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书
  
答安尚夫(钟斗○丁未)
顷顾几令病者以苏。一宿未温。行尘杳杳。黯然纡想。久愈未歇。孟济之来。获惠问三复以审。省节多庆。粗慰远悰。新学相侵。今日往往有此。为士者无地自由可叹。闻致行缘此被许多艰境。亦自不恶。但在我者益励实业。有足以自裕而不穷跲。方不负作真个强哉矫人。望相与加勉。以副远仰。钟支离不死。秪觉良苦。吾道存亡。只在少年诸君。刻意担夯。虚谈初不济事。区区想望。寤寐不弛。而是亦难得一二。毕竟看天意如何而已。谓之何哉。幸贤者之另加念念。克终勿懈。倚枕惫剧。草草报此。馀几惠亮。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6H 页
答安尚夫
秋光易得。人事难合。怅恋可既耶。便中承书。审省节加护。粗慰远悰。读书患不能接续。尽人有是。但应事应物。自是分内。不容掉脱。随遇省察。循理制义。这便是读中事。何忧乎不能接续也。致行诸君近皆何状。想聚首潜滋。其进愈远。其守益坚。为之赞颂无已。钟长夏吟病。荣卫已陷铄。凉生乍可蠢动。然佹佹乎垂绝之缕也。久于世岂所望耶。神昏不能长言。
答安尚夫(戊申)
篱花欲绽。远想可有既耶。此际纡问。亦足一醒。矧审省节对时嘉重。何等慰仰。吟哦遣兴。犹是昔时胜景。然终不若衬里切己。认得实道理。做得实事行。方今异说鸱肆。功利相竞。视儒教为上苴者。正坐吾辈平日谈虚弄空。只成就得閒伎俩故也。此正可自反而实勉。不宜如前悠悠。持以自夸也。如何如何。钟一直无状。宁足为相爱闻耶。只冀各自努力。以无负岁寒之期。匆匆不蒇。
答安尚夫(己酉)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6L 页
秋来政切想仰。便中得书。以审省候对序康福。甚慰祝祝。植之不固。行之不力。贤者岂有是耶。但以自己验之。意或谓贤者之亦不能不尔也。既觉如此。须更竖起脊梁。策励身心。办予何舜何之志。厮杀向前。不息其彊。以利于行而已。不宜专事悠悠。向人作谦退之辞。自处于雍容不迫之地。而望其水到而渠成也。幸尚夫之加之意也。钟衰退日甚。其中已败矣。其发于言者。何足以动人耶。惟望之切。故言之不能缩也。只冀亮照。
答安尚夫(庚戌)
岁且新矣。念吾尚夫能日日新之。以无负乎天道之常新否。际承翰问。敬审欢节增相。固已膺新祉之川至矣。第其日用节度之用力于日新之实者则概不及焉。旋庸讶菀。今人之迫于外骚而优悠以度年华者。其终将何所济也。到无可奈处。只得守吾正。以益勉其未至而已。若其死生祸福。有不可以私智小术低仰者。既知此则吾志可益牢。吾身可益自珍矣。圣人只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而已。更无他奇。谓圣人可信。且一心从事于是焉耳。未知尚夫以为如何。腐儒拙计。只堪发豪士一骂。亦足一哂也。
答安尚夫(辛亥)
枯木将颠。春风无奈渠何。而得故人一书。似觉有生意。窃怪夫寸情之尚未泯也。敬审欢节。际玆崇泰。区区慰仰。示叹不做基址。足见不自满之盛意。而天姿之恬静。节度之安详。已占得大受之地者。孰有如座右者否。既知此道之从洒扫应对做起。以达于格致诚正。则便可下手。不宜只作一场话说。是在自勉。不容傍人帮陪他。至若世扰之妨夺。虽若可虞。然素患行患。亦自有居易俟命之方。莫非学也。岂必宴安沉寂而后。吾方有所事耶。贤者可良遂也。钟百过骈集而无计填补。只符到是恭俟耳。乃德门诸公。枉以一物留系仁量。捐金周饥。恻恻若拯壑。厚眷不敢不领。然其视世之绝粒而长逝者。不亦愧汗之沾背乎。奈何奈何。迷豚任渠自长。不慈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7H 页
过也。何尤于渠耶。承谕无以为对也。书不尽怀。馀冀谅照。
答安尚夫(癸丑)
承书审新遭推远之惨。仰惟奉慰庭闱。何以宽譬。无妄之凶。不可贞也。将百神卫善。福履当川凑。区区既溯且祝。书末请言。良钦求道之勤。然鋾果能有言者耶。言而不躬。贤者其信之否。贤者日日所读者。圣贤之言也。是皆躬行而勖诸人者。决非谩言以欺人也。就其中只将切己一两句语。深会而力践之。久久涵熟。渐以上达。将见万理之贯于一致也。只患人不能实下工夫尔。从人提出一二好说话。旋复抛置不管。即何益之有哉。幸尚夫之另入念也。望之深。故贡此区区。庶几谅察。
答安尚夫
坐香未沫而又复怀之好音。仁私之缱绻至是耶。病不克以时修覆。岁色已遒。更惟彩履弥欢。进修加勤。读易正好观象玩辞于今日。然象理玄微。猝难理会。姑据程传见得君子进退屈伸之时义。斯为切己。不宜草草一过。便谓事了也。夏用人正。故其易首艮而名以连山。商用地正。故其易首坤而名以归藏。周用天正。故其易首乾而名曰先天。盖亦因时而成务。非别有象占而自为一义也。鋾久病才起。神思瞀乱。不能尽多少。幸冀雅照。奉老饯迓。茂纳神休。以慰远祷。
答金仲浩(源○庚子)
 阴阳未生之前。理非气上之物。而为悬空底耶。
此当就前天地之终。此天地之始而看也。夫戌会而地沦焉。则刚柔为死质。而气行乎死质之表。亥会而天陷焉则阴阳为死气而理搭乎死气之上。才及子初。此理便会动静。阳生而乘于阳。阴生而乘于阴。其间不容发焉。理安有悬空之时乎。
 飞跃气也。所以飞跃理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7L 页
此则固近儒之茶饭说者也。然鄙意则寻常未之信也。夫中庸一书。莫非为明理而发。而况费隐二字。专指此理之体用而言。则以飞跃为气。所以飞跃为理者。得无理体气用之嫌乎。体用断截。莫此为甚。愚则曰飞跃者理之费也用也。所以飞跃者理之隐也体也。而苟欲言气则惟飞之跃之者。可以当之耳。然而子思本意不在于气。今何必讨个气字。添足于画蛇乎。
 动静者气也。动之静之者太极也。
此非南塘之说乎。吾闻理为主而气为资也。未闻气为主而理为资也。动静者非主乎。动之静之者非资乎。于此有以谅之矣。今姑就理气二字论之。理也者。有条理之谓也。气也者。有气力之谓也。有条理者。非动静之主乎。有气力者。非动之静之之资乎。栗谷以发者气为未安。而改作发之者气。则南塘之直以动静者为气。而动之静之者为太极者。其亦异乎栗谷之旨矣。
 理与气合之外。别有灵之者乎。
理与气合。便能知觉。故理也者知觉之主也。气也者知觉之资也。惟主也故曰灵者理也。惟资也故曰灵之者气也。静而知觉之理。挂搭于湛一之气者。灵之体也。动而知觉之理。乘载于流行之气者灵之用也。由此推之。气之灵之者。又何间于动静乎。
 镜本自明。其以物之来照。谓明益加乎。
镜本自明者。所谓灵者理也。水银之明之者。所谓灵之者气也。镜之照不照。心之发未发。其明者灵者明之者灵之者。固自若矣。焉有以静而减。以动而加者乎。若夫物之来照于镜者则是乃事之来感于心者也。盖具之载之者。气之灵之于未发之前者也。施之用之者。气之灵之于已发之后者也。审如是矣则物之来照。气之资助。不待强辨而亦可默会矣。凡此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8H 页
者。鄙人之言必称者也。谅悉如何。
答李致善(教宇○甲辰)
年前乍晤。犹足以一羽之采而认全体之文章。常居黯黯。惟以契缘之未再为恨。峡寓僻左。四方声息。不以时通。今于惠疏之辱先。而始知贤孝之茕疚而亦已练而缟而将纤矣。既惊怛之倍常。又惧其宜吊不吊之难逭于有司之罚也。岂意仁者善恕。有此见谕。都不以一芥而留滞于九梦也耶。且赧且感。不知攸谢。来谕滚滚数千言。令人发向若之叹。于可想武库之富风樯之骤。有非纷纷者所可窥其阃津也。第其所以推借无状。不啻送青冥而御康庄。读之面热。殆不能终篇也。是盖以交际之尚未深。而不察乎其中之未必有。文词之太有馀而不胜乎其发之滔滔也。审已从艾翁游。用力于平近切实之地。正须黜祛华藻。刊落枝叶。以从事于修辞立诚之训。不宜因仍淹留于唐景班马之薮。以之为己则荡而不节。以之称人则浮而且夸也。贤者试更入念否。钟盗名盗 宠。无所不至。恇怖逃归。又贻猿鹤之累。进退无据。可吝甚矣。其何敢开口上下于出处仕止之大略哉。惟杜门喘息。以俟君子之讥骂而已。如艾翁可以出矣。而一 命便俯畎。乐益嚣嚣。深愧顽鄙之簸前也。奉际未涯。临纸忉怛。只冀孝履以时支胜。专心实学。勉究大业。
答李致善
春间逆旅乍晤。有若渴者之临河而未快饮也。顷赴后山葬会。因人得惠书珍重。寄意绸缪。感刻不可言。更问日来省履佳裕。研究加密。所论近思录首篇之义。前辈已如此说。且当依此加思。煞用力于为学。以下诸篇。以培养而体验之。自当见首篇之不容不先揭也。第念贤者识府太富博。笔力太驰肆。说义理少沉潜紧约之味。誉他人多吹嘘夸浮之辞。钟之愚不能不贡闷也。学者须先按伏一般飞扬豪迈底气像。惟低心着意。循循从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8L 页
切近真实处理会体贴去。方得事事有段落。自无言之之苟而行之之不敢逾定本矣。望贤者之试点检而自谋也。示及世之论者。以名分之未正。洋倭之未斥。为钟之罪。私窃惶缩。钟诚知罪矣。但名分未正。不审所指何事。有难臆对。至若洋倭之未斥。岂惟钟以为罪。苟使我韩臣民。人人皆自以为己罪。则于斥彼也何有。念之痛叹。别纸谬问。俱非愚陋所敢短长。盛意有不可终孤。略注其一二。以资讲难之端。幸另谅而更驳教之也。馀万都阁。秪冀笃实光辉。以蓄其德。
  别纸
 或者以为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是专以心之本体。归重于气。教宇曰妙不测三字。其色相固似气。然其实有理之神妙。故能会得那妙不测。若无神妙之理以为主宰。则气何自而妙不测也。然则妙不测三字。当专做理看。诗意盖曰人心之神妙。乘气机以出入云尔。若以妙不测做气看。而至其出入。亦须气以行。则是不免以气乘气。不几乎以马乘马乎。不审如何。
辨得确。
 性是理心是气。大抵心性合而言之。却是一理。分而言之。微有差别。孟子曰仁人心。朱子曰性者心之理。此合分之所由也。
朱子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用。此则统性情而谓之心。初非对性而属之气也。但就精爽处看则心或可以气言。
 明道解忠信。伊川以为其义殆晦。改之为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紫阳因以为正论。凡解经皆以伊川当之。而及著大学章句。反取明道说何也。盖大学之书。自格致诚正。以至齐治平。是修己治人之事。惟发己循物四字。可以尽絜矩章忠信之义。
见得是。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9H 页
按魏志东汉管宁当汉魏之际。隐居不仕。明帝以书招。终身不起。居辽东。着皂帽三十年而卒。此其实事也。今世戴白者。每每以管宁为话柄。不知于何所见。然二帝北狩而死。未闻朱子之着白终身。皇明屋社。亦未闻尤庵之戴素终身。
管之白帽。未见明据。今之戴白者。盖以春秋胡氏传寝苫枕戈不脱绖带之说为据。人自有所执。不可全非。
 朱子曰无论有子无子。只当以前妻合葬。此其大义也。若人家或有不得已之处。亦可行之否。
势既不可合葬前妻。则后妻之亦别营兆域。何害于义。而必要其合葬耶。
 家礼祠堂篇四味二味。是甚个。
只随时备品。不必立定某味。
 冠礼主人揖赞者。仪节以为此揖乃作揖。作字是何义。
揖有作揖报揖引揖让揖之别。盖先作之与为礼者。是名作揖。
 孔子使伯鱼服出母期。子思亦服嫁母期。子思独不使子上服出母。记礼者贬之。朱子亦曰子思之事未可晓。后贤亦多疑之。而独元之吴澄以为先王制礼。为父后者为出母不服。为丧三年不祭故耳。且父后云者。父没而子主祭之谓。故孔子未死而使伯鱼服之。子思父与祖已没而犹服之。以其兄在。子思为次故也。子思既有兄而早卒无嗣。而子思以子上为后。则不使服出母。非妄也。乃理之常也。此言似有理。更考朱子语。有曰子思当只以礼为父后者不服出母答之。道德污隆之说。记礼者之误。此言正好玩味。礼父没而代父祭。方称为父后。则今以子思未死而曰为父后。盖或以子思有兄早卒。以子上为后。如澄之言也。不知然否。又问朱子既以三年内行祭。则或有出母嫁母者。当服期否。
吴氏说恐或然。但檀弓所记。大抵多不可信。污隆之说。恐未必有此。且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19L 页
语分明有幵官氏卒。则伯鱼之有出母。亦不可信。朱子之三年内行祭。未知何据。一献不备礼。不可谓祭。
 家礼班祔附注引语类条曰遇大时节。于厅上排定祔祭旁亲。右丈夫左妇女。凡祔于此者。不从昭穆了。今于时节祭。不以昭穆入庙。则却从昭穆。似为斑驳。
祠堂之制。比古之庙制甚狭窄。祭时难于逐位列祔。故权设此式。
 礼记曰私馆不复。皋复祷生也。恐不可以私馆而不行。
注曰为主人之恶也。窃谓此但不敢升人之屋而呼皋耳。非全然无招复也。
 新安陈氏解大学序文曰知属气全属质。其意盖曰气属阳。阳清明故知近之。质属阴。阴凝定故全近之。粗看似精。然以愚则质形壳也。所谓块然血肉是也。今以块然血肉之质。而欲责其全其心中所具之理。非惟不能以全之。亦恐功夫之无处捉摸。
质有形质姿质之别。不必以陈说为非。
 檀弓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此其僭也。朱子论礼及此。无一言以贬。是可讶也。
朱先生何尝一一论礼记之得失耶。
 记君薨入门注。麻弁布弁也。布弁之上加环绖。备要白巾上加环绖。必本于此。
白巾视敛。古已有此。
 卫出公吊季桓子。鲁哀公揖让而出公不答。哀公拜与哭而出公亦不答。主人谢客之来吊。故有此礼。出公何答之有。
似然。
 妾子故三字。此是后贤自下说耶。或注疏中说耶。不贰斩不贰统。言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0H 页
于子。亦不害为引證。此是是非大关头。不知平日于此。深沉反复。见得至公无私底一副当道理耶。
既曰是非大关头。而乃欲引于是非林中耶。鄙意则寻常以 孝宗之当三年为长。盖大统之传重。在于 孝 显。而不在于昭显也。其说甚长。然亦不敢自信。
 近世大儒有尊性卑心之说者。尊德性三字。已为吾儒家单传密付。卑心二字。亦有依据否。
性者心之体。尊性乃所以尊心也。心为天君。可得以卑耶。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夫子既言之矣。后生安敢容喙。然事有关于人兽之判生死之秋。天彝民懿之所系。典章文物之所关。我言之则庶或有万一之效。虽白民儒生抗论执义。上告天子。下告方伯。率与国以讨之。不亦快哉。事有不幸。吾无所施。君子先难后获。岂容商量计较于其间哉。直明吾义快吾气。上以示圣朝养士之义。下以示苍生赴义之志。如宋之陈东。本朝之洪闻叔可也。况居宾师之位。而为世所重者。所处亦当自别。岂可以出位犯分。为杖帜以前却也。
不在不谋。既是夫子之言。则夫子岂欺我哉。为宾师者。亦随遇而为之。道理不可一槩断定。
 为人第二子者。其子死。不得为斩耶。
不继祖祢。何得有服斩之义。
 父母偕丧。制服或以父亡未成服为说。或以葬前为说。或以练前为说。甚者以三年内为说。然以愚则一日一时之间。犹当较其先后而为之。父祖偕丧者。亦仿此。然若死者同时同刻。则未知以何处之。
陶庵已有此说。正合遵行。同时死者。恐当以两服三年为定。
答李致善(壬子)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0L 页
鋾之不人而为朋旧羞久矣。以是未敢辄通于平生之地。但区区属望于英哲之可以任维持世纪之责者。则未尝不憧憧在心也。乃贤史仁恕过重。不遽鄙绝。便递寄讯。申之以宿款。鋾诚愧窘惶蹙。未知所以仰谢也。呜乎。老柏摧而木于墓者拱矣。常居悲吒。不独为常时游从之私而已。盖人道不可无主张。而来者又未可期也。惟其门下诸公如希舆,君五,士珩及吾致善。皆可以戮力同心。以克述其遗传。而俾真阳一脉。坚植于九地之底。将七日而䨓开万户矣。是在诸公。想不待傍人祈祝。惟致善之加之意焉。鋾之腼然喘息于斯世。直不腊之兽耳。不镬之俘尔。岂止如论者之不快活不直截而已耶。万事瓦裂。一生尽弃矣。仁爱如贤史。虽欲呵嘘拂拭。假其生意。奈于朽干之无地为春何哉。若夫书末云云。此孟子所谓异于曾子者。不但鋾骇汗思逃。而贤史于是乎失言矣。想明者亦必已悔于驷之不及矣。若蒙终始不遗。荐加提警。则或可以遂朝闻夕可之志。不至为太无状之鬼于九京之异日矣。幸致善另垂念焉。无路对晤。纸尽不可罄。
答洪成吉(思哲○癸卯)
杕杜道左。惠然肯适。此意何可忘也。彩翮一举。馀香犹在座。时一拊想。黯黯不可为情。岂贤者而收置老朽。远书相问。缱绻愈加。感镌无以为谢也。冬尽而春已季。更谨请志养膺祉。节宣崇茂。从师聚友。讲益明而行益到否。学者须先透过名利关。此上蔡先生至训也。顷对相告。良缘爱之切而望之深。今承谕持以自省而日加勉于是。贤者之学。真可谓切问而近思者也。既如此。须汲汲从事于敬义之实。一念不敢纵。而心存而本立。一事必求是。而理明而用达。久久熟惯。不令间断。则悦乐之在己而不足慕于由外者矣。此方是透过处。若只将名利二字。苦苦克制。而才缓于涵养体认之功。则亦心劳而不自立。攻众而不暇应矣。贤者想已照破矣。钟志气日退。末由自彊。忧之如何。望贤者之终始不遗。而时惠提掇也。转递付覆。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1H 页
或不至为洪乔作戏耶。馀冀益笃雅志。克究大业。
答洪成吉(乙巳)
温温风味。尚遗香在坐。每一扪想。不觉室是远而也。便中获书。审彩欢增祉。从师聚友。有讲有循。明善诚身。足以顺亲。菽水之缺。尽有打不过处。然羸脆躬耕。胼胝致疾。亦非所以仰体慈念者。惟立得一副程限。董检蚕稼。节用以济供。庶可无阙事。子职之急。亦莫先于不冻馁其亲。个中自有无限道理。一一是读书实境。才萌倦苦之心。便不是学问本领。馀力则文。岂非圣人至诀。幸贤者加察焉。钟丑朽不可说。俯诘数事。钟诚知罪。宁有他辞自文。但当日面陈。有非外人之一一可悉。亦非钟向人夸张。冀以自悦于民者也。贤者惟默会之可也。示中许多推重。便是别人事。俱非无状所堪。岂以贤者质悫无伪。德义相与。而有此分外假借。令人汗忸而欲逃窜之不暇耶。况简末二字自称。尤非所安。窃恐贤者因此带累。以取笑于万口。贻诮于后世也。嗣后须刊此名目。只相处以切偲之列。则区区与有荣焉。仰惟惠谅。馀皆不蒇。仍祈实学日迈。以副期仰。
答洪成吉(壬子)
一封两函。遣意重复。倾倒衷赤。无隐不披。微忠信不欺光明不蔽之君子者。可得此于此世耶。区区不胜钦叹。且恐无以副相求之实也。第审奉老视志。养以道义。箪瓢之窘。不足以羡三牲之旨。馀力玩究。益见此理之无穷。而不以己得而自多。不以相传而必信。要归于至当而后已。循此以往。可以克己而为仁。可以日新而为德。如鋾愚陋。其何能佐一滴于方驶之源耶。心之一字。固吾学总脑处。然圣贤已邈。而旨诀渐晦。人各有说。仍出于一时之偏。而承受转展。遂成分歧。曰彼曰此。互相逃闪。而于是乎心学不一矣。是则亡他。盖或由瞥见影象。而不察乎天得之真。翻誊文字而不务乎体验之密。争心胜气。从以陪帮。而缝掖之林。纷纷然多事矣。退陶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1L 页
心合理气。而岭学承之。遂以心之本体。为兼理气。而不省乎退陶之以惟理而已。为心之真也。栗谷曰心是气。而湖学宗之。遂以心之全体为气。而不考乎栗谷之亦以合理气言心也。夫心之为心。其质则血肉。而其气则精神也。其理则性情之妙也。随其所指。而曰气曰理。俱无不可。但其质则心之宅舍也。其气则心之资具也。非心之真也。其为性为情而主宰乎动静者。惟理为然。此所谓天地之心也。心为太极者也。血肉之心。医氏主之而补泻以治疾。精神之心。禅家重之而修鍊以成幻。吾儒则以理为心。道为体而义为用。以主一身而宰万化。此实人心之本然而圣学之宗旨也。是以鋾尝反覆于此。积以岁月。而受之师训。稽之往牒。分合磨勘。同异烂漫。恍然有若所悟。以为吾儒言心。当曰心即理。然后本体立。而彼为之资具者。自在所具矣。人曰心兼气。而鋾应曰诺。人曰心即气。而鋾应曰诺。盖为言各有所当也。若曰兼气为本体则是二本也。即气为主宰则是僭主也。此岂退栗之本意乎。是则鋾所不应。而既不谐于岭议。又被怒于湖彦。而无所容于今之宇宙。然敝帚自珍。不愿易人之千金。持以自省。常恐其失。此本心也。年前贤者偶问及此。既不敢自讳。亦不敢张皇。只举古贤成语以證之。欲贤者之就上推考参究而自得之也。及后以田艮斋所辨鄙说者录示之。且谓艮说似是。鋾于是不敢复事分疏以求伸己者。盖以艮斋之学。浸涵结习于湖洛之窠臼。而家计已成。赤帜已立。盖不如此则无以做一边之树立而成顺风疾呼之势也。尝见其所谓检本一编者。乃捋取程朱以来疑似未定或别有所指者。援引傅合。以明心之为气。其后又见其力主性为主宰之论。盖既以心为气则气为主宰。终不清快。故乃把主宰二字。委属于性。而心之为气者。方得专其部分矣。其设心发虑。若是苟且艰难。流遁恍惚。而作抵死不肯放舍之图者明矣。鋾于此公。其清操雅尚。钦仰已夙。甚欲一接风范。以濯鄙吝。而世机缺陷。此生更不可自通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2H 页
于远人矣。临风忉怛。只切同病之怜。岂堪更以此等说。有所往复。一彼一此。谩作呶呶。以取人之笑。而自生疑贰于相爱之地耶。此鋾所以权行倚阁而不暇为此也。今贤者重理前案。其所为说。似由于愤悱之馀。鋾又不敢终默以孤问寡之盛也。来谕却以虚灵全体。动静思虑。皆属之气。是亦贤者之习闻寝化。而不究乎前贤之定论也。夫虚也者。谓此理之冲漠而无形也。灵也者。谓此理之神妙而不测也。所谓全体者则又朱子所谓心者天理在人之全体是也。今以虚灵全体谓之气。则更安得有本体者在于全体之外乎。心之静而为性动而为情。而性情一理也。思虑者知觉之用也。而知觉乃智之德专一心者也。其所谓气者则只为动静思虑之资而已。彼安得以自动自静而自做思虑乎。然则贤者之见。亦心即气而已。又何以本体之理而为之赘附哉。以贤者之公正不偏而苟加之深思。则宜无不悟之理。鋾请问之。曰心果气也则古之人所谓本心者。乃本气乎。良心者。乃良气乎。仁义之心者。乃仁义之气乎。所谓存心者。乃存气乎。养心者。乃养气乎。所谓心学者。乃气学乎。心法者。乃气法乎。于此而试加省焉。则贤者之疑。庶乎思过半矣。至若四七之辨邦礼之讼。尤是我东党伐之大题目。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数百年役我冠绅而更无他理会。斯窃恨焉。来谕之意。亦似不免于相传之风声。鋾若逐一而论析之。则贤者亦将以鋾为不免于鋾之疑贤者也。然鋾于此。非岭也非湖也。自有窃谛而其说甚长。非尺纸可竟。亦非贤者可猝闻而猝信也。不如且置。惟待贤者博究乎前言。深得乎礼意。然后可无待于鄙言而自犁然。但于胸中若有一点所憎所爱所轻所畏则辟之不去而终不可造于大公至正之域。须先于此痛下洗涤。令心里一齐了空空荡荡。然后学可以求是而理可以不蔽于私意矣。惟贤者勉之。鋾于党目。无世仇也无身竞也。特以家在岭底。游从出入。居多于南色。故人亦以南目之。己亦受而无辨。然我心则虚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2L 页
之不系也。惟水之顺而已。贤者之枉求先先生集序也。亦因我平日景慕之素。而不必牢辞。亦虞尊门之必有啧言而并诮贤者之妄忽也。然而我为我道尔。何干于人之用不用也。在贤者亦不必强咈门议。而有若假借于无状也。不须烦盛虑。只可削去鄙藁。以息群谤。是为相爱之实。幸入念也。呜乎。党伐之究。至于亡人之国。而犹把持作无上大宝。欲剖身而藏之。其终也将何物之可亡也。亡人类乎亡人性乎。言之至此。令人痛骨。世之君子宜不为东贤所缚住。而直游心于千古之上。为圣贤明正道。为天地立本心。为万世来者。启其真理而已矣。惟成吉故鋾之口敢开及此。幸有以宽贷之。且以质于持庵而听其可否回教之也。馀在夹录可谅。所索扁记。非病思可强。仍以求于持庵最佳。谚所谓结者解之。恶可免也可呵。
答洪成吉(癸丑)
得书于阻久之馀。而书又是隔年声息。未知迩来欢愉启处若何。书中云搬移卜忠原。而贤叔言已寓青山。君子去就。若龙之乘风云而倏忽不可得以捉摸。令人叹仰而有欲从靡及之想也。但西岛遐举。却有商量。姑俟下回。恐未为晚也。如鋾者腼颜偷生。以至今日。又不能翱翔天表。如当世高人志士之为。常抚躬惭悼而已。艮翁心说。鋾何敢上下。特以贤座期要相订。不欲以偏私而轩轾。故又不能以愚昧而自讳。倾倒管蠡。极言而不依阿。盖谓不如此则无由以谅此衷赤也。其论艮翁学问承受。精神灌注。亦只是据迹而直陈。初非有心于指斥挤诬而为角胜之图也。来谕却盘诘诃退。疑我以尚痼于党习之私者。鋾于是蹙然自惧。而深悔其言之不讱而失之狂率也。虽然鋾于艮翁。其钦仰清节。有非馀人可例。纵得一接。固将坦然以欢而不自畦畛矣。若其义谛之当确则亦将十反相争。而倖有以解我之惑也。含胡吞吐。不肯尽情。鋾于平日不能为此也。惟贤者勿疑焉。性为主宰。此艮翁一生大论。鋾得见其播于文字甚众。岂贤者未及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3H 页
见耶。近日又见其所为性尊心卑性父心子之说。即瞠然以愕。更不可以圆枘而试之方凿矣。只当反求于己。而磨勘于圣贤之遗言。以冀未死之前。或有一悟而已。贤者亦惟以居敬存心。随事观理。力行而实验。为第一义。不必汲汲于本原微奥。众论棼错之际。以长恍惚之想揣摸之习。而衒能于口舌之间也。如何如何。理无为气有本然。前贤已有说。何独于栗翁而疑之也。尊见甚正。不容更评。如或因此而转辗错认。以理为枯寂无用之物。以本然之气而为虚灵知觉之实。则大非栗翁本旨也。此须戒之。既有便于刚州矣。意其因便转达可以时。故匆匆修此。恳其付去。未知入照当在何日。奉际未可更得。临纸怅然。言不能裁。惟冀默曾。
答洪成吉(丁巳)
上秋书阅岁而始抵。远人固不可得以源源接也。犹以鳞羽之不阻于川陆为差强也。天气已周。更惟寓中节宣何若。审示意似欲踰岭就闻喜山中。为耕樵养亲之计。恐得此世长算。盖既不能飏空栖云。且当就眼前做小小活计。以俟苍苍而已。但其持身应物。自有一副定法。不必故作差异以自溷也。昔之人遭乱时。固有阳狂醉啸谑浪以逃世者。然此在所履之不得不然。如贤座则有父兄在。岂可自纵于绳墨之外。冀免于外至之讥诮哉。长此不已则气习稍久而志从以掀荡。将不可收回矣。是却可惧也。惟不激不随。可以自在。彼祸福毁誉。任他起灭而不足管也。望千万加爱自重。鋾自去冬届于长夏。出没在鬼关。不省多少事。今虽喘息。然荣卫澌尽。奄奄欲僵仆。其能住得几日耶。过咎山集而无计湔濯。秪自喟懑。那当一唔。少摅襞积。临纸黯黯不宣。
答金德卿(仁培○壬子)
基州撤寓。可谓色举。而南鸿缥缈。第未委翔集于何泽。玆于书来。始认作道州客。亦可谓爰得我直矣。但大网罩地。桃花无津。同胞转辗。其将税驾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3L 页
于何所也。念之恻恻。从审翔矧有忧。重以美疢。其所以仰致忠养。自摄遗体者。想无所不用其极矣。但病于外者。汤熨之所及也。病于内者。须用圣贤为医。方做得完人健骨。见谕心因物迁。莫知准向。纵出于自谦之勤。而亦恐不能无此證也。孟子所谓存心养性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命。此其对證之真剂也。惟另念而常服之。则自当有泰然春融底时节矣。傥不谓陈腐馀谈而冷视之否。鋾一直无状。有何可提。金李两妙。枉劳远来。其端详雅饬。可验其素养之存。而顾疏陋卤莽。无以发其一二而相益之。殊觉赪然汗颜矣。贤者既与之邻比。须朝夕交相策励。偕之善道。以维持得一隅将绝之阳。是区区祝也。
答秦圣日(喜葵○丁未)
跨岁病伏。不克以时趋唁。日月流迈。中祥已经。仰想孝思罔涯。益复如新。不自意专价惠疏。问此垂死。一惶一愧。不暇言感。第审秋初。省下哀体万支。粗慰区区之恋。钟一直转辗。喘息未绝。忍见侄妇之惨逝。悲悼之私。无以自抑。近又国变叵测。令人痛心痛骨。莫可云喻。且将并我父母所遗之发而不能保矣。为夷为兽。人纪斁丧。而尚可曰有我韩耶。到今陈腐无力。不得不任他断头断体。然一缕甚顽。不即溘然。良用惭恨。但天理有不泯则线阳之果。可尽得食耶。颙仰昊天。不胜恳祷。神晕手战。略此奉覆。仰惟哀照。
答秦圣日(戊申)
顷时历顾。深荷不外。别后秋高。怀想又可既耶。谓襮承书。更敌一番清晤。岂衰朽之何足槩于盛念而缱绻若是耶。仍惟省下令候。若序保重。篪房尰患。系是无妄。想调治得方。完复以时。是庸拱企。时虞政如所谕。而滔滔者醉溺而迷常。兀兀者眛滞而就尽。要之将无人类而止矣。谓之奈何。如令座者眼界已高。斟酌已熟。其于应变之方。当不失随时之权。而此心此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4H 页
道之根于天而性于身者。终不可顷刻离舍也。区区所仰。非他人比己。幸有以谅此苦心否。惠寄法编。多蒙远念。病里可遮睡也。那时更奉叙多少。临纸黯黯。
答申义浩(辅均○甲寅)
瞥乎其似遌而若未曾遌也。在寻常人。吾可以忘矣。如座下之英爽而驯学而不杂者。虽朝夕以之。固将不厌。况于瞥乎。此生垂死。而常耿耿在心怀间。不谓贤座犹以一物滞恢量。专书相问。慰勉两至。鋾之丑戾。惧无以当之也。仍审清和。奉老幽遁。志养膺祉。案上千古。足以玩兴废而验消长。益励其修。是谓不贰以俟命。望终始不渝。养之以福。何善焉。鋾之颠踬至此。盖无足以言。吟病经年。神消骨败。而一息常唈唈。殆造化之故相恼也。惟待其符到而已。所询明德。前人为说纷纷然。鋾亦不知其何所执也。但大学立言。以物知意心身。为明德之条目。则明德者物知意心身之总名也。所谓物者非谓物之理乎。所谓知者非性之智之理而为心之妙者乎。所谓意者非心之用。而所谓心者非性体而情用者乎。所谓身者非视明听聪手恭足重者之为性之则而心之所宰乎。是皆天理之得于己。而不杂乎气禀棼揉者也。故以天之明命。为我之所以为德者。明命不杂乎气则得此而为德者。其亦不可以杂气言审矣。然则曰心曰性曰理。皆可指作明德。而所谓气者则不与焉。其曰心者非并气而称之。所谓良心本心者是已。其曰性者非偏静以求之。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者是已。若其虚灵洞澈者。自是理之本状如此。以其无形而曰虚。以其至妙而曰灵。以其无所不通而曰洞澈。气则实而顽而局。惟其有时而能虚灵洞澈者。乃理之所妙而为其所摄。若月魄之溯日也。气安得自做虚灵洞澈而人人皆同哉。愚昧之臆度如是而已。昏眊未可更穷到底。惟贤者终教之甚幸。
答张景渊(复灏○癸丑)
顽陋垂死。得英秀委顾。相勉以道义之重。此岂所图于今世者耶。便中又得书。审启处庄胜慰幸。既应人馆聘。士之贫者固不免此。惟留心于横渠氏四益之说。斯足以资相长于己。而亦可推得而及之人矣。旷省虽闷而替养有弟。可供菽水之欢。有方之游。不害为养志之孝。但思所以立身扬名。无忝于生。则千里而犹膝下也。况居不宿舂。自可逐月省候耶。贤者性度沉详。志气强毅。足以有为而有成。凡读圣人书。须一句是一句将来。切己寻绎。体认久之。自当有豁然处。不宜只做一场话说过也。万望在念。鄙状无足举似。更晤未期。忉怛曷已。惟冀进学日茂。用副瞻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4L 页
答金明进(采源○小学疑义○辛丑)
 狠毋求胜。窃谓君子无所不敬矣。夫何狠之有哉。抑或有不得已而狠则毋敢求胜。不害于敬欤。分无求多此分字。明是均分之分。小注曰去声何也。
此狠字当轻看了。只是有争之谓。非忿斗之全出于血气也。有争而以必胜为主则北宫黝之流也。争之以理而不先以求胜为心。乃所以为敬也。若先有求胜之心则已动了血气而害于敬矣。分字恐当依小注看。如贫富穷达之自有命分者。随遇安之而不求加多也。若专以分财看则与临财苟得。得无语叠否。
 言不忠信。此忠信字。亦可以体用看否。
忠以由心言。信以循物言。其为体用者。恐无可疑。
 栗谷曰九容非理也。发动乃气也。此说恐未安。九容虽是发动底。发动而各当于理者。非理而何。
栗谷之意。似是以足容手容。为气之动。而非以重与恭为气也。
 寝不尸注。朱子曰尸谓偃卧似死人也。偃卧是仰卧之谓欤。侧卧之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5H 页
欤。
偃虽是仰卧。而有僵仆不检之意。如僵尸之放开四肢而无收摄也。退陶谓古图画人皆侧卧。当以侧卧为正。然侧卧之为正则胎妇之不侧。何其以不正为教也。画之必侧。所以状卧。其势不得不然。若画其仰卧则与直立者无别故也。才侧卧则五脏之系。皆靡于一边。其气坠堕而不平和矣。君子夜气之养。恐不如是。但当仰卧而齐手敛足。不至如僵尸耳。盖坐卧之负阴抱阳。所以顺天地之气也。
 共饭不泽手。与人共饭。似无以手取饭之理。曰不泽手何也。
观今人之群饭于一箪者。往往有手拈以为真率之乐者。想古亦或有此习故戒之。
 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不连书何也。
私窃谓连书为得。不多食似指姜食。虽不连书。恐只是一意。而口诀之分作两项。未知如何。
 稽古篇是取虞夏商周贤者已行之迹。而伯俞明是西汉时人。朱子之取载于此篇。窃所未晓。
恐此是偶失照管处。小学中或有编载失类处。
 豫让为智伯死。世或譬之改嫁烈妇。此果然否。
战国策有尝事范中行之语。故程子有此言。然观其所自言二心之可愧。则恐其无此事。
 公甫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注曰谓祖父昆弟之妻。然则似可曰从祖祖母。而曰从祖叔母何也。从祖叔母。岂非五寸叔母乎。
此是叔从祖母之变文。以其代系考之。穆伯为康子之四寸大父。而非五寸诸父也。
 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按此书庄姜以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5L 页
与此不同何也。
娣是从夫人而嫁者也。周之制。姬姓诸侯之女嫁于异姓而为夫人。则邻国之姬姓者以其妹侄从之而为左右娣。异姓诸侯之女嫁于姬姓而为夫人。则邻国之异姓者以其女从之而为娣。卫是姬姓。娶于齐姜。而陈之妫女为娣以从。
 天生烝民。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敢问两故字之义。
既曰知道乎则道者人物之莫不各有者。故知有物必有则。乃民所秉执之常性也。常性既如此。故无不好是懿德也。如此则其口诀当曰有物必有则이今谚解有物이면必有则이니似少曲折。
 横渠先生教小儿章有官长则不能下官长。此句与上下句之义不同。敢问何如。
交互为文。是古人缀文有此例。不欲首尾一样看。得无精采。此与接明友为一例。
 诸葛武侯戒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注。澹泊即俭也。俭字似非澹泊之的训。且明志工夫有许多条目。而何故特言澹泊也。此书似近于老庄之论。而朱子采入于此可疑。
于一切世味澹泊。非俭而何。志气之陋暗。专由于耽恋着世味了。以俭为安。正是明志底最紧要事。安于俭则私欲不作而气滓澄化。心之所之。惟理是趋。朗彻无蔽矣。主静寡欲。甚合于圣贤真旨。而且静澹之不止于静澹。以之致远而明志也。则岂老庄之一于清静而无远可致。无志可明者比耶。
 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国语中何人之言。国语是先秦书。而取之于此篇可疑。
曾见于周语。而今不记为谁语也。此亦编载之偶欠照管底。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6H 页
视箴言心。听箴言性。此或有微义欤。四箴皆是克己复礼。而独言于视箴何也。
恐只是随意到成文。不必有较量排比于其间。前人固已有所论者。而姑未敢信及。第当更思。陶庵曰克己复礼一句。虽独言于此。其实包含得三箴意。
 成甚生气质注。甚生犹非常也。甚生之为非常何义欤。
犹谓甚么样也。是赞叹其美之辞。非常字。道其意思尔。非字训也。
 寿昌诚心求母是也。而母子不相知五十年而始求之可乎。母已见出于父而与庙绝矣。若求之则何不至诚早谏其父。而及其父没然后求之耶。是只得于私情。而似失于父心。
请于父而不得。故致许久而不相闻也。子之于母。终无绝道。父没而求之。乃观行之日也。苟其既嫁而不聊生。则迎还近地。给其馈养。恤其弟妹。以尽其私恩。乃人子之至情不容己处。但寿昌之延奉于同宫。服之三年。其不学而昧于义者欤。
 邓攸之弃其子。于义未安。于斯时只得死生以之。更无他道。朱子之取之。特以其不忘其弟之一端欤。
前人已多论之。特攸之心。发于至诚爱弟之端。故采录之。删节其缚树等事。
答金明进
士谷一晤人海丛。扬眉睫而不遑于衷蕴。录问一纸。归来检绎。足见用意之有在。已注鄙意于其下。转寄柏谷。想以时获照矣。日昨因道明得二月廿七日寄至书。乃未晤时。辱先以通殷勤者也。其推借之重期与之厚。俱非浅劣所堪承当。今则贤者既目击于无状矣。丑差放倒。真脏毕现。其亦已唾弃之不暇。自当继此而断不将如许话头相见加也。此学别无要妙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6L 页
奇特。只是尽得个为人之道而已。先立得一个实心。惟知义理之为毕生命脉。而更不计较边旁利害宠辱爱憎祸福毁誉之为甚样物事。便从目前凡有应接。必求其当然之则。惟是蹈履。不容些子蹉过。读书讲明。亦求其切实而平易者。会之于心而验其理之或不相悖于吾之所言所行而已。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盖必有本领而后。可以益穷而诣极也。博文约礼。盖必其会通天下之理。而逐一约之于吾身吾心之事也。无非以行得为重。而知为之资者也。居敬穷理。古之人皆用此道。今奚独不然。惟贤者之勿疑也。近来口耳日滋。本实日丧。此知道者所宜长忧而自反者也。如何如何。别幅俯询。亦不敢不贡愚见。并冀裁谅。馀希省欢加祉。
  别纸
 前室忌日。继室若为之主祀。则纸榜或曰当书显嫡某氏。或曰显大姑某氏。
妇人无主祭之义。须其无功缌之亲。不得已而权主之。然姑嫡之称。非但无经据。亦不中于名义。其或遭此者。题主以某人某氏。去其属称似可。
 有祖母没而长孙无系。惟有一寡孙妇与一次孙而已。若次孙承重则嫡孙妇无传统之意。嫡孙妇为主祀则次孙无居丧之理。
将为长孙立后则次孙无承重之理。若欲移宗于次孙则嫡孙妇只服本服而已。此在其家家长之平日所讲定如何。不可临时意断。
 下棺若卯时而葬处为三四十里之远。则发引当在早晓。其上食当于发引时乎。当于路间乎。早晓则非上食之时。路则非安神之所。
卯时而葬。葬地又远则此当发引于前日者。乘夜柩行。恐非礼意。昧爽发引者。遣奠而兼上食。亦自无妨。路次有幄。亦可上食。盖人于平日远行。亦有凌晨而早食者。有旅店而进食者。
 若改嫁母还入而死。则当服三年乎降之乎。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7H 页
嫁母安得还入乎。虽其无依而来归。当处之门外。尽其奉养之节。没则不祔于庙不殡于同宫。适子为之齐衰卒哭而除。众子则期而除。皆为心丧而已。
 妻忌祝文。或曰岁序迁易。亡日复至。追惟情事。悲悼不堪。而结之曰伸此奠仪。
亡日复至。伸此奠仪。已有先儒所定。可遵用也。追惟云云。未敢以为必是。鄙人于妻忌。只依朱先生唐石告辞。用不胜感念四字。未知如何。
 发引祝终天二字。若非考妣则恐不可用。然则或夫为妻父为子兄为弟弟为兄等。当易何字。
朱子于蔡季通祭文。用此四字。寒冈曰是泛然告诀之辞。虽妻丧用之不妨。通考曰旁亲卑幼通用。
 若葬时未及造主。则或告曰神主未成。箱帛尚存。依旧凭依。或以纸榜代神主而称权行纸榜。未知当从何说。
纸榜是不得已而表虚位者也。既未及造主。则且留魂帛以终三年可也。何必用纸榜有若神主之相代也。今俗告辞。只云神主未成。伏惟尊灵。仍旧凭依。恐自无妨。
 父葬时若双封母葬。而下棺异时则当急急返魂其先葬者。而后葬返魂。谁可为主。若俟其先后葬毕而同欲返魂则亦似未安。
此必见拘于日家禁忌而有此云云。然断不可从。须同时下棺。而先毋后父。并速返魂。
答金明进(癸卯)
国哀何言。稠中相逐。未足以叩美蕴之万一。归来恒耿耿。谓外获书。审侍节免大愆。深以慰沃。第其自省之密。自励之勤。已不待傍人赘陈而良遂矣。只当决去其不合如此者。而力为其合如此者而已。习到悦处。自住不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7L 页
得。慵懒作辍。何自而为患耶。示云惟敬所以存心及存心之谓敬。略有下语之不同。然活看而融会之则亦不害其为一致也。盖敬是心之自作主宰底。程子之曰涵养须用敬。即此意也。谓之敬所以存心。何至如将敬以直内之为二物之相厮炒哉。是不过于文义字句之同异尔。必须直下工夫。从事于居敬之实。乃为真个会敬者。其与支离于辨说之间者。意味当自别矣。贤其谅之。钟愦愦无足说。时讧固可虞。而无术以斡旋。漆婺之啸何裨焉。承喻且赧且悚。忙忙不既。
答林德炫(泽镇○辛亥)
落落阻音。斯世则然。但不能忘情者。惟是雅志之不曾迁改。而实功之不至废惰否耳。玆承惠翰。审年来启处嘉胜。且方与持庵翁游从。可想用意之有在也。此世奔崩。人鲜自立。其终将如何。谓有前此一书而钟实昏愦。今不能记得。可愧且可恨。鄙状何足奉闻。病废跧伏。七载于今。一缕甚顽。尚且不绝。苦事苦事。儿小辈姑无恙。而以我颓仆。漫不检督。任他作豚犊。亦可愁也。更晤无缘。临纸增吁。秪冀勉学益贞。信道守命。
答林德炫(癸丑)
阻久可怛。而此世则然尔。岂敢望更际也。但日去月来。无物不化。私窃嗟咄。玆承华墨。审年来启处清稳。随分做本来功力。孜孜不懈。区区不胜向风欣仰。别录所询。可见用意之贴实。而愚陋无以相发可愧也。惟不敢无对。略贡胸臆。幸就质于持庵而更以驳教也。鸣岩藏修。于可验追慕之诚嘉遁之贞。而诗律志事。犹属第二。惟笃乎内而勿汲汲于声气之宣如何。鋾之作瘖蝉久矣。今不能强鼓于既罢。以副索和之盛意。殊觉歉悚。病思昏瞀。不能一一。只冀勉修不怠。以慰期仰。
  别纸
能尽其性者。必命为君师。此以常理言也。盖天未尝谆谆然有命。其视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8H 页
听。必由于民。民心之所归。即天心之所命也。三代以上风气醇朴。其民淳实无伪而惟德之从。故圣人必得君师之位。三代而下。风气渐次淆漓。而民之诈力并兴。惟势是趋。故圣贤有穷而在下者。然其能得民心而膺天命者。亦未尝非当时之稍有仁心仁闻者也。其于不可常之中而天心之有常者。亦略可见矣。
明德与道心。非判然二物。然明德以此理之得乎天者言。道心以此心之觉于理者言。明德统指全体大用。道心单指发用处。盖各有攸当而不可混也。
物理极处。便是至善。至善者道理恰好之称。则与中之无过不及。固是一样。
忠是尽己之谓。容或有尽己心而不合于道者。敬是存心不贰。而谨畏祗栗。惟恐或违于道者也。孟子所谓责难陈善是也。能敬则忠在其中。
一只是不二之名。未发也一理浑然而不容以邪思歧之。已发也一事当然而不可以他事参之。这是主一之谓。主一则便能无适。故程子已曰无适之谓一。
情之发而不自觉其当否。则何由得约情而合中哉。故君子之学。必以省察为要。察之者。盖欲自觉其当否也。程子曰学而无觉。将何以为学哉。亦此意也。
以道为乐。体道而乐来说似得之。但所谓食在前而有欲食之心者。尚未及于乐也。食而嗜之者。乃是以道为乐也。到体道而乐则充饱而安适者也。
家语多汉儒杜撰。其言不可尽信。此所谓尧桀不共国而治。薰莸不共器而藏。意像峭厉。似非颜子语。然以其自尊贬人而疑之则亦恐未然。颜子虽沉潜浑厚。然其于善恶界分。亦未尝不一刀两段而雷厉风行矣。不必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8L 页
专事巽柔。务为圆滑而已也。
太王剪商云云。寻常可疑。论语注及语类诸说。似因吴越春秋之云而径信之尔。及为诗集传。却不用论语注意。此朱先生定论也。蔡九峰之为书集传。皆承先生指授。而其解肇基王迹。亦与诗集传同意。就考之如何。
梁氏饮冰书。其智辨高矣。而终非吾家孔孟之正藏。此等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须问其可否也。物化器用等学。在昔时不宜径发。在今日不宜力遏。盖圣人之于天下也。既不先天而开物。又必因时而立政故也。此说甚长。不可卒卒了。
答林德炫(乙卯)
新年想玉士追琢。亦日新其德矣。便中承书。审彩履膺受新祉。经丌展拓新知。颂赞不任区区之诚。钟一病甚锢。一喘甚顽。其苦不可道也。儿辈见无恙。然自恣于羁络之外。无计教入本来境界。此为介介耳。艮门心说。已成一副铁板。其守之也固。其得之也专。其言之也又肆而无惮。是不可以口舌争也。盛谕所云。可谓执其要以牖其惑。然终恐不相入。所患者吾辈之口说心理。而日用动静。却不免蹉跌在气边。能言之鹉。何足以服人之心哉。是最可兢兢处。正合自省之密而自治之勤。期有以言行之一致而心口之不爽。然后方可以与人商量而质其可否耳。未委贤者更以为如何。心非气耶情非气耶此两语。栗谷所诘于牛溪者也。其渊源所注已久。今岂肯一朝而变所受以寻他路耶。如欲屑屑相辨。则便目之以党伐之私。夫何必苟谋于不同而自取偏私之名迹也。学道而以党伐为心。是自伐也。君子之心无党也。幸于此加省如何。书不能究。馀冀雅亮。
答林德炫
倾恋盖为欲闻近日用功节度之如何也。得书审有功制之戚可愕。仰惟至情摧怛。何以堪居。偷儿入室。亦一厄。然使德炫为成都四壁。彼将掉臂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9H 页
而不顾矣。吾辈才聚得数苞荒稻。已被造物者猜剧。只得升斗为朝晡鼎实斯足矣。不得则甑尘琴杵。且可安乐。不必屑屑于营度。以冀瓶有馀粒也。一私字固为病根之难除者。然但于平日见得个道理分明。则一头重而一头自轻。不容抗衡。不待着力强制而彼自退听矣。君子之学。贵乎明理者。盖以此也。贤者天姿朴实。已从持守力行上立得基本。区区每切钦尚。近年而来。又颇留意于问学讲辨之端。以求当然之极。而不欲其卤莽以为知。冥擿以为行。于是乎庶有闻于精一博约之传。而可不堕于偏枯矣。但读书须优游涵泳。从容玩绎以求之。俟其熟久而贯通。乃为真得。其或强探力索。东捞西摸。而矻矻以求通于当刻者。不惟祗成躁扰。无以拨开明睿。纵饶见得一二正义。亦且似信似疑。孤单扤隉。终无以沛然顺之于行也。可更深思之否。见来问目。亦可见其用心之苦。而反有辞窒而意滞者。此固大进之机也。然亦一向如此不得。幸以杜元凯所谓优而柔之餍而饫之之语。为继此节度如何。所问不敢无答。而神昏气疲。不能尽件。止中庸略干条尔。馀在续商。或贤者自悟。不必更论也。可恕谅否。眼眵手涩。不堪多草。惟雅照可也。
  别纸(中庸疑义)
 以理命物者。天之主宰也。使情循理者。心之主宰也。恣情妄行者。主宰之汩于形气。无所管摄也。当此时。差有悔改者。可见本体之未尝息。而但因其所发而遂明之。非修道之教。不可能也。然其自成自道者。孰使之然也。世之论心者。皆于此等处蹉跌了。乃以作用为主宰。
意则通而辞多窒。更加涵泳如何。
 存心于未发之时。虚心于已发之时。便是涵养省察工夫。
敬以存主于未发。敬以审几于已发。是存养省察之谓也。涵养则通动静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29L 页
中也者。其本也真而静。未始有物以杂之。故不偏不倚。和也者。其发也虽感物而亦未始有物以杂之。故无过不及。
未发则既不偏于一边。又不倚于一物。故曰不偏倚。已发则已偏于一边。倚于一物矣。而就其一边一物之地。而处得其至当之中。故曰无过不及。
 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或谓不为饥饱所伤。然后能知本味。此于过不及之意似矣。然以百姓日用而不知观之。则似只是莫不饮食而不知五味之别。
上一说恐长。
 曰伯夷中立不倚。又曰夷齐所为。都不是庸陈氏谓非于中之外。复有所谓庸。以此观之。未有中而不庸者矣。
都不是三字。果可疑。伯夷之中立不倚处。这便是庸。但只就得一处之中。非若孔子之随时随处。无乎不中。其曰都不是者。得无谓不能事事皆庸欤。
 孔子以昭明焄蒿悽怆。谓百物之精。则虽草木魂升魄降。亦与人同否。
观草木之荣悴开落。则亦自有魂升魄降底意。特不似人之全体不测。
 世俗所谓鬼神。皆沉魂滞魄之影响底。非鬼神之实状。然子孙之想像。不得不如是。
祖先之鬼神。亦只是气之屈伸。非谓有影响可视可听。如伯有之为厉也。子孙之致思则乃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嗜好思其志意。而思之诚则祖先既屈之气。感通而有来伸之理。
 饶氏谓使天下之人使字最好看。见得他灵处。其灵处如何。
灵只是一气感通之理。有此合当相感之理。故能乘气流通而使人如此。
 以或问注要有便有要无便无月影花落之说推之。只有自家精神而已。然则祖考精神。但无声无臭之理而已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30H 页
视不见听不闻。不可曰有。体物而不遗。不可曰无。而无者无其形也。有者有其气也。虽有其气而子孙不诚于感格则不来享。是要无便无也。至诚以感格则来享。是要有便有也。月影花落。是辟轮回之说也。非谓鬼神之泯然无物也。既落之花。虽不能更去作来春之花。然所落之处。尚有馀香。有数辰而不散者。有十日而不灭者。犹人死而纵不能更去为后身。然其气魄之遗。有数年不消者。有历累世不消者。圣人为之中制而祭止四代。作通行之礼。亦有百世祭之而不迁者。盖实见得鬼神之情状有然也。初非漫无可指而徒为虚礼。以享自家之精神也。但自家之精神。即祖考精神之流传而有一气相感之理。故曰子孙之精神。便是祖考之精神。
 朱子辨侯氏说形而上下之非。而亦尝曰神亦是形而下者何也。
以本色言则鬼神只是形而下者。然中庸以鬼神明道之费隐。故曰为德曰诚之不可掩。盖以其妙用之不测者言之。乃形而上者也。侯氏以鬼神与德。判作上下。故朱子非之。
 至诚前知。而夫子之不免于过匡之畏陈蔡之厄何也。至诚之道。如易理之显象否。
至诚前知。子思分明言祯祥妖孽蓍龟四体之现于几微者而言。何曾谓推测无端无影之事。如谶纬术数之法耶。匡人之暴陈蔡之围。不虞也无因也。岂有几微之先动者乎。虽易之道。亦感而后通。非径探求照于无端无影之地也。
 兴国何国。其本无神。谓鬼神四字。则此神字似指妙用之神。
郡名也。有此四字何妨。文言亦曰与鬼神合其吉凶。
 董五经之前知。是久不与物接。心静而明矣。通书所谓无欲故静虚明通。亦此意欤。其谓无大过人者。以其离群绝物。修养精神而已。非有极高明致广大之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30L 页
此禅家所谓野狐精也。岂通书学圣之要之旨乎。极高明致广大。亦不贴于前知之义。或是道中庸尽精微之误写耶。
答林德炫(丙辰)
秋晚得二月书。幸其不至浮沉也。及今更问省事加卫。桐柏之朝耕暮读。当有以上不戚戚下不咨咨。过境忧虞。计己一切晴廓矣。鋾今病矣。无足仰溷。刚公已作千古人。尤不堪丧质之悲。世路愈险而无可倚仗。谓之奈何。别录所询。略此答去。然昏甚不能细陈。可默裁也。
  别纸
妇人封号之从夫实职与否。先儒说亦有异同。然其有职名而加资者。资虽高。不害为实资也。其妻之从其资而称号。恐或无妨。如其初无职名。而但受虚资者。则其妻之从以加号。诚所未安。不可以今俗儒生之妻例称孺人为据也。盖儒生虽未仕。犹得用士礼。故妻曰孺人。不至甚僭。若氓庶之妻则不得用此称。
为后者。所以成父子之大伦也。乍出乍入。视若邮舍者。诚人道之极变也。岂可以傍人之笔端而成其为伦耶。纵使书填于谱单。其实则无后也。无后则无后而已者。非所以正名耶。
未娶而有妾生子。先儒皆以庶子称之。盖虽无适妻。独不念聘与奔之别耶。古今安有不聘而为妻者也。
近世氏族之谱。皆没庶子之称。风声所及。孰能遏之耶。忘本伤伦。莫甚于此。然盖缘国俗之待庶出甚贱故也。国俗宜可革也。妾出则固可以庶称。而其子其孙皆聘室之生也。何得以世世为庶而贱待之耶。况朝廷用人。士类取友。又何关于适庶耶。此俗一矫则彼亦不至屑屑于一庶字之称。而自陷于忘本伤伦之科也。
答金声汝(钟万○癸卯)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31H 页
得书甚喜。方吟病圉圉。无路细覆甚恨。祗审省节保顺。此足慰幸。菽水告匮。安得不焦煎。但士之养亲。亦有其道。座右近年所业。亦未害理。只此可以存活得过。进此而求其丰亨饶裕则已涉分外。况乞怜当路。先丧其守。则尤钟之所不敢知也。既往已难谏。从今寻拙法。以无负仁天玉成之意。如何如何。钟病卧二旬。今才巾栉卧起。而馀痛尚不去。衰證甚矣。晚境孪胎。纵属奇况。旋庸多惧。浦上事不须道也。只掩户俟皓天而已。
答金声汝(壬子)
此物朽而废矣。郁郁春英。何恋于斯。而常温然来就以假借之。又从而怀之好音。此意无以报也。承审转馆于月田。却喜其距此甚迩也。士之贫者。惟有此一路可以代禄。然亦须尽其所以为师之道。方得为不素飧者。其要在于先正己而已。容止语默。自检以小学节度而不敢放过。然后从游者有所视效而不至大段走作矣。此世能晓得一个人。令不流于非僻淫纵之科。其功非小小也。幸另念而加勉焉。鋾神精已脱。无可商量。村秀数辈相守不去。然失于躬而勖之人。可望其听信耶。抚循自惭而已。所询礼疑。昏昧何能与议也。但有叩不敢无应。略列所闻以复。可更究而订驳之也。礼也者。人治之大而定命之本也。是不可一日不讲。然既讲矣。亦须体贴而实践之为得。一任口舌而不顾于身。何益之有。幸于此留意慥慥。
  别纸
宗子有废疾则支子之权摄祀事。不可已也。若是大宗之家则待立后便可传重。庙主不可径行改题。祝词只用使某之例。至若士庶之小宗则废疾无子。便可移宗于支子。而今俗轻于立后。每不能然。意虽近厚。实非天理之正。
身为伯父后而本生无后者。以礼意论之。两家相议而罢继还承父祀。伯父则别立后可也。如或伯父为大宗而又无他子侄可继者。则不得不仍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31L 页
奉大宗。而待己之第二子或第三四子出。俾奉本生之祀。只可称从祖从孙。而不可以继孙称。
子之于父母。其尊与君无别。而其亲则尤至也。臣之于君。在堂在庭。不惮于纳拜。而子之于父母。嫌其拜堂下拜路中之贱。此果人情与天理乎。畿湖礼家每讥岭俗之野。而自以为得礼。然窃恐古人所谓礼失而求诸野者。正此类之谓也。妇见舅姑。家礼已有阶下之拜。不须疑也。但程子谓妇之于舅姑有贵贱。故拜于堂下。子之于父母。有尊卑而无贵贱。故拜于堂上。寻常可疑。夫贵贱者尊卑之序也。尊者贵而卑者贱。不独以爵位别也。妇之贱矣则子之独不贱于其亲何也。这处须另入商量。
古者昏姻六礼皆用雁。而家礼只存于亲迎之时。盖从简也。
无庙则三日之见。恐不得如仪。虽舅姑没。设榜奠菜。恐近烦渎。只俟当祭之时。追行拜见之仪。不至甚慢否。大凡家无庙主。则百礼皆苟。不特此一事而已。
教成之告。牲用鱼芼以蘋藻者。盖小事之告。不须用豕牲。而蘋藻则古人常用之羹也。恐不必以妇德之成而取义于阴物也。这牲字只是俎载之称。
今礼嫌于妃嫔之称而不敢称妻以嫔。然苟有好古君子据古礼以为称则孰能非之。盖未曾有朝家之立令甲以禁之耳。
服长子斩。岂容异制。但出入时只用蔽阳子似可。今礼家或戴生布笠。
闻丧晚者祭用死者之期。除用生者之期。礼之正也。而先儒亦以累辨之矣。今以生者之服未除而留当撤之几筵于四五年之久。神主不得以时入庙。而谩享非时之馈可乎。祭为死者。服之成与除。何事于祭也。
既入继则便当告于几筵而发丧成服。以主馈奠尔。到祥祭时直用本祝而已。又何别有措语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百十一 第 132H 页
妾虽分卑。岂不足以称姓氏耶。㫌书某氏恐不至僭。
答金声汝(甲寅)
纡惠问再三而懒于谢覆。其衰惰可想也。幸不以深咎否。晚热比剧。更惟启处不瑕有愆。璋弄可属滋况。厨炀断续。且可安命。吾辈惟以存活为倖。岂敢望其福泽之绥裕耶。贤者每于此。若有不能堪者。私窃忧叹。望日以圣贤语浇灌胸次。渐有所悦。则自当见内外轻重之判。而彼区区饥饱不足以上心矣。惟勉之如何。鋾长夏不至大呻。盖缘三山诸君来相鞭着耳。益觉人生于世。不可一日无朋友也。顷时饮礼。盖出于少辈私相绵蕝。而鋾疲惫未曾临观。见示韵什。恨不令少辈被弦于当日也。
答金声汝(乙卯)
固知有孩忧熏心。无暇一顾。而绊已不出入。亦自是横渠子所谓四益之一也。岂敢以良晤之久阂为憾耶。山童擎函而至。以审日间节宣无它。所怜于孩抱者种种告警。虽若可闷。调治有方。不害其为因咷而获笑也。是庸祈愿。鋾为盾威所迫。日就阴于园后小冈。对友摊卷。亦足消遣。少辈之英秀者。果有多少聚头。而笔力文焰。往往惊人。如鋾衰颓。固不胜其瞠然而后矣。至如贤者方将驾风樯而凌沧海。搏蛟龙而挐天吴矣。何有乎沮缩而畏惮哉。但耻畏二字。自是吾人入道真境。惟孳孳不息。以厚吾之所蓄而已。更无单方奇法可以一超顿悟者。岂明者未之谛耶。明间可一枉。叙却阻菀。且锻乃戈矛。敕乃鞅靷。以与少年诸雄。得逞一场并驱。亦且不恶。幸其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