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x 页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99H 页
与李纪仲(肇承○乙未二月)
数月相观之乐。何可尽言也。高驾言旋。冒寒涉险。奉虑良深。怅之为言。落在第二矣。近因长潭便。获闻利税。我心则降也。即玆仲春。伏惟堂上气候康旺。省下体用益泰。棣湛眷吉。百祥洋洋。盛课想在或问。看到几条。穷得几多义理。又以从叔大学说参證反覆否。幸望精研多得。后以相及也。念高明志坚眼明。谁能及之。其用意又欲刊落枝叶。直入骨髓。删却第二等。直做第一等。脱杀稳便地步。直拚死生心力。此其成就可知也。于此又须宽持其志。完养其气。平易裕绰。优游舒展。以渐致远大可也。高明固已知此。更宜加勉也。损末亲节比经感祟。愈益凛缀。焦闷度日。从叔祥期不远。哀恸如新也。迁动之计。固已大定。恒丈亦欲同之。然未知天竟借便否也。致元作长潭行。谓或造门。略此付达。馀俟来月面叙。惟鉴亮。
答李纪仲(乙未八月二十二日)
衣服节目。曰从便而除去广袖。从便二字。即是夷狄骨子。去广袖三字。益无可言。所谓泳孝逃去后善变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99L 页
通复旧制者。乃如是耶。其曰复旧制者。非复 祖宗元制。仅复甲申变制。是前亦泳孝。后亦泳孝。去亦泳孝。存亦泳孝。朝廷若有一个半个非泳孝者。岂至如是耶。且王言自有体统。今此 敕令。即似市井贩夫卑俚语样。又如今日负商辈通谕语格。并此制命而必师倭洋乃快。不然则不快耶。是则虽古夷狄。何曾有此。其使为此者。安得食其肉而寝处其皮也。且开国学及各邑校宫。择少年才艺。令就其学。从此圣庑之前明伦堂上。为咮𠻗左衽之场。而尽驱一世俊秀才。落禽兽窠。呜呼不忍言也。不知几个能挺身不入。保护此阳气也。吾辈道理。虽一个半个。救拔其入。此便是斡旋回阳之几。所宜尽力也。
答李纪仲(乙未十月)
内贼外盗。合谋肆凶。祸及 国母。矫 旨贬号。是变也古今天下。独我礼义之邦创有之。养虎遗患。乃至于此。恸哭恸哭。何忍形言。自公卿以下。无有言复雠之义者。而举皆若无事然。只以慎嘿为正当义谛。是尤大变也。人伦灭人心亡。为十分禽兽矣。其何以一日立于天地之间乎。处义之事。所谕诚然。为臣子者。纵不能举义复雠。岂可反从雠贼之令而不以 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0H 页
母视之乎。但凶报尚有疑信二说。今不可遽然处之。到无疑时。直著白衣白笠与废衣冠。或当随人力量。有不同者。此间士友盖有两说。一则曰 主上与世子。虽是压于贼威。既不能行丧以服其服。则在野之民独显然服丧。自有所未安者。废衣冠为稳当。一则曰 主上与世子。虽压于贼威。不能行丧。其迫切痛愤之心。自有不可言者。则为臣子者。奉体其心。为能服丧。有何嫌疑。且礼义由儒者出。今并与读书名儒者而不能焉。 国母之丧。都不有行于一国之内。以当乱贼之意。自后人观之。当如何哉。且读书人。今于内贼外夷毁灭华法事。一切守旧。将至死不变。而于此方丧大节。反不能守。则岂不矛盾苟且乎。直着白衣白笠。断不可已。愚则累次反覆思量。终以后说为是。默定于心。未知尊意以为如何。
与李纪仲(戊戌正月晦日)
兴正奉着奇事也。旋即别去。何怅如之。泥海跋涉可念也。不审驾住那边。体宇尚安否。于惺庵。同用此情也。损末移留台甫家信信。无大吉凶也。马尚不到。程不定期。甚亦助迟迟去国之心耶。第欲从教意。遵海而北。其间当领略五台金刚之胜。观大瀛海。历岭东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0L 页
诸景。过永兴。奉审 浚源殿。又周览其山川。以观兴龙发迹之气像。举目悲慨。虽不如趁升平快心目。然亦足以自舒平日蹩躄空堂之怀也。入北后铺舒根基。商量义理。不宜似前疏迂错失。须待人风力议论。不得不多。此固未易。殊可欠。于是益恨立庵,敬庵,直轩,槐隐,启贤,辅京之莫起九原也。回看国内。万顷洪流。浩浩滔滔。昔之名为持论爱身。却立而视者。今皆迷乱垫没。自谓不没者。又皆颠倒破碎。是孰使之然也。此固已矣。惟我同志同义之人。若不大故用心。其将奈何。顾皆牵引事势。少逊于年前奋发时志气。是则无以为死友慰。终无如天下事何。不胜浩叹。幸望贤友与诸士友共商此意。且于麟锡。远赐切责。俾免大路也。呈小厓书。须即致也。剪蔓缄置。令台甫觅便送本宅。早晚赐鉴。
答李纪仲(戊戌七月十八日)
尹洪郑三君至而带贤书。慰喜可知。但审堂上閤内患节。尚未快差。奉虑之极。所幸贤尚保重。然有经乱来。志气惰而事势违。入无安顿诵念之乐。出无游从讲讨之益。系尘私作汩汩而已之叹。坐念境界。未尝不泫然下泪。元玉谋生业留哀未还。亦无以为心。贤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1H 页
不能作书劝归。以尽朋友之道。若贤事势境界。虽极可悲。又何至惰志气系尘私作汩汩而已耶。贤二人志气果何如。朋友所望又何如。须百倍激昂。相勉励存万死一生之心可也。向来奉赠文字。沥尽肝脏。勿孤此意也。惺庵经春穷。虚祟益苦。闻不胜慨恻耳。损末同同伴无警。立基事方将料理。未知前算如何。义谛有所定约。曰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愈于已。其如斯而已矣。窃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向书为虑弃九仞而始一篑。机泄而功迟。此专以兴复为计而已。则固可曰如此。然其实既无九仞一篑之可言。且无实而受虚疑。反不如示人无所为而实有所为。是或一道。则固无可虑者。况今所定义谛。虽使无人不知。使开化辈知之。无不可也。未知如何。至若示以讲学一事生死路头云云。诚然诚然。然所谓学。尊德性道问学二事而已。愚于此二事。素无分数可言。况年来疲弊于意外事端。心志摇荡。精神耗散。迄今无片刻及此。前头事势。亦未知如何。不待有为天下笑。内自循省。不觉寒心。德不修学不讲。圣人尚曰吾忧。况此专无闻而死。则愧恨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1L 页
当如何哉。时事今果何如。以吾暂见远闻则人心到极。昔削变时。人皆有死不为兽之心。其形得保至今。今也渐染陷溺。不待有为兽之形。而先已有为兽之心。若待傥来者然。尚复何言。若使有昔日之心。尚或缓祸。孰使之至此极哉。且人之议论。于乱贼言言讨之。于忠义言言扬之。方是公心。亦有益于事。今于忠义得失间。若欲细评疵瘢之。名曰有识者尤甚矣。昔贤一边未必皆是。必是之。一边未必皆非。必非之。扶抑之权如此者。必有以也。哀今之人。亦独何为哉。为助乱贼欤。虽举世皆然。唯贤则心志底死不陷溺。寻常议论。必慎其是非扶抑。凡于相识。勖以此事可也。馀皆可略。更冀自爱。
答李明五(奎显○乙未七月)
向日相摄礼场。相款私席。所以观善助发者深矣。别后未尝不悬悬也。鱼君致手讯。用审迩来重侍安旺。为学有恒度。仰慰。问复有日。不审更如何。尊叔父丈体度亦康宁否。损末老慈经疟数直。气力大损。奄奄床笫。煎闷不可形言。遭叔母丧。远外号恸。不自堪胜。缘势未即奔哭。重以悲缺。自患微痢。自夏至秋。一味涔涔。点检身心。只么荒顿。愧闻畏友也。此有仰告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2H 页
贤年做贤底。已极不易。前程又万里。朋友之望。不得不深也。唯远大是图。盖闻尊叔父丈教贤。自七岁上学。至二十岁通十四年。无一日阙课。又不止诵读。必致之知行。此其精诚。奚翅透金。是昔归乐堂先生教其侄寒泉翁者。不得专美也。思所以并美于泉翁成就者。非贤之为者耶。过此而尊族之古有石潭先生。实我东夫子。其言曰一毫不及圣人。吾事未了。是其所以为志也。抑平生所以尊慕宪述者。不当在此耶。真能尊慕宪述。而亦曰一毫不及圣人。吾事未了。如是其为志。则虽曰未限。自有所造之地。贤其勉之。当仁不让。是谁之教。将第一等。让与别人。是谁之戒。夫岂不可而圣贤云乎。又有一言。尊先祖忠武公。在昔讨倭。立大功彰大节。使三千里疆域垂三百年。免于薙发左衽。呜呼伟哉。奈之何天不悔祸。倭复猖獗。招朋引类。肆凶骋丑。粪壤我礼乐。禽兽我人类。既已毁服。又将毁形。使我堂堂礼义小中华。变作小倭小洋。于是华夏圣贤相传之绪馀。天地间一线阳脉。无复存着处。呜呼恸矣。不忍言也。使公而在者。当作如何心。如何事耶。呜呼。谁复起九原耶。今凡为斯人之徒者。莫不感公昔日之大功。而不忍各负于其身。思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2L 页
将死守其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也。而况为其亲子孙者耶。故贤既知所以死守矣。然守之中有尤大者。知人之形异于禽兽而能守其形者固大矣。知人之道异于禽兽而并守其道者是尤大也。盖守其形者。其功止于近。而守其道者。其功及于远也。守其道如之何。当以已上所勉者自勉。而奉上帝所降之衷。明师友所讲之义。思有以保护千圣绪馀一线阳脉而已矣。此虽不可易言。而亦不可让于人也。让之则失其所以为人也。人兽交战之会。其可让乎。盖如此然后。上承尊先祖之大功大节。而为能无忝而有光也。贤其勉之。请更奉质于尊叔父席下也。秋季一枉。屈指以待矣。鱼君又以行告甚急。裁此未及付。为俟后递。以彻崇照。
答李明五(辛丑十二月三日)
去年八月九月来书。最晚获奉。仍置行橐而时阅。不胜悲咽。尊先叔父返柩时。在路迎送。倥偬悲扰。未有作书修人事。至今愧恨也。数千里得以还葬。体托先茔之下。神返旧庐亲侧兄弟子侄之间。存亡幽明。可慰可痛。呜呼宁忍言。古今天下。岂复有此事。哀矣惨矣。士友多致力。张生为师极致诚。而顾此身苟活世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3H 页
间。独无用心之道。至于操文泄情。尚缘栖屑而未果。诚冥顽之莫甚。惟伤痛之心。去益切而耐不得也。即玆冬令。不审重堂气候安宁。省下起止自适。用工一味精进。令从哀侍奠奉亲之馀。劝使勤课。并以慰九原厚望止慈之情耶。大无无前。至贫无比。曷以为调度。节节奉念。不能已已。损末昏颓之状无可言。来处关西士友间。为留住计。盖自在辽时。已谓势若还国。托身不于 万东庙。必于箕子乡也。圣庙尊叔父之所血诚托大义者。此身亦既积费心力。方将经纪。圣像二本。一本奉在辽东。一本适奉置平山。近为盗人所窃。惊痛震懔。所幸前此偶摸移得出。可终有事耳。昔摸送之教。拟将奉副。尊叔父文字不多。令张生持去。曾已视至否。所行奉影像遗衣。上食伸诚。恐合情礼。题主闻书以徵士。恐不称当。不欲书官。则只书实谷先生。似亦无妨。恨不早以仰闻也。人家神主未成。行祀纸榜影帧孰可云云。此在当者措处。不当自礼家有言。开人苟且之路也。病迷止此。馀祝常常自爱。
答申景国(泰亨○癸巳八月)
潭上哭别后。一念常悲结不可解。只奉读书。慰豁已多。若复奉面则当如何。盖今朋友间情理。如此时当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3L 页
然也。且审侍奉尊体百重。工夫知因横渠所谓四益而益加省勉甚善。第谓生计穷迫。为此教授之事。有若歉然于心者。盖此事以士者十分精规事理。十分所安。则固有未尽。且座下素心高洁。安得不然。然老亲在堂。菽水绝乏。情理切迫。且自前贫士虽贤者。或有不免焉。则亦复奈何。今非特座下一人。举世士友太半不免。此昔黄溪翁所以有伤时语也。但于此不宜一毫留其念于计较丰约。以伤吾廉。只宜十分尽其力于切实敩学。以诚吾意可也。若谓乃分宜学乎人而反以教人。内以自欺。外以召讥则似不然。此岂以自居贤知。好为人师之心而为之者耶。只以其所知者。随分应之而已。未尝强不知为知。则何自欺之有。又谦约逊退。初不以师道自居。则岂复有外人之讥诮耶。反求诸心。无其事则无其嫌矣。若或有其心。便不是也。又欲有言以相勖。顾安敢尔也。然窃覸座下恻怛本领。贞固操执。谁多其右者。但于见识器量。似或有些固滞处。容有少加意者。此在多识前人言行。广资士友切磨。以自开扩也。在所实心相与。有此猥越献言。座下亦岂不思为此汉。枚举病痛。下针施石乎。诗人所云投以木桃。报之琼瑶者。深有望于座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4H 页
下也。
与申景国(甲午正月)
新年瞻诵。非比他时。即惟侍学增吉。麟奉亲如昨。云潭祥事奄过。几何而又及吾从叔小祥。俯仰痛陨。无以为心。洪柳作怪。去益罔测。所谓朴永默又类聚而逞凶。天地间至重师生伦纪。终使彼辈乖灭耶。可痛可痛。然今彼辈罪恶尽露。无复容身。则千方百计。益肆凶诈。七倒八颠。益入遁迫。恰似愤兵穷贼。愈败愈起。愈起愈败。诚亦可哀而不足恶也。有一事可笑者。年前从叔入东峡。水士不服。病患频作。不得已还出也。历入洪家。渠目见其不能巾栉。病色满面。而后对李友敬器。亦说其病状如此矣。渠于昨秋。过贵里李友家。乃谓出峡时斑然无病。而称托有疾。每事如此。可憎可憎。近过春峡。又对人辄说曰某人出峡。方可得持平官职。而无其术则暗服痢药。自作泄泻而称托之。设令谓吾叔托疾。即有他病。初非为泄。岂不可笑乎。彼之邪妄至此。能瞒得几人。基一又百倍于此。今则虽其党类厌其恶极。渐皆叛去云。吾知其计穷无所施时。必南北胡越。无所不走。真实可哀而不足恶也。那间当会面。自馀只得留俟。惟祝千万自爱。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4L 页
答申景国(丁未四月二日)
自西返东。病卧于床。惟耿耿于吾景国。景国二度书至。景国亦卧病矣。同病相怜也。景国忧国忧道。吾亦此忧矣。同忧相悲也。相去二舍。吾既莫能往以问病宽忧于景国。景国亦莫能来以问病宽忧于吾。此又可以相为心耶。吾固老年矣。病或所宜也。景国非衰年矣而有斯病耶。吾不堪忧。有愿因病而速溘也。景国虽病且忧。必谓病速有喜而忧终见舒也。自日和暖。吾仅起床而踏地矣。不审景国何如。病宜药食以补。念无其路。只有恍叹而忍怛也。勉翁大故。何辞相慰。变加一层而到极。国至无名。人至无类。何谋相及。痛哭气塞。知景国之似我矣。然吾辈虽死生当前。宜摇之不动。相勉以挺松屹柱也。刊史事将垂讫。圣庙役要苟合矣。皆未得与景国同议。彼此怅悒可知也。力疾呼倩。景国书至再而能长。此一答而不备。愧多矣。尚蒙恕究否。万祝慎摄慎摄。所慎快且迅瘳。
答俞孟养(镇浩○戊戌六月十四日)
去年三月在长潭寄书。晚秋承读。至今携持在傍而奉阅之。非直如接清范。为可慰。其所忧虑勉励。靡远不至。有以警动于心者深矣。何感如之。然见不透理。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5H 页
志不率气。自始至终。事皆做错。三复书意。未尝不颜厚有忸怩也。谨审其时堂上久患不快复。体内亦有痼疾常苦者。为之奉念。无以为心。周岁有馀。矧翔复初。亦无惟忧之复贻。而行馀笃学。其于崇德明义之功。深致其实。有足以不乱邪世。大慰朋友之望者耶。切仰切仰。损末既往事得失罪戾皆已著。无复可说者。惟再到辽以后事。要共多少同志。随力措置。而其有约语曰。今日所定义谛。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犹愈于已。其如斯而已矣。出此心肝一言。谨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盖亦欲奉副勉励之万一也。然于已无的然可恃。而所恃者天而已。未知天竟如何也。起程时有上尊丈书。送于纪仲处。即达否。其中恳告之意。不敢知尊丈意下如何。而深望于过庭之际。为有善禀也。盖此莫大事。非尊丈大力量。无以主张也。举义时敢以召募事。仰请尊丈。盖其时众议以为为举大义。不宜拘小嫌。且于位至宰列。年至隆老者。既皆先用此例。若于同志差殊之。有所斑驳而事不和成云。故诸处尊畏之友。一切如此。然追思过境。不胜主臣矣。不究万端。更祝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5L 页
侍学增重。
答赵▣▣(弘奎○乙未七月)
每以数十里为远。忽为数百里之远。彼此情怀可知也。居未久。远寄书来。喜又可量耶。仍审省下安适。近已就馆恒翁门下。用工有节度。何慰如之。麟锡南来数月。亲候当凛缀。焦煎无喻。忽承叔母丧逝之报。摧恸抑塞。不止为本分情理实难堪胜。身病暑痢。奔哭之行。又不免差退。尤自痛切耳。新居措置。未有可言。唯多少少友相会。有警昏惰。向来礼会。新寓初。烦致远近士友。亦觉多事。然顾先王礼乐。尽沦粪坏。衣冠影绝八域。兼且主倅媚逆孝意。以吾党独守旧服。欲发骇机。祸色迫急。故有以自附瞽鼓救日。御辔死职之义而已耳。此何足有光云也。盖兢兢一念。惟在乎生于为兽死于为人之不相眩乱。而又欲与同志牢守而不失也。来示谓世间万事。都是虚伪。惟学问一事。真天地间正路。而追悔既往之因循。又思将来之奋发。不亦甚善乎。愿贤撑拄此志得去。无或摧倒也。此志如金如璧。宜自珍宝。今日阳春苗脉。不在他也。盖在前日。世间事为。比之学问。虽是虚伪。是曰儒俗之分。俗犹是人也。在今日。所谓世间事为。曰夷曰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6H 页
而已。舍学问则入于彼。入于彼则非复人也。人不可以为兽也。人不可以为兽也则学问而已。今日可不汲汲于学问以求为人乎。然禽兽有害人之性。为伥者尤甚。独保人形于万兽千伥之中。自非有真识见强志气。守死善道者。鲜或不摧倒也。此又不可不深自砥砺也。幸以此奉质于函丈之前。而退而与诸少友共讲而坚守也。守此以往。吾不知其为何许大事也。又求所以论病而投药。诚亦美意。念贤淳实有馀而少欠强果气。须自猛省。念念矫革。要立脚如牢壁。作性如烈火。赴事如水临万仞相似。如此然后。上所云云。方有可得以言者矣。千万念之。贤今万里前程。相爱之深。为此申勉。庶领此意也。不宣谨谢。
答金景仁(华镇○甲寅九月二日)
麟锡覆金斯文足下。岁寒至而树木形色浑变。后凋者若个松柏而已。今劫祸及人之大小高下。正邪诚伪心迹森露。持操者方曰士子而盖亦难矣。今士子为持操。在国去国固一般。而去国于义为胜。特有无限苦也。足下在今日特然持操。而又能去国守义自洁。清脱雠夷之羁绊。甘尝异域之辛艰。岁寒松柏。非足下之谓欤。钦仰之馀。承珍重古道书。重感不外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6L 页
盛意。推诩之过。不堪当而增愧。至若有猥难之教。以无似人物。尤安敢当。乞毋其为也。顾欲有晚保。而荒落志气实恐不逮。惟岁寒心期。为托于如足下者而得有终。是深愿也。且扫孤榻。以俟高驾。止此肃泐。祈加自爱。
答李乃能(承熺○丙午闰四月二日)
麟锡覆三谷李君足下。敝驾过东谷。足下以古人贽书例来相见。不敢当也。行至殷县才十日。问书又远至。感当如何哉。敬把二书玩绎之。文辞见识。以弱冠而能此。真罕见也。东谷时病惫颓卧。不能相倾倒。而问足下造诣于在座之人。皆曰志与学夙就。一州无出右。大受将拟。噫。栗谷老先生有绝等贤孙也。如今新进人物渺然。有能如此为老先生贤孙。吾敬之甚而望之不得不厚也。足下志与学已如此。又万里前程。恢恢广地也。进吾极其往。扩吾充得尽。大贤脚下。又出大儒。人将执左契而待之也。嗟乎。时事罔极。千变万怪。沓至压臻。疾风骤雨无不摧倒之中。嘉木方秀。杂尘浊淤无不埋溺之际。明珠方彩。何以持其秀于这里。秀去为干云参天。何以保其彩于个中。彩放得辉山烛地。足下克慎克笃。夔夔慥慥。克挺克拭。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7H 页
落濯濯。志焉曰吾先祖承孔朱而成这地位。吾到这地位乃已。学焉曰吾先祖述孔朱而全这道理。吾尽这道理乃已。乃又曰吾于先祖地位道理。有不到不尽。负先祖也。负先祖负孔朱也。有志为学而负先祖负孔朱。吾不为也。一此为定。有进无退。诚透神感。神感有劳。彼沓至压臻。亦无如何。而终竟有事。使执左契者。得其望也。足下勉之。麟迫不得已有此行也。病末如何矣。亦不得已为止。而将归卧故乡矣。疾首阅过千态变怪。而惟将与足下连声气得扶将为可。幸足下不终相弃也。力疾止此。千万自爱。用副玆望。
答洪汝质(德杓○己亥三月二十八日)
别去后四度书一付慕阳者。非久当至。合之可敌复得一面。勤敏可多也。慰喜可知也。用审侍奉震艮连卫。壸仪再新。为贤坐地不能不贺。疏对书册。事势所迫。为之代闷。然策励身心。不宜暂倦也。尊从祖丈令季君华宗一友及蔡丈。皆安到相对见。恰似梦寐。可惊可喜也。前此有营一区。待秋为计。劝以就彼先为之地。见皆合意可幸。未知终竟如何耳。损末仅免。惟习丈多日患泄。今见少可。家弟以贱率来。来得无扰。然快得一累可叹处也。贤春破搬计。自是善事。若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7L 页
秋之为为系从祖季君看得审以后事也。甚忙万不能一。更冀侍率亨泰。
答文翼叟(凤岐○壬寅十月十九日)
书至。谨审待奉安泰。璋庆可贺。果是抱送麟儿而自有窥牛虎气否。承与心一,支百。留玉斋讲学有事。甚慰。启庵丈痛哭痛哭。世上阙一阳类长德矣。吾党益孤。奈何奈何。元龟从氏丧变极惊愕。况其在千里外乎。敬仲官讼复起。可愤闷。敬仲读书士也。其伯氏孝子也。丧中服衰而耕田。既夺其田而又遭无限困厄。古之闵老峰先生。见崔鹤庵之服衰耕田。善指导成就。古今之相反。乃如是也。讲长帖辞单得矣。见其人品可否。诚意有无。事或有不得已而应之者。无失于体面可也。若其钱物设契。决不可参。自古未闻给钱而兴学。士者受钱而兴于学也。斋事待见敬仲。当有一言矣。损末左臂滞痰生痛苦苦。士友营成所留房室。明将居处。可闷其劳心而感其厚意也。馀冀来寒加爱。
答文翼叟(甲辰八月二十一日)
抢攘涯角。纡菀怅惘。卓立,寒松至而函珍坠前。令人眼青而胸豁。矧审侍奉万安。兴居百重。尤何等仰慰。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8H 页
一番经扰。萎苶疑惧云云。固知出撝谦。而若或有一半分近似者则非所望也。以贤之笃实而有如此。其将奈何。幸与卓立励精振发。为士友倡而期有所扶持也。千万深望。损末自殷返平不几日。以病兼惫颓坠。可怜。以檗山讲修契事。发书通告关西士友。此系重事大事。贤亦宣力周旋为宜。时事言之痛迫。不忍长也。琴书冷天。乞加自爱。迷扰小谢。
答张汝则(翊源○壬寅七月十五日)
前后二度书尚稽谢。勤慢不可言。审书与闻士友言。慎祟积月弥留。课药而效迟。固知病之进退自有其限。神之所劳。当用其极。而中心忧虑。不能少弛。比间得轻减否。闻失口味。不甘食饮。果否。此胃气闭耳。自量胃气少醒。取饮食中可适口者。先之味之。因开胃气。可稍进其他。如学者厌书。先得会意一般书。着味生味。则因去厌发紧。无不味于他书也。然又当问医。亦审其适口者。有无害可也。承待服药尽。欲作此行。勿之勿之。必有害。可待此下山相见也。谨请尊堂气候如前康宁否。仰祝之至。损末同诸友遣过。幽境有惬心。山外怪症。闻尚未歇。间或有遭酷处。不胜惨恻忧竦也。多少逢可相尽。更冀千万慎摄。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8L 页
答张汝则(癸卯六月十一日)
思与日积。书真面敌。但体内旧崇未复。而前又遇吐血。几至危过境。惊咷有不可言。闻以滴水与多服狗肝汁得差道。何幸如之。滴水只用夏节。狗肝可以长服。又闻吐血。多服六畜生血。良服之。固宜降火。又补所失血。为有理也。不妨专事为此。如何如何。鹰峰丈葺理斋舍。益广旧规。以为兴学永长之基。此事岂易见于此日。此日有此丈。贤谓信不偶然者信然矣。大可钦服矣。贤以病故。有阙劝课。岂有如何。此丈与鸿周亦自深烛也。心一春夏留玉山。善操束同椠。可敬也。损末病常贴身。去却似无其日矣。儿婚有助物。宜为治病用。何必如此。还不安心。斋中专送支百。固感厚意。暑中亦不当如是。特因握叙则幸也。神迷艰倩止此。申望善摄所慎。
答金文承(玑洙○辛丑七月十八日)
麟锡始至西境。见一二士友。问云诚两翁门下。谁尤于造诣。皆以某某数十贤者对。而其中座下与焉。问其何如。曰年未三十。而志行文学已高。固已耸然心向往矣。居无何。座下访我于华山。又访于青山。数日相款。略窥其所存。今又以书问。更有以因辞得意。其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9H 页
果高矣。其果高矣。而于卑鄙者。若是为用意之厚何哉。盖谓为我同渊于华门。而且当邪灭正兽食人之时。不可以不讲厚谊而相应求以声气。不暇计其人高下也。其意善矣。良极感荷。然所望者既用意之为厚。当加责善以尽朋友之道。而实其所以为厚之意也。如何如何。谨审省体百重。重以为慰。麟锡一味碌碌。奚足言。自馀不备。惟尊照。
  别纸
初丧去冠。沙溪虽曰所生父母及祖父母与妻丧。岂有不去吉冠之礼。尤庵亦谓重服着冠骇俗。而遂庵则曰黑布笠非华饰。虽祖父母与妻丧不须去。但于生父母当去。陶庵则曰虽哀遑中。头上不冠甚无仪。开元以前。父母丧。不被发而去冠而已。今期大功去冠。则与古服三年者无异矣。今礼家皆从遂庵陶庵说。重服且不合去冠。况于功缌之丧乎。
父在母丧。十一月练而去首绖负版辟领衰。至十三月大祥而除服。是具三年之体。若服期者于十一月练时。与丧人同去首绖负版辟领衰。便似具三年之体。故无此等节。至期除服而已。
外孙奉祀。既是非礼。其不得已为者。私情而已。其祝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09L 页
辞当随时措语。不可有定式。大抵礼家凡于非礼而不得已为者。不苟为措辞而作式。盖恐如是则便是许其行非礼。而非礼之行。自我创之也。
答池禹甫(锡奎)
 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四时之运。鬼神之变。山岳之重。河海之深。雷霆之威。而雨露之泽。龙虎之猛。而麟凤之祥。欲学如此。其道曷由。
要不出克己复礼遏欲存理。
 孟子处己则齐有师命而不去。于百里奚则当父母国之亡灭而先去之。极称其智云云。
孟子既见齐王而为卿。不可以有师命请去。百里奚目见亡国大故。知不可谏而去之。所以称智。使百里奚君无罪而有兵祸。与国同亡。自不可去。
 观往于田章。则舜不怨父母也。观小弁章。则舜非不怨父母也云云。
往于田章。自是怨慕意。注舜不怨父母云云。只明自责之意。非专不怨慕于父母也。故小弁章注言舜犹怨慕。便自照应。然愚于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之义。有备一说云我竭力耕田以下。只是说恝底意。只宜接连读。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0H 页
不宜分截看。然则是非自责意。还自是怨慕父母意。其说己见于他。宜就考之。
 孟子之见季任。虽是报礼。而今之志士则决不为此云云。
孟子行道游诸国。见季任何疑。岂可以岩穴守操人方视也。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云云。
只说性善。不及气质之禀。则理虽明而有不周通处。故孟子言性善。而程张兼言气质。其义乃备。只说气质而不知有性善。则只是迷暗而无透见本原处。如告子韩子说得气质。岂有所见明处。
 孟子于齐王。召而不往固也。使之出吊何也。
孟子称疾于齐王之召。为其不诚无礼也。出吊于滕。行为卿职事也。
 周时兵法。乡遂一家出一人兵。都鄙则三家出二人兵云云。
远近紧缓。势自有异。
 瞽叟杀人。皋既执之于前。而又岂使舜得伸窃父之义云云。
窃负而逃。只说舜之心事。何可越说皋陶所处之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0L 页
然设使皋陶知之。必不许其窃矣。
 子路与求,赤言志云云。
子路言志。却不贴贴。与求赤有别。所以谓达却便点气象。
 三仁之行。固皆中庸乎。
三仁各成一行。有异中庸意思。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性字。本然性气质性云云。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性字。有言气质性。有言本然性。愚看以本然性。何也。本性为有恶。固缘气质。因气质而恶者。亦不可不谓之本性之性。如此看。语方紧着。若谓恶为气质性。则有何意味耶。不可不三字。尤见其为本然而非气质。
 中庸读法。分以六大节。章句则分以四大节云云。
中庸宜因章句分四节看。读法六大节。恐是未定时语。
 石碏之诛子权也。若碏之父。与州吁同谋。则碏如何处之为可耶。
石碏之父。若与州吁谋。则碏当号泣以谏。谏不听则与父同死而已。
答朴庆朝(廷和○乙未闰五月)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1H 页
先后南来。两蒙垂讯。甚荷。谓法服毁灭。前日则 祖宗培养之馀。士大夫犹皆有守。今日则人心陷溺之极。举世靡然从夷狄乱逆之不暇。为能恸愤欲死。有壁立志。如贤见识义气。那里更得来。安得把贤底去。插人人眼孔肚里乎。文谓万里远程。东装去登。期有成就。以遂情愿。不亦大善乎。贤其千万努力。大抵在内公私诚伪之分。在外儒俗人兽之辨。不可一毫放过也。知复就锦翁门下。受业周旋函丈所受。是极幸甚。即玆盛夏。在馆佳适。亦承亲庭安候耶。损末奉亲新寓。别无事在。日以贤之所恸者为恸而已。兼且思想亲戚旧游。难抑情绪也。多少不具。唯冀自爱。
答李一善(膺洙○辛丑九月二十日)
银波分张。茹怅为多。远寄德音。慰豁罔量。谨审堂上体度患冷有损。仰虑实深。惟贤身得卫重。夏问用工有次第。又以愚所仰闻立志一等自期者。拳拳在心。必有事乃已。幸甚幸甚。以贤持操笃实才识明敏。专意此事。何患无成。千万勉励。损末得共众士友经夏秋。有少激厉。去月登香山檀君台。有告文。此中士友为营圣庙。定所于价川之石溪。三明将往处。此是有事。但世变日深。如垂死老病。看看添重。痛恨欲无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1L 页
此当在此经冬。春开将归省家庙。留连海西也。边卿元久益见其贤。郭友一见。甚服其德厚识正。李友年少。志气可爱。远访甚感。报反多怅。略此布付。惟照亮。
答李一善(甲辰五月二十四日)
 近思录性焉安焉复焉执焉。朱子曰。性焉安焉。不待勉强。而诚无不立。几无不明。德无不备。复焉执焉。思诚研几。以成其德而有以守之。叶注以为性焉复焉以诚言。安焉执焉以几言云云。此与朱子之说。似有不合。当主何说。
当主朱子说。而叶注亦可备一说。朱子以诚无为以下为论性。以性焉安焉以下为论人。叶氏是主性说。
 喜怒哀乐。分属于仁义礼智。则先儒皆以哀属智。哀之属智之意。愿闻其详。
智者是非之性。华翁谓见极是则泪。见极非则泪。故哀属智。愚尝以为凡人之情。当喜怒乐时。为其所动而难见是非。当哀时。万念息冷而自见是非。哀当属智。
 生之谓性章。朱子曰。章内性字。有指气质言者。有指本原言者。然则章内何性字指气质而言。何性字指本原而言欤。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之性字。是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2H 页
指气质欤。指本原欤。
生之谓性。才说性二性字。属气质之性。此外虽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之性字。皆是本然之性。省翁如是看。愚尝信从。
 孟子序曰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而诸说皆以为孟子亲受业于子思。二说当何以决之。按通鉴。有子思孟子牧民问答之言。此说亦何如。
省翁详考史记。覈其年条。定以受业子思之门人。既定如此。则牧民问答。自不可信。
 梁惠王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曰贤者亦有此乐乎。两贤者不同欤。
上贤者指贤君。下贤者即指孟子。
 巨室章。教玉人雕琢。玉当如何看。
愚以为教字。同上使字着为好。
 礼记。曾子易箦。以其大夫之箦也。若谓大夫之箦非礼。则曾子初何不知而受其赐也。若为合礼而受。则平日必常安于此。而至于临终。又易之何也。
不知而受赐。大贤分上。偶失照检处。易箦得正而毙。方见曾子卓然处。
答弓景若(奎绚○甲辰八月二十四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2L 页
七月书。用审春末作别后色忧才复初。体上更染感。数朔连苦而方苏完。过境咷笑。不任远情。舍役添扰。少害看书。势所固然。至于坚守所执。扰攘乱聒。帘离塞坎。俛务职分。为所当为。深慰所望。比来更请侍庆进工仡仡。李性初奉亲笃做耶。损末经夏殷栗而病焉。秋到平山。尚不苏矣。为时祸忿痛。欲死无生。不能如贤所为。可愧也。昏甚。杀所欲言。
答弓景若(丙午六月二日)
华宗过路。袖落一书。如对千里颜范。何喜如之。用审侍奉安宁。兴居佳适。重以慰也。惟敩笃实。令能知善当为。知恶当去。及得梦觉关。甚多矣。更去向诚意关。不亦善乎。贵乡望重七八人。谋逐今所谓会员。可见人气乡纲。异于他处矣。谱序身病手拙。固无能为。无一示世系事迹。尤非所可论也。损末脚病。至有坐卧无立行。只作空堂蛰物。远人近鬼。亦复奈何。世祸迫急。罔极痛悼中。惟华东史锓役见设。差强于意矣。力疾略倩。更冀百千加爱。
答卓▣▣(楫○辛丑十月二十二日)
七月间。读去年腊月书至自德裕山中者。如奉颜范。喜可知也。今贵邻崔君德麟来见言出山在正月。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3H 页
近间得大都安信。又重以慰也。即日冬令。远惟侍奉动止更何似。崔君又言彼中胜似上元。遁庵先生安顿几案。团束衣冠。讲学大有事。阳春苗脉。知不在他。令人引领。贤友处其间。兼耕读而勤行义甚善。愿更力焉。古之董邵南其行只如此。千载孰不慕仰。宁思过之。不宜有让也。麟锡昨冬。有事还国。见住价川石溪。恸时变之罔极。惟依士友讲义谛则有之。馀崔君可言。冀更自爱。
答金召汝(奭永○癸卯十二月二十二日)
承书。谨审定省万安。多年患泄。知因寒祟。诚深贡虑。然年壮气盛。自可勿药。此身少也日泄十数次。一拖十许年。气甚薄。犹生至今日。贤质强胜吾。实无虑也。工夫乞须勉励。贤既才质可堪。门中又有仲希,成西诸贤。同志相辅。岂不甚好。且此曾作贵谱弁文。不曰多务学成就。终作东方显门乎。勿以此言少归欠虚也。损末感呻中。益不耐岁暮心事迷愦。略此。饯迓不远。千百善爱来福。
与尹子度(𨯶○丙午四月十二日)
迩来兴居佳适。前闻有儿患。快愈充健否。贱病末如何矣。合归作空堂蹩躄而无望超忽八荒矣。办纸物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3L 页
求书画。使士友空费财。贤为虚劳攘。殊可叹也。愚既脱辐。贤不宜膏车。然则史编书役。宜不辞劳。贤素有意。且恒窝与汝翔前书。力言权轻重。令贤落后任事。况已止行乎。贤既善书。用之于如此大事。亦不偶然。念之也。前来朴华南再至。闻南的奇。事极茫苍。痛恨之极。无以为心也。匆匆止此。
答李山汝(镇周○壬寅十二月十六日)
别后何日不思。书至既慰。承安又慰。再阻数月。寒威比极。侍奉课读。一向卫重笃实否。区区顶祝。损末感冒困顿。泠如昨冬状。苦苦。申某誓死不削而见勒。何不弃官先去。乃坐而誓死。彼又添欺人一罪矣。处变之道。只有守死远避二事而已。神迷略倩。更冀自爱。
答郑子弘(毅铉○癸卯二月九日)
半年同周旋。别后怅不可言。金箕洪袖书至。审慰新年侍馀多祉。闻去九月。举丈夫儿。贻悦堂上。为大贺也。寻绎前贤。期践实地。甚善甚善。贤之忠信。无复可言。惟在好学。今如此。令人喜而不寐也。终始勉之。以副所望。损末沉病数朔。苦不可言。鄙行当践言矣。神迷略此。
答咸圣初(益沆○庚子五月十二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4H 页
贵乡士友至。贤者有书。书具理章而尽畅。推此则可知所以为贤者者也。贤者年甚少。脱举业而趋正学。才一二年。已如此。此其必天分之有高。天分高而又处鲁多君子之中。将来成就又可知。已使人不得不钦服。奖与愚陋之失当。固甚愧缩。秋冬一枉之教。极感不弃之盛意。谨询夏天。侍体珍相。闻延白友景源切琢。可念观善辅仁。日有事在也。麟锡愦愦之中。得贵乡诸友而有相激励。书不尽意。惟照亮。
答李允三(殷学),金元相(益春),金毅伯(弘植。○癸卯八月)
允三同我作关西行。归后再以书问。此其厚意。如何可言。恒病多挠。便且每遽。一未之谢。心愧汗发。元相,毅伯辛勤情讯。一并稽覆。亦复可说耶。谨询秋天。侍奉动止各卫重。工夫俛焉日进。卓然有自恃处否。乞各勤勤努力。少年光阴。不可虚掷。将恐将惧。而迈而征。垂尽阳脉。不可不保护也。损末昨冬卧疾。今秋少醒。久拟乡行。趁此经纪。非久当而款。未前各自爱。
与郑建中(华镕○甲午八月)
别来以后。瞻想靡日不切。比日凉炎进退。不审堂上万宁。省下百吉。见课何居。常仡仡否。高明年少才高。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4L 页
志气过人而早轫正路。能竖而不倒。进而不退。所立所造。可量也欤。界破儒俗之分。壁立人兽之判。彻下彻上。最大命脉。所宜明目而着脚也。时事痛哭。无可言。然虽抢攘极甚之中。尤宜安心正志。读书为善。以不负所受于天。所闻于师者而已。无他事也。不知吾建中能信此言否。损末奉亲遣免。家间忧故。弥月不霁。自多闷恼。世乱如此。虽极无似。只愿守死于圣贤门庭也。千万尽剪。更冀自爱。
答郑建中(乙未二月)
岁初惠讯。慰非他时比也。用审侍馀学履贞吉。仰喜万满。至于抚躬念终之心。忧道倾否之愿。孰谓妙龄。能如是耶。反面与文集事。果不无公私轻重矣。且其时无贤则事不可速完。故力挽之。其过实在愚而非在贤矣。然众贤之责。容或有之。恨不其时讨便通奇也。至若牢关而不复与事之云。恐不然。做事若要无失。须于事上习熟过。岂兀然穷理之所可及耶。且贤极有干事之才。有可为而故避。则岂亦仁者事耶。又非谓不穷理。穷理时穷理。做事时做事。期使理事相涵。此学者之正规也。如何如何。损末近以亲癠。焦煎度日耳。迁移事今固大定。未知事势竟如何也。殷卿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5H 页
猝发。火下艰书。馀留俟来月面叙。
与沈景道(宜教○戊戌七月二十八日)
向得相见如梦境。奚特此。凡吾经历。皆如梦也。向后至今。省愉棣湛。动止连休。门内佥尊并宁。吾女息病减否。春夏间用工勤慢何居。吾恒念君才可志未立。年富学不优。蹉过岁月。毕竟无成。岂非可闷耶。须与伯仲征迈相诫。期其不虚有生。至可至可。今此兽食世界。不宜放门外一步。一步之前。便有坑堑。慎之慎之。拙狼狈一生。至于此极。然其所执中华二字。始终一心。与之俱存亡而已。尚得与同伴遣免耳。神迷略此。于令仲忙未各具。雷照。
答康允宝(琎国○辛亥七月二十六日)
贤閤夫人丧变。以何辞奉慰。邮便付讣达而闻之。抑未乎在平常时地。身亲检尽殡葬礼节。伉俪义重。固不堪悲悼。况当此时此地而有此境界也耶。路人闻之。宜皆䀌然。在贤朋友之列者。万莫为心。矧在贤情地。诚不忍成言慰也。所幸当时有令甥侄李顺敬无异亲子。泰庵,敛斋,善汝,复汝诸人。为丧难中。如兄弟之良朋而有以左右也。承经艰得到港。不胜惊喜。失物何足言。惟幸其免危险也。来时关西众士友皆平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5L 页
稳否。吾大小家眷。习斋陶山宅。皆捲入鸭北。闻来一层增伤。史山家眷不随同陶山家一行耶。吾小儿妇。不得随人。莫知其故也。损末同同伴遣免。此中梗槩。已悉闻于泰东二友。不叠床也。
答金说叟(基学○丙午)
书敌对面话心。用审侍下护重。仰慰万千。损末病上生病。支离难堪矣。世祸无复可言。惟为所当为而已。春閒。贤与韩贤汝往长潭。首倡议大出力。营建晦尤华三先生影室。以就先师省翁遗志。仍配省翁。得办重事。既几就绪。重庵集斯文切急务。已得印布。华东史。此更天下莫大事。锓将垂俟。阳复机括。知或在此。皆自自西士友为之。人孰不钦尚叹服也。为十圣六贤。营立影室。实系极重极大。事巨力绵。未知何以得就也。目下处义。依仰圣贤。固守吾正而已。馀皆病力时势无可为也。谅之焉。夺学圣书塾。付学兽处所。彼本人也。乃忍为斯。先因泰庵,寒松宣力。得以停止。更以温堂,栗村诸贤防距。得至无事。声气所及。有极耸动。斯文扶持。幸或庶几。俭谷之痛哭校庭。釐正乖乱。诚亦壮矣。景夏欣握可感。其苦血所在。不限所言。托令归布。寒事渐急。冀更加爱。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6H 页
答李胤皋(鸣九○戊戌七月十日)
正月八日问书。携至辽上。时一阅过。如接万里颜范而慰怀也。书劝此行。得合余意矣。亦可自信也。然余不得已也。其如去祖宗父母之国。弃坟墓离亲戚士友。公私大恸何。为之胸抑塞而泪淫泆也。顾吾所执。既不得保华制于一国。只得保之于一隅。今亦别有约语。曰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犹愈于已。窃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然非敢忘本国。犹有望于天心之悔祸也。来书言人心之陷溺。日异时不同。此固已知矣。亦将如之何哉。昔者祸未甚而有为兽之渐。人犹思自别焉。今也祸极于为兽。乃争投而混之。昔者虽凡庸人。犹或保人心。今也虽自好者。举甘心于化兽。设不甘心。绝无惊怪之意。于是昔之稍欲为人者。今焉纯乎为兽而不辞也。纯乎为兽而不辞何谓也。四千年华夏制度。何等至重。而曰宁可弃也。二千年孔孟学术。何等至重。而曰宁可弃也。五百年 祖宗典型。何等至重。而曰宁可弃也。千亿年来祖先父母之体发。何等至重。而曰宁可弃也。纲常叙秩之至重。而曰宁可弃也。礼义廉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6L 页
耻之至重。而曰宁可弃也。而日辱 君弑 妃。夷国兽人之乱贼夷狄。不可不与也。曰乱贼所行之规例。夷狄所制之官职。不可不遵也。曰顾问丑奴所给之禄。不可不食也。曰百种丑夷恶兽之形与声。不可不学也。曰士大夫佳子弟。尤不可不为也。曰父不可不勉其子。兄不可不勉其弟也。噫。生礼义之邦。为礼义之人。读先圣之书。服先正之教。蒙 先王之泽。承先祖之业。而乃至此极耶。年六七十四五十者。目见昔日礼义之俗。耳闻昔日礼义之风。心中尚或记昔是而今非。昔好而今否。年幼者见今日乱贼夷兽之事而已。闻今日乱贼夷兽之说而已。知今是今好。而不复闻昔之为如何是。为如何好。则惨矣乎今后世事其可知也。彼玉均,泳孝,弘集,允中辈。尚习父祖教训。尚被国家恩泽。交夷不几年。党夷兽而祸 宗社。如彼其容易也。彼其年幼而早误父兄所导。素昧国家所重。埋头夷狄。没身禽兽。踵顶毛发。心迹表里。与之瀜化而数又倍百。此其所归。宁或有甚。恸矣乎此后国事其可知也。士大夫能念国家思父祖。怀礼义作道理。心事正大。议论峻切。以持一世。纵不能扫除夷兽。尚可以自守。国其国而人其人矣。人能人国能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7H 页
而知所以自守。虽夷兽凶恶。岂敢妄加慢侮。此理甚明。奈何不知终使国为夷而人为兽乎。为夷其终不亡。为兽其终不死乎。国本曰人心。人心陷溺。复何可望。呜呼痛矣。不忍言也。天其或者哀斯人而诱其衷乎。然举世虽陷。我独不陷。是宜自勉。吾胤皋宜亦勉之哉。人情于恶事。初也若惊。久则恬然。独也趑趄。有偕则无难。今彼之事。耳濡目染。众奔群趋。若非明心澄目。不能自拔。然是不难知。今为夷为兽而人不可以为兽也。岂可以众为而可赎其为兽之罪哉。胤皋幸与同志。共讲此说也。此时孟秋。重侍万安。体健学笃眷吉。从祖丈气候康宁否。损末同同伴无警。间来略有设讲习礼等事。朴君忙未有书。同览可也。神迷止此。
答白景源(仁海○庚子五月十一日)
衰世人物渺然。每叹俊才之可张吾道者。吾不得闻见之也。贤者殆或其人也。士友往来言复庵先生有贤子弟。年少而可期远到。昨冬先生光临。略有贺语。而于其诗礼义方之教。敢勉以大致力。以极其成就。又敢以数语书呈。以效相爱之衷也。今因辱书及他数文字。考其造诣志气见识义理文章。盖杰然也。远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7L 页
到而张吾道。使其能逊志笃学。吾其有得见乎。相爱之衷益切也。故又敢以古人所谓一毫不及圣人。吾事未了者。深望其为存心也。麟锡狂妄无似者。不意贤者不弃有取。则终愿得其责导。粗有以自勉也。再檄百官文。承为取览。亦望摘示其义疏文疵。即玆正夏。堂上享福。省馀力学。区区颂祝。秋冬。承欲一访。预切欣耸。不宣谢礼。
答白景源(辛丑)
尤翁画像赞。三百年间气云者。举 国朝年数而言。然尤翁间气。实不止 国朝年数。实乃为晦翁后天地间气。
气质偏处治法有数端。如弦韦相制。柔刚相克。皆就其性偏难克处。克将去克。如孤军遇强敌。挺身鏖战。尽力舍死向前去。此一法法甚紧。如于道理之大。务要明见实体而照检以去。则眼孔心体自别正大。自见病偏。容忍不得。得以渐次治去。如举烛而物自见。见晛而雪自消。此一法法甚全。要之并用两法。乃善治之术。如医治病。一边用克治紧方。一边用补理正剂。病乃得去也。
答白景源(甲辰八月)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8H 页
贤自中国返而书即至。喜不可言。承于东鲁南闽。得寻三圣遗躅。出门初志。不但如此。此已古今所无奇特之事也。贤之此行。人多疑之。然本国祸迫。志在数件大计。则其事不为不壮矣。但于尊大人及吾。不必以书告行。而请必无不许之理。盖吾与尊大人。志未尝不在彼也。是则未之深思。后之处事。事之可为者。宜必面质而为之。知有许多壮观。欲促膝而闻之也。尊大人与蔼春丈远临。分外慰喜。九月山寺。数日相于尊大人。先向山斗斋。吾后而至则俄已驾发。知驾迂遂安。今亦未及还宅。奉念其间关劳攘矣。即日冷天。兴居佳适。溸溸。损末病惫衰颓。无复可言。恶声恶色极。愿寐无听也。返斋之期。素以来晦为定。亦以告尊大人与蔼丈矣。卓立,寒松至言斋中事势。不得不速返。返斋后邀致凤洞玉斋。固是自家较紧为计者。然反复思量。事变不可测。俄倭进退。此冬间或不无抢攘之虑。万一至此。极为未安。不如姑停以观变。此中士友亦力言之。此固商量者也。以此意禀达大庭蔼丈。并及诸士友也。然于心甚有缺然者矣。檗山讲修契。事系紧急重大。门下渊源。不得不尽心。寒松便。有通告士友书。又论定有司矣。亦以此禀达。为大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8L 页
宣力。神速就事。至可至可。自馀迷扰不具。
答白景源,李俊甫(▣▣),金权翁(衡铨),郑公友(桓淳),白德甫(崇济),金礼翁(敬铨。○丙午)
承书以审侍奉履用各万重。慰仰慰仰。损末脚病未瘳。恶汗旧祟更发。只冒衾贴席矣。爱如良玉金玉汝生来死去。又仰如泰山崔勉庵患报急至。易至凶变。此何故也。心折魂飞。不能自定。朴景夏数千里大劳攘之馀。又此冲雪远来。益见轩轩气义。病眼生青。以其多少摅心。参以来示意。有令人张旺气。然念此事脱出世祸罔测境。一跃跃去。去依昌平里 洪武陵。讲春秋待河清。岂不是有辞。春间吾已有意。今诸友因复较紧于心甚善。但春急吾病。未为遂意。殆有所使。今病尚因仍。气力衰耗。却甚于前。决难生心。兼且经纪圣庙。以坐而守义。有闻于一国。复此变更。亦有未稳者。使几个少友独往。不为不可。顾亦有未易凝聚安歇处。此又宜思量也。愚意仰依十圣六贤赫灵。傍延八路同志阳类。确守正道。凝定不动。至死不变。天地神明容或助之。彼鬼兽辈于守吾道。有何猜碍。敢心加害。似闻诸夷于其所各守宗教。不相加害以灭。况于此圣贤正大宗教耶。此惟在诸贤辈与老夫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9H 页
极竭心力也。望之切矣。如何如何。天幸有稍平机括。老病又少可。得与少友一往中国。游览而还。正吾所大欲。未知天竟如何也。省翁行状与散言。亦待得诸贤会而有料理也。未尽言者。令朴君归而详说。极寒望各加爱。
答吴大奎(奎泳○丁未二月二十二日)
恋德悬悬。承书慰慰。用审体宇劬经安泰。重以慰也。损末脚气。兼恶汗旧祟。冬春卧床。殆难支吾。世祸益迫。实愿因此溘然也。刊史役几至讫工甚幸。圣庙物乏停役。而尚不更始可闷。勉翁以孔明之扶汉。作文山之死燕。大忠大节。振耀宇宙。于此翁固无憾。其如国家世道吾党之益孤何。痛心痛哭。殷栗许奉圣像。果有之。初盖以烦猥持难。近日则世祸罔极。天主耶苏教堂。所谓日语学堂。遍布弥满。势极鸱张。哀我孔孟馀徒孤危莫支。重为凭仗依恃。事面情地俱可。所以许之也。自今以后。非特殷栗。虽邑邑为之。为凭依持支计。固将许而劝之。此亦所谓彼此一时也。以此答人言为可。贵邻高友远访可感。力疾艰倩。馀托此友口布。
与朴景夏(炳疆○壬子三月十二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19L 页
每事当前。思贤切矣。思贤不来。心焉惄如。比辰侍奉动止增谧。允郎勤工否。向吾所作字说。能着意体去否。多望也。损末忧与病俱益深。伴友幸无警。而劳筋骨饿体肤。能有增益所不能之意。可多允洽。益见其志气不草草无苟且。甚长处也。中原事机。诚出念外而可观善恶大故。关情兴念。有所欲为。起送鼎甫。玆事或即有效。虽即无效。终必有效。虽终无效。自不无无效之效。盖不得不为也。不得不为。而可叹者无资也。鼎甫更详口述。望贤尽心设力。情曲相通处。不妨动得也。非贤吾不发此言。深谅焉。语失先后。伯父丈气力宁旺。奉念不置。病倩杀馀。
答朴景夏(癸丑七月二日)
思切矣。鼎甫来。书与之俱。领悉梗槩。感慰至矣。老妻见背。此固老者所不得免。但坐此时地。酸悼倍常。权翁病终不起。万里绝域。遭此罔极之惨。心痛气沮。心地见识。文学抱负。威仪容止。殆庶绝类。今日以后。世不得见此人。天不相吾党。乃如是耶。复汝德甫诸友草草敛殡。因致讣本家。未知到否。皋复无上衣。代以所着缁冠。今于鼎甫行。赍送本家。使成魂帛。呜呼。古今有如此事乎。重以悲也。鼎甫西行。有得交涉之路。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0H 页
又得万清轩一门大幸。清轩学术有纯。出处有正。中国议论。以其学术。并比陆清献。然出处清献有歉。则此当为清世数百年。一人而已。闻其子弟门人。又能善守门庭。当今变局。能独复华夏髻发之古制。此亦清轩学力志节之所及。尽可钦服。墓文所托。难负其郑重辛勤意。为之草撰。因付鼎甫早晚再去。但愧文拙。见笑中国眼目也。辽野耕稼。知是有所营为。甚善。团会一边。贤言诚是。近日事机。别无下手处。惟此一事可亟图。以为之计。须与鼎甫商确善为也。中国近日有南北交战之事。其局势未知如何整顿。可叹。此有拙著欲示世界人。固知迂言有不相合。然苦心所发。不能自已。未知如何。更惟迩来侍卫何似。损末行止。当观时机。有无早晚也耳。止此不宣。
答高舜卿(命益○乙未六月)
顷蒙款交。周旋礼会。受赐多矣。继赐存问。良出不弃。益感德勤厚也。书出殆近月。到此才已日。固审侍体那时有相。不知今复如何。更切溯祝。明知尊攘之为义。法服之不可毁。此其自本领中办得识见者已大段高。就此又欲从事学问。修行扩智。此其志不亦尤美乎。世间不有有志而不竟成者。乞须自笃。无用自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0L 页
沮也。若是家累。其所素有。亦复奈何。其于课诵之工。诚或有欠缩。其于动心修行。何莫非工夫所在。只在笃志如何也。恃相爱与。敢此奉勖。主臣主臣。损下奉亲碌碌。只么度夏。承欲早晚一枉。慰满在心。困暑未究所怀。馀祝侍奉安庆。用副瞻仰。
答赵圣然(养善○己亥六月二十七日)
万里访人。奚啻难事。一门从昆弟。并以年未弱冠而为此。岂谓古人必多也。书又继寄。用情愚陋。何若是甚。甚感刻也。谨审伊时重省万安。昔驾稳返。用释劳念。承以消真阳混人兽为忧。奉天地苦心。而扶而救之为士子之职。少年如此识见。非才美心正。又深资贤师友。其如是乎。就此益确志务树立。用张吾军。并望令从弟也。过奖不敢当也。厚戒当铭心也。麟锡尚不死。一心所愿。曰何时来复见心也。饮暑昏迷。为略布谢。更祝侍学增重。
答申会乾(亨熙○戊戌十一月)
奉书如奉面。谨悉馆居动止崇泰。钻研益勤。慰慰。冬不同榻。非徒贤叹。愚亦极怅。分合固缘势。而其于用工。既曰有妙分处。宜各蓄疑。合时好相开释。必有事焉可也。后凋丈既留他处。则贤不得不独任学半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1H 页
责。须宜尽心。崔君志向方好。其父叔诚意可感。务尽提撕。必有效益为宜。损末雪里无恙。张君外又有自丰川来李君承元。方讲讨小大学矣。腊望会期甚慰。然趁晦来同送岁。未知又如何耶。呼倩略此。来寒自爱。
答申会乾(己亥六月三日)
书荐至。用情尽勤厚。谨审堂候万安。省下履用百吉。盛课返宅后自多出入。不安坐收拾。周年在万里之馀。岂无修人事处。若厌守静则过矣。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固不废行而学文。行有暇则学暂缓不得。其学亦浮歇不得也。近思得孝弟忠信四字。古今固恒言必称。益觉其为人道都大关。万德万行。本于此而已。孔孟已善说此。视人圣凡贤愚。得失吉凶。无有外此。近来阅人得失颇多。见皆关于此。愚今而后。以孝弟忠信视人。无他法也。因复以此立做为学大标题。自不敢不勉。又欲与同志共之也。贤有此本领。愚实知之。欲告以加勉。今要有一言相及及之。乞更大段理会。尊三从氏共四友至。欣感无比。因病患即旋旆。内有微故。并不得拜饯。极热何以利达。且置怅心。实不胜忧念。麟凡百无可新告。言多布少。惟恕亮。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1L 页
答朴允缉(文熙○癸卯闰五月五日)
向来惠问。在病躯贴席中阙谢。后每有便。亦气苶未遑。何悚如之。然奉置案上。以时读下。领爱与之盛意。而有以极感荷也。即玆热天。侍奉制体支福。仰溸仰溸。斋主金斯文远程委访。何等感激事。而病未之迎见。真人事绝矣。至今悚叹无已也。其近节泰平否。一例贡祝。麟锡元气不见回。与床笫时未大相远也。俯问三条。奉对任下。然或人之问。似不甚成理成说。实不足与辨也。谅之如何。馀只祝来热。益加自爱珍重。
  别纸
今日年号。比例于土俄德奥诸夷之号。不忍以吾 君之为堂堂 大明臣邦礼义之主。等待诸夷之例。而不用年号。乃士者尊君敬君之苦心正义也。既尊吾 君以 大明臣邦礼义之主。则用 大明年号。以主尊周大一统之义。亦其事宜也。今问者曰光武年号。为士者不用固当。当以 上之几年书用之。何必用讫久之 崇祯与不分明之 永历也。彼既曰光武年号不当用。而又曰何必用 大明年号。其意何居。时人之言不可用两年号。既用本国号。则当废 大明号。虽悖义理。犹成说话。彼则既悖义理。又不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2H 页
成说话也。今日之义。依前例可书 上之几年处书之。可书 皇明年号处书之可也。若以 崇祯为讫久。彼亦曰用之于甲乙以前。甲乙至今日为几年。几年之间。忽为讫久耶。 永历为不分明。是何言也。近日诸先生完议。用 南明末帝年号。据夫正统所终。其义至正且精。昔尤翁告 孝宗。有曰建号南方。大统有在。且朱子作纲目。帝蜀汉。是第一大义。后之帝东晋南宋 南明。用纲目大义也。前后所主大义。极其光明。如日月然。其曰不分明。独何见识耶。
崇华斋享礼。先孔而后箕。固与士友尽意参酌。而又广采有识公论而定行者也。盖孔子箕子虽同言圣。而地位有分数。箕子则孔子称仁而列之微子比干。孟子称贤而班之微仲胶鬲。孔子之圣则自孟子以下皆称贤于尧舜。分数如此。是以后世崇奉之道。亦自迥别也。特有年代族行先后高下之分。而序德之地。不宜论年代族行也。序列之道。白有体宜。如朝廷序爵则不计年不计德不计族。(虽父子班列。只看爵位而序先后。)乡党序齿则不计爵不计德不计族(虽叔侄从祖孙。点齿而先后。)宗族序行则不计爵不计德不计年。学宫序德则不计族(虽父子有不计。曾子配孔子于殿内而先食。曾点配外而后食。)不计年不计爵。此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2L 页
其义截然也。独贵乡几人。主孔子当后之论。别有高明之见而然耶。宜主此论则箕城校宫圣祠之近地。有仁贤书院。享礼先孔后箕。何不曾举论于彼而独议于此乎。使此真自后孔而先箕。则又不知其论正如何也。
 高明以圣庙启圣祠享礼先后辨彼固宜。而又举曾点曾子从享内外先后为言亦可。夫曾点曾子生时侍孔子坐与食。曾子固不敢居先自后。序德则先后不得不如此。设使箕子孔子生存。孔子当后于箕子。以今序德先后。亦无不可如此。
害道莫甚于老佛。而圣贤或看佛书。或往僧舍。或与僧徒游好。卫道远害。固当若是乎。问者之意果以为虽圣贤事。不能无疑。则虽欠固滞。犹可尚也。若以为圣贤固如此。今看外夷书。游处邪学会堂。开化毁削者舍。又相交好。何独不可云尔。则极是骇然。佛甚害道。僧亦毁形从夷者。然佛法流入中国。及于我东。其道过高而近理乱真而已。僧舍每占幽绝胜境。僧徒往往高洁清净。又由来甚久。便同常事。岂若今日开化贩君卖国。毁服毁形。灭伦灭道。全其邦变夷。尽其人化兽。又是万古大变创有之初头。正邪交战之地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3H 页
之比乎。援彼而诬此。其可乎。苟可援诬则如丧制披发衣制上领。皆因袭夷陋也。而圣贤固从之。今亦当曰狭袖削发。无独不可云耳矣。攘夷狄。孰如朱子宋子。朱子游寺接僧。宋子亦游寺接僧。又遂庵老峰承其尊华意。建 万东庙。而兼置焕章庵。以处僧徒。然二夫子必不以游寺接僧之故。而肯居金虏清汗处所而交好讲和辈也。我华西先师固尝读书僧舍。赠诗僧徒。必不于今日开化党。就其所与之相好。或相连以声气也。云庵朴先生多年读书于阳和寺。使当今日。或告之曰僧徒从西域而削发者。邪徒从西洋而削发者。何别焉。亦可读书于其会堂。先生肯许之乎。然略读书而粗知义者口头。何忍出此言。如此之言。亦何足辨哉。
答张▣▣(传曾○辛丑八月一日)
获交未洽而别。怅复可言耶。忽玆书至。用审侍奉动止安和。实副所祷。深以知行未相副自愤叹。知此而愤叹。则其亦庶几矣。又以斯文之化为异端。华夏之变为夷虏。人类之流为禽兽为大忧。此意甚善。甚以不化不变不流。专责于愚陋。岂曰无其心。其如力莫能及何。又况衰暮日甚。如来书所云乎。来见关西士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3L 页
友。气象极好。志气皆刚果。望其必有扶持也。贤于其中。无徒怀忧。更可大肆力。如何如何。损末赖众贤力。维持得过。惟以贤所忧者。长怀恸愤。欲号天叫地。大声痛哭也。春冬间一约。预切欣满。神短坐扰。略此而止。惟恕谅。
答洪养卿(直杓○戊戌七月二十日)
昔万里寄书。满心奇喜而未有答也。闻吾还家。即来相见。非特突弁之貌异于前。言语动止安详恭敬之间。益见刮目意思。今又见书。文辞志趣。极有可观。知数年间。虽变乱层叠。自能有用心不懈者。吾亡友正堂翁乃有是子也。言有贤父兄。从师受训。知圣人之可学。而恸父师之教绝。悲萌芽之霜及。及此令人悲咽矜恻。莫可为心也。又欲得一言之相助。以为前进。噫。愚与先丈。虽贤愚甚远。而相期乎平生。相视以兄弟。自先丈之弃我。我不得不以相视兄弟之谊。视贤兄弟犹吾子。而又以平生相期者及之也。相聚不半年。世变作而至有今日。贤伯始劳兵间。继疲道路。今再作万里之行。又即还去。中间数年。全废读书。令人可闷。惟贤在家奉亲。治农干蛊。决非幼年所可堪。犹能励志不放倒。此极可尚。正好助发。而落落万里。莫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4H 页
能有及。则抚念昔今。慨然叹息也。惟贤兄弟益念先丈之志事而必思继述。深体萱闱有孟母之至爱而必思奉承。夙夜儆戒。日征月迈而已矣。盖先丈之志事。万古天下。圣贤君子修身为道。一个正而已。蒙以养正。得正而毙。人之始终立矣。故先丈志于一正。揭于堂而自励。期至于正大。将不知其进之可量。而一朝云亡。成就半焉。惟曰继述则宜于一个正。而堂而搆。自幼限老而正。自初至末而正。事无巨细而惟正。行无大小而惟正。有事务之不得免而无夺其正。有世变之不可测而无易其正。惟一于正。则于先业之半。又得其半。成其全而极其大矣。先丈之灵。岂不曰有后。而愚之相期于先丈而欲及于贤者。于斯而毕。不亦善乎。惟贤兄弟勉之。即日秋凉。侍学增吉。远溸远溸。聘丈近节安宁否。向日访我柯亭。而自我违之。怅叹极矣。每念为敬庵收尸高风正义。不胜感服。欲百拜致谢也。损末来此遣免。始终一心。中华二字而已。贤伯与建中相别之怅。何可言。神迷略此。
答刘成韶(凤和○癸卯正月十四日)
新年书。何异新年面也。谨审堂上患节沉绵度年。仰甚贡虑。惟贤得身安于侍汤恼焦之中。殆神佑也。何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4L 页
慰如之。南中之纷纭。忧之诚是也。不识华翁者不足怒也。损末冬甚病寒矣。开正强起圉圉。不足言起也。岁前得家信与乡友书。可慰。然书书皆忧叹时变罔极说话。倍挑得恶胸痛肠。若气塞死也。何言何言。何限欲言者。神短而止。冀益加爱。
答车圣俞(云益○乙巳六月)
别久思渴。书至而解矣。其于禽兽之祸。诚实痛伤。而遭变之地。益自坚毅。可见志刚义明。确然有定。壁立相似。尽知尊先世义士公气脉传专。而可幸吾党有人也。变生同气。仰恻情理之大切迫。处之之道。是其犯莫大三罪。则先自竭意尽道。靡极不至。至终无奈。自有其义。然此有处地若力量事势。随人不同者。宜自斟酌也。要之诚或有未尽。则再三自反可也。吾为谷云计。实与前平山云云者相似。而自西计程。只加百里之远。不须为虑隔绝而悽黯也。虽此病矣。犹容易举鞭而石溪至矣。我且容易。如贤友少壮者何难焉。而乃以道之云远为哉。近益思切。人情可怪也。那间可见顾耶。然宜待暑减潦歇也。不审即日侍履平泰。更乞随时加爱。不备。
答金▣▣(昌铨○癸卯二月十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5H 页
麟锡西为初。闻士友交誉足下之言。曰清介之志。明睿之才。温谨之行。特绝于人。及一再奉面。略叩之而已窥其实矣。世若有大贤君子。则必曰可与适道也。虽此愚昧之极。犹知爱好。而固自有深交受益之愿也。麟锡庸人也。托名此学。白首空空。妄忧世祸。狼狈到极。人将弃斥之不暇。足下相见而缱绻。有书而加奖。有若相求之急者然。不知其何所取焉。盖令人感激愧惶而莫省所以为对也。念我华西先生。天下大宗师。愚与足下幸同渊源于玆矣。其有传授大命脉。曰黜己私奉帝衷。有圣贤之要法。尊中华攘夷狄。穷天地之常经者。不得不相与之有守。则足下当不我弃置。而麟锡亦不敢不趋高风也。噫。此要法常经。何许大事。何许远计也。可不血心戮力乎。然知以明之于前。仁以体之乎中。而又勇以驱之于后。乃可有为。此古人所以贵乎勇也。惟足下念之。且贵州今多贤士。吾望先师之道兴于斯也。即日震艮何如。临楮只祝自爱。
答赵公章(大宪○辛丑十月二十二日)
尊大人屈驾赐诲。俾得输泻景慕之心。光感之极。不容名言。玉汝奉杖屦至。又引三贤来。使我获交以偿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5L 页
夙愿。何幸如之。惠书慰更多矣。审贺侍读安健。为副此托。即往平山。摸移圣像。又成簇以至。信勇诚勤。谁如贤者者。即百事可仗。令人喜甚。因玆奉享依仰。次第有事矣。来往皆遇贼失装。大是吃惊。贤一人遭此。馀皆可知。平山一路有此。他道亦可知。素无教而方阻饥。良民乃至此极。为国不胜忧遑也。损末至石溪殆近月。得以遣免。亦资士友警益。圣祠傍有几间别舍。不待营造而足。又有意兼奉箕圣像。亦欲别奉朱宋及华翁而不为无所。不知天意肯存阳春微脉于此间否也。多挠不备。
答李心一(昌钦○辛丑十二月二十三日)
沉潜精敏。何处得来。恋甚若渴。书至而沃矣。庸审重侍万安。就侍庸庵丈。读七篇书。其于存理遏欲之真诀。闲圣放邪之正义。讲受端的。体守确实否。深以此望之也。损末新斋坐。与诸贤说书中常谈目见。茫茫天地。大冬寒雪。阳春微脉。那里存得。那时发得。念一念。哀哀不能休也。讲义草率以对。凡所欲言。不一二。
  别纸
 浩然章。告子外义外气者也而必有事焉。集注以为如告子必不免于正助之病。何耶。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6H 页
告子以义为外。又尝勿求于气。则虽似外气。不合言助长与否。而既于义外之而不事焉。则所事者气而已。是其强制心者。乃主气而求之急速耳。其不有助长之病乎。
 岂惟民哉。是谓岂惟斯民之不能及。亦古今圣人之所不能及乎。
愚亦如是看。但恐不当说不能及。当曰岂惟出类于民哉。亦于古今圣人为莫盛也耳。
 许子章。巨屦小屦同价。人岂为之云云。
许子屦大小同则价相若。是较大小而不计精粗者也。巨屦小屦同价。人不为之。许子之所知也。故因其所知而反驳之。若曰物之有精粗。有大小等耳。大小同价。人岂肯为大乎。其不为大则岂肯为精乎云尔也。以此意求之。
 求也为季氏宰章。罪不容于死云云。
罪不容于死。只是言死有馀罪。注言虽至于死。亦不足以容之。只说得死有馀罪之义。非所以加严也。
 仁之实章。乐之实。乐当属何边云云。
乐当属礼。七情。惧与乐同宫。
 巨室章万镒。是玉重万镒乎。抑工费万镒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126L 页
万镒是工费。
 觳觫章。觳觫若若字。
若字姑属下句读。而又牵紧上句意见乃得。
答安圣天(载熙○丙午)
朴景夏远访。袖致一函。乃吾贤友书也。满纸缕缕。皆从义气悃愊中来。极鼓发人衰颓也。愚本有意于所劝之事。变今万急。岂容更商量。但许多病势。莫可奈何。所以欲与同志阳类。依仰圣贤。牢守有事也。能得有事则在国为胜于去国也。强起去国。老病即死。有不可知。向后事又可虑也。甚望贤友益自磊落坚确。助老夫终竟有事也。如何如何。审贺重侍安宁。备员口讲。自知为病。知病则治病可自力也。愚每以畏天念祖服尧诵孔八字。告警士友。玆又诵去也。病倩不能长。托景夏口罄。申望加爱。