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68H 页
答河圣权(经洛○戊戌)
既见后。得未见时书。书中多推假失伦而相与过厚者。皆钟所不堪当。盖其未见之想疑于或然。而传闻之得。不能以真。爱之之急。而不暇于称停也。其在既见后。明者当无此矣。春间数次承眄。周旋于礼仪之场。叩端于名理之奥。艳叹夫志定而行驯。识沉而虑明。有非寻常后辈所等夷。而犹谦冲退虚。喜闻而好问。勤敏而不怠。是将科盈而日大以进。浑浩乎不可涘者也。泰师非泰友。床下之拜。钟已晚矣。曷敢以年纪之大。而肯冒处于前辈之列。为少长之治于吾圣权足下哉。言犹汗悸。不敢多词。况寒洲之学。为世厉禁。染此者奴视而豕诟。反此者羽化而云升。荣辱休咎。判于趋向。区区二三遗徒。方相与屏息窜伏而谨拙以自靖。图所以毋负我主理之传。而赖天之灵。得正其终。将归质于先圣贤而听其发落。方始逌然而瞑其目矣。其馀更无所睎冀于斯世矣。亦不欲延累于他人矣。贤者英年启轫。脩涂在前。岂宜径入于禁锢之林。以自取濯足之来哉。钟既被爱于贤者。诚不欲载祸以相饷。故为此披恳以相告。望千万戒慎。范其驰驱。利用安身。克达大施。毋为此迂愚枯僻蹇滞孤劣之无所于归焉者之陋也。钟不胜拳拳忧祷之至。谨此控谢。
答河圣权(己亥)
得一旬追逐多矣。人事扰攘。心曲未展。正如风雪澒洞之中。梅蕾含神。可以意玩。不可以色求也。归来恨结。殆不能裁。惟两度书函。披香吐颜。足令邹律还魂。吟诵怡神。不自知夫玉标之昨已解携也。心理之说。说得无渗漏。良认见处精切。持守又真正故也。此世此说。可多闻于谁某耶。望由此穷研。由此操存。一一从实处做到。勿更左右于拖泥带水之论。如何如何。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68L 页
仁义礼智。固皆心之德而性之目也。然性主确定而心能致用。盖水火二者。为天地之功用。而心之气生乎天一之水。心之质成乎地二之火。火水交济而精爽活动。故智是水之理而知为专一心之神明。礼是火之理而敬为专一心之主宰。知是智之德。敬是礼之德。而以性则曰礼智专以体言。以心则曰知敬贯体用而言也。金木则确然。故其理之仁义。为此心之关键。而其存养省察之功。全藉乎知敬之致用。此所以谓言心则知敬为要。言性则仁义为大者也。非以仁义为不干于心也。特所就以言者各有攸重耳。未知以为如何。台翁集先辈既有弁有跋矣。名公硕贤。日星罗布。岂堪于其间而更以狗续。无益于发挥而秪秽佛头耶。钟于台翁事。岂其诚歇而为吝言者哉。真有所不敢者而不敢言焉。是乃所以尊慕之至也。惟明者徐察之。勿复强也。
答河圣权
日前在三峰。得远惠音墨。审省节崇福。且欲结同人温孟子书。深贺也。更有恃也。读书将以致用。吾辈所以矻矻一生而无可藉手者。亶由于以口以耳而不于身心也。座右姿端而志专。见正而功勤。须向已会解处着实受用。一事二事。一念二念。勿容放过。则理与心合。言与身从。次第趱前。无往非实学实业。循序渐进。自当诣极。又何必嗟吁悼闷于不能一蹴以造上头哉。近日之谈心说性。长于竞辨。亦恐其无补于道妙。而不足为自修之实境。望贤者之体念也。形而上下。固是分开说。而一形字乃此理之著显者。则亦可于分开之中。见其贯通之妙。是以朱先生尝言理则一而已。其形者则谓之器。其不形者则谓之道。此则分明以道器为此理微显之实矣。胶丈云云。盖本于此。可更究绎而从违之否。中庸鬼神。非与他书之鬼神却有两般者。则语其本色。固是形而下者。而自其为德处言则乃即实理之不可掩也。形而上者。实行乎形而下之间者也。不可以其形下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69H 页
故。而专诿之气一边而已。故朱先生亦曰诚是实然之理。鬼神亦只是实理。李先生亦曰以是为德。即其理也其诚也。于此可以见二先生立言之分矣。初非道器之可互换而无别也。盛意当复以为如何。人道则心而非情。四七则情而非心。看得精细。尽不易到。此西铭横直之义。亦自说出。但不必谓看其所以然。盖于所能然所当然处。莫不有横直故耳。钟自三峰归。困惫不能聊。今又为子敬诸君以其先集校洗事见邀。不得不作一行。半岁奔走。不遑理会本分。心身俱荒。忧不可言。
答河圣权(庚子)
暮春书。昨昨始承领。审省节崇禧。区区欣慰。首夏向热。窃计履用百度当一味无改矣。钟日前修人事于达城。苞山之间。归栖颓榻(一作塌)。苦无以振发。日暮道远。懒散又如此。奈何奈何。来书深见所诣之益精明。吾学可有恃也。所论心之本体不离不杂之义。尤觉切实亭当。有非攧扑可破。是不任钦叹之至。释氏之以本知为体妙行为用。此其弥近理处。然但其所指以为本知者。乃精魄之昭灵闪烁者。而非吾所谓智之德专一心者也。所谓妙行者。亦不过如运水搬柴信心直行者。而非吾所谓孝敬忠信一循天则之为也。其体则以理为障。其用则任气自恣。此为千里之谬尔。前贤之专意一书。固所以致约。而亦非撇弃他书。视若不急也。在今日只当熟读四书六经。逐一勘究。却将心近两编。煞下几年工夫看。自当有贯通于一者矣。如欲治文章。亦须向易书语孟上着眼。下此则司马太史韩山斗之文。亦足以助其神采矣。虽然此非吾辈着紧。只可俛首聚神。专力乎本分之最急。到得义理积集。云为有裕。则所谓文辞者抑亦不期于达而自达矣乎。钟于座右。以年则稍宿。以德则不啻上下床也。损弟之称。盖亦截补而敢尔也。惟恕照而勿怪也。夏间拟一走沙上。或可相遌也。多少不宣。
答河圣权(辛丑)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69L 页
朱子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又曰人物之生。各得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盖阴阳五行气也。健顺五常德也。在天为气。在人为德。可详闻否。
此恐看得不审。阴阳五行之化生。乃成形之具也。而有是气必有是理。在天而乾坤元亨利贞之德。乃阴阳五行之理也。故气之成形而理亦赋焉。人物之得以为健顺五常者。乃其所赋之理也。非以阴阳五行为德也。在天在人。气为气理为理。只是一串。初无彼此变幻之异。
 心有以理看有以气看。以心性天一理言则可谓之理。以心者气之精爽言则可谓之气。如欲约之以一言。当如何为说。朱子曰心之理是太极。心之动静是阴阳。此则庶几当之耶。
学者于心诀。须先识得人之本心是甚物事。立得个大宗旨。然后就古人言心处各。随其所言之意。谓心是气亦得。谓心合理气亦得。谓心是血肉亦得。谓心是精神魂魄亦得。今若不能立得本心宗旨。而遽欲为周罗圆转之说。以取悦于人人之耳目。则其心已污杂了。未知贤者问此。其心下果何如。愚则以为所举诸说皆可通。必欲举其约则邵子所谓心为太极。朱子所谓心者天理在人之全体者是已。盖太极固不离乎阴阳。天理在人。亦未尝离气而独立。则夫何必规规于气之不言耶。只愿贤者之以本心为真心也。
 朱子曰心是气之灵处。又曰灵底是性。处底之别如何分。又曰灵底是心。实底是性。然则前所谓灵底是性。得无可商否。岂心性本是一物。而底处亦非二意。
处之所包者广。底之所指者专。此心性之别。而其实则一理也。统言则心亦可曰灵底。而心非别为自灵。灵之实乃性也。故又曰实底是性。上则以处底分。下则以灵与实分。盖一物而微有别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0H 页
心者性情之统名。性即理也。情是性发则亦理也。然而李先生尝曰理气合而为心。静而具众理性也。而盛贮该载此性者心也。动而应万事情也。而敷施发用此情者心也。夫所统而得名者皆理也。而如何曰心合理气也。性有本然气质之异。情有四端七情之别。岂向所云统性情。是就理气对待之中言理以包气欤。
横渠本语。只是谓性情之为分殊。心则其理一也。而分殊之统合。便是理一也。李子则就心之普平处立说。盖为论理不论气则不备故也。然而其中图下图之首。均书合理气。而中图则专指本性及善端达道之情。即统性情之本旨也。下图则兼指气质之性气发之情。乃统性情之馀意也。心学宗旨。专在中图上。此又不可不知也。
 朱子曰心者气之精爽。又曰气之精英者为神。在人则仁义礼智信是也。或谓精爽以心言。精英以性言。心性若非二歧。这二者亦是一义。盖精爽即其界至而言其光明。精英指其实体而言其妙用。精英所会。必非粗暗地。惟其精爽。故会得那精英。如此说果无妨耶。
精爽精英。非一时言。恐宜随所言各各看去。不可比并而必欲合一也。且如精英字。只是一样。而此则以气之精英为理。其答刘叔文书。直作气分说。此等处正合活络看。不宜拘泥了。精爽只是言魂魄之心。精英之神。果以理之妙用言。惟其精爽故会得那精英。说得通。
 感兴诗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妙不测者固主宰之理。而非乘气机。做那妙不测不得。故诗意盖曰人心本自神明不测。以其能乘气机故也。若曰这妙不测者。更乘气机而出入云尔则恐未然。
妙用之不测。固因乘气以致用。而本然之妙。非气之所加损也。惟其有本然之妙。故能乘气而致不测之用。若其本无此妙。则木石之冥顽颓塌。虽载之活骥背上。何足以致妙用乎。非乘气机做那妙不得。恐似倒说了。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0L 页
曰以下。似得此诗之意。但更字做病。
 李先生曰理气合而命物。其神用自如此。莫是以主宰亦兼理气为说耶。
命物者固理也。而命之流行。必乘乎气。以致其神用。此非谓主宰之兼气。正谓主宰之妙。有资乎气耳。
 程子曰善恶皆天理。权退庵以为此指理堕在气中而言。盖理之本体。虽无不善。而堕在形气则不能无善恶之分。如此说恐得矣。朱子曰动于人心之微则天理固当发见。而人欲亦已萌乎其间。此言善恶始分于几动也。妄意以为善恶皆天理以性言。性有本然气质。而本然性纯善无恶。气质性有善有恶。皆是性也。则皆是天理。
善恶皆天理。以理之既发。而或气顺之或气汩之之时为言也。若以堕在气中为言。则本体之纯善。何尝超然于气外哉。朱子说是论几善恶之义。非以释皆天理之意。然善恶之当以动处看则无异义矣。盛说信见得。然气质之性。亦是发后立说。虽非性之本然。而亦性之变于气质者。故同谓之性。程子谓谓之恶者。本非恶。但才过不及。便至如此。此亦以发后言。犹浊亦不可不谓之水也。
 先辈谓四端有不中节处。此恐未稳。盖四端理之直发者。如杀盗贼亦有恻隐之心。此时不能无这心。且凡不中节之情。可得以不发矣。若谓此时有这心非中也。宁欲不发则果得乎。推之羞恶辞让是非皆然。或谓四端之发。非其时为恶。又曰若谓四端。发皆至善。是圣人之四端。非众人之四端。此可笑也。四端之直遂与七情之缘境而发不同。世岂有非其时而能发四端之理乎。人皆有四端。岂有圣众四端不同之理乎。既以向所谓盗贼被杀之时。为非其时。而人命绝时。不有这心。更焉用这心。苟以此为恶。是孟子所谓非人。又岂知人皆有四端之义者哉。但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1H 页
四端即性也。虽其无不中节。亦须为道心所检。盖其方见人死而有这心者性也。虽有这心。不容不杀。道心也。所谓心能检性。性不知检其心也。如此看如何。
见得真说得详。甚可喜也。盖四端是仁义礼智之端也。还是道仁义礼智亦有不善。然后方可谓四端有不中节也。缘境而发。四七无异也。赤子入井是境也。而仁端缘而发。盗贼作乱是境也。而义端缘而发。此虽有先贤说。而恐当有商量。今改之曰七情之或发于己私者如何。见盗而恶之。义之端也。而方杀而恻然。义之仁也。不容不杀。义之义也。四端既发然后虑其有所偏而检察之者。固道心也。然若其端之才发蓦直。不待思勉时。则岂暇于道心之检察哉。
 朱子曰近思录。四子之楷梯。此录首揭天命道体之奥。初学者未遽理会。如何将此为四子之阶梯也。目今性理之说。莫此时为盛。而风俗衰败。亦莫此时为甚。抑亦何故。
非专以首编为阶梯也。四子之书。皆许多说出。而语意浑确。初学未易会其所从入。此编亦说许多而详细指示。可由此而会四子之旨也。如四子中有说道体体处。此编之说道体为之阶梯。四子中有说致知力行处。此编之说致知力行为之阶梯。向下齐家治道辨异端论圣贤。莫不皆然。喻及此时云云。诚可悼叹。但其用工于性理者。不于心身。而只以说话。故致得如此。吾辈可以此为戒。而亦不可惩羹而吹齑也。格物致知。须用诚意正心。欲诚正不可不先格致。正是缺一不得。彼以说话而已者。其说话亦未必是当。愚则以为形气之学。莫此时为盛。主臣主臣。
答河圣权
阻郁不可言。忽纡惠翰。敬审髦䌽增欢。区区慰颂。造诣愈精。即来书可验。尤庸钦仰。钟无善状可告。毅卿来即告病。方拥衾叫呓。用是闷然。小小忧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1L 页
虞层鳞。足以恼人。身亦疲惫不收奈何。方困扰攘。无暇役笔砚。先先生墓阁伟文。末由猝搆奈何。所乘之机。钟谓这机字如事机势机之机。动者太极所乘阳之事。静者太极所乘阴之势(事势二字互换说)也。大槩谓理乘气而动静也。但以一初观之则理不自动静。而阴阳何从而生也。以此推目前则亦必理之动静而气随以动静。决非气可以自动静而理却罔然冥然因气以有动静而已也。五行之其质生也。水木生于天一天三。火金生于地二地四。所以为水木阳火金阴也。及其变合而相生。其气之运行于四时也。则木春火夏。所以为阳。金秋水冬。所以为阴。天地之化。人之性情。皆莫不有阴阳交错之妙。言之甚长。只可默会。愁乱且便促。不能覼缕。匆匆胡草以覆。仰惟恕谅。
答河圣权(壬寅)
秋来政切怀仰。忽此得书。审省事加护。区区慰仰。所云庭闱之间衽席之际。此正是心学本领处。所谓即事穷理。居敬制行。此为要切。苟于此不办。奚事乎读书讲义哉。当今口耳日滋。真赝混淆。惟实心体行。方可脱这窠臼。成就得正法大业。朋友中其堪担夯此者。非圣权而谁。万望庸信庸谨。日加慥慥。直从践履中涵泳透熟。则气融志明。事理会一。自当有豁然以快。怡然而乐矣。世之谈神说鬼出有入无恍惚惊人。了不贴己者。可惩而不可慕也。心犹阴阳。采五有问。已以鄙意覆去。可讨看也。然而钟迩来渐觉侪类之閒说话漫多。太半是无与于己分者。以是为道。恐终不可与适。况其有至乎。外侮之交加。未必不由于玆。从今窃欲潜靖默修。求以快足于己。不必以不知为知。以自欺而欺人也。如何如何。朱子所谓心即理理即心。以在己与在物云尔。如或问所谓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乎一人之心者也。非所以论心之本体而便谓之理也。然心者理之在己而一者也。理者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2H 页
理之在物而万者也。会万归一。一能涵万。以其无二致也。非若道即器器即道之犹有上下之分也。毅卿颇长进否。此君恒匆匆擸掇。殊无滴水滴冻之意。望与之提撕。令其循序着实。千万之善。便忙不能别书可恨。
答河圣权
归亭邂逅。深感贤者之相逐于风色澒洞之中。而不惧其什伍之收司也。别后耿耿。梦寐靡间。邻友自龙山还。带惠音而至。披读欣沃。审伊时无恙反面。承欢替干。观玩操存。并无阙职。区区不任赞欢。惟进进益励。以幸吾党。别纸所论四七两条。盛见大槩谛当。亦恐不免微有低仰。大要于前辈成说。苟可以活看则彼此皆通。不必加扶抑于其间。以害吾至公之心也。况妄论前辈。尤为今日之大罪案乎。惟自心体察。得是而信守之斯可矣。所论体用。或说固过矣。而盛见亦似有未尽。盖朱子之意。其于形而上处。只单言理之体用而已。单言理则体固冲漠。而其发见于事物也。亦自是冲漠而无造作之迹。其迹者事物也。非理之妙也。其于形而下处。始混言理气之相须为体用也。既曰事物为体则事物者。理气浑成之迹也。既曰其理之发见为用则其者事物也。而理乘气而发用也。然则形而上之体用。剔拨说也。形而下之体用。浑沦说也。恐不可专以形而下者为气之体。又不必以形而上者之用。亦带气而言也。请更试思之。钟病惫吟呓。已涉数旬。纵不颓仆。已觉神不守形。荏苒蹉跎。志业不就。忧如之何。闻西人于甘文之会。发一文字。谓洲上毁斥栗谷。将与芦集并治之。是又生一秦矣。然而洲集中果有斥栗之可罪者否。彼以心即气。为栗谷之旨。亦可谓自诬也。栗谷就四七发处。指其可见之迹而曰发之者气。故即此而有心是气之说。乃一时之偏言也。其于圣学辑要则曰心者合性与气。此盖定案也。其后同春,农岩,陶庵诸贤。皆以心合理气为言。独南塘氏始以心即气为元符。以斥洛论心本善之旨。洲集所谓莫不善。盖指此也。彼乃攘掇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2L 页
输之栗谷者。诚何心哉。漫恐欲知之。多少非书可既。馀可默会。
答河圣权(癸卯)
普痛何言。冒风雪踔重岭。此意何良勤也。顾乏董五经之先知。既未得扫榻于岩关。路间相撞。仍与联翩。若可以叩其舂容者。而人海闹剧。不遑展一话。甚矣丑拙之无分于听旨论而祛邪滞也。前月十七日在南沙得书。煞有名理可商。稍慰憧憧。翌朝闻 国恤之报。遂径起疾驱而归。盖无暇于修覆矣。岁色且曛。瞻咏旋切。为问日来省事加重。学习增悦。沙庄搬接。其间果已如计否。主宰二字之䵝晦。诚有其然。但推说之际。有失于春秋讳尊之义。此却可商。先正学问涂辙。又岂不是急务。腾之口舌。曰理曰气。适所以长浇讹而恣伪冒也。圣人之学。学有定本。即事物以穷理而不搜于冥窅。正心以修身而必见之实行。由齐家以推于平天下。而礼乐刑政理财用人之度。无不秩然毕具于吾范围之内。此所以能位天地育万物。顺命讨而御四海者也。今之学则不然。却只将理气二字。悬空揣摩。说来说往。以为如此是主宰正。不如此是主宰不正。其所谓如此者。亦只是莽莽无形之不可捉摸者。獐鹿互竞。指以自多。而从而夷考。每知不辨于菽麦。行不孚于妻子。与之以一钱则乱。临之以小小扰扰则便慌慌不知为计。如此而可谓主宰之正乎。可施之于天下之事乎。吾辈平日恐不能免此。此举世之目儒者为无用。而功利权谋之辈。所以横行而掉臂也。宁不可耻而可恨也哉。幸圣权之试思之也。钟经历得来。颇自知悔。不敢不为贤者说此。然世之昌歜于理气者闻之。当弩眼大詈以乱道邪说矣。是切惶惧之至。
答河圣权(甲辰)
承书谂已契还先庄。侍奉怡愉。甚慰远悰。且方料理先迹。思永其传。慈孙遹追。宜有是也。但本藁不富而附录居多。则只命曰实记恐可。世系之已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3H 页
载于先集。自是本集事。不必以此而嫌于叠录。孔岩书帖入录似佳。而只题以师门墨帖为得否。国恤中私服。古礼有在家行亲丧之文。今之遭亲丧者。固当如例。但期功以下与亲丧煞别。恐不敢以轻服之私。而比并于至尊之丧。拟论于包特之制也。只当入私殡则服其服。燕居及出入则专持国服耳。士庶之燕居白巾。亦恐不必以大丧内丧而有间。私家练祥。明斋说似合情礼。而但有官者之过时而举祥祭则亦恐未然。祭虽不为除丧。而亦未有不祭而先除者。既除矣则又何举于过时之祭乎。一献以祭。如忌日之略奠。无害其为己祭也。如何如何。
答河圣权(乙巳)
屡书而不止。若是乎贤者之不肯舍于无状也。敬审新正。怡愉增欢。三馀有得。日用益验。区区慰悦。言行之每发而每悔尤。道理之每求而每茫昧。此鄙人之迄今经历而无术以救之者。岂意贤者而亦有是耶。惟每审每慎而勿放过于造次。切近解会而勿规规于微奥。则庶几有至耳。立字题警甚善。但才不谨则便觉颠倒。才骛高远则便觉无凭依。虽欲立。安得以立诸。望于此加意而毋忽焉。谬嘱字辞。后山翁之所姑舍者。而畀(一作卑)污拙甚。何以当此。第俟意到试为之。然亦不可必也。钟腊末纵得克襄于四十里之地。而阡有禁端。恐不孝无以感格人。恐恐然如履冰而临渊也奈何。来月间似当有南行。可面悉多少。语类刊事。望随众干督。期克完功。
答河圣权(丙午)
病伏中犹恋恋于同人之作何状。书来稍可慰释。况惟省节万相。联床湛友。一乐在是。且可进而自力于仰不愧俯不怍之一乐尔。时事宁付之外至。不宜缘此作风吹草动。枉过了悠悠光阴也。顷所谓实学实业者。初非别样奇事。只观古圣人所以为教者。自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一一皆有节度课程。不以空谈。长而进于大学。亦必即事即物以穷理。如周礼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3L 页
部洪范九章。可见他无所不该。尚书中二帝三王之政事制度。莫非从实用处记载以诏后世也。居今而为学。亦何必外此而求他。特以世有升降。时有万变。又不可不通之以目前之爻象。而斟酌乎古今之宜。然后可不至胶柱而鼓瑟。亦不为诡遇而获禽尔。既立吾纲常之宗旨矣。则如近日之列国史志及政律公法兵制农务工艺气化等书。皆不妨购看而料理之。以资来头之实用。不宜安常狃故。一向支离于玄虚没把捉去处而已也。未知贤者当以为如何。钟则病状尚喘喘。闭门绝往还。讥骂之四至者。只得俛首甘心而已。昔人之白刃可蹈。亦不出于中庸之外。初非两样。其当蹈而不蹈与不当蹈而乐蹈之。则是乃君子之所羞而圣人之所不与也。来谕似欲以专事退懦如钟之为者。认作中庸。殆明者之错会也。后山遗文。且可汲汲收抄。另行勘整。然后方议绣梓恐为得之。望与同门诸君。烂漫而处之也。
答河圣权(丁未)
别来虽怅。乍面亦无可相益。人情秪自劳耳。玆承惠柬。敬谂彩履茂纳新休。是切庆幸。所谕云云。足见日用之间。不至放过。尤何等欣幸。但世之滔滔。无术以挽回。则只自尽在己者而已。不尽于己而徒怀忿疾之情。则适足以来人侮而资群笑也。何裨之有哉。想贤者必知所以自谋也。孟子之之劝齐梁以行王政。何尝教它便革周正耶。使孟子而用于齐梁。则只当如文王之行仁政而服事殷而已。其为尊周者固自若也。至其天命已去于周。而人心自归于齐梁。则亦只如舜禹之践位。或如汤武之不得已者尔。此则所谓圣贤亦何心者也。孔子而用于列国。亦不过此。前圣后圣。其揆一也。今以春秋之书而谓孔子尊周。以王政之劝而谓孟子不尊周。则恐未知其必尔也。虽使孟子而续修春秋。亦必以周室为天王。亦必以列强之不述职为讥贬。若朱子之去周亡已久。而其修纲目。犹以周纪元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4H 页
立大一统之义也。程子说在所商量。盛见更谓何。谱序已经构写。今此寄去。然旧谱有序。想已称述世德。无容叠床。故只明其派刊之由。以见其敦亲之必贵于拣汰伪冒而已。亦望谅裁。待胶公入地。可来相礼否。预切企企。馀扰不备。
答河圣权(戊申)
便中又得书。甚感不遗也。即审省节佳吉。稍慰恋郁。外拶之纷冗。虽若可厌。苟其当应则何莫非精义体道之地也。从古圣贤固无废事绝物以为学者。如其闲漫不着紧底则且当裁节删汰。日日省得一两事。是养心之要法。盖事省则欲寡。欲寡则心闲。可以存养。可以玩究。何患无馀地。区区期望于后辈者。惟圣权在尔。幸发愤硬脊。向前厮杀。莫视他满地风潮失色而却顾者。如何如何。钟病状尚未振。后山集束置在架奈何。如得贤者赍一月暇。在傍操丹墨之役。庶可凭仗以为役。而恐此事不易。又复奈何。论议之与世不同。无论其得失如何。只当存其本人风神。不宜刊落埋没。要人道好。此自是校书正法。今之欲撰定别人面目者。未知其置本人于何地也。来喻甚正。谨当佩服矣。
答河圣权
丽堂一宿之晤会事也。未足以尽从颂之乐。匆匆南图。意谓圣权之必踵而至也。及到士谷。乃诗到而人不到。始而若惘然而失也。徐思之。圣权之精神标格。具在诗中。携此而登锦山顶上。纵观天海之大。玆为未始不与圣权同之也。是可以自幸也。归时沿泗上登矗楼。访眉渊精舍之新成。醉吟于黄溪之瀑。盖无处而不三复咏叹于圣权之诗也。途中得和。无便写寄。来坐岩栖。南云更杳杳。瞻恋又曷既哉。远惟孝友增祉。讲诵践履。乐不知倦。区区颂贺亡已也。钟一游汗漫。神思稍觉惺然。归则便塌飒依旧。外境之赏。无补于内守之实。为之一愁也。那当宴晤。以豁此鄙吝也。临书忡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4L 页
忡。姑此不宣。
答河圣权(己酉)
天有新岁。人事百变。俯仰感慨。际承惠存。又增一番嗟咄。但谂省节迓祉。是则慰颂。日用不离于孝友。本原益固于道义。然后方可以语时宜。如欲径涉末流。博通旁歧。则不惟丧守以徇之。亦且所得之不足以偿所失也。此正今日后生子弟所宜十分审戒也。贤者想已良遂矣。何待乎陈人之一言也。惟关扃扫一榻。整膝端跽。温理得从前几部书。贴己体会。刻意究索。自当有万用兼该。而大者先立。小不能夺者矣。另望加意。纲目之不书佛入中国。栗谷已有此疑。来论恐得之矣。钟稍卧起谈笑。然神气内铄。旁人不及见。以为比前差轻健。殊不知崦景西驰。将瞥尔昏黑矣。对影相悼。有不可告语者。平生黥刖。填补无计。将何辞以归白于先人先师也。秪愿彊壮如圣权。幸自爱加奋。以扶竖我一线。皓天必不相忘也。临纸忡忡不能尽。
答河圣权
敬载便书。久而未覆可悚。玆更承问。恭悉省履平康。是庸区区慰仰。示喻日用点检。可见不至孟浪打过。是庸有恃。但自诊既甚审则随症下剂。便即在是。不待探搜于杳冥。责效于悠谬尔。窃恐近世学者。往往以做一逊退状。说一受病原。便谓如此可以不失儒雅面目。却不肯奋发向前踏实地趱将去。以是悠悠岁月。竟不济事。所得既不固。一遇非常。便被扰夺。此却可念。幸望惜取光阴。孜孜乎来喻所谓遵成法。益习其未能。则可悦可乐。将欲罢而不能止矣。见今吾辈中能确实可信者。惟吾圣权是已。乞自重加懋。前书頫询。文字出处。太半是记不得底。未敢强对。其论皇明事。恐不至甚害。如春秋以尊周为大义。而其于天王过误处。犹直书不讳。盖下国陪臣以下则视本朝委质。差觉体貌稍别耳。未审如何。鄙人祭勉台文。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5H 页
只道其忧国忠戆之劝(一作勤)。何尝摘取一事许其但尔耶。恐看之者先有一个党习在胸中。随处把弄。便欲盖尽天下之事。视古人广大光明气像。诚何如耶。自反之馀。旋切讶郁。
答河圣权
便必相问。良荷庄士之不我遐也。第谂有汤垆之节。未审系何證候。用何方药。为日稍间。间已复常。翔矧承欢。百祥凑集否。区区劳祝。钟只前状耳。有婿娟娟。可怡目前。然世机转险。宁有滋况可藉也。主理二字。自是吾家千圣心法。世之人甚恶此二字。种种以未有经据訾警之者。此必叔亨所以故难。以破众疑也。如必以有据为断。则孔子之太极。孟子之性善。周子之无极。程子之性即理。前乎此果有其语耶。自舜禹之授受而道心为主。便是万世心学主理之大宗诀也。继而群圣千言万语。要其归何莫非主理之旨也。至朱子则尤断断然指明之曰心是天理之主宰。又曰所谓主宰底即此理也。其论太极二五之妙。亦曰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其为主理之有据。不亦较然乎。盖天下之事物必兼理气。而是不可以齐头而竞权。故圣贤之学。必以理为主。曰主理则气之为资者。自在于不言矣。是则粗通句读。粗识文理者。可无疑晦。而今之高明通达者。往往有执言而迷旨。眩于骊黄而昧于天机。甚矣异说之涂人耳目蔽人智思者。至此之悠谬也。
答河圣权(辛亥)
承书始审有令妺之冤。惊愕不可言。仰惟友爱隆至。悲悼何堪。奉侍逆理。又何宽譬也。惟强抑委命。以慰慈念。世象到此。无可为言。人类之日化。亦复伤痛。平日所望于圣权。本自不浅。疾风劲草。宜知所以自励也。约令之转寓靡常。窃所慨叹。馀沙世庄。岂宜作接淅之去耶。色斯之举。未知何端。而不远之复。不能无望耳。钟自哭从兄。益复廓然无依。悲痛之私。久而难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5L 页
裁奈何。极瑞已入地。黄土中埋此白璧耶。念之酸骨。挽诔之寄。所不可已者。而沧桑陨穫。万念消沮。不克留神于文字上。尚此阙然。甚愧不情。俟日后第当另作商量矣。俯询疑节。覆在别录。可照裁也。
  别纸
通典有伯母惨。祖为主昏。女为小功不嫌者。是时为适妇大功。大功之末。可以嫁子故也。明斋所谓大小宗有故。其父主之者。以宗子之从行子孙言也。非指宗子之子孙也。若宗子有孙当昏。而身有重服。又难失时。则使其父主昏而行之。恐亦不甚害。通考所引。未见有矛盾。
无官者之称学生处士秀才。皆无不可。然秀才则弱冠时可用。学生亦非今日合称。惟处士似胜。然自非有行望可尊者。则亦难人人一例。秀士亦古者荐升之称奈何。
牌子今只遵朱子说。然今士庶家一例用主。岂必牌为哉。既立牌则岂可不椟。又岂可丧毕埋之耶。且上世既未立主。则新丧设牌。亦恐未妥。俟丧毕宜追造先牌。
家礼不涂殡。故无启殡之节。又嫌其全然无事。故为此迁柩之节。以应启殡之礼耳。通考所引书仪告辞。乃涂殡者之节也。非有两告也。今人家皆用涂殡。则只当用书仪之告。或可依古礼声三启三之文似得。
既殡于外则岂容以朝祖而反柩于邻比耶。只当以魂帛朝庙。仍就殡处设灵座。而祖奠遣奠皆行于是。
父主子丧。有哭而无拜亦礼也。岂必曰不成礼耶。就舆告辞。去敢告二字为可。尚飨是庶几享之之谓也。尊卑通用何妨。
祔祝用一。古礼尽精微。而家礼既从贺仪。故举世不敢不遵。先师礼辑亦已论此。
卒哭之非祭名。自先儒已有此说。非先师刱论也。礼辑亦载录。徐当取考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6H 页
如何。
答河圣权
无书非相忘也。有书则可喜也。只以迫于外至。缓废本来节度。为万一虑耳。今承函审省事佳頔。既慰幸。且斤斤于道义之相规。名理之相难。区区于是而信吾圣权也。望勉旃日迈。不以得小而自足。不以眼前而趋便。惟立的于远大。执契于百世之俟。如何如何。鄙人无可说也。改名固非善事。而亦出于悲愤之馀企慕之私也。盖此身无归。恒恐此心之从以颠倒而堕落于无谓也。历数往古。其诸慷慨激郁而自投于水火刎缢之烈者。万万非庸懦所敢拟到。惟陶靖节,金仁山两先生之事。庶或可以跂踵而追及之。所以窃自附于陶先生改名之义。而取陶金两字而合称之。聊作顾名之资。其情亦戚矣。且于字义。鋾者钝也。钝废无能。莫吾若也。吾所以自旌而自悼也。贤者可矜谅也。综要一部付呈。可作贤者毕生据守。惟心会而躬履之。期为不负乎天畀者。其于不相入处。则亦不必呶呶以竞哗也。但如采五,叔亨于则何可不竭情(저본에는 빠져 있는데, 정오표에 따라 ‘情’ 자를 보충하였다.)尽忠以相谋也。今日之话此心曲者。舍此二友而更有谁哉。惟恐己见之不精确尔。岂容遽虑于久要之不相信耶。惟贤者之裁亮焉。互发之义。后山翁在时尝把作大头段。鋾以为此只是规规于字义之上。为前人分疏尔。莫若从吾心上。察其机而实下扩约之功尔。玆于盛谕之来。亦以此奉告也。苟其寻字义也。则互者二物之相须也。非二物则无可互也。不相须则不成互也。言者之以退陶所谓各有所主。便判作二物而止以当互字者。殊非本意。盖不知夫才言各有所主。而便有相须之义也。如无相须则一主字已是剩语。且曰互在其中则在其中三字。尤非各发之谓也。来喻所谓各发亦与各有所主之云。恐不无眇忽之差。盖谓之其发也各有所主则可。即谓之各发则不可。试思之如何。后山翁所谓理发而气亦发。气发而理亦发。其大义则固然。而立言径直。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6L 页
太无分剂。有若理气二者齐头竞发之为。恐不若曰理发处气随而发。气发处理乘而发耳。
答何圣权(壬子)
正月书迄今未覆。盖采五,可允前后行忙。不暇于作字也。山花向阑。怀我玉士。如渴未饮。为问玆者。视膳养志节宣加卫。替干可以试所学。馀力可以温夙讲。念念孜孜。不离于道。古之人皆如此做成。远于事而昧于物。非所以为道也。幸随处点检。勿些放过。至若性命之原。有非屑屑专力者。亦只在日用处上达去。以叔亨之高明缜密。犹患不能于烂漫。则世更有开口地乎。如曰太极动便是阳静便是阴。则太极只是元气之徽称。无一刻自占时节。周子何苦为艰阻之辞曰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而不直曰动而阳静而阴矣乎。动而生阳。非太极子时动而阳生于丑时也。静而生阴。非太极今日静而阴生于明日也。然太极不动则阳无由生。不静则阴无由生。则谓之动然后生阳。静然后生阴。乃推本而言。非故作层节也。在迹上看则动静者固气也。然既曰所以动静者理也。则所以字果何谓也。理动故气以之动。理静故气以之静也。理实为动静之主。而气以之而作用而已。是以自上而竖看则动静者理也。自下而倒看则动静者气也。两说俱不可废。特竖看者乃为穷理之究竟处耳。朱子之说。诚有或彼或此不可为准者。而大要须奋其定论之有在。然后或活看而通之。或分拣而取舍之。不害为尊畏之道。而真得朱子之心矣。岂容一例周遮。随语生解。是亦是非亦是。此亦此彼亦此。而为混沦包笼之家计耶。窃恐如此为法。却含得无限病痛。生于其心。害于其事。不但言语之苟且而已也。可以此一问于叔亨也。今日后生鲜有可恃其卓然能为东南之砥柱。能不惧滔天之洚者。惟叔亨,仲谨数君者。而类皆徊徨不界。尚有周旋世态底意想。每念不能不闷人。虽然亦安知鄙人之自困榆枋。而枉疑大鹏之逍遥游也。闻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7H 页
可允已搬基洞。贤者失一芳邻矣。朝暮将谁与讲难而决疑哉。望益自振励。勿以索居而便弛惰也。
答河圣权
日前覆去。想已达矣。昨间始得正月书自邑底至。幸其不至为石头之沉也。鋾今垂死矣。断断一念有望于圣权者。窃有不轻。其与叔亨难者。犹是第二事。惟于日用之间。就自家心身上痛自点检。如何如何。精爽字昔人固有以魂魄言者。盖理气合而为神则随其所指。皆可通言故也。然而理也者。神之体干也。气也者。神之资具也。苟直指其实体则神即理之妙也。朱子所谓心者气之精爽。乃就气上指其妙也。即所谓神者理之乘气而出入也。即所谓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也。即所谓气之精英者为神。所以为水火金木土是神者也。叔亨之以此作单气看。诚失之粗卤。而盛说之谓精爽便是魂。魂便是神。神便是理者。有转展牵合之意。却似认气做理。亦恐未稳气之精爽。犹曰气之灵也。虽其可彼可此。而此等处只看作理之妙。而魂气之为资者。不须和说也。智之德专一心而为知觉之体用。有何可疑。而叔亨亦云然也。盛谕之以答潘书證之者固得矣。又何必别求一證也。朱先生初年盖尝以知觉属之气。而中岁以后其论大定。专以知觉当智之体用。如答潘书是也。又曰仁智为总统。而从心言则智最大。智之所以为大者。以其有知也。又曰知觉智之事。又以横渠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之说。谓其性外恰似别有知觉了。此等处皆明白真切。不容迁就。以叔亨之伶俐详缓。而犹常常见止于精气之闪烁者。不推到于所以之妙所能之用。而拣其主资之别。甚矣气之迷人也。然而叔亨非终不悟者。不须急迫以争竞。只俟其参确于朱子之论。体验于自家之心而后。可涣然而一笑也。
答河圣权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7L 页
谓当一顾。秋尽而始以尺素至。亦足抵一晤也。仍谂汤节幸无添端。忠养之格而福履将如响。区区慰仰。先亭之落于重阳。其事亦不偶尔也。为云仍者宜一倍加念。以光先德。不徒以栋宇之重新为至而已。月渊佳句。读之悲叹。且令人有感发者。此公胸次。老而不馁犹如此。可服也。但盍朝之朝。虽缘邦讳。而行文记语。不容不作如此。若以此押韵则恐非所宜。未知如何。谦翁集既剞劂矣。又将印布矣。诸公之勤可仰。但末简之语。决非废陋所堪。且缘年来志败气涸。凡干文字。不任属思。故辞之而已。非有意义也。乃诸公不谅而屡督之。贤者亦从而疑之耶。骇窘之至。不得已而草几行语已寄去。然诸公见之。不能不悔其固请也。浅俚之词而系之先贤之编。毕竟是大不宁。幸致此意于诸公。而勿以形迹而介介焉。惟扯弃之是望。鋾病废如昔。无足言者。少友之相聚。无以应副可惭。胤哥端序若可见甚佳。然恨不得一抚其顶也。嘱以字说。岂敢辞。但恐力不强耳柰何。舍采之义。为说不一。然毕竟是后郑为长。以月令奠币舍菜之文观之。则其为祭荐于先师者无疑也。先郑所谓舍释采服。不成文理。且习舞而释采服。诚何意也。其曰弟子见于师。以菜为贽。亦似无稽。雉鹜束脩。自有常贽。妇人之贽。犹用果品。而士之贽于师。岂容以菜耶。来示所谓分释菜果者。未知谁说。然亦近苟且。舍只是释置之谓。菜只是蘋藻芹韭之属。岂有与果混杂而分释之者耶。心说既得叔亨颔可甚幸。既得于此则动静之旨。亦可次第涣然矣。且既曰太极者所主以动静之妙也。则已是思过半矣。但恐叔亨于妙字看不透。故尚有此疑也。盖理之动静。非如气之蠢蜿也。虽其无形。而事物之感也。即其当下理便著应。而气以之从焉。当应之理不著则气无由自动。其所谓著者。非谓可见也。乃感动之谓也。这便是妙。朱子所谓妙是运用不测底意。而运用字有病。故只下得妙字者是也。运用不测。非动静而何。理气动静。非有先后。理才动气便随动。不容毫发间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8H 页
理不动则气无有自动。故语其故则不能无先后之分。谓动而后生阳。而非理动在前而阳生于小顷也。谓静而后生阴。而非理静在前而阴生于次列也。一时一处而究其故。则不容无先后。此所谓妙也。此处正宜敏妙看。不可以逡巡求。亦不可以混汩求。极精至细。不宜使着些子粗心了。试以此语及叔亨如何。馀不可究。
答河圣权(癸丑)
一披而得两函。所以沃渴者多矣。书出已经朓朒。更惟堂闱癃节。与春昭苏。替干足以恭职。玩绎足以进业。由此而知行可以互发。事理可以相涵矣。区区既艳仰。且望之益崇而无已已也。所云贤座之好为说话。叔亨之不肯分疏。纵若相反。而实所以相成也。盖此理不讲则不明。然亦须以切实体认为至。呶呶辨说。固所当戒。而亦须择义以利于用。庶不堕于黯𪑓以自欺尔。幸交勖迭迈。以成丽泽之说。如何如何。艮公性父心子之云。鋾亦因仲谨辨寄而始闻之。盖心是气也。则气为主宰。终觉未安。故坚主性为主宰之说。于是心之为主宰于千古者。老倦而让权于性。顾为臣如燕哙矣。此其势之必至也。非一朝一夕之故。不须今日而惊嗟也。但彼所谓性。即吾所谓心也。彼所谓心。即吾所谓气也。其曰性尊心卑。即吾之所谓心尊气卑也。如此看傥不害为郢书之烛否。别幅杂事。恐是不足相问。只在雅鉴。裁择可了。亦有阙焉之不为少者。鋾之迷瞀疲惫。何必覼缕费辞耶。仰惟亮恕。梁颂佳作。不容改评。可见年来文量之长得数格也。句帘之当依律格。自昔四六诸家皆然。自我东中叶以后。凡笺表及梁颂。只将腰趾两字做帘。决非古意。然今已一例成习。所谓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者也。苟得文字极好时。虽不帘亦何大病耶。春煦已畅。惠然一顾何妨也。鄙状碌碌不欲溷仁听。遂此不悉。
答河圣权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8L 页
月初书迄今可读。玆复得朴李二丈相寻。叩审近日省愉启处增毖。干务尽职。而玩究之功。并进而不相妨。甚喜定力之有在也。所云今之学者。于格致诚正则可矣。不识上面又有治平之道。采五此说恐出于愤世自咎之馀。未必其别占田地要作计功谋利之单方也。盖人士之开口便说天人性命存省克复。而才付一事。便做不过。家国之骎骎以不振。不可谓无所由矣。然而苟其真能格致诚正乎。则治平之道便在是。世岂有能格治(一作致)诚正而昧昧于治平者乎。若或舍此而求之于管商申韩之馀术。切切然架漏苴罅以为奇。而曰此足以救时济物而可成大人之学。则诡遇之获。皆将不耻而为之矣。其所谓随时变易者。岂此之谓乎。采五正不应为此也。叔亨所论剽窃绪馀。转成葛藤。诚切至之论。而亦吾辈之药石也。贤者乃以姑置知一边。只从行字上理会为疑。是正犹扶得一边。又倒向一边也。苟能于行上理会则这便是审究其当然之理。其为致知孰切于是。既一一体察真蹈而得其当然。则曾子之真积力久。而将有得于一贯之全体者。可有日矣。叔亨之云。亦岂谓全不致思于分殊零碎之理。事物当然之节。而徒欲擎拳曲跽。嗒然冥行以为勤。而俟其自悟耶。朋友讲论。须彼此交尽情悃。审其语意之攸在而取其长而略其少偏。斯为相益。否则只成说话。无补于己。而亦恐助人不平。此不可不会也。代服之议。岭中咸遵退陶说。故锦阳亦有此云云。然退陶未尝断定了。且谓古今礼书未见。盖先生此时犹未得通典时也。星湖所论凿凿昭详。深得礼意之正。可取考于士仪焉。馀不张皇。可照谅也。
答河圣权(丙辰)
夏初领惠状而未覆。耄废也。可恕谅否。缅惟秋凉。省下制履保啬。日用作何节度。闻夏间与景愚相处。想有许多订难可以启其端绪者矣。此人沉重有思致。而其于圣贤言语。姑未有入头处。幸谆谆提诱。令其说绎甚佳。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9H 页
鋾自哭刚公。不啻若丧质。益觉斯世之茫然。只有速化一路差可永忘。而亦苦苦不绝奈何。昨间始得去年所询礼疑若干事。今已属过境。而不容不相讲。略疏浅见于别幅。可驳订也。
  别纸
束帛之制。有何未详。古礼之懿。正堪遵用。补编之式。已成国制。遵用亦无妨。
埋帛于家内。其义盖出于埋重庙门之古礼。然今人家鲜有别立祠堂。而田里垣皆不洁净。且或迁徙无常。鲜有十世之家。就此埋弃。亦恐未安。只从今俗埋于本墓之侧。或先墓之近。似不悖于礼意也。埋帛而哭临。恐无意义。
小记所谓报葬报虞三月而卒哭。恐谓安神之祭则因葬而即行。生人之无时哭则俟三月而始卒也。盖葬以常期则毕虞之日。便卒无时之哭。故毕虞或谓之卒哭。若其先期而渴葬。则汲汲三祭以安神。而生人之哀不忍遽杀。故毕虞与卒哭不能同时也。辑要注释。恐非小记之义可疑。
乱时埋主。出于不得已。而时平则便当复主。今始因新丧而并复先主。固已晚矣。在亲丧则追复先主。似多碍节。而妻丧中复先主。恐无难安。虽不举盛祭。酒果告由。何不可之有。
高曾之主。因乱径埋。祖考则初未立主。今而并造恐当。各版告由。不可一祝合告。其辞则略陈事由。在临时随宜。祥后朔望请出新主及无庙之家俗节出主。皆不可昧然无告。
古者宗子有君道焉。故宗子亲尽而支子之亲未尽者。不敢迁奉先主而祀之。自是正礼。朱子所答胡伯量,沈庄仲云云盖以此也。后世士大夫家宗法不至大端严截。自其生存而为子孙者。有可以各伸情私于父祖之养。于是而没而当祧也。子孙之亲未尽者。有迁奉之礼。盖亦因时而起义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九十三 第 379L 页
也。世或有子在而父祧于宗家者。此等处亦人情之所不忍恝然者也。此礼既立则自我而废之。以为我行古礼。亦恐太决裂。长房贫穷无依。则别构一祠以妥主。而诸孙合力备物以祭之。但以长房名主祝。近时礼家往往多如此。此或可行。
答河圣权(戊午)
病里一念。未尝不憧憧于垩庐茕疚之状。即玆承问。以审号慕俯就。保不至危毁。粗慰区区之悰。二礼之节取辑要。又可见慎追之至意。尤庸钦尚。所询浦上吊仪。不敢臆对。然古之人居丧。非服亲与师之丧则不曾奔哭。惟曾子之于子张。齐衰而往吊。然戴记之文。有难笃信。且哀座之于刚翁。合有加麻之节。然今已过三月之外。恐不宜以始吊而追加已除之麻。此在斟量而为之节也。饭含之当废。先儒固有说。而记所谓不忍虚口。不以食道者。亦自有不致死不致生恻怛至切之深意。有不容以薄物琐故而径废圣人之制也。楔齿而用摺纸。米用三五粒。贝用蠙蛤之产。恐不至于妨损尸体。而亦无愆于相循之礼。未知如何。丧冠之制。鄙人往时之说。亦不免因俗而更谬。盖古经之冠。只用布襞积而已。何曾有湖纸作胎之文耶。今只将布材作㡇。为广三寸。(当用布帛尺)从武内外毕。阔可覆额。高可过髻。虽不糊纸。而亦无垫亸之患。望更究之如何。鋾昔疾连绵不霁。毕竟与此生终始之已。神精之脱。便是阎界光景。岂以形骸之见在床上。为少须臾毋死耶。奉晤无期。恐一朝溘然而不能相诀也。惟冀自爱加勉。以副詹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