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书
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07H 页
答郑文显(宗世○小学疑义○乙未)
今其全书。集解谓三代小学教人之书。而大学序文注。陈新安谓三代之时。有教法未有书。何也。
三代之时。何尝无书。陈新安之论则言其未有今小学大学之书。非谓其都无教人之书也。
他书必曰新安朱某序。而此独云晦庵题何。
他书则皆因其前人之已成者而发明之而已。故自称姓名。所以致敬于圣贤之书也。此书则虽亦是前人之格言懿行。而但经自家蒐辑。以成一编之功。以文则虽述。而以义则窃附于作者。故只称别号。所以聊告于童蒙之辈也。
保傅与可者。宽裕等十德之兼备者鲜矣。或有一善者。亦可否。
立言垂教者。岂容预忧其纯德之难得。而径自减约。求其次等耶。既择可者则虽难得其纯者。亦可以得其庶几者矣。何可以一件之微善。取而为师。不顾众恶之习。足以移人耶。
周礼。与他书援引之例不同。
不着曰字者。所以见周家所行之礼之实也。非若他书之泛言其如此而已之类也。
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是。通指四章。是只结一章。
少事长贱事贵。此系内则本文。则当通四章而看。然朱先生于此。既用隔圈分章之例。则恐当自作一章看。
众皆若是。集解以为同在是者皆当如此。其语意难晓。
众皆若是。言非惟见大人为然。凡于众人之相见。皆当观其颜色。容其思
今其全书。集解谓三代小学教人之书。而大学序文注。陈新安谓三代之时。有教法未有书。何也。
三代之时。何尝无书。陈新安之论则言其未有今小学大学之书。非谓其都无教人之书也。
他书必曰新安朱某序。而此独云晦庵题何。
他书则皆因其前人之已成者而发明之而已。故自称姓名。所以致敬于圣贤之书也。此书则虽亦是前人之格言懿行。而但经自家蒐辑。以成一编之功。以文则虽述。而以义则窃附于作者。故只称别号。所以聊告于童蒙之辈也。
保傅与可者。宽裕等十德之兼备者鲜矣。或有一善者。亦可否。
立言垂教者。岂容预忧其纯德之难得。而径自减约。求其次等耶。既择可者则虽难得其纯者。亦可以得其庶几者矣。何可以一件之微善。取而为师。不顾众恶之习。足以移人耶。
周礼。与他书援引之例不同。
不着曰字者。所以见周家所行之礼之实也。非若他书之泛言其如此而已之类也。
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是。通指四章。是只结一章。
少事长贱事贵。此系内则本文。则当通四章而看。然朱先生于此。既用隔圈分章之例。则恐当自作一章看。
众皆若是。集解以为同在是者皆当如此。其语意难晓。
众皆若是。言非惟见大人为然。凡于众人之相见。皆当观其颜色。容其思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07L 页
察其纳而毋自变动矣。集解之释。似欠亭当。
孔子谓曾子以孝。上文既言终始。而下文又言始中终何也。
统言则曰始终。详言则曰始中终。所以丁宁告戒。谆复说破。而不厌其支离也。但上文则就自身上说。而以不毁伤为始。立扬为终。下文则就亲也。君也身也而三层分说。以见其孝无不在之实。
非先王法服一节。独言于卿大夫何也。
共天位理天职。卿大夫有其责也。则恪奉王法。在我为急切故耳。
末节孝无终始。增注谓见上文。是单指第一节。是通指七节。
此所谓终始。指章首第一节二节言。而以下诸节之意。皆包在其中。
大臣以道事君。君虽不可。当正言直谏。以死于国。
死而无补于国。徒使吾君被杀谏之名而已。如之何其轻自干死。以成匹夫之谅也哉。若其所遭不同。则又当别立论。
年长以倍。集解谓泛言长少之序。非谓所亲也。孟子曰不挟长。然则所亲之人。虽长于我十年以上。抑可视志逊交否。
志同道合。这便是良友。若其揖让应对之节。则亦不可无尚齿之严。古之所谓相友者。岂如今人之尔汝亵狎而已耶。
士相见礼。与君与大人与老者言处。当着以礼以忠以慈爱等字。而乃不然者何也。
礼非独施于使臣。而言使臣则礼在其中。忠非独施于事君。而言事君则忠在其中。慈爱亦然。故不直举礼忠慈爱。而只广说使臣事君使子弟。以见其所包者阔。
伯俞一章。乃在稽古篇何也。
以时世考之则似当在外篇。然抑伯俞之事是善行。故曰以下。是嘉言。而有难于两篇分录。故取其全而载之于此欤。未敢质言。
孔子谓曾子以孝。上文既言终始。而下文又言始中终何也。
统言则曰始终。详言则曰始中终。所以丁宁告戒。谆复说破。而不厌其支离也。但上文则就自身上说。而以不毁伤为始。立扬为终。下文则就亲也。君也身也而三层分说。以见其孝无不在之实。
非先王法服一节。独言于卿大夫何也。
共天位理天职。卿大夫有其责也。则恪奉王法。在我为急切故耳。
末节孝无终始。增注谓见上文。是单指第一节。是通指七节。
此所谓终始。指章首第一节二节言。而以下诸节之意。皆包在其中。
大臣以道事君。君虽不可。当正言直谏。以死于国。
死而无补于国。徒使吾君被杀谏之名而已。如之何其轻自干死。以成匹夫之谅也哉。若其所遭不同。则又当别立论。
年长以倍。集解谓泛言长少之序。非谓所亲也。孟子曰不挟长。然则所亲之人。虽长于我十年以上。抑可视志逊交否。
志同道合。这便是良友。若其揖让应对之节。则亦不可无尚齿之严。古之所谓相友者。岂如今人之尔汝亵狎而已耶。
士相见礼。与君与大人与老者言处。当着以礼以忠以慈爱等字。而乃不然者何也。
礼非独施于使臣。而言使臣则礼在其中。忠非独施于事君。而言事君则忠在其中。慈爱亦然。故不直举礼忠慈爱。而只广说使臣事君使子弟。以见其所包者阔。
伯俞一章。乃在稽古篇何也。
以时世考之则似当在外篇。然抑伯俞之事是善行。故曰以下。是嘉言。而有难于两篇分录。故取其全而载之于此欤。未敢质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08H 页
共姜守义。柏舟诗只言母也。而此并言父何耶。
妇人之情。私爱特甚。想共姜之母。怜其女之蚤寡。欲使之有夫。而日诉于齐侯。期使夺志。故其自誓之诗则独举其母。以其造谋者母也。其在他人叙事之笔。则并及其父。以家事之父为主故也。何尝有异义。
伯夷首阳。或谓归死唐虞揖逊墟。信然否。
夷齐本意则未必如是。而自后世赞咏则方如此说。
答郑文显(壬辰)
顷年相对。固疑其眉睫之间。殊不似昔时举止。今得书来。审误尝出入于榛棘荑稗之场。圣人焉瘦之云。真不余欺也。人谁无过。改之则已。伊来已悔悟而知返矣。直由此持守。勉勉向上。更勿用回头错是望。门地卑微之叹。窃非志学者口气。天生此人。固欲人人而修人底道理。虽屠沽厮隶。莫不有佛性。岂庶孽人性分上欠得了仁义礼智四者耶。夫仁如微子。贤如致堂。皆庶出也。何尝以是而自弃以是而人贱之哉。愿痛涤此心。勿长得怏怏意思。毕竟向偏颇忿怼上走作也。为问近读何书。从何朋友游。体上亦无损否。彝舜家景亦如何。思之惨怛。钟无足说。惟老将至而志不强是惧耳。馀冀心会。
答郑文显
日昨自芳洞寄至二月间慰状一度书一函。暨八月上八日所发书并记述诗章略干。荷赐重叠。且感且泣。钟之不弟。哭兄太早。今又期制已阕而三霜将周矣。踽凉悲恫。谁与为命。承慰尤无以定情。将何以答仁私之厚乎。第谨审年来。牢劄脚跟。孳孳乎治心养性之方。而讲究实理。以裕其用。区区不任倾倒歆慕之至。座右之才之质。固不当草草了勘。今既范驱而遵正路矣。真英雄大事业。将次第在我矣。此志一立。惟勿怠以将之。克终以为准。使吾党与有荣焉。是切顶祷之私尔也。示喻缕缕。足认密地体验
妇人之情。私爱特甚。想共姜之母。怜其女之蚤寡。欲使之有夫。而日诉于齐侯。期使夺志。故其自誓之诗则独举其母。以其造谋者母也。其在他人叙事之笔。则并及其父。以家事之父为主故也。何尝有异义。
伯夷首阳。或谓归死唐虞揖逊墟。信然否。
夷齐本意则未必如是。而自后世赞咏则方如此说。
答郑文显(壬辰)
顷年相对。固疑其眉睫之间。殊不似昔时举止。今得书来。审误尝出入于榛棘荑稗之场。圣人焉瘦之云。真不余欺也。人谁无过。改之则已。伊来已悔悟而知返矣。直由此持守。勉勉向上。更勿用回头错是望。门地卑微之叹。窃非志学者口气。天生此人。固欲人人而修人底道理。虽屠沽厮隶。莫不有佛性。岂庶孽人性分上欠得了仁义礼智四者耶。夫仁如微子。贤如致堂。皆庶出也。何尝以是而自弃以是而人贱之哉。愿痛涤此心。勿长得怏怏意思。毕竟向偏颇忿怼上走作也。为问近读何书。从何朋友游。体上亦无损否。彝舜家景亦如何。思之惨怛。钟无足说。惟老将至而志不强是惧耳。馀冀心会。
答郑文显
日昨自芳洞寄至二月间慰状一度书一函。暨八月上八日所发书并记述诗章略干。荷赐重叠。且感且泣。钟之不弟。哭兄太早。今又期制已阕而三霜将周矣。踽凉悲恫。谁与为命。承慰尤无以定情。将何以答仁私之厚乎。第谨审年来。牢劄脚跟。孳孳乎治心养性之方。而讲究实理。以裕其用。区区不任倾倒歆慕之至。座右之才之质。固不当草草了勘。今既范驱而遵正路矣。真英雄大事业。将次第在我矣。此志一立。惟勿怠以将之。克终以为准。使吾党与有荣焉。是切顶祷之私尔也。示喻缕缕。足认密地体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08L 页
之勤。而其病其药。座右已良遂矣。更何藉于瞢陋之一言也。方其一念动时。便加省察。如其善也。则推广之保守之。如其才涉于私意者。则直断置掉弃。勿少系恋。回头向道理上涵泳玩究。日驯,一日。惟敬惟诚。则气机渐淳。心体虚明。凡情之发。自不至于横逸矣。此积久可至。岂容一再提撕而遽希其突过颜子上头哉。镜赞梦说。深感相与之重。而吹嘘太甚。称谓不伦。此岂实心相许之道也。钟之颓疏莽愚。得座右为朋友之则已侈矣。至若曰函丈曰门下云尔则不惟在钟为无实可当。座右之翘翘英硕。何所受于顽丑之地也耶。百手交指。万口争笑。座右之何乐乎自取讥侮也。继今以往。须扫除一套。只以久要见待。则彼此俱得体而讥侮无自以兴矣。仰惟加谅。来诗固欲拚和。而适值狮孙菌化。惨怛不能作它念。略此修覆。留俟后回。
答郑文显(丙申)
宿交不与世俱变。源源乎其相访也。恳恳乎其相怜也。洒洒乎其名理之论也。钟之猖披至此。愦愦无悰。况不能从颂吐胆。以之烂漫。直寄情于眉睫之间而已。见留珍函。有时庄读屡回。益感眷与之厚而问寡之勤也。客里匆氄。未暇趁答。今才勘综要毕。起身至伽北。稍得閒寂。乃敢略疏愚见。录在别幅。望更惠论驳。祛此钝根。且想迩来玩索益深。并为一一提示。毋惮相订。久雨乍霁。恪惟省节增重。钟锡旅状姑依。而家耗无闻。乱世不能不纡郁。行将为北还计。然歊热政可畏。衰苶将奈何。未前更得一聚。亦足快心。惟在雅亮。
别纸
言性则仁义为大。仁义者。金木之神。金木体确。故曰实底是性。言心则礼智为大。礼智者水火之神。水火体虚。故曰灵底是心。或者以为才说性时。仁义礼智粲然全具。才说心时。仁义礼智亦浑然在中。不可截然
答郑文显(丙申)
宿交不与世俱变。源源乎其相访也。恳恳乎其相怜也。洒洒乎其名理之论也。钟之猖披至此。愦愦无悰。况不能从颂吐胆。以之烂漫。直寄情于眉睫之间而已。见留珍函。有时庄读屡回。益感眷与之厚而问寡之勤也。客里匆氄。未暇趁答。今才勘综要毕。起身至伽北。稍得閒寂。乃敢略疏愚见。录在别幅。望更惠论驳。祛此钝根。且想迩来玩索益深。并为一一提示。毋惮相订。久雨乍霁。恪惟省节增重。钟锡旅状姑依。而家耗无闻。乱世不能不纡郁。行将为北还计。然歊热政可畏。衰苶将奈何。未前更得一聚。亦足快心。惟在雅亮。
别纸
言性则仁义为大。仁义者。金木之神。金木体确。故曰实底是性。言心则礼智为大。礼智者水火之神。水火体虚。故曰灵底是心。或者以为才说性时。仁义礼智粲然全具。才说心时。仁义礼智亦浑然在中。不可截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09H 页
分属。
言性言心之别。盛论尽看得到。而但实底是性。灵底是心。非由于五行之体确体虚也。性以四德之真静存主者言。故曰实底。心以主宰之神明不测者言。故曰灵底。从理看已自如此。何必讨标本于气上也。且礼智为大。改以知敬为要如何。或说亦甚圆畅。然但义理有分合说时。合说固如彼。而分说则又如此。所谓析之极其精而不乱。合之尽其大而无馀者。此类之谓也。决不可专事笼罩。訾精者为分裂。专务琐细。苛大者为汩董也。
自本原而竖看则未发之前。气不用事。一理浑然。冲漠无眹。固不可云何者为本然而何者为气质之性也。自苗脉而横看则本然之性。亦只是气质中剔拨言者。未发之时既有气质则可以单指可以兼指。朱子所谓气质之性。亦只是这里。
钟之愚尝以此屡质于师门矣。方其苦苦力争也。亦自以为吾见之甚到。而吾言之甚直截矣。其间究诘无所不至。岂止如今日诸公之所难者。座下之所论者而已哉。毕竟历溯往牒。细推实理。积费岁年。优柔以求之。渐觉吾见之丑差而吾言之多窒矣。于是乎益知性善之为有功而气质之性之为君子所不性也。盖才说未发。便谓之中便谓之尧舜路人一也。则无所偏倚之地。夫焉有善恶不齐之性乎。圣众无别之地。安得有君子不性之性乎。虽其自苗脉而横看。仁也是侧(一作恻)隐底苗脉。义也是羞恶底苗脉。礼也智也是辞逊是非底苗脉。浑然而粲然者。亦只是本然之性。竖看横看。俱在理上。岂竖看则专于理。而横看则拖气作理耶。虽在竖看。才说性时便是就气质剔拨言者。岂特横看而方然也。未发之时固已有气质。而不可以气质为性也。气不用事。性无加损。则不可以无加损者。为不齐之性也。虽其兼指浊驳之静。无伤于性善之真。将何别于本然而更立一名乎。惟其发而气用事然后清而粹者顺性而助其为善。浊而驳者掩性而
言性言心之别。盛论尽看得到。而但实底是性。灵底是心。非由于五行之体确体虚也。性以四德之真静存主者言。故曰实底。心以主宰之神明不测者言。故曰灵底。从理看已自如此。何必讨标本于气上也。且礼智为大。改以知敬为要如何。或说亦甚圆畅。然但义理有分合说时。合说固如彼。而分说则又如此。所谓析之极其精而不乱。合之尽其大而无馀者。此类之谓也。决不可专事笼罩。訾精者为分裂。专务琐细。苛大者为汩董也。
自本原而竖看则未发之前。气不用事。一理浑然。冲漠无眹。固不可云何者为本然而何者为气质之性也。自苗脉而横看则本然之性。亦只是气质中剔拨言者。未发之时既有气质则可以单指可以兼指。朱子所谓气质之性。亦只是这里。
钟之愚尝以此屡质于师门矣。方其苦苦力争也。亦自以为吾见之甚到。而吾言之甚直截矣。其间究诘无所不至。岂止如今日诸公之所难者。座下之所论者而已哉。毕竟历溯往牒。细推实理。积费岁年。优柔以求之。渐觉吾见之丑差而吾言之多窒矣。于是乎益知性善之为有功而气质之性之为君子所不性也。盖才说未发。便谓之中便谓之尧舜路人一也。则无所偏倚之地。夫焉有善恶不齐之性乎。圣众无别之地。安得有君子不性之性乎。虽其自苗脉而横看。仁也是侧(一作恻)隐底苗脉。义也是羞恶底苗脉。礼也智也是辞逊是非底苗脉。浑然而粲然者。亦只是本然之性。竖看横看。俱在理上。岂竖看则专于理。而横看则拖气作理耶。虽在竖看。才说性时便是就气质剔拨言者。岂特横看而方然也。未发之时固已有气质。而不可以气质为性也。气不用事。性无加损。则不可以无加损者。为不齐之性也。虽其兼指浊驳之静。无伤于性善之真。将何别于本然而更立一名乎。惟其发而气用事然后清而粹者顺性而助其为善。浊而驳者掩性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09L 页
汩之为恶。于此而始有善恶之不齐。非可以性之本然一例句断。故目之为气质之性。张子所谓形而后有者是也。是以古人之曰节性忍性相近之性刚柔善恶中之性。皆从发后立言。何曾有就至静而语性之变者哉。朱子所谓气质之性亦只是这里出者。恐亦谓性之变于气质者亦从这里发出。初非与本然之性。相对作二性也。要之若只管粗心大谈以为未发之时亦有善恶之性。则胡氏之同体异用。乃其义谛。固无以服我之心。而我亦不必与之深辨。最是偏全之说。极为精细。人之性语其全体。固浑然至善。而就其粲然者言之。得木气多而金气少者。仁有馀而义欠。得水气多而火气少者礼不足而智优。虽在未发。其偏其全。固人人殊也。指此而目为气质之性则稍若可通。不似他说之胡乱。然其偏其全。至静不露。无所使用。方其时也。亦浑然至善而已。岂容有善恶之遽判哉。百尔思量。未见有真的道破可解此惑者。愿贤者之熟讲审研而更以见教也。
二十九日半。自日而看则日进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自月而看则月退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其实日只行二十九度有馀。
日进月退之云。自人看而为之说也。其曰日只行二十九度有馀者。对天言也。其实则日行已二十九周天。而又已半周馀矣。月行已二十八周天。而又已半周馀矣。来录则历家右旋之算法也。鄙说则天体左旋之本相也。
尧时房昴星虚。为子午卯酉之宿。今天步渐差。冬至日在箕。则似当以房心尾箕斗牛女为北七宿。星张翼轸角亢氐为东七宿。
尧时之房昴星虚。昏中宿也。非日躔之谓也。天步固有渐差。而日躔遂有进退。然经星分野。本自一定。虽其转移无常。角自是巽维之本宿。斗自是艮维之本宿。九州之推步占验。依旧不差。恐不可以躔度之差。而转易四方之宿也。我东旧为箕分。而若如来录则今当为氐分。然推步家依旧用
二十九日半。自日而看则日进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自月而看则月退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其实日只行二十九度有馀。
日进月退之云。自人看而为之说也。其曰日只行二十九度有馀者。对天言也。其实则日行已二十九周天。而又已半周馀矣。月行已二十八周天。而又已半周馀矣。来录则历家右旋之算法也。鄙说则天体左旋之本相也。
尧时房昴星虚。为子午卯酉之宿。今天步渐差。冬至日在箕。则似当以房心尾箕斗牛女为北七宿。星张翼轸角亢氐为东七宿。
尧时之房昴星虚。昏中宿也。非日躔之谓也。天步固有渐差。而日躔遂有进退。然经星分野。本自一定。虽其转移无常。角自是巽维之本宿。斗自是艮维之本宿。九州之推步占验。依旧不差。恐不可以躔度之差。而转易四方之宿也。我东旧为箕分。而若如来录则今当为氐分。然推步家依旧用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0H 页
箕分而灾祥不爽。此可见方宿之不可变。
每月皆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有大小之殊何也。
今月之小而馀分凑合于来月则为大。今月之大而馀分之及于来月者不足以凑成一日则为小。其荐小荐大。亦以其馀分之太缩太赢而为之节耳。
窃以为天道高远。猝难理会。固非末学急务。纵饶理会得。终恐不涉于自家存省之实。虽以气质之性言之。亦只是闲争竞。只当以性善为不易之宗旨。其气质之美恶不齐者。完养之克治之。保不至于掩性汩性斯可矣。如是用工。久久体验。自当见未发之果可以善恶论否也。口头叫过。笔头写出。终不济事。钟之所折臂者。今为贤座告之。
答郑文显
岁暮穷林。益切离索之怀。人来致书。名理粲然。可订可讨。纵使得一日簪盍。其欢何足以加此。谨审省履晏胜。菽水尚无缺。区区庆幸体认愈密。一事不放过。即来录可见。尤何等慰喜。钟锡新寓既无悰况。冻卧寒广。痰嗽头疼。与冬终始。要之符到渐近。但半生醉梦。将有愧于西铭末段而止。宁不可慨。来录第当随暇理会。以资偲切。然其间有高阔不切琐杂可略者。既非瞽见所敢到。亦非贤座踏实用工之所急也。钟顷者亦尝病此而无所得。及今气衰身弱。包罗不过。凡干丛冗邃杳之事。一不上心。亦并与其夙讲者而渐次渗了无馀矣。只愿从一二直谅之友。磨切得眼前实事。庶几藉力于晚暮而填补其既往之黥刖。然穷病却种种败志奈何。贤座可以此为殷鉴。亟掉脱枝叶。刻意一实。无贰无杂。粹然直达于大中之极。因垂绠繘。俾此颓垫无底者。亦得以攀援一奋。如何如何。岁已无尾。只蕲奉老饯迎。寿祉并隆。相握当以春深为期。盖钟于元初。便走花峡。其还似淹一朔。惟病状如此。远役颇吃怯。
每月皆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有大小之殊何也。
今月之小而馀分凑合于来月则为大。今月之大而馀分之及于来月者不足以凑成一日则为小。其荐小荐大。亦以其馀分之太缩太赢而为之节耳。
窃以为天道高远。猝难理会。固非末学急务。纵饶理会得。终恐不涉于自家存省之实。虽以气质之性言之。亦只是闲争竞。只当以性善为不易之宗旨。其气质之美恶不齐者。完养之克治之。保不至于掩性汩性斯可矣。如是用工。久久体验。自当见未发之果可以善恶论否也。口头叫过。笔头写出。终不济事。钟之所折臂者。今为贤座告之。
答郑文显
岁暮穷林。益切离索之怀。人来致书。名理粲然。可订可讨。纵使得一日簪盍。其欢何足以加此。谨审省履晏胜。菽水尚无缺。区区庆幸体认愈密。一事不放过。即来录可见。尤何等慰喜。钟锡新寓既无悰况。冻卧寒广。痰嗽头疼。与冬终始。要之符到渐近。但半生醉梦。将有愧于西铭末段而止。宁不可慨。来录第当随暇理会。以资偲切。然其间有高阔不切琐杂可略者。既非瞽见所敢到。亦非贤座踏实用工之所急也。钟顷者亦尝病此而无所得。及今气衰身弱。包罗不过。凡干丛冗邃杳之事。一不上心。亦并与其夙讲者而渐次渗了无馀矣。只愿从一二直谅之友。磨切得眼前实事。庶几藉力于晚暮而填补其既往之黥刖。然穷病却种种败志奈何。贤座可以此为殷鉴。亟掉脱枝叶。刻意一实。无贰无杂。粹然直达于大中之极。因垂绠繘。俾此颓垫无底者。亦得以攀援一奋。如何如何。岁已无尾。只蕲奉老饯迎。寿祉并隆。相握当以春深为期。盖钟于元初。便走花峡。其还似淹一朔。惟病状如此。远役颇吃怯。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0L 页
答郑文显(丁酉)
洲上说若能真个未发则于此不可言善恶之性云者。实是洛论之旨。其归趣或异否。
洛旨则兼气本善言。洲说则单指此性之真而静者。既单指此性则不以气淑而加善。不以气慝而歉善。善者是性而不系乎气之善否也。其谓真个未发者。盖常人之心。或喜怒才过。思虑虽息。而馀證之胶胶扰扰者尚有未化。则不可谓真体之至静故也。
洲上说不因乎气。不名为性。朱子答黄勉斋云才说性时。便有些气质在里。如此则未发前无气质性之说。将何以区别云云。
理搭乎形气。然后方有性之名。所谓成之者性也。本然之性。亦非在于气质之外。则不可以其因气有名而便唤作气质之性也。才说性固有气质。而亦不可唤气质作性也。至若鄙说所谓习言其已发。性言其未发者。系是昔年强聒。今不足据以为说。但窃谓孔子相近之性。或可言于未发之有偏全多寡也。非必指善恶之迥殊而云也。
心为太极说。
命意甚正。极可钦尚。但以合理气者。同归之于即气者之一科。极加诋斥。恐不无争端。须知合理气之为此心统体。而更于合焉之中。须知此理之为本心真体尔。若只管说合理气。而不知此理之为真体。则浸以蹉失。驯致二本。亦或有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者矣。此前人之所以既说合理气。而又曰心之未发。气不用事。惟理而已者也。略以此意点改得稳当。如何如何。且云以之而服膺则明德具我矣。以之而进步则至道由我矣。以之而为意则良贵有我矣。窃恐不能无字句之病。盖明德之具众理者。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岂必服膺而始有也。况心之本体。既便是理。则又安可奉持而著之心胸。有似于向外揽理而凑贴于心部哉。我之由道。岂至道之由
洲上说若能真个未发则于此不可言善恶之性云者。实是洛论之旨。其归趣或异否。
洛旨则兼气本善言。洲说则单指此性之真而静者。既单指此性则不以气淑而加善。不以气慝而歉善。善者是性而不系乎气之善否也。其谓真个未发者。盖常人之心。或喜怒才过。思虑虽息。而馀證之胶胶扰扰者尚有未化。则不可谓真体之至静故也。
洲上说不因乎气。不名为性。朱子答黄勉斋云才说性时。便有些气质在里。如此则未发前无气质性之说。将何以区别云云。
理搭乎形气。然后方有性之名。所谓成之者性也。本然之性。亦非在于气质之外。则不可以其因气有名而便唤作气质之性也。才说性固有气质。而亦不可唤气质作性也。至若鄙说所谓习言其已发。性言其未发者。系是昔年强聒。今不足据以为说。但窃谓孔子相近之性。或可言于未发之有偏全多寡也。非必指善恶之迥殊而云也。
心为太极说。
命意甚正。极可钦尚。但以合理气者。同归之于即气者之一科。极加诋斥。恐不无争端。须知合理气之为此心统体。而更于合焉之中。须知此理之为本心真体尔。若只管说合理气。而不知此理之为真体。则浸以蹉失。驯致二本。亦或有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者矣。此前人之所以既说合理气。而又曰心之未发。气不用事。惟理而已者也。略以此意点改得稳当。如何如何。且云以之而服膺则明德具我矣。以之而进步则至道由我矣。以之而为意则良贵有我矣。窃恐不能无字句之病。盖明德之具众理者。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岂必服膺而始有也。况心之本体。既便是理。则又安可奉持而著之心胸。有似于向外揽理而凑贴于心部哉。我之由道。岂至道之由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1H 页
我也。我之有贵。岂良贵之有我也。为意二字。又臲卼不妥而无当于良贵。此并更入商量如何。且云戒惧为节度。格致为准则。不失乎主敬存诚之工。主敬固所以结戒惧字。而存诚不与格致应。且准则之云。不合于格致面目。亦望裁谅。
明德说。
大体亦甚正。但钟前此亦以明德为心之徽号。近年来忽疑夫明德若只心也。则经文何不曰明心。而曰明明德也。且下文之逆推八条也。既云欲明明德于天下。而复云欲正其心者。不其为叠床说乎。因考诸经传所称德字。统指道理之得于己者。未曾有单指作心者。而岂于大学之首。陡顿作心之别名。以混于峻德懿德达德至德等称谓耶。窃意德字部位甚广。以性则为性之德。仁义礼智是也。以情则为情之德。爱敬忠信是也。以心则为心之德。虚灵知觉是也。以行则为行之德。孝弟慈顺是也。以手足则为手足之德。恭重是也。以耳目则为耳目之德。聪明是也。内而心知。外而百体万事。莫不有光明之德。是以自格物以至修身。皆为明明德事。而不止于正心而已也。今谓明德之本体。即心之本体则可。若谓明德即心也。则明明德。不得该脩身矣。正犹曰民即国也。而新民不得该平天下矣。物之德知之德意之德心之德身之德。皆明德也。而格致诚正修。均之为明明德事。家之民国之民天下之民皆民也。而齐治平均之为新民事。如是看。恐不失德字之旨。而心在所该矣。近以此为黎翁及胶公所诃叱。尚未有下落。玆不敢自信。未审盛见当复谓何。
自其心能该性而性不能该心者言则似是心大于性。自其心非性外之物也者言则似是性大于心。毕竟何者为大。
以本体言则心即性也。性之大。故心之大。而统体用言则性只体而心兼用。故却似心大。然其用之情。便只是性之动尔。则亦非外性而为用也。恐
明德说。
大体亦甚正。但钟前此亦以明德为心之徽号。近年来忽疑夫明德若只心也。则经文何不曰明心。而曰明明德也。且下文之逆推八条也。既云欲明明德于天下。而复云欲正其心者。不其为叠床说乎。因考诸经传所称德字。统指道理之得于己者。未曾有单指作心者。而岂于大学之首。陡顿作心之别名。以混于峻德懿德达德至德等称谓耶。窃意德字部位甚广。以性则为性之德。仁义礼智是也。以情则为情之德。爱敬忠信是也。以心则为心之德。虚灵知觉是也。以行则为行之德。孝弟慈顺是也。以手足则为手足之德。恭重是也。以耳目则为耳目之德。聪明是也。内而心知。外而百体万事。莫不有光明之德。是以自格物以至修身。皆为明明德事。而不止于正心而已也。今谓明德之本体。即心之本体则可。若谓明德即心也。则明明德。不得该脩身矣。正犹曰民即国也。而新民不得该平天下矣。物之德知之德意之德心之德身之德。皆明德也。而格致诚正修。均之为明明德事。家之民国之民天下之民皆民也。而齐治平均之为新民事。如是看。恐不失德字之旨。而心在所该矣。近以此为黎翁及胶公所诃叱。尚未有下落。玆不敢自信。未审盛见当复谓何。
自其心能该性而性不能该心者言则似是心大于性。自其心非性外之物也者言则似是性大于心。毕竟何者为大。
以本体言则心即性也。性之大。故心之大。而统体用言则性只体而心兼用。故却似心大。然其用之情。便只是性之动尔。则亦非外性而为用也。恐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1L 页
不可以彼此小大论。
黎丈曰形气心之虚灵。人与物皆有。义理心之虚灵。人独有之。然而义理心之虚灵。物岂不有。但偏而不全。
生之谓性章集注。谓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异也。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以全哉。盛见本乎此。无容改评。但钟则以为心之虚灵。一而已矣。而有感于形气时。有感于义理时尔。初非有两个虚灵。此从形气。彼从义理也。特禽兽气偏而理微。气暗而理蔽。虚灵之感。感于气者常多而感于义者绝少。然不可以此而遂唤虚灵为形气心之虚灵。如狼仁蜂义。亦只是这虚灵发见故也。虽是形气之心。其为虚灵。物之与人。亦岂漫无分数哉。其任气自由而冥顽不省于利害。蠢蠕不择于刍糠者。岂人之可比也哉。良以其心之虚灵。本不似人心之浑然虚灵。非必待其发于形气义理之分。然后方有不同也。
后天卦位云云。
后天。相传以为文王卦位。然周之易。其爻彖之辞。一用先天方位而不用后天者。诚为可疑。故朱先生晚年尝屡致疑焉。此先师所以欲主先天而不取于后天之说也。然而举世之遵用已久。先儒为说。亦自有可通者。只得两存其说。以俟夫复起之圣人耳。但兑泽之为金。最难会解。未知盛见已有说否。占家观梅。吾未知其法。然但既云用后天。而却以周易爻辞为断者。与爻辞之不用后天相左。此又可疑。
大山曰动静只是使用底字。使用之义如何。或与作用同否。
使用云者。谓动静字之为训释语。(犹谚所谓김글)而非若太极阴阳之为物事定名也。作用者。造作运用之谓。单就气上言者也。恐与使用之云不同。
大学序六节。
黎丈曰形气心之虚灵。人与物皆有。义理心之虚灵。人独有之。然而义理心之虚灵。物岂不有。但偏而不全。
生之谓性章集注。谓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异也。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以全哉。盛见本乎此。无容改评。但钟则以为心之虚灵。一而已矣。而有感于形气时。有感于义理时尔。初非有两个虚灵。此从形气。彼从义理也。特禽兽气偏而理微。气暗而理蔽。虚灵之感。感于气者常多而感于义者绝少。然不可以此而遂唤虚灵为形气心之虚灵。如狼仁蜂义。亦只是这虚灵发见故也。虽是形气之心。其为虚灵。物之与人。亦岂漫无分数哉。其任气自由而冥顽不省于利害。蠢蠕不择于刍糠者。岂人之可比也哉。良以其心之虚灵。本不似人心之浑然虚灵。非必待其发于形气义理之分。然后方有不同也。
后天卦位云云。
后天。相传以为文王卦位。然周之易。其爻彖之辞。一用先天方位而不用后天者。诚为可疑。故朱先生晚年尝屡致疑焉。此先师所以欲主先天而不取于后天之说也。然而举世之遵用已久。先儒为说。亦自有可通者。只得两存其说。以俟夫复起之圣人耳。但兑泽之为金。最难会解。未知盛见已有说否。占家观梅。吾未知其法。然但既云用后天。而却以周易爻辞为断者。与爻辞之不用后天相左。此又可疑。
大山曰动静只是使用底字。使用之义如何。或与作用同否。
使用云者。谓动静字之为训释语。(犹谚所谓김글)而非若太极阴阳之为物事定名也。作用者。造作运用之谓。单就气上言者也。恐与使用之云不同。
大学序六节。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2H 页
钟尝依许白云说作三大节。每节又分二段看。未知是否。
洲上说西铭曰悖德曰贼以下。是恶之分殊。曰惟肖曰善继以下。是善之分殊。尽道不尽道。岂非其殊。然则这数段。去恶为善以尽道。是理一否。
道为理一。而尽不尽。其分殊也。则能去恶为善。到得尽道时。便是致殊而会于一。
安而后能虑。非颜子不能。去得字地位甚近。然只是难进。然则这得字地位。除是孔子乃可当之否。何得虑二者之若是陡顿。
就一事上言则冉闵以下诸子。亦各有能虑能得处。而统全体而言则虑非颜子不能。得是孔子乃可当之。盖虑是研几精审。犹有意也。到得则不勉而中矣。正犹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
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齐家以下。新民之事。曰上曰下。是包括上文逆推工夫而倒说否。
此固指上一节。而上文既逆推则此之曰上曰下。自是本面上顺序说。非倒说也。
卢玉溪谓言穷理则易流于恍惚。言格物则一归于真实恍惚之云。非但失理之情状。亦不得乎格物本旨矣。盖格物专为穷理说。而理外无物物外无理。故即就所穷之地头当下为言尔。且至虚而至实者理也。焉有恍惚不分明底道理乎。
所论极洒脱可喜。但玉溪亦非谓有恍惚底理也。若不言格物而只言穷理则用工无依据而悬空揣摸。其见识易流于恍惚云尔。易流字极有称停。世之高才明智。往往陷于禅会者皆是也。近世学者开口便说理说气。打向无形影去。都不肯就眼前平实处理会得来。窃恐玉溪有灵。当为之咄咄嗟惋于冥冥之中也。
洲上说西铭曰悖德曰贼以下。是恶之分殊。曰惟肖曰善继以下。是善之分殊。尽道不尽道。岂非其殊。然则这数段。去恶为善以尽道。是理一否。
道为理一。而尽不尽。其分殊也。则能去恶为善。到得尽道时。便是致殊而会于一。
安而后能虑。非颜子不能。去得字地位甚近。然只是难进。然则这得字地位。除是孔子乃可当之否。何得虑二者之若是陡顿。
就一事上言则冉闵以下诸子。亦各有能虑能得处。而统全体而言则虑非颜子不能。得是孔子乃可当之。盖虑是研几精审。犹有意也。到得则不勉而中矣。正犹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
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齐家以下。新民之事。曰上曰下。是包括上文逆推工夫而倒说否。
此固指上一节。而上文既逆推则此之曰上曰下。自是本面上顺序说。非倒说也。
卢玉溪谓言穷理则易流于恍惚。言格物则一归于真实恍惚之云。非但失理之情状。亦不得乎格物本旨矣。盖格物专为穷理说。而理外无物物外无理。故即就所穷之地头当下为言尔。且至虚而至实者理也。焉有恍惚不分明底道理乎。
所论极洒脱可喜。但玉溪亦非谓有恍惚底理也。若不言格物而只言穷理则用工无依据而悬空揣摸。其见识易流于恍惚云尔。易流字极有称停。世之高才明智。往往陷于禅会者皆是也。近世学者开口便说理说气。打向无形影去。都不肯就眼前平实处理会得来。窃恐玉溪有灵。当为之咄咄嗟惋于冥冥之中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2L 页
自欺章句以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为言。心经附注以不知不觉自走去。不由自家使底为言。此似知而故为。彼似不知而偶犯。有怙与眚之别。今当何从。
不知不觉之云。本所以释荀子偷则自行之义。而朱先生初为自欺之训曰外为善而中实未能免于不善之杂。李敬子欲改之曰外为善而中实容其不善之杂。先生以为不是。知得了容著在这里。是不奈他何了。只是自欠了分数。因引荀子语而释其义如此。次日却曰昨夜思量。敬子之言自是。某之言却说得那自欺之根。自欺却是敬子容字说得是。盖知其为不善之杂。而又盖庇以为之此。方是自欺。某之说却移了这位次了。今之章句。是改定者也。曰知为善以去恶。曰苟且以徇外而为人。可见其知得了容著在之为正意也。
小注朱子谓合下好恶时。便是要自慊了。非谓做得善了。方能自慊。所谓诚其意。便是要毋自欺。非是诚其意了。方能不自欺也。此一段下语极紧促。未详其旨。
孙敬甫以为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如此了然后自慊云。故朱先生非之。以为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只此便是自慊。所以有此说云云。
如见肺肝。栗谷谓若人之自视肺肝。虽若巧妙。终恐非正意。
盛论似得。
章下进德之基。或谓进于德之基。或谓进其德之基。
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忠信即诚也。章下说盖本于此。谓诚为之基而积进了众德。
四有三不。方蛟峰分说有心无心之病。然金农岩谓心为四者所动。故失其正。动而失其正。故不能存主乎身而有三者之患。此说甚明。
有所非有心也。即章句所谓不能察而致此。则不能察。便是心不在也。不
不知不觉之云。本所以释荀子偷则自行之义。而朱先生初为自欺之训曰外为善而中实未能免于不善之杂。李敬子欲改之曰外为善而中实容其不善之杂。先生以为不是。知得了容著在这里。是不奈他何了。只是自欠了分数。因引荀子语而释其义如此。次日却曰昨夜思量。敬子之言自是。某之言却说得那自欺之根。自欺却是敬子容字说得是。盖知其为不善之杂。而又盖庇以为之此。方是自欺。某之说却移了这位次了。今之章句。是改定者也。曰知为善以去恶。曰苟且以徇外而为人。可见其知得了容著在之为正意也。
小注朱子谓合下好恶时。便是要自慊了。非谓做得善了。方能自慊。所谓诚其意。便是要毋自欺。非是诚其意了。方能不自欺也。此一段下语极紧促。未详其旨。
孙敬甫以为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如此了然后自慊云。故朱先生非之。以为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只此便是自慊。所以有此说云云。
如见肺肝。栗谷谓若人之自视肺肝。虽若巧妙。终恐非正意。
盛论似得。
章下进德之基。或谓进于德之基。或谓进其德之基。
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忠信即诚也。章下说盖本于此。谓诚为之基而积进了众德。
四有三不。方蛟峰分说有心无心之病。然金农岩谓心为四者所动。故失其正。动而失其正。故不能存主乎身而有三者之患。此说甚明。
有所非有心也。即章句所谓不能察而致此。则不能察。便是心不在也。不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3H 页
见不闻不知味。亦只是上文不得其正之意也。固是一项病痛。但上则单就心上说。下则兼就检身处说。农岩说果精明。然人亦有无所忿懥恐惧之动而芒芒然心不在焉者。此则不可以动失其正故不能存主乎身者。一切同断也。只是不能察故也。此章句所以再提察字于下文也。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一云凡家人之为父子兄弟者。足取法于我。一云吾之所以为父为子为兄为弟者。足为法于人。两说孰长。
此文所谓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贴诗之其仪不忒。所谓民法之。贴诗之正是四国。其为之其。即其仪之其人也。其人即正四国之人也。我之所以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兄为人弟者。各尽其道。足以为法者。乃修身宜家而无差忒之仪者也。若曰家人之取法于我则子弟之法我固然。父兄而法我。岂常事乎。设有瞽叟之底豫于舜者。变也非常也。圣人于此章平说处。岂宜说不常有之变。
淇澳桃夭二诗。不言兴而兴可知。章句必提兴也何欤。
此训诂之通例也。竹之猗猗。桃之夭蓁。如不提兴也字则此于止至善齐家治国。果何所当也。传者于此并引兴辞者。盖有深意。而章句亦以兴也系之。令人有属目处。如节南山虽引兴辞。而章句却不言兴也。盖谓其截然岩岩。高而可危。只可戒谨恐惧而已。非是为咏叹兴起之具也故尔。
不倍。一云不违上恤孤之心。一云不负其孤。
凡民之性。未有不足于慈者。不待乎上之恤孤而有所兴起矣。值上之人残虐无度。使民不得慈其子。则于是乎有不能自尽而倍其常者矣。今在上者。既尽于恤孤之道。则民得各子其子而不倍其常性之慈矣。兴孝者兴于孝也。兴弟者兴于弟也。不倍者不倍于慈也。所云二说。俱恐未允。
兴孝兴弟之兴。陶庵以为与上章兴字虚实不同。故或释或不释。此说何如。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一云凡家人之为父子兄弟者。足取法于我。一云吾之所以为父为子为兄为弟者。足为法于人。两说孰长。
此文所谓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贴诗之其仪不忒。所谓民法之。贴诗之正是四国。其为之其。即其仪之其人也。其人即正四国之人也。我之所以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兄为人弟者。各尽其道。足以为法者。乃修身宜家而无差忒之仪者也。若曰家人之取法于我则子弟之法我固然。父兄而法我。岂常事乎。设有瞽叟之底豫于舜者。变也非常也。圣人于此章平说处。岂宜说不常有之变。
淇澳桃夭二诗。不言兴而兴可知。章句必提兴也何欤。
此训诂之通例也。竹之猗猗。桃之夭蓁。如不提兴也字则此于止至善齐家治国。果何所当也。传者于此并引兴辞者。盖有深意。而章句亦以兴也系之。令人有属目处。如节南山虽引兴辞。而章句却不言兴也。盖谓其截然岩岩。高而可危。只可戒谨恐惧而已。非是为咏叹兴起之具也故尔。
不倍。一云不违上恤孤之心。一云不负其孤。
凡民之性。未有不足于慈者。不待乎上之恤孤而有所兴起矣。值上之人残虐无度。使民不得慈其子。则于是乎有不能自尽而倍其常者矣。今在上者。既尽于恤孤之道。则民得各子其子而不倍其常性之慈矣。兴孝者兴于孝也。兴弟者兴于弟也。不倍者不倍于慈也。所云二说。俱恐未允。
兴孝兴弟之兴。陶庵以为与上章兴字虚实不同。故或释或不释。此说何如。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3L 页
先辈于此。多少为说。然皆未见其必然。朱子尝论仁让。亦曰自家礼让有以感之。故民亦如此兴起。乌在其两个兴字之有虚实也。愚意则谓上章是说动化。其曰兴仁兴让。只是推本而言其效尔。非真有得于际接而感兴也。下章方说推化老吾老长吾长而将有以推及而裁处之。故民之观感者。亲切际接而兴起其善心也。其曰兴孝兴弟。据见在言其状尔。此所以不释于上而释于下欤。
洲上云推己度物之处。矩为体絜为用。处物如己之处。絜为体矩为用。此说似得传旨。而顷者盛意似别有说而不肯说出。未知竟如何。
作文之法。古人今人无以异也。上文只曰君子有絜矩之道。而尚不说絜矩之为何样。特以起下文。到下文方历叙所恶毋以底节度而仍结之曰此之谓絜矩之道。上起下结。只是一样絜矩。其义其释。当无异同。岂于俄顷之间。变换其端。判成彼此。令人不能晓哉。此钟之所以尚信不及于师说也。而坚要作上下文之同释者也。其释之曰絜之以矩。曰絜而矩之。二说皆出于朱子。然絜之以矩。当云矩絜。安得以絜矩成文哉。今割之以刀者。成文曰割刀。果成说乎。此则朱子之已经勘辨者。而谚解尚遵旧说。恐在可舍也。矩非方也。乃所以裁方之物也。絜而方之。安得谓絜矩也。设使矩便是方。絜方之云。果能为絜而方之之文耶。古人为文。亦恐不至如是之艰屈也。文不顺则语不通。语不通则理不明。此钟所以亦不能无疑于二说之释者也。窃谓絜是度索之围物而量其大小厚薄宽狭者也。矩是曲尺之裁物而成其截然方正者也。二者俱是物名。而此为取譬之词。言君子有絜之矩之之道也。絜之者。推己度物之谓也。矩之者。处物如己之谓也。下文所恶于上所恶于下云云。絜之之道也。毋以使下毋以事上云云。矩之之道也。而遂结之曰此之谓絜之矩之之道也。如是看然后恐文顺而语通。然创自胸臆。岂堪对人公说。玆承俯诘。略此举白。幸览至涂抹。
洲上云推己度物之处。矩为体絜为用。处物如己之处。絜为体矩为用。此说似得传旨。而顷者盛意似别有说而不肯说出。未知竟如何。
作文之法。古人今人无以异也。上文只曰君子有絜矩之道。而尚不说絜矩之为何样。特以起下文。到下文方历叙所恶毋以底节度而仍结之曰此之谓絜矩之道。上起下结。只是一样絜矩。其义其释。当无异同。岂于俄顷之间。变换其端。判成彼此。令人不能晓哉。此钟之所以尚信不及于师说也。而坚要作上下文之同释者也。其释之曰絜之以矩。曰絜而矩之。二说皆出于朱子。然絜之以矩。当云矩絜。安得以絜矩成文哉。今割之以刀者。成文曰割刀。果成说乎。此则朱子之已经勘辨者。而谚解尚遵旧说。恐在可舍也。矩非方也。乃所以裁方之物也。絜而方之。安得谓絜矩也。设使矩便是方。絜方之云。果能为絜而方之之文耶。古人为文。亦恐不至如是之艰屈也。文不顺则语不通。语不通则理不明。此钟所以亦不能无疑于二说之释者也。窃谓絜是度索之围物而量其大小厚薄宽狭者也。矩是曲尺之裁物而成其截然方正者也。二者俱是物名。而此为取譬之词。言君子有絜之矩之之道也。絜之者。推己度物之谓也。矩之者。处物如己之谓也。下文所恶于上所恶于下云云。絜之之道也。毋以使下毋以事上云云。矩之之道也。而遂结之曰此之谓絜之矩之之道也。如是看然后恐文顺而语通。然创自胸臆。岂堪对人公说。玆承俯诘。略此举白。幸览至涂抹。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4H 页
勿烦视听。以招讥骂。如何如何。
絜矩章句覆解之覆。似是反覆之覆。而或以为覆逆之覆。
反覆与覆逆之覆。只是一意。
絜矩为平天下之要道。而这二字不见于典谟等书何也。
典谟中许多施措。莫非絜矩之道。而絜矩二字始见于大学。正犹羲文之易尧舜之心法。莫非太极之妙。而太极二字始名于孔子之训。
中庸有不学学之不能弗措也。章句谓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云云。
君子之学。何故有不为则已者乎。圣人之言。何尝抑扬太过而教人宁不学已乎。是以钟妄尝以不学不问等。断作不当学不当问者。
至圣章凡有血气。陈新安谓之人类。而或云统指禽兽。
只当以人类看。如夷狄皆是。
无极而太极训解。
钟曾主退陶初训。旋觉不韪即已舍去。
近思录不收邵子语。
朱先生亦尝欲收入而不果。然但终恐非周程法门。学者无可藉手处。是以终于不收。
邵子先天吟。
其谓之一片先天。亦弄丸之意也。盖尧夫胸吞万古。眼极无际。看先天作一片大耳。其言真腴者。谓至静之中。实有真腴底物事。非止于空荡荡而已也。胸中美物。盖谓先天之是心法也。图传。自希夷而只用作道家丹诀。至邵子始阐明心法。非出于私智之自衒也。乃伏羲以来群圣相传之心学也。岂敢凿空而厚诬天下之英才乎。正亦此言如不信。请更问庖牺之意也。
父未殡而子亡。则当服周。抑当服斩。
絜矩章句覆解之覆。似是反覆之覆。而或以为覆逆之覆。
反覆与覆逆之覆。只是一意。
絜矩为平天下之要道。而这二字不见于典谟等书何也。
典谟中许多施措。莫非絜矩之道。而絜矩二字始见于大学。正犹羲文之易尧舜之心法。莫非太极之妙。而太极二字始名于孔子之训。
中庸有不学学之不能弗措也。章句谓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云云。
君子之学。何故有不为则已者乎。圣人之言。何尝抑扬太过而教人宁不学已乎。是以钟妄尝以不学不问等。断作不当学不当问者。
至圣章凡有血气。陈新安谓之人类。而或云统指禽兽。
只当以人类看。如夷狄皆是。
无极而太极训解。
钟曾主退陶初训。旋觉不韪即已舍去。
近思录不收邵子语。
朱先生亦尝欲收入而不果。然但终恐非周程法门。学者无可藉手处。是以终于不收。
邵子先天吟。
其谓之一片先天。亦弄丸之意也。盖尧夫胸吞万古。眼极无际。看先天作一片大耳。其言真腴者。谓至静之中。实有真腴底物事。非止于空荡荡而已也。胸中美物。盖谓先天之是心法也。图传。自希夷而只用作道家丹诀。至邵子始阐明心法。非出于私智之自衒也。乃伏羲以来群圣相传之心学也。岂敢凿空而厚诬天下之英才乎。正亦此言如不信。请更问庖牺之意也。
父未殡而子亡。则当服周。抑当服斩。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4L 页
父亡已告庙矣。我已受父之重矣。则其子已为将传重之适子矣。子之子将为我承重之孙矣。乌得为适子不服斩乎。之死致死之节。本不为此等处论。
乐记所谓淫乐慝礼。礼无不敬。安有慝礼。
敬者礼之本。非礼之节文也。此所谓礼。指节文而言。如此所谓乐。指声音而言。非指乐之和也。如神祠封禅之仪。非慝礼而何。
金农岩以喜木怒金哀水乐火。分配四时。更以欲配春木。又云欲之甚而至于沉溺。又近于冬水。洲上经纬说。以爱木喜火乐土忧金哀水恶金怒火惧水欲土悔木。分属于生克。当从何说。
洲上经纬说。钟所服信者。而但悔之为情。众人则固有。而圣人无此情。故尝以是仰禀。而欲以忿字易之。盖忿之与怒。犹乐之与喜。蕴滞之中。有冲发之意。亦自是木克土之象也。蒙批以忿是不好底情。不见许。然大学四有既有此名。忿与愤字。亦或通用。恐不可谓全是不好底。然而不敢自信耳。喜属木生火。怒属火克金。哀属金生水。乐属火生土。欲属土克水。则农岩说亦不为全不是。但欲之配木。恐自不伦。
与道为体。胶丈谓与即许与之与。体即形体之体。犹言与之道而为形体也云云。
胶公说亦有所本。然与之为许与。毕竟是文不顺。许道之云。果成说乎。只作及与之与。语顺而理通。朱子谓与那道为体。又谓与之为体者。皆此意也。盖水流物生。非道之体。乃贴与那为体尔。道无形体。而水流物生。便与之为其体矣。如云阴阳五行。为太极之体。太极无声臭。而阴阳五行。与之为体。即器亦道之意也。水流物生。单言则只是水与物之体而已。惟其与道为体。故曰此道体也。
后生可畏集注。谓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胶丈云以今为我之今
乐记所谓淫乐慝礼。礼无不敬。安有慝礼。
敬者礼之本。非礼之节文也。此所谓礼。指节文而言。如此所谓乐。指声音而言。非指乐之和也。如神祠封禅之仪。非慝礼而何。
金农岩以喜木怒金哀水乐火。分配四时。更以欲配春木。又云欲之甚而至于沉溺。又近于冬水。洲上经纬说。以爱木喜火乐土忧金哀水恶金怒火惧水欲土悔木。分属于生克。当从何说。
洲上经纬说。钟所服信者。而但悔之为情。众人则固有。而圣人无此情。故尝以是仰禀。而欲以忿字易之。盖忿之与怒。犹乐之与喜。蕴滞之中。有冲发之意。亦自是木克土之象也。蒙批以忿是不好底情。不见许。然大学四有既有此名。忿与愤字。亦或通用。恐不可谓全是不好底。然而不敢自信耳。喜属木生火。怒属火克金。哀属金生水。乐属火生土。欲属土克水。则农岩说亦不为全不是。但欲之配木。恐自不伦。
与道为体。胶丈谓与即许与之与。体即形体之体。犹言与之道而为形体也云云。
胶公说亦有所本。然与之为许与。毕竟是文不顺。许道之云。果成说乎。只作及与之与。语顺而理通。朱子谓与那道为体。又谓与之为体者。皆此意也。盖水流物生。非道之体。乃贴与那为体尔。道无形体。而水流物生。便与之为其体矣。如云阴阳五行。为太极之体。太极无声臭。而阴阳五行。与之为体。即器亦道之意也。水流物生。单言则只是水与物之体而已。惟其与道为体。故曰此道体也。
后生可畏集注。谓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胶丈云以今为我之今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5H 页
日似硬。当云焉知将来不如今时之可畏。盖后生固方进。而或四十五十而无闻故云尔。
如胶公意则当云焉知来者之如今乃得。今既有不字则秪得依集注看。然但云以我之今日。为夫子之自我则恐未然。秪当作先进辈通我之称如何。
曾见盛说。谓本然之性。不杂乎阴阳之太极。气质之性。不离乎阴阳之太极。胶丈曰本然之性。不杂乎阴阳之太极。气质之性。已杂乎阴阳之太极。本然之性。亦不离于阴阳也。吾与俛公钟律之不合者也。此说何如。钟律不合何谓。
钟前以相近之性。看作未发时多寡分数之微不同者。故谓本然气质。秪是一性。而不离不杂。秪在一处。有此云云。然胶公说甚正。岂敢更议。司马温公与范蜀公平日议论行事。无一不相得。独其论钟律一事。竟不合。然胶公钟律。钟之合已久矣。
泰伯高于文王。胶丈则曰泰伯成父之志。文王不从天下之心。文王似高于泰伯。鄙意则文王之服事殷。以臣事君顺地也。泰伯之让天下。以兄逊弟逆境也。泰伯终似高于文王。
朱子以泰伯之不从剪商而无迹可称。谓高于文王之服事殷而有迹可称。故有是说。然太王实无剪商之志。泰伯之让。只是为传季历以及文王而成父之志耳。与文王之服事殷者。其事自不同。恐不必比并它谓高谓下。
雍彻章小注。八佾未有明文。愚则谓无其为佾数而歌如雍诗也。胶丈曰八佾之为天子舞。秪在添人数而已。未有八佾如何而为天子舞。天子如何而用八佾舞之明文也。未知如何。
雍诗则分明有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之文。故举其文而以晓之。八佾则只
如胶公意则当云焉知来者之如今乃得。今既有不字则秪得依集注看。然但云以我之今日。为夫子之自我则恐未然。秪当作先进辈通我之称如何。
曾见盛说。谓本然之性。不杂乎阴阳之太极。气质之性。不离乎阴阳之太极。胶丈曰本然之性。不杂乎阴阳之太极。气质之性。已杂乎阴阳之太极。本然之性。亦不离于阴阳也。吾与俛公钟律之不合者也。此说何如。钟律不合何谓。
钟前以相近之性。看作未发时多寡分数之微不同者。故谓本然气质。秪是一性。而不离不杂。秪在一处。有此云云。然胶公说甚正。岂敢更议。司马温公与范蜀公平日议论行事。无一不相得。独其论钟律一事。竟不合。然胶公钟律。钟之合已久矣。
泰伯高于文王。胶丈则曰泰伯成父之志。文王不从天下之心。文王似高于泰伯。鄙意则文王之服事殷。以臣事君顺地也。泰伯之让天下。以兄逊弟逆境也。泰伯终似高于文王。
朱子以泰伯之不从剪商而无迹可称。谓高于文王之服事殷而有迹可称。故有是说。然太王实无剪商之志。泰伯之让。只是为传季历以及文王而成父之志耳。与文王之服事殷者。其事自不同。恐不必比并它谓高谓下。
雍彻章小注。八佾未有明文。愚则谓无其为佾数而歌如雍诗也。胶丈曰八佾之为天子舞。秪在添人数而已。未有八佾如何而为天子舞。天子如何而用八佾舞之明文也。未知如何。
雍诗则分明有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之文。故举其文而以晓之。八佾则只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5L 页
是自四佾而添得人数而已。未曾有舞节之歌分明作天子穆穆之文。故直就其事责之。语类本文既曰季氏八佾。只是多添人数。未有明文。则此谓季氏之只添人数。而不曾为文作天子语矣。非谓天子之添人数而论乐之无文也。盛说似得。
孟子日至小注。日月如合璧。安有日入地中。月浮天上而如合璧者乎。且上古历元。谓黄帝时颛顼时。
合朔时在夜半则日月同会于子矣。入地浮天之云。何所据也。钟不解推算七政。未审历元之的在何时。
心与性未发前。不可分先后层节。已发后可分层节。情意志差等是也。
盛论甚正。但性则只是未发之名。而心则已发亦是心也。其层节即此可言。不必将情意志分先后。且曰或有意先计度时。或有情先直遂时。此恐未然。夫才发便是情。缘情而计较者意也。焉有意先于情而蓦地计较者乎。
六经世以易诗书春秋周礼礼记当之。然愚意则周礼是周公未成书。礼记是汉儒傅会。恐当以仪礼及乐经为正。而乐经今不存。
诚如盛谕。乐经今既无传矣。当以周礼代之。不可谓未成之书。
朱子所谓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遇是解底意否。
遇只是撞著之意。
秦之录图书。汉之赤伏符会昌符及我国堪书。
录图赤伏是谶书。会昌符是纬书。我国堪书。尤是不经之甚者。
赵充国奏羌本可可。或作可汗之可。
文不顺则语不通。
杜预射不穿札。
札是衣甲之一属。
孟子日至小注。日月如合璧。安有日入地中。月浮天上而如合璧者乎。且上古历元。谓黄帝时颛顼时。
合朔时在夜半则日月同会于子矣。入地浮天之云。何所据也。钟不解推算七政。未审历元之的在何时。
心与性未发前。不可分先后层节。已发后可分层节。情意志差等是也。
盛论甚正。但性则只是未发之名。而心则已发亦是心也。其层节即此可言。不必将情意志分先后。且曰或有意先计度时。或有情先直遂时。此恐未然。夫才发便是情。缘情而计较者意也。焉有意先于情而蓦地计较者乎。
六经世以易诗书春秋周礼礼记当之。然愚意则周礼是周公未成书。礼记是汉儒傅会。恐当以仪礼及乐经为正。而乐经今不存。
诚如盛谕。乐经今既无传矣。当以周礼代之。不可谓未成之书。
朱子所谓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遇是解底意否。
遇只是撞著之意。
秦之录图书。汉之赤伏符会昌符及我国堪书。
录图赤伏是谶书。会昌符是纬书。我国堪书。尤是不经之甚者。
赵充国奏羌本可可。或作可汗之可。
文不顺则语不通。
杜预射不穿札。
札是衣甲之一属。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6H 页
唐长宁公主钱三万。度为僧尼。
中古民之出家为僧者无征役。故须先纳赎于官。得度牒许为僧尼。然后方得自由。
孔孟历聘诸侯。而一不见周天子何也。
天子不曾聘。圣人岂挺身而往干哉。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胶丈云人死而魂灵上升则文王之灵上升而在帝左右。亦有此理矣。然则俗所谓亡灵魂灵。皆属理看否。
人之死也。神魂之属乎阳者。飘散于太虚。故谓之上升。帝之所在。亦只个满太虚皆是。则神魂之未尽灭者。其屈伸往来。与天地之气。混同流行。莫非在帝左右。岂真有一个神人趋走侍卫于玉楼缥缈之奥哉。今谓魂灵上升之有此理则可。若指魂灵便作理则不可。
妇人编发为冠。或者以为胡俗。当以笄髻为正。男子之三条𧝟。即我国之取象于三角镇山者。其说皆何如。
妇人编发之冠。即古礼所谓编次也。中古之环髻也。恐非胡俗。今之北髻插笄。乃罗俗。非古制。三条𧝟。决非法服。取象三角。亦野语之讹。
退陶濯缨潭诗。
玉横。是玉衡也。落星。谓朱子尝泛落星湖。有长点烟波弄明月之咏。百岁通泉。通泉地名。唐时薛稷为通泉尉。郭元振亦游通泉。杜子美诗云此行成壮观。郭薛俱材贤。不知百岁后。谁复来通泉。朱子泛落星湖。望见苏后湖旧居在西郭门外。有感而作曰百岁谁复来通泉。退陶诗盖因此。而濯缨潭。与禹祭酒先生旧居相近故云。
窃详来问。盖于天地日月山川潮汐之理至高至深者。与夫故事名物俚语称谓之不甚紧要者。缕缕而不已。钟矇于此。固不能逐一应答。然在贤者亦恐非古人所谓切问近思审问慎思之旨也。又或恐其为拣难之问
中古民之出家为僧者无征役。故须先纳赎于官。得度牒许为僧尼。然后方得自由。
孔孟历聘诸侯。而一不见周天子何也。
天子不曾聘。圣人岂挺身而往干哉。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胶丈云人死而魂灵上升则文王之灵上升而在帝左右。亦有此理矣。然则俗所谓亡灵魂灵。皆属理看否。
人之死也。神魂之属乎阳者。飘散于太虚。故谓之上升。帝之所在。亦只个满太虚皆是。则神魂之未尽灭者。其屈伸往来。与天地之气。混同流行。莫非在帝左右。岂真有一个神人趋走侍卫于玉楼缥缈之奥哉。今谓魂灵上升之有此理则可。若指魂灵便作理则不可。
妇人编发为冠。或者以为胡俗。当以笄髻为正。男子之三条𧝟。即我国之取象于三角镇山者。其说皆何如。
妇人编发之冠。即古礼所谓编次也。中古之环髻也。恐非胡俗。今之北髻插笄。乃罗俗。非古制。三条𧝟。决非法服。取象三角。亦野语之讹。
退陶濯缨潭诗。
玉横。是玉衡也。落星。谓朱子尝泛落星湖。有长点烟波弄明月之咏。百岁通泉。通泉地名。唐时薛稷为通泉尉。郭元振亦游通泉。杜子美诗云此行成壮观。郭薛俱材贤。不知百岁后。谁复来通泉。朱子泛落星湖。望见苏后湖旧居在西郭门外。有感而作曰百岁谁复来通泉。退陶诗盖因此。而濯缨潭。与禹祭酒先生旧居相近故云。
窃详来问。盖于天地日月山川潮汐之理至高至深者。与夫故事名物俚语称谓之不甚紧要者。缕缕而不已。钟矇于此。固不能逐一应答。然在贤者亦恐非古人所谓切问近思审问慎思之旨也。又或恐其为拣难之问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6L 页
备例之问也。正使博雅君子值此。恐不应切切然说得尽。况于钟之矇乎。钟于昔年。亦尝有此病證。种种被师友喝退。毕竟果无得于心。无补于身。逮今气衰志缩。自觉夫天下之故。有不能包罗得尽。切愿随分从事于致约之实。然基本不固。志气难强。奈何奈何。只切悼叹而已。望贤者之视为覆辙。千万戒之戒之。及今敛约切究而体履之。勿徒为泛博而不知止也。且以之鞭督此疲懒则惠甚幸甚。
答郑文显(戊戌)
有问虎狼之父子。雎鸠之夫妇。认此为理义之心。恐无不可。黎丈曰终是此通而彼不通。此推而彼不推。此有主宰而彼无主宰。不可便谓物亦有义理之心。夫通与不通。推与不推。固人物之大界分。而虎狼之父子雎鸠之夫妇。非仁之亲智之别之义理乎。非其心本然之主宰乎。但较之于人。有多寡偏全之不同。
所论极是。但黎丈之意以虎狼之孝雎鸠之别等。谓性之一点明处而非心也。以裁度推广。为义理之心主宰之心故其言如此。然狼之孝鸠之别。固是性也。而性之发于知觉。非心而何。非其发于知觉。则人何由知其为孝为别也。心之所发。为形气为义理。已分于才发之初。若其裁度推广则已是移下一步说矣。用工之节度而非心之名目乎。凡物才有心。便是一物之主宰。岂有有心而无主宰者乎。特物则无主宰之工耳。
黎丈曰先辈以看折为气。花柳为理。恐未然。物与我同此理也。看得能所之义分明。则圣贤许多说话。皆有段落。其意盖谓何。
看花折柳。朱先生只以證能所之义而已。初非论理气之肯綮。后来却就上转生意见。转生议论。翻成一大讲义。钟之愚寻常可闷。黎丈之意则谓能是由我底。所是由物底。人之为学。心与理而已。而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乎
答郑文显(戊戌)
有问虎狼之父子。雎鸠之夫妇。认此为理义之心。恐无不可。黎丈曰终是此通而彼不通。此推而彼不推。此有主宰而彼无主宰。不可便谓物亦有义理之心。夫通与不通。推与不推。固人物之大界分。而虎狼之父子雎鸠之夫妇。非仁之亲智之别之义理乎。非其心本然之主宰乎。但较之于人。有多寡偏全之不同。
所论极是。但黎丈之意以虎狼之孝雎鸠之别等。谓性之一点明处而非心也。以裁度推广。为义理之心主宰之心故其言如此。然狼之孝鸠之别。固是性也。而性之发于知觉。非心而何。非其发于知觉。则人何由知其为孝为别也。心之所发。为形气为义理。已分于才发之初。若其裁度推广则已是移下一步说矣。用工之节度而非心之名目乎。凡物才有心。便是一物之主宰。岂有有心而无主宰者乎。特物则无主宰之工耳。
黎丈曰先辈以看折为气。花柳为理。恐未然。物与我同此理也。看得能所之义分明。则圣贤许多说话。皆有段落。其意盖谓何。
看花折柳。朱先生只以證能所之义而已。初非论理气之肯綮。后来却就上转生意见。转生议论。翻成一大讲义。钟之愚寻常可闷。黎丈之意则谓能是由我底。所是由物底。人之为学。心与理而已。而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乎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7H 页
一人之心。圣贤千言万语。只此意思。故有是云云耳。然而所字不可专以由物底断置了。如云正心诚意。正与诚为能。心与意为所。不可以心意为由物底也。馀如存心养性主敬思诚之类皆然。
栗谷曰暗室中册在架上衣在桁上箱在壁下。缘黑暗不能见。及人取灯以照见则方见册衣箱各在某处分明。然后乃可谓册在架衣在桁箱在壁下矣。理本在极处。非待格物始到极处。吾之知有明暗。故有至未也。此其局定各处。终未见融贯为一之妙。毕竟非朱子所谓知得我底道理之旨。
取喻之说。如欲一一巧合则凿矣。栗谷说活看。亦自无害。
阳明致良知之说。和精气滚同去。其所谓天理者。非吾所谓纯粹至善之理。此与释氏之作弄何异哉。不然而用力于民彝物则之上。收功于纯一无伪之地。则何不可之有。致良知之语。不可以其出于阳明而慢看了。
若致其彝则之良知则此正格物而致知者也。补亡章所谓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这便是本然之良知也。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这便是推致其民彝物则之理也。盛论似得之。
直夫谓禀赋之初。气清则质亦粹。不可以分看。至于腾倒之后。可言其浊驳之殊。愚则曰气禀于阳而运其质。质受于阴而守其气。气动而质静。气行而质凝。故或气美而有质不美者。质美而有气不美者。其体段已自如此。
鄙意则尊说似长。
大学九章。直夫以为章句明言推广则不可谓全无推底工夫。此尤庵所谓通论则皆说化。而细分则其中有推底意思者否。
所谓未说到推上者。言不是我以齐家之道。用力去推于治国也。朱子所
栗谷曰暗室中册在架上衣在桁上箱在壁下。缘黑暗不能见。及人取灯以照见则方见册衣箱各在某处分明。然后乃可谓册在架衣在桁箱在壁下矣。理本在极处。非待格物始到极处。吾之知有明暗。故有至未也。此其局定各处。终未见融贯为一之妙。毕竟非朱子所谓知得我底道理之旨。
取喻之说。如欲一一巧合则凿矣。栗谷说活看。亦自无害。
阳明致良知之说。和精气滚同去。其所谓天理者。非吾所谓纯粹至善之理。此与释氏之作弄何异哉。不然而用力于民彝物则之上。收功于纯一无伪之地。则何不可之有。致良知之语。不可以其出于阳明而慢看了。
若致其彝则之良知则此正格物而致知者也。补亡章所谓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这便是本然之良知也。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这便是推致其民彝物则之理也。盛论似得之。
直夫谓禀赋之初。气清则质亦粹。不可以分看。至于腾倒之后。可言其浊驳之殊。愚则曰气禀于阳而运其质。质受于阴而守其气。气动而质静。气行而质凝。故或气美而有质不美者。质美而有气不美者。其体段已自如此。
鄙意则尊说似长。
大学九章。直夫以为章句明言推广则不可谓全无推底工夫。此尤庵所谓通论则皆说化。而细分则其中有推底意思者否。
所谓未说到推上者。言不是我以齐家之道。用力去推于治国也。朱子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五十八 第 417L 页
谓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此道理皆我家里做成了。天下人看着自能如此。不是我推之于国。勉斋所谓慈是人人自然有底。慈于家便能慈于国。故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皆此意也。章句推广。所以释心诚求之之意。非谓推广保赤子之心。以及于爱民也。面目自不同。
记曰父之雠不与共戴天。窃意君师之雠亦同。
岂有异同。
深衣之制如下批则其倍要半下。专在于衽。而不关于正幅否。其缝齐亦九尺六寸而已否。
正幅四则要齐同广。而腋下四衽狭头则至尖而无尺寸。阔头之向下者其广与正幅适等。然则要四幅而齐八幅矣。倍要半下。已足于此矣。衣取适体。要围不可以尺寸定。则缝齐亦岂有定度也。
并有丧。母先父则当用父在之礼。而题主与祝。不得不改措语。
服以始死为断。当用父在之制。其他礼节。皆在父没之后。则只当用子为母之式。既告父丧于母殡。而仍告以此后礼数。不孝未免自主之意。则祝辞恐不须别下语。
士仪墓祭祭后土无焚香。
家礼祠后土。亦无上香之文。盖以其求神于阴也。
记曰父之雠不与共戴天。窃意君师之雠亦同。
岂有异同。
深衣之制如下批则其倍要半下。专在于衽。而不关于正幅否。其缝齐亦九尺六寸而已否。
正幅四则要齐同广。而腋下四衽狭头则至尖而无尺寸。阔头之向下者其广与正幅适等。然则要四幅而齐八幅矣。倍要半下。已足于此矣。衣取适体。要围不可以尺寸定。则缝齐亦岂有定度也。
并有丧。母先父则当用父在之礼。而题主与祝。不得不改措语。
服以始死为断。当用父在之制。其他礼节。皆在父没之后。则只当用子为母之式。既告父丧于母殡。而仍告以此后礼数。不孝未免自主之意。则祝辞恐不须别下语。
士仪墓祭祭后土无焚香。
家礼祠后土。亦无上香之文。盖以其求神于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