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x 页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题跋
题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4H.gif)
近得看清儒邓退庵林所为四书备旨。汪长洲份所为汪订四书。皆以明德为理。未知此二人透彻性理与否。而无亦以程朱以下正见说话。有流传不已者而得如此否。可见中国见识之有胜于今日我东也。且也中国毁裂衣冠三百年。不论士类平民。皆忍痛含愤。不变中华骨子于心中。以闻以见。的实如此。今我国和夷数十年。无论大小人。免为夷肠兽肚者绝少。至于所谓士类。鲜不以为寻常。吾以为有大小国之分也。不知何日以如此好中国。有英雄作而大更张。使圣学华道复明于一天之下否乎。甲辰早秋。叹息书之于备旨之末。
书李汉星所藏省翁手书直方二大字帖后
松禾李君秉汉汉星父事我省斋先生。先生书直方二大字以与之。其意深矣。汉星父既奉受。梁摧在即。干蛊丛身。不能力学。以密加工于斯语。然余观其持心甚明白。行事甚方正。固缘天禀。而其有承服于是者。又可知也。若汉星父以为敬直义方。是圣学之大。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4L.gif)
题学生禹公遗事后
吾同门友冶山禹钟夏季用。学问精密。操履坚絜。士友推许之芝醴自有根源。而吾见其大人学生公讳文周遗事然后。尤信理之不诬也。公早失所怙。奉母夫人。家计剥落。惟高祖祭田数顷。仅可供朝夕。其族人蔑视孤翁。欲夺其田。暗盗祠板而去。公任其所为而不辨。乃往依外氏。每值其忌辰。必自备鱼果米肉而往。如是者十有馀年。后家力犹不赡。而更置其祭田。付从叔食其土而助其祀。盖以从叔家尤贫而欲其扶持也。奉祭必豫备馔品。而闻有新物。则不用豫藏。必更力求之。见人粮乏。则家有蒸稷不多而必分与之。家牛尝任米廛人而见失。他廛人劝责于任处。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5H.gif)
书孝子申公行录后
此少友边锡范圣中所撰其外祖平山申公讳龟善字德汝之行录也。其孝行自髫龄至没日。发于真性。无一息间。诚至矣。生则致其养。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古闻其语。今见于公之行也。其继母所遇。无道非常。积诚务悦。终见感悟而成慈母。至于兄弟笃友。室家和平。此自古所难而未之见于今之世也。若其亲疾。四断其指。亦真诚也。抑可谓过于孝者也。此固君子所不许。而观过知诚者则有之。故梅山洪文敬公闻之于其三断时。以书赞之曰。孝行卓异。三断其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5L.gif)
双贤集跋
吾友朴睿镇尝言其先祖讳彦信。其兄讳彦章。世称双贤。伯仲二公。当丙子虏乱。州郡尽陷。焚馆殿学校。同同郡士人金祥镒,李复吉。冒危移奉圣庙 殿牌于剑山石窟。仍招檄义士。举兵讨贼。以再败之。余壮其事慕其义矣。然意其为义气士。出于一时愤慨也。及余至其里留书塾。仲公嗣孙瑜采。出双贤集一册示之。奉以一阅。见其遭乱时举措始终文字。及其慕清阴,悲三学士,哭李公莞,南公以兴等诗。其经纶义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6H.gif)
书庆州李氏家乘后
少友郭山李君镇璟。为家乘一帖。盖其十九世祖讳萱。以舍人配于郭。因家焉。自此繁衍至数百家。三十年前成谱。今修谱年限已过。而时事抢攘。有意莫遂。遂成此帖。实不得已而亦不可已也。其中镇璟之十一世祖崇仁殿郎讳遵。丁卯虏乱。殉节于凌汉山城。其十世祖讳春霖。丙子虏乱。以出身。与弟春雨起义。出战清江。以军功授部将。弟授守门将。高祖讳宗熙。辛未西贼猖獗。以有重望。被胁驱而去。乃乘问斩二贼首。左右手提归本阵。以功给复其家。累世为国酬忠。立慬立功。不亦壮乎。昔何多忠义之人士。即今世变。绝无其人。岂古今禀性之不同而然耶。因阅其帖。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6L.gif)
书茅亭禹圣然家壁(丙午元朝)
君子于心于事。欲其正而已。死生利害。不必自忧。忧之者有天。
书田氏双孝状文后
夷祸淊天。人心陷溺。无父无君。不孝不忠。致今大祸至于无国。余痛是变。欲去而之他。淹病九月山中。林川士人张友德润远访。示勉庵崔公书田氏状文。曰林川田孝子曦焕,长焕伯季。俱以性出之孝。尝侍父病。其伯血指延几日寿。事慈母尽诚。及疾病。祷辰不得救。其伯刲股。其季斫指。及丧。哀毁过制。殡葬尽礼。以致乡邻感服。营府称褒。噫。是可以声音笑貌为哉。不可以礼经所不著圣人所不许而少之也。昔我先师华西先生称此等孝。以为当与。我重庵先生述人此等孝行。引华翁语赞之。崔公如此。二先生如此。吾于是双孝所为。无容更说。而以为今人心陷溺之际。不可不称扬而激励之也。书此付张友。俾附崔公书下。柔兆敦牂闰四月八日。高兴柳麟锡言。
书芦山易义后
圣经中易最大。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著之。岂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7H.gif)
重庵先生文集跋
右我重庵先生文集凡二十六卷。先生主鬯孙春善所编次者。欲知先生者。当即此求之也。先生胚胎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7L.gif)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8H.gif)
书孝妇延日郑氏行录后
高城沈士人哲潞之妇孺人延日郑氏。有孝妇行。友人勉窝沈东镇以其行录来示曰。是吾从侄妇也。请书一言。其事舅姑。家贫供养取办于十指。而罄无不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8L.gif)
书祭礼通考服制总要锓板
右祭礼通考服制总要。省斋先生所为。盖为乡曲不閒礼。不具书籍者。备其要览也。诚约而密矣。使人得此而祭无差仪。服不眩制。有以开贸俗而用平于人情天理之宜。则其于世教。岂亦小补者哉。书社少友为之锓布。以卒先生惠人之意。其意甚善矣。丙午阳月。先生从侄柳麟锡在斗尼山中书。
书蓝浦白氏先世继志录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9H.gif)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89L.gif)
书宋元华东史合编纲目后
右宋元华东史合编纲目。并书法发明三十三卷。托丹阳池源永检下总叙。发明附全部之后。书法附发明之后。至于书法篇题曰书法。附于全部之末。若其要义所在。合有论说者。详具于发明之篇。揆以编书体裁。书法当附原编末。发明当在书法后。书法篇题实得体裁。意总叙似存师弟问尊畏体。谨主体裁。为之编定。且发明有与原编异者。此重庵先生既著发明后。省斋先生有为禀目而改书者。于其没后。又略有所修整者故也。省斋先生既自手附禀目于书法下。所修整可以此照之。又有禀目而未承命。难于违意而不敢修改者。如以昏德重昏卒书徽钦是也。此编大义在正统。而省斋先生尝著正统论。极有发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0H.gif)
书尹氏两世行录后
呜呼。此尹公讳暻字辅景及其子基稷用周甫行录也。昔先师省斋先生自春川柯亭。迁居堤之长潭也。余数年春秋以往谒。时尹公父子来居邻比。盖用周从朱立庵庸奎游。闻先生为当世儒宗。远自杨口拔宅来。从事先生甚服勤。邀立庵同居共业。因又托子孙。远近请业从游先生者甚多。延接极致诚款。始终奉其大人命意也。余服其父子义。又受其眷与情契甚笃也。先生既没。而尹公父子又次第凶逝。今用周子昌镐。以其父祖行迹请李习斋直慎撰次者。示余书其后。追念往事。慷慨戏欷。情不能自已也。噫。尹公知德慕贤。为子择师。极是卓越。其由极贫而勤俭致稍饶。追思事亲。未称甘旨。语必涕泣。父祖以上先墓。备石仪祭田。自有孝道。以一子基稷命后伯兄。而家产尽附之。事亦甚难。搬移之际。数十万钱。托人船运。其人覆船尽失之。见其人曰。自得济生幸矣。既失之物何足言。少不挂念。人服洪量。皆可述也。用周善承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0L.gif)
书陶城世策后
右陶城世策。愚塘朴公镕燮训戒子孙书也。书列处已处家处人处世四目。而圣经贤传古今名儒嘉言真切极警人者。类辑以成。又自为序。以致惓惓垂裕之意。观此可知朴公。而为朴公子孙者之必有馀庆也。夫不论有国有家。未有不师古而成立者也。未有师古而不成立者也。以我国言之。士大夫家自其先祖师法圣贤古训。传世而世守之。所以馀庆无穷。成立昌大也。挽近世道罔极。俗变于夷。家家父命其子。兄勉其弟。一切反古正而就新邪。乃至国将无名而人将无类矣。朴公为能师古。正家法教子孙如此。其殆独也松青致其茂之。将无不尔或承也。然嗣守之难。古今所叹。此又朴公子孙之所宜深勉也。公竹山人。世居平山之陶城。余尝留山斗斋。一再进见。公好学好义。淳古长者。今已没矣。申君在凤袖其册来。要有一言曰此朴公意也。受以一读。悲感久之。彊圉协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1H.gif)
书羹墙集录后
右羹墙集录。明川金大夫河璿氏所抄其师徵士勤斋金公。其本生祖考同敦公讳衡鹤。考承宣公讳禹铉志状诔挽等文。附以家谱世献两序文。自己所为请 赠旌疏。悼其亡子轸松文而成者也。昔大夫宰白川郡。余时留其邻邑。闻治绩而心甚敬之。今余来留北海之异域。因其族士晚松中和父。更闻大夫文行见称。处时义有特然之节。则有切声气相应求之情矣。大夫适此来会。一面倾倒。因袖示此册。要有跋语。盖金公师承林屯坞。上溯三洲金先生。学行之笃。见重当世。可徵于宋渊斋,金溪云,李素山诸公赞述。若同敦公卓绝孝行。有勉庵崔公之艳称。承宣公之抱负才学。忠勤王政。累蒙 圣褒。大腾公议。至有清官等闻丧致诔。而为勉庵及立斋宋相公所揄扬。若轸松之有才有学有志而无年。当时士大夫举有苗不秀之叹矣。噫。金大夫渊源家门。北方未之或先也。余奉阅既毕。别有感焉。今华道亡矣。 宗国覆矣。人种将灭矣。勉庵,渊斋二大老为之成仁著节。而贱躯飘泊到此。忽见其为文。当作如何心绪。遂与大夫呜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1L.gif)
书孝烈妇孺人李氏行状后
孝烈妇孺人李氏。定州故将仕郎文公景中配也。吾友金宪镒状之。金宪镒信人也。可信其无溢矣。夫男子之行。两全忠孝。妇人之行。两全孝烈则蔑以加矣。李氏孝烈。与古陈孝妇有等而无输矣。陈孝妇。朱子编之小学而显矣。若李氏慨无以显矣。然显之因人。孰若显之。由于其子孙之为实也。吾观世之藉先忠孝孝烈之荫而克承为显族。为显族而其行无不实显也。今世变罔极。不问男女。无父无君。无别夫妇。三纲坠绝。为作能事。而涂其先之实显矣。涂其实显而犹誇其显。思益其显。而于其身则乃然也。闻文哲淳李氏之曾孙。而今避世罔极之祸。全家出疆而有守。年少而如此。可尚矣。吾谓显李氏之行不在他。在哲淳之为实显而显也。又恶世之为涂实显而力于有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2H.gif)
书金妇人事实录后
金妇人。金海金仁业女。十六嫁清风金泽范。谨妇道。翌年。家自庆兴入寓俄领。又翌年夫殁。泣矢舅姑及诸族曰。此地青孀若难保。然死靡有他。服丧尽哀。朝夕哭墓。三年如一日。事舅姑殚诚孝。不违定省。顷步微事。必禀命行。家极贫。力绩穑以为养。舅姑俱老。甚得安。本家追入居相近。妇人亦尽孝于父母。自其幼然也。舅姑父母言必称孝妇孝女。四邻感服。多以物送助其养。妇人闻吾有营为意。每因人往来。辄问安否。且曰有好机括。盖为夫窆异土。有切于复国得返葬。而亦有古漆室之心也。金君永禧。为夫族侄。有录事实。而以一族父老命来请一言。噫。妇人孝烈之行。如是卓异。当今夷横伦灭之日。尤不得不彰以著之也。自吾帅门有二官记。录凡世之特绝行。吾将归录。且吾有营东国风化录。此录成则亦当录之也。岁癸丑月正下浣。瀛洲柳麟锡书。
书倡义总务朴君褒善状牒事行录后
呜呼。近故 和陵参奉倡义总务密阳朴君基万字大心。晚代人物。不可多见也。君世居关北之庆源。九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2L.gif)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3H.gif)
书公州李氏家状后
关北之镜城。以学问忠义著称于一国。忠义则昔壬辰倭寇之乱。有倡义诸公。推评事郑公文孚为将。大有声绩。学问则李松岩,李龟岩前后而作。菀然为贤儒。脚下士多成就其风韵。用以世长。余自幼闻而钦之。戊申痛国见亡于倭。欲有营为而到俄领。时本国多义兵而次第见败。镜城则儒士李南基举义。颇能张皇。终败。为后图计而入俄领。余与一见而心合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3L.gif)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4H.gif)
书远东报纸(癸丑十一月)
我国新趣人。以不慕自国而慕他国。谓之奴隶性质。特尊檀君而不慕中国圣人。甚至于箕子虽君东国开小华。而曰中国人也。反侮疾焉。吾甚痛之而以为中国新趣人。自尊其中国圣人也。今见报纸自中国境而来者。袁总统欲以孔子教为国教。以约束人心。而各省行政长赞成之。方设孔教会。会中三十五岁以下人无参者。其曰国民。反对孔教会。自设天主耶苏回佛道五教会。唏噫孰谓中国而至此境乎。晞噫孰谓中国而至此境乎。开化为忌奴隶性质。而此又不能及也。昔汉高祖太牢祀孔子。孔子经战国及秦。不甚见尊。而汉高如此。其智可谓大英雄。而万古所称善。今孔子极见尊于天下之馀。忽见蔑于天下。罔极大变。不可成说也。袁公此举善矣。其宗孔教则凡孔教中缓急事。将见次第举耶。夫汉高以智。而此兼以义以力可也。其于国民。不义以喻之。力以制之。定尊孔子。天下去矣。岂有任并不忌奴隶性质者之为而为保天下乎。然立法导天下。使一切无漏而已。其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4L.gif)
再书远东报纸(甲寅二月)
偶得阅远东报一纸。有言两总统合商弭乱办法云大总统以近日各处拿获乱党及暗杀党。多系青年子弟。且各省土匪蜂起。实非国家之福。故与黎副总统会议。黎公长叹不已谓亟宜速筹弭乱之策。以除隐患。须从正本清源著手。始克有济。袁总统甚以为然。其曰正本清源者。不亦善乎。其无深识。为道及此。亦甚以为然乎。抑不知为所著手在甚处。顾为之思天下之本源。盖曰人心而已。人心有皆正粹清明。其为效于天下可知也。人心有皆邪凶浊恶。其为害于天下可知也。今夫天下外教之无正实有邪诞。而所以诳惑人心者何如。新学之无义理有奇淫。而所以变幻人心者何如。社会之无统纪有偏党。而所以横乱人心者何如。其所主旨平等自由。平等无序。无序则乱。自由不让。不让则争。乱争是事。所以放纵人心果何如。而其恶能免邪凶浊恶乎。有是而青年轻锐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5H.gif)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5L.gif)
书孔社会杂志(甲寅五月)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6H.gif)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6L.gif)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铭
书绅铭
性命形气。大小帅役。皆可尧舜。胡乃桀蹠。所以用功。遏存克复。欲仁斯仁。尔尚不力。
书丌铭(甲辰)
正书也载。杂书也载。舍杂取正。慎尔所载。
墨铭
尔混理欲。我分子贼。尔污之黑。我濯之白。
纸铭
载道文为器。载文纸为器。汝何器也。天下之宝器也。使吾将宝其器也。盍亦勉进道文。而少称其器乎。
砚铭
尔性静而。月费了墨。日费了笔。时费了纸。其仁者寿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7H.gif)
笔铭
谓尔之中心收敛。惟存其诚也无为。乃尔之毫端挥弄。而善恶无所不为。
四友铭
静而体各有定。动而用合为谋。然而墨也纸也。露形迹而常见。砚也笔也。敛神功而自虚。于是吾之友笔砚也欲密。友纸墨也欲疏。实以吾心将厌于有而喜于无。
几铭
依尔安吾身。视尔默吾口。有如安忘危而默以餂。其尚戴彼高而履玆厚。
杖铭
平地多跌。熟路多跲。矧伊坑坎在忽。渊冰在即。所以须臾晷刻。寻常步屧。必待尔之扶持之力。
席铭
尔之正。我体正。我体正。我心正。尔之不正。我体不正。我体不正。我心不正。随时以正。随处以正。无尔我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7L.gif)
枕铭
明而作。晦而息。专夜气。贞乃复。
镜铭
可照汝面。岂照汝心。毋使心傲而面恭。无微不烛。神汝临。
扇铭
风之近。嘘本善于四端。散积秽于一身。风之远。鼓新阳于两间。扫重阴于八垠。
杯铭
禹则恶矣。武曰丧矣。尼言困矣。卫戒伐矣。在圣贤而犹然。一饮嫌变色矣。再饮忧失容矣。三饮惧乱德矣。三饮不止。末如何矣。矧小子而不然。
瓢铭
饮毋抢。饮毋抢。戒之爽。爽则惘。
药罐铭
理则培而。欲则遏兮。真则养而。邪则伐兮。尔掌神剂。施补泄兮。我奉帝衷。行予夺兮。
盥盘铭
既新又亲。新益新。不已于新新。
灯檠铭
甚矣急达于上而下不察。粗通于前而后不彻。安见尔之为学也。优游真积。尔之为行也。周旋可则。
灯檠铭
俄见灯檠之有失。寓贬而自警。乃复察之。极有长处。卓然可师。遂悔之而更称述其德。以致愿学未能之意云。
动静隐见。不违其则。阴阳向背。无时而易。莫与力也。吾人之愿学。矧可射思。明师之常侧。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8H.gif)
上天厚汝。汝毋自薄。光明宝藏。其敢坠失。
题书窗
春以舒仁。秋以敛真。昼以畅业。夜以凝德。静要心存。动要理循。默要义质。语要诚立。
窗铭
视尔先明。昭我明明。视尔将昏。去我昏昏。
牖铭
升新旭。省旧忒。明尔纳。昏我易。
兴道书社铭
殷栗金箕洪,郑子弘,郑可舜诸君。创书社于冠岩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8L.gif)
惟皇上帝。性民仁义。循之以往。散为万事。自古圣神。全体此理。相承以显。大明是似。胡人没觉。气横欲炽。正路不由。坑坎是坠。胡世罔极。喧豗纷挐。先觉不程。趋彼淫邪。沉沉万径。人迹无寻。牛山濯濯。乃兽乃禽。微微遗绪。笆篱弃置。九有日落。黑窣窣地。呜呼人士。曷不心悲。靡视等閒。而无兴斯。惇彼五教。崇此四术。牖迷挽古。期底可绩。其志正大。其事艰难。坦无顾恋。惕若忧勤。一毫虚假。毋苟为誉。一时好意。济甚事来。之风之发。士趍振响。之微之著。大宇昭朗。至诚到时。无透不彻。我铭斯斋。顾名致实。(斋室两傍。揭惇五崇四。)
青华琴追铭
先师华西先生有一琴。常置座侧。又用习礼场。其形长。其材良。色淡朱。刻双鹤于背半下。盖美品也。麟锡昔辛酉壬戌间侍瑟时。有心郁病。先生以琴与之曰。琴能解郁。第理之。麟锡未能奉教。后省斋先生用朱子琴说。为之更张弦徽而得古制。名曰青华琴。后麟锡奉持入辽东。盖以本国礼乐沦亡。将托玆而守义也。不幸有所谓拳难。火急烧屋。身仅免而琴不得俱。事在庚子秋。先师之深趣有托。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9H.gif)
有美青华之古琴。有托先生之德音。先生先没琴后失。祇将馀韵铭我心。
药鼎铭(膏药。每患忌铁。欲求石鼎。甲辰秋。始得之于海州。金箕洪,郑于弘所周旋也。输置柯亭。丙午夏。借吴友士元手。刻十六字。)
中含造化。坎离相因。龙虎成丹。用寿斯民。
观海斋铭
友人高城沈相璜若齐有斋舍。名以观海。请余为铭。走笔以述。
观海有述。而海观来。观云海云。其云乎哉。以物观海。徒壮形色。以道观海。变化其极。以目观海。只视所及。以心观海。及其不测。悠悠万万。彼往观者。物之目之。浅之观也。卬友沈君。名区高城。爰有斋舍。东临大瀛。于以观之。云如之何。卓出万表。道耶心耶。优洋真体。自活泼泼。在在其境。鹏飞龙跃。昭旷灵台。蔽障撤时。同无际涯。乾端坤倪。果此术矣。许子能观。于子海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1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199L.gif)
牧南书室铭
平山蔡牧南先生。麟锡忝同志之列。数年山斗斋。为共讲学守义。丙午夏。病归东冈。临别俯求一言。重违郑重教意。且不胜缱绻情绪。乃以拙辞。铭其读书之室云。
牧山之南。寒石之西。里以仁称。君子攸庐。君子伊谁。我友牧南。牧南如何。宽大崇深。知我省翁。道德宗师。恨不及门。有淑于私。印丌遗集。探讨服行。斋奉真像。江汉羹墙。惟其大义。闲放尊攘。能言不慑。千万吾往。谓抗邪世。宜重凭依。大圣孔子。崇之庙仪。多士心目。耸然以新。滔滔是兽。赫赫惟人。巍彼山斗。月再横经。春秋饮射。远放厥声。环以数郡。同心十百。济济优优。衣冠礼俗。精微讲解。讱老并明。大事商办。节翁同秤。真性洪量。高义正识。老成风范。来众推服。东冈贱劣。密勿契托。道义云交。夷险与历。既仰崇德。益勉晚节。病床抽笔。遥铭其室。
言铭(五○辛亥)
尔凡出言。是其言之也。于事有益乎。于事有益则当言。是其言之也。于事无益乎。于事无益则不当言。是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200H.gif)
言之可已而言。人将轻尔之言。言之不可已而不言。人将欠尔之不言。然而言之可已者常多。言之不可已者常少。是以吉人辞寡。尔欲将吉人耶。宜尔寡言。
如言之可言而不可不言也。醉中勿尔言。醉中之言。因醉而放。怒中勿尔言。怒中之言。因怒而肆。难乎得其可言不可不言。
若其可言而言之有失。不如不言。若其不可言而言之更失。将如其言。知不如不言。谓将如其言而又失之。非尔之昏妄也耶。昏矣妄矣。末如之何矣。哀尔末如之何矣。慎之又慎。思有以少失其言。
勿以细言而曰言为细矣。玷亦何害乎。其为细言。勿以大言而曰言能大矣。玷亦何害乎。其能大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细无大。不可为一也。不可为则有害一也。戒尔深惩其玷于细大之言。
书字铭(癸丑)
毋大而疏。毋小而密。毋谨而凿。毋放而脱。盖欲无处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200L.gif)
席铭
坐如尸。立容德。无尔为。有此席。
椠铭
少也逸。谓老何为。安也纵。莫危暇而。唉造次颠沛。将子之偕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赞
华西先生画像赞
高山深渊之有育德涵光。猗兰皓月之为播芬放明。黜己私以奉帝衷。惟曰有圣贤之要法。斥夷邪以扶华正。莫亦穷天地之大经。恶乎为心于公直。恶乎为道于仁诚。始焉起而有为也。何其甚于刚猛蹈厉。终乎止而有成也。何其优于雍容和平。盖七分之形。与其所雅言而永传。将百世之下。皆曰舍是人而谁程。
省斋先生画像赞
有似乎颜渊明道之姿。有为乎伊川考亭之学。慥慥进德。终始乎文行忠信。卓卓成业。铺舒乎经史礼乐。忧天下之大忧。忧盖不为不深。乐天下之至乐。乐亦未尝不足。可慨矣。不得当平世而施致泽之功。有心哉。谁使置閒界而任继开之责。夫先生之表里也。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201H.gif)
书画像自警(甲辰)
何所为而吃世间饭。可哀面貌丑须发白。勉尔一半分迁善改过于身。扶正抑邪于世。而不知力之不给日之不足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颂
崇祯皇帝御书颂
我 皇明烈皇帝手真大字思无邪,非礼不动。华阳 万东庙。朝宗 大统坛。并岩刻。麟锡皆已躬往奉摩矣。后同志李根元往华阳。描来非礼不动四字以遗。麟锡诗以谢之而藏之家矣。今年夏秋。来留殷栗兴道书社。二书者皆揭在堂。于是托金淳范,郑毅铉。并摹成簇。为将随所居而奉揭室壁。以永瞻诵警衷。敬为之颂。颂曰。
单诀治性。曰思无邪。非礼不动。修身无他。于皇 圣祖。念玆在玆。惟其念矣。是以书之。心画俱正。炳焕万世。大节殉社。有验于事。小华崖刻。华阳朝宗。用作天根。穹壤始终。描以揭壁。臣于对越。感激警衷。深山岁月。 崇祯二百七十七年甲辰七月十六日。东藩遗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54A/ITKC_MO_0654A_A339_201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