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3H 页
答李子翼(正镐○戊寅)
士之生东方而晚。既不及抠衣进退于岩栖当日之座者。则抑亦就其次而瞻拜乎陶山之祠。得与古家贤秀倾盖如旧。吟月举杯于天渊台上。亦足以为生平之最得意处。钟以何人。能一朝而奄有之也。但良宵易短。浮生少閒。以三十年始相得。竟不免卒卒唯阿而别。至今心膈下。介介然如苦结胸證者。临溪之怅为祟也。玆获远垂清讯。寄意孔腆。遗墨之赠。又不啻路车乘黄。跪领谬眷。何以为谢。惟当宝之无斁。永以为好耳。书发后阴剥已尽。更请履顺处吉。保无它虞否。读个无限好书。究个许多义理。做得来大段事业。自是家诀单传。区区奉勉。恐不暇为乘雁双凫于其间。然诚以爱之切而待之深。犹不能无更加策励之望。惟愿愤刊枝叶。敦修一实。以造乎崇深远大之域。切勿自安于苟且径便而止耳。则其为吾党之幸孰多焉。钟锡一出五旬。不无观感于游历之际。而仲母之丧从兄之夭。一时震叠。俱在归来之前。于路承讣。苍黄趋哭。而五官溃裂。程惫夹肆。圉圉然不能振。已多日所矣。惟幸慈节菫遣。以是为立命地耳。相距脩阔。末由源源以接。来春清凉之会。另拟携俦侣勇赴。而此便是明日阴晴。惟祝未前万祜。典学加懋。用副远忱。
答李子翼(辛卯)
 深衣制度。既有经文。而诸家之注释不一。未能详知其制。今欲试为古人衣冠。何如则可也。盖续衽钩边一句。最是传讹。而衣制之不得其正者也。所谓续衽者何意。钩边者何谓。或曰衣领不交掩。何者为可。袼之高下。可以运肘。则如今人之衣袼可高可下而随人之适体。无有定寸否。既云高下则恐是裁破腋下。而或曰不裁破者何。袂之长短。反屈及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3L 页
肘则与短无见肤之意不同。而衣长及踝者。亦有异矣。所云负绳者。果是中缝否。三袪之说。又是何意。纯边之或青或素。各有其制。而孤子三十以后则不以孤子自处否。大带必用缯否。广之二寸四寸。亦何所适从。束法之用同心。出于何书。既有大带则又用绦带者何意。冠则或用缁布冠。或用程子冠。何者为可。且两冠制度。皆不得其详。幸乞细教。
钟是今人。何曾梦见它古人衣冠。以是半生只守尧夫语不敢作疑似之制加诸身上。若其粗得于穷居讲究之馀。师友论辨之际者。留俟见解之稍进而为究竟计耳。亦不敢遽以为是。遂欲自诬而诬人也。大抵自注疏以来。下逮元明诸儒。以及我东诸先辈。说深衣者无虑数十家。而略相出入。去经逾远。自他人观我。安知我说之不反有甚于前人耶。今莫若一洗诸家。只将深衣玉藻两篇。刻意谛绎。毋凿之深。毋忽之泛。文与理顺。辞与意会。则制度可明。而群说于是乎定矣。顾志气衰颓。神思渐涸。仪文纤密。颓打不过奈何。玆承辱询。尤增惭汗。窃尝谓衽者衣襟也。裳之边幅。亦名为衽。以其当任脉之会也。犹背缝之当督脉而名之为裻也。续衽者。上下衽相续之谓也。钩边。钩割衣身之边以为袼也。袼之裁破。有钩之象焉。夫然后要缝方半下矣。文势相连。意若可通。衣不交掩则对襟直下。见肤必矣。浅露极矣。安得曰深邃之衣乎。但不裁破腋下。家礼文也。而未及再修。经文既明明道着袼之高下。则谓之不裁破可乎。况衣而无袼则袂既牵拽。胸必浮洪。法服样似不如是矣。袼当用尺。留上一尺二寸。以为运肘之地。袂之及肘。或云自手反屈。然人之中指末至肘凡二尺一寸。袖及手已足矣。手外之二尺一寸。费布于无用。其于不费之义被土之戒。莫无相妨否。钟则谓当中反屈而及肘。盖人身肩至肘为一尺七寸。反屈之则袂长通三尺四寸。庇及中指本节前五分而已。正犹裳之及踝而止也。负绳者。背缝之直下也。三袪二字。注说甚冗长。钟只云是之法二字。字相似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4H 页
误也。昨岁见启道,大衡。亦欲作如是观。少可有恃否。年三十不以孤子自处。姑未见明文。不敢质言。鄙意则不论老少。苟是当室之孤子则纯当用素。众子则用黑缘斯可矣。大带用绘固好。用绵亦无不可。夹缝二寸可当四寸。不必再缭。同心之结。自唐以后。男女相昵者要约之物也。先王法服。今而可见者。惟深衣在耳。而加之以亵狎丑秽之饰。吾未知其如何也。大带纽结则绉蹙而易坏。故别以绦带约之。取其便也。既服深衣则冠用古亦可矣。缁冠既有经文可据。决不似今之撮髻小冠。曾见图会所画。阔可容头。广可覆额。长足以跨顶前后。此为近之耳。
答李子翼(癸巳)
青城踏雪。果甚有兴趣否。十日阻。便若一岁。星来奉问。欢然若四叶天子闻蓬瀛消息也。第审经候整暇。刚州两友俱无恙。喜幸则深矣。但搬顿稍迟。或无彼人之别生退托否。时应昨来今归。礼疑已相确。记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盖小功则服轻不在此例。惟外祖小功未葬。母在则不敢为冠主耳。深衣不必创为新制以骇众见。只依前样。亦不害为因旧而寓己意也。续衽钩边。非新制则终有所臲卼。不如置之。此待吾辈自为而自服之。相与讲定而已。惟俯谅如何。来日之约。敢不依教。但讲期只隔一日。望须淹此而勿径还如何。俟面尽不备。
昨谢卒卒。更审来喻。有所询缁冠之制而却弃置不答。果信世间甚事不因忙后错了也。仔细点检。此莫非年来用心躁率。遇事忽略之致也。极庸愧怛。冠制之可据于元经者。惟缁布冠缺项青组缨属于缺十二字而已。注疏之因此纷纭。恐俱非经意。记曰居冠属武。非居冠则冠武之不属可知矣。盖古无网巾。鬓毛头发无以摄束。故行礼之冠。必与武为二。先以冠跨顶前后。乃以武而压束之则发不得下垂耳。其武也方如今之网巾。故其项缺而不连。其缨属于缺而便其束。仍转而为緌。惟燕居则取其便。故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4L 页
冠武属而易于脱着。不嫌其发饰之或未妩也。今则既有网巾。虽行礼之冠。只准古居冠之制。诚得时措之宜。但其尺寸之度。不见于经。此当博考而裁酌者也。聂氏述旧图云夏曰毋追。殷曰章甫。周曰委貌。并用缁布为之。故皆名玄冠。通典著毋追之制曰长七寸高四寸。前广五寸后广二寸。晋舆服志载蔡邕说曰缁布冠即委貌也。其制有四。而其一如进贤冠。马端临文献通考著进贤冠之制曰长八寸广五寸。前高五寸后高三寸。二说既殊。将何取以为定也。妄谓缁布冠是太古之冠也。则其于不忘古之义。宜若从夏后氏之制之为差强也。惟后广二寸则丰前杀后。不合于雅样。此则用委貌之制。前后广皆用五寸。而其二寸之文。移作武两旁之袤。恐不害为通变也。如是则恰可覆额而笼发。不似缁撮之仅可容髻也。襞积向左而为五梁。置紃以缝之。缘其旁以采。孤子则以素属于武上而缝剩向内。以应内毕之文。青组缨着于鬓旁。结于颐下。垂以为緌。此或可为自己之一方。而不敢以闻于他人者也。盛意屡促不已。玆暴其大略。惟另究而驳惠之是俟耳。
答李子翼(大学疑义)
 人之为学。如建厦屋。先将小学厚筑根基。大学是一个屋子。更以论孟填补窗壁。盖以中庸。然后八窗玲珑。一身安定。然人之建此屋也。必有在我之一心权度。精切不差。然后可以不烦绳墨。
大学之屋。只是立得间架。体势甚阔。梁栋粗完耳。到语孟方始填补间架。如塈茨丹雘。功无不完。床席什物。用无不具。奚止于窗壁而已。中庸则别无事在。只是屋成后自然真妙处。不可以盖屋为喻。权度精切。是知至后事。建屋之始。乌能遽语此。如人无家。不得不火急作屋。必待其知见之尽大匠之妙然后方始去做。则无或晚不及事。而将颠沛于沟壑耶。
 大学序陈氏注。规模之大。指三纲领。节目之详。指八条目。与朱子所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5H 页
先识得外面一个规模如此大了内。做工夫以实之者。似不同。
陈说亦通。然只当以明明德于天下。为一个大规模。却将格致以下许多节目。详密做工以实之。始得。
 程子所谓为学次第。恐只是先读大学之次第。而或曰指八条目。未知如何。
后贤读书之次第。何与于古人为学之次第耶。观于独赖字。可见或说得之。
 胡氏曰人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这妙字是统底意否。与妙合妙用意同否。
妙字是自然存主不测运用之意。与统字煞不同。妙用妙合之妙。俱是一意。
 明德就心上指本然之理之不杂乎气而言。所以统性情者也。不曰心。而曰明德者。心有时而昏。德无时而不明。先夫子心统性情中图。可见明德之本意。
不易见得如此。但不曰心。而曰明德者。言心则合理气。而言明德则气不得与故也。
 虚灵自是心之本体。非我所能尽尽字。语类作虚字。而人多于此牵强说去。
诚然。
 旧本恐是古来本。而或曰郑玄本者。未知如何。
若是孔门古本则岂有错简。只是今戴记之本。谓郑玄本者亦不是。
 二章结语之极。即下文至善字。而至善犹言太极也。太极无形象可见。而想像至善之理。则太极亦可见其形体矣。
至善与太极。非有二理。然所就以言者不同。至善是就事事上指言其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5L 页
理之恰好处。太极是就一原上指言其道理之总会底。至善以地头言。太极以体段言。太极尤不可以想像而求见。至善只是自去到得而已。
 文王之德。始于孝敬而终于仁慈信。则似可先言孝敬。而此云仁敬孝慈信何耶。曰孝者是仁之一事。而仁包敬孝慈信。且人道之行。君为之主。而君德之著见。莫如发政施仁。
文王也故先言为君之仁。既言为君之仁则不得不对说为臣之敬。自是文势如此。何必苟苟排比以硬定次第耶。仁包敬孝慈信。说得固好。然此文主意却在于敬包五者。不在于仁包四德。
 文王之德。莫大于敬。而大学之道主乎敬。三纲领传皆引文王之事而明之。末章又引文王之诗而结之。余以为欲学大学须先主敬。欲学主敬。宜师文王。
说得亦好。然恐当曰欲学文王。须学大学。欲学大学。须当主敬。便是单方。更安有师文王者为主敬之节度也。
 本末章所以连接纲条者。而其所以为本末体用者。在我有战惧之实德。故民心有畏服之至化。
明德君子。知足以烛理。诚足以动人。心正身修。足以率物。故民自然畏服。所谓本末者。亦不过如此。战惧字本文无此意。章句无发明。不必搀入为说。以乱正意。
 补亡章不效文体。岂真不能效也。既自传之矣。又将自注章句。则恐有嫌于自谦之德。
诚然。
 格致之意。近取诸身。莫如祭祀。至诚齐戒。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饮食。至于衣服器皿。极致精洁。无一毫未尽之意。则庶见所谓洋洋乎如在上如在左右者。是皆吾之诚敬有以致之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6H 页
此程子所谓立诚意以格之者也。今人之终身为学。而义理不明。知见不透者。不以实心为之故也。盛说说得极衬切。惟依此用工。如何如何。
 无不到之到。即物理之到我胸中者。
此到字犹精到恳到之到。非自彼到此之谓。盖事物之理。本具于吾心。非从外袭而入来也。特为气所昏。有所不透。及工夫既到。理便在此。何尝有彼此来到之势乎。
 心外无理。理外无物。格物即所以穷理。穷理即所以致知。而此理字自皇牺尧舜以来传授心法。而亘古亘今不泯而常存者也。学问之道。只在穷理。而欲穷理。又先须主敬。
说得极善极善。真可谓善读大学矣。奈之何今之为学。不穷理而欲穷气。不以理为心法。而却以气为心法。不亦异乎。恨不以盛说提其耳也。学问之道云云亦得。然但先须字做病。盖居敬穷理。如车两轮。进必俱进。初非先居敬而后穷理。又不可先穷理而后居敬。程子所谓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尽的论也。
 诚意章小人为不善下。此谓诚于中此诚字。先儒之兼善恶说。或单指善言。恐皆失传文本旨。此言为不善。亦诚于中而后见于外者。观下文章句善之实于中意可见。
中庸或问亦引此而解之曰小人之恶。何实如之云云。然诚者天理之真实而无妄者也。小人之恶果可谓天理。而又果是无妄者耶。此恐为朱先生未定之论。至若此章章句则乃先生之最晚绝笔也。当以此为信案耳。虽或以此诚字泛看作实字之意。章句乃曰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既知善之当为而乃不肯用力。既知恶之当去而乃身亲犯之。其心不实。莫此甚矣。乌在其所谓何实如之也。必真知善之不当为而恶之不可不为。实心专事于恶。动静幽显。表里如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6L 页
无些子善念以杂之。然后方可谓实于恶者。而传文乃以閒居而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厌然掩著者为言。则其为不实大矣。安得旋谓之诚于中者乎。况诚只是实理之无妄者。非泛然实字之比。故章句于此不曾曰恶之实于中云云。而至下文德润身处。始乃曰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以见上文所谓诚于中者本自如此。其意不啻明白。然则传文之意。正因小人之不诚。以戒君子之必诚。而起下文德润之效验也。岂明者未及细究而有此差异耶。(今谚解吐作诚于中이면故今之读者为其所牵。每每从为恶上说去可叹。须读作诚于中이라샤如此则始可见因小人之不诚而转向君子上说。盖曰彼之阴为不善而阳著其善者。乃不诚于中而欲其形于外也。果何益矣。须是诚于中이라샤方可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以致润身之效云。)
 八条以诚意为本。而诚意之本。又在立志。
恐当曰诚意之本。在于知止。知止则志有定向而意可得以实矣。
 七章有所注。朱子曰如有所忿怒。因人有罪而挞之才了。其心便平。终不若程子之论颜子不迁怒。如舜之诛四凶。可怒在彼。己何与焉者。先人尝言族祖晚协氏治一罪汉。不加声色。但曰痛打。是难及处。常以是教小子。小子有血气之病。必以是省察。未知如何。
两先生说。别无异同。所谓因人有罪而挞之者。即可怒在彼者也。所谓其心便平者。即己何与焉者也。所谓己何与焉者。非全然无怒之谓也。因其可怒而怒之。以其可怒之端。不由于我。故怒之既了。不曾留滞。便自廓然无事。故不移于乙。不色于市耳。方其怒也。但不若血气之暴厉而已。非无心于作怒也。晚协氏事。果是难及。先公义方之教。吾兄体察之工。俱令人钦尚。
 传文四有字。是留心之病。而章句一有字。是人所固有之有否。不察即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7H 页
传文有所意否。
前辈多如此说。然一有之有。果是固有则之字不亦赘乎。愚则曰一有之者。有所之才差者。而不能察者。有所之成焉者也。盖一有之便做病。而能察则病可已矣。只缘不能察。以成就其病耳。未知如此看。不至大悖否。且道四有字。岂专是留心之病。其实偏系作祟故也。
 八章结语身不修云云。不可以反结例看之。经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特言身不修者。重在身字否。
重在身字。故用反辞以结之。盖此章是由己及人之关。故起以两其字。结以两不字。界限愈峻而设戒甚严。
 读法不用某许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先夫子曰此朱子重以自许以勉人之辞。今当释之曰나의许多工夫를用치아니하면한보난거시나에나지못할거시오言不能看出某所看也否。
所谓某底。指章句及或问而言。所谓圣贤底。指经一传十章而言。言不用我许多工夫则看不出我章句或问之意云。한나의거슬보아내지못할지라
盛说大槩平正。揆之鄙见。多合而寡殊。幸因此反覆。以相发而互勘焉。则钟之愚将藉手而有所恃耳。且道理无穷。一重又一重。勿以己知而遽置。益加涵泳。益加玩索。心心念念。与之融会。则便觉意思自别。不似初间之臲卼而生受也。大抵卤莽涉猎。元不济事。须于此一书煞下工夫。到得十分烂熟。就看他书。方有个凑洎(一作泊)处。若于此一向草草。终身只是梦寐中人。安得有一半事业真的到手者乎。钟今颓败无足短长。而穷途相仗之望。实切于中。幸仁兄之或有以谅此苦心否。
答李子翼
钟之愚。蒙仁座不弃。辱与之上下于名理之间。若可以切偲而相长者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7L 页
数年来茅塞之心。将有以介然而成路矣。如得因是烂漫。始终不替。知愚相资。失得相济。推明了一二端绪而略见得古人心事于髣髴之顷。则不惟为迷生至幸。亦或有少补于取诸人以为善之一乐也。其与交际于杯酒之场。谐谑以追逐者。相去不亦远乎。前此鄙说决知其多少纰缪。而明者乃一向印可。又此说难。缕缕盈幅。虚受好问。俱各钦尚。第恐鲍肆日久。将不免与之俱化也。浩呵浩呵。盛意不敢孤。更悉愚见于下方。惟细加爬栉。惠以驳评。
  别纸
 来喻曰凡人为屋。必以寻引丈尺。裁度其栋梁间架耳。苟无一心之权度精切。不能成此屋矣。建屋之始。乌能无权度云云。
大学之屋凡八间。而格致者八之二也。权度精切。是物格知至者之事。今曰权度精切然后方建此屋。则格物致知。反在于八间之外矣。不其差乎。匠之建屋。其始也亦不能苟美而苟完矣。必从师取友。学规矩之妙。一试再试。习绳墨之技。竖得了许多屋子。然后方可以语大匠之能。若待精切而始为之则吾恐精切之无日。而终身不成一架屋矣。幸细八思量如何。(若曰大学之屋。先立第一第二间则可。今曰物格知至然后方可建大学之屋。则恐涉语病。如何如何。)
 言心则合理气。而言明德则气不得与。盖有时而昏者。为气所昏也。明德何尝有不明时节耶。
言心则合理气。故有时而昏。言明德则气不与。故本体之明。未尝息也。鄙说则直指其根因。盛论则就證势上看。
 黄氏曰虚灵不昧明也。具众理应万事德也。
黄说恐分别太甚。朱子曰只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义已足。具众理应万事。只是明德之体用。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8H 页
心之虚灵。虽兼理气言。心之本体大用处。只是理而已。气何与焉。
今之世有此至论。不任叹尚万万。
 极之为言。究竟至极不可有加之谓。与礼所谓民极。诗所谓四方之极一义也。故曰至善。犹言太极也。
至善之极。只是极至之义。使用之虚字也。太极民极四方之极。皆是枢纽标准之名。而定体之实字也。毕竟是不同而已。
 文王之敬包五者。此章之纲领也。仁包四者。是条目中纲领。恐不可偏废。
此言为君之仁则亦只是偏言之仁。不可以此包彼。
 终古圣人之能敬。无如文王。故大学言敬而引文王者此也。妄意则吾人为学。仁当如尧。孝当如舜。敬当如文王。
立论甚善。但云敬当如文王则可。曰欲学主敬。宜师文王则恐倒说了。
 
本末章无战惧字意。改以诚明字何如。
恐只当曰在我有明德之实故云云。
 欲穷理。又先须主敬。今改以又当主敬何如。
得之。
 诚于中云云。
猥蒙肯诺。钟当有恃而无恐。
 如论其偏系之病则人不可以无怒。而忿懥是怒之留也。人不可以无惧。而恐惧则惧之甚也云云。
忿懥恐惧四者。章句既谓人情之所不能无者。则忿懥恐惧不做病。而有所字方为病耳。所谓偏系者。如有可怒之事。当怒得二三分。而却为怒所使。致怒得七八分是也。方其怒也。怒之偏重则事已而怒不化。自然有留滞之失。既已留滞则又自然有期待之失。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8L 页
心不正之作祟。无如人欲。而此两章只言喜怒哀惧爱恶。不言欲何欤。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则情虽万般。其实皆一欲字耳。偏言欲则不过为众情之一。不言则众情皆是而欲之所该者广。
 心之体虚灵知觉。理气合而虚灵则虚灵字可分言理气欤。知觉又如何分别。又云灵虚觉知者何欤。
理气合而虚灵。然虚灵者理也。气为其资具而已。岂可分而二之。此曰理彼曰气也。虚灵自是心之本体。则所谓本体者。岂气之所得与乎。本体而分理气则是二本也。本其可二乎。所谓知觉者。亦只是智之德专一心者也。气为之知之觉之之资而已。其云灵虚觉知者。别无意义。其实五八四十与八五四十无异也。
 心为一身之主而万事之原。则恐当曰正心为本。而曰修身为本者何欤。
天下国家之本在身。而格致诚正皆所以修身。故曰修身为本。
 穷理为明德工夫所在。故曰致知在格物。而不曰欲致其知者先格物。
格物即所以致知。而非若诚正以下之显有次第。故不曰欲致先格。而曰致知在格物尔。穷理为明德工夫云云。恐泛而不衬。
 六个先六个后字。次第功效。非有先后等级。与知止功效之五个后字同否。
八条功效。显有先后之序。六事功效则是自然相因而见。恐有紧慢之别。
 物犹事也。事即理也。故明新知得。言事物欤。又何分言事物。
事必有理。然不可曰事即理也。明德在己。新民在人。人已属物。故曰物。知止为知。能得为行。知行属事。故曰事。
 传首章释明明德。而第二节引明命者。明命即明德之本。而末又结之以克明其大德。皆自明之自。非但三王之自明。人当自去明了。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9H 页
自天看则明命为明德之本。而自人看则明命即明德也。此朱子所谓人未始不为天者也。朱子又尝曰今人会说话行动凡百。皆是天之明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是天之明命。由此言之。所谓明命者。不必就上一步推原看。即当据吾身心上衬贴看方得。此文正意皆自明之云。因三王之自明而勉众人之皆当自明。
 二章结语。章句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首章则传文及章句。无明德止至善之意何欤。
二章之末必曰用极者。所以起下章之至善也。正犹首章之末自明二字。起下自新之意也。文理接续之妙。不得不如是尔。但首章之克明峻德。乃明德之至善。
 明命注朱子曰如一物在此。恐人偷去。未知如何。盖明德。人与我固有。而我若不尽其明之之实。是我无其德。而为人尽其性者之有矣。岂以一物之得失。论性命之大原耶。偷去字尤似未安。
我固有之而不能照管则是自我亡失也。彼之尽其性者。亦尽其自家之所固有者而已。初非拾取人亡失者而认为己有也。盛喻以偷去字为未安。而乃曰为人尽其性者之有矣。不其近于涩体之铣溪金谷耶。况朱说则以一物而取喻尔。非谓此性之被人偷去也。一如字意益明。
 正心章言有心无心之病。而不言正心之方。苟无章句敬以直之之训。后学将无措手处。然所谓敬以直之者。岂独于正心为然。三纲八目。皆以敬为主。
朱子尝曰既知如此是病则不如此便是药。此亦知有心无心之为病。则可知其不如此之便是药矣。不如此之方。果非省察存养之敬乎。章句之云。亦非白地撰出于传文之义之外耳。三纲八目。离这敬不得。然敬者一心之主宰也。则敬之为工。于正心尤所紧贴。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99L 页
心诚求之注。朱子曰孝弟虽人所同有。能守而不失者鲜。惟保赤子。罕有失者。故即人所易晓者而示训。妄意恐此只是举轻而示重。故先言慈而后言孝弟。下文兴仁兴让。是孝弟之大验也。故以尧舜之仁明之。
朱子说恐不可易。举轻示重之云。似泛忽了。兴仁兴让云云。说得甚畅。
 观下章兴孝兴弟而不言兴慈。则慈之不必深言可知。
慈则人人所罕失。故不待兴起而只得不倍而已。孝弟则鲜能守者。故因上之老老长长而有所感发而兴起尔。观于此则朱注之云。尤为信然。岂明者未之细察耶。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云云。
古之圣人。皆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自圣人以下。不能无少憾。然九分忠。可推出九分恕。七分忠可推出七分恕。随其所藏而施有浅深耳。既知吾修之未足则当汲汲自治。无所不修。以表率天下耳。若其朋友之相与则又非有天下国家者之比。然其所责善。亦不敢以己之所阙然者而责于人尔。苟我之流歠而责人以毋齿决。则不惟自治不严。人亦岂肯观感而听信哉。若又待我之德立道成必如周公孔子然后。方可以责善。则冉闵而下皆不能以切切而偲偲矣。此在所遇之有斟酌。不可以一槩断也。然学者立心。须当以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为一副誓文。
 矩。明明德之止于至善。絜。新民之止于至善欤。
说得通。当更详。
 章内三引诗。已释絜矩之义。其下诸条。重言以结三纲领之本意。故曰君子慎德。继言财用者。惟明德君子。为能以德为本。以财为末。使民无争夺之弊者。新民事也。其下善则得之善。即至善之意云云。
推得亦好。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0H 页
答李子翼(丙申)
六月书来。审色斯而翔。坚卧衡门。门外攘攘。不足以动定慧之自在。深以为快。节物推迁。西风渐高。羁灯孤悬。梦寐𢝋𢝋。仲阳口信。又已一朔。犀鉴推测。可悉此怀。第问经床益整暇。玉哥孩笑供娱。已露食牛之气否耶。邻比相守。确然不移。讲讨之乐。保如往时否。义旅休歇。固缘事机之不得不尔。而当初之做措失当。竟未免末后之羞吝。是则不必深咎。惟阖境小大不至殄戮幸矣。钟之先事逃奔。自占方便。固已见唾于宣福诸君子。而空言播告。又复见贱于万国。更安用仰喙呶呶于当世之事哉。只当谋一锄于云树深处。以毕馀生。商量得本来家计。以俟夫百世之公议而已。将以秋晚携室眷于南是计。然穷途尚乏成算。是可愁闷。足下知此怀否。一日不欲相离焉者。其堪落落为燕越耶。足下知此怀矣。惟愿益励素业。丕阐主理之旨。俾吾陶山心法不永泯于来玆焉。是乃平日相期相待之实也。地遐人迩。其不在是欤。仁卿,伯崇诸君近皆何状。大地摇漾。后生秀才举不能立得脚住。专意此学。颇可念也。钟夏间与诸公重勘综要书。略成头绪。方倩人写净本。随即入梓。计冬间可了役。恨不曾一经明者眼也。有怀山积。不胜其覼缕。遂此强已。所未书者惟默会在。
答李子翼
奉缕缕满纸语。莫非肝膈肾肠。钟固已逆料夫仁爱之有此云云矣。钟非忍人。岂乐乎与座下四百里之邈焉也。其诸般曲折。已悉于复国卿书中。可以此垂谅否耶。筬下弊庄与其留物。惟在如示担劳。或可以资他日之遂初赋则甚幸。其馀若丽泽契事。专恃综干毋忽。以倡率诸朋友。得延一线之阳于今日已耳。入冬来。且检何书发得何义。南来见金溪学徒。往往谓心之本体。理气之粹然者也。谓是师门的诀。未审其信有是说。而果不背于先夫子单传之旨否。幸与梅兄相确。从长见教。则钟亦不难乎舍旧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0L 页
错而从新是也。圣绪将与之三冬于是处。但患钟愦愦无定见。不能开发其一二尔。岁改则当晋叙襞蕴。然羊肠滟滪。或起于一瞬之顷。杳杳乎来岁之事。岂能保其必尔也。惟蕲启处以时晏靖。益励素节。用贲吾党。闻有蚌珠在贻(一作胎)。仁人之绪。固宜其蕃衍盈匊也。区区不胜羡仰。且自悼也。方患疮圉圉。不能戬所怀。
与李子翼(丁酉)
伏惟秋中。体候何似。双玉照眼。其乐可掬。游门之士。亦复几人。有可以诱入于佛智。不摧于魔军者否。春夏来。读绎何书。觑得何义。种种有论述否。钟锡被少友辈来来去去。略有一二自省得者。然从前罪过。只在欠却了涵养一段工夫。以是所见者亦未真的。所语者或反窒滞耳。自会此意。便不敢向人胡叫。只欲做坐禅样几时看。然事务交感。如何不应。终亦恁么而已。前月十七日寅时举一男。此可以传姓字否耶。看之杳杳。还甚于未得之郁。然亦须以勿忘勿助为节度耳。湖岭近山。咎徵在雨。以致虫骚大起。其终未可知。然无稻于野。无菽于山。我不以丰歉间殊尔。则来岁之谋。尚未入算。荆布眷眷于筬庄。镇日熬人。然亦岂遽以妇人言而屑屑径动耶。南游之约。已失于春矣。及秋尚可践尔耶。须以今念间发。未晦抵此。则可作多少商量。仍与穷花林搜胜之壑。南登矗楼。涉露梁上锦山。泛海溯閒山莱馆。陆走观梵鱼通度之瑰诡。终曲于紫玉洞天。一摅夙昔之愿。岂非快事。公溥,国卿能脱尘韬任天游否。亦恐穑事相婴。高人遐躅。竟与为空堂之蹩也。待晦间不至。钟将以来月初省茔于苞山。费几处盘旋。因循冬候矣。北上未可正也。谅察如何。仲阳病證。种种看诊否。远念不能弛。专仰仁爱抚譬耳。子山哀状何如。傥不至饿死否。忉怛不可言。世事无涯畔。令人气短。惟修身以俟命而已。万望自重益坚。
答李子翼(戊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1H 页
正月书迄今未谢。盖欲以春晚当晋叙。且无便梯可借故也。今却因微恙。不利于行走。遂不敢生意远役。北望黯然而已。未审朝暮起居于泉声花气之间。与古人心契日密。其乐何如。菌惨过境。不欲追提。五岁儿长得几尺。且读字否。能不坠乃公心绪否。箪瓢何以自给。英秀之从游者。亦复几人。向昂之勤。不可以笔舌既也。钟锡无聊日甚。自去秋后。尽谢四方来者。只堪作入定僧。来喻所举二事。愚昧亦未达。随录中头脑不正四字。乃湖士之讥岭学者。而其曰末学之弊论本原则专说双关此其事也。所谓头脑即本原也。曷尝指拟于不敢言之地哉。其论 景慕宫事。所指者果何语也。就观答张舜华别纸。何曾有一语未安于 景慕宫乎。虽善抉摘者。恐无可把捉。无乃以高明之见。亦或为浮论所动耶。大抵此集中不无小小可商者。然其妍其媸。亦任其本质而已。昔贤文集亦多粹驳俱收得失并蓄者。盖不如此则无以见其用功之苦进德之序耳。蔽一言曰寒洲之学。断然是陶山纯臣。其馀不敢知也。未知盛意不至太诃斥否。虽然此可与人人道哉。俟秋凉。可与公溥,时应南游锦海。无使国卿占独步否。甚愿而不敢望也。
与李子翼(己卯○收)
纵炯然一寸。五百长程可奈何。木落霜清。才经往岁天气。行思坐量。益不禁人远之叹。为问别来读何书做甚事。斯文也名家长物。不须让与别人。千万自重自任。钟亲老多病。家贫缺旨。未审子渊氏箪瓢之乐。却用何方法得来否也。只自悼悯。俯惠琼章。今才步呈。幸毋曰彼何足与语。续惠佳篇。警发昏聩。馀冀珍啬。
与李子翼(丙申)
雪径拚别。思之黯然。未审新正。起居如何。眷节如何。骚扰更如何。闻兵丁散掠闾里。春阳得保无事否。剃令虽差缓。而义所挂名之人。倘免穷搜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1L 页
窘否。处事不审。徒使士气沮丧。可悼可叹。乡人之归罪于无状。闻之可痛。彼何曾有一言之先事议及于我者乎。公溥,时应,国卿诸公。皆能依旧安顿。不至惊涣否。苟无剃令之见逼则第当安之以观下回耳。钟则势头所在。似难留泊于所寓。惟当提携妻女。南置于静僻。然姑俟回音。深悉其近动静然后乃断。故委送此侄。为探梗槩。仰惟默谅而详示焉。钟为张兄所强。不得已南下。守岁于新谷。去六日始到茅洞。近乡知旧皆以闭户自靖为上计。且幸剃令不甚迫。差可安身。到今惟有觅地于云深之区。种得几畦藷。为苟延性命之策。如或剃刀上鬓则有死而已。最所挂恋者。数三公之相依如兄弟者。少年辈之视之若子侄者。似不能盍簪而同死生之际。思之太息而已。春阳若不可久停。则诸公去就。将以何处为定耶。心切愿闻。
与李子翼
只身流离。恋仰岂平日比哉。月前从北还伽南。始知族弟之有往来。而审吾兄归卧林庄。为之千喜万欢。第其尺素之惠。却不免为洪乔所误。是则可怅。圣绪之来。已是其前行色。春光已尽。世乱末(一作未)霁。流传之闻。往往惊心。谨伏问经签际玆保整暇。一区云月。依旧是无恙。东邻西舍。衣冠过从。能得如往时否。义旅坐失时机。进退无据。竟此可羞。此固先事失筹。见义迷方之致。更谁怨尤。但未知干戈所及。或不至糜烂否。每念至不敢以在外而恬然也。世事将何所底止也。吾生苟延。不足为一日之幸。既未能径自舍命。则只当窜伏岩穴。以俟夫苍苍者已。然钟之进退。尤极无谓。贵近则以不赴义阵为罪。此近则以妄作西行为讥。固知此身已不见容于斯世矣。更何辞说与人相分疏哉。最是祠版与妻孥。不可久寄于绝峡。仰贻朋友之劳耳。则诚宜携置于桑梓之近。有所属托。然后此身生死不足恤亦可矣。今时已晚矣。轿夫担丁。势难猝谋。第俟农隙徐图之是计。惟是吾四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2H 页
五诸公之朝暮相将。期以岁暮者。今自我而违之。不暇顾恋。此何世此何人也。思之太息而已。虽然人生去就。未可豫定。又安知诸公之必在太白而钟之永安于南也。惟观日后而已。钟方与诸贤勘综要。为趁期入梓之图。归期未可卜也。兄与国卿或可因此时有南游之意否。一番相遌。亦自不恶。然何敢望。馀在圣绪口达。
答李子翼(己亥)
东亭不可得而见矣。得东亭之弟于乱山羁寓之中。是犹见东亭也。却自我纬繣。孤负远访之厚。迨今胸中尚咯咯然也。何幸崇函见留。可替一面。腊末有便。又惠然寄讯。抚导愈挚。钟何以报仁眷万一哉。今忽岁改矣。更不审燕超节宣茂祉。稚麟渐成头角。慧窍之发。足继乃翁心绪否。筬壑似非昔日。基川移计。应有不得已者。然国卿相仗许久。岂忍决然若是也。且蹲蹲作几年看。恐自不妨。薙骚姑无见令。而有官者洋服已有指挥。是不可以无官自幸。积薪厝火。可以安寝于其上哉。此犹外患。不足以病我皎皎。最是全岭分裂。互相攻击。恕(一作怒)骂群加。将无一家不相雠者。此何兆也。外邪之至。必乘内衅。念之懔怖。仁兄之困于唇舌。殆是劣交株连。承喻惶忸。钟既为一世弃。虽蒙伸救甚力。诚何裨哉。秪相与溺于渊耳。望继此深毖。勿烦曲护心理之说。见教谓即字太急。盛意亦以本心为兼气者耶。主宰为杂气者耶。吾所谓心。本心也。主宰之心也。程子曰心则性性则理。朱子曰心固是主宰底。而所谓主宰者即此理也。真西山氏曰心即仁仁即心。不可以二视。是三先生非不知此心之合气。而乃不吝于则性即理即仁之为太急之语何也。惟其心之合气。故不能无人心道心之杂出。惟其本心之即理。故心学之必主乎理也。众人失其本心者也。圣人则不失其本心者也。岂圣人众人之其本心已自不同耶。本心已不同。则众人之欲学圣人。可谓枉自劳矣。特其气拘欲蔽而与圣人不同者。乃心之末流也。非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2L 页
心之本体也。朱子所谓心体固本静。然亦不能不动。其用固本善。然亦能流而入于不善。夫其动而流于不善者。固不可谓心体之本然。然亦不可不谓之心者。已说尽情状无馀矣。孟子曰圣人亦人耳。人心之所同然者。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又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何尝言圣众之异其心耶。高明试思之。若曰诸圣贤所言之心。是指本心。故可如此说。泛言心则不可如此。钟亦曰寒洲所言之心。亦指本心。故如此说。泛言心则亦常曰合理气。至于气质之性。钟于此盖屡回寻绎而考验之矣。其初也。大以师说为未然。遂以偏全多寡。定作气质之性。近年来深有会于未发之旨。信其为不可拖泥而带水。乃取老先生中下二图参究之。盖下图统指众人者。而朱子曰众人未发时已汩乱了。此指思虑稍息。虽无所喜怒。而心下胶攘。不见虚静之体也。夫然矣则气质之性。可言于此时矣。中图直指本心者。而朱子曰未发之时。尧舜之于路人一也。此指思虑未萌。气滓澄湛。本体莹然。无所偏倚者也。夫然矣则气质之性。不可言于此时矣。惟未发有此两样。故中下为图。亦有此两样。而下图之清浊粹驳。初亦未尝有偏全多寡之意也。但气质之性。本因善恶而得名。而至静之中。非有善恶之相对。则汩乱之未发。终非未发之真相。是故子思只以未发谓之中。更不言未发之有不中。老先生深喻乎此。故亦曰心之未发。气不用事。惟理而已。安有恶乎。曰气不用事则气质之性。无自而名也。曰惟理而已则本然之善而已。此中图之微意而为心学之宗旨也。以是论未发之真境。则谓无气质之性亦可也。此钟于老先生之图两下遵承。而尤以中图为准的。始信师说之有所本而不可以管蠡遽窥测也。圣绪,巨源辈其闻此言也。乃偏主一说。以致高明之疑怒也。张子所谓形而后有气质之性。昔果以这形字认成形之形。及考正蒙凡曰形而者。皆形见之谓。因以考易大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3H 页
传形而上形而下之形。亦皆一义也。于是深悟前此之错认。盖云成形而后有气质之性。直是不成说话。物不成形。不得言性。本然之性。亦岂指成形之前者乎。来谕谓激于时论而变易其定论。是明者过虑也。讲求理义。所以为己也。有激而背正。是怒于国而陷于贼者也。钟虽无状。岂忍至此乎。洲集之要改刊钟意也。而启道颔肯。然物力未给。难以岁年期。惟冀未死之前。整顿此一著。然亦非为真有未安于陶山。以其梳洗未精。编例或欠故耳。如使是集果大获罪于陶山。正当任它流传。使天下后世。人人知其为邪诐之辞圣道之蟊。而有所惩创。自是天理之大公。何必自陶院而强使之劘垢剔瑕。反驳为粹。以欺来来于无穷哉。钟窃惑焉。老先生文集赖兄勤劳。竟此印来。从今可抱伏深奥。为毕生寄命地耳。芦厓考證书亦不可不办。望以鄙物存留者。割若干购纸本。趁春送人于匏谷。印寄之不可缓也。如何如何。
答李子翼
春仲有书。深荷远念。嗣后无便。阙于修覆。且有许多郎当可惶可羞者。而不能朝夕就谋如曩年。以是应为之际。不胜其咎悔矣。离群索居。始觉难以为命也。今忽盛暑。未审燕体一直嘉适。玉哥颇解文字。供日夕笑娱。后生之相从者渐有长进。可仗于将来否。国卿奉省一安。且读书不辍否。中林猿鹤。稍稍向林外走。惟两公独留为筬山重。当相辅以学。相勉以义。期之岁暮。得保全一壑。是切深望。旱徵可怖。灵壑其不愆于耕稼否。南方嗷嗷。使人懔然。圣绪闻已南还。而尚不得一见。然其艰可想也。前此每劝其勿躁动。今将何以为济也。生理无聊则所业亦将就荒。是可惜也。梅兄日有大作。闭户呻吟不肯休否。其貌当益瘦。其发当益苍然矣。钟锡春间遭值。战栗不堪言。疏函为新式所阻。不赐 显批。但副本幸入 丙览。继而有议官之 招。令地方官劝起。不免具单。控政府。地方官带以入都。迄今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3L 页
未还。想更无他戒耳。虚名困人。往往至此。苦死曷喻。老兄当俯怜之也。心说盛谕既以本心之谓即理者。为不甚非。则大原已契。他可自略。气质之性。钟于前书已两下并勘。则其于下图之意。已极分明。胡为而有此更难也。清浊粹驳。只是清浊粹驳。初非清而粹者使性而全且多。浊而驳者使性而偏且寡。则偏全多寡。曷尝由清浊粹驳而然哉。是当以气之分数论。盖性只是气之理。初无气外之剩理。故是气偏则性亦偏。是气全则性亦全。木多而仁多。金寡而义寡。随其气之偏全多寡而理亦从以偏全多寡。此不以未发而漫然则未发之时从气禀看则曰气禀之性。至若清浊粹驳则虽已具于未发之时。而气虽浊而理自明。质虽驳而理自纯。则清浊粹驳。何与于此理之偏全多寡哉。特以朱子所谓众人未发时汩乱了者言之则思虑才息而气滓尚未帖伏。胶胶攘攘。理不得洁净自在。则乃浊驳者为祟。故指此而谓气质之性。亦自不妨。是以下图圈内既书清浊粹驳。而旁注曰性本一。因在气中有二名。谓性之混于气质者。是为气质之性也。何曾以清浊粹驳。即谓之性乎。盛谕之以此为性。窃恐未究于老先生立言之本意。而认气质便为性也。此是非常谬舛。为病不少。亦恐非老兄平日之见也。示引己巳辞朝时所陈。亦曰气质之性兼理气而言。今反举此以诘我诚何哉。钟请以此而反诘之。望更子细究极。勿草草径断。气禀形气气质之性之别。虽若出于钟之私智。而徐以求之于前人之言性。参之于字义之真面。则亦可见其有条理之不紊矣。盖性之偏全多寡。是随气所禀而有此分数。非关于质之有厚薄刚柔之分。故只可谓气禀之性。耳目口鼻形也。声色臭味气也。而理无不在耳。亦非关于质之所为。故只可谓形气之性。若夫性之发于善恶者。则杂于气之清浊而知有哲愚之别。杂于质之粹驳而行有贤不肖之别。故方可谓气质之性。以此推密则其界分不可诬矣。第恐世之君子亦将以创新好奇按之矣。区区何敢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4H 页
强争。聊以自作分别。庶几其不错于精细之地耳。形而后之形。须考正蒙全篇。且以参于形而上形而下之形则亦足见鄙说之不由于杜撰也。若曰成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则本然之性。亦岂在成形之前乎。不搭乎形。不名为性。岂可以在天而未赋予者。为我之本性乎。此等处须直截剖判。不宜回互迁就。以妨于德性之真也。不审高明更以为如何。鹤社月课。此无其本。虽欲续成。已忘其义例。且既名鹤社则在今日正是老兄所当留念者。迢迢四百里外。岂堪妆作对诸公课讲耶。但小学书合有许多商量。而中辍不了。此为可恋。望与国卿及诸少友依前作课。却录以见寄。则钟当不辞其一二修润。伏惟谅裁。
与李子翼
良晤既不可得矣。鳞羽之无便。莫今年若。是岂衰暮可耐耶。而况于流离寂寥之中乎。冬候戒寒。谨惟林居道况。神佑益茂。玉肖头角渐崒。能知之良。足以托斯文之种。峡庄失稔。寒愁政逼。傥能料理杞菊。预办下一岁经济。案编整暇。从几个髦秀。讲明得真实端绪否。索居孤立。尤不任向风而驰义也。钟锡春间惶恐。暨秋才放心。数月来奔走于人家校书之役。神疲力倦。颓然以老矣。所寓年恶。不耕愈窘。八口之禄。专靠它一瓢山泉。大澹泊亦不济事。旋庸一噱。今闻景虞病重。殊令远怀作恶。惟仁惠终始眷护。俾得以有生焉。如何如何。时应仍住佳山。其家少年稍能自重不怠。以究所业否。冬间始拟一候。而今将为侄息择对吉干。似妨远动。须到来春可另谋之尔。未前惟祝起止增卫。
与李子翼(辛丑)
山雪酿寒。岁且垂暮。劳心怛怛。将如之何。谨惟寓中节宣。际此益彊刚。玉哥上学问字。颇解乃翁意。后进来游者得实心求道。不为外慕动。能几人乎哉。游田想不至无秋。朝晡饘粝。足以供腊。窗几静肃。日与古人唯诺。怡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4L 页
然其乐。不知老之将至否。且溯且颂。恨不得一羽以造。得叙豁多少也。钟锡峡居愈荒凉。妻孥咸以填壑为忧。顾无术以济。只可听夫苍苍者尔。惟是精神筋力败倒无馀。旧学日以渗漏。晚修末由自彊。有时愤悼。便欲发狂。谬爱如尊兄者。宁不一唾而继以一恻乎。唾焉良由期之切也。恻焉宁不思所以提救之乎。年华鼎鼎而盍簪未涯。临风不任太息之至。闻丁德哉有失脚色。其果否。钟于此君属意颇不浅。而今忽至此。后生之通明敏给者。果不足恃也。尊兄亦不得辞其责也。然而人贵自新。霎然之失。覆水也。立誓励行。克善其终。尤可以见其勇也。未知其已痛自刻责。从事于善补过者否乎。望为之致此悃恳而令勿愠尔也。仲昭,伯崇二君益懋其业否。落落瞻咏。无以叩其长进之实。殊以为念也。馀非远书可既。只希刚健增祜。以光大业。
答李子翼(甲辰)
圣母宾天。玄宫已掩。普恸如之何。世乱如此。而吾辈落落相望。无由合并论叙。此岂平日所期耶。壬冬癸春两书。最晚得领。无便可覆。今于二余生之来。又蒙缕缕垂讯。所以忧我而教我者甚悉。眷眷故人之德爱。将何以仰报。第审舍吾山而趋校洞。无往非濂溪,紫阳境界。起止之间。怡然有与道偕行之意。而但其圭窦瓢钵。去益酸寒。少日犹可自支。衰暮转徙决定。有排遣不去处。未知素位而行。妻啼儿呼。忧中有乐。案编整暇。胸次洒然。神气加旺。髭发依畴昔否。肖玉慧窦日开。诵习擩染。无负庭范耶。游从不必求多。只得一二人可仗。传此心绪足矣。其来之无疆。任之皓天而已。钟颠倒万状。毕竟至此。罪大愧深。无以为生。但时虞日殷。国谟靡定。虽退伏岩底。而犹不禁中夜之涕。或者以噤默自便。诮切四至。然钟于此思之烂熟矣。不过以尺疏沽直而已。迂阔之谈。无补于时局之艰棘。此则鄙意之所不屑于平日者也。只塞兑雌伏。以俟 天谴尔。老兄想惟一怜之也。圣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5H 页
绪以客腊廿二日夭折。惨矣恶矣。不可道也。未论渠家情景。钟之命亦已穷矣。痛悼如之何。仁者亦当泪交于颐矣。气质之性。已经勉斋就正于师门晚年。其说甚明正可信。今恐不可异议也。望须就检而回教之也。多寡则其分数也。清浊粹驳则其体状也。所指自别。然由其多寡之不齐而相掩相夺。斯有清浊粹驳之形焉。此乃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气无不可变者。虽素禀之有分数。而随用力之所到。亦可多者寡寡者多而互相融化矣。试验之自家一生之所勉则亦可以默会矣。如何如何。镇日有人客之扰。无暇于笔砚。二余生目击之。当为陈此状矣。卒卒胡草。语不尽情。馀希清亮。
与李子翼
有金童子来访。其居距高寓仅五里。且言尝一至门下。欢然问近日节度。纵不能举其详。亦已略绰矣。此犹胜于漠然而已者耶。旱馀且霖。谨问燕养起止此际无他损。歉馀麦熟。不托碗大。对案怡融。日与古人唯诺。胤哥长几尺。其慧窦益疏朗。可托以乃翁玄草否。区区憧憧。寤寐靡歇。邦猷无长。坐见外国之凌跞于疆内。西北骚然。南澨亦往往荷担。 宗社生灵之忧。容有极乎。伏枕窃唏。自不任涕泪之汪然也。奈何奈何。钟一自辜 恩而归也。讥诬群集。令人丑不可闻。要之此平日之行不孚于人。而流丸之转。虽瓯臾不能止也。反躬自讼。何敢怨人。圣绪已入土矣。世间万事。无所不有。人生其毒矣乎。其老母弱妻病弟稚子。节节可矜可惨。谓之何哉。老兄想亦不禁涕矣。自今而往。不欲托情于后生之英秀者。只闭门咄咄检残书度馀年。斯足支遣耳。但念钟已迫六旬。老兄亦老。落落相望。无缘合并吐情素。郁郁如之何。
与李子翼(丙午)
乱世犹见年新。谨惟起居饯迓崇祉。肖儿突弁。佳妇执笲。滋况可想也。但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5L 页
许多年案上钻究。到今无一半可济于时艰者。吾道非耶。思之太息。钟之今番颠倒。可悉于巨源之报矣。盈国哗然。皆以不死径归为罪。此诚稽首甘心而受以为罪矣。从此益不复得齿于人类。只当囚首毁冕以饿死于空谷。然亦恐此世无某里奈何。生灵行将尽刘矣。吾道亦不可支持一线矣。未知遭此大剥换时运。抑有何术可以撑拄缝缀。以基不远之复也耶。窃意纲常义理。吾之所受于天之命脉也。不可一息而有改也。至若措之时局之实用。以御外而卫内者。则恐不可不博究天下之形便。参酌而试用之也。此意已与巨源有所烂漫。然旋恐世人之以我为坏了华夷之首罪也。但此乃保华攘夷之策。非欲变于夷也。未知尊兄当以为如何。钟方待批于郡馆。且闻有外虞将至。只随分以俟而已。启道以儒疏作头。方见囚于达府警厅。其供辞殊直截可喜也。祸福付之命尔。何必相吊也。巨源行匆匆。愁扰不能一一。那当一面以尽多少。临纸于邑。馀希万万保重。
答李子翼
顷月乡人领崇函而至。槩悉年中动静。差可慰乱世悰想。忽此闰夏。更惟节宣一味庄重。佳儿佳妇。承顺无违。群秀之挟笈请益者。亦足张吾军而拒邪寇否。区区期仰。益不浅鲜。时务之不妨粗究。此自德性已坚。义谛已定者云。初非蒙士幼年志尚未立者所可拟议也。来谕甚正。不胜赞叹。略闻自方伯有设施于列郡。而其所举错。若将一扫六经。专驱之以功利之末。呜呼圣贤之道。何其厄哉。窃恐荑稗未熟。而赤子遽已化为豺狼矣。伤如之何。亦须有实学君子者任其责而制其规程。然后国家生民庶有依赖。而此不可得。秪益扰乱。何裨之有。钟忧愤成疾。转展床笫。今已四个月。胃气全败。日嚼一溢米犹饱。酒才一滴便困醉。肌脱形坏。神思昏瞀。百事不理于心。要之当符到乃行。此何足恤。但东门之目。犹不若以活睛亲睹岛凶之非久就灭也。此则可恨。万望座下煞加保重。懋养德义。以待上苍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106H 页
之悔祸。如何如何。强疾作谢。言不尽意。伏惟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