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书
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18H 页

澄渊朗月。常瞭然心目。匪意蒙怀以好音。珠玑错落。粲然盈纸。欢喜又可既耶。但所以相期于贱交者。分外难重。决不堪担承。岂贤兄之爱人无已。欲携其手而同归于无上好事之域也耶。诚如是。钟固不可能。亦不敢辞也。谨问家居作何节度。研究何书。所讲难何义。来喻槩不提示。可怨也。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既有其基。且须积集得许多义理充实了。毋遽安于姑息以为仁。区区千万之祝。寒斋契事。专仰贤兄善干。钟只以挂名为荣。何能有所裨补于其万一哉。向与殷巨令。已略约道大槩矣。想案目已成。舆论有定矣。第念尊贤莫如卫道。卫道莫如讲学以明之。近岁人士之相与结契于前贤藏修之地者。类皆虚文无实。毕竟为酒食谈噱之资而已。此何足为万分一尊贤卫道之诚也哉。今宜推望重学邃年高者一员为讲长。岁一再发问经义事务若干条于契中。俾契员逐一对过。受讲长批正。如此作例。期以岁年。当渐有发明。俟契物丰殖。岁一聚面质所业。兼行礼数。相与观感饬励而偕蹈实境。斯为尊卫第一事。未知盛意肯以为然否。幸商量而回教之也。
答河孟汝
历仙庄莽苍而不能进。方不胜其不足于心。君子不校。赐之宠音。眷爱有加。其感德又不可胜言也。窃审驾外才返。节宣保重。深以为慰。但平居能立个课程。日用酬应。不越乎身心亲切之则。而磨勘于圣贤不我欺之训否。姿性近道。鲜得如座右比。须以义理浸灌。得展拓而光明之。不宜姑安苟足于依样少过之地而已也。傥有以见谅于愚贡者否。寒斋契事。荷赖贤劳。已略成头绪。斯文之幸。案目既具。亦当次第有规模节式。以为卫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18L 页

与李景晦(炳憙○丁酉)
辱一宿于穷广。尚觉留辉之袭人。灵川追别。黯黯乎行尘之不可蹑矣。谨问间已反面。愉怡日胜。道涂之惫。不足妨涵养之力否。森然法家之型范。温温逊学之符采。将久不可忘也。见留先藁。本不敢与议。而既负状行之嘱。又无以效力于贤孝之眷。遂乃不揆僭猥。略施丹墨。其于他人文字。亦不免一例点涂。极知未安。惟是有尊教叮咛。恃此而不敢违尔。得无招外议之至否。幸惟裁谅。钟锡行己无状。百罹拳踢。其生非乐。顷自灵川舁病而归。犹不能拒家人药物。自省甚可丑也。强呻修此。附寄石洞。关照傥无滞否。那更奉觌。得倾倒馀款也。馀冀省学加贞。
答李景晦
一别黯黯。云天莽渺。恒以声息之未易通为忧。匪意贵星穿雪叩岩扃。擎致华饯(一作笺)。词气之驯雅。字画之精古。顿令人心眼俱明。第审色忧致养。日用无阙职。馀力典学。可验于书中云云。大地晦冥。群邪交讧。英秀如吾贤。正宜硬脊自励。为天地立此心也。先藁僭校。幸无大失则可矣。至若状德之文。决非庸疏丑劣所可拟议。望以此禀悉于家庭。以重阐述之孝。如何如何。俯惠四种。固不当腆念至此。有不敢孤负。遂此冒领。酌酒啖鳆。聊替对筵合欢。亦自不恶。来正准拟花山一往。归则可乘暖一畅于云门岭楼之胜。历款轩窗。叙多少襞积否乎。世事悠悠。正难豫质。饯迓增祺。学履日新。晨灯扫秃。不能一一。
答李景晦(己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19H 页

别纸
曲礼凡祭于公者。自彻其俎。疏曰此谓士助君祭也。大夫以上则君使人归其俎。臣于君前。不敢自视以宾。非独士也。卿大夫皆然。疏说未知如何云云。
燕礼及大射礼。卿大夫为宾而皆自彻其俎。则况于助祭乎。疏说亦非谓大夫之不自彻也。谓既彻之后。使人归之于其家。以示稍尊之义。盖因大飨之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而知其然也。
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陈注谓夫人讳妇讳。皆其家先世。恐夫人是君夫人。妇凡指妇人。
陈注说果似未妥。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此不几于护短而欺君乎云云。
记此者。其汉儒之臆见乎。古之人自十三岁而便学射及三物之教。告成而后升而从仕焉。则夫焉有不能射之士乎。况立法以辞之。使其不必于习射乎。汉儒见当时之为士者有不能于射者。故从而撰出此话尔。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19L 页

为旧君服三月。自在于君死之后。则又何必于才去之日而便以君丧自处乎。吕说恐无谓也。观为坛位以哭则其为捐宗庙坟墓之痛。果无疑矣。
檀弓二三子绖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陈注谓群者。诸弟子相为服也。恐未然。似谓二三子之于孔子。恩义深重。出入不解绖。其馀群弟子则居绖而出否。盖困情以隆杀也。
性斋许文宪公亦尝如此说。似得经意。盛见又如此。尤可信然。
小记下殇小功带。澡麻不绝本。诎而反以报之。郑注报犹合也。屈而上至要中。合而纠之。陈注凡殇皆散垂。此则不散。示其重也。恐皆乖舛。丧服殇大功传曰殇之绖不樛垂。未成人也。殇绖不绞。是未成之义。则何独于小功而纠之乎。或谓成人之服。大功以上散垂。小功则自初便绞。故今殇绖亦然。以小功轻于大功也。若然则孔疏谓成人大功。轻于下殇小功者何也。窃谓诎而反之以报。谓降诎而在小功。故反之以示重。麻不绝本。报其亲亲之意也云云。
或人之云。恐得经意。盖成人之丧则其大功小功。只视其成人而为之轻重。殇之丧大功小功。亦但视殇丧而为之轻重。不必以成人之丧。比方于殇丧。而谓彼之大功轻于此之小功也。若如盛释则诎是降诎之义。然凡服之谓降屈者。有所厌而屈者也。殇之降服。非有所屈。而只为未成人而降之也。则不可谓降诎明矣。只遵郑注看如何。陈注之以不散为示重则果似未当。
间传齐衰注曰降服四升。正服五升。义服六升。通解图式父在为母。正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0H 页

图式似缘目录疏而误也。通考略已辨之。而亦恐未尽。窃意齐衰之三年者。其正服四升。故其降而为期者亦服四升。盖月数虽屈而衰升则不忍降也。其本服期者则以五升为正服。不以杖不杖。为衰升之节也。
小记曰除丧者先重者注。男子重首。妇人重要。凡所重者。有除无变。然而士虞记丈夫脱绖带注。变麻受之以葛。通解卒哭受服图。首绖去麻服葛。二说不同。孰是。
此只当以士虞记为正。疏所谓男子阳多变。已说其义矣。
服问三年之丧既练矣。有期之丧。带其故葛带。绖期之绖。服其功衰。吕氏曰期之既葬之葛。轻于三年之练葛。期之既葬之功衰。重于三年之练衰。带则期轻而练重。衰则期重而练轻何也。
三年既练则首绖已除矣。自当绖期之绖矣。衰又练治矣。则亦自当服期丧已葬之粗沽而不练者矣。身首俱持期丧之饰。则三年之丧无所表矣。所以存故葛带之轻者。以表三年者尔。吕说恐失之臆尔。
又曰有大功之丧亦如之。疏三年练后。有大功丧。亦既葬。带其故葛带而绖期之绖。间传疏亦曰期之葛绖带。陈氏谓粗细与期同。其实是大功绖带。可疑云云。
疏说恐偶错。陈氏从而为之辞矣。大功之葛。首当四寸六分。要当三寸五分。期之既葬之葛。首五寸七分。要四寸六分。其谓粗细同者。可谓考之不审矣。
檀弓曰重主道也。重所以依神。即今之魂帛。而士丧礼乃置于中庭。奠馈不于依神之所。且煮粥于鬲。悬以竹靲。更无撤鬲之文。遣奠后甸人抗重出自道。道左倚之。更不言从行位置之节。可疑云云。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0L 页

朝祖如大敛奠。朝祢如小敛奠。郑氏曰祖尊祢卑也。退溪曰奠所以依神。非为朝祖设也。然则何故以祖尊而多设。祢卑而寡设也。
今日朝祢。明日朝祖。其节弥重。如今日小敛。明日大敛之节。故其奠亦随以为节。盖朝以祖庙为重。故其朝祢也。重止于门外。注谓重不入者。主于朝祖。而行若过之矣。以其祖尊祢卑。故礼亡者亦有丰杀。所以加重焉尔。
士丧礼大敛奠栗不择。是不择精粗之谓耶。
内则云栗曰择之。谓拭治之也。
彻小敛奠云乃适馔。谓去向新馔之所耶。
注云东方之新馔。盖彻毕而往新馔以待事也。
大敛奠载鱼三列。是三行耶。
盖以鱼鱄鲋九而作三列也。横曰列。纵曰行。
既夕记。志矢轩輖中。何谓也。
輖读如轾。谓凡矢皆前重后轻。而此志矢前后平适。故其轩轾得中。
士虞记。肺祭一特牲。注肺祭。刌肺也。祭是刌之义耶。
祭是尸所祭之谓也。周人尚气。祭必先肺。每食必先举肺。举肺则不刌。祭肺则刌之。以其便于祭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1H 页

古无椅卓。只陈设于席地。而令佐食代祭黍稷肤于神前。故苴以表神位。而直设于几东。今礼既有椅卓而束茅聚沙。只为灌降及祭酒而设。非以表位。故在主人之前。此其时宜之稍异也。古礼菹醢为荐主。故最在前。铏羹为食主。故与菹醢并列在前。饭随羹而相次以东。俎以佐食。故与黍为列而在菹醢之前。煞有意义。而家礼因时宜变通之。亦不失曲礼进食之仪。不可谓无所本。
尸祭之祭奠。谓尸祭讫。以所祭之物。奠之于地耶。抑又祭所奠之物耶。又曰尸尝醴奠之。凡物皆先祭后尝。而醴独不祭而先尝何也。又曰振祭哜之。振祭之义未详。
尸祭之。谓祭其佐食所授之黍稷肺也。祭奠。谓始祭。上文之取奠觯左执者也。醴则已祭。故至此而始尝之也。即上文祭奠是也。振举也。谓肺脊则举其末而横置之。不似堕祭之垂下也。
佐食举黍。错于席上。上文设二敦。而独举黍何也。
上文注曰簋实黍尊也。
主人酳尸。尸卒爵。尸酢主人。主人坐祭卒爵。杂记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啐之。小祥犹哜而不饮。况于虞而可饮之卒爵乎。
小祥哜啐。是与宾酬酢也。虞礼则尸所酢。故神之所赐。不敢不饮也。
答李景晦(庚子)
索居寡与。益不堪驰义之恋。而云天迢递。杕杜噬肯。犹不敢拟诸心也。星来致笺。欢若寤魇。且审夏初。苞山有行。几遌而相失。旋不任怅惘而追想也。此际冬寒。省定茂祉。讲究体认。由粗而达精。虽遣辞谦牧。自不知足。而别幅微眇。类非依样涂抹僾俙揣测者之所可一二企及也。区区钦向。岂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1L 页

别纸
无极而太极。犹屋极北极之极云云。
所论极是。但以无极谓犹言无形之极。则其释当曰无底极(无한极이)意得而语倒。只云无极之形如何。
节斋说主易而易无体。故曰有主太极。而太极有眹。故曰无云云。
看易者。多只认阴阳之变易。而不知他道体之实有以主乎其中。故夫子言易有太极。以明阴阳变易。皆太极之所为也。非为易无体之故而对彼无揭此有也。夫子既言有极则论者又疑其实有一物为标准之形。故周子因言无极。以明虽谓之极而实无为极之形也。非以太极为有形而有眹也。蔡说却扭捏牵合。恐不可从。其曰无极而太极。亦非谓自无而有。谓此无形而实至形也。其曰太极本无极。亦非谓自有而无。谓此至形者。即无极也。若以无极为无眹。太极为有眹。则是分无太为形而上下。而近世之或以第一圈为无极。第二圈为太极者。却为得之矣。如何如何。愚则谓虽在有眹之时。而太极之为无眹者。固自若也。
勉斋说生生不穷之理。冲漠于太极之先。北溪说在万古无极之前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2H 页

恐勉斋意以太极之为标准。而谓是立于事物之中者。故指事物未生之前而谓之理。到事物既生处。方名太极。此则以太极专谓之有眹时。非如汉志函三之谓也。然而分理与太极为二。有近于老氏道生一之语。似不堪活看。北溪则只是无穷极之谓。观其语势。可知其然。恐不必指谓无极之真也。
太极动静云云。
理乘气以致用而有此动静。自理而竖观则谓太极动静。自气而倒看则谓阴阳动静。然理也者。动静之主也。气也者。动静之具也。理之动静而气以之动静焉。则动静之实。自当属之理矣。盖阳之未生而太极动而生阳。阴之未生而太极静而生阴。极本穷源。毕竟是先有此理。则理之动而阳生焉。惟其生于理之动。故阳为动底气。理之静而阴生焉。惟其生于理之静。故阴为静底气。阳动阴静。乃随理而肖乎理也。非其能陡然自生而自为之动静也。但气有迹而理无形。造作运行之迹。人人共见。故前贤之言动静。固多就阴阳上发明。欲人之易晓也。而若其神明不测之不囿于形者则非可以人人与道者。然推来推去。亦未尝不说破正面。如所谓理有动静。故气有动静。若理无动静。气何自而有动静乎。又问动静是太极动静。是阴阳动静。曰是理动静。此朱先生之所丁宁昭晢。直指本实者。而未尝有理无动静之说焉。则今之必欲以动静专属之气者。愚未知其何说也。若谓理固无动静。而以其搭于阴阳。故亦不害为理有动静。则是乃木偶泥塑之驮在骥背尔。曷足谓之有动静乎。又谓理无动静。而以其为宰乎气之动静。故亦可谓理有动静。则是乃瘫痪蹩躄者之稍有慧思者。坐检健仆于庭除之内。自身却只在此。毕竟有照不及处。是可谓有动静者乎。钟之愚姑未敢断定。幸更惠一言以解滞惑。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2L 页

复之为卦。是于群阴穷极之馀。还复得一阳者。而天地喜怒哀乐之发。虽顷刻而未尝不迭作代张。此皆就阴阳已生天地已判后言。其与图说之动而生阳。正从一初本源上揭起下者。有些分别。故延平不之许。其言人物之喜怒哀乐及以形化之始当之。而不以五性感动者为證。如来喻所疑。故亦不许欤。形化之始。尚未说到人物之神发性感处。故谓之做两节不得欤。
朱子曰太极自是函动静之理。却不可以动静分体用云云。
看得极精。恐不可以之以字。只是与字之误。
朱子曰所谓阴阳者。便只在太极里云云。
恐此只是谓阴阳之理。已具于太极里面。非直谓气在理中也。所谓万象森列。所谓理中有象。皆一意也。
朱子及勉斋阴阳稚盛云云。
所论条畅可喜。盖勉斋以气之生出言。朱子则以质之定立言。各有攸当。然以图圈看则朱子说正得其意。勉斋却推上一级说。而致疑于师解。则恐有未审。若从勉斋意则图圈之水反居阴右。火反居阳左何也。
勉斋火生金之说。未知如何。
太极之静而恰有温煖底意。是火之生也。而温煖之极则于是而有燥硬底意。乃金之生也。以此而言则火之生金。不可谓全无是理也。但五行相生。莫不须土以施化。而火金之交。乃五行之最中。故土之寄旺者尤用事。而藉火以禅金。火生土。土生金。自是顺说底。
中正仁义云云。
所论得之。钟则谓叶氏说不可全弃也。盖目礼智为中正。古人无此说也。而周子借易之中正字。要做礼智别名。其自注中何不明言之。以快后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3H 页

朱子曰动有资于静而静无资于动。然学者用工。动静相资。恐不可谓静无资于动云云。
如非体验真切。曷能有此说。不任倾服之至。
勉斋曰天之道。不外乎阴阳。寒暑往来之类是也云云。柳定斋曰勉斋说得粗浅云云。
勉斋语似直以阴阳刚柔为道。故定翁谓之粗浅。恐不为过。但此节是贯始终通死生说。而非专为资生而设。则盛谕得之。
朱子以阴柔义为体。阳刚仁为用。而叶氏以阴阳刚柔仁义。为对待之体。死生终始。为流行之用。然对待之中。用未尝不行。流行之中。体未尝不立。以此言之。未尝不同。
如此说。似可通。然朱子则以死而终者为体。生而始者为用。而叶说混死生始终为用。主意本自不同。今不必强以合之。但钟于此有大端难决底疑案。而匆卒不能布。后当面究。
答李景晦(甲辰)
世乱人阻。此怀当如何。往秋在都下。幸与贤仲做款。差可慰睽阔憧憧。于焉天气又一周。溯恋更有既耶。谓外伻来。将以惠函。披审汤忧复常。忠养尽职。兼能注念于本分。思所以一致于心身。是则固区区平日期仰于贤雅者。曷胜艳叹之至。人于世间。有无限合做底事。厌烦恶动。秪自滚沙而腾雾。惟随遇省察。裁处亭当。不害为动中之静。矧如贤雅今日。尤不可规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3L 页

答李景晦(壬子)
谓中得贤从相晤。兼领惠疏。以审哀体种种有愆节。诚孝无涯。固应疚损。而年不致毁。亦宜自啬。以仰慰慈灵于冥冥也。望须在念。鋾未死犹昨样。不必烦溷。阡刻僭述。只为幽明之不敢相外。而支蔓陋俚。不合污石面。惟贤孝另下裁删为佳。弁语之索。岂敢不副。但一之犹滥。况可再耶。当世玄晏。不患无人。孝子之求。何往不得。惟改图之是望。静存藁已有若干语置诸卷端。亦在具眼更施绳削。丁乙去取。妄用已臆。决不堪把作定本。并加照亮。
答徐仲蕴(锡华○丙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4H 页

答徐仲蕴
索居吟病。备诸百丑。谁其惠怜。怀之以好音耶。君子至仁。温然德诲。远辱于穷谷。焚蕤跪读。亹亹若昵衬光华。讲讨得洛闽绪言。听之忘倦而薰乎其沁肺而浃髓也。久而诵绎。似觉沉痾之渐脱落也。感领至意。何以奉酬。月轮已朓。更惟燕养起止一味清晏。持守之熟而体认之密。自当有老而益壮者。区区殊切倾仰。黄卷中有丈夫事业。日用间有圣贤工夫。是彻上彻下合内外底。以此自励。夫焉有摸拟而涩。缴绕而蔓。困于长忽于短而自归于汎滥偏枯之科哉。大要人须是将学道二字。作自己常分看。虽为尧为孔。亦只是做我常分。不是差异。事或有未至。是我不尽于常分。惟低心下意。切己反求。以复我常分而已。才有所知而不足自多。才有所能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4L 页

别纸
李君之博览深究。实所叹仰。而但自信太过。不容人规。且不曾向居敬上做涵养之功。其所见盖出于才思之通处。非由真积体验。故往往多太高而失之。此为可惜。其在傍人。甚有开发之益。
清儒考据之学。虽非切己。然亦于经旨。往往有发得到者。是亦不为无补。此不必搜考于上古未焚之书。虽在左国公谷戴刘诸家之世所公传者。而程朱释经。亦往往有照管不及处。不可谓彼何足以见程朱之所不及也。大抵清儒之学。胜于明儒。清儒则犹欲考索经旨。如汉儒之训诂。虽不能一一的当。尚近于道也。明儒则除薛胡数公外。皆驱率圣言。转作禅旨。猖狂叫呼。如晋人之清谈。其为乱道甚矣。学者于此。亦不可不察也。
为燕昭之将复雠于齐。故孟子不见昭王。舫山之说。抑有所据耶。或昭王之以礼聘而孟子不往耶。是未可知也。不然则来辨甚确。无容他议。
四端发于本然之性。七情发于气质之性。曾于敬堂集中见有此语。寻常可疑。岭中先辈主分开过甚。往往作此般见解。今读坪上答李仲闻书。可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5H 页

西铭注解性命之全体于并生之中。盛见欲以体字作民字之误。其所论辨。精详缜密。玆可见致思之必慎。然愚意则仍旧属上句读。固自无害。盖此解已于上文予玆中处。吾其体吾其性处。已将做主矣。至此民胞物与处。不必更言吾之所体所性。槩言人物并生这人字。已是民字面目。而继之惟人也是人。亦民之称。其得形气之正而通性命之全体者与吾同。故于并生之中而又为我同类而最贵也。其下提出物字。与上人也之文相对。即元文民吾物吾之影响也。其于物也。只曰性命之全而不着体字者。以其与形气之偏作对语也。未审谓何。幸有以驳惠之也。
答徐仲蕴(丁巳)
鋾自上冬添奇證。作土木于枕席之间十许朔矣。凡干人事。一切不省。尊函递到再矣。而不一覆。非故逋慢。势不可强也。想海量犹不能平恕也。及此肇凉。伏惟燕养节宣不致旱涝愆损。经床整暇。玩究益亲切。晚界受用。吻然足目之一致否。座下天姿已近于中行。且有家庭师友之承授旨诀不差。措之日用。自当无蹉跌。其犹有处谤之问何也。要之谤者妄尔。非座下之召谤也。然而此正好自反而自治。不惟不必以忿戾相酬。亦当荡然不介于胸次。盖存乎吾者。如有一毫未允。则彼之哓哓。适所以绳我之曲。而将引而措之于大直也。可感而不可怨也。如其构虚架无。罗织而锻鍊之。则非我有也。抑别人之谓也。天心至灵。众目皆晢。吾何必屑屑分疏。与彼作颉颃哉。毕竟烟消雨散而皦如者自若矣。此亦君子恐惧修省之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5L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6H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6L 页

答卞明彦(穰锡○丁未)
钟锡涕泣言。德门凶祸。贤季氏君奄忽捐逝。凡在知旧。举切惊痛。况惟友爱加隆。悲悼沉恸。当复如何。日月流迈。襄期已届。仰想孔怀割胖。愈久愈极。伏乞强抑至情。以慰悰仰。钟病伏叫吟。未克躬慰。幽明辜负。曷有既既。俯询礼疑。谨与贤咸面商。略有云云。然未敢谓必尔也。惟博询而处之也。汝桢如欲相访。可念旧情也。时象至此。恐相对只堪一泣奈何。方病困涔涔。不能备谢。
答卞明彦(乙卯)
近日坐甑炊中。几欲发狂。赖朴庠兄提携在村后小冈。藉碧莎濯松风。朝往而暮归。却不省人间为何等热界也。惟座下既有一顾之约。而尚此迈迈。不能无介介于烦襟也。玆承宠函。审有视官之眚。为切同病之怜。但勿惜步屧之艰。须趁来日乘凉戾止。则不惟与庠兄做多少欢晤。亦有奇剂可以拨云睹日者。幸万万另图如何。伻促不暇它白。惟望明间拜叙。伏惟仁亮。
答安华益(英济○庚子)
自承大故。准拟竭蹶晋唁。而尚为百冗者絓绁不放。一纸例慰。未足以尽忧恋之诚。方悚戁不敢自安。岂意仁度不校。赐之手疏。披示赤衷。兼遣玉哥存视于荒陋流离之中。感激云乎。其悚戁者。又一倍增也。第惟哀体幸支。且不废读礼讲学之工。区区不任慰仰。见谕三魔。深以钦自反之勤而自治之密。顾疏卤嬉惰。百不一理者。何从以仰裨万一也。窃以为人之动静云为。惟观所乐之在何事尔。心之所乐。气必从之。四体惟命。百度随行。苟所乐之专在于理义者。则浩气日生。庄敬日彊。疾恙之倦。有时而可忘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7H 页

答李大圭(铉奎○壬子)
客岁承邮传惠问。因循未覆。相已赐讶也。谨询新春。云栖静暇。启处冲裕玩理养德。孳孳焉不知老之将至否。此世无可为者。惟复得我天得之本然最堪用力。盖人人忽忘于本然之得。故遂至丧家失国而为今日世界矣。苟复我本得。天心当不远而复。依旧是吾家吾国也。未审盛见当谓如何否。鋾冬中被郁攸之灾。备经无限窘难。扫烬结架。今尚未完。殆造物者之怒其不即死。而故相迫厄。使知所以自处也。甚惭奈何。适得石浦南生见过。修此报去。多少不可既。惟希崇德自爱。慰此悬仰。前嘱洪衍印来。玆承盛诺可感。然今则灾馀窘渴。不遑及此。幸姑停之是望。徐当更谋。惟加谅。
答李大圭(丙辰)
天远而岁迁。翘仰曷有既耶。际承专书相问。且所以规戒警责者备至。鋾于是而信仁者之不以寻常声貌待我。而真欲有以磨砻拂拭。引置于万一寡过之地也。微座下。鋾何从而得此于此世哉。感领德意。不觉仆仆尔起拜也。告过而喜。鋾虽不敢望于古人。然亦不肯屑屑自辨。以蕲人之知而伸己之枉。则鋾于平日不可谓不勉于此尔。玆于盛谕之加。亦只合泯默而奉受而已。第审仁者之意。似或将寻其可原之情。而施以对證之方也。则鋾又不敢一于泯默。以孤眷眷之厚也。盖近日流言之端。略有可指。然是则鋾自无先觉之智而不逆其诈。得肤受之愬而值可欺之方。率尔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7L 页

答李廷允(光基○己丑)
居比壤不识作何状。晚乃邂逅于旅次稠扰之时。略见志气之驯雅。而一别匆匆。深以未叩所蕴为恨。谓襮承书。即辞以究意。始信平日之不至放过而谦虚乐问。将其进之不可量也。但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将赤心片片说与人底。不须拣择。只宜汲汲下手。特其用工之有次第者则不可易也。今且从小学上熟读躬行。以立其根本。进之大学。参以心近两编。玩索操存。明体适用。斯可以思过半矣。推之而往。何所不利。读书亦别无要法。只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8H 页

答文禹瑞(镇龟○癸丑)
阻怅何尝少弛。令侄奉函而至。其喜当如何。以审燕处节宣乍愆旋复。深以慰仰。但客冬惠书之从屏山至者。今却忘记。盖近来神气亏败。凡事之合应者。稍间则便忘了。久则茫然若初无是事者。可知其死期将至。五官不守其宅也。仁爱可有以恕贷也。性天遗草。按之一涕。然病昏中考校之役。大非所堪。且眼前方有紧急酬应事。不容费日于外役。且闻活字甚急。恐难拖延时月。故匆匆翻阅一过。略加丁乙。幸以此更就校于羽若,直夫二君。另下梳洗。务要简精。始出定本。如何如何。弁语之嘱。亦非昏惫所堪。且从二君求之为佳。盖鋾于性天。宁有所靳耶。事出仓卒。无以仰副故尔。俯谅是望。
答李华伯(寿冕○丁酉)
获一日游从。深敬雅志之有尚。而继又蒙赐手字心句。类皆是不敢当者。直感惧而已。询疑数条。亦可见读书之不徒尔也。旅里卒卒。有失修覆。归来峡寓。南云杳杳。瞻恋奈之何。伏想起处节宣不殊畴曩。横经搜道。遇事致用。当日有可乐。既羡仰。且望勉进不息。钟锡盛年俄失于它歧。衰證遽妨于真工。抚循身心。愧不可言。所寓穷僻。孤居事简。若可以温理潜养。粗补宿黥者。然本根未厚。零琐凑合。转益啙窳。足令仁者费一番恻然也。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8L 页

答权尹吉(相斗○戊午)
暮途相寻。有若旷世之感。而信宿旋别。尤切同衰之叹。继承存讯。多荷眷眷。未知狂疏陋劣。有何足槩于仁量者耶。间已月朒。阴冱且穷。谨惟燕养起止一直护重。观象玩辞。有可以自信于时义者否。天色梦梦。人寿亦几何。临风不任浩叹。鋾昔疾尚不瘳。神思益茫昧。其将冉冉而化矣。生平积愆。无计退(一作追)赎。谓之奈何。鸥亭记语。盛嘱珍重。不能终拒。然潢潦无源。未酌旋涸。屡回料理。无可以沾手者。只得草草涂抹。为一时塞责之计。赧然无以奉告也。可视至而闭阁之。更以谋于当世之大手笔。是为致无憾于慈孙之诚也。万望财亮。力疾候谢。有怀不尽。皓首相望。再晤未期。忡忡者曷有涯耶。
答朴春汝(在九○己亥)
沙上一晤。便觉英气动人。嗣后贻阻。深恨自我缺诚。月初自青谷向沙上。历路距仙扃才十里强。因行遽未暇与宋尹二公偕造。钟固知罪矣。俄而闻尊驾已抵青谷矣。尤以贱迹劻勷。失夤缘一握为怅也。至沙上得惠函之春暮发者。寄意雅重。遣辞肫切。又以感仁者之不遗一物如是也。归伏林巢。政不任悬仰之勤。新秋雨霁。谨问棣床动引更如何。日用之馀。反覆圣训。得以培养天姿。蹈着实理否。区区期仰。窃非浅鲜。钟锡颓下日甚。自有身心句当不下。其敢有丽泽于朋友耶。来谕殆戏之也。木石同归。认出于谦德之盛。而由此发愤。亦未始不为励志进道之端。可勉勉不已。竟成有为之志。且以波及于贱交之自立不住者。而有以扶竖之否。那当稳叙。以罄竭衷素也。临纸不禁忉怛。
答权舜明(舜模○乙卯)
阻久恶得不怅郁。便来承问。尚幸仁者之不遽忘于一物也。敬审玆者。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9H 页

答金君弼(基尧○乙卯)
病久不殊。又见新春之动。此怀可胜道耶。故人仁甚。存以手墨。遣意加厚。顾无似何以得此。第审起居保无大损。视此僵仆在枕褥上。似木而非石者。不犹仙凡之悬绝耶。区区健羡。鋾从前腼颜作文字役久矣。不惟人之唾骂。亦自咎其滥强而不知耻也。今恰满七旬矣。所可致休者。惟此一事。故已立戒以断却。玆于权君之请。亦不能副。旋切惶缩。惟相爱者可以情恕矣。
答都应奎(宰均○癸丑)
鋾于应奎。合有一书相慰。而顽然度日月者。盖不忍提也。不欲添楚也。乃应奎不谓不情。犹以故旧相与。损手字以先之。逋慢已在仁恕矣。亦不敢以见恕而自宁也。仍审泰然达观。不以无益而自伤。履此岁正。起居清裕。君子之于命。固当如此。区区甚庸健仰。先集印布。尤以徵孝思之永。而荷此念施。俾之奉读颠末。又何感如之。鋾屋宇遭烬。良由鬼物之故罚。而尚此冥甚。方料理置膝之所。可丑不可道也。乃仁门误惠。捐物助费。受之增愧。却之近慢。明者想可以谅此情也。奉叙未易。怀绪黯黯。何日可弛。匆匆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29L 页

答都应奎(乙卯)
座香未沬。德音起懦。重以仲容之英标相接。犹可见古家典型。深荷相与之勤也。仍审雅体增相。玩究持循。孜孜于日用之间。临风不任钦想。鋾只觉神思日败。万事俱空。四方文字之督。课日沓至。而一切拒塞。却受无限困蹙。然只得坚守拙戒。不容更移一步耳。先公阡表。既有去岁偶诺。不敢终谢。然亦随分徐商是计。非可以时日责出。此于顷别时已说及矣。今有贤侄来觅。殊以悚惕。盖如此相烦则恐惹外人伺候。以为彼有取舍尔。无乃增此罪戾于人人耶。惟宽之而勿遽迫之。则当俟意思到时。另作商量。可因信便传上。如或事役在速。不容稍缓则鋾不可如期仰副。惟别求于大方为可。万望谅恕。忌祭行哭早晏。盛说及直夫云云。并皆有至理。惟各尽其所安于心而已。
答许景晦(蕴○丁巳)
既觏而心降矣。才别有同衰之感。人情固无已已也。惠音荐至而不以时覆。贤郎远顾而无以言赠。甚矣病物之不克自与于人事也。黄花已烂。林寒乍遒。敬惟閒居味道。视听愈清明。经烛照晨。游神三古之上。怡然有自乐而忘世者否。桑榆之晖冉冉矣。政当一倍孜孜。以度今生。如鋾年筹乏馀分。种种奇疾。又从以撞捣之。神与气迸。志随力败。其无望于此世矣。抚念自悼。将何以归报于先人也。惟仁者之幸惠以一言之要。或可藉手于垂死则目虽瞑而骨犹有铭。不审其肯可否。别录三段。俱非謏昧所能臆对。为之奈何。我东礼家之鲜行时祭。果若可歉然。古者大夫士皆有田禄。以奉四时之享。今以少牢特牲两编考之。其礼甚缛。其仪物极备。不如是则不可谓祭。故士三月无君则不祭。庶人只有鱼炙之荐而已。吾东士族之在野者。皆古之庶人也。所耕不足自给。其于奉先之节。亦不免一例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30H 页

答许景晦(戊午)
林春骀荡。百感恼人。方伏枕作呻寱。德音远被。忽若唤惺。苟令为日听之。初平亦庶几假花于枯朽乎。况审居閒玩理。忧中有乐。不知年数之不足。定力固宜有此。如鋾者已坏尽今生矣。脐虽可噬。其能追补耶。如得佛家所谓来生者。或庶几惩往而图新矣。而恶缘已重。可望其轮回人道耶。只自悚叹而已。谕及图说中两仪。恐与易大传所云者无彼此。不可遽以天地之判成者看了。其谓之立者。亦谓阴阳之有定体也。非天地之立也。然而此图自有次第。第一圈则未有天地而先有天地之理者也。第二圈即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30L 页

答曹兢夫(渊○乙未)
青林匝匼。山雨萧萧。恰是去岁今辰风景。去以面而今以书。道之云远。何其人之甚迩也。非故人厚。此岂可得。但书发以春。今秋矣。谨问堂韵增彊。行馀典学。骎骎有向上之期否。厚质淳性如吾兢夫者几人。无学以文之则野人钝夫而已。化坏朴而为瑚琏。惟在兢夫加之意尔。幸千万自励。刊事将告讫。可认诚力所到。且须念继述之方。有大于是万万者。则其诚愈专而其用力尤不得不汲汲。语其所到。岂糟粕流传者比而止哉。然后吾先生有贤后昆矣。区区不任期勉之至。钟锡一直似去年相晤时。更无足说者。时象淆乱。梦寐不宁。寸心非铁。几何不销铄耶。春间见逼。祗烦相爱者远虑耳。今则无事。勿过虞如何。物色将变。道涂多梗。我往未易。子顾亦岂不难。临纸于悒。只祝益励素节。以贞岁寒。
答金子正(启烈○己亥)
钟锡遁伏穷林。鼯兔为群。不能以面目足迹自达于四方。不意仁执事家有宝珠。不十袭自珍。乃惠然寄送于孤陋涔寂之中。不一至再。得承揽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31H 页

答许和宣(秉律○丁未)
世乱人遐。两皆衰暮。向风倾恋。宁不忉怛。谓外胤友擎华函而至。谨审年来起处节宣。种种欠和。想是惨疚潜铄。致此无妄。然过境不必留系。随分安命。检理门户。正不可缓也。望以道自宽。用副詹咏。钟颠倒无状。为世之弃。杜门吟病。亦君平之弃世矣。既两忘于斯焉。则直早自溘然。以游于大化之表。而顾缕喘之微。尚支离不绝。苦苦如之何。今又送胶公于地下。为道为私。并切悼痛。胤友替干。想多妨夺。而志业不可不勉。相对为叩近日节度。而辄逊谢以悠悠可恨。遽此告别。尤增怅然。神倦胡草。万不备一。
答许和宣(戊申)
违晤之久而寸心常耿然于生平之旧。欲忘而不可得也。顷拜尊函。益感相爱之绸缪。而因循失覆。歉悚其有既耶。春序向阑。更惟起止节度。一味清晏。胤友日用多暇。能自勉于宿业否。区区溯往。此时尤切。约翁又作古人。吾党益复萧索。痛心不可道也。钟近日病势转添。委顿迷瞀。不能出户外者已将一旬矣。神败气脱。凡干文字之役。一切倚阁。以此后山翁遗稿姑未能一寓目。甚闷甚悚。吾辈之为此老尽心者。惟此一事。而病里却抖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31L 页

答许和宣(己酉)
世乱悠悠。衰暮相怜。曷有已已。谓外承书。谨审新元。体事万护。庇节增禧。甚慰悰仰。过劫扰扰。不妨属履历锻鍊。而将来万变。亦当随遇而听天。岂容智力安排所可苟免耶。惟造次颠沛。无失吾本来性分。斯为可仗耳。如何如何。鋾苟且不死。今又发茎添一霜矣。可吝甚矣。赫临翁遗文前此固已尝略绰一觑。而深叹其学识之正操履之确矣。玆又见嘱以丁乙。有不敢自外者。仅已僭下去就。以听尊命。然神晕座攘。深恐其不能综密也。望更访于博雅之家。以克善终始则何其幸也。弁首之托。诚不敢当。而匆匆多事。未能猝副。亦望恕谅。更求于大方甚善。如其终迫则第当续后商量。千万更察。
答许和宣(丙辰)
黯黯故人之思。何日可歇。玆承惠问。足抵一场对晤。况审静养有方。起止康和。胤房能承顺尽职。此世得此为良。若其外至之不欲接于耳目者。正是没奈何处。惟修身训子。保存得本赋真衷。以俟夫皓天之返而已。岂容智力于其间耶。如鋾苟视于世。过咎日积。只吃人唾骂为命。抚念可悼。自哭刚公。意绪摧折。忽忽若堕深坎之中而无所凭依也。谓之奈何。哀伤之切。不独为生平游从之私而已。旅榇之还。盖为本家诸亲之力主其论。以便其情礼耳。既返矣。更不必追提其失得也。幸惟谅照。
答崔善夫(性模○乙巳)
晨夕而十载。闬巷而百程。是岂所期于平昔耶。今来沙上。获与贤季晤叙。稍豁恋菀。玆承惠讯。尤以荷故人之不相遗也。第谨审汤垆愆和。翔矧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232H 页

答柳致絅(绚秀○壬子)
乱世得至亲音息。其喜可胜耶。得惠书。且对胤哥。悉年来动静平康。慰泻不可言。鋾不木之尸。其状可丑。不欲提告于至情也。来书相推以僬侥之鼎。可惊可汗。又为之一太息也。谬索先碣。岂谓能言耶。在相爱宜谅悉。而犹此相窘何也。胤哥强之不肯止。不得已草草作数行语以去。惟裁择焉。那当一握。念之杳杳。座扰胡草。不能尽情。
答金洛仲(璂杓)
得惠讯于久阔之馀。且得胤哥委访。以悉年来动静百祥。俱慰恋菀之私。春雨乍晴。更惟比日闲居起处增穆。庇覃一安否。鋾病馀癯骨。凛然欲仆。只恭俟符到而已。先公阡表。猥荷谬索。揆以谊分。不敢自外。强颜搆草。辞俚而芜。恐祗累懿德。既有草矣。亦不可终隐。适因可林李君相过。掇付之。似不浮沉也。贤侄书匆匆未暇答。幸下布此意。如何如何。仲衍落伤。入近苏昭否。启源云有一来而尚尔寂然。殊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