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x 页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墓碣
墓碣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5H 页
万清轩墓碣铭(并序)
中国有万清轩先生。作于陆沉已久之后。崇明正学。特砺志节。有立卓然。足以当地底之阳。盖天下一人而已。昔辛丑。徐生相默游中国。谒先生归。言先生年九十有四。德学崇大。日有孳孳。心耸然悦而慕之。今金生起汉作中国行。以余有慕而造之。则先生殁矣。与其子弟门人游。及归托谒先生墓铭。赍年谱文集以至。遐邦微劣。兼且无文。何敢当。特感不鄙。且荣托名。乃谨考其世而叙之。先生讳斛泉。字齐玉。世为鄂省兴国州人。曾祖杰庠生。授职佐郎。祖柱亭封昭武都尉。有孝悌特行。考华国大学生。昭武公长子无子。三弟庠生国霖生先生。取为后。先生生于清嘉庆十三年戊辰。七岁受四书。八岁受易诗书。长而学时文。闻别有身心性命之学。乃求得性理书。日夜潜玩。犹未知从何下手。见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得门户。奋志求道。补读小学,近思录,经书传注外。更精研大学衍义与凡性理书。及三鱼堂文集则涣然也。庚戌以生父命。应武昌郡试。时学使杜公翰按汉郡。使使谒
中国有万清轩先生。作于陆沉已久之后。崇明正学。特砺志节。有立卓然。足以当地底之阳。盖天下一人而已。昔辛丑。徐生相默游中国。谒先生归。言先生年九十有四。德学崇大。日有孳孳。心耸然悦而慕之。今金生起汉作中国行。以余有慕而造之。则先生殁矣。与其子弟门人游。及归托谒先生墓铭。赍年谱文集以至。遐邦微劣。兼且无文。何敢当。特感不鄙。且荣托名。乃谨考其世而叙之。先生讳斛泉。字齐玉。世为鄂省兴国州人。曾祖杰庠生。授职佐郎。祖柱亭封昭武都尉。有孝悌特行。考华国大学生。昭武公长子无子。三弟庠生国霖生先生。取为后。先生生于清嘉庆十三年戊辰。七岁受四书。八岁受易诗书。长而学时文。闻别有身心性命之学。乃求得性理书。日夜潜玩。犹未知从何下手。见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得门户。奋志求道。补读小学,近思录,经书传注外。更精研大学衍义与凡性理书。及三鱼堂文集则涣然也。庚戌以生父命。应武昌郡试。时学使杜公翰按汉郡。使使谒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5L 页
先生。欲俟府试。将拔茂才。先生知之。不入场而归。辛亥。杜公礼聘先生。主讲汉阳崇正书院。是年。州之绅耆遵诏举孝廉方正。不就。丁巳。曾文正国藩统师。吴楚之乱。遣使奉书迎先生赴大营。参赞军事。以为先生仪轨程朱。跬步不敢违。而研精经世之言。伏希务道之传。朋友相视。商确儒术。启牖耳目。亦裨军事得失。不就。前此邢星槎太守来州。查办匪案。谒问办法。先生志切民物。有说策得多原宥。是年先生授徒高峰山房。有流寇至。先生端坐弦诵。逡巡不敢逼。自相引去。戊午。巡抚胡公林翼以访举隐逸。奏称先生学行甚盛。给国子监学正衔。并奏弟子宋鼎,邹金粟。安贫乐道。砥砺廉隅。曾徵之不出。给翰林院待诏衔。辛亥。李勇毅某将以县令荐。先生力辞。盖李勇毅称先生陆清献以后伟人。欲强之出也。壬戌。武昌太守李宗焘承李勇毅意。迎先生主讲勺庭书院。丙寅。冯观察介安延先生。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庚辰。州尊李竽生刺史慕先生道聘。主讲叠山书院。李竽生谓先生曰。讲学不可分门户。先生答曰。门户固不可分。是非不可不明。是非不明。学术不免有差。盖先生有为宗程朱斥陆王。而竽生为难之。乃答如此也。癸未。涂公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6H 页
宗瀛为两湖总督。奏称先生恪守程朱。躬行实践。讲学进修。老而弥笃。加国子监博士衔。壬寅。两湖总督张湖北巡抚端合。奏称先生学行端纯。一乡感化。及其门者。皆廉隅自砺。楚国兰荃。人间星凤。加五品卿衔。自庚辰至光绪甲辰。主讲叠山书院。凡二十五年。是岁九月六日寝疾。门人张鼎元来见。谈及教小儿。详说授书次第。八日。勉饬衣冠。气息微喘。溘然而逝。寿九十七岁。权厝州城西赤壁庵下首金盆垴。改葬金墩铺郭家畈。先生自幼性亢直言。好任意。一受长者重戒。不复妄言。笃于孝。十岁执母骆儒人丧。如成人。事父生养葬祭。尽诚礼。于本生父母亦然。不以出祧而有间。持身以敬。动遵礼法家行道。及门士不以数计。皆循谨有度。崇节俭而谨于辞受。一裁之以义道。其学之为。自为教人。慨早岁汩没俗学之累。悯举世奔逐帖括之习。力排群嚣。独立正帜。爰以小学为根柢。次近思录。次四书五经。以及正史诸性理治道制度等书。循循有序。皆讲明义理而实践之。痛天下道术不明。少宗洛闽。而举陷象山阳明之流波。以为学术之害。其端甚微而祸最烈。陆王之学不熄。则程朱之学不尊。世皆称其政绩彪炳。功业显著。然政绩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6L 页
功业之美泽止一世。学术之僻祸及万世。极力辨辟为。于圣贤门径。担任实重。自治诚切。克己励行。充养以至道尊而德高。则四海诵名。广誉施身。百岁寿考。宽乐令终。所以得于天人者有厚矣。盖以学之正不正。而有人不人世不世。世之失正学久矣。而先生有为正学。正学孔孟之有传而程朱得其宗。特有异端之害正学。异端如老佛。自异孔氏。人犹不信而害小。若陆王曰本孔氏而有其异。故天下信之而害大。先生为之斥陆王以尊程朱。夫为孔孟程朱之正学。而出处得其正。为不负所学。先生在世久。昏沉之馀。不动于推引。而嚣嚣畎亩。以乐古道。则是岂非纯坤厚蔽之中。为有阳气潜蓄孔昭者耶。若先生者。天下岂有二乎哉。抑亦清时数百年始终。难求具对矣。闻其子弟门人。当今日变境。独复中华万千年髻发之制。无乃潜蓄阳气端见于是。将有以致雷声喷两间。朱光遍九宇也乎。左溟贱老愿须臾无死。得见此光景焉耳矣。铭曰。
观士有法。道学志节。学正节完。士则其实。阙一于是。无足云说。华宇陆沉。迄二百年。学术裂久。陆王蔓延。眷焉鄂东。有一硕儒。仡仡正学。寔宗程朱。笃守力行。
观士有法。道学志节。学正节完。士则其实。阙一于是。无足云说。华宇陆沉。迄二百年。学术裂久。陆王蔓延。眷焉鄂东。有一硕儒。仡仡正学。寔宗程朱。笃守力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7H 页
远近其孚。作成俊彦。髣髴湖苏。非我辟异。其何正扶。恳恳为辞。来世一涂。我乐畎亩。不为腥污。卓卓大节。砥柱屹如。有广天下。斯匹也无。穷阴蔽地。此厥昭阳。引而伸之。雷喷日光。照耀人世。固自无止。姑以泚笔。沧海之涘。
崇政大夫汉城府尹开城君崔公墓碣铭(并序)
我 太祖康献大王创业于 大明洪武之世。用华而国之。开小华文明于悠久。有常随 王见龙之时。征伐立殊勋。受 王器重。妻以长兄永城大君讳天桂之女。及即位。官汉城府尹。资崇政大夫。 赐乡开城。封开城君者。曰崔公讳天宝也。及 太宗朝。以锁边之命徙吉州。州西白二社木城里其攸芋。而上原丈人谷枕酉原其所藏。配李氏同原而异穴。旧贯黄州。上祖讳凝事丽太祖。官内奉卿。赠太子太保。谥熙恺。通五经善属文。晓达吏事。斥佛氏事载东史。高宗时有讳漳。以内奉卿。随王侄永宁公谆。入质蒙古而因家焉。讳嘉露。讳禾居。并 赠宣授茂德将军开城府水军上千户。曾祖祖祢。而公于丽末还国也。二男濡,湶。濡树勋 世祖朝。推忠佐翊功臣崇政大夫。袭封开城君。湶通训大夫兼佥知同知中枢府事。 赠刑
崇政大夫汉城府尹开城君崔公墓碣铭(并序)
我 太祖康献大王创业于 大明洪武之世。用华而国之。开小华文明于悠久。有常随 王见龙之时。征伐立殊勋。受 王器重。妻以长兄永城大君讳天桂之女。及即位。官汉城府尹。资崇政大夫。 赐乡开城。封开城君者。曰崔公讳天宝也。及 太宗朝。以锁边之命徙吉州。州西白二社木城里其攸芋。而上原丈人谷枕酉原其所藏。配李氏同原而异穴。旧贯黄州。上祖讳凝事丽太祖。官内奉卿。赠太子太保。谥熙恺。通五经善属文。晓达吏事。斥佛氏事载东史。高宗时有讳漳。以内奉卿。随王侄永宁公谆。入质蒙古而因家焉。讳嘉露。讳禾居。并 赠宣授茂德将军开城府水军上千户。曾祖祖祢。而公于丽末还国也。二男濡,湶。濡树勋 世祖朝。推忠佐翊功臣崇政大夫。袭封开城君。湶通训大夫兼佥知同知中枢府事。 赠刑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7L 页
曹参议。濡男孟孙上护军司宪府直长。润孙。铁孙宣略将军忠佐卫副司果。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锡孙副正。银孙,富孙。湶男连海上护军。孟孙男庆昌。润孙无后。铁孙男命昌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事。锡孙男允昌。银孙男善昌。富孙男千斤。连海男处孙通训大夫。楫孙。淑孙御侮将军龙骧卫副司直。墓旧有表而尚阙牲系。今后孙列居北南。万有馀人。合谋伐石竖碣。以贲阡道。公之十六世孙锡麟。其于居北崔氏为门长。千里赍书。使族孙铉戴谒铭余北海上。其意勤而难孤矣。乃取公十六世孙基渊所状及家乘而奉阅之。叙次如右。若公事行无所传。而受知 圣祖。则其材器宜必有异常。子孙昌大。又可知其为积善攸洎也。抑因此而有所告。凡公后孙者。当今世变极而人纪灭。弃君遗亲。视作茶饭之时。汲汲于追贲先事。不亦善乎。然追贲先事。又不若克怀先荫。怀先荫。宜更于身有守有为。有守有为而为能恢张于一世则大善矣。我国成五百年隆盛礼义之治。实由 圣祖服中华之功。崔氏为乡邦中繁衍衣裳之族。寔缘先世随 圣祖之绩。今国事至茫苍矣。华道随而坠绝矣。有我东万古刱有之大变而为罔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8H 页
极天地矣。为痛心于是。一门胥勖而振作。助发天运来复之机。则不其为为先尽道而为世所法乎。怀恸穷迫。苍天悠悠。矫首有望于崔氏之门也。系之以铭。
天眷我东。 圣武有作。南征北伐。王基以笃。 洪武之世。受命建国。用华垂祚。万年于赫。仡仡崔公。归自有北。随 王左右。努力赞绩。 王于器材。兄子与室。 王乃嘉功。 赐乡封爵。 后朝徙命。于吉之邦。木城丈谷。攸芋攸藏。厚荫攸洎。子孙蕃昌。自北延南。大族衣裳。嗟公后孙。无念先迹。有与邦休。宜恤于戚。哀今何世。国颠华革。万古刱变。天乎罔极。一门兴伤。一心胥勖。于身守正。于事奋力。有裨世道。为世所则。有感天心。见天其复。显扬于先。孰斯其越。非直崇珉。永阡有屹。
宣武功臣秉节校尉权知训鍊院奉事金公墓碣铭(并序)
昔龙蛇之难。 宣祖大王播驾龙湾。于时延州南山里。金氏弟兄叔侄五义士。倡义率乡兵赴湾。有敌忾功而录勋 赐官。乡邦艳称之。居其中。以曰殷浩宣武原从一等功臣别侍卫为兄。曰铛浩扈 圣原从二等功臣训鍊院奉事为弟。曰泽立慬著节。曰德龙
天眷我东。 圣武有作。南征北伐。王基以笃。 洪武之世。受命建国。用华垂祚。万年于赫。仡仡崔公。归自有北。随 王左右。努力赞绩。 王于器材。兄子与室。 王乃嘉功。 赐乡封爵。 后朝徙命。于吉之邦。木城丈谷。攸芋攸藏。厚荫攸洎。子孙蕃昌。自北延南。大族衣裳。嗟公后孙。无念先迹。有与邦休。宜恤于戚。哀今何世。国颠华革。万古刱变。天乎罔极。一门兴伤。一心胥勖。于身守正。于事奋力。有裨世道。为世所则。有感天心。见天其复。显扬于先。孰斯其越。非直崇珉。永阡有屹。
宣武功臣秉节校尉权知训鍊院奉事金公墓碣铭(并序)
昔龙蛇之难。 宣祖大王播驾龙湾。于时延州南山里。金氏弟兄叔侄五义士。倡义率乡兵赴湾。有敌忾功而录勋 赐官。乡邦艳称之。居其中。以曰殷浩宣武原从一等功臣别侍卫为兄。曰铛浩扈 圣原从二等功臣训鍊院奉事为弟。曰泽立慬著节。曰德龙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8L 页
宣武原从二等功臣佥正羽林卫为二侄者。讳彦浩。宣武原从二等功臣部将秉节校尉权知训鍊院奉事。庆州之金。敬顺王以上千年王家。敬顺王十七世孙讳稛。佐我 太祖。有开国勋。封鸡林君。谥齐肃。四传至恭节公讳珰。当燕山朝。以左赞成直谏而贬延州。 中庙反正。召还。子义孙判官。仍落而居焉。子顺赫御侮副护军。其曾祖祖祢也。配▣氏。子大珙箕子殿参奉,允珙。墓在南山内洞玉女峰下枕丑原。配同窆。尚阙贲阡仪。今诸子孙方谋伐石竖碣。其十世孙致奎议族弟锡祚。送从孙滢泰辽上。谒铭余。以余多与五义士后孙讲学也。义不敢辞。惟其行实事迹泯而无传。惜乎。然无传而有槩可知。亦何别待也。抑因有所感焉。其以家世树勋秉忠之裔。一门五义并作扈 圣宣武。或立节扬彩于国家中兴之运。何其壮也。何其幸也。今日国运罔极。尚世无有为可壮可幸之事。呜呼痛矣。特五义士之后孙。举族守身。不随滔滔而变焉。其中往往有怀贞秉义远出寻常者。岂非五义士积荫之攸洎耶。见今名门右族。孰非其先竭力于昔日中兴之运者。而举多以身变化。鲜不致国沦丧何哉。是非所谓沃土瘠土。淫与义之分也欤。吾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9H 页
今有望于五义士之后孙者曰。合族胥勉惟五义士之忠义是承是张。而动乎一世。期复为可壮可幸之事而有光焉。为一国天下之所艳称也云尔。系之铭。
在昔壬辰。外敌祸急。 大驾蒙尘。于西播越。延州之金。五义朅朅。以兄以弟。而叔而侄。扈 圣宣武。亦有立慬。四勋一节。壮哉厥门。中校尉公。尚阙墓文。在今焉谋。见孙其贤。滔滔时尚。悖德遗亲。曰我不忘。忠义吾先。大祸于今。无小华国。祖昔有为。孙宜有责。相彼世矣。名门右族。孰不其先。于国竭力。今其后昆。身先自贼。致国沦丧。鲜不罔极。惟五义后。有特秉执。则笃其祖。所好气脉。气脉所好。因笃用张。与事兴复。于以有光。其祖之贤。非待我发。乃孙之善。我用加勖。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墓表
义士申公墓表
呜呼。此安州之青山云兴里负艮而睾如者。义士寒松申公大翼之墓也。公平山人。少有大节。常慕始祖讳崇谦壮节之风。 仁祖丁卯。金虏入寇。州城受围。公举义纠乡兵。隶节度宜春君南公以兴幕下。百方备御血战。遇贼辄杀。城将陷。南公引火自焚。谓左右曰。可去者去。公益慷慨。愿为国死。遂奋身投焚同死
在昔壬辰。外敌祸急。 大驾蒙尘。于西播越。延州之金。五义朅朅。以兄以弟。而叔而侄。扈 圣宣武。亦有立慬。四勋一节。壮哉厥门。中校尉公。尚阙墓文。在今焉谋。见孙其贤。滔滔时尚。悖德遗亲。曰我不忘。忠义吾先。大祸于今。无小华国。祖昔有为。孙宜有责。相彼世矣。名门右族。孰不其先。于国竭力。今其后昆。身先自贼。致国沦丧。鲜不罔极。惟五义后。有特秉执。则笃其祖。所好气脉。气脉所好。因笃用张。与事兴复。于以有光。其祖之贤。非待我发。乃孙之善。我用加勖。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墓表
义士申公墓表
呜呼。此安州之青山云兴里负艮而睾如者。义士寒松申公大翼之墓也。公平山人。少有大节。常慕始祖讳崇谦壮节之风。 仁祖丁卯。金虏入寇。州城受围。公举义纠乡兵。隶节度宜春君南公以兴幕下。百方备御血战。遇贼辄杀。城将陷。南公引火自焚。谓左右曰。可去者去。公益慷慨。愿为国死。遂奋身投焚同死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79L 页
焉。时同殉诸义士。举蒙 褒崇。啜享祠宇。独公子孙微弱。未之登闻而见漏矣。 英宗乙卯。陈奏使朴公文秀驻节而询访殉义古迹。州人咸曰申某大节。殆拔萃而湮没。可悼惜。归奏 筵席。 上特命道臣。覈实以闻。闻果详。 赠爵户曹正郎而褒之。今 上癸未。 命旌其门。子孙与州人。荣感其崇报之施。而犹以未与啜享为恨也。考讳光哲不仕。妣密阳朴氏。配广州金亿千之女。 赠淑人。有二子。长君珊。次民珊。馀不录。呜呼。公之以疏逖韦布。为国赴贼。视死如归。吾不知其赋性忠义为如何也。谓之存百世纲常而争光日月可也。公之后孙彦国,济湜,仁荣请识其表阴。三君与余共学。义不敢辞。矧于公之义。如何不深感。故乐为之言如此云。
秋圃金公墓表
宁边府少林之乡。有以古宅相传。清操相继至十九世。称闻甚著者。曰罗州金氏也。金君锡五。其从子泰益。余之西来。获交而相好也。金君之先公讳命性字天与号秋圃。乡称隐君子者也。以高丽罗州君云发为始祖。我 朝直务郎贵诚。始入宁边。卜宅少林。为十六世祖也。曾祖汲。祖正默。考洛祺。妣潘南朴氏履
秋圃金公墓表
宁边府少林之乡。有以古宅相传。清操相继至十九世。称闻甚著者。曰罗州金氏也。金君锡五。其从子泰益。余之西来。获交而相好也。金君之先公讳命性字天与号秋圃。乡称隐君子者也。以高丽罗州君云发为始祖。我 朝直务郎贵诚。始入宁边。卜宅少林。为十六世祖也。曾祖汲。祖正默。考洛祺。妣潘南朴氏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0H 页
詹之女。公以 纯庙甲子五月三日生焉。聪明恺悌。幼时坐必敛膝。不箕踞。游必长者侧而不嬉慢。少出入。辄拜揖父母。父母异之。辛未冬。土贼猖獗。至动 王师。公之父起义旅。出阵宁博间。有为敌忾。病卒军中。公时九岁。昼夜号哭。执礼若成人。未阅月。又遭祖父丧。遑遑哀号。见者泪挥。事祖母母夫人。上下周旋。务悦其心。俾无愁戚忧虑。自此有克家之望。而人皆以孝子称焉。及遭祖母丧。哀毁尽礼。哭必由中。绖不脱身。三年如一日。母夫人疾剧。祷天尝粪。靡不用极。乃又斫指灌血。得延数日之命。公幼而承家。自知为学。孜孜攻业。有若饥渴。终得望士之誉。崇文行以饬子弟。尚礼教以励乡俗。朝暮而弦诵。春秋而饮射。闾巷能诵揖让之文。樵牧犹呼唱喏之节。方伯为之启闻。方阐扬而公以病终矣。享年七十七。葬于某里某坐之原。后士林以孝行请褒。得蒙 旌表。配延安金氏。学生始纯女。生二男三女。长男锡日早卒无嗣。锡五乃其次。女适康元默,吉森福,赵光宾。孙男锡五子泰益▣▣▣▣。泰益承锡日后。曾孙男泰益出▣▣。金君持公状。屡以四尺之表为请。辞不获命。谨次其梗槩如右云。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0L 页
赠吏曹参议蔡公墓表
呜呼。此东阳牧丹山之南麓负艮之原。高四尺而若堂者。即承父死国兼忠孝。蔡公讳纲字汝纲之墓也。盖其先公当甲子逆适之变。本府以素著勇略。召任军务。则以新出身。慷慨赴军。出阵猪滩。当其全师败没之时。能奋忠勇力战。击杀贼者甚众。而自度凶锋之独不可折。义胆之终不可屈。跃马投水。视死如归。而公则当丙子金虏之乱。年方十八。人皆避乱山谷。而独拜辞老母曰。父死于王事。儿何忍全躯。不赴国难乎。义当扈我 车驾。无忝所生。遂持弓矢。径往南汉。十二月二十五日。遇贼于坡州战死。父子皆不得尸。葬以衣履。后自 朝家赠先公以司宰监正。赠公吏曹参议。而又皆 命旌。先公讳宗荣。妣淑人德水李氏。司直聃寿女。以 万历己未生公。自幼行迹虽无传。推一事可知也。公仁川人。丽朝之末。有讳贵河官户曹典书。邦运讫。入杜门洞。折松围篱。筑土封门。末乃遁于牧丹山下。与牧隐李公穑。东西分巷而居。终守罔仆之节。于公为七世祖。仍世居东阳。讳赟县监。讳钦周承义副尉。讳穆通德郎。于公为高曾祖也。齐淑夫人韩山李氏。其考讳璟也。有一子。曰梦说
呜呼。此东阳牧丹山之南麓负艮之原。高四尺而若堂者。即承父死国兼忠孝。蔡公讳纲字汝纲之墓也。盖其先公当甲子逆适之变。本府以素著勇略。召任军务。则以新出身。慷慨赴军。出阵猪滩。当其全师败没之时。能奋忠勇力战。击杀贼者甚众。而自度凶锋之独不可折。义胆之终不可屈。跃马投水。视死如归。而公则当丙子金虏之乱。年方十八。人皆避乱山谷。而独拜辞老母曰。父死于王事。儿何忍全躯。不赴国难乎。义当扈我 车驾。无忝所生。遂持弓矢。径往南汉。十二月二十五日。遇贼于坡州战死。父子皆不得尸。葬以衣履。后自 朝家赠先公以司宰监正。赠公吏曹参议。而又皆 命旌。先公讳宗荣。妣淑人德水李氏。司直聃寿女。以 万历己未生公。自幼行迹虽无传。推一事可知也。公仁川人。丽朝之末。有讳贵河官户曹典书。邦运讫。入杜门洞。折松围篱。筑土封门。末乃遁于牧丹山下。与牧隐李公穑。东西分巷而居。终守罔仆之节。于公为七世祖。仍世居东阳。讳赟县监。讳钦周承义副尉。讳穆通德郎。于公为高曾祖也。齐淑夫人韩山李氏。其考讳璟也。有一子。曰梦说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1H 页
赠吏曹参判。有八孙。曰元龟,文龟,圣龟,寿龟,重龟,祯龟,祥龟,泰龟。曾玄以下不录。公之九世孙奎五。将早晚立石表诸墓。以补旧阙。而谒余为文。余与奎五相从日久。有不敢固辞也。于公父子。曾有一乡公论。曰荷戈执殳。勇赴国难。蹈刃冒石。以全臣节者。苟非平日之素所蓄积。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知有死而不知有生者。其孰能之。一之有死难矣。乃有是父是子之死矣。吾不间于其言也云。
学生朴公墓表
呜呼。此宣州之治南铜镜山负丑之原。若堂而高者。学生朴公讳文胄字士胤之墓也。公才绝高而志将远。生于 英庙癸未九月十一日。没于 正庙庚申十月五日。享年止三十七。惜哉。其先竹山人。大显于丽世。 国初兴城尉讳雍谪于宣。仍世居凤洞。高祖讳彦信。文行卓异。丙子虏乱。与仲兄彦章。挺身护先圣师位牌。曾祖讳昌鸣。祖讳尚宝。考讳东五。妣江陵金氏凤徵女。公生而聪明。甫就傅。能作诗律。音韵可爱。稍长业举子。诗尤殊绝。一时巨匠皆以为莫及。公亦自谓功名可拾取。未几丁父丧。哀毁尽礼。服阕。公以家贫诸弟幼。不忍暂违母夫人侧。以疏甘旨。因
学生朴公墓表
呜呼。此宣州之治南铜镜山负丑之原。若堂而高者。学生朴公讳文胄字士胤之墓也。公才绝高而志将远。生于 英庙癸未九月十一日。没于 正庙庚申十月五日。享年止三十七。惜哉。其先竹山人。大显于丽世。 国初兴城尉讳雍谪于宣。仍世居凤洞。高祖讳彦信。文行卓异。丙子虏乱。与仲兄彦章。挺身护先圣师位牌。曾祖讳昌鸣。祖讳尚宝。考讳东五。妣江陵金氏凤徵女。公生而聪明。甫就傅。能作诗律。音韵可爱。稍长业举子。诗尤殊绝。一时巨匠皆以为莫及。公亦自谓功名可拾取。未几丁父丧。哀毁尽礼。服阕。公以家贫诸弟幼。不忍暂违母夫人侧。以疏甘旨。因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1L 页
不出门。左右就养。周旋油翼。一日母夫人呼公前曰。汝父尝言务农读书。吾家世规。吾今家贫而有五男。长可受书。次则业农以支门户。汝父不幸早世。其责在吾。吾绩麻。诸儿治田。足以自遣。汝能纵学。以承父之志。虽不在吾侧。吾心乐也。公承命遂赴京。与诸名士游。益大肆力。累魁乡解及汉城试。而皆屈于覆试。公爱古文。其在京见先秦汉唐宋明大文字。辄键户钞写。笔极精。积之与身齐高。至是乃浩然驮归曰。此可以配家藏古经。为吾乐。遂绝意场屋。所居有山林之胜。每值风日晴美。呼弟共酌。间拈小诗成。亦削藁。回笑前日所为。而方以期远大事也。无何而遽病不起矣。配遂安桂氏德泳之女。慈祥孝谨。极有闺范。子绮荣,喜荣。孙致龙绮荣出。基华,基升,基观喜荣出。致龙子羲镇。羲镇子治靖,治埙。公以其绝才能文。屈于有司。数固奇也。年尚早而归事翱翔。志更卓也。以此志而期远大。所至何可量也。然而未就命也。其所不食而发于子孙者必远矣。公之五世孙瑜采克趾其美者也。持公行述。谒余表其墓。余交甚密。义不固辞。遂采缀而略叙如此云。
守本斋尹公墓表
守本斋尹公墓表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2H 页
公讳殷圣。字仁伯。号守本斋。茂松之尹。出自少昊。而至太学士讳镜。来居于东。在丽朝。有大司成讳谐,文贞公讳泽,文安公讳绍宗。 本朝文度公讳淮,文宪公讳子云为其显祖。讳瓘师事栗谷先生。孝行才学闻于 朝。除司宪府监察。讳应时事亲有至行。与金仙源,清阴二先生讲学。壬辰倭变。为重峰赵先生。书陈大义。官工曹参议。讳泗光海丁巳。废公车。 仁祖朝。拜副司直。丁卯虏乱后。耻不复仕。 赠吏曹参判。于公为曾祖祖与考。家世渊源之正。有如是矣。妣 赠贞夫人江陵金氏。宣略将军忠智女。以 万历癸丑。生公于汉师。公胚胎前光。禀明睿姿。三岁知属字。六岁通孝经大义。稍长次第读五书五经。能自律己若成人。参判公甚喜之。谕以继述先业。公益奋力读书饬身。涉及诸子百家。操心处事。动遵规绳。文行日就。步骤卓然。清阴先生大加奖许。如袁阆之于黄叔度也。 崇祯丙子虏入寇。 世子大君入江都。公陪参判公。欲扈随而未及。及媾成。痛愤无意于世。至甲申。闻 烈皇帝殉社。痛哭出汉城。奉参判公。遂隐于苏城之白华山下道川洞。闭门讲道。矢心自靖。自号 大明处士。以歌匪风下泉。每读春秋。至君臣大义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2L 页
华夷大防。未尝不忾然悲叹。乃搆一小斋。揭以守本。其为守本之说。极论太极阴阳五行五常五伦五福之节节有本。甚成次第。而其为学。以尊德性道问学为要。一以法朱子。为学者指陈经义。剖柝精微。多分外发明。深于礼学。变文疑节世所难解者。随处沛然。为乡人修举蓝田条约以训导。有志于周官制度而以井田为本。东方地鲜平衍。欲遵箕子田字制七十亩法。买田划方略如张子之为。意而未就。 肃庙戊辰。有优老典。阶通政拜佥枢。年七十八。以庚午正月二十五日卒。葬道川石门内壬坐原。以子鉴贵。屡 赠至吏曹判书。门弟乡士将建祠。如祭社之义而不果。公容貌魁伟。气像超迈。美须髯简言语。不形喜怒色。年近六旬。两亲无恙在堂。爱敬备至。寿肠戏舞。如文公之仪。有莱子之风。执丧尽礼。歠粥三年。奉先以诚。朔望时祭。一遵家礼。有诸弟。友爱笃至。推之宗族。以及乡党。咸得其欢心。公娶平壤赵氏判官士讷女。 赠贞敬夫人。祔公墓左。五男三女。鉴以学行荐知中枢钦宣传官。铉宣传官。有文武才。锡 赠参议。钻通德郎。士人金籯,崔万龄,金巘其婿也。鉴男汝舟及第早卒。钦男汝聘训鍊主簿。汝衡,汝楫。侧出汝松,汝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3H 页
柏。铉男汝雨将仕郎。汝大副司勇。主辛壬义理。屡蒙 元陵殊遇而不出。汝三通德郎。锡男汝瞻 赠参判。钻男汝道,汝彦。金籯男鼎相,弼相,禹相,泰相,兴相,明相。崔万龄男始奭。金巘男重源。曾玄以下不尽录。呜呼。公之学术节义。经纶制行。可使后人嗟咨而兴慕矣。惜乎其遭时不靖。韬光晦迹。不于当世展布而矜式也。惟子姓蕃衍。世守公典型。而其八代孙昊。师我省斋先生。学识文行。见重侪流。其于公之志事。优有以承述而张大之。则公之为行显而道伸。知不在他。而昊之重自勉于立扬。宜有不容已也。昊将追表公墓而持状谒余。义不敢固辞。为之序次如右云。
晚节斋吴公墓表
公讳甲海。字圣与。号晚节斋。公之玄孙膺寅述公行而断之曰。以温良岂弟之姿。崛起海陬。虽无渊源所渐。能自奋发。敛迹场屋。栖心经史。力行于家。矜式于乡。不求赫赫誉。以乐嚣嚣志。而其潜德幽光。有不可泯焉者。为称停语。表公之墓。蔑以加矣。高敞吴氏。以丽朝翰林学士讳学麟为鼻祖。文行德业冠当世。世以显赫。讳六和入 本朝。仕至礼仪判书。四传至讳冲鹤副司直。当乙巳士祸。炳几遐举。乃卜平山雅岘
晚节斋吴公墓表
公讳甲海。字圣与。号晚节斋。公之玄孙膺寅述公行而断之曰。以温良岂弟之姿。崛起海陬。虽无渊源所渐。能自奋发。敛迹场屋。栖心经史。力行于家。矜式于乡。不求赫赫誉。以乐嚣嚣志。而其潜德幽光。有不可泯焉者。为称停语。表公之墓。蔑以加矣。高敞吴氏。以丽朝翰林学士讳学麟为鼻祖。文行德业冠当世。世以显赫。讳六和入 本朝。仕至礼仪判书。四传至讳冲鹤副司直。当乙巳士祸。炳几遐举。乃卜平山雅岘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3L 页
而居。世所称四鹤之一。于公为八世祖也。高祖焕星生员。文章名世。曾祖泰基有文行。祖明夏性孝志学。考敬纯孝悌文章。师表一乡。妣仁川蔡氏。佥知徵休女。有淑德。以 英宗己卯十二月十五日生公。序居第六。风范端凝。天性仁温。接人以和。视物常淡。而修齐行治。自有其实。尝著晚节斋记曰。余生于父母之晚年。生之晚也。始受学于舞勺之年。学之晚也。居然志与年衰。有晚暮之叹。幸有丛篁老松。交映于几案间。皆晚翠也晚节也。以余之晚。对物之晚。自有所感者存。以见志节。常以紫阳书及他性理说。尊阁丌上。反覆玩究。不知老之将至。其于栗谷先生。常切高山景行之诚。公于宗中先代事。主张致力。修族谱。广搜各道诸宗。采诸家牒。改正前误。井井不紊。又撰述落拓以来八世行状。无一事一行之遗漏。又编辑鼻祖以下二十世遗稿。藏之于家。使后裔不至有杞宋无徵之叹。盖皆出于至诚而然也。平居以礼法正家率俗。而其外舅蔡公甚富厚而无嗣续。且甚爱公。欲以血属外孙托后事。公不可。乃于其本宗。择其昭穆而立嗣归正。其处事不苟。皆此类。以壬申二月十八日卒。寿五十四。葬于海州东大三里葛洞枕艮之原。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4H 页
寅氏使其胤弼斗徵余文。追表于墓。弼斗文行雅士。处余以友道。因交密。膺寅氏性甚介洁。所述行录。不为彼世俗之务溢辞也。分谊既重。而此事又美。所以不敢以无文终辞也。公娶仁川蔡氏学生迎之女。闺范内则。有女士风。墓祔。公有二子。长鼎绥优文行。屡举庠解。次鼎象亦以文雅闻。鼎绥三男一女。锡万,锡元,锡一,任泰济。鼎象三男二女。锡明,锡耆,锡曾,李昌锡,崔鸿善。曾玄以下不录云。
孝子 赠司宪府监察全公墓表
平山有孝子全公尚元。生于 英宗戊子。卒于 纯祖己亥。今 上乙酉。 命旌闾。 赠司宪府监察。葬本郡德岩山东麓负壬原。其先远自百济功臣欢城君讳聂。至高丽中郎将讳准。相承显赫。是从我 太祖破红巾贼勋。封完山君。完山即全州。仍贯全州。再传礼部尚书讳思敬。为公十世祖。曾祖世立。祖得宗。考海达。盖其孝也。早失怙奉慈母。躬耕手锄。极供甘旨。母患疠疫。齐沐祷天。愿以身代。病益重。血指灌口得苏。母欲食生鱼。时当隆冬。求前溪。数尾鲋鱼跃出冰。后母又病甚重。医言当用人蔘。家贫难办。心忧焦迫。适往德岩山谷。有一蔘青出雪里。采归进服。病即
孝子 赠司宪府监察全公墓表
平山有孝子全公尚元。生于 英宗戊子。卒于 纯祖己亥。今 上乙酉。 命旌闾。 赠司宪府监察。葬本郡德岩山东麓负壬原。其先远自百济功臣欢城君讳聂。至高丽中郎将讳准。相承显赫。是从我 太祖破红巾贼勋。封完山君。完山即全州。仍贯全州。再传礼部尚书讳思敬。为公十世祖。曾祖世立。祖得宗。考海达。盖其孝也。早失怙奉慈母。躬耕手锄。极供甘旨。母患疠疫。齐沐祷天。愿以身代。病益重。血指灌口得苏。母欲食生鱼。时当隆冬。求前溪。数尾鲋鱼跃出冰。后母又病甚重。医言当用人蔘。家贫难办。心忧焦迫。适往德岩山谷。有一蔘青出雪里。采归进服。病即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4L 页
差。后丁丧。庐墓三年。哀慕终始。一如袒括。一乡于是称全孝子。节俭治产。晚饶家计。好施与。乡党邻里无论亲疏。有丧而未葬者。必助之以诚。亦推孝及人也。夫血指君子所不称。然其诚有不可掩。若冰鲋雪蔘。古已有祥鲤包笋。诚孝所感。自有其理。岂可曰在古有理。任今无理也。子(缺)。公之▣▣孙炳谟谒余。表四尺之碑。炳谟从余学者也。诺之未即就。而炳谟死矣。悲其为先之志。又思余践言。抆涕按行录序次。送致其兄炳镐。噫。公既诚孝于今滔滔忘君亲斁伦灭常之日。不得不表出而警之也。
四梅堂进士李公墓表
不佞尝读鳌山南门倡义碑。有曰龙蛇之难。三京皆没。 车驾西幸。惟湖南一路。赖义士力。获全疆土。终成复国之绩。若赵文烈,高忠烈尚矣。如长城南门之举。抑其亚也。因叙列其时诸公。灵光进士李公讳应钟字和叔其一也。公之十三世孙前参奉铉玑。千里送其家状曰。吾先祖墓表尚阙。敢谒文。重违其志。且慕公之义。按而叙之。公完山人。 桓祖别子完山君元桂之七代孙。月城君明仁之玄孙。月城始居于南服。曾祖孝常副司猛。祖世元副司果。考鹤进士。号双
四梅堂进士李公墓表
不佞尝读鳌山南门倡义碑。有曰龙蛇之难。三京皆没。 车驾西幸。惟湖南一路。赖义士力。获全疆土。终成复国之绩。若赵文烈,高忠烈尚矣。如长城南门之举。抑其亚也。因叙列其时诸公。灵光进士李公讳应钟字和叔其一也。公之十三世孙前参奉铉玑。千里送其家状曰。吾先祖墓表尚阙。敢谒文。重违其志。且慕公之义。按而叙之。公完山人。 桓祖别子完山君元桂之七代孙。月城君明仁之玄孙。月城始居于南服。曾祖孝常副司猛。祖世元副司果。考鹤进士。号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5H 页
梅。与金河西,林石泉,柳眉岩道义为交。妣海南尹氏其父某。以 中宗壬午生公。自幼受学于内舅尹橘亭衢。才学夙就。蔚有盛名。戊午中进士。尝游泮宫。见朝论有分党之渐。即日归乡。至己丑变作。人服其先见。自是杜门养亲。潜心经理。常患礼书极博。览者难以领要。乃采取诸儒常变礼说。逐条补入于家礼原章之下。名曰家礼附注。尝与李竹谷长荣。讲行饮射等礼。为乡人观。爱护封植家庭双梅而加种二株。自号四梅堂。及当倭警。公年七十一。与弟寒泉公某及子七梅公某募义兵。送粮械于光州义阵。输谷于 行在。闻赵高二公锦山败报。即往会长城南门。竭力周旋。会府使南宫岘遭丧解职。众议守城。推公为大将。布置方略。民赖以安。 天兵来援。自 行朝有士民助饷之教。公倾私囷送体府。 宣庙乙巳。没于其五月四日。享年八十四。睡隐姜公沆诔以悲之。葬于同郡亩长山庚原。配全州崔氏祔焉。有五男二女。克操,克持忠义卫克扶,进士克扬,克挺,副司果柳宪,李允祯妻。孙曾以下不录。呜呼。公为国仗忠。白首益奋城守遏强寇。其义烈可使百世人增气。今当阳九。国无济屯之才。欲起当时忠义诸公而不可得也。呜呼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5L 页
悲夫。
学生许公墓表阴记
公讳镇。阳川许氏。入北世居吉州。自龙津公讳徵为始。子参判讳崇道。子孝庄公讳惟礼。于公为十三世祖。讳成博。讳日昌。讳讫。讳瑅。高曾祖及考。妣全州李氏某之女。公勤俭守家。癸卯谓家人曰。 国家将有祸。在国则难保为国民。宁去国保家。守为国民。迁至俄领之黄坪而寓焉。为之守旧。以癸丑三月十三日殁。距其生 宪宗辛丑。得年七十三。齐完山李氏先公殁。三子。长栵为伯父鍊后。次东。次橘。女适南阳洪炳玉,清州韩璋仁。东承父志。笃于守旧。且乐善好义。亦于余用意甚勤。而同贯一约事。葬其亲于本乡某里某坐原也。将竖表而送金君永禧谒阴记。癸丑孟夏中浣。瀛洲柳麟锡识。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墓志
莲溪张公墓志铭(并序)
辛丑夏。余自平山行关西。至箕城。知龙川张君世渊千里寻我于平而路相违也。徐造其里。君已还而相迎曰。子之在辽也。吾曾寻往。未达而返。后又再图不遂势耳。乃使其弟世净及其子若侄为之相从共学。
学生许公墓表阴记
公讳镇。阳川许氏。入北世居吉州。自龙津公讳徵为始。子参判讳崇道。子孝庄公讳惟礼。于公为十三世祖。讳成博。讳日昌。讳讫。讳瑅。高曾祖及考。妣全州李氏某之女。公勤俭守家。癸卯谓家人曰。 国家将有祸。在国则难保为国民。宁去国保家。守为国民。迁至俄领之黄坪而寓焉。为之守旧。以癸丑三月十三日殁。距其生 宪宗辛丑。得年七十三。齐完山李氏先公殁。三子。长栵为伯父鍊后。次东。次橘。女适南阳洪炳玉,清州韩璋仁。东承父志。笃于守旧。且乐善好义。亦于余用意甚勤。而同贯一约事。葬其亲于本乡某里某坐原也。将竖表而送金君永禧谒阴记。癸丑孟夏中浣。瀛洲柳麟锡识。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墓志
莲溪张公墓志铭(并序)
辛丑夏。余自平山行关西。至箕城。知龙川张君世渊千里寻我于平而路相违也。徐造其里。君已还而相迎曰。子之在辽也。吾曾寻往。未达而返。后又再图不遂势耳。乃使其弟世净及其子若侄为之相从共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6H 页
不知君之何取于无似。而其所以为心则异于人矣。吾因惯闻君之行义一家。孝友敦厚之风。最著一郡。而世净文行。久而益见其不易也。则意其必有所自来也。一日世净请志其先人幽宫。辞不获而谨按其状。公讳昌一字士心。莲溪其号也。幼不戏。稍长应对有节。自知勤学。孝于亲。尝赴试汉城。将渡浿。心动而归。亲已病矣。侍汤靡懈。送终尽诚无遗憾。处昆弟友爱笃。吉凶有需。均一尽心。以次孙而置祭田具石仪于先墓。力扶宗家恤族党。而不遗故旧。公言语简默。性不好声色华丽。一生无释卷日。虽治词章。至甚宏多。而又自留心经学。信从负笈者众。而亦累登荐剡。心术之正。行义之笃。有识知旧皆称之。尝曰万籯金。真不如一经。刱书塾教子孙。为久远家计。生于 宪庙乙酉。没于今 上乙酉。葬某郡某里某坐原。张氏为龙之大姓。而自其先祖讳弼官文学。忤时议谪居。而子孙仍焉。讳希范讳建父子。当丙丁之虽。有倡义敌忾功。并 赠楔。自此世修儒业。考履哲克绍先裕后。妣南平文氏父梦弼。有淑德。配河东郑氏镇裕之女。甚执妇道。年六十四。先公二年没。同窆。有子四男一女。长曰世泿早死。以世渊子宗植为后。季世澄。女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6L 页
适金愚植。馀内外孙曾。多不尽录。噫。时运变且极矣。举世争争投去禽兽地。而视正学人道若雠物然。惟恐避之不远。独公之贤所以裕昆者有卓然。吾故论其世。知福禄善庆之方兴未艾。而望其终有扶于斯文世教也。遂为之铭。
根之固者。必使枝达。源之清者。必使流洁。论公之世。其理不舛。宜尔子孙。益思以显。
扈 圣功臣 赠汉城右尹文公墓志铭(并序)
昔我 宣祖大王猝当壬辰倭难。 龙驾播越。西至于义州。间关岁年。天眷 圣德。回斡中兴之运。于此卒致扫清恢复。以巩升平悠久之大业。当时群僚庶士效劳承 宠。其伟功显光。百世所共感激钦仰。而龙川扈 圣功臣文公讳忠辅字夏卿其一也。公之先南平人。罗丽著姓。丽末有讳益渐木绵功臣左司议。我 太宗朝封富民侯谥忠宣。于公为八世祖也。六世祖讳吉。以密直副事。西徙于龙。世以居焉。考 赠县监讳应斗五男。公居第二。以 嘉靖甲辰生。武略气槩出凡。廿岁馀。海西贼林居正结连蕃胡。剽掠沿海。闻公名不敢犯。全境赖以安。喜读左氏及申包胥诸葛武侯传。以辅国竭忠为臣子当行之节。及壬辰
根之固者。必使枝达。源之清者。必使流洁。论公之世。其理不舛。宜尔子孙。益思以显。
扈 圣功臣 赠汉城右尹文公墓志铭(并序)
昔我 宣祖大王猝当壬辰倭难。 龙驾播越。西至于义州。间关岁年。天眷 圣德。回斡中兴之运。于此卒致扫清恢复。以巩升平悠久之大业。当时群僚庶士效劳承 宠。其伟功显光。百世所共感激钦仰。而龙川扈 圣功臣文公讳忠辅字夏卿其一也。公之先南平人。罗丽著姓。丽末有讳益渐木绵功臣左司议。我 太宗朝封富民侯谥忠宣。于公为八世祖也。六世祖讳吉。以密直副事。西徙于龙。世以居焉。考 赠县监讳应斗五男。公居第二。以 嘉靖甲辰生。武略气槩出凡。廿岁馀。海西贼林居正结连蕃胡。剽掠沿海。闻公名不敢犯。全境赖以安。喜读左氏及申包胥诸葛武侯传。以辅国竭忠为臣子当行之节。及壬辰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7H 页
倭寇至。 乘舆行驻箕营。公闻变奋臂起曰。 君父蒙尘。安卧于席。岂无天壤之殃。即拜辞先茔行。孙继明请从曰。祖为忠臣。孙愿为孝子孙。公善而许之。直抵箕城。李公恒福,郑公澈与语大奇曰。不意关西生如此人也。入奏。 上召见曰。河北真卿也。此人至今未显。宰辅之过。即授及第出身。时贼兵直犯行在。 上急欲向义州。诸宰奏曰文某关西人。通惯路次。可使前导。陪扈 御辔。引携诸从臣。无虞到泊。是岁六月二十二日也。癸巳 天将来援。克复诸郡。夏 上设宴清源堂。曾文武诸臣。命公进前赐酒。特题名于 御笔之案。曰关西乡大夫文某赐之。甲午 上还京城。除秉节校尉守门将。陪 驾。复除奋顺副尉。策扈 圣原从功臣。 赐宝篆录券。示以世世通仕路。加官秩之旨。以孙司仆继明封原从功。策勋宣武。年六十。乞骸还乡。公性孝。年少居丧。哀毁踰礼。疏食水饮。每号哭。路人见之感泣。其移于忠。盖有本也。戊申。以年六十五。没于其四月十六日。葬某里某原。配贞夫人大邱金氏贤亮女祔焉。今 上某年。追念功劳。 赠嘉善大夫汉城右尹。有四男。汉南,好仁俱无后。好义司仆其出也。好延生桂兴,桂益。馀不录。公之十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7L 页
一世孙锡宽请追志幽宫。锡宽既交以友道而情密。又余今当倭寇罔极之变。忍痛含冤。无路为计。感公忠义别有异于人者。不固辞而叙述如右。遂继以铭。
粤昔壬辰。岛夷陆梁。 大驾亟西。徘徊浿乡。文公奋起。亦以孙行。 天褒有陨。河北真卿。前导龙湾。中兴是基。文武臣僚。同功并辉。 王曰随后。予其还京。还京锡券。祖孙偕荣。凡厥后裔。暨乡士人。尚哉忠义。有公祖孙。
南浦李公墓志铭(并序)
昔余入辽。友人清风尹鼎燮,阳燮偕焉。为余言其先祖判书公讳宪柱被士祸谪龙川。其郡有为弟子者。慕遗躅立祠享之。后配弟子者。近遭国禁而撤矣。无何。龙川李君元灿访至。相守累月。且言其事。为尹公弟子而配享者。乃其 世祖南浦公讳东遇也。余既还国而西为。至龙川。见士风菀然。士皆曰吾郡破荒。李公力也。子孙曰世有方向。先祖功也。既而元灿以公行状今祭酒宋公秉璿所撰。墓表参判崔公益铉所述者示之。且曰惟幽宫阙铭。请铭之。益发先懿。重慰子孙望。辞不获已。谨按其状。曰公六岁而孤。哀戚如成人。事母至诚。家甚贫。随事代劳。美味不先口而
粤昔壬辰。岛夷陆梁。 大驾亟西。徘徊浿乡。文公奋起。亦以孙行。 天褒有陨。河北真卿。前导龙湾。中兴是基。文武臣僚。同功并辉。 王曰随后。予其还京。还京锡券。祖孙偕荣。凡厥后裔。暨乡士人。尚哉忠义。有公祖孙。
南浦李公墓志铭(并序)
昔余入辽。友人清风尹鼎燮,阳燮偕焉。为余言其先祖判书公讳宪柱被士祸谪龙川。其郡有为弟子者。慕遗躅立祠享之。后配弟子者。近遭国禁而撤矣。无何。龙川李君元灿访至。相守累月。且言其事。为尹公弟子而配享者。乃其 世祖南浦公讳东遇也。余既还国而西为。至龙川。见士风菀然。士皆曰吾郡破荒。李公力也。子孙曰世有方向。先祖功也。既而元灿以公行状今祭酒宋公秉璿所撰。墓表参判崔公益铉所述者示之。且曰惟幽宫阙铭。请铭之。益发先懿。重慰子孙望。辞不获已。谨按其状。曰公六岁而孤。哀戚如成人。事母至诚。家甚贫。随事代劳。美味不先口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8H 页
供之。及长自能力学。负笈广游。贯穿经史。并及孙吴。不欲以一艺成名。既而曰泛滥无功。不如专力。小学四书。念诵服习。既自饬躬。以教子孙。又著戒书以率之。门庭之内。孝悌勤俭成行也。又慨然于乡习之贸贸。以兴起儒风为心。校宫素无明伦堂。创议建之。更设赡学库。乃仿蓝田约规。月朔以讲。恒行饮射仪。忠信礼让导迪后进。一乡翕然丕变而就正。尹公为监司。累欲荐其行于 朝。公力辞。遂举李熙奭,郑尚裕。代以登剡拜官。晚除教授官。升资通政。以 元陵壬辰十月十六日没。距其生 明陵辛未。八十二年。葬于府南石串山先垄下壬穴。公字佑正。丹阳人。鼻祖高丽侍中杯换。我 朝右议政茂。参定社勋。封丹阳君谥翼平。传至执义孟智。燕山朝谪龙川。子 赠参判评以下世居焉。高祖亨立参奉。丁卯虏乱。有军功 赠兵判。曾祖汝杞 赠同中枢。祖景廷武科。考万枝。外祖竹山朴鸿鸣。有三配。河东郑氏昌宗女。庆州李氏俊和女。东菜(一作莱)郑氏德星女。李氏葬从公双坟。子男寅儒,宗垕郑出。宗纲武科。宗齐,宗楚有孝行。宗老李出。宗夏,宗国郑出。孙长房男载坤。次房男一坤。四房男春坤,夏坤,德坤,秀坤。女文命利妻。五房男相坤。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8L 页
女金振白,张命禄妻。六房男圣坤,贤坤,允坤,哲坤,赫坤。三房及季二房并不育。内外曾玄多不尽录。呜乎。公生边远地。能自树立。陶铸乡俗。变弓马而成弦诵。至今百数十年。流馀韵而不已。伟矣哉。公固豪杰人。而无亦师尹公而得其助发欤。又可知公者。辞登荐让来官也。让为美德而实让为难。其于明时名府美剡可荣之官而有实让。不亦甚难乎。所以服人而化俗也。视今日名以读书士。而于乱贼所行夷兽之官制。贪冒竞进。恬不知耻者。奚啻鹄虫之相远哉。是可为后孙与乡之为士者劝也。既序次如右。继之以铭。铭曰。
不为囿于境夺于习者。天赋之已豪也。有以善于已化于人者。地位之又高也。是其流风馀韵之永长者。何待我笔之操也。曷不后孙乡士之瞻敬者。在彼若斧之皋也。
烈女孺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吾同门友平山申君赫熙。昔余在辽时。与其三从弟亨熙先后访焉。亨熙相守数年。君病不久留归。且有书。以其五代祖讳宗岳配孺人李氏烈行录送之曰。闻子方营东国风化录。忠孝烈与焉。吾先祖妣烈行。
不为囿于境夺于习者。天赋之已豪也。有以善于已化于人者。地位之又高也。是其流风馀韵之永长者。何待我笔之操也。曷不后孙乡士之瞻敬者。在彼若斧之皋也。
烈女孺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吾同门友平山申君赫熙。昔余在辽时。与其三从弟亨熙先后访焉。亨熙相守数年。君病不久留归。且有书。以其五代祖讳宗岳配孺人李氏烈行录送之曰。闻子方营东国风化录。忠孝烈与焉。吾先祖妣烈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9H 页
子必欲闻之矣。然此事不知早晚。得子志墓则幸矣。诺而即余栖屑未果也。今壬寅夏。又使亨熙来关西提之。谨按孺人贯庆州。佥枢有绩女。性温柔而方正。归申公。极执妇道。及公有疾。昼宵殚诚。用药百方。命限而逝。则哭擗数至顿绝。邻里为之感伤。葬公于白隅先茔下亥穴。所居园后也。逐日上墓。尽哀而还。朝夕朔望馈奠之奉。不以家贫。极力营办。断肉不梳。痒甚则以手叩头。凡居丧之礼。其所闻知者。无不执而行之。终三年撤灵座之日。即欲从死。举家严防不遂。翌晨防者少眠。乘间饮药。家人救之不及。 英庙甲子九月十八日也。窆祔于公之墓左。无育。从子就坤为公后。生二男一女。长纪次纲。俱寿职通政。纲出后从父讳硕坤。女南宫。曾玄以下甚繁衍。噫。天下至重者纲常也。天下至难者死生也。若孺人始终一心。罔不在乎夫子。而卒至办至难。以就至重。天下事理至此而蔑以加矣。孰使之然哉。天理民彝之莫遏而然也。是宜有旌褒之典。光阐扶植。而惜乎其未及也。第惟我国伦理尽备。而女行贞烈。又古今天下之所不比。是若布示天下后世。并及外夷。则致其感悦敬服。有以尊国扶道也必矣。此余之所以有意于风化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89L 页
录也。此事而有成。则若孺人之行。岂独为申氏一门光也。为玆志也。姑以备陵谷之变而已矣。铭曰。
纲常至重。死生至难。办此就彼。其孰使然。邈矣天门。尚迟褒旌。我纪昭迹。幽宫于铭。陵谷可变也。玆石不可迁也。玆石可迁也。惟玆孺人之行。永千百岁而不可泯也。
橄庵处士尹公墓志铭(并序)
橄庵处士尹公。以己亥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孝孙正学。即于庚子春。为公行录遗事。成一大册。数千里入送辽东。谒麟锡为墓铭。麟锡再拜哭而受之。奉阅三四。始公三入春川山中。访我省斋先生。时或赐临弊庐。麟锡见公胸怀气像议论动作。即古君子长者之风。初谒已悦服之深。而亦厚受公爱也。后公又访先生堤川移寓之初。麟锡幸适及以拜。后又造拜公庐。敬家居法度。益承款诲。心醉而归。麟锡既哭山梁。而又因时变。去国入辽。不复拜公而至永诀矣。呜呼恸矣。闻公自麟锡去国后见士友。辄握手饮泣。作痛哭歌三叠。以叙慷慨之怀。噫。辱公知顾极矣。公之后事。不论知顾之恩。顾知及于公。亦或不后于人。而今正学之录公行者。与知及者合而无溢焉。则义固不敢
纲常至重。死生至难。办此就彼。其孰使然。邈矣天门。尚迟褒旌。我纪昭迹。幽宫于铭。陵谷可变也。玆石不可迁也。玆石可迁也。惟玆孺人之行。永千百岁而不可泯也。
橄庵处士尹公墓志铭(并序)
橄庵处士尹公。以己亥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孝孙正学。即于庚子春。为公行录遗事。成一大册。数千里入送辽东。谒麟锡为墓铭。麟锡再拜哭而受之。奉阅三四。始公三入春川山中。访我省斋先生。时或赐临弊庐。麟锡见公胸怀气像议论动作。即古君子长者之风。初谒已悦服之深。而亦厚受公爱也。后公又访先生堤川移寓之初。麟锡幸适及以拜。后又造拜公庐。敬家居法度。益承款诲。心醉而归。麟锡既哭山梁。而又因时变。去国入辽。不复拜公而至永诀矣。呜呼恸矣。闻公自麟锡去国后见士友。辄握手饮泣。作痛哭歌三叠。以叙慷慨之怀。噫。辱公知顾极矣。公之后事。不论知顾之恩。顾知及于公。亦或不后于人。而今正学之录公行者。与知及者合而无溢焉。则义固不敢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0H 页
辞也。然人微文拙。非所以重其事。且形容不善。不啻如一发不似之。成别人。则非所以敬公也。是亦不敢不辞也。无何麟锡因事还国。则正学来见。责以义而申之甚力。不得固辞。既许之而又以事势倥偬西走。即不进哭象设。登拜斧堂。而只徐有事乎此。则大有悲缺悚惶也。谨按公讳秉义字庆春漆原人。始祖新罗太子太师讳始荣。终罗迄丽。世以大显。有讳桓为丽首相。封漆原伯。用是为贯焉。入我 朝。讳莘遇兵曹参知。讳良佐郡守。孝友清慎。慕斋金公安国撰墓碣。于公为 世祖。高祖讳桢周。曾祖讳任天。祖讳起聃。考讳在圣。妣骊兴李氏宗秀女。讳揆圣。公生考也。 纯庙壬午。公生于忠州之梧甲。气骨俊伟。而孝友根于天赋。早失怙恃。伯季亦丧。昼夜号恸。邻里为之悲伤。及出系产剥乏供养。樵牧井臼。身劳而色油。翼年二十馀成娶。乃曰生于世间。宁独为不学人。以累寒门清德。奋然上学。为速开文理。始受范雎传。口塞不能下一字。众交讥以为不若早服田亩。公听若不闻。益自坚励数月。唇吻顺而文理快畅。众所读皆从傍领会。一日同业咏雪。拈韵松字。忽应声曰雪后山光老。春色竹与松。曾是不意。满座惊叹。且许以气节。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0L 页
经三四年。特出侪流。经史子集。无不淹贯。至于阴阳外书。亦皆参涉。自言读书以后。昼以饭止。夜以鸡罢。为一定规而无违也。遭外艰。执哀尽礼。明年丧配。公年三十一。而子甫六岁。事毕不续弦曰。无心以累遗小儿。众劝不听。人有以近地寡女劝作妾。正色曰配失节。前哲所戒。终不卜姓。母夫人年晚。而生事益摇落。为能尽心力假贷营办。致极滋味。公甲年。母夫人没。哀毁几灭性。而虽暑恒绖。虽疾不肉。吊奠一不代行。墓哭不避险日。人言年老。不宜径情。泫然曰。吾何敢以礼自贤。即失养多感。今不忍自便。终不改辙。丧毕谓子孙曰。吾今无恃。万念灰寒。然箸力不甚澌苶。当历观山川而事游从。从吾所好。先是每叹早事举业不中。晚意于学而地陋无师。且自国家和洋。不胜痛恨。闻春川洪义士在鹤斥和死节。三百里操文往祭其墓。乃访省斋先生柳公重教于柯亭。得闻道体。公多先生十一岁。而以师道推先生。先生深服公之义与诚。公归语子孙曰。道在是矣。不遇此公。吾无闻矣。自此绝举业而专学问。熟读心经,近思等书。用功以诚实不欺为主。至是再入柯亭。累日讲论。先生亟叹其律身清严。老而好学。诸士友莫不钦服。争以诗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1H 页
文献之。访李锦溪根元,柳恒窝重岳。仍与崔知窝荣升,崔新斋墉门人申龙均入俗离山。访尤庵真迹。仰诵尊周大义。作律诗百馀韵以泻血衷。六十七岁。复入柯亭。参讲会行饮礼而归。自后道学日进。气血益旺。满颜精彩。望若仙境人。非久又访先生于堤之长潭。留连旬馀而返。先生为作庵记。又有诗云行年今七十。真腴润四支。再拜题堂额。斯翁是我师。及先生没。操文往哭。加麻护丧。再期又为哀辞。令正学替行。甲午国变。痛愤拍案下泪。及薙祸作。谓子孙曰。吾生至八七。岂可作毁形鬼。从容以死而已。因作誓辞一篇以示志。闻麟锡等举义。莞尔掀髯曰。箕东士风不死矣。恨吾老不起也。因书时策若干条。送正学同其事。及麟锡入辽。谓正学曰。吾二十二代祖尚书公使元。卒于辽东。子郎将公幼而奔丧。担土成坟而归。今毅庵在彼地。吾欲与汝往从死。即埋其土。得生依柳义士。死从尚书公则无憾矣。而筋力不振。可奈何。公至七十八岁。气力淹溘。而春秋节祀。犹不代行曰。吾死日不远。承事岂得多乎。不能屈伸拜跪。而俯伏虔恭。至罢乃已。当十月母夫人忌辰。终日哀慕。冠带达夜。行祀俯伏号恸。哀不能已。祀罢亦不就寝。间一月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1L 页
而考终于正寝。葬于本州居谷面土谷丙原。有遗稿若干编藏于家。公事亲则善承顺。无一事忤。出无十里宿。而无一空手返。为先则祭致洁丰。而素三日齐五思。晨兴谒庙。朔望省诸墓。风雨无废。为家则教子既富词翰。又力田畦。而俦古董生。孙又懿文学正志行而期远到。勤俭成风。而巫觋不经不入门。教诸生则舍时文熟小学。回空荡见而定实脚跟。待人接物。则畦畛不设。信义以孚。交游自少绝戏慢。宾友虽贫备礼物。庆吊必先人。患难必力救。孝悌忠烈。奖若在已。是非淑慝。辨不假色。疫疠怪疹。在过宾疏族比里。曾不顾忌。亲自检救。感人隐物。则东匪之扰。乡设约而无一连累。窃牛之盗语立感。而请永开门。家人射宿獐。为出不意。怒斥其肉。牛疫既霁而不食肉。待其繁畜。始下箸。忧世则为时变作诗愤激。有志士于斯羞欲死。有铓尚未斩妖氛之句。或梦寐作声大骂逆贼。见权贵横恣。守宰贪饕。大斥鼠辈无忌。是可忍也。因叹崔勉庵之忠清。不当局用手。知人则闻庆乱魁遣人察意。魍魉不逃于其明。凶贼玉均素与相识。一见其役才乖论。知必殄宗。绝不往还。论古事则明治乱辨义利。通史至烈士殉节处。饮泪不能下。门人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2H 页
其读。国朝之前后士祸。参伍党论。如诵己言。阴阳黑白微奥必见。使听者兴感。检身则日用衣食。不用洋物。方刚鳏居。严退少艾。治心则自谓如防大泽。筑堰牢固。波伏滓沉。鉴面自著。每日动静则昧爽而起。正衣冠。庄诵古昔铭箴。行家政教授诸子后。竟日危坐。肩背竦直。时复讲诵声高。吟咏趣长。兢兢然持志以敬。坦坦然率意任真。盖公志气高大。于当世学者。少有许可。见省斋。必曰真君子也。不惮地之远而忘身之老也。从游之数。讲服之深。年弥高而学弥进德弥隆。其言曰为学之要。居敬穷理力行。纲目轮翼而已。此吾闻之省斋。而省斋之所闻于朱宋二夫子及华西先生者也。尊中华攘夷狄。穷天地之常经。而今日之急务。吾又闻之也。斯二者吾必有事焉已矣。呜呼。公果何如人哉。公之配忠州崔氏。学生尚简女。一子永斗。举三男二女。正学为长。次龟学。次明学。李东烨,宋永锡二婿也。今序次公行。繁而不杀如此者。非为显公也。将以警后人也。深知此意者。公之孝孙正学也夫。铭曰。
得乎天者。孰如公粹。得于己者。孰如公备。忘身之老。谁称好仁。古闻其语。今见其人。天地常经。圣学要旨。
得乎天者。孰如公粹。得于己者。孰如公备。忘身之老。谁称好仁。古闻其语。今见其人。天地常经。圣学要旨。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2L 页
我必有事。我闻君子。非述公显。公自为公。而警后人。诏及无穷。
学生李公墓志铭(并序)
吾友李正奎致心。能拔俗臼而事学问。弃世论而正趋向。知今天下。尊华攘夷扶人抑兽之义之为大。乙未国变。同士友举义。因又守正不挠。其叔兄容奎好义。义士安承禹,洪思九尸在贼中。冒死以收。人皆伟之。而余尝暂至其家。又见众昆弟子侄有友孝循谨之行。则余固意其必有所本也。致心以其考学生公先妣张孺人行录。请志幽宫。辞不得而阅其始终。噫。致心有贤父母也。公早孤。家贫失学而性笃孝。事母崔氏。幼能负薪捆屦以养。及长勤业成家。甘旨之具。便身之物极备。至诚承顺。每事必禀。不肯者虽关大利害。无敢行。使亲志体俱获养也。方十馀岁。当正元告母曰。人家皆行节祀。吾家何独不祭。母泣曰。汝即四世。成宗汝父没。家势不支。移奉汝再从叔家。今房室隘陋。且待汝稍长。曰生口食而神馁可乎。儿虽幼。宗孙也。屋陋且何计。即还奉父祖位。无神主。告母追造。母曰汝祖遗教汝父。母成神主。使反辱于子孙零替之时也。曰儿虽无识。尝闻之。祭必有主。圣人之
学生李公墓志铭(并序)
吾友李正奎致心。能拔俗臼而事学问。弃世论而正趋向。知今天下。尊华攘夷扶人抑兽之义之为大。乙未国变。同士友举义。因又守正不挠。其叔兄容奎好义。义士安承禹,洪思九尸在贼中。冒死以收。人皆伟之。而余尝暂至其家。又见众昆弟子侄有友孝循谨之行。则余固意其必有所本也。致心以其考学生公先妣张孺人行录。请志幽宫。辞不得而阅其始终。噫。致心有贤父母也。公早孤。家贫失学而性笃孝。事母崔氏。幼能负薪捆屦以养。及长勤业成家。甘旨之具。便身之物极备。至诚承顺。每事必禀。不肯者虽关大利害。无敢行。使亲志体俱获养也。方十馀岁。当正元告母曰。人家皆行节祀。吾家何独不祭。母泣曰。汝即四世。成宗汝父没。家势不支。移奉汝再从叔家。今房室隘陋。且待汝稍长。曰生口食而神馁可乎。儿虽幼。宗孙也。屋陋且何计。即还奉父祖位。无神主。告母追造。母曰汝祖遗教汝父。母成神主。使反辱于子孙零替之时也。曰儿虽无识。尝闻之。祭必有主。圣人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3H 页
制。不宜以祖先未治之命而废圣人正制也。遂造成之。其当祭祀。卖薪屦以备庶羞。礼节问于邻居申公某。申公故家礼识。奇爱之。既详教而又虑有错。祭时至门外指告。自是奉先。情文具无缺。始祖以下先山。出议鸠财。以备逐年修保。又增置十馀位祭田。享以殷礼。盖其诚孝无远不逮也。寡居姊氏。延接隔墙而保养之。衰暮情笃。如同乳膝下时。有一从弟。极抚爱之。若怀中儿。族戚闾里。周恤以诚。待以举火者。常数十户。逃婢数十。知其所在。不追而尽焚其券。其推爱广恩也又如是矣。公生于 纯庙丁卯。今 上庚午。年六十四而没于其二月五日。葬在堤川之大葛谷坐壬原。盖长身秀骨。丰貌美须。言语简重。威仪俨然。性度淳厚宽广。人就之。莫不心醉。然又极严正。门无杂客。座绝俚谈。侧媚邪佞。目不正视。巫觋僧尼。家不得近。性好礼。自起居饮食。至冠昏丧祭乡党礼俗。无一放过。有疑晦。必先事广质。务得至当。故平生措处。虽经生学士。无能过也。其信服于人者。则幼时一乡称孝童。申公不嫌贫孤而妻以女。一时文人端士争相从游。而李云山用植称之曰。不学君子。无文英雄也。公讳锡烈。字命汝。贯平昌。上世有高丽巡抚匡。有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3L 页
散骑常侍天骥。与圃隐,牧隐友善多酬唱。我 朝永瑞集贤殿校理。成三问,朴彭年诸公。并称八文章。子季男翊戴 中庙。封平原君。官吏曹判书。与估𠌫,寒暄从游。子亮见静庵北门之祸。痛哭出城。忤衮,贞辈。官止主簿。玄孙珉。尤庵先生掌铨。以首荐为缮监监役。为公六世祖也。曾祖观镇佥枢。祖汉龙。考夏荣皆不仕。妣崔氏。其考学生重明也。配申氏早卒无育。张氏继焉。生五男。长玹奎司果。次元奎中身没。次彦奎出后于从叔。容奎,正奎即其次。侧室男膺奎。女适黄某。孙男钟过,钟遂,钟遐,钟迈。女李某玹奎出。钟近元奎出。钟远,李殷辅彦奎出。馀男女皆幼。呜呼。公之贤行。所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亦贻厥孙谋而有馀者矣。抑又闻之。公之祖以某某等为近族。其犯邪学而速大祸也。邑倅疑其同染。令佞校伺察。方夜深。对子孙语讨某某罪甚严。义理明确。校忽排门入伏曰。匿宿厅底几夜矣。今伏大君子正见。乃得明白而名益重。于是公亦有所本也。世世积善之家。其将流馀庆于无穷。而亦使斯世有赖也夫。
不学而贤。得之性天。孝源百行。行无不全。允矣正人。不亦裕昆。子孙敬止。式瞻其坟。
不学而贤。得之性天。孝源百行。行无不全。允矣正人。不亦裕昆。子孙敬止。式瞻其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4H 页
孺人张氏墓志铭(并序)
余既为李致心。志其先公墓矣。乃又谨按其先妣孺人张氏行录而序以铭之。序曰孺人即古女士也。不意于今世闻之也。盖孺人生长于丹阳小白山下僻乡穷村。而天姿自异。聪慧而静肃。仁惠而详缓。于父母为无男女。而幼能事之至诚。父母曰吾女胜他十男。稍长德容出凡。而凡百女事虽至难者。一见闻而为之。便如熟手。及归李氏门。供厨下奉巾栉。动合古法家贤妇人遗规。见者莫不称叹曰。不谓末俗闺范有如此者。姑崔氏常言新妇初入门。皆能小心。年深岁去。乃能如一日也。无嬉笑。侍婢未尝一见足迹不出中门。隔邻妇女累年未知面。质甚脆弱而其养姑。衣服饮食兴居寝处。必亲周旋。不须婢妾之助。祈寒盛暑。终日继夜。少无劳苦意。及姑丧。哀礼极至。承当家事。一无变于其遗法。事君子。极执妇道。而当丧则不接水谷。期欲下从。至神气迷没。诸子以米饮潜流入口则复苏。如是者十四日。方苏而开眼微视曰。人命之绝。如是难乎。正奎六岁尚乳。号泣在傍。指之曰。鬼神不夺命此儿故也。遂命进食。乃谓诸子曰。汝父亲存心行事。汝等宜深体之。无至蔑裂也。奉先以礼。
余既为李致心。志其先公墓矣。乃又谨按其先妣孺人张氏行录而序以铭之。序曰孺人即古女士也。不意于今世闻之也。盖孺人生长于丹阳小白山下僻乡穷村。而天姿自异。聪慧而静肃。仁惠而详缓。于父母为无男女。而幼能事之至诚。父母曰吾女胜他十男。稍长德容出凡。而凡百女事虽至难者。一见闻而为之。便如熟手。及归李氏门。供厨下奉巾栉。动合古法家贤妇人遗规。见者莫不称叹曰。不谓末俗闺范有如此者。姑崔氏常言新妇初入门。皆能小心。年深岁去。乃能如一日也。无嬉笑。侍婢未尝一见足迹不出中门。隔邻妇女累年未知面。质甚脆弱而其养姑。衣服饮食兴居寝处。必亲周旋。不须婢妾之助。祈寒盛暑。终日继夜。少无劳苦意。及姑丧。哀礼极至。承当家事。一无变于其遗法。事君子。极执妇道。而当丧则不接水谷。期欲下从。至神气迷没。诸子以米饮潜流入口则复苏。如是者十四日。方苏而开眼微视曰。人命之绝。如是难乎。正奎六岁尚乳。号泣在傍。指之曰。鬼神不夺命此儿故也。遂命进食。乃谓诸子曰。汝父亲存心行事。汝等宜深体之。无至蔑裂也。奉先以礼。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4L 页
新物不荐不以入口。当祭洁衣致齐。鼎俎笾豆。躬视必致精。彻宵竦坐。无敢宁息。于是一家上下。至于里闬愚妇痴儿。皆知祭先之重。见新味则相间大宅荐庙与否。若否则曰老夫人不入口。吾敢先食乎。盖一里男女。皆被恩爱煦濡。仰若父母故也。待族戚。务尽诚意。有行高年尊者。忘已老而貌恭如新妇㨾。每当水陆腆味。虽少必分馈诸亲之老。诸妇欲为复进。有难色。则曰不与诸老共则心不安。何必食多后可肥乎。寡不得分。则对案咨嗟。不忍下咽。故馔膳小者。诸妇不敢进于前。古凶患难。极加周恤。真心孚外。恩义浃洽。族党之虽称顽愚者。深致感服。夫姊有寡居者。诚心保护曰。先姑之所爱怜。夫子之同气。其忍忽乎。衣物虽甚爱者。多则分与之。寡则尽与之。有病则煮粥煎药。不任诸妇婢仆。亲自为之。昼夜按搔。姊对人言为是勤念太过。小病不敢卧也。诸子诸妇教循规矩。侧室男女视己出。爱无差等。今 上丙戌七月十三日。以年终。去其生 纯庙癸未。寿六十四岁。孺人平居。持志严正。仪形端庄。御下治家。恩威并著。终年无声色之动。而一家上下惴惴。无敢放心。虽诸妇满室。一未闻长短之说。族戚虽年高者。皆致敬谨。有文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5H 页
人端士来访诸子。则必躬备酒食曰。吾为汝辈。如此勉之。无为此等人所弃。尝曰吾家迎师数十年。儿辈一无有成。今乃知其故也。凡事无激则不成。渠辈常在父母侧。温饱任便。宁有刻心成功之理。使阅困苦可也。遂以正奎托洪公佾周家稍远。日督遣。雨雪风霜。不令休家。或被群儿驱击困迫。归诉其情。则笑曰送汝人家者。欲如此也。或执贱役。负薪担袋。诸兄见不悦而来告。则欣然听之。若得喜报。尝去其周衣所著绵曰。汝先生家苦寒。温汝身安于心乎。正奎为末生。早违父颜。故爱怜尤倍。而其教导切严如此。每挟册暮归。使诵所课于前而说其义。时读通鉴。至吕后人彘事。嚬眉不悦曰。宁有如彼残忍乎。惠帝不能谏止母恶。以保同气。而心荒促寿。何其残劣之甚乎。且听汝所读。多残忍薄行犯上逆顺之事。恐幼儿不知所惩。徒害良心。无他书可读乎。及读小学。言言叹赏曰。善哉终身可读也。何汝不早读此乎。对曰今世做科文。不紧小学。曰读小学而修行。虽末世必不弃置。何独科文为贵乎。夫教导如是。故今致心奉遗意事学问。方受士友期待。而且其言曰当义所不安。自然心惴惴身战战。不忍为者。皆孺人平日持正之言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5L 页
浃于肠胃。缠于胸膈。阴有以扶之之力也。孺人贯仁同。考学生讳周贤。妣平山申氏。为长于其四女。子孙录在夫公志。公墓大葛谷之北几里南白池上癸坐原。其葬所也。噫孺人。乡邦有识者称之曰。使出京宰家。则少不愧宋朝贤夫人。其言无复改评矣。抑其显孺人之贤者。在致心之伯仲弟兄孜孜征迈。必至于成就立扬也。盍勉旃哉。夫是序次若甚烦者。孺人言行之美。若满盘珍珠均圆可好。皆欲探取而不忍弃也。强而有取舍。还不能不多也云尔。铭曰。
孺人之行。鲜不为德。孺人之言。鲜不为则。由内达外。自始至终。其折其周。鲜不为中。古闻女士。今见其美。我友兄弟。有贤母氏。有贤母氏。宜为子难。勉尔立扬。显厥有贤。
学生白公墓志铭(并序)
吾友白贤复。既访我辽上矣。又送其子仁海。邀我子海西。刱新斋于价川石溪。与之共处二年。其所事则同道内多士。奉先圣先师。讲学守道。期扶华脉也。一日以其先考学生公,先妣金夫人行录手自序次者一册示余。且泣而言曰。三圭之有今日㨾。父母教也。父母之墓木拱矣。父母之有行可记者。尚未有以请
孺人之行。鲜不为德。孺人之言。鲜不为则。由内达外。自始至终。其折其周。鲜不为中。古闻女士。今见其美。我友兄弟。有贤母氏。有贤母氏。宜为子难。勉尔立扬。显厥有贤。
学生白公墓志铭(并序)
吾友白贤复。既访我辽上矣。又送其子仁海。邀我子海西。刱新斋于价川石溪。与之共处二年。其所事则同道内多士。奉先圣先师。讲学守道。期扶华脉也。一日以其先考学生公,先妣金夫人行录手自序次者一册示余。且泣而言曰。三圭之有今日㨾。父母教也。父母之墓木拱矣。父母之有行可记者。尚未有以请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6H 页
诸君子而志诸幽宫矣。忘其恩而失为人子之道。敢拜以谒铭。麟锡人下文陋。非所敢议于不朽之图。其于贤复为亲之事。辞之说亦不成也。谨按公讳龙赫。字云翔。水原人。上祖讳宇经相新罗。至泳居水原。子孙因籍焉。丽朝有判兵部事简美谥贞敏。入我 朝。中郎将赣。避地入德川。再传至硕。移居泰川。曾祖以恒。祖敏轼。考梦说。妣庆州金氏鼎哲女。公事亲尽爱敬。瀡滫寝处。务皆适意。自儿时在外得美味不入口。必包归供之。父病笃。救治多方无效。乃斫指进血。当丧。三日不饮勺水。三月歠粥。三年行素。稻饭谓古居丧者所不安。亦不食。或有事出他。每不下匙。主人再炊粟以进方食。执礼之严。类皆如是。而其于殡葬诸节。必诚必信。惟礼是循。无憾于心。后丧亦如之。于是乡中士流。以其养生行丧将闻官。公力止之。至于先世守松楸修岁事之节。亦皆殚竭诚力。其于待夫人。极有礼貌。及丧。附身附棺之物。哭泣衰麻之数。必尽情合礼。受葛后以亲命强进鱼肉。此世俗所忽。而独不放过也。性刚方。律身御家。动踏成规。不苟从流俗。生理甚艰。而力穑节食。仰事俯育。冠昏丧祭。一无违则。喜为众集事。往往废家务而周旋别人事乡邦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6L 页
有害及民间。系关纲常者。不嫌出位。直言救正乃已。豪强辈多媢疾而不以为意。少时喜猎。见儿辈嬉戏为呼鹰。辄悔曰。为人父兄而教以禽荒不祥。即日撤去猎具。亦不饮酒曰。何庸靡费于伐性狂药。况吾性躁暴。亦不可不防微也。平生诵小学。一日不辍。以自检制。而其于教子。必以义方。寻常言论。善类则褒美之。使有慕效。恶人则贬斥之。使自鉴戒。乃令三圭受业于云庵朴公文一。期于成就。朴公华西先生李公恒老之门人。而世称关西夫子者也。夫人贯尚州。鸡林大辅阏智之后。世为泰川人。父履甲。妣康氏温柔端悫。幼而善承亲意。十五归公门。事舅姑尽爱敬。姑性严。诸妇皆失爱。惟于夫人。慈爱无间曰。此吾孝妇。事君子甚谨。始终礼貌不衰。未见有阑言笑。接家人待亲戚。悃愊无华。施以仁惠。人无一口毁言。只皆感服称贤。产计甚艰。处之裕然。勤织节俭。势得稍纾。则以教子为家计。使三圭专意学问。三圭少时因微细事。苛责室人。叱止之曰。丈夫妇人之所仰恃以终身者也。有过失。当善辞晓谕。使自开悟。岂可苛责至不近人情乎。不欲见此刻薄样。遂泫然泪下。三圭自此不敢复以倨傲辞色加室人。教子之严。皆此类也。公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7H 页
生于 仁陵辛卯九月三日。年六十七。以丁酉八月二十七日。没于宁边上花里寓舍。初葬里北社长洞。后移窆泰川城洞壬坐原。从先茔也。夫人壬寅生。庚午没。初葬泰川柞岘。后合公兆。公有继配庆州李氏。年三十四。先公十年没。墓在泰川马山。子男三圭及其次南圭金出。女李寅签,林钟承李出。孙三圭男仁海,仁济,仁洙,仁洽。女金钦。南圭男仁弼。铭曰。
嗟白公之行。俦今世人而将与谁也。若夫人之德。拟古女士而殆庶几也。是以贤子要其友铭之也。宜尔后孙永不忘乎斯也。
悟堂赵公墓志铭(并序)
悟堂学生赵公奎文允哉甫。我省斋先生门人也。昔壬辰岁。先生自堤川新寓还柯亭旧宅。适允哉一队五六人。至自平山。贽谒先生。先生留之为讲会。时又弘庵朴公庆寿行乡饮礼于杨根之迷源山中。邀先生。允哉陪往参其礼。开卷问质。执觯升降之际。余与众会者。共称叹其人如玉也。与之便交道深也。曾日月之几何。忍而志诸其墓乎。按其子元善所述行录而序之曰。公汉阳人。鼻祖讳之寿。高丽中书事。有讳英茂事我 太宗。官至领议政。再传而洗马讳以敬。
嗟白公之行。俦今世人而将与谁也。若夫人之德。拟古女士而殆庶几也。是以贤子要其友铭之也。宜尔后孙永不忘乎斯也。
悟堂赵公墓志铭(并序)
悟堂学生赵公奎文允哉甫。我省斋先生门人也。昔壬辰岁。先生自堤川新寓还柯亭旧宅。适允哉一队五六人。至自平山。贽谒先生。先生留之为讲会。时又弘庵朴公庆寿行乡饮礼于杨根之迷源山中。邀先生。允哉陪往参其礼。开卷问质。执觯升降之际。余与众会者。共称叹其人如玉也。与之便交道深也。曾日月之几何。忍而志诸其墓乎。按其子元善所述行录而序之曰。公汉阳人。鼻祖讳之寿。高丽中书事。有讳英茂事我 太宗。官至领议政。再传而洗马讳以敬。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7L 页
遭 庄陵癸酉之祸。遂窜于平山。因家焉。历五世。府使讳惟诚。以孝友廉谨称。历三世而讳集大。有至孝。亲病致玄蝮自至之应。于公为高祖也。曾祖哲璜。祖永吉。考龟显。妣全义李氏。继妣平山申氏。龟显之第四弟洪显。幸州奇氏。其生父母。以 哲宗己未三月二十八日生公。姿质清粹。知见自超诣。初随世俗事功令。求为门户计。旋即觉悟。以为与其求诸外。曷若求诸内。遂杜门守己。一心慥慥。惟向上事是求。闻重庵省斋两先生以华门高弟。为儒林宗师。则曰盍就正焉。既而重庵先生适西行。迎谒致敬。将走以请教。未及而成千古恨。乃即齐沐远谒省斋先生。一见悦服曰。道真在是。旬月坐春。得闻次第路径多少义谛。归而益刻励。内以涵养为主。外以律度自饬。与同门士友。如申讱斋锡元,蔡牧南洪斗,俞桃津致庆,边节谷锡玄十数诸公。切琢相长。讲书习礼。陶陶有至乐。辟洋华门大义。乃笃守。至如织染之出于洋者。一不挂身。朝廷有变服令。省斋先生谓士当守法服。死不受变。作文告同志。公及诸士友遵其义。期以死守。遂成风裁于一乡。时谓海西能保衣冠礼俗。为一国最。重省二先生承华西老先生命。修述华东史合编。公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8H 页
谓后春秋后纲目。至于尊攘义理。古今最明著。遂誊一帙。以与士友轮览讲贯焉。其于省斋先生。诚心悦慕。及没后。益切羹墙。固将言追言步追步。以自励平生。而士友之期望亦重矣。不幸卒于今 上丁酉之八月八日。年才三十九。其谨慎身体。自生至没。少无亏伤。人或比拟于曾子之全归。葬海州某里某山某穴。公为人端良秀洁。从容岂弟。气象若贵人。然事亲孝。生事以礼。其连居两丧六年。一切不违于礼。虽羸瘠生病而终始不肉。性喜宁静。常闭户端居。不接浮杂人浮杂事。最力于操心工夫。尝赴哭省斋先生灵筵于堤川。于其归路。谓同伴曰。行路患心散逸。当数步以操之。自始步至抵家终步七百馀里数之。不一步遗。推一事。可槩其馀矣。呜呼。公所谓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者也。孔门颜渊之不幸尚矣。自朱门吴伯丰,程正思以下。凡丰赋短造者。古今一般悲惜也。然公之事。吾则知之。昔省斋先生易箦之日。门人痛且惧曰。先生至德。必不遭恶。既而夷兽之祸果大作。公没而祸益罔极。岂非公端洁之德。有不得不然者耶。公娶晋州柳恒麟女,原州边壝女。皆无育。以本生弟奎寅之子为后。即元善也。元善从余游久且密。常勉其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8L 页
继述公志事也。(铭未成)
小山朴君墓志铭(并序)
宣川士友小山朴君瑜采辰伯疾不起。其族叔治奭委来春川山中。报以故友人柳麟锡。哭之大恸。以其年也。以其才也。以其志操也。以其大肆力于斯文事也。盖君以今 上乙亥生。得年才踰颜子一岁。聪慧绝人。善记诵。诗文与笔有可观。料物量理。百事可堪。执心不苟得失荣辱。赴举不违国规从时弊。升年试。以 东宫甲戌生也。称同年而参发解者。即附进士。于是自公卿子弟至乡士。无不冒年而参附。为寻常例。或劝之曰。君何独不为冒。多年者比有之。君年才差一岁。更无伤。曰是科贼也。进士虽贵吾不为。国家讲和外夷。开化辈要引才名者。诱之以仕。于是举国争能效技。盘蹊曲径以求进。世称自好者皆不免。所亲交劝曰。以君之才地。有求必得。何无意。曰今日入仕。更无礼义廉耻。无礼义廉耻。将何所为。使我为逆党兽类耶。门内有睿镇,治翼。学问老宿。若治奭文雅高趣。独信服而相与讲学行义。为终身家计。闻尊攘义理之为莫大。而华西重庵省斋三先生作华东史屡十卷。为明大义。藏在巾衍。君慨然致书麟锡曰。此
小山朴君墓志铭(并序)
宣川士友小山朴君瑜采辰伯疾不起。其族叔治奭委来春川山中。报以故友人柳麟锡。哭之大恸。以其年也。以其才也。以其志操也。以其大肆力于斯文事也。盖君以今 上乙亥生。得年才踰颜子一岁。聪慧绝人。善记诵。诗文与笔有可观。料物量理。百事可堪。执心不苟得失荣辱。赴举不违国规从时弊。升年试。以 东宫甲戌生也。称同年而参发解者。即附进士。于是自公卿子弟至乡士。无不冒年而参附。为寻常例。或劝之曰。君何独不为冒。多年者比有之。君年才差一岁。更无伤。曰是科贼也。进士虽贵吾不为。国家讲和外夷。开化辈要引才名者。诱之以仕。于是举国争能效技。盘蹊曲径以求进。世称自好者皆不免。所亲交劝曰。以君之才地。有求必得。何无意。曰今日入仕。更无礼义廉耻。无礼义廉耻。将何所为。使我为逆党兽类耶。门内有睿镇,治翼。学问老宿。若治奭文雅高趣。独信服而相与讲学行义。为终身家计。闻尊攘义理之为莫大。而华西重庵省斋三先生作华东史屡十卷。为明大义。藏在巾衍。君慨然致书麟锡曰。此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9H 页
编实与春秋纲目相终始而关系天下万世。尚无劂欠事也。矧今夷兽澒洞宇内之日。尤当显此书。亟开人耳目。乃与海州吴进士凤泳合力有事曰。年少涉滥。所以不敢自专也。时倭酋伊藤贼迫 君。成夺国条约。变生不测。人人惶急。魂不付体。不顾而励心刻期。设锓役于春川柯亭。千里陆续致物力。身亲再来检阅曰。锓讫即印多少。布之国内。送入中国。与示诸圣贤嗣孙当时名家。乃病矣。临死勉诸弟𤦕采,琂采,琠采竣其事。呜呼。勉庵崔公没于马岛。元君容入举义捐身。元容正,金鼎铉,池源永及他四五少友。皆堂堂阳类。一时逝去。而君又至斯。阴极剥阳。其势有不得不然耶。呜呼痛哉。余昔西为。至其家。抽万卷架书。上下与论。而时复忧时之忧。求所以处义者。知君者多矣。及来余所。而为有锓事。用意为计。迥出万万。昔宜兴进士锓胡澹庵斥和一疏。而气折强虏。名垂后世。是乃三先生承圣贤业。正帝王统。为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者而与有事焉。功孰与京哉。余尤感服于是。而将不知其平生所就为如何人物。而所做为如何事业也。呜呼辰伯。何处复得来耶。非独余之为恸。凡闻君事者。莫不悲之曰。惜哉关运数也。君早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299L 页
孤而追远以诚。承父祖遗意。祠宇备制盛搆。先世墓道表碣石仪。尽力以具。处诸弟友爱笃至。怡怡相好。虽纤微事。必其商确而行之。情理该洽。性急周贫恤穷。虽疏族异姓。察其情地。无不曲施而厚遇。常有一无目者来乞门外。辄以三十金付之。用心处事多此类。喜接宾客。其户外屦满。堂中座密。吾所目睹。好贤有诚。尝慕勉庵德义。千里行谒于定山。适有故违见。病中闻其讣甚痛。命一弟为文往替哭而未及遂。知之于贤者固有命。而实见其性焉者存也。本贯竹山。新罗景明王第四子竹山君讳彦立为鼻祖。丽朝世以显赫。至文匡公讳全之,文康公讳远。以茂德大节尤著。典书公讳雍当 国初。西遁干宣。因世家焉。有讳彦信。文行卓异。丙子虏乱。护全圣庙位牌。为其九世祖。曾祖致龙。祖羲镇。考治靖。俱有文学盛名。妣水原白氏。其考时璜。娶白川赵氏鼎均女。生一女未嫁。男无育。取𤦕采男为子。名炳洽方七岁。不禄丁未二月二十四日也。以四月▣▣日。葬于▣地▣原。治奭曰一门皆言宜以子铭趁纳于圹。呜呼此不忍为也。又不忍不为也。铭曰。
何遽不幸。呜呼辰伯。皆曰有才。才之为可堪。殆难辰
何遽不幸。呜呼辰伯。皆曰有才。才之为可堪。殆难辰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300H 页
伯。皆曰有操。操之为可信。鲜能辰伯。最是万古常经尊攘大义理。知之深者其孰如辰伯。我三先师华东史。继孔朱春秋纲目。忧时祸虑后世。刊布以为计者。乃有吾辰伯冒危乱而谋人办事。临奄忽而勉弟竣功。血心哉辰伯。辰伯有大焉。孰不悲短命于辰伯。虽然命短而名长。吾必谓之辰伯。念昔宜兴进士垂声光于悠久。迹其为功。实少于辰伯。华进夷退。先圣先师道长之日。必天下皆知我东有辰伯。吾不踰辞。呜乎辰伯。
赠工曹参议芹野玄公墓志铭(并序)
定州有芹野处士玄公讳淡。私淑于重峰赵先生。盖赵先生道学承圣贤统。节义无古今比。其尝为定州训导。松庵处士玄公万龄。受业为名儒。公于松庵为再从侄。而学其所学。蔚有成就矣。公颖悟。幼日课读。兼诵群儿书。长业功令。有名场屋。屡拔乡解。尝读鲁论。至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警省曰学之名一也。有古今之殊。我当法古而不当循今。遂厌举业。向为己之学。及松庵以所受于赵先生者教之。以栗谷先生所著击蒙要诀。为初头下手而后及四子六经。循循有次序。公一遵其教。真实下工。读书而穷理
赠工曹参议芹野玄公墓志铭(并序)
定州有芹野处士玄公讳淡。私淑于重峰赵先生。盖赵先生道学承圣贤统。节义无古今比。其尝为定州训导。松庵处士玄公万龄。受业为名儒。公于松庵为再从侄。而学其所学。蔚有成就矣。公颖悟。幼日课读。兼诵群儿书。长业功令。有名场屋。屡拔乡解。尝读鲁论。至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警省曰学之名一也。有古今之殊。我当法古而不当循今。遂厌举业。向为己之学。及松庵以所受于赵先生者教之。以栗谷先生所著击蒙要诀。为初头下手而后及四子六经。循循有次序。公一遵其教。真实下工。读书而穷理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300L 页
存心。以制行精详敬谨。遂为一乡士林之模楷。脚下以经行著者多。乡人称芹门学徒。公善事亲。尽志物养。执丧奉祭。皆能以礼。壬辰之乱。 天驾西狩。历定州向龙湾。时公年十九在校任。献马为 御乘。徒步扈从。遂生脚痹。 上命还调治。作诗一绝而退。及 回銮。命召厚有赏赐。公痹病转甚。力疾疏谢。语极恳恻。晚以芹野为号。以寓爱君之诚。盖公忠孝固由天性。而学问之为力。又可知也。生于 万历甲戌。享年六十八。而没于 崇祯辛巳二月二十八日。葬月山先兆负亥原。 朝廷念其扈 驾功。 赠工曹参议。今 上乙巳。州之多士就松庵时书塾丽泽斋。妥奉重峰先生神位。而以松庵及公配焉。公字若水。延州人。以高丽平章事封延山君讳覃胤谥景宪为始祖。世以显赫。八我 朝数世而至讳尚文。始籍于定州。为公五代祖也。曾祖由星。祖茂寿御侮将军。考升德御侮将军。妣清州韩氏。其考殷锡。初配 赠淑夫人安东金徵女。继配 赠淑夫人忠州石殷磬女。并祔公墓。金氏无育。石氏生三男二女。润泽振武原从功臣,润良,润璟,卢得宗,玉庆白妻。侧室男润清。润泽二男四女。仁弘,义弘,李尚发,金南珍,李胤华,赵廷补。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301H 页
良二男继一,斗勋。润璟二男一女。克伯,俊伯,承得运。润清男敬立。以下不录。持公状而来谒铭者。其十一世孙商浚也。商浚从余游。公渊源于重峰先生。事学问而行忠孝则善矣。凡厥后孙相与戒饬。溯其行述其事。因以及于先生之道学节义。慕效而实有所为则更善矣。矧今岛夷之祸。万倍于公与先生所遭之时。滔滔舍正学而学兽学。背君父而蔑忠义。其于公与先生之事。尤不可以不溯述而慕效也。其为戒饬。又商浚之责也。铭曰。
有美芹野。松庵家学。松庵所师。先正文烈。文烈巍巍。公乃私淑。厥初下手。石潭要诀。立志修身。于是佩服。密察文理。敦尚行实。善于事亲。养该志物。死葬祭祀。诚礼靡忽。岛夷鸱张。 龙驾播越。年未弱冠。奋起随 跸。虽病旋返。 圣眷犹切。继有 召命。疏谢以疾。终绩其劳。自天 赠秩。嗟公后裔。曷不念厥。文行忠孝。宜公是述。既是述公。渊源于达。慕彼先正。道德忠节。背先侮贤。滔滔罔极。玆因有铭。诏使为勖。
鹤峰康君墓志铭(并序)
呜呼。尚吾忍于吾康君卫默之墓之志也。夫君志学有为。宁学圣人而不至。勿为稊稗之有熟。忧时有为。
有美芹野。松庵家学。松庵所师。先正文烈。文烈巍巍。公乃私淑。厥初下手。石潭要诀。立志修身。于是佩服。密察文理。敦尚行实。善于事亲。养该志物。死葬祭祀。诚礼靡忽。岛夷鸱张。 龙驾播越。年未弱冠。奋起随 跸。虽病旋返。 圣眷犹切。继有 召命。疏谢以疾。终绩其劳。自天 赠秩。嗟公后裔。曷不念厥。文行忠孝。宜公是述。既是述公。渊源于达。慕彼先正。道德忠节。背先侮贤。滔滔罔极。玆因有铭。诏使为勖。
鹤峰康君墓志铭(并序)
呜呼。尚吾忍于吾康君卫默之墓之志也。夫君志学有为。宁学圣人而不至。勿为稊稗之有熟。忧时有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301L 页
只手擎天。一苇抗海之激昂。其意苗不秀实而君其逝矣。吾尚忍志君之墓也。夫君善人也信人也。端人也正人也。行殆尽备而所其原。惟孝大也。母夫人白氏取于群侄而育之君。久不子之曰。观其为人也。子之。谓曰汝使吾闻某之贤慈堂之称。勿使吾闻某之寡妇母之言。谚书历代忠孝节烈之迹。自其幼而诵诸耳。幼能慷慨。辄增气钦耸。母夫人常抚而叹曰。此西土固陋。不足以居汝也。闻吾国岭湖。先贤遗风不绝。当居之以陶袭也。有切南迁之思焉。辛丑。余自辽东还。住安州。君奉母夫人命而至。吾书硬脊梁大脚跟六字赠之。归而白之。仍坚立任重致远之志。峨冠法服。读圣贤书。讲明义理。体行心身。时义尊攘卫斥之事。将舍死致力。家不甚饶。无素蓄书册。君以为程朱及我东宋子。继孔孟之圣贤也。学孔孟而不读三夫子书。如废梯而望登楼。近世华重省三先生。真道统所在而即便吾师。先宜羹墙诵慕而读其书。恨书未具。母夫人善其意。使求之不遗馀力。君痛念时事。尝独坐掩泣。母夫人责之曰。丈夫当磊落立心有为而已矣。终年垂泪。何能为补于事耶。乙巳。倭勒五条约。君痛愤曰。华绝矣国亡矣。岂忍坐视。期自本郡倡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302H 页
起一旅以讨之。势难凑而未果。丙午。观察申泰休创设所谓新技学于各邑。取乡校闾塾。君愤甚贻书士友曰。几千年华脉圣道尽坠绝。而惟乡邑有校享圣。有塾训经。犹存告朔之羊。并此不复见。共一道士林。面立泰休。慷慨抗论。泰休终屈而以校有改缮费靳持。士林将偿其费。母夫人许捐三百金。国变层出。君知吾早晚出疆。南北远近未定。禀从之意于母夫人。善而许之。优办资斧以待。君凡事无不承志于母夫人。母夫人于君之志之善者。无不许以遂之。孝慈为各尽而家道肃穆。人称士友中第一。宗族皆曰某真孝子也学者也。其大夫人真贤母也女士也。家道如许则一日活。胜似百年。君病。语士友曰。为人子而立扬显亲至也。彰亲有德次也。吾已行未修。吾母有特绝行。不可无请世之大君子一笔。而恐不得就。为极大之罪人。君殁。每亲切士友之来吊。夫人倚哭户外。哭讫致辞曰。亡儿假之岁年。志业必不落莫也。遽死不见展拓。所深痛也。顾二孤在。实迷暗不足教。幸赖诸君子念亡友而善教之。有以粗承父志。使其父勿为永死则老妇之愿也。且儿死。诸君子以家况索莫。不往来如前则是负亡友也。诸君子宁有是耶。士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302L 页
家有哀庆礼。遣人遗问。视君在时益加意。 王室至亲李承旨载允痛国事出疆。在辽营为而多窘乏。侍从人过之宿邻舍。责孙基复。且哭之曰。汝父在则这客岂宿邻舍耶。且汝父死后。不得用一分钱。出五百金付送。国内举义诸人闻败死。辄伤心流涕。由是凡曾与君游者。益心敬之。足迹不少疏。吾因国变出疆。在越海万里。夫人命基复曰。汝父在则当先人从之。虽汝幼。且吾难汝远。宜往周旋乎侧。阕丧未吉而送之曰。吾遣汝。有三不得以已者。汝识之。一继父志。一学道理。一脱倭籍云。盖一言而论之。无君之贤。虽有贤母夫人。必难爱而教之如此其极。非君之贤。必不致贤母夫人之教而爱之之为极如此。此非君之孝之为大者欤。君字封仲。居延州之鹤舞峰下。侪辈称鹤峰居士。系信川。始祖讳万咸。周武王弟康叔第二子。从箕子出朝鲜。箕子以有勋劳。封姓康。新罗时讳虎景封晋原。即今信川也。入我 朝。讳庶佐 太祖有勋。封象山君。至讳自仁。当 神德王后见废。流落于延。为君十六世祖。高曾祖讳致轸讳泰五。皆隐德耕稼。讳士日行著友睦。考讳炳旭早世。母夫人籍水原。父仁粲。生考讳炳涉。生妣广州李氏父明颜。齐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303H 页
州李梼女。生二男。基复及基弘。一女尚幼。君以癸酉十月十三日生。年三十五。而殁于丁未四月二十六日。葬州之才致洞午坐原。基复十九岁。从我四载。备经无限辛苦。能励志坚耐。特异于人。承祖母及父命与志也。将以暇归觐。再拜泣请曰。愿得父墓之志。玆不得不阐封仲之行而慰其母夫人之心。亦嘉基复之为亲有诚。抆涕而叙以铭之。
有贤母而世几希封仲之有母。为孝子而人不间封仲之为子。惟义方之有见。舍学宫倚门闾之地。庶立扬之为作。趋圣路卫国家之士。非夫人之恸乎。不秀实者有矣。崒嵂鹤山之南。逶迤龙江之涘。有幽其宫。安千百祀。
有贤母而世几希封仲之有母。为孝子而人不间封仲之为子。惟义方之有见。舍学宫倚门闾之地。庶立扬之为作。趋圣路卫国家之士。非夫人之恸乎。不秀实者有矣。崒嵂鹤山之南。逶迤龙江之涘。有幽其宫。安千百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