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1H 页
答许后山(丁亥)
出山而睹凤凰。入山而友麋鹿。两者俱系恋于胸次。不能顿舍其一。将于此何从而何违也。玆忽承两度下书。又令人一倍惚恍。有难定情。凉意乍动。更不审此时老人节平安。定暇养德体履冲和。胤友大病之馀。善自调将。气血得完复否。年事始旱终霈。仙庄能转灾作丰。不失为存活之资则幸甚。新进之来游门下者有几。能稍自奋发。不染于流俗之污。可与相守于波荡之会者。有谁某耶。朱夫子不云乎。看今世务已自没可奈何。只得随处与人说得。识道理人多。亦是幸事。此正为今日准备语也。先师在时常眷眷于是。后生小子方有恃以为命。今已矣。实心正学。传者盖寡。岿然灵光。惟吾丈在耳。于此不得不大担夯。不但以一已为事。而留心于立人达人之仁。扶竖得一个半个。保不坠一线相传之脉。是其责也。惟千万自任。勿苟安于退逊以为德而已也。镜湖一带人物之美。钟已稔闻。厚允,舜卿相与之能风动得。此甚不易事。可钦可羡。然而此盖无他。诚以自彊不倦。直截说与人故也。宽柔姑息。终不济事。愿文丈加意焉。李孔维之勇迈。宋子敬之驯敏。殆是后辈中第一流。引而奖之。当见其来之不可量也。但孔维气太健而见未到。却专意于文章。曾不肯向里加工。须有以裁节之。可与入道。向见渠尊信吾文丈甚笃。此可见其乐善好贤之有过人者。而将不终于是而已也。望须痛加点化。勿虚负了一时英俊。如何如何。忠汝立志最确。见理甚精。南乡异日能有以发明师门之旨者必此人也。吾丈与之相仗。可不孤也。闰夏从枫岳还。访我于太白绝顶。此意良勤。适因钟藷菑务殷。不能略有说话。匆匆送归。迨今耿耿。伊时劝其细勘综要书。且趁速转上于席下。今承尚未入手。想因自家未了。容俟到来另加参覈。俾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1L 页
无毫发馀憾是望。遗文节约。非不善矣。而须先草出全书。编得了一大定本。然后方可议此。此皆吾丈及忠汝启道,舜华,大衡诸公之所相与僇力者也。钟是何人敢上下于其间哉。只欲乐观其成而为嘉惠于无穷尔。钟年来猖披。其所以贻累师友者至矣。但千古之诀。不敢自外于负土之列。黾勉赴会。泯默周旋于诸贤之后。主张礼数。自有其任。其所得失。非钟敢与。而人之为言。何至越俎而相讥也。惟当以来喻所云无辨者为第一义谛耳。冬间当往哭小祥。然将畏首畏尾。退缩不能自立也奈何。钟之自放。观于幽侨卅咏可见也。一生伎俩只做得深山之野人。渠亦不自知其何乐而为此也。但听人理义说话。便欣然若宋子闻筑。此所谓熟处难忘者耶。雷龙亭已完。自是吾林盛事。吾丈与厚允得苦心至此。不任多谢。馀沙约规。是钟之所妄尝略试于一村而不验者。况于一乡也。不其尤戛戛乎难矣哉。特力量有大小。观感有浅深。不可以一槩论也。今只将蓝田本子。度其可行而行之。亦惟吾丈及厚允诸贤之相与躬率以正。而实心从事于相劝相规相交相恤之节。并有以克践而无阙焉。则观听之至。悦之者众。亦必有慕效而甚焉者矣。勿徒曰人之难与为善而遽自废罢也。不徒此也。亦当因此而广之。团结若干人士之留心于此学者。勿拘党目。勿限一乡。修契追逐。讲明斯道。则于冥翁有光。而斯亭也将不朽于永久矣。惟千万图之。向见衡七以学记之梳洗未精。将欲重刊。要我丁乙。盖此是先生读书时随见节录。以为次第致思之地者。而后人因以成编。是以取舍有未明。义类有未妥。不能无后学之憾。衡七意甚善。然钟不敢当。且见南乡风色。种种不平。才有议论于冥翁。辄哗然相惊。怒气腾勃。于此一有删订则其所惊动。尤当万倍。诚可惧也已。遂不免阁笔因循。于衡七负之矣。只愿吾丈与厚允聚商于䨓龙亭。勘得一副净本。以光斯文之旨诀。以成衡七之善意。则钟虽颓惰。亦将与之分谤矣。伏惟裁谅。馀祝为道保重。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2H 页
答许后山(庚寅)
山陵奄毕。普恸尤切。春间疏问。未复尚惧。今又臶惠。何敢当何敢当。第伏审哀极而毁。竟致奇疾。诗云神所劳矣者非乎。钟亦苦此。岁将周矣。然惟不服毒不作火。为不治之治。彼虽潮汐无常。我亦谈笑应敌。若可支吾。近闻白杨酒为单方。方欲试可。望须采用。为其平和。可以不戕真元也。湛侄言要试洋硫。甚可惊。以此陨性者。钟亦见其二三焉。幸惟谅察。调度之艰。想一年甚似一年。在轩下虽泰然。敬载安得不曰伤哉。所居既无可耕。势须更谋一动。此非远书可既。留俟来春面悉。性斋文字。闻已讫刊。甚盛甚盛。但有风色可骇。殊庸虑叹。似此气像。窃非素望于南乡者。惟从便调停。母至溃裂如何如何。月朔轮讲。已有定规否。后生中稍稍有可与适道者否。斯道之望。专在南乡。而类或始勤终怠。或猜刻成风。其能一意孳孳。物我兼怀者。十焉而不一二。区区不任隐忧。钟锡今无寄身处。火山初六。取灾宜尔。更谁怨尤。势将转入极峡。与世绝迹。然有女及笄。尚未择对。此却关心。姑徊徨不能前。启道,大衡招呼甚勤。而鸟兽之性。未易挽回奈何。从今万事任它天为。更不欲容吾智力。伏惟哀怜。
答许后山(甲午)
屡蒙远问。感激而已。冬尽春还。不审体韵节宣。一印向书时否。伏想厨烟断续。菜根酸涩。君子已老。胃府虚冷。内腴之乐。能不被外癯之损耶。未知何处琅玕林。可唤得凤凰优游也。临风不任劳神。冥翁集重刊。只为学记之未经梳洗耳。则据实删节。有何大端骇机。南乡之转相歧激。把作风澜。极是怪事。未知文座与厚允诸公。果有以召之而致然耶。今世之气象溃裂。种种如是。恐无由克臻于大同。此不能不介介于胸中。且闻邪术日炽。南沙先罹其祸。顷得殷巨书。不觉戄然心坠。此是吾两世父母之邦。而堂亲之所奠栖。姻戚朋友之所聚集。几何其不骎骎然与之俱化哉。思之至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2L 页
此。宁欲无吪。所可疑者。朝家之剿捕东学。已有成命。而矗镇之右袒而卵育之者。奚至于是。苟其镇将之私意而已。则何不上告天王。下告方伯。而施之以成律也耶。在远未审事面之如何。伏望幸入商量。为南沙指挥长算如何如何。钟锡贫窘日甚。颜凋日添。此固任他。但念愦愦无状。竟为师友之羞。痛心不可道也。近与寓闬群长幼。做月朔之会。讲小学书。将以次延及于诸经。庶几为藉手反己之资。而苦无定见可据。是切忧悯。可因便开示多少。以启懵塞。见喻明德论辨。何等直截。快人意思。钟于年来窃有所致思于是。自以为寡过者。盖曰理曰气。毕竟是骛虚投荒。不易贴己。天生蒸民。好是懿德。则父慈而子孝。手恭而足重。乃是德之实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皆是德之施也。所谓明德者。究竟在这般处。明之之工。亦要如此而已。格致诚正。俱莫非成就这件。此正朱子所谓德者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圣人立言。不曰明心明理。而必以明明德为名者。其寄意深重可知也。苟于此体认而加工焉。则其曰心曰性曰理曰气之争。自当次第融释。不必作把弄想像之奇耳。自有此见。凡于少年后生之问明德何事者。辄应之曰事亲孝事君忠手容恭足容重便是。问如何而顾諟明命。辄应之曰视思明听思聪子欲孝父欲慈便是。虽听之者漠然不上心。姑自喜其有所持循而不至于漭荡尔。不审盛意正以为如何。伏惟照在。
与许后山(乙未)
远海云翻黑。空山树色秋。黄梅今夜月。缟鹤愁未愁。昨夕南望云天。有怀悠然。偶发此语。敢以奉似。乱世不必问节度寒暄。惟敬载菽水。不至太窘如往时否。师门文字。赖席下与刚胶诸公竭精戮力。今已就绪。斯文其有传矣。钟之不能奔走于是役。何罪如之。闻顷在途间。不虞于衔橛。隆年气力。易于结瘀。未审登时调养。乐正之足已瘳矣否。年来想玩索益衬。著述必博。可以大头段略绰提示否。位天地育万物。正在自家境界。外来何足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3H 页
干也。钟锡毕竟为虚名所误。吃一番簸漾。今玆定帖。只得与少辈课日作寻数事。然旧疑新昧。秪益胶攘而已。自念一生剩说得许多理字。而悠悠衰暮。理不贴身。有似屠家讲佛。可愧可悼。伏惟垂怜。厚允久不相闻甚郁。其起居议论。幸以示及。此时尤切故人之思。
答许后山(丙申)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顷日之游。古人已先获之矣。此世得閒追逐。亦岂易易哉。拚别以还。旋切怅慕。即拜审神卫斯文体候幸无大损。敬载言秋苞可支腊正。除却外虞剥床。玆足以怡养神性。俾后生有赖。区区何等颂祝。钟锡旅状琐琐。秪自取困耐不得。允行,启道诸公所逼。毕竟搬取家人来。姑停息于茶田。行观势头为进退计。然四至流言恟恟。若剃祸之更迫于朝夕。如其匪讹。一缕之捐。将不知在何所。奚暇谋妻孥之乐琴书之趣也耶。惟全此天形。早归见先祖先圣于地下。斯为至愿。其馀不敢知也。动静之机。非故执迷。但以朱先生答杨子直书观之。其大意专归在阴阳上。所谓太极者。只占所以之妙。想先生此时见周夫子于图云阳动阴静。于说云太极动而静。而遂以动静为理气之相须相待者。故为之解曰动静者所乘之机也。盖谓太极之乘阳而为动底机。乘阴而为静底机也。动静者三字。乃答杨书所谓其动其静者也。本然之妙四字。乃答杨书所谓所以动静者也。虽与周夫子从大原直下看者。微有差异。平说动静。亦自如此。此等议论。亦非一再。则恐只当作中年一说看。不必捏合搀附。以滋口舌。钟意盖欲以周子说观周子。朱子说观朱子。而又就其中别初中晚而有所去就而已。华西之谓性乘静情乘动。已失于名言之际。而下喻谓与鄙意相近。私切讶惑。钟近答崔纯夫曰以迹言则动静者气也。以妙言则动静者理也。如是为说。庶或无大悖否。因念朱先生这一句。即注解之文。本自平易。宜无艰晦之端。而气者见之谓之气。理者见之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3L 页
之理。一译再译。注上生注。千言百言。转相葛藤。把作大事。至若用心制行。略不究何者为理何者为气。未知如此为学。将用之于何处。窃不胜黯菀之至。务探高妙。终不干我事。主教君子恐合有商量变通于今时也。未审尊慈当以为如何。来月间拟一候轩屏。馀在敬载口白。伏惟照在。
答许后山
顷自灵川归。贬翰已在案。有以审忧虞鸿絧。私切虑仰。昨又因阳岩褫回。伏承已属澄帖。德义康彊。甚慰瞻颙。明德说曾已面禀。未蒙察纳。钝根甚滞。私窃吐疑于刚兄。刚兄不谓甚非。遂以举似于几下。有此俯诘。钟锡其敢不略摅愚悃。以求檃栝。钟于曩时亦尝以明德直谓之心。守之甚笃。年来反复寻绎。忽疑夫明德果是心也。则经文何不直曰明心。而必曰明明德。以混于诸所称峻德懿德大德达德之名也。传文何不曰欲正其德。而曰正其心。不曰德正而后身修。而必曰心正。即此而心德之别。抑已思过半矣。因以究之则明德之言。实本于帝典康诰。而明峻德以亲九族。不可云明心以视九族。明德慎罚。不可云明心慎罚。因以考诸经训所言德字。只是道理实得之通称。初非心字之别名。奚独于大学之首。创立此名。以与正心之心。相掣碍乎。窃以为明德者。是道理之得于天者。而在物为物之德。在知为知之德。在意为意之德。在心为心之德。在身为身之德。故格致诚正修五者。俱是为明明德事。而不独正心一目。可当了明明德也。若以其本体言则性之仁义礼智是已。今曰明德之本体。是心之本体则可。若谓明德即心也则修身不可为明明德乎。以德言德则曰心曰性曰情曰行。皆是德也。而以心言德则性体情用。犹在所该。而事亲孝事君忠手容恭足容重之著于实行者。已自不及该矣。如又以此而更难之曰忠孝恭重。岂心外事乎云尔。则凡天下百度万行。皆将唤做心之别名。懿德便是心。达德便是心。道理名目。无一非心也。曾谓圣人立言。一直如是儱侗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4H 页
颟顸乎。章句入德之门。是谓入心之门乎。进德之基。是谓进心之基乎。补亡传所谓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便是明德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明明德工夫。即格致而足矣乎。夫以心则为虚灵之德。以性则为仁义之德。以情则为爱敬之德。以行则为忠孝之德。于手则为恭之德。于足则为重之德。于耳目则为聪明之德。此便是明命之流行而无间者也。今以一心字句断。虽其若简洁可喜。而统之则笼罩。析之则亏阙。百尔思惟。以心当德。恐不若以德该心之为周全而平稳也。至若人心道心之训。亦窃谓舜于此只是判形气义理。对待立说。以明其情状界分而已。初非致意于妙用之宰制也。况形气之欲。尤不可谓之妙用者乎。下喻谓人心固不可谓妙用底知觉。从人心底知觉。独不可为妙用乎。此则似然矣。而但此只言心发之有此二路尔。初非为论知觉之妙也。则恐不可因为知觉之异。而递上于能知觉之本也。况综要本编。已别有知觉妙用之段。则今不必以人道心。又当知觉之名。陪帮于已画之蛇乎。且人心已是知觉之从形气者。而今曰从人心底知觉则恰似人心上面。更有一重知觉来从之也。说欲巧而反拙。恐在更商。伏望细细参谅。更以见教。须趁综要未梓之先。早与刚兄烂漫。无至有不知而妄作之失。如何如何。
与许后山(丁酉)
钟锡月前。自南泗更取绀山路径还。违迂轩屏。私惟悚仄。第伏问伊时襄事如礼。虞祔已毕。体候幸无悲损。胤哀节亦免添毁否。近日商量甚文字。奖得几个后进。此世惟默修静养可矣。不须向人作论说。徒惹争端。盖世学不必以求是为心。而径以胜人为喜。不遽胜者。便以戈戟从事。气像甚可怖。席下虽至诚爱人无已。其于不入何哉。正宜自反其知而已。明德义更究极否。章句固以心性情释之。而应万事处已该了百行之实。不必以明德只作心之本体而已也。观于所谓有时而昏。本体未息之云。则其昏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4L 页
者大用之不行也。未息者本体之得于天者也。这本体对用而言。只指那仁义礼智之为心之本体者而已。初非兼大用做本体也。然则明德之本体。即心之本体也。不可谓明德为心之本体也。盖明德该体用故也。今此编以心之本体。对心之妙用。两下引證。不用相混。将明德只做本体。则妙用之知觉虚灵。不可谓之明德耶。况此编诸章皆有心字作眼目。独于此文不见心字。而便谓明德字即是心字。则非直名言之差异。亦且义例之不纯矣。下喻又谓忠孝恭重。是零碎底道理。然除却这般道理。更于何处别求浑全底道理。以当明德之实也。民彝物则。这便是得于天而为吾实德者。致知所以知此也。诚意所以实此也。正心所以存此也。修身所以行此也。岂必以正心独看作明明德而足也。愚滞终未豁然于是。必须下喻更教然后方可定梓本。若未蒙亮察。只得依旧耳。忠汝,舜华亦尝与盛意一印。而近日颇疑此文之独无心字。有欠义例。谓不妨其移动云。未审盛意竟如何。心源亭赖启道勤干。得以肯构于杖屦之地。甚盛幸。钟将以晦初。约忠汝由双溪泉坪。得一升于新亭是计。如或得驭者偕之。尤极蝇附之荣。然何敢望其必尔也。综要跋文之恐有更商。想已悉于启道书中。玆不烦赘。馀祝强食加卫。以旺斯文。
答许后山
阳岩便回。伏承下覆。伏审体候无损。哀胤支平。不任慰仰。第下喻用牵犬字。而闻阳岩人语。铺房卷俎。俱极侈盛。此岂一犬可办耶。窃恐敬载外内不能绝谢世习。致害清德。在止慈地。何不呵禁之也。明德屡蒙指诲。敢不奉领。只当依此定综要梓本。然私心所疑则亦不敢不更质以毕教也。盖盛诲必以章句为證。然钟之愚亦以为章句之果单指此心则何不曰明德者义理之心。然后继之以人之所得云云。语类亦历言心性命名义。而更别云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曰明德也。窃意夫虚灵不昧。心之德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5H 页
具众理。性之德也。应万事。情意志。行之德也。其曰本体者。虚灵也。具众理也。其曰所发者。情意志之应万事也。其曰遂明以复初者。行而实得于己。为应万事之究竟处也。钟何尝谓心非明德哉。只谓心之本得亦明德也。行之实得亦明德也。如此然后自格致暨正修。皆可为明明德事。今盛诲以忠孝恭重为零琐底道理。不肯许明德之号。单执他本体之得于天者。得无反近于下喻所谓秤之无星尺之无寸者耶。舍忠孝恭重而为明德则所谓明德者。将用之于何处。义理之心。固明德也。而义理之行。独非明德否。孟子所谓人心之所同然者。亦指他在物之理处物之义尔。初非如阳明之绝弃事物。而谓此心即理也。此于然字上着眼。当见明德之不遗于理义。而不止于空执得无钱之索而已也。且狼仁蜂义。不可曰此非义理之心也。则盛诲所谓人所独得而物则不与者。无或太绝物否。钟则谓义理之心。人与物均得。而特人全而物偏。明德者人之所独。而非物可语者也。盖明德之实。非独指本得于天者。而兼指其行道而实得于己者故也。从古经训中如有将德字单作心者。则钟之惑庶可解矣。未审有證援否。明德为体。正心为用。纲领言体。条目言用之喻。亦恐分裂太甚。苟其或然则德为未发。心为已发。德为具众理。心为应万事。又恶在其明德之便是心也。强辨之责。受言惶恧。若其未定于一则钟于轩下。岂终有是哉。万望勿靳十反。钟锡日用无可说。启道复作浦上人矣。蛩而违蟨。将颠沛立见奈何。近间渐觉得谈理气不如讲是非。惟随事求是。以克蹈之者。乃达于理而循夫理也。不然徒启虚讹竞辩之习。打向无形影没把捉处去耳。其于此理奚补哉。外詾不必惧。惟患吾之所以见理据理者未能精且实也。既不可哓哓自鸣。亦不可曲意相徇。只此而已。未审尊慈意如何。夏间可一驾阳岩否。夤缘攀德之忱。万一或得遂否也。
答许后山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5L 页
日前自阳岩奉上月廿六日下书。今又拜是月十七日书。重荷眷宠。感戴曷喻。伏审体道无愆。尤切攒颂。钟锡顷往星山。与忠汝,启道,舜华,大衡诸君。做几日盘旋。别无大讲讨。只见舜华述作甚富而理义精切。文章典丽。吾辈可有恃也。归来有六七少友相从。然酬应多窒。从前略绰。尽非实见。愧叹奈为。明德义屡回垂教。今且有致受评订。固应瞽见甚差。敢不拜手以承领。但数柱益频。视虱增久。猝未能摆旧惑而开新知。当徐徐䌷绎。俟其透解尔。然前后盛教。亦恐有不能尽乎人言之意者。盖钟何尝谓心非明德哉。只谓不可以明德单指作心也。语明德之本体则心之虚灵具仁义礼智之性者是已。语明德之大用则爱敬忠孝聪明恭重之德。无所不该。天下许多事。何尝有不是心做底。特所就立名。各有地头。不可徒以此心之为总脑主宰故。而便谓万事皆心也。百行皆心也。钦为尧典之纲要。而不可曰钦即心也。诚为思传之枢纽。而不可曰诚即心也。只当各究其名义而会一于心法。然后斯可为分合俱畅周全而绝渗漏矣。今于明德。只欲守虚灵之本体。而不要使忠孝恭重等涉于其间。则所谓虚灵者果何所为者也。致受谓德固一般。而加一个明字。意思便别。考诸经传。未尝有曰明德。而大学首创是名。为万世心学之宗。然帝典康诰之德。果非明德。则传者何取而混引也。又谓事物散在之德。独于明字不衬贴。然天下果有德焉而不明者乎。耳不聪目不明手不恭足不重而果无阙于明德乎。又以修身上凡可以德称。便是明命之流行无间者。谓莽荡无交涉。茫然不知四到时节。然朱子何故云今人会说话行动凡百。皆是天之明命乎。且致受之于此文。以明命为心之宰乎。以顾諟为宰乎。如以顾諟为宰则明命流行无间于顷刻者。又何患乎无所宰也。且既云便是心。又云不可直谓之心。愚未知此说果何为也。如其心也。当直谓之心。如非心之可名也。当不得谓便是心也。抑明德者。在非心非不心之间矣乎。且以纲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6H 页
德目言心。喻例于专言偏言之仁。然专言时亦曰仁。偏言时亦曰仁。何曾于专言而别立一名之仁。偏言而方始下仁字。俄顷之间。变幻名字。如明德正心之为哉。此皆不能无疑于迷滞之胸者也。望以此告致受。更得一语见教。至如下谕所谓义理之心。人物不同。夫孰曰不可。但不可谓人独得而物不与也。天命之性。既为人物之同得。则义理之心。非天命之性而何。但就其同得之中而求其偏全通塞之别。则其所得之性。人与物亦绝同(不同)。故其义理之发于知觉者。亦人通而物塞。人普遍而物仅有耳。不可但不以同得之故而便谓人与物性同而无别。又不可以其不同之故而遂谓义理之心人独而物无也。苟如盛教则狼仁蜂义董生之鸡江州之犬云长之马明皇之猴。皆将以无得而偶发论耶。抑谓此不足为义理之心耶。曰民彝曰人伦者。正以其仁义礼智之粹然全具。亲义别序之粲然俱达者。惟人为然。非物之偏而微者可得以并列也。正犹明德之为人所独而物不得与焉者也。各有段落。不可牵混。今以明德之为义理故而遂谓物无得于义理则亦不谅夫天命之性。便是义理之心也耶。此则绝不同三字足为断案。何苦而必归之无得也哉。所云一部大学。心与理而已者。说得极洒落。令人怡悦。惟其单就明明德言之则明德心也。明之者亦此心也者。恐与上段云云。闪忽变幻。突无来历。未论与鄙意稍异。其于立言晓人之例。其或太少曲折。不贴于上段。傥其不然否。人心边事。辞让之端为主。道心边事恭敬之端为主者。盛论似正。而致受之评驳果何谓也。其不察于为主二字之意耶。综要闻止刻八十板馀。告讫将无期。盖以刻手之绝贵故也。跋语恐只叙纂修来历略及大意可矣。亦不必张皇铺排。如何如何。晚求久不相闻。厚允今在家否。经乱以来。起居节度如何。
答许后山
八月书中见诲以明德义甚悉。且有致受再次书责。然愚昧终未豁然。盖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6L 页
鄙意则以得乎天得乎己者通谓之明德。而盛教则单以义理之心当之。苟然矣则章句只可云明德者义理之心也而足矣。夫何故终吝着一个心字而不肯说出。为此吞吐讳秘之辞也。盛教且以人物义理之心之有无。坚作明德之證。然钟以为明德与义理之心。为言些不同。明德者万善实得之总称也。非物之所可与。义理之心则凡有一端善情。皆可以通唤。而人与物特有偏全之殊耳。轩下却混而一之。以钟为人与物明德同得者。其亦有未察乎鄙意者矣。狼蜂鸡犬猴马之事。钟前书只云此皆义理之心也。曷尝云明德之同得者耶。性之固然而感于人事者。非义理之心而何。此则恐盛辨亦有所跲也。古经言德。固许多样。而其实皆一般也。以其光明不昧而谓明德。以其粹美至善而谓懿德。以其全体高大而谓峻德。以其公共通得而谓达德。德岂有二哉。特随所言而赞誉之者异其称也。今以心之虚灵。性之仁义。情之爱敬。行之忠孝。百体之聪明恭重。统而一之。以当明德之大全者。固何欠于德。而必欲剥去它忠孝以下道理。谓之零碎不足取。单剔了虚灵之本体。乐其为洁净自在者。不几于守虚灵之神识而昧天理之真者哉。天之明命。即我之明德也。而朱先生何得云凡人会说话行动。皆是明命也。是则以忠信恭重。亦为明德也审矣。盛教且以明新止属心。明德民至善属理。而讥鄙说为认明德为零碎底道理何也。既以上明字为心。而旋以明德单指作心者又何也。遗心而言德。钟未曾有是也。前后盛教种种有执言。然窃恐讯囚而不原其情。则囚者不其冤乎。大槩亘悉于今答致受书中。可参覈而更教之焉。洲集心说。如盛教固善。今既不及矣。纵有争端。亦且任之而已。其何敢更容手分于印布之后哉。岁前似一驾阳岩。夤缘拚候则幸矣。
答许后山
向覆未及达。下书又至矣。适往莽苍。有失便回。深以为悚。且审有辅颊微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7H 页
慎。寒令猝难为治。殊庸仰虑。但有群彦集门。足以不倦。理乐胜而气恼降矣。钟锡秋冬多病。且窘藜粝。无以应欲来者。以是一切谢罢。静坐温宿业。不惟谋自便。亦所以为诸生保不是伪学四字。使得以容于世也。大浦近颇阻信。想亦杜门无他事也。礼辑之役。惟待文丈驾临。而尚此迟迟。岁色已向暮。是眼前急务。而犹不能自尽。外至者何足与辨哉。望以春初遄驾于新亭。以完重役。世之群讥众骂。只管任渠自由。如何如何。程子所谓二之则不是。恐只是下喻所谓性即气气即性之意也。而或有以为这不是却在于不备不明之外。是未可知也。明德义向已覆白。是在鉴择而卒教之。然且愿不须太苦心于名目上。早去明之处实用工则德之为德。可得以认取矣。神明舍图屋子决不可去。曾见衡七意下甚欲必去。且云仲谨意亦然。故月前遇仲谨于苞山。略道其不可去之由。仲谨似不谓甚非尔。惟其日月二字。删恐不妨。盖以其于室庐官职心性工效之目。皆无所当故也。盛意则当云何。钟欲以岁前一走南泗。而乳稚种种告病。可易动耶。若行在迫岁则又似无及于轩下奈何。
答许后山(戊戌)
腊暮书未覆方惧。湛侄从门下来。擎传新年下书。甚感眷爱之无已已也。伏审期制已阕。体候未全安。时之混混。而君子衰老。忧之奈何。星山之驾已启否。惟加飧善摄。整理斯文。以惠永来。勿以一时而有所迟疑。千万之祝。钟锡小口疹险。饯迓无况。今则稍平。朱李书时一玩绎。益见先师苦心。有以阐发得不易到此。虽今日百罹丛槊。亦所不悔。惟我之践履未及此为可愁。明德云云。去益难合。钟之说不透可知矣。只当权行倚阁。姑从事于格诚正修之方。涵泳体验。俟其徐解而已。于是乎尤觉夫义理之微。不可以口舌抟取也。但钟之私意。以为天生尔为人子。便与个孝底道理。天生尔为人臣。便与个忠底道理。天生尔两只手。便与个恭底道理。天生尔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7L 页
两只足。便与个重底道理。以至兄弟夫妇耳目百体。莫不皆然。这即所谓天之明命者也。物之则者也。秉彝之懿德者也。而心之虚灵。亦在其中尔。今以忠孝恭重等为零碎底道理。而谓此不足以当明德之实。只欲于心字上强加得义理之三字。以为不易之定训。则所谓义理者亦甚孤单。而且未知忠孝恭重之外。更有此何样义理也。是不几于守虚灵之识而昧天理之真乎。溯本而言则曰得乎天。就身而言则曰得乎己。得天得己。岂有二物耶。为忠为孝。固行道事。而曰忠曰孝。便是德之名也。此钟之终不能无疑于下诲者然也。狼仁蜂义之不可谓义理之心。尤不胜讶惑。心者知觉也。狼之仁蜂之义。非发于知觉者耶。发于知觉。非心而何。抑它只有此性。而不曾发于知觉耶。人何由得见其为仁为义也。朱子曰虎豹只知父子。蜂蚁只知君臣。既曰只知则知者非知觉耶。知觉非心耶。但只知者不若遍知者耳。神明舍图日月字。亦恐不必以铭辞为證。如清野尸渊等语。可一一于图中添写否。旧本既未及见。抑或有后人增删。果如擎维说者否。最可疑者惟铭辞。既以四字符百勿旂作对。而图中却有旂而无符。是母或为后人销刻否。闻以春仲将大会勘于䨓龙亭。恐文丈坚坐不得。可观势善处。
答许后山
行次每容参剧论。坐隅还许侍馀杯。顷者之游甚乐也。但以伊时气候不怡。徒步返次。添损是虞。日前遇敬载于阳岩。始获审视听强健。区区为斯文庆。钟锡伊时即有微恙。淹度数旬。不能做花山行。今则又以家小痁證相继。邻比荒骚可怕。心下不能恬快。有时对卷。不无管斑之乍窥者。而终是于身心上不相乳入。纵饶说出无差。只是说他人事。其于自己何补哉。且念顷者一旬陪游。讲得多少。类皆与盛论方凿而圆枘。此由年来离索孤陋。坐成迷滞之致。俄又得二月二十日下书。自大浦寄至。而其中论明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8H 页
德事。却句句相左。尤甚于往日。要之在我无体察之真。而想像取办于唇咙之间。将无往而不纵横谬戾矣。姑当倚阁这一头了。却从事于内而涵养体察。外而持守践履。始于致知而迄于修身而已。则此或为拙法之终有合于盛见耶。因窃念朱先生曾与蔡西山论中和屡不合。忽疑以季通许多聪明。岂有晓不得之理。是必吾说误也。因以思绎。改定其说。钟之愚钝纵有愧于季通万万。平日于轩下之论。亦初非全然不晓者。今乃如是硬窒。在轩下无亦为自疑而当绎者耶。来教不敢逐一论白。盖恐由此而转益汎滥。转相葛藤。无当于实德而徒滋说话也。伏惟下谅。顷时所争综要中一条。归考语类。此乃潘时举所录。而与叶贺孙同时所闻者。贺孙所录却有条理不差。其录曰人与万物都一般者理也。所以不同者心也。人心虚灵。包得许多义理过。无有不通。万物之心便包许多道理不过。虽其间有禀得气稍正者。亦止有一两路明。如禽兽中有父子相爱雌雄有别之类。只有一两路明。其他道理。便都不通便推不去。人之心便虚明。便推得去。就大本论之。其理则一。才禀于气。便有不同。观此则其谓理都一般者。乃谓一原之初。同得天地之理者也。其谓才禀于气。便有不同者。乃性之当体。因气而异者。而心之所以不同也。如是立言。绝无罅漏。时举录则不然。便曰人物之所同者理也。所不同者心也。撞头触胸。语无分剂。其下更无就大本论之云云一节。则其所谓理同者。便作性之当体。而心之不同。反在理外。设欲作大原上看。便有若朱先生所谓万物一原。理同而气异者之说。其势将认心以为气矣。且集注明言君子所存存天理也。而今谓所同者理也。则是乃存其所同于禽兽者尔。朱先生又何故云存是存所以异于禽兽者也。其录之太无曲折。与叶录迥别。其为记出之误无疑矣。先师已审覈于此。而黜潘录于下方。今不必遽尔移动也。因此而僭有禀请者。试究叶录所云人心虚灵以下云云。果与盛谕所谓义理之知觉。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8L 页
人有而物不与者同耶。又有沈僩戊午录曰物之有知者。不过只通得一路。如乌之知孝。獭之知祭。犬但能守御。牛但能耕而已。人则无不知无不能。人所以与物异者。所争者此耳。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物之所以异。只是争这些子。若更不能存得。则与禽兽无以异矣。又有董铢丙辰录曰问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豺獭之报本。雎鸠之有别。物虽得其一偏。然彻头彻尾。得义理之正。人合下具此天命之全体。乃为物欲气禀所昏。反不能如物之能通其一处而全尽何也。曰物只有这一处通便却专。人却事事理会得些。便却泛泛。所以易昏。敢问所谓知祭知孝彻头彻尾义理之正。皆非义理之知觉耶。抑古人于心性界分。亦有所未莹者而有此云云耶。伏冀示破以解此惑。今因启道有故。既不谐盘龙之约。或可以月间相遌于莘巷斋。做一两日陪话否。冗忧未霁。姑难预正。俟到彼中。当有通报。
答许后山(己亥)
昨因文山便承下书。审体候晏重。尚未驾三峰。礼校差晚。是切忧闷。日前启道有书。苦待御者时临。并催钟起身。虽冗故多掣。不可不勉作一行。伏惟俯谅。外廷之笑。于我何有。彼所谓阳无可尽。天道好还。吾辈亦当执契以俟之尔。山海先生文集。毕竟只作后人私意争来争去。无有了期耶。衡七之以钟为前后异论。诚何谓也。钟前以新本谓头面之比旧稍整者。以其数三书之疑于捏撰者。已行删弃。编次义例。且得亭当故也。及与旧本对勘。则其剪截凑补。往往太用手分。非直伤损神力。亦且显乖意趣。此钟与胶公之所不敢瘖默者也。以此而谓前后异论。何其冤也。钟之意则犹眷眷于衡七诸公之不至陷于大过也。忠而得罪命也。恨之何及。圣人无气发之情。殷老说恐太快了。盖理发气发。乃就分开处。道其机尔。非以气发为都不善也。圣人亦有人心则安得无气发之情乎。程子所谓圣人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9H 页
心本无怒者。只是我不与焉之谓。虽义理之怒亦如是。非必谓气发之怒也。如何如何。公而以人体之为仁。似只是人与公滚做一体之谓。朱子论公者所以体仁。曰人与人二之者。己私间之也。公所以一之也。陈北溪谓专言公则只虚空说著理。不见其切于己。故必以身体之。然后我与理合而谓之仁。犹孟子合而言之道也。朱子曰此说得之。不然则如释氏之舍身饲虎。虽公而不仁矣。即此究之。可见其所谓体之者。只是合一之谓。非以彼为体以此为体之谓也。所谓撑起这公作骨子者。亦只是滚做质干之谓。非谓别有皮壳于骨子之外也。因念经传中凡言体字。如君子体仁体物不遗与道为体及其体则谓之易等。皆当以此意看。未知如何。致宗禹明因鄙说而有对。盛批皆挥斥之。故玆达一二。以求评诲。
答许后山
三峰会合。甚乐也。并木相遇之约。竟此差池。想御者之盘旋于仁星之间。尚未回辕也。为日已久。不审近已返次。起居静泰。凶年不扰于心界。明德益崇于日用否。六月旬日下书。始自大衡所传致。其中尽有可反覆者。玆列别纸。逐段论禀。以听去就。伏惟鉴亮。来教且谓于人物儒释。分别太甚。然其论性则专主一原之同而不肯说为性之异。其论明德则专主此心之虚灵而常缓于具众理应万事处。窃恐一向如此。正人物儒释之反成无别也。盖轩下之天姿浑实。见解圆融。其于道理大纲处。便自分作两片便以为如此。已了得天下道理。却少得于两片之上。又更逐片分片。以尽其精微之许多曲折。此钟所以谓喜圆融而恶分析者然也。幸于此试仔细检看如何如何。仰恃知遇之厚。敢触冒不讳。有若施之于敌以下者然。惶恐则深矣。其亦有以察其衷悃而宽贷之也耶。近日轩下之以冥翁文集事。惹人疑端。亦是喜圆融而恶分析者为之祟也。夫新本之比旧本。固可曰新本善矣。而亦宜更就新本上覈其得失。不宜一例掩庇。只道他新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59L 页
本之善而已。心之发于应接。如形有影。长短疾徐。每每不差。此岂非可戒而可审者也哉。望一一覆教而与之烂漫焉。
  别纸
 明德义理心之说。自谓愚者之一得。若以情也行也物也身也等。便谓之明德则不成说。观于章句虚灵不昧四字。可知矣。
此只是从前屡教中云云明德心也四个字而已。一向是大纲浑沦说。更无甚亲切发明于所以然之端。且不曾将前后鄙说一一剖析。指出他大害事之故。而漫道是不成说。如此而安能解愚昧胶滞之惑也耶。此殆轩下平日长于大体之圆融。持以优游自怡。而犹欠却昭详细腻之实者也。夫物也知也意也心也身也五者。果非明德之条目乎。物之名知之名意之名心之名身之名。固不可谓明德。而物之德知之德意之德心之德身之德。岂非明德之实乎。正犹家国天下。固不可直谓之民。而家之民国之民天下之民。果非民之实乎。今不以家国天下之民。作民之统实。而乃就三者之中拣取其一。以为民即国也。果成说乎。此是粗通句读。粗解文理。粗事记述者。便知其说不去。而岂料轩下高明洒落。而尚此濡吝不化于是也耶。义理之心。岂不是明德哉。但谓于经文正意。有所不备尔。且天下之义理。固莫不贯通于一。然亦自有地头名目之不容相混者。而各于其间。有以此该彼处。有以彼该此处。是以只此一个道理。而古人制字。各有名目各占地头。正当于言心处作心字看。言德处作德字看。不可槩谓同一道理。而便欲漫然而不择也。此不曰心。而既曰明德。则自当以德而该心。不宜以心而该德也。且心身性情。盖皆物事之名也。德则其美善之实称也。心非德也而心之虚灵其德也。身非德也而身之聪明恭重其德也。性情非德也而性情之仁义忠信其德也。以德为心。其不几于指健顺为天地。认孝弟为尧舜乎。从古经训中如有一处将德字做心字变名。幸勿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0H 页
惜为之示破也。章句之虚灵不昧。正含了致知之知正心之正。具众理。含格物之物。应万事。含诚意之意修身之身。纤悉该括。靡有罅漏。至若语类所载。随人应答。或以性言。或以情与行言。尤可见此德之不专于一心字而已也。未审盛意其终以为不然否。纵其终以为不然。其以明德谓道理之实得者则无异也。第当就道理上直下明之之工。看他毕竟之同也不同如何。然而轩下则将专就一心上明之。可谓简洁要妙。而省得许多力矣。钟则将不免就物上明之。就知意上明之。就心身上明之。零琐烦扰。其若之何。是则可忧耳。
 愚所谓义理之心。即孟子所谓心之所同然者。理也义也之心也。朱子于此。亦尝该体用言之。而今却云只就发处为说。亦未察乎人言之意也。
此恐认孟子语脉不着矣。孟子所谓理也。指在物之理。而非便指心之理也。所谓义也。指处物之义。而非指吾心未发之义也。言人之处物得宜而合乎在物之理者。天下人之心莫不同。以为当然而喜悦之。如口之同嗜于刍豢。目之同美于姣色也。嗜之美之然之者。果非发处事乎。在物之理。岂吾心之体乎。处物之义。非吾心之用乎。窃观轩下每以此为心体即理之證。窃恐有未察于然字之旨。而认在物为在心处物为处心也。语类㽦录曰同然之然。如然否之然。不是虚字。盖自口之同嗜耳之同听而谓人心岂无同以为然者。只是理义而已。子蒙录曰如今处一件事苟当于理则此心必安。人亦以为当然。节录曰问理义是何物心是何物。曰此说理义之在事者。钟之所见于朱子说者如此。未审朱子之以此为心之体用者。见于何书。幸录示之。俾有所考也。夫义理之心之名。正对形气之心而为称。这便是人心道心之谓耳。则人心道心。其非就发处言者乎。
 推不推。人物之大界分也。人之气正通故其心推。物之气偏塞故其心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0L 页
不推。是所谓义理之心。惟人得之而物不得与焉者也。今见物性之有一点明处。便谓之义理之心可乎。
此固倒看说。亦自如是。但一向如是而已。则气为此理所以然之故而本末易位矣。愚以为人之心。得此理之全。故乘其通气而能推。虽或禀得气至浊者。理之全焉而清气根之而日生。终可以推得出来。物之心。得此理之偏。故拘于塞气而不能推。虽或禀得气稍明者。理之偏焉而暗气蔽锢而不开。终不可以推得去。人物之推不推乍看之。若专由于气之通塞。而徐究其本则实由于所得之理有全有偏。而全则势大。偏则势微故也。然则人物之大界分。早在性命各定之时。到推不推处。已是下梢一截。且所得之理虽偏而不能推。亦或随其所得而间有发露于知觉介然之顷者。即其乍发之善而便可谓此亦义理之心。到得他既发而不能推处。毕竟是为形气所牿。然岂可以此而追咎其所发之善之微而谓此非义理也哉。如以此一点之明。谓性而不谓心。则性之寂然。人何由知虎狼之孝蜂蚁之忠哉。岂狼蚁之性。不假于知觉而自发欤。岂狼蚁之有性而无心欤。抑狼孝蚁忠。是形气之心也欤。盖对论人物。须曰人是有知觉底。物是没知觉底。此其大分之恒言也。却于其间细推而论之。则物之知寒煖觉饥饱。固是蠢然之知觉。而其或知孝知忠之发于片隙者。亦可见此理之本得者。不以气塞而都泯也。此圣人所以尽人之性。而又能尽物之性者也。若其物自无心而都不得与于义理之感。则圣人之化亦有穷矣。理所不及。气安能相贯乎。
 心与性。固一理。而所就而言者不同。自一原而言则人与物性同。自异体而言则人与物心不同。其不可混说明矣。
一原异体。朱先生一例就性上言其同异。而今却言性于一原。言心于异体者。抑有所据否。愚则谓自一原而言则人与物。不惟性同而心亦同。(同得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1H 页
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自异体而言则人与物。不惟心异而性亦异。(偏全之性)恐不可以心性为人物之别。
 至静之地。境界甚阔。不可以须臾言。且至静之时。戒慎恐惧不容说。不睹不闻何足论。
此轩下之所自得而深喜者。然以愚观之。恐不过如时文举子之就平常题目上。爬出个一时尖巧底小话。做个劈头。以卖奇于主司之眼也。夫言道之不可须臾离则其境界甚阔。凡身心之一动一静一默一言一瞬一息一坐一卧。有为无为有思无思。皆莫非所该矣。犹言一动不可离。一息不可离也。岂专以不睹不闻。为须臾而不可离哉。一生之内。自幼至老。一日之中。自子至亥。逐一一分段晷刻。谁非须臾乎。不睹不闻。只是未发时。诚以心之发动。每由于睹闻。初非谓耳目之自不睹闻。而心却思虑万端也。若如盛意。以不睹不闻。为自动而静。一霎须臾之顷。则敢问此时此心。其有思耶无思耶。谓是有思则乃慎独省察之时。而非戒惧存养之地也。谓是无思则便是未发而至静者也。抑别有他非有思非无思非已发非未发非动非静半间不界底地头耶。朱子曰所不见所不闻。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万事皆未萌芽。夫喜怒哀乐未发万事皆未萌芽。非至静而何。戒慎恐惧之于至静时分。固若压得太重。而此只是心有主宰。不肆不放之意。是以朱子亦曰道着戒谨恐惧。已是剩语。然又不得不如此说。又曰也有甚么矜持。只不要昏了他。便是戒惧。又曰莫看得戒谨恐惧太重了。只是略省一省。不恁惊惶震惧。略是个敬模样。如此道着。敬字已是重了。只略略收拾来。便在那里。又曰不闻不见。全然无形迹。暗昧不可知。只于此时便戒谨了。又曰戒谨不睹。恐惧不闻。是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之时。凡如此类。指不胜偻。而今谓至静之时戒谨恐惧不容说。不睹不闻何足论。不其有异于朱子之旨乎。钟之愚窃不任讶惑。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1L 页
达道之情。殷老亦以为人心之得正者与焉。然此章只是说性发为情处。方言性发为情。而遽及于道心主宰。不其参差乎。况此只说性情之正。未及乎工夫者乎。
钟亦固知此章之只是说性发为情处。初非有意于分别他人心道心之机。然今必曰人心之七情。不与于达道。则于斯而不得不辨之曰人心之情。亦根于性。苟其中节则亦不害为天下古今所共由之道也云尔。人心之情之中节。固缘道心之为之主宰。而其喜其怒。毕竟是形气之事也。主宰者中节者。界分且殊。则岂可以中节之情。便唤作主宰之心乎。主之宰之。固属乎工夫。而喜怒之正。便是性之发也。则人心之情之正。岂独为有所乖戾乎。非有乖戾则和矣。和则是中之发而天下之达道也。使殷老而谓人心便是达道则诚万不成说。若谓人心之情之得正亦是达道。则果何害于义乎。盖心与情亦些有分别。如寒而知寒。饥而觉饥。此人心也。而尚未有所喜怒也。其知寒而恶寒。觉饥而恶饥。得煖而有安适之喜。得饱而有充足之乐者。人心之情之正也。心以知觉言。情以喜怒爱恶言。固自有别也。朱子尝曰钟鼓苑囿游观之乐。与夫好勇好货好色之心。皆天理之所有而人情之所不能无者。岂天理所有人情所不能无者。而不得为天下之达道耶。人心而无道则人欲也。钟亦岂以人欲而认做达道耶。
与许后山(庚子)
南风不能吹信雁。久未承气候如何。伏庸慕菀之至。际玆正夏。匙箸无损。庑庇均宜。英俊之问业者。且得多少人。有可以托付心绪否。金溪,角山相继沦丧。岭运日低。倚靠无人。望益自爱久视。以重吾党。致受宿證幸痊。可得间日徵随。光远遽作千古人。乐善好学。可复见此耶。启道全家染瘟。阽危者屡。近才清霁耳。钟锡无可短长。日前得晚求公来此。相追八七夕。颇有相观之益。恨不同轩下做此团圞也。所同者理。所不同者心。赖下诲频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2H 页
复。方觉谬见甚滞。已以此书告启道。劝其更加釐正。姑未知启道云何。然但前后盛论。必以这理字作性字看。则恐不免眇忽之差。盖理是一原公共之称。心是万物各具之名。人与物同得天地之理。而既得之为心则心各不同。此所谓理同而心不同也。以性与理对言则亦可曰理同而性不同也。若曰性同而心不同则性为一原。心为分殊。性大心小。性反统心。终不若理字之公共自在尔。如何如何。适有山中人欲从轩下过者。匆匆修大槩。专等回音泰平。馀乞澄在。
答许后山
应章奉崇函至。而钟适已北走。未及登时承领。游五旬而归。方才坼读。又没便风。鸣谢不早。悚仄何极。冬日比暖。不审体候更如何。庭庑一安。令孙已择对否。秀才之来游者。且有谁某哉。致受宿恙良已。能节哀支保否。钟锡远役多惫。还寓又劳碌。无可自怡。时或点检。益觉持守之不力而说话之不济事。忧在切己。未暇于忧世而忧人也。伏惟下怜。理同而心不同。前后盛教分明做性心对待说。今却讳庇者何也。论性则专主一原之同而恶其异体。论心则专主各得之异而不察夫太极之本然。其不几于迷藏者之互相逃闪以为长也耶。理同而性不同。前人虽不作这般语。而其曰一原之同。即理同之谓也。异体之不同。即性不同之谓也。盖一原之性。指言天地公共之理而为性之源者。若其性之当体则正在于异体上。所谓五行之生。各一其性者也。然则理同而性不同者。前人固未尝不言也。轩下平日论理。神与意会。游刃于字句言语之外。此钟之所心说而诚服者。而此一段语。却欲以前人未尝道者而挥斥之。不肯印纳。是将以骊黄牝壮求马矣。况是马之未尝不牝而黄者乎。且敢问轩下雅言明德者义理之心。前人果有立此说否。窃恐于此般处。当有以自反而恕人者矣。义理之心。岂不是明德。但曰物曰知曰意曰心曰身之理。实得于我者。总谓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2L 页
明德。不必以一心字专占了。盖心固为众德之会。而在大学则以德为纲而以心为目。自当以德而该心与身与物与知与意矣。不可以一目而当大纲。观文字眼目各异。是难以口舌强之同也。来教谓抱恨九泉。读之怵惕。然亦不敢以信不及者而遽相唯阿。伏愿门下之明此德也。毋徒曰正其心而已。亦惟格物以致其知诚其意修其身。不可阙其一也。愚衷切切。只此而已。钟不胜惶恐爱慕之至。
答许后山
前书未达。而又此荐诲。感德曷喻。伏审有头部宿證更作。隆年虑或痼结。望趁属方药。勿谓是寻常而已也。近日起处更如何。庑节一安否。承问永嘉声信。别无可白。党竞果日甚一日。此殆气数之困吾林也。辑要一庙之制。钟实有会不得者。盖以牖户向背。周旋出入。略有行不去处。窃恐做时不似说时。必须变通之乃可。今浦上新祠则用高祖当中南向。曾祖祖祢东西壁下相句。此盖古者朝践之礼。行事于堂上。而太祖南向。二昭二穆东西对坐之规也。然而鄙意则庙主之各在其室而各据主奥之位者。所以象平生之父子各有其室而各伸其私。非必长时侍立于尊者之侧。有所压畏而不能自伸也。堂上朝践。乃临事萃聚而象平生之侍侧。事毕则还安于各室。依旧皆主奥而已。今以一时临事之规。而施之常久永安之坐者。恐或于人情神理。有所不便。非古圣人灼见幽明之状而制为节文。使其分合有时。尊卑相适之意也。苟以其名曰祠堂。而必用堂上之位。则亦须隔别龛架。有事则搴开而相通。无事则障闭而各安。差为寡过。而亦不害为昭穆之遗意也。顷于校订时。已以此相难。而刚公坚执以为子孙之昼夜侍立于父祖之侧。岂有不便于慈孝之本情也。其言太直截。钟不敢抗。然古人之于人伦之际。亦自有宛转处。不专于直截而径行已也。未审盛意当以为如何。人物同不同。前书已尽。今不复赘。刚公果又坚执。不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3H 页
要删改。亦将奈何。钟前云人与物亦可曰理同而性不同。轩下诃之以古人无此说。钟政不任瞿然以赧。近观语类。有问人物谓之理同则可。谓之性同则不可。答曰固然。于是乎始觉古人之已有此说。而愚滞却臆为之辞。以致尊慈挥斥耳。伏惟更下商量。还以见教。钟因此而益信人与物之谓理同性不同亦可。谓理同心不同亦可如何。蒙示殷老摘辨鄙说者。深感此公之不我遗也。但恐其成竹在胸。所见胶于一边。有不能虚心周察乎人言之意者矣。以钟而观。只觉其说之有许多罅绽。自相予盾处。是不必一一供对。惟待此心之或有开朗。而人言之徐徐乳入而已。望以此致意于殷老也。馀不尽白。
  别纸
别幅所谕。读之爽然。但解得北溪说。恐推之大深。北溪既言理为性气为体。而继之曰理与气合。方成个心。则谓心乃性体之合也。性则心之主也。体则心之脏也。合性体而为心则性之粹明而正通之体为其资施。自然有虚灵知觉之妙。为一身之主宰。而其曰所以为主宰者。从性上言也。其曰处者。从体上言也。盖已合性体而言心。故其言主宰之义。亦须道其主宰者之所存泊处尔。非谓以其处为主宰耳。如是则主宰之实。专在于理之所以者可见。而其发用之情。却有从理从气之差别。故着然字以转其语。恐北溪之意如是而已。今之以心之本体。为理气之合者。果有如下谕所谓胡氏同体之云。而抑不究于本体形体之分耳。栗沙尤三贤之并驳北溪。盖因方成之方字。而疑其谓理气本自相离。始于生人物之际。方得相合而为心也。然北溪之意则谓理为性气为体。各有段落。而心有理有气。不可专委一边。故着方字以见其合并而为心之义。非谓至此而离者方合也。北溪只就人分上为说。初亦岂屑屑于人物同异之际者哉。而盛解谓物之气偏塞故其心不能主宰。不足谓之合。人之气正通。故其心能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3L 页
主宰。是之谓合。是则恐不免于就上添注。更求之言外尔。且心之宰不宰。专由于气。而非此理之良能也。况以主宰为合。尤见其界辨不明。盖合只是此心得名之面目也。曷尝以其能主宰然后方为合乎。且物之心不能主宰。此门下雅言真诠。然自大分而言则无论人与物。才道是心。是便一身之主宰。亦各随其所禀之理。有偏有全有多有寡而主宰之妙。亦有自然而然。故有能于此而不能于彼者。有能于彼而不能于此者。岂惟物哉。众人亦然。以此而为心不能主宰则亦刻矣。以愚而揣之。只可云有是主宰而不能自做主宰则庶其近之矣。物莫不合理气为心。而其得已偏。故其主宰处亦偏。不比人之全得此理气而主宰之无不全耳。鄙见如是。想亦叱退之矣。明德章句人之所得乎天。钟亦尝谓明德者全体大用之谓。非物之所得与也。近看语类中。有曰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揩拭此珠也。物亦有是理。如宝珠落在至污浊处。然亦间有些明处。就上面便自不昧。如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豺獭之报本。雎鸠之有别是也。于此而见古人之不以物之至贱而全弃之。犹于其一点明处。不靳于其称许以明德也。然则大学经首揭着大学之道四字。自是就人上说。非要万物之一于此学。故章句释明德。亦只就人上说。而谓人之所得。恐非谓物之都无得于此德也。狼仁蜂义。虽其偏而不全。既曰仁义。则不可谓非德。亦不可不谓得之于天也。钟方自疑于前见之太刻。而意古人之公平周遍。不至如此。其无乃由于不知自贵于物。而妄欲混淆于人兽界分耶。惶恐愧忸。不敢有隐。幸赐之明辨而袪其惑焉。
北溪盖言为人之统体而曰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则不但谓心之性。而凡耳目手足形色之性。无不该矣。曰得天地之气以为体。则不但凡耳目手足形色之体。而心之体质亦举之矣。是以仍谓理与气合而成心耳。理则其主宰者。而气则其主宰处也。如是看如何。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4H 页
近看语类。有曰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所得以为心。则是天地人物。莫不同有是心。而心德未尝不通贯也。据此则古人亦不嫌于有时而说人物之心同也。其谓之同者。岂必谓全体大用之一于同而无异。以混人物之别哉。故又有曰知觉。人物皆异。其中却有同处。仁义礼智则同。其中却有异处。须与子细看。教有条理。钟故曰人与物有心则同。而为心则异。有性则同。而为性则异也。其心之同也则不惟知寒煖觉饥饱者为同。而其或知孝(虎)知忠(蜂)知别(雎)知序(雁)之发于良知者。亦有时有处而同矣。但不能得之全而推之广。此为小同而大异耳。然而天之所生。莫不同有是心。而心德未尝不通贯。故仁义之相感而虽以至冥顽之物。犹且有鸡狗之相哺。猫犬之相乳。马之悲鸣而不食。猴之怒拒而不舞者。皆其心之恻隐羞恶。亦自有略略本得于天者。而遇义理逼切处。蔼然奋然而发。非气之硬浊所能拦住也。是以圣人之能致豚鱼之孚鸟鳖之若。皆因心德之有相贯者也。即此究之。其专致严于人物之分。而一切断之以物无义理之心。则恐彼之形气蠢蠢。终无以相感于吾心之德。而吾心之德。亦有所阂隔缺缩而不能推也。不审盛意更谓何。
答许后山(辛丑)
去月间因朴贞献寄至下书。伏审体候经大不宁。仰切忧虑。日前凭阳岩伻人回。以为今稍复常。方始定情。深用庆幸。更问辰下。匙箸寝息何如。钟亦以寒感大𠿝十许日才起。外證不足怯。惟是心病百端医治。无术奈何。陶山贼变。闻之胆掉。此殆斯文运剥。儒林扫地之候。俯仰叹吒。不知所以立命也。德山刊所。又何歧论也。前校诸公之合席。恐难如意。钟何能挺身独赴。以镇不齐之见耶。综要一节。钟已屡以书劝启道修改。而启道犹靳持。盖浅劣之不足以回高明也。望轩下之更问于启道也。启道与器汝公相失。钟敢以书导解于两公。而两公并有不相下之意。此吾侪之羞也。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64L 页
望轩下之无惜一言于两公也。岁色将尽。窃祝卫道增禧。以慰瞻颂。
答许后山(甲辰)
圣权奉宠函至。伏审体候幸无大愆。区区慰贺。钟愦愦如昔。且以疏封之尚未承 批。为悚郁。流言甚惭。顾此身是处子之已被媵选。而奉一夕之枕被者。虽其薄言还归。而不敢谓未嫁也。但憔悴之质。自屏于孤灯之下。安得办生育子女之功耶。人之为言。甚无谓也。身不出言亦不出。钟非不知此义。只为天下事。滚到极处。 宗社生灵之存亡休戚。际玆而判焉。愚悃之迫。按抑不得。遂此率尔干渎。然所陈亦只是常谈死法。不足受用于危难苍黄之会者。顾一生读了许多书。开口说惯许多名理。到实施措处。却茫然不知所以措辞断事。深愧平日之枉用工夫。毕竟作画饼样也。惟门下矜怜之。并木之吊。非不欲如约。且以亲山举缅事。有一堪舆师相招物土。势当竭蹶南为。特以 严批未下。方俯伏以恭俟。姑不敢遽动。然则八日之约。恐未可必其遂否也。河令公云亡。弘伟贞亮。世复有斯耶。汪然之涕。不独为生平知己之感而已也。官报受牒。想郑寝郎聚五方供职在京。为轩下替周旋也。刚公又转 肇庆庙。终始抗辞。极涉惶隘。未知渠近日更作如何也。馀万留待早晚拜晤。匆忙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