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8H 页
上寒洲先生(癸酉)
逖违颜范。已忽两秋矣。瞻慕之忱。秪觉星斗之益峥嵘。而趋拜之路。每为风霜之所戏沮。有时念古人之千里负笈。朝暮恳恳者。自不胜其歆艳之久。而恧怩之厚也。浩叹何及。秋序向深。不审玆者。服中道体如何。清昼薰垆。独观终日。而伽山白云。寒潭明月。有足想武夷清凉光景者。远外驰溸。徒切末由之喟而已。钟锡一自春季陪还之后。稍喜其梓楸之密迩。花树之团合。而但亲忧兄患。连仍沉淹。煼尽五内。殆难按住。毕竟遭丘嫂之丧。一室苍凉。如经乱离。癃老疚怀。何以奉慰。死人之掩体。生人之续弦。何莫非寸寸关心处也。文字上事。日就疏淡。而方寸劳攘。整顿无力。诚恐由此而往。将无事之可做。而只直为忧戚者所败倒而已。伏想八闻。必为之一俯怜也。馀不能备。惟祝体益重德益邵。以光斯文。时赐镌诲。以幸末学。
上寒洲先生
秋间书想已关听。地界稍左。声息落落。高山之仰。益不自胜。而十日之寒。亦已苦矣。不审玆者。道体若何。研劬何书。发挥何义。来学者何人也。驰慕之诚。为斯文不已也。钟锡自遭嫂丧。家色惨憺。亲忧间㞃而难苏。兄悼首穷而难慰。石田之穫才毕。而灶下之炀已无计矣。他山之柩虽返。而襄奉之礼无期矣。悲愁丛集。形神并铄。宁有一瞥光阴。可以展眉者乎。不读一字书。已近周岁。而合下不固之持养。稍稍为窘厄者所破坏。若使仁人君子亲见此景。必为之哀矜恻怛。有不下于入井之孺也。前瓻劄疑。未暇究悉。而恐犯损坏不还之戒。谨此输上。若其未填之处。则一一录出。以俟博雅君子耳。盖鄙近之琅寰木天。惟有朴丈晚醒,金端溪两丈。而朴阅岁滞洛。无便可叩。金丈在忧中。不敢以是烦干也。日后团讨。若蒙其指示。则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8L 页
次第录呈。以听去就矣。
  别纸
家兄以宗子而有母焉。以鄙意推之。今为妻当杖。而或者以杂记所谓父母在不杖之说难之。余曰杂记曰父母在不杖。母在不稽颡。父母在。以俱存而言也。俱存则父为主。故不敢杖也。若母在而已则许其杖而不许其稽颡也。况注疏之说。已不啻明白。则今安得以不杖乎。或者曰非徒杂记然也。家礼补注亦有之。则今当以家礼为准。余曰补注所云。亦蒙杂记之文。而以俱存处言之也。不足为證于今日。且不杖则不禫。小记何以曰宗子母在为妻禫乎。众论皆以或说为是。家兄亦不忍杖桐于母在之日。竟从或者之说。然鄙意则终始未安。今必得大人长者一言以取重。然后庶几可以断然行杖。伏望勿吝垂教。俾得以尽于礼也。然而既失于成服之时。则今追杖之节。当因朝奠或朔奠而行之否。抑俟启殡而行之无妨否。且当初遭嫂丧于峄山。以去月二十七日返柩权厝于山坡。葬期已过。而占山迁延。有挨到冬晚之虑。其间有先忌。而以葬前废祭之义言之则当阙享无疑。然私心有不忍者。窃以为葬期已过。而尸柩亦不在家。且忌祭与四时吉享有别。则或可用单献之礼。略伸微诚。恐无妨。如或未安则移设于从兄之家。而使从兄将事如何。家兄则以主丧。当不参于祀事。而祝辞则当不用否。伏望指教。
答寒洲先生
顷承下覆。赐谕谆悉。别录诗章。次第缱绻。受言以来。昼而玩绎。夜而讽诵。河图月度日蚀海潮之说。青蕉黑豆蝉露鸟云之句。令人咀嚼而忘食。蹈舞而忘寝。苟非吾先生盛德深爱。谁能于我如是之多也。但愚昧黮黤。素无定见。凡于盛诲之加。一一倾倒而佩服之。未曾指瑕点泐。以博其是非同异之趣。此所以取讥于朋旧之间。而自归于阿好之科也。然而每于夜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9H 页
气虚湛之际。回心反眼。要觅其可指之瑕可点之泐。而愈见其进而入于渊也。未见其退走而却立于局外也。未知此心果正耶私耶。二五为主。虽是爻义。自爻而推图。若有得其圆锐之体直方之用者。故鄙说前有云云。然飞龙英锐。正未免牵合之过。或可备一说无妨否。二终之为傅会。已有朱子之说。则二始二中。亦不过朱子所谓姑借以明之而已。盖但以始中终言之。则三四七八。为无用之虚位。此岂造化自然之数乎。浿水之最著者。固莫如大同江。然以水经所载求之。亦未明其的是大同。盖鸭水猪滩。亦莫非古之乐浪之界。而并皆东南行东入海。则今必求镂方,临贝二县之为何郡。然后可以的指为某水。不审尊慈以为如何。岁色垂暮。高景之忱。益不自胜。伏问道体际玆若何。钟锡慈忧比剧。煼灼度日。入冬读书之计。又成乌有矣。且闻锦阳追夺之报。此心怛然。已无可言。而江左渊源。其或无一人举幡者耶。未知此事毕竟为如何光景。适闻许丈有法山之便。略此修候凭呈。尘照无期。秪增冲黯。
  别纸
改葬者破墓出柩而未即克襄。但假地权厝。忽过三月。则主人之缌当姑除。而藏其服。以待启坎而还服。卒事而遂除否。抑当遵久未葬之例。虽过五六年而犹不除否。抑当再服三月。如慎独斋南塘之说否。且妻丧葬前。改葬母则当何服。父丧葬前临妻葬。以斩衰可乎。
上寒洲先生(甲戌)
伏不审新元。道体候若何。斯文之福。只祝万寿无疆而已。钟锡慈节饯迓稍康。微分庆幸。但添筹之夕。不能无一则以惧之情。而鸨栩何食之叹。不独是王事靡盬之人而已。腊中遭再从叔母之丧。悲悼之私。已无可言。三冬所读。秪不出学而一篇而止。种种妨夺。种种丑差。决非可闻于棒喝之下。而惟此一寸炳然如丹。朝暮望曼殊沙华自天而雨。歆动得立地成佛。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9L 页
是固痴之甚也。然彝性之犹不泯。在所可矜。惟终始加之意而嘉惠之如何。第有一事仰恳者。近故乡先生成均生员月浦李公。即钟锡之先友也。从事儒林。好道不倦。卓然有见于致知居敬之法门。而确然有据于安身立命之实地。婆娑丘园。嚣嚣以没世。殆是孟子所谓独善之君子也。今其嘉言懿行播在人耳目者。不啻如管弦黼黻之洋洋而灿灿者。则顾此末学小子。玆岂敢赘私意而诬崇听。以自归于虚妄之科乎。其胤子琇范公惧其遗芬之久而或沬。将欲请言于门下。以图不朽之举。而若其行治颠末。备于其家状。可考而悉也。且与凝翁同庚而有契分。想必有得之于平日之所称道者矣。伏望特赐揄扬。克阐潜光。母使善实湮其传也。可白者多少。而元朝人事。自多扰攘。遂不能备。伏惟鉴至。
答寒洲先生
李丈之回。获奉下覆。见教纤悉。不任感悚。况伏审道体鸿休。宝婘匀禧者乎。但村沴告警。为虑匪细。然而上仁攸庐。和气蔼溢。无妄之灾。自当如瀌瀌者之见晛曰消。未知其间果廓然无馀戒否。花府举幡之会。近果如何区定。非但天意未可必。亦恐有人事之未尽善也。相轧之际。如其盛作气势。强加咆哱。则水益深而火益热。是可忧也。今安得起箕子于千古之下。陈洪范于武王之前。而大读他无偏无党之文也。春秋纲目。是千古疑案。史学之不明。亦已久矣。今幸而遭先生之世。不有以受其指南而證辨其得失。则吾恐朱子所谓四五重者。在后生不知为几十重矣。自先生而观之。宁不大可惧大可悯于此乎。惟趁加整顿。密加订覈以嘉惠之则幸甚。切问审问之诫。敢不拜领。但究其不切不审之病源。其不切也。由于素无体验。其不审也。由于不耐思量。其痼疾如是。安得不盱盱睢睢。问米价之高下而问蛙鸣之官私也。要当体验耐思。用答眷爱之万一。然第恐穷苦二字。终始作魔障耳。圣养解晤已久。而若其气像标格之所仰者。则日晅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0H 页
赫在玆矣。年前尝患其未得师友。其于宗旨趋向。未免有所出入。一自承诲于先生之门。又得启道而切磨之。其学识蹊径。便长一格。区区柏悦。曷有既哉。钟锡慈节。以宿患心痛。呻𠿝度日。康亲之体。犹不可得。况可以语悦亲之志乎。惶愧不能备。伏惟鉴照。
  别纸
改葬者之再服三月。虽承盛教。实涉可疑。如其藁殡而未窆也。则经时不除。固至当。若其不备礼而权埋而已者。既非藁殡。又非成窆。非藁殡则服不可仍留。非成窆则服不可即除。礼过期不葬者。功缌之亲藏其服。俟启殡而反服。卒窆事而乃除。今或可以此旁照而过三月则藏其服。只以白布巾白布带。处其閒月。至启坎而反服缌。卒窆而遂除之。则恐不害于参酌之宜。盖自是缌服。故不敢逾制。而不得不藏其服。异于旁亲。故不忍顿除。而白巾白带以处之矣。此其除而不除。不除而除。上不违亲丧未葬之义。下不悖功缌藏服之例也。则何所嫌而不为乎。且所谓权埋者。既不以葬礼行之。则虽曰入地。而犹是未埋也。虽经岁年而毕竟之安厝者。乃是当初破旧墓之结局也。则是固一番改葬。元非两次改葬也。以一番之改葬而服两次之缌限。则非惟于礼无据。其为礼烦黩。处礼零落。未知如何。幸更入商量。仔细回教是望。
答寒洲先生
六月中。凭历便略修草简。并求志录一册。再拜以送上。便回未蒙见答。秪传滞洛未返之奇。私切讶菀。以为应试才毕。便当飘然。东华软尘。非韦布久留之所。别有甚样风光。可以迟迟者也。不能无士则玆不悦之意。然而小人之腹。亦何得以仰测弘薮也。未审伊后杖屦已南下。而程惫告歇。德体保重。其始之有意于如有用我者。能无其终之兴叹于莫我知也夫否。在外之得失。初无与于己分。还寻初服。温理旧业。当益亲切有味。是则区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0L 页
区贱诚犹得以忘情于彼。而不敢以戚戚语仰黩也。前月念间。因南黎转寄。伏承春季下书两度及疑义批回。感领至诲。宿瘼顿苏。敢不随力加勉。思所以不负盛意之万一哉。但菽水之窘。不敢以力所未到。而漠然无憾。名物之疑。不敢以无干己分。而一切抛却。虽无大段恶念之横迸。而最苦一段浮念。丝来线去。极难驱除。有时发大勇力。便与一刀两段。而浮念才休。事物之理。次第入思。终日捞攘。而关锁重重。未易打透。是以未寐之前。此心都无一瞬未发时节。涵养之功未到。本原之地不固。以是见理则未能条畅株达。以是做事则未能泰然果决。一向依阿因循回互宛转。不欲务为骇俗。而亦不苟于徇俗。求其心迹。恰似夫乡愿之为德贼。而不觉其渐趋于下流。加以质耎体弱。才用刻苦。便生疾病。强疾作工。神益昏而志愈涩。徒损心力而已。且有千万不近似之举措者。堂内稚学。村里丱秀。错认太甚。往往以教者事责之。合下多耻之性。尤增惶汗发赪而不可堪。才欲应酬则非直坏了人子弟之为可惧。自己用功。便自妨夺。躁悯之悰。曷有极己。夏间谢绝往来。携前读鲁论。独上山房。为自占便利计。虽不无怨讟之来加。殊阒寂可喜潜玩。月前忽因痰痞作苦。脾胃不健。日所进不过溢米。脚膝流注疼痛。头目晕眩欲倒。至今未收打叠之效。便成掩卷优游而止。始知探静读书。非十分清福。不可易得也。百魔交掣。寸丹几烬。从此狼狈。可翘足而俟也。以是兢惕。不自知其措躬之所也。惟望对證投剂。使得以九死十生。而终不至于莫可奈何。则又何幸如之。春秋纲目。屡蒙谦让不居之至意。是又一大恨。然则二圣人微言大义。终无挥发之期耶。体疲神短。不能罄抒。
  别纸
前者琐琐疑问。本不足以仰烦尊鉴。而只缘才有所疑。不敢放过。虽欠切问之诚。亦足以为引伸触长之一助也。既蒙盛度不遗。曲赐指诲。其为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1H 页
幸。讵让于面承咡诏也。但其中推不去者。更有若干条。玆敢再渎崇听。伏望终始嘉惠。以慰至愿。
日月星辰之成象于子会则既得闻命矣。第念风云䨓电之是气非质者则(云虽若有质而掬之无所得。收之不可藏。非若雨雪之的有体质。)随天而成于子。雨露雪霜之显然有质者则其在子会。只是𩁺然之气。而其质则成于丑也。盖以其轻清重浊之亦有别也。或者诘之曰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若如子言。其在子会。月从箕则宜有风矣。而月从毕则其将无雨矣。其可乎否。仍念子会之中。雨未成质。而犹有𩁺然之气。及其当雨之候。便能霏微流播。依然若雾屑之闪空而略有滋润沮洳之意而已。未便有霶霈底物。虽未成质。犹是雨也。则岂可以无雨断置乎。但有一事可疑者。今古开辟。虽未知几许番。而其在天也。则苍龙七宿必次于东。朱鸟七宿必次于南。日月必由于黄赤道。而万万开辟。长如是也必矣。其在地也则一经开辟。便成别局。岱宗不必峙于齐鲁。嵩岳不必峙于豫洛。河不必发于昆崙。江不必发于岷山矣。均是一气所成。而却有天地之不同何欤。抑在天理为主。故一定不易。在地气为重。故变迁无常否。然而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自其阴阳刚柔而言则虽有气质之殊。而其变迁无常则均也。自其所谓道者而言则天地同一理也。何自而有彼此之分欤。(或问星月之行。皆有常度。则月之与星相遇。初非异事。何故月之从星而即有风雨之应乎。月之从箕从毕。必有一定之期。而汤时大旱七年。岂其月不从毕。至于七年之久乎。抑天将风雨则月失其常度而往从于星乎。此殊可疑。伏望并以垂诲。)下诲以风为火生土。露为土生金。霜为金克木。窃有未契于鄙意者。钟尝曰风者木生火之气。如人情之有喜也。露者火生土之气。如人情之有乐也。霜者土生金之气。如人情之有忧也。盖风之和畅而发越者。的是木生火之气也。(今木之爇火。其势焱焱。恰有风声。)露之发散而醲厚者。恰是火气之熏蒸而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1L 页
气之结液也。(今然火于土坑之底。则上面恰有露液。)霜之硬涩而凄烈者。恰是土气蒙着而金气冻着也。(今以铁片置于土上之久。则结成锈滓。恰似霜气。)夫既犯金气则便能杀物。岂必土生金而能活物。金克木而方杀物耶。且土生金则金气愈盛。尤易杀物。安能反活物耶。若以程子所谓清肃之气为据则恐未必然也。程子于此。亦疑其霜露之不同。而未尝断定。且一物莫不皆具五行。露是火生土之气。而其温惠者木也。漙湿者水也。清肃者金也。岂可以是而把金单当耶。伏望更加覃思。
考灵曜所谓周天百七万一千里者。非止与乾卦小注安定说有异。瑞应图则以为三十万里。楚辞天问朱子注以为百七万四千里。其说之不一如是。而下诲独以考灵曜为断者。抑有的见否。
箕准以前朝鲜封彊。下诲以为三韩未分。北至辽南傅海。然久庵韩氏之言曰朝鲜本彊。以后韩书诸国傅。互相参考。其北与高句丽。南与马韩。东与秽貊接。西滨大海可知也。又曰我东方在昔自分南北。其北三朝鲜之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其南乃三韩之地也。以此推之。箕准以前。其封彊亦不过于汉江一带也。抑久庵或失照管而云欤。更以见诲是望。(三韩是古之辰国也。则箕准以前。汉江以南。只是辰国地分。而及箕准南徙。统合其地。分为三韩。其在辰国奋都者。遂得辰韩之号。)
卒本川之是成川沸流江。北扶馀之是宁边。下诲固从丽史及舆览之说。然鄙意则寻常可疑。金富轼谓纥升骨城卒本川。在汉玄菟郡界大辽国东。据此则纥升卒本远在于成川以北千里之地可知也。盖句丽始祖朱蒙避北扶馀东南行。来居于卒本。及琉璃王二十二年。又南迁于国内城。然则卒本在国内之北。北扶馀又在卒本之北。可推也。唐李绩奏置安东都护状内。所谓国内城。在鸭绿水以北之地。国内犹非鸭南。则况卒本及扶馀之在于国内之北者。岂成川宁边之所可拟耶。窃恐丽史及舆览。以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2H 页
句丽在沸流水上。而成川亦有沸流水。故遂以成川当之无疑。而未及细勘其地分也。此果如何。
且下诲以汉书所谓带方。为今之南原。然南原之为带方。自胜国忠宣王时而然矣。唐李绩以竹军城为带方。竹军又号豆肸。而即今之兴阳也。则南原又非古之带方矣。然而后汉书曰倭去带方,乐浪并一万二千里。魏志曰自带方至倭国。循海行历韩国。乍南乍东。至其北岸。以此推之。带方似与平壤相近。而在韩界之西北也明矣。若兴阳,南原则自在韩国之中。何事于历韩国乎。其去倭之近。似不过四千馀里。何至于万二千里之远乎。然而带方旧镇。未详的在何地。抑有可考否。
藏字亦有合于贞固之意。训为生物之藏。恐不至于未妥。且万物已成于利。而贞则藏其所成者而已。岂其徒有成之之渐于利。而至贞而乃成也。耶。此殊可讶。
训蒙绝句。其词气声格。果近鄙俚。而其语意则亦无大悖于理者。虽非朱子诗。而姑备一说如何。
莲沼诗只愁山月明。照作寒露滴。曾与圣养有所可否。而未敢质定。不免仰烦至诲。然而下诲以月照露滴光景凄冷为可愁者。恐泛而不衬。敢以圣养所说及管中所测者仰陈。而靳蒙裁正。伏惟垂照。圣养曰此诗之旨。专在于亭亭迥立四字。莲之净植不倚。卓立潭心者。极可爱玩。而及夜久月明。零露既重。则亭亭之藕。不免靡倒一边。此一愁也。花上之露。点滴于池塘。则恐其馨香之或损。此又一愁也。钟寻常思之。圣养之说固好矣。然窃谓先生之于此诗。其用意既如是之深。则四句二十字。必无一个閒歇字矣。今若专主于亭亭迥立。则映澄碧三字。无亦不妨。独愁其零露之重。则山月明三字。无亦不妨。岂于切紧地头。用此閒歇字之多耶。尝观人家有所谓玉芙蓉者。其高可至一丈许。其藕亭直如钗股。绝无点滓。鲜洁特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2L 页
倍。其秀在潭心也。波纹不起。水面澄朗。则亭亭之容。下极潭底。上耸潭口。竦然无有惹绊。洞然无有碍闇。其不偏不倚。彻上彻下之气像标格。诚君子者所宜爱玩也。窃恐先生此诗。其本体主材则在于亭亭迥立四字。而其精神命脉则都聚于一映字。是以方其山月之来照也。水面尤澄澈。亭亭之容。一向呈露。此则可喜也。但恐月明之久。露气滋而点滴则水面皱捲而细浪摇漾。败其湛一之机。于是而潭底之亭亭者。不可复见。而上下便隔截矣。此岂非可愁者耶。其意若曰山月虽好而只有这一事。毕竟可愁也。如此看则四句二十字。都无閒歇字。未知如何。
中掩之手才相对。固当以之字为句。然但握之两端。仅能对掩于手表者。谓之才相对则可。安得谓之手才相对耶。文理终似未稳。恐不若从东岩所谓手掌广四寸。适与搂中四寸相对。无馀欠之说也。盖相对。犹言相适也。未知如何。
我东齐斩之服。既皆有事其缕。无事其布。则缌服恐不可以升数之细而只从古制。突过功衰之上。而埒于齐斩也。锻濯而略加砧功。以见渐杀之义者。其制则不违于今。其意则暗合于古。未知如何。
绞带之五分居一于腰绖者。盖出于通典及开元礼。然但王肃以为绞带如要绖。丧服疏以为当如王义。而家礼从之。今亦只遵家礼如何。且丧服疏曰绞麻为绳作带。家礼亦以绳一条。中屈之为两股。各一尺馀。乃合之。然则虽无三重四股之文。而其制则似然也。备要之说。恐由于此。而寒冈及东岩皆驳之可疑。然抑家礼所谓乃合之者。只是谓彄子之合结处。而非谓全带之以绳合纠耶。丘仪所谓合两股为一条者。似与备要一义。而辑览乃以寒冈谓从丘说可疑。
父死未殡服祖之论。下诲以为未殡不可成服。既殡则当以父死而服父矣。反以父生而不服祖可乎。是诚确论。然窃恐近于太快。私以为未殡则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3H 页
孝子之心。犹望其父之复生。既殡而不生则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衰矣。故祖死于望父生之日则当以父生处之。祖死于父不生之日则当以父死处之。今成祖之服。固在于父已殡之后。而其死则在于望生之日矣。计其始死之期。遂吾不忍之心。恐不至甚悖也。父尸在堂。体肉未冷。安可遽以死待之乎。诸先辈之以殡未殡为断者。极有斟酌。恐不当有异议。且身虽服周。而代服之节。亦不可不行也。则以事以情。初无亏阙。何至以一刻之先后。判其致死之举。而遽持承重之服。然后方为无憾也耶。(更按下诲所谓既殡则当以父死云云者。盖原于汪琬之论。然亦有窒塞处。假令子时而父死。丑时而祖死。祖殡当先成而成服亦然。既未及于成父之服则自当以期服服祖矣。)
父墓外祖墓同在一冈。其祭之先后。下诲以为生时外祖在座则不可先馈于父母。况死后乎。此固然矣。然而此又有推不去者。若专以生时为据。则非惟外祖。虽在寻常乡客。莫不以斯须之敬。而饭则先献。酒则先酌。若死同一冈则亦将以此为据而先祭乡人之墓耶。但外祖之与乡人。初非可拟者。然夫死者之同冈而异茔。正犹生人之同闬而异家也。今有父母及外祖居在一闬。而每有家宴献寿等节。有事于父母者。则当先行事于父母。然后别具馔品。往馈外祖可也。岂可先馈外祖而后。方行礼于其亲也耶。且道今有单奉祢庙者。兼奉其无后之外祖庙。则其于四时大祭及正至俗节。当先祭于祢庙乎。抑当先祭于外祖庙乎。若祢庙之可先也则二墓之同在一冈。初无异于二庙之同在一家也。不审盛意更以为如何。
 已上若干条。皆因前诲之及。而更有推不去者也。已下若干条。或得于闻见之疑。或得于思索之疑者。而随手录出。莽无统纪。宜不敢仰浼盛鉴。而但独栖山庵。旁无师友。既不及于相叩相发。且无心力可以自行透断。故不得已冒惧仰呈。以没紧芜话。屡烦隆年精魄。极知有悖于事长之道。而私情所迫。不得不尔。望加恕加诲。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3L 页
古者小敛奠于尸东。故无拜尸之礼。家礼则小敛奠于灵座。故有卑幼再拜之礼。而沙溪以为言卑幼则孝子似在其中。盖既奠灵座则拜亦无妨。然大山所谓孝子荒迷号绝。未遑拜跪之节。只使卑幼伸奠献之礼者。恐得家礼之意也。未知如何。
家礼吊条。主人之哭出哭入。似皆指灵座前出入而言也。而要诀以为出自丧次。增解以为因书仪而误。未知其如何也。
尸柩之前不可拜。而家礼奔丧条。有诣柩前再拜之文。古礼奔丧。只有拜宾之文。而元无拜柩之文。未知家礼因何而有是节。
古礼既载而后行祖奠。而家礼则先祖奠后载舆。抑是何义。既不载柩则祖奠告辞之今奉柩车。式遵祖道者。得无近于谩语否。抑以陈器条之已设大舆故云欤。然而车不载柩则安可遽告以奉舆车遵祖道乎。此甚可讶。
古者朔奠则三鼎而无笾。遣奠则五鼎而四笾。此则遣奠盛于朔奠也。家礼则朔奠用鱼肉面米食。遣奠只如朝奠。是朔奠盛于遣奠矣。未知当遵家礼否。恐依古礼。使遣奠稍盛于朔奠则为好。
祭不用膏煎之物可疑。周礼有膳膏臊膳膏芗之文。今俗花饵之属。皆用油煮。未知如何。
孝庙之丧。若 仁庙以太上王尚在则亦将为之服斩乎。伊川之没。太中若在则亦将为伊川服斩乎。若徒以疏所谓第二长子之说为据。则恐私家之亦将有夺宗之碍。乌在其诸侯之必夺宗也。
兄弟之继世者。若不同昭穆。共一位。则亦有难行者。若寿梦之四子相继而立。则寿梦之孙。其将祧去寿梦而不疑乎。若或晋献公之五公子相继而立。则第五之卓子。亦将祧去献公而不疑乎。此实难处。未知如何。
上寒洲先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4H 页
昨昨上书。想已关听。而尚未承回音。冲郁不可言。谨伏问德体候更若何。远慕之忱。愈往愈紧。钟锡慈节犹带宿證。贱祟尚未快洗。仰焦俯怜。难以自宽。下瓻易学。非不欲趁时拶到。而眼不视物者。殆涉数旬。眇而强窥。只增眵泪作梗。良用为悯。然与其熟视而无所得。宁不若都无所见之为相忘而快活也。但窥此以来。益觉前见之谬讹而易卦之不易穷也。始信此书与启蒙。相为表里。而但启蒙微发端而难领其要。此书则极穷源而难发其奥。必须费大思量一场。方可见其相为表里而沕然无间也。陶山夫子曾于启蒙。有所论劄。贵中想有其本。或可并瓻。以卒其惠否。焦贡易林。窃愿一尝。而未见其本之在于何处。用是纡菀。亦或有求示之道否。此非欲务博。盖缘众长不集。则无以覈其异而会其衷耳。伏惟垂谅。
  别纸
管窥中八卦本气图。乾九兑七离三震一云者。未知其义何取。且以为其理已详于邵朱之说。未知邵朱本说云何。且管窥图所画。一与九则无变。其馀则均是七也而有者有者有者。均是八也而有者有者有者。画出许多般样。未知此系何义。
管窥中卦变节气图。果有胜于玉斋所图。而但师,升之必属冬至。蹇,谦之必属立冬者。取于何义。(师谦同是五阴一阳。升蹇同是四阴二阳。)馀卦皆然。幸以见喻如何。且以为有取于朱夫子卦变之图。而今以卦变第一图推参则乾姤同人果依其序。而无妄则超过十卦。坤,复,师果依其序。而升则超过十卦。馀卦亦多类此。未知如何。
答寒洲先生(乙亥)
暮春之首。因晋阳崔君之从轩下过者。获奉远贻教墨。伏读惶感。所以警发颓闷者多矣。厥后因循。遂阙上答。下情恐怖。如何可喻。际玆天热。道体若何。伏惟德义有相。起居增重。前示药饵之功。想有契于朱夫子之读参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4L 页
同矣。区区慕仰。令季氏丈缘何搬寓。暮境相离。想难堪遣。四礼或问已经许丈誊出。故劝许丈直还原本于轩下。未知何时可得达否。间尝一寓目而望其规模弘博。节目详明。足为礼家之三尺。而但其编帙甚少。不足以另为一册。是则可恨。今更就其条答之中。拈取其意义之或未尽者。事类之或相近者。而设为问辞。写在别纸。赐览后细加批诲。用为或问外篇。并前件合为一册。而别为文弁其首。以明撰次之意。仍以下掷如何。管窥书尚未究竟。不敢奉完。姑俟秋冬间图之耳。幸有以宽贷之否。钟锡客冬。以不得已之事。被诸宗屡强。奔走于苞山达城之间。变起先茔。不容不辨。而族亲相閧。亦可羞也。然而既不可以理谕。则不得不闻官。闻官不伸。则不得不叫营。故往来营邑。颇费时月。事几出场。私忌在迫。冒风雪径归。固知有今日之见诛。而势不得不然也。菊田诸族。亦颇以是为诮。悚仄之馀。尤愧其不以无憾之乡愿相待也。但来教所谓营下大噪者。果何所指而云也。钟于伊时。元无求名之迹。且无得名之道。而只以方有词讼。不应道主之绍介而已。今以来教中善处二字推之。似以是事而云然。此不足以致大噪之至也。雨集之浍。可立待其涸。又何深毖之有。性斋翁之耑书求见。闻之惶感。钟年前以士仪事。略有议论。以此致唇舌不少。且其门下人多劝之以一往请教。而相距千里。未易锐进。是以因循至今。或疑其阴贰于此翁。然钟之心断无他矣。且闻此翁每见鄙近士友。辄问钟安否。以是惶恐不堪。岁初以一书相通。而求免乎嫌疑之诮矣。今承来教中答性斋书中语所谓高亢自守。不肯干谒等句。恐未免推以纳之矣。令人不觉瞿然以惊。何不以亲老家贫。身苦清羸。既难远游。且鲜驴仆等语答之而已也。既往无及。来者可追。后凡有书于此翁。勿惜为我致殷勤之意则幸甚。山房寄怀宠什。奉咏十回。颡汗簌簌。上二句不敢当。下二句当书绅而铭盘盂矣。窃欲拚和。而素短于诗。年来且苦藻思不起。虽使蔺相如迫之。废缶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5H 页
无以作乌乌。此亦志不笃之故。气郁塞而未宣之致。宁不可叹。坐是未得续貂。兢惧而已。所怀圣养诗。间亦得见。而其主理二字。所以垂戒者至矣。但此兄曾略被绐于气边。而一自业贽疑录以来。便能大悟前失。渐展新知。欣然若有契于直指要诀。在今日吾党可相贺。不必以既往为虑。但钟则以为圣养精思非不密而欠弘大规模。实践非不笃而乏宽易气象。窃恐欠弘大则无以盛得住许多义理。乏宽易则无以接得好许多事物。而为理之所弄玩。为物之所制缚。未尝不由于此也。伏望有诲之日。以此为念。投以对證之剂。俾有顿服之效焉。钟锡亲候入春稍苏。深以为庆。近又致愆。委苶未振。煎迫难状。身读鲁论。束置高阁。已经年华。故之未温。新岂可望。应酬日烦而举措失宜。聪明日耗而志气消沮。如此而安得不兴太息于寄怀诗下二句而惊服其明见数百里之外乎。每欲得暇趍进。密近春风。以公明宣之所学者为学。而其于不可得何。只自怏怏度日而止已。语类疑条。果蒙朴丈指教。博洽之识。令人可敬。而但未知其必合于理否耳。其答藁卷而仰呈。垂览后回掷如何。其中之间有细字夹书者。乃南黎说。愚见数条。别以一纸录呈。并赐勘驳是祈。
  别纸(四礼或问设辞○此专为或问设。故有因原编而再难者。亦有曾经订正而此更论断者。)
  冠礼
 第一条
问家礼之冠用元月。固已闻命矣。夏小正之必以二月者。系是何义。
 第二条
问主人之指父兄。注家说也。冠于祢庙。疏家说也。既无的證于经文。则家礼之以继高宗子为主。行冠于高祖之庙者。安知不是古之道乎。家有大事。小宗之统于继高宗。亦是尊祖重宗之义也。此果何如。
问天子诸侯冠于始祖之庙。则天子之太子。诸侯之世子。当降从士礼。冠于祢庙否。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5L 页
第三条
问杂记并举小功之末。而家礼止举大功未葬何也。或者以杂记所谓小功。为指降服而言。其信然否。
 第四条
问始加之必用缁冠者。所以不忘古而敝之而已者也。今人之多有常着者。抑何所据也。
问若如盛说。以缺为窍。则必其左右之当鬓处缺。然后可以属缨而下垂至颐。何用于项之缺乎。若从注说。读缺作颇。则声不相近。字不相似。义不衬贴。名不雅驯。何至于变读以苟通乎。二者愿闻其详。
 第五条
问纚是韬发而作髻者。幅巾幞头网巾之属。俱是作髻后掩发者。则其用固不同。安得曰以此代彼也。
 
第六条
问深衣之得中。果难矣。一以经文为据则似骇于时眼。欲守后来议论则互言其得失。与其服此而违古骇俗。不若从邵子所谓我是今人之为便也。今不必深究于此制。只以时服从事何如。
 第七条
问缭之为言绕也。则作耳之时。安有绕之可言乎。
问然则程冠之制。正如今笠子样。而但以布为材。有欠硬直。易于垫亸奈何。
 第八条
问三加弥尊。古之道也。若如大山说则笠子道袍。诚有尊于缁冠深衣乎。
 第九条
问冠于阼。所以著代也。既为长孙而未得用冠阼之礼。则此子终无著代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H 页
之日欤。
问冠者有祖有父而不得为主。继高之宗主其礼则亦当避长子之位欤。
 第十条
问家语成王十三而立。明年而冠。通典谓十五而冠何也。若如盛说。加冠于当丧之初。则祝雍之颂。亦将不废欤。
问曾子问将冠子。冠者至。揖让而入。闻齐衰大功之丧。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注家以大门辨内外。今以冠宾之已至。而闻异居伯叔父母兄弟之丧。方且行三加之礼可乎。
 第十一条
问笄昏同日。似欠成人之序。
问妇人不冠。而书仪家礼皆有载。背子今无而短衫长裙皆不雅。髻制之束在脑后。似非古意。笄制之用骨用金。都无明文。此皆奈何。
  
婚礼
 第一条
问其以女笄之年倍之而为男昏之期。以男冠之年等之而为女嫁之期。何意。
 第二条
问父为门长为宗子。而有齐斩之丧。则亦可以族人主昏。而命子成昏否。
 第三条
问宗子自主。古礼可据。而会成以孤而无族者。谓当母舅主之。父执里宰亦可。此则何为。
问古者宗子在幼。而且为昏者之卑行。则其主昏之节。辞命之间。皆当如何。
 第四条
问内则不言期丧。而只举父母之丧。其于男子有室之下。不曰有故三十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L 页
三年而娶何也。
问今有女年二十男年三十。而先遭父丧。父丧才毕。又遭母丧。母丧才毕。又连遭许多期丧及男子之承重丧本生丧。而煞费年光。殆过十年之久。则其于期丧之内。不得已从权行昏。俾无失时之叹如何。
 第五条
问然则始自霜降。逮夫桃华。可以无失时。若夫夏至以后则女壮之姤。不交之否。恐非顺天道合男女之时也。安得谓四时十二月。皆可通用。
 第六条
问仪礼一经。纤悉毕举。而阙此告庙之大节何也。
问既当告庙则纳采者。六礼之一而昏礼之始也。何可不告。
问卜庙纳吉。礼有明文。而程子有昏礼皆卜之说。前期纳币。礼有次序。而今俗有昏日方纳之规何也。
 
第七条
问通典所谓三代之迎于庭迎于堂迎于户者。皆指庙而言否。三代之所以不同者何。
问越国亲迎。程子不许。而楚围辞郑女之野赐何也。
 第八条
问世俗成亲。忌用父母之婚月。新妇坐次。必用日家之方位。此果如何。
 第九条
问迎新妇以奉宗庙。尤有重于以遗体与他人。而其用醴用酒在寝在庙之轻重互换何也。
 第十条
问古礼奠雁于庙。而家礼移于厅事。古礼傧请则对。而家礼阙其辞命。此果如何。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H 页
第十一条
问古礼亲迎。宾降妇从。而家礼之女出婿揖。无乃早乎。伊川昏礼婿拜妇答。而家礼之妇先婿后。无乃左乎。
 第十二条
问妇席之不即西向。而必待同牢之时。方移就对筵何也。人子之不敢主奥。而其在有室之夕。便冒处尊道何也。
问家礼亦曰设位于室中。而犹不用主奥之礼。则今曰以行礼于堂。故婿在阼妇在西何也。
 第十三条
问户东之尊。若是馀众之外酌者。则卺爵之篚在其南何也。门东之鼎。既是摄盛之不避者。则羊豕之牢独不摄何也。腊是乾肉。而何云鲜者之必用鲋。取相附。而其奈兔腊之无义。古礼之不用铏羹。家礼之不用黍稷。三礼仪之薏在上行。增解图之果用七品。俱得损益之义否。
问士昏礼再三酳之有祭而无从何也。家礼则以无殽而并不祭亦何也。士昏礼婿妇皆拜赞者。而家礼不拜从者亦何也。家礼两卺分置于前。而仪节和合以进亦何也。
 第十四条
问古礼姑独南面而临其妇。家礼舅姑相向而避其妇。皆何意。
问古礼袡衣以见夫。宵衣以见舅。而今礼煞无分别。古礼舅姑答拜。而今礼坐而不起。此皆如何。况家礼既不答拜。则妇之于舅。宜无又拜之例。且于姑乎。
问因舅来遂执贽。沙溪谓之违礼。虽姑没可奠菜。而疏家谓之无庙何也。
 第十五条
问曾祖舅姑若在。则亦将先祖而后曾欤。同居宗子若卑。则亦可献贽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L 页
纳拜否。
 第十六条
问奠菜用菫。菫是今之何草。若无菫则代以枣栗腶脩无妨否。
问五礼仪舅姑没则见于主昏如舅姑之礼。然否。
 第十七条
问古礼礼妇飨妇。其仪节煞异。而家礼谓飨如礼妇之仪。同牢有鱼有稷。其馔品颇盛。而妇馈谓他如取女之礼何也。飨以一献。果合待卑之宜。而馈以一酳。无乃礼尊之薄乎。妇必馂姑。果合亲爱之情。而婿不馂父。得无斑驳之嫌乎。馈礼之牲用特豚。抑亦可施于大夫之家。飨礼之洗在北堂。奚独不取于左海之义。
 第十八条
问曾子问。除丧不复昏礼。恐失正始之义。在途改服趍丧。独无行哭之节。
 
第十九条
问再嫁之女。亦可以为人正配而承宗庙之祭祀否。
 第二十条
问无服者之替迎于私室。其义果何据。既入其门而不即行吊于舅姑。姑俟经日之后。恐其不近于人情也。
问女有父母之丧。而练前新行。则其见舅姑之仪。当如礼而无变通否。
 第二十一条
问回昏之不可设礼。尤庵之论势如破竹。而今独举陶庵说何也。
  丧礼
 第一条
问其所以加新衣者何也。疏家又安知新衣之是朝服耶。若然则妇人当何服。
 第二条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H 页
问俗或才绝而便披发何如。且披发蛮俗也。而采入于典礼者可疑。
 第三条
问礼有设枕之文。而无为楔彻枕之语。盛说得无径许之嫌否。
 第四条
问今人平居不用床。及丧而用床。则当依古礼设之于复后否。贫而无床者奈何。
 第五条
问设握之法如何。武人之用决。恐无妨。
 第六条
问古礼虞后设几筵。而家礼之即设灵座何也。男子吉时有总。而丧服之独无之何也。
 第七条
问不纽。丧大记似指结绞。而家礼言之于敛衣者可疑。
 第八条
问丧人之哀苦。馀亲之于尔者。古有可据否。奴仆之哭主父母。亦当作哀苦之声否。男哭短而促。女哭长而缓者。亦有唯俞之义而然欤。
 第九条
问礼疏冠广二寸。而书仪家礼之为三寸何意。且男子重在首。而丧冠之必加锻濯可疑。
 第十条
问适之搀负。固其易然。而独其所谓出于衰者。未详其制。衰在当心则八寸之适。安得以搀负越领而至于衰乎。
 第十一条
问深衣之袷其广二寸。则丧服之领宜无相殊。而今欲用四寸之广。抑何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L 页
所据也。且既不得古制则莫若从今俗。而贵家之用。非古非今者。未知何意。
 第十二条
问若不裁格则虽可交掩。而独无左右浮起之弊否耶。深衣而有袼则丧服何独不然。
 第十三条
问俄既以带下尺。指谓交掩之衿。而今乃曰非有别物何也。
问裳要若缀在衣下。则衣裳相连。其没斩齐之分则均矣。恐莫若要缀于裳。而衣则自如之为得也。愿详闻盛制。
 第十四条
问吉服之衽。皆指交掩之衿。而丧服之衽。缀在衣旁何也。备要以前掩后后掩前之说。谓出于礼疏。而今未见其文。抑别有所据否。
 
第十五条
问一日一时。父母偕没。而无一刻一分之先后。则其服也当如之何。
 第十六条
问祖主义母主恩。而门内之治。恩为重。然则父祖偕丧。恐有别于父母偕丧之例。况于祖则虽不承重。自有代服之可以无憾者乎。
 第十七条
问然则其题主若祝辞。必当曰显五代祖考。曰五代孙某奉祀。曰五代孙某昭告云云矣。恰似不祧之位。抑无变通于其间否。若五代祖是支子而无宗庙之可传重者则当作何论。
 第十八条
问若使文王初既为伯邑考服斩。则亦将为武王贰斩乎。若武王无子而周公践位。周公之子将承宗庙之重。则文王亦将为周公三其斩乎。明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H 页
先太中卒。而伊川奉宗庙之重。伊川之没。太中若在。则亦当为之服斩乎。
问今俗或有宗子既冠未娶而死者。多不立后。遂以次子承宗。其父当为长子不服斩否。
 第十九条
问然则今士庶之适子。不论父在父没。当为妻杖期否。
 第二十条
问家礼承重者之妻从服。不论曾高。皆载三年之下。而不言姑在与否。则今欲执期制者。未知如何。若欲从古礼。必先正妇为舅姑之服。然后此可无碍。若为舅姑从今制。而承重妻从古礼。则得无斑驳之嫌否。
 第二十一条
问嫂叔无服。古礼果甚懿。而今有林下好古之士。断然而独行。则得无物议之排摈 王法之来加否。
 
第二十二条
问本生降服。以其移天之故也。而丧服疏谓持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若本生父是大宗。而我以次子出后于小宗。则其将为大宗不降否。
 第二十三条
问出继之时。若在本生父所后父二丧之内。则其制除之节。当依南溪说否。
 第二十四条
问语类考异。以亦字为不字之误奈何。
 第二十五条
问父在而庶子之承重者卒。其子又将承统。则其所生母当为之服三年否。抑将持本服否。
 第二十六条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L 页
问舅母甥妇及姨侄妇。皆古无其服。此则如何。
问从母被出后。为从母兄弟服不服之疑。宋涛之,庾蔚之两公之论不同。如何。
 第二十七条
问世或有八曾祖者。盖已有本生所后二父。而二父又如是则是四祖也。四祖又如是则是八曾也。其服当如何。
 第二十八条
问庶子出后于族人之适派。则为其母服期乎。抑为之缌乎。
 第二十九条
问前母继母。皆吾母也。则皆服其党。似无二统之嫌。而前辈每以虽外亲无二统之说。拟之于此。却为本生母之父母降服缌麻。然则前母继母。皆吾母者之父母。反不及于本生外祖父母耶。
 
第三十条
问所后外祖丧五月之内入继。则亦当从南溪之说。不为追服否。
 第三十一条
问如此者。其于帐籍及试券。皆不能书外祖否。
 第三十二条
问长子之丧。出入不用方笠何也。今或有白笠而绳缨者。若其祥后则当何冠。
 第三十三条
问父丧内祖妣丧则当如何。
 第三十四条
问今人平居。别无期服之具格者。心丧之人。恐亦当在私室及出入时则仍持心制。入期殡则乃服期制矣。头笠要带。得无斑驳。换黪改服。得无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H 页
且。
 第三十五条
问父丧中除母丧。当易以心制否。抑将用孝巾深衣欤。
 第三十六条
问今或有有妻而更娶妻者。此亦当以二母之礼。处其子否。
 第三十七条
问然则为匡章者。栈下遗骸。终无可移埋之日欤。且朱寿昌之迎还出母。朱先生载之于小学何欤。
 第三十八条
问今俗之不设灵床。拘于何故。魂帛之多用假主。始于何时。古者木重加于粥鬲。系以䈼靲。其义何居。
 第三十九条
问葬后罢朝夕奠。而犹存朝夕哭。则奠与哭。岂非两项。
问士丧礼朝夕哭。即位之时。妇人哭而主人无哭。辟门之后。主人哭而妇人但踊。此皆何义。
问主卑幼之丧。亦可行朝夕哭否。
 第四十条
问曲礼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今人以此。或于姻旧之家。有吊孤而不哭殡。哭殡而不吊孤者。此果如何。
问古之弁绖疑衰。今不可陡复。则今之浓漆笠色丝带。亦不可变通否。
问以礼则众主人当不拜宾。然在今则恐骇俗。当奈何。
 第四十一条
问越人之吊。今亦可行于庙否。
 第四十二条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L 页
问执友之父在母丧而禫后来吊。亦可哭以致慰否。
 第四十三条
问若未及奔则方在袒免之日。而亦可袭袒去免。旋着衰绖。以时入奠于所后之殡乎。
 第四十四条
问母轫在途而闻祖父母丧。父以侍病。适在于丧侧。则虽未至山。可往而成窆否。
 第四十五条
问既已奔归则宜与在家者无异也。而丧大记主人在东。由外来者在西何也。况诸妇因此而南面临尸乎。
问除丧后奔哭墓者。或云只有绖带。或云留丧服。更著而哭除。
问方奔本生丧而闻在家之妻丧。无舅与子之主丧者则当奈何。方奔本生兄之丧而忽闻所后家伯叔父母之丧则亦如何。女子奔父母之丧。方至其门。忽闻舅姑之丧则亦奈何。
 第四十六条
问今有地师曰某方有凶砂格。某方有廉贞水。必有害于白骨。为人子者。宁不蹙然动心而思所以改图乎。日者曰某姓某时为某凶杀。必不宁于体魄。为人子者亦将断然不信而仍用其时乎。
问日家所谓呼冲者。间亦遭之而晕倒者。此是何理。若主丧之命。适尔犯此。则亦当暂避于启殡下棺之时否。
 第四十七条
问神既在土则酹倾于地。非惟可以降神。亦可以当奠爵。故家礼之有酹无奠。非以是欤。
问古者筮宅命毕。主人哭而不踊。而家礼开茔域祠毕。主人之无哭何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H 页
第四十八条
问旁亲之墓。亦非一位则当奈何。先山虽在异嶝。而若过二三百步。则其当不告否。
 第四十九条
问棺匠则不拜。而独拜椁工。蜃末则昔用。而今用石灰何欤。
 第五十条
问朝祖古礼无旌从之文。家礼无烛从之文。古礼之輁轴。难施于倾峻之地。家礼之布席。难辨其庭堂之證。此有可说否。
 第五十一条
问枕衾栉颒之具。当敛藏于何处。才反哭便彻床。得无不忍于生事之遽毕乎。
 第五十二条
问妻子偕葬。妻固重子固轻。而夺情当谁先。子弟并题。弟固尊子固卑。而伸情当何先。
 第五十三条
问鲁人之玄纁广尺。记者犹讥其狭之非礼。则今之贫者。币长不过尺。尤当如何。
 第五十四条
问本生祖之必称从祖。还承祖之必称伯叔祖者。抑有一定之明据否。恐其称号之可以彼此通用也。
 第五十五条
问兄有废疾而使弟受重。则当以弟名题父主而直称孝子否。
 第五十七条
问题主之奠。既非祭礼。而祝辞用年月昭告之例。旁题之称。既以孝子。而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L 页
告辞用孤哀新丧之例何也。
问周礼已封而祭墓为位。檀弓反哭而舍奠墓左。今礼之祠后土于实土之后。比古已早。而盛说又欲引而促行于赠币之后何也。以饷馈人夫之故而擅改古规者。恐不稳当。
 第五十八条
问既夕礼主人先入。而家礼云妇人先入。既夕礼妇人入室而踊然后出位堂上。而家礼妇人直哭于堂何也。
 第五十九条
问朱子之于寒泉。固非庐墓之比。而若其大聚学徒则未知如何。
 第六十条
问家礼虞祭具馔品之只如朝奠。无乃太略乎。杂记虞祭下大夫之亦用犆牲。何其陡降也。腊爨北上。通考以为南字之误。两笾亚之。疏家以为不从铏羹之次。古礼初献主人有三再拜之节而今礼不从。古礼亚献主妇有反两笾之节而今礼不行。今之盏台似近于有足之爵而主人亦用之。虞之丧祭。恐非其劝酢之时而皇尸乃行之。此皆未详。
 第六十一条
问今礼祝辞之不用哀显相适尔祖等句何也。
问子侄偕葬。子为弟侄为兄则虞当何先。
 第六十二条
问主人无妻则谁为亚献。摄主无妻而主妇自在则当奈何。
 第六十三条
问虞祭敛主后辞神。时祭辞神后纳主。沙溪说果得其义否。
 第六十四条
问同宫之丧。待葬后行祭。礼有明文。今于妻子丧未葬之时。而行父母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H 页
虞祔于尸柩之侧近者。未知其如何也。庾氏之说。无乃左耶。
 第六十五条
问三虞曰成事。卒哭亦曰成事何也。
问今之报葬者。必待三月而卒哭。果得礼意否。若位至正卿以上者则当五月而卒哭否。
 第六十六条
问然则今以复寝之主。而欲其依附于在庙之神者。不亦情文之参差乎。
 第六十七条
问今礼卒哭无饯尸之节而犹用玄酒。古者士礼。牲用特豕。而家礼虞祔。用柔毛之祝何欤。
 第六十八条
问朝祖入庙犹哭。而祔祭至门而止哭。古者祔祭。只用一祝。而贺氏以来。分为两祝。小心畏忌。古之祔祝。而今用于小祥何也。
 第六十九条
问檀弓之傅会成文。似非此一条而止己。可得历举而毕闻否。
问避父就祖之义。恐有推不去处。其祔于高祖者。亦将曰避曾祖而就高祖欤。
 第七十条
问父母偕丧其祔祭。或谓之各行。或谓之并祭何如。
 第七十一条
问舅主妇祔。妣前则固当主祝。而妇前亦可主祝欤。士主妾祔。祔女君则固当自主。而祔庶姑。亦可自主欤。
 第七十二条
问祭不为除丧则小祥亦何以曰练祭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L 页
第七十三条
问祭新主于祖庙则祖庙独可无事欤。
 第七十五条
问闰与正皆一月也。初非两月也。虽先除后丧。后除先丧。其月数则无欠也。若如盛说则是非计月也。乃计日也。
 第七十六条
问此则其说固无异于上段云云。而若其祥月之遇闰者。或云当行于正月。或云当用其远日。此何取舍。
 第七十七条
问今之承衰之衣。亦可以另加砧鏊之功。略应古黄縓之意也否。
 第七十八条
问仪礼卒哭受葛。而檀弓练而葛。此何同异。且用葛或以为带皮。或以为去皮。或欲代以熟麻。此皆何如。
 第七十九条
问丧服之是上古常服。何据而云也。今之朝服。胸背则似矣。而肩腋则不侔。乃欲槩而同之何欤。
 第八十条
问朋友为之祔。则亦可以摄其练祥。至禫至祫否。
 第八十一条
问立后之父命与君命。适值于练祥之前一二日或当日。则其成服与行祭之节。当如之何。
 第八十二条
问然则祭之日。其祝辞措语。当无祭除异时之意否。
问闻丧于三年之后而新受丧服者。遭本丧之第三忌日。其行祭当以丧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H 页
服否。其祝辞当称孤哀否。
 第八十三条
问母之小祥。与父之忌祭相值奈何。子祥之与妻忌。弟祥之与兄忌皆同否。
 第八十四条
问为妻之练。既是计月。则过期之后。不可追行否。
 第八十五条
问丧中迁葬而曾未立主者。以魂帛之故而奉至于山处。此则何如。
 第八十六条
问鼎俎既陈。众人即位。而闻孤侄之出寓者死则当奈何。
 第八十七条
问葬后之虞。既以日中。则祥后之禫。拖至间月者。得无太缓否。朱子之不从王肃说何也。
 第八十八条
问主丧异于众人。如变除之期。当在后月。则练祥退行。亦何妨也。
 第九十条
问父在母丧之祥后馈食。先儒犹非之。而况于本生亲乎。初期再期。犹可以忌日行祭。若其禫期而行祀则是乃禫也。宁有为本生行禫之文乎。况又禫之于二十七月之日乎。
 第九十一条
问然则家礼有罢朝夕奠之文。而无罢上食之文何也。且卒哭。既停无时哭。而练后复反之何也。
 第九十二条
问今人祥后。便着鬉网。便览之禫后皂布网。得无骇俗否。且布网之着。当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L 页
始于何时。或虞或练。
问妻丧之祥禫服当何为。
 第九十三条
问虽未合椟。犹是正位也。未祫之前。擅离祖姑之傍。径就丈夫之室者。未知其如何也。
 第九十四条
问家礼禫祝。或谓其似泛。改从丘仪。此何如。
 第九十五条
问杖而不禫。禫而不杖者。并有几条。
 第九十六条
问长子父在而遭妻丧。以己则不杖禫。而以有子女故。为之练祥。父为主而使子行之。祥后而遭父丧则及其禫也。当使其子女行事否。抑己为主而祝辞中言为子禫之意否。
 第九十八条
问前丧之禫日。巧与后丧之祥日相值则当奈何。
 第九十九条
问祫是吉祭则其卜日。当先近日耶。抑以祧埋易世。至哀绝悲之举。而先远日耶。
 第一百条
问祫者所以附合于先祖也。非止为祧迁而设。而或谓妻子丧不祫何也。若然则支子之子。亦将为其父不祫否。
 第一百一条
问孤族之家。元无摄主。只有妇女。则其祫祭也当奈何。
 第一百二条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H 页
问若嫡孙都无可取后之地。而族人以君命命其叔父为宗。则既祧之主。亦不可更入否。
 第一百三条
问长子出外。不知存没而父死。在家支子摄事。以至丧毕。而长子晚闻。颠倒来奔。适值方祫之时。则其入哭之节。行祭之仪。何以则两行而不悖欤。
 第一百四条
问父丧中行祖祫祭而祖入祢庙。五代祖升于高龛。六代祖祧出。则是犹为父而摄行祫事也。何嫌其丧未尽而遽易世哉。
 第一百五条
问改葬之缌。或云有事方服。或云常居亦服。何者为得。
问今之改墓者。多有先破而经数月。乃出柩者。其祝辞得无各异乎。如此者其受服。当在先破时。在出柩时。
 
第一百六条
问丧中值君忌则其亦无伸哀之道。(以大夫而言)
 第一百七条
问孔子曰缌不祭。又何助于人。今俗期功以下。既不废祭。则亦可以助人之祭乎。
问服中入庙服色。栗谷则大功者玄冠黑带。慎斋则重服者亦黑带。明斋则缌服者乃黑带。此皆如何。
  祭礼
 第一条
问古者庶人之祭。亦用特牲否。 国制之祭止曾祖。而礼家之必从朱子者。其亦异于朱子之不敢违时王之制。而不能一从周公之意矣。
 第二条
问兄亡弟及则同昭穆共一位者。独无继序承统之义乎。兄为昭弟为穆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L 页
者。得无祧去祖祢之时否。
 第三条
问勋臣之后有罪被黜。则其庙也当如之何。
 第四条
问六蓼之并祀皋陶。于礼为得。则车柳之并祖大丞。金许之并祖首露。亦可同此例否。
 第五条
问祠无五龛之祠。则何不作别庙于私庙之北乎。
 第六条
问今之士大夫家。依盛说中一庙之制而为之祠。不违于同堂之名而不爽于昭穆之义。则庶几两全。未知即今可行否。
 第七条
问长子班祔。若非礼意。则家礼班祔注。有伯祖父母伯父母之文何也。
问今有人长子废疾而其妻死。取从子为后。服其丧。丧未毕。议者以为不可。遂罢继而除服。以其人之子。入继废疾子之后。其后更以为废疾主宗。终是未安。复以其前者服丧者为己后。物论力争以为不可。以此方欲再罢继。而未及其罢。家有厉疾。二子俱没。继而父死。或以为废疾子之继子当承重。或以为入继子之子当主宗。此当何为。
 第八条
问宣教之必待葬后何也。独不可略设酒果而使子弟摄行乎。
 第九条
问祖在时。题母主以亡妇。题父主以亡子。而丧未毕。祖又没。家偶失火。独救父主。则其母主之改造也。题以亡妇则似近于诬神。题以显妣则父主尚带亡子之称。极为难处。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H 页
第十条
问大祥后庙灾。而新旧主有或救或不救之异则奈何。
 第十一条
问神既污之则安得曰凭依之道。胜于新也。
 第十二条
问然则伯有之为厉。云长之显圣。叔子之探环。此又是何理。
 第十三条
问今若用卜日之仪则筊用竹。似乎无灵。当奈何。
问特牲主妇视饎而少牢无之。少牢尸盥升阶而特牲不言。倘是省文耶。
 第十四条
问考妣私服之丧。并废祖以上之祭。似甚无理。
 第十五条
问大宗不行时祭则小宗之依礼行祭。其果安于祖祢之心否。
 第十六条
问语类诸录。多朱子晚论。而犹以为祢祭之可行何也。
 第十七条
问以死日为忌。礼固合情。名不爽义。而以生日为忌。得无情礼之不相值。名义之不相应欤。
 第十八条
问合祭固出于情。而其奈朱李两先生之皆以只祭一位。为是何。
问既用合祭之规。则其祝辞之再称当位。似涉苟且。抑无变通否。
 第十九条
问若以考妣一体而言。则妻之于夫。犹地之于天也。臣之于君也。岂无尊卑之分乎。若以生日并请而言则非独父也。请其祖则祖往。请其叔则叔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L 页
往。岂可以此而并祭祖叔乎。
 第二十条
问祭固然也。而邻有痘疠。丧家之不行上食哭朝夕哭者何如。
 第二十一条
问有主之家。有故而设榜行祭。则多用单献无祝之规。亦可无哭否。
 第二十二条
问长房奉不立主之祧位。而每以纸榜行事。及长房死后。更无他长房。则长房丧三年之内。祧位忌日。必使子侄摄行。当题之以摄行者之属称否。抑从既死长房之属称否。
 第二十三条
问今之内堂。是男女私亵之所。婴儿粪溺之场也。则岂可从便而祭之于此乎。
 
第二十四条
问今不行时祭之家。独可以行土神之祭岁一次否。
 第二十五条
问墓祭之不哭何也。
 第二十六条
问盛说似矣。而但今日之宗子。非异日之尊行乎。岂今日则气脉稍远而难感。异日则气脉更近而易感乎。夫以庙则主迁。故长房主祭矣。以墓则体魄无递迁之道。何得以长房主事乎。
  别纸(语类劄疑论辨)
  太极天地上
又不可这里要人见得。 此一段。恐收录未审。当以本录中两不可字并为句。盖言其有人在那里。批判罪恶之说。固为不可。又以此而谓全无主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H 页
宰者亦不可。须于这有无之间。要人之自见得妙理云耳。
  太极天地下
节气定晦朔。 言沈存中欲以立春为正月之朔。警蛰为二月之朔。必以本月之节。为本月之朔也。先生非其太执。故曰若使立春之时。适在亥时。则亥时以前。当属十二月之晦耶。亥时一个。独当正月初一日耶。此当如何分排也云耳。
  小学
劄住硬寨。 四字恐是一事。非有两意。观军志等书。多以札营为劄营。屯住为劄住。推此则是谓劄住得坚硬之营寨也。非谓刺着住寨得坚之各是一事。
  孟子万章上(割烹要汤章)
须是天下说归仁。 言自说天下之与其仁。只是乱道。不是实。须是天下人之说。皆与其仁。方是实。若无其实。安能其效之至是哉。如乐尧舜之道。只说耕田凿井。便是不实。须是于吾身。亲见尧舜吾君民底。便是实。若无其实。岂能做得如许。
  中庸二(十六章)
似马血。 恐非以模糊不散而为譬也。直言其如马血。及人战斗死而血溅之地。皆有鬼云耳。马与人皆以被兵之地结之。则马亦是战马。俗语亦云马血成燐。
  中庸三(二十六章)
由积累而后大。 由字上。恐无所脱。大字下吐辞。当曰난则意自通。
  易四(乾上)
弄碗珠。 言地之阁在天内而不坠者。以天之气运转得急而不息故也。正如以碗盛珠。弄转得紧。则碗虽阔而珠不坠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L 页
别纸
前者十气。蒙依尊说示及之教。故玆以仰告。曰雨者水生木之气也。犹人情之有爱。风者木生火之气也。犹人情之有喜。露者火生土之气也。犹人情之有乐。霜者土生金之气也。犹人情之有忧。雪者金生水之气也。犹人情之有哀。此则五气之相生而成象者也。云者土克水之气也。犹人情之有欲。雾者木克土之气也。犹人情之有忿。䨓者金克木之气也。犹人情之有怒。电者火克金之气也。犹人情之有恶。霞者水克火之气也。犹人情之有惧。此则五气之相克而成象者也。何以知其然也。今夫春水气升木。津液条达。恰有雨脚发散底意思。吾故曰雨者水生木之气也。今以木燃火。其势飙飙。恰有风声颵䬍底光景。吾故曰风者木生火之气也。今燃火于土坑之下则其上面结成汗液。恰有露气。故曰露者火生土之气也。铁在土上。久而结锈。恰有霜气。故曰霜者土生金之气也。盐水洒铁。便成华粉。(医书有铁华粉)恰有雪意。故曰雪者金生水之气也。以土壅水。浑浊淈起。有将溃之象。而恰似云之包雨。有将注之象焉。故曰云者土克水之气也。以水泼火。其气燄之腾上者。恰有霞之象焉。故曰霞者水克火之气也。以火镕金。其光紫闪。其体流动。恰有电之象焉。故曰电者火克金之水气也。以斧斫木。其声轰砰。以钜拽木。其声砏磤。恰有䨓之象焉。故曰䨓者金克木之气也。治田之人。以木擂土。其尘蓬勃。恰有雾之象焉。故曰雾者木克土之气也。至若人情之象类相合者。则便遽之故未暇提及。姑俟后日徐议之耳。
答寒洲先生(丁丑)
客秋命驾。岂直蓬荜之生辉。直令南乡士流。获见闻凤凰之文章有如是。洪钟之声响有如是。以之而振沈起魇。思欲自奋。而乐与于是事者种种焉。厚德所被。固当尔尔。而私心快乐。自以为生平之最得意处。福过灾生。背芒捓揄。强宿山庵。竟作淮南之鼠。始觉陪元晦上南岳。非钦夫不宜也。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H 页
回溪之翅既垂。雁门之踦莫补。锦山启旆。仍少一蝇之附。卧想醒黎诸公。奚啻仰霄汉乔松而已。伊后承中坪付至下书。审海舸利旋。穷难为水之观。继因光远往复。得返次平安之报。既喜玆游之竟谐。又喜斯文之无恙。急欲讨便修覆。以达愚悃。而中坪新行。既已蹉过。天仍觱栗。远梯莫凭。恒居知罪。直饶自谳而自判。恐难傅平反之律。顷于病里。得黎丈书。知果以不见答垂谴。而至以訑訑拒人自反。于是乎便觉通身汗发。不能定神者殆数日。自讼之至。又不能无犹未相悉之怨也。际玆木火交禅。红绿正妍。伏惟道义无疆。体力泰旺。篪韵之清谐。鲤对之详敏。俱足以怡暮境而养真乐。是庸区区伏祝。钟锡为恶之验。去益如响。襁肉再化。贻亲忧甚毒。俯悼仰懔。不暇以嗣续为念也。去去月晦。贱疾踵作。始焉似沴。终焉似疸。出没鬼关。两经浃辰。到今真元积败。行走无期。熏心之厉。切已之忧。交攻互钻。排遣不过。自分毕竟只作得一个破落户。以累师友平日劝戒之至意耳。恐恐然奈之何。殷巨作千里之行。将欲历拜于门下。故好便难虚。强人倩笔。修候多少。欲质者神昏不能举。怅恨何及。近得奇潜叟所论动静所乘之机一段。外若主理而内实主气。其所谓理之动者。只是骤马背上。缚得住一个泥塑耳。其所致疑者。专在于动一边。而于静一边略不提及。诚以难言他太极之无静故也。是则太极为有静而无动。朱子所谓一不正尖邪底者。不幸而近之矣。录其说以呈。鉴至而回教之若何。昨冬与郑友厚允论图解无馀欠无彼此之旨。厚允曰五行虽殊。即一阴阳之道。故无馀欠。二气虽分。即一太极之理。故无彼此。因以说解中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止)岂有所亏欠间隔云者證之。从而究之。则果见说解此段。即所以起下文之意也。而无亏欠。即无馀欠也。无间隔。即无彼此也。而既曰阴阳之道则所谓无馀欠者。似亦主理而言也。厚允之见。极为精到。伏望以此另入思谅如何。殷巨此行。实出于不得已。若其乐善力行。儒绅中亦难多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L 页
得。幸以一言嘉惠之。俾作终身受用之资。如何如何。
答寒洲先生(戊寅)
东游以还。驭者已向月城矣。伏蒙留寄片录。曲赐指诲。不任感激。启蒙卦气。今已改正。尤钦取人之善。而又有以补人之阙也。但寡妇子不与为友之友。其于配耦之耦。未有明白可援。而坊记断断以朋友之交言之。其或未及考耶。翼传心衡等书。诚是有数文字。勘驳之责。固不敢承当。而第待一番请瓻。从容玩绎。方可作如何计耳。非卒乍顷可商量底。惟下谅如何。
答寒洲先生(甲申)
匪意蒙宠诲谆复。琴操琼章。寄眷深切。穷山索居。何以得此。诚僭侈过度。皇恐不能自住。秪伏审燕养体候增旺。斯文有恃。何等攒慰之至。钟锡依旧是无足短长。而家兄有堕伤之祟。初间甚可虑。今差可。然起床似无期奈何。招隐数阕。极荷爱念。而但恐渠不足以承当。且得随分饮啄。第观其极辛苦者。其如予何耳。巢许而值唐虞之世则瓢饮犹甘于列鼎。沮溺而在孔子之世则耦耕同归于陋巷。若其果于忘世。敢于侮圣。则偏见之不能无失耳。去短而集长。亦不害其有时而为中行。但今一波滔滔。利害相较。出者无真孔子。处者无真沮溺。是为可叹。
上寒洲先生(乙酉)
瞻仰颜色。已四载于玆矣。伏想髭发非平昔。不审匙箸不瑕有减。精魄不瑕甚衰。世道日低。士趍不端。实心难得。理义未明。日暮岁晏。应不禁老宿之涕。孰作兴是。孰解惑是。孰发明前人之赤心。垂空言于来后而寿斯道于无穷也。环顾斯今。惟门下有不得辞其担任者。所宜爱筋力节神观。爰以永年。与道无疆。是切区区为斯世祝。钟锡山中人耳。除却田间林除。更无境界作周旋。青山为经籍。云月为理象。登眺为玩索。卧起为涵养。耕耨为践履。日自适于不圆之规不方之矩。而嚣嚣然不知其畴曩之业何事。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H 页
毕竟之归何物。亦不知此地之果何地而此心之果何心耳。尚幸其春种藷秋拾橡。妻辟纑女执爨。俟一年二年。粗有头绪。庶其节嗜欲乐淡泊。而不以口腹为世累。春间妻忽弃其二女而逝。皋复它山。悼死已极。矧伊髧头日号而叫嬷。黄口夜呱而索乳。不惟为渠辈甚恻。尤有以撞触我过境痛慕之疚。忧愁惨怛。神其馀几。谅是恶业未尽。鬼物捓揄。不欲以宁静相处。而使之狼贝至此也。苦海无涯。素计成虚。兄弟靡室。并无嗣续。祖祢烝尝。举将谁托。于此而以命自处。能理遣顺受而晏然无所事于胸中者。果人情乎。穷居无来人。少与晤语者。间将太极通书。时一理会。尚患其句读未明。口释多窒。乃敢裁以臆见。录成谚解一通。聊以为消遣地耳。既有是不敢隐。且欲因其璞而雕琢之。惟至当是求。玆以掇上。伏望燕暇视至。幸与启道烂漫勘覈。一一摘其纰缪。赐以驳教。俾得解其惑焉。深衣新制。已略得于姜敬善口悉。大槩以十有二幅之文。浑成一套。下齐权衡之文。从以缘饰焉尔。今之所谓周衣者。不幸近之。无怪乎其众咻之沓至也。夫圣人之制为衣裳也。实取象于乾坤。是以凡朝祭等服。皆上衣下裳。截然不相混。至若妇人之六服。有纯一不二之义。君子之深衣。有上下通用之意。故得衣裳相连。然连焉之中。犹有界限之截然。(六服皆袍制。谓其袷而不单。非如图会之狃于今制。通衣裳为一耳。○袍衣之有褚者。)此亦圣人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之一端也。深衣之只云十有二幅。诚有未莹之疑。然安知其不由于经文残缺之故。而舜典之二十八字。尚有待于后日之大航头耶。幸赖前后诸贤相继发明。虽互有出入。犹上衣下裳。界限分明。即此而不害为十二幅之制。不害为权衡之齐。因大体。略加裁酌。足以寓法象。足以正名分。足以行礼。足以章德。夫何必扫往迹而悉去之。立新奇创骇异。为此上下无别之制。毕竟伎俩。却只成就得今之周衣而已也。况十有二幅。所以象十有二月。月之大小。只争一日。何至如彼之或全或偏或长或短之太相悬绝也耶。且衣之有要。犹人
俛宇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L 页
之有腰膂。所以限上下而别关节。今既无限节。是无要也。无要而曰有要。傅合于倍要之文。亦未知其如何也。礼辑所录。已大正而至精。今不须再数廊柱。恐莫若只存旧录。其所为新说者。即宜坼洗。毋与众咻颉顽耳。仰恃谬爱。敢狂妄至此。伏惟财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