂以制之。而得抵乎渡口者。人心之受制于理而中节者也。此朱子所谓自道心而放之则为人心。自人心而收之则为道心者也。其状如是。不可不知也。
曰然则形气之粗危而易奔。义理之精微而难见。此所以有惟危惟微之戒也欤。曰然。危是危险危殆之意。微是微妙微晦之义。险言其地界。殆言其势机。妙言其体段。晦言其光彩。精以察之则险者平而妙者融。一以守之则殆者安而晦者著矣。微者欲其充扩。危者欲其检制。则此又心之主宰者然也。
曰人心之善者。亦可谓之道心。而道心之恶者。亦可谓之人心否。曰此大不然。发以人心。不可唤做道心。发以道心。不可唤做人心。貌像不同。名义顿别。虽欲牵合。不可得矣。人心之善者归之于道心。则所谓人心者仅占了恶一边而已。道心之微偏。即谓之恶也。则所谓天理者。亦不免有时而恶矣。此可乎哉。但人心之善。亦合于道理。则不妨目之以道心。而此就其合道理处赞誉之辞也。非一并幻其貌像而点铁为金。混其名义而指泾为渭也。将铁比金。金固良矣。而铁中之铮铮。亦非不良。则点取铮铮而遂谓之金。将泾比渭。渭固清矣。而泾沚之湜湜。亦非不清。则指取湜湜而遂谓之渭者。吾不知其可也。若夫道心之不善者。只是不中节而已。其流而为恶者。乃人欲之袭取而截去了道心也。非道心之为恶也。譬之于舟。兰桨桧楫。泛乎沧溟。而风恬浪静。坦然利涉者。道心之直发而直遂者也。其或将泊之际。微风打舟。差抵于别港者。道心之挠于气而不中节者也。其或方行之际。狂飙欻起。断缆而覆载者。道心之袭于气而人欲之冲遏而为恶者也。苍然巨渤。长风顺吹。而连云之帆。箭走而直抵者。人心之气。顺理而合宜者也。其或才过中流。飓来飑飑。倾舱而折桨。漂云南而堕罗刹者。人心之气逆而为恶也。其或帆幔欲斜。柂以制之。而得抵乎渡口者。人心之受制于理而中节者也。此朱子所谓自道心而放之则为人心。自人心而收之则为道心者也。其状如是。不可不知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6H 页
曰是则诚然矣。人心道心。亦有同境俱发之时否。曰有之。南霁云因贺兰之饭而不忍于睢阳之人。程叔子因吕公之缣而劝以庇天下之民。此则由人心而道心发者也。仲由因亲而负米。冯异因君而求粥。此则由道心而人心发者也。其机如是。此又不可不知也。
曰然则介推之因君而刲股。孙性之因父而贪赃。此亦人心之由道心而发者欤。曰是然矣。但毕竟道心之不能主宰。而致有此过者也。
曰道心之所以为主宰者。可得闻欤。曰不曰惟精惟一乎。不曰允执厥中乎。知觉之动。公私之几也。知其为人心之私也则当节制而勿放。知其为道心之公也则当充扩而勿梏。此则察之于才发之几也。人心既发。有或善或恶之几。道心既发。有或和或乖之几。知其为善与和也则当顺而遂之。知其为恶与乖也则当检而正之。此则察之于既发之几也。其所以察之者。固欲其守之。其所守者。亦不过本心之正而已。然而过亦不可。不及亦不可。此又所以执中之为贵也。
曰然则既发者是何心。而察之者又何心也。制之者又何心也。人无二心。心不两用。而此有以心使心之嫌。则所谓将一个心把捉一个心者。不幸近之矣。曰人心固一。而以一心而具万理。万理之发。未必齐头俱动。共车并出。而如赵人之空壁追韩信也。比诸源泉之水。其源无穷。故前澜既发而后浪接续。愈出而愈不竟也。若前澜既发而科坎已涸。则既发之澜。自不过五步地而已乾没矣。固安能为江河而达之海乎。感动之理。一为既发则主宰之理。随以操纵。此心之妙也。其所以主宰之妙则以仁而生育之。以礼而品节之。以义而断制之。以智而辨别之。仁礼义智性也。生品制别情也。以之者心也。臣奉命而出门。君令又从以操纵之。卒奉命而出阵。将令又从以节制之。此理之常也。夫焉有二君二将之嫌哉。且非目方数飞鸿而耳方节笙鼓。则又焉有两用之疑哉。以心使心。程子之所发。而朱
曰然则介推之因君而刲股。孙性之因父而贪赃。此亦人心之由道心而发者欤。曰是然矣。但毕竟道心之不能主宰。而致有此过者也。
曰道心之所以为主宰者。可得闻欤。曰不曰惟精惟一乎。不曰允执厥中乎。知觉之动。公私之几也。知其为人心之私也则当节制而勿放。知其为道心之公也则当充扩而勿梏。此则察之于才发之几也。人心既发。有或善或恶之几。道心既发。有或和或乖之几。知其为善与和也则当顺而遂之。知其为恶与乖也则当检而正之。此则察之于既发之几也。其所以察之者。固欲其守之。其所守者。亦不过本心之正而已。然而过亦不可。不及亦不可。此又所以执中之为贵也。
曰然则既发者是何心。而察之者又何心也。制之者又何心也。人无二心。心不两用。而此有以心使心之嫌。则所谓将一个心把捉一个心者。不幸近之矣。曰人心固一。而以一心而具万理。万理之发。未必齐头俱动。共车并出。而如赵人之空壁追韩信也。比诸源泉之水。其源无穷。故前澜既发而后浪接续。愈出而愈不竟也。若前澜既发而科坎已涸。则既发之澜。自不过五步地而已乾没矣。固安能为江河而达之海乎。感动之理。一为既发则主宰之理。随以操纵。此心之妙也。其所以主宰之妙则以仁而生育之。以礼而品节之。以义而断制之。以智而辨别之。仁礼义智性也。生品制别情也。以之者心也。臣奉命而出门。君令又从以操纵之。卒奉命而出阵。将令又从以节制之。此理之常也。夫焉有二君二将之嫌哉。且非目方数飞鸿而耳方节笙鼓。则又焉有两用之疑哉。以心使心。程子之所发。而朱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6L 页
子之谓无病者也。
曰若如是也则虽谓之道心体而人心用。斯亦可也矣。曰恶。是何言也。心之主宰即是理。心之体虽是性。而性不可以主宰言也。道心之为主。就其发处之宰制者言之也。非指那寂然无为底时节也。此固性之所发。而既发则情也用也。不可谓之性也体也。彼整庵之恶剖析而乐鹘囵。昧心法之妙。乱圣言之序者。固何足道哉。
曰吾闻之。人心危则道心微。此说何谓也。曰此明儒之悖论。驳朱程而侮舜禹者也。人心之发。形气甚粗。自非圣贤。为恶则易。为善则难。夫焉有不危底人心乎。道心之发。义理甚精。扩之则火燃而泉达。梏之则斧萌而斤蘖。谓之微者不其然乎。危字之未始不好。朱子之的论也。今欲勒而驱之于坑堑污泥之中者。抑独何心哉。亦何待人心之荡炽。然后道心者方乃以十围之身。缩为一指之小。以百拱之绋。瘦为一线之细也哉。人心之体段合下危。道心之体段合下微。去圣日远。异说滋蔓。始作俑者罪固当诛。而近有一种之人。又从而杀人以殉之。噫其甚矣。
曰亦吾闻之。万般之情。皆出于性。而世以人心为气之发。道心为理之发者何与。曰此非后世之私言也。即先圣贤相传之旨诀也。自舜禹传心之后。孟子之四端从道心上立说。礼运之七情从人心上立说。而朱夫子阐述之曰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李夫子发挥之曰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前圣后圣。其揆一也。然此亦有说焉。浑沦则人道四七。莫非理发。分开则人七为气发而道四为理发。是其所指之处。各自不同而然也。浑而不分。无以见其分之殊。分而不浑。无以见其本之一。是不可执一例而遽訾之者也。
曰子方语我以人道之分。而搀及于四七何也。曰道心之纯善。其非四端之纯善者乎。人心之兼恶。其非七情之兼恶者乎。非吾说也。朱子曰人心
曰若如是也则虽谓之道心体而人心用。斯亦可也矣。曰恶。是何言也。心之主宰即是理。心之体虽是性。而性不可以主宰言也。道心之为主。就其发处之宰制者言之也。非指那寂然无为底时节也。此固性之所发。而既发则情也用也。不可谓之性也体也。彼整庵之恶剖析而乐鹘囵。昧心法之妙。乱圣言之序者。固何足道哉。
曰吾闻之。人心危则道心微。此说何谓也。曰此明儒之悖论。驳朱程而侮舜禹者也。人心之发。形气甚粗。自非圣贤。为恶则易。为善则难。夫焉有不危底人心乎。道心之发。义理甚精。扩之则火燃而泉达。梏之则斧萌而斤蘖。谓之微者不其然乎。危字之未始不好。朱子之的论也。今欲勒而驱之于坑堑污泥之中者。抑独何心哉。亦何待人心之荡炽。然后道心者方乃以十围之身。缩为一指之小。以百拱之绋。瘦为一线之细也哉。人心之体段合下危。道心之体段合下微。去圣日远。异说滋蔓。始作俑者罪固当诛。而近有一种之人。又从而杀人以殉之。噫其甚矣。
曰亦吾闻之。万般之情。皆出于性。而世以人心为气之发。道心为理之发者何与。曰此非后世之私言也。即先圣贤相传之旨诀也。自舜禹传心之后。孟子之四端从道心上立说。礼运之七情从人心上立说。而朱夫子阐述之曰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李夫子发挥之曰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前圣后圣。其揆一也。然此亦有说焉。浑沦则人道四七。莫非理发。分开则人七为气发而道四为理发。是其所指之处。各自不同而然也。浑而不分。无以见其分之殊。分而不浑。无以见其本之一。是不可执一例而遽訾之者也。
曰子方语我以人道之分。而搀及于四七何也。曰道心之纯善。其非四端之纯善者乎。人心之兼恶。其非七情之兼恶者乎。非吾说也。朱子曰人心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7H 页
喜怒是也。道心恻隐羞恶之类是也。勉斋曰人指此身而言。喜怒哀乐是也。道指此理而言。仁义礼智是也。
曰栗谷之于退陶。其尊仰未尝不笃。而其论之若是相反何也。曰义理公物。不可以讳之也。是以程说之未莹。朱夫子辨之。朱说之未定。退陶子勘之。岂以其议论之或有未契而致疑于尊仰之不笃也。若使栗谷之说。或有未粹。则吾辈之分疏。亦未为不可也。然而退陶之于四七。既浑沦又分开。体用毕举。根脉详备。虽使鼓䞟趠而吹其毫。倾沧澥而洗其垢。招离娄之明而觅其疵索其瘢。终亦徒然而已矣。栗谷之说。专主于浑沦。而但欠了分开一边。终不若退说之为尽也。
曰浑沦分开之旨。可得详闻与。曰人之一心未发。而此性具焉。性一而已矣。百度万行。孰不以此为根柢。人道四七。孰不以此为源头。是以竖看于本源之地则人道四七。均是此理之发出。此则浑沦之旨也。情既动矣。其分不一。感于形气者气反重。感于义理者理为主。是以横看于发处之几则人七之气反重者。可谓之气发。道四之理为主者。可谓之理发。此则分开之旨也。退陶之中图。从浑沦处建明之。故圈内单举性发处。直书情而以七包四。其下图从分开处细析之。故圈内兼举气发处。只书发为而分系四七。吾先生建图之妙。有非拘儒之所可容易觑到也。栗谷之于理气。无二本之地。其辨之也未尝不力。其陈之也未尝不尽。其嫡传如尤庵而谓之未备。瓒享如农岩而谓之未安。诚以天下之公。不容为一家而有所低昂也。
曰然则竖发之理。及其横也。则一个也变而为气。一个也依旧是理也与。曰否。竖发之理。非理独发。凡理之发也。必乘气而动。人心道心。俱是理乘气而发也。而既发之际。气机之较重者谓之气发。理脉之粹然者谓之理发。谓之气发而非气自发。理便乘在其上。谓之理发而非理孤行。气便随
曰栗谷之于退陶。其尊仰未尝不笃。而其论之若是相反何也。曰义理公物。不可以讳之也。是以程说之未莹。朱夫子辨之。朱说之未定。退陶子勘之。岂以其议论之或有未契而致疑于尊仰之不笃也。若使栗谷之说。或有未粹。则吾辈之分疏。亦未为不可也。然而退陶之于四七。既浑沦又分开。体用毕举。根脉详备。虽使鼓䞟趠而吹其毫。倾沧澥而洗其垢。招离娄之明而觅其疵索其瘢。终亦徒然而已矣。栗谷之说。专主于浑沦。而但欠了分开一边。终不若退说之为尽也。
曰浑沦分开之旨。可得详闻与。曰人之一心未发。而此性具焉。性一而已矣。百度万行。孰不以此为根柢。人道四七。孰不以此为源头。是以竖看于本源之地则人道四七。均是此理之发出。此则浑沦之旨也。情既动矣。其分不一。感于形气者气反重。感于义理者理为主。是以横看于发处之几则人七之气反重者。可谓之气发。道四之理为主者。可谓之理发。此则分开之旨也。退陶之中图。从浑沦处建明之。故圈内单举性发处。直书情而以七包四。其下图从分开处细析之。故圈内兼举气发处。只书发为而分系四七。吾先生建图之妙。有非拘儒之所可容易觑到也。栗谷之于理气。无二本之地。其辨之也未尝不力。其陈之也未尝不尽。其嫡传如尤庵而谓之未备。瓒享如农岩而谓之未安。诚以天下之公。不容为一家而有所低昂也。
曰然则竖发之理。及其横也。则一个也变而为气。一个也依旧是理也与。曰否。竖发之理。非理独发。凡理之发也。必乘气而动。人心道心。俱是理乘气而发也。而既发之际。气机之较重者谓之气发。理脉之粹然者谓之理发。谓之气发而非气自发。理便乘在其上。谓之理发而非理孤行。气便随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7L 页
在其下。夫焉有理变为气之怪乎。今世之以情为气者。良可叹也。
曰人乘马而出门。岂可以马力之大而谓之马出乎。曰为马而出者。所重在马故谓之马出。为人而出者。所重在人故谓之人出。今使涓人求马。而涓人骑马而来则人必曰马至。今以驷马迎贤。而驷马驮贤而至则人必曰贤来。此则横看之说也。求马迎贤。虽有为马为人之分。而其为人乘马则同也。此则竖看之说也。
曰然则人道之分。自根本而已然与。曰非也。天地之化无二本。吾心之发无二源。(栗谷语)未发也理具于气。其发也理乘于气。其本则理一而已。初非如召公为左相而自陜以东召公主之。周公为右相而自陜以西周公主之者也。将竖准横则臣有二君子有二父。而寂然方寸之间。已四分而五裂矣。此果何如也。根本已然之说。盖发于朱夫子答蔡季通书。而朱子后以此说为未莹而不足据。退陶编节要而删去之。诚以大本之不可歧而万事之无双根也。朱李之所不取。而葛庵,大山两先生并取以为据于四七说中。盖自其既发而推看则人心之感气重者。以吾心之不能无气故也。道心之感理重者。以吾心之自有是理故也。以是活看则其或无病也与。
曰吾子虽以朱夫子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之说。敷衍而张皇之。然其奈为门人记录之误何。曰子之言甚矣。愚尝考之。此段是辅汉卿所录。以辅氏之精敏密迩于函丈之席。而亲承辟咡之诏。耳吃而心得之。心得而手笔之。分殊之妙。八字打开。苗脉之称。十分停当。此而不信则六经可烧也。四子可削也。将以何者为圣人之说乎。
曰然则南冥之答晦斋。以耳目口鼻之欲。谓之同一天理。此则非也与。曰否。此竖看说也。混沦说也。不先有是理。何从有耳目口鼻。亦何从有声色臭味之欲。
曰人乘马而出门。岂可以马力之大而谓之马出乎。曰为马而出者。所重在马故谓之马出。为人而出者。所重在人故谓之人出。今使涓人求马。而涓人骑马而来则人必曰马至。今以驷马迎贤。而驷马驮贤而至则人必曰贤来。此则横看之说也。求马迎贤。虽有为马为人之分。而其为人乘马则同也。此则竖看之说也。
曰然则人道之分。自根本而已然与。曰非也。天地之化无二本。吾心之发无二源。(栗谷语)未发也理具于气。其发也理乘于气。其本则理一而已。初非如召公为左相而自陜以东召公主之。周公为右相而自陜以西周公主之者也。将竖准横则臣有二君子有二父。而寂然方寸之间。已四分而五裂矣。此果何如也。根本已然之说。盖发于朱夫子答蔡季通书。而朱子后以此说为未莹而不足据。退陶编节要而删去之。诚以大本之不可歧而万事之无双根也。朱李之所不取。而葛庵,大山两先生并取以为据于四七说中。盖自其既发而推看则人心之感气重者。以吾心之不能无气故也。道心之感理重者。以吾心之自有是理故也。以是活看则其或无病也与。
曰吾子虽以朱夫子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之说。敷衍而张皇之。然其奈为门人记录之误何。曰子之言甚矣。愚尝考之。此段是辅汉卿所录。以辅氏之精敏密迩于函丈之席。而亲承辟咡之诏。耳吃而心得之。心得而手笔之。分殊之妙。八字打开。苗脉之称。十分停当。此而不信则六经可烧也。四子可削也。将以何者为圣人之说乎。
曰然则南冥之答晦斋。以耳目口鼻之欲。谓之同一天理。此则非也与。曰否。此竖看说也。混沦说也。不先有是理。何从有耳目口鼻。亦何从有声色臭味之欲。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8H 页
曰或者之言曰人心道心。都是气也。此说何如也。曰噫。世变之极。指人类为禽兽。认父子为盗贼。此何足卞也。
曰阳村,南塘,屏溪诸贤之图。亦有得失之可言者与。曰寡昧固何敢焉。阳村之图。将道心属情。将人心属意。此诚有心性二歧之嫌。而图之统体摹以心字则心为主宰之意。犹有可恕。而南塘全然挥斥之咆喝之。以曲为弥缝等说。隐然射影于不敢之地。此固何意也。其乃所以自为图则形气如鼎铛之两耳。知觉为画蛇之添足。盖其旁生于形气而苗脉元不相关。才觉者便是人道。而知觉又有一层。其为图已不精矣。且南塘尝以心为气。又以知觉为气。则既发之后。都是气而已。所谓本于性而发于心者。是谓本于理而发于气欤。若如此则河水本于昆崙而由地中伏流。始发于积石者。太煞相似矣。至若屏溪之图则人心之善者归之于道心。举七情而遗四端。虽使取属于竖看地头。所差已不啻毫釐。况圈内所谓昭昭灵灵。已非吾儒面目。而上头方寸。别隔一重者乎。
曰然则人道四七之争。何以而可以臻大一统之地乎。曰无他。此亦在乎精一。精以察之则理义之正自见。一以守之则务胜之心必息。精一之工。此天下人之无异辞。而吾与子之所同者也。
四端十情经纬图(并说○庚午为图。辛未为说。壬申为后说。)
曰阳村,南塘,屏溪诸贤之图。亦有得失之可言者与。曰寡昧固何敢焉。阳村之图。将道心属情。将人心属意。此诚有心性二歧之嫌。而图之统体摹以心字则心为主宰之意。犹有可恕。而南塘全然挥斥之咆喝之。以曲为弥缝等说。隐然射影于不敢之地。此固何意也。其乃所以自为图则形气如鼎铛之两耳。知觉为画蛇之添足。盖其旁生于形气而苗脉元不相关。才觉者便是人道。而知觉又有一层。其为图已不精矣。且南塘尝以心为气。又以知觉为气。则既发之后。都是气而已。所谓本于性而发于心者。是谓本于理而发于气欤。若如此则河水本于昆崙而由地中伏流。始发于积石者。太煞相似矣。至若屏溪之图则人心之善者归之于道心。举七情而遗四端。虽使取属于竖看地头。所差已不啻毫釐。况圈内所谓昭昭灵灵。已非吾儒面目。而上头方寸。别隔一重者乎。
曰然则人道四七之争。何以而可以臻大一统之地乎。曰无他。此亦在乎精一。精以察之则理义之正自见。一以守之则务胜之心必息。精一之工。此天下人之无异辞。而吾与子之所同者也。
四端十情经纬图(并说○庚午为图。辛未为说。壬申为后说。)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8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人之生也。得天地之气以为气。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心者合性与气之名也。而其气则水火木金土之气也。其性则仁义礼智信之理也。其未发也理搭于气。其发也理乘于气。理也者所发之主也。气也者所发之资也。理气之发。纵横错综。其理之乘气而直发者为经。四端是也。其理之乘气而旁生者为纬。十情是也。仁之理乘木之气而发曰恻隐。恻隐之时其气也蔼然条达而有爱矜生育之理。礼之理乘火之气而发曰辞让。辞让之时其气也烨然明顺而有撙节退逊之理。义之理乘金之气而发曰羞恶。羞恶之时其气也毅然刚决而有断制裁割之理。智之理乘水之气而发曰是非。是非之时其气也沛然流行而有分别知识之理。此则四端之直发而为经者也。而信别无端绪。其理之乘土之气。而孚通者曰感。凝起者曰思。思与感无不在焉。此信之所以通乎四端也。智之仁之理乘水生木之气而发曰爱。爱时之气固滋润浃洽而亦自有蔼菀柔嫩底意。其理则智
人之生也。得天地之气以为气。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心者合性与气之名也。而其气则水火木金土之气也。其性则仁义礼智信之理也。其未发也理搭于气。其发也理乘于气。理也者所发之主也。气也者所发之资也。理气之发。纵横错综。其理之乘气而直发者为经。四端是也。其理之乘气而旁生者为纬。十情是也。仁之理乘木之气而发曰恻隐。恻隐之时其气也蔼然条达而有爱矜生育之理。礼之理乘火之气而发曰辞让。辞让之时其气也烨然明顺而有撙节退逊之理。义之理乘金之气而发曰羞恶。羞恶之时其气也毅然刚决而有断制裁割之理。智之理乘水之气而发曰是非。是非之时其气也沛然流行而有分别知识之理。此则四端之直发而为经者也。而信别无端绪。其理之乘土之气。而孚通者曰感。凝起者曰思。思与感无不在焉。此信之所以通乎四端也。智之仁之理乘水生木之气而发曰爱。爱时之气固滋润浃洽而亦自有蔼菀柔嫩底意。其理则智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9H 页
别而仁受者也。仁之礼之理乘木生火之气而发曰喜。喜时之气固蔼菀柔嫩而亦自有明盛著见底意。其理则仁发而礼敷者也。礼之信之理乘火生土之气而发曰乐。乐时之气固明盛著见而亦自有厚重充实底意。其理则礼顺而信得者也。信之义之理乘土生金之气而发曰忧。忧时之气固默然重塌而亦自有凄然惨憺底意。其理则信凝而义顾者也。义之智之理乘金生水之气而发曰哀。哀时之气固凄然惨憺而亦自有沉深澌冷底意。其理则义切而智感者也。是从相生边发出底也。礼之义之理乘火克金之气而发曰恶。恶时之气固隐然刬刮而亦自有黯然焦灼底意。其理则义制而礼节者也。义之仁之理乘金克木之气而发曰怒。怒时之气固冲开迸发而亦自有斩伐刚果底意。其理则仁屈而义胜者也。仁之信之理乘木克土之气而发曰忿。忿时之气固填塞重滞而亦自有含蓄根荄底意。其理则信积而仁奋者也。信之智之理乘土克水之气而发曰欲。欲时之气固沉溺沾濡而亦自有重浊硬实底意。其理则智取而信获者也。智之礼之理乘水克火之气而发曰惧。惧时之气固销铄焦熯而亦自有流泛散涣底意。其理则礼作而智动者也。是从相克边发出底也。此则十情之旁生而为纬者也。而欲则偏言则为一个。专言则十情无不由是而作。此欲之所以该十情也。四端之发。天理之赤骨。故非无气而理为主。十情之发。吾心之客用。故非无理而气为主。此又主理主气之分也。今以天道言之。元亨利贞之理。乘五行之气而直遂则为春生夏长秋敛冬藏之用。在人则四端是也。元亨利贞之理。乘五行之气而旁行则为雨风露霜雪电雷雾云霞之用。在人则十情是也。窃尝推之。春者元之所以生万物也。万物始生。观其蔼然而奋发者则恁地有恻隐底意。夏者亨之所以长万物也。万物既长。观其粲然而不紊者则恁地有辞让底意。秋者利之所以敛万物也。万物方敛。观其毅然而不私者则恁地有羞恶底意。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89L 页
冬者贞之所以藏万物也。万物既藏。观其炯然而不昧者则恁地有是非底意。此则四端之合于四时者也。而四时之土无不旺。犹四端之有信也。雨者水生木之气也。故水气之润下而木气条达之。观其浃洽而柔嫩者则有爱之象焉。风者木生火之气也。故木气之葱然而火气煽发之。观其和畅而宣施者则有喜之象焉。露者火生土之气也。故火气之薰蒸而土气之津液。观其宣施而凝厚者则有乐之象焉。霜者土生金之气也。故土气聚升而金气冻结之。观其硬着而凄静者则有忧之象焉。雪者金生水之气也。故金气寒凛而水气涩散。观其惨酷而不泄者则有哀之象焉。电者火克金之气也。故金气硬凝而火气融泄之。观其刮起而欻藏者则有恶之象焉。雷者金克木之气也。故木气冲开得猛而金气便来击伐之。观其迸发而鍧镗者则有怒之象焉。雾者木克土之气也。故土气蒙昧而木气荫郁而袭之。观其积暗而包络者则有忿之象焉。云者土克水之气也。故水气将升而土气包载之。观其流连而黯浊者则有欲之象焉。霞者水克火之气也。故火气薰蒸而水气泼之。观其闪映而沉没者则有惧之象焉。此则十情之合乎十气者也。而十气之云无不在。犹十情之有欲也。天人之妙。岂不信然哉。噫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吾于孟子。得四端焉。礼运曰喜怒哀惧爱恶欲。大学曰心有所忿懥好乐忧患。吾于礼运大学。得十情焉。由是而已。非余之所私为也。然而十情之外。亦不能无他情。若疑悔愧惜厌苦之类是也。是皆阴阳之分贴于五行。而不能无差同较殊之别者也。如土生金为忧。而阳土生阳金则为虑。阳土生阴金则为患。阴土生阳金则为疑。阴土生阴金则为悯。由此而推之则万般之情根并露。而天下之能事毕矣。此其大略也。馀不尽说。
盖曰上圈之兼举气者。以明有是主而有是资也。此为发时乘载之根源
盖曰上圈之兼举气者。以明有是主而有是资也。此为发时乘载之根源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0H 页
也。下圈之单指性者。以明性发为情。其本一而已。此为发时感应之体段也。旁注之分书主理主气者。以明情之发也。其机不同。此为发处公私之苗脉也。仁木主生。故相生之情。从仁木边排下。而仁主于爱故爱为起头。义金主克。故相克之情。从义金边排下。而义主于恶故恶为起头。四端非无欲。而欲主乎十情。十情非无信。而信主乎四端。直发而旁生。经纬联贯。如是而已。(辛未)
余于己巳春。在洛下。从书肆中见农岩续集。有曰爱配春木。恶配秋金。而惧当配冬水。欲当配春木云云。私自疑之曰七情之爱与仁之发为爱。不无差别。七情之恶与四端之恶。亦有少异。惧之单谓水。似未妥稳。欲之指为木。元不相干。如是疑之而已。未敢言也。及见又有性为经情为纬之说。亦私疑之曰性发为情而未闻经发为纬也。纬贯于经而未闻情贯于性也。亦疑之而已。后又见葛庵集中有理经气纬之说。亦私疑之曰闻理之生气。未闻经之生纬。闻纬之贯经。未闻气之贯理。自是之后。疑情层发。积数年之劳而求千虑之得。一朝似有所恍然者矣。盖以为人之一心。理为之主而气为之错综经纬。有单遂者有相生者有相克者。理之乘单遂之经气而直发者曰四端。理之乘生克之纬气而旁生者曰七情。朱子所谓七情横贯过了四端者。正此意也。然而生克之气凡一十。而情之大目七而已。故窃取大学传七章四有之情。默推其貌状。则盖吻合而不爽焉。既又为之图。将欲就质于当世之君子。今年春。因南黎所记洲上杂录。见其有四七经纬之说。心欣然觑过。则盖与鄙见一印。而独木克土处。以悔字当之。寻常自反而疑之。继而贻书论辨之。复(音伏)以为木克土处。须有仁胜信之理。未知忿字有这意思否。虽然亦安知鄙见之为定案。当更详之云云。不佞窃思之。忿之积于中而迸发者。正信积而仁奋者也。且十情合之则为三条子而皆统于欲焉。爱喜乐为一条子。忧惧哀为一条子。恶怒忿
余于己巳春。在洛下。从书肆中见农岩续集。有曰爱配春木。恶配秋金。而惧当配冬水。欲当配春木云云。私自疑之曰七情之爱与仁之发为爱。不无差别。七情之恶与四端之恶。亦有少异。惧之单谓水。似未妥稳。欲之指为木。元不相干。如是疑之而已。未敢言也。及见又有性为经情为纬之说。亦私疑之曰性发为情而未闻经发为纬也。纬贯于经而未闻情贯于性也。亦疑之而已。后又见葛庵集中有理经气纬之说。亦私疑之曰闻理之生气。未闻经之生纬。闻纬之贯经。未闻气之贯理。自是之后。疑情层发。积数年之劳而求千虑之得。一朝似有所恍然者矣。盖以为人之一心。理为之主而气为之错综经纬。有单遂者有相生者有相克者。理之乘单遂之经气而直发者曰四端。理之乘生克之纬气而旁生者曰七情。朱子所谓七情横贯过了四端者。正此意也。然而生克之气凡一十。而情之大目七而已。故窃取大学传七章四有之情。默推其貌状。则盖吻合而不爽焉。既又为之图。将欲就质于当世之君子。今年春。因南黎所记洲上杂录。见其有四七经纬之说。心欣然觑过。则盖与鄙见一印。而独木克土处。以悔字当之。寻常自反而疑之。继而贻书论辨之。复(音伏)以为木克土处。须有仁胜信之理。未知忿字有这意思否。虽然亦安知鄙见之为定案。当更详之云云。不佞窃思之。忿之积于中而迸发者。正信积而仁奋者也。且十情合之则为三条子而皆统于欲焉。爱喜乐为一条子。忧惧哀为一条子。恶怒忿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0L 页
为一条子。恶边之有忿。犹爱边之有乐忧边之有哀也。况大学四有。以愤字为大目者乎。悔者惧之属而是阳水克阴火之气也。其理则智胜礼也。何以言之。悔时之气。固熏灼厮炒。而亦自有发源流行底意。是则礼弊而智新者也。此岂不较然者乎。洲上之自以为安知定案而教以更详之者。诚休休然不自智之盛意也。玆叙颠委。以俟更考。(壬申)
四端七情说(壬申)
心之未发。一性浑然而五气备焉。一时一处。无情意无造作而浑然之中有粲然之分明者。恬然之中有坱然之凝聚者。及其发也。发者理也。发之者气也。而万般之情。何莫非原于理而资之气也。然而四端理骨之直遂者也。七情气机之交重者也。由是以理则四德而已。故四者之端。不可减之为三。亦不可增之为五。而恰相凑著。移易了不得矣。以气则有万不齐。故七者之情。可以衍之为千百。亦可以约之为一二。而别无定数。惟在乎所看之如何耳。四端之发。非气不能发。而理之蓦出亭亭直直。无许多粘手惹脚。无许多搬东运西。如孟子之说恻隐而谓非纳交非要誉非恶其声者是也。当其理之蓦出。而气不得有所揶揄。特随而资之而已。故此四端所以谓之理发而气随之也。七情之发。非理无所发。而气之迭错腾腾扰扰。有乍寒乍热底貌样。有较短较长底意思。这个分明是气之为主。而权势之颇重者也。当其气之迭错而理特乘在其上。操制而不放舍则斯为善。疲弱而不照管则流于恶。此七情所以谓之气发而理乘之也。主于分开而不知根源之皆理发者。是贰之于一本处也。主于浑沦而谓无发处之有理发气发者。是壹之于万殊处也。是看山者之竖看成峰而以谓岭者为非也。横看成岭而以谓峰者为非也。横之于不当横之地则坐支蔓而纷纶胡乱而已。竖之于不当竖之地则没模棱而瘖聋瞽躄而已。义理之蚕丝牛毛。岂可以偏眼看破而自信哉。盖竖看则均是理发。故四端
四端七情说(壬申)
心之未发。一性浑然而五气备焉。一时一处。无情意无造作而浑然之中有粲然之分明者。恬然之中有坱然之凝聚者。及其发也。发者理也。发之者气也。而万般之情。何莫非原于理而资之气也。然而四端理骨之直遂者也。七情气机之交重者也。由是以理则四德而已。故四者之端。不可减之为三。亦不可增之为五。而恰相凑著。移易了不得矣。以气则有万不齐。故七者之情。可以衍之为千百。亦可以约之为一二。而别无定数。惟在乎所看之如何耳。四端之发。非气不能发。而理之蓦出亭亭直直。无许多粘手惹脚。无许多搬东运西。如孟子之说恻隐而谓非纳交非要誉非恶其声者是也。当其理之蓦出。而气不得有所揶揄。特随而资之而已。故此四端所以谓之理发而气随之也。七情之发。非理无所发。而气之迭错腾腾扰扰。有乍寒乍热底貌样。有较短较长底意思。这个分明是气之为主。而权势之颇重者也。当其气之迭错而理特乘在其上。操制而不放舍则斯为善。疲弱而不照管则流于恶。此七情所以谓之气发而理乘之也。主于分开而不知根源之皆理发者。是贰之于一本处也。主于浑沦而谓无发处之有理发气发者。是壹之于万殊处也。是看山者之竖看成峰而以谓岭者为非也。横看成岭而以谓峰者为非也。横之于不当横之地则坐支蔓而纷纶胡乱而已。竖之于不当竖之地则没模棱而瘖聋瞽躄而已。义理之蚕丝牛毛。岂可以偏眼看破而自信哉。盖竖看则均是理发。故四端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1H 页
固是仁义礼智之发。而至于七情。亦有天理之粹然者。若中庸乐记好学论之所言是也。横看则有理发气发之殊。故孟子之四端不干于气事。礼运之七情从形气上说来。此理气分合之妙也。圣贤传受之真也。学者穷格之法也。或有硬主于倒看而统谓之气发者。似浑沦而非浑沦。似分开而非分开。若四若七。不横不竖。而专做了血气𦜯子。未知此果有合于精微之奥而发明乎昭旷之原耶。呜呼噫嘻。以言乎一心之本则四德之外无他性。以言乎一心之用则四经而七纬四公而七私四纯善而七兼恶。四七情也而情自性发则四七之均为理发。是从大本上直推下来也。理则纯善而四亦纯善。故谓四曰理发。气兼善恶而七亦兼善恶。故谓七曰气发。是从已发处对排看去也。直推而其理则一。对排而其分有殊。论性情之善者。更安有加于理一分殊之外哉。人方立论于发处之殊。而从旁勒归于本原。以吾有见于本原之一。而并欲鹘囵于发处。则知识之进无日。而宗旨之明无期矣。可胜叹哉。可胜惜哉。
四七杂记(壬申)
四七皆性之发。而四者天理之赤骨也。七者气机之交重者也。浑沦而言性之发则言七情而四端在其中。然达道之喜怒哀乐。实由四端而层间迭见者也。非七情之蓦地自由也。何以言之。父母有疾。恻隐之心发焉。而匙箸稍进。气力稍完则喜。迎医不至。请药不与则怒。败症添㞃。奄奄欲绝则哀。调理有方。体候复常则乐。此则喜怒哀乐之由于恻隐者也。无这恻隐之心则此个喜怒哀乐。将为谁而发乎。贼臣作乱。羞恶之心发焉。而王师孔武。一月三捷则喜。贼奴猖狂。辱我君父则怒。胁驱良民。浪藉锋镝则哀。廓然扫平。宗社重安则乐。此则喜怒哀乐之由于羞恶者也。无这羞恶之心则此个喜怒哀乐。将为谁而发乎。献酬宾客。辞让之心发焉。而嘉宾戾止。一座生光则喜。人或使酒。侮我嘉宾则怒。年老力衰。不堪拜跪则哀。
四七杂记(壬申)
四七皆性之发。而四者天理之赤骨也。七者气机之交重者也。浑沦而言性之发则言七情而四端在其中。然达道之喜怒哀乐。实由四端而层间迭见者也。非七情之蓦地自由也。何以言之。父母有疾。恻隐之心发焉。而匙箸稍进。气力稍完则喜。迎医不至。请药不与则怒。败症添㞃。奄奄欲绝则哀。调理有方。体候复常则乐。此则喜怒哀乐之由于恻隐者也。无这恻隐之心则此个喜怒哀乐。将为谁而发乎。贼臣作乱。羞恶之心发焉。而王师孔武。一月三捷则喜。贼奴猖狂。辱我君父则怒。胁驱良民。浪藉锋镝则哀。廓然扫平。宗社重安则乐。此则喜怒哀乐之由于羞恶者也。无这羞恶之心则此个喜怒哀乐。将为谁而发乎。献酬宾客。辞让之心发焉。而嘉宾戾止。一座生光则喜。人或使酒。侮我嘉宾则怒。年老力衰。不堪拜跪则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1L 页
威仪无愆。礼貌顺成则乐。此则喜怒哀乐之由于辞让者也。无这辞让之心则此个喜怒哀乐。将为谁而发乎。争讼曲直。是非之心发焉。而我以公言。人以公听则喜。恣任胸臆。百般顽拒则怒。直者受诬。枉被刑辱则哀。曲者自反。化为良善则乐。此则喜怒哀乐之由于是非者也。无这是非之心则此个喜怒哀乐。将为谁而发乎。由此观之。达道之七情。毕竟是四端之为主。而七情者直是各色之药盐耳。所感者义理而四端为主。则此个喜怒哀乐。固是理发而即亦四端而已矣。细究其貌状则浑沦之中。未尝不有分开之意。分开而言发之机。则四为道理而发故谓之理发。七为形气而发故谓之气发。理道(道理)发处。非理独发。理才发而气便随。形气发处。非气独发。气才发而理便乘。四端发时。纵有七情之层间迭见。而四之为主者固自若。则当谓之四端。而不可谓之七情。七情发时。纵有四端之略相髣髴。而后端才起。前端便熄。而七之为主者固自若。则只可谓之七情。而不可谓之四端。如见邻童而爱之。恰似有恻隐之端。而童批我颊则怒情发焉。恰似有羞恶之端。而恻隐之端便熄。我打其童。几至殊死则惧情发焉。恰似有敬畏之端。而羞恶之端便熄。童也既苏而我追前事则悔情发焉。恰似有是非之端。而敬畏之端便熄。自此以往。或忧其父母之有言于我。或忿其昆季之诟骂于我。或欲其眷党之无加害于我。或喜其傍人之分疏和解。而众情层发。绝无与四端相近处。此则终是七情之为主。而非所可拟于四端者也。观乎此则四端实兼七情。而七情不可以包四端矣。
四端如四柱。七情如各项星杀。由四柱言时。各项星杀迭见于四柱之间。而四柱之为主者固自若也。由星杀言时。天乙自是天乙。正禄自是正禄。攀鞍驿马亡神劫杀。各自是一件。而或横贯于四柱。或独见于卜筮之爻。或层到于风水之局。或助怪于符箓之术。其横贯于四柱者。即四端所兼之七情。而为天下之达道者也。其杂出于卜筮风水符箓之场者。即七精
四端如四柱。七情如各项星杀。由四柱言时。各项星杀迭见于四柱之间。而四柱之为主者固自若也。由星杀言时。天乙自是天乙。正禄自是正禄。攀鞍驿马亡神劫杀。各自是一件。而或横贯于四柱。或独见于卜筮之爻。或层到于风水之局。或助怪于符箓之术。其横贯于四柱者。即四端所兼之七情。而为天下之达道者也。其杂出于卜筮风水符箓之场者。即七精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2H 页
之自发。而或发于财货荣贵之事。或发于声色臭味之欲。或发于宫庐车马之饰。或发于痛痒贫苦之债。自是七情而为一己之私用者也。星杀之贯四柱。而四柱之为主者自若。则只当曰四柱。而不应曰星杀。七情之贯四端。而四端之为主者自若。则只当曰四端。而不必谓七情。此则星杀为四柱之药盐。而七情为四端之药盐者也。星杀之见于杂方而无关于四柱。则星杀为主。而只当谓之星杀。七情之发于形气而无涉于四端。则七情为主。而只当谓之七情。此则星杀可以对四柱言。而七情可以对四端看也。然而四柱与星杀。俱原于天时。四端与七情。同发于此性。语其源则一而已。语其机则自不能无二。竖说时明其一本。而非所以乐鹘囵也。横说时明其分殊。而非所以贪开张也。理义之妙。非精深细密。不可得以究到也。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2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浑沦有两义。统善恶兼理气者为一说。合四七单指理者为一说。分开有两义。分善分恶为一说。分理分气为一说。要之下一说为精。而上一说为粗也。单指理则四与七皆情也。而情发于性。四亦理发七亦理发者。情之实也。分理分气则四端之发。感于理而理为主。七情之发。感于气而气为主。四为理发。七为气发者。情之机也。理之为主者。纯善而无恶。气之为主者。少善而易恶。知其为理发也则当扩之而勿梏。知其为气发也则当检之而弗放。此则分开之有功于发处者也。谓四为理发。谓七为气发。而更不道其情之实。则疋似方寸之内。大本有二。故凡情之发。均是性发。而气特资之而已。此则浑沦之有功于本原者也。单主浑沦则人恃其此理之纯善而不加夫省察克治之功矣。单主分开则人将以有善有恶。为此性之本然。而为恶者无所忌惮矣。
中庸乐记好学论之七情。固是浑沦言。而就其中分别看则中庸之喜怒
浑沦有两义。统善恶兼理气者为一说。合四七单指理者为一说。分开有两义。分善分恶为一说。分理分气为一说。要之下一说为精。而上一说为粗也。单指理则四与七皆情也。而情发于性。四亦理发七亦理发者。情之实也。分理分气则四端之发。感于理而理为主。七情之发。感于气而气为主。四为理发。七为气发者。情之机也。理之为主者。纯善而无恶。气之为主者。少善而易恶。知其为理发也则当扩之而勿梏。知其为气发也则当检之而弗放。此则分开之有功于发处者也。谓四为理发。谓七为气发。而更不道其情之实。则疋似方寸之内。大本有二。故凡情之发。均是性发。而气特资之而已。此则浑沦之有功于本原者也。单主浑沦则人恃其此理之纯善而不加夫省察克治之功矣。单主分开则人将以有善有恶。为此性之本然。而为恶者无所忌惮矣。
中庸乐记好学论之七情。固是浑沦言。而就其中分别看则中庸之喜怒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3H 页
哀乐。又是浑沦中分开说也。盖乐记及好学论。统言性发而为情。则达道之七情。形气之七情。是所兼该。而俱莫非理发者情之实也。中庸单指其达道之情。而其于形气之七情。略不干涉。则达道之情。即是四端之为主处。而七情为四端家物件也。然则子思之言。虽不曾逆准乎孟朱之说。而是亦四端而已矣。是亦四端理发之旨而已矣。只说达道而作主理说。则其形气之七情。当作主气看也。四端理发。七情气发之说。果何尝有妨于子思之旨乎。世之訾謷者。每以中庸恐喝之。而君子之分疏之者。又以中庸一例之于乐记好学论。而更不就其中分别看破。如是则中庸之言七情。终未免拖带形气。而所谓天下之达道者。亦有时而为一己之私用矣。其可乎哉。愚故曰中庸之七情。即四端之七情。而非七情之七情也。
好学论之七情。自是浑沦说处。虽不言气发之实。而亦自有气发底机。其曰情既炽而益荡者是也。四者之端。虽或有不中节时。只是理发而微偏者也。夫焉有气之炽荡而凿害其性者也哉。炽者气之渐肆也。荡者气之横奔也。情既发矣。气机之交重者炰炰腾逸。理管摄他不得。故致有炽荡凿性之变。苟其端绪直发于天理之赤骨。则理之为主者自若。而气自顺轨而行矣。其或有息而馁。才差而失者。虽是气之微过。而终不至于炽荡之甚者。以其本来面目。直发于天理之赤骨也。故四端有不中节。宁有炽荡凿性者乎。四端有理发而未遂者。宁有气发而炽荡者乎。惟七者之情。虽不无为天下之达道者。而毕竟是纬气之旁生者。故挟理而肆其驰骛者每每有之。以此而谓之气发。岂其诬乎。愚故曰好学之七情。始以其中动者为言。则固自是理发底。而终以炽荡为戒。则亦自有气发底机。况颜子之学。在于克己。而克己之工。必于气发处较重者乎。
四谓之理发者何。事之属乎义理者来感。则吾心之理感得实。而知觉从义理上去。感于理而从理者。理仍为主故谓之理发。而但理发处。气便随
好学论之七情。自是浑沦说处。虽不言气发之实。而亦自有气发底机。其曰情既炽而益荡者是也。四者之端。虽或有不中节时。只是理发而微偏者也。夫焉有气之炽荡而凿害其性者也哉。炽者气之渐肆也。荡者气之横奔也。情既发矣。气机之交重者炰炰腾逸。理管摄他不得。故致有炽荡凿性之变。苟其端绪直发于天理之赤骨。则理之为主者自若。而气自顺轨而行矣。其或有息而馁。才差而失者。虽是气之微过。而终不至于炽荡之甚者。以其本来面目。直发于天理之赤骨也。故四端有不中节。宁有炽荡凿性者乎。四端有理发而未遂者。宁有气发而炽荡者乎。惟七者之情。虽不无为天下之达道者。而毕竟是纬气之旁生者。故挟理而肆其驰骛者每每有之。以此而谓之气发。岂其诬乎。愚故曰好学之七情。始以其中动者为言。则固自是理发底。而终以炽荡为戒。则亦自有气发底机。况颜子之学。在于克己。而克己之工。必于气发处较重者乎。
四谓之理发者何。事之属乎义理者来感。则吾心之理感得实。而知觉从义理上去。感于理而从理者。理仍为主故谓之理发。而但理发处。气便随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3L 页
在其下也。七谓之气发者何。事之属乎形气者来感。则吾心之气感得重。而知觉从形气上去。感于气而从气者。气反为主故谓之气发。而但气发处理便乘在其上也。此其就发处横看而论其情之机也。初非自源头竖看而谓有理发气发之情也。世之说者。每主竖而疑横。或主横而疑竖。滔滔同归于不韪之科。其言之互相水火者无足怪也。夫性一而已。万般之情。焉有不发于性者乎。非性发则非情。谓气发则二本。一源之地。其孰敢二之。但一源之不能无二流耳。一源者理发之实也。二流者理发气发之机也。或曰理发气发者。非谓心之理心之气也。自外至者而言之也。自吾心而言则以义理而发之者谓之理发。以形气而发之者谓之气发。此说固似矣。而其实则非也。然则理发气发之发。非发出之发。而是发之之发耶。吾心之理。果如硝磺之在铳。而或将绳去冲发之。或将炭去冲发之耶。外至者义理之事。故心之理乘气而出者。理自为主而从理边去者谓之理发。外至者形气之事。故心之理乘气而出者。气反较重而从气边去者谓之气发。要之心之理事之理。只是一理而初非别理也。心之气形之气。只是一气而初非别气也。何必苟且杜撰。为此龃龉遁涩之辞。而适足以贻累于密地乎。大凡穷理。当平易明白地领略将去。不要作高奇玄妙想。求以务多于意虑之外也。
四端有不中节。而亦不可便谓之恶。天理之直发。发必中节。而其或微偏而失其中者。只缘他见解有些未精。力量有些未备。当止于此而才或过了一步。才或退了一步。不中则不中。而善边则善边也。安可以善边之微偏而摺属于恶边乎。以忠臣之微过而勒归于逆臣乎。四端之有恶。虽出于朱门语类。而记录之际。或不能无差互之失。则据以为的训。恐未可必也。设使朱先生所言。实拈示恶字。亦出于才过不及。便是恶之义。而所以戒夫为善而未恰好者也。若其天理之端绪则岂容谓之恶哉。其或有恶
四端有不中节。而亦不可便谓之恶。天理之直发。发必中节。而其或微偏而失其中者。只缘他见解有些未精。力量有些未备。当止于此而才或过了一步。才或退了一步。不中则不中。而善边则善边也。安可以善边之微偏而摺属于恶边乎。以忠臣之微过而勒归于逆臣乎。四端之有恶。虽出于朱门语类。而记录之际。或不能无差互之失。则据以为的训。恐未可必也。设使朱先生所言。实拈示恶字。亦出于才过不及。便是恶之义。而所以戒夫为善而未恰好者也。若其天理之端绪则岂容谓之恶哉。其或有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4H 页
者。乃是人欲之横出而遏截其天理之端绪也。非天理之为恶也。以此而谓四端有恶也则宁不冤枉哉。其或不当恻隐处恻隐者。不过如崔默守所谓恻隐于杀盗。恻隐于死刑者。而其刑之杀之者义也。恻然隐然者仁也。乌可谓不当乎。若以为罪是合死而不必恻隐。则先圣王之未刑而三反三宥。既刑而减膳彻乐。果是非情之举。而为其所不当为者乎。大禹之下车而泣。子皋之刖盗而惨。终亦为不当底而已乎。以此而谓不当则满腔子恻隐之心。将于何处发用也。至若齐宣之不忍于一牛。而快心于兴兵构怨。宋哲之不忍于一蚁。而能事于窜逐群贤者。只是不能推不能扩而已。由后而谓当恻隐处不恻隐则可。由前而谓不当恻隐处恻隐则不可。是以孟子程子皆以是心足以王。推此心以及四海为言。而不曾以恻隐于牛恻隐于蚁者。谓之不当而劝其梏绝之也。则四端之发。元无不当底境界。而天理之绪。自无为恶底时节也审矣。大学之五辟。是四端之不中节。而朱夫子释之曰陷于一偏。而不曾如四有之欲动情胜而失其正。则所谓官街上差了者。尤是为五辟贴说底也。官街上才失足。岂可谓陷于贼路者乎。若夫墨翟之兼爱。似恻隐而非恻隐。菩萨之不轻。似恭敬而非恭敬。(法华经有常不轻菩萨品)苏氏之憎安石。似羞恶而非羞恶。叔孙之毁仲尼。似是非而非是非。此皆出于客气拗拌。私意窃弄之致。非所与论于真心发处中节与否也。固安得以此而贻累于四端为哉。以此推之。四端之有恶。万无其理。而其谓之恶者。特所以戒夫人之不可不尽善也。非所以执四端之形證也。比之于乘舟高𦩆大艑。泛乎沧溟。风恬浪帖而无恙利涉者。四端之直遂而中节者也。其或路脉不熟。将抵港口。微有差上差下之失者。四端之才过不及而不中节者也。虽不中节。而港口则港口也。其或船过中流。狂风欻起。冲舱而断幔。漂走而沉堕者。四端之发而人欲之从中遏截者也。此风之罪也。非船之不美也。人欲之罪也。非四端之为恶也。观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4L 页
乎此者。其有以谅之焉。
世之言者。皆曰四公而七私。四贵而七贱。此于分开说则得矣。非所以尽七情之貌状也。七情亦发于此性。岂其纯私而不公。可贱而不贵也哉。中庸之喜怒哀乐。无愧于为天下之达道。孔子之惧。惧乱贼之僭窃。子思之忧。忧斯道之失传。爱亲爱君之爱。恶不善恶夫佞之恶。我欲仁可欲善之欲。何莫非秉至公而无私。充良贵而不贱者乎。但此非七情之蓦地自由。而即从四端层间迭见者也。孔子之惧。羞恶之惧也。子思之忧。恻隐之忧也。恶夫佞。是非之恶也。可欲善。恭敬之欲也。文王之喜亲康。恻隐之喜也。大舜之怒四凶。羞恶之怒也。得情而哀矜。是非之哀也。訚侃而子乐。恭敬之乐也。以此推之。四端统七情。而七情之公一边。固无愧于为天下之达道矣。若夫礼运之七情。从死亡贫苦饮食男女上说来。如喜富贵怒拂逆哀死亡惧祸患爱同类恶异已。车马钟鼓之乐。盛衰得失之忧。声色臭味之欲。皆是七情之自七情。而检察而当其可则为善。放纵而失其度则为恶。形气之累。不可诬也。以此而对四端。则理气之判。不亦较然乎。但七情非无理。而气为主时。理为其所挟。恰似泯然底一般耳。究其实相。万般之情。夫焉有无理之情乎。
七情不可分配四端。准之则剩三。倍之则欠一。喜固似仁之发。而自是水生木之气纬之故属乎智之仁。怒固似义之发。而自是金克木之气纬之故属乎义之仁。哀恰似于恻隐。而自是金生水之气纬之则属乎义之智者也。惧恰似于敬畏。而自是水克火之气纬之则属乎智之礼者也。爱恶固有同于仁之爱义之恶。而爱自是木生火之气纬之故属乎仁之礼矣。恶自是火克金之气纬之故属乎礼之义矣。欲自是土克水之气纬之而属乎信之智者也。则其与是非之心。绝相不同矣。乌在其分搭于四端也。是以四端自四端。七情自七情。而七情之目。始著于礼运。则是于万殊情
世之言者。皆曰四公而七私。四贵而七贱。此于分开说则得矣。非所以尽七情之貌状也。七情亦发于此性。岂其纯私而不公。可贱而不贵也哉。中庸之喜怒哀乐。无愧于为天下之达道。孔子之惧。惧乱贼之僭窃。子思之忧。忧斯道之失传。爱亲爱君之爱。恶不善恶夫佞之恶。我欲仁可欲善之欲。何莫非秉至公而无私。充良贵而不贱者乎。但此非七情之蓦地自由。而即从四端层间迭见者也。孔子之惧。羞恶之惧也。子思之忧。恻隐之忧也。恶夫佞。是非之恶也。可欲善。恭敬之欲也。文王之喜亲康。恻隐之喜也。大舜之怒四凶。羞恶之怒也。得情而哀矜。是非之哀也。訚侃而子乐。恭敬之乐也。以此推之。四端统七情。而七情之公一边。固无愧于为天下之达道矣。若夫礼运之七情。从死亡贫苦饮食男女上说来。如喜富贵怒拂逆哀死亡惧祸患爱同类恶异已。车马钟鼓之乐。盛衰得失之忧。声色臭味之欲。皆是七情之自七情。而检察而当其可则为善。放纵而失其度则为恶。形气之累。不可诬也。以此而对四端。则理气之判。不亦较然乎。但七情非无理。而气为主时。理为其所挟。恰似泯然底一般耳。究其实相。万般之情。夫焉有无理之情乎。
七情不可分配四端。准之则剩三。倍之则欠一。喜固似仁之发。而自是水生木之气纬之故属乎智之仁。怒固似义之发。而自是金克木之气纬之故属乎义之仁。哀恰似于恻隐。而自是金生水之气纬之则属乎义之智者也。惧恰似于敬畏。而自是水克火之气纬之则属乎智之礼者也。爱恶固有同于仁之爱义之恶。而爱自是木生火之气纬之故属乎仁之礼矣。恶自是火克金之气纬之故属乎礼之义矣。欲自是土克水之气纬之而属乎信之智者也。则其与是非之心。绝相不同矣。乌在其分搭于四端也。是以四端自四端。七情自七情。而七情之目。始著于礼运。则是于万殊情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5H 页
中略举其七。非所以该尽夫众情之目而无有馀欠也。是以大学四有。亦略举其情。而愤懥好乐忧患。又居于七者之外。礼七学三。允为情之大目。而五行生克。恰当十字之数也。朱夫子之于章句。虽以愤懥当怒。然此是据七情而以意类相排者也。非道其实相也。怒盛于恶。愤盛于怒。不可以愤而为怒也。喜盛于爱。乐盛于喜。不可以喜而为乐也。乐不阙于大目。则愤奚可以不与乎。是以喜爱乐恶怒愤忧惧哀。统于欲而为十情之大目。若夫五行之阴阳不齐。十情之属类无尽。姑举其槩而言之。欢欣悦慕。喜之属也。怜宠嗜惜。爱之属也。快饫娱戏。乐之属也。患虑疑悯。忧之属也。悽怅慨恸。哀之属也。惊㥘悔惩。惧之属也。愤悱怨恨。愤之属也。忌厌愧慢。恶之属也。愠怼忙忍。怒之属也。耽愿恃羡。欲之属也。是皆若相髣髴而不能无差殊之别。细覈而深勘之。自当见焉。推此以往。万般之情根毕露。而二五错综之妙。昭乎若指诸掌矣。
夫人之生。同得此理。而宜无所不善也。惟其气为之田地材具造作运用。而有清浊明暗之殊。有强弱刚柔之分。其清而明者则此理透彻。当发而发。如火著硝。其浊而暗者。理埋没在这里。拨开未易。故其发见无多。然若其真心之直绪。天理之赤骨。则有非浊暗者之所得以遮拦。故虽至愚至恶之人。见赤子匍匐而入井则卒乍之间。仁端蓦发。不容安排。不容期待。而即不觉趋而救之。甚而至于禽兽之至浊暗至冥顽者。见同类之将死则莫不回翔踯躅而悲鸣群号。推此观之。此理之粹然。非形气之所可掩塞者审矣。但人则能推。而物则不能推。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物止于禽兽草木而已矣。然而人不能推者。是亦禽兽而已矣。苟其推扩。气之浊暗。将自化而为清明矣。或谓四端发于清明之气。七情发于浊暗之气。是非独不察乎四七之苗脉。亦不得于理气之情状也。四之理骨亭亭直直。苟当其际则铁壁也透。漆盆也彻。岂其拘于气而冤屈者乎。七之发而中节
夫人之生。同得此理。而宜无所不善也。惟其气为之田地材具造作运用。而有清浊明暗之殊。有强弱刚柔之分。其清而明者则此理透彻。当发而发。如火著硝。其浊而暗者。理埋没在这里。拨开未易。故其发见无多。然若其真心之直绪。天理之赤骨。则有非浊暗者之所得以遮拦。故虽至愚至恶之人。见赤子匍匐而入井则卒乍之间。仁端蓦发。不容安排。不容期待。而即不觉趋而救之。甚而至于禽兽之至浊暗至冥顽者。见同类之将死则莫不回翔踯躅而悲鸣群号。推此观之。此理之粹然。非形气之所可掩塞者审矣。但人则能推。而物则不能推。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物止于禽兽草木而已矣。然而人不能推者。是亦禽兽而已矣。苟其推扩。气之浊暗。将自化而为清明矣。或谓四端发于清明之气。七情发于浊暗之气。是非独不察乎四七之苗脉。亦不得于理气之情状也。四之理骨亭亭直直。苟当其际则铁壁也透。漆盆也彻。岂其拘于气而冤屈者乎。七之发而中节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5L 页
者。亦多为天下之达道者。亦多为人心之不失其正者。岂尽浊暗之气所挟驰而发者耶。文王之喜。大舜之怒。孔子之惧。颜子之乐。子思之忧。孟子之哀。爱亲恶不善。欲为善之情。其果发于浊暗之气乎。但清浊有多寡。明暗有厚薄。其发于道理者。非不善矣。而清明分数。不足以胜其浊暗。则四端之发。或乍见而未扩。或既应而微偏。或横夺于人欲。故人不可恃其为天理之赤骨。而不加夫省察充扩之工矣。其发于形气者。固甚危殆。而浊暗分数。不能以胜其清明。则七情之发。亦有为人心之善者。而但人不能检而约之。则易至于人欲耳。人之气质。虽极浊驳。比之于物。始得其正且通之气也。则浊驳之中。自不无些子光明。未必全副暗塞也。若因一端之发见。推而扩之。摭而明之。渐次用力。则击石之火。遂至于燎原。而垢尽之鉴。还可以照胆矣。如或梏其端而绝之。纵其情而荡之。则冲风日起于井底而淤泥全塞于源窦。毕竟为禽兽而已矣。人之气质。虽极清粹。而人人不齐者。未必无些子浊秽也。若因一情之危殆而纵而炽之。掀而荡之。则谷腹之寸岚。渐至于漫天。而太阳之轮。遂没于浮云矣。如能就一念萌处。充其善而遏其恶。日加澄治而遂至廓然。则尧气舜质而天地之性存焉矣。苟有志于为学。何足以气浊而自沮乎。又何足以气清而恃而自恣乎。孟子曰人皆有四端。知皆扩而充之矣。可以达诸四海。程子曰其中动而七情出。情既炽而益荡则其性凿矣。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今欲于四七上用功而求其的诀。盍曰扩与约云尔。扩之至约之尽则天下之能事毕矣。
四端可推而不可约以反之。七情可约而不可推以放之。道理贵乎充大。形气贵乎简省耳。恻隐之心既发。自入井而推之。以至于水火之民。自𥆒壑而推之。以至于棺椁而封窆。自觳𧥆之牛而推之。以至于足王。推而扩之。靡不用极。则仁不可胜用矣。羞恶之心既发。自羞己之不善而推之。以
四端可推而不可约以反之。七情可约而不可推以放之。道理贵乎充大。形气贵乎简省耳。恻隐之心既发。自入井而推之。以至于水火之民。自𥆒壑而推之。以至于棺椁而封窆。自觳𧥆之牛而推之。以至于足王。推而扩之。靡不用极。则仁不可胜用矣。羞恶之心既发。自羞己之不善而推之。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6H 页
至于人而修人如修己。自恶人之不善而推之。以至于己而治己如治人。自嘑蹴而推之。以至于万钟之受。推而扩之。靡不用极则义不可胜用矣。辞让之心既发。自出入门户而推之。以至于群后德让。自不辞而对推之。以至于允恭克让。自杯酒相让而推之。以至于揖逊天下。推而扩之。靡不用极则礼不可胜用矣。是非之心既发。自壶冰而推之。以至于天下之寒。自一身而推之。以至于天地之大。自知苗而推之。以至于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美。推而扩之。靡不用极则智不可胜用矣。墨之兼爱非仁也。黝之愧耻非义也。仲子之廉让非礼也。管氏之权谋非智也。仁义礼智得之于天而具之于心。大公而至正。浑然而粲然。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亦岂可以私意偏术为哉。亦岂可以鹘囵笼罩而为哉。但爱恭宜别。是四性之顺境。发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发于逆境者也。逆境发处。易致激越而过之。如乞儿呼门。恻隐之心发焉而啖之以一饭足矣。贶之以一钱足矣。乃今扶而上之堂。致方丈之羞而馈之。贸狐羊之裘而衣之。倾囷廪之积而给之。则是过焉而不得其中者也。其视叱逐而不之怜者。虽若惠恤。然其失中则均也。妖婢窃米。羞恶之心发焉。而一责足矣。一箠亦足矣。乃今绑而倒悬之。驱击而重伤之。律之以盗贼之法而施之以黥劓之刑。则是过焉而不得其中者也。其视晏置而不之戒者。虽若英断。然其失中则均也。夫然矣故。四端非不善而中之为贵。七情非无善而过不及则便是恶也。喜戒其偏。爱戒其溺。乐戒其淫。哀戒其灭。忧戒其结。惧戒其泛。忿戒其毒。怒戒其暴。恶戒其妒。欲戒其纵。喜之偏则不公而害于仁。爱之溺则不明而害于知。乐之淫则不敬而害于礼。哀之灭则不节而害于义。忧之结则蹙蹙而不宽。惧之泛则遑遑而不勇。忿之毒则暗邪而不良。怒之暴则逆理而不和。恶之妒则猜险而不正。欲之纵则荒泆而不德。知斯为戒。可以语学矣。喜天下之公喜。爱天下之公爱。乐天下之公乐。哀天下之公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6L 页
忧天下之公忧。惧天下之公惧。忿天下之公忿。怒天下之公怒。恶天下之公恶。欲天下之公欲。公之于一身之私而不害其同天下之所公。公之于万情之殊而亦不过听仁道之本公。公之一字。为万情之单方。而仁为人心之全德。于此亦可见矣。噫人孰无是四端。又孰无是七情。祈姚姬孔同此心也。颜孟程朱同此情也。苟其扩之。吾亦彼而已矣。苟能约之。吾亦彼而已矣。凡为吾人者。各自照察。各自用功。就四端发处当如婴儿之保育。就七情发处当如关市之讥诇。如斯而已矣。
心性杂记(癸酉)
心者一身之主宰。而其所谓主宰底。即是理也。非指其运水搬柴之作用而云然也。盖理气之合为心。而理为主而气为资。理之主宰。气为之资具而已。仁之存主木气具之。义之存主金气具之。礼之存主火气具之。智之存主水气具之。此心之主乎静者然也。仁之宰制木气资之。义之宰制金气资之。礼之宰制火气资之。智之宰制水气资之。此心之宰乎动者然也。然而主宰者心也而性不可以主宰言。未发而肃然不放。已发而粲然不紊者敬也。未发而炯然不昧。已发而瞭然不差者知也。敬固是礼之德而敬是心之自作主宰底也。知固是智之德而知是心之本来神明底也。是故以性言则仁义最大。而以心言则知敬为要。正犹太极图之水火。为五行变合之主也。心之气行于天一之水。而心之质成于地二之火。故智居终始之位而知为一心之主宰。礼居应用之宫而敬为一心之主宰。知者所以行水也。敬者所以束火也。水火不相射。故知敬不相悖。水火交相济。故知敬交相资。水外暗而火外明。故知资于敬而彻表毕照。火内暗而水内明。故敬资于知而彻里惺惺。是皆贯动静一显微而无间者也。事物之来。知以辨别。敬以防检。本体之权度不差而主宰之妙在是矣。知也敬也。是理非气。则言主宰而拖气重。言心而谓心即气者。果何所见而何所本
心性杂记(癸酉)
心者一身之主宰。而其所谓主宰底。即是理也。非指其运水搬柴之作用而云然也。盖理气之合为心。而理为主而气为资。理之主宰。气为之资具而已。仁之存主木气具之。义之存主金气具之。礼之存主火气具之。智之存主水气具之。此心之主乎静者然也。仁之宰制木气资之。义之宰制金气资之。礼之宰制火气资之。智之宰制水气资之。此心之宰乎动者然也。然而主宰者心也而性不可以主宰言。未发而肃然不放。已发而粲然不紊者敬也。未发而炯然不昧。已发而瞭然不差者知也。敬固是礼之德而敬是心之自作主宰底也。知固是智之德而知是心之本来神明底也。是故以性言则仁义最大。而以心言则知敬为要。正犹太极图之水火。为五行变合之主也。心之气行于天一之水。而心之质成于地二之火。故智居终始之位而知为一心之主宰。礼居应用之宫而敬为一心之主宰。知者所以行水也。敬者所以束火也。水火不相射。故知敬不相悖。水火交相济。故知敬交相资。水外暗而火外明。故知资于敬而彻表毕照。火内暗而水内明。故敬资于知而彻里惺惺。是皆贯动静一显微而无间者也。事物之来。知以辨别。敬以防检。本体之权度不差而主宰之妙在是矣。知也敬也。是理非气。则言主宰而拖气重。言心而谓心即气者。果何所见而何所本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7H 页
也。以气而为主宰则许多粗恶跳踉自恣。飞而天沦而渊而将无所不至矣。甚而至于弑父与君。俱莫非此心主宰之妙矣。以气而为心则人之一身浑沦是一等渣滓。而仁义礼智却无所存主处矣。圣人何以曰心之所同然者理也义也也。性为之体而情为之用者。适足是气也而已。则性与情果亦是气而非理耶。吾未知其如何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而赤子入井。触而便觉者。知以妙之也。才觉恻隐。急下提救。惟恐其救之或不审而适足以挤之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自栏而救之乎。自甃而救之乎。提其手而救之乎。提其胫而救之乎。因其可救之道而救之者。知以妙之也。自栏而审其掣碍。自甃而审其趺仆。提其手而审其牵痛。提其胫而审其滑坠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救。非敬则不能救。此则知敬之所以主宰乎仁之发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而人有不善。知其可羞可恶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其羞恶。惟恐羞之有所不当而恶之有所过激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箴儆之乎。诮责之乎。鞭扑以惩之乎。黥劓以刘之乎。因其合恶之道而恶之者。知以妙之也。箴儆而审其失于柔。诮责而审其失于惨。鞭扑而审其致毙。黥劓而审其违律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恶。非敬则恶不能得其当也。此则知敬之所以主宰乎义之发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而宾主交际。知得他合让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其合让。便让得恭逊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至门而让乎。当阶而让乎。再辞而止乎。三辞而终乎。因其可让之道而让之者。知以妙之也。至门而齐肃。当阶而踧踖。再辞而偻。三辞而俯。审其中规中矩之度而惟恐威仪之或愆礼数之或慢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让。非敬则不能让。此则知敬之所以主宰乎礼之发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而争讼曲直。知得他是非而是之非之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其是非。慎其权度。惟恐其有偏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十分是而十分非乎。七分是而七分非乎。抑是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而赤子入井。触而便觉者。知以妙之也。才觉恻隐。急下提救。惟恐其救之或不审而适足以挤之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自栏而救之乎。自甃而救之乎。提其手而救之乎。提其胫而救之乎。因其可救之道而救之者。知以妙之也。自栏而审其掣碍。自甃而审其趺仆。提其手而审其牵痛。提其胫而审其滑坠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救。非敬则不能救。此则知敬之所以主宰乎仁之发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而人有不善。知其可羞可恶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其羞恶。惟恐羞之有所不当而恶之有所过激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箴儆之乎。诮责之乎。鞭扑以惩之乎。黥劓以刘之乎。因其合恶之道而恶之者。知以妙之也。箴儆而审其失于柔。诮责而审其失于惨。鞭扑而审其致毙。黥劓而审其违律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恶。非敬则恶不能得其当也。此则知敬之所以主宰乎义之发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而宾主交际。知得他合让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其合让。便让得恭逊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至门而让乎。当阶而让乎。再辞而止乎。三辞而终乎。因其可让之道而让之者。知以妙之也。至门而齐肃。当阶而踧踖。再辞而偻。三辞而俯。审其中规中矩之度而惟恐威仪之或愆礼数之或慢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让。非敬则不能让。此则知敬之所以主宰乎礼之发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而争讼曲直。知得他是非而是之非之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其是非。慎其权度。惟恐其有偏者。敬以妙之也。料理他十分是而十分非乎。七分是而七分非乎。抑是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7L 页
分而非九分乎。非一分而是九分乎。因其分而是之非之者。知以妙之也。十分是十分非而审其与之私而抑之重。七分是七分非而审其直之枉而曲之伸。是一分非九分而审其一分是之或泯。非一分是九分而审其一分非之或宥。安定而不暴。详缓而不遽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知。非敬则知不能得其当也。此则知敬之主宰乎知之发也。饥之于食寒之于衣。欲情发焉。而知其饥知其寒而知其食之可以解饥。衣之可以免寒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当衣当食。旋恐其衣其所不当衣。食其所不当食。而又恐其或涉于蜉蝣之讥方丈之僭。就其所当而拒其所不当者。敬以妙之也。非知则无以知其饥可食寒可衣与夫当衣当食不当衣不当食者矣。非敬惟欲所从而无所忌惮。庶人而慕衮黻。乞儿而𥆒八珍矣。此则知敬之主宰乎欲之发也。富贵荣宠喜情发焉而知其富知其贵而知其足于己分者。知以妙之也。才知其富贵。便恐其富之踰度贵之越量。满而致溢高而致危者。敬以妙之也。非知无以知其富贵之足于己也。非敬喜极而荒。将至于富贵之不保矣。此则知敬之主宰乎喜之发也。凡情之发。莫不皆然。心之主宰妙矣乎。
自阳明之言心即理。天下之言心者。以理为讳。要以反阳明之宗旨。而遂乃曰心即气也。以此较彼。说甚快矣。然细究其实则玆莫非改头换面之阳明也。阳明以真阴真阳之流行凝聚者。谓之心谓之天理。则其所谓心即理者。认气为理而谓心为理也。然则渠所谓理者。即吾之所谓气。而非吾所谓仁义礼智爱恭宜别之实理也。其为心即气者固自若也。乌在其恶阳明而反其旨欤。平说心者。只当曰兼理气。而直说心则不妨曰心即理也。吾所谓理。非阳明之所谓真阴真阳。而直指其仁义礼智爱恭宜别之统于吾心者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又曰心之所同然者理也义也。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邵子曰心为太极。朱子曰心固是主宰底。而所
自阳明之言心即理。天下之言心者。以理为讳。要以反阳明之宗旨。而遂乃曰心即气也。以此较彼。说甚快矣。然细究其实则玆莫非改头换面之阳明也。阳明以真阴真阳之流行凝聚者。谓之心谓之天理。则其所谓心即理者。认气为理而谓心为理也。然则渠所谓理者。即吾之所谓气。而非吾所谓仁义礼智爱恭宜别之实理也。其为心即气者固自若也。乌在其恶阳明而反其旨欤。平说心者。只当曰兼理气。而直说心则不妨曰心即理也。吾所谓理。非阳明之所谓真阴真阳。而直指其仁义礼智爱恭宜别之统于吾心者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又曰心之所同然者理也义也。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邵子曰心为太极。朱子曰心固是主宰底。而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二十八 第 398H 页
谓主宰底即是理也。千古相传宗旨如一。则以理为理而谓心为理者。有何涉于阳明。而有何讳于吾学乎。仁义之四德而此心具焉。性情之一理而此心该焉。所贵乎心者以其理也。但心以浑然者言。性以粲然者言。心则贯动静通有无。性则单指其未发之真体也。泛言心则气之为偏体者亦在其中。而直言性则单指其粹然之理也。是则虽有分别。然性之全体亦自浑然。而心之妙用亦自粲然。性之蕴固亦该动静而不偏。而心之本体固亦是未发之真也。普说性则亦不无随气质而偏全者。而紧说心则亦单指其主宰之理也。然则心与性。一而二二而一。有分别也得。无分别也得。
千古言性。莫善于孟子。命之流行。气固承载。而及其为性。性者理也。初非和却气以为性。则理之粹然者。固安有不善乎。是则邹夫子之看得真认得实。而性善二字之为儒学宝箓也。然而谓性为善而却不说破性之是理。故后之言者从而起疑。杂气言性。认理为气。荀之恶扬之混韩之三品胡之无善恶。皆此类也。千有馀年。始得程子而发挥之曰性即理也。于是皦日升昊。淫云披解。而凡有眸子者。莫不见知其日之为日而万古常明也。是以自后言性者。不复敢以恶为性。杂气作性。而性本善性即理之宗旨。昭乎其不可晦矣。独于心之一字。敢生睥𥆒之意。始之涓涓荧荧。终焉滔滔炎炎。力攻心本善之论。主张心即气之说。蔓延宇内。殆成铁案。今天下不知几人荀几人扬几人韩而胡矣。何幸天相斯文。否极必泰。寒洲李先生出而溯孟程之遗绪。考朱退之正传。著心即理之说而辨阳明之谬见。破世儒之胡叫。以功论之。殆亦今世之程子也。但世泯瞀而眩矅。一淄渑而同混。苟非真体验实见得而打到他昭旷之原者。夫孰知斯言之不可易。又孰知斯人之大有功于吾学也。呜乎噫哉。
千古言性。莫善于孟子。命之流行。气固承载。而及其为性。性者理也。初非和却气以为性。则理之粹然者。固安有不善乎。是则邹夫子之看得真认得实。而性善二字之为儒学宝箓也。然而谓性为善而却不说破性之是理。故后之言者从而起疑。杂气言性。认理为气。荀之恶扬之混韩之三品胡之无善恶。皆此类也。千有馀年。始得程子而发挥之曰性即理也。于是皦日升昊。淫云披解。而凡有眸子者。莫不见知其日之为日而万古常明也。是以自后言性者。不复敢以恶为性。杂气作性。而性本善性即理之宗旨。昭乎其不可晦矣。独于心之一字。敢生睥𥆒之意。始之涓涓荧荧。终焉滔滔炎炎。力攻心本善之论。主张心即气之说。蔓延宇内。殆成铁案。今天下不知几人荀几人扬几人韩而胡矣。何幸天相斯文。否极必泰。寒洲李先生出而溯孟程之遗绪。考朱退之正传。著心即理之说而辨阳明之谬见。破世儒之胡叫。以功论之。殆亦今世之程子也。但世泯瞀而眩矅。一淄渑而同混。苟非真体验实见得而打到他昭旷之原者。夫孰知斯言之不可易。又孰知斯人之大有功于吾学也。呜乎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